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9934U - 充電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充電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9934U
TWM649934U TW112204178U TW112204178U TWM649934U TW M649934 U TWM649934 U TW M649934U TW 112204178 U TW112204178 U TW 112204178U TW 112204178 U TW112204178 U TW 112204178U TW M649934 U TWM649934 U TW M64993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harging device
housing
ventilation
flexib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4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曉炯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深圳市邦克仕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21579007.XU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218783585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深圳市邦克仕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深圳市邦克仕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49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9934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3Portable devices, e.g. mobile telephones, cameras or pacemak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1Su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radiation, e.g. fins or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9Fluids undergoing a liquid-gas phase change or transition, e.g. evaporation or condens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27Natural conve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實用新型的充電裝置,包括殼體、以及容置於殼體中的充電模組,充電模組具有發熱面,殼體靠近發熱面一側面設置有與殼體內部貫通的第一通風結構,殼體內設置第一通風結構的側面與發熱面之間設置有散熱凝膠結構,散熱凝膠結構通過第一通風結構與外界連通。

Description

充電裝置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設備充電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充電裝置。
隨著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可攜式移動電子設備例如手機、智能手錶等越發成為人們離不開的生活用品,對此匹配的還有電源充電設備。充電裝置在給電子設備充電時,由於充電裝置的發熱與電子設備自身的發熱,兩個熱量疊加會導致電子設備在充電時發熱嚴重,長期使用後高溫的熱量會對二者造成損傷,甚者會引發火災。而目前的充電裝置多是利用內置風扇等主動散熱,降溫效果一般。所以,尋求一種具有優異散熱功能的充電裝置顯得尤其重要。
有鑒於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充電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是提供一種充電裝置,包括殼體、以及容置於所述殼體中的充電模組,所述充電模組具有發熱面,所述殼體靠近發熱面一側面設置有與所述殼體內部貫通的第一通風結構,所述殼體內設置所述第一通風結構的側面與發熱面之間設置有散熱凝膠結構,所述散熱凝膠結構通過所述第一通風結構與外界連通。
於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風結構包括所述殼體沿厚度方向鏤空的至少一個通風通道。
於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風結構包括所述殼體上自所述通風通道所在一面沿背離所述殼體方向延伸的支撐體。
於一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體為金屬材質,所述支撐體為間隙陣列設置。
於一實施例中,所述支撐體與所述殼體設置所述第一通風結構所在平面呈角度設置。
於一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凝膠結構為柔性材料,所述散熱凝膠結構包括從靠近所述充電模組到遠離所述充電模組而依次層疊設置的接觸所述充電模組的發熱面的柔性導熱層、包含散熱水凝膠的柔性散熱層以及柔性保護層。
於一實施例中,所述柔性保護層靠近形成所述第一通風結構的所述殼體內側表面,所述柔性保護層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一通風結構連通的第二通風結構。
於一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凝膠結構厚度範圍為1.0-1.2mm。
於一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凝膠結構和所述第一通風結構對所述充電模組的所述發熱面溫度降低範圍為1-6度。
於一實施例中,所述充電裝置還包括設於所述殼體上背離所述散熱凝膠結構一側的支撐架,所述殼體上對應所述支撐架的一端設有轉動結構,所述支撐架與所述轉動結構阻尼連接。
於一實施例中,所述充電裝置為電子設備無線充電器、充電寶、電子設備充電器之任一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充電裝置,包括殼體、以及容置於殼體中的充電模組,充電模組具有發熱面,殼體靠近發熱面一側面設置有與殼體內部貫通的第一通風結構,殼體內設置第一通風結構的側面與發熱面之間設置有散熱凝膠結構,散熱凝膠結構通過第一通風結構與外界連通。設有既接觸發熱面又可通過第一通風結構連通外界空氣的散熱凝膠結構,可使得充電裝置具有優異的自適應散熱功能,實現充電裝置的優良散熱與安全保護。
本新型實施例的第一通風結構包括殼體沿厚度方向鏤空的至少一個通風通道。不難理解,此設計是為了讓外界空氣能通過通風通道進入到殼體內的散熱凝膠結構中,保證散熱凝膠結構能獲取空氣中的水分來進行自適應散熱。
本新型實施例的第一通風結構包括殼體上自通風通道所在一面沿背離殼體方向延伸的支撐體。可以理解,當使用充電裝置給電子設備充電,充電裝置一般相對電子設備朝下放置在承載面如桌面,而支撐體因其具有一定高度,可支撐殼體及電子設備距離桌面一定高度,避免通風通道被桌面所掩蓋,從而便於空氣從通風通道順利進入到散熱凝膠結構中。
本新型實施例的支撐體為金屬材質,支撐體為間隙陣列設置。可以理解,殼體內的充電模組會有部分熱量傳導至殼體上,而支撐體是形成在殼體上的,因而選用金屬材質的支撐體,可進一步利用金屬良好的導熱性將熱量傳導至外界;而間隙陣列的設置一方面美觀,另一方面利於支撐的穩固性,再者間隙也利於空氣流通速度;以上均加強了充電模組的散熱效果。
本新型實施例的支撐體與殼體設置第一通風結構所在平面呈角度設置,可以理解,呈角度設置即是不限定支撐體的支撐形態,可以有多種美觀的設計,只需保證支撐體在支撐殼體於一般使用情況下離開承載殼體的介面一定高度,讓空氣順利通過支撐體之間的間隙進入散熱凝膠結構中即可。
本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凝膠結構為柔性材料,散熱凝膠結構包括從靠近充電模組到遠離充電模組而依次層疊設置的接觸充電模組的發熱面的柔性導熱層、包含散熱水凝膠的柔性散熱層以及柔性保護層。可以理解,此設置將充電模組的熱量經由柔性導熱層傳導至柔性散熱層及柔性保護層進行耗散,散熱路徑亦可從外界經柔性散熱層傳至充電模組,即是實現對充電模組的導熱、散熱及保護的多重最大化保護。進一步地,柔性導熱層接觸充電模組的發熱面,可實現對充電模組有效的導熱以及碰撞柔性保護,且柔性導熱層可作為柔性散熱層所黏附貼合的一個載體;另外可以得知,水凝膠散熱層是一種溫敏柔性的水凝膠薄膜,其在高溫時仿生發汗散熱,在低溫時吸水儲存,如此迴圈,像皮膚一樣簡單高效散熱,即可通過相變散熱原理帶走大部分熱量;再者柔性保護層靠近第一通風結構,即可在為柔性散熱層提供空氣水分傳輸路徑的同時還可防止外界灰塵對柔性散熱層造成黏附與損傷。
本新型實施例的柔性保護層靠近形成第一通風結構的殼體內側表面,柔性保護層上形成有與第一通風結構連通的第二通風結構。可以理解,柔性保護層需透氣防塵防水,則需形成孔徑微小的第二通風結構,而更注重通風效果的第一通風結構鏤空有通風通道,設計二者可空氣連通即是保證空氣及空氣水分可經第一通風結構對流至第二通風結構,再傳至柔性散熱層,從而實現接下來對充電模組的散熱保護。
本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凝膠結構厚度範圍為1.0-1.2mm;可以理解,通過合理控制散熱凝膠結構的厚度範圍,實現整個散熱凝膠結構的輕薄,給予用戶舒適體驗的同時更利於散熱。
本新型實施例的散熱凝膠結構和第一通風結構對充電模組的發熱面溫度降低範圍為1-6度,從而實現對充電裝置的有效散熱與保護。
本新型實施例的充電裝置還包括設於殼體上背離散熱凝膠結構一側的支撐架,殼體上對應支撐架的一端設有轉動結構,支撐架與轉動結構阻尼連接。不難理解,在殼體上設有轉動結構和與其阻尼連接的支撐架,可實現當充電裝置吸附電子設備後,通過支撐架與轉動結構的連接實現支撐架與殼體的連接,即可允許支撐架相對殼體可轉動連接並通過阻尼力保持轉動後的相對位置,轉動後可對充電裝置和電子設備進行不同使用角度的支撐,提高實用性。
本新型實施例的充電裝置為電子設備無線充電器、充電寶、電子設備充電器之任一種,可滿足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求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實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於”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準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
在本實用新型中,術語“上”、“下”、“左”、“右”、“前”、“後”、“頂”、“底”、“內”、“外”、“中”、“豎直”、“水準”、“橫向”、“縱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這些術語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描述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例,並非用於限定所指示的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必須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進行構造和操作。
並且,上述部分術語除了可以用於表示方位或位置關係以外,還可能用於表示其他含義,例如術語“上”在某些情況下也可能用於表示某種依附關係或連接關係。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這些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此外,術語“安裝”、“設置”、“設有”、“連接”、“相連”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可拆卸連接,或整體式構造;可以是機械連接,或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或者是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又或者是兩個裝置、元件或組成部分之間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請結合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充電裝置1,包括殼體10、以及容置於殼體10中的充電模組20,充電模組20具有發熱面201,殼體10靠近發熱面201的一側面設置有與殼體10內部貫通的第一通風結構101,殼體10內設置第一通風結構101的側面與發熱面201之間設置有散熱凝膠結構30,散熱凝膠結構30通過第一通風結構101與外界連通。
可以理解地,散熱凝膠結構30一側接觸充電模組20內的發熱面201,另一側接觸殼體10的第一通風結構101,即在充電模組20給電子設備充電時,外界空氣及空氣水分可通過第一通風結構101進入到散熱凝膠結構30中,再通過散熱凝膠結構30的相變散熱給所接觸的發熱面201大幅降溫,保證充電模組20充電時內部的溫度適宜,亦可幫助充電模組20外部所接觸的電子設備降溫,此充電裝置1具有優異的自適應散熱功能,實現了充電裝置1的優良散熱與安全保護。
具體地,不同於傳統的散熱解決方案是依賴材料導熱和空氣對流等被動式散熱或需內置耗能風扇等主動式散熱,散熱凝膠結構30就像一種人工智慧皮膚,將其置於發熱面201,當發熱面201溫度正常時,散熱凝膠結構30會自發吸收周圍空氣中的水分並儲存,當發熱面201溫度過高時,散熱凝膠結構30開始“發汗”,即通過相變蒸發所儲存的水分,進而大幅降低發熱面201的溫度,當發熱面201溫度降低時,散熱凝膠結構30再次儲存空氣水分,如此迴圈,完成發熱面201的散熱降溫。
進一步地,散熱凝膠結構30是包含水凝膠的相變散熱結構。水凝膠是一種含水量超過90%的准固態材料,能夠模擬生物的發汗散熱過程來進行降溫。而水凝膠相變散熱結構,即散熱凝膠結構30是一類極為親水的三維網格結構高分子,其交聯網格的結構可使其溶脹大量的水分,在受熱後,水凝膠相變結構內的水分即可帶著熱量以水蒸氣的形式揮發出去。散熱凝膠結構30具有優異的散熱效果,每蒸發1g的水能夠帶走約2400J的熱量。
進一步地,散熱凝膠結構30的相變溫度小於等於45℃。可以理解,正常充電使用的電子設備一般溫度不超過45℃,充電裝置1內部溫度過高會損傷電路與元器件等,通過設置相變溫度小於等於45℃的散熱凝膠結構30,實現有效精確降溫的同時還能提升資源利用率。進一步地,散熱凝膠結構30的相變溫度範圍為21℃-44℃;具體地,散熱凝膠結構30的相變溫度可以但不限於為21℃、25℃、28℃、30℃、33℃、35℃、38℃、40℃、42℃或44℃。
請結繼續合圖2,第一通風結構101包括殼體10沿厚度方向鏤空的至少一個通風通道1011。不難理解,此設計是為了讓外界空氣能通過通風通道1011進入到殼體10內的散熱凝膠結構30中,保證散熱凝膠結構30能獲取空氣中的水分來進行自適應散熱。
可選地,殼體10可以沿一面的厚度方向或與這一面的側面的厚度方向鏤空通風通道1011,只要保證散熱凝膠結構30能通過通風通道1011與外界連通即可。具體地,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殼體10沿對應散熱凝膠結構30的厚度方向鏤空通風通道1011。
請結繼續合圖2,第一通風結構101包括殼體10上自通風通道1011所在一面沿背離殼體10方向延伸的支撐體1012。可以理解,當使用充電裝置1給電子設備充電,充電裝置1一般相對電子設備朝下放置在承載面如桌面,而支撐體1012因其具有一定高度,可支撐殼體10及電子設備距離桌面一定高度,避免通風通道1011被桌面所掩蓋,從而便於空氣從通風通道1011順利進入到散熱凝膠結構30中。
進一步地,支撐體1012與殼體10設置第一通風結構101所在平面呈角度設置,可以理解,呈角度設置即是不限定支撐體1012的支撐形態,可以有多種美觀的設計,只需保證支撐體1012在支撐殼體10於一般使用情況下離開承載面一定高度,讓外界空氣順利通過支撐體1012之間的間隙進入散熱凝膠結構30中即可。
進一步地,支撐體1012為金屬材質,支撐體1012為間隙陣列設置。可以理解,殼體10內的充電模組20會有部分熱量傳導至殼體10上,而支撐體1012是形成在殼體10上的,因而選用金屬材質的支撐體1012,可進一步利用金屬良好的導熱性將熱量傳導至外界;而間隙陣列的設置一方面美觀,另一方面利於支撐的穩固性,再者間隙也利於空氣流通速度;以上均加強了充電模組20的散熱效果。
可選地,支撐體1012的材質可以但不限於是金屬或石墨烯等導熱係數較好的材質,支撐體1012可以為一個或多個,當為多個時其排列方式可以但不限於為陣列等;具體地,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支撐體1012為多個採用金屬材質的陣列形成的欄柵結構。
請繼續結合圖3,散熱凝膠結構30為柔性材料,散熱凝膠結構30包括從靠近充電模組20到遠離充電模組20而依次層疊設置的接觸充電模組20的發熱面201的柔性導熱層301、包含散熱水凝膠的柔性散熱層302以及柔性保護層303。可以理解,此設置將充電模組20的熱量經由柔性導熱層301傳導至柔性散熱層302及柔性保護層303進行耗散,散熱路徑亦可從外界經柔性散熱層302傳至充電模組20,即是實現對充電模組20的導熱、散熱及保護的多重最大化保護。
進一步地,柔性導熱層301為接觸充電模組20的導熱層,柔性散熱層302為包含散熱水凝膠的散熱層,柔性保護層303靠近形成第一通風結構101的殼體10內側表面,為透氣防塵或透氣防水的保護層。
可以理解,柔性導熱層301接觸充電模組20的發熱面201,可實現對充電模組20有效的導熱以及碰撞柔性保護,再者柔性導熱層301可作為柔性散熱層302所黏附貼合的一個載體;另外可以得知,水凝膠散熱層是一種溫敏柔性的水凝膠薄膜,其在高溫時仿生發汗散熱,在低溫時吸水儲存,如此迴圈,像皮膚一樣簡單高效散熱,即可通過相變散熱原理帶走大部分熱量;再者透氣防塵或透氣防水的柔性保護層303靠近第一通風結構101,即可在為柔性散熱層302提供空氣水分傳輸路徑的同時還可防止外界灰塵對柔性散熱層302造成黏附與損傷。
進一步地,柔性導熱層301可以但不限於是導熱矽膠層或導熱PET層或導熱PU層或導熱泡棉層或導熱皮革膜或導熱橡膠層或銅箔或陶瓷膜或玻璃膜或石墨烯複合膜等。
可以得知,柔性散熱層302包含散熱水凝膠,即水凝膠,具體地,散熱水凝膠包括丙烯醯胺水凝膠、聚丙烯醯胺水凝膠、4-乙醯基丙烯醯乙酸乙酯水凝膠、聚丙烯酸鈉水凝膠、聚乙烯醇水凝膠、海藻酸鈉水凝膠和羧甲基纖維素鈉水凝膠中的至少一種。
可以得知,柔性保護層303透氣防塵或透氣防水,其可以但不限於為聚四氟乙烯透氣膜、無紡布等。具體地,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柔性保護層303為無紡布材料。
進一步地,柔性導熱層301與柔性保護層303的面積均大於等於柔性散熱層302的面積。可以理解,包含水凝膠的柔性散熱層302軟彈且具流動性及較大黏性,柔性導熱層301為柔性散熱層302提供可依附的載體以利於柔性散熱層302可均勻分佈與延展的同時,柔性導熱層301與柔性保護層303可對柔性散熱層302包覆在內從而實現保護功能。
請繼續結合圖3,柔性保護層303靠近形成第一通風結構101的殼體10內側表面,柔性保護層303上形成有與第一通風結構101連通的第二通風結構3031,即空氣可經過第一通風結構101及第二通風結構3031進入散熱凝膠結構30。可以理解,因材質特性,第二通風結構3031即為材質的微小網格,即可知其孔徑較小,而更注重通風效果的第一通風結構101鏤空有通風通道1011,不難理解其通道鏤空面積較大。當充電溫度過高時,周圍氣體壓強相對增大,此時氣體流經微小網格時會出現氣體湍流,當溫度較低時,周圍氣體壓強相對降低,此時氣體流動具有分子流的特點,亦可知第一通風結構101與第二通風結構3031的通風面積不同會存在空氣流通的壓力不同,如此可在對流時提高空氣的流通速度,進而提升散熱效率。
進一步地,散熱凝膠結構30厚度範圍為1.0-1.2mm;可選地,散熱凝膠結構30厚度可以為1.0mm、1.1mm、1.2mm。可以理解,通過合理控制散熱凝膠結構30的厚度範圍,實現整個散熱凝膠結構30的輕薄,給予用戶舒適體驗的同時更利於散熱。
進一步地,柔性導熱層301厚度範圍為0.1-0.5mm;柔性散熱層302厚度範圍為0.5-0.7mm;柔性保護層303厚度範圍為0.1-0.3mm;通過分別控制三個柔性層的厚度範圍,利用每層柔性材質最有效的散熱厚度,實現三個柔性層的輕薄與有效散熱。
可選地,柔性導熱層301厚度可以為0.1mm、0.2mm、0.3mm、0.4mm、0.5mm;柔性散熱層302厚度可以為0.5mm、0.6mm、0.7mm;柔性保護層303厚度可以為0.1mm、0.2mm、0.3mm。
進一步地,散熱凝膠結構30和第一通風結構101對充電模組20的發熱面201溫度降低範圍為1-6度,從而實現對充電裝置1的有效散熱與保護。
具體地,利用TC-08熱電偶數據記錄儀、T型熱電偶及紅外測溫熱像儀測試散熱凝膠結構30的降溫範圍,可得到使用散熱凝膠結構30的發熱面201在1小時內各發熱點的平均溫度最高可降低6度的優異效果,其中散熱凝膠結構30的合理厚度也是有利於降溫的因素之一,並且可根據熱電偶的測試數據有效調節降溫範圍。
請繼續結合圖4,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提供了充電裝置1在正常使用時的一般可視狀態,充電時包括電子設備40,充電裝置1背離第一通風結構101的一側用於接觸電子設備40,實現充電裝置1在提供電能的同時還可對充電裝置1和電子設備40進行散熱保護。
可選地,充電裝置1可設有帶鏤空的外殼來包覆支撐體1012,只需不影響通風通道1011的進氣即可,如此散熱同時亦可美觀。
請繼續結合圖5-圖6,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充電裝置2,其與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充電裝置的主要區別點在於:充電裝置2還包括設於殼體10上背離散熱凝膠結構一側的支撐架102,殼體10上對應支撐架102的一端設有轉動結構103,支撐架102與轉動結構103阻尼連接。不難理解,在殼體10上設有轉動結構103和與其阻尼連接的支撐架102,可實現當充電裝置2吸附電子設備40後,通過支撐架102與轉動結構103的連接實現支撐架102與殼體10的連接,即可允許支撐架102相對殼體10可轉動連接並通過阻尼力保持轉動後的相對位置,轉動後可對充電裝置2和電子設備40進行不同使用角度的支撐,提高實用性。
具體地,殼體10上的支撐體1012中部形成有與支撐架102體積相匹配的容納槽1023,當支撐架102不需工作時,可將支撐架102收納在容納槽1023裏並與支撐體1012形成平整的平面;當支撐架102需要支撐工作時,將支撐架102從容納槽1023裏展開轉動到需要的角度即可。
具體地,請繼續結合圖7,轉動結構103設在容納槽1023一端,也即轉動結構103設於殼體10上背離散熱凝膠結構的一側並對應支撐架102設置。轉動結構103包括內嵌於殼體10的固定座1031以及連接於固定座1031一端的轉軸1032。進一步地,固定座1031一端嵌設在殼體10裏以實現和殼體10的連接,另一端設有軸孔10311,而支撐架102靠近固定座1031的一端凸出形成有帶軸孔10311的軸座1021,轉軸1032同時穿過支撐架102上的軸孔10311與固定座1031上的軸孔10311,即通過轉軸1032與軸孔10311的阻尼配合來實現支撐架102與固定座1031之間的阻尼連接。
更進一步地,充電裝置2的殼體10上還設有磁吸件104,磁吸件104與轉動結構103相對殼體10同側設置並相對轉動結構103設於容納槽1023的另一端。支撐架102遠離轉動結構103的一端內設有磁性件,當支撐架102收納在容納槽1023裏時,支撐架102帶有磁性件的一端位置對應磁吸件104並與其磁吸連接,避免支撐架102在收納狀態時從殼體10上脫落,進一步加強裝置穩定性,提高裝置實用性。具體地,在本實施方式中,磁性件為磁鐵或可與磁吸件104發生磁吸的材料,如可磁化金屬,或者磁吸件104與磁性件為極性相反的磁鐵。
可以理解,所述支架102的面積小於殼體10與電子設備接觸表面的面積,也即必須保證不能將第一通風結構全部遮擋從而確保散熱凝膠結構可以通過第一通風結構與外界連通,也即不影響散熱凝膠接結構的散熱效果。
可以理解地,充電裝置為電子設備無線充電器、充電寶、電子設備充電器之任一種,具備給設備內部進行優異散熱的功能,可滿足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求。
請繼續結合圖8,進一步地,可以得知,上述設備均具有常規元件設置,均具有電路板等元器件組成的充電模組20、充電模組20在使用時產生的發熱面201以及設備的殼體10,而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即是在殼體10上開設第一通風結構101,並於第一通風結構101與發熱面201之間設置散熱凝膠結構30,通過二者的結合將上述設備的大量熱量進行耗散,從而實現使用安全;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即是在第一實施例的基礎上,於殼體背離散熱凝膠結構一側上設置轉動結構和與其阻尼連接的支撐架,擁有第一實施例的散熱功能的同時還可支撐電子設備和充電裝置,滿足使用者邊充電邊流覽手機的需求,實用性更強。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充電裝置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充電裝置,包括殼體、以及容置於殼體中的充電模組,充電模組具有發熱面,殼體靠近發熱面一側面設置有與殼體內部貫通的第一通風結構,殼體內設置第一通風結構的側面與發熱面之間設置有散熱凝膠結構,散熱凝膠結構通過第一通風結構與外界連通。設有既接觸發熱面又可通過第一通風結構連通外界空氣的散熱凝膠結構,可使得充電裝置具有優異的自適應散熱功能,實現充電裝置的優良散熱與安全保護。
2、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通風結構包括殼體沿厚度方向鏤空的至少一個通風通道。不難理解,此設計是為了讓外界空氣能通過通風通道進入到殼體內的散熱凝膠結構中,保證散熱凝膠結構能獲取空氣中的水分來進行自適應散熱。
3、本實用新型的第一通風結構包括殼體上自通風通道所在一面沿背離殼體方向延伸的支撐體。可以理解,當使用充電裝置給電子設備充電,充電裝置一般相對電子設備朝下放置在承載面如桌面,而支撐體因其具有一定高度,可支撐殼體及電子設備距離桌面一定高度,避免通風通道被桌面所掩蓋,從而便於空氣從通風通道順利進入到散熱凝膠結構中。
4、本實用新型的支撐體為金屬材質,支撐體為間隙陣列設置。可以理解,殼體內的充電模組會有部分熱量傳導至殼體上,而支撐體是形成在殼體上的,因而選用金屬材質的支撐體,可進一步利用金屬良好的導熱性將熱量傳導至外界;而間隙陣列的設置一方面美觀,另一方面利於支撐的穩固性,再者間隙也利於空氣流通速度;以上均加強了充電模組的散熱效果。
5、本實用新型的支撐體與殼體設置第一通風結構所在平面呈角度設置,可以理解,呈角度設置即是不限定支撐體的支撐形態,可以有多種美觀的設計,只需保證支撐體在支撐殼體於一般使用情況下離開承載殼體的介面一定高度,讓空氣順利通過支撐體之間的間隙進入散熱凝膠結構中即可。
6、本實用新型的散熱凝膠結構為柔性材料,散熱凝膠結構包括從靠近充電模組到遠離充電模組而依次層疊設置的接觸充電模組的發熱面的柔性導熱層、包含散熱水凝膠的柔性散熱層以及柔性保護層。可以理解,此設置將充電模組的熱量經由柔性導熱層傳導至柔性散熱層及柔性保護層進行耗散,散熱路徑亦可從外界經柔性散熱層傳至充電模組,即是實現對充電模組的導熱、散熱及保護的多重最大化保護。進一步地,柔性導熱層接觸充電模組的發熱面,可實現對充電模組有效的導熱以及碰撞柔性保護,且柔性導熱層可作為柔性散熱層所黏附貼合的一個載體;另外可以得知,水凝膠散熱層是一種溫敏柔性的水凝膠薄膜,其在高溫時仿生發汗散熱,在低溫時吸水儲存,如此迴圈,像皮膚一樣簡單高效散熱,即可通過相變散熱原理帶走大部分熱量;再者柔性保護層靠近第一通風結構,即可在為柔性散熱層提供空氣水分傳輸路徑的同時還可防止外界灰塵對柔性散熱層造成黏附與損傷。
7、本實用新型的柔性保護層靠近形成第一通風結構的殼體內側表面,柔性保護層上形成有與第一通風結構連通的第二通風結構。可以理解,柔性保護層需透氣防塵防水,則需形成孔徑微小的第二通風結構,而更注重通風效果的第一通風結構鏤空有通風通道,設計二者可空氣連通即是保證空氣及空氣水分可經第一通風結構對流至第二通風結構,再傳至柔性散熱層,從而實現接下來對充電模組的散熱保護。
8、本實用新型的散熱凝膠結構厚度範圍為1.0-1.2mm;可以理解,通過合理控制散熱凝膠結構的厚度範圍,實現整個散熱凝膠結構的輕薄,給予用戶舒適體驗的同時更利於散熱。
9、本實用新型的散熱凝膠結構和第一通風結構對充電模組的發熱面溫度降低範圍為1-6度,從而實現對充電裝置的有效散熱與保護。
10、本實用新型的充電裝置還包括設於殼體上背離散熱凝膠結構一側的支撐架,殼體上對應支撐架的一端設有轉動結構,支撐架與轉動結構阻尼連接。不難理解,在殼體上設有轉動結構和與其阻尼連接的支撐架,可實現當充電裝置吸附電子設備後,通過支撐架與轉動結構的連接實現支撐架與殼體的連接,即可允許支撐架相對殼體可轉動連接並通過阻尼力保持轉動後的相對位置,轉動後可對充電裝置和電子設備進行不同使用角度的支撐,提高實用性。
11、本實用新型的充電裝置為電子設備無線充電器、充電寶、電子設備充電器之任一種,可滿足使用者的不同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1:充電裝置
10:殼體
20:充電模組
30:散熱凝膠結構
40:電子設備
101:第一通風結構
201:發熱面
301:柔性導熱層
302:柔性散熱層
303:柔性保護層
1011:通風通道
1012:支撐體
3031:第二通風結構
2:充電裝置
102:支撐架
103:轉動結構
104:磁吸件
1021:軸座
1023:容納槽
1031:固定座
1032:轉軸
10311:軸孔
為讓本新型之上述以及其他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充電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充電裝置之爆炸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充電裝置之另一爆炸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充電裝置之充電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充電裝置之充電使用狀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充電裝置之支撐架收納狀態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充電裝置之爆炸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不同實施例的充電裝置的爆炸結構示意圖。
1:充電裝置
10:殼體
20:充電模組
30:散熱凝膠結構
101:第一通風結構
201:發熱面
301:柔性導熱層
302:柔性散熱層
303:柔性保護層
1011:通風通道
1012:支撐體
3031:第二通風結構

Claims (11)

  1. 一種充電裝置,包括:殼體、以及容置於所述殼體中的充電模組,所述充電模組具有發熱面,所述殼體靠近發熱面一側面設置有與所述殼體內部貫通的第一通風結構,所述殼體內設置所述第一通風結構的側面與發熱面之間設置有散熱凝膠結構,所述散熱凝膠結構通過所述第一通風結構與外界連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電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通風結構包括所述殼體沿厚度方向鏤空的至少一個通風通道。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充電裝置,其中所述第一通風結構包括所述殼體上自所述通風通道所在一面沿背離所述殼體方向延伸的支撐體。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充電裝置,其中所述支撐體為金屬材質,所述支撐體為間隙陣列設置。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充電裝置,其中所述支撐體與所述殼體設置所述第一通風結構所在平面呈角度設置。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電裝置,其中所述散熱凝膠結構為柔性材料,所述散熱凝膠結構包括從靠近所述充電模組到遠離所述充電模組而依次層疊設置的接觸所述充電模組的發熱面的柔性導熱層、包含散熱水凝膠的柔性散熱層以及柔性保護層。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充電裝置,其中所述柔性保護層靠近形成所述第一通風結構的所述殼體內側表面,所述柔性保護層上形成有與所述第一通風結構連通的第二通風結構。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電裝置,其中所述散熱凝膠結構厚度範圍為1.0-1.2mm。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充電裝置,其中所述散熱凝膠結構和所述第一通風結構對所述充電模組的發熱面溫度降低範圍為1-6度。
  10. 如請求項3所述的充電裝置,其中所述充電裝置還包括設於所述殼體上背離所述散熱凝膠結構一側的支撐架,所述殼體上對應所述支撐架的一端設有轉動結構,所述支撐架與所述轉動結構阻尼連接。
  11. 如請求項1~10中任一項所述的充電裝置,其中所述充電裝置為電子設備無線充電器、充電寶、電子設備充電器之任一種。
TW112204178U 2022-05-23 2023-05-02 充電裝置 TWM64993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261187 2022-05-23
CN2022212611877 2022-05-23
CN2022212468915 2022-05-23
CN202221246891 2022-05-23
CN202221579007.XU CN218783585U (zh) 2022-05-23 2022-06-21 一种充电装置
CN202221579007X 2022-06-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9934U true TWM649934U (zh) 2024-01-01

Family

ID=86899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204178U TWM649934U (zh) 2022-05-23 2023-05-02 充電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76098A1 (zh)
EP (1) EP4283831A1 (zh)
JP (1) JP3242612U (zh)
KR (1) KR20230002285U (zh)
TW (1) TWM64993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1020639S1 (en) * 2023-11-09 2024-04-02 Xibi Tang Wireless charg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59728B2 (en) * 2015-09-01 2018-01-02 Dell Products, Lp System for securing a wireless power pad
CN210042634U (zh) * 2018-11-05 2020-02-07 苏州威斯东山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相变抑制传热材料及压电陶瓷风扇的无线充电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42612U (ja) 2023-06-26
KR20230002285U (ko) 2023-11-30
US20230376098A1 (en) 2023-11-23
EP4283831A1 (en) 2023-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49934U (zh) 充電裝置
WO2021083142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7197615B (zh) 一种散热结构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09027137U (zh) 一种电子芯片的恒温结构
CN207476080U (zh) 一种手机主板散热结构
WO2024022085A1 (zh) 散热装置、支撑件及电子设备
CN106255393B (zh) 一种应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管路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9120267U (zh) 散热手机壳
TW201706767A (zh) 行動電子裝置之散熱緩衝導電複合成型結構(三)
CN218783585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05179142U (zh) 一种改进的散热型手机主板
CN208655742U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
CN109803519A (zh)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
CN216086734U (zh) 一种可收纳耳机式高效率散热手机壳
CN115883706A (zh) 石墨烯复合相变材料的手机保护壳
CN202773238U (zh) 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散热装置
CN211608297U (zh) 一种降温手套
WO2008156971A2 (en) Transpiration cooling for passive cooled ultra mobile personal computer
CN209314206U (zh)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
CN217927887U (zh) 一种电子设备散热支架
US20130278063A1 (en) Solar energy collection, storag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CN208797990U (zh) 一种新型智能手机散热结构
US20230363114A1 (en) Heat-dissipation holder and protective cas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CN219042238U (zh)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EP4277138A1 (en) Heat-dissipation holder and protective cas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