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8158B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8158B
CN113708158B CN202010444677.XA CN202010444677A CN113708158B CN 113708158 B CN113708158 B CN 113708158B CN 202010444677 A CN202010444677 A CN 202010444677A CN 113708158 B CN113708158 B CN 113708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op wall
inner shell
metal inner
top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4467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8158A (zh
Inventor
吕来航
陈德金
冯现伟
张显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4467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8158B/zh
Priority to US17/146,408 priority patent/US11431131B2/en
Priority to TW110118266A priority patent/TW2022075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8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8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8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8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顶壁、底壁、一对侧壁以及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向收容槽内凸伸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与所述顶壁间隔设置的顶板、一对自所述顶板的纵长两侧向下延伸的侧板以及自顶板的后端向下延伸并抵持在所述顶壁上的延伸板,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所述顶壁上表面的金属内壳以及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金属内壳之间的插槽。该金属内壳的设置不仅可以提升屏蔽效果,而且提升了电连接器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其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锁扣功能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技术请参中国发明专利CN208045830U号所公开的一种具有锁扣功能的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电连接器及与电连接器对接配合的对接插头。电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设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接面、自对接面凹设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对接插头上的舌板,并由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两侧壁以及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两端壁围设形成。所述导电端子设置在两侧壁上并凸伸入所述收容槽内以与对接插头接触配合。所述金属外壳设有沿纵长方向延伸的扣持板及侧板以及沿横向方向延伸的两端板,所述侧板包覆绝缘本体的其中一侧壁,所述两端板对应包覆绝缘本体的两端壁,而所述扣持板与绝缘本体的另一侧壁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插槽以供对接插头的凸伸部插入,所述扣持板设有扣持槽以与锁扣部的锁扣弹片进行锁扣配合。
然而,该现有技术的对接插头与所述电连接器插接配合时,凸伸部在插入或拔出所述插槽的过程中会与绝缘本体的另一侧壁外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对绝缘本体构成磨损。另外,由于所述扣持板与绝缘本体的另一侧壁相互间隔一定间距,致使电连接器在该另一侧壁处信号的屏蔽效果差,进而使得导电端子容易受到外界的信号干扰。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来解决以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提升遮蔽效果的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顶壁及底壁、一对位于纵长方向的两侧并连接所述顶壁及底壁的侧壁以及位于所述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的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两排设置在对应的顶壁及底壁并向所述收容槽内凸伸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位于顶壁的上方并与所述顶壁间隔设置的顶板、一对自所述顶板的纵长两侧向下延伸并包覆对应两侧壁的侧板以及自顶板的后端向下延伸并抵持在所述顶壁上的延伸板,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所述顶壁上表面的金属内壳以及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金属内壳之间的插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配合的电连接器及对接插头;所述对接插头包括向后凸伸的舌板、设于所述舌板的若干对接端子、位于所述舌板上方并与所述舌板间隔设置的凸伸部以及设于所述凸伸部的锁扣弹片;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顶壁、底壁以及位于所述顶壁、底壁之间以收容所述舌板的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两排设置在对应的顶壁及底壁并向所述收容槽内凸伸以与对接端子接触配合的接触部;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顶板、一对自所述顶板的纵长两侧向下延伸并包覆对应两侧壁的侧板以及自顶板的后端向下延伸并抵持在所述顶壁上的延伸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顶壁上方并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相隔一距离;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所述顶壁上表面的金属内壳以及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金属内壳之间以收容所述凸伸部的插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金属内壳包覆在顶壁上表面,不仅可以防止外界信号从顶壁处对导电端子形成干扰,提升了屏蔽效果;而且该金属内壳与顶板之间形成插槽供对接插头连接,可以防止对接插头在插入或拔出过程中摩擦顶壁,因而提升了电连接器的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对接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沿图4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图6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图7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9是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0是图9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对接配合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图13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图13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图16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图16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19是图17另一角度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20是图18的进一步分解后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连接器组合 500、500' 对接插头 200、200'
舌板 201 对接端子 202
凸伸部 203、203' 锁扣弹片 204
锁扣突部 205 突出部 206
电连接器 100、100'、100' 插槽 102、102”
绝缘本体 10、10'、10” 前端面 11
安装面 12 收容槽 13、13”
顶壁 14、14'、14” 台阶部 141
凹口 142、142” 卡块 143、143”
穿孔 145 底壁 15
侧壁 16 凹陷 161
卡槽 162 缺口 165
端子槽 17、17” 安装槽 18
隔栏 19 端子模组 20、20'
绝缘块 21、21” 导电端子 22、22”
接触部 221 连接部 222
安装部 223 锁扣块 25
金属内壳 30、30” 前端 301
卡勾 31 延伸部 311
卡持部 312 凹槽 32
凸包 33 金属外壳 40、40'、40”
容纳空间 401 开口 402
顶板 41 前端 411
扣持槽 413 加强筋 414
侧板 42 上半部分 421
下半部分 422 脚部 423
卡扣部 424 延伸板 43、43”
倾斜板 431 水平板 432
卡孔 433、43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5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500,其包括沿对接方向相互对接配合的电连接器100及对接插头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及对接插头200分别为MCIO(Mini Cool Edge IO)插座连接器及MCIO(Mini Cool Edge IO)插头连接器,且所述电连接器100呈直角(Right Angle)设置,即电连接器100的对接方向为前后方向,与安装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请参阅图1-5所示,所述对接插头200包括沿对接方向向后凸伸的舌板201、设于所述舌板201的若干对接端子202、与所述舌板201平行设置的凸伸部203以及设于所述凸伸部203上的锁扣弹片204。所述对接端子202所沿左右纵长方向排布在述舌板201厚度方向两侧的上、下表面,所述凸伸部203向后突伸出所述舌板201。
请参阅图6-10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沿左右方向或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10、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0的端子模组20、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0外側的金属内壳30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0的金属外壳40。
所述绝缘本体10呈水平设置,其设有相互垂直的前端面11及安装面12、自前端面11向后凹设的收容槽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面11即为绝缘本体10的对接面。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一对沿纵长方向延伸并沿垂直于纵长方向的上下方向位于所述收容槽13两侧的顶壁14及底壁15、位于纵长方向的左右两侧并连接所述顶壁14及底壁15的两侧壁16。所述顶壁14、底壁15及两侧壁16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槽13以收容对接插头200的舌板201,所述顶壁14、底壁15的内侧分别设有若干沿纵长方向排布并与所述收容槽13连通的端子槽17。
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方设有自安装面12向上凹设的安装槽18,并且所述安装槽18向后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端面,所述端子模组20自后向前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0的安装槽18内。所述端子模组20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块21以及镶埋成型在所述绝缘块21的两排导电端子22。所述导电端子22设有收容在对应端子槽17内并凸伸入所述收容槽13的接触部221、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安装部223以及连接所述接触部221与安装部223的连接部222。所述接触部221呈弯折的弧形设置以增加其弹性变形力,所述绝缘块21以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在所述连接部22上,从而将导电端子22更好地固定在绝缘块21上。所述两排导电端子22的安装部223沿水平方向背向延伸形成,即下排导电端子22的安装部223自连接部222的下端向前水平弯折延伸并贴靠在所述安装面12,而上排导电端子22的安装部223自连接部的下端向后水平弯折延伸并位于所述安装槽18。
所述金属外壳40可以自前向后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0上,其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顶板41、一对自顶板41的纵长两侧向下延伸的侧板42、以及由所述顶板及两侧板42围设形成的容纳空间401。所述顶板41设有一对上下贯穿的扣持槽413,所述扣持槽413呈长方形设置并沿纵长方向左右对齐,所述顶板41在扣持槽411的后方及纵长方向的左右两侧设有加强筋414以增加金属外壳40的结构强度。所述顶板41与所述顶壁14之间相互间隔形成一距离,因此顶板41并未贴靠在所述顶壁14的上表面,致使电连接器100在顶壁14处的信号屏蔽效果差,进而使得导电端子22容易受到外界的信号干扰。而本发明通过将金属内壳30设置在所述顶壁14与顶板41之间并包覆在所述顶壁14的上表面,并且所述金属内壳30直接贴靠在所述顶壁14的上表面,不仅可以对顶壁14形成很好的防护作用,也提升了电连接器100在顶壁14处的信号屏蔽效果。所述金属内壳30与所述顶板41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并形成一插槽102以供对接插头200的凸伸部203插接配合,因此,所述金属内壳30与顶板41所形成的插槽102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可以更好地保证对接插头200的插拔力。所述容纳空间401前后贯穿所述金属外壳40,并且容纳空间401的下方形成一连通至外界的开口402,因此所述金属外壳40大致呈开口402朝下的U型结构设置。所述两侧壁16的的下方设有向上凹陷并向前贯穿的缺口165,每一侧板42的下方设有一对向下延伸的脚部423以及一对向开口402内水平弯折延伸并卡持在对应缺口165的卡扣部42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外壳40也可以自上向下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0上。
所述顶板41沿对接方向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端面11,因此,所述顶板41的前端411位于所述前端面11及金属内壳30的前端301的前方。所述顶板41沿对接方向的前后宽度大于所述金属内壳30的前后宽度。所述扣持槽413沿对接方向与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端面11相对齐,或者说所述扣持槽413沿对接方向骑跨在所述前端面11上,即所述扣持槽413的前边缘位于前端面11的前方,而扣持槽413的后边缘位于前端面11的后方。从电连接器100沿纵长方向的一侧看,所述两侧板42均大致呈Z形,每一侧板42包括位于所述插槽402处并向前凸伸出所述前端面11的上半部分421以及位于下方且未向前凸伸出所述前端面11的下半部分422,所述上半部分421的前端与所述顶板41的前端411相平齐;所述下半部分421的前端未向前凸伸出所述前端面11,即与所述前端面11相平齐或位于所述前端面11后方。此种金属外壳40结构可以降低电连接器100的长度尺寸以及电连接器100的体积,并且可以与对接插头200的实现完美匹配,有利于小型化发展趋势。所述金属内壳30的前端301与所述前端面11相平齐或位于所述前端面11后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内壳30与金属外壳40分开设置可以降低制造难度,并且组装后二者呈互不接触的分离状态。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内壳30也可以与金属外壳40一体连接形成。所述金属内壳30沿对接方向自前向后组装至绝缘本体10上,所述金属内壳30的纵长两端设有卡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的卡勾31,所述两侧壁16的外侧分别设有自上向下凹设的凹陷161及与所述凹陷161连通的卡槽162,所述卡勾31设有自金属内壳30的纵长两端向下延伸并收容在对应凹陷161内的延伸部311以及自延伸部311进一步弯折延伸并卡持在对应卡槽162内的卡持部312,从而将金属内壳30沿对方方向、上下方向及纵长方向三个方位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增加了所述金属内壳30的固定效果及结构强度。所述金属内壳30设有上下贯通的凹槽32,所述凹槽32向前贯穿所述金属内壳30并且向上与所述插槽102相连通,所述成对设置的扣持槽413沿上下方向位于所述凹槽32的对面,即从上下方向看所述扣持槽413位于所述凹槽32内。
所述顶壁14的后方设有向上凸伸并位于金属内壳30后方的台阶部141,所述台阶部141向前抵持在所述金属内壳30的后方,可进一步防止所述金属内壳30向后移动或变形。所述台阶部141设有向下凹设的凹口142以及一对设于所述凹口142内的卡块143,所述凹口142的底面高于所述金属内壳30的上表面。所述顶板41的后端设有向下延伸并抵持在所述顶壁14的上表面的延伸板43,所述延伸板43设有自顶板41的后端向下倾斜延伸的倾斜板431以及自倾斜板431的下端向后水平延伸并抵靠在凹口142内的水平板432,所述水平板432的后端设有一对向后延伸的耳部以及形成在所述耳部上的卡孔433,所述卡孔433与对应的卡块143卡持配合。因此,所述延伸板43通过设置一对卡孔433与绝缘本体10上的卡块143卡持配合,可以使得所述顶板41更好地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并且对接插头200与电连接器100配合时,所述延伸板43不仅可以通过倾斜板431遮蔽所述凸伸部203,而且可以通过水平板432支撑顶板41以防止所述顶板41因凸伸部203的抵持而发生过度变形。另外,所述延伸板43遮蔽在所述顶板41与顶壁14之间所形成的插槽102的后端,可以进一步提升电连接器100的信号遮蔽效果。
请参阅图1-5所示,当对接插头200与电连接器100对接配合时,所述凸伸部203优先进入插槽102内从而为对接插头200提供导引作用,供其顺利插入电连接器100内。对接后,所述凸伸部203收容在插槽102内,所述锁扣弹片204设有一对锁扣突部205与对应的扣持槽413锁扣配合,进而将对接插头200更好地固定在电连接器100内;所述凸伸部203对应所述锁扣弹片204处设有向所述舌板201方向突伸并收容在凹槽32内的突出部206,该突出部206与凹槽32配合可以防止对接插头200在插入或拔出电连接器100的过程中发生左右方向的晃动;所述对接插头200的舌板201插接至收容槽13内,所述舌板201上的对接端子202与对应的导电端子221接触配合进而实现电性及机械连接。
请参阅图11-15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500',该连接器组合500'中的电连接器100'及对接插头200'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该电连接器100'及对接插头200'分别为LP(Low Profile)SlimSAS插座连接器及LP(Low Profile)SlimSAS插头连接器,具体而言,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0'、端子模组20'及金属外壳40'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只有金属内壳30'略有不同,其未设置凹槽结构,而是大致呈平板状结构并贴靠在顶壁14'的上表面,而对应的对接插头200'的凸伸部203'上同样未设置突出部结构。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500'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合500大致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6-20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其同样属于LP(Low Profile)SlimSAS插座连接器,不同的是,该电连接器100”沿纵长方向的长度为第二实施例中电连接器100'的两倍。其绝缘本体10”在收容槽13”的中间位置设置一隔栏19进而将收容槽13”沿纵长方向分隔成左右相同的两个部分。端子模组20”同样设置成左右两个,并且每个端子模组20”包括一对上下设置的绝缘块21”,该上下两个绝缘块21”分别射出成型在对应的上下两排端子22”之后再沿上、下方向组装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的端子22”总数量为148根,是第二实施例的端子22'的两倍。金属外壳40”的延伸板43”形成四个卡孔433”分别与顶壁14”的凹口142”内的对应4个卡块143”卡持配合,所述绝缘本体10”的顶壁14”还设有向上与所述凹口142”连通的穿孔145,所述穿孔145位于对应卡块143”的正前方,所述上绝缘块21”设有与所述穿孔145卡持配合的锁扣块25。所述端子槽17”向上贯穿所述顶壁14”,所述金属内壳30”设有一对向上凸伸入插槽102”内的凸包33,所述一对凸包33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隔栏19的左右两侧,该对凸包33可向上抵持插入插槽102”内的对接插头的凸伸部(未图示)进而增加对接插头的插拔力。
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金属内壳30包覆在所述顶壁14上表面,不仅可以防止外界信号从顶壁14处对导电端子22形成干扰,提升了屏蔽效果;而且该金属内壳30与顶板41之间形成插槽102供对接插头200连接,可以防止对接插头200在插入或拔出过程中摩擦顶壁14,因而提升了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2)本发明通过在顶壁14的后方设有向上凸伸并抵持在所述金属内壳30后方的台阶部141,可防止所述金属内壳30向后移动或变形。
(3)金属外壳40的延伸板43通过设置一对卡孔433与绝缘本体10上的卡块143卡持配合,可以使得所述顶板41更好地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并且对接插头200与电连接器100配合时,所述延伸板43不仅可以通过倾斜板431遮蔽所述凸伸部203,而且可以通过水平板432支撑顶板41以防止所述顶板41因凸伸部203的抵持而发生过度变形。
(4)本发明金属内壳30的纵长两端设有卡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的兩侧壁16的卡勾31,所述卡勾31与侧壁16上的凹陷161及卡槽162进行卡持配合,从而将金属内壳30沿对方方向、上下方向及纵长方向三个方位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增加了所述金属内壳30的固定效果及结构强度。
(5)本发明通过在金属内壳30设置与插槽102相连通的凹槽32,所述凹槽32向前贯穿所述金属内壳30以与对接插头200的凸伸部203内的突出部206配合,进而可以防止对接插头200在插入或拔出电连接器100的过程中发生左右方向的晃动。
(6)本发明通过在金属内壳30设置一对凸包33向上抵持插入插槽102”内的对接插头的凸伸部进而增加了对接插头的插拔力。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顶壁及底壁、一对位于纵长方向的两侧并连接所述顶壁及底壁的侧壁以及位于所述顶壁、底壁及两侧壁之间的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两排设置在对应的顶壁及底壁并向所述收容槽内凸伸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位于顶壁的上方并与所述顶壁间隔设置的顶板、一对自所述顶板的纵长两侧向下延伸并包覆对应两侧壁的侧板以及自顶板的后端向下延伸并抵持在所述顶壁上的延伸板,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所述顶壁上表面的金属内壳以及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金属内壳之间的插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设有向上凸伸并抵靠在所述金属内壳后方的台阶部,所述延伸板设有自顶板的后端向下倾斜延伸以遮蔽所述插槽的倾斜板以及自倾斜板的下端水平弯折延伸并抵靠在所述台阶部的水平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设有向下凹设的凹口以及一对设于所述凹口内的卡块,所述水平板收容在所述凹口内并设有一对与所述卡块卡持配合的卡孔,所述凹口的底面高于所述金属内壳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向前凸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所述顶板设有一对面向所述插槽并与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面相对齐的扣持槽;所述两侧板均呈Z字形,每一所述侧板包括位于所述插槽处并向前凸伸出所述前端面的上半部分,以及未向前凸伸出所述前端面的下半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的纵长两端设有卡持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兩侧壁的卡勾,所述两侧壁的外侧分别设有相互连通的凹陷及卡槽,所述卡勾设有自金属内壳的纵长两端向下延伸并收容在对应凹陷内的延伸部以及自延伸部进一步弯折延伸并卡持在对应卡槽内的卡持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所述收容槽内并将所述收容槽沿纵长方向分隔成两部分的隔栏,所述金属内壳设有一对凸伸入所述插槽的凸包,所述一对凸包沿纵长方向位于所述隔栏的左右两侧。
7.一种连接器组合,包括相互对接配合的电连接器及对接插头;所述对接插头包括向后凸伸的舌板、设于所述舌板的若干对接端子、位于所述舌板上方并与所述舌板间隔设置的凸伸部以及设于所述凸伸部的锁扣弹片;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外壳;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上下相对设置的顶壁、底壁以及位于所述顶壁、底壁之间以收容所述舌板的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设有两排设置在对应的顶壁及底壁并向所述收容槽内凸伸以与对接端子接触配合的接触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沿纵长方向延伸的顶板、一对自所述顶板的纵长两侧向下延伸并包覆对应两侧壁的侧板以及自顶板的后端向下延伸并抵持在所述顶壁上的延伸板,所述顶板位于所述顶壁上方并与所述顶壁的上表面相隔一距离;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包覆所述顶壁上表面的金属内壳以及位于所述顶板与所述金属内壳之间以收容所述凸伸部的插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设有向上凸伸并抵靠在所述金属内壳后方的台阶部,所述延伸板设有自顶板的后端向下倾斜延伸以遮蔽所述凸伸部的倾斜板以及自倾斜板的下端水平弯折延伸并抵靠在所述台阶部的水平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设有向下凹设的凹口以及一对设于所述凹口内的卡块,所述水平板收容在所述凹口内并设有一对与所述卡块卡持配合的卡孔,所述凹口的底面高于所述金属内壳的上表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内壳设有向前贯穿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插槽上下连通,所述对接插头的凸伸部设有向下突伸并收容在所述凹槽内的突出部。
CN202010444677.XA 2020-05-23 2020-05-23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Active CN113708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4677.XA CN113708158B (zh) 2020-05-23 2020-05-23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17/146,408 US11431131B2 (en) 2020-05-23 2021-01-11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110118266A TW202207544A (zh) 2020-05-23 2021-05-20 電連接器及其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44677.XA CN113708158B (zh) 2020-05-23 2020-05-23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8158A CN113708158A (zh) 2021-11-26
CN113708158B true CN113708158B (zh) 2024-05-17

Family

ID=78646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44677.XA Active CN113708158B (zh) 2020-05-23 2020-05-23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8158B (zh)
TW (1) TW202207544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027A (zh) * 2011-05-27 2012-11-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104283035A (zh) * 2013-07-11 2015-01-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组装方法
CN105226452A (zh) * 2014-06-11 2016-01-06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075281A (zh) * 2016-11-14 2018-05-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33436B2 (ja) * 2011-12-28 2015-12-1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1027A (zh) * 2011-05-27 2012-11-2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合
CN104283035A (zh) * 2013-07-11 2015-01-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组装方法
CN105226452A (zh) * 2014-06-11 2016-01-06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075281A (zh) * 2016-11-14 2018-05-25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07544A (zh) 2022-02-16
CN113708158A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258565B2 (en) USB connector assembly
US8337247B2 (en) Power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etallic shell
CN113193437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10391518B (zh) 电连接器
CN210350162U (zh) 电连接器
CN112886340A (zh) 电连接器
CN113193436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12784067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CN217387647U (zh) 电连接器
CN108306145B (zh) 电连接器
CN113708158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15764382A (zh) 模组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1834826B (zh) 电连接器
CN106486821B (zh) 电连接器
CN112134097B (zh) 电连接器
CN114784548A (zh) 电连接器
CN21182941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209981537U (zh) 电连接器
CN217405829U (zh) 电连接器
CN215343127U (zh) 电连接器
CN215343128U (zh) 电连接器
CN110556646A (zh) 电连接器
CN221080522U (zh) 平行插拔自锁电源连接器
CN217405762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