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0845B -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0845B
CN113700845B CN202110949006.3A CN202110949006A CN113700845B CN 113700845 B CN113700845 B CN 113700845B CN 202110949006 A CN202110949006 A CN 202110949006A CN 113700845 B CN113700845 B CN 11370084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hing
pin
gear
wall
shift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90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0845A (zh
Inventor
张雷博
付斌
陈子轩
曹景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tu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90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0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0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0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0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0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08Selector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r reduction of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换挡器及汽车,所述电子换挡器包括:换挡杆;挡位销,其穿设于所述换挡杆,所述挡位销周向侧面设有锥形面;衬套组件,其套设于所述挡位销,且所述衬套组件贴合于所述锥形面;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换挡杆的内端面,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压紧所述衬套组件;同时,所述衬套组件的一处抵紧于所述换挡杆的内壁,所述衬套组件至少两处抱紧所述挡位销。本申请具有在便于挡位销与换挡杆装配的同时,消除了装配间隙,且减小异响发生的可能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换挡器及汽车。
背景技术
电子换挡器的手感通常来自换挡机构内部的挡位销沿挡位齿形板的运动反馈给驾驶员的一个反作用力。提供该手感的运动机构包括一系列的组件(包括换挡杆、弹簧以及挡位销),如果匹配不好,将会带来松旷(自由间隙大)、异响等问题。
参见图1,相关技术中,挡位销的头部需要伸出换挡杆并与挡位齿形板配合,挡位销在挡位齿形板上运动,以提供换挡手感。挡位销装配至换挡杆内时,挡位销的头部与换挡杆的内壁之间留有配合间隙,此种配合间隙难以消除,若挡位销的头部与换挡杆之间为过盈配合,则会导致装配困难,影响装配效率。
参见图2,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换挡杆与挡位销之间设置一个衬套,衬套的底部为弹性卡子,而换挡杆的开口内边沿设有锥面,通过弹性卡子与锥面配合,当衬套安装至换挡杆内后,弹性卡子在锥面配合的作用下,持续夹紧挡位销的头部,以此消除挡位销与换挡杆之间的配合间隙。但是,由于衬套与换挡杆的接触面积过大,使得摩擦加剧,提高了产生异响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如何在便于挡位销与换挡杆之间的装配的同时,消除装配间隙,减小异响发生的可能,成为电子换挡器内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换挡器及汽车,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难以在便于挡位销与换挡杆装配的同时,消除装配间隙,且减小异响发生的可能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换挡器,其包括:
换挡杆;
挡位销,其穿设于所述换挡杆,所述挡位销周向侧面设有锥形面;
衬套组件,其套设于所述挡位销,且所述衬套组件贴合于所述锥形面;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于所述换挡杆的内端面,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压紧所述衬套组件;同时,
所述衬套组件的一处抵紧于所述换挡杆的内壁,所述衬套组件至少两处抱紧所述挡位销。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位销包括主体部,连接部和头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头部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锥形面设于所述连接部的周向侧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套组件包括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套设于所述挡位销,且所述第一衬套的周向侧面抵紧于所述换挡杆的内壁,所述第一衬套设有第一锥形孔,且所述第一锥形孔的孔壁抱紧于所述锥形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衬套的周向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隔断槽,所述第一隔断槽在所述第一衬套的底端呈开口设置,以在所述第一衬套的底部形成多个第一卡爪,多个所述第一卡爪持续抱紧所述锥形面,同时多个所述第一卡爪外张以抵紧所述换挡杆的内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衬套组件还包括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套设于所述主体部,且所述第二衬套抱紧所述主体部;
所述第一衬套还开设有与第一锥形孔连通的第二锥形孔,所述第二衬套的底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锥形孔的孔壁,以使所述第二衬套抱紧所述挡位销。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衬套的底端面和周向侧面之间通过倒角面过渡,且所述倒角面贴合于所述第二锥形孔的内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衬套的周向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隔断槽,所述第二隔断槽在所述第二衬套的底端面呈开口设置,以在所述第二衬套的底部形成多个第二卡爪,多个所述第二卡爪持续抱紧所述主体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衬套的周向侧面与所述换挡杆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挡位销设置。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换挡器,换挡杆和挡位销之间留有装配间隙以便于换挡杆与挡位销的装配,由于衬套组件的设置,装配换挡杆和挡位销时,衬套组件消除了换挡杆和挡位销之间的装配间隙,且由于衬套组件与锥形面贴合,同时弹性件对衬套组件的压紧作用,即使挡位销在换挡杆内伸缩运动,衬套组件仍然抱紧挡位销。衬套组件的一处抵紧在换挡杆的内壁上,减小了与换挡杆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发生异响的可能,且由于衬套组件的至少两处抱紧挡位销,挡位销装配更稳定。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子换挡器。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其应用有上述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因而其有益效果与电子换挡器的有益效果一致,即:换挡杆和挡位销之间留有装配间隙以便于换挡杆与挡位销的装配,由于衬套组件的设置,装配换挡杆和挡位销时,衬套组件消除了换挡杆和挡位销之间的装配间隙,且由于衬套组件与锥形面贴合,同时弹性件对衬套组件的压紧作用,即使挡位销在换挡杆内伸缩运动,衬套组件仍然抱紧挡位销。衬套组件的一处抵紧在换挡杆的内壁上,减小了与换挡杆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发生异响的可能,且由于衬套组件的至少两处抱紧挡位销,挡位销装配更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相关技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换挡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衬套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衬套的纵剖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衬套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衬套的纵剖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挡位销的示意图。
图中:1、换挡杆;2、挡位销;201、主体部;202、连接部、2021、锥形面;203、头部;3、衬套组件;301、第一衬套;3011、第一锥形孔;3012、第二锥形孔;3013、第一隔断槽;3014、第一卡爪;302、第二衬套;3021、倒角面、3022、第二隔断槽;3023、第二卡爪;4、弹性件;5、挡位齿形板;a、衬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电子换挡器的手感通常来自换挡机构内部的挡位销沿挡位齿形板的运动反馈给驾驶员的一个反作用力。提供该手感的运动机构包括一系列的组件(包括换挡杆、弹簧以及挡位销),如果匹配不好,将会带来松旷(自由间隙大)、异响等问题。
参见图1,相关技术中,挡位销的头部需要伸出换挡杆并与挡位齿形板配合,挡位销在挡位齿形板上运动,以提供换挡手感。挡位销装配至换挡杆内时,挡位销的头部与换挡杆的内壁之间留有配合间隙,此种配合间隙难以消除,若挡位销的头部与换挡杆之间为过盈配合,则会导致装配困难,影响装配效率。
参见图2,相关技术中,通常在换挡杆与挡位销之间设置一个衬套a,衬套a的底部为弹性卡子,而换挡杆的开口内边沿设有锥面,通过弹性卡子与锥面配合,当衬套a安装至换挡杆内后,弹性卡子在锥面配合的作用下,持续夹紧挡位销的头部,以此消除挡位销与换挡杆之间的配合间隙。但是,由于衬套a与换挡杆的接触面积过大,使得摩擦加剧,提高了产生异响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如何在便于挡位销与换挡杆之间的装配的同时,消除装配间隙,减小异响发生的可能,成为电子换挡器内亟待解决的行业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换挡器,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难以在便于挡位销与换挡杆装配的同时,消除装配间隙,且减小异响发生的可能性。
一种电子换挡器,其包括:
换挡杆1;
挡位销2,其穿设于所述换挡杆1,所述挡位销2周向侧面设有锥形面2021;
衬套组件3,其套设于所述挡位销2,且所述衬套组件3贴合于所述锥形面2021;
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一端抵接于所述换挡杆1的内端面,所述弹性件4的另一端压紧所述衬套组件3;同时,
所述衬套组件3的一处抵紧于所述换挡杆1的内壁,所述衬套组件3至少两处抱紧所述挡位销2。
参照图3,其中,该电子换挡器包括换挡杆1、挡位销2、衬套组件3、弹性件4和挡位齿形板5。装配时,挡位销2穿设于换挡杆1内,挡位销2的部分位于换挡杆1的外部,且挡位销2位于换挡杆1外部的端部在挡位齿形板5上滑动,而衬套组件3消除挡位销2与换挡杆1之间的间隙,以消除换挡杆1操作时的松垮手感。操作换挡杆1,带动挡位销2在挡位齿形板5上滑动,弹性件4使得挡位销2持续压紧在挡位齿形板5上。
参照图3,挡位销2的轴线与换挡杆1的轴线一致,且挡位销2穿设与换挡杆1内,挡位销2的部分位于换挡杆1的外部。挡位销2的周向侧面设有锥形面2021,在朝向挡位销2底端的方向,锥形面2021与挡位销2轴线的之间距离逐渐增大。
参照图3,衬套组件3套设于挡位销2,且衬套组件3位于换挡杆1内。在装配换挡杆1和挡位销2时,挡位销2与换挡杆1之间留有装配间隙,以便于挡位销2与换挡杆1的装配,提高装配效率。衬套组件3消除了挡位销2与换挡杆1之间装配间隙,以消除换挡杆1与挡位销2之间的相对运动,提高电子换挡器的操作手感。衬套组件3与锥形面2021贴合设置,在挡位销2移动过程中,挡位销2相对于换挡杆1伸缩运动,此时衬套组件3在锥形面2021上滑动,以保持衬套组件3贴合并抱紧挡位销2的状态,以消除挡位销2与衬套组件3之间的间隙。
参照图3,弹性件4设于换挡杆1的内部,且弹性件4的一端与换挡杆1的内端面抵接,弹性件4的另一端抵接在衬套组件3上,以压紧衬套组件3。衬套组件3在弹性件4的弹力作用下,抱紧在锥形面2021上,同时,衬套组件3的部分外张,以抵紧换挡杆1的内壁,以此消除了衬套组件3与换挡杆1之间的间隙。
参照图3,衬套组件3在弹性件4的作用下,衬套组件3的一处与换挡杆1的内壁抵紧,而至少有两处抱紧挡位销2,本实施例中,衬套组件3具有两处抱紧挡位销2,以此消除换挡杆1与挡位销2之间的装配间隙。
这样设置,换挡杆1挡位销2之间留有装配间隙以便于换挡杆1与挡位销2的装配,由于衬套组件3的设置,装配换挡杆1和挡位销2时,衬套组件3消除了换挡杆1和挡位销2之间的装配间隙,且由于衬套组件3与锥形面2021贴合,同时弹性件4对衬套组件3的压紧作用,即使挡位销2在换挡杆1内伸缩运动,衬套组件3仍然抱紧挡位销2。衬套组件3的一处抵紧在换挡杆1的内壁上,减小了与换挡杆1内壁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发生异响的可能,且由于衬套组件3的至少两处抱紧挡位销2,挡位销2装配更稳定。
可选地,所述挡位销2包括主体部201,连接部202和头部203,所述主体部201和所述头部203通过所述连接部202连接,所述锥形面2021设于所述连接部202的周向侧面。
参照图3和图8,其中,挡位销2包括主体部201、连接部202和头部203,连接部202将主体部201和头部203连接,且主体部201、连接部202和头部203一体成型设置。连接部202呈杆状设置,连接部202和连接部202均位于换挡杆1内部,而头部203的部分伸出换挡杆1,且由头部203与挡位齿形板5接触。连接部202呈锥形设置,锥形面2021设于连接部202的外侧面,且衬套组件3部分抱紧于锥形面2021,部分抱紧于主体部201,以抱紧挡位销2的多处,一方面消除挡位销2与衬套组件3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对挡位销2的支撑更加稳定。
可选地,所述衬套组件3包括第一衬套301,所述第一衬套301套设于所述挡位销2,且所述第一衬套301的周向侧面抵紧于所述换挡杆1的内壁,所述第一衬套301设有第一锥形孔3011,且所述第一锥形孔3011的孔壁抱紧于所述锥形面2021。
参照图3-图5,其中,衬套组件3包括第一衬套301,第一衬套301具有弹性。第一衬套301套设在挡位销2上,且抱紧在锥形面2021上。第一衬套301的底端面设有第一锥形孔3011,第一锥形孔3011的最大孔径处位于第一衬套301的底端面,第一锥形孔3011的轴线与第一衬套301的轴线一致,且第一锥形孔3011的孔壁贴合在锥形面2021。
参照图3,弹性件4的弹力压紧第一衬套301时,衬套组件3具有朝头部203运动的趋势,因而第一衬套301进一步抱紧锥形面2021,而消除第一衬套301与挡位销2之间的间隙。同时,锥形面2021挤压第一锥形孔3011的孔壁,使得第一衬套301具有外张的趋势,而使得第一衬套301的周向外侧面抵紧在换挡杆1的内壁上,以此消除第一衬套301与换挡杆1内壁之间的间隙。
综上所述,第一衬套301通过弹性件4压紧在锥形面2021上后,一方面抱紧锥形面2021,另一方面抵紧换挡杆1的内壁,而消除了挡位销2与换挡杆1之间的装配间隙。
第一锥形孔3011的设置,增大了第一衬套301与锥形面2021的贴合面积,第一衬套301抱紧换挡杆1的面积被增大,而提高第一衬套301对挡位销2的支撑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衬套301的周向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隔断槽3013,所述第一隔断槽3013在所述第一衬套301的底端呈开口设置,以在所述第一衬套301的底部形成多个第一卡爪3014,多个所述第一卡爪3014持续抱紧所述锥形面2021,同时多个所述第一卡爪3014外张以抵紧所述换挡杆1的内壁。
参照图3-图5,其中,第一衬套301的周向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隔断槽3013,第一隔断槽30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衬套30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多个第一隔断槽3013以第一衬套301的轴线均匀圆周分布。第一隔断槽3013延伸至第一衬套301的底端面,且在第一衬套301的底端面呈开口设置。第一隔断槽3013的设置,在第一衬套301的底部形成有多个第一卡爪3014,第一卡爪3014抱紧在锥形面2021上。
参照图3-图5,弹性件4压紧第一衬套301时,第一卡爪3014沿锥形面2021滑动或具有滑动的趋势,因而第一卡爪3014抱紧在锥形面2021上。同时锥形面2021施加第一卡爪3014的反作用推动第一卡爪3014外张,第一卡爪3014外张而使得第一卡爪3014抵紧在换挡杆1的内壁上,因而通过第一卡爪3014,便于实现第一衬套301的弹性外张,而消除换挡杆1和挡位销2与第一衬套301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衬套组件3还包括第二衬套302,所述第二衬套302套设于所述主体部201,且所述第二衬套302抱紧所述主体部201;
所述第一衬套301还开设有与第一锥形孔3011连通的第二锥形孔3012,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底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锥形孔3012的孔壁,以使所述第二衬套302抱紧所述挡位销2。
参照图3、图6和图7,,其中,衬套组件3还包括第二衬套302,第二衬套302具有弹性。第二衬套302套设在主体部201上。
参照图4和图5,第一衬套301的顶面还开设有第二锥形孔3012,第二锥形孔3012的最大孔径处位于第一衬套301的顶面,第一锥形孔3011和第二锥形孔3012连通设置。
参照图3,第二衬套302的底端抵接与第一衬套301抵接,且第二衬套302的顶面与弹性件4接触,弹性件4的弹力通过施加给第二衬套302而推动第一衬套301。第二衬套302的底端抵接在第二锥形孔3012的孔壁上,随着弹性件4施加给第二衬套302弹力,第二衬套302压紧在第二锥形孔3012的孔壁上,而推动第一衬套301。
参照图3,第二衬套302推动或压紧第一衬套301时,第二衬套302的底端在第一锥形孔3011的孔壁上具有滑动的趋势或者滑动,以此第二衬套302的侧壁在第二锥形孔3012的孔壁推挤下,进一步抱紧挡位销2,消除挡位销2与第二衬套302之间的间隙。
第二衬套302的设置,一方面便于推挤第一衬套301,另一方面在第一衬套301的作用下,第二衬套302受到来自第一衬套301的反作用力而抱紧挡位销2,挡位销2不仅由第一衬套301支撑,还要第二衬套302对挡位销2进行支撑,提高了挡位销2的装配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底端面和周向侧面之间通过倒角面3021过渡,且所述倒角面3021贴合于所述第二锥形孔3012的内壁。
参照图3、图6和图7,其中,第二衬套302的底端面与周向侧壁之间通过倒角面3021过渡,且倒角面3021的倾斜角度与第二锥形孔3012的孔壁的倾斜角度相匹配。第二衬套302通过倒角面3021与第二锥形孔3012的内壁抵接,倒角面3021的设置,增大了第二衬套302与第一衬套301的接触面积。第一衬套301的受力面积更大,更易带动第一衬套301运动,同时第二衬套302受到来自第一衬套301的反作用力,使得第二衬套302更稳定的抱紧在主体部201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周向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隔断槽3022,所述第二隔断槽3022在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底端面呈开口设置,以在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底部形成多个第二卡爪3023,多个所述第二卡爪3023持续抱紧所述主体部201。
参照图6和图7,其中,第二衬套302的周向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隔断槽3022,第二隔断槽3022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衬套30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多个第二隔断槽3022以第二衬套302的轴线均匀圆周分布。第二隔断槽3022延伸至第二衬套302的底端面,且在第二衬套302的底端面呈开口设置。第二隔断槽3022的设置,在第二衬套302的底部形成有多个第二卡爪3023,第二卡爪3023抱紧在主体部201上。
第二衬套302推挤第一衬套301时,第二衬套302受到的反作用力推动多个第二卡爪3023相互靠近,使得多个第二卡爪3023抱紧主体部201。而第二卡爪3023的设置,便于第二衬套302的底部发生弹性形变,而方便第二卡爪3023抱紧主体部201而消除第二衬套302与挡位销2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周向侧面与所述换挡杆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参照图3,其中,第二衬套302的周向侧面与换挡杆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以此减小衬套组件3与换挡杆1内壁的接触面积。因而第二衬套302不易与换挡杆1的内壁发生摩擦,减小了换挡杆1内部异响的可能。
可选地,所述弹性件4套设于所述挡位销2设置。
参照图3,其中,弹性件4包括弹簧,弹簧套设于挡位销2设置。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换挡杆1的内端面和第二衬套302的顶面。
这样设置,由于弹性件4套设于挡位销2,因而弹性件4的轴线不易发生改变,不易偏斜,便于给衬套组件3施加压力。
以下为该电子挡位销2内部结构的介绍:
换挡杆1和挡位销2之间留有装配间隙,以便于挡位销2装配至换挡杆1内。而衬套组件3消除换挡杆1与挡位销2之间的间隙,因而在操控换挡杆1时不易出现松垮的情况。
第一衬套301套设在连接部202,且第一衬套301的第一锥形孔3011的孔壁与连接部202的锥形面2021配合,当第一衬套301被下压时,第一锥形孔3011的孔壁抱紧在锥形面2021上,以此消除第一衬套301与挡位销2之间的间隙,且第一衬套301的侧壁在锥形面2021的反作用力下而外扩,以使第一衬套301的外侧壁抵紧在换挡杆1内壁上,而消除第一衬套301与换挡杆1之间的间隙。
弹性件4施加给第二衬套302远离,且有第二衬套302下压第一衬套301,第二衬套302抵接在第一衬套301的第二锥形孔3012的孔壁上,在第二衬套302下压第一衬套301时,第一衬套301收到的压力的竖直分力带动第一衬套301下压。同时第二衬套302受到来自第一衬套301的反作用力,使得第二衬套302的底端回缩而抱紧在主体部201上,因而消除第二衬套302与挡位销2之间的间隙。
因而该挡位销2受到第一衬套301和第二衬套302的支撑,使得挡位销2装配更稳定,而仅有第一衬套301与换挡杆1接触,而消除衬套组件3与挡位销2之间的间隙,减小了衬套组件3与换挡杆1接触面积,减小了衬套组件3与换挡杆1之间的摩擦,减小了异响发生的可能。同时,减少了衬套组件3所需材料的用量,而节省了成本。
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电子换挡器。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换挡杆(1);
挡位销(2),其穿设于所述换挡杆(1),所述挡位销(2)周向侧面设有锥形面(2021);
衬套组件(3),其套设于所述挡位销(2),且所述衬套组件(3)贴合于所述锥形面(2021);
弹性件(4),所述弹性件(4)一端抵接于所述换挡杆(1)的内端面,所述弹性件(4)的另一端压紧所述衬套组件(3);同时,
所述衬套组件(3)的一处抵紧于所述换挡杆(1)的内壁,所述衬套组件(3)至少两处抱紧所述挡位销(2);
所述挡位销(2)包括主体部(201),连接部(202)和头部(203),所述主体部(201)和所述头部(203)通过所述连接部(202)连接,所述锥形面(2021)设于所述连接部(202)的周向侧面;
所述衬套组件(3)包括第一衬套(301),所述第一衬套(301)套设于所述挡位销(2),且所述第一衬套(301)的周向侧面抵紧于所述换挡杆(1)的内壁,所述第一衬套(301)设有第一锥形孔(3011),且所述第一锥形孔(3011)的孔壁抱紧于所述锥形面(2021);
所述衬套组件(3)还包括第二衬套(302),所述第二衬套(302)套设于所述主体部(201),且所述第二衬套(302)抱紧所述主体部(201);
所述第一衬套(301)还开设有与第一锥形孔(3011)连通的第二锥形孔(3012),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底端抵接于所述第二锥形孔(3012)的孔壁,以使所述第二衬套(302)抱紧所述挡位销(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衬套(301)的周向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隔断槽(3013),所述第一隔断槽(3013)在所述第一衬套(301)的底端呈开口设置,以在所述第一衬套(301)的底部形成多个第一卡爪(3014),多个所述第一卡爪(3014)持续抱紧所述锥形面(2021),同时多个所述第一卡爪(3014)外张以抵紧所述换挡杆(1)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底端面和周向侧面之间通过倒角面(3021)过渡,且所述倒角面(3021)贴合于所述第二锥形孔(3012)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周向侧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隔断槽(3022),所述第二隔断槽(3022)在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底端面呈开口设置,以在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底部形成多个第二卡爪(3023),多个所述第二卡爪(3023)持续抱紧所述主体部(2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套(302)的周向侧面与所述换挡杆(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套设于所述挡位销(2)设置。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换挡器。
CN202110949006.3A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汽车 Active CN113700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9006.3A CN113700845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9006.3A CN113700845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0845A CN113700845A (zh) 2021-11-26
CN113700845B true CN113700845B (zh) 2022-08-05

Family

ID=78653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9006.3A Active CN113700845B (zh) 2021-08-18 2021-08-18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084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2920B2 (ja) * 1989-05-10 1999-07-2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オートマチック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のコントロールデバイス
JP4197409B2 (ja) * 2002-06-28 2008-12-17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シフトブーツ取付構造
JP2010228468A (ja) * 2009-03-25 2010-10-14 Aisin Ai Co Ltd 手動変速機のシフト機構
EP2581629B1 (en) * 2012-03-22 2014-06-04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Shifter assembly with reduced lash
CN209671589U (zh) * 2019-01-25 2019-11-2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换挡指结构及换挡器
CN112833175A (zh) * 2021-02-26 2021-05-25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换挡器的软包胶换挡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0845A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07875B2 (en) Fastener for fixing a part to a body panel
JPS5922094Y2 (ja) 釦取付装置
KR20070114039A (ko) 2피스 클립
US20140182411A1 (en) Pedal device
CN113700845B (zh) 一种电子换挡器及汽车
EP0995614B1 (en) Clip
US5388307A (en) Shaft retaining collar
CN114502422B (zh) 杯架
US20200284283A1 (en) Connecting device for cables
JP2018132140A (ja) シート状部材の取付具
JPH08159120A (ja) パイプ連結構造
JP7388288B2 (ja) シートベルトウェビングのアンカープレート及びアンカー装置
CN107407109B (zh) 操作用把手以及操作用把手的把手主体构造
JP5312253B2 (ja) クリップ及びクリップ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
US4929117A (en) Mechanism for detacheably fitting a male fixing member and a female engaging member
JP3532727B2 (ja) 軸体操作用ハンドル
KR102355358B1 (ko) 핸들그립
CN113431826A (zh) 车辆的地板地毯安装用卡夹
JP7503114B2 (ja) 車両内装部材の取付装置及び車両内装部材の取付装置用の取付部材
EP1577061B1 (en) Electric stapler
CN210027159U (zh) 顶棚拉手、拉手套件及汽车
JP6894797B2 (ja) シフトレバーユニット
JPS5852627Y2 (ja) カツプリングの抜止め装置
JP2602846Y2 (ja) 押しばねの取付構造
JP2605159Y2 (ja) 自動車用引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