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3415B - 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3415B
CN103993415B CN201410201483.1A CN201410201483A CN103993415B CN 103993415 B CN103993415 B CN 103993415B CN 201410201483 A CN201410201483 A CN 201410201483A CN 103993415 B CN103993415 B CN 103993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fabric
knitting
needle
la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0148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3415A (zh
Inventor
刘梁森
齐业雄
杨彩云
李嘉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20148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93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93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3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3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3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该织物包括1+1罗纹组织、衬纬纱和衬经纱。1+1罗纹组织是将捆绑纱在编织区域通过织针弯曲成圈,再通过线圈的穿套而形成的;衬纬纱分别以平行顺直的方式沿1+1罗纹组织横列方向衬于织物的上下表层之中,衬经纱同样也以平行顺直的方式沿1+1罗纹组织纵行方向衬于两组衬纬纱的中间。织物能够在特定方向具有大变形能力,适用于织物斜缠成型工艺所需要的大变形要求,它同时满足斜缠织物对斜缠成型时的强力要求与扇形展开区的变形要求。适用于该种织物的织造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产品质量高,可完全电控自动化生产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针织纬编技术,具体是提供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属于先进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斜缠成型工艺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主要是采用一类扇形展开的织物,保持织物和芯模主轴一定角度下,在芯模上缠绕形成所需的产品。利用该工艺制备的产品现已大多用于航空航天、军事装备、工业工程等领域,例如人造卫星、固体火箭发动机、高压容器、管道等。当按照芯模特定曲面缠绕,尤其是圆锥、圆台等曲面上缠绕时,在避免织物横向收缩,向内卷曲的前提下,织物应具有相应的扇形展开连续变形的能力。实现斜缠成型工艺的关键之一是大变形编织碳织物技术,大变形编织碳织物是一类特种编织材料,常采用特殊编织方法把粘胶丝碳纤维、聚丙烯腈碳纤维和其他有机纤维混编在一起,利用编织角度、纤维延伸率的变化,使得编织带具有特定方向的大变形能力。
在现有技术和水平条件下,在斜缠工艺中采用的主要是机织斜裁织物、多种纤维混编(纬编)的变形织物、经编双轴向织物等。机织斜裁织物是将预浸布按照45°方向斜裁,然后逐条缝合搭接形成变形织物;多种纤维混编(纬编)的变形织物是利用多种纤维混编方法编织成可连续变形的织物,浸胶后按宽度要求连续分切形成织物;经编双轴向织物利用经编双轴向织物,浸胶后按宽度要求连续分切形成织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缠绕布层外观平整,层间能较好的贴合,织物和芯模表面也能良好贴合,织物起皱少,改进了织物的均匀性。但是这些斜缠织物在织物结构以及编织方法上仍然存在着如下的缺点:
(1)斜裁工艺方法较为繁琐,斜裁工艺形成的预浸料接头较多,材料损耗严重,同时沿45°斜裁后的机织物的变形能力难以控制。
(2)多种纤维混编(纬编)的变形织物编织工艺复杂,变形的可控性差,变形尺寸稳定性差、展开均匀性差。
(3)经编双轴向织物受经编线圈不易变形的制约,在缠绕过程中存在变形不规则,铺覆后形状不容易固定,变形能力不足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该织物具有三个纱线系统:变线圈纬编1+1罗纹组织线圈(简称1+1罗纹组织)、衬纬纱和衬经纱。1+1罗纹组织是将捆绑纱在编织区域通过织针弯曲成圈,再通过线圈的穿套而形成的。织物能够在特定方向具有大变形能力,适用于织物斜缠成型工艺所需要的大变形要求,它同时满足斜缠织物对斜缠成型时的强力要求与扇形展开区的变形要求。适用于该种织物的织造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产品质量高,可完全电控自动化生产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所述织物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该织物包括1+1罗纹组织、衬纬纱和衬经纱。1+1罗纹组织是将捆绑纱在编织区域通过织针弯曲成圈,再通过线圈的穿套而形成的;衬纬纱分别以平行顺直的方式沿1+1罗纹组织横列方向衬于织物的上下表层之中,衬经纱同样也以平行顺直的方式沿1+1罗纹组织纵行方向衬于两组衬纬纱的中间;所述1+1罗纹组织线圈横列方向存在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具体数量的梯度,其中第一梯度具有衬经纱,其他梯度不具有衬经纱;在第一梯度,1+1罗纹组织均匀,无变化,1+1罗纹组织线圈大小最小;其他梯度以第一梯度为起始位置,在不同梯度1+1罗纹组织线圈大小在同一线圈横列方向逐渐增大。
在织物的同一线圈横列方向,每相邻的两个线圈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本发明解决所述织造方法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本发明所述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的织造方法,该织造方法是在双向多层衬纱织机上完成的,主要采用以下操作步骤:
(1)排针:根据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的设计要求,将不同针踵高度织针按照要求依次排列于前针床和后针床上,并且前针床和后针床相对应的两枚织针的针踵高度一致。
(2)衬经纱的衬入:将衬经纱由衬经纱导纱器从纵向引入编织区域,每根衬经纱被准确地衬到相邻的两枚织针之间。衬经纱是在每横列罗纹编织和衬纬纱衬入完成之后,才由间歇式的牵拉力起作用,逐段地编入织物中。
(3)捆绑纱的编织及衬纬纱的衬入:捆绑纱导纱器和衬纬纱导纱器从左向右运动,衬纬纱导纱器先于织针升起,退圈前把衬纬纱垫到针背的位置,织针完成退圈后开始下降,此时捆绑纱导纱器把捆绑纱垫到针前位置,织针继续下降,进行弯纱成圈,当织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完成一个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结构的横列编织。当一个重复单元完成时,所有的机构又回到初始位置,进行新的重复单元的编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织物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在纵行方向可连续生产,所以织物长度可以足够长,无需搭接延长,减少搭接缝合接头,保证缠绕制件的滚转均匀性。在织造过程中,可采用若干个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同时织造,节约时间和成本。
2.衬经纱位于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一侧,当织物被扇形展开时成为不发生形变的内侧,衬经纱起到控制变形的作用,增加了斜缠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同时,衬纬纱与衬经纱共同作用保持织物扇形展开后的平整性、均匀性和织物宽度尺寸的稳定性。
3.1+1罗纹组织沿纵行方向具有很强的伸长变形能力,除此之外,线圈沿横列方向增大,使更多的变形量预存在该区的织物中,在缠绕时,通过线圈由粗胖到细长的变化过程,使织物在变形区按需要量进行扇形打开,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扇形展开的变形要求。
4.在织物浸胶和织物缠绕过程中,由衬经纱承受浸胶张力和缠绕张力的载荷作用。
5.该织造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产品质量高,可完全电控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一种实施例四梯度二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结构示意图(其中,1-1+1罗纹组织,2-衬纬纱,3-衬经纱,T1-第一梯度,T2-第二梯度,T3-第三梯度,T4-第四梯度);
图2是本发明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一种实施例的四梯度三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一种实施例的四梯度四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一种实施例的五梯度二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结构示意图(其中,T5-第五梯度);
图5是本发明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一种实施例的五梯度三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一种实施例的五梯度四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一种实施例的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扇形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织造方法的一种实施例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编织原理图(其中,4-捆绑纱,5-前针床,5’-后针床,6-前针床织针,6’-后针床织针,7-前衬纬纱导纱器,7’-后衬纬纱导纱器,8-衬经纱导纱器,9-捆绑纱导纱器,10-织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所述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1-7)具有三个纱线系统,即1+1罗纹组织1,衬纬纱2和衬经纱3。1+1罗纹组织1是将捆绑纱4在编织区域通过织针弯曲成圈,再通过线圈的穿套而形成的。衬纬纱2分别以平行顺直的方式沿1+1罗纹组织1横列方向衬于织物的上下表层,衬经纱3同样也以平行顺直的方式沿1+1罗纹组织1纵行方向衬于衬纬纱2的中间。1+1罗纹组织线圈横列方向存在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具体数量的梯度,其中第一梯度具有衬经纱3,其他梯度不具有衬经纱3;在第一梯度,1+1罗纹组织均匀,无变化,1+1罗纹组织线圈大小最小;其他梯度以第一梯度为起始位置,在不同梯度1+1罗纹组织线圈大小在同一线圈横列方向逐渐增大,形成线圈不断变化的1+1罗纹组织1。
在织物的同一线圈横列方向,每相邻的两个线圈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所述梯度是指在一个编织区域内1+1罗纹组织的线圈大小相同,而下一个编织区域内1+1罗纹组织的线圈增大,以梯度的变化表示1+1罗纹组织线圈大小的变化状态,如五梯度即此织物中1+1罗纹组织线圈大小具有5种不同的尺寸,并且从第一梯度至第五梯度1+1罗纹组织线圈大小逐渐增加。
在织物线圈横列方向,线圈的变化梯度可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变化,根据不同的产品设计要求,每个变化梯度上可同时包括一个或几个相同的线圈。根据斜缠织物的尺寸要求和变形要求,理论研究和实践设计证明,主要有以下几种组合变化结构:四梯度二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1)、四梯度三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2)、四梯度四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3)、五梯度二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4)、五梯度三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5)、五梯度四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6)。
根据斜缠织物的宽度和变性要求,上述六种织物的组合结构是应用最多的结构,它们都很容易通过变换针床上的排针规律来实现。还应当指出的是,除了上述六种织物组合结构外,还可以根据织物的要求有许多不同的组合结构方式。本发明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该可同时满足斜缠织物对斜缠成型时的强力要求与扇形展开区的变形要求,对斜缠工艺在复合材料缠绕成型的研制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所述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的织造方法如下(参见图8):
(1)排针:根据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的设计要求,将不同针踵高度织针按照要求依次排列于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并且前针床5和后针床5’相对应的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的针踵高度一致。
所述织针是在常规织针的基础上对针踵宽度进行适应性改变,1#织针即针踵宽度为4mm的织针,用其来织造织物第一梯度内的1+1罗纹组织,2#织针即针踵宽度为3.5mm的织针,用其来织造织物第二梯度内的1+1罗纹组织,3#织针即针踵宽度为3mm的织针,用其来织造织物第三梯度内的1+1罗纹组织,4#织针即针踵宽度为2.5mm的织针,用其来织造织物第四梯度内的1+1罗纹组织,5#织针即针踵宽度为2mm的织针,用其来织造织物第五梯度内的1+1罗纹组织。
(2)衬经纱3的衬入:将衬经纱3由衬经纱导纱器8从纵向引入编织区域,每根衬经纱3被准确地衬到相邻的两枚织针之间。衬经纱3是在每横列罗纹编织和衬纬纱2衬入完成之后,才由间歇式的牵拉力起作用,逐段地编入织物中。
(3)捆绑纱4的编织及衬纬纱2的衬入:捆绑纱导纱器9、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从左向右运动,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先于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升起,退圈前把衬纬纱2垫到针背的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完成退圈后开始下降,此时捆绑纱导纱器9把捆绑纱4垫到针前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继续下降,进行弯纱成圈,当织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完成一个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结构的横列编织。当一个重复单元完成时,所有的机构又回到初始位置(参见图8),新的重复单元的编织又可进行。
下面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说明,不构成对本申请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设计一种四梯度二线圈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1和图8)。
捆绑纱为11.2tex玻璃纤维×8股,衬纬纱和衬经纱均为6K的T300碳纤维,衬经纱层数为1层,衬经纱根数为4根,衬经纱密度为12根/英寸,衬纬纱层数为2层,衬纬纱密度为12根/英寸,织物幅宽34mm,其中,有衬经纱的第一梯度区域宽度为8.5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第三梯度和第四梯度区域宽度均为8.5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至第四梯度区域宽度总和为25.5mm。
具体织造实施步骤是:
(1)排针:从左到右将不同针踵高度的织针排布在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排针顺序依次为:1#织针2枚,2#织针2枚,3#织针2枚,4#织针2枚。
(2)衬经纱3的衬入:预先将4根衬经纱按照要求经由衬经纱导纱器8从纵向引入编织区域,每根衬经纱3被准确地衬两枚织针之间,并固定在指定的位置。
(3)捆绑纱4的编织及衬纬纱2的衬入:捆绑纱导纱器9、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从左向右运动,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先于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升起退圈前把衬纬纱2垫到针背的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完成退圈后开始下降,此时捆绑纱导纱器9把捆绑纱4垫到针前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继续下降,进行弯纱成圈,当织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完成一个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结构的横列编织。当一个重复单元完成时,所有的机构又回到如图所示的初始位置,新的重复单元的编织又可进行。
实施例2
设计一种四梯度三线圈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2和图8)。
捆绑纱为11.2tex玻璃纤维×8股,衬纬纱和衬经纱均为6K的T300碳纤维,衬经纱层数为1层,衬经纱根数为6根,衬经纱密度为12根/英寸,衬纬纱层数为2层,衬纬纱密度为12根/英寸,织物幅宽50.8mm,其中,有衬经纱的第一梯度区域宽度为12.7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第三梯度和第四梯度区域宽度均为12.7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至第四梯度区域宽度总和为38.1mm。
具体实施步骤:
(1)排针:从左到右将不同针踵高度的织针排布在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排针顺序依次为:1#织针3枚,2#织针3枚,3#织针3枚,4#织针3枚。
(2)衬经纱3的衬入:预先将6根衬经纱3按照要求经由衬经纱导纱器8从纵向引入编织区域,每根衬经纱3被准确地衬两枚织针之间,并固定在指定的位置。
(3)捆绑纱4的编织及衬纬纱2的衬入:捆绑纱导纱器9、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从左向右运动,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先于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升起退圈前把衬纬纱2垫到针背的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完成退圈后开始下降,此时捆绑纱导纱器9把捆绑纱4垫到针前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继续下降,进行弯纱成圈,当织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完成一个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结构的横列编织。当一个重复单元完成时,所有的机构又回到如图所示的初始位置,新的重复单元的编织又可进行。
实施例3
设计一种四梯度四线圈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3和图8)。
捆绑纱为11.2tex玻璃纤维×8股,衬纬纱和衬经纱均为6K的T300碳纤维,衬经纱层数为1层,衬经纱根数为8根,衬经纱密度为12根/英寸,衬纬纱层数为2层,衬纬纱密度为12根/英寸,织物幅宽67.6mm,其中,有衬经纱的第一梯度区域宽度为16.9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第三梯度和第四梯度区域宽度均为16.9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至第四梯度区域宽度总和为50.7mm。
具体实施步骤:
(1)排针:从左到右将不同针踵高度的织针排布在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排针顺序依次为:1#织针4枚,2#织针4枚,3#织针4枚,4#织针4枚。
(2)衬经纱3的衬入:预先将8根衬经纱3按照要求经由衬经纱导纱器8从纵向引入编织区域,每根衬经纱3被准确地衬两枚织针之间,并固定在指定的位置。
(3)捆绑纱的编织及衬纬纱的衬入:捆绑纱导纱器9、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从左向右运动,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先于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升起退圈前把衬纬纱2垫到针背的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完成退圈后开始下降,此时捆绑纱导纱器9把捆绑纱4垫到针前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继续下降,进行弯纱成圈,当织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完成一个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结构的横列编织。当一个重复单元完成时,所有的机构又回到如图所示的初始位置,新的重复单元的编织又可进行。
实施例4
设计一种五梯度二线圈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4和图8)。
捆绑纱为11.2tex玻璃纤维×8股,衬纬纱和衬经纱均为6K的T300碳纤维,衬经纱层数为1层,衬经纱根数为4根,衬经纱密度为12根/英寸,衬纬纱层数为2层,衬纬纱密度为12根/英寸,织物幅宽42.5mm,其中,有衬经纱的第一梯度区域宽度为8.5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第三梯度、第四梯度和第五梯度区域宽度均为8.5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至第五梯度区域宽度总和为34mm。
具体织造实施步骤:
(1)排针:从左到右将不同针踵高度的织针排布在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排针顺序依次为:1#织针2枚,2#织针2枚,3#织针4枚,4#织针2枚,5#织针2枚。
(2)衬经纱3的衬入:预先将4根衬经纱3按照要求经由衬经纱导纱器8从纵向引入编织区域,每根衬经纱3被准确地衬两枚织针之间,并固定在指定的位置。
(3)捆绑纱4的编织及衬纬纱2的衬入:捆绑纱导纱器9、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从左向右运动,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先于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升起退圈前把衬纬纱2垫到针背的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完成退圈后开始下降,此时捆绑纱导纱器9把捆绑纱4垫到针前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继续下降,进行弯纱成圈,当织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完成一个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结构的横列编织。当一个重复单元完成时,所有的机构又回到如图所示的初始位置,新的重复单元的编织又可进行。
实施例5
设计一种五梯度三线圈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5和图8)。
捆绑纱为11.2tex玻璃纤维×8股,衬纬纱和衬经纱均为6K的T300碳纤维,衬经纱层数为1层,衬经纱根数为6根,衬经纱密度为12根/英寸,衬纬纱层数为2层,衬纬纱密度为12根/英寸,织物幅宽63.5mm,其中,有衬经纱的第一梯度区域宽度为12.7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第三梯度、第四梯度和第五梯度区域宽度均为12.7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至第五梯度区域宽度总和为50.8mm。
具体织造实施步骤:
(1)排针:从左到右将不同针踵高度的织针排布在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排针顺序依次为:1#织针3枚,2#织针3枚,3#织针3枚,4#织针3枚,5#织针3枚。
(2)衬经纱3的衬入:预先将6根衬经纱3按照要求经由衬经纱导纱器8从纵向引入编织区域,每根衬经纱3被准确地衬两枚织针之间,并固定在指定的位置。
(3)捆绑纱4的编织及衬纬纱2的衬入:捆绑纱导纱器9、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从左向右运动,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先于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升起退圈前把衬纬纱2垫到针背的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完成退圈后开始下降,此时捆绑纱导纱器9把捆绑纱4垫到针前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继续下降,进行弯纱成圈,当织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完成一个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结构的横列编织。当一个重复单元完成时,所有的机构又回到如图所示的初始位置,新的重复单元的编织又可进行。
实施例6
设计一种五梯度四线圈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参见图6和图8)。
捆绑纱为11.2tex玻璃纤维×8股,衬纬纱和衬经纱均为6K的T300碳纤维,衬经纱层数为1层,衬经纱根数为8根,衬经纱密度为12根/英寸,衬纬纱层数为2层,衬纬纱密度为12根/英寸,织物幅宽84.5mm,其中,有衬经纱的第一梯度区域宽度为16.9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第三梯度、第四梯度和第五梯度区域宽度均为16.9mm,无衬经纱的第二梯度至第五梯度区域宽度总和为67.6mm。
具体实施步骤:
(1)排针:从左到右将不同针踵高度的织针排布在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前针床5和后针床5’上排针顺序依次为:1#织针4枚,2#织针4枚,3#织针4枚,4#织针4枚,5#织针4枚。
(2)衬经纱3的衬入:预先将8根衬经纱3按照要求经由衬经纱导纱器8从纵向引入编织区域,每根衬经纱3被准确地衬两枚织针之间,并固定在指定的位置。
(3)捆绑纱4的编织及衬纬纱2的衬入:捆绑纱导纱器9、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从左向右运动,前衬纬纱导纱器7和后衬纬纱导纱器7’先于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升起退圈前把衬纬纱2垫到针背的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完成退圈后开始下降,此时捆绑纱导纱器9把捆绑纱4垫到针前位置,前针床织针6和后针床织针6’继续下降,进行弯纱成圈,当织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完成一个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结构的横列编织。当一个重复单元完成时,所有的机构又回到如图所示的初始位置,新的重复单元的编织又可进行。

Claims (3)

1.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该织物包括1+1罗纹组织,衬纬纱和衬经纱,其特征在于1+1罗纹组织是将捆绑纱在编织区域通过织针弯曲成圈,再通过线圈的穿套而形成的;衬纬纱分别以平行顺直的方式沿1+1罗纹组织横列方向衬于织物的上下表层之中;衬经纱同样也以平行顺直的方式沿1+1罗纹组织纵行方向衬于两组衬纬纱的中间;
1+1罗纹组织线圈横列方向存在根据工艺要求确定具体数量的梯度,其中第一梯度具有衬经纱,其他梯度不具有衬经纱;在第一梯度,1+1罗纹组织均匀,无变化,1+1罗纹组织线圈大小最小;其他梯度以第一梯度为起始位置,在不同梯度1+1罗纹组织线圈大小在同一线圈横列方向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在织物的同一线圈横列方向,每相邻的两个线圈中心线之间的间距保持一致。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的织造方法,主要步骤是:
(1)排针:根据所述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的设计要求,将不同针踵高度织针按照要求依次排列于前针床和后针床上,并且前针床和后针床相对应的两枚织针的针踵高度一致;
(2)衬经纱的衬入:将衬经纱由衬经纱导纱器从纵向引入编织区域,每根衬经纱被准确地衬到相邻的两枚织针之间;衬经纱是在每横列罗纹编织和衬纬纱衬入完成之后,才由间歇式的牵拉力起作用,逐段地编入织物中;
(3)捆绑纱的编织及衬纬纱的衬入:捆绑纱导纱器和衬纬纱导纱器从左向右运动,衬纬纱导纱器先于织针升起,退圈前把衬纬纱垫到织针背的位置,织针完成退圈后开始下降,此时捆绑纱导纱器把捆绑纱垫到织针前位置,织针继续下降,进行弯纱成圈,当织针下降到最低点时,完成一个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结构的横列编织;当一个重复单元完成时,所有的机构又回到初始位置,进行新的重复单元的编织。
CN201410201483.1A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 Active CN103993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1483.1A CN103993415B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1483.1A CN103993415B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3415A CN103993415A (zh) 2014-08-20
CN103993415B true CN103993415B (zh) 2016-04-20

Family

ID=51307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1483.1A Active CN103993415B (zh) 2014-05-13 2014-05-13 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9341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87099A (zh) * 2015-06-19 2015-10-21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三维双轴向衬纱间隔针织物增强陶瓷基体结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9927B (zh) * 2017-05-02 2019-07-26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经编单向织物及其生产工艺
CN111549443B (zh) * 2020-05-13 2021-01-05 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层式高性能纤维单向织物及其加工和应用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6374A (en) * 1974-11-14 1976-10-19 Goscote Engineering Limited Welf knitted fabric simulating woven cloth
CN1210914A (zh) * 1997-09-09 1999-03-17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针织物,特别是在横机上生产针织物的方法
CN2466179Y (zh) * 2000-12-25 2001-12-19 天津工业大学 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
FR2852026A1 (fr) * 2003-03-07 2004-09-10 Lee Sara Corp Article textile tricote de lingerie, notamment soutien-gorge a regions d'elasticite differente.
CN1614111A (zh) * 2004-10-20 2005-05-11 东华大学 一种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装置
CN1760420A (zh) * 2004-10-11 2006-04-19 江南大学 一种抗脱散纬编织物结构
EP1306476B1 (en) * 2000-07-28 2007-04-04 Shima Seiki Mfg., Ltd Welt-seaming method and welt-seamed knitted fabric, and cad device for welt-seaming
CN103564666A (zh) * 2013-11-15 2014-02-12 加宝利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袜、一种压力袜织造工艺和一种无缝圆袜机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6374A (en) * 1974-11-14 1976-10-19 Goscote Engineering Limited Welf knitted fabric simulating woven cloth
CN1210914A (zh) * 1997-09-09 1999-03-17 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针织物,特别是在横机上生产针织物的方法
EP1306476B1 (en) * 2000-07-28 2007-04-04 Shima Seiki Mfg., Ltd Welt-seaming method and welt-seamed knitted fabric, and cad device for welt-seaming
CN2466179Y (zh) * 2000-12-25 2001-12-19 天津工业大学 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
FR2852026A1 (fr) * 2003-03-07 2004-09-10 Lee Sara Corp Article textile tricote de lingerie, notamment soutien-gorge a regions d'elasticite differente.
CN1760420A (zh) * 2004-10-11 2006-04-19 江南大学 一种抗脱散纬编织物结构
CN1614111A (zh) * 2004-10-20 2005-05-11 东华大学 一种针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装置
CN103564666A (zh) * 2013-11-15 2014-02-12 加宝利服装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袜、一种压力袜织造工艺和一种无缝圆袜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3415A (zh)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72866U (zh) 一种四面弹牛仔面料结构
CN107956037A (zh) 一种3d经编弹性间隔织物、织物成型方法以及经编机
WO2016197277A1 (zh) 一种单向混编编织物的生产方法
CN101379237A (zh) 由高抗拉纱线构成的三维织物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1307527B (zh) 多层衬纬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编织方法和纱线喂入装置
WO2011147142A1 (zh) 羽毛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6757682A (zh) 一种立体三层梭织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93415B (zh) 一种变线圈双轴向多层衬纱纬编织物及织造方法
CN102021737A (zh) 多轴向增强织物的生产方法
JP2014019083A (ja) 炭素繊維ステッチ基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ウエット・プリプレグ
CN103374788A (zh) 一种预氧丝绑缚的准全碳碳纤维多轴向经编织物
CN103161009A (zh) 一种少延伸少脱散的密厚纬编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201395677Y (zh) 一种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及其专用横机纱线喂入装置
CN103334213A (zh) 一种预氧丝捆绑的准全碳碳纤维双轴向纬编织物
CN106048874B (zh) 一种混编单向织物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CN102560867A (zh) 经编单轴向增强复合材料织物的生产方法
CN105442171B (zh) 普通大圆机编织架空添纱结构的方法和专用脱圈机构
CN103161021A (zh) 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08917430U (zh) 一种弹性包覆线针织物
CN208009005U (zh) 一种仿毛皮
CN103361879A (zh) 一种经编和机织技术组合成间隔型复合材料增强体的方法
CN101818408B (zh) 碳纤维经编单向布生产工艺
CN115559055A (zh) 一种夹衬加强筋型经编间隔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13802245A (zh) 一种三维针绞织织造工艺
CN202298031U (zh) 一种带规则集圈的提花针织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