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7655A - 组立、吊装方法及船 - Google Patents

组立、吊装方法及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7655A
CN113697655A CN202111036283.1A CN202111036283A CN113697655A CN 113697655 A CN113697655 A CN 113697655A CN 202111036283 A CN202111036283 A CN 202111036283A CN 113697655 A CN113697655 A CN 1136976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isting
hole
lifting
sheet body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62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7655B (zh
Inventor
肖文军
张海甬
顾伟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aigaoqiao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62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76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76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76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76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76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0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 B66C1/10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attached to lifting or lowering gear of cranes or adapted for connection therewith for transmitting lifting forces to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by mechanical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立、吊装方法及船,用于船体甲板,组立包括多个片体,多个片体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多个吊装孔,多个吊装孔贯穿片体,形成多个吊装孔的片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多个吊装孔的一部分设置于第一区域,多个吊装孔的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包括第一点,第二区域包括第二点,由第一点和第二点二者确定的线段所在的直线的被片体所截取的部分在所有经过片体的直线的被片体所截取的部分中最长。本申请提供的组立、吊装方法及船,在大重量工件平吊、翻身等动作的可实施的前提,减少工艺件使用量,减少船体组装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组立、吊装方法及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吊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立、吊装方法及船。
背景技术
在船体分段建造过程中,因自身重量和体积的原因,组立片体需要借助起重设备的吊装实现平吊、翻身等动作以完成组装。现有的组立片体的吊装是通过另外安装多个工艺件(例如吊马)实现吊装。如此,组立片体组装前需要增加焊接工艺件的工序。在组装完成后,还需要对工艺件逐一进行拆除以及对组立片体的工艺件安装位置进行修整。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船体组装的工作量。
此外,大量工艺件仅完成简单的几次吊装便被拆除,这使工艺件的使用寿命极短,造成了工艺件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立、吊装方法及船,在保证大重量工件平吊、翻身等动作的可实施的前提,减少工艺件使用量,减少船体组装的工作量。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组立,用于船体甲板,所述组立包括多个片体,所述多个片体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多个吊装孔,所述多个吊装孔贯穿所述片体,
形成所述多个吊装孔的所述片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多个吊装孔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多个吊装孔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点,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二点,由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二者确定的线段所在的直线的被所述片体所截取的部分在所有经过所述片体的直线的被所述片体所截取的部分中最长。
优选地,所述片体形成为直角梯形;
所述吊装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被定义为第一吊装孔和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吊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
定义所述直角梯形的相互平行的两条底边之中的较短的底边为第一底边,所述两条底边之中的较长的底边为第二底边,所述直角梯形还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底边和所述第二底边二者的直角边;
所述第一点形成为所述第一底边和所述直角边的交点,所述第二点形成为所述第二底边和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的交点;
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吊装孔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一点,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吊装孔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二点。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第一吊装孔的轴线到第二吊装孔的轴线的距离与第一点和第二点连线距离接近,使得吊装时的旋转力臂最大,减小了吊装旋转组立所需要的力。
优选地,所述组立还包括腹板,所述吊装孔形成为圆孔,所述腹板形成为环,所述环的内圆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孔径,所述环设置于所述片体,所述环与所述圆孔同轴。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可以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将腹板贴合于所述片体。
优选地,所述吊装孔的孔径为40mm;
所述环的厚度为16mm,所述环的内圆的直径为60mm,所述环的外圆的直径为110mm;
所述第一吊装孔的轴线距离所述第二底边的距离为80mm,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与所述第二底边的交点与所述第一吊装孔的轴线两者在所述第二底边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为250mm;
所述第二吊装孔的轴线到所述第一底边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底边的距离均为80mm。
优选地,所述组立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片体的数量为七个,七个所述片体并排设置,任意相邻两个片体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每个所述片体的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每个所述片体的所述直角边连接。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有助于甲板的拼装。
优选地,所述组立还包括吊马,所述吊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背对所述片体的侧部。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避免第一连接板遮挡第二吊装孔,以实现组立的整体旋转吊装。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吊装方法,用于吊装组立,所述组立包括:
多个片体,所述多个片体形成为直角梯形,定义所述直角梯形的相互平行的两条底边之中的较短的底边为第一底边,所述两条底边之中的较长的底边为第二底边,所述直角梯形还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底边和所述第二底边二者的直角边;
所述多个片体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吊装片体,所述吊装片体包括第一点和第二点,第一点形成为所述吊装片体的所述第一底边和所述直角边的交点,第二点形成为所述吊装片体的所述第二底边和所述直角边的交点;
所述吊装片体形成有贯穿所述吊装片体的第一吊装孔和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一点,所述第二吊装孔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二点;
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每个所述片体的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连接;
第二连接板,用于与每个所述片体的所述直角边连接;
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分别在所述第一吊装孔的外部和所述第二吊装孔的外部安装腹板,并使腹板贴合于所述吊装片体的同一侧;
S20、设置安装平台,在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第一连接板,将所述多个片体并排设置并依次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S30、将第一吊绳挂装于所述第一吊装孔,第二吊绳挂装于第二吊装孔;提升所述第二吊绳,使所述第二吊装孔向上且向所述第一吊装孔所在侧移动,直至所述组立仅依靠所述第二吊绳被竖直悬吊;下降所述第二吊绳,使所述第二吊装孔下降,直至所述直角边与所述安装平台平行;
S40、在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第二连接板,使每个所述片体的所述直角边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组立包括七个所述片体,七个所述片体并排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片体之间的距离相等;七个所述片体按照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的顺序被依次定义为第一片体、第二片体、第三片体、第四片体、第五片体、第六片体以及第七片体,所述第一吊绳和所述第二吊绳两者的数量相同,所述两者的数量均为两个;仅所述第三片体和所述第五片体二者被设置为所述吊装片体;或者仅所述第二片体和第六片体二者被设置为所述吊装片体。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使得在吊装过程吊绳的延伸方向更接近竖直方向,减小旋转力臂,使得吊装组立旋转更容易。
优选地,还包括以下步骤:
S50、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与所述吊装片体对应的位置设置吊马,所述吊马靠近所述第二吊装孔设置;
S60、将所述第二吊绳自所述第二吊装孔拆下,挂装于对应的所述吊马;
S70、提升所述第一吊绳,使得所述第一吊装孔高于所述第二吊装孔,直至所述第二底边与所述安装平台平行。
根据以上技术特征,实现将组装好的组立旋转至后续的甲板拼装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船,所述船包括上述的组立和/或所述船是由上述的吊装方法制造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组立,在工件平吊、翻身等动作的可实施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工艺件(例如吊马)的使用量,减少船体吊装过程中焊接、切割以及打磨工艺件的工作量,也避免了焊接、切割以及打磨工艺件的过程中对片体的损伤。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片体的正视图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片体的沿A-A方向剖切获取的吊装孔的剖面图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方法的吊装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立的吊装片体的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方法的吊装过程的又一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方法的吊装过程的又一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方法的流程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吊装孔;1a-第一腹板;2-第二吊装孔;2a-第二腹板;3-吊马;4-吊装片体;5-第一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7-第一底边;8-第二底边;9-直角边;10-斜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片体的正视图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片体的沿A-A方向剖切获取的吊装孔的剖面图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方法的吊装过程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立的吊装片体的设置位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方法的吊装过程的又一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方法的吊装过程的又一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方法的流程图的示意图。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组立、吊装方法及船。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立,用于船体甲板,所述组立包括多个组立片体、第一连接板5以及第二连接板6。
在实施例中,组立片体包括吊装片体4,多个组立片体中的至少一者是吊装片体4。具体地,如图1所示,组立片体可以形成为直角梯形,为了便于描述其余组立片体的示例,这里定义直角梯形的相互平行的两条底边之中的较短的底边为第一底边7,两条底边之中的较长的底边为第二底边8,所述直角梯形还包括垂直于第一底边7和第二底边8二者的直角边9。
具体地,吊装片体4形成有多个吊装孔,多个吊装孔贯穿吊装片体4,吊装片体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多个吊装孔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多个吊装孔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包括第一点,第二区域包括第二点,由第一点和第二点二者确定的线段所在的直线的被吊装片体4所截取的部分在所有经过吊装片体4的直线的被吊装片体4所截取的部分中最长。组立自身重量较大,在以下述吊装方法吊装组立时,以前述方式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使得分别设置于第一区域内的吊装孔与第二区域内的吊装孔之间的距离足够长即确保吊装时所需要的旋转力臂,保证了吊装过程的翻转动作的可实施性。
可选地,以第一底边7和所述直角边9的交点为圆心,以最短边(最短边指直角边9与第一底边7两者之中边长较小的一者,这里为第一底边7)的边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与第一底边7和直角边9相交,第一区域可以形成为所述弧、第一底边7和直角边9三者围成的区域;相似地,以第二底边8和所述直角边9的交点为圆心,以最短边的边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与第二底边8和直角边9相较,第二区域可以形成为所述弧、第二底边8和直角边9三者围成的区域,即第二区域。
优选地,如图1所示,吊装孔的数量为两个,在满足下述吊装方法实施的同时吊装孔的数量尽可能少,以保证吊装片体4的强度。这里,两个吊装孔分别被定义为第一吊装孔1和第二吊装孔2,所述第一吊装孔1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吊装孔2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进一步地,第一点形成为第一底边7和所述直角边9的交点即以上示例中参与限定第一区域的弧的圆心,第二点形成为第二底边8和斜边10的交点即以上示例中参与限定第二区域的弧的圆心。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吊装孔1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一点,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吊装孔2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二点。以第一区域为例,基于以上示例,这里所说的“靠近”可以例如理解为,仍以第一点为圆心,以第一底边7的一半长度为半径画弧,该弧作为第一区域在径向上的正中分界,在该弧径向内侧设置第一点则为靠近第一点。如此,第一吊装孔1的轴线到第二吊装孔2的轴线的距离与第一点和第二点连线距离接近,使得吊装时的旋转力臂最大,减小了旋转组立所需要的力。
优选地,吊装孔可以形成为圆孔,吊装孔的孔径为40mm;第一吊装孔1的轴线距离第二底边8的距离为80mm,直角梯形的斜边10与第二底边8的交点与第一吊装孔1的轴线两者在所述第二底边8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为250mm;第二吊装孔2的轴线到所述第一底边7的距离和第二底边8的距离均为80mm。如此设置吊装孔,满足吊装片体4的强度。
进一步地,为了减小开设吊装孔对吊装片体4的强度影响,如图2所示,吊装组立还包括腹板,所述腹板形成为环,环的内圆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孔径,所述环设置于吊装片体4,所述环与所述圆孔同轴。环的内圆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孔径,可以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于将腹板贴合于上述吊装片体4。例如,贴合方式可以为焊接,预留的空间可以用于容纳焊接焊料。优选地,所述环的厚度为16mm,所述环的内圆的直径为60mm,所述环的外圆的直径为110mm。
在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组立还包括第一连接板5和第二连接板6,组立片体的数量为七个,七个所述组立片体并排设置,任意相邻两个组立片体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连接板5与每个组立片体的直角梯形的斜边10连接;第二连接板6与每个组立片体的直角边9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组立片体的数量为七个,是组立中常见的应用数量,但并不局限于七个,依据需求组立片体的数量还可以两个……六个、八个或者更多个。
以图4中示出的方位,七个所述片体按照在所述第一连接板5上自左到右设置的顺序被依次定义为第一片体、第二片体、第三片体、第四片体、第五片体、第六片体以及第七片体。优选地,第三片体和第五片体可以形成为上述吊装片体4。如此设置保证了组立在吊装过程的受力均匀。吊装组立过程是使用一部起重器同时装吊多个吊装片体4,第三片体和第五片体形成为吊装片体4,使得在吊装过程吊绳的延伸方向更接近竖直方向,减小旋转力臂,使得吊装组立旋转更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组立的吊装片体4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个,还可以一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者七个。若组立的吊装片体4的数量为一个,第四片体形成为吊装片体4。
然而,组立的吊装片体4的数量为两个,也不局限于第三片体和第五片体形成为吊装片体4的形式,只要保证组立在吊装过程的受力均匀,还可以是第二片体和第六片体形成为吊装片体4,下文将针对吊装片体4数量为两个的吊绳的挂装方式进行具体阐述。
此外,组立还包括吊马3,吊马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背对所述组立片体的侧部,所述吊马3设置于所述吊装片体4对应的位置,靠近所述第二吊装孔2设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吊装方法,用于吊起组装上述组立。参见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吊装方法的流程图,该吊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分别在所述第一吊装孔1的外部和所述第二吊装孔2的外部安装第一腹板1a和第二腹板2a,并使第一腹板1a和第二腹板2a贴合于所述吊装片体4的同一侧。
优选地,将第一腹板1a和第二腹板2a分别焊接于第一吊装孔1的外部和所述第二吊装孔2的外部,如此保证了贴合的牢固性,可以有效地增加吊装孔周围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吊装片体4的同一侧,如图2所示,第一吊装孔1和第二吊装孔2两者均只需要贴合单侧腹板时,第一腹板1a和第二腹板2a设置于吊装片体4的同一侧。然而,腹板的设置并不局限于单侧,若吊装片体4的强度要求需要,还可以在吊装片体4的两侧同时加装腹板(图中未示出)。
S20、设置安装平台,如图3中所示的a位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第一连接板5,将所述多个片体并排设置并依次与所述第一连接板5连接。可选地,多个片体均焊接于第一连接板5。
优选地,所述组立包括七个所述片体,七个所述片体并排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片体之间的距离相等。
S30、将第一吊绳挂装于所述第一吊装孔1,第二吊绳挂装于第二吊装孔2;提升所述第二吊绳,使所述第二吊装孔2向上且向所述第一吊装孔1所在侧移动,直至所述组立仅依靠所述第二吊绳被竖直悬吊(即图5所示的e状态);下降所述第二吊绳,使所述第二吊装孔2下降,直至所述直角边9与所述安装平台平行。
所述第一吊绳和所述第二吊绳两者的数量可以是相同的,优选地,两者的数量均为两个。正如上文所说明的,组立的吊装片体4的数量为两个时,第三片体和第五片体可以形成为吊装片体4,或者第二片体和第六片体可以形成为吊装片体4。
可选地,第三片体和第五片体形成为吊装片体4,所述两个第一吊装绳可以分别装挂于第三片体的第一吊装孔1和第五片体的第一吊装孔1;所述两个第二吊装绳可以分别装挂于第三片体的第二吊装孔2和第五片体的第二吊装孔2。
可选地,第二片体和第六片体形成为吊装片体4,与上述第三片体和第五片体形成为吊装片体4的吊绳挂装方式类似,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吊绳的数量和第二吊绳的数量并不局限于均是两个,只要保证吊装组立的平稳可实施性,第一吊绳的数量和第二吊绳的数量可以不相等,第一吊绳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同样地,第二吊绳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三个或者更多个。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吊装方法,并不局限于吊装吊装片体4的数量为两个的组立,只要第三片体和第五片体(或者第二片体和第六片体)形成为吊装片体4,其他组立片体亦可以形成吊装片体4。
参见图5,图5中d位置-e位置-f位置示出了步骤S30的吊装旋转过程。具体地,步骤S30通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的共同作用,使得组立片体斜边10平行于安装平台旋转至直角边9平行于安装平台。步骤S30的吊装方式可以包括组立脱离安装平台悬空旋转和组立在安装平台上完成旋转两种形式,如下将针对两种形式进行具体阐述:
示例一,组立脱离安装平台悬空旋转,步骤S30形成为S301。
S301、将第一吊绳挂装于所述第一吊装孔1,第二吊绳挂装于第二吊装孔2;同时提升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直至组立离开安装平台一定高度(一定高度指组立相对安装平台的最低点到安装平面的距离大于第一底边7的边长)。保持第一吊绳,用于保持组立悬空状态并分担第二吊绳的部分拉力,提升所述第二吊绳,使所述第二吊装孔2向上且向所述第一吊装孔1所在侧移动,直至所述组立仅依靠所述第二吊绳被竖直悬吊(即图5所示的e状态),此时第一吊绳松弛;下降所述第二吊绳,使所述第二吊装孔2下降(或者,保持第二吊绳,提升第一吊绳使所述第一吊装孔1上升),直至所述直角边9与所述安装平台平行(即图5所示的f状态);同时下降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使组立落回安装平面。如此,脱离安装平面完成吊装旋转,吊装旋转不必受限于安装平台的面积。
示例二,组立在安装平台上完成旋转,步骤S30形成为S302。
S302、将第一吊绳挂装于所述第一吊装孔1,第二吊绳挂装于第二吊装孔2;提升所述第二吊绳,使所述第二吊装孔2向上且向所述第一吊装孔1所在侧移动,直至所述组立仅依靠所述第二吊绳被竖直悬吊(即图5所示的e状态);下降所述第二吊绳,使所述第二吊装孔2下降,直至所述直角边9与所述安装平台完全贴合。如此,吊装旋转全程可以仅依靠第二吊绳即可完成,组立全程没有脱离安装平台,安装平台可以分担部分组立总量,减少了第二吊绳的动力输出,节省吊装能耗。
S40、如图3中所示的b位置,在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第二连接板6,使每个组立片体的所述直角边9与所述第二连接板6连接。可选地,每个组立片体的所述直角边9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6连接。如此完成组立的组装。
S50、在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与所述吊装片体4对应的位置设置吊马3,所述吊马3靠近所述第二吊装孔2设置。由于第一连接板5的遮挡,为实现组立的整体吊装。优选地,在第一连接板5的背离组立片体的一侧,靠近吊装片体4的第二吊装孔2的位置焊接吊马3。优选地,吊马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第三片体处和第五片体处。
S60、将所述第二吊绳自所述第二吊装孔2拆下,挂装于对应的所述吊马3。
S70、提升所述第一吊绳,使得所述第一吊装孔1高于所述第二吊装孔2,直至所述第二底边8与所述安装平台平行。
参见图6,图6中g位置-h位置示出了步骤S70的吊装需安装过程。与S30相类似,S70同样包括组立脱离安装平台悬空旋转和组立在安装平台上完成旋转两种形式。
具体地,示例一,组立脱离安装平台悬空旋转。
同时提升第一吊绳和第二吊绳,直至直至组立离开安装平台的高度超过第二底边8的边长,提升所述第一吊绳,使得所述第一吊装孔1高于所述第二吊装孔2,所述第二底边8与所述安装平台平行。
示例二,组立在安装平台上完成旋转。
提升所述第一吊绳,使得所述第一吊装孔1高于所述第二吊装孔2,直至所述第二底边8与所述安装平台平行。
如此,实现了将完成组装的组立吊装旋转至后续船板的拼装位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船,所述船上述的组立和/或所述船是由上述的吊装方法制造的。
可选地,所述船可以形成为散货船,所述组立通过上述吊装方法用于所述散货船的甲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组立,用于船体甲板,所述组立包括多个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片体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有多个吊装孔,所述多个吊装孔贯穿所述片体,
形成所述多个吊装孔的所述片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多个吊装孔的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多个吊装孔的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
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点,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二点,由所述第一点和所述第二点二者确定的线段所在的直线的被所述片体所截取的部分在所有经过所述片体的直线的被所述片体所截取的部分中最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立,其特征在于,
所述片体形成为直角梯形;
所述吊装孔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被定义为第一吊装孔和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吊装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
定义所述直角梯形的相互平行的两条底边之中的较短的底边为第一底边,所述两条底边之中的较长的底边为第二底边,所述直角梯形还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底边和所述第二底边二者的直角边;
所述第一点形成为所述第一底边和所述直角边的交点,所述第二点形成为所述第二底边和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的交点;
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第一吊装孔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一点,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二吊装孔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二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立,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立还包括腹板,所述吊装孔形成为圆孔,所述腹板形成为环,所述环的内圆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孔径,所述环设置于所述片体,所述环与所述圆孔同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立,其特征在于,
所述吊装孔的孔径为40mm;
所述环的厚度为16mm,所述环的内圆的直径为60mm,所述环的外圆的直径为110mm;
所述第一吊装孔的轴线距离所述第二底边的距离为80mm,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与所述第二底边的交点与所述第一吊装孔的轴线两者在所述第二底边的延伸方向上的距离为250mm;
所述第二吊装孔的轴线到所述第一底边的距离和所述第二底边的距离均为80mm。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立,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立还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片体的数量为七个,七个所述片体并排设置,任意相邻两个片体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每个所述片体的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每个所述片体的所述直角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立,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立还包括吊马,所述吊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背对所述片体的侧部。
7.一种吊装方法,用于吊装组立,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立包括:
多个片体,所述多个片体形成为直角梯形,定义所述直角梯形的相互平行的两条底边之中的较短的底边为第一底边,所述两条底边之中的较长的底边为第二底边,所述直角梯形还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底边和所述第二底边二者的直角边;
所述多个片体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吊装片体,所述吊装片体包括第一点和第二点,第一点形成为所述吊装片体的所述第一底边和所述直角边的交点,第二点形成为所述吊装片体的所述第二底边和所述直角边的交点;
所述吊装片体形成有贯穿所述吊装片体的第一吊装孔和第二吊装孔,所述第一吊装孔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一点,所述第二吊装孔被设置为靠近所述第二点;
第一连接板,用于与每个所述片体的所述直角梯形的斜边连接;
第二连接板,用于与每个所述片体的所述直角边连接;
其包括以下步骤:
S10、分别在所述第一吊装孔的外部和所述第二吊装孔的外部安装腹板,并使腹板贴合于所述吊装片体的同一侧;
S20、设置安装平台,在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第一连接板,将所述多个片体并排设置并依次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
S30、将第一吊绳挂装于所述第一吊装孔,第二吊绳挂装于第二吊装孔;提升所述第二吊绳,使所述第二吊装孔向上且向所述第一吊装孔所在侧移动,直至所述组立仅依靠所述第二吊绳被竖直悬吊;下降所述第二吊绳,使所述第二吊装孔下降,直至所述直角边与所述安装平台平行;
S40、在所述安装平台上设置第二连接板,使每个所述片体的所述直角边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立包括七个所述片体,七个所述片体并排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片体之间的距离相等;七个所述片体按照在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的顺序被依次定义为第一片体、第二片体、第三片体、第四片体、第五片体、第六片体以及第七片体,所述第一吊绳和所述第二吊绳两者的数量相同,所述两者的数量均为两个;仅所述第三片体和所述第五片体二者被设置为所述吊装片体;或者仅所述第二片体和第六片体二者被设置为所述吊装片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50、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与所述吊装片体对应的位置设置吊马,所述吊马靠近所述第二吊装孔设置;
S60、将所述第二吊绳自所述第二吊装孔拆下,挂装于对应的所述吊马;
S70、提升所述第一吊绳,使得所述第一吊装孔高于所述第二吊装孔,直至所述第二底边与所述安装平台平行。
10.一种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立和/或所述船是由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吊装方法制造的。
CN202111036283.1A 2021-09-06 2021-09-06 组立、吊装方法及船 Active CN1136976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6283.1A CN113697655B (zh) 2021-09-06 2021-09-06 组立、吊装方法及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6283.1A CN113697655B (zh) 2021-09-06 2021-09-06 组立、吊装方法及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7655A true CN113697655A (zh) 2021-11-26
CN113697655B CN113697655B (zh) 2024-01-19

Family

ID=7866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6283.1A Active CN113697655B (zh) 2021-09-06 2021-09-06 组立、吊装方法及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765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6350A (en) * 1967-02-15 1970-10-27 Backtemans Patenter Ab Adjustable spreader
CN101936536A (zh) * 2010-09-30 2011-01-05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舶烟囱分段的建造方法
KR20160113941A (ko) * 2015-03-23 2016-10-04 인포겟시스템 주식회사 3차원 모델 기반의 선박 블록 리프팅 안전성 검증 시스템
CN206857994U (zh) * 2017-06-21 2018-01-09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豪华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CN108946474A (zh) * 2018-06-14 2018-12-07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相不锈钢p型总段的翻身方法
CN109928295A (zh) * 2019-03-29 2019-06-25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吊码装置及吊装船体的方法
CN110015378A (zh) * 2019-04-12 2019-07-16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曲型外板组立及翻身方法
CN110937507A (zh) * 2019-11-15 2020-03-31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平行中体区域的分段组立翻身吊装方法
CN210763881U (zh) * 2019-09-06 2020-06-16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船用吊马
CN111392001A (zh) * 2020-03-13 2020-07-10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船体结构的一体化吊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36350A (en) * 1967-02-15 1970-10-27 Backtemans Patenter Ab Adjustable spreader
CN101936536A (zh) * 2010-09-30 2011-01-05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舶烟囱分段的建造方法
KR20160113941A (ko) * 2015-03-23 2016-10-04 인포겟시스템 주식회사 3차원 모델 기반의 선박 블록 리프팅 안전성 검증 시스템
CN206857994U (zh) * 2017-06-21 2018-01-09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豪华邮轮薄板分段的翻身装置
CN108946474A (zh) * 2018-06-14 2018-12-07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相不锈钢p型总段的翻身方法
CN109928295A (zh) * 2019-03-29 2019-06-25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一种船用吊码装置及吊装船体的方法
CN110015378A (zh) * 2019-04-12 2019-07-16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曲型外板组立及翻身方法
CN210763881U (zh) * 2019-09-06 2020-06-16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船用吊马
CN110937507A (zh) * 2019-11-15 2020-03-31 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平行中体区域的分段组立翻身吊装方法
CN111392001A (zh) * 2020-03-13 2020-07-10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船体结构的一体化吊装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熊元元;: "浅谈81.6K散货船上建吊装方案及有限元计算", 船舶物资与市场, no. 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7655B (zh) 2024-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2111563A (ja) クレーンポス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クレーンポスト
CN113697655A (zh) 组立、吊装方法及船
CN111422298A (zh) 一种散货船双层底分段装配时的吊装机构
CN106516973B (zh) 用于吊装叶轮的吊具以及叶轮的吊装方法
CN110937507A (zh) 一种平行中体区域的分段组立翻身吊装方法
CN112376698A (zh) 一种连廊施工方法
CN111392001A (zh) 船体结构的一体化吊装方法
CN113565259B (zh) 一种圆弧悬挑观景平台钢箱梁悬挑段加工工艺
CN211895676U (zh) 自平衡吊具
CN210103304U (zh) 组装式吊梁
CN112478084A (zh) 一种大型集装箱船烟囱总段搭载吊装方法
CN210370123U (zh) 一种输电塔及其交叉斜材节点板
CN217323023U (zh) 吊梁装置及起重机械
CN111056430A (zh) 一种双燃料大型集装箱船联合泵塔基座的吊装方法
CN218931433U (zh) 海上风电螺栓组合件吊装工装
CN211813134U (zh) 一种塔吊附属吊臂施工结构
CN215402541U (zh) 一种透平用辅助设备
CN212893624U (zh) 一种用于建筑构件的提升机构
CN212093643U (zh) 一种扩散片清洗夹具
CN115258036B (zh) 吊装肋骨结构及船体
CN218619858U (zh) 电池吊装工装及作业机械
CN210236844U (zh) 一种大型提梁机吊装钢箱梁及波形腹板梁的通用吊具
CN216235640U (zh) 预制舱顶部吊装结构
CN210313124U (zh) 一种起吊可调式吊具
CN215854573U (zh) 一种双预制梁吊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