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81712B -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81712B
CN111081712B CN201910583203.0A CN201910583203A CN111081712B CN 111081712 B CN111081712 B CN 111081712B CN 201910583203 A CN201910583203 A CN 201910583203A CN 111081712 B CN111081712 B CN 1110817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s
transistor
semiconductor
conductive layer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8320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81712A (zh
Inventor
内海哲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ox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ioxi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oxia Corp filed Critical Kioxi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81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17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817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817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4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 G11C16/0483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using variable threshold transistors, e.g. FAMOS comprising cells having several storage transistors connected in seri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56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storage elements with more than two stable states represented by steps, e.g. of voltage, current, phase, frequency
    • G11C11/56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storage elements with more than two stable states represented by steps, e.g. of voltage, current, phase, frequency using charge storage in a floating gate
    • G11C11/5628Programming or writing circuits; Data input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08Address circuits; Decoders; Word-line control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10Programming or data input circuit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6/00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 G11C16/02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ies electrically programmable
    • G11C16/06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writing into memory
    • G11C16/24Bit-line control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1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view layou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2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3/23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3/27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3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 H10B43/35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with cell select transistors, e.g. NAN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4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 G11C11/3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11C11/4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 G11C11/3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11C11/4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 G11C11/40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forming cells needing refreshing or charge regeneration, i.e. dynamic cells
    • G11C11/4063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addressing, decoding, driving, writing, sensing or timing
    • G11C11/407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addressing, decoding, driving, writing, sensing or timing for memory cells of the field-effect type
    • G11C11/408Address circuits
    • G11C11/4085Word line control circuits, e.g. word line drivers, - boosters, - pull-up, - pull-down, - precharge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5/00Details of stores covered by group G11C11/00
    • G11C5/06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ng storage elements electrically, e.g. by wir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5/00Details of stores covered by group G11C11/00
    • G11C5/06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ng storage elements electrically, e.g. by wiring
    • G11C5/063Voltage and signal distribution in integrated semi-conductor memory access lines, e.g. word-line, bit-line, cross-over resistance, propagation dela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8/00Arrangements for selecting an address in a digital store
    • G11C8/12Group selection circuits, e.g. for memory block selection, chip selection, array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3/0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 H10B43/50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charge-trapping gate ins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undary region between the core and 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高集成度的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半导体衬底、设置在半导体衬底表面的多个晶体管、以及电连接于多个晶体管的栅极电极的第1电路。多个晶体管包含:在第1方向上隔着绝缘区域相邻的第1及第2晶体管、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隔着绝缘区域而与第1及第2晶体管相邻的第3晶体管、以及在第2方向上隔着绝缘区域而与第1及第2晶体管相邻的第4晶体管。第1电路根据第1信号而使第1~第4晶体管为导通状态。

Description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相关申请]
本申请享有以日本专利申请2018-197545号(申请日:2018年10月19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考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衬底、排列在与衬底表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的多个导电层、在第1方向延伸且与多个导电层对向的半导体柱、以及设置在多个导电层及半导体柱之间的绝缘膜。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高集成度的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具备:半导体衬底;多个晶体管,设置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以及第1电路,电连接于多个晶体管的栅极电极。多个晶体管包含:第1及第2晶体管,在第1方向上隔着绝缘区域相邻;第3晶体管,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隔着绝缘区域而与第1及第2晶体管相邻;以及第4晶体管,在第2方向上隔着绝缘区域而与第1及第2晶体管相邻。第1电路根据第1信号而使第1~第4晶体管为导通状态。
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半导体衬底;第1~第4导电层,排列在与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第1半导体柱,在第1方向延伸且与第1~第4导电层对向;第1绝缘膜,设置在第1~第4导电层及第1半导体柱之间;以及多个晶体管,设置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多个晶体管具备:第1晶体管,电连接于第1导电层;第2晶体管,电连接于第2导电层,且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隔着绝缘区域而与第1晶体管相邻;第3晶体管,电连接于第3导电层,且在与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隔着绝缘区域而与第1及第2晶体管相邻;以及第4晶体管,电连接于第4导电层,且在第3方向上隔着绝缘区域而与第1及第2晶体管相邻。
一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半导体衬底;第1存储块及第2存储块,在与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与半导体衬底分开而设置,且排列在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以及多个晶体管,设置在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且排列在与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第1存储块具备:多个第1导电层,排列在第1方向;第1半导体柱,在第1方向延伸且与多个第1导电层对向;以及第1绝缘膜,设置在多个第1导电层及第1半导体柱之间。第2存储块具备:多个第2导电层,排列在第1方向;第2半导体柱,在第1方向延伸且与多个第2导电层对向;以及第2绝缘膜,设置在多个第2导电层及第2半导体柱之间。多个晶体管包含:第1晶体管,电连接于多个第1导电层中的一个;第2晶体管,电连接于多个第2导电层中的一个;第3晶体管,电连接于多个第1导电层中的一个,且设置在第1及第2晶体管之间;以及第4晶体管,电连接于多个第2导电层中的一个,且设置在第1及第3晶体管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示意性构成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该半导体存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所示的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4是将图2所示的构造沿着A-A'线切断并沿箭头方向观察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图4的一部分示意性放大图。
图6是将图2所示的构造沿着B-B'线切断并沿箭头方向观察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将图2所示的构造沿着C-C'线切断并沿箭头方向观察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图2中B所示的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9A是图2的一部分放大图。
图9B是图2的一部分放大图。
图10是图9A的一部分放大图。
图11是图9A的一部分放大图。
图12是用以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化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3是用以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化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4是用以对第1实施方式的变化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示意性构成的剖视图。
图16是该半导体存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7是该半导体存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8是该半导体存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9是该半导体存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0是该半导体存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1是比较例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2是用以对第2实施方式的变化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3是用以对第2实施方式的变化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4是用以对第2实施方式的变化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5是用以对第2实施方式的变化例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6是用以对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7是用以对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8是用以对其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的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此外,以下实施方式仅为一例,并非意图限定本发明而表示。
另外,本说明书中,将相对于半导体衬底表面平行的特定方向称为X方向,将相对于半导体衬底的表面平行且与X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Y方向,将相对于半导体衬底表面垂直的方向称为Z方向。
另外,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沿着特定平面的方向称为第1方向,将沿着该特定平面且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称为第2方向,将与该特定平面交叉的方向称为第3方向。这些第1方向、第2方向及第3方向可与X方向、Y方向及Z方向的任一方向对应,也可不对应。
另外,本说明书中,“上”或“下”等表达是以半导体衬底为基准。例如,在所述第1方向与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交叉的情况下,将沿着该第1方向离开半导体衬底的方向称为上,将沿着第1方向靠近半导体衬底的方向称为下。另外,在对某构成叙述下表面或下端部的情况下,是指该构成的半导体衬底侧的面或端部,在叙述上表面或上端部的情况下,是指与该构成的与半导体衬底为相反侧的面或端部。另外,将与第2方向或第3方向交叉的面称为侧面等。
另外,本说明书中,在叙述将第1构成“电连接”于第2构成的情况下,可为第1构成直接连接于第2构成,也可为第1构成经由配线、半导体部件或晶体管等而连接于第2构成。例如,在将三个晶体管串联连接的情况下,即使第二个晶体管为断开状态,也可将第一个晶体管“电连接”于第三个晶体管。
另外,本说明书中,在叙述第1构成与第2构成“电绝缘”的情况下,例如是指在第1构成与第2构成之间设置着绝缘膜等,而未设置连接第1构成与第2构成的接点或配线等的状态。
另外,本说明书中,在叙述“场效应型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的情况下,是指具备作为通道区域发挥功能的半导体层、栅极绝缘膜、以及栅极电极的晶体管。
[第1实施方式]
[整体构成]
以下,参考附图,对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以下附图是示意性附图,为方便说明而省略一部分构成。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的示意性等效电路图。
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存储单元阵列MA、以及控制存储单元阵列MA的周边电路PC。
存储单元阵列MA具备多个存储块MB。这些多个存储块MB分别具备多个存储指MF。这些多个存储指MF分别具备多个存储组件MU。这些多个存储组件MU的一端分别经由位线BL而连接于周边电路PC。另外,这些多个存储组件MU的另一端分别经由共通的源极线SL而连接于周边电路PC。
存储组件MU具备在位线BL及源极线SL之间串联连接的漏极选择晶体管STD、存储器串MS、以及源极选择晶体管STS。以下,有时将漏极选择晶体管STD及源极选择晶体管STS简称为选择晶体管(STD、STS)。
存储器串MS具备串联连接的多个存储单元MC。本实施方式的存储单元MC是栅极绝缘膜中包含电荷储存膜的场效应型晶体管。存储单元MC的阈值电压根据电荷储存膜中的电荷量而变化。此外,对与一个存储器串MS对应的多个存储单元MC的栅极电极分别连接字线WL。这些字线WL分别共通连接于一个存储块MB中的所有存储组件MU。
选择晶体管(STD、STS)是场效应型晶体管。对选择晶体管(STD、STS)的栅极电极分别连接选择栅极线(SGD、SGS)。漏极选择线SGD对应于存储指MF而设置,且共通连接于一个存储指MF中的所有存储组件MU。源极选择线SGS共通连接于一个存储块MB中的所有存储组件MU。
周边电路PC具备:产生动作电压的动作电压产生电路21、对地址数据进行解码的地址解码器22、根据地址解码器22的输出信号而将动作电压传送至存储单元阵列MA的块选择电路23及电压选择电路24、连接于位线BL的感测放大器25、以及控制这些部件的序列发生器26。
动作电压产生电路21具备多个动作电压输出端子31。动作电压产生电路21例如包含降压电路及充电泵电路等升压电路。动作电压产生电路21例如根据来自序列发生器26的控制信号,产生在对存储单元阵列MA的读取动作、写入动作及删除动作时施加至位线BL、源极线SL、字线WL及选择栅极线(SGD、SGS)的多种动作电压,且同时输出至多个动作电压输出端子31。从动作电压输出端子31输出的动作电压可根据来自序列发生器26的控制信号而适当调整。
动作电压产生电路21在读取动作时,产生读取电压及读取通过电压作为动作电压。读取电压是用于判别存储在选择存储单元MC中的数据的电压。在将读取电压施加至字线WL的情况下,连接于该字线WL的多个存储单元MC中的一部分成为导通状态,除此以外的存储单元MC成为断开状态。读取通过电压是用以使存储单元MC为导通状态的电压,比读取电压大。在将读取通过电压施加至字线WL的情况下,连接于该字线WL的多个存储单元MC全部成为导通状态。
另外,动作电压产生电路21在写入动作时,产生写入通过电压及编程电压作为动作电压。写入通过电压是用以使存储单元MC为导通状态的电压,具有读取电压以上的大小。在将写入通过电压施加至字线WL的情况下,连接于该字线WL的多个存储单元MC全部成为导通状态。编程电压是用以使电荷储存在存储单元MC的电荷储存膜中的电压,比写入通过电压大。在将写入通过电压施加至字线WL的情况下,多个存储单元MC中的一部分电荷储存膜中储存电子。
地址解码器22具备多个块选择线BLKSEL及多个电压选择线33。地址解码器22例如根据来自序列发生器26的控制信号而依次参考地址寄存器的地址数据,将该地址数据进行解码,使与地址数据对应的特定的块选择晶体管35及电压选择晶体管37为导通状态,且使除此以外的块选择晶体管35及电压选择晶体管37为断开状态。例如,使特定的块选择线BLKSEL及电压选择线33的电压为“H”状态,使除此以外的电压为“L”状态。此外,在使用P通道型而非N通道型的晶体管的情况下,对这些配线施加相反的电压。
此外,在图示的例中,在地址解码器22中,针对每一个存储块MB各设置一条块选择线BLKSEL。然而,该构成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每两个以上的存储块MB具备一条块选择线BLKSEL。
块选择电路23具备与存储块MB对应的多个块选择部34。这些多个块选择部34分别具备与字线WL及选择栅极线(SGD、SGS)对应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块选择晶体管35例如是场效应型耐压晶体管。块选择晶体管35的漏极电极分别电连接于对应的字线WL或选择栅极线(SGD、SGS)。源极电极分别经由配线CG及电压选择电路24而电连接于动作电压输出端子31。栅极电极共通连接于对应的块选择线BLKSEL。
此外,在图示的例中,在块选择电路23中,针对每一条字线WL各设置一个块选择晶体管35,针对每一条选择栅极线(SGD、SGS)各设置一个块选择晶体管35。然而,该构成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针对每一条选择栅极线(SGD、SGS)各设置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
电压选择电路24具备与字线WL及选择栅极线(SGD、SGS)对应的多个电压选择部36。这些多个电压选择部36分别具备多个电压选择晶体管37。电压选择晶体管37例如是场效应型耐压晶体管。电压选择晶体管37的漏极端子分别经由配线CG及块选择电路23而电连接于对应的字线WL或选择栅极线(SGD、SGS)。源极端子分别电连接于对应的动作电压输出端子31。栅极电极分别连接于对应的电压选择线33。
感测放大器25连接于多条位线BL。感测放大器25例如具备与位线BL对应的多个感测放大器组件。感测放大器组件分别具备:箝位晶体管,根据在动作电压产生电路21中产生的电压而对位线BL进行充电;感测电路,感测位线BL的电压或电流;多个锁存器,保存该感测电路的输出信号或写入数据、验证通过标志等;以及逻辑电路。逻辑电路例如在读取动作时,参考保存在锁存器中的下位页的数据而特定出存储单元MC中保存的数据。另外,例如在写入动作时,参考保存在锁存器中的下位页的数据而控制位线BL的电压。
序列发生器26根据所输入的命令及半导体存储装置的状态,将控制信号输出至动作电压产生电路21、地址解码器22及感测放大器25。例如,序列发生器26根据时钟信号而依次参考指令寄存器的指令数据,对该指令数据进行解码,并输出至动作电压产生电路21、地址解码器22及感测放大器25。
接下来,参考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此外,图2是表示示意性构成的图,具体构成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图2中省略了一部分构成。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半导体衬底100。在图示的例中,在半导体衬底100上设置着排列在X方向的两个存储单元阵列MA。另外,在沿着存储单元阵列MA的X方向的两端部且在Y方向延伸的区域,以距存储单元阵列MA由近到远的顺序设置着块选择电路部231及地址解码器22。另外,在沿着存储单元阵列MA的Y方向的端部且在X方向延伸的区域,设置着感测放大器25。在设置着感测放大器25的区域的X方向的两端部附近的区域,设置着动作电压产生电路21。另外,在这些区域的外侧区域设置着序列发生器26。
[存储单元阵列MA]
接下来,参考图2~图7对存储单元阵列MA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图2中A所示的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图4是将图2所示的构造沿着A-A'线切断并沿箭头方向观察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5是图4的一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图6是将图2所示的构造沿着B-B'线切断并沿箭头方向观察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是将图2所示的构造沿着C-C'线切断并沿箭头方向观察时的示意性剖视图。此外,图3~图7是表示示意性构成的图,具体构成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图3~图7中省略了一部分构成。
如图2所示,存储单元阵列MA具备排列在Y方向的多个存储块MB。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存储块MB之间,如图3所示设置着在X方向延伸的块间绝缘层ST。这两个存储块MB中包含的字线WL经由块间绝缘层ST而电绝缘。
存储块MB具备:排列在Y方向的两个子块SB、设置在这两个子块SB之间的子块间绝缘层ST'、以及连接于这两个子块SB的接线部HU。
子块SB具备:排列在Y方向的两个存储指MF、以及设置在这些存储指之间的指间绝缘层SHE。如图4所例示,存储指MF具备:设置在半导体衬底100上的多个导电层110、多个半导体柱120、以及分别设置在多个导电层110及多个半导体柱120之间的多个栅极绝缘膜130。
半导体衬底100例如是包含P型杂质的单晶硅(Si)等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100表面的一部分,设置着包含磷(P)等N型杂质的N型阱101。另外,在N型阱101表面的一部分,设置着包含硼(B)等P型杂质的P型阱102。另外,在半导体衬底100表面的一部分,设置着SiO2等绝缘区域STI(图6、图7)。以下,有时将半导体衬底100表面中的未设置绝缘区域STI的区域称为半导体区域。
导电层110是在X方向延伸的大致板状的导电层,且在Z方向排列多个。导电层110例如可包含氮化钛(TiN)及钨(W)的积层膜等,也可包含含有磷或硼等杂质的多晶硅等。另外,在导电层110之间设置着氧化硅(SiO2)等绝缘层111。
多个导电层110中,位于最下层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层110作为源极选择线SGS(图1)及连接于该源极选择线的多个源极选择晶体管STS的栅极电极而发挥功能。另外,位于比所述最下层的导电层110更靠上方的多个导电层110作为字线WL(图1)及连接于该字线的多个存储单元MC(图1)的栅极电极而发挥功能。另外,位于比作为字线WL(图1)及连接于该字线的多个存储单元MC(图1)的栅极电极发挥功能的所述导电层110更靠上方的一个或多个导电层110作为漏极选择线SGD及连接于该漏极选择线的多个漏极选择晶体管STD(图1)的栅极电极而发挥功能。此外,图3的例中,作为字线WL及源极选择线SGS发挥功能的导电层110具备:与子块SB对应而设置且在X方向延伸的两个第1部分wl1、以及连接于这两个第1部分wl1的第2部分wl2。另外,作为漏极选择线SGD等发挥功能的导电层110比其它导电层110的第1部分wl1的Y方向的宽度窄,与存储指MF对应而在Y方向排列多个。
半导体柱120在X方向及Y方向配设多个。半导体柱120例如是非掺杂的多晶硅(Si)等半导体膜。如图4所示,半导体柱120例如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在中心部分设置着氧化硅等绝缘膜121。另外,半导体柱120的外周面分别由导电层110包围。半导体柱120的下端部经由非掺杂的单晶硅等半导体层122而连接于半导体衬底100的P型阱102。半导体层122隔着氧化硅等绝缘层123而与导电层110对向。半导体柱120的上端部经由包含磷(P)等N型杂质的半导体层124、接点Ch及Cb而连接于位线BL。半导体柱120分别作为包含在一个存储组件MU(图1)的多个存储单元MC及漏极选择晶体管STD的通道区域而发挥功能。半导体层122作为源极选择晶体管STS的通道区域发挥功能。
例如图5所示,栅极绝缘膜130具备积层在半导体柱120及导电层110之间的隧道绝缘膜131、电荷储存膜132、以及阻挡绝缘膜133。隧道绝缘膜131及阻挡绝缘膜133例如是氧化硅等绝缘膜。电荷储存膜132例如是氮化硅(SiN)等能够储存电荷的膜。
此外,图5中示出栅极绝缘膜130具备氮化硅等电荷储存膜132的例子,但栅极绝缘膜130例如也可具备包含N型或P型杂质的多晶硅等浮动栅极。
接线部HU(图3)具备:多个导电层110的X方向的端部、连接于这些端部的接点CC、设置在接点CC周围的虚设构造HR、以及设置在这些虚设构造HR上方的配线层M0、M1(图6)。如图3所例示,多个导电层110的X方向的端部在X方向及Y方向排列成矩阵状。如图6及图7所例示,这些端部是排列在Z方向的多个导电层110的一部分,Z方向的位置互不相同。这些多个导电层110经由在Z方向延伸的接点CC、包含在配线层M0、M1的多条配线m0、m1、以及在Z方向延伸的接点CS而连接于块选择晶体管35的漏极区域。
[块选择电路部231]
接下来,参考图8~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块选择电路部231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8是图2中B所示的部分的示意性放大图。图9A、图9B是图2的一部分放大图。图10及图11是图9A的一部分放大图。其中,图10及图11中图示有配线的一部分。此外,图10中的配线CG3~CG9、CG11是图1所示的多条配线CG中的一部分。另外,图11中的块选择线BLKSELA~BLKSELD是图1所示的多个块选择线BLKSEL中的一部分。此外,图8~图11是表示示意性构成的图,具体构成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图8~图11中,省略了一部分构成。
如图6等中所例示,本实施方式中,在半导体衬底100的表面设置着多个晶体管。这些多个晶体管的一部分例如作为构成块选择电路部231的块选择晶体管35(图1)而发挥功能。
块选择电路部231是用以实现图1的块选择电路23的构成,如图8所例示,具备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图中示出了具有共通的源极区域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以下,将这样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称为“晶体管群TG1”。另外,在图示的例中,4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漏极区域隔着绝缘区域STI而接近。以下,将这样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称为“晶体管群TG2”。
晶体管群TG1具备:在X方向延伸的第1半导体区域103、以及在Y方向延伸且与第1半导体区域103交叉的第2半导体区域104。另外,在第1半导体区域103的X方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以及第2半导体区域104的Y方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分别设置着作为块选择晶体管35的漏极端子发挥功能的接点CS。另外,在第1半导体区域103及第2半导体区域104交叉的部分,分别设置着作为4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共通的源极端子发挥功能的接点CS。另外,在该接点CS与其它接点CS之间,分别设置着栅极绝缘膜105(图6及图7)及栅极电极106。
晶体管群TG2具备: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以及与这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从Y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相邻的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此外,连接于这4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漏极区域的4个接点CS设置于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栅极电极106之间。另外,这4个接点CS设置在剩余的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栅极电极106之间。
图9A表示块选择电路部231与存储块MB的关系。图9A中,例示有在Y方向连续设置的8个存储块MBE、MBA、MBF、MBB、MBG、MBC、MBH、MBD。如参考图2所说明那样,块选择电路部231在存储单元阵列MA的X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各设置一个。图9A所例示的块选择电路部231对应于存储块MBA、MBB、MBC、MBD。未图示的另一个块选择电路部231对应于存储块MBE、MBF、MBG、MBH
晶体管群TG1中包含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漏极区域经由接点CS等而分别电连接于4个存储块MB的对应的字线WL。例如,在图9B的例中,晶体管群TG17中包含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漏极区域经由接点CS等而分别电连接于存储块MBA、MBB、MBC、MBD中包含的4条字线WL7。字线WL7例如是存储块MB所包含的n(n为自然数)条字线WL中的距半导体衬底100第八近的字线WL。另外,如图10所例示,这4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源极区域经由接点CS等而电连接于配线CG(例如配线CG7)。以下,有时将与距半导体衬底100第k+1(k为n-1以下的自然数)近的字线WLk对应的晶体管群TG1记作“晶体管群TG1k”。
晶体管群TG2所包含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分别电连接于同一存储块MB的不同的字线WL。例如,图9B所例示的晶体管群TG2B中的一个所包含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分别连接于存储块MBB所包含的4条字线WL1、WL3、WL4、WL5。另外,如图11所例示,这4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栅极电极106全部连接于共通的块选择线BLKSEL。因此,例如如果块选择线BLKSELA为“H”状态,那么这4个块选择晶体管35成为导通状态。另一方面,例如如果块选择线BLKSELA为“L”状态,那么这4个块选择晶体管35成为断开状态。以下,有时将对应于存储块MBP(P例如为A~H)的晶体管群TG2记作“晶体管群TG2P”。
例如图9A所例示的布局图案中,将对应于存储块MBA、MBB的多个晶体管群TG2A、TG2B交替排列在X方向上。同样地,将对应于存储块MBC、MBD的多个晶体管群TG2C、TG2D交替排列在X方向上。
此外,图9B的“DS0”、“DS1”、“DD0”及“DD1”分别表示虚设字线。虚设字线具有与字线WL相同的构成。但是,相对于字线WL连接于用作存储器的存储单元MC,而虚设字线连接于未用作存储器的虚设单元。此外,虚设单元具备与存储单元MC相同的构成。
另外,图9B的“dummy”表示为了缓和接近的块选择晶体管35间的电压差而设置的虚设晶体管。例如,图中例示了与晶体管群TG10对应且对存储块MBC传送电压时成为导通状态的虚设晶体管。
另外,如图9B所示,也可在块选择电路部231的X方向的端部,设置包含具有共通的源极区域的3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晶体管群TG1'。这种晶体管群TG1'可设置在块选择电路部231的Y方向的端部,也可设置在块选择电路部231的端部以外的区域。
另外,参考图8~图11所说明的布局图案仅为例示,能够采用各种布局图案。例如,晶体管群TG2也可具备隔着绝缘区域STI在Y方向相邻的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以及与这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从X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相邻的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
[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
例如,在图1所例示的构成中进行写入动作或读取动作等的情况下,根据地址解码器22的输出信号,一个块选择部34所包含的块选择晶体管35成为导通状态,其它块选择部34所包含的块选择晶体管35成为断开状态。另外,从动作电压产生电路21输出的动作电压经由配线CG等被传送至一个存储块MB所包含的多条字线WL。在此期间,其它存储块MB所包含的多条字线WL成为浮动状态。
此处,在如图8所例示的布局中,晶体管群TG2所包含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隔着绝缘区域STI而接近设置。例如,在对这4个块选择晶体管35中的一个传送20V左右的编程电压,且其它3个漏极区域的电压为接地电压附近的情况下,有对它们之间的绝缘区域STI施加较大电压而导致绝缘区域STI产生绝缘破坏的情况。如果为了抑制此现象而将绝缘区域STI的面积扩大设置,那么会导致电路面积增大。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使晶体管群TG2所包含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全部对应于相同的存储块MB。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接近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之间的电压差,能够削减绝缘区域STI的面积,且能够抑制电路面积的增大。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Y方向上相邻的存储块MB对应于不同的晶体管群TG1。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对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存储块MB所包含的字线WL同时传送不同的电压。因此,能够执行存储块MB间的耐压试验、或泄漏电流的检测等。
[变化例]
图11的例中,对晶体管群TG2所包含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栅极电极106分别连接着接点CS。然而,也可例如图12所例示,在形成栅极电极106时,同时形成电连接于两个以上的栅极电极106的连接部107,并将接点CS连接于经由连接部107连接的多个栅极电极106中的一个。
另外,在图2、图9A及图9B的例中,不仅在存储单元阵列MA的X方向的一侧,而且在另一侧也设置着块选择电路部231。然而,也可仅在存储单元阵列MA的X方向的一侧设置块选择电路部231。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图13所例示,也可使在Y方向上相邻的存储块MB对应于不同的晶体管群TG1。同时,如图14所例示,也可使在Y方向上相邻的存储块MB对应于同一晶体管群TG1。
另外,例如在NAND型的闪速存储器中进行写入动作的情况下,将编程电压传送至选择字线WL,将写入通过电压传送至多条非选择字线的至少一部分。此时,对多条非选择字线WL中位于选择字线WL与漏极选择线SGD之间的非选择字线全部传送写入通过电压。另一方面,对位于选择字线WL与源极选择线SGS之间的非选择字线能够以各种形态传送电压。例如,也可对这种非选择字线WL全部传送写入通过电压。另外,例如,也可在晶体管群TG2所包含的4个块选择晶体管35中的一个对应于选择字线WL的情况下,对与其它3个对应的非选择字线WL传送写入通过电压。另外,对于除此以外的非选择字线WL也可传送接地电压或接近于接地电压的电压。
[第2实施方式]
[整体构成]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
图15是用以对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构成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如图6等所例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存储单元阵列MA设置在半导体衬底100的表面。即,将半导体柱120的下端部经由半导体层122而连接于半导体衬底100的表面。相对于此,如图15所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存储单元阵列MA'在Z方向上从半导体衬底100的表面离开而设置。即,在半导体衬底100的上方设置着作为源极线SL发挥功能的导电层210,且半导体柱120的下端部连接于此。导电层210例如包含氮化钛及钨的积层膜、注入有杂质的多晶硅或硅化物、或含有这些多晶硅或硅化物的积层膜。此外,如图16所例示,本实施方式的存储块MB'不具备子块间绝缘层ST'(图3)。
另外,如图15所例示,本实施方式的接线部HU'具备:设置多个导电层110的X方向的端部的第1区域ACC、在该第1区域ACC连接于多个导电层110的接点CC、在多个导电层110设置贯通孔的第2区域AC4、设置在该贯通孔内部的接点C4、以及设置在它们上方的配线层M0、M1。这些多个导电层110经由在Z方向延伸的接点CC、以及配线层M0、M1所包含的多个配线m0、m1而电连接于在Z方向延伸的接点C4。
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在半导体衬底100的表面中设置存储单元阵列MA'的区域及设置接线部HU'的区域设置着多个晶体管。这些多个晶体管中,设置在与存储单元阵列MA'相同区域的晶体管例如构成感测放大器25等的一部分。设置在与接线部HU'相同区域的晶体管例如作为块选择晶体管35而发挥功能。另外,在这些多个晶体管的上方,设置着配线层D0、D1、D2。块选择晶体管35的源极区域及漏极区域经由在Z方向延伸的多个接点CS、以及配线层D0、D1、D2所包含的多个配线d0、d1、d2而电连接于接点C4。
[块选择电路部232]
接下来,参考图17~图20对本实施方式的块选择电路部232的构成例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接线部HU'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俯视图。图18是块选择电路部232的示意性俯视图。此外,图18中,为了说明与接线部HU'的对应关系而示出了表示存储块MB等的边界的虚线。另外,图19及图20是与图17及图18对应的图。图19及图20中,图示有配线d0、d1、d2、m1、m2等。此外,图17~图20是表示示意性构成的图,具体构成能够适当变更。另外,图17~图20中,省略了一部分构成。
图17中,例示有连续设置在Y方向的8个存储块MBA、MBE、MBB、MBF、MBC、MBG、MBD、MBH。另外,在图17中,示出了设置在存储单元阵列MA'的X方向的一端侧的接线部HU'。在第1区域ACC,设置着在X方向及Y方向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接点CC。在第2区域AC4,设置着在X方向及Y方向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接点C4。
图18中,表示块选择电路部232的与图17所示的构造对应的部分。块选择电路部232是用以实现图1的块选择电路23的构成,如图18所例示,具备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图中,表示具有共通的源极区域的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以下,将这样的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称为“晶体管群TG3”。另外,这些多个晶体管群TG3形成与接线部HU'的第1区域ACC对应的多个群。以下,将这种多个晶体管群TG3称为“晶体管群TG4”。多个晶体管群TG4排列在X方向上。
晶体管群TG3具备在Y方向延伸的半导体区域203。另外,在半导体区域203的Y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着作为块选择晶体管35的漏极端子发挥功能的接点CS。另外,在这些接点CS之间,设置着作为两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共通的源极端子发挥功能的接点CS。另外,在作为漏极端子发挥功能的接点CS、与作为源极端子发挥功能的接点CS之间,分别设置着栅极绝缘膜205(图15)及栅极电极206。
晶体管群TG4包含有在X方向及Y方向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晶体管群TG3。即,晶体管群TG4包含多个由排列在X方向的多个晶体管群TG3所组成的列。这些列中的第1列所包含的晶体管群TG3经由接点CS等而分别连接于存储块MBA、MBB的对应的字线WL。第3列所包含的晶体管群TG3经由接点CS等而分别连接于存储块MBC、MBD的对应的字线WL。
第2列包含与存储块MBA、MBC对应的晶体管群TG3、以及与存储块MBB、MBD对应的晶体管群TG3,且各包含多个(图示的例中为2个)。与存储块MBA、MBC对应的多个晶体管群TG3在X方向上连续设置。同样地,与存储块MBB、MBD对应的多个晶体管群TG3也在X方向上连续设置。
以下,有时将与存储块MBP、MBQ(P、Q例如为A~H)对应的晶体管群TG3记作“晶体管群TG3PQ”。
图19及图20中表示配线d0~d2、m0、m1的构成例。在图示的例中,配线层D0~D2、M0、M1包含多个同一配线图案WP。这些多个配线图案WP分别对应于晶体管群TG4及接线部HU'的第1区域ACC而设置。该配线图案中,将块选择晶体管35的漏极区域经由接点CS、配线d0~d2、接点C4、配线m0、m1、以及接点CC而电连接于对应的字线WL。另外,将块选择晶体管35的源极区域经由接点CS、配线d0~d2、以及接点C4而电连接于未图示的配线CG。配线CG例如也可设置在比配线层M0、M1更靠上方。
[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的效果进行说明。
为了半导体存储装置的高集成化,较理想的是缩小存储单元阵列MA中的构成。另一方面,有用以实现块选择电路23等的构成从耐压等的观点而言难以高集成化的情况。其结果,例如图18所示,有产生排列在Y方向的3个晶体管群TG3相对于排列在Y方向的8个存储块MB而对应的不规则的图案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例如在图21所例示的形态下,也考虑调整存储块MB及晶体管群TG3的对应关系。即,图21所例示的块选择电路部230与块选择电路232(图18)同样地,包含多个由排列在X方向的多个晶体管群TG3所组成的列。这些列中,第1列设置着晶体管群TG3AB,第2列设置着晶体管群TG3AC、TG3BD,第3列设置着晶体管群TG3CD。此处,图21的例中,在第2列,所有晶体管群TG3AC在X方向上连续设置。另外,所有的晶体管群TG3BD在X方向上连续设置。
这种形态下,在所述第2列,能够抑制在X方向相邻的块选择晶体管35间的电压差。然而,有如下情况,即,一部分接点CC和与之对应的块选择晶体管35在X方向上的距离变得过大,从而导致配线图案复杂化。进而,例如在存储块MB所包含的导电层110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除配线层D0~D2、M0、M1外,也有可能需要新的配线层,从而也有导致制造成本增大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装置,通过将与各存储块MB对应的块选择晶体管35在X方向上分散设置而能够抑制这种配线的复杂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存储块MB对应于不同的晶体管群TG3。因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执行存储块MB间的耐压试验、或泄漏电流的检测等。
[变化例]
图17~图20所示的构成仅为例示,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图18的例中,将块选择电路232中包含的多个晶体管群TG3以固定间隔排列在X方向及Y方向。然而,晶体管群TG3间之间隔(绝缘区域STI的宽度)根据耐压等而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图22所示,也可使晶体管群TG3AB及晶体管群TG3CD之间的间隔大于晶体管群TG3AB及晶体管群TG3AB之间的间隔。图22的例中,通过省略了排列成矩阵状的多个晶体管群TG3中所述第2列所包含的晶体管群的一部分而实现这种构成。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改善所述第2列中对应于不同的存储块MB的晶体管群TG3间的耐压。
另外,例如图23所例示那样,所述第2列也可包含晶体管群TG3AB及晶体管群TG3CD
另外,例如图24所例示那样,也可使晶体管群TG4所包含的所有块选择晶体管35在X方向及Y方向的两方向上,与对应于同一存储块MB的块选择晶体管相邻。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在X方向及Y方向上相邻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之间的电压差,能够削减绝缘区域STI的面积,从而能够抑制电路面积的增大。
此外,图24的例中,晶体管群TG4包含排列在X方向的晶体管群TG5、TG6。晶体管群TG5的第1列包含多个晶体管群TG3AB,第2列包含多个晶体管群TG3BC,第3列包含多个晶体管群TG3CD。晶体管群TG6的第1列包含多个晶体管群TG3CD,第2列包含多个晶体管群TG3DA,第3列包含多个晶体管群TG3AB
另外,如图25所例示,也可设为使一部分晶体管群TG3跨及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晶体管群TG4的构成。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抑制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晶体管群TG4间的电压,能够削减绝缘区域STI的面积,从而能够抑制电路面积的增大。
图25的例中,与图24的例同样地,晶体管群TG4所包含的所有块选择晶体管35在X方向及Y方向的两方向上,与对应于同一存储块MB的块选择晶体管相邻。
另外,图25的例中,晶体管群TG4包含排列在X方向的3个晶体管群TG7、TG8、TG9。此处,如果将对应于存储块MBX(X例如为A~H)的块选择晶体管35记作“块选择晶体管35X”,那么晶体管群TG7从Y方向的一侧到另一侧包含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A、35B、35A的列,且各包含两列。另外,晶体管群TG8包含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B、35C、35D的列,且各包含两列。另外,晶体管群TG9包含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A、35D、35C的列各两列。
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可设置连接对应于同一存储块MB的块选择晶体管35的栅极电极206的连接部。另外,也可将接点CS连接于经由该连接部连接的多个栅极电极206中的一个。
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可在存储单元阵列MA'的X方向的一侧及另一侧设置块选择电路部232,也可仅在一侧设置块选择电路部232。任一情况下,均可使在Y方向上相邻的存储块MB对应于不同的晶体管群TG3,也可对应于同一晶体管群TG3。
另外,第2实施方式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写入动作时施加至非选择字线WL的电压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也可对多个非选择字线WL中的位于选择字线WL与源极选择线SGS之间的所有非选择字线传送写入通过电压。另外,例如在图24及图25的例中,将对应于同一存储块MB的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彼此接近而设置。例如,也可在对这种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中的一个传送编程电压的情况下,对其余的块选择晶体管35传送写入通过电压。另外,对于除此以外的非选择字线WL也可传送接地电压或接近于接地电压的电压。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第1及第2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构成仅为例示,具体构成能够适当变更。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存储单元阵列MA设置在半导体衬底100的表面。然而,在使用第1实施方式的块选择电路部231的情况下,例如图26所例示那样,与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也能够采用在Z方向上从半导体衬底100的表面离开设置的存储单元阵列MA'。同样地,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采用第2实施方式的接线部HU'。
另外,例如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参考图17~图20所说明那样,接线部HU'的接点CC、C4的布局、晶体管群TG3的布局、配线层D0~D2、M0、M1的布局全部由周期性图案而构成。然而,这些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不具有周期性图案。
另外,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半导体衬底100上设置着存储单元阵列MA及块选择电路23这两种。然而,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例示,也可与设置存储单元阵列MA的衬底分开而另外设置供块选择电路23设置的半导体衬底300。
作为设置存储单元阵列MA的衬底,能够使用各种衬底。例如在图27的例中,使用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半导体衬底100作为这种衬底。然而,作为设置存储单元阵列MA的衬底,也可使用玻璃衬底等除半导体衬底以外的衬底。这种情况下,例如也可使用图15所例示的导电层210。如上所述,导电层210作为源极线SL而发挥功能,且连接于半导体柱120的下端部(以半导体衬底300为基准的情况下,为上端部)。
半导体衬底300例如是包含P型杂质的单晶硅等半导体衬底。在半导体衬底300的表面的一部分,设置着包含磷等N型杂质的N型阱301。另外,在N型阱301的表面的一部分,设置着包含硼等P型杂质的P型阱302。另外,在半导体衬底300的表面的一部分,设置着SiO2等绝缘区域STI。将半导体衬底300表面中的未设置绝缘区域STI的区域称为半导体区域。
在图27的例中,将设置在半导体衬底100上的多个导电层110经由接点CC、配线m0、m1而电连接于配线层M2所包含的配线m2。另外,在半导体衬底300的表面,设置着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这些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漏极区域经由在Z方向延伸的接点、配线层M2'所包含的配线m2'等而连接于多个导电层110。
另外,如上所述,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在Y方向上相邻的存储块MB对应于不同的晶体管群TG1、TG3。因此,能够执行存储块MB间的耐压试验、或泄漏电流的检测等。这种构成在与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形态下也能够实现。例如,图28中,例示有排列在Y方向的4个存储块MBA、MBB、MBC、MBD
另外,在图28的例中,排列在Y方向的8个块选择晶体管35的列相对于该4个存储块MBA、MBB、MBC、MBD对应。图28中,例示了包含多个块选择晶体管35C、35A、35D、35B的列且各包含两列的构成。另外,图28中,例示了一部分晶体管群TG3跨及在Y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晶体管群TG4的构成。
另外,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对具备NAND型闪速存储器的半导体存储装置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也可应用于除NAND型闪速存储器以外的存储器,还可应用于除存储器以外的半导体装置。
[其它]
虽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形态实施,且可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以及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化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符号的説明]
110 导电层
120 半导体柱
130 栅极绝缘膜

Claims (7)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具备:
半导体衬底;
多个晶体管,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以及
第1电路,电连接于所述多个晶体管的栅极电极;且
所述多个晶体管包含:
第1及第2晶体管,在第1方向上隔着绝缘区域相邻;
第3晶体管,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隔着所述绝缘区域而与所述第1及第2晶体管相邻;以及
第4晶体管,在所述第2方向上隔着所述绝缘区域而与所述第1及第2晶体管相邻;且
所述第1电路
根据第1信号而使所述第1~第4晶体管为导通状态;其中
所述多个晶体管包含:
第5晶体管,具备与所述第2晶体管共通的区域;
第6晶体管,在所述第1方向上隔着所述绝缘区域而与所述第5晶体管相邻;
第7晶体管,在所述第2方向上隔着所述绝缘区域而与所述第5及第6晶体管相邻;以及
第8晶体管,在所述第2方向上隔着所述绝缘区域而与所述第5及第6晶体管相邻;且
所述第1电路
根据所述第1信号而使所述第5~第8晶体管为断开状态,
根据第2信号而使所述第5~第8晶体管为导通状态。
2.一种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
半导体衬底;
第1~第4导电层,排列在与所述半导体衬底表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
第1半导体柱,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1~第4导电层对向;
第1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1~第4导电层及所述第1半导体柱之间;以及
多个晶体管,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且
所述多个晶体管具备:
第1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第1导电层;
第2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第2导电层,且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隔着绝缘区域而与所述第1晶体管相邻;
第3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第3导电层,且在与所述第1方向及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隔着所述绝缘区域而与所述第1及第2晶体管相邻;以及
第4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第4导电层,且在所述第3方向上隔着所述绝缘区域而与所述第1及第2晶体管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还具备:
第5~第8导电层,排列在所述第1方向,且在所述第2方向或所述第3方向上与所述第1~第4导电层分开而设置;
第2半导体柱,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5~第8导电层对向;以及
第2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5~第8导电层及所述第2半导体柱之间;且
所述多个晶体管具备:
第5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第5导电层,且具备与所述第2晶体管共通的区域;
第6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第6导电层,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隔着所述绝缘区域而与所述第5晶体管相邻;
第7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第7导电层,且在所述第3方向上隔着所述绝缘区域而与所述第5及第6晶体管相邻;以及
第8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第8导电层,且在所述第3方向上隔着所述绝缘区域而与所述第5及第6晶体管相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连接于所述第1~第4晶体管的第1~第4接点,
所述第1~第4接点
在所述第2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1及第2晶体管的栅极电极之间,
在所述第3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3及第4晶体管的栅极电极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其中
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具备:
第1半导体区域,在所述第2方向延伸;以及
第2半导体区域,在所述第3方向延伸且与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交叉;且该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
第5接点,设置在所述第2方向的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
第6接点,设置在所述第3方向的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
第7接点,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及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交叉的部分;
第1栅极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5及第7接点之间;以及
第2栅极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6及第7接点之间。
6.一种半导体存储装置,具备:
半导体衬底;
第1存储块及第2存储块,在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交叉的第1方向上与所述半导体衬底分开而设置,且排列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上;以及
多个晶体管,设置在所述半导体衬底的表面,排列在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且
所述第1存储块具备:
多个第1导电层,排列在所述第1方向上;
第1半导体柱,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多个第1导电层对向;以及
第1绝缘膜,设置在所述多个第1导电层及所述第1半导体柱之间;且
所述第2存储块具备:
多个第2导电层,排列在所述第1方向上;
第2半导体柱,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多个第2导电层对向;以及
第2绝缘膜,设置在所述多个第2导电层及所述第2半导体柱之间;且
所述多个晶体管包含:
第1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1导电层中的一个;
第2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2导电层中的一个;
第3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1导电层中的一个,且设置在所述第1及第2晶体管之间;以及
第4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2导电层中的一个,且设置在所述第1及第3晶体管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存储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晶体管包含:
第5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1导电层中的一个,且与所述第1晶体管相邻;
第6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2导电层中的一个,且与所述第2晶体管相邻;
第7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1导电层中的一个,且与所述第3晶体管相邻;以及
第8晶体管,电连接于所述多个第2导电层中的一个,且与所述第4晶体管相邻。
CN201910583203.0A 2018-10-19 2019-07-01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Active CN1110817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7545 2018-10-19
JP2018197545A JP2020065022A (ja) 2018-10-19 2018-10-19 半導体装置及び半導体記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81712A CN111081712A (zh) 2020-04-28
CN111081712B true CN111081712B (zh) 2023-12-19

Family

ID=70279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83203.0A Active CN111081712B (zh) 2018-10-19 2019-07-01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2776B2 (zh)
JP (1) JP2020065022A (zh)
CN (1) CN111081712B (zh)
TW (1) TWI7205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44961A (ja) * 2019-03-07 2020-09-10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1047960A (ja) * 2019-09-19 2021-03-25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1052084A (ja) * 2019-09-25 2021-04-01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1150408A (ja) * 2020-03-17 2021-09-27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1150600A (ja) 2020-03-23 2021-09-27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1176157A (ja) * 2020-05-01 2021-11-04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2048489A (ja) * 2020-09-15 2022-03-28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2078881A (ja) * 2020-11-13 2022-05-25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22113999A (ja) * 2021-01-26 2022-08-05 キオクシア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KR20220108627A (ko) * 2021-01-27 2022-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열전 소자를 구비한 수직형 비휘발성 메모리 소자, 그 메모리 소자를 구비한 반도체 패키지, 및 그 메모리 소자의 방열 방법
US11715522B2 (en) * 2021-06-25 2023-08-01 Micron Technology, Inc. Semiconductor device equipped with column decoder circui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36619A1 (en) * 2011-03-18 2012-09-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201743335A (zh) * 2012-09-24 2017-12-16 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半導體記憶裝置
CN108666323A (zh) * 2017-03-27 2018-10-16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9016A (ja) * 2003-07-18 2005-02-10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電子カード及び電子装置
JP2009141278A (ja) 2007-12-10 2009-06-25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US7876618B2 (en) * 2009-03-23 2011-01-25 Sandisk Corporation Non-volatile memory with reduced leakage current for unselected block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ame
KR101702060B1 (ko) 2010-02-19 201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3차원 반도체 장치의 배선 구조체
US9208826B2 (en) * 2012-03-30 2015-12-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with two control lines
WO2014119537A1 (ja) * 2013-01-29 2014-08-07 ピーエスフォー ルクスコ エスエイアールエル 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225566A (ja) * 2013-05-16 2014-12-04 ピーエスフォー ルクスコ エスエイアールエルPS4 Luxco S.a.r.l. 半導体装置
JP2014236078A (ja) * 2013-05-31 2014-12-15 ピーエスフォー ルクスコ エスエイアールエルPS4 Luxco S.a.r.l. 半導体装置
JP6430302B2 (ja) 2015-03-13 2018-11-28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
WO2017098375A1 (en) * 2015-12-11 2017-06-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SG11201802573UA (en) 2016-01-13 2018-04-27 Toshiba Memory Corp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JP6688698B2 (ja) * 2016-07-08 2020-04-2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26518A (ja) 2016-08-12 2018-02-15 東芝メモリ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US10276585B2 (en) 2016-08-12 2019-04-30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KR20180098757A (ko) * 2017-02-27 2018-09-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수직형 메모리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36619A1 (en) * 2011-03-18 2012-09-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201743335A (zh) * 2012-09-24 2017-12-16 東芝記憶體股份有限公司 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裝置、半導體記憶裝置
CN108666323A (zh) * 2017-03-27 2018-10-16 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 半导体存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65022A (ja) 2020-04-23
TWI720514B (zh) 2021-03-01
CN111081712A (zh) 2020-04-28
TW202017152A (zh) 2020-05-01
US20200126622A1 (en) 2020-04-23
US10832776B2 (en)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81712B (zh) 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存储装置
US11244726B2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US11705443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11929352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transistors between bonding pads and word lines
US11282568B2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having a memory unit bonded to a circuit unit and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by a plurality of bonding metals
US20230395671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KR20030034016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20230005957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11967380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12009032B2 (en)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US11410710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220406742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11783888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memory chip bonded to a CMOS chip including a peripheral circuit
TWI826895B (zh) 半導體記憶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20230064180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CN115084159A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Applicant after: Kaix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MEMORY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