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3127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343127U CN215343127U CN202121566375.6U CN202121566375U CN215343127U CN 215343127 U CN215343127 U CN 215343127U CN 202121566375 U CN202121566375 U CN 202121566375U CN 215343127 U CN215343127 U CN 2153431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shielding
- insulating body
- plug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开放的对接腔及与该对接腔相连通的若干端子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对接腔内的接触臂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尾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与所述遮蔽壳体相互结合的插接壳体,所述插接壳体具有用以供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壁插入的插接槽且其第一侧壁具有至少一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卡扣的卡扣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结构强度较高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传统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在同时形成供绝缘本体组装的安装空间及供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壁插入的对接槽时,由于金属壳体在所述安装空间和对接槽的排列方向上的厚度较大,但金属壳体的壁厚较薄,从而导致金属壳体的结构强度较差。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较高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开放的对接腔及与该对接腔相连通的若干端子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对接腔内的接触臂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尾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与所述遮蔽壳体相互结合的插接壳体,所述插接壳体具有用以供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壁插入的插接槽且其第一侧壁具有至少一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卡扣的卡扣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壳体的第一侧壁具有向前突伸超出所述遮蔽壳体的前端面的凸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壳体呈框状且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自所述第一侧壁在横向方向上的两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对连接壁,所述第二侧壁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侧,所述一对连接壁将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所述遮蔽壳体具有将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壁包覆的一对第一遮罩壁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下侧的第二遮罩壁,所述一对连接壁与相应的第一遮罩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对第一遮罩壁罩覆于相应的所述连接壁外侧并与其焊接固定,每一所述第一遮罩壁具有覆盖于所述连接壁外并与其相连的上段及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下段,所述一对第一遮罩壁的上段在横向方向上的间距大于其下段在横向方向上的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壳体和遮蔽壳体均具有向后延伸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限位槽内的限位突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壳体和遮蔽壳体的限位突部分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插接壳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插接壳体的限位突部自所述第二侧壁向后突伸形成,所述遮蔽壳体具有将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壁包覆的一对第一遮罩壁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下侧的第二遮罩壁,所述遮蔽壳体的限位突部自其第二遮罩壁向后突伸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绝缘件,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件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件具有突出于上、下侧的定位部及锁扣部,位于同侧的定位部与锁扣部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与绝缘本体上的相应锁扣孔相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遮蔽壳体还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且向后开放的一对缺部及位于其底部的卡持臂,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并收容于相应缺部内的突出部及位于其底部以与所述卡持臂相扣持的扣持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壳体和遮蔽壳体均具有向后延伸以装入外部电路板的安装脚,所述安装脚分布于所述绝缘本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设置与所述遮蔽壳体相互结合的插接壳体,利用所述插接壳体和遮蔽壳体来分别插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壁和对接端子,从而保证插接壳体的连接壁的结构强度及遮蔽壳体的结构强度,进而使电连接器的结构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2至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6是图4中电连接器的遮蔽壳体和插接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遮蔽壳体和插接壳体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8是图4所示电连接器将遮蔽壳体及插接壳体移除后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8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图1至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及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遮蔽壳体3。
请参图1至图5及图8至图11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向前开放的对接腔101及与该对接腔101相连通的若干端子槽102,具体来讲,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上壁11、下壁12及将所述上壁11和下壁12相连的一对端壁13,所述上壁11和下壁12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均沿横向方向延伸,所述端子槽102沿前后方向将所述上壁11或下壁12贯穿形成。所述上壁11、下壁12及一对端壁13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对接腔101。
所述上壁11具有位于其上侧且沿前后方向将所述绝缘本体1贯穿的至少一个限位槽103,所述下壁12具有位于其下侧且沿前后方向将所述绝缘本体1贯穿的至少一个所述限位槽10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壁11和下壁12分别具有一对所述限位槽103。
另外,所述上壁11还具有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其上的一对限位槽103之间的至少一锁扣孔104,所述下壁12也具有至少一锁扣孔104,所述下壁12的锁扣孔104在横向方向上位于其上的一对限位槽10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下壁11、12上均设有沿横向方向排布的三个所述锁扣孔104,并且所述下壁12上位于两侧的两个锁扣孔104与相应的扣持槽121对应且连通。
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一对突出部131及位于其底部的扣持槽121,每一所述突出部131突设于相应端壁13的外侧,一对所述扣持槽121分别与所述下壁12上的相应锁扣孔104相连通。
请参图1至图4并结合图8及图9所示,每一所述导电端子2具有突露于所述对接腔101内的接触臂21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的尾部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沿高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所述导电端子2的接触臂21具有弹性,每一所述接触臂21具有朝向另一排导电端子2突出形成且呈弯曲状的接触部211。
请参图1至图7并结合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遮蔽壳体3具有将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端壁包覆的一对第一遮罩壁31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下侧的第二遮罩壁32,所述第二遮罩壁32与所述一对第一遮罩壁31相连以使所述遮蔽壳体3整体呈U形结构。
另外,所述遮蔽壳体3还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且向后开放的一对缺部33及位于其底部的卡持臂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对缺部33设置在所述第一遮罩壁31上,且沿横向方向将相应的第一遮罩壁31贯穿,所述卡持臂34设置在所述第二遮罩壁32上且其自由端朝向所述遮蔽壳体3的内部突伸,进一步地,所述卡持臂34的后端为固定端、前端为自由端,以避免所述遮蔽壳体3在自前向后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外之后向前退出而松脱。
所述绝缘本体1的一对突出部131收容于相应缺部33内,其底部设置的扣持槽121与所述卡持臂34相扣持。
请参图1至图7并结合图10及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具有与所述遮蔽壳体3相互结合的插接壳体4,所述插接壳体4具有用以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壁插入的插接槽40且其第一侧壁41具有至少一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卡扣的卡扣孔4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壁41上设置有位于其中部的一对所述卡扣孔411,以与对接连接器的锁扣件相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插接壳体4的第一侧壁41具有向前突伸超出所述遮蔽壳体3的前端面的凸缘412,以使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壁更轻易地沿着该凸缘412的内侧插入所述插接槽40,避免对接壁的插接位置不准而导致无法插入所述插接槽40,进而提升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插接的便利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插接壳体4呈框状且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4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42、自所述第一侧壁41在横向方向上的两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对连接壁43,所述第二侧壁42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侧,所述一对连接壁43将所述第一侧壁41和第二侧壁42相连。
每一所述连接壁43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41邻接的前突部431,所述前突部431的前端面与所述凸缘412的前端面共面设置,如此,一对所述前突部431和所述凸缘412共同形成可在对接壁的三侧进行引导的导引结构,进而使得对接壁能够准确无误且快速插入所述插接槽40。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壳体4还具有自所述第一侧壁41的后端继续向后倾斜延伸形成的倾斜部44及自所述倾斜部44的后端向后水平延伸形成的翻边部45,所述倾斜部44与水平面成角度设置且自所述插接槽40的后侧将该插接槽40的开口遮挡。
当所述插接壳体4与所述遮蔽壳体3相结合后,所述一对连接壁43与相应的第一遮罩壁31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对第一遮罩壁31罩覆于相应的所述连接壁43外侧并与其焊接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壳体4与所述遮蔽壳体3的结合方式也可采用组装或卡扣等其他形式。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利用所述插接壳体4和遮蔽壳体3来分别插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壁和对接端子,由于所述插接壳体4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而保证其连接壁43的结构强度,并且由于所述遮蔽壳体3通过第一遮罩壁31来与连接壁43相结合,其第一遮罩壁31的结构强度可被连接壁43所加强,进而使得所述遮蔽壳体3的整体结构强度均较强。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一遮罩壁31具有覆盖于所述连接壁43外并与其相连的上段311及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外的下段312,所述一对第一遮罩壁31的上段311在横向方向上的间距大于其下段312在横向方向上的间距,以使所述一对第一遮罩壁31的上段311的横向开口比其下段312的横向开口大,进而使得所述下段312与相应的所述连接壁43在高度方向上对齐、所述上段311结合至相应的所述连接壁43的外侧。
另外,请参图4至图7所示,所述插接壳体4和遮蔽壳体3均具有向后延伸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相应限位槽103内的限位突部46、35。具体地,所述绝缘本体1的上、下两侧分别被所述第二侧壁42和所述第二遮罩壁32所包覆,其左、右两侧分别被所述第一遮罩壁31所包覆,从而在绝缘本体1的外侧形成完整的电磁屏蔽。
所述插接壳体4和遮蔽壳体3的限位突部46、35分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插接壳体4的限位突部46自所述第二侧壁42向后突伸形成,所述遮蔽壳体3的限位突部35自其沿横向方向延伸的第二遮罩壁32向后突伸形成。另外,所述遮蔽壳体3的限位突部35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的干涉部351,所述干涉部351沿横向方向向外突伸形成,以在所述限位突部35插入相应的所述限位槽103后与该限位槽103的槽壁干涉固定。
请参图2、图8、图9及图11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具有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绝缘件5,所述导电端子2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件5内。
所述绝缘件5具有突出于上、下侧的定位部51及锁扣部52,位于同侧的定位部51与锁扣部52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与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相应锁扣孔104相固定,如此,以使所述卡持臂34与相应的所述锁扣部52沿前后方向对齐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件5包括沿高度方向结合的第一绝缘件5a和第二绝缘件5b,其中所述第一绝缘件5a位于上侧、第二绝缘件5b位于下侧,两排所述导电端子2分别镶埋成型于第一、第二绝缘件5a、5b内以构成两个端子模组。
所述第一、第二绝缘件5a、5b均具有与对方相适配的配合柱53和配合孔54,也即所述第一绝缘件5a的配合柱53与第二绝缘件5b的配合孔54相适配,所述第二绝缘件5b的配合柱53与第一绝缘件5a的配合孔54相适配,所述第一绝缘件5a的配合柱53和配合孔54在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从而实现相互结合关系。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插接壳体4和遮蔽壳体3均具有向后延伸以装入外部电路板的安装脚47、36,所述安装脚47、36分布于所述绝缘本体1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侧。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壳体4的安装脚47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在高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遮蔽壳体3的安装脚36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在高度方向上的另一侧,如此,以在所述绝缘本体1的两侧进行安装定位,从而保证所述绝缘本体1及其内导电端子2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一对所述安装脚47分置于所述插接壳体4的限位突部46的外侧以及所述第二侧壁42在横向方向上的两侧,以在插接壳体4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进行安装定位。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通过设置与所述遮蔽壳体3相互结合的插接壳体4,利用所述插接壳体4和遮蔽壳体3来分别插接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壁和对接端子,从而保证插接壳体4的连接壁43的结构强度及遮蔽壳体3的结构强度,进而使电连接器100的结构强度更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遮覆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开放的对接腔及与该对接腔相连通的若干端子槽,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突露于所述对接腔内的接触臂及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与所述遮蔽壳体相互结合的插接壳体,所述插接壳体具有用以供对接连接器的对接壁插入的插接槽且其第一侧壁具有至少一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卡扣的卡扣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壳体的第一侧壁具有向前突伸超出所述遮蔽壳体的前端面的凸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壳体呈框状且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自所述第一侧壁在横向方向上的两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对连接壁,所述第二侧壁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侧,所述一对连接壁将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连,所述遮蔽壳体具有将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壁包覆的一对第一遮罩壁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下侧的第二遮罩壁,所述一对连接壁与相应的第一遮罩壁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第一遮罩壁罩覆于相应的所述连接壁外侧并与其焊接固定,每一所述第一遮罩壁具有覆盖于所述连接壁外并与其相连的上段及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下段,所述一对第一遮罩壁的上段在横向方向上的间距大于其下段在横向方向上的间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壳体和遮蔽壳体均具有向后延伸插入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限位槽内的限位突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壳体和遮蔽壳体的限位突部分置于所述绝缘本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插接壳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所述插接壳体的限位突部自所述第二侧壁向后突伸形成,所述遮蔽壳体具有将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端壁包覆的一对第一遮罩壁及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下侧的第二遮罩壁,所述遮蔽壳体的限位突部自其第二遮罩壁向后突伸形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具有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绝缘件,所述导电端子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件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件具有突出于上、下侧的定位部及锁扣部,位于同侧的定位部与锁扣部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并与绝缘本体上的相应锁扣孔相固定。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还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且向后开放的一对缺部及位于其底部的卡持臂,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位于其横向方向上两侧并收容于相应缺部内的突出部及位于其底部以与所述卡持臂相扣持的扣持槽。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壳体和遮蔽壳体均具有向后延伸以装入外部电路板的安装脚,所述安装脚分布于所述绝缘本体在高度方向上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66375.6U CN215343127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566375.6U CN215343127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343127U true CN215343127U (zh) | 2021-12-28 |
Family
ID=79566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56637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343127U (zh) | 2021-07-09 | 2021-07-09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343127U (zh) |
-
2021
- 2021-07-09 CN CN202121566375.6U patent/CN21534312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01866B (zh) | 背板連接器 | |
US8961235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mating member having anti-mismating portion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insertion | |
TWI631775B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TWI634705B (zh) | 電連接器 | |
TW201740627A (zh) | 電連接器及安裝有該電連接器的電子設備 | |
CN210156592U (zh) | 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
CN113422243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0190461B (zh) | 插头连接器 | |
TWM613621U (zh) | 電連接器 | |
CN111883962A (zh) |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组合件 | |
CN112072403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6413414U (zh) | 拉带连接器及拉带连接器组件 | |
TWI792271B (zh) | 背板連接器組件 | |
CN2173876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34312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8306145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394598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5343128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4784548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2784067U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
CN210156593U (zh) | 电连接器 | |
TWM625540U (zh) | 電連接器 | |
CN113314875A (zh) | 电连接器 | |
CN113708158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17387747U (zh) | 插座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