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13908B - 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13908B
CN113613908B CN201980094478.6A CN201980094478A CN113613908B CN 113613908 B CN113613908 B CN 113613908B CN 201980094478 A CN201980094478 A CN 201980094478A CN 113613908 B CN113613908 B CN 1136139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scanning direction
cutter
exterior member
pri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44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13908A (zh
Inventor
深泽洸贵
五味知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6139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39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139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139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41J11/70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using a cutting tool mounted on a reciprocating c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66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 B41J11/70Applications of cutting devices cutt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pape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能确保剪切器的目视确认性的打印机。打印机具备贮留油墨的第一油墨贮留部及第二油墨贮留部、喷出油墨的喷出头、使喷出头及第二油墨贮留部移动的滑架(18)、将第一油墨贮留部和第二油墨贮留部连接的管(15)、位于滑架(18)前方的第一外装部件(21)、在滑架(18)与第一外装部件(21)之间向扫描方向(X)移动而将介质(16)切断的剪切器(19),在第一外装部件(21)上在处于预定位置(PP)的剪切器(19)的前方形成开口(32),第一外装部件(21)的内表面(50)包括能与管(15)滑动接触的第一滑动接触面(51),第一滑动接触面(51)在扫描方向(X)上位于形成开口(32)的开口区域(OA),且位于和开口(32)相比靠铅直上方的区域。

Descrip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
背景技术
例如像专利文献1那样,存在一种从作为喷出头的一个示例的记录头喷射油墨从而在作为介质的一个示例的记录纸张上进行记录的打印机。打印机具备使记录头移动的滑架、将记录纸张向输送方向进行输送的辊、和从作为第一油墨贮留部的一个示例的油墨罐部向记录头供给油墨的管的一个示例即油墨管。油墨管以不发生因自重而引起的下垂的方式被支承在与滑架相比而位于输送方向的下游的筐体框架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18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打印机中,具有通过剪切器将被实施了记录的介质切断并将介质从排出口排出的打印机。在这样的打印机中,在形成有排出口的外装部件上设置有用于维护剪切器的开口。因此,当使管支承在外装部件上时,有可能给因管位于开口和剪切器之间而妨碍剪切器的目视确认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解决上述课题的打印机具备:第一油墨贮留部,其油贮留墨;第二油墨贮留部,其贮留从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供给的所述油墨;喷出头,其朝向介质喷出所述油墨;滑架,其使所述喷出头以及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向扫描方向以及与该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管,其对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和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进行连接;外装部件,其与所述滑架相比而靠前方;剪切器,其在所述滑架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向所述扫描方向移动而将所述介质切断,在所述外装部件上,在处于预定位置的所述剪切器的前方形成有开口,所述外装部件的内表面包括所述管所能够滑动接触的第一滑动接触面,所述第一滑动接触面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形成有所述开口的开口区域,且位于和所述开口相比靠铅直上方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3为表示第一外装部件的内表面的示意图。
图4为剪切器的主视图。
图5为滑架连结部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待机位置的滑架与预定位置的剪切器的示意俯视图。
图7为表示预定位置的滑架以及剪切器的示意俯视图。
图8为表示待机位置的滑架以及剪切器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打印机为,通过向纸张等介质喷出油墨从而印刷文字、图像的喷墨式打印机。
在附图中,打印机11作为被置于水平面上的装置而通过Z轴来表示重力的方向,并通过X轴和Y轴来表示沿着水平面的方向。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沿着X轴的方向称为扫描方向X,并将沿着Y轴的方向称为前方,将与前方相反的方向称为后方,将沿着Z轴的方向称为铅直下方,将与铅直下方相反的方向称为铅直上方。
如图1所示,打印机11具备长方体状的壳体12。打印机11具备贮留油墨的第一油墨贮留部13、贮留从第一油墨贮留部13供给的油墨的第二油墨贮留部14、对第一油墨贮留部13和第二油墨贮留部14进行连接的管15。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为,具备多组第一油墨贮留部13、第二油墨贮留部14以及管15,而利用多种颜色的油墨进行印刷的彩色打印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附图的简化,将从四个第一油墨贮留部13向四个第二油墨贮留部14供给油墨的四个管15集中进行图示。打印机11也可以为具备一组第一油墨贮留部13、第二油墨贮留部14以及管15的黑白打印机。另外,图1不对多个管15的方式进行限定,既可以是多个管15被集中的结构,也可以为以各个管15相互独立地活动的方式而设置的结构。多个管15例如通过利用粘合剂而使管15的一部分被粘合,或利用捆扎带而使管15的一部分而被捆扎,从而被集中在一起。
第一油墨贮留部13既可以被配置在壳体12内,也可以被配置在壳体12的外部。第一油墨贮留部13既可以是能够更换的盒类型,也可以是能够补充油墨的罐类型。
打印机11具备向介质16喷出油墨的喷出头17、使喷出头17以及第二油墨贮留部14向扫描方向X以及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的滑架18和将介质16切断的剪切器19。剪切器19从图1所示的预定位置PP向扫描方向X移动从而将介质16切断。将在扫描方向X上相对于介质16而与预定位置PP相反的位置设为滑架18的待机位置SP。第二油墨贮留部14、喷出头17、滑架18以及剪切器19被设置于壳体12内。
如图1、图2所示,壳体12具备与滑架18相比而位于前方的作为外装部件的一个示例的第一外装部件21。第一外装部件21覆盖打印机11的前方。壳体12具有覆盖打印机11的铅直上方以及侧方的第二外装部件22、覆盖后方的第三外装部件23以及覆盖铅直下方的第四外装部件24。
如图1所示,在第一外装部件21上设置有前方盖26。在第二外装部件22上设置有第一上方盖27、第二上方盖28以及操作面板29。
在第一外装部件21上,沿扫描方向X并排形成有使被实施了印刷的介质16排出的排出口31和位于处在预定位置PP处的剪切器19的前方的开口32。排出口31的形状为,在能够实现介质16的排出的同时使来自外部的异物难以侵入到壳体12内这样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的排出口31为缩小了铅直方向的间隙的狭缝状。开口32被形成为在扫描方向X以及铅直方向上均大于剪切器19。剪切器19的预定位置PP为,能够通过开口32来进行剪切器19的更换、维护的位置。
前方盖26以与Z轴平行的轴为中心而在图1中由实线表示的关闭位置与图1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打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位于关闭位置的前方盖26从前方覆盖开口32以及剪切器19。位于打开位置的前方盖26使开口32以及剪切器19露出。当前方盖26位于打开位置时,开口32以及剪切器19成为能够从外部进行目视确认的状态。
第一上方盖27、第二上方盖28以及操作面板29分别具有与X轴平行的轴,并且能够以该轴为中心而转动。第一上方盖27在图1所示的打开位置和图2所示的关闭位置之间转动。第一上方盖27以位于处于关闭位置的第一上方盖27的后方的端部的轴为中心而转动。在第一上方盖27位于打开位置时,能够进行由用户实施的第二油墨贮留部14、位于印刷位置的介质16等的维护。第二上方盖28在图1所示的关闭位置和未图示的打开位置之间转动。第二上方盖28以位于处于关闭位置的第二上方盖28的后方的端部的轴为中心而转动。在第二上方盖28位于打开位置时被开放的空间中,用户能够填装将介质16卷叠成圆筒状而成的图2所示的卷筒体R。操作面板29在图1所示的立起位置与从立起位置向后方放倒的倾倒位置之间进行转动。位于立起位置的操作面板29面向前方。
如图2所示,打印机11具备对从卷筒体R被放卷的介质16进行引导的引导部件34、对介质16进行输送的输送部35以及对由输送部35输送的介质16进行支承的支承台36。输送部35将从卷筒体R被放卷的介质16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进行输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送方向是指,沿着以引导部件34、支承台36为代表的、打印机11所具备的部件而输送介质16的方向。输送部35具备在输送方向上被设置于引导部件34与支承台36之间的输送辊对37、在输送方向上被设置在支承台36与剪切器19的移动路径之间的中继辊对38以及在输送方向上被设置在剪切器19的移动路径与排出口31之间的排出辊对39。输送辊对37、中继辊对38以及排出辊对39通过在夹持介质16的状态下进行旋转,从而对介质16进行输送。
输送部35将从卷筒体R被放卷的介质16朝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输送,并将介质16从排出口31向排出方向排出。排出口31与喷出头17在介质16上进行印刷的印刷位置相比而位于前方。输送部35将位于印刷位置的介质16朝向前方进行输送,并从排出口31朝向前方排出。即,印刷位置处的输送方向和排出方向与前方一致。
打印机11具备对滑架18进行支承的引导轴41。喷出头17以使形成有喷嘴42的喷嘴面43与支承台36或者被支承在支承台36上的介质16对置的姿态而被搭载于滑架18上。滑架18能够沿着引导轴41往复移动。在滑架18的作为前方的面的前表面上设置有能够连结剪切器19的滑架连结部44。
剪切器19具备用于将介质16切断的两个切断刃46和与滑架连结部44连结的剪切器连结部47。两个切断刃46分别呈圆板状,并在使彼此的刃尖合在一起的状态下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剪切器19通过滑架18在剪切器19与滑架18连结了的状态下进行移动而向扫描方向X以及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剪切器19在滑架18与第一外装部件21之间向扫描方向X进行移动从而将介质16切断。
打印机11具备对打印机11中的各个机构的驱动进行统一控制的控制部48。控制部48例如由包括计算机以及存储器的处理电路等构成。控制部48按照被存储于存储器中的程序而对由打印机11执行的各种工作进行控制。
第一外装部件21的内表面50为面向后方的面。第一外装部件21的内表面50包括管15能够滑动接触的第一滑动接触面51。第一外装部件21的内表面50也可以包括管15能够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触面52。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滑动接触面51和第二滑动接触面52为水平面,并且从铅直下方对滑动接触的管15进行支承。
如图3所示,也可以在扫描方向X上于第一滑动接触面51与第二滑动接触面52之间设置斜面部件54。斜面部件54可以被设置为相对于第一外装部件21而能够拆装。当斜面部件54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时,斜面部件54对管15与斜面部件54发生碰撞时的冲击进行吸收,从而能够降低对管15的动作产生干扰的可能性。斜面部件54在将供管15接触的部分设为板状时,易于在管15发生了碰撞时发生变形。打印机11也可以为如下结构,即,具备将斜面部件54朝向远离第一滑动接触面51的方向进行按压的弹簧55,并且通过弹簧55来吸收管15与斜面部件54发生碰撞时的冲击的结构。斜面部件54被设置在第一滑动接触面51与第二滑动接触面52之间的高低差处,并具有朝向扫描方向X而从第一滑动接触面51向第二滑动接触面52下降的斜面。斜面部件54将第一滑动接触面51与第二滑动接触面52平缓连接。
第一滑动接触面51在扫描方向X上位于形成有开口32的开口区域OA内,且位于和开口32相比而靠铅直上方的区域内。第二滑动接触面52在扫描方向X上位于介质16被输送的输送区域TA内,且位于和第一滑动接触面51相比而靠铅直下方的区域内。第二滑动接触面52在铅直方向上位于第一滑动接触面51与排出口31之间。输送区域TA为,打印机11内能够印刷的最大尺寸的介质16被输送的区域,并且在扫描方向X上窄于形成有排出口31的区域。
管15在扫描方向X上与输送区域TA的中央CP相比而远离开口32的一侧的区域内、且与第二滑动接触面52相比而靠铅直上方的区域内,通过固定部件56而被固定在第一外装部件21上。固定部件56既可以在输送区域TA内在与输送区域TA的中央CP相比而远离开口32的一侧的区域内对管15进行固定,也可以在输送区域TA外在与输送区域TA相比而远离开口32的一侧的区域内对管15进行固定。
管15的与通过固定部件56而被固定的部分相比靠滑架18侧的一部分随着滑架18的移动而变形。管15的发生变形的变形部分中的一部分与第一滑动接触面51滑动接触。管15的位于与第一滑动接触面51滑动接触的部分和被固定在固定部件56上的部分之间的变形部分的一部分与第二滑动接触面52滑动接触。
接下来,对滑架连结部44和剪切器连结部47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剪切器连结部47具备能够以关节58为支点而摆动的杆59和被设置在杆59的顶端的卡合爪60。剪切器连结部47具备朝向后方以及铅直上方而对杆59进行按压的按压部件61和对杆59的向铅直上方的摆动范围进行规定的规定部62。杆59在被施加了对按压部件61所推压的力进行抵抗的力时,以使卡合爪60向前方以及铅直下方移动的方式进行转动。剪切器连结部47具备朝向扫描方向X突出的板状的突出片63。突出片63与杆59相比而位于铅直下方。
如图5所示,滑架连结部44具备能够收纳突出片63的支架65、从支架65向铅直上方延伸的阻挡肋66以及引导肋67、和与阻挡肋66以及引导肋67相比而位于前方的引导片68。滑架连结部44具有作为阻挡肋66的扫描方向X侧的侧面的阻挡面69、与阻挡肋66相比而位于扫描方向X且对引导肋67和引导片68进行连接的引导面70以及被设置在阻挡肋66的上端的阻挡壁71。引导片68从引导面70向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延伸。阻挡壁71对阻挡肋66和引导片68进行连接。
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当滑架18位于待机位置SP时,管15的被固定部件56固定的非变形部分15a和与第二油墨贮留部14连接的连接部分15b位于与输送区域TA的中央CP相比而远离开口32处。管15的非变形部分15a和连接部分15b之间的弯曲部分15c与输送区域TA的中央CP相比而位于接近开口32的位置处。
滑架18向扫描方向X以及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交替移动并在介质16上进行印刷。印刷时的滑架18的移动范围虽然窄于将介质16切断的切断时的移动范围,但是印刷时的管15的动作与将介质16切断的切断时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印刷时的说明,而对印刷结束后的切断时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在介质16的切断时,控制部48使位于待机位置SP的滑架18向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移动。在滑架18向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移动时,管15以弯曲部分15c的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式进行变形。管15与第二滑动接触面52滑动接触,并且以搭乘于斜面部件54以及第一滑动接触面51上的方式与第一滑动接触面51滑动接触。当滑架18移动到预定位置PP处时,滑架连结部44与剪切器连结部47被连结在一起。
具体而言,如图4、图5所示,卡合爪60通过向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的引导片68而向铅直下方被按压,并且通过阻挡壁71而向前方被按压。卡合爪60进行转动从而允许滑架连结部44的移动。控制部48在阻挡肋66通过了卡合爪60的位置处使滑架18的移动停止。由此,卡合爪60越过阻挡肋66。此时,支架65中插入突出片63。
接下来,控制部48使位于预定位置PP处的滑架18向扫描方向X移动。当滑架18向扫描方向X移动时,卡合爪60位于图5中由单点划线表示的第一位置P1处。第一位置P1为,卡合爪60与阻挡面69接触的位置。滑架18通过阻挡面69对位于第一位置P1的卡合爪60进行按压而使剪切器19向扫描方向X移动。即,通过滑架18在剪切器19与滑架18连结的状态下进行移动,从而使剪切器19在滑架18与第一外装部件21之间进行移动。剪切器19通过向扫描方向X的移动而切断介质16。
如图8所示,管15伴随着滑架18的向扫描方向X的移动而离开第一滑动接触面51、斜面部件54以及第二滑动接触面52。控制部48使滑架18以及剪切器19在临时停止于待机位置SP处后向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移动。
如图4、图5所示,位于第一位置P1的卡合爪60通过向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移动的引导肋67而向前方被按压。卡合爪60向前方转动从而允许引导肋67的移动。搭乘于引导肋67上的卡合爪60被引导面70引导从而位于图5中由单点划线表示的第二位置P2处。在卡合爪60位于第二位置P2的状态下,滑架18使支架65对突出片63向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进行按压。因此,剪切器19与滑架18一起向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返回到预定位置PP。
滑架18以及剪切器19移动到预定位置PP时,控制部48再次使滑架18向扫描方向X移动。位于第二位置P2的卡合爪60通过引导片68而向前方被引导,并通过经由图5中由单点划线表示的第三位置P3而躲开阻挡肋66。滑架连结部44与剪切器连结部47解除连结。剪切器19留在预定位置PP,而滑架18向扫描方向X移动从而返回至待机位置SP。
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第一外装部件21的内表面50包括在开口区域OA内与开口32相比而位于铅直上方的区域的第一滑动接触面51。由于能够与第一滑动接触面51滑动接触的管15在与开口32相比而靠铅直上方的位置处被第一外装部件21支承,因此降低了管15位于开口32与剪切器19之间的可能性,从而能够确保剪切器19的目视确认性。
(2)第一外装部件21的内表面50包括在输送区域TA中与第一滑动接触面51相比而位于铅直下方的区域的第二滑动接触面52。能够与第一滑动接触面51和第二滑动接触面52滑动接触的管15的被支承在第二滑动接触面52上的部分与被支承在第一滑动接触面51上的部分相比而位于铅直下方。因此,与在输送区域TA内和第一滑动接触面51于铅直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对管15进行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铅直方向上的输送区域TA的尺寸。
(3)由于与被搭载在滑架18上的第二油墨贮留部14连接的管15在远离滑架18的位置处弯曲并被支承于第一外装部件21的内表面50,因此弯曲的弯曲部分15c未被支承。这一点,位于滑架18与第一外装部件21之间的剪切器19在与滑架18连结的状态下伴随着滑架18的移动而移动。即,管15的弯曲部分15c与剪切器19能够在扫描方向X上分离,从而能够使剪切器19与管15难以发生干涉。
(4)能够通过斜面部件54而将铅直方向的位置不同的第一滑动接触面51与第二滑动接触面52平滑地连接。因此,能够在被第二滑动接触面52支承的管15搭乘于第一滑动接触面51上时降低管15、滑架18受到的冲击。
(5)斜面部件54相对于第一外装部件21而能够拆装。因此,能够在斜面部件54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等容易地进行更换。
(6)当滑架18使第二油墨贮留部14向扫描方向X以及与扫描方向X相反的方向移动时,管15产生随着滑架18的移动而发生变形的变形部分和不发生变形的非变形部分15a。因此,通过在远离开口32一侧且与第二滑动接触面52相比而靠铅直上方的区域内将管15的非变形部分15a固定在第一外装部件21上,从而能够使变形部分易于与第一滑动接触面51、第二滑动接触面52滑动接触。
本实施方式能够以如下的方式进行变更并实施。本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并实施。
·固定部件56可以在滑架18位于待机位置SP的状态下将管15中与弯曲部分15c相比而靠第一油墨贮留部13侧的部分固定在第一外装部件21上。管15也可以不与第二滑动接触面52滑动接触。固定部件56也可以在使管15接触与第二滑动接触面52平齐的面的状态下将管15固定在第一外装部件21上。打印机11也可以不将管15固定在第一外装部件21上。
·斜面部件54也可以相对于第一外装部件21而被固定。
·第一滑动接触面51与第二滑动接触面52之间的斜面也可以与第一外装部件21一体形成。
·打印机11也可以分别具备使滑架18移动的机构和使剪切器19移动的机构。
·第二滑动接触面52也可以与第一滑动接触面51相比而位于靠铅直上方的区域内。第二滑动接触面52也可以在铅直方向上位于和第一滑动接触面51相同的位置。
以下,记载了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以及变更例而掌握的技术思想及其作用效果。
(A)打印机具备:第一油墨贮留部,其油贮留墨;第二油墨贮留部,其贮留从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供给的所述油墨;喷出头,其朝向介质喷出所述油墨;滑架,其使所述喷出头以及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向扫描方向以及与该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管,其对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和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进行连接;外装部件,其与所述滑架相比而位于前方;剪切器,其在所述滑架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向所述扫描方向移动从而将所述介质切断,在所述外装部件上,在处于预定位置的所述剪切器的前方形成有开口,所述外装部件的内表面包括所述管所能够滑动接触的第一滑动接触面,所述第一滑动接触面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形成有所述开口的开口区域,且位于和所述开口相比而靠铅直上方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外装部件的内表面包括在开口区域中与开口相比而靠铅直上方的区域内的第一滑动接触面。由于能够与第一滑动接触面滑动接触的管在与开口相比而靠铅直上方的位置处被支承在外装部件上,因此降低了管位于开口和剪切器之间的可能性,从而能够确保剪切器的目视确认性。
(B)在打印机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内表面包括所述管所能够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触面,所述第二滑动接触面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所述介质被输送的输送区域,且位于和所述第一滑动接触面相比而靠铅直下方的区域。
根据该结构,外装部件的内表面包括在输送区域内位于和第一滑动接触面相比而靠铅直下方的区域的第二滑动接触面。能够与第一滑动接触面和第二滑动接触面滑动接触的管的被支承在第二滑动接触面上的部分与被支承在第一滑动接触面上的部分相比而位于铅直下方。因此,与在输送区域中也在与第一滑动接触面于铅直方向上相同的位置处对管进行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铅直方向上的输送区域的尺寸。
(C)打印机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所述滑架在所述剪切器与所述滑架连结的状态下进行移动,从而所述剪切器进行移动。
由于与被搭载于滑架上的第二油墨贮留部连接的管在远离滑架的位置处弯曲并被支承在外装部件的内表面,因此弯曲的弯曲部分未被支承。这一点,根据该结构,位于滑架与外装部件之间的剪切器在与滑架连结的状态下随着滑架的移动而进行移动。即,能够使管的弯曲部分与剪切器在扫描方向上分离,从而能够使剪切器与管难以发生干涉。
(D)打印机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滑动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滑动接触面之间设置斜面部件。
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斜面部件而将铅直方向的位置不同的第一滑动接触面和第二滑动接触面平滑地连接。因此,在被第二滑动接触面支承的管搭载到第一滑动接触面上时,能够降低管、滑架所受到的冲击。
(E)在打印机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斜面部件相对于所述外装部件而能够拆装。
根据该结构,斜面部件相对于外装部件而能够拆装。因此,能够在斜面部件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等容易地进行更换。
(F)在打印机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管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与所述输送区域的中央相比而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的区域且与所述第二滑动接触面相比而靠铅直上方的区域内被固定在所述外装部件上。
当滑架使第二油墨贮留部向扫描方向以及与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管产生随着滑架的移动而发生变形的变形部分和不发生变形的非变形部分。因此,根据该结构,通过在远离开口一侧的区域且与第二滑动接触面相比而靠铅直上方的区域中将管的非变形部分固定在外装部件上,从而能够使变形部分易于与第一滑动接触面及第二滑动接触面滑动接触。
符号的说明
11…打印机;12…壳体;13…第一油墨贮留部;14…第二油墨贮留部;15…管;15a…非变形部分;15b…连接部分;15c…弯曲部分;16…介质;17…喷出头;18…滑架;19…剪切器;21…第一外装部件;22…第二外装部件;23…第三外装部件;24…第四外装部件;26…前方盖;27…第一上方盖;28…第二上方盖;29…操作面板;31…排出口;32…开口;34…引导部件;35…输送部;36…支承台;37…输送辊对;38…中继辊对;39…排出辊对;41…引导轴;42…喷嘴;43…喷嘴面;44…滑架连结部;46…切断刃;47…剪切器连结部;48…控制部;50…内表面;51…第一滑动接触面;52…第二滑动接触面;54…斜面部件;55…弹簧;56…固定部件;58…关节;59…杆;60…卡合爪;61…按压部件;62…规定部;63…突出片;65…支架;66…阻挡肋;67…引导肋;68…引导片;69…阻挡面;70…引导面;71…阻挡壁;CP…中央;OA…开口区域;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P3…第三位置;PP…预定位置;R…卷筒体;SP…待机位置;TA…输送区域;X…扫描方向。

Claims (4)

1.一种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油墨贮留部,其贮留油墨;
第二油墨贮留部,其贮留从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供给的所述油墨;
喷出头,其朝向介质喷出所述油墨;
滑架,其使所述喷出头以及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向扫描方向以及与该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
管,其对所述第一油墨贮留部和所述第二油墨贮留部进行连接;
外装部件,其与所述滑架相比而位于前方;
剪切器,其在所述滑架与所述外装部件之间向所述扫描方向移动而将所述介质切断,
在所述外装部件上,在处于预定位置的所述剪切器的前方形成有开口,
所述外装部件的内表面包括所述管所能够滑动接触的第一滑动接触面,
所述第一滑动接触面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形成有所述开口的开口区域,且位于和所述开口相比靠铅直上方的区域,
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内表面包括所述管所能够滑动接触的第二滑动接触面,
所述第二滑动接触面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位于所述介质被输送的输送区域,且位于和所述第一滑动接触面相比靠铅直下方的区域,
在所述扫描方向上,在所述第一滑动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滑动接触面之间设置斜面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滑架在所述剪切器与所述滑架连结了的状态下进行移动,从而所述剪切器进行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斜面部件相对于所述外装部件而能够拆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在所述扫描方向上与所述输送区域的中央相比而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的区域且与所述第二滑动接触面相比而靠铅直上方的区域内被固定在所述外装部件上。
CN201980094478.6A 2019-03-27 2019-11-29 打印机 Active CN1136139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0191A JP7172792B2 (ja) 2019-03-27 2019-03-27 プリンター
JP2019-060191 2019-03-27
PCT/JP2019/046775 WO2020194874A1 (ja) 2019-03-27 2019-11-29 プリン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13908A CN113613908A (zh) 2021-11-05
CN113613908B true CN113613908B (zh) 2022-11-15

Family

ID=72608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4478.6A Active CN113613908B (zh) 2019-03-27 2019-11-29 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31439B2 (zh)
JP (1) JP7172792B2 (zh)
CN (1) CN113613908B (zh)
WO (1) WO20201948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3656B2 (ja) * 2018-07-13 2022-09-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2086796A (ja) * 2020-11-30 2022-06-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23050317A (ja) * 2021-09-30 2023-04-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8553B1 (en) * 2000-05-15 2002-01-1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 Ink supply tube guiding system for large format printer
JP2011161795A (ja) * 2010-02-10 2011-08-2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7154467A (ja) * 2016-03-04 2017-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処理装置
JP2017222035A (ja) * 2016-06-13 2017-1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8058489A (zh) * 2016-11-09 2018-05-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24555A (ja) * 2005-02-18 2006-08-31 Seiko Epson Corp 液体排出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10131893A (ja) 2008-12-05 2010-06-17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5617573B2 (ja) * 2010-12-01 2014-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578740B2 (ja) * 2015-05-24 2019-09-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38553B1 (en) * 2000-05-15 2002-01-1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dministration Ink supply tube guiding system for large format printer
JP2011161795A (ja) * 2010-02-10 2011-08-25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7154467A (ja) * 2016-03-04 2017-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処理装置
JP2017222035A (ja) * 2016-06-13 2017-1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8058489A (zh) * 2016-11-09 2018-05-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72792B2 (ja) 2022-11-16
WO2020194874A1 (ja) 2020-10-01
US20220184979A1 (en) 2022-06-16
JP2020157627A (ja) 2020-10-01
CN113613908A (zh) 2021-11-05
US11731439B2 (en)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13908B (zh) 打印机
JP3927200B2 (ja) シート媒体処理装置用の給紙構造体
US8157462B2 (en) Operating mechanism for a printer cover, and a printer
JP2008001522A (ja) 用紙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93825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9376284B2 (en) Medium receiving cassett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40001697A1 (en) Image recording device
EP0824075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with removable electric power unit
US9931870B2 (en) Printer
US7905486B2 (en)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transportation target medium,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1717771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CN113291058A (zh) 印刷装置
JP682827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3613909B (zh) 打印机
JP7413653B2 (ja) プリンター
JP200201909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3082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66540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の記録媒体浮き上がり防止構造及びその記録媒体浮き上がり防止構造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658952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201674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3020094A (ja) 記録装置
JP2002249244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876655B2 (ja) 記録装置
JP5776211B2 (ja) 記録媒体カセット
JP201013736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