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4169A - 半导体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94169A
CN113594169A CN202110060643.5A CN202110060643A CN113594169A CN 113594169 A CN113594169 A CN 113594169A CN 202110060643 A CN202110060643 A CN 202110060643A CN 113594169 A CN113594169 A CN 113594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contact
semiconductor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tran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6064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本寿文
佐藤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ox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iox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oxia Corp filed Critical Kioxi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94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941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1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01L23/5283Cross-sectional geomet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26Via connections in a multilevel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3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 H01L23/53204Conductive materials
    • H01L23/53209Conductive materials based on metals, e.g. alloys, metal silici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1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1/23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1/27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3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10B41/35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with a cell select transistor, e.g. NAN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4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10B41/41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of a memory region comprising a cell select transistor, e.g. NAN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3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10B43/35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with cell select transistors, e.g. NAN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4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5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undary region between the core and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4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半导体衬底;多个存储块,在与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与半导体衬底分离,且沿着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第1配线,比多个存储块离半导体衬底更远;第2配线,比多个存储块靠半导体衬底更近;第1接点,电连接在第1配线与第2配线之间;第1晶体管,设置在半导体衬底,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存储块中的第1存储块与第2配线之间;以及第2晶体管,设置在半导体衬底,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存储块中的第2存储块与第2配线之间。第1接点在第2方向上设置在第1晶体管与第2晶体管之间。

Description

半导体存储装置
[相关申请案]
本申请案享有以日本专利申请案2020-80978号(申请日:2020年5月1日)为基础申请案的优先权。本申请案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案而包含基础申请案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半导体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半导体衬底;多个存储块,在与该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与半导体衬底分离,且沿着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以及多个晶体管,设置在半导体衬底,经由多条配线连接于多个存储块。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配线电阻的差异较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
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半导体衬底;多个存储块,在与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与半导体衬底分离,且沿着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第1配线,在第1方向上比多个存储块离半导体衬底更远;第2配线,在第1方向上比多个存储块靠半导体衬底更近;第1接点,电连接在第1配线与第2配线之间;第1晶体管,设置在半导体衬底,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存储块中的第1存储块与第2配线之间;以及第2晶体管,设置在半导体衬底,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存储块中的第2存储块与第2配线之间。第1接点在第2方向上设置在第1晶体管与第2晶体管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性电路图。
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存储器裸片MD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存储器裸片MD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图2的A所示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5是沿B-B'线切割图4所示的构造,沿箭头方向观察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图5的C所示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7是图2的D所示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8是从图3所示的构造中将一部分构成省略后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9是从图3所示的构造中将一部分构成省略后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存储器裸片MD的第1构成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存储器裸片MD的第2构成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存储器裸片MD的第3构成例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第1比较例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4是表示第2比较例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5是用来对配线电阻进行说明的示意性曲线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7是从图16所示的构造中将一部分构成省略后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9是从图18所示的构造中将一部分构成省略后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1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进行说明。此外,以下实施方式仅为一例,并非为了限定本发明而示出。另外,以下附图是示意性的图,为便于说明,有时省略一部分构成等。另外,关于多个实施方式,对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有时省略说明。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当记为“半导体存储装置”时,可能是指存储器裸片,也可能是指存储器芯片、存储卡、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包含控制裸片的存储器系统。进而,也可能是指智能手机、平板终端、个人计算机等包含主机的构成。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当记为第1构成“电连接”于第2构成时,可以是第1构成直接连接于第2构成,也可以是第1构成经由配线、半导体部件或晶体管等连接于第2构成。例如在将3个晶体管串联连接的情况下,即使第2个晶体管为断开(OFF)状态,第1个晶体管也“电连接”于第3个晶体管。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当记为第1构成“连接于”第2构成与第3构成“之间”时,可能是指第1构成、第2构成及第3构成串联连接,且第2构成经由第1构成连接于第3构成。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当记为电路等使2条配线等“导通”时,例如可能是指该电路等包含晶体管等,该晶体管等设置在2条配线间的电流路径上,该晶体管等成为接通(ON)状态。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与衬底上表面平行的指定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衬底上表面平行且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Y方向,将与衬底上表面垂直的方向称为Z方向。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沿指定面的方向称为第1方向,将沿着该指定面且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称为第2方向,将与该指定面交叉的方向称为第3方向。这些第1方向、第2方向及第3方向可与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中任一方向对应,也可不对应。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上”或“下”等的表述是以衬底为基准。例如,将沿着所述Z方向离开衬底的方向称为上,将沿着Z方向靠近衬底的方向称为下。另外,当对某构成称下表面或下端时,是指该构成的衬底侧的面或端部,当称上表面或上端时,是指该构成的与衬底为相反侧的面或端部。另外,将与X方向或Y方向交叉的面称为侧面等。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一部分构成的示意性电路图。
如图1所示,存储器裸片MD具备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阵列MCA、及连接于存储单元阵列MCA的周边电路PC。
存储单元阵列MCA具备多个存储块BLK。这多个存储块BLK分别具备多个串组件SU。这多个串组件SU分别具备多个存储器串MS。这些多个存储器串MS的一端分别经由位线BL连接于周边电路PC。另外,这多个存储器串MS的另一端分别经由共通的源极线SL连接于周边电路PC。
存储器串MS具备串联连接在位线BL与源极线SL之间的漏极侧选择晶体管STD、多个存储单元MC(存储晶体管)、源极侧选择晶体管STS、及源极侧选择晶体管STSb。以下,有时将漏极侧选择晶体管STD、源极侧选择晶体管STS、及源极侧选择晶体管STSb简称为选择晶体管(STD、STS、STSb)。
存储单元MC是场效型晶体管,具备作为信道区域发挥功能的半导体层、包含电荷蓄积膜的栅极绝缘膜及栅极电极。存储单元MC的阈值电压根据电荷蓄积膜中的电荷量而发生变化。存储单元MC存储1比特或多比特数据。此外,在与1个存储器串MS对应的多个存储单元MC的栅极电极分别连接着字线WL。这些字线WL分别共通连接于1个存储块BLK中的所有存储器串MS。
选择晶体管(STD、STS、STSb)是具备作为信道区域发挥功能的半导体层、栅极绝缘膜及栅极电极的场效型晶体管。在选择晶体管(STD、STS、STSb)的栅极电极分别连接着选择栅极线(SGD、SGS、SGSb)。漏极侧选择栅极线SGD与串组件SU对应设置,共通连接于1个串组件SU中的所有存储器串MS。源极侧选择栅极线SGS共通连接于多个串组件SU中的所有存储器串MS。源极侧选择栅极线SGSb共通连接于多个串组件SU中的所有存储器串MS。
周边电路PC具备电压产生电路VG、地址解码器22、根据地址解码器22的输出信号向存储单元阵列MCA传输动作电压的块选择电路23及电压选择电路24、感测放大器模块SAM、以及定序器SQC。
电压产生电路VG连接于多条电压供给线31。电压产生电路VG例如包含调节器等降压电路及电荷泵电路32等升压电路。这些降压电路及升压电路分别被供给电源电压及接地电压。电压产生电路VG例如根据来自定序器SQC的控制信号产生多种动作电压,将它们同时输出到多条电压供给线31,所述多种动作电压是对存储单元阵列MCA进行读出动作、写入动作及抹除动作时施加到位线BL、源极线SL、字线WL及选择栅极线(SGD、SGS、SGSb)的电压。从电压供给线31输出的动作电压根据来自定序器SQC的控制信号适当进行调整。
地址解码器22具备多条块选择线BLKSEL及多条电压选择线33。地址解码器22例如按照来自定序器SQC的控制信号依序参照地址寄存器的行地址,对该行地址进行解码,将与行地址对应的指定块选择晶体管35及电压选择晶体管37设为接通状态,将除此以外的块选择晶体管35及电压选择晶体管37设为断开状态。例如,将指定块选择线BLKSEL及电压选择线33的电压设为“H”状态,将除此以外的电压设为“L”状态。此外,在使用P信道型晶体管而不是N信道型晶体管的情况下,对这些配线施加相反电压。
此外,图示的例子中,在地址解码器22中,对每1个存储块BLK各设置1条块选择线BLKSEL。但是,可适当变更该构成。例如也可以是每2个以上的存储块BLK具备1条块选择线BLKSEL。
块选择电路23具备与存储块BLK对应的多个块选择部34。这多个块选择部34分别具备与字线WL及选择栅极线(SGD、SGS、SGSb)对应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块选择晶体管35例如为场效型耐压晶体管。块选择晶体管35的源极电极分别电连接于对应的字线WL或选择栅极线(SGD、SGS、SGSb)。漏极电极分别经由配线CG及电压选择电路24电连接于电压供给线31。栅极电极共通连接于对应的块选择线BLKSEL。
此外,块选择电路23还具备未图示的多个晶体管。这多个晶体管是电连接在选择栅极线(SGD、SGS、SGSb)与被供给接地电压的电压供给线之间的场效型耐压晶体管。这多个晶体管对非选择存储块BLK所包含的选择栅极线(SGD、SGS、SGSb)供给接地电压。此外,非选择存储块BLK所包含的多条字线WL成为浮动状态。
电压选择电路24具备与字线WL及选择栅极线(SGD、SGS、SGSb)对应的多个电压选择部36。这多个电压选择部36分别具备多个电压选择晶体管37。电压选择晶体管37例如为场效型耐压晶体管。电压选择晶体管37的源极端子分别经由配线CG及块选择电路23电连接于对应的字线WL或选择栅极线(SGD、SGS、SGSb)。漏极端子分别电连接于对应的电压供给线31。栅极电极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电压选择线33。
此外,图示的例子中,示出了配线CG经由一个电压选择晶体管37连接于电压供给线31的例子。但是,这种构成仅为例示,可适当调整具体构成。例如,配线CG也可经由2个以上电压选择晶体管37连接于电压供给线31。
感测放大器模块SAM例如具备与多条位线BL对应的多个感测放大器组件。感测放大器组件分别具备连接于位线BL的感测放大器。感测放大器具备连接于位线BL的感测电路、连接于位线BL的电压传输电路、以及连接于感测电路及电压传输电路的闩锁电路。感测电路具备根据位线BL的电压或电流而成为接通状态的感应晶体管、及根据感应晶体管的接通/断开状态而被充电或放电的配线。闩锁电路根据该配线的电压闩锁数据“1”或“0”。电压传输电路根据闩锁在该闩锁电路中的数据使位线BL与2条电压供给线中的任一条导通。
定序器SQC按照保存在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数据,输出对电压产生电路VG、地址解码器22、块选择电路23、电压选择电路24及感测放大器模块SAM进行控制的内部控制信号。
[存储器裸片MD的构造]
图2是存储器裸片MD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是表示存储器裸片MD的一部分构成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是图2的A所示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图5是沿B-B'线切割图4所示的构造,沿箭头方向观察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图5的C所示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图7是图2的D所示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
此外,图3~图7是用来对存储器裸片MD的示意性构成进行说明的图,不表示具体的构成数量、形状、配置等。例如在图3的例子中,各存储块BLK具备沿Z方向排列的8个导电层110。然而,例如如图5中例示,存储块BLK也可具备8个以上的导电层110。另外,例如在图4的例子中,仅在下述存储器孔区域RMH的一部分区域设置有位线BL。然而,位线BL也可设置于整个存储器孔区域RMH
例如如图2所示,存储器裸片MD具备半导体衬底100。图示的例子中,在半导体衬底100设置有沿X方向及Y方向排列的4个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另外,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具备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存储器孔区域RMH、及设置在这些存储器孔区域RMH之间的多个接点连接区域RC4T。另外,在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的X方向两端部设置有沿X方向排列的接线区域RHU。这些区域沿Y方向延伸。另外,在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的Y方向一端部,与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存储器孔区域RMH对应设置有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接点连接区域RBLT。另外,在半导体衬底100的Y方向端部设置有周边区域RP。周边区域RP沿着半导体衬底100的Y方向端部在X方向上延伸。
此外,图示的例子中,接线区域RHU设置在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的X方向两端部。然而,这种构成仅为例示,可适当调整具体构成。例如,接线区域RHU也可设置在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的X方向一端部,而不是设置在X方向两端部。另外,接线区域RHU也可设置在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的X方向的中央位置或中央附近位置。
例如如图3所示,存储器裸片MD具备半导体衬底100、设置在半导体衬底100上的晶体管层LTR、设置在晶体管层LTR上方的配线层D0、设置在配线层D0上方的配线层D1、设置在配线层D1上方的配线层D2、设置在配线层D2上方的存储单元阵列层LMCA、设置在存储单元阵列层LMCA上方的配线层M0、设置在配线层M0上方的配线层M1、及设置在配线层M1上方的配线层M2。
[半导体衬底100的构造]
半导体衬底100例如是包含P型硅(Si)的半导体衬底,P型硅(Si)含有硼(B)等P型杂质。例如如图3所示,在半导体衬底100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工作区域100A及绝缘层STI,该绝缘层STI设置于在X方向或Y方向上相邻的2个工作区域100A之间。工作区域100A例如包含磷(P)等N型杂质或硼(B)等P型杂质。这多个工作区域100A分别作为构成周边电路PC的多个晶体管Tr等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晶体管层LTR的构造]
例如如图3所示,在半导体衬底100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栅极绝缘膜gi。另外,在这多个栅极绝缘膜gi的上表面设置有栅极电极gc。另外,半导体衬底100的各区域及多个栅极电极gc分别连接于接点CS。
多个栅极电极gc分别作为构成周边电路PC的多个晶体管Tr的栅极电极等发挥功能。栅极电极gc例如可包含氮化钛(TiN)等的阻挡导电膜及钨(W)等的金属膜的积层膜等。
接点CS沿Z方向延伸,在下端连接于半导体衬底100或栅极电极gc的上表面。在接点CS与半导体衬底100的连接部分设置有包含N型杂质或P型杂质的杂质区域。接点CS例如可包含氮化钛(TiN)等的阻挡导电膜及钨(W)等的金属膜的积层膜等。
[配线层D0、D1、D2的构造]
例如如图3所示,配线层D0、D1、D2中所包含的多条配线电连接于存储单元阵列MCA中的构成及周边电路PC中的构成的至少一个构成。
配线层D0、D1、D2分别包含多条配线d0、d1、d2。这多条配线d0、d1、d2例如可包含氮化钛(TiN)等的阻挡导电膜及钨(W)等的金属膜的积层膜等。
在配线d0与配线d1之间设置有沿Z方向延伸的接点C1。另外,在配线d1与配线d2之间设置有沿Z方向延伸的接点C2。接点C1、C2例如可包含氮化钛(TiN)等的阻挡导电膜及钨(W)等的金属膜的积层膜等。
[存储单元阵列层LMCA的存储器孔区域RMH中的构造]
例如如图3所示,在存储单元阵列层LMCA设置有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存储块BLK。例如如图4所示,存储块BLK具备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串组件SU。在Y方向上相邻的2个存储块BLK之间设置有氧化硅(SiO2)等块间绝缘层ST。在Y方向上相邻的2个串组件SU之间设置有氧化硅(SiO2)等串组件间绝缘层SHE。
例如如图5所示,存储块BLK具备沿Z方向排列的多个导电层110、沿Z方向延伸的多个半导体层120、以及分别设置在多个导电层110与多个半导体层120之间的多个栅极绝缘膜130。
导电层110是沿X方向延伸的大致板状导电层。导电层110可包含氮化钛(TiN)等的阻挡导电膜及钨(W)等的金属膜的积层膜等。另外,导电层110例如也可包含含有磷(P)或硼(B)等杂质的多晶硅等。在沿Z方向排列的多个导电层110之间设置有氧化硅(SiO2)等的绝缘层101。
在导电层110的下方设置有导电层111。导电层111例如可包含含有磷(P)或硼(B)等杂质的多晶硅等。另外,在导电层111与导电层110之间设置有氧化硅(SiO2)等的绝缘层101。
在导电层111的下方设置有导电层112。导电层112具备连接于半导体层120下端的半导体层113、及连接于半导体层113下表面的导电层114。半导体层113例如可包含含有磷(P)或硼(B)等杂质的多晶硅等。导电层114例如可包含钨(W)等金属、钨硅化物等的导电层或其它导电层。另外,在导电层112与导电层111之间设置有氧化硅(SiO2)等的绝缘层101。
导电层112作为源极线SL(图1)发挥功能。源极线SL例如对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图2)中所包含的所有存储块BLK共通设置。
导电层111作为源极侧选择栅极线SGSb(图1)及与其连接的多个源极侧选择晶体管STSb的栅极电极发挥功能。导电层111于每个存储块BLK中电独立。
另外,多个导电层110中位于最下层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层110作为源极侧选择栅极线SGS(图1)及与其连接的多个源极侧选择晶体管STS的栅极电极发挥功能。这多个导电层110于每个存储块BLK中电独立。
另外,位于比其更上方的多个导电层110作为字线WL(图1)及与其连接的多个存储单元MC(图1)的栅极电极发挥功能。这多个导电层110分别于每个存储块BLK中电独立。
另外,位于比其更上方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层110作为漏极侧选择栅极线SGD及与其连接的多个漏极侧选择晶体管STD(图1)的栅极电极发挥功能。这多个导电层110与其它导电层110相比Y方向的宽度较小。另外,在Y方向上相邻的2个导电层110之间设置有串组件间绝缘层SHE。这多个导电层110分别于每个串组件SU中电独立。
例如如图4所示,半导体层120沿X方向及Y方向以指定图案排列。半导体层120作为1个存储器串MS(图1)所包含的多个存储单元MC及选择晶体管(STD、STS、STSb)的信道区域发挥功能。半导体层120例如为多晶硅(Si)等的半导体层。例如如图5所示,半导体层120具有大致有底圆筒状的形状,在中心部分设置有氧化硅等的绝缘层125。另外,半导体层120的外周面分别由导电层110包围,与导电层110对向。
在半导体层120的上端部设置有包含磷(P)等N型杂质的杂质区域121。杂质区域121经由接点Ch及接点Vy(图4)连接于位线BL。
在半导体层120的下端部设置有包含磷(P)等N型杂质的杂质区域122。杂质区域122连接于所述导电层112的半导体层113。半导体层120中位于杂质区域122正上方的部分作为源极侧选择晶体管STSb的信道区域发挥功能。杂质区域122的外周面由导电层111包围,与导电层111对向。
栅极绝缘膜130具有覆盖半导体层120外周面的大致有底圆筒状的形状。例如如图6所示,栅极绝缘膜130具备在半导体层120与导电层110之间积层的隧道绝缘膜131、电荷蓄积膜132及块绝缘膜133。隧道绝缘膜131及块绝缘膜133例如为氧化硅(SiO2)等的绝缘膜。电荷蓄积膜132例如为氮化硅(Si3N4)等的能够蓄积电荷的膜。隧道绝缘膜131、电荷蓄积膜132、及块绝缘膜133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沿着半导体层120的外周面沿Z方向延伸。
此外,图6中示出了栅极绝缘膜130具备氮化硅等的电荷蓄积膜132的例子。然而,栅极绝缘膜130例如也可具备包含N型或P型杂质的多晶硅等的浮动栅极。
[存储单元阵列层LMCA的接点连接区域RC4T中的构造]
例如如图7所示,在接点连接区域RC4T中,在沿Y方向排列的2个块间绝缘层ST之间设置有沿Y方向排列的2个绝缘层STO。绝缘层STO例如包含氧化硅(SiO2)。另外,在这2个绝缘层STO之间设置有接点连接小区域rC4T。另外,在块间绝缘层ST与绝缘层STO之间设置有导电层连接小区域r110。这些区域沿着块间绝缘层ST沿X方向延伸。
接点连接小区域rC4T具备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接点C4、及覆盖这多个接点C4外周面的绝缘层110A。接点C4可包含氮化钛(TiN)等的阻挡导电膜及钨(W)等的金属膜的积层膜等。接点C4沿Z方向延伸,在上端与配线层M0中的配线m0连接,在下端与配线层D2中的配线d2连接。绝缘层110A例如可包含氮化硅(SiN)等的绝缘层。
导电层连接小区域r110具备导电层110的窄宽部110C4T。在X方向上相邻的2个存储器孔区域RMH中所包含的多个导电层110经由该窄宽部110C4T相互导通。图示的例子中,在与1个存储块BLK对应的2个导电层连接小区域r110中的一个设置有作为漏极侧选择栅极线SGD发挥功能的3个导电层110的窄宽部110C4T。另外,在这2个导电层连接小区域r110中的另一个设置有作为漏极侧选择栅极线SGD发挥功能的2个导电层110的窄宽部110C4T
[存储单元阵列层LMCA的接线区域RHU中的构造]
如图3所示,在接线区域RHU设置有分别与多个存储块BLK对应设置且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接点CC、及与这多个接点CC对应设置且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接点C4。
在接点CC的附近区域设置有多个导电层110在X方向上的端部。这多个端部在X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由此,在接线区域RHU形成与存储块BLK对应设置的大致阶梯状构造。另外,多个接点CC沿Z方向延伸,在下端与导电层110的X方向上的端部连接。接点CC例如可包含氮化钛(TiN)等的阻挡导电膜及钨(W)等的金属膜的积层膜等。
此外,图示的例子中,与1个存储块BLK对应的多个接点CC沿X方向排成1列。然而,这种构成仅为例示,可适当调整具体构成。例如,与1个存储块BLK对应的多个接点CC可沿X方向排成2列,也可排成3列以上的列。
在接点C4的附近区域,与参照图7所说明的接点连接小区域rC4T相同,设置有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接点C4、及覆盖这多个接点C4外周面的未图示的绝缘层。如图3所示,接点C4沿Z方向延伸,在上端与配线层M0中的配线m0连接,在下端与配线层D2中的配线d2连接。
[存储单元阵列层LMCA的接点连接区域RBLT中的构造]
在接点连接区域RBLT(图2)设置有多个接点。这多个接点沿Z方向延伸,在上端与配线层M0内的配线m0中作为位线BL发挥功能的配线连接,在下端与配线层D2中的配线d2连接。
[配线层M0、M1、M2的构造]
例如如图3所示,配线层M0、M1、M2中所包含的多条配线例如电连接于存储单元阵列层LMCA中的构成及晶体管层LTR中的构成的至少一个构成。
配线层M0分别包含多条配线m0。这多条配线m0例如可包含氮化钛(TiN)等的阻挡导电膜及铜(Cu)等的金属膜的积层膜等。此外,多条配线m0中的一部分作为位线BL(图1)发挥功能。例如如图4所示,位线BL沿X方向排列,沿Y方向延伸。另外,这多条位线BL分别连接于各串组件SU中所包含的1个半导体层120。
配线层M1分别包含多条配线m1。这多条配线m1例如可包含氮化钛(TiN)等的阻挡导电膜及铜(Cu)等的金属膜的积层膜等。
例如如图3所示,配线层M2分别包含多条配线m2。这多条配线m2例如可包含氮化钛(TiN)等的阻挡导电膜及铝(Al)等的金属膜的积层膜等。
在配线m0与配线m1之间设置有沿Z方向延伸的接点V0。另外,在配线m1与配线m2之间设置有沿Z方向延伸的接点V1。接点V0、V1例如可包含氮化钛(TiN)等的阻挡导电膜及铜(Cu)或铝(Al)等的金属膜的积层膜等。
[配线层D0、D1、D2、M0、M1、M2中的布局图案]
如参照图3所说明,在各存储块BLK设置有沿Z方向排列的多个导电层110,这多个导电层110分别连接于沿Z方向延伸的接点CC的下端部。另外,这些接点CC的上端部分别连接于所述多条配线m0中的一部分。以下,有时将这些配线m0称为“配线m0a”。这多条配线m0a与接点CC对应地沿X方向及Y方向排列,且分别沿Y方向延伸。另外,这多条配线m0a分别连接于设置在接线区域RHU的接点C4。
如图8所示,这多个接点C4经由多条配线d0、d1、d2及接点CS、C1、C2连接于设置在接线区域RHU的多个晶体管Tr的源极区域。这多个晶体管Tr分别作为块选择晶体管35(图1)发挥功能。
如图9所示,这多个晶体管Tr(块选择晶体管35)的漏极区域经由多条配线d0、d1、d2、m0、m1、m2及多个接点CS、C1、C2、C4、V0、V1连接于作为电压选择晶体管37(图1)发挥功能的另一晶体管Tr。以下,有时将电连接在这2个晶体管Tr之间的多条配线m2称为“配线m2a”。另外,有时将电连接在块选择晶体管35与配线m2a之间的多条配线d1、d2及接点C1、C2、C4分别称为“配线d1a”、“配线d2a”、“接点C1a”、“接点C2a”及“接点C4a”。这多条配线d1a、d2a、m2a及接点C1a、C2a、C4a分别作为配线CG(图1)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配线d1a沿Y方向延伸,沿X方向排列。配线d1a的数量例如可与存储块BLK中所包含的导电层110的数量相同。此外,图示的例子中,配线d1a设置在接线区域RHU
配线d1a的下表面连接于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接点C1a的上端。接点C1a分别沿Z方向延伸。接点C1a的数量例如可与连接于配线d1a的晶体管Tr的数量相同,也可少于晶体管Tr的数量。例如图示的例子中,接点C1a的数量为晶体管Tr数量的一半。也就是说,图示的例子中,沿Y方向排列的2个晶体管共用漏极区域,与该漏极区域对应设置有一个接点C1a。配线d1a分别经由多个接点C1a连接于多个晶体管Tr的漏极区域。
配线d1a的上表面连接于一个接点C2a的下端或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接点C2a的下端。接点C2a分别沿Z方向延伸,设置在配线d1a与配线d2a的交叉部分。接点C4a的数量例如可与配线d2a的数量相同。
接点C2a的上端连接于配线d2a。配线d2a沿X方向延伸,沿Y方向排列。配线d2a的数量例如可与配线m2a的数量相同,也可为配线m2a数量的整数倍。例如,当配线d1a的数量与配线m2a的数量相同,配线d2a的数量是配线m2a数量的N倍(N为自然数)时,在配线d1a与配线m2a之间并联连接N条配线d2a。图示的例子中,配线d2a设置于接线区域RHU到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图2)之外的区域。
配线d2a的上表面连接于一个接点C4a的下端。接点C4a沿Z方向延伸,设置在配线d2a与配线m2a的交叉部分。接点C4a的数量例如可与配线d2a的数量相同。此外,图示的例子中,接点C4a设置在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图2)之外的区域。
接点C4a的上端经由配线m0、m1及接点V0、V1连接于配线m2a。配线m2a沿Y方向延伸,沿X方向排列。配线m2a的数量例如可与存储块BLK中所包含的导电层110的数量相同。此外,图示的例子中,配线m2a设置在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图2)之外的区域。
此外,配线d2a、接点C2a及接点C4a在Y方向上的位置可适当进行调整。
例如,配线d2a、接点C2a及接点C4a在Y方向上的位置可在Y方向上与配线d1a的Y方向端部及配线m2a的Y方向端部分离。例如,可在比配线d2a、接点C2a及接点C4a更靠Y方向一侧的区域设置一个或多个接点C1a及一个或多个晶体管Tr(块选择晶体管35)。另外,可在比配线d2a、接点C2a及接点C4a更靠Y方向另一侧的区域也设置一个或多个接点C1a及一个或多个晶体管Tr(块选择晶体管35)。
另外,例如如图10中例示,在配线d2a的数量与配线m2a的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可在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在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区域(包含中央位置的区域)设置数量与配线m2a的数量相同的配线d2a、接点C2a及接点C4a。
另外,例如如图11中例示,在配线d2a的数量为配线m2a数量的2倍的情况下,可在Y方向上将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二等分成2个区域RMCA2,在这2个区域RMCA2在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区域(包含中央位置的区域)分别设置数量与配线m2a的数量相同的配线d2a、接点C2a及接点C4a。
另外,例如如图12中例示,在配线d2a的数量为配线m2a数量的3倍的情况下,可在Y方向上将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三等分成3个区域RMCA3,在这3个区域RMCA3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区域(包含中央位置的区域)分别设置数量与配线m2a的数量相同的配线d2a、接点C2a及接点C4a。
同样,在配线d2a的数量为配线m2a数量的N(N为自然数)倍的情况下,可在Y方向上将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 N等分成N个区域RMCAN,在这N个区域RMCAN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区域(包含中央位置的区域)分别设置数量与配线m2a的数量相同的配线d2a、接点C2a及接点C4a。此外,这N个区域RMCAN也可分别包含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存储块BLK。
[比较例]
图13表示第1比较例的构成。第1比较例的构成不具有如参照图9所说明的配线d1a。另外,在第1比较例的构成中,配线d2a、接点C2a及接点C4a的数量设置为与接点C1a相同。另外,在第1比较例的构成中,与1个接点C1a对应设置有1条配线d1,各块选择晶体管35经由该配线d1、配线d2a、接点C2a及接点C4a连接于配线m2a。配线m2a在Y方向一端部连接于未图示的电压选择晶体管37。
这种构成例如与如图10~图12所示的构成相比,配线数较多,导致配线图案复杂化,有可能难以实现微细化。
图14表示第2比较例中的构成。第2比较例的构成不具有如参照图9所说明的配线m2a及接点C4a。另外,在第2比较例的构成中,仅经由位于比存储单元阵列层LMCA更下方的构成来连接块选择晶体管35与电压选择晶体管37。也就是说,配线d1a在Y方向上的一端部与配线d2a在X方向上的一端部连接,配线d2a在X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位于电压选择晶体管37附近,配线d2a经由未图示的配线d0、d1、d2连接于电压选择晶体管37。
在这种构成中,例如与如图13所示的构成相比,配线数较少。因此,相对容易实现微细化。
此外,参照图10~图12所说明的构成例如与如图13所示的构成相比,配线数也较少。因此,相对容易实现微细化。
[配线CG中的配线电阻]
图15是用来对配线CG中的配线电阻进行说明的曲线图。横轴表示多个存储块BLK在Y方向上的位置。纵轴表示配线CG中的配线电阻。此外,配线CG中的配线电阻例如可以是各存储块BLK所包含的多个导电层110(图3)与电压选择晶体管37(图1)之间的配线电阻。
图中实线A所示的特性表示第1比较例(图13)中的特性。在第1比较例中,与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对应设置有沿Y方向排列的多条配线d2a。另外,这多条配线d2a的X方向一端部连接于沿Y方向延伸的配线m2a,配线m2a与配线d2a的连接部分沿Y方向分散配置。另外,配线m2a经由Y方向一端部连接于电压选择晶体管37。在这种构成中,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中越靠近Y方向一端侧的块选择晶体管,配线m2a中的电压下降越小,越靠近Y方向另一端侧的块选择晶体管,配线m2a中的电压下降越大。因此如图15所示,在第1比较例中,配线CG中的配线电阻与和Y方向一端部的距离成正比增大。但是,配线m2a由电阻率相对较低的铝(Al)形成,配线m2a中的配线电阻相对较小。因此,在第1比较例中,存储块BLK间的配线电阻差异相对较小。然而,如上所述存在第1比较例的构成难以实现微细化的情况。
图中实线B所示的特性表示第2比较例(图14)中的特性。在第2比较例中,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经由多个接点C1a共通连接于沿Y方向延伸的配线d1a。另外,配线d1a经由Y方向一端部连接于电压选择晶体管37。在这种构成中,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中越靠近Y方向一端侧的块选择晶体管,配线d1a中的电压下降越小,越靠近Y方向另一端侧的块选择晶体管,配线d1a中的电压下降越大。因此如图15所示,在第2比较例中,配线CG中的配线电阻与和Y方向一端部的距离成正比增大。此处,配线d1a由电阻率相对较高的钨(W)形成,配线d1a中的配线电阻相对较大。因此,在第2比较例中,存储块BLK间的配线电阻差异相对较大。
图中实线C所示的特性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图10中例示的构成的特性。在该构成中,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经由多个接点C1a共通连接于沿Y方向延伸的配线d1a。另外,配线d1a在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位置连接于配线d2a。另外,配线d2a的X方向一端部连接于沿Y方向延伸的配线m2a,经由该配线m2a连接于电压选择晶体管37。在这种构成中,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中越靠近所述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在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位置的块选择晶体管,配线d1a中的电压下降越小,距Y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附近越远的块选择晶体管,配线d1a中的电压下降越大。因此如图15所示,在该构成中,配线CG中的配线电阻与和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在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的距离成正比增大。
在这种构成中,例如与第2比较例(图14)相比,能够缩小块选择晶体管35到配线d2a在Y方向上的距离差异,从而缩小配线d1a中的配线电阻差异。因此,在该构成中,与第2比较例相比,能够缩小存储块BLK间的配线电阻差异。
图中虚线D所示的特性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图11中例示的构成的特性。在该构成中,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经由多个接点C1a共通连接于沿Y方向延伸的配线d1a。另外,配线d1a在所述区域RMCA2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位置连接于配线d2a。另外,配线d2a的X方向一端部连接于沿Y方向延伸的配线m2a,经由该配线m2a连接于电压选择晶体管37。在这种构成中,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中越靠近所述区域RMCA2在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位置的块选择晶体管,配线d1a中的电压下降越小,距Y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附近越远的块选择晶体管,配线d1a中的电压下降越大。因此如图15所示,在该构成中,配线CG中的配线电阻在所述区域RMCA2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位置成为最小值或极小值。另外,与该中央附近位置的距离越大,那么配线CG中的配线电阻增大越缓慢。
在这种构成中,例如与如图10中例示的构成相比,能够缩小块选择晶体管35到配线d2a在Y方向上的距离差异,从而缩小配线d1a中的配线电阻差异。因此,在该构成中,与图10中例示的构成相比,能够缩小存储块BLK间的配线电阻差异。另外,在这种构成中,沿Y方向延伸的配线d1a共通连接于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在配线d1a与配线m2a之间并联连接着Y方向位置不同的2条配线d2a。因此,在2条配线d2之间设置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中距一配线d2越远的块选择晶体管,越靠近另一配线d2。也就是说,到一配线d2的配线电阻越大的块选择晶体管,到另一配线d2的配线电阻越小。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缩小存储块BLK间的配线电阻差异。
图中单点链线E所示的特性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图12中例示的构成的特性。在该构成中,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经由多个接点C1a共通连接于沿Y方向延伸的配线d1a。另外,配线d1a在所述区域RMCA3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位置连接于配线d2a。另外,配线d2a的X方向一端部连接于沿Y方向延伸的配线m2a,经由该配线m2a连接于电压选择晶体管37。在这种构成中,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中越靠近所述区域RMCA3在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位置的块选择晶体管,配线d1a中的电压下降越小,距Y方向上的中央位置附近越远的块选择晶体管,配线d1a中的电压下降越大。因此如图15所示,在该构成中,配线CG中的配线电阻在所述区域RMCA3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位置成为最小值或极小值。另外,与该中央附近位置的距离越大,那么配线CG中的配线电阻增大越缓慢。
在这种构成中,例如与如图11中例示的构成相比,能够缩小块选择晶体管35到配线d2a在Y方向上的距离差异,从而缩小配线d1a中的配线电阻差异。因此,在该构成中,与图11中例示的构成相比,能够缩小存储块BLK间的配线电阻差异。另外,在这种构成中,沿Y方向延伸的配线d1a共通连接于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在配线d1a与配线m2a之间并联连接着Y方向位置不同的3条配线d2a。因此,设置在2条配线d2之间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中距一配线d2越远的块选择晶体管,越靠近另一配线d2。也就是说,到一配线d2的配线电阻越大的块选择晶体管,到另一配线d2的配线电阻越小。因此,能够更有效地缩小存储块BLK间的配线电阻差异。
[第2实施方式]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一部分构成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7是从图16所示的构成中将一部分构成省略而示出的示意性立体图。此外,在图17中,对沿X方向排列的多条配线m2b中的一条、以及与该配线m2b电导通的多条配线及接点标注斜线。
第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同样地构成。但是,第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不具备配线层D1、D2、M0、M1、M2,取而代之,具备配线层D1'、D2'、M0'、M1'、M2'。配线层D1'、D2'、M0'、M1'、M2'基本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配线层D1、D2、M0、M1、M2同样地构成。但是,第2实施方式的配线层D1'、D2'、M0'、M1'、M2'中的布局图案与第1实施方式的配线层D1、D2、M0、M1、M2中的布局图案不同。
如图16所示,作为块选择晶体管35(图1)发挥功能的多个晶体管Tr的漏极区域经由多条配线d0、d1、d2、m0、m1、m2及多个接点CS、C1、C2、C4、V0、V1电连接于作为电压选择晶体管37(图1)发挥功能的另一晶体管Tr。以下,有时将电连接在这2个晶体管Tr之间的多条配线m2称为“配线m2b”。另外,有时将电连接在块选择晶体管35与配线m2b之间的多条配线d1、m0、m1及接点C1、C4、V1分别称为“配线d1b”、“配线m0b”(图17)、“配线m1b”、“接点C1b”(图17)、“接点C4b”(图17)及“接点V1b”。这多条配线d1b、m0b、m1b、m2b及接点C1b、C4b、V1b分别作为配线CG(图1)的一部分发挥功能。此外,图示的例子中,作为电压选择晶体管37(图1)发挥功能的晶体管Tr、及电连接在电压选择晶体管37与配线m2b之间的接点C4设置在接点连接区域RC4T(图2)。
配线d1b沿Y方向延伸,沿X方向排列。配线d1b的数量例如可与存储块BLK中所包含的导电层110的数量相同。此外,图示的例子中,配线d1b设置在接线区域RHU
配线d1b的下表面连接于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接点C1b(图17)的上端。接点C1b分别沿Z方向延伸。接点C1b的数量例如可与连接于配线d1b的晶体管Tr的数量相同,也可少于晶体管Tr的数量。例如图示的例子中,接点C1b的数量为晶体管Tr数量的一半。配线d1b分别经由多个接点C1b连接于多个晶体管Tr的漏极区域。
配线d1b的上表面经由配线d2等连接于一个接点C4b的下端或沿Y方向排列的多个接点C4b的下端。接点C4b分别沿Z方向延伸,设置在配线d1b与配线m0b的交叉部分。另外,图示的例子中,接点C4b设置在沿X方向排列的2个接点C4之间。这2个接点C4分别在上端连接于配线m0a。接点C4b的数量例如与配线m0b的数量相同。此外,图示的例子中,接点C4b设置在接线区域RHU(图2)。
接点C4b的上端连接于配线m0b。配线m0b沿Y方向延伸,沿X方向排列。另外,图示的例子中,配线m0b设置在沿X方向排列的2条配线m0a之间。配线m0b的数量例如可与配线m1b的数量相同。图示的例子中,配线m0b设置在接线区域RHU
配线m0b的上表面经由接点V0连接于配线m1b。配线m1b沿X方向延伸,沿Y方向排列。配线m1b的数量例如可与配线m2b的数量相同,也可为配线m2b数量的整数倍。例如,当配线d1b的数量与配线m2b的数量相同,配线m1b的数量是配线m2b数量的N倍(N为自然数)时,在配线d1b与配线m2b之间并联连接N条配线m1b。图示的例子中,配线m1b设置于接线区域RHU到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图2)。
配线m1b的上表面连接于一个接点V1b的下端。接点V1b沿Z方向延伸,设置在配线m1b与配线m2b的交叉部分。接点V1b的数量例如可与配线m1b的数量相同。此外,图示的例子中,接点V1b设置在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
接点V1b的上端连接于配线m2b。配线m2b沿Y方向延伸,沿X方向排列。配线m2b的数量例如可与存储块BLK所包含的导电层110的数量相同。此外,图示的例子中,配线m2b设置在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图2)。
此外,配线m0b、配线m1b、接点C4b及接点V1b在Y方向上的位置可适当进行调整。
例如,配线m0b、配线m1b、接点C4b及接点V1b在Y方向上的位置可在Y方向上与配线d1b的Y方向端部及配线m2b的Y方向端部分离。
另外,例如在配线m1b的数量为配线m2b数量的N(N为自然数)倍的情况下,可在Y方向上将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 N等分成N个区域RMCAN,在这N个区域RMCAN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区域(包含中央位置的区域)分别设置数量与配线m2b的数量相同的配线m0b、配线m1b、接点C4b及接点V1b。
[第3实施方式]
图1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一部分构成的示意性立体图。图19是从图18所示的构成中将一部分构成省略而示出的示意性立体图。此外,在图19中,对与图18中例示的多条配线m2c中的一条电导通的多条配线及接点标注斜线。
第3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基本上与第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同样地构成。但是,第3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不具备配线层M0'、M1'、M2',取而代之,具备配线层M0"、M1"、M2"。配线层M0"、M1"、M2"基本上与第2实施方式的配线层M0'、M1'、M2'同样地构成。但是,第3实施方式的配线层M0"、M1"、M2"中的布局图案与第2实施方式的配线层M0'、M1'、M2'中的布局图案不同。
如图18所示,作为块选择晶体管35(图1)发挥功能的多个晶体管Tr的漏极区域经由多条配线d0、d1、d2、m0、m1、m2及多个接点C1、C4、V1(图19)电连接于作为电压选择晶体管37(图1)发挥功能的另一晶体管Tr(图18)。以下,有时将电连接在这2个晶体管Tr之间的多条配线m2称为“配线m2c”。另外,有时将电连接在块选择晶体管35与配线m2c之间的多条配线m1及接点V1分别称为“配线m1c”(图19)及“接点V1c”(图19)。这多条配线m1c、m2c及接点V1c分别作为配线CG(图1)的一部分发挥功能。此外,图示的例子中,作为电压选择晶体管37(图1)发挥功能的晶体管Tr、及电连接在电压选择晶体管37与配线m2c之间的接点C4设置在接点连接区域RC4T(图2)。
第3实施方式的接点C4b的上端经由配线m0、m1c(图19)等连接于接点V1c。接点V1c沿Z方向延伸,设置在与配线d1b及配线m2c(图18)对应的位置。接点V1c的数量例如可与配线m2c的数量相同,也可为配线m2c数量的整数倍。例如,当配线d1b的数量与配线m2c的数量相同,接点V1c的数量是配线m2c数量的N倍(N为自然数)时,在配线d1b与配线m2c之间并联连接N条接点C4b、V1c。图示的例子中,接点V1c设置在接线区域RHU
接点V1c的上端连接于配线m2c(图18)。配线m2c沿Y方向延伸,沿X方向排列。配线m2c的数量例如可与存储块BLK所包含的导电层110的数量相同。此外,图示的例子中,配线m2c设置在接线区域RHU(图2)。
此外,配线m1c、接点C4b及接点V1c在Y方向上的位置可适当进行调整。
例如,配线m1c、接点C4b及接点V1c在Y方向上的位置可在Y方向上与配线d1b的Y方向端部及配线m2c的Y方向端部分离。
另外,例如在配线m1c、接点C4b及接点V1c的数量为配线d1b数量的N(N为自然数)倍的情况下,可在Y方向上将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 N等分成N个区域RMCAN,并在这N个区域RMCAN的Y方向上的中央附近区域(包含中央位置的区域)分别设置数量与配线d1b的数量相同的配线m1c、接点C4b及接点V1c。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这些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仅为例示,可适当调整具体的构成、动作等。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配线d1a、d1b、m2a、m2b、m2c均朝着一个方向从存储单元阵列区域RMCA的Y方向一端延伸到另一端。然而,这种构成仅为一例,可适当调整具体构成。例如,配线d1a、d1b、m2a、m2b、m2c也可包含沿X方向延伸的部分。另外,配线d1a、d1b、m2a、m2b、m2c也可经由另一配线层的配线等形成为大致直线状。
另外,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配线d1a、d1b均由连续形成的一条配线形成。然而,这种构成仅为一例,可适当调整具体构成。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配线d2a的数量为配线m2a数量的N倍的情况下,如图20或图21中例示,可在Y方向上将配线d1a分断成N个以下的配线d1a'。也就是说,可设置沿Y方向排列的N个以下的配线d1a'来代替配线d1a。这些配线d1a'分别电连接在配线m2a与块选择晶体管35之间。同样,在第2实施方式中配线m1b的数量为配线m2b的N倍的情况下,或者在第3实施方式中接点V1c的数量为配线m2c的N倍时,可在Y方向上将配线d1b分断成N个以下的配线。
[其它]
已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并非意图限定发明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可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化包含于发明范围或主旨内,同时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同等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
半导体衬底;
多个存储块,在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与所述半导体衬底分离,且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
第1配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比所述多个存储块离所述半导体衬底更远;
第2配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比所述多个存储块靠所述半导体衬底更近;
第1接点,电连接在所述第1配线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
第1晶体管,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存储块中的第1存储块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以及
第2晶体管,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存储块中的第2存储块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且
所述第1接点在所述第2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1晶体管与所述第2晶体管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
第3晶体管,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存储块中的第3存储块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以及
第4晶体管,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存储块中的第4存储块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且
所述第1接点在所述第2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3晶体管与所述第4晶体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
第2接点,电连接在所述第1配线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1接点不同;以及
第5晶体管,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存储块中的第5存储块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且
所述第2接点在所述第2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2晶体管与所述第5晶体管之间,
所述第2晶体管在所述第2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1接点与所述第2接点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
第3配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比所述多个存储块靠所述半导体衬底更近,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2配线不同;
第3接点,电连接在所述第1配线与所述第3配线之间,在所述第2方向上的位置与所述第1接点不同;
第6晶体管,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存储块中的第6存储块与所述第3配线之间;以及
第7晶体管,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电连接在所述多个存储块中的第7存储块与所述第3配线之间;且
所述第3接点在所述第2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6晶体管与所述第7晶体管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第2配线及所述第3配线沿所述第2方向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存储块具备:
多个导电层,沿所述第1方向排列;
多个半导体层,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与所述多个导电层对向;以及
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多个导电层与所述半导体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
具备N个(N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第1接点,
如果将在所述第2方向上把所述第1配线N等分所得的各区域设为第1区域,
那么在沿所述第2方向排列的N个所述第1区域分别设置有所述第1接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第1配线与所述第1接点的连接部分经由一条或多条配线连接于所述第1接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
具备M个(M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第1接点,
如果将在所述第2方向上把所述第2配线M等分所得的各区域设为第2区域,
那么在沿所述第2方向排列的M个所述第2区域分别设置有所述第1接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第2配线与所述第1接点的连接部分经由一条或多条配线连接于所述第1接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第1配线每单位长度的电阻值
小于所述第2配线每单位长度的电阻值。
12.一种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
半导体衬底;
多个存储块,在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与所述半导体衬底分离,且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
第1配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比所述多个存储块离所述半导体衬底更远;
第2配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比所述多个存储块靠所述半导体衬底更近;以及
N个(N为2以上的整数)第1接点,电连接在所述第1配线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且
如果将在所述第2方向上把所述第1配线N等分所得的各区域设为第1区域,
那么在沿所述第2方向排列的N个所述第1区域分别设置有所述第1接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第1配线与所述第1接点的连接部分经由一条或多条配线连接于所述第1接点。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存储块具备:
多个导电层,沿所述第1方向排列;
多个半导体层,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与所述多个导电层对向;以及
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多个导电层与所述半导体层之间。
15.一种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
半导体衬底;
多个存储块,在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与所述半导体衬底分离,且沿着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
第1配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比所述多个存储块离所述半导体衬底更远;
第2配线,在所述第1方向上比所述多个存储块靠所述半导体衬底更近;以及
M个(M为2以上的整数)第1接点,电连接在所述第1配线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且
如果将在所述第2方向上把所述第2配线M等分所得的各区域设为第2区域,
那么在沿所述第2方向排列的M个所述第2区域分别设置有所述第1接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第2配线与所述第1接点的连接部分经由一条或多条配线连接于所述第1接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存储块具备:
多个导电层,沿所述第1方向排列;
多个半导体层,沿所述第1方向延伸,与所述多个导电层对向;以及
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多个导电层与所述半导体层之间。
CN202110060643.5A 2020-05-01 2021-01-18 半导体存储装置 Pending CN1135941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80978A JP2021176157A (ja) 2020-05-01 2020-05-01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0-080978 2020-05-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94169A true CN113594169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38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60643.5A Pending CN113594169A (zh) 2020-05-01 2021-01-18 半导体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28267B2 (zh)
JP (1) JP2021176157A (zh)
CN (1) CN113594169A (zh)
TW (1) TWI7645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01130B (zh) * 2022-02-10 2023-05-01 旺宏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記憶體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7153A1 (en) * 1997-12-18 2002-04-25 Yoshitaka Nakamur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50303209A1 (en) * 2014-04-22 2015-10-22 Jintaek Park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luding a connection region
JP2017059607A (ja) * 2015-09-15 2017-03-23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CN107731826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装置
US20190139976A1 (en) * 2017-11-08 2019-05-09 SK Hynix Inc.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10875332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装置
CN111081712A (zh) * 2018-10-19 2020-04-28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08510B2 (en) * 2015-03-31 2018-06-26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KR20170119158A (ko) * 2016-04-18 2017-10-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
US10276585B2 (en) 2016-08-12 2019-04-30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11211328B2 (en) * 2017-10-16 2021-12-28 SK Hynix Inc.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of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KR102612195B1 (ko) * 2018-06-11 2023-1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장치 및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20190043868A1 (en) 2018-06-18 2019-02-07 Intel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3d) memory with control circuitry and array in separately processed and bonded wafers
US10651153B2 (en) 2018-06-18 2020-05-12 Intel Corporation Three-dimensional (3D) memory with shared control circuitry using wafer-to-wafer bonding
WO2020031265A1 (ja) * 2018-08-07 2020-02-13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0038746A (ja) * 2018-09-06 2020-03-12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47153A1 (en) * 1997-12-18 2002-04-25 Yoshitaka Nakamura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50303209A1 (en) * 2014-04-22 2015-10-22 Jintaek Park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luding a connection region
JP2017059607A (ja) * 2015-09-15 2017-03-23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装置
CN107731826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装置
US20190139976A1 (en) * 2017-11-08 2019-05-09 SK Hynix Inc.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10875332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装置
CN111081712A (zh) * 2018-10-19 2020-04-28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76157A (ja) 2021-11-04
TW202143226A (zh) 2021-11-16
TWI764522B (zh) 2022-05-11
US11728267B2 (en) 2023-08-15
US20210343644A1 (en) 2021-1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91714B2 (en)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09671455B (zh) 包括行解码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件
CN111081712B (zh)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US8693250B2 (en) Three dimensional stacked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US11769808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080316821A1 (en) Nonvolatile storage device and bia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3594169A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
US11824003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JP2023031579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11587626B2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US20230307357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11967380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40074214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20293621A1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US20240099033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40203460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40147728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20406742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40250026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30307323A1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US20230397446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JP2022032589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CN117641911A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
JP2024135856A (ja) 記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