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38689U - 可攜式散熱裝置及設有該可攜式散熱裝置之手持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可攜式散熱裝置及設有該可攜式散熱裝置之手持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38689U
TWM538689U TW105217041U TW105217041U TWM538689U TW M538689 U TWM538689 U TW M538689U TW 105217041 U TW105217041 U TW 105217041U TW 105217041 U TW105217041 U TW 105217041U TW M538689 U TWM538689 U TW M53868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sink
portable heat
bottom plate
electronic device
joi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217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銀樹
李明聰
俞木凱
Original Assignee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217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38689U/zh
Priority to CN201621253658.4U priority patent/CN206294461U/zh
Publication of TWM5386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38689U/zh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Description

可攜式散熱裝置及設有該可攜式散熱裝置之手持式電子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具有風扇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及設有該可攜式散熱裝置之手持式電子裝置。
伴隨著半導體技術日益精進,促使手持式電子裝置不斷推陳出新,而其態樣更是日新月異,諸如:筆記型電腦、掌上型電玩、行動電話、電子書閱讀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配合數位內容產業發展,使手持式電子裝置可具有通訊、工作或娛樂等用途。
手持式電子裝置不免會因運作消耗電能而產生熱量,容易隨著手持式電子裝置的連續運作時間增加或資料運算量提高,而使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溫度大幅升高,造成手持式電子裝置功能異常、效能降低、使用壽命縮短或永久性毀損等情事。
其中,體積較大的手持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可以使用散熱座等裝置將其墊高,使手持式電子裝置與一承載表面(例如:桌面)之間形成一散熱空間,以輔助排除手持式電子裝置外周的熱能,以達到降溫效果。然而,所述散熱座的體積較大而不易攜帶,導致相關產品的實用性較低而不受使用者青睞。
另一方面,體積較小的手持式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可以結合具有散熱風扇的保護套,利用保護套內部的散熱風扇驅風產生氣流,以輔助排除手持式電子裝置外周的熱能。惟,所述保護套為了能夠穩 固結合於手持式電子裝置外周,需配合手持式電子裝置的外型設計,使其僅能適用於單一或特定型號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無法用以對需要散熱的手持式電子裝置進行散熱。據此,相關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始終無法有效提升。
有鑑於此,有必要改善上述先前技術的缺點,以符合手持式電子裝置的實際散熱需求,提升其實用性。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可攜式散熱裝置及設有該可攜式散熱裝置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可利用至少一結合部可拆裝地結合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外殼,以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提供散熱效果。
為達到前述創作目的,本創作所運用之技術手段包含有:一種可攜式散熱裝置,其包含:一殼體,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該殼體設有連通該容置空間之一第一風口及一第二風口,該第一風口設置於該殼體之一底板;至少一結合部,設置於該底板遠離該容置空間之一表面,該至少一結合部具有一結合端,且該結合端與該表面之間具有一間距;及一風扇,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以驅使氣流於該第一風口及該第二風口之間流通。
其中,該第一風口為一入風口,該第二風口為一出風口。藉此,該風扇旋轉時能夠驅風以經由該第一風口引入氣流,並且經由該第二風口排出氣流。
其中,該殼體包含一環牆,該環牆位於底板之一側,該第二風口設置於該環牆。藉此,該風扇能夠經由該第一風口軸向引入氣流,並且經由該第二風口側向排出氣流。
其中,該殼體包含與該底板相對之一頂板,該環牆設置於該底板與該頂板之間,且該頂板設有連通該容置空間之一副入風口。藉此,該風扇能夠分別經由該第一風口及該副入風口引入氣流,以提升該風扇之 進風量,進而增進散熱效果。
其中,該底板遠離該容置空間之表面設有至少一凹槽,該至少一凹槽連通該第一風口。藉由設置該至少一凹槽,可以擴大一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外殼與該底板之間所形成之空氣流道的有效寬度,以確保該風扇能夠順暢地經由該空氣流道將氣流引入該第一風口;或者順暢地經由該空氣流道導出由該第一風口排出的氣流。
其中,該底板遠離該容置空間之表面設有一凸柱,該凸柱的長度小於或等於該結合端與該表面之間的間距。藉此,該凸柱可以在至少一結合部之結合端抵接一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外殼時,迫使該外殼與該底板保持一預定距離,以避免該外殼與該表面之間形成的間隙過小而造成該空氣流道過於狹窄。
其中,包含一電源模組,該電源模組電性連接該風扇,藉以提供該風扇所需的電能。
其中,該電源模組包含一蓄電單元。藉此,該蓄電單元可供儲存電能,使該電源模組能夠提供該風扇所需的電能。
其中,該電源模組包含一電連接部。藉此,該電源模組可以經由該電連接部電性連接外部電源,以提供該風扇所需的電能。
其中,另包含一負離子產生器,該負離子產生器電性連接於該電源模組,且該負離子產生器包含一發射端,該發射端係設置於鄰近該第二風口的位置。藉此,該負離子產生器能夠將該發射端周圍的空氣電離形成負離子,且該風扇經由該第二風口排出氣流時,能夠一併將該發射端所產生之負離子吹出,以提供空氣淨化效果。
其中,該電源模組設有一溫度感測元件,該溫度感測元件設於該底板,該電源模組控制使該風扇依據該溫度感測元件之感測結果啟動或關閉。藉此,該電源模組能夠依據該溫度感測元件之感測結果啟動或關 閉該風扇,以提升可攜式散熱裝置的使用便利性。
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的數量為複數個,該底板之表面在一長軸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長度,且該底板之表面包含一結合區域,該複數個結合部排列設置於該結合區域中,且該結合區域在該長軸方向上具有一第二長度,該第二長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一長度的0.8倍。藉由使該複數個結合部集中設置於該結合區域中,可以在該外殼僅具有面積較小的平面或非形成平面狀時,確保該可攜式散熱裝置可以經由該複數個結合部穩固結合於該外殼,據以提升該可攜式散熱裝置的適用範圍。
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供吸附結合於一待散熱物件,藉以使該可攜式散熱裝置形成可拆裝地結合於該待散熱物件。
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為吸盤,藉以使該至少一結合部能夠吸附結合於一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外殼。
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為磁鐵,藉以使該至少一結合部能夠磁吸結合於一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外殼。
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設有如上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且另包含:一外殼,該至少一結合部之結合端係抵接該外殼,該外殼與該底板之間形成間隙以作為一空氣流道,該第一風口係連通該空氣流道。
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吸附結合於該外殼,藉以使該可攜式散熱裝置形成可拆裝地結合於該外殼。
其中,該外殼呈平面狀或曲面狀。藉此,該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可以適用於外殼呈平面狀或曲面狀的手持式電子裝置,以提升可攜式散熱裝置的適用範圍。
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為吸盤,該至少一結合部吸附結合於該外殼,藉以使該可攜式散熱裝置形成可拆裝地結合於該外殼。
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為磁鐵,該外殼設有軟磁性材質製成 之一結合件,該至少一結合部磁吸結合於該結合件,藉以使該可攜式散熱裝置形成可拆裝地結合於該外殼。
藉由上述結構,本創作各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藉由該至少一結合部可拆裝地結合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外殼,使該外殼與該殼體的底板之間形成間隙以作為一空氣流道,該空氣流道可供該風扇所產生之氣流流通,進而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提供散熱效果,以避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工作溫度過高,而造成功能異常、效能降低、使用壽命縮短或永久性毀損等情事,確實可達到提升可攜式散熱裝置的實用性、適用範圍及散熱效果等功效。
1‧‧‧殼體
11‧‧‧底板
111‧‧‧表面
112‧‧‧凹槽
112a‧‧‧縱向槽
112b‧‧‧橫向槽
113‧‧‧凸柱
12‧‧‧環牆
13‧‧‧頂板
14‧‧‧第一風口
15‧‧‧第二風口
16‧‧‧副入風口
2‧‧‧結合部
21‧‧‧結合端
3‧‧‧風扇
4‧‧‧電源模組
41‧‧‧蓄電單元
42‧‧‧電連接部
43‧‧‧溫度感測元件
5‧‧‧負離子產生器
51‧‧‧發射端
R‧‧‧容置空間
D‧‧‧手持式電子裝置
D1‧‧‧外殼
D2‧‧‧結合件
D’‧‧‧手持式電子裝置
D1’‧‧‧外殼
G‧‧‧距離
P‧‧‧空氣流道
X‧‧‧長軸方向
A‧‧‧結合區域
H1‧‧‧第一長度
H2‧‧‧第二長度
第1圖: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第2圖: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與手持式電子裝置的外觀示意圖。
第3圖: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與手持式電子裝置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4圖: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與手持式電子裝置的組合外觀示意圖。
第5圖: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與外殼呈曲面狀之手持式電子裝置的組合剖視示意圖。
第6圖: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與手持式電子裝置的外觀示意圖。
第7圖:本創作實施例可攜式散熱裝置的底板之表面為一平面的外觀示意圖。
第8圖:本創作實施例可攜式散熱裝置的底板之表面設有一凸柱的外 觀示意圖。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照第1圖所示,係本創作一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包含一殼體1、至少一結合部2及一風扇3。該至少一結合部2設置於該殼體1外部,該風扇3設置於該殼體1內部。
該殼體1包含一底板11、一環牆12及一頂板13。該底板11與該頂板13呈相對,該環牆12設置於該底板11與該頂板13之間。該殼體1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R,該底板11、該環牆12及該頂板13共同環繞該容置空間R。該殼體1設有連通該容置空間R之一第一風口14及一第二風口15,該第一風口14設置於該底板11。
該至少一結合部2設置於該底板11遠離該容置空間R之一表面111,該至少一結合部2具有一結合端21,該結合端21位於該至少一結合部2背向該底板11的一側,且該結合端21與該表面111之間具有一間距。該至少一結合部2供吸附結合於一待散熱物件,使該至少一結合部2形成可拆裝地結合於該待散熱物件。在本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結合部2的數量可以為複數個,且該至少一結合部2可以為吸盤構造。
該風扇3設置於該容置空間R中,以驅使氣流於該第一風口14及該第二風口15之間流通。該風扇3較佳分別朝向該第一風口14及該第二風口15設置。詳言之,該第一風口14可以為一入風口,該第二風口15為一出風口,該風扇3旋轉時能夠驅風以經由該第一風口14引入氣流,並且經由該第二風口15排出氣流。
藉由上述結構,請參照第2及3圖所示,本創作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實際使用時,可利用該至少一結合部2吸附結合於一手持式 電子裝置D之一外殼D1,使該可攜式散熱裝置形成可拆裝地結合於該外殼D1。該至少一結合部2之結合端21係抵接該外殼D1,由於該結合端21與該底板11的表面111之間具有間距,因此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與該殼體1可以為該至少一結合部2所分隔,使該外殼D1與該表面111保持一預定距離G,進而使該外殼D1與該底板11之間形成間隙以作為一空氣流道P。該第一風口14係連通該空氣流道P,據此,當該風扇3旋轉時,能夠驅風以經由該空氣流道P將氣流引入該第一風口14,氣流流經該空氣流道P可排除該外殼D1的熱能,所述熱能將連同氣流一併經由該第二風口15排出,使該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能夠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提供散熱效果,以避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工作溫度過高,而造成功能異常、效能降低、使用壽命縮短或永久性毀損等情事。
基於上述技術概念,以下列舉本創作實施例可攜式散熱裝置的特點並詳細說明:雖然在前述實施例中,該第一風口14為入風口,該第二風口15為出風口;惟,在本創作部分實施例中,該第一風口14亦可為一出風口,該第二風口15則為一入風口。藉此,該風扇3旋轉時,能夠驅風以將外部氣流引入該第二風口15,並且經由該第一風口14排出氣流以對該空氣流道P吹送,進而由該空氣流道P導出氣流,以加快該外殼D1的熱能逸散,同樣能夠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提供散熱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該風扇3係為一離心式風扇。因此,該第二風口15可以設置於該環牆12,使該風扇3能夠經由該第一風口14軸向引入氣流,並且經由該第二風口15側向排出氣流。此外,請參照第4圖所示,該頂板13還可以設有連通該容置空間R之一副入風口16。藉此,該風扇3能夠分別經由該第一風口14及該副入風口16引入氣流,以提升該風扇3之進風量,進而增進散熱效果。惟,在本創作部分實施例中,該風扇3亦 可為軸流式風扇。因此,使該風扇3能夠經由該第一風口14(或第二風口15)軸向引入氣流,並且經由該第二風口15(或第一風口14)軸向排出氣流。
該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係透過該至少一結合部2可拆裝地結合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之外殼D1,如第3圖所示,該外殼D1可以呈平面狀,故在該至少一結合部2之結合端21抵接該外殼D1後,該外殼D1與該殼體1之間將形成均勻的空氣流道P。惟,請參照第5圖所示,部分手持式電子裝置D’之外殼D1’係形成曲面狀,故在該至少一結合部2之結合端21抵接該外殼D1’後,該外殼D1’與該底板11之間所形成的空氣流道P可能在特定區域較為狹窄。為此,如第1及2圖所示,本創作實施例可攜式散熱裝置較佳於該底板11遠離該容置空間R之表面111設有至少一凹槽112,該至少一凹槽112連通該第一風口14。藉由設置該至少一凹槽112,可以擴大該空氣流道P的有效寬度,以確保該風扇3能夠順暢地經由該空氣流道P將氣流引入該第一風口14;或者順暢地經由該空氣流道P導出由該第一風口14排出的氣流。據此,該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可以適用於外殼D1、D1’呈平面狀或曲面狀的手持式電子裝置D、D’。其中,當氣流流通於該空氣流道P時,將可有效對所述外殼D1、D1’與該至少一凹槽112相對的部分進行散熱。因此,該至少一凹槽112可以包含一縱向槽112a及一橫向槽112b,該縱向槽112a與該橫向槽112b係朝不同方向延伸,使該至少一凹槽112能夠延伸分布於該表面111,進而使氣流流通於該空氣流道P時能夠提供較大的散熱面積。
該至少一結合部2的數量可以為複數個,以提升該可攜式散熱裝置結合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D’之外殼D1、D1’時的穩固性。其中,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可能為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等體積較大的裝置,使其外殼D1具有面積較大的平面供該複數個結合部2吸附結合,故該複數 個結合部2可以分散設置於該底板11之表面111。惟,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也可能為手機或掌上型電玩等體積較大的裝置,使其僅具有面積較小的平面供該複數個結合部2吸附結合;或者,如上所述,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之外殼D1’可能形成曲面狀或不規則狀。據此,請參照第1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底板11之表面111在一長軸方向X上具有一第一長度H1,且該底板11之表面111包含一結合區域A,該複數個結合部2排列設置於該結合區域A中,且該結合區域A在該長軸方向X上具有一第二長度H2,該第二長度H2小於或等於該第一長度H1的0.8倍。藉由使該複數個結合部2集中設置於該結合區域A中,可以在該外殼D1、D1’僅具有面積較小的平面或非形成平面狀時,確保該可攜式散熱裝置可以經由該複數個結合部2穩固結合於該外殼D1、D1’,據以提升該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的適用範圍。
請參照第1圖所示,該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可另設有一電源模組4,該電源模組4電性連接該風扇3以提供該風扇3所需的電能。該電源模組4包含一蓄電單元41,該蓄電單元41可供儲存電能,使該電源模組4能夠提供該風扇3所需的電能。惟,該電源模組4亦可包含一電連接部42,藉此,該電源模組4可以經由該電連接部42電性連接外部電源,以提供該風扇3所需的電能。又或者,該電源模組4可以同時設有該蓄電單元41與該電連接部42,當該電連接部42並未電性連接外部電源時,由該蓄電單元41提供該風扇3所需的電能;相對地,當該電連接部42電性連接外部電源時,由外部電源提供該風扇3所需的電能,並且一併對該蓄電單元41進行充電。
在本實施例中,另包含一負離子產生器5,該負離子產生器5電性連接於該電源模組4,且該負離子產生器5包含一發射端51,該發射端51係設置於鄰近該第二風口15的位置。藉此,該負離子產生器5遂 可由該電源模組4獲取電能,並利用如脈衝電路及振盪器等習用升壓元件將低電壓轉換為直流負高壓,以將該發射端51周圍的空氣電離形成負離子。由於該發射端51係設置於該第二風口15的位置,因此該風扇3經由該第二風口15排出氣流時,能夠一併將該發射端51所產生之負離子吹出,以提供空氣淨化效果。該電源模組4可以在該風扇3啟動時,提供該負離產生器5所需的電能以一併啟動該負離產生器5;反之,在在該風扇3關閉時,停止對該負離產生器5提供電能以一併關閉該負離產生器5。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該電源模組4另設有一溫度感測元件43,該溫度感測元件43可以為NTC、PTC熱敏電阻或表面貼附式溫度計等溫度感測裝置,該溫度感測元件43較佳設於該底板11,用以感測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之外殼D1的溫度。該電源模組4可以控制使該風扇3依據該溫度感測元件43之感測結果啟動或關閉,舉例而言,若該溫度感測元件43的輸出訊號大於一門檻值,該電源模組4即可啟動該風扇3,反之若該溫度感測元件43的輸出訊號小於該門檻值,該電源模組4即可關閉該風扇3。
在前述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結合部2可以為吸盤構造,使該至少一結合部2能夠吸附結合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之外殼D1。惟,請參照第6圖所示,係本創作另一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與前述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該至少一結合部2可以為一磁鐵。詳言之,藉由在一手持式電子裝置D之外殼D1上設有軟磁性材質(例如:鐵片)製成之一結合件D2,即可使該至少一結合部2能夠磁吸結合於該結合件D2,以形成可拆裝地結合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之外殼D1。該結合件D2可以透過黏貼等方式固定於該外殼D1。
雖然在前述實施例中,該底板11遠離該容置空間R之表面111設有至少一凹槽112;惟,請參照第7圖所示,在本創作部分實施例中, 該底板11遠離該容置空間R之表面111亦可為一平面。換言之,該表面111可以無需設置連通該第一風口14的凹槽112,以簡化該可攜式散熱裝置的結構。除此之外,請參照第8圖所示,在本創作部分實施例中,該底板11遠離該容置空間R之表面111可以設有一凸柱113,該凸柱113的長度小於或等於該至少一結合部2之結合端21與該表面11之間的間距。藉此,該凸柱113可以在至少一結合部2之結合端21抵接一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外殼時,迫使該外殼與該底板11保持一預定距離,以避免該外殼與該表面111之間形成的間隙過小而造成該空氣流道P過於狹窄。
綜上所述,本創作各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藉由該至少一結合部2可拆裝地結合於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D’之外殼D1、D1’,使該外殼D1、D1’與該殼體1的底板11之間形成間隙以作為一空氣流道P,該空氣流道P可供該風扇3所產生之氣流流通,進而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D’提供散熱效果,以避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D’工作溫度過高,而造成功能異常、效能降低、使用壽命縮短或永久性毀損等情事。
相較前述習知手持式電子裝置所使用之散熱座體積較大而不易攜帶,本創作各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具有體積較小且方便攜帶之優點,具有提升可攜式散熱裝置的實用性之功效。另一方面,相較前述習知手持式電子裝置所結合具有散熱風扇的保護套僅能適用於單一或特定型號的手持式電子裝置,本創作各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可以經由該至少一結合部2可拆裝地結合於各式手持式電子裝置D、D’之外殼D1、D1’,以即時對需要散熱的手持式電子裝置進行散熱。更甚者,各該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的結合位置可供使用者任意調整,使該空氣流道P能夠形成於該外殼D1、D1’溫度較高的位置,確保該風扇3所產生之氣流能夠有效對該手持式電子裝置D提供散熱效果。據此,本創作各實施例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具有提升可攜式散熱裝置的適用範圍及散熱效果之功效。
雖然本創作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創作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殼體
11‧‧‧底板
111‧‧‧表面
112‧‧‧凹槽
112a‧‧‧縱向槽
112b‧‧‧橫向槽
12‧‧‧環牆
13‧‧‧頂板
14‧‧‧第一風口
15‧‧‧第二風口
2‧‧‧結合部
21‧‧‧結合端
3‧‧‧風扇
4‧‧‧電源模組
41‧‧‧蓄電單元
42‧‧‧電連接部
43‧‧‧溫度感測元件
5‧‧‧負離子產生器
51‧‧‧發射端
R‧‧‧容置空間
X‧‧‧長軸方向
A‧‧‧結合區域
H1‧‧‧第一長度
H2‧‧‧第二長度

Claims (20)

  1. 一種可攜式散熱裝置,其包含:一殼體,內部具有一容置空間,且該殼體設有連通該容置空間之一第一風口及一第二風口,該第一風口設置於該殼體之一底板;至少一結合部,設置於該底板遠離該容置空間之一表面,該至少一結合部具有一結合端,且該結合端與該表面之間具有一間距;及一風扇,設置於該容置空間中,以驅使氣流於該第一風口及該第二風口之間流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第一風口為一入風口,該第二風口為一出風口。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殼體包含一環牆,該環牆位於底板之一側,該第二風口設置於該環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殼體包含與該底板相對之一頂板,該環牆設置於該底板與該頂板之間,且該頂板設有連通該容置空間之一副入風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底板遠離該容置空間之表面設有至少一凹槽,該至少一凹槽連通該第一風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底板遠離該容置空間之表面設有一凸柱,該凸柱的長度小於或等於該結合端與該表面之間的間距。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包含一電源模組,該電源模組電性連接該風扇。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電源模組包含一蓄電單元。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電源模組包含 一電連接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另包含一負離子產生器,該負離子產生器電性連接於該電源模組,且該負離子產生器包含一發射端,該發射端係設置於鄰近該第二風口的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電源模組設有一溫度感測元件,該溫度感測元件設於該底板,該電源模組控制使該風扇依據該溫度感測元件之感測結果啟動或關閉。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的數量為複數個,該底板之表面在一長軸方向上具有一第一長度,且該底板之表面包含一結合區域,該複數個結合部排列設置於該結合區域中,且該結合區域在該長軸方向上具有一第二長度,該第二長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一長度的0.8倍。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供吸附結合於一待散熱物件。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為吸盤。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為磁鐵。
  16. 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設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1項任一項所述之可攜式散熱裝置,且另包含:一外殼,該至少一結合部可拆裝地結合於該外殼,且該結合端係抵接該外殼,使該外殼與該底板之間形成間隙以作為一空氣流道,該第一風口係連通該空氣流道。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吸附結合於該外殼。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外殼呈平面狀或曲面狀。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為吸盤,該至少一結合部吸附結合於該外殼。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結合部為磁鐵,該外殼設有軟磁性材質製成之一結合件,該至少一結合部磁吸結合於該結合件。
TW105217041U 2016-11-08 2016-11-08 可攜式散熱裝置及設有該可攜式散熱裝置之手持式電子裝置 TWM5386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7041U TWM538689U (zh) 2016-11-08 2016-11-08 可攜式散熱裝置及設有該可攜式散熱裝置之手持式電子裝置
CN201621253658.4U CN206294461U (zh) 2016-11-08 2016-11-14 可携式散热装置及设有该可携式散热装置的手持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217041U TWM538689U (zh) 2016-11-08 2016-11-08 可攜式散熱裝置及設有該可攜式散熱裝置之手持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38689U true TWM538689U (zh) 2017-03-21

Family

ID=58774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217041U TWM538689U (zh) 2016-11-08 2016-11-08 可攜式散熱裝置及設有該可攜式散熱裝置之手持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6294461U (zh)
TW (1) TWM538689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86875B2 (en) * 2017-03-06 2021-01-05 Tapicu, Inc. Solar powered cooler for smart device
CN111867337B (zh) * 2020-08-05 2022-08-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294461U (zh) 2017-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318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9182794B2 (en) Notebook metal hinge as heat sink element
TWI512442B (zh) 手持電子裝置之散熱系統
TWI499367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護套
US6894896B2 (en) Portable heat-dissipating device for a notebook computer
US7215546B2 (en) Pump,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oling system
US8917503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9578214B2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with air cooling unit
US8014149B2 (en) Fan module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924450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exposed heat dissipating mechanism
US864401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oling module
TWM538689U (zh) 可攜式散熱裝置及設有該可攜式散熱裝置之手持式電子裝置
US20160224077A1 (en) Enclos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US20060157231A1 (en) Miniature fan for high energy consuming circuit board devices
WO2019136691A1 (zh) 自带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US20140268545A1 (en) Modular synthetic jet ejector and system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20150185793A1 (e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of mobile device
JP2014085973A (ja) 放熱装置及び携帯情報機器
TWI499366B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的護套
CN203633035U (zh) 散热结构和电子设备
JP2022080618A (ja) 冷却機能付きの無線給電装置および無線給電ユニット
TW201407314A (zh) 電子裝置及散熱模組
CN213426785U (zh) 一种磁吸式终端散热器
US8405976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JP2004111655A (ja) 電子部品の冷却装置用ケース、およびこの冷却装置用ケースを用いた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