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4453B - 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4453B
CN113614453B CN201980094431.XA CN201980094431A CN113614453B CN 113614453 B CN113614453 B CN 113614453B CN 201980094431 A CN201980094431 A CN 201980094431A CN 113614453 B CN113614453 B CN 113614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wall
duct
win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44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4453A (zh
Inventor
高桥智史
高木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14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4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4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4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1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condensate, e.g. dew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空调机具备:第一风道壁,其将从外表面板的吸入口到热交换器的第一风道与从热交换器到外表面板的吹出口的第二风道划分开;第二风道壁,其与第一风道壁对置;第三风道壁,其与所述第一风道壁以及所述第二风道壁一起形成所述第二风道;风向偏转器,其配置于第二风道,具有连接于叶片的轴,轴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三风道壁;以及降风速部件,其设置在第二风道中且设置在热交换器与轴之间。降风速部件配置为与第一风道壁之间空出间隙。降风速部件与轴之间的风速比热交换器与降风速部件之间的风速慢。

Description

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风向偏转器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吹出口设置有风向偏转器的空调机。在专利文献1中,在风向偏转器的叶片的轴向两端部分的上风侧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具有多个开口,在导流板的上风侧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流的一部分经由导流板的开口而被引导向叶片的端部。另外,从导流板的上风侧观察时,导流板将叶片的轴向两端部分覆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0579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被导流板向叶片引导的空气流的量以及流速随着接近设置在叶片两端的轴而降低。因此,被引导到轴的空气流没有从吹出口扩散而是滞留在轴的周围,没有从吹出口扩散而是被从吸入口吸入。特别是,滞留的空气是冷气的情况下,空调机的吸入口的周围被冷气冷却。因此,专利文献1的空调机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在轴的周围的空间滞留的空气被从吸入口吸入,因而在吸入口的周围会产生结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目的在于通过抑制空气流在轴周围的空间滞留来防止空调机产生结露。
本发明的空调机具备:外表面板,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送风机,其将空气从所述吸入口向所述吹出口输送;热交换器,其与从所述吸入口向所述吹出口输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风道壁,其从所述外表面板的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之间向所述热交换器延伸,并且设置在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风道与从所述热交换器到所述吹出口的第二风道之间;第二风道壁,其与所述第一风道壁对置;第三风道壁,其连接于所述第一风道壁和所述第二风道壁,并与所述第一风道壁以及所述第二风道壁一起形成所述第二风道;风向偏转器,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具有叶片和与所述叶片连接的轴,所述轴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第三风道壁;以及降风速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中且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轴之间,所述降风速部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风道壁和所述第三风道壁连接,且从所述第二风道壁和所述第三风道壁突出,并且与所述第一风道壁空出间隙,在所述第二风道中的所述降风速部件与所述轴之间的风速比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降风速部件之间的风速慢,所述降风速部件的从所述第二风道壁向所述第一风道壁的方向的尺寸比从所述第二风道壁到所述轴的尺寸长,在离开所述第三风道壁的方向上,所述降风速部件的前端的位置比所述轴的靠所述叶片的一侧的前端的位置远离所述第三风道壁。
在本发明的空调机中,在第二风道流动的空气流的一部分经由第一风道壁和降风速部件之间的间隙而从轴与第一风道壁之间的空间通过。在轴与第一风道壁之间的空间通过的空气,引导轴周围的空气从吹出口扩散。因此,本发明的空调机能够抑制在轴周围的空间滞留的空气被从吸入口吸入,从而能够防止结露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外观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2是从外表面板的表面侧观察图1的室内机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2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B-B截面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的C-C截面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5的D-D截面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7是在图5的剖视图上示出轴附近的空气流动的概略图。
图8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图4的C-C截面的剖视图。
图9是概略地表示图8的E-E截面的剖视图。
图10是在图9的剖视图上示出轴附近的空气流动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进行说明。图1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机100的室内机1的外观构造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2是从外表面板2的表面侧观察图1的室内机1的概略的俯视图。图3是概略地表示图2的A-A截面的剖视图。其中,在包含图1~图3在内的以下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尺寸关系以及形状存在与实物不同的情况。另外,在包含图1~图3在内的以下附图中,对同一部件或部分或者具有同一功能的部件或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或者省略附图标记的标注。另外,对于室内机1的各构成部件彼此间的位置关系、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位置关系,原则上是室内机1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时的位置关系。
如图1及图2所示,空调机100的室内机1形成为天花板嵌入型盒式室内机1,具有外表面板2和壳体3。外表面板2配置在空调对象室内的顶棚面,外表面板2的表面成为室内机1的装饰面。壳体3配置于天花板背面的空间。外表面板2的外轮廓2a通过螺纹固定或者嵌合等固定于壳体3。
外表面板2在外表面板2的中央部分具有与壳体3的内部连通的吸入口5。另外,外表面板2具有配置在吸入口5的周围且与壳体3的内部连通的吹出口7。另外,图1及图2的外表面板2,吹出口7在吸入口5的周围配置有独立的四个吹出口7,但也可以绕吸入口5的周围的整周配置一个吹出口7。另外,也可以在外表面板2隔着吸入口5配置有两个吹出口7,还可以在吸入口5周围的一部分配置有一个吹出口7。
如图3所示,在外表面板2的背面设置有沿吸入口5的周围形成的分隔壁10。外表面板2利用分隔壁10划分出与吸入口5连通的风道和与吹出口7连通的风道。
另外,在外表面板2设置有覆盖吸入口5的格栅11和配置在格栅11的背面的过滤器13。
格栅11具有格子形状的多个通气口。另外,格栅11是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分隔壁10的盖体,也作为用于过滤器13的更换或者清扫等、室内机1的内部的维护检查的维修面板发挥功能。
过滤器13是从自吸入口5吸入的空气中除去粉尘或者细菌等的多孔部件。过滤器13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格栅11,以便简单地进行更换或者清扫等。
另外,在外表面板2的外轮廓2a与分隔壁10之间配置有风向偏转器17,风向偏转器17调整从吹出口7吹出的空气的方向。对于风向偏转器17的构造,将在后面叙述。
在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接水盘30、热交换器31、送风机33以及承口35。
接水盘30是接收因热交换器31的结露等而产生的排水的容器。如图3所示,接水盘30配置在分隔壁10与热交换器31之间。接水盘30载置于分隔壁10的上部。而且接水盘30配置在热交换器31的下方。另外在图3中,接水盘30作为与分隔壁10相对独立的部件示出,但也可以与分隔壁10一体形成。
热交换器31是在具有不同热能的两种流体之间进行热能的移动和交换的传热设备。作为热交换器31,使用在从热交换器31通过的空气与在热交换器31的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的风冷式热交换器。例如,作为热交换器31使用翅片管式热交换器,该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具备并排配置的多个板状翅片和贯穿多个板状翅片的传热管,在从板状翅片之间通过的空气与在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器31为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热交换器31配置为:传热管沿离开接水盘30的方向排列,并且多个翅片的一端载置于接水盘30。热交换器31例如以从壳体3的上壁3a悬吊的状态固定于壳体3。另外,热交换器31的下部载置于接水盘30。
在室内机1的内部,利用接水盘30和分隔壁10划分出从吸入口5到热交换器31的风道和从热交换器31到吹出口7的风道。即,接水盘30以及分隔壁10设置在从吸入口5到热交换器31的第一风道52与从热交换器31到吹出口7的第二风道54之间,且作为从外表面板2的吸入口5与吹出口7之间向热交换器31延伸的风道壁发挥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接水盘30以及分隔壁10视作具有作为风道壁的功能的结构的情况下并且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将具有接水盘30和分隔壁10的风道壁称为第一风道壁50。
另外,分隔壁10隔着第二风道54而与外表面板2的外轮廓2a对置,接水盘30隔着第二风道54而与壳体3的侧壁3b的一部分对置。即,外表面板2的外轮廓2a以及壳体3的侧壁3b的一部分作为第二风道54的与第一风道壁50对置的风道壁发挥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在将壳体3的侧壁3b的一部分以及外轮廓2a视作具有作为风道壁的功能的结构的情况下并且不需要特别区分的情况下,将具有壳体3的侧壁3b的一部分和外轮廓2a的风道壁称为第二风道壁70。
送风机33是将空气从吸入口5向吹出口7输送的旋转机械。送风机33配置为吸入侧与格栅11对置,且配置为送风机33的马达33a的旋转轴朝向吸入口5的所在侧。另外,送风机33在马达33a的旋转轴的周围具有将从吸入口5吸入的空气向热交换器31输送的多个扇叶33b。作为送风机33,例如使用多扇叶式西洛可风扇等离心式风扇。
承口35是将来自吸入口5的空气向送风机33的吸入侧引导的气流引导部件。承口35例如通过螺纹固定等固定于接水盘30。
另外,在接水盘30的第一风道52的侧的形状为能够将来自吸入口5的空气向送风机33的吸入侧引导的形状的情况下,能够省略承口35。
若室内机1驱动、送风机33旋转,则室内的空气因由送风机33的旋转产生的引导流而从吸入口5经由第一风道52被输送到热交换器31。在热交换器31中,通过热交换器31的空气与在热交换器31的内部流动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在热交换器31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因由送风机33的旋转产生的引导流而经由第二风道54从吹出口7向室内吹出。
接着,使用图4~图6对风向偏转器17的构造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图3的B-B截面的概略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4的C-C截面的概略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图5的D-D截面的概略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风向偏转器17配置在第一风道壁50与第二风道壁70之间,即配置于第二风道54。室内机1具备风向偏转器17,从而能够调整从吹出口7吹出的空气的方向。
风向偏转器17具有叶片17a和设于叶片17a的轴17b。作为叶片17a,例如使用曲面形状的板状部件。另外,图4的风向偏转器17具有将叶片17a与轴17b之间连接的板状的臂17c。另外,风向偏转器17也可以将叶片17a与轴17b直接连接而省略了臂17c。
如图4所示,轴17b沿着第二风道54设置,且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三风道壁90,第三风道壁90连接于第一风道壁50和第二风道壁70。即,第三风道壁90作为轴17b的轴承发挥功能,且设置在隔着第二风道54成为一对的位置。另外在图4中,第三风道壁90与第一风道壁50和第二风道壁70直接连结,但也可以是第三风道壁90与第一风道壁50或者第二风道壁70之间经由其他风道壁而连接。
另外,在图4中例示出弯曲成O字形状的热交换器31的一部分,但也可以是将四个平板状的热交换器31配置成O字形状。
如图5和图6所示,在第二风道54中的热交换器31与轴17b之间设置有降风速部件56。降风速部件56连接于第二风道壁70以及第三风道壁90,并从第二风道壁70以及第三风道壁90突出。降风速部件56能够与第二风道壁70以及第三风道壁90一体形成。通过将降风速部件56与第二风道壁70以及第三风道壁90一体形成,从而在制造室内机1时,不需要安装降风速部件56的工序,因此能够减少室内机1的制造工时。
另外,如图5所示,降风速部件56配置为与第一风道壁50空出间隙。另外,降风速部件56的从第二风道壁70向第一风道壁50的方向的尺寸比从第二风道壁70到轴17b的尺寸长。如图6所示,在离开第三风道壁90的方向上,降风速部件56的前端56a的位置比轴17b的叶片17a侧的前端17b1的位置远离第三风道壁90。
图7是在图5的剖视图上示出轴17b的附近的空气的流动的概略图。实线箭头S1以及S2概略地示出热交换器31与降风速部件56之间的空气流。虚线箭头S11以及S12概略地示出在降风速部件56与轴17b之间流动的空气流。另外,实线箭头S3概略地示出在降风速部件56与第一风道壁50之间通过的空气流。
在实施方式1中,在第二风道54中的热交换器31与轴17b之间设置有降风速部件56。降风速部件56连接于第二风道壁70以及第三风道壁90。降风速部件56的从第二风道壁70向第一风道壁50的方向的尺寸比从第二风道壁70到轴17b的尺寸长。另外,在离开第三风道壁90的方向上,降风速部件56的前端56a的位置比轴17b的叶片17a侧的前端17b1的位置远离第三风道壁90。即,在实施方式1中,从空气流的上游侧观察时,轴17b被降风速部件56覆盖。
实线箭头S1以及S2所示的朝向轴17b的空气流的风速被降风速部件56减速。因此,在室内机1进行向室内供给冷气的制冷运转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冷气直接到达轴17b。
在冷气直接到达轴17b的情况下,轴17b周边的风速变大,因此轴17b附近的气流剥离而成为负压。若轴17b附近成为负压,则高温高湿度的室内空气被吸入轴17b的附近,因此在轴17b的下游侧产生结露。
因此,通过将整个轴17b与空气流隔开,能够防止轴17b附近成为负压,因此能够抑制在轴17b的下游侧产生结露。
另外,在降风速部件56与第一风道壁50之间通过的空气流的一部分,如虚线箭头S11以及S12所示,在降风速部件56与轴17b之间流动。另一方面,由于设置有降风速部件56,由此降风速部件56与轴17b之间的风速小于热交换器31与降风速部件56之间的风速。
在实施方式1中,降风速部件56配置为与第一风道壁50空出间隙。因此,如实线箭头S3所示,在热交换器31与降风速部件56之间流动的空气流的一部分没有降低风速地从降风速部件56与第一风道壁50之间的间隙通过。
虚线箭头S11以及S12所示的在降风速部件56与轴17b之间流动的流速慢的空气流,被用实线箭头S3所示的从降风速部件56与第一风道壁50之间通过的空气流引导,而从吹出口7扩散。即,虚线箭头S11以及S12所示的在轴17b附近流动的流速小的空气流没有滞留在轴17b附近,而是从吹出口7扩散。因此,能够抑制滞留在轴17b周围的空气流没有从吹出口7扩散,而是由于送风机33的引导流而被从吸入口5再吸入的所谓的短周期的发生,特别是通过抑制短周期的发生,从而抑制在空气流为冷气的情况下,室内机1的吸入口5周围被冷气冷却而在吸入口5的周围产生结露。
综上所述,在实施方式1中能够抑制在轴17b的下游侧产生结露和在轴17b周围的空间空气流滞留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在外表面板2产生结露。
实施方式2.
使用图8及图9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8是概略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图4的C-C截面的剖视图。图9是概略地表示图8的E-E截面的剖视图。另外由于图1~3所示的室内机1的构造在实施方式2中也是相同的,因此省略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8及图9所示,在实施方式2中,空气流引导部件58设置在降风速部件56的上游侧。空气流引导部件58连接于第二风道壁70。空气流引导部件58能够与第二风道壁70一体形成。通过使空气流引导部件58与第二风道壁70一体形成,在制造室内机1时,不需要安装空气流引导部件58的工序,因此能够减少室内机1的制造工时。
如图8所示,空气流引导部件58配置为与第一风道壁50空出间隙。另外,如图8所示,空气流引导部件58具有从第二风道壁70朝向第一风道壁50且向第二风道54的下游方向倾斜的空气流引导面58a。另外,如图9所示,在离开第三风道壁90的方向上,空气流引导部件58的前端58b的位置比降风速部件56的前端56a的位置远离第三风道壁90。
图10是在图8的剖视图中示出轴17b附近的空气流动的概略图。实线箭头S4概略地示出到达降风速部件56之前的空气流,虚线箭头S41概略地示出到达降风速部件56之后的空气流。另外,实线箭头S5以及S6概略地示出在降风速部件56与第一风道壁50之间通过的空气流。
在实施方式2中,空气流引导部件58设置于降风速部件56的上游侧,空气流引导部件58连接于第二风道壁70。另外,空气流引导部件58的前端58b的位置比降风速部件56的前端56a的位置远离第三风道壁90。即,在实施方式2中,利用空气流引导部件58将整个轴17b与空气流进一步隔离开,如实线箭头S4以及S5所示,朝向轴17b的空气的流动由于空气流引导部件58而进一步减少。因此,例如,在室内机1进行向室内供给冷气的制冷运转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冷气直接到达轴17b。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空气流引导部件58配置为与第一风道壁50空出间隙,从而能够朝向第一风道壁50与降风速部件56之间的间隙引导空气。特别是在空气流引导部件58设置有空气流引导面58a的情况下,如实线箭头S5以及S6所示,能够使在第一风道壁50与降风速部件56之间流动的空气流增加。因此,虚线箭头S41所示的在轴17b附近流动的流速慢的空气流不会滞留在轴17b的附近,而是更可靠地从吹出口7扩散。
综上所述,通过设置实施方式2的空气流引导部件58,能够进一步抑制在轴17b的下游侧产生结露和空气流滞留在轴17b周围的空间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在外表面板2产生结露。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具有室内机1的分体型空调机100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吸入口5与吹出口7位于相邻的位置的情况下,其他方式的空调机100也同样能够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一体型的天花板嵌入型盒式空调机100也同样地能够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无论是一体型或者分体型、落地式或壁挂式的空调机100都同样能够应用。
另外,第一风道壁50只要是从外表面板2的吸入口5与吹出口7之间向热交换器31延伸的风道壁即可,不限定于具有接水盘30和分隔壁10的风道壁。另外,第二风道壁70只要是隔着第二风道54而与第一风道壁50对置的风道壁即可,也可以是与外表面板2的外轮廓2a或者壳体3的一部分分体设置的风道壁。
附图标记说明
1…室内机;2…外表面板;2a…外轮廓;3…壳体;3a…上壁;3b…侧壁;5…吸入口;7…吹出口;10…分隔壁;11…格栅;13…过滤器;17…风向偏转器;17a…叶片;17b…轴;17b1…前端;17c…臂;30…接水盘;31…热交换器;33…送风机;33a…马达;33b…扇叶;35…承口;50…第一风道壁;52…第一风道;54…第二风道;56…降风速部件;56a…前端;58…空气流引导部件;58a…空气流引导面;58b…前端;70…第二风道壁;90…第三风道壁;100…空调机。

Claims (6)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表面板,其具有吸入口和吹出口;
送风机,其将空气从所述吸入口向所述吹出口输送;
热交换器,其与从所述吸入口向所述吹出口输送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第一风道壁,其从所述外表面板的所述吸入口与所述吹出口之间向所述热交换器延伸,并且设置在从所述吸入口到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一风道与从所述热交换器到所述吹出口的第二风道之间;
第二风道壁,其与所述第一风道壁对置;
第三风道壁,其连接于所述第一风道壁和所述第二风道壁,并与所述第一风道壁以及所述第二风道壁一起形成所述第二风道;
风向偏转器,其配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具有叶片和与所述叶片连接的轴,所述轴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第三风道壁;以及
降风速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中且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轴之间,
所述降风速部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风道壁和所述第三风道壁连接,且从所述第二风道壁和所述第三风道壁突出,并且与所述第一风道壁空出间隙,
在所述第二风道中的所述降风速部件与所述轴之间的风速比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降风速部件之间的风速慢,
所述降风速部件的从所述第二风道壁向所述第一风道壁的方向的尺寸比从所述第二风道壁到所述轴的尺寸长,
在离开所述第三风道壁的方向上,所述降风速部件的前端的位置比所述轴的靠所述叶片的一侧的前端的位置远离所述第三风道壁,
从空气流的上游侧观察时,在离开所述第三风道壁的方向上,所述轴被所述降风速部件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空气流引导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中且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与所述降风速部件之间,朝向所述第一风道壁与所述降风速部件之间的间隙引导空气,
所述空气流引导部件配置为:连接于所述第二风道壁,并与所述第一风道壁空出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引导部件具有空气流引导面,该空气流引导面从所述第二风道壁朝向所述第一风道壁并向所述第二风道的下游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引导部件的前端的位置比所述降风速部件的前端的位置远离所述第三风道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流引导部件与所述第二风道壁一体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风速部件与所述第二风道壁以及所述第三风道壁一体形成。
CN201980094431.XA 2019-03-29 2019-03-29 空调机 Active CN1136144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14137 WO2020202297A1 (ja) 2019-03-29 2019-03-29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4453A CN113614453A (zh) 2021-11-05
CN113614453B true CN113614453B (zh) 2023-06-02

Family

ID=72667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4431.XA Active CN113614453B (zh) 2019-03-29 2019-03-29 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2000601B2 (zh)
JP (1) JP7399156B2 (zh)
CN (1) CN113614453B (zh)
AU (1) AU2019438545B2 (zh)
DE (1) DE112019007115T5 (zh)
WO (1) WO202020229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39282B2 (ja) * 1994-09-12 2000-05-0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室内ユニット
JP3240854B2 (ja) * 1994-09-26 2001-1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口
JPH09264561A (ja) 1996-03-27 1997-10-07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吹出装置
JP2943751B2 (ja) 1997-01-20 1999-08-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3240977B2 (ja) 1997-10-17 2001-12-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5036437B2 (ja) * 2007-07-23 2012-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544364B1 (ja) 2009-04-17 2010-09-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5923871B2 (ja) * 2011-05-31 2016-05-2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室内機
AU2012265763B2 (en) * 2011-06-09 2015-07-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apparatus indoor unit
JP6157339B2 (ja) * 2013-12-13 2017-07-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WO2015092926A1 (ja) 2013-12-20 2015-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427031B2 (ja) 2015-02-20 2018-11-21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9438545B2 (en) 2022-12-08
US20220074605A1 (en) 2022-03-10
JP7399156B2 (ja) 2023-12-15
DE112019007115T5 (de) 2022-01-20
JPWO2020202297A1 (ja) 2021-10-14
CN113614453A (zh) 2021-11-05
US12000601B2 (en) 2024-06-04
WO2020202297A1 (ja) 2020-10-08
AU2019438545A1 (en) 2021-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6668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내기
US10465697B2 (en) Centrifugal fan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US10670298B2 (en) Air conditioner
EP3045827B1 (en) Air conditioner
EP2119995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7278255B (zh) 空调的室内机
CN109073266B (zh) 空气调节机
JP2015206511A (ja) 空気調和装置
US10465940B2 (en) Air discharge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JP642920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614453B (zh) 空调机
JP2015175557A (ja)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EP3252385B1 (en) Air conditioner
JP6445312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033129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JP2016132991A (ja) 送風装置
JP7025682B2 (ja) ダクト型空気調和機
EP4365497A1 (en) Air conditioner
KR20070005178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108386905B (zh) 空调
JP2010216750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70053834A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JP2010243049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11219793A (zh) 空调室内机
JP2018204828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