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7341A - 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7341A
CN113697341A CN202110825830.8A CN202110825830A CN113697341A CN 113697341 A CN113697341 A CN 113697341A CN 202110825830 A CN202110825830 A CN 202110825830A CN 113697341 A CN113697341 A CN 113697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delivered
materials
information
rgv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583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欲晓
李红剑
张立
张俊雄
平志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583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73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7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73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485Check-in, check-out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65G1/1373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for fulfilling orders in warehou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03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selecting, conveying and possibly reading and/or writ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系统包括:配送控制平台、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配送控制平台用于控制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运输子系统包括输送辊道、检验工位、第一提升机和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用于根据配送控制平台的指令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检验工位进行信息确认,并将信息确认通过后的待配送物料通过第一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RGV运输子系统包括RGV、生产车间缓存工位、连廊、第二提升机和搬运设备对接站台,用于根据配送控制平台的指令将待配送物料从配送仓库缓存工位运输至卸货位置,并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采用本方法能够提高物料配送的效率。

Description

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流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中在进行产品生产和装配时,通常在专门的生产或装配车间进行。在产品进行流水线装配时,通常需要将装配所需要的物料从配送仓库运输至生产车间,以便在生产车间对物料进行装配,生产出所需产品。然而很多情况下,生产车间和配送仓库之间的距离相隔较远。
传统技术中,行业内针对配送仓库和生产车间在两个不同厂房、且中间相隔较远的物料配送的方法是由操作人员清点、翻盘到专用的工位器具,由配送仓库的叉车工根据车间所返回的工位器具种类,将对应满的工位器具从配送仓库送至生产车间门口,生产车间的叉车工在生产车间门口取走装满物料的工位器具并放入物料缓存区,在生产工位需要时铲运到工位。工位器具中的物料消耗结束后,生产车间的叉车工将工位器具铲运到生产车间门口,由配送仓库的叉车工将工位器具铲运回配送仓库。因此,现有的物料配送方法中大量依靠人力,导致了物料配送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物料配送效率的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物料配送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配送控制平台、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所述配送控制平台用于控制所述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
所述运输子系统包括输送辊道、检验工位、第一提升机和配送仓库缓存工位;所述运输子系统用于根据配送控制平台的指令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进行信息确认,并将信息确认通过后的待配送物料通过第一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
所述RGV运输子系统包括RGV、生产车间缓存工位、连廊、第二提升机和搬运设备对接站台;所述RGV运输子系统用于根据配送控制平台的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从配送仓库缓存工位运输至卸货位置,并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检验工位设置于所述输送辊道中段;所述第一提升机设置于所述输送辊道末端;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提升机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连廊是所述RGV运输时的轨道,从配送仓库开始平行地面设置至生产车间;所述RGV平行设置于连廊上方;所述生产车间缓存工位设置于生产车间段的连廊侧面;所述第二提升机垂直设置于生产车间的地面和生产车间缓存工位之间;所述搬运设备对接站台在所述生产车间地面靠近所述第二提升机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运输子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检验工位的RFID读写器;
所述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所述RGV运输子系统还包括搬运设备;
所述搬运设备设置于所述生产车间;所述搬运设备用于根据接收的搬运任务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搬运至目标位置。
一种物料配送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5中的物料配送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
在所述检验工位对所述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若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将所述待配送物料通过所述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
控制RGV移动至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所述RGV;
控制所述RGV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接收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
将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发送至叉车操作人员,指示所述叉车操作人员根据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将待配送物料放置在配送仓库的输送辊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过在所述检验工位处设置的RFID读写器读取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
将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与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进行对比,若信息一致,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否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不通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以后,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
通过所述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配置的提升机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向物流信息系统发送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
物流信息系统根据接收的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向搬运设备发送搬运任务指令;
搬运设备根据接收的搬运任务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搬运至目标位置。
一种物料配送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
确认模块,用于在所述检验工位对所述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若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将所述待配送物料通过所述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
对接模块,用于控制RGV移动至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所述RGV;
转移模块,用于控制所述RGV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
在所述检验工位对所述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若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将所述待配送物料通过所述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
控制RGV移动至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所述RGV;
控制所述RGV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
在所述检验工位对所述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若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将所述待配送物料通过所述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
控制RGV移动至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所述RGV;
控制所述RGV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上述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进行信息确认,当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时,将待配送物料通过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控制RGV移动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RGV;最后控制RGV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降低了将待配送物料从配送仓库运输至生产车间所使用的人工,提高了物料配送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物料配送系统连廊上侧的俯视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物料配送系统连廊下侧的俯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物料配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物料配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应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物料配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物料配送系统,包括:配送控制平台、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所述配送控制平台用于控制所述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
所述运输子系统包括输送辊道1、检验工位2、第一提升机3和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所述运输子系统用于根据配送控制平台的指令控制输送辊道1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1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2进行信息确认,并将信息确认通过后的待配送物料通过第一提升机3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
所述RGV运输子系统包括RGV5、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连廊7、第二提升机8和搬运设备对接站台9;所述RGV运输子系统用于根据配送控制平台的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从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运输至卸货位置,并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9。
具体地,物料配送系统包括:配送控制平台、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其中,配送控制平台是用于控制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实现物料配送的平台。运输子系统包括输送辊道1、检验工位2、第一提升机3和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输送辊道1设置于配送仓库地面上,用于将待配送物料传输至检验工位4进行信息确认;输送辊道1上安装重量传感器,用于测量物料重量,当物料的质量超过输送辊道1的额定负载时,会触发报警设备进行预警,如物料的质量在目标范围内,物料通过输送辊道1自动流向检验工位2。物料在流向检验工位2时,在经过输送辊道1上的尺寸检测门时会检测物料包装的外观尺寸,如物料包装的外观尺寸不合格,输送辊道1停止运行并触发报警装置报警处理;如物料包装的外观尺寸合格,物料流入检测工位2。检测工位2设置于输送辊道1的中段,用于对物料进行信息确认,信息确认的作用是确认物料与运输子系统中录入的信息是相同的。通过信息确认的物料,会被输送至输送辊道1处的第一提升机3,通过第一提升机3将物料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物料在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等待被运输至生产车间。
RGV(Rail Guided Vehicle,有轨制导车辆)运输子系统包括RGV5、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连廊7、第二提升机8和搬运设备对接站台9;其中,RGV5是用于运输物料的有轨制导车辆;连廊7是平行设置于地面的架设于空中的轨道;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是设置于生产车间的用于缓存物料的工位;第二提升机8是垂直于生产车间的地面设置的用于将物料从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提升机;搬运设备对接站台9是设置于生产车间地面的,用于和搬运物料的设备对接的站台。物料被运输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以后,会发送对应的到达信息至配送控制平台,配送控制平台根据接收到的物料在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的信息,会向RGV(Rail Guided Vehicle,有轨制导车辆)申请物料输送。RGV5在接收到物料输送的指令后,会通过RGV运输子系统将物料输送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9。通过RGV5将物料从配送仓库输送至生产车间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并通过第二提升机8将物料从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运输至生产车间的地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包含配送控制平台、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的物料配送系统,能够将物料通过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从配送仓库运输至生产车间。降低了将待配送物料从配送仓库运输至生产车间所使用的人工,提高了物料配送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验工位2设置于所述输送辊道1中段;所述第一提升机3设置于所述输送辊道1末端;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设置于所述第一提升机3上方。
具体地,检验工位2设置于所述输送辊道1中段,检验工位2可通过人工检验或机器检验的方式对物料进行信息确认,以保证输送辊道1上的物料是系统所需要传输的。第一提升机3垂直于配送仓库的地面设置,位置在输送辊道1的末端,以实现将完成信息确认的物料提升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的目的。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设置于配送仓库中第一提升机3的上方,用于缓存待输送至生产车间的物料。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输送辊道1中段的检验工位2,设置于输送辊道1末端的第一提升机3和设置于第一提升机3上方的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实现了对物料的信息确认以及将物料从配送仓库地面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4,为进一步通过RGV运输子系统实现物料的运输创造了条件,节省人力,提高了物料的配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廊7是所述RGV5运输时的轨道,从配送仓库开始平行地面设置至生产车间;所述RGV5平行设置于连廊7上方;所述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设置于生产车间段的连廊7侧面;所述第二提升机8垂直设置于生产车间的地面和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之间;所述搬运设备对接站台9在所述生产车间地面靠近所述第二提升机8设置。
具体地,RGV5平行设置于连廊7上方,连廊7是RGV5运输时的轨道,从配送仓库开始平行地面设置至生产车间,用于实现RGV5的行驶。连廊7中间还设置有用于处理待维护RGV5或应急处理状态的RGV5的应急管理站台。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设置于生产车间段的连廊7侧面,用于接收从RGV5卸下的物料;第二提升机8垂直设置于生产车间的地面和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之间,用于将物料从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运送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9。
本实施例中,RGV(Rail Guided Vehicle,有轨制导车辆)运输子系统通过RGV5和连廊7,将物料运输至生产车间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6处,并通过第二提升机8将物料输送至搬运设备对接站台9,实现了将物料从配送仓库运输至生产车间,提高了物料配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输子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检验工位2的RFID读写器;
所述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
具体地,在检验工位2处,设置有RFID读写器。通过RFID读写器,能够读取物料上的RFID信息,并将物料的RFID信息与RGV运输子系统中的物料信息进行对比,实现对物料的信息确认。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于检验工位2的RFID读写器,对物料进行信息读取和信息确认,提高了对物料进行信息确认的效率,同时也提高了物料的配送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RGV运输子系统还包括搬运设备;所述搬运设备设置于所述生产车间;所述搬运设备用于根据接收的搬运任务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搬运至目标位置。
具体地,RGV运输子系统还包括搬运设备;搬运设备设置于所述生产车间,并受到配送控制平台的控制;搬运设备用于根据接收的配送控制平台发送的搬运任务指令将待配送物料搬运至目标位置。搬运设备的类型不作限制,可以是自动搬运的机器人、自动驾驶车辆或人工驾驶的叉车等。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生产车间设置的搬运设备,实现了在生产车间内将物料搬运至目的位置,通过配送控制平台对搬运设备的控制,节省了在生产车间搬运物料的人力,提高了生产车间内搬运物料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物料配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2,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
具体地,输送辊道设置于配送仓库地面上,用于将待配送物料传输至检验工位进行信息确认;输送辊道上安装重量传感器,用于测量物料重量,当物料的质量超过输送辊道的额定负载时,会触发报警设备进行预警,如物料的质量在目标范围内,物料通过输送辊道自动流向检验工位。物料在流向检验工位时,在经过输送辊道上的尺寸检测门时会检测物料包装的外观尺寸,如物料包装的外观尺寸不合格,输送辊道停止运行并触发报警装置报警处理;如物料包装的外观尺寸合格,物料流入检测工位。
步骤304,在所述检验工位对所述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若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将所述待配送物料通过所述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
具体地,检测工位设置于输送辊道的中段,用于对物料进行信息确认,信息确认的作用是确认物料与运输子系统中录入的信息是相同的。通过信息确认后的物料,会被输送至输送辊道处的第一提升机,通过第一提升机将物料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物料在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等待被运输至生产车间。
步骤306,控制RGV移动至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所述RGV。
具体地,待配送物料被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以后,向RGV(Rail GuidedVehicle,有轨制导车辆)发出配送指令,RGV根据接收到的配送指令移动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并通过机器或人工的方式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RGV中等待运输。
步骤308,控制所述RGV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具体地,RGV在接收到待配送物料以后,会通过连接配送仓库和生产车间的连廊将待配送物料输送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通过RGV将物料从配送仓库输送至生产车间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在生产车间缓存工位通过第二提升机将物料从生产车间缓存工位运输至生产车间地面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等待下一步运送至目标位置。
上述物料配送方法中,通过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进行信息确认,当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时,将待配送物料通过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控制RGV移动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RGV;最后控制RGV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降低了将待配送物料从配送仓库运输至生产车间所使用的人工,提高了物料配送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待配送物料放置在配送仓库的输送辊道,控制所述输送辊道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输送辊道上的检验工位,之前还包括:
接收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
将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发送至叉车操作人员,指示所述叉车操作人员根据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将待配送物料放置在配送仓库的输送辊道。
具体地,在将待配送物料放置在配送仓库的输送辊道之前,还需要接收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其中,物料信息系统安装于配送控制平台。接收到物料信息系统以后,将物料配送信息发送至叉车操作人员,指示叉车操作人员根据物料配送信息将待配送物料放置在配送仓库的输送辊道,以便通过输送辊道运输待配送物料。
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物料配送信息指示叉车操作人员根据物料配送信息将待配送物料放置在配送仓库的输送辊道,提高了叉车操作人员向输送辊道输送待配送物料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检验工位对所述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包括:通过在所述检验工位处设置的RFID读写器读取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
将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与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进行对比,若信息一致,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否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不通过。
具体地,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物料配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检验工位对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时,通过检验工位处设置的RFID读写器读取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之后将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与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进行对比,通过判定RFID读写器读取的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与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是否相同,对待配送物料决定是否确认通过。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RFID读写器读取的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与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进行对比,实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提高了对待配送物料信息确认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包括:
在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以后,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
通过所述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配置的提升机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具体地,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应急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使用RGV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的过程中,若RGV在行驶中出现故障等紧急状况,根据接收到的应急切换要求,操作人员在物流信息系统和连廊电气系统修改连廊状态,实现输送设备的逆向运行,以实现对RGV运输的应急管理。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以后,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根据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的信息控制第二提升机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以使得进一步将待配送物料通过搬运设备运输至目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RGV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并通过与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降低了将待配送物料从配送仓库运输至生产车间所使用的人工,提高了物料配送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RGV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之后还包括:
向物流信息系统发送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
物流信息系统根据接收的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向搬运设备发送搬运任务指令;
搬运设备根据接收的搬运任务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搬运至目标位置。
具体地,在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以后,生成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并发送至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根据接收的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向搬运设备发送搬运任务指令。搬运设备可以是人工操作的或是机器自动控制的,搬运设备接收到搬运任务指令以后,根据接收的搬运任务指令将待配送物料搬运至目标位置以实现后续的装配流程。
本实施例中,通过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以后,生成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并发送至物流信息系统,并根据接收的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向搬运设备发送搬运任务指令控制搬运设备搬运待配送物料至目的位置,能够降低搬运设备的等待时长,提高搬运设备的搬运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3-图5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3-图5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物料配送装置,包括:确认模块601、确认模块602、对接模块603和转移模块604,其中:
控制模块601,用于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
确认模块602,用于在所述检验工位对所述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若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将所述待配送物料通过所述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
对接模块603,用于控制RGV移动至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所述RGV;
转移模块604,用于控制所述RGV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601,还用于:接收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将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发送至叉车操作人员,指示所述叉车操作人员根据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将待配送物料放置在配送仓库的输送辊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认模块602,还用于:通过在所述检验工位处设置的RFID读写器读取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将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与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进行对比,若信息一致,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否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不通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模块604,还用于:在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以后,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通过所述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配置的提升机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模块604,还用于:向物流信息系统发送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物流信息系统根据接收的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向搬运设备发送搬运任务指令;搬运设备根据接收的搬运任务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搬运至目标位置。
关于物料配送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物料配送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物料配送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物料配送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
在所述检验工位对所述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若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将所述待配送物料通过所述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
控制RGV移动至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所述RGV;
控制所述RGV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接收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将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发送至叉车操作人员,指示所述叉车操作人员根据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将待配送物料放置在配送仓库的输送辊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在所述检验工位处设置的RFID读写器读取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将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与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进行对比,若信息一致,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否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不通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以后,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通过所述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配置的提升机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向物流信息系统发送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物流信息系统根据接收的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向搬运设备发送搬运任务指令;搬运设备根据接收的搬运任务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搬运至目标位置。
上述计算机设备,通过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进行信息确认,当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时,将待配送物料通过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控制RGV移动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RGV;最后控制RGV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降低了将待配送物料从配送仓库运输至生产车间所使用的人工,提高了物料配送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
在所述检验工位对所述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若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将所述待配送物料通过所述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
控制RGV移动至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所述RGV;
控制所述RGV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接收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将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发送至叉车操作人员,指示所述叉车操作人员根据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将待配送物料放置在配送仓库的输送辊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通过在所述检验工位处设置的RFID读写器读取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将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与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进行对比,若信息一致,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否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不通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在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以后,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通过所述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配置的提升机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向物流信息系统发送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物流信息系统根据接收的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向搬运设备发送搬运任务指令;搬运设备根据接收的搬运任务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搬运至目标位置。
上述存储介质,通过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进行信息确认,当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时,将待配送物料通过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控制RGV移动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RGV;最后控制RGV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降低了将待配送物料从配送仓库运输至生产车间所使用的人工,提高了物料配送的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物料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配送控制平台、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所述配送控制平台用于控制所述输送子系统和RGV运输子系统;
所述运输子系统包括输送辊道、检验工位、第一提升机和配送仓库缓存工位;所述运输子系统用于根据配送控制平台的指令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进行信息确认,并将信息确认通过后的待配送物料通过第一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
所述RGV运输子系统包括RGV、生产车间缓存工位、连廊、第二提升机和搬运设备对接站台;所述RGV运输子系统用于根据配送控制平台的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从配送仓库缓存工位运输至卸货位置,并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验工位设置于所述输送辊道中段;所述第一提升机设置于所述输送辊道末端;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提升机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廊是所述RGV运输时的轨道,从配送仓库开始平行地面设置至生产车间;所述RGV平行设置于连廊上方;所述生产车间缓存工位设置于生产车间段的连廊侧面;所述第二提升机垂直设置于生产车间的地面和生产车间缓存工位之间;所述搬运设备对接站台在所述生产车间地面靠近所述第二提升机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子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检验工位的RFID读写器;
所述RFID读写器用于读取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RGV运输子系统还包括搬运设备;
所述搬运设备设置于所述生产车间;所述搬运设备用于根据接收的搬运任务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搬运至目标位置。
6.一种物料配送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5中任一物料配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输送辊道将待配送物料运输至所述输送辊道中段设置的检验工位;
在所述检验工位对所述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若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将所述待配送物料通过所述输送辊道末端的提升机输送至配送仓库缓存工位;
控制RGV移动至所述配送仓库缓存工位的对接位置,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所述RGV;
控制所述RGV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配送物料放置在配送仓库的输送辊道,控制所述输送辊道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输送辊道上的检验工位,之前还包括:
接收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
将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发送至叉车操作人员,指示所述叉车操作人员根据所述物料配送信息将待配送物料放置在配送仓库的输送辊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检验工位对所述待配送物料进行信息确认包括:
通过在所述检验工位处设置的RFID读写器读取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
将所述待配送物料的RFID信息与物料信息系统发送的物料配送信息进行对比,若信息一致,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通过;否则所述待配送物料的信息确认不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包括:
在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以后,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
通过所述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处配置的提升机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RGV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运输至卸货位置,通过与所述卸货位置对接的生产车间缓存工位,将所述待配送物料转移至生产车间的搬运设备对接站台,之后还包括:
向物流信息系统发送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
物流信息系统根据接收的待配送物料到达信息向搬运设备发送搬运任务指令;
搬运设备根据接收的搬运任务指令将所述待配送物料搬运至目标位置。
CN202110825830.8A 2021-07-21 2021-07-21 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6973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5830.8A CN113697341A (zh) 2021-07-21 2021-07-21 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5830.8A CN113697341A (zh) 2021-07-21 2021-07-21 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7341A true CN113697341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503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5830.8A Pending CN113697341A (zh) 2021-07-21 2021-07-21 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7341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12531U (zh) * 2013-10-23 2014-04-02 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便于rfid标签检测的辊筒输送机及其检测系统
CN205820168U (zh) * 2016-07-07 2016-12-21 广东勇记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输送暂存系统及其输送装置
CN206133668U (zh) * 2016-08-31 2017-04-26 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危险废弃物自动化仓储系统
CN107640490A (zh) * 2017-09-20 2018-01-30 昆山世远物流有限公司 立体仓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001446U (zh) * 2017-08-08 2018-02-13 司米厨柜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
CN108423352A (zh) * 2017-12-16 2018-08-21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隐蔽式智能转运系统
CN110077865A (zh) * 2019-03-27 2019-08-02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自动拆垛码盘方法
CN209275406U (zh) * 2018-11-02 2019-08-20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车间箔材自动化物流系统
CN211937915U (zh) * 2020-03-24 2020-11-17 乌鲁木齐易创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的物流分拣系统
CN112184125A (zh) * 2020-10-16 2021-01-05 永山窍档案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档案进出库的自动判断系统
CN212767909U (zh) * 2020-06-19 2021-03-23 隆链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四向车立库区跨建筑打通装置
CN112965450A (zh) * 2021-02-03 2021-06-15 浙江富安莱科技有限公司 一线流智能生产线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512531U (zh) * 2013-10-23 2014-04-02 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便于rfid标签检测的辊筒输送机及其检测系统
CN205820168U (zh) * 2016-07-07 2016-12-21 广东勇记水产有限公司 一种鱼类输送暂存系统及其输送装置
CN206133668U (zh) * 2016-08-31 2017-04-26 中材建设有限公司 危险废弃物自动化仓储系统
CN207001446U (zh) * 2017-08-08 2018-02-13 司米厨柜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立体仓库
CN107640490A (zh) * 2017-09-20 2018-01-30 昆山世远物流有限公司 立体仓库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23352A (zh) * 2017-12-16 2018-08-21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间隐蔽式智能转运系统
CN209275406U (zh) * 2018-11-02 2019-08-20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车间箔材自动化物流系统
CN110077865A (zh) * 2019-03-27 2019-08-02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rfid的自动拆垛码盘方法
CN211937915U (zh) * 2020-03-24 2020-11-17 乌鲁木齐易创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的物流分拣系统
CN212767909U (zh) * 2020-06-19 2021-03-23 隆链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四向车立库区跨建筑打通装置
CN112184125A (zh) * 2020-10-16 2021-01-05 永山窍档案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档案进出库的自动判断系统
CN112965450A (zh) * 2021-02-03 2021-06-15 浙江富安莱科技有限公司 一线流智能生产线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玉顺,马超: "Mobile Panel 277在AS/RS输送系统中的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73471A1 (zh) 仓储系统、货物搬运方法、控制终端、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JP2007246226A (ja) 物品卸し装置及びその物品卸し装置を備えた物品収納設備
TW201100315A (en) Conveyance vehicle system
EP3848769A1 (en) Conveyance vehicle system
KR101884232B1 (ko) 자율주행대차 및 대차승강시스템을 구비하는 물류시스템
CN110482270B (zh) 货物装载方法
WO2019192327A1 (zh) 集装箱检查系统、转运方法及港口设施
JP7276595B2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及び、自動倉庫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
JP2020117377A (ja) 自動倉庫制御装置及び自動倉庫におけるクレーンの出庫制御方法
CN113697341A (zh) 物料配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4029465B2 (ja) 物流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荷の搬送制御方法及び搬送制御装置
CN114502487B (zh) 化学制剂容器自动运送装置及自动运送方法
JP6096702B2 (ja) 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のゲートシステム
KR102032226B1 (ko) 화물 이송 시스템
JP6579492B2 (ja) 自動倉庫システム
JP2743310B2 (ja) 走行搬送装置の選択制御装置
CN115744028A (zh) 货物运输方法及装置、和货物运输系统
CN220115364U (zh) 货物搬运系统
JP3941216B2 (ja) 物流システムの入出庫制御方法及び入出庫制御装置
KR101324272B1 (ko) 화물 버퍼
JP2020111455A (ja) パレット搬送割付情報生成装置、生成方法及び生成プログラム
JP6313088B2 (ja) 製造出荷システムと製造出荷方法
CN115447944A (zh) 货物出入库的输送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H03197267A (ja) 搬送台車
CN116767733A (zh) 基于无人叉车的物流仓储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