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22074B - 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22074B
CN113622074B CN202110905557.XA CN202110905557A CN113622074B CN 113622074 B CN113622074 B CN 113622074B CN 202110905557 A CN202110905557 A CN 202110905557A CN 113622074 B CN113622074 B CN 113622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le
textile
main body
structure material
bod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555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22074A (zh
Inventor
马丕波
刘青
蒋高明
吴光军
郑培晓
陈超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1090555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22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22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2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22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22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7/00Producing 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6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8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elas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101/00Inorganic fibres
    • D10B2101/02Inorganic fibres based on oxides or oxide ceramics, e.g. silicat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101/00Inorganic fibres
    • D10B2101/10Inorganic fibres based on non-oxides other than metals
    • D10B2101/12Carbon; Pitch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2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10B232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olefin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2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10B232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olefins
    • D10B2321/021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polyolefins polyethylene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D10B2331/021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aromatic polyamides, e.g. aramide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1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uretha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工艺中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方向根据线圈结构图自下而上进行编织;所述纺织结构材料由多个鳞片结构单元相互连接而成;所述鳞片结构单元包括连接部分和鳞片主体部分,鳞片主体部分中上部分为长方形结构,下部分为弧形结构;连接部分分为横向连接和纵向连接,横向连接和纵向连接均以纱线成圈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平面结构防刺织物组织点暴露过多和增强处理后织物整体发硬不适于穿戴的问题,同时改善塔接式防刺装备鳞片易脱落、易形成防刺漏洞的现象,以提高织物的防刺性能及穿戴灵活性,并有效降低防刺织物的重量和叠加层数。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属于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刀具刺伤是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日益严峻的形势促使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个体防刺装备的研究力度。具有鳞片结构防刺装备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3D打印鳞片、树脂鳞片、可弯折的金属、岩石等材质的薄片塔接等生物鳞片结构和形状的模拟上,同时通过粗纤维、铆钉、金属丝等进行连接,这种防刺装备重量高,可弯折性差,在使用过程中易挫断连接材料,造成鳞片脱落,形成防刺漏洞。
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玄武岩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的发展促进了柔性防刺装备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防刺服多由30~50层的平面结构织物复合而成,重量高、尤其灵活性差,限制了穿着者的使用积极性。在织物结构方面,多以机织布、无纬布以及经编间隔织物、双轴向多层衬纱织物等平面纺织结构为主,直接用鳞片纺织结构做防刺材料的研究还比较少,而以鳞片结构织物进行复合增强处理的实例也非常罕见。
相比于塔接式和平面纺织结构材料,鳞片状的纺织结构材料在提高防性能的同时极大的改善了穿戴灵活性与舒适性,可有效降低叠层层数,为防刺性能的提升和轻质防刺服的研发开拓了新的研究路径。目前国内外对鳞片纺织结构材料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编织工艺及制备方法尚不明确,防刺性能和复合增强处理方法还不深入和完善,但随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型纺织结构材料在防刺领域的应用具有光明前景。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具有鳞片结构防刺装备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集中在3D打印鳞片、树脂鳞片、可弯折的金属、岩石等材质的薄片塔接等生物鳞片结构和形状的模拟上,同时通过粗纤维、铆钉、金属丝等进行连接,这种防刺装备重量高,可弯折性差,在使用过程中易挫断连接材料,造成鳞片脱落,形成防刺漏洞。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解决了现有平面结构防刺织物组织点暴露过多和增强复合处理后织物整体发硬不适于穿戴的问题,同时改善塔接式防刺装备鳞片易脱落、易形成防刺漏洞的现象,以提高织物的防刺性能及穿戴灵活性,并有效降低防刺织物的重量和叠加层数。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工艺,所述的编织工艺中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方向根据线圈结构图自下而上进行编织;
所述纺织结构材料由多个鳞片结构单元相互连接而成;所述鳞片结构单元包括连接部分和鳞片主体部分,鳞片主体部分中上部分为长方形结构,下部分为弧形结构;连接部分分为横向连接和纵向连接,横向连接和纵向连接均以纱线成圈的方式进行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编织工艺中纺织结构材料起底后先进行连接部分的编织,后进行鳞片主体部分的编织,此后形成循环;纺织结构材料起底部分在编织到边缘部分前一行时不脱圈,此后进行纺织结构材料两边边缘部分的编织,至此,纺织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编织完成;连接部分编织完成后进行鳞片主体部分的编织,这一部分单独编织,仅在相邻横向连接处与连接部分未脱圈的一排线圈有连接,一直到鳞片主体部分编织完成。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纺织结构材料中鳞片主体部分编织完成后重新开始下一个循环,即重新编织连接部分,并与上一个循环连接部分未脱圈的线圈相穿套,即第一个循环未脱圈的线圈和下一个循环的未脱圈线圈以部分集圈的方式进行完全连接,由于鳞片主体部分高度的存在,相邻两个纵向连接部分通过线圈连接后织物会收紧,从而使鳞片织物相互覆盖折叠。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由于横向连接处的线圈数少于鳞片主体部分的线圈数,因此鳞片结构单元会产生收缩,形成鳞片效应。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纺织结构材料的边缘编织线圈数可进行调整,使相邻循环的鳞片单元交错排列。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纺织结构材料中鳞片主体部分为1+1罗纹组织,连接部分的线圈穿套方式为部分集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纺织结构材料采用高性能纱线和普通弹性纱在双针床电脑横机上共同编织而成;其中所述的高性能纱线包括但不限于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玄武岩纤维、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高性能纱线的粗细包括但不限于200D、400D、600D、800D、1200D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普通弹性纱包括但不限于锦氨包芯纱、复合弹性纱、聚烯烃弹性纱等纱线中的一种或几种,普通弹性纱的粗细包括但不限于50D、75D、100D、200D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工艺在横机配套软件上进行制版。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工艺最少使用两把纱嘴进行编织,针号可选择但不限于7针、14针、28针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工艺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机器型号、纱嘴、针号、纱线粗细的选择。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工艺在基本原理和结构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上机差异和规格变化对编织工艺进行适应性调整,同时,编织工艺适应性调整会产生织物密度、尺寸、单位面积克重、鳞片覆盖率等方面的变化。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本发明所述的编织工艺编织得到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增强材料体系制备增强液;
(2)将本发明的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主体部分进行增强液的复合处理,连接部分不处理,得到防刺性能优良的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所述的增强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环氧树脂、硬质粒子、金属或陶瓷粉末等有机或无机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所述的复合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涂覆、浸渍、喷涂、热压、表面改性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表面改性包括如下步骤:
将K2Cr2O7、浓硫酸、水配置成铬酸溶液;之后将纺织结构材料在铬酸溶液中在65℃的条件下浸渍处理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后用碱性溶液中和,并用水洗涤多次,得到表面改性的纺织结构材料;其中K2Cr2O7:H2SO4:H2O的质量比为1:20-30:2。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热压包括如下步骤:
用芳纶无纬布将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主体部分与连接部分隔离开;之后用PVC及聚氨酯等树脂材料对纺织结构材料进行热压处理。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在逆鳞片方向可能存在防刺漏洞,之后可采用聚氨酯、氰基化合物等黏性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对鳞片主体和连接部分进行黏合处理;或与其他防刺织物进行多层复合处理。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防刺性能优良的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在特种装备领域的应用。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高性能纤维进行制备,通过编织工艺的优化与调整克服了高性能纱线在编织复杂结构时的上机不良问题,制备出成型效果良好的高性能纱线纺织结构材料。
(2)本发明所述的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采用针织技术一体成型,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相互交错折叠的鳞片结构减少了组织点的暴露,可提高防刺性能,同时避免了单个鳞片拼接式防刺装备鳞片部分易脱落现象的发生。
(3)本发明仅对鳞片主体部分进行增强复合处理,不同于平面结构的增强处理方法,本发明处理后的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在防刺性能提升的同时极大的改善了织物的可弯折性、穿戴舒适性及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纺织结构材料的单个鳞片结构单元;(2)纺织结构材料的横向连接线圈;(3)纺织结构材料的纵向连接线圈;(4)纺织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5)纺织结构材料鳞片单元的主体部分。
图2位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单元模型;其中x-横列数;y-纵行数;S1-长方形面积;S2-半椭圆面积;a-半椭圆长轴;b-半椭圆短轴;α-鳞片偏折角。
图3为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的仿真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单元线圈模拟正面图。
图5为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单元线圈模拟侧面图。
图6为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单元线圈模拟截面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的二维编织图的鳞片连接部分。
图8为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的二维编织图的鳞片主体部分;其中1~28为鳞片单元编织的路数,1~28路左侧的箭头为纱嘴移动的方向,右侧的箭头为织物的编织方向,编织图中的箭头表示前后翻针和移针动作。
图9为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的上机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的增强复合处理隔离板。
图11为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的增强复合处理模具。
图12为实施例1中纺织结构材料及增强复合后的防刺性能。
图13为实施例4中纺织结构材料的热压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防刺性能的测试方法:
实验参考标准:GA 68-2019,实验刀具为此标准中的B类防刺服标准刀具D3。
实验仪器:采用MTS万能试验机(MTS系统(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深圳)自行设计了准静态试验装置机器。
具体实验过程:将织物(10cmx10cm)夹在直径为4.5cm环形夹具中,试样通过螺丝夹紧,以免织物滑脱。最大穿刺位移设定为50mm,然后10mm/min的速度进行织物穿刺,并记录位移-载荷曲线。
实施例1
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材:
选择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锦氨包芯纱和涤纶纱进行编织;其中鳞片单元部分采用600D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和100D7030(外包70D锦纶,内含30D氨纶)锦氨包芯纱编织,600D涤纶纱用于编织纺织结构材料的开头和结尾;为利于编织,UHMWPE选择加捻纱,捻数为80捻/m。
(2)编织:
在电脑制版系统中绘制纺织结构材料(仿鳞片结构织物)的制版工艺,设置度目、速度、纱嘴等工艺参数;
所述的纺织结构材料采用国产14针双针床电脑横机(型号为KSC-132)在不同速度、度目等上机条件下进行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由于纱线的强度较高,整个编织过程均在低速下进行;
所述纺织结构材料(结构如图1,仿真图如图3)由多个鳞片结构单元(结构如图2)相互连接而成;所述鳞片结构单元(1)包括连接部分(4)和鳞片主体部分(5),鳞片主体部分(5)中上部分为长方形结构,下部分为弧形结构;连接部分(4)分为横向连接(2)和纵向连接(3),横向连接(2)和纵向连接(3)均以纱线成圈的方式进行连接;鳞片结构单元线圈的模拟图如图4-图6;
所述的编织工艺中纺织结构材料起底后先进行连接部分(4)的编织,后进行鳞片主体部分(5)的编织,此后形成循环;纺织结构材料起底部分在编织到边缘部分前一行时不脱圈,此后进行纺织结构材料边缘部分的编织,至此,纺织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4)编织完成;连接部分(4)编织完成后进行鳞片主体部分(5)的编织,这一部分单独编织,仅在相邻横向连接(2)处与连接部分(4)未脱圈的一排线圈有连接,一直到鳞片主体部分(5)编织完成。
所述纺织结构材料中鳞片主体部分(5)编织完成后重新开始下一个循环,即重新编织连接部分(4),并与上一个循环连接部分(4)未脱圈的线圈相穿套,即第一个循环未脱圈的线圈和下一个循环的未脱圈线圈以部分集圈的方式进行完全连接,由于鳞片主体部分(5)高度的存在,相邻两个纵向连接部分(4)通过线圈连接后织物会收紧,从而使鳞片织物相互覆盖折叠。
由于横向连接(2)处的线圈数少于鳞片主体部分(5)的线圈数,因此鳞片结构单元会产生收缩,形成鳞片效应。
所述纺织结构材料的边缘编织线圈数可进行调整,使相邻循环的鳞片单元交错排列。
所述纺织结构材料中鳞片主体部分(5)为1+1罗纹组织,连接部分(4)的线圈穿套方式为部分集圈。
纺织结构材料共采用1号和6号2把纱嘴进行编织,1号纱嘴穿入涤纶纱(作用是起头),6号纱嘴为双纱嘴,UHMWPE与锦氨包芯纱(弹性纱)从同一口穿入,锦氨包芯纱从上孔穿出,UHMWPE从下口穿出;具体上机图见图9;
纺织结构材料中的鳞片主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大小的调整,本实施例以鳞片横列数12,纵行数10进行详细说明:
设置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路数为28路一循环,1~13路为连接部分(4),14~28路为鳞片主体部分(5);第10路编织完成后未脱圈,此后进行纺织结构材料边缘11~13路的编织,至此,鳞片的连接部分(4)编织完成;具体编织图见图7;
从14路开始编织鳞片主体部分(5)采用1+1罗纹组织,这一部分单独编织,仅在相邻横向连接(2)处与连接部分(4)未脱圈的线圈有连接,连接路数在20路和21路,25路和26路进行设置,一直到28路编织完成;具体编织图见图8;
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主体部分(5)编织完成后重新开始编织连接部分(4),并与上一个循环未脱圈的线圈相穿套,即第一个循环的第4路和下一个循环的第4路以部分集圈的方式进行完全连接;
纺织结构材料的边缘编织线圈数可进行调整使相邻循环的鳞片主体部分(5)交错排列,即1、2、3路和11、12、13路;
通过循环制备得到了横列数为12,纵行数为10的纺织结构材料。
(3)增强复合处理:
将环氧树脂E51(型号618)、粒径为1μm碳化硅粉末、聚乙二醇(聚合度为600)混合均匀,进行搅拌、预热处理(30℃预热30min),得到增强液;其中,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比例为10:3,碳化硅粉末的固含量(质量)为10%,环氧树脂E51(型号618)和碳化硅粉末的质量比为50:10;
将塑料薄板按照纺织结构材料中鳞片排列的布局进行切口,制备一种隔离模板(如图10),将纺织结构材料中鳞片主体部分(5)从切口处拉出,避免涂层液渗透到连接处;
将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主体部分(5)倒置,垂直放在支架上进行挨个涂覆,涂覆后的纺织结构材料放置在特定的支架上倒置,再置于真空烘箱(不设温度风干)中常温干燥,以避免UHMWPE在加热时收缩;
纺织结构材料在逆鳞片方向存在弱环,将水性聚氨酯树脂加入热熔胶枪中,之后喷涂在涂层处理后的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主体部分的下方进行封装,得到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
10cmx10cm的纺织结构材料(10行12列)在增强复合处理后重量增加20g左右,初始性能和增强后的性能如图12,从图12可以看出:处理后的织物柔软度有所下降,但根据曲线来看,柔软度仍较好;增强处理前最大穿刺力为183.3N,处理后的最大穿刺力为584.1N,性能增加了200%,计算方式为(584.1-183.3)/183.3x100%=218.7%。
实施例2纺织结构材料的参数与鳞片面积覆盖率
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共编织了9种规格的纺织结构材料来考察鳞片面积覆盖率和防刺性能的关系。
九种规格的纺织结构材料横密约为7.7个线圈/cm,纵密为11.1个线圈/cm,线长为UHMWPE8.8cm/50针,鳞片横列数、纵行数的变化不会影响纺织结构材料的整体尺寸。
九种纺织结构材料在克重和面积覆盖率方面存在规律性差异,根据鳞片结构单元模型和鳞片偏折角的测量可得出鳞片单元整体面积公式Sa、弱环部分面积公式Sb、鳞片重叠部分面积公式Sc:
Sa=0.019188xy+0.006084(1/2π-2)x2tanα
Sb=0.019188xy-0.006084(1/2π+2)x2tanα
Sc=0.006084πx2tanα
则:
10列8行:平方米克重约为761.8g/m2。鳞片整体覆盖率为136.84%;鳞片弱环面积覆盖率为101.26%;鳞片重叠面积覆盖率为35.57%。
10列10行:平方米克重约为841.2g/m2。鳞片整体覆盖率为170.39%;鳞片弱环面积覆盖率为121.13%;鳞片重叠面积覆盖率为49.26%。
10列12行:平方米克重约为888.6g/m2。鳞片整体覆盖率为204.39.39%;鳞片弱环面积覆盖率为144.67%;鳞片重叠面积覆盖率为59.72%。
14列8行:平方米克重约为759.4g/m2。鳞片整体覆盖率为132.97%;鳞片弱环面积覆盖率为84.80%;鳞片重叠面积覆盖率为48.17%。
14列10行:平方米克重约为836.0g/m2。鳞片整体覆盖率为167.19%;鳞片弱环面积覆盖率为114.15%;鳞片重叠面积覆盖率为53.04%。
14列12行:平方米克重约为910.0g/m2。鳞片整体覆盖率为199.61%;鳞片弱环面积覆盖率为128.47%;鳞片重叠面积覆盖率为71.13%。
18列8行:平方米克重约为781.8.9g/m2。鳞片整体覆盖率为135.99%;鳞片弱环面积覆盖率为90.63%;鳞片重叠面积覆盖率为45.35%。
18列10行:平方米克重约为854.9g/m2。鳞片整体覆盖率为165.19%;鳞片弱环面积覆盖率为106.67%;鳞片重叠面积覆盖率为62.52%。
18列12行:平方米克重约为897.3g/m2。鳞片整体覆盖率为200.38%;鳞片弱环面积覆盖率为105.98%;鳞片重叠面积覆盖率为94.39%。
根据计算出的九种纺织结构材料的规格参数,可以看出:
当横列数不变时,随着纵行数的增加,鳞片整体覆盖率呈增加趋势,弱环覆盖率和重叠率都逐渐增加;
当纵行数不变时,随着横列数的增加,鳞片整体覆盖率基本保持不变,但弱环覆盖率逐渐减小,重叠率逐渐增加。
因此,应尽可能在满足上机情况的前提下增加横列数和纵行数,但同时应注意横列数的增加会减少连接点的存在,同时造成偏折角α的减小,逆鳞片方向的穿刺几率会增大。
实施例3
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选材:同实施例1步骤(1)
(2)编织: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从14路开始编织鳞片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单独编织,仅在相邻横向处有连接,路数在20路和21路,25路和26路进行设置,鳞片主体部分与连接部分未脱圈线圈全程无连接,一直到28路编织完成。纺织结构材料鳞片主体部分编织完成后重新开始编织连接部分,并与上一个循环连接部分未脱圈的线圈相穿套。
(3)增强复合处理:
采用模板法(具体见图11)处理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主体部分,为保证涂层的均匀性,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制备与鳞片规格相对应的鳞片处理模具,将模具的每个扇形孔中加入增强液,将鳞片部分倒置浸渍在模具的每个扇形孔中,并在纺织结构材料的背面施加一定压力以保证鳞片浸渍的均匀性;得到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
得到的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类似于犰狳的披甲式结构,除织物结构存在差异外,鳞片参数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步骤(3)的方法可控制鳞片涂层的厚度,并保证涂层的均匀性。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和3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改善增强材料与纺织结构材料的界面结合度,可以进行以下操作,具体见图13:
(1)将得到的增强的纺织结构材料进行表面改性:
将K2Cr2O7、浓硫酸、水按照一定的质量比例(K2Cr2O7:H2SO4:H2O=1:20:2)配置成铬酸溶液;纺织结构材料在铬酸溶液中在65℃的条件下浸渍处理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后用碱性溶液中和,并用去离子水洗涤多次,得到表面改性的纺织结构材料。
(2)用芳纶无纬布将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主体部分与连接部分隔离开;
(3)采用PVC、聚氨酯材料分别放在纺织结构材料两面,之后将三层材料放入热压机(热压机型号ST-15YP、最高温度300℃、电加热总功率3.0KW)的模具部分,并通过液压杆使下板上升和上板及模具接触;温度设定为80℃,热压时间为5min,之后解除压力,取出、冷却,得到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
由于UHMWPE纤维表面惰性大、化学活性低,与树脂等增强体的界面黏接性能差,严重影响UHMWPE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因此需要对其进行表面改性,提高摩擦性和表面浸润性以改善与增强基体之间的界面性能;其中,表面改性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氧化处理法、等离子体处理法、电晕处理法等多种方式。

Claims (9)

1.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编织工艺中纺织结构材料的编织方向根据线圈结构图自下而上进行编织;
所述纺织结构材料由多个鳞片结构单元相互连接而成;所述鳞片结构单元包括连接部分和鳞片主体部分,鳞片主体部分的上部分为长方形结构,下部分为弧形结构;连接部分分为横向连接和纵向连接,横向连接和纵向连接均以纱线成圈的方式进行连接;
所述的编织工艺中纺织结构材料起底后先进行连接部分的编织,后进行鳞片主体部分的编织,此后形成循环;纺织结构材料起底部分在编织到边缘部分前一行时不脱圈,此后进行纺织结构材料两边边缘部分的编织,至此,纺织结构材料的连接部分编织完成;连接部分编织完成后进行鳞片主体部分的编织,这一部分单独编织,仅在相邻横向连接处与连接部分未脱圈的一排线圈有连接,一直到鳞片主体部分编织完成;
所述纺织结构材料中鳞片主体部分编织完成后重新开始下一个循环,即重新编织连接部分,并与上一个循环连接部分未脱圈的线圈相穿套,即第一个循环未脱圈的线圈和下一个循环的未脱圈线圈以部分集圈的方式进行完全连接,由于鳞片主体部分高度的存在,相邻两个纵向连接部分通过线圈连接后纺织结构材料会收紧,从而使鳞片织物相互覆盖折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织结构材料中鳞片主体部分为1+1罗纹组织,连接部分的线圈穿套方式为部分集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编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纺织结构材料采用高性能纱线和普通弹性纱在双针床电脑横机上共同编织而成;其中所述的高性能纱线包括但不限于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玄武岩纤维、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高性能纱线的粗细包括但不限于200D、400D、600D、800D、1200D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普通弹性纱包括但不限于锦氨包芯纱、复合弹性纱、聚烯烃弹性纱中的一种或几种,普通弹性纱的粗细包括但不限于50D、75D、100D、200D中的一种或几种。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编织工艺编织得到的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
5.一种制备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增强材料体系制备增强液;
(2)对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织结构材料的鳞片主体部分进行增强液的复合处理,连接部分不处理,得到防刺性能优良的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复合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涂覆、浸渍、喷涂、热压、表面改性中的一种或几种。
7.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防刺性能优良的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
8.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在特种装备领域的应用。
9.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在特种装备领域的应用。
CN202110905557.XA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 Active CN113622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5557.XA CN113622074B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5557.XA CN113622074B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2074A CN113622074A (zh) 2021-11-09
CN113622074B true CN113622074B (zh) 2022-06-10

Family

ID=783834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5557.XA Active CN113622074B (zh) 2021-08-05 2021-08-05 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220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7308B (zh) * 2022-05-10 2022-12-13 江南大学 一种温感仿生鱼鳞结构褶皱针织面料及其编织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81882A (en) * 1968-06-26 1972-07-19 John Carr Doughty Improvements in knitted fabrics and to methods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4773887B2 (ja) * 2006-06-01 2011-09-14 帝人テクノ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防刃衣料用布帛
JP4888700B2 (ja) * 2006-09-16 2012-02-29 株式会社川島織物セルコン 鱗状織編布帛
CN101140151A (zh) * 2007-09-20 2008-03-12 高轶夫 液态性材料的防弹防刺服
CN106801289B (zh) * 2017-01-20 2018-06-15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鱼鳞花的编织方法
CN107212485A (zh) * 2017-05-09 2017-09-29 东华大学 一种柔性防刺织物
CN109099769A (zh) * 2017-06-20 2018-12-28 南京新莱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轻质高强防刺防弹服及其制造方法
CN108588993B (zh) * 2018-06-04 2023-08-29 福建荣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具会呼吸鳞片结构的飞织鞋面及其飞织方法
CN109082761B (zh) * 2018-09-20 2020-06-23 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横机编织双鱼鳞织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22074A (zh) 2021-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67268B (zh) 一种击剑防护服用轻质高强面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6400292B (zh) 双点涂层双向弹性衬经衬纬经编织物的生产工艺
CN113622074B (zh) 一种具有防刺性能的纺织结构材料
CN205086375U (zh) 一种三维预制体
CN101953518B (zh) 一种针织柔性复合防刺背心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05946303A (zh) 一种层间增韧层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5676B (zh) 一种柔性防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1078316A1 (ja) 織編物
CN106987992B (zh) 一种添纱组织结构防割手套的制备方法
MX2011012620A (es) Un metodo para hacer una reforma de fibra tridimensional para fabricar una parte anular de material compuesto de carbono/carbono.
CN205890018U (zh) 一种单侧无间隙排列的柔性防弹防刺材料
CN106544776A (zh) 一种三维织物
KR102492502B1 (ko) 편성에 의해 제조된 건식 예비 성형체를 제조하는 방법,상기 예비 성형체로부터 복합 재료로 이루어진 제품을 제조하는 방법
CN109940907A (zh) 一种泡沫夹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35406B1 (ko) 무권축 함침 가능 보강 직물과 이로부터 만들어진 복합보강재
CN105711214A (zh) 一种带导流层的层间增强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8162514A (zh) 一种用于复合板材的三明治网布
CN206173595U (zh) 一种芳纶纤维混编织物
CN108127979A (zh) 一种三向正交结构的聚乳酸复合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2575427A (zh) 一种高模量快速导流单轴向玻璃纤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3415B (zh) 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
CN207362413U (zh) 一种包芯型低熔点热熔纱线及管状织物
CN213739902U (zh) 一种碳纤维衬经衬纬纬编针织管状织物
CN108237739A (zh) 一种自定型预增韧纤维预成型体的制备方法
CN106192196B (zh) 一种封顶织物的缝合织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