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4414A - 自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4414A
CN113614414A CN202080023245.XA CN202080023245A CN113614414A CN 113614414 A CN113614414 A CN 113614414A CN 202080023245 A CN202080023245 A CN 202080023245A CN 113614414 A CN113614414 A CN 113614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lutch
output
shaft
synchron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32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4414B (zh
Inventor
冈本壮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uzu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uzu Motor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uzu Motors Ltd filed Critical Isuzu Motor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14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4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4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4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13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for generating shift sign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6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 F16H61/68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 F16H61/688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epped gearings without interruption of drive with two inputs, e.g. selection of one of two torque-flow paths by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16H3/09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the input and output shafts being aligned on the same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2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 F16H3/3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using gears that can be moved out of gear with synchro-mesh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3/0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 F16H63/40Control outputs from the control unit to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or to other devices than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 comprising signals other than signals for actuating the final output mechanisms
    • F16H63/46Signals to a clutch outside the gearbox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 F16H61/0202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 F16H61/0204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 F16H61/0213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s used the signals being electric for gearshift control, e.g. control functions for performing shifting or generation of shift signal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for generating shift signals
    • F16H2061/0232Selecting ratios for bringing engine into a particular state, e.g. for fast warming up or for reducing exhaust e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403Synchronisation before shifting
    • F16H2061/0418Synchronisation before shifting by using different synchronisation devices simultaneously, e.g. for faster synchr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eight forward sp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变速器,具备:多个旋转轴;多个齿轮;包括输出侧同步机构的多个同步机构;润滑油贮存部,贮存因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扬的润滑油;挡位检测部,检测选择了包括空挡在内的多个挡位中的哪一个;以及控制部,在挡位检测部检测出空挡的情况下,在使除输出侧同步机构以外的同步机构工作,使除输出轴以外的旋转轴与除输出侧齿轮以外的齿轮连结后,使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

Description

自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使用润滑油对各部分进行润滑的变速器中,如果润滑油的温度太低,有时无法进行适当的润滑。因此,在搭载变速器的车辆等中,启动后不久时通常进行变速器的暖机。作为变速器的暖机方法,例如可举出通过旋转的齿轮搅拌润滑油,来使润滑油的温度升高的方法。另外,作为变速器的暖机方法的其他例子,可举出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通过驱动油泵并搅拌流过包括变速器在内的各部分的润滑油,从而使该润滑油的温度升高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13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变速器的挡位处于空挡时,一般情况下变速器内的齿轮不会旋转。因此,采用通过旋转的齿轮搅拌润滑油的暖机方法时,在车辆起步前很难进行暖机。另外,在起步后齿轮会旋转从而可以进行暖机,但是完成暖机需要较长时间。
另一方面,在采用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情况下方法的情况下,即使挡位处于空挡也能进行暖机,但是需要另行设置用于暖机的油泵。因此,需要油泵的设置空间和设置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根据该自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即使挡位处于空挡也能够进行暖机,并且能够缩短完成暖机所需的时间。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自动变速器,具备:多个旋转轴,包括具有离合器的输入轴和输出驱动力的输出轴;多个齿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侧齿轮;多个同步机构,包括能够使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侧齿轮连结的输出侧同步机构;润滑油贮存部,贮存因所述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扬的润滑油;挡位检测部,检测选择了包括空挡在内的多个挡位中的哪一个;以及控制部,在所述挡位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空挡的情况下,在使除所述输出侧同步机构以外的同步机构工作,使除所述输出轴以外的旋转轴与除所述输出侧齿轮以外的齿轮连结后,使所述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自动变速器,具备:多个旋转轴,包括具有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轴、具有第二离合器且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轴配置的第二输入轴及输出轴;多个齿轮;多个同步机构,能够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齿轮连结;润滑油贮存部,贮存因所述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扬的润滑油;挡位检测部,检测选择了包括空挡在内的多个挡位中的哪一个;以及控制部,在所述挡位检测部检测出除所述空挡之外的挡位时,使所述同步机构工作以形成包括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并且使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中,该自动变速器具备:多个旋转轴,包括具有离合器的输入轴和输出驱动力的输出轴;多个齿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侧齿轮;多个同步机构,包括能够使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侧齿轮连结的输出侧同步机构;以及润滑油贮存部,贮存因所述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扬的润滑油,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检测出所述空挡的情况下,在使除所述输出侧同步机构以外的同步机构工作,使除所述输出轴以外的旋转轴与除所述输出侧齿轮以外的齿轮连结后,使所述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中,该自动变速器具备:多个旋转轴,包括具有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轴、具有第二离合器且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轴配置的第二输入轴及输出轴;多个齿轮;多个同步机构,能够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齿轮连结;以及润滑油贮存部,贮存因所述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扬的润滑油,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检测出除所述空挡之外的挡位的情况下,使所述同步机构工作以形成包括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并且使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挡位处于空挡也能够进行暖机,并且能够缩短完成暖机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控制部的暖机控制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换挡杆处于空挡时的、由控制部进行的暖机控制的第一例中的同步机构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换挡杆处于空挡时的、由控制部进行的暖机控制的第二例中的同步机构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换挡杆处于空挡时的、由控制部进行的暖机控制的第三例中的同步机构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换挡杆处于空挡时的、由控制部进行的暖机控制的第四例中的同步机构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换挡杆处于前进挡,且起步挡为第二挡时的起步准备状态的自动变速器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换挡杆处于前进挡,且起步挡为第三挡时的起步准备状态的自动变速器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换挡杆处于前进挡,且起步挡为第一挡时的起步准备状态的自动变速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本发明不受该实施方式的限制。
首先,参照图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自动变速器1是双离合器式变速器。图1中的左侧是自动变速器1的前侧,图1中的右侧是自动变速器1的后侧。另外,图1是从侧面观察自动变速器1时的运动简图。
自动变速器1具备第一离合器10、第二离合器20及变速部30。自动变速器1例如搭载于卡车等的车辆(未图示)。而且,在变速部30的输出侧,经由未图示的传动轴、差速器和驱动轴,以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方式连结有驱动轮。
第一离合器10是例如具有多个输入侧离合器板11和多个输出侧离合器板12的液压动作式的湿式多片离合器。输入侧离合器板11与动力源(未图示的发动机、电动机等)的输出轴2一体旋转。输出侧离合器板12与变速部30的第一输入轴31一体旋转。
第一离合器10由复位弹簧(未图示)向分离方向施力。通过向活塞(未图示)的工作油室供给控制液压从而活塞移动,将输入侧离合器板11和输出侧离合器板12加压连接,由此第一离合器10被接合。通过使第一离合器10接合,动力源的驱动力被传递到第一输入轴31。由控制部40控制第一离合器10的接合和分离。
第二离合器20设置于第一离合器10的外周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第二离合器20设置于第一离合器10的外周侧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但是,第一离合器10和第二离合器20的配置关系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二离合器20配置在第一离合器10的前侧或后侧。
第二离合器20例如是具有多个输入侧离合器板21和多个输出侧离合器板22的液压动作式的湿式多片离合器。输入侧离合器板21与动力源的输出轴2一体旋转。输出侧离合器板22与变速部30的第二输入轴32一体旋转。
第二离合器20由复位弹簧(未图示)向分离方向施力。通过向活塞(未图示)的工作油室供给控制液压从而活塞移动,将输入侧离合器板21和输出侧离合器板22加压连接,由此第二离合器20被接合。通过使第二离合器20接合,动力源的驱动力被传递到第二输入轴32。由控制部40控制第二离合器20的接合和分离。
变速部30具备:与第一离合器10的输出侧连接的第一输入轴31、以及与第二离合器20的输出侧连接的第二输入轴32。另外,变速部30具备与第一输入轴31及第二输入轴32平行地配置的第一副轴33及第二副轴34。而且,变速部30具备与第一输入轴31及第二输入轴32配置于同轴上的输出轴35。
第一输入轴31通过轴承(未图示)可旋转地被变速器壳体(未图示)轴支承。在第一输入轴3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固定有作为倒档齿轮发挥功能的第二输入侧齿轮52a。
在第一输入轴31上的第二输入侧齿轮52a的后段,固定有第一同步机构61(将在后面叙述)的第一同步齿毂61a。
在第二输入侧齿轮52a与第一同步齿毂61a之间,相对于第一输入轴31可相对旋转地设置有第三输入侧齿轮53a。
在第一同步齿毂61a的后段,相对于第一输入轴31可相对旋转地设置有第四输入侧齿轮54a。
第二输入轴32是供第一输入轴31插通的中空轴,且通过轴承(未图示)可相对旋转地被第一输入轴31轴支承。在第二输入轴32的后端部固定有第一输入侧齿轮51a。第一输入侧齿轮51a配置于比第二输入侧齿轮52a更靠前侧的位置。
第一副轴33通过轴承(未图示)可旋转地被变速器壳体(未图示)轴支承。在第一副轴33,从前侧依次固定有第一副齿轮51b、第三同步机构63(将在后面叙述)的第三同步齿毂63a、第六副齿轮56b及第七副齿轮57b。
第一副齿轮51b与第一输入侧齿轮51a常啮合。由第一输入侧齿轮51a和第一副齿轮51b构成第一齿轮系51。
在第一副齿轮51b与第三同步机构63之间,相对于第一副轴33可相对旋转地设置有第二副齿轮52b。第二副齿轮52b经由倒挡惰轮52c与第二输入侧齿轮52a常啮合。由第二输入侧齿轮52a、倒挡惰轮52c及第二副齿轮52b构成倒档齿轮系52。在第三同步机构63与第六副齿轮56b之间配置有第二副轴34。
第二副轴34是供第一副轴33插通的中空轴,且通过轴承(未图示)可相对旋转地被第一副轴33轴支承。在第二副轴34的靠前的位置,固定有第三副齿轮53b。第三副齿轮53b与第三输入侧齿轮53a常啮合。由第三输入侧齿轮53a和第三副齿轮53b构成第二齿轮系53。
在第二副轴34上的第三副齿轮53b的后段,固定有第四副齿轮54b。第四副齿轮54b与第四输入侧齿轮54a常啮合。由第四输入侧齿轮54a和第四副齿轮54b构成第三齿轮系54。在第二副轴34的后端部,固定有第五副齿轮55b。
输出轴35通过轴承(未图示)可旋转地被变速器壳体(未图示)轴支承。在输出轴35的前端部,固定有第二同步机构62(将在后面叙述)的第二同步齿毂62a。在输出轴35上的第二同步齿毂62a的后段,固定有第四同步机构64(将在后面叙述)的第四同步齿毂64a。
在第二同步齿毂62a与第四同步齿毂64a之间,相对于输出轴35可相对旋转地设置有第一输出侧齿轮55a。第一输出侧齿轮55a与第五副齿轮55b常啮合。由第一输出侧齿轮55a和第五副齿轮55b构成第四齿轮系55。
在第一输出侧齿轮55a与第四同步齿毂64a之间,相对于输出轴35可相对旋转地设置有第二输出侧齿轮56a。第二输出侧齿轮56a与第六副齿轮56b常啮合。由第二输出侧齿轮56a和第六副齿轮56b构成第五齿轮系56。
在第四同步齿毂64a的后段,相对于输出轴35可相对旋转地设置有第三输出侧齿轮57a。第三输出侧齿轮57a与第七副齿轮57b常啮合。由第三输出侧齿轮57a和第七副齿轮57b构成第六齿轮系57。
变速部30具备第一同步机构61、第二同步机构62、第三同步机构63及第四同步机构64。
第一同步机构61具备第一同步齿毂61a、第一同步套筒61b、第一牙嵌齿轮61c及第二牙嵌齿轮61d。第一同步齿毂61a如上所述固定于第一输入轴31。
第一同步套筒61b以包围第一同步齿毂61a的方式设置。第一同步套筒61b具有与第一同步齿毂61a的花键外齿卡合的花键内齿。第一同步套筒61b与第一同步齿毂61a一体旋转,且相对于第一同步齿毂61a可沿前后方向移动。
第一牙嵌齿轮61c设置于第三输入侧齿轮53a的后侧。第二牙嵌齿轮61d设置于第四输入侧齿轮54a的前侧。在第一同步齿毂61a与第一牙嵌齿轮61c之间、以及第一同步齿毂61a与第二牙嵌齿轮61d之间,分别设置有同步器锁环(未图示)。第一同步套筒61b的花键内齿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一牙嵌齿轮61c的花键外齿或第二牙嵌齿轮61d的花键外齿卡合。
在第一同步机构61中,通过换挡拔叉(未图示)使第一同步套筒61b移动从而与第一牙嵌齿轮61c或第二牙嵌齿轮61d卡合,由此,使第一输入轴31选择性地与第三输入侧齿轮53a或第四输入侧齿轮54a同步连结。第一同步机构61的工作由控制部40控制。
第二同步机构62具备第二同步齿毂62a、第二同步套筒62b、第三牙嵌齿轮62c及第四牙嵌齿轮62d。第二同步齿毂62a如上所述固定于输出轴35。
第二同步套筒62b以包围第二同步齿毂62a的方式设置。第二同步套筒62b具有与第二同步齿毂62a的花键外齿卡合的花键内齿。第二同步套筒62b与第二同步齿毂62a一体旋转,且相对于第二同步齿毂62a可沿前后方向移动。
第三牙嵌齿轮62c设置于第一输入轴31的后端部。第四牙嵌齿轮62d设置于第一输出侧齿轮55a的前侧。在第二同步齿毂62a与第三牙嵌齿轮62c之间、以及第二同步齿毂62a与第四牙嵌齿轮62d之间,分别设置有同步器锁环(未图示)。第二同步套筒62b的花键内齿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三牙嵌齿轮62c的花键外齿或第四牙嵌齿轮62d的花键外齿卡合。
在第二同步机构62中,通过换挡拔叉(未图示)使第二同步套筒62b移动从而与第三牙嵌齿轮62c或第四牙嵌齿轮62d卡合,由此,使输出轴35选择性地与第一输出轴31或第一输出侧齿轮55a同步连结。第二同步机构63的工作由控制部40控制。
第三同步机构63具备第三同步齿毂63a、第三同步套筒63b、第五牙嵌齿轮63c及第六牙嵌齿轮63d。第三同步齿毂63a如上所述固定于第一副轴33。
第三同步套筒63b以包围第三同步齿毂63a的方式设置。第三同步套筒63b具有与第三同步齿毂63a的花键外齿卡合的花键内齿。第三同步套筒63b与第三同步齿毂63a一体旋转,且相对于第三同步齿毂63a可沿前后方向移动。
第五牙嵌齿轮63c设置于第二副齿轮52b的后侧。第六牙嵌齿轮63d设置于第二副轴34的前端部。在第三同步齿毂63a与第五牙嵌齿轮63c之间、以及第三同步齿毂63a与第六牙嵌齿轮63d之间,分别设置有同步器锁环(未图示)。第三同步套筒63b的花键内齿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五牙嵌齿轮63c的花键外齿或第六牙嵌齿轮63d的花键外齿卡合。
在第三同步机构63中,通过换挡拔叉(未图示)使第三同步套筒63b移动从而与第五牙嵌齿轮63c或第六牙嵌齿轮63d卡合,由此,使第一副轴33选择性地与第二副齿轮52b或第二副轴34同步连结。第三同步机构63的工作由控制部40控制。
第四同步机构64具备第四同步齿毂64a、第四同步套管64b、第七牙嵌齿轮64c及第八牙嵌齿轮64d。第四同步齿毂64a如上所述固定于输出轴35。
第四同步套筒64b以包围第四同步齿毂64a的方式设置。第四同步套筒64b具有与第四同步齿毂64a的花键外齿卡合的花键内齿。第四同步套筒64b与第四同步齿毂64a一体旋转,且相对于第四同步齿毂64a可沿前后方向移动。
第七牙嵌齿轮64c设置于第二输出侧齿轮56a的后侧。第八牙嵌齿轮64d设置于第三输出侧齿轮57a的前侧。在第四同步齿毂64a与第七牙嵌齿轮64c之间、以及第四同步齿毂64a与第八牙嵌齿轮64d之间,分别设置有同步器锁环(未图示)。第四同步套筒64b的花键内齿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七牙嵌齿轮64c的花键外齿或第八牙嵌齿轮64d的花键外齿卡合。
在第四同步机构64中,通过换挡拔叉(未图示)使第四同步套筒64b移动从而与第七牙嵌齿轮64c或第八牙嵌齿轮64d卡合,由此,使输出轴35选择性地与第二输出侧齿轮56a或第三输出侧齿轮57a同步连结。第四同步机构64的工作由控制部40控制。
挡位检测部41检测由驾驶员对换挡杆(未图示)的操作所选择的挡位。挡位检测部41与控制部40连接。
上述的自动变速器1的各结构容纳于壳体70。壳体70的下部贮存有用于润滑自动变速器1的各部分的润滑油(变速箱油,未图示)。例如,润滑油从壳体70的底面贮存到第一副轴33和第二副轴34的高度位置附近。在第一副轴33和第二副轴34上设置的齿轮旋转时,润滑油被搅拌,且润滑油被齿轮上扬而对各部分进行润滑。此外,壳体70是本发明的润滑油贮存部的一个例子。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的结构。此外,图1是说明自动变速器1的结构的图,作为可移动的结构的第一同步套筒61b、第二同步套筒62b、第三同步套筒63b、第四同步套筒64b的位置是不与任何一个牙嵌齿轮卡合的位置。
上述的第一输入轴31、第二输入轴32、第一副轴33、第二副轴34及输出轴35分别是本发明的旋转轴的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它们统称为旋转轴。另外,上述的第一输入侧齿轮51a、第二输入侧齿轮52a、第三输入侧齿轮53a、第四输入侧齿轮54a、第一副齿轮51b、第二副齿轮52b、第三副齿轮53b、第四副齿轮54b、第五副齿轮55b、第六副齿轮56b、倒挡惰轮52c、第一输出侧齿轮55a、第二输出侧齿轮56a、第三输出侧齿轮57a是本发明的齿轮的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它们简单地统称为齿轮。而且,上述的第一同步机构61、第二同步机构62、第三同步机构63、第四同步机构64是本发明的同步机构的例子,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它们简单地统称为同步机构。
<控制部40的控制>
以下,说明由控制部40进行的控制。控制部40通过控制第一离合器10或第二离合器20的工作以及各同步机构的工作,来控制自动变速器1中的变速动作。更具体地,自动变速器1例如在使第一同步机构61工作时,通过对使换挡拔叉(未图示)移动的液压致动器(未图示)进行控制来使第一同步套筒61b移动并与第一牙嵌齿轮61c或第二牙嵌齿轮61d卡合,由此使第一输入轴31选择性地与第三输入侧齿轮53a或第四输入侧齿轮54a同步连结。控制部40基于挡位检测部41检测出的挡位来控制同步机构,使所希望的旋转轴与所希望的齿轮连结,由此将自动变速器1切换到所希望的变速挡。
特别是,控制部40例如在搭载了自动变速器1的车辆中的驱动源刚启动后等润滑油温度较低的状态下,进行将变速器内贮存的润滑油搅拌而使温度升高的暖机控制。以下详细说明由控制部40进行的暖机控制。
(暖机控制)
图2是说明控制部40的暖机控制的流程图。假定在搭载有自动变速器1的车辆的驱动源刚启动后且在车辆起步前进行图2中说明的暖机控制。因此,在图2中说明的暖机控制中,假定已经将来自驱动源的动力提供给驱动源的输出轴2。
在步骤S1中,控制部40判断是否由挡位检测部41检测出换挡杆的空挡。在判断为检测出空挡时,控制部40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2,否则使处理前进到步骤S5。
在换挡杆处于空挡的情况下,在步骤S2中,控制部40使输出侧同步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输出侧同步机构是使输出轴35与除此之外的旋转轴或齿轮同步连结的同步机构,在图1例示的结构的自动变速器1中,第二同步机构62和第四同步机构64相当于该同步机构。有时,在输出侧同步机构工作的状态下,例如在后面阶段的步骤S4中若任意一个离合器被接合,则车辆会起步。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是非优选的,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本步骤S2中,使输出侧同步机构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步骤S3中,控制部40使除输出侧同步机构以外的特定的同步机构工作。在步骤S3中,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工作的特定的同步机构是第一同步机构61和/或第三同步机构63。由于每个齿轮的转速会因哪一个同步机构工作而不同,所以最好适当地选用。在换挡杆处于空挡时的、使用第一同步机构61和/或第三同步机构63的暖机控制的细节,将在后面叙述。
在步骤S4中,控制器40使第一离合器10和/或第二离合器20处于接合状态。因此,在驱动力未传递到输出轴35的状态下,特定的齿轮开始旋转。由此,在壳体70内贮存的润滑油被搅拌,润滑油的温度升高,因此能够快速地进行自动变速器1的暖机。
以下,对换挡杆处于空挡时的、由控制部40进行的暖机控制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第一例)
图3是表示换挡杆处于空挡时的、由控制部40进行的暖机控制的第一例中的同步机构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在以下的图中,用粗实线表示传递驱动力的结构。
在图3所示的第一例中,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第一同步机构61向前侧工作。更具体地,第一同步套筒61b与第一牙嵌齿轮61c卡合,从而第一输入轴与第三齿轮系53的第三输入侧齿轮53a同步连结。在该状态下,若控制部40使第一离合器10和第二离合器20这两者处于接合状态时,则自动变速器1的各部分成为如下的状态。
在第一输入轴31因第一离合器10的接合而旋转时,连接到第一输入轴31的倒档齿轮系52和第三齿轮系53旋转。然后,由于第三齿轮系53的旋转,第二副轴34、第四齿轮系54及第五齿轮系55也旋转。
另外,在第二输入轴32因第二离合器20的接合而旋转时,连接到第二输入轴32的第一齿轮系51旋转。然后,由于第一齿轮系51的旋转,第一副轴33、第六齿轮系56及第七齿轮系57旋转。
这样,在换挡杆处于空挡时,在输出侧同步机构未工作的状态下,使第一同步机构61向前侧工作,使第一离合器10和第二离合器20处于接合状态,由此自动变速器1的所有齿轮系旋转。然后,通过各齿轮的旋转,将贮存到第一副轴33和第二副轴34的高度位置附近的润滑油搅拌并上扬。由此,可以快速地暖机。
(第二例)
图4是表示换挡杆处于空挡时的、由控制部40进行的暖机控制的第二例中的同步机构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4所示的第二例中,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第三同步机构63向后侧工作。更具体地,第三同步套筒63b与第六牙嵌齿轮63d卡合,从而第一副轴33与第二副轴34同步连结。在该状态下,若控制部40使第二离合器20成为接合状态,则自动变速器1的各部分成为如下的状态。
在第二输入轴32因第二离合器20的接合而旋转时,连接到第二输入轴32的第一齿轮系51旋转。然后,由于第一齿轮系51的旋转,第一副轴33、第六齿轮系56及第七齿轮系57旋转。第一副轴33和第二副轴34由第三同步机构63同步连结,所以第二副轴34、第三齿轮系53、第四齿轮系54及第五齿轮系55也旋转。
这样,在换挡杆处于空挡时,在输出侧同步机构未工作的状态下,使第三同步机构63向后侧工作,使第二离合器20处于接合状态,由此除倒档齿轮系52以外的自动变速器1的所有齿轮系都旋转。因此,在第二例中也同样地,通过各齿轮的旋转,将贮存到第一副轴33和第二副轴34的高度位置附近的润滑油搅拌并上扬。由此,可以快速地暖机。
(第三例)
图5是表示换挡杆处于空挡时的、由控制部40进行的暖机控制的第三例中的同步机构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5所示的第三例中,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第一同步机构61向前侧工作,且第三同步机构63向后侧工作。在该状态下,若控制部40使第一离合器10处于接合状态,则自动变速器1的各部分成为如下的状态。
在第一输入轴31因第一离合器10的接合而旋转时,连接到第一输入轴31的倒档齿轮系52和第三齿轮系53旋转。然后,由于第三齿轮系53的旋转,第二副轴34、第四齿轮系54及第五齿轮系55也旋转。第一副轴33和第二副轴由第三同步机构63同步连结,所以第一副轴33、第一齿轮系51、第六齿轮系56及第七齿轮系57也旋转。
这样,在换挡杆处于空挡时,在输出侧同步机构未工作的状态下,使第一同步机构61向前侧工作,且使第三同步机构63向后侧工作,并且使第一离合器10处于接合状态,由此自动变速器1的所有齿轮系都旋转。
此外,在第三例中,如上所述,第一副轴33的旋转以及以与第一副轴33相同的转速旋转的第六齿轮系56和第七齿轮系57的旋转,经由第三齿轮系53进行。因此,第一副轴33、第六齿轮系56及第七齿轮系57的转速,与通常的转速相比,多出经由第三齿轮系53增加的部分。此外,第三例中的“通常”意味着通过使第二离合器接合而使第一副轴33、第六齿轮系56及第七齿轮系57旋转的情形。
如上所述,在第三例中,与上述的第一例相比,即使驱动源的转速相同,也可以使一部分齿轮旋转得更快。因此,可以更快地进行暖机。
(第四例)
图6是表示换挡杆处于空挡时的、由控制部40进行的暖机控制的第四例中的同步机构的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6所示的第四例中,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第一同步机构61和第三同步机构63都向前侧工作。在该状态下,若控制部40使第二离合器20处于接合状态,则自动变速器1的各部分成为如下的状态。
在第二输入轴32因第二离合器20的接合而旋转时,连接到第二输入轴32的第一齿轮系51旋转。然后,由于第一齿轮系51的旋转,第一副轴33、第六齿轮系56及第七齿轮系57旋转。第一副轴33与倒档齿轮系52的第二副齿轮52b由第三同步机构63同步连结,所以倒档齿轮系52也同样旋转。
由此,第一输入轴31经由倒档齿轮系52而与通常相反地旋转。由于第一同步机构61使第一输入轴31与第三齿轮系53同步连结,伴随于此,第三齿轮系53、第二副轴34、第四齿轮系54及第五齿轮系55也与通常相反地旋转。此外,第四例中的“通常”意味着通过使第一离合器10接合而第一输入轴31、第三齿轮系53、第二副轴34、第四齿轮系54及第五齿轮系55旋转的情形。
这样,在换挡杆处于空挡时,在输出侧同步机构未工作的状态下,使第一同步机构61和第三同步机构63都向前侧工作,使第二离合器20处于接合状态,由此自动变速器1的所有齿轮系都旋转。
此外,在第四例中,如上所述,第一输入轴31、第三齿轮系53、第二副轴34、第四齿轮系54及第五齿轮系55的旋转,都经由倒档齿轮系52进行。因此,第一输入轴31、第三齿轮系53、第二副轴34、第四齿轮系54及第五齿轮系55都因经由倒档齿轮系52而与通常相反地旋转,且转速比通常更高。
另一方面,在第四例中,如上所述,第一齿轮系51、第一副轴33、第六齿轮系56及第七齿轮系57向前旋转。因此,在第四例中,同时存在彼此向相反方向旋转的齿轮,而且一部分齿轮的转速比上述其他例子当中的更快,所以可以更好地进行暖机。
如上所述,在暖机控制中,在换挡杆处于空挡时,在输出侧同步机构未工作的状态下,控制部40使第一同步机构61和/或第三同步机构63工作。由此,在驱动力没有传递到输出轴35的状态下,可以使各齿轮旋转。由此,润滑油被搅拌,润滑油的温度升高,所以在车辆起步前能够快速进行暖机。
返回图2的流程图的说明。在判断为换挡杆不处于空挡时,即,驾驶员将换挡杆挂入前进挡时,在步骤S5中,控制部40适当确定车辆起步时使用的变速挡(起步挡),使形成该起步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同步机构工作。由此,成为只要使形成起步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离合器接合,即可使车辆起步的状态(起步准备状态)。
此外,对于作为起步挡使用哪个变速挡,本发明并不限定。例如,通过利用换挡杆或未图示的输入单元由驾驶员任意选择起步挡的方法、预先决定一个起步用的变速挡的方法、或者利用未图示的传感器等测量车辆的重量并在起步时基于车辆重量决定起步挡的方法等,由控制部40决定起步挡即可。
在步骤S6中,控制部40判断在所决定的起步挡下的起步准备状态的暖机控制是否能够进行。例如,可以基于表示对于每个出发挡是否能够进行暖机控制的表格等进行该判断。预先生成这样的表格,并存储在未图示的存储器等中即可。对于每个起步挡是否能够进行暖机控制的判断方法,将在后面叙述。
在步骤S7中,控制部40使特定的同步机构工作。然后,在步骤S8中,控制部40使不形成驱动力传递路径的离合器接合。
此外,步骤S7中的特定同步机构是如下的同步机构:即使在步骤S8中使不形成起步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离合器接合,也不会影响起步挡的驱动力传递回路的同步机构。将这样的特定的同步机构预先记载在上述表格中即可。
通过这样的控制,当换挡杆不处于空挡时,在保持起步准备状态的同时,贮存在壳体70内的润滑油被搅拌,从而润滑油的温度升高。因此,能够快速地进行自动变速器1的暖机。
以下,举出具体例子说明上述步骤S6中的、对于每个起步挡是否能够进行暖机控制的判断方法。
(起步挡为第二挡时的例子)
图7是表示换挡杆处于前进挡,且起步挡为第二挡时的起步准备状态的自动变速器1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当起步挡为第二挡时,控制部40使第四同步机构64向前侧工作。由此,形成经由第二离合器20→第二输入轴32→第一齿轮系51→第一副轴33→第五齿轮系56→第四同步机构64→输出轴35的驱动力传递路径。在图7中,用粗虚线示出了第二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
以下,考虑在这样的第二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是否能够进行暖机控制。
首先,在第二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第一同步机构61、第二同步机构62及第三同步机构63未工作。考虑在保持起步准备状态的同时使某一个同步机构工作的情况,结果如下。
关于第一同步机构61,不管是向前侧工作时还是向后侧工作时,都不干涉第二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
而关于第二同步机构62,不管是向前侧工作时还是向后侧工作时,都会干涉形成第二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输出轴35。另外,关于第三同步机构63,不管是向前侧工作时还是向后侧工作时,都会干涉形成第二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第一副轴33。
由以上可知,在第二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可以使第一同步机构61工作。接着,考虑在使第一同步机构61工作的状态下使不形成第二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第一离合器10接合的情况。
在第二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使第一同步机构61工作且使第一离合器10处于接合状态时,如图7中用粗实线所示,驱动力被传递到第一输入轴31、倒档齿轮系52、第三齿轮系53、第二副轴34、第四齿轮系54及第五齿轮系55。由于即使它们旋转也不会影响第二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可知在第三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通过在使第一同步机构61工作的状态下使第一离合器10处于接合状态,可以进行暖机控制。
此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使第一同步机构61向前侧工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第一同步机构61向后侧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输入轴31连接到第四齿轮系54,驱动力被传递到第一输入轴31、倒档齿轮系52、第三齿轮系53、第二副轴34、第四齿轮系54及第五齿轮系55。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会影响第二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
(起步挡为第三挡时的例子)
图8是表示换挡杆处于前进挡、起步挡为第三挡时的起步准备状态的自动变速器1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当起步挡为第三挡时,控制部40使第一同步机构61向后侧工作,且使第二同步机构62向后侧工作。由此,形成经由第一离合器10→第一输入轴31→第四齿轮系54→第二副轴34→第五齿轮系55→第二同步机构62→输出轴35的驱动力传递路径。在图8中,用粗虚线示出了第三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
以下,考虑在这样的第三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是否能够进行暖机控制。
首先,在第三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第三同步机构63和第四同步机构64未工作。考虑在保持起步准备状态的同时使某一个同步机构工作的情况,结果如下。
关于第三同步机构63,不管是向前侧工作还是向后侧工作,都会干涉形成第三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第一输入轴31。另外,关于第四同步机构64,不管是向前侧工作还是向后侧工作,都会干涉形成第三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输出轴35。
由以上可知,在第三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不能使任何一个非工作同步机构工作。接着,考虑在任一个非工作同步机构都不工作的状态下,使不形成第三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第二离合器20接合的情况。
在第三挡的准备状态下使第二离合器20处于接合状态时,如图8中用粗实线所示,驱动力被传递到第二输入轴32、第一齿轮系51、第一副轴33、第六齿轮系56及第七齿轮系57。由于即使它们旋转也不会影响第二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因此在第三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可以通过使第二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来进行暖机控制,而无需使任一个非工作同步机构工作。
(起步挡为第一挡时的例子)
图9是表示换挡杆处于前进挡,且起步挡为第一挡时的起步准备状态的自动变速器1的示意图。
如图9所示,起步挡为第一挡时,控制部40使第一同步机构61向后侧工作,使第三同步机构63向后侧工作,并且使第四同步机构64向前侧工作。由此,形成经由第一离合器10→第一输入轴31→第四齿轮系54→第二副轴34→第三同步机构63→第一副轴33→第六齿轮系56→第四同步机构64→输出轴35的驱动力传递路径。在图9中,第一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用粗虚线表示。
以下,考虑在这样的第一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是否能够进行暖机控制。
首先,在第一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只有第二同步机构62未工作。考虑在保持起步准备状态的同时使第二同步机构工作时的情况,结果如下。
若使第二同步机构63向前侧或后侧工作,则会干涉形成第一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输出轴35。因此,可知,在第一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不能使作为非工作同步机构的第二同步机构62工作。接着,考虑在第二同步机构62未工作的状态下,使不形成第一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第二离合器20接合的情况。
若在第一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使第二离合器20处于接合状态,则如图9所示,会干涉形成第一挡的驱动力传递路径的第一副轴33。因此,可知,在第一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暖机控制根本不能进行。
这样,在会作为起步挡的所有变速挡的起步准备状态下,确定是否能够进行暖机控制,并且在确定为能够进行暖机控制的情况下,预先决定应该工作的特定的同步机构。所决定的结果如上所述以表格形式存储于存储器等,由控制部40读出并使用。通过这样的控制,即使在车辆的起步准备状态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暖机。
<作用和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具备:多个旋转轴,包括具有离合器(第一离合器10、第二离合器20)的输入轴(第一输入轴31、第二输入轴32)和输出驱动力的输出轴35;多个齿轮,包括设置于输出轴35的输出侧齿轮(第一输出侧齿轮55a、第二输出侧齿轮56a、第三输出侧齿轮57a);多个同步机构,包括能够使输出轴35与输出侧齿轮连结的输出侧同步机构(第二同步机构62、第四同步机构64);壳体70(润滑油贮存部),贮存因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扬的润滑油;挡位检测部41,检测选择了包括空挡在内的多个挡位中的哪一个;以及控制部40,在挡位检测部41检测出空挡时,使除输出侧同步机构以外的同步机构工作,使除输出轴以外的旋转轴与除输出侧齿轮以外的齿轮连结后,使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
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搭载有自动变速器1的车辆刚启动后且换挡杆处于空挡时,在驱动力未传递到输出轴35的状态下,能够使各齿轮旋转。由此,润滑油被搅拌,从而润滑油的温度升高,所以在车辆起步之前能够快速进行暖机。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自动变速器1具备:多个旋转轴,包括具有第一离合器10的第一输入轴31、具有第二离合器20且与第一输入轴31同轴配置的第二输入轴32及输出轴35;多个齿轮;能够使旋转轴与齿轮连结的多个同步机构;壳体70,贮存因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扬的润滑油;挡位检测部41,检测选择了包括空挡在内的多个挡位中的哪一个;以及控制部40,在挡位检测部41检测出除空挡之外的挡位时,使同步机构工作以形成包括一个输入轴和输出轴35的驱动力传递路径,并且使另一个输入轴所具有的离合器接合。
通过这样的控制,在车辆的起步准备状态下,能够适当地进行暖机。
<变形例>
以上参照附图对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例子。显然,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可以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内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改例,可以明确它们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在不脱离发明的要点的范围内,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可以被任意组合。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等所示,对具有两个离合器、7个齿轮系、两个输入轴、两个副轴以及1个输出轴的自动变速器1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自动变速器不限于这样的结构。离合器、齿轮系及旋转轴的数量可以适当地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搭载了自动变速器1的车辆起步之前进行自动变速器1的暖机控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对于图2的步骤S5至S8所示的起步准备状态下的暖机控制,即使在车辆开始行驶后(行驶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执行。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换挡杆不处于空挡时当作处于前进挡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在换挡杆处于倒挡时,也可以进行与换挡杆处于前进挡时相同的暖机控制。
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25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9-057117),其内容在此作为参照而引入。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进行快速暖机的自动变速器。
附图标记说明
1:自动变速器
2:驱动源的输出轴
10:第一离合器
11:输入侧离合器板
12:输出侧离合器板
20:第二离合器
21:输入侧离合器板
22:输出侧离合器板
30:变速部
31:第一输入轴
32:第二输入轴
33:第一副轴
34:第二副轴
35:输出轴
40:控制部
41:挡位检测部
51:第一齿轮系
51a:第一输入侧齿轮
51b:第一副齿轮
52:倒档齿轮系
52a:第二输入侧齿轮
52b:第二副齿轮
52c:倒挡惰轮
53:第二齿轮系
53a:第三输入侧齿轮
53b:第三副齿轮
54:第三齿轮系
54a:第四输入侧齿轮
54b:第四副齿轮
55:第四齿轮系
55a:第一输出侧齿轮
55b:第五副齿轮
56:第五齿轮系
56a:第二输出侧齿轮
56b:第六副齿轮
57:第六齿轮系
57a:第三输出侧齿轮
57b:第七副齿轮
61:第一同步机构
61a:第一同步齿毂
61b:第一同步套筒
61c:第一牙嵌齿轮
61d:第二牙嵌齿轮
62:第二同步机构
62a:第二同步齿毂
62b:第二同步套筒
62c:第三牙嵌齿轮
62d:第四牙嵌齿轮
63:第三同步机构
63a:第三同步齿毂
63b:第三同步套筒
63c:第五牙嵌齿轮
63d:第六牙嵌齿轮
64:第四同步机构
64a:第四同步齿毂
64b:第四同步套筒
64c:第七牙嵌齿轮
64d:第八牙嵌齿轮
70:壳体

Claims (6)

1.一种自动变速器,具备:
多个旋转轴,包括具有离合器的输入轴和输出驱动力的输出轴;
多个齿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侧齿轮;
多个同步机构,包括能够使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侧齿轮连结的输出侧同步机构;
润滑油贮存部,贮存因所述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扬的润滑油;
挡位检测部,检测选择了包括空挡在内的多个挡位中的哪一个;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挡位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空挡的情况下,在使除所述输出侧同步机构以外的同步机构工作,使除所述输出轴以外的旋转轴与除所述输出侧齿轮以外的齿轮连结后,使所述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所述输入轴包括:具有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轴、具有第二离合器且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轴配置的第二输入轴,
在所述挡位检测部检测出所述空挡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一离合器和/或第二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
3.一种自动变速器,具备:
多个旋转轴,包括具有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轴、具有第二离合器且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轴配置的第二输入轴及输出轴;
多个齿轮;
多个同步机构,能够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齿轮连结;
润滑油贮存部,贮存因所述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扬的润滑油;
挡位检测部,检测选择了包括空挡在内的多个挡位中的哪一个;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挡位检测部检测出除所述空挡之外的挡位时,使所述同步机构工作以形成包括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并且使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变速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使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时,在使如下的所述同步机构工作后,使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该所述同步机构是在所述第二离合器已接合时不干涉所述驱动力传递路径的所述同步机构。
5.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其中,该自动变速器具备:多个旋转轴,包括具有离合器的输入轴和输出驱动力的输出轴;多个齿轮,包括设置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侧齿轮;多个同步机构,包括能够使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出侧齿轮连结的输出侧同步机构;以及润滑油贮存部,贮存因所述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扬的润滑油,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检测出所述空挡的情况下,在使除所述输出侧同步机构以外的同步机构工作,使除所述输出轴以外的旋转轴与除所述输出侧齿轮以外的齿轮连结后,使所述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
6.一种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其中,该自动变速器具备:多个旋转轴,包括具有第一离合器的第一输入轴、具有第二离合器且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轴配置的第二输入轴及输出轴;多个齿轮;多个同步机构,能够使所述旋转轴与所述齿轮连结;以及润滑油贮存部,贮存因所述齿轮的旋转而被上扬的润滑油,所述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检测出除所述空挡之外的挡位的情况下,使所述同步机构工作以形成包括所述第一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并且使所述第二离合器接合。
CN202080023245.XA 2019-03-25 2020-03-24 自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 Active CN113614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7117 2019-03-25
JP2019057117A JP7334440B2 (ja) 2019-03-25 2019-03-25 自動変速機および自動変速機の暖機方法
PCT/JP2020/013002 WO2020196514A1 (ja) 2019-03-25 2020-03-24 自動変速機および自動変速機の暖機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4414A true CN113614414A (zh) 2021-11-05
CN113614414B CN113614414B (zh) 2023-10-24

Family

ID=72611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3245.XA Active CN113614414B (zh) 2019-03-25 2020-03-24 自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61533B2 (zh)
JP (1) JP7334440B2 (zh)
CN (1) CN113614414B (zh)
DE (1) DE112020001520T5 (zh)
WO (1) WO2020196514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9230A (ja) * 2000-07-31 2002-02-06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01392803A (zh) * 2007-09-21 2009-03-2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湿式旋转离合器的阻力矩减小控制装置
US20100319486A1 (en) * 2009-06-23 2010-12-23 Aisin Al Co., Ltd. Transmission
US20120247903A1 (en) * 2011-03-30 2012-10-04 Borgwarner Inc. Wet clutch module with integrated heat exchanger
WO2015093474A1 (ja) * 2013-12-19 2015-06-25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04049U (zh) * 1985-12-23 1987-07-02
US5803863A (en) * 1997-03-03 1998-09-08 Caterpillar Inc. Transmission warm-up control strategy
GB9919179D0 (en) * 1999-08-16 1999-10-20 Luk Getriebe Systeme Gmbh Transmission systems
DE10165097B3 (de) * 2000-07-18 2015-07-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DE102005013598A1 (de) * 2005-03-24 2006-11-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Antriebsstrangs eines Kraftfahrzeugs
JP6089601B2 (ja) 2012-11-02 2017-03-0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補機制御装置
JP5722398B2 (ja) * 2013-08-13 2015-05-20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変速装置
JP6337784B2 (ja) 2015-01-23 2018-06-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潤滑制御装置
JP6945400B2 (ja) 2017-09-21 2021-10-06 日本ユニシス株式会社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情報配信装置、情報配信用プログラム、情報提供装置および情報提供用プログラム
JP6836981B2 (ja) * 2017-10-19 2021-03-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39230A (ja) * 2000-07-31 2002-02-06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変速機の制御装置
CN101392803A (zh) * 2007-09-21 2009-03-25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湿式旋转离合器的阻力矩减小控制装置
US20100319486A1 (en) * 2009-06-23 2010-12-23 Aisin Al Co., Ltd. Transmission
US20120247903A1 (en) * 2011-03-30 2012-10-04 Borgwarner Inc. Wet clutch module with integrated heat exchanger
WO2015093474A1 (ja) * 2013-12-19 2015-06-25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変速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0001520T5 (de) 2021-12-30
JP2020159396A (ja) 2020-10-01
US20220170542A1 (en) 2022-06-02
US11761533B2 (en) 2023-09-19
CN113614414B (zh) 2023-10-24
WO2020196514A1 (ja) 2020-10-01
JP7334440B2 (ja) 2023-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31090B2 (en) Heavy duty transmission architecture
EP1865226B1 (en)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EP1566569B1 (en) A twin-clutch transmission to transmit a drive power
US7757577B2 (en)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gear connecting mechanism and transmission having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JP5847521B2 (ja) デュアルクラッチ式自動変速機
US20110167957A1 (en) Automatic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JP5280327B2 (ja) 車両用変速装置
US20220185095A1 (en) Transmission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Powertrain, Powertrain,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JP2012201117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変速装置
EP2322821A1 (en) Gearbox for a motor vehicle double-clutch transmission
US20220144069A1 (en) Clutch Assembly, Motor Vehicle Powertrain,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Powertrain
JPS5977163A (ja) 手動変速装置用チエ−ン駆動後進歯車
JP2012201116A (ja)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走行駆動装置
JP2003294138A (ja) 車両用変速機
JP5685160B2 (ja) 機械式自動変速装置の制御システム
JP2013060043A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CN113614414B (zh) 自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暖机方法
CN109416106B (zh) 变速机构
CN113614415B (zh) 自动变速器
JP5821492B2 (ja) 車両の変速装置
JP3513135B2 (ja) 車両用変速装置
JPH051059U (ja) 変速機のギヤ鳴り防止装置
JP2008240929A (ja) 車両用始動装置
KR100793886B1 (ko) 차량용 듀얼 클러치 변속기의 변속 제어방법
JPS645154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