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4099U - 无线充电座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4099U
CN215344099U CN202120378831.8U CN202120378831U CN215344099U CN 215344099 U CN215344099 U CN 215344099U CN 202120378831 U CN202120378831 U CN 202120378831U CN 215344099 U CN215344099 U CN 215344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air
middle frame
wireless charging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88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全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788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4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4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4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座,该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线圈模组、中框以及散热器;线圈模组和中框设置于壳体内,且中框与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有第一空间;散热器设置于第一空间内;壳体具有连通壳体外和第一空间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导风槽,且导风槽与出风口连通;中框在第一空间内设置有导风部,且导风部的一端与散热器相接,另一端与出风口相接;散热器可通过进风口抽取空气,以在导风部内形成气流,且气流可通过出风口导出至导风槽,与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在壳体内形成导风通道,使得散热器可在导风通道内形成气流直接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提高无线充电座的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座。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娱乐工具和社交工具,人们对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手机为例,现有手机一般采用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相较于局限性较大的有线充电,无线充电更能够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但是,随着充电功率的不断提高,无线充电器和手机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高,而现有无线充电器又缺乏相应的散热手段,因此无线充电器在充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温度过高,导致充电效率变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座,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线圈模组、中框以及散热器;所述线圈模组和所述中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中框与所述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有第一空间;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壳体外和所述第一空间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导风槽,且所述导风槽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中框在所述第一空间内设置有导风部,且所述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接;其中,所述散热器可通过所述进风口抽取空气,以在所述导风部内形成气流,且所述气流可通过所述出风口导出至所述导风槽,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通过在壳体内设置中框,且中框与壳体共同围设形成第一空间,使得散热器可以独立设置于第一空间内。又通过在壳体上设置连通壳体外和第一空间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在第一空间内设置分别与散热器和出风口相接的导风部,以及在壳体的外表面设置与出风口相连通的导风槽,使得散热器可通过进风口抽取壳体外的空气,然后在导风部内形成气流,并将该气流从出风口处导出至导风槽,对放置于导风槽内的电子设备进行散热。由此,通过在壳体内形成由第一空间、导风部以及导风槽构成的导风通道,不仅可以直接对电子设备进行散热,还可以减少气流行进过程中的风量损失,提高散热效率,避免无线充电座因充电温度过高,导致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系统5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无线充电座1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电子设备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无线充电座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无线充电座10沿Ⅴ-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安装座100和中框20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安装座100和中框200沿Ⅺ-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底壳110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顶壳120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顶壳120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6中中框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图5中B处在一些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图13中中框200与隔热板201在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中框200与隔热板201在又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5中B处在又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7是图5中支撑架5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第一壳体5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第二壳体5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如经由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数字用户线路(DSL)、数字电缆、直接电缆连接,以及/或另一数据连接/网络)和/或经由(例如,针对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LAN)、诸如DVB-H 网络的数字电视网络、卫星网络、AM-FM广播发送器,以及/或另一通信终端的)无线接口接收/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被设置成通过无线接口通信的通信终端可以被称为“无线通信终端”、“无线终端”或“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卫星或蜂窝电话;可以组合蜂窝无线电电话与数据处理、传真以及数据通信能力的个人通信系统(PCS) 终端;可以包括无线电电话、寻呼机、因特网/内联网接入、Web浏览器、记事簿、日历以及/或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器的PDA;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系统5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无线充电座1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 中电子设备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能传输系统5可以包括:无线充电座10和电子设备20。其中,电子设备20可以放置于无线充电座10上,而无线充电座10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20供电,以提供电子设备20在运行过程中所需的电能。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座10可以具有散热功能,能够在无线充电座10的供电过程中,对电子设备20发出的热量进行高效率的散热,以提高无线充电座10的供电效率和供电安全性。
电子设备2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表等设备,下面以电子设备20为手机进行说明。电子设备20可以包括:显示屏21、壳体组件22以及电池23。其中,显示屏21可以与壳体组件22 连接,且两者可以共同围设形成收容空间24。电池23可以设置于收容空间24内,用于存储电能以维持电子设备20的运行。该收容空间24 除了可以用于安装电池23,其还可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20所需的主板、摄像头以及充电线圈等电子器件。在本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座10可以通过电子设备20内设置的充电线圈对电池23进行充电,使得电池23 可以存储电子设备20运行所需的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 20不具有电池23时,无线充电座10也可以直接为电子设备20供电,以维持电子设备20运行所需的电能。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参阅图4至图5,图4是图2中无线充电座1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无线充电座10沿Ⅴ-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4至图5所示,无线充电座10可以用于为电子设备20供电,且无线充电座10可以包括:安装座100、中框200、散热器300、电路板400、支撑架500以及线圈模组600。其中,安装座100和支撑架500 可以共同构成无线充电座10的壳体1000。安装座100可以具有进风口,而支撑架500可以具有出风口。中框200、散热器300以及电路板400 可以设置于安装座100内,且散热器300可以与电路板400电性连接。支撑架500可以倾斜设置于安装座100上,用于放置电子设备20。线圈模组600可以设置于支撑架500上,并与电路板400电性连接,用于为电子设备20供电。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0内可以设置有分别与进风口和出风口相连通的导风通道,使得散热器300不仅可以在导风通道内产生气流对放置于支撑架500上的电子设备20进行散热,还可以利用导风通道减少气流在行进过程中的风量损失,提高散热效率,避免无线充电座10因充电温度过高,导致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
请结合图4参阅图6至图12,图6是图5中安装座100和中框200 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安装座100和中框200沿Ⅺ-Ⅺ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底壳110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6中顶壳 120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顶壳120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6中中框200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安装座100可以用于安装无线充电座10所需的各类器件,且安装座100的材质可以是硬质塑料等刚性且绝缘的材质。安装座100可以包括:底壳110和顶壳120。其中,底壳110可以盖设于中框200的一侧,顶壳120可以盖设于中框200的另一相对侧,且底壳110和顶壳120还可以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该容置空间101 除了可以用于中框200、散热器300以及电路板400,还可以安装如温度传感器、供电指示灯、扬声器等,以增加无线充电座10的功能。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安装座100一般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因此可以在安装座100的外表面涂布一层用于耐磨耐蚀防刮的功能材料,以提高安装座100的抗磨抗腐蚀性。
如图7至图8所示,底壳110可以盖设于中框200的一侧,以与顶壳120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底壳110可以用于保护容置空间101 内的电子器件,且底壳110还可以实现散热器300的散热功能。底壳110 可以开设有进风口111,且进风口111可以贯穿底壳110,以连通散热器 300和安装座100外。由此,散热器300可通过进风口111抽取安装座 100外的空气,从而利用气流对供电过程中的电子设备10进行散热。其中,散热器300与进风口111相对设置的一面可以是散热器300的进风面,以便于散热器300从进风口111处抽取安装座100外的空气。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11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进风口111在外形上可以呈条状,以增加进风口111在底壳110上占据的面积,提高散热器 300通过进风口111抽取的风量,增强散热器300的散热效果。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底壳110也可以作为无线充电座10底座。当用户将无线充电座10 放置于桌面时,底壳110可以与桌面相接触,以支撑无线充电座10。同时,为了提高散热器300的散热效果,底壳110背离容置空间101的一侧可以形成有第一凸台112。当用户将无线充电座10放置于桌面时,第一凸台112可以与桌面相接触,使得底壳110可以与桌面间隔设置,从而预留出空气的流动空间。当散热器300通过进风口111进行抽风时,预留的空间可以提高散热器300在进风口111处抽取的风量,从而增加散热器300的散热效果。相应地,设置第一凸台112垫高无线充电座10 还可以降低进风口111被遮挡的概率,提高散热器300工作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112可以是由橡胶或者硅胶等柔性材料制成的,其可以嵌设于底壳110上,以增加底壳110和桌面之间的阻尼力,降低无线充电座10在桌面上滑动的概率。
如图7和图9所示,顶壳120可以盖设于中框200的另一相对侧,与底壳110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且顶壳120还可以用于安装支撑架500,使得支撑架500可以倾斜设置于安装座100上。顶壳120可以包括:第一主体121和第二主体122。其中,第一主体121可以盖设于中框200的另一相对侧,并与底壳110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第二主体122可以设置于第一主体121背离底壳110的一侧,且第二主体122可以倾斜设置于第一主体121上,其可以用于安装支撑架500,使得支撑架500可以倾斜设置于安装座10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21和第二主体122可以是一体结构,以提高顶壳120的结构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主体121和第二主体122也可以是两个相独立的部件,两者可通过粘接、卡接或者焊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第一主体121可以盖设于中框200的另一相对侧,并与底壳110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第一主体121可以包括:顶壁1211、第一侧壁1212、第二侧壁1213以及第三侧壁1214。其中,顶壁1211可以与底壳110相对设置,第一侧壁1212、第二侧壁1213以及第三侧壁1214 可以分别与顶壁1211的三侧相接,并向靠近底壳110的方向延伸。第一侧壁1212还可以与第三侧壁1214相对设置,而第二侧壁1213可以分别连接第一侧壁1212和第三侧壁1214,使得第一侧壁1212、第二侧壁 1213以及第三侧壁1214可以在顶壁1211上围设形成相应的敞口结构。由此,底壳110可以盖设于上述敞口结构,从而与顶壳120共同围设形成容置空间10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顶壁1211背离第二侧壁1213的一侧没有形成相应的侧壁,因此容置空间101可以与安装座100外相连通。当支撑架500装配至安装座100上时,设置在支撑架500上的线圈模组600,可以从顶壁1211背离第二侧壁1213的一侧,延伸至容置空间101内,与电路板400电性连接,以实现无线充电座10的供电功能。
此外,如图10所示,第二侧壁1213可以开设有连通外界和容置空间101内的缺口12131。该缺口12131可以用于实现电路板400与外部电源的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缺口12131的开设位置也可以不限于第二侧壁1213,其开设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第二主体122可以倾斜设置于顶壁1211背离底壳110的一侧,用于安装支撑架500,使得支撑架500可以倾斜设置于安装座100上。如图 9所示,第二主体122可以与顶壁1211背离第二侧壁1213的一侧相接,并向远离底壳110的方向倾斜延伸,使得第二主体122可以具有斜面 1221。当支撑架500装配至安装座100时,支撑架500可以设置于斜面 1221上,以实现支撑架500的倾斜设置。同时,当支撑架500设置在斜面1221上时,支撑架500还可以从顶壁1211背离第二侧壁1213的一侧,盖设于容置空间101,以封闭容置空间101,保护容置空间101内的器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体122在外形上可以是类似于板状的结构,以便于支撑架500安装至第二主体122的斜面1221上。此外,第二主体122的倾斜角度,也即是第一主体121和第二主体122形成的夹角角度,可以根据电子设备20放置于支撑架500上实际所需的角度进行调整,本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如图7和图11所示,中框200可以设置于容置空间101内,并分别与底壳110和顶壳120连接,用于承载和固定设置于容置空间101的电子器件。中框200可以包括:主体部210和导风部220。其中,主体部210可以设置于容置空间101内,导风部220可以设置于主体部210背离第二侧壁1213的一侧,并向靠近底壳110的方向延伸。主体部210 可以用于安装散热器300和电路板400。导风部220可以将散热器300 输出的气流传导至支撑架500上,实现散热器300对线圈模组600和电子设备20的散热。
具体地,主体部210可以分别与底壳110、顶壳120以及支撑架500 连接,以固定在容置空间101内。主体部210可以将容置空间101分隔为第一空间1011和第二空间1012。例如,第一空间1011可以是主体部 210、底壳110以及支撑架500共同围设形成的,而第二空间1012可以是主体部210、顶壳120以及支撑架500共同围设形成的。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00可以设置于主体部210上,且位于第一空间1011内,而电路板400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210上,且位于第二空间 1012内。在本实施例中,主体部210不仅可以分隔第一空间1011和第二空间1012,还可以起到隔热的作用,避免电路板400在第二空间1012 产生的热量扩散至第一空间1011内,从而降低导风部220内的空气温度,提升散热器300的散热效率。例如,主体部210可以采用具有隔热能力的材质制成,或者是主体部210的材质可以掺杂有部分隔热材料,使得主体部210不仅可以分隔容置空间101,还可以实现隔热功能,从而避免电路板400散发的热量对风道221内空气温度产生影响。
导风部220可以设置于主体部210背离第二侧壁1213的一侧,导风部220可以用于连通散热器300和支撑架500,使得散热器300输出的气流可通过导风部220传导至支撑架500上。如图12所示,导风部 220的一端可以与散热器300相接,另一端可以与支撑架500相接,且导风部220还可以开设有风道221,该风道221可以连通散热器300和支撑架500上的出风口5211,以实现导风功能。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 300背离第二侧壁1213的一侧可以是散热器300的出风面,以便于风道 221与散热器300的出风面相连通。此外,为了减少风道221内传导气流过程中的风量损失,导风部220与散热器300出风面相接的区域可以具有第一弧面223。相应地,导风部220与支撑架500在出风口处相接的区域也可以具有第二弧面224,以进一步减少风道221内传导气流过程中的风量损失。同时,导风部220本身也可以具有弧形结构,使得风道221的内壁面可以为弧面,用于与第二弧面224相配合,以改变风道 221内气流的行进方向,使得气流从支撑架500的出风口5211导出后,能够以与支撑架500的倾斜方向相平行的方向吹出,保证气流集中在支撑架500和电子设备20之间,提高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请结合图5参阅图13至图16,图13是图5中B处在一些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14是图13中中框200与隔热板201在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中中框200与隔热板201在又一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5中B处在又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隔热效果,避免电路板400发出的热量扩散至第一空间1011内,对散热器300和风道221内的空气温度产生影响。如图13所示,中框200背离散热器30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由隔热材料制成的隔热板201。该隔热板201可以对电路板400发出的热量进行阻隔。同时,为了保证隔热效果,散热器300在主体部210 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隔热板201在主体部210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内,以保证散热器300可以完全与电路板400间隔开来,提升隔热板 201的隔热效果。
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板201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 210靠近散热器300的一侧,即隔热板201也可以设置于主体部210和散热器300之间,使得主体部210可以先对电路板400发出热量进行一部分阻隔,然后再由隔热板201对剩余热能进行阻隔。如图15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充电座10可以设置有两个隔热板201,且两个隔热板201可以分别位于主体部210与散热器300之间,以及主体部210 与电路板400之间,从而进一步增强隔热效果,提高散热器300的散热效率。
如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210的外表面还可以直接涂覆有一层隔热材料,以形成隔热涂层202,从而增加主体部210的隔热效果。此外,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主体部210也可以仅在与散热器300 相对设置的区域涂覆有隔热材料,以形成隔热涂层202,仅需保证散热器300在主体部210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隔热涂层202在主体部210 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间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200除了可以通过隔热的方式阻隔电路板400 产生的热量,来减少对风道221内空气温度的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导热的方式将电路板4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壳体1000的其他区域。例如,中框200可以具有导热功能,且中框200的部分区域可以与设置在顶壳120上的散热孔连接。由此,中框200可以将电路板4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顶壳120的散热孔处进行散热,从而避免电路板400产生的热量对风道221内的空气温度造成影响。在一些实施例中,中框200也可以把热量引导至远离风道221的其他区域,本实施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5所示,散热器300可以设置于第一空间1011内,且可以固定在主体部210上。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00可以是风扇,其可以从进风口111处抽取空气,并在风道221内形成气流传导至支撑架500的出风口5211处,实现对电子设备20的散热。在一些实施例中,散热器 300也可以其他具有散热功能的器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电路板400可以设置于第二空间1012内,且可以固定在主体部210 上。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400可以用于传输和管理经过无线充电座10 的电流。例如,电路板400上可以设置有相应的电子元件,从而通过电子元件控制电流的导通以及电流的升压或降压等等。此外,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线圈模组600在供电过程中,对电路板400产生磁干扰,电路板400上还可以设置有屏蔽罩401,该屏蔽罩401可以覆盖电路板400 上的所有电子元件,以阻隔线圈模组600对电路板400产生的磁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无线充电座10还具有除电路板400以外的其他发热器件时,中框200也可以用于隔绝其他发热器件的热量,仅需保证散热器300所在区域受到的热辐射减少即可。
请结合图5参阅图17至图21,图17是图5中支撑架500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第一壳体510的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7中第二壳体520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1 是图1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5和图17所示,支撑架500可以倾斜设置于安装座100上,用于放置电子设备20。支撑架5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510和第二壳体520。其中,第一壳体510可以分别与底壳110、顶壳120以及中框200 连接,以盖设于容置空间101。且第一壳体510可以设置于斜面1221上,以实现支撑架500的倾斜设置。第二壳体520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510 背离斜面1221的一侧,用于放置电子设备20。线圈模组600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510和第二壳体520之间,以便于线圈模组600对放置于第二壳体520上的电子设备20进行供电操作。
如图17和图18,第一壳体510可以与第二主体122具有斜面1221 的一侧层叠设置,且第一壳体510还可以与底壳110背离第二侧壁1213 的一侧相接,使得第一壳体510可以倾斜设置于底壳110和顶壳120上,并盖设于容置空间101。其中,由于第一壳体510分别与底壳110、顶壳120以及中框200连接,并盖设于容置空间101。因此,第一壳体510 不仅可以与中框200和底壳110共同围设形成第一空间1011,还可以与中框200和顶壳120共同围设形成第二空间1012。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风道221将气流传导至第二壳体520放置电子设备20的一面,第一壳体510在与容置空间101相对设置的区域可以开设有开口511,从而为具有风道221的导风部220提供避让空间,使得导风部220可以与第二壳体520的出风口5211相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10在外形上可以是类似板状的结构,以提高支撑架500与电子设备20的适配度。此外,由于第一壳体510与底壳110背离第二侧壁1213的一侧相接,因此第一壳体510还可以设置有第二凸台512。其中,第二凸台512 可以与第一凸台112位于同一侧,且两者作用相同,均是为了垫高无线充电座10,以提高散热器300的散热效率。第二凸台512的具体结构和材质与第一凸台112相同或类似,本实施例在此不与赘述、如图17和图19第二壳体520可以设置第一壳体510背离斜面1221 的一侧,用于放置电子设备20。其中,第二壳体520在背离第一壳体 510的一侧可以设置有支撑台521,用于支撑放置在第二壳体520上的电子设备20,提高电子设备20放置在支撑架500上的稳定性。该支撑台521可以向第二壳体520背离第一壳体510的一侧凸出设置,当电子设备20放置于第二壳体20上时,电子设备20可以分别与第二壳体520 和支撑台521相接触,从而倚靠在第二壳体520上。
为了实现散热器300对充电线圈600以及电子设备20的散热。支撑台521上可以开设有出风口5211,且该出风口5211可以与风道221 相连通,使得散热器300输出的气流可以从出风口5211吹出,对线圈模组600和电子设备20进行散热。如图20所示,支撑台521与第二壳体520相接的区域可以形成有台阶5212,且台阶5212可以凸出支撑台 521设置。出风口5211可以开设于台阶5212与第二壳体520相接的一侧,使得出风口5211可以更靠近热源,也即是线圈模组600与电子设备20相对设置的区域,提高散热器300对电子设备20的散热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5211的开设方式也可以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方式,仅需出风口5211与风道221连通,且出风口5211吹出的气流够对电子设备20进行散热即可。
如图19所示,第二壳体520与支撑台521相垂直的两侧还可以设置有挡墙522。该挡墙522可以向背离第一壳体510的方向凸出设置,从而在第二壳体520背离第一壳体510的一侧形成用于放置电子设备20 导风槽523,且该导风槽523可以与台阶5212上的出风口5211相连通。当散热器300在风道221内形成气流从出风口5211处导出时,气流可导入至导风槽523内,从而与导风槽523内的电子设备20进行热交换。此外,挡墙522与第二壳体520相接的区域可以具有第三弧面5221,用于聚拢导风槽523内的气流,使得气流能够向导风槽523的中间聚集,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当电子设备20放置于导向槽523内时,第三弧面5221不仅可以更好的匹配电子设备20,还可以垫高电子设备20,使得电子设备20与第二壳体520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气流在电子设备20和第二壳体520之间流通。由此,导向槽523内的气流可以覆盖电子设备20更多的区域,以进一步提升散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20放置于导风槽523内,线圈模组600 对电子设备20进行充电时,散热器300可从进风口111处抽取安装座 100外的空气,以在导风部220的风道221内形成气流,然后将该气流从出风口5211处导出至导风槽523内,对电子设备20进行散热。由此,壳体1000内可以形成由第一空间1011、导风部220以及导风槽523构成的导风通道,从而利用导风通道对气流进行传导,提高了无线充电座 10的散热效率。同时,由于导风部220与散热器300相接的区域具有第一弧面223,与第二壳体520在出风口5211处相接的区域具有第二弧面224,以及其自身具有弧形结构,因此在改变气流行进方向,使得气流行进方向与支撑架500倾斜方向相平行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气流在风道 221内行进的风量损失。同时,由于导风槽523内的第三弧面5221垫高了电子设备20,使得电子设备20与第二壳体520之间可以具有间隙,而不会完全阻塞导风槽523,让导风槽523内的气流能够流通,以覆盖电子设备20更多的区域,提升了无线充电座10的散热效率。
请参阅图21,图21是图5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21所示,无线充电座10还可以设置有电连接部700。该电连接部700可以设置于容置空间101内,并与容置空间内的电路板400电性连接。电连接部70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将外部电流引导至电路板400上。例如,电连接部700可以与第二侧壁1213固定连接,且电连接部700可以与缺口12131相对设置,使得外部电源可通过缺口 12131与电连接部700电性连接,从而实现与电路板400的电性连接。其中,电连接部700可以是micro-usb接口、type-c接口以及lightning 接口等供电接口中的任意一种,使得电连接部700可以通过接口对应的转接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同时,电连接部700也可以是micro-usb接口、 type-c接口以及lightning接口等充电接口中的多种组合,以增加电连接部700可适配的转接线种类。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部700还可以是插头,通过插头直接与插座相连接,使得无线充电座10无需适配的转接线即可与外部电源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座10,通过在壳体1000内设置中框 200,且中框200与壳体1000共同围设形成第一空间1011,使得散热器 300可以独立设置于第一空间1011内。又通过在壳体1000上设置连通壳体1000外和第一空间1011的进风口111和出风口5211,在第一空间 1011内设置分别与散热器300和出风口5211相接的导风部220,以及在壳体1000的外表面设置与出风口5211相连通的导风槽523,使得散热器300可通过进风口111抽取壳体1000外的空气,然后在导风部220 内形成气流,并将该气流从出风口5211处导出至导风槽523,对放置于导风槽523内的电子设备20进行散热。由此,通过在壳体1000内形成由第一空间1011、导风部220以及导风槽523构成的导风通道,不仅可以直接对电子设备20进行散热,还可以减少气流行进过程中的风量损失,提高散热效率,避免无线充电座10因充电温度过高,导致充电效率降低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座包括:壳体、线圈模组、中框以及散热器;
所述线圈模组和所述中框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中框与所述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有第一空间;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所述壳体具有连通所述壳体外和所述第一空间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的导风槽,且所述导风槽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中框在所述第一空间内设置有导风部,且所述导风部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相接;
其中,所述散热器可通过所述进风口抽取空气,以在所述导风部内形成气流,且所述气流可通过所述出风口导出至所述导风槽,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安装座以及倾斜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的支撑架;
所述线圈模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所述中框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并与所述安装座和所述支撑架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空间;其中,所述安装座具有所述进风口,所述支撑架具有所述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底壳和顶壳;
所述底壳盖设于所述中框的一侧,所述顶壳盖设于所述中框的另一相对侧,且所述底壳和所述顶壳共同围设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支撑架分别连接所述底壳、所述顶壳以及所述中框,并盖设于所述容置空间;
其中,所述中框分别与所述底壳和所述支撑架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空间;所述底壳具有所述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上设置有隔热板;
其中,所述散热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隔热板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涂层;
其中,所述散热器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隔热涂层在所述中框上的正投影的覆盖范围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和所述散热器相接的区域具有第一弧面,以减小气流损失。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和所述支撑架在所述出风口处相接的区域具有第二弧面,以减少气流损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具有弧形结构,用于与所述第二弧面配合,以改变所述气流的行进方向,使得所述气流从所述出风口导出后的行进方向,与所述支撑架的倾斜方向相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壳具有斜面,用于安装所述支撑架,使得所述支撑架倾斜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斜面上,并分别与所述底壳、所述顶壳以及所述中框连接,以盖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斜面的一侧;所述线圈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中框与所述底壳和所述第一壳体共同围设形成所述第一空间;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导风槽,且所述第二壳体还具有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开口以提供避让空间,使得所述导风部可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出风口相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台,用于支撑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所述电子设备;
其中,所述支撑台与所述第二壳体相接的区域形成有台阶,且所述台阶与所述第二壳体相接的一侧开设有所述出风口;所述支撑台可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并倚靠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支撑台相垂直的两侧设置有挡墙,且所述挡墙向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凸出设置,以在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形成所述导风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与所述第二壳体相接的区域具有第三弧面,以聚拢所述导风槽内的所述气流。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充电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座还包括:电路板;
所述中框还与所述顶壳和所述第一壳体还共同围设形成有第二空间;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空间内,且所述电路板分别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线圈模组电性连接。
CN202120378831.8U 2021-02-18 2021-02-18 无线充电座 Active CN215344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8831.8U CN215344099U (zh) 2021-02-18 2021-02-18 无线充电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8831.8U CN215344099U (zh) 2021-02-18 2021-02-18 无线充电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4099U true CN215344099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81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8831.8U Active CN215344099U (zh) 2021-02-18 2021-02-18 无线充电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4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310108A1 (en) External heat sink for electronic device
CN113036838B (zh) 无线充电器
JP5627392B2 (ja) 携帯情報端末
US20230074957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13133279A (zh) 电子设备
CN215344099U (zh) 无线充电座
CN205490753U (zh) 手机保护壳
CN110278688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1238416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131552A (zh) 无线充电座
CN211629895U (zh) 无线充电座
JP4575974B2 (ja) 通信装置
CN211556914U (zh) 无线充电座
CN214756705U (zh) 一种直播设备
US20220172862A1 (en) Connecting cable, cable connector, charger and charge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CN113258623A (zh) 无线充电座
CN211908394U (zh) 无线充电座
CN113193609A (zh) 无线充电座
CN110493395B (zh) 移动终端
CN218417118U (zh) 数据终端设备
CN216700838U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1606140U (zh) 无线充电座
CN217936087U (zh) 电源适配器及其电路板组件、电子器件组件
CN212115387U (zh) 一种按键式手机主板及手机
CN217692694U (zh) 无线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