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4806B -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4806B
CN110994806B CN201911215379.7A CN201911215379A CN110994806B CN 110994806 B CN110994806 B CN 110994806B CN 201911215379 A CN201911215379 A CN 201911215379A CN 110994806 B CN110994806 B CN 110994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heat dissipation
top wall
circuit board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153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4806A (zh
Inventor
郑毅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153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94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94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4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4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4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侧壁,所述顶壁、底壁以及侧壁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充电线圈,邻近于所述顶壁设置;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其中,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电路板沿平行于所述侧壁的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路板沿平行于所述顶壁或所述底壁的方向排列设置。本申请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通过将充电线圈与电路板沿平行于侧壁的方向排列设置,以及将散热组件与电路板沿平行于顶壁或底壁的方向排列设置,可以减小无线充电装置在Z方向的高度。

Description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是利用近场感应,由供电设备(充电装置)将能量传送至用电设置(电子设备),该用电设备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支持无线充电,无线充电极大的方便了电子设备的充电操作。
然而,伴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散热问题成为了制约无线充电装置小型化的瓶颈。散热问题主要包括充电装置本身的散热以及电子设备电池快速充电的散热。为了加快散热效果,通常会采用主动散热的方式,即通过散热装置强制性地把热量带走。例如,相关技术中,通过涡轮风扇以进行主动散热。显然的,通过涡轮风扇散热通常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且功耗增加、噪音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以解决上述无线充电装置存在的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应用于可充电的电子设备,该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侧壁,所述顶壁、底壁以及侧壁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充电线圈,邻近于所述顶壁设置,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电路板沿平行于所述侧壁的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路板沿平行于所述顶壁或所述底壁的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散热组件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以实现散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包括电子设备以及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通过将充电线圈与电路板沿平行于侧壁的方向排列设置,以及将散热组件与电路板沿平行于顶壁或底壁的方向排列设置,可以减小无线充电装置在Z方向的高度。同时,散热组件通过进风口、出风口抽取自然风直接吹向电子设备和充电线圈,同时带走充电线圈和电子设置产生的热量,以提升散热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通过无线充电装置中的散热组件进行主动散热,可以吹出气流带走充电线圈及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使得无线充电的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从而提升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为电子设备充电时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沿C-C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散热装置的部分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应用于可充电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MP3、MP4等支持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在充电时具有散热功能,可以大大增强无线充电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充电过程中的散热能力。当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以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为例来做进一步地说明。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大致上包括壳体、充电线圈、电路板以及散热组件,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电路板以及散热组件容纳于该容置空间内。电路板分别与充电线圈以及散热组件电连接,以导通充电线圈为手机进行无线充电,以及导通散热组件散热。
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无线充电装置100应用于可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无线充电装置100大致上包括壳体10、充电线圈20、电路板30以及散热组件40,其中,电路板30分别与充电线圈20以及散热组件40电连接,以导通实现无线充电功能以及散热功能。
进一步地,壳体10包括顶壁11、底壁12以及连接顶壁11与底壁12的侧壁13,顶壁11、底壁12以及侧壁13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101,即壳体10具有一容置空间101。电路板30以及散热组件40容纳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01内。
可以理解的,充电线圈20可以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或者外部,且邻近于顶壁11设置。充电线圈20与电路板30电连接,且沿平行于侧壁13的方向(图2所示的Z方向)排列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充电线圈20容纳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即充电线圈20设置于容置空间101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充电线圈20容纳设置于壳体10的外部,即充电线圈20设置于容置空间101外。在后续实施例中将对充电线圈20的位置关系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地,壳体10设置有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散热组件40连通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以实现散热。充电线圈20临近顶壁11设置,待无线充电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靠近顶壁11放置,以实现无线充电。出风口103临近充电线圈以及电子设备设置,可以同时带走充电线圈和电子设置产生的热量,提升散热效率。进风口102可以邻近出风口103设置,且进风口102与出风口103分别设置于壳体10不同的壁上。例如,出风口103可以设置于壳体10的顶壁11上,进风口102可以设置于壳体10的侧壁13上,此时,散热组件40从进风口102沿X向抽风,并从出风口103出风,从而带走充电线圈和电子设置产生的热量。再例如,出风口103可以设置于壳体10的顶壁11上,进风口102可以设置于壳体10的底壁12上(图中未示出),此时,散热组件40从进风口102沿Z向抽风,并从出风口103出风,从而带走充电线圈和电子设置产生的热量。可以理解的,进风口102还可以同时设置于壳体10的底壁12和侧壁13上,同时从X向和Z向抽风,加大自然风的流通,提升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待充电的电子设备以及充电线圈20均临近顶壁11设置,顶壁11上凸出设置有导风槽111,导风槽111与出风口103贯通,导风槽111的槽口朝向电子设备和充电线圈20的间隔区域,以使得出风口103吹出的风(如图4所示的风向F)直接吹向电子设备和充电线圈20的间隔区域带走热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100,通过将散热组件40与电路板30沿平行于顶壁11或底壁12的方向(图1或图2所示的X方向)排列设置,可以减小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装置沿Z向占用的空间。散热组件40与电路板30沿X方向排列设置,可以减小无线充电装置在Z方向的高度。同时,散热组件40通过进风口102、出风口103以及导风槽111抽取自然风直接吹向电子设备和充电线圈20,同时带走充电线圈和电子设置产生的热量,以提升散热效率。
随着无线充电的功率逐渐提高,功率提升后的一个瓶颈问题就是温升,包括待充电的电子设备和无线充电装置的温升,直接导致手机等电子设备不得不降低充电电流换取较低的温升,从而避免影响用户体验。而降低充电电流后功率因此限制,导致充电时间较长,也同样影响用户体验。为了解决此问题,在无线充电装置上使用主动散热方案,通过风扇吹出气流带走电子设备和充电线圈的热量。然而,在相关技术中,综合考虑无线充电装置的外观布局,通过在无线充电装置的底座端使用扁平的涡轮风扇进行散热,风向依次吹过充电线圈及电子设备,散热效果不好。
基于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申请人在经过研究后发现,将散热组件与发热部件横向排列布局,即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将散热组件40与电路板30沿平行于顶壁11或底壁12的方向排列设置,使得自然风可以同时吹向充电线圈及电子设备,提升散热效率,同时可以减小无线充电装置的Z向高度。申请人在研究中还发现,使用扁平的涡轮风扇与发热部件横向排列,会在横向(XY方向)上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无线充电装置的外观布局,造成内部空间的浪费,且涡轮风扇的电机会暴露在进、出风口处,不利于做防水防泼溅,可靠性会较差。基于此,申请人提供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装置,在提升散热效率的同时不会影响无线充电装置的外观布局,且节省内部空间。
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5,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移除顶壁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壳体10内部设置有隔档件105,该隔档件105将容置空间101分隔呈第一腔体1051和第二腔体1052,电路板30设置于第一腔体1051内,散热组件40设置于第二腔体1052内。第二腔体1052连通进风口102与出风口103,以实现散热组件40连通进风口102与出风口103。可以理解的,充电线圈20容纳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时,充电线圈20设置于第一腔体1051内。通过隔档件105隔开散热组件40,使得位于第一腔体1051内的电路板30及充电线圈20密封设置,以起到防水防泼溅的效果,提升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散热组件40大致上包括驱动电机41和散热风扇42,驱动电机41用于驱动散热风扇42转动以进行散热,电路板30与驱动电机41电连接以驱动驱动电机41运转。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散热风扇42采用滚动风扇,可以有效减少XY向所占用的空间,利于无线充电装置的外观布局。可以理解的,滚筒风扇可以使用但不限于滚珠轴承或者磁悬浮轴承,以降低风扇的旋转噪音。驱动电机41可以使用但不限于空心杯、无刷或者有刷电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驱动电机。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驱动电机41可以是多个,通过皮带或者齿轮连接驱动散热风扇42旋转。
进一步地,第二腔体1052内设置有密封件106,该密封件106用于密封驱动电机41,此时,第二腔体1052内的散热风扇42连通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3。密封件106可以采用橡胶或者硅胶制成。通过密封件106密封驱动电机41,将驱动电机41密封于壳体10内部,进风口102和出风口106仅与散热风扇42连通,避免驱动电机41暴露在进、出风口处,不利于做防水防泼溅,影响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100,通过将散热组件40与电路板30沿平行于顶壁11或底壁12的方向排列设置,可以减小无线充电装置沿Z向占用的空间,减小无线充电装置在Z方向的高度。同时,采用滚动风扇,可以有效减少无线充电装置在XY向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无线充电装置的外观布局及小型化。此外,通过隔档件105和密封件106对驱动电机41和电路板30作密封处理,确保水泼溅不到内部电路板30和驱动电机41上,提升无线充电装置的防水性能。
可以理解的,使用滚筒风扇吹出气流带走充电线圈和电子设备的热量,滚筒风扇与电路板30沿平行于顶壁11或底壁12的方向排列设置。可以显著减小无线充电装置在XY向的面积,并有效利用Z向的空间,对布局和外观有很大的改善。同时,驱动电机可以密封在壳体内部,进风口和出风口仅与风扇连通,通过对驱动电机和电路板做密封处理,可以保证产品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提升产品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线圈20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并与电路板30电连接,以用于为外部电子设备提供无线充电。显然的,充电线圈20为外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3,充电线圈20设置于壳体10的外部,例如,充电线圈20可以设置于顶壁11远离电路板30的一侧。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图6为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为电子设备充电时沿B-B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顶壁11外侧设置有支撑件50,支撑件50设置于顶壁11远离电路板30的一面,该支撑件50用于支撑待充电的电子设备200。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200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支撑件50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51,52),且电子设备200的每一条侧边均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50在大体上垂直于顶壁11方向上的高度可以大于充电线圈20在大体垂直于顶壁11方向上的高度,以使得电子设备200支撑于支撑件50上时,可与充电线圈20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理解的,充电线圈20与电子设备200间隔的距离形成出风通道51,即支撑件50、电子设备200以及充电线圈20围设形成出风通道51,出风口103设置于出风通道51的端部,以使得自然风可以从出风口103直接进入出风通道51,并从出风通道51吹出带走热量,提升散热效果。
可以理解的,支撑件50的至少两个支撑部(51,52)在沿出风通道51的出风方向向分布于充电线圈20的两侧。例如,支撑部51沿出风通道51的出风方向分布于充电线圈20的一侧,支撑部52沿出风通道51的出风方向分布于充电线圈20的另一侧,支撑部51与支撑部52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支撑件50可以为绝缘件,即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支撑件50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泡棉或者橡胶制成。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50可以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铜片、铝片、石墨片、石墨烯等导热材料中的一种,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该支撑件50可通过例如胶水、双面胶等贴合于顶壁11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50还可以通过卡合、螺纹连接等其他方式固定于顶壁11上。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支撑件50支撑电子设备200,使得电子设备200与充电线圈20之间保持一定的空气间隙,支撑件50与电子设备200围设形成出风通道51,自然风通过出风通道51时,可以同时带走充电线圈20和电子设备200的热量,提升散热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9,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沿C-C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顶壁11外侧设置有支撑板60,支撑板60设置于顶壁11远离电路板30的一面,支撑件50与充电线圈20固设于支撑板60远离顶壁11的一面。进一步地,支撑板60与顶壁11外侧活动连接,使得支撑板60与顶壁11呈角度设置,以支撑待充电的电子设备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无线充电。
具体地,支撑板60靠近出风口103的端部与顶壁11外侧活动连接,例如,支撑板60可以通过铰接、转轴连接等活动连接方式与顶壁11外侧连接,以使得支撑板60可以与顶壁11呈角度设置,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充电,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当支撑板60平行于顶壁11即支撑板60贴附于顶壁11上时,支撑板60与顶壁11呈0°设置。当支撑板60垂直于顶壁11时,支撑板60与顶壁11呈90°设置。当然,支撑板60与顶壁11还可以呈锐角设置,例如支撑板60与顶壁11呈30°、45°、60°设置。换言之,支撑板60与顶壁11之间的角度范围可以是0°~90°。
可以理解的,支撑件50与充电线圈20可以通过胶粘、螺栓固定等固定方式固设于支撑板6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将支撑件50与充电线圈20固设于支撑板60上。
进一步地,在支撑板60与顶壁11呈角度设置时,放置于支撑件50上的电子设备与顶壁11大体上也呈同样的角度设置,此时,电子设备有可能会滑落影响用户体验。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在顶壁11外侧设置有限位件80,限位件80设置于顶壁11远离电路板30的一面,且邻近出风口103设置,以在电子设备呈角度放置于支撑件50上时,对电子设备起到止挡作用。
可以理解的,限位件80可以设置于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导风槽111上,以此来止挡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80凸设于顶壁11远离电路板30的一面,且该限位件80与顶壁11接触的一面以及限位件80临近支撑板60的一面连通出风口103,以利于自然风沿风向F从出风口103的流出并吹向电子设备和充电线圈20进行散热。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限位件80既可以起到止挡作用,还可以起到导风效果,即该限位件80可以取代前述实施例中的导风槽111。顶壁11上凸出设置有限位件80,限位件80与出风口103贯通,且限位件具有80朝向电子设备和充电线圈20的开口,以使得出风口103吹出的风(如图9所示的风向F)直接吹向电子设备和充电线圈20的间隔区域带走热量。
进一步地,限位件80在大体上垂直于顶壁11方向上的高度可以大于支撑件50在大体上垂直于支撑板60方向上的高度,以使得电子设备支撑于支撑件50上且与顶壁11呈角度充电时,电子设备的端部可以抵顶于限位件80,从而避免电子设备滑落影响用户体验。
具体地,请结合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装置的部分使用状态示意图。支撑件50与充电线圈20固设于支撑板60上,无线充电装置通过支撑件50支撑电子设备200进行无线充电。充电线圈20、电子设备200以及支撑件50围设形成出风通道51,出风口103设置于出风通道51的端部,以使得自然风可以从出风口103进入出风通道51,直接吹向电子设备200和充电线圈20,并从出风通道51吹出同时带走电子设备200和充电线圈20产生的热量,提升散热效果。同时,支撑板60靠近出风口103的端部与顶壁11外侧活动连接,以使得支撑板60可以与顶壁11呈角度设置,进而使得电子设备200可以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充电,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此外,通过在顶壁11外侧设置有限位件80,以使得电子设备200呈角度充电时,电子设备200的端部可以抵顶于限位件80,从而避免电子设备200滑落影响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100还设置有USB接口90,以用于与外部电源连通提供电力。具体地,USB接口90设置于壳体10上,并与电路板30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1000,请参阅图11,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充电系统1000的结构示意图。该无线充电系统1000包括无线充电装置100和电子设备200,无线充电装置100用于为电子设备200进行无线充电。可以理解的,无线充电装置100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100,电子设备200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前述实施例中无线充电装置100及电子设备200的具体结构可以理解为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无线充电系统1000,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无线充电装置100及电子设备200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系统,通过无线充电装置中的散热组件进行主动散热,可以吹出气流主动带走充电线圈及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使得无线充电的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上,从而提升电子设备的充电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置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应用于可充电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顶壁、底壁以及侧壁,所述顶壁、底壁以及侧壁围设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充电线圈,邻近于所述顶壁设置,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支撑板,设于所述顶壁远离电路板的一面,以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出风口的端部与所述顶壁活动连接,以使得所述支撑板被配置为能够与所述顶壁呈不同角度设置;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充电线圈之间具有间隔区域;
限位件,凸设于所述顶壁远离电路板的一面,且临近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出风口贯通,且所述限位件具有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充电线圈之间的间隔区域的开口;所述限位件被配置为能够用于抵顶所述电子设备靠近所述出风口的端部;
其中,所述充电线圈与所述电路板沿平行于所述侧壁的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路板沿平行于所述顶壁或所述底壁的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散热组件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以实现散热,所述支撑板和所述限位件在所述顶壁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面上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散热风扇,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散热风扇转动以进行散热,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为滚筒风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隔档件,所述隔档件将所述容置空间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散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驱动电机,所述散热风扇连通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顶壁上凸出设置有导风槽,所述导风槽与所述出风口贯通,所述导风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电子设备和所述充电线圈的间隔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线圈设置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两条相对设置的侧边,所述支撑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且每一条所述侧边均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支撑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在垂直于所述支撑板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充电线圈在垂直于所述支撑板方向上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所述电子设备以及所述充电线圈围设形成出风通道,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出风通道的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顶壁接触的一面以及所述限位件临近所述支撑板的一面连通所述出风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在垂直于所述顶壁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支撑件在垂直于所述支撑板方向上的高度。
13.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设备以及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为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用于为所述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CN201911215379.7A 2019-12-02 2019-12-02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Active CN110994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5379.7A CN110994806B (zh) 2019-12-02 2019-12-02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15379.7A CN110994806B (zh) 2019-12-02 2019-12-02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4806A CN110994806A (zh) 2020-04-10
CN110994806B true CN110994806B (zh) 2022-01-04

Family

ID=70089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15379.7A Active CN110994806B (zh) 2019-12-02 2019-12-02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94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5914A (zh) * 2020-04-24 2021-10-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
CN212162937U (zh) * 2020-05-18 2020-12-15 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座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7384A (zh) * 2017-12-12 2018-04-20 桑堇馨 无线充电器
CN207368757U (zh) * 2017-11-21 2018-05-15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CN207766038U (zh) * 2018-01-12 2018-08-24 深圳市迪奥科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DE102018201300A1 (de) * 2018-01-29 2019-08-01 Audi Ag Ladevorrichtung zum drahtlosen Aufladen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 eines mobilen Endgeräts und Kraftfahrzeug
CN209627009U (zh) * 2019-03-28 2019-11-12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3152B (zh) * 2014-10-31 2017-03-01 台灣東電化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充電印刷電路板線圈結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7368757U (zh) * 2017-11-21 2018-05-15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器
CN107947384A (zh) * 2017-12-12 2018-04-20 桑堇馨 无线充电器
CN207766038U (zh) * 2018-01-12 2018-08-24 深圳市迪奥科科技有限公司 自带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DE102018201300A1 (de) * 2018-01-29 2019-08-01 Audi Ag Ladevorrichtung zum drahtlosen Aufladen eines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s eines mobilen Endgeräts und Kraftfahrzeug
CN209627009U (zh) * 2019-03-28 2019-11-12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4806A (zh) 2020-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4806B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CN207766038U (zh) 自带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器
EP234731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mbedded battery cells and thermal management
CN114796861A (zh) 接触式美容仪
US20230074957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207234484U (zh) 无线充电器
CN215601050U (zh) 一种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CN113133279A (zh) 电子设备
CN113131552A (zh) 无线充电座
US20220172862A1 (en) Connecting cable, cable connector, charger and charge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JP2006324207A (ja) 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
CN211629895U (zh) 无线充电座
CN211908394U (zh) 无线充电座
KR20180031457A (ko) 스피커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전자기기
CN208272355U (zh) 一种水平阵列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CN208094274U (zh) 一种监控设备用应急电源
CN219536378U (zh) 电机控制器、动力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3258623A (zh) 无线充电座
CN113760066A (zh) 微型散热系统
CN218850447U (zh) 一种具有风道散热的移动电源
CN218920012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宝
CN220556615U (zh) 一种具有机身一体电池包的户外储能电源
CN220896732U (zh) 一种全方位风幕环绕散热手机壳
CN215344691U (zh) 一种手机壳散热器装置
AU2021103683A4 (en) Wireless charger, charging assembly, matching assembly and bracket for electric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