CN113760066A - 微型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微型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0066A
CN113760066A CN202010523911.8A CN202010523911A CN113760066A CN 113760066 A CN113760066 A CN 113760066A CN 202010523911 A CN202010523911 A CN 202010523911A CN 113760066 A CN113760066 A CN 113760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heat dissipation
control module
module
process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391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士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0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00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09Thermal management, e.g. fan contro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6Cooling means comprising thermal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微型散热系统,适用于智能型通信装置,微型散热系统包括传感模块、散热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传感模块设置于处理元件上,传感模块检测所述处理元件的温度,以产生温度信息。散热模块包括基板单元、转子单元、多个定子单元以及扇叶单元。基板单元的一面连接于传感模块。转子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的另一面。多个定子单元设置于基板单元的另一面,多个定子单元围绕转子单元。扇叶单元连接于转子单元。控制模块电连接传感模块与散热模块,控制模块接收并判断温度信息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模块提供电能至多个定子单元,以驱使扇叶单元对处理元件进行散热操作。由此,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可起到节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微型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智能型通信装置内部的微型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笔记本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智能型手机等电子装置的外型皆朝向轻、薄、短、小发展设计,藉以减少电子装置于所占据的空间以及方便用户携带。
而一般电子装置于运作时皆会产生热能,因此,有人开发出在计算机内部设置风扇,以通过风扇将计算机于运作时所产生的热空气排出、或利用风扇将冷空气吹送至发热源辅助散热,确保整体的散热效果。然而,在一般手机中,因为空间受限,一般的风扇难以设置其中,无法提供对流散热。
再者,目前的风扇皆设计为电子装置于开机运作时,一并启动风扇进行运转;并且,直到电子装置于关机停止运作时,风扇才停止运转。因此,容易造成电子装置的电源过度耗费,导致用户须频繁的将电子装置进行充电。
而且,由于现有风扇的马达转子都会缠绕线圈,因此,容易造成转子整体的重量不平均,而导致转子的重心偏移,使得转子在旋转时因无法平衡而产生偏心的问题。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现有风扇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型散热系统,可以适用于手机或平板等行动装置。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具有轻薄的结构,可以直接设置行动装置的壳体之中,以对行动装置中的微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CPU)等元件提供对流散热。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微型散热系统,适用于智能型通信装置,所述智能型通信装置包括机壳元件以及位于所述机壳元件内的处理元件,所述微型散热系统包括传感模块、散热模块以及控制模块。上述智能型通信装置例如但不受限是手机或平板等可携式装置。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处理元件上,所述传感模块检测所述处理元件的温度,以产生至少一个温度信息。散热模块包括基板单元、转子单元、多个定子单元以及扇叶单元。基板单元的一面连接于所述传感模块,且所述传感模块位于所述处理元件与所述基板单元之间。转子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的另一面。多个定子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的所述另一面,多个所述定子单元围绕所述转子单元。扇叶单元连接于所述转子单元。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传感模块与所述散热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并判断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信息超过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提供电能至多个所述定子单元,以驱使所述扇叶单元对所述处理元件进行散热操作。
优选地,在所述散热模块进行所述散热操作且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另一个温度信息等于或低于所述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停止提供所述电能至多个所述定子单元,以驱使所述扇叶单元停止转动。
优选地,所述温度阈值包括第一预定阈值以及第二预定阈值,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驱使所述扇叶单元以第一预定转速进行转动。
优选地,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驱使所述扇叶单元以第二预定转速进行转动。
优选地,还进一步包括导热模块,所述导热模块包括吸热单元、导管单元以及释热单元。所述吸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处理元件上。所述导管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吸热单元。所述释热单元连接于所述导管单元的另一端。其中,所述吸热单元吸收所述处理元件的热能,并利用所述导管单元将所述热能传递到所述释热单元,所述释热单元将所述热能释放到外部。
优选地,所述导管单元为平板式热导管或扁型热导管。
优选地,所述微型散热系统还进一步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多个发电单元,多个所述发电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的所述另一面,并围绕所述转子单元,多个所述发电单元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智能型通信装置的电源元件,多个所述发电单元根据所述转子单元或所述扇叶单元的转动而产生电能,且多个所述发电单元传送所述电能至所述电源元件。
优选地,所述充电模块还进一步包括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电连接多个所述发电单元、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元件;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元件,在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处理元件所传送的低电量信息时,所述控制模块驱使所述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多个所述发电单元传送所述电能至所述电源元件。
优选地,在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处理元件所传送的高电量信息时,所述控制模块驱使所述开关单元由所述导通状态转变为断开状态。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元件的第一电池组,所述开关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元件的第二电池组。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微型散热系统,能通过“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处理元件上,所述传感模块检测所述处理元件的温度,以产生至少一个温度信息”、“散热模块包括基板单元、转子单元、多个定子单元以及扇叶单元”、“基板单元的一面连接于所述传感模块,且所述传感模块位于所述处理元件与所述基板单元之间”、“转子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的另一面”、“多个定子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的所述另一面,多个所述定子单元围绕所述转子单元”、“扇叶单元连接于所述转子单元”以及“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传感模块与所述散热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并判断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信息超过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提供电能至多个所述定子单元,以驱使所述扇叶单元对所述处理元件进行散热操作”的技术方案,以起到散热的效果,并能解决现有转子容易产生偏心的问题。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的散热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微型散热系统Z”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4,分别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的立体示意图、部分剖面示意图、散热模块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功能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微型散热系统Z,适用于智能型通信装置E,智能型通信装置E包括机壳元件E1以及位于机壳元件E1内的处理元件E2,微型散热系统Z包括传感模块1、散热模块2以及控制模块3。传感模块1设置于处理元件E2上,传感模块1检测处理元件E2的温度,以产生至少一个温度信息。散热模块2包括基板单元20、转子单元21、多个定子单元22以及扇叶单元23。基板单元20的一面连接于传感模块1,且传感模块1位于处理元件E2与基板单元20之间。转子单元21设置于基板单元20的另一面。多个定子单元22设置于基板单元20的另一面,多个定子单元22围绕转子单元21。扇叶单元23连接于转子单元21。控制模块3电连接传感模块1与散热模块2,控制模块3接收并判断至少一个温度信息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模块3提供电能至多个定子单元22,以驱使扇叶单元23对处理元件E2进行散热操作。其中,如图所示,定子单元22由线圈绕设而成,其个数例如为3个,其设置于风扇下方并且固设在基板单元20上。三个定子单元22以正三角形的方式设置,其相邻的距离相等。转子单元21与定子单元22所产生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动力,进而驱动扇叶单元23运转。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扇叶单元23中也可以直接设置磁铁以与定子单元22所产生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动力,本发明并不限制其结构。
具体来说,本发明所提供的微型散热系统Z可作为智能型通信装置E内部散热的用途,智能型通信装置E可为智能型手机,但不以此为限。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包括了传感模块1、散热模块2以及控制模块3,传感模块1可为致冷晶片或热敏电阻,控制模块3可为微控制器,但不以此为限。传感模块1设置在智能型通信装置E的处理元件E2的一面上,处理元件E2的另一面可连接在电路板E3上。散热模块2包括了基板单元20、转子单元21、多个定子单元22以及扇叶单元23。基板单元20可为金属板。多个定子单元22可为线圈元件,多个定子单元22可以等距的方式设置于基板单元20上,并围绕成环形,但不以此为限。转子单元21可为金属材料或磁性材料的转轴元件,并且,本发明的转子单元21整体的精度与重量是经过特别的调整与制作,而具备了重量均匀、平均的结构以及特点,因此,转子单元21的重心是位于转子单元21的中心轴上。转子单元21的一端连接于扇叶单元23,转子单元21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基板单元20,且转子单元21被多个定子单元22所围绕。扇叶单元23的本体可包含磁性材质与塑胶材质、或塑胶材质,扇叶单元23的叶片可为塑胶材质,且扇叶单元23的厚度可介于0.2mm~0.5mm。控制模块3电连接传感模块1与多个定子单元22。
因此,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通过传感模块1检测处理元件E2运作时的本体温度,并对应产生温度信息;例如,当传感模块1为致冷晶片时,传感模块1可根据冷面与热面的温差而产生温度信息(例如电压)。接着,当控制模块3接收温度信息后,控制模块3可获得例如温差为36度的温度信息;并且,在控制模块3判断36度已经超过35度的温度阈值时,控制模块3会提供电能至多个定子单元22,以驱使扇叶单元23进行转动,并对处理元件E2进行散热的操作。
由此,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可在处理元件E2的工作温度到达一定的温度时,才启动散热模块2对处理元件E2进行散热,以起到节能的功效。并且,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也可通过设置整体重量平均、均匀的转子单元21,使得转子单元21在转动时能起到平衡的效果,而解决了现有马达的转子在旋转时容易产生偏心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散热模块2进行散热操作且控制模块3判断另一个温度信息等于或低于温度阈值时,控制模块3停止提供电能至多个定子单元22,以驱使扇叶单元23停止进行转动。举例来说,在控制模块3判断传感模块1所产生的温度信息没有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模块3不会供电到多个定子单元22,或者是控制模块3会停止提供电能到转子单元21。也就是说,在散热模块2进行散热操作的过程中,当控制模块3判断传感模块1所提供的温度信息没有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模块3会停止供电到多个定子单元22,使得扇叶单元23停止转动,进而停止对处理元件E2进行散热的操作。
更进一步的,温度阈值可包括第一预定阈值以及第二预定阈值,在控制模块3判断至少一个温度信息大于第一预定阈值且小于第二预定阈值时,控制模块3驱使扇叶单元23以第一预定转速进行转动。其中,在控制模块3判断至少一个温度信息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定阈值时,控制模块3驱使扇叶单元23以第二预定转速进行转动。
举例来说,控制模块3可内建多个预定阈值参数,例如第一预定阈值为35度,第二预定阈值为45度。因此,当控制模块3接收到的温度信息为36度时,控制模块3可通过提供电能(例如第一电压)至多个定子单元22,而驱使扇叶单元23以第一预定转速进行转动;其中,第一预定转速可为2000~2500转/min,但不以此为限。而当控制模块3所接收到的温度信息为46度时,表示处理元件E2的温度已经过高;此时,控制模块3可通过提供电能(例如第二电压)至多个定子单元22,而驱使扇叶单元23以第二预定转速进行转动;其中,第二预定转速可为3500~4500转/min,且第二电压的电压值大于第一电压的电压值,但不以此为限。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基板单元20的另一面还可以向外突出形成凸出部200,凸出部200具有凹槽201。并且,散热模块2还可包括限位单元24,限位单元24可为中空结构;其中,限位单元24可为轴承或套筒,但不以此为限。限位单元24可设置于凹槽201中,转子单元21能转动地穿设于限位单元24。因此,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通过转子单元21与限位单元24的配合,可进一步的提升转子单元21旋转时的平衡度与稳定度。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控制模块3可内建一个或多个温度比对表,因此,控制模块3在接收到温度信息时,可根据温度比对表而获得相关的温度数据或参数。并且,上述实施例中所举例的温度参数以及转子单元21的预定转速参数仅为示例,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在实际应用时,温度阈值与预定转速的数值可根据用户或制造商而定。
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5及图6,分别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以及第二结构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相同的元件的操作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微型散热系统Z还进一步包括导热模块4,导热模块4包括吸热单元40、导管单元41以及释热单元42。吸热单元40设置于处理元件E2上。导管单元41的一端连接于吸热单元40。释热单元42连接于导管单元41的另一端。其中,吸热单元40吸收处理元件E2的热能,并利用导管单元41将热能传递到释热单元42,释热单元42将热能释放到外部。
举例来说,配合图5所示,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还可进一步包括导热模块4,导热模块4包括了吸热单元40、导管单元41以及释热单元42,吸热单元40可为具吸热功能的金属块或金属板件,导管单元41可为平板式热导管或扁型热导管,释热单元42可为散热鳍片,但不以此为限。因此,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可先通过吸热单元40先吸收处理元件E2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再利用导管单元41将吸热单元40所吸收的热能传递到释热单元42,最后再由释热单元42将热能释放到外部。并且,当导热模块4无法完全将处理元件E2的热能散除时,微型散热系统Z还可利用散热模块2作为备用散热机制,对处理元件E2进行散热;其中,散热模块2的启动与关闭的时机如前述第一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再特别说明。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也可通过散热模块2配合导热模块4,以提升导热模块4的散热速度。举例来说,配合图6所示,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可将散热模块2的排风口设置成对应于释热单元42。因此,当处理元件E2的热能传递到释热单元42时,可利用散热模块2产生气流吹向释热单元42,以提升释热单元42的散热速度。
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的功能框图,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与上述各实施例的微型散热系统相同的元件的操作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微型散热系统Z还进一步包括充电模块5,充电模块5包括多个发电单元50,多个发电单元50设置于基板单元20的另一面,并围绕转子单元21,多个发电单元50电连接于控制模块3以及智能型通信装置E的电源元件E4,多个发电单元50根据转子单元21的转动而产生电能,且多个发电单元50传送电能至电源元件E4。
举例来说,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还进一步包括了充电模块5,充电模块5包括多个发电单元50,发电单元50可为发电线圈元件。每一个发电单元50可设置在两个定子单元22之间,但不以此为限。因此,在转子单元21进行转动时,多个发电单元50可根据转子单元21或扇叶单元23的操作而产生电能,并将电能传送到智能型通信装置E的电源元件E4进行储存。
进一步地,充电模块5还可进一步包括开关单元51,开关单元51电连接多个发电单元50、控制模块3以及电源元件E4;其中,控制模块3电连接处理元件E2,在控制模块3接收处理元件E2所传送的低电量信息时,控制模块3驱使开关单元51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多个发电单元50传送电能至电源元件E4。其中,在控制模块3接收处理元件E2所传送的高电量信息时,控制模块3驱使开关单元51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断开状态。
举例来说,本发明的充电模块5还可进一步包括开关单元51,开关单元51位于多个发电单元50与电源元件E4之间,并电连接于控制模块3。并且,控制模块3也能与处理元件E2电连接。因此,在控制模块3接收到处理元件E2传送低电量信息时,例如当电源元件E4的电量低于70%时,处理元件E2会传送低电量信息给控制模块3;此时。控制模块3可驱使开关单元51由断开状态转为导通状态。接着,当多个发电单元50产生电能后,即可将电能供给到电源元件E4。
相反地,当控制模块3接收到处理元件E2传送高电量信息时,例如当电源元件E4的电量高于80%时,处理元件E2会传送高电量信息给控制模块3;此时。控制模块3可驱使开关单元51由导通状态转为断开状态。因此,当多个发电单元50产生电能后,电能无法供给到电源元件E4。
更进一步地,控制模块3电连接于电源元件E4的第一电池组E40,开关单元51电连接于电源元件E4的第二电池组E41。举例来说,智能型通信装置E的电源元件E4可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池组E40与第二电池组E41;并且,控制模块3可电连接于电源元件E4的第一电池组E40,充电模块5可电连接于电源元件E4的第二电池组E41。因此,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可通过第一电池组E40供给电能到散热模块2与控制模块3,并且,微型散热系统Z也可利用充电模块5产生电能且将电能供给到第二电池组E41。
然而,上述所举的例子只是其中一个可行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所提供的微型散热系统Z,能通过“传感模块1设置于处理元件E2上,传感模块1检测处理元件E2的温度,以产生至少一个温度信息”、“散热模块2包括基板单元20、转子单元21、多个定子单元22以及扇叶单元23”、“基板单元20的一面连接于传感模块1,且传感模块1位于处理元件E2与基板单元20之间”、“转子单元21设置于基板单元20的另一面”、“多个定子单元22设置于基板单元20的另一面,多个定子单元22围绕转子单元21”、“扇叶单元23连接于转子单元21”以及“控制模块3电连接传感模块1与散热模块2,控制模块3接收并判断至少一个温度信息超过温度阈值时,控制模块3提供电能至多个定子单元22,以使转子单元21进行转动,进而驱使扇叶单元23对处理元件E2进行散热操作”的技术方案,以起到节能的效果,并能解决现有转子易产生偏心的问题。
更进一步来说,本发明所提供的微型散热系统Z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可在处理元件E2的工作温度到达一定的温度时,才启动散热模块2对处理元件E2进行散热,以起到节能的功效。并且,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还可通过设置整体重量平均、均匀的转子单元21,使得转子单元21在转动时能起到平衡的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马达的转子因重量不均、无法平衡旋转而容易产生偏心的问题。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还能通过导热模块4与散热模块2的结合,来提高散热效率。更进一步的,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还可利用设置充电模块5,来提升智能型通信装置E的续航力。
综合上述,本发明的微型散热系统Z可以整合于手机等行动装置之中以解决手机的散热问题,微型散热系统Z结构轻薄,可以设置于手机的壳体之中,并且由手机的电池进行供电。微型散热系统Z可以依照所传感到的温度,调整风扇转速以起到更佳的散热效果与节约电能。再者,微型散热系统Z可以反向对手机中的电池进行充电,以延长手机电池的使用时间。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微型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适用于一智能型通信装置,所述智能型通信装置包括机壳元件以及位于所述机壳元件内的处理元件,所述微型散热系统包括:
传感模块,所述传感模块设置于所述处理元件上,所述传感模块检测所述处理元件的温度,以产生至少一个温度信息;
散热模块,包括:
基板单元,所述基板单元的一面连接于所述传感模块,且所述传感模块位于所述处理元件与所述基板单元之间;
转子单元,所述转子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的另一面;
多个定子单元,多个所述定子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的所述另一面,多个所述定子单元围绕所述转子单元;以及
扇叶单元,所述扇叶单元连接于所述转子单元;以及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传感模块与所述散热模块,所述控制模块接收并判断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信息超过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提供电能至多个所述定子单元,以驱使所述扇叶单元对所述处理元件进行散热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模块进行所述散热操作且所述控制模块判断另一个温度信息等于或低于所述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停止提供所述电能至多个所述定子单元,以驱使所述扇叶单元停止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阈值包括第一预定阈值以及第二预定阈值,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预定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驱使所述扇叶单元以第一预定转速进行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型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判断至少一个所述温度信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定阈值时,所述控制模块驱使所述扇叶单元以第二预定转速进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散热系统还进一步包括导热模块,所述导热模块包括:
吸热单元,所述吸热单元设置于所述处理元件上;
导管单元,所述导管单元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吸热单元;以及
释热单元,所述释热单元连接于所述导管单元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吸热单元吸收所述处理元件的热能,并利用所述导管单元将所述热能传递到所述释热单元,所述释热单元将所述热能释放到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单元为平板式热导管或扁型热导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散热系统还进一步包括充电模块,所述充电模块包括多个发电单元,多个所述发电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单元的所述另一面,并围绕所述转子单元,多个所述发电单元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智能型通信装置的电源元件,多个所述发电单元根据所述转子单元或所述扇叶单元的转动而产生电能,且多个所述发电单元传送所述电能至所述电源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模块还进一步包括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电连接多个所述发电单元、所述控制模块以及所述电源元件;其中,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处理元件,在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处理元件所传送的低电量信息时,所述控制模块驱使所述开关单元处于导通状态,以使多个所述发电单元传送所述电能至所述电源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型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处理元件所传送的高电量信息时,所述控制模块驱使所述开关单元由所述导通状态转变为断开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型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元件的第一电池组,所述开关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电源元件的第二电池组。
CN202010523911.8A 2020-06-01 2020-06-10 微型散热系统 Pending CN1137600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18291 2020-06-01
TW109118291A TW202147963A (zh) 2020-06-01 2020-06-01 微型散熱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0066A true CN113760066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04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3911.8A Pending CN113760066A (zh) 2020-06-01 2020-06-10 微型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378138A1 (zh)
CN (1) CN113760066A (zh)
TW (1) TW20214796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65852B2 (en) * 2021-09-10 2023-05-30 Dell Products L.P.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fan having a concave housi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41491A (en) * 2009-05-05 2010-11-16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Heat-dissipating fan
CN102208379A (zh) * 2010-03-29 2011-10-0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散热组件
TWM537671U (zh) * 2016-10-14 2017-03-01 Ji-Kai Tan 行動電子裝置的散熱器
CN106896883A (zh) * 2017-02-28 2017-06-27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系统
CN110005626A (zh) * 2019-05-28 2019-07-12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和包含散热风扇的散热模块
CN110413083A (zh) * 2019-07-26 2019-11-05 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智能控制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41491A (en) * 2009-05-05 2010-11-16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Heat-dissipating fan
CN102208379A (zh) * 2010-03-29 2011-10-05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体散热组件
TWM537671U (zh) * 2016-10-14 2017-03-01 Ji-Kai Tan 行動電子裝置的散熱器
CN106896883A (zh) * 2017-02-28 2017-06-27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散热系统
CN110005626A (zh) * 2019-05-28 2019-07-12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和包含散热风扇的散热模块
CN110413083A (zh) * 2019-07-26 2019-11-05 苏州蜗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扇智能控制的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47963A (zh) 2021-12-16
US20210378138A1 (en)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33754U (zh) 一种可自动控制散热的手机套
CN112714601A (zh)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终端
WO2023109472A1 (zh) 一种侧向吹风散热器及无线充电器
CN113760066A (zh) 微型散热系统
CN209072105U (zh) 一种具有压电陶瓷风扇散热结构的无线充电座
CN105633045B (zh) 具有热电转换模组的电子装置
JP3452059B1 (ja) 冷却装置と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11386003A (zh) 电子设备的散热方法及电子设备
TW201215765A (en) Micro turbine
CN110994806B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02257426U (zh) 半导体致冷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CN210587198U (zh) 一种节能型数控机床电主轴
CN111835061A (zh) 一种电子设备无线充电器以及散热器
TWM649934U (zh) 充電裝置
CN206627896U (zh) 一种qi无线充电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CN211981547U (zh) 无线充电座
TWM538689U (zh) 可攜式散熱裝置及設有該可攜式散熱裝置之手持式電子裝置
CN209375207U (zh)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2323769U (zh) 无线充电座
TWM275804U (en) Thermoelectric cooling/heating thermos container
CN112654222A (zh)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及移动终端散热组件
CN208566096U (zh) 一种可充电式电子产品保护支架
CN109640602B (zh)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终端
CN206442413U (zh) 一种手机散热装置
JP2004194440A (ja) フライホイール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