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258623A - 无线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258623A
CN113258623A CN202010086098.2A CN202010086098A CN113258623A CN 113258623 A CN113258623 A CN 113258623A CN 202010086098 A CN202010086098 A CN 202010086098A CN 113258623 A CN113258623 A CN 1132586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se
charging
wireless charg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860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860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586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2586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2586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底座、安装座和风扇。安装座包括线圈模组和遮盖线圈模组的充电区,充电区能够用于放置电子设备以进行无线充电,安装座能够相对底座转动以改变充电区与底座之间的夹角,且使充电区能够侧立于底座,风扇设于底座或安装座,且在充电区处于侧立状态时,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充电区的背离线圈模组的一侧流动以与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以上无线充电座能够适配多种机型,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风扇能够促使电子设备外周的空气产生流动,以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上述无线充电座的散热风道易于设计,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且能够满足高功率无线充电的需求,以缩短无线充电时间。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座可用于为移动终端等电子设备充电,其可分为立式无线充电座和卧式无线充电座两大类。对于立式无线充电座,电子设备在充电时一般倾斜放置于无线充电座上,由于无线充电座的线圈位置相对固定,立式无线充电座适配的机型比较受限。对于卧式无线充电座,电子设备在充电时一般平放在无线充电底座上,卧式无线充电座的散热风道设计较为复杂,散热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座,以使无线充电座能够适配多种机型并具有相对较佳的散热效果。
一种无线充电座,包括:
底座;
安装座,包括线圈模组和遮盖所述线圈模组的充电区,所述充电区能够用于放置电子设备以进行无线充电,所述安装座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以改变所述充电区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且所述充电区能够侧立于所述底座;及
风扇,设于所述底座或所述安装座,且在所述充电区处于侧立状态时,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流动以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
以上无线充电座,由于安装座能够相对底座转动以改变充电区与底座之间的夹角,且充电区能够侧立于底座,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均可放置于充电区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座能够适配多种机型,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由于在侧立状态时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充电区的背离线圈模组的一侧流动,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风扇能够促使电子设备外周的空气产生流动,以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上述无线充电座的散热风道易于设计,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且能够满足高功率无线充电的需求,以缩短无线充电时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空腔,所述线圈模组设于所述安装空腔,所述充电区的相背的两侧的空气被所述充电区隔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还能够处于平放状态,在平放状态时,所述安装座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的夹角小于10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充电区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充电区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风道,所述底座设有第二风道,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一者流入所述底座,并引导空气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所述第一风道的空气能够与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呈凹陷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充电区的位置与所述线圈模组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支撑体能够带动所述充电区在平放状态和侧立状态之间切换,在平放状态时所述支撑体能够覆盖所述充电区的部分或全部,在侧立状态时所述充电区能够相对所述支撑体移动,以改变所述充电区暴露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体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风道,所述底座设有第二风道,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一者流入所述安装座,并引导空气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所述第一风道的空气能够与所述支撑体、所述充电区的背离线圈模组的一侧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呈凹陷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设有凹陷区和凸台,所述安装座的靠近所述凸台的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以使所述安装座在平放状态和侧立状态之间切换,在平放状态时所述安装座容置于所述凹陷区,在侧立状态时所述充电区朝向所述凸台所在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并能够带动所述充电区在平放状态和侧立状态之间切换,且所述移动件能够相对所述充电区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在背离所述充电区的一侧设有导向槽,所述移动件设于所述导向槽并能够在所述导向槽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呈凹陷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连接于所述充电区且凸出于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在平放状态时所述充电区位于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凸台之间;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凸起部内,所述凸起部设有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所述第四风道的开口朝向所述充电区,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所述第三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中的一者流入所述凸起部,并引导空气从所述第三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所述第四风道的空气能够与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凸台内,所述凸台设有第五风道和第六风道,所述第六风道的开口靠近所述充电区;在侧立状态时,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所述第五风道和所述第六风道中的一者流入所述凸台内,并引导空气从所述第五风道和所述第六风道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所述第六风道的空气能够与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平放状态时所述第六风道的开口被所述安装座封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平放状态或侧立状态时,所述风扇能够引导所述安装空腔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产生相对流动并进行热交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内的电路板和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设于所述底座内并与所述底座形成隔热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隔热腔内并与所述线圈模组和所述风扇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其中安装座处于平放状态;
图2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座的爆炸图;
图4为图3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5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其中安装座处于侧立状态;
图6为图5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9为图8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其中安装座处于平放状态;
图11为图10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其中安装座处于侧立状态;
图13为图12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16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其中安装座处于平放状态;
图17为图16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8为图16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19为图18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20为图16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其中安装座处于侧立状态;
图21为图16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22为图21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23为图20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25为图24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26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其中安装座处于平放状态;
图27为图26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28为图26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29为图28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30为图26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其中安装座处于侧立状态;
图31为图30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2为图30所示无线充电座的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33为图32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34为图27所示无线充电座的示意图;
图35为图34所示无线充电座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可以放置于无线充电座10以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座10包括底座100、安装座200和风扇300。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底座100大致呈矩形块状,安装座200大致呈矩形块状,安装座200包括线圈模组210和遮盖线圈模组210的充电区220。在正常使用状态时,充电区220能够用于放置电子设备以进行无线充电。结合图4和图5,安装座200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以改变充电区220与底座100之间的夹角,且使充电区220能够侧立于底座100。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充电区220为安装座200的外壳的一部分。风扇300设于底座100或安装座200,同时参考图6和图7,在充电区220处于侧立状态时,风扇30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流动以与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侧立状态应理解为安装座200可以倾斜地或者垂直地立于底座100上。具体地,如图6所示,可以确定底座100的厚度方向a1和安装座200的厚度方向b1,侧立状态应理解为底座100的厚度方向a1和安装座200的厚度方向b1可以呈夹角设置,示例性地,该夹角的范围可取为10度~90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的横截面可以呈其他形状例如优弧弓形、三角形或者多边形等,底座100的横截面也可以呈其他形状例如跑道形、圆角矩形、圆形等。其中,跑道形是指两个半圆弧分别与矩形相对的两边相连接形成的图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0和安装座200通过阻尼转轴连接,以使安装座200在相对底座100转动一定角度后,能够在多个位置定位,以适应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要求。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0和安装座200的转轴可以设置成在某些特定的位置可以实现定位,示例性地,当安装座200的厚度方向b1与底座100的厚度的方向的夹角为10度、20度、30度、45度或60度的位置时,安装座200可以在底座100可靠地定位,以对待充电的电子设备进行有效地支撑。示例性地,可以在安装座200和底座100中的一者设置凸块,在安装座200和底座100的另一者设置凹槽,在转轴转动至上述特定位置时,凸块容置于凹槽内,从而实现安装座200在特定位置的定位。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特定位置的数量可以减少或增加,例如,安装座200在底座100可以稳定地定位于两个位置,也可以稳定地定位于两个以上的位置。
结合图8和图9,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在底座100还可以处于平放状态,平放状态可理解为安装座200的厚度方向b1与底座100的厚度方向a1平行或者呈10度以下的锐角。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底座100放置于水平支撑面上,平放状态的安装座200的厚度方向b1与水平支撑面垂直或者呈80度以上的锐角。在平放状态时,电子设备可以放置于充电区220并由安装座200支撑,或者电子设备可以放置于充电区220并由安装座200和底座100共同支撑,以进行无线充电。平放状态的安装座200可以适应多种尺寸的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要求。在侧立状态时,尺寸相对较大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被安装座200和底座100共同支撑,以使这类电子设备可以倾斜地或者垂直地放置于底座100上,以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同时方便用户使用。例如,在安装座200处于侧立状态并为这类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用户也可以方便地观看电影或者玩游戏等,从而可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设有安装空腔201,线圈模组210设于安装空腔201,充电区220的相背的两侧的空气被充电区220隔离。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充电区220大致呈整块的板状,且充电区220在安装座200的厚度方向b1无开孔结构。这种结构充电区220,一方面可以防止水、灰层等轻易从充电区220进入安装座200内,从而可以提升安装座200的防水防尘性能;另一方面,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这种充电区220的结构可以减小线圈模组210产生的热量对电子设备的影响,也可减小电子设备产生的热量对线圈模组210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是,安装座200的背离充电区220的一侧,以及安装座200的周向侧壁可以设置散热孔。
进一步,参考图8和图9,安装座200可以包括设于安装空腔201的隔磁片230,线圈模组210叠设于隔磁片230,隔磁片230可采用铁氧体吸波材料制成,其具有优异的导磁性能,可以增大线圈模组210的磁通量并降低线圈模组210的损耗,并能够使得磁感线紧紧围绕在以隔磁片230为中心的周围区域以增加电磁感应强度,提高电磁转换效率。当然,隔磁片230可以省略。
进一步,无线充电座10包括设于底座100内的电路板400,电路板400与线圈模组210及风扇300电性连接。底座100可以设置电连接接口,电连接接口与电路板400电性连接,电连接接口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为无线充电座10供电,进而使无线充电座10能够用于为电子设备充电。电连接接口可以为USB接口,也可以为带插头的电缆线等。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连接接口也可以位于安装座200。进一步,安装座200或者底座100可以设置指示灯以用于提示无线充电座10的工作状态。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路板400可以设置于安装座200内,或者安装座200和底座100均设有电路板400。
进一步,参考图8和图9,在风扇300设于底座100且电路板400设于底座100的实施方式中,无线充电座10可以包括设于底座100内的隔热结构500,隔热结构500可连接于底座100并使得电路板400与风扇300隔离,隔热结构500的材质可以为塑胶、硅胶、陶瓷、玻璃纤维、石棉等,其导热率较低,因而能够减小无线充电过程中风扇300产生的热量对电路板400的电子元件的影响,以防止电路板400上的电子元器件因温度过高导致性能下降或者造成损坏。上述无线充电座10能够满足高功率无线充电的需求,以缩短无线充电时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热结构500与底座100形成隔热腔501,电路板400设置于隔热腔501内,以使电路板400与风扇300隔离。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隔热结构500也可以呈板状或者其他形状。
在底座100设置隔热结构500的实施方式中,电路板400的一侧可以设有导热体,导热体能够将电路板4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底座100。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100的至少部分外壳采用金属材质例如铝合金、镁合金或者不锈钢等制成,导热体可以为硅脂或者金属导热片等,以将电路板4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底座100的金属部分,进而通过底座100的金属部分将电路板400产生的热量散发至空气中,以进一步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性能。
进一步,结合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充电区220处于平放状态或侧立状态时,风扇300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流动。这种设置有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并能够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性能。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风扇300为离心风扇300,以利于安装座200或者底座100整体厚度的减薄。例如,当风扇300设置于底座100时,风扇300的转轴可以沿底座100的厚度方向a1延伸;当风扇300设置于安装座200时,风扇300的转轴可以沿安装座200的厚度方向b1延伸。
具体地,参考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00包括固定连接于充电区220的连接部240,连接部240凸出于充电区220的一端,且连接部240与底座100转动连接。连接部240设有第一风道241,底座100设有第二风道101,风扇300设于底座100内,且风扇30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第一风道241和第二风道101中的一者流入底座100,并引导空气从第一风道241和第二风道101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第一风道241的空气能够与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连接部240与底座100的转动连接可以具有多种结构形式。例如,连接部240和底座100中的一者可以设置转轴,另一者可以设置能够与转轴转动配合的轴孔,转轴容置于轴孔内以实现安装座200与底座100的转动配合。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转轴可以是独立的零件,且转轴固定连接于安装座200和底座100中的一者,并与另一者转动配合。当然,转轴为独立的零件时,安装座200和底座100可以分别与转轴转动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40和充电区220一体成型且为安装座200的外壳的一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40可以是独立的零部件,例如,连接部240可以采用耐磨的材料制造,以减少连接部240在安装座200的转动过程中的磨损。在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相对底座100转动以改变充电区220与底座100的夹角时,第一风道241随着充电区220的转动而改变位置,但第一风道241始终朝向充电区220,以使风扇300能够引导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的空气流动,以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为电子设备散热。
结合图5和图6,可以理解的是,风扇300引导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的空气流动可以包括两种方式。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风扇30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第一风道241流入安装座200,并引导空气从第二风道101流出,以使安装座200内的空气充电区220附近空间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并与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风扇30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第二风道101流入安装座200内,并引导空气从第一风道241流至充电区220,以使安装座200的空气能够与充电区220附近空间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并与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安装座200处于平放状态时,在充电区220所在侧,底座100凸出于充电区220,即在底座100的厚度方向a1上,底座100可以凸出于平放状态的安装座20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可以呈凹陷状,其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边缘221(参考图9)以使充电区220呈两侧稍高、中部稍低的结构,风扇30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两个第一边缘221之间流动,且当安装座200处于平放状态时,在充电区220所在侧,底座100与第一边缘221平齐。其中,第一边缘221的位置示意在图9中,但第一边缘221的位置可以向充电区220中部靠近。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当安装座200处于平放状态且用于为尺寸相对较大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底座100也能够对电子设备予以支撑,以使电子设备能够较为平稳地放置于无线充电座10。
在充电区220呈凹陷状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且尺寸稍大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区220进行充电时,安装座200可以处于平放状态或侧立状态,相对的两个第一边缘221支撑电子设备并利用充电区220的凹陷状结构使得电子设备与充电区220之间形成气流流通的通道。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风扇300可以从第一风道241送风,气流流经上述气流通道并进行热交换后,从充电区220的远离第一风道241的一端流出,进而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
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且尺寸稍小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区220进行无线充电时,安装座200可以处于平放状态,电子设备可以放置于充电区220的凹陷状结构处并接触充电区220的外表面,电子设备的外周与第一边缘221能够形成气流流通的通道,风扇300能够由第一风道241送风,气流流经电子设备的外周以进行热交换并散发至空气中,这种方式也能够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当然,风扇300可以从第一风道241抽气,此处不再赘述。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充电区220可以包括硅胶垫等结构,以使充电区220能够较好地支撑电子设备,在防止电子设备划伤的同时还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充电区220的凹陷状结构可以由硅胶垫形成,或者由硅胶垫与充电区220的其他结构形成。当然,充电区220的凹陷状结构不是必须的,例如,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表面可以呈平面状。
参考图10和图11,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座200可以包括支撑体250,支撑体250与底座100转动连接,充电区220与线圈模组210的位置相对固定。支撑体250能够带动充电区220在平放状态和侧立状态之间切换。参考图10和图11,在平放状态时支撑体250覆盖充电区220的部分或全部。参考图12和图13,在侧立状态时充电区220能够相对支撑体250伸缩移动,以改变充电区220暴露的面积。在电子设备侧立于底座100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支撑体250和底座100共同支撑电子设备。
由于线圈模组210与充电区220的位置相对固定,当安装座200相对底座100转动时,线圈模组210与充电区220同步运动。结合图14和图15,当充电区220处于侧立状态时,充电区220能够相对支撑体250伸缩移动,以调整充电区220的位置。这种结构的无线充电座10,安装座200在侧立状态时,调整充电区220的位置即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例如,当智能手机充电时,线圈模组210的距水平支撑面的高度相对较小;当平板电脑充电时,线圈模组210可以调整至距水平支撑面更高的位置,以适用于平板电脑的无线充电。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智能手机横放时,线圈模组210距水平支撑面的高度相对较小;当智能手机竖放时,线圈模组210可以调整至距水平支撑面更高的位置,从而可以满足电子设备在多种使用场景下的无线充电需求。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在平放状态时,充电区220也可以相对支撑体250伸缩移动以调整充电区220的位置,进而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在平放状态下,充电区220无需暴露,例如充电区220可以全部被支撑体250遮盖。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40固定连接于支撑体250,第一风道241设置于连接部240,第二风道101设置于底座100。风扇300可以设于底座100内,且风扇30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第一风道241和第二风道101中的一者流入底座100,并引导空气从第一风道241和第二风道101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第一风道241的空气能够与支撑体250、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第一风道241、第二风道101及风扇300的结构设置可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相近,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处于平放状态时,在支撑体25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底座100可以凸出于支撑体250,即在底座100的厚度方向a1上,底座100可以凸出于平放状态的安装座20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体25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可以呈凹陷状结构,其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二边缘251(参考图11)以使支撑体250呈两侧稍高、中部稍低的结构,风扇30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两个第二边缘251之间流动,且当安装座200处于平放状态时,在支撑体25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底座100与第二边缘251平齐。其中,第二边缘251的位置示意在图11中,但第二边缘251的位置可以向支撑体250的中部靠近。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当安装座200处于平放状态且用于为尺寸相对较大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时,底座100也能够对电子设备予以支撑,以使电子设备能够较为平稳地放置于无线充电座10。
在支撑体250呈凹陷状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且尺寸稍大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区220进行充电时,安装座200可以处于平放状态或侧立状态,相对的两个第二边缘251支撑电子设备并利用支撑体250的凹陷状结构使得电子设备与支撑体250之间形成气流流通的通道。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风扇300可以从第一风道241送风,气流流经上述气流通道并进行热交换后,从支撑体250的远离第一风道241的一端流出,进而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对于尺寸相对较大且需充电区220暴露的电子设备,因支撑体250的厚度存在,支撑体250可以使得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与电子设备的后表面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有利于空气的流动,进而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当然,风扇300也可以从第一风道241抽气,此处不再赘述。
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且尺寸稍小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区220进行无线充电时,安装座200可以处于平放状态,电子设备可以放置于支撑体250的凹陷状结构处并接触支撑体250的外表面,电子设备的外周与第二边缘251能够形成气流流通的通道,风扇300能够由第一风道241送风,气流流经电子设备的外周以进行热交换并散发至空气中,这种方式也能够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体250可以包括硅胶垫等结构,以使支撑体250能够较好地支撑电子设备,在防止电子设备划伤的同时还能够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支撑体250的凹陷状结构可以由硅胶垫形成,或者由硅胶垫与支撑体250的其他结构形成。当然,支撑体250的凹陷状结构不是必须的,例如,支撑体25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表面可以呈平面状。
参考图16、图17和图18,在其他实施例中,底座100可以设有凹陷区103和凸台110,安装座200的靠近凸台110的一端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以使安装座200在平放状态和侧立状态之间切换,且在平放状态时安装座200容置于凹陷区103,在侧立状态时充电区220朝向凸台110所在侧。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包括移动件260,移动件260转动连接于底座100并能够带动充电区220在平放状态和侧立状态之间切换,充电区220能够相对移动件260移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在平放状态时凸台110可以凸出于充电区220。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同样可以呈凹陷状的结构,即充电区220具有相对的两个第一边缘221,风扇30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两个第一边缘221之间流动,且安装座200处于平放状态时,在充电区220所在侧,凸台110与第一边缘221平齐。充电区220的凹陷状结构的形成及其作用可参考前述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充电区220可以呈平面状,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图19和图20,移动件260可以呈板状,也可以呈条状,安装座200在背离充电区220的一侧可以设有导向槽203,移动件260设于导向槽203并能够在导向槽203移动,导向槽203可以对移动件260的移动起到导向和限位作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件260的靠近凸台11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凹陷区103的底壁,且在平放状态时安装座200的靠近凸台110的一端可以较为贴近凸台110的侧面。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在平放状态时,安装座200的靠近凸台110的一端贴合凸台110的侧面。这种设置可以使得平放状态的无线充电座10具有较好的外观特性。当安装座200相对底座100转动以切换至侧立状态时,移动件260相对底座100转动,且充电区220相对移动件260移动以使移动件260的端部和凸台110的侧面之间能够形成供充电区220斜向移动的空间,进而防止凸台110对充电区220产生干涉。这种结构的无线充电座10,充电区220与底座100可以形成多种夹角,且线圈模组210能够随充电区220移动以调整线圈模组210的位置,进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要求,也能满足同一电子设备在不同姿态(例如横放、竖放)的无线充电要求。
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件260与凸台110的侧壁之间可以设置相对较大的距离,以在安装座200侧立于底座100时,充电区220与凸台110的朝向充电区220的一侧能够形成间隔,以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放置于安装座200进行无线充电时,电子设备的端部可以容置于该间隔内,进而使得电子设备能够平稳地放置于无线充电座10上。
进一步,参考图21和图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包括凸起部270,凸起部270连接于充电区220且凸出于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在平放状态时充电区220位于凸起部270和凸台110之间。风扇300设于凸起部270内,即风扇300设置于安装座200。同时参考图23、图24和图25,凸起部270设有第三风道271和第四风道273,第四风道273的开口朝向充电区220,风扇30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第三风道271和第四风道273中的一者流入凸起部270,并引导空气从第三风道271和第四风道273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第四风道273的空气能够与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且尺寸稍大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区220进行充电时,安装座200可以处于平放状态或侧立状态。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风扇300可以引导凸起部270内的空气与充电区220附近空间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并与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以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对于具有无线充电功能且尺寸稍小的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放置于充电区220进行无线充电时,安装座200可以处于平放状态,风扇300能够引导凸起部270内的空气与充电区220附近空间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并与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以提升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风扇300可以引导外界空气从第四风道273流入凸起部270内并由第三风道271流出凸起部270,风扇300也可以引导外界空气从第三风道271流入凸起部270内并由第四风道273流出,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图26、图27和图28,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风扇300可以设于凸台110内。结合图29,凸台110设有第五风道111和第六风道113,第六风道113的开口靠近充电区220。参考图30、图31、图32和图33,在侧立状态时,风扇30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第五风道111和第六风道113中的一者流入凸台110内,并引导空气从第五风道111和第六风道113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第六风道113的空气能够与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参考图34和图35,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在平放状态时第六风道113的开口可以被安装座200封闭,也即在平放状态时风扇300可以不工作。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风道结构,以使风扇300能够引导凸台110内的空气与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以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处于平放状态时,安装座200的充电区220所在侧可以和底座100平齐,以使无线充电座10具有较好的外观特性。当然,安装座200处于平放状态时,凸台110也可以凸出充电区220,以利于第六风道113的设计,并利于风扇300引导凸台110内的空气与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进而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安装座200可以设置气流通道,以使安装座200在平放状态或侧立状态时,风扇300均能够引导安装空腔201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产生相对流动并进行热交换。这种结构设置,风扇300既能够引导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的空气流动以利于电子设备散热,又能够引导充电区220的朝向线圈模组210的一侧的空气流动以利于线圈模组210散热,且由于充电区220能够将其相背的两侧的空气隔离以减小电子设备的产热与线圈模组210的产热的相互影响,因而可以提升无线充电座10和电子设备的散热效率。
以上无线充电座10,由于安装座200能够相对底座100转动以改变充电区220与底座100之间的夹角,且使充电区220能够侧立于底座100,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无线耳机等电子设备均可放置于充电区220进行无线充电,无线充电座10能够适配多种机型,提升了使用的便利性。由于在侧立状态时风扇300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充电区220的背离线圈模组210的一侧流动,在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风扇300能够促使电子设备外周的空气产生流动,以利于电子设备的散热。上述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风道易于设计,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且能够满足高功率无线充电的需求,以缩短无线充电时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安装座,包括线圈模组和遮盖所述线圈模组的充电区,所述充电区能够用于放置电子设备以进行无线充电,所述安装座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以改变所述充电区与所述底座之间的夹角,且所述充电区能够侧立于所述底座;及
风扇,设于所述底座或所述安装座,且在所述充电区处于侧立状态时,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流动以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设有安装空腔,所述线圈模组设于所述安装空腔,所述充电区的相背的两侧的空气被所述充电区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还能够处于平放状态,在平放状态时,所述安装座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的厚度方向的夹角小于1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区处于平放状态时,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在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流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充电区的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风道,所述底座设有第二风道,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中的一者流入所述底座,并引导空气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所述第一风道的空气能够与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呈凹陷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充电区的位置与所述线圈模组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支撑体能够带动所述充电区在平放状态和侧立状态之间切换,在平放状态时所述支撑体能够覆盖所述充电区的部分或全部,在侧立状态时所述充电区能够相对所述支撑体移动,以改变所述充电区暴露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体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第一风道,所述底座设有第二风道,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底座内,且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一者流入所述底座,并引导空气从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所述第一风道的空气能够与所述支撑体、所述充电区的背离线圈模组的一侧的空气产生相对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呈凹陷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凹陷区和凸台,所述安装座的靠近所述凸台的一端能够相对所述底座转动以使所述安装座在平放状态和侧立状态之间切换,在平放状态时所述安装座容置于所述凹陷区,在侧立状态时所述充电区朝向所述凸台所在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并能够带动所述充电区在平放状态和侧立状态之间切换,且所述充电区能够相对所述移动件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在背离所述充电区的一侧设有导向槽,所述移动件设于所述导向槽并能够在所述导向槽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呈凹陷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连接于所述充电区且凸出于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在平放状态时所述充电区位于所述凸起部和所述凸台之间;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凸起部内,所述凸起部设有第三风道和第四风道,所述第四风道的开口朝向所述充电区,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所述第三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中的一者流入所述凸起部,并引导空气从所述第三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所述第四风道的空气能够与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设于所述凸台内,所述凸台设有第五风道和第六风道,所述第六风道的开口靠近所述充电区;在侧立状态时,所述风扇能够引导外界空气从所述第五风道和所述第六风道中的一者流入所述凸台内,并引导空气从所述第五风道和所述第六风道中的另一者流出,以使所述第六风道的空气能够与所述充电区的背离所述线圈模组的一侧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在平放状态时所述第六风道的开口被所述安装座封闭。
17.根据权利要求3-1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在平放状态或侧立状态时,所述风扇能够引导所述安装空腔内的空气与外界空气产生相对流动并进行热交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内的电路板和隔热结构,所述隔热结构设于所述底座内并与所述底座形成隔热腔,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隔热腔内并与所述线圈模组和所述风扇电性连接。
CN202010086098.2A 2020-02-11 2020-02-11 无线充电座 Pending CN1132586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6098.2A CN113258623A (zh) 2020-02-11 2020-02-11 无线充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86098.2A CN113258623A (zh) 2020-02-11 2020-02-11 无线充电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8623A true CN113258623A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19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86098.2A Pending CN113258623A (zh) 2020-02-11 2020-02-11 无线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25862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6176A (zh) * 2021-09-13 2021-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及其散热座以及利用该无线充电座进行充电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6176A (zh) * 2021-09-13 2021-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及其散热座以及利用该无线充电座进行充电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89035B2 (en) Wireless charger with fan
US20180175655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WO2022042302A1 (zh) 充电装置
US20080234009A1 (en) System and devices for inductive charging of a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3036838B (zh) 无线充电器
CN211629895U (zh) 无线充电座
CN113258623A (zh) 无线充电座
CN113131552A (zh) 无线充电座
CN211556914U (zh) 无线充电座
CN211908394U (zh) 无线充电座
CN110994806B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无线充电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TWI823149B (zh) 連接線、線纜連接器、充電器以及充電器組件
CN211556915U (zh) 无线充电座
CN113193609A (zh) 无线充电座
CN108882128A (zh) 扬声器和智能终端
CN211606140U (zh) 无线充电座
CN113131551A (zh) 无线充电座
CN113746176A (zh) 无线充电座及其散热座以及利用该无线充电座进行充电的方法
CN215452527U (zh) 无线充电座及无线充电系统
CN113193613A (zh) 无线充电座
CN208806632U (zh) 多功能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器
CN211556912U (zh) 无线充电座
CN211556911U (zh) 盒体及无线充电座
CN218772181U (zh) 一种电子设备的保护壳
CN215344099U (zh) 无线充电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