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0291A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90291A CN113690291A CN202110996510.9A CN202110996510A CN113690291A CN 113690291 A CN113690291 A CN 113690291A CN 202110996510 A CN202110996510 A CN 202110996510A CN 113690291 A CN113690291 A CN 1136902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board
- flexible circuit
- display panel
- metal layer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7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7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7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触控传感器层、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与触控传感器层层叠设置;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弯折部与第二端;弯折部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一端与显示面板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的连接处位于显示面板面向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位于显示面板背向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一端与触控传感器层电连接,第二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处位于弯折部靠近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的一侧。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减小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中一种重要的显示部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随着市场对于电子设备提出更高对比度、高色域等要求,OLED显示装置也越来越多地被电子设备所使用。
然而,使用OLED显示面板的OLED显示装置的边框比较大,不利于提高屏占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不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面板、触控传感器层、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传感器层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弯折部与第二端;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面向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向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一体成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一支撑层与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层中设置有第一过孔;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三金属层、第二支撑层与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第四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层靠近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所述第四金属层经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层中还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四金属层经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金属层;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三金属层、第二支撑层与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第四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层中设置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层靠近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四金属层经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三金属层电连接;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五金属层与第三支撑层;所述第三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五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五金属层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固定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弯折部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连接;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绑定区与第二绑定区,所述第一绑定区与所述第二绑定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绑定区与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连接处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处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绑定区,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指向所述弯折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绑定区与所述第二绑定区之间存在间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绑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包括连接配合部,所述连接配合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啮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配合部的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的其余部分的边缘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触控芯片;
所述主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向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由于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弯折部与第二端,弯折部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显示面板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的连接处位于显示面板面向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位于显示面板背向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而且,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触控传感器层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弯折部靠近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的一侧,这样,只需要对第一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而不需要对第二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即可实现将显示面板、触控传感器层分别与位于显示面板背离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的器件电连接,这样,可以减小对第二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可以减小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有利于提高屏占比。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示出的一种笔记本电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具有触控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包括OLED显示面板11、触控层12、覆晶薄膜13、触控柔性电路板14、电路板15、第二连接器16与支撑胶块17。该笔记本电脑的下边框的宽度为OLED显示面板11的下边框的宽度W1、支撑胶块17的宽度W2、触控柔性电路板14的弯折半径R1以及触控柔性电路板14的厚度H1的和。由于对覆晶薄膜13与触控柔性电路板14均进行了弯折,且触控柔性电路板14位于覆晶薄膜13的外部,因此,触控柔性电路板14的弯折半径R1比较大,这样,会导致笔记本电脑的下边框的宽度比较大,不利于提高屏占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包括:显示面板21、触控传感器层22、第一柔性电路板23和第二柔性电路板24。
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21与触控传感器层22层叠设置。
如图2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23包括第一端D1、弯折部D3与第二端D2;弯折部D3位于第一端D1与第二端D2之间;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与显示面板21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与显示面板21的连接处位于显示面板21面向触控传感器层22的一侧,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二端D2位于显示面板21背向触控传感器层22的一侧。
如图2所示,第二柔性电路板24包括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与触控传感器层22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E2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弯折部D3靠近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弯折部与第二端,弯折部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显示面板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显示面板的连接处位于显示面板面向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位于显示面板背向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而且,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触控传感器层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弯折部靠近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的一侧,这样,只需要对第一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而不需要对第二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即可实现将显示面板、触控传感器层分别与位于显示面板背离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的器件电连接,这样,可以减小对第二柔性电路板进行弯折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可以减小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有利于提高屏占比。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进行详细的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与第一非显示区。第一非显示区与第一显示区相邻。第一非显示区也可称为第一边框区。如图2所示,该触控显示面板在非显示区的结构可包括:显示面板21、触控传感器层22、第一柔性电路板23、第二柔性电路板24、驱动芯片25、主控电路板26、玻璃盖板27、第一透明胶层28、第二透明胶层29、偏光片31、散热膜32、第一粘结层33以及支撑层3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玻璃盖板27、第一透明胶层28、触控传感器层22、第二透明胶层29、偏光片31、显示面板21、散热膜32、第一粘结层33、主控电路板26依次层叠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1可以是OLED显示面板。显示面板21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以及与多条数据信号线,多个子像素以及与多条数据信号线一一对应地连接。其中,每个子像素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21可包括第二显示区与第二非显示区。第二非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相邻。第二非显示区也可称为第二边框区。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可重合,第一非显示区的宽度比第二非显示区的宽度大。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传感器层22可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触控电极与多条触控线,多个触控电极与多条触控线一一对应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23包括第一端D1、弯折部D3与第二端D2。弯折部D3位于第一端D1与第二端D2之间。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与显示面板21电连接,例如,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可与显示面板21绑定连接,其中,多条数据信号线分别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绑定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可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简称ACF)与显示面板21绑定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与显示面板21的连接处位于显示面板21面向触控传感器层22的一侧,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二端D2位于显示面板21背向触控传感器层22的一侧。
如图2所示,第二柔性电路板24包括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与触控传感器层22电连接,例如,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可与触控传感器层22绑定连接,其中,多条触控线分别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绑定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E2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电连接,例如,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E2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可绑定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可通过ACF与触控传感器层22绑定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连接处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弯折部D3靠近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远离弯折部D3的一侧。这样,可以使在垂直于显示面板的面向触控传感器层22的表面的方向上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与显示面板21的绑定位置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与触控传感器层22的绑定位置错开,便于执行绑定操作。其中,在执行绑定操作的过程中,先绑定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与显示面板21,再绑定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与触控传感器层2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芯片25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电连接,驱动芯片25固定在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上,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二端D2与弯折部D3之间,且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面向显示面板21的一侧。多条数据信号线经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与驱动芯片25连接。驱动芯片25用于驱动显示面板21发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控电路板26位于显示面板21背向触控传感器层22的一侧,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二端D2与主控电路板26电连接。第一柔性电路板23可用于双向的信号传输。其中,主控电路板26可将接收的显示控制指令转换为驱动芯片25能够识别的信号,以使驱动芯片25生成驱动信号驱动显示面板21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主控电路板26上设置有触控芯片。多条触控线经第二柔性电路板24、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与触控芯片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24也可用于双向的信号传输。其中,触控芯片可通过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接收来自触控传感器层22的触控信号以定位触摸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不仅用于传输用于驱动显示面板21的驱动信号,还用于传输来自触控传感器层22的触控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玻璃盖板27位于触控传感器层22远离显示面板21的一侧,用于保护触控显示面板中的其他结构。玻璃盖板27可通过第一透明胶层28粘结在触控传感器层22上。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触控传感器层22通过第二透明胶层29粘附在偏光片31上。偏光片31位于显示面板21面向触控传感器层22的一侧。偏光片31可用于消除环境光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层34富有弹性,可分摊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弯折部D3弯折的应力,用于保护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弯折部D3的稳定性。而且,还可以避免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发生翘曲,使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与显示面板21的电连接更稳定。支撑层34的材料可为有机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散热膜32位于显示面板21背向触控传感器层22的一侧,且与显示面板21接触。散热膜32可用于将显示面板21产生的热量传导出去,进行散热。散热膜32的材料可为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粘结层33用于将主控电路板26粘附在散热膜32上。其中,第一粘结层33包括导电部与绝缘部,第一粘结层33的导电部用于将散热膜32与主控电路板26的接地端电连接。因此,显示面板21上的静电可经散热膜32、主控电路板26传导出去,以消除静电。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边框区的宽度W5为显示面板21的第二边框区的宽度W3、支撑层34的宽度W4、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弯折半径R2以及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厚度H2的和。由于只需要对第一柔性电路板23进行弯折,而不需要对第二柔性电路板24进行弯折,即可实现将显示面板21、触控传感器层22分别与位于显示面板21背离触控传感器层22的一侧的主控电路板26电连接,以及实现将将显示面板21与位于显示面板21背离触控传感器层22的一侧的驱动芯片25电连接,这样,可以减小对第二柔性电路板24进行弯折所占用的空间,进而可以减小触控显示面板的边框的宽度,有利于提高屏占比。而且,由于不需要对第二柔性电路板24进行弯折,也不需要使用连接器将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与主控电路板26电连接,因此,可减小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可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边框区的宽度方向X上,驱动芯片25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之间的距离d1可为5.9毫米,驱动芯片25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之间的距离d2可为1.1毫米,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与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之间的距离d3可为4.8毫米,但是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23包括第一金属层231、第一支撑层232、第二金属层233、第三支撑层234、第五金属层235、第二粘结层236、第一保护层237、第二保护层238与补强层23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金属层231、第一支撑层232、第二金属层233、第三支撑层234、第五金属层235、第二粘结层236依次层叠设置,第一金属层231位于第一支撑层232面向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一侧。第一保护层237位于第二粘结层236背离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一侧。第二保护层238位于第一金属层231面向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一侧。补强层239位于第二保护层238面向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一侧。补强层239为刚性的平直板,补强层239的平坦度比较高,在绑定时可以使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上与补强层239相对的部分的平坦度比较高,防止第一柔性电路板23发生翘曲以及避免绑定错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层232的材料与第三支撑层234的材料均为柔性材料,例如为PI(聚酰亚胺薄膜),但不限于此。第二粘结层236用于将第五金属层235与第一保护层237粘附在一起。第一保护层237的材料与第二保护层238的材料均为柔性材料,例如为PI(聚酰亚胺薄膜),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层233与第五金属层235中可用于排布与显示面板21电连接的线路,第二金属层233与第五金属层235可分别与显示面板21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柔性电路板24包括第三金属层241、第二支撑层242、第四金属层243、第三粘结层244、第四粘结层245、第三保护层246、第四保护层247、第一屏蔽层248与第二屏蔽层24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屏蔽层249、第三保护层246、第四粘结层245、第四金属层243、第二支撑层242、第三金属层241、第三粘结层244、第四保护层247、第一屏蔽层248依次层叠设置。第三金属层241位于第二支撑层242面向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231、第二金属层233、第五金属层235、第三金属层241与第四金属层243的材料均为铜,可通过电解法制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金属层241与第一金属层231电连接,且可一体成型。第四金属层243与第二金属层233电连接。具体地,第一支撑层232中设置有第一过孔,第四金属层243经第一过孔与第二金属层233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四保护层247与第二保护层238可一体成型。第三保护层246与第二保护层238可一体成型。第三保护层246位于第四粘结层245远离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层242的材料为柔性材料。例如,第二支撑层242的材料可以为PI。第三粘结层244用于将第三金属层241与第四保护层247粘附在一起,第四粘结层245用于将第四金属层243与第三保护层246粘附在一起。第三保护层246的材料与第四保护层247的材料均为柔性材料,例如为PI(聚酰亚胺薄膜),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三金属层241与第四金属层243中的线路分别转接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中的两层金属层:第一金属层231与第二金属层233,这样,可以避免串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中的线路还可转接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中的同一层金属层中,例如,转接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中的第一金属层231中。当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中的线路转接于第一金属层231中时,第三金属层241可与第一金属层231电连接,第一支撑层232中设置有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第四金属层243经第一过孔、第二金属层233、第二过孔与第一金属层231电连接。由于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三金属层241与第四金属层243中的线路在不同位置转接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中的同一层金属层中,也可以避免串扰。或者,当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中的线路转接于第一金属层231中时,第二支撑层242中设置有第三过孔,第四金属层243经第三过孔与第三金属层241电连接,第三金属层241与第一金属层231电连接。也就是,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中的线路先在第三金属层241中汇聚,再与第一金属层231电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与图3所示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绑定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24可通过ACF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绑定连接。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中的走线仅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中的一层金属层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第一柔性电路板23包括第一绑定区51与第二绑定区52,第一绑定区51与第二绑定区52分别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两侧。第一绑定区51与驱动芯片25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同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与显示面板21的连接处在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上的投影位于第一绑定区51,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连接处在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上的投影位于第二绑定区52。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指向弯折部D3的方向上,也就是在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边框区的宽度方向X上,第一绑定区51与第二绑定区52之间存在间隔。这样,在第一绑定区51执行绑定操作时,可以避免绑定设备压到位于第二绑定区52的引脚而损坏引脚,因此,可避免在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同一位置的两侧都进行绑定而引起缺陷。
另外,在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可一体成型时,第一绑定区51与第二绑定区52之间存在间隔,在第一绑定区51执行绑定操作时,可以避免绑定设备压到的区域不平整导致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与显示面板21的绑定连接不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绑定区51的一条边缘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的边缘基本齐平。例如,第一绑定区51的一条边缘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的边缘D1可齐平,第一绑定区51的一条边缘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的边缘之间的可存在微小的间距。例如,第一绑定区51的一条边缘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5可为0.02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绑定区52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6可大于或等于0.28毫米。这样,可以更安全。优选地,第二绑定区52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第一端D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d6可大于0.3毫米。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还可包括第一连接器。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可通过第一连接器与触控传感器层22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包括连接配合部71,连接配合部71与第一连接器啮合。连接配合部71的边缘B1相对于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的其余部分的边缘B2向内凹陷。其中,连接配合部71的边缘B1向内凹陷形成的内凹弧的半径为1毫米,但不限于此。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配合部71的边缘B1也可相对于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的其余部分的边缘B2向外凸起。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如图8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AA与第一非显示区NA。第一非显示区NA与第一显示区AA相邻。第一非显示区NA也可称为第一边框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触控显示面板还包6个第三绑定区81、6个第一柔性电路板23、4个第二柔性电路板24与6个驱动芯片25。由于触控线的数目比数据信号线的数目少,因此,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数量可比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数量少。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绑定区81的数量、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数量、6个驱动芯片25的数量可以是其他偶数,例如,2、4或8等。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偶数,例如,2或6。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6个第三绑定区81关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中轴线L对称分布。6个第一柔性电路板23关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中轴线L对称分布,4个第二柔性电路板24关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中轴线L对称分布,6个驱动芯片25关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中轴线L对称分布。中轴线L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边框区的宽度方向X平行。这样,可尽量减小触控线与数据信号线上的信号衰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绑定区81位于第一非显示区NA中,每个第一柔性电路板23在对应的第三绑定区81与显示面板21绑定。每个驱动芯片25与对应的第一柔性电路板23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4个第二柔性电路板24分别与远离中轴线L的四个第一柔性电路板23一一对应地电连接,但不限于此。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垂直于触控显示面板的第一边框区的宽度方向X的方向Y上,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宽度小于或等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宽度。例如,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宽度可为第一柔性电路板23的宽度的0.5~1倍。其中,方向Y也垂直于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一端E1指向第二柔性电路板24的第二端E2方向。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为: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发明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7)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触控传感器层、第一柔性电路板和第二柔性电路板;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触控传感器层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弯折部与第二端;所述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显示面板面向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向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处位于所述弯折部靠近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一支撑层与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一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一支撑层中设置有第一过孔;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三金属层、第二支撑层与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第四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层靠近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所述第四金属层经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二金属层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层中还设置有第二过孔,所述第四金属层经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金属层;
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三金属层、第二支撑层与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二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第四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层中设置有第三过孔;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层靠近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四金属层经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第三金属层电连接;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还包括第五金属层与第三支撑层;所述第三支撑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五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五金属层分别与所述显示面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绑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固定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弯折部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面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绑定连接;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绑定区与第二绑定区,所述第一绑定区与所述第二绑定区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第一绑定区与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同一侧;
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连接处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连接处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绑定区,在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指向所述弯折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绑定区与所述第二绑定区之间存在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与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绑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包括连接配合部,所述连接配合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啮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配合部的边缘相对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的其余部分的边缘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远离所述弯折部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指向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宽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电路板;所述主控电路板上设置有触控芯片;
所述主控电路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背向所述触控传感器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电路板电连接。
1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96510.9A CN113690291B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96510.9A CN113690291B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0291A true CN113690291A (zh) | 2021-11-23 |
CN113690291B CN113690291B (zh) | 2024-05-24 |
Family
ID=78583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96510.9A Active CN113690291B (zh) | 2021-08-27 | 2021-08-27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90291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83555A (zh) * | 2016-10-20 | 2017-02-08 |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7393422A (zh) * | 2017-09-04 | 2017-11-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CN108803164A (zh) * | 2018-05-31 | 2018-11-1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9213388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9947305A (zh) * | 2019-03-27 | 2019-06-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
CN111864115A (zh) * | 2020-07-28 | 2020-10-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08-27 CN CN202110996510.9A patent/CN1136902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83555A (zh) * | 2016-10-20 | 2017-02-08 |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09213388A (zh) * | 2017-06-30 | 2019-01-15 |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7393422A (zh) * | 2017-09-04 | 2017-11-2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
CN108803164A (zh) * | 2018-05-31 | 2018-11-13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 |
CN109947305A (zh) * | 2019-03-27 | 2019-06-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摸显示装置 |
CN111864115A (zh) * | 2020-07-28 | 2020-10-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90291B (zh) | 2024-05-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62562B (zh)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0277435B (zh)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725265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CN207008252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190085199A (ko) | 표시 장치 및 휴대용 단말기 | |
CN102096221A (zh) | 集成有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设备 | |
WO2018135362A1 (ja) | 表示装置 | |
WO2010013530A1 (ja) | 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
CN113075808A (zh) | 拼接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EP2472497B1 (en) |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
KR20190090102A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3471240A (zh) | 发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KR20140095207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20130105163A (ko) |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US20080123335A1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and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 |
JP4174798B2 (ja) | 表示装置 | |
KR102474318B1 (ko) |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CN110738936B (zh) | 元件基板及拼接电子装置 | |
KR20080001512A (ko) | 액정표시소자 | |
CN113690291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5549284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0930884B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102667205B1 (ko) | 전자 부품 용 서포터 | |
KR20110016794A (ko) |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12099673A (zh) | 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