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4819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4819B
CN113614819B CN201980094396.1A CN201980094396A CN113614819B CN 113614819 B CN113614819 B CN 113614819B CN 201980094396 A CN201980094396 A CN 201980094396A CN 113614819 B CN113614819 B CN 1136148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nning
data signal
period
signal line
signal li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43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4819A (zh
Inventor
西尾真明
中邨阳介
翁鸿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14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4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4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4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66Details of drivers for sca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25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 G09G3/323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 G09G3/3241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using an active matrix with pixel circuitry controlling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the current through the light-emitting element being set using a data current provided by the data driver, e.g. by using a two-transistor current mirro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7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230/00Details of flat display driving wavefor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8Active matrix structure, i.e. with use of active elements, inclusive of non-linear two terminal elements, in the pixels together with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09G2300/080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 G09G2300/0819Several active elements per pixel in active matrix panels used for counteracting undesired variations, e.g. feedback or autozero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02Addressing of scan or signal lines
    • G09G2310/0216Interleaved control phases for different scan lines in the same sub-field, e.g. initialization, addressing and sustaining in plasma displays that are not simultaneous for all scan lin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43Details of the generation of driving signals
    • G09G2310/0251Precharge or discharge of pixel before applying new pixel voltag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1Details of output amplifiers or buffers arranged for use in a driving circuit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97Special arrangements with multiplexing or demultiplexing of display data in the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in a pre-processing circuitry delivering display data to said drivers or in the matrix panel, e.g. multiplexing plural data signals to one D/A converter or demultiplexing the D/A converter output to multiple colum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8Details of timing specific for flat panels, other than clock recover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4Maintain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43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the effects of ageing
    • G09G2320/045Compensation of drift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ght emitting or modulat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30/00Aspects of power supply; Aspects of display protection and defect management
    • G09G2330/02Details of power systems and of start or stop of display operation
    • G09G2330/021Power management, e.g. power saving

Abstract

实现了能够减少功耗并且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的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含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与第二显示区域沿着数据信号线所延伸的方向并排配置,源极驱动器设置于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第一显示区域的数据信号线与第二显示区域的数据信号线之间设有开关,该开关在第二显示区域的扫描信号线被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设为截止。使对第二显示区域的各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短于对第一显示区域的各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以下的公开涉及显示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两个以上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有机EL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装置,高分辨率化、大屏幕化正在发展中。因此,与以往相比,面板负载增大,功耗增大。另外,为了提高显示质量,高亮度化正在发展中。从这个观点来看,功耗也增大。另外,随着高分辨率化的发展,每一行的驱动时间变短,但为了实现驱动时间的缩短,需要提高驱动电路(例如LSI)的能力,这导致功耗的增大。关于显示装置,如上所述,由于功耗增大,因此需要驱动电路的尺寸的增大、周边部件的高性能化。这些在虚拟现实(VR)用途的显示装置(例如头戴式显示器)中尤为显著。然而,驱动电路的尺寸的增大、周边部件的高性能化成为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与本件关联地,在日本特开2003-344823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9-27654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构成为在数据信号线(源极总线)上设置有由控制信号控制导通/截止的开关元件。在这样的构成中,当开关元件截止时,以该开关元件的位置为基准,将一侧的数据信号线(以下称为“第一线”)和另一侧的数据信号线(以下称为“第二线”)成为电性断开的状态。在此,若假设源极驱动器与第一线直接连接,则在与第一线连接的像素电路被写入数据信号时,使上述开关元件截止。此时,与在数据信号线上未设置开关元件的构成相比,数据信号线的布线负载变小。由此,降低与数据信号线的驱动相关的功耗。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448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765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近年来,为了实现例如动画显示时的显示质量的提高,高帧率化正在发展中。另外,关于具备有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为了提高触摸检测的精度,要求在不进行用于显示的驱动动作的期间确保充足时长的期间用于触摸检测。由于如上所述的情况,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成为了课题。在日本特开2003-344823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9-276547号公报中,没有提及缩短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
因此,以下的公开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能够减少功耗并且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的显示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几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为通过向配置于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电路写入数据信号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传输所述数据信号;多条扫描信号线,其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其设置成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部,且构成多行×多列的像素矩阵;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施加所述数据信号;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施加扫描信号;以及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其配设有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沿着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所延伸的方向并排配置,各数据信号线包含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数据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数据信号线,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由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构成,所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比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更早被施加所述数据信号,所述显示面板还包含与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的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控制端子,其施加第一切换信号;第一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连接;以及第二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连接,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截止状态,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中,使得第二写入期间相比于第一写入期间更短,所述第一写入期间为对各第一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以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写入所述数据信号的期间,所述第二写入期间为对各第二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以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写入所述数据信号的期间。
本公开的其他几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为通过向配置于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电路写入数据信号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传输所述数据信号;多条扫描信号线,其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其设置成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部,且构成多行×多列的像素矩阵;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施加所述数据信号;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施加扫描信号;以及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其配设有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沿着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所延伸的方向并排配置,各数据信号线包含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数据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数据信号线,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由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构成,所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比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更早被施加所述数据信号,所述显示面板还包含与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的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控制端子,其施加第一切换信号;第一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连接;以及第二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连接,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截止状态,作为显示模式,提供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驱动频率设为第一频率,在所述第二模式中驱动频率设为高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第一写入期间和第二写入期间的时长相等,所述第一写入期间为对各第一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以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写入所述数据信号的期间,所述第二写入期间为对各第二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以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写入所述数据信号的期间,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第二写入期间比所述第一写入期间短。
本公开的另几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为通过向配置于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电路写入数据信号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传输所述数据信号;多条扫描信号线,其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其设置成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部,且构成多行×多列的像素矩阵;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施加所述数据信号;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施加扫描信号;以及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其配设有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沿着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所延伸的方向并排配置,各数据信号线包含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数据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数据信号线,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由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构成,所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比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更早被施加所述数据信号,所述显示面板还包含与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的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控制端子,其施加第一切换信号;第一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连接;以及第二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连接,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截止状态,作为显示模式,提供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驱动频率设为第一频率,在所述第二模式中驱动频率设为高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第一垂直扫描期间和第二垂直扫描期间的时长相等,所述第一垂直扫描期间为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第二垂直扫描期间为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第二垂直扫描期间比所述第一垂直扫描期间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几个实施方式,在显示装置中,在显示面板中设置有两个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另外,在显示面板中设置有第一开关元件,并对该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施加第一切换信号,该第一开关元件控制配设于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数据信号线和配设于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数据信号线的电性连接的状态。因此,通过改变第一开关信号的电平,能够控制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截止。在此,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设置于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因此在进行向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电路写入数据信号时,能够使第一开关元件截止,以使第一数据信号线与第二数据信号线成为电性断开的状态。由此,向第二显示区域的像素电路写入数据信号时的数据信号线的布线负载变得比原本小,与现有技术相比,功耗降低。另外,在数据信号线的布线负载变得比原本小时,能够将数据信号的写入期间缩短到不产生显示上的问题的程度。即,能够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如上所述,实现了能够减少功耗并且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的几个实施方式,在提供有两种能够切换模式的显示装置中,能够减少功耗并且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有效垂直扫描期间的信号波形图。
图2是示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部的构成的图。
图4是示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p行q列所对应的像素电路的构成的电路图。
图5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p行q列所对应的像素电路的驱动方法的信号波形图。
图6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SSD的电路图。
图7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SSD的信号波形图。
图8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SSD的信号波形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控制部中所设置的开关的导通/截止的控制的信号波形图。
图10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方法的细节的信号波形图。
图11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垂直扫描期间与第二垂直扫描期间之间的栅极时钟信号与扫描信号的波形差异的信号波形图。
图12是以往构成中的信号波形图。
图13是用于比较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的信号波形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发光期间的时长根据行而不同的信号波形图。
图15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的信号波形图。
图16是用于比较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与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方法的信号波形图。
图18是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有效垂直扫描期间的信号波形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垂直扫描期间与第二垂直扫描期间之间的栅极时钟信号和扫描信号的波形差异的信号波形图。
图20是用于比较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与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水平回扫期间的时长的信号波形图。
图22是比较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信号波形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信号波形而示出的图。
图23是用于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的切换的图。
图24是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源极驱动器的概略构成图。
图25是示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的一条源极总线所对应的输出放大器的构成的图。
图26是示出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运算放大器中包含的差分放大器的构成例的图。
图27是用于说明变形例中的显示部的构成的图。
图28是用于说明上述变形例中的第一垂直扫描期间、第二垂直扫描期间与第三垂直扫描期间之间的栅极时钟信号和扫描信号的波形差异的信号波形图。
图29是用于说明变形例中的第一连接控制部和第二连接控制部中所设置的开关的导通/截止的控制的信号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下面,假设N和J为2以上的整数,M为4以上的整数,p为1以上且M以下的整数,q为1以上且J以下的整数。
<1.第一实施方式>
<1.1功能构成>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如图2所示,该有机EL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控制电路100、显示部200、栅极驱动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300、发光驱动器(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400和源极驱动器(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500。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显示部200的有机EL显示面板(以下称为“有机EL面板”)6内包含有栅极驱动器300、发光驱动器400以及源极驱动器500。有关于此,典型的是,栅极驱动器300和发光驱动器400被单片化。但是,也可以采用它们未被单片化的构成。对于源极驱动器500,既可以单片化,也可以不单片化。另外,源极驱动器500既可以直接设置于有机EL面板6,也可以由搭载在有机EL面板6上的芯片内的电路构成。
在显示部200中配设有J条数据信号线SL(1)~SL(J)和与其正交的M条扫描信号线GL(1)~GL(M)。另外,在显示部200中,以与M条扫描信号线GL(1)~GL(M)一一对应的方式配设有M条发光控制线EM(1)~EM(M)。典型的是,扫描信号线GL(1)~GL(M)与发光控制线EM(1)~EM(M)相互平行。而且,在显示部200中,与J条数据信号线SL(1)~SL(J)和M条扫描信号线GL(1)~GL(M)的交叉部对应地设置有M×J个像素电路20。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M×J个像素电路20,从而在显示部200中形成有M行×J列的像素矩阵。以下,根据需要,对分别施加给M条扫描信号线GL(1)~GL(M)的扫描信号也标注附图标记GL(1)~GL(M),对分别施加给M条发光控制线EM(1)~EM(M)的发光控制信号也标注附图标记EM(1)~EM(M),对分别施加给J条数据信号线SL(1)~SL(J)的数据信号也标注附图标记SL(1)~SL(J)。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200包含有两个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关于此的详细的说明将后述。
另外,在显示部200中配设有在各像素电路20中共用的未图示的电源线。更详细地,配设有提供用于驱动有机EL发光元件(以下称为“有机EL元件”)的高电平电源电压ELVDD的电源线(以下称为“高电平电源线”)、提供用于驱动有机EL元件的低电平电源电压ELVSS的电源线(以下称为“低电平电源线”)以及提供初始化电压Vini的电源线(以下称为“初始化电源线”)。高电平电源电压ELVDD、低电平电源电压ELVSS以及初始化电压Vini从未图示的电源电路提供。
以下,对图2所示的各构成要素的动作进行说明。显示控制电路100接收从外部发送来的输入图像信号DIN和时序信号组(水平同步信号、垂直同步信号等)TG,输出数字视频信号DV、控制栅极驱动器300的动作的栅极控制信号GCTL、控制发光驱动器400的动作的发光驱动器控制信号EMCTL、控制源极驱动器500的动作的源极控制信号SCTL、以及详细而言后述的开关控制信号SWCTL。在栅极控制信号GCTL中,例如,包含有栅极启动脉冲信号以及栅极时钟信号等。发光驱动器控制信号EMCTL中包含有发光起始脉冲信号、发光时钟信号等。此外,在源极控制信号SCTL中,包含有源极启动脉冲信号、源极时钟信号、锁存选通信号等。
栅极驱动器300与M条扫描信号线GL(1)~GL(M)连接。栅极驱动器300基于从显示控制电路100输出的栅极控制信号GCTL,对M条扫描信号线GL(1)~GL(m)施加扫描信号。
发光驱动器400与M条发光控制线EM(1)~EM(M)连接。发光驱动器400基于从显示控制电路100输出的发光驱动器控制信号EMCTL,对M条发光控制线EM(1)~EM(M)施加发光控制信号。
源极驱动器500包含有未图示的J位的移位寄存器、采样电路、锁存电路和J个D/A转换器等。移位寄存器具有级联连接的J个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基于源极时钟信号,从输入端向输出端依次传送提供给初级的寄存器的源极起始脉冲信号的脉冲。根据该脉冲的传送,从移位寄存器的各级输出采样脉冲。基于该采样脉冲,采样电路存储数字视频信号DV。锁存电路根据锁存选通信号取入并保持存储在采样电路中的一行数字视频信号DV。D/A转换器被设置成与各数据信号线SL(1)~SL(J)对应。D/A转换器将锁存电路所保持的数字视频信号DV转换成模拟电压。将上述转换后的模拟电压一并施加到所有数据信号线SL(1)~SL(J)作为数据信号。
如上所述,对J条数据信号线SL(1)~SL(J)施加数据信号,对M条扫描信号线GL(1)~GL(M)施加扫描信号,对M条发光控制线EM(1)~EM(M)施加发光控制信号,由此将基于输入图像信号DIN的图像显示于显示部200。
<1.2显示部>
接着,参照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显示部200如图3所示,显示部200中包含有第一显示区域210和第二显示区域220。能够在第一显示区域210和第二显示区域220中显示不同的图像。第一显示区域210和第二显示区域220在数据信号线SL(1)~SL(J)所延伸的方向上并排配置。在第一显示区域210与第二显示区域220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连接控制部250。另外,如图3所示,各数据信号线SL包含有配设于第一显示区域210的部分和配设于第二显示区域220的部分。在此,将配设于第一显示区域210的数据信号线称为“第一数据信号线”,将配设于第二显示区域220的数据信号线称为“第二数据信号线”。在附图标记中包含“a”的数据信号线是第一数据信号线,在附图标记中包含“b”的数据信号线是第二数据信号线。源极驱动器500设置在第二显示区域220的一端,使得第二数据信号线SLb比第一数据信号线SLa先被施加数据信号。换言之,以第二显示区域220为基准,在其一侧(图3中为下侧)设置源极驱动器500,在另一侧(图3中为上侧)经由连接控制部250设置第一显示区域210。
在第一显示区域210与第二显示区域220之间的连接控制部250中配设有切换信号线SWL,该切换信号线SWL以与J条数据信号线SL(1)~SL(J)交叉的方式与M条扫描信号线GL(1)~GL(M)平行地延伸。而且,连接控制部250包含有设置在J条数据信号线SL(1)~SL(J)与切换信号线SWL的交叉部的J个开关(模拟开关)252。通过该开关252实现第一开关元件。第一数据信号线SLa(1)~SLa(J)和第二数据信号线SLb(1)~SLb(J)分别经由对应的开关252连接。切换信号线SWL传输控制J个开关252的导通/截止的开关控制信号SWCTL。对于开关252,控制端子与切换信号线SWL连接,第一导通端子经由接触孔连接于第一数据信号线SLa,第二导通端子经由接触孔连接于第二数据信号线SLb。通过这样的构成,开关252发挥控制第一数据信号线SLa与第二数据信号线SLb的电性连接的状态的功能。此外,有机EL面板6能够折叠,也可以在折弯该有机EL面板6的部分设置连接控制部250。
另外,如图3所示,M条扫描信号线GL(1)~GL(M)由配设在第一显示区域210中的扫描信号线GL(1)~GL(N)和配设在第二显示区域220中的扫描信号线GL(N+1)~GL(M)构成。在此,将配设于第一显示区域210的扫描信号线GL(1)~GL(N)称为“第一扫描信号线”,将配设于第二显示区域220的扫描信号线GL(N+1)~GL(M)称为“第二扫描信号线”。
此外,典型的是,开关252的半导体层与构成像素电路20的半导体层为同一层且由相同材料制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252通过p沟道型的薄膜晶体管(TFT)来实现。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p沟道型的薄膜晶体管以外的元件实现开关252。
<1.3像素电路>
接着,说明显示部200内的像素电路20的构成和动作。此外,此处示出的像素电路20的构成仅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图4是示出p行q列所对应的像素电路20的构成的电路图。图4所示的像素电路20包含有作为显示元件的1个有机EL元件(有机发光二极管)21、7个晶体管(初始化晶体管T1、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2、写入控制晶体管T3、驱动晶体管T4、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5、发光控制晶体管T6、阳极控制晶体管T7)、以及1个保持电容器C1。晶体管T1~T7是p沟道型薄膜晶体管。保持电容器C1是由两个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构成的电容元件。
对于初始化晶体管T1,控制端子与第(p-1)行的扫描信号线GL(p-1)连接,第一导通端子与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导通端子、驱动晶体管T4的控制端子和保持电容器C1的第二电极连接,第二导通端子与初始化电源线连接。对于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2,控制端子与第p行的扫描信号线GL(p)连接,第一导通端子与驱动晶体管T4的第二导通端子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一导通端子连接,第二导通端子与初始化晶体管T1的第一导通端子、驱动晶体管T4的控制端子和保持电容器C1的第二电极连接。对于写入控制晶体管T3,控制端子与第p行的扫描信号线GL(p)连接,第一导通端子与第q列的数据信号线SL(q)连接,第二导通端子与驱动晶体管T4的第一导通端子和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导通端子连接。对于驱动晶体管T4,控制端子与初始化晶体管T1的第一导通端子、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导通端子和保持电容器C1的第二电极连接,第一导通端子与写入控制晶体管T3的第二导通端子和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5的第二导通端子连接,第二导通端子与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2的第一导通端子和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一导通端子连接。
对于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5,控制端子连接到第p行的发光控制线EM(p),第一导通端子连接到高电平电源线和保持电容器C1的第一电极,第二导通端子连接到写入控制晶体管T3的第二导通端子和驱动晶体管T4的第一导通端子。对于发光控制晶体管T6,控制端子与第p行的发光控制线EM(p)连接,第一导通端子与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2的第一导通端子和驱动晶体管T4的第二导通端子连接,第二导通端子与阳极控制晶体管T7的第一导通端子和有机EL元件21的阳极端子连接。对于阳极控制晶体管T7,控制端子与第p行的扫描信号线GL(p)连接,第一导通端子与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导通端子和有机EL元件21的阳极端子连接,第二导通端子与初始化电源线连接。对于保持电容器C1,第一电极与高电平电源线和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5的第一导通端子连接,第二电极与初始化晶体管T1的第一导通端子、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2的第二导通端子和驱动晶体管T4的控制端子连接。对于有机EL元件21,阳极端子与发光控制晶体管T6的第二导通端子和阳极控制晶体管T7的第一导通端子连接,阴极端子与低电平电源线连接。
图5是用于说明p行q列所对应的像素电路20(图4所示的像素电路20)的驱动方法的信号波形图。在时刻t0以前,扫描信号GL(p-1)和扫描信号GL(p)成为高电平,发光控制信号EM(p)成为低电平。此时,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5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T6成为导通状态,有机EL元件21根据驱动电流的大小发光。
当到达时刻t0时,发光控制信号EM(p)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由此,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5和发光控制晶体管T6变为截止状态。其结果是,提供至有机EL元件21的电流被切断,有机EL元件21成为熄灭状态。
当到达时刻t1时,扫描信号GL(p-1)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由此,初始化晶体管T1变为导通状态。其结果是,驱动晶体管T4的栅极电压被初始化。即,驱动晶体管T4的栅极电压与初始化电压Vini相等。
当到达时刻t2时,扫描信号GL(p-1)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由此,初始化晶体管T1变为截止状态。另外,在时刻t2时,扫描信号GL(p)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由此,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2、写入控制晶体管T3和阳极控制晶体管T7变为导通状态。通过使阳极控制晶体管T7变为导通状态,有机EL元件21的阳极电压基于初始化电压Vini而被初始化。另外,通过使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2和写入控制晶体管T3变为导通状态,数据信号SL(q)经由写入控制晶体管T3、驱动晶体管T4和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2,被施加至保持电容器C1的第二电极。由此,保持电容器C1被充电。
当到达时刻t3时,扫描信号GL(p)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由此,阈值电压补偿晶体管T2、写入控制晶体管T3和阳极控制晶体管T7变为截止状态。
当到达时刻t4时,发光控制信号EM(p)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由此,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5和发光控制晶体管T6变为导通状态。由此,与保持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对应的驱动电流被提供给有机EL元件21。其结果是,有机EL元件21根据该驱动电流的大小发光。之后,在时刻t10时,发光控制信号EM(p)经过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期间,有机EL元件21发光。
<1.4关于数据信号线的驱动>
然而,关于数据信号线的驱动,也可以采用被称为“SSD”的驱动方式,即,在多条数据信号线中共享来自源极驱动器500的输出(即数据信号)。此外,“SSD”是“Source SharedDriving”的缩写。
图6是用于说明SSD的电路图。在采用SSD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如图6所示,在显示部200与源极驱动器500之间设置有多路分配部700,该多路分配部700用于将各数据信号分配给多条(在本例子中为3条)数据信号线SL。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多路分配部700由开关71(R)、开关71(G)以及开关71(B)构成,其中,该开关71(R)用于控制输出数据信号的输出部51与红色用数据信号线SL(R)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状态,该开关71(G)用于控制上述输出部51与绿色用数据信号线SL(G)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状态,该开关71(B)用于控制上述输出部51与蓝色用数据信号线SL(B)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状态。此外,图6仅示出了与一个输出部51对应的构成要素。
在如上所述的构成中,如图7所示,在数据写入期间的稍早期间,使开关71(R)、开关71(G)以及开关71(B)每隔规定期间依次导通。源极驱动器500在期间P1输出红色用数据信号,在期间P2输出绿色用数据信号,在期间P3输出蓝色用数据信号。由此,向红色用数据信号线SL(R)、绿色用数据信号线SL(G)以及蓝色用数据信号线SL(B)依次提供期望的数据信号。然后,这些红色用数据信号线SL(R)、绿色用数据信号线SL(G)以及蓝色用数据信号线SL(B)在基于数据信号而被充电的状态下,在数据写入期间内,进行向红色用像素电路、绿色用像素电路以及蓝色用像素电路的数据信号的写入。基于这样的写入,图像被显示于显示部200。此外,如图8所示,通过在扫描信号GL维持在低电平的期间内使开关71(R)、开关71(G)以及开关71(B)每隔规定期间依次导通,也进行向红色用像素电路、绿色用像素电路以及蓝色用像素电路的数据信号的写入,以使显示部200显示期望的图像。另外,这里列举将从1个输出部51输出的数据信号分配给3条数据信号线SL的例子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能够采用将k设为2以上的整数并将从1个输出部51输出的数据信号分配给k条数据信号线SL的构成。
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SSD,要配设于边框区域的数据信号线SL的条数变少,因此即使推进高分辨率化,也能够抑制边框区域的扩大。
<1.5有机EL面板的驱动方法>
<1.5.1连接控制部中的开关的控制>
图9是用于说明连接控制部250中所设置的开关252的导通/截止的控制的信号波形图。此外,以下,将通过对第一扫描信号线GL(1)~GL(N)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而向第一显示区域21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的期间称为“第一垂直扫描期间”,将通过对第二扫描信号线GL(N+1)~GL(M)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而向第二显示区域22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的期间称为“第二垂直扫描期间”。对第一垂直扫描期间标注附图标记Ta,对第二垂直扫描期间标注附图标记Tb。
如图9所示,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开关控制信号SWCTL变为低电平。开关252是p沟道型的薄膜晶体管,因此,开关252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变为导通状态。由此,第一数据信号线SLa与第二数据信号线SLb成为电性连接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源极驱动器500根据第一显示区域210的目标显示图像向数据信号线SL(1)~SL(J)施加数据信号。
如图9所示,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控制信号SWCTL变为高电平。开关252是p沟道型的薄膜晶体管,因此,开关252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变为截止状态。由此,第一数据信号线SLa与第二数据信号线SLb成为电性断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源极驱动器500根据第二显示区域220的目标显示图像向数据信号线SL(1)~SL(J)施加数据信号。此时,数据信号线SL的布线负载变得比原本(没有设置开关252的以往构成)小。
如上所述,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由于需要向第一数据信号线SLa(第一显示区域210内的数据信号线)提供数据信号,因此通过使开关252设为导通状态,从而第一数据信号线SLa与第二数据信号线SLb成为电性连接的状态。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由于不需要向第一数据信号线SLa提供数据信号,因此通过使开关252设为截止状态以使布线负载变小,从而第一数据信号线SLa与二数据信号线SLb成为电性断开的状态。
<1.5.2细节>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方法的细节的信号波形图。此外,将从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的某一下降沿时刻到下一下降沿时刻的期间定义为“垂直期间”。垂直期间包括有效垂直扫描期间和垂直回扫期间。有效垂直扫描期间是依次扫描显示部200内的多条扫描信号线GL并进行向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的期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效垂直扫描期间由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和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构成。
另外,此处,扫描信号线GL的条数以及发光控制线EM的条数为16,假设扫描信号线GL(1)~GL(8)及发光控制线EM(1)
~EM(8)配设于第一显示区域210,扫描信号线GL(9)~GL(16)及发光控制线EM(9)~EM(16)配设于第二显示区域220(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也同样)。即,扫描信号线GL(1)~GL(8)为第一扫描信号线,扫描信号线GL(9)~GL(16)为第二扫描信号线。这样,列举以第一扫描信号线的条数和第二扫描信号线的条数相等的方式设置开关252的例子并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以第一扫描信号线的条数和第二扫描信号线的条数不同的方式设置开关252。此外,关于图10,GL(0)表示被施加于与图像的显示无关的虚设扫描信号线的扫描信号(图12、图15、图17也是同样)。
关于图10,着眼于从发光起始脉冲信号EMSP的某上升沿时刻到下一个上升沿时刻为止的期间(以下,为了方便,称为“单位期间”)。该单位期间的时长与垂直期间的时长相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每两条发光控制线EM的电位基于发光时钟信号EMCK1、EMCK2从而在单位期间变成高电平。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每条发光控制线EM的电位在单位期间变成高电平。在发光控制线EM的电位变成高电平的期间,在对应的像素电路20(参照图4)中,电源供给控制晶体管T5以及发光控制晶体管T6变成截止状态,因此,有机EL元件21熄灭。在像这样有机EL元件21熄灭的期间内,向对应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
由图10可知,在单位期间内,在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从高电平变化变为低电平后,基于栅极时钟信号(扫描时钟信号)GCK1、GCK2,扫描信号GL(0)~GL(16)依次每隔规定期间变为电平。但是,在扫描信号GL(0)~GL(8)和扫描信号GL(9)~GL(16),维持低电平的期间的时长不同。
在此,着眼于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扫描信号GL(1)~GL(8)依次每隔规定期间变为低电平。由此,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向第一显示区域210内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此时,开关控制信号SWCTL变为低电平。因此,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变为导通状态。因此,第一数据信号线SLa与第二数据信号线SLb成为电性连接的状态,数据信号从源极驱动器500经由第二数据信号线SLb被提供至第一数据信号线SLa。
接着,着眼于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扫描信号GL(9)~GL(16)依次每隔规定期间变为低电平。由此,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向第二显示区域220内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此时,开关控制信号SWCTL变为高电平。因此,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变为截止状态。因此,第一数据信号线SLa与第二数据信号线SLb成为电性断开的状态,数据信号线SL的布线负载比原本显著变小。
图1是在图10中附图标记81所标注的部分的放大图。图11的A部中示出了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的栅极时钟信号GCK及扫描信号GL的波形例,图11的B部中示出了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的栅极时钟信号GCK及扫描信号GL的波形例。由图1以及图11可知,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的栅极时钟信号GCK的时钟频率高于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的栅极时钟信号GCK的时钟频率,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的栅极时钟信号GCK的脉冲宽度比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的栅极时钟信号GCK的脉冲宽度窄。由于扫描信号GL被维持为低电平的期间的时长成为与栅极时钟信号GCK的脉冲宽度对应的时长,因此,扫描信号GL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被维持为低电平的期间的时长长于扫描信号GL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被维持为低电平的期间的时长。
如上所述,在栅极驱动器300向第一扫描信号线GL(1)~GL(8)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在此为低电平)的扫描信号时,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被导通,在栅极驱动器300向第二扫描信号线GL(9)~GL(16)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被截止。另外,在将为向第一显示区域21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而对各第一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定义为“第一写入期间”,并将为向第二显示区域22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而对各第二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定义为“第二写入期间”时,栅极驱动器300使第二写入期间TW2比第一写入期间TW1短(参照图11)。
另外,由图1以及图10可知,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比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短。为了实现这一情况,需要使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相对延长从源极驱动器500输出数据信号的间隔,并使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相对缩短从源极驱动器500输出数据信号的间隔。因此,例如,在源极驱动器500内设置能够保持一个画面或数十行的数据的RAM,基于源极时钟信号调整读出该RAM中所保持的数据并对数据信号线施加数据信号的时序即可。此外,在采用不具有RAM的源极驱动器500的情况下,例如设置能够保持数十行的数据的行缓冲器即可。
在此,对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与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的差异进行说明。图12是以往构成(未设置连接控制部250的构成)中的信号波形图。图13是用于比较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TV0和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TV1的图。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TV1比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TV0短。换言之,设定垂直回扫期间TF的时长,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TV1比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TV0(即,假设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和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时长相等的情况下的垂直期间)短。
然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像素电路20内的有机EL元件21的发光期间的时长因行而不同。以下,对此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各像素电路20中,有机EL元件21在从发光控制信号EM(p)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开始到发光控制信号EM(p)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为止的期间发光(参照图4及图5)。因此,当着眼于上述例子中的第1行及第16行时,对于第1行,图14中的期间TLa为发光期间,对于第16行,图14中的期间TLb为发光期间。在此,在期间TLa内包含大量发光时钟信号EMCK1、EMCK2的脉冲宽度窄的期间,与此相对,在期间TLb内仅包含少量发光时钟信号EMCK1、EMCK2的脉冲宽度窄的期间。因此,第1行的发光期间TLa比第1行的发光期间TLb短。这样,第一显示区域21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内的有机EL元件21的发光期间短于第二显示区域22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内的有机EL元件21的发光期间。这样的每行的发光期间的时长的差异会引起某行与其它行之间的亮度差。因此,优选实施对策以抑制因发光期间的时长的差异而引起的亮度差的产生。以下,对两个对策例(第一对策例以及第二对策例)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第一对策例。在该例子中,相比于发光期间长的行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在发光期间短的行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中以较大的驱动电流流向有机EL元件21的方式,对数据信号的电压值(被施加于数据信号线SL的电压的值)实施校正。关于此,源极驱动器500基于从显示控制电路100发送的数字视频信号DV生成数据信号。因此,数据信号的电压值的校正通过显示控制电路100对数字视频信号DV的值实施校正来实现。
接着,说明第二对策例。在此例子中,并非由发光驱动器400基于发光起始脉冲信号EMSP以及发光时钟信号EMCK1、EMCK2来驱动发光控制线EM(1)~EM(M),而是由显示控制电路100对所有的发光控制线EM(1)~EM(M)的每一条直接施加发光控制信号。此时,显示控制电路100构成为在所有的发光控制线EM(1)~EM(M)中发光控制信号仅在相同时长的期间内维持为低电平。由此,所有行的发光期间的时长相同。但是,在此例子中,需要M条分别连接显示控制电路100和显示部200内的发光控制线EM(1)~EM(M)的信号线(传输发光控制信号的信号线)。因此,此例子不适于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
<1.6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显示部200中设置有两个显示区域,即第一显示区域210和第二显示区域220,并且设置有开关252,该开关252用于控制配设于第一显示区域210中的的数据信号线(第一数据信号线SLa)和配设于第二显示区域220中的数据信号线(第二数据信号线SLb)之间的电性连接的状态。该开关252的导通/截止由从显示控制电路100发送过来的开关控制信号SWCTL控制。而且,在向第一显示区域21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时使开关252导通,在向第二显示区域22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时使开关252截止。然而,一般而言,数据信号线的充放电所需的功耗与驱动时序、数据信号线的负载(布线负载)、数据信号的电压振幅和数据信号线的条数之积成比例。在向第一显示区域21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时,通过设置开关252,各数据信号线的布线负载变得比原本大。然而,在向第二显示区域22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时,第一数据信号线SLa与第二数据信号线SLb成为电性断开的状态,因此各数据信号线的布线负载变得比原本小。以这种方式降低的功耗比伴随向第一显示区域21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时的布线负载增大而增大的功耗大。因此,作为整体,与以往相比,功耗被降低。另外,由于在向第二显示区域22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时各数据信号线的布线负载变得比原本小,因此能够将数据信号的写入期间缩短到不产生显示上的问题的程度。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二写入期间(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中的数据写入期间)TW2比第一写入期间(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的数据写入期间)TW1短。其结果是,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实现了能够减少功耗并且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的显示装置。
另外,通过降低功耗,可期待如下效果。首先,期待通过LSI等实现的源极驱动器500的小型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成本降低。另外,在移动电话等中充电后的可使用时间变长。而且,由于能够使装置中使用的电池小型化,因此装置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期待实现具有魅力的设计。另外,来自显示装置的辐射噪声被降低。此外,由于能够以高电平维持驱动电压,因此能够实现动态范围的扩大、栅极控制信号GCTL的振幅扩大。
<2.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在下面,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
<2.1概要>
关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功能构成、显示部200的构成、像素电路20的构成以及连接控制部250中的开关252的控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与以往构成相比,垂直期间变短。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和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TV0的时长相等。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2.2有机EL面板的驱动方法>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方法的信号波形图。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在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变为导通的状态下,扫描信号GL(1)~GL(8)依次每隔规定期间变为低电平,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在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变为截止的状态下,扫描信号GL(9)~GL(16)依次每隔规定期间变为低电平。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二写入期间(对各第二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TW2比第一写入期间(对各第一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TW1短(参照图11)。
图16是用于比较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TV0和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TV2的图。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TV2和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TV0的时长相等。换言之,设定垂直回扫期间TF的时长,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TV2成为与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TV0(即,假设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和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时长相等的情况下的垂直期间)相等的时长。
由图16可知,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回扫期间TF与以往构成中的垂直回扫期间TF0相比,仅变长期间TU。因此,能够将该期间TU用于除了用于显示的驱动动作以外的处理。
<2.3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实现了能够减少功耗并且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的显示装置。另外,垂直回扫期间TF变得比以往长(参照图16)。因此,例如,如果该有机EL显示装置具备触摸面板,则能够在期间TU进行用于触摸检测的处理。在垂直回扫期间TF,由于未进行用于显示的驱动动作,因此在有机EL面板6的表面产生的噪声显著地少。因此,通过在包含期间TU的垂直回扫期间TF内进行用于触摸检测的处理,能够提高触摸检测的精度。这样,与以往相比,能够高精度地进行除了用于显示的驱动动作以外的处理。
<3.第三实施方式>
<3.1概要>
关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功能构成、显示部200的构成、像素电路20的构成以及连接控制部250中的开关252的控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比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短。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成为与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相等的时长。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与以往构成相比,垂直期间变短。与此相对,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TV2和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TV0的时长相等。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3.2有机EL面板的驱动方法>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方法的信号波形图。图18是在图17中附图标记82所标注的部分的放大图。另外,图19的A部中示出了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的栅极时钟信号GCK及扫描信号GL的波形例,图19的B部中示出了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的栅极时钟信号GCK及扫描信号GL的波形例。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在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变为导通的状态下,扫描信号GL(1)~GL(8)依次每隔规定期间变为低电平,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在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变为截止的状态下,扫描信号GL(9)~GL(16)依次每隔规定期间变为低电平。另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二写入期间(对各第二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TW2比第一写入期间(对各第一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TW1短(参照图19)。
然而,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栅极时钟信号GCK,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以高电平维持的期间和以低电平维持的期间的时长相等(参照A部),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以低电平维持的期间比以高电平维持的期间短(参照B部)。这样,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中的栅极时钟信号GCK的占空比与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中的栅极时钟信号GCK的占空比不同。栅极时钟信号GCK的时钟周期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和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中相同。由于栅极时钟信号GCK的波形像这样变化,因此,第二写入期间比第一写入期间短,而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具有与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大致相等的时长。因此,通过设置与以往大致相等的时长的垂直回扫期间TF,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TV3成为与以往构成中的垂直期间TV0相等的时长(参照图20)。
<3.3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实现了能够减少功耗并且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的显示装置。此外,第二写入期间TW2比第一写入期间TW1短,第一写入期间TW1和以往构成中的数据写入期间时长相等。即,第二写入期间TW2变得比以往构成中的数据写入期间短。因此,与以往构成中的水平回扫期间相比,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的水平回扫期间的时长仅变长图21中的期间TK。由此,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中的水平回扫期间,能够进行例如除了用于显示的驱动动作以外的处理。
<4.第四实施方式>
<4.1概要>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设想切换信号线SWL(参照图3)的布线负载比较小,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结束后,立即开始了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以下的理由,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和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之间设置过渡期间。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开关控制信号SWCTL必须为高电平,以使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成为截止状态。然而,在切换信号线SWL的布线负载大的情况下,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的开始后,开关控制信号SWCTL有可能不会迅速地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图18所示的情况下,在数据信号线SL的布线负载大的状态下向第9行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其结果是,可能发生充电不足。因此,设置过渡期间,使得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的开始时刻,开关控制信号SWCTL变为高电平(开关252变为截止状态)。此外,在各垂直期间内,既可以使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比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先出现,也可以使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比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先出现。即,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和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之中的先出现的期间的结束时刻与后出现的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设置过渡期间,该过渡期间用于改变开关控制信号SWCTL的电平,以使开关252的导通/截止改变。此外,以下例举栅极时钟信号GCK1、GCK2的波形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地变化的情况并进行说明。
<4.2有机EL面板的驱动方法>
图22是比较本实施方式中的信号波形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信号波形而示出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也在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变为导通的状态下,扫描信号GL(1)~GL(8)依次每隔规定期间变为低电平,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也在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变为截止的状态下,扫描信号GL(9)~GL(16)依次每隔规定期间变为低电平。
在此,如图22所示,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的结束时刻与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的开始时刻之间设置有相当于一个水平扫描期间的时长的过渡期间TS。在该过渡期间TS内,开关控制信号SWCTL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此外,通过调整栅极时钟信号GCK1、GCK2的波形以使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结束之后扫描信号GL(9)没有立即下降,由此来实现该过渡期间TS。
然而,通过设置相当于一个水平扫描期间的时长的过渡期间TS,与未设置该过渡期间TS的情况相比,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中的各第二扫描信号线GL(9)~GL(16)的扫描时序(使各扫描信号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的时序)和来自与各行对应的数据信号的源极驱动器500的输出时序错开一个水平扫描期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未设置过渡期间TS的情况相比,缩短了垂直回扫期间。如图2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回扫期间TF4变得比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垂直回扫期间TF3短。由此,本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TV4和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垂直期间TV3的时长相等。即,在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帧率相同。
此外,过渡期间TS的时长不限于相当于一个水平扫描期间的时长,可以设置时长足以使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的导通/截止改变的过渡期间TS。
<4.3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实现即使在切换信号线SWL的布线负载大的情况下,也不会导致因充电不足等引起的显示不良,能够减少功耗并且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的显示装置。
<5.第五实施方式>
<5.1概要>
关于有机EL显示装置的功能构成、显示部200的构成、像素电路20的构成以及连接控制部250中的开关252的控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作为显示模式,提供有第一模式(低速模式)和第二模式(高速模式),在第一模式中驱动频率设为第一频率,第二模式中驱动频率设为高于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并且,如图23所示,在任意的时序中进行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的切换。在第二模式中,与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第二写入期间TW2比第一写入期间TW1短。与此相对,在第一模式中,第二写入期间TW2和第一写入期间TW1的时长相等。另外,例如,在第一模式中,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和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的时长相等,在第二模式中,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比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短。
无论在第一模式还是在第二模式中,都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向第一显示区域21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的期间)Ta内,开关控制信号SWCTL维持在低电平,由此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维持在导通状态,且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向第二显示区域22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的期间)Tb内,开关控制信号SWCTL维持在高电平,由此连接控制部250内的开关252维持在截止状态。因此,无论在第一模式还是在第二模式中,都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以数据信号线SL的布线负载变得比原本(未设置开关252的以往构成)小的状态向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
如果布线负载变得比原本小,则能够使写入期间的时长比原本短。然而,如上所述,在第一模式中,第二写入期间TW2和第一写入期间TW1的时长相等(即原本的时长)。这种情况会在第一模式中,引起第一显示区域210中的充电率与第二显示区域220中的充电率之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模式中,进行源极驱动器500的输出放大器的偏置电流的调整。详细而言,在第一模式中,与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相比,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的偏压电流较小。
<5.2与偏置电流的调整相关的构成要素>
以下,说明与偏置电流的调整相关的构成要素。图24是源极驱动器500的概略构成图。如图24所示,源极驱动器500由数据信号生成部510和缓冲部520构成。数据信号生成部510基于数字视频信号DV和源极控制信号SCTL,生成数据信号。缓冲部520包含与各数据信号线SL对应设置的输出放大器,并对各数据信号线SL施加数据信号。缓冲部520内的输出放大器对由数据信号生成部510生成的作为数据信号的电压实施阻抗转换,并将转换后的电压施加于源极总线SL。
接下来,对与一条源极总线SL对应的输出放大器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25所示,输出放大器包括运算放大器522。从数据信号生成部510输出的电压(灰度电压)Vin被施加给运算放大器522的非反相输入端子。运算放大器522的反相输入端子被施加来自该运算放大器522的输出。即,负反馈施加于该运算放大器522。另外,来自运算放大器522的输出Vout作为数据信号被施加给源极总线SL。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的输出放大器是电压跟随电路。
在运算放大器522中包含有例如图26所示那样的构成的差分放大器5220。在差分放大器5220中包括能够控制流过电路的恒定电流的大小的可变恒流源5221。该可变恒流源521向电路内供给的恒定电流的大小例如由从显示控制电路100发送过来的偏置电流控制信号BCTL控制。这样,通过控制在差分放大器5220内流动的恒定电流的大小,输出放大器的偏置电流的大小发生改变。
<5.3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二模式(高速模式)中,进行与上述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个相同的驱动。因此,在第二种模式中,能够减少功耗并且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另外,在第一模式(低速模式)中,与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相比,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源极驱动器500内的输出放大器的偏置电流的大小较小。因此,在第一模式中功耗也比以往降低。
<6.变形例>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显示部200设置有两个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210及第二显示区域220),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三个以上的显示区域设置于显示部200。以下,以在显示部200中设置有三个显示区域(第一显示区域210、第二显示区域220以及第三显示区域230)的例子作为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27是用于说明本变形例中的显示部200的构成的图。如上所述,在本变形例中,在显示部200中,在第一显示区域210和第二显示区域220的基础上还设有第三显示区域230。能够在第一显示区域210、第二显示区域220和第三显示区域230中分别显示不同的图像。第三显示区域230以第一显示区域210为基准设置在与第二显示区域220相反的一侧。在此,将配设于第三显示区域230的数据信号线称为“第三数据信号线”,将配设于第三显示区域230的扫描信号线称为“第三扫描信号线”。
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第二显示区域220和第一显示区域210之间设置有连接控制部250,在连接控制部250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数据信号线SLb和第一数据信号线SLa的电性连接的状态的开关252。另外,关于本变形例,将连接控制部250称为“第一连接控制部”,将控制开关252的导通/截止的信号称为“第一开关控制信号”,将传输第一开关控制信号的信号线称为“第一切换信号线”。
另外,图27所示,在第一显示区域210与第三显示区域230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控制部260。第二连接控制部260中配设有第二切换信号线SWL2,该第二切换信号线SWL2以与J条数据信号线SL(1)~SL(J)交叉的方式与M条扫描信号线GL(1)~GL(M)平行地延伸。而且,第二连接控制部260包含有设置在J条数据信号线SL(1)~SL(J)与第二切换信号线SWL2的交叉部的J个开关(模拟开关)262。第一数据信号线SLa(1)~SLa(J)和第三数据信号线SLc(1)~SLc(J)分别经由对应的开关262连接。第二切换信号线SWL2传输控制J个开关262的导通/截止的第二开关控制信号SWCTL2。对于开关262,控制端子与第二切换信号线SWL2连接,第一导通端子经由接触孔连接于第三数据信号线SLc,第二导通端子经由接触孔连接于第一数据信号线SLa。通过这样的构成,开关262发挥控制第三数据信号线SLc与第一数据信号线SLa的电性连接的状态的功能。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利用开关252实现第一开关元件,利用开关262实现第二开关元件。
在本变形例中,在有效垂直扫描期间内,各期间按照“第三垂直扫描期间(通过对多个第三扫描信号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来向第三显示区域23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进行写入数据信号的期间)Tc、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的顺序出现。图28的A部中示出了第三垂直扫描期间Tc内的栅极时钟信号GCK及扫描信号GL的波形例,图28的B部中示出了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内的栅极时钟信号GCK及扫描信号GL的波形例,图28的C部中示出了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内的栅极时钟信号GCK及扫描信号GL的波形例。在将为向第三显示区域230中包含的像素电路20写入数据信号而对第三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定义为“第三写入期间”时,如图28所示,栅极驱动器300使第一写入期间TW1比第三写入期间TW3短,并使第二写入期间TW2比第一写入期间TW1短。
在以上这样的前提下,如图29所示,在第三垂直扫描期间Tc内,第一开关控制信号SWCTL1变为低电平且第二开关控制信号SWCTL2变为低电平。因此,开关252成为导通状态且开关262成为导通状态。由此,第一数据信号线SLa、第二数据信号线SLb和第三数据信号线SLc成为电性连接的状态,数据信号从源极驱动器500经由第一数据信号线SLa和第二数据信号线SLb被提供至第三数据信号线SLc。
另外,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Ta,第一开关控制信号SWCTL1变为低电平且第二开关控制信号SWCTL2变为高电平。因此,开关252成为导通状态且开关262成为截止状态。由此,第一数据信号线SLa和第二数据信号线SLb成为电性连接的状态,第一数据信号线SLa与和第三数据信号线SLc成为电性断开的状态。其结果是,在数据信号线SL的布线负载变得比原来小的状态下,数据信号从源极驱动器500经由第二数据信号线SLb提供给第一数据信号线SLa。
而且,在第二垂直扫描期间Tb,第一开关控制信号SWCTL1变为高电平且第二开关控制信号SWCTL2变为高电平。因此,开关252成为截止状态且开关262成为截止状态。由此,第二数据信号线SLb与第一数据信号线SLa及第三数据信号线SLc电性断开,数据信号线SL的布线负载比原本显著变小。由此,在数据信号线SL的布线负载显著变得比原来小的状态下,数据信号从源极驱动器500提供给第二数据信号线SLb。
如上所述,在本变形例中,也实现了能够减少功耗并且使每一条扫描信号线的驱动时间比以往缩短的显示装置。
<7.其它>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上述变形例中,以有机EL显示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也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无机EL显示装置、QLED显示装置等。此外,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虚拟现实(VR)用途的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6…有机EL显示面板
20…像素电路
21…有机EL发光元件
100…显示控制电路
200…显示部
210…第一显示区域
220…第二显示区域
230…第三显示区域
250…连接控制部(第一连接控制部)
252…连接控制部(第一连接控制部)内的开关
260…第二连接控制部
262…第二连接控制部内的开关
300…栅极驱动器
400…发光驱动器
500…源极驱动器
SL,SL(1)~SL(J)…数据信号线
SLa,SLa(1)~SLa(J)…第一数据信号线
SLb,SLb(1)~SLb(J)…第二数据信号线
SLc,SLc(1)~SLc(J)…第三数据信号线

Claims (16)

1.一种显示装置,其为通过向配置于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电路写入数据信号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传输所述数据信号;
多条扫描信号线,其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
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其设置成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部,且构成多行×多列的像素矩阵;
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施加所述数据信号;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施加扫描信号;以及
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其配设有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沿着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所延伸的方向并排配置,
各数据信号线包含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数据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数据信号线,
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由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构成,
所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比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更早被施加所述数据信号,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含与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的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控制端子,其施加第一切换信号;第一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连接;以及第二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连接,
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
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截止状态,
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中,使得第二写入期间相比于第一写入期间更短,所述第一写入期间为对各第一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以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写入所述数据信号的期间,所述第二写入期间为对各第二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以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写入所述数据信号的期间,
在第一垂直扫描期间以及第二垂直扫描期间之中的先出现的期间的结束时刻与后出现的期间的开始时刻之间设有过渡期间,所述第一垂直扫描期间为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所述第二垂直扫描期间为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所述过渡期间为改变所述第一切换信号的电平以使所述第一开关元件的导通/截止改变的期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垂直扫描期间比第二垂直扫描期间长,所述第一垂直扫描期间为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所述第二垂直扫描期间为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基于扫描时钟信号,对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施加所述扫描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处于截止状态时的所述扫描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高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处于导通状态时的所述扫描时钟信号的时钟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含:
多条发光控制线,其以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中的每一条扫描信号线对应的方式设置;以及
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发光控制线施加发光控制信号,
各像素电路包含有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根据对应的发光控制线所施加的发光控制信号来控制发光状态,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内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期间短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内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期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向各行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写入所述数据信号时,根据该各行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内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期间的时长来校正所述数据信号的电压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定垂直回扫期间的时长,使得垂直期间比在所述第二垂直扫描期间和所述第一垂直扫描期间时长相等的情况下的垂直期间短。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定垂直回扫期间的时长,使得垂直期间与在所述第二垂直扫描期间和所述第一垂直扫描期间时长相等的情况下的垂直期间的时长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垂直扫描期间和第二垂直扫描期间的时长相等,所述第一垂直扫描期间为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所述第二垂直扫描期间为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基于扫描时钟信号对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施加所述扫描信号,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处于截止状态时的所述扫描时钟信号的占空比不同于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处于导通状态时的所述扫描时钟信号的占空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含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以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为基准,设置于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相反的一侧,
各数据信号线在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以及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的基础上还包含第三数据信号线,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线配设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含与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的第二开关元件,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具有:控制端子;第一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三数据信号线连接;以及第二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子中被施加与所述第一切换信号不同的第二切换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还包含多条第三扫描信号线,所述多条第三扫描信号线配设于所述第三显示区域,
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三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并且,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
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并且,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变为截止状态,
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截止状态,并且,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变为截止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3、8和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含:
多条发光控制线,其以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中的每一条扫描信号线对应的方式设置;以及
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发光控制线施加发光控制信号,
各像素电路包含有有机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元件,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根据对应的发光控制线所施加的发光控制信号来控制发光状态。
14.一种显示装置,其为通过向配置于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电路写入数据信号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传输所述数据信号;
多条扫描信号线,其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
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其设置成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部,且构成多行×多列的像素矩阵;
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施加所述数据信号;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施加扫描信号;以及
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其配设有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沿着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所延伸的方向并排配置,
各数据信号线包含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数据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数据信号线,
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由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构成,
所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比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更早被施加所述数据信号,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含与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的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控制端子,其施加第一切换信号;第一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连接;以及第二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连接,
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
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截止状态,
作为显示模式,提供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驱动频率设为第一频率,在所述第二模式中驱动频率设为高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第一写入期间和第二写入期间的时长相等,所述第一写入期间为对各第一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以向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写入所述数据信号的期间,所述第二写入期间为对各第二扫描信号线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以向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所包含的像素电路写入所述数据信号的期间,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第二写入期间比所述第一写入期间短。
15.一种显示装置,其为通过向配置于显示面板的多个像素电路写入数据信号来显示图像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多条数据信号线,其传输所述数据信号;
多条扫描信号线,其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交叉;
所述多个像素电路,其设置成对应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与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的交叉部,且构成多行×多列的像素矩阵;
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施加所述数据信号;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对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施加扫描信号;以及
第一显示区域以及第二显示区域,其配设有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
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沿着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所延伸的方向并排配置,
各数据信号线包含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第一数据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数据信号线,
所述多条扫描信号线由配设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和配设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构成,
所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一端比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更早被施加所述数据信号,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含与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的第一开关元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具有:控制端子,其施加第一切换信号;第一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一数据信号线连接;以及第二导通端子,其与所述第二数据信号线连接,
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导通状态,
在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中的任一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变为截止状态,
作为显示模式,提供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中驱动频率设为第一频率,在所述第二模式中驱动频率设为高于所述第一频率的第二频率,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第一垂直扫描期间和第二垂直扫描期间的时长相等,所述第一垂直扫描期间为对所述多条第一扫描信号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第二垂直扫描期间为对所述多条第二扫描信号线依次施加导通电平的扫描信号的期间,
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所述第二垂直扫描期间比所述第一垂直扫描期间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具有:
数据信号生成部,其生成所述数据信号;以及
缓冲部,其向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输出所述数据信号,且包含输出放大器,所述输出放大器与各数据信号线对应设置,
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所述第二垂直扫描期间内的所述输出放大器的偏置电流小于所述第一垂直扫描期间内的所述输出放大器的偏置电流。
CN201980094396.1A 2019-03-26 2019-03-26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614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2762 WO2020194493A1 (ja) 2019-03-26 2019-03-26 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4819A CN113614819A (zh) 2021-11-05
CN113614819B true CN113614819B (zh) 2024-01-02

Family

ID=72611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4396.1A Active CN113614819B (zh) 2019-03-26 2019-03-2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32277B2 (zh)
CN (1) CN113614819B (zh)
WO (1) WO2020194493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75303A (ja) * 2008-01-23 2009-08-06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2176404A1 (en) * 2011-06-22 2012-12-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the light source
WO2017141828A1 (ja) * 2016-02-17 2017-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17156143A (ja) * 2016-02-29 2017-09-07 日本メジフィジックス株式会社 ターゲット装置および放射性核種製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0629B2 (ja) * 1993-08-10 2001-11-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
KR0171233B1 (ko) 1993-08-10 1999-03-20 쯔지 하루오 화상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JP2003344823A (ja) 2002-05-23 2003-12-03 Sharp Corp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駆動方法
JP4139786B2 (ja) * 2004-02-17 2008-08-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8020675A (ja) * 2006-07-13 2008-01-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276547A (ja) 2008-05-14 2009-11-26 Toppoly Optoelectronics Corp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携帯機器
JP5422218B2 (ja) * 2009-02-09 2014-02-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2017640A1 (ja) 2010-08-04 2012-02-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6076714B2 (ja) * 2012-11-30 2017-02-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2128579B1 (ko) * 2014-01-21 2020-07-0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게이트 구동 회로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KR20160007734A (ko) * 2014-06-26 2016-0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KR20180066330A (ko) * 2016-12-07 2018-06-1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75303A (ja) * 2008-01-23 2009-08-06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WO2012176404A1 (en) * 2011-06-22 2012-12-2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the light source
WO2017141828A1 (ja) * 2016-02-17 2017-08-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17156143A (ja) * 2016-02-29 2017-09-07 日本メジフィジックス株式会社 ターゲット装置および放射性核種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4819A (zh) 2021-11-05
WO2020194493A1 (ja) 2020-10-01
US11532277B2 (en) 2022-12-20
US20220189409A1 (en)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99236B1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US9552764B2 (en) Display device, pixel circuit,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device
US20060103618A1 (en) Driver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052216B (zh)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TWI386897B (zh) 源極驅動器、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JP2005195703A (ja) 表示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駆動制御方法並びに該表示駆動装置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KR20020059432A (ko) 표시 장치, 표시 장치의 구동 방법, 전자 장치
JP5780650B2 (ja) レベルシフタ回路、走査回路、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281993A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US813900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90392773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controller
US7173593B2 (en) Memory circuit, display circuit, and display device
US11574571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switching signal line between display regions
US7307463B2 (en) Source follower, voltage follower,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7077817B (zh) 显示装置、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方法和电子装置
US10290278B2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optical device
US20220343853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614819B (zh) 显示装置
US11468849B2 (en) Source driver, displa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2063862B (zh) 显示器件、驱动显示器件的方法和电子单元
KR10061671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의 구동회로
US20230222981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08170978A (ja)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190052283A1 (en) Digital/analog converter circuit, source driver, display apparatus,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riving a digital/analog converter circuit
US20230419882A1 (en)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