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6992A - 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56992A
CN113556992A CN202080019960.6A CN202080019960A CN113556992A CN 113556992 A CN113556992 A CN 113556992A CN 202080019960 A CN202080019960 A CN 202080019960A CN 113556992 A CN113556992 A CN 113556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tubular body
traction member
proximal
ou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99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56992B (zh
Inventor
市村想生
铃木健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56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56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56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95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 A61F2/962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 A61F2/966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lacement or removal of stents or stent-grafts having an outer sleeve with relative longitudinal movement between outer sleeve and prosthesis, e.g. using a push r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1)具有:在内腔配置医疗用管状体(20)的外侧管(3);与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连接的线状牵引部件(7);配置于外侧管(3)的内腔和医疗用管状体(20)的内腔,并且与外侧管(3)的近位端(3P)相比向近位侧延伸的内侧管(4);在内腔配置有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内侧管(4)的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更向近位侧延伸的部分以及线状牵引部件(7)的保护管(5);在保护管(5)的内腔设置有约束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的保持部件(9),保持部件(9)形成为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体内输送支架等医疗用管状体的装置亦即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以支架为代表的医疗用管状体是用于治疗因胆管、胰腺管等消化管,肠骨动脈等血管等生物体内管腔狭窄或者堵塞而产生的各种疾病的医疗器具。在医疗用管状体中,存在将狭窄或者堵塞部位等病变部从内侧扩张,为了维持该管腔内径而留置在病变部的部件,或者将在病变部或者其周围产生的血栓等缠绕并向体外除去,使该病变部的管腔内径恢复的部件等。
作为使用内窥镜的医疗用管状体的治疗的一个例子,以下说明在因胆管癌而堵塞的胆道中,为了进行使胆汁从胆管内向十二指肠侧的排出(引流),将医疗用管状体留置在胆道的方法。首先,将内窥镜从口插入到十二指肠的胆管入口(乳头)。接下来,通过内窥镜将导丝输送到病变部。进一步,沿着导丝将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输送到病变部。然后,操作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将医疗用管状体留置在病变部。
作为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其具备:具有导丝管腔的前端侧管、在前端侧管的基端部固定有前端部的基端侧管、包住前端侧管的前端侧并且能够沿前端侧管的基端方向滑动的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收纳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内的支架、以及一端部被固定在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并在基端侧管内延伸的牵引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7156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中,将作为医疗用管状体的支架配置于前端侧管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之间并输送到病变部,在病变部处将固定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的基端侧的牵引部件向近位侧牵引,从而能够使支架从支架收纳用筒状部件露出,将支架展开并留置在病变部。然而,专利文献1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的牵引部件由金属丝构成,具备这样的牵引部件的生物体器官扩张器具在将医疗用管状体输送到病变部时在体腔内一边弯曲一边行进,由此线状的牵引部件卷绕在前端侧管,或为了使医疗用管状体展开而将牵引部件拉向近位侧时,在前端侧管与牵引部件之间产生弯曲差而牵引部件与前端侧管等强烈地接触,牵引阻力有可能变大。其结果是,在将医疗用管状体留置在体内时,存在无法适当地对牵引部件进行牵引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线状牵引部件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在将医疗用管状体向体内插入并输送到病变部时线状牵引部件不易在内部卷绕,而且在医疗用管状体留置在体内时能够适当地进行线状牵引部件的牵引操作。
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是将医疗用管状体向体内输送的装置,其具有:外侧管,其在内腔配置医疗用管状体;线状牵引部件,其与外侧管的近位端部连接,与外侧管的近位端相比向近位侧延伸;内侧管,其配置于外侧管的内腔和医疗用管状体的内腔,并且与外侧管的近位端相比向近位侧延伸;以及保护管,其在内腔配置有外侧管的近位端部、内侧管的比外侧管的近位端更向近位侧延伸的部分以及线状牵引部件,在保护管的内腔设置约束线状牵引部件与内侧管的保持部件,保持部件形成为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本发明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也可以是保持部件的远近方向的长度能够缩小的装置。
本发明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设置有约束线状牵引部件与内侧管的保持部件,所以在将输送装置插入体内而将医疗用管状体向病变部输送时,能够抑制线状牵引部件被卷绕在内侧管的情况,而且能够提高来自手边侧的扭矩传递性。在为了将医疗用管状体留置在体内而将线状牵引部件拉向近位侧时,能够通过保持部件抑制线状牵引部件与内侧管的弯曲差扩大的情况,所以能够适当地牵引线状牵引部件。此外,“弯曲差”是指两个以上的部件彼此的弯曲直径不同。
优选保持部件设置有多个。设置多个保持部件,由此能够防止线状牵引部件向内侧管的卷绕,能够抑制线状牵引部件与内侧管的弯曲差扩大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保持部件与线状牵引部件的接触阻力的增大。
在设置多个保持部件的情况下,优选多个保持部件的远近方向的分离间隔是10mm以上50mm以下。将多个保持部件的远近方向的分离间隔设为50mm以下,由此容易防止线状牵引部件向内侧管的卷绕,而且在将线状牵引部件拉向近位侧时,容易抑制线状牵引部件与内侧管的弯曲差扩大的情况。另一方面,将多个保持部件的远近方向的分离间隔设为10mm以上,由此在将线状牵引部件拉向近位侧时,能够抑制保持部件与线状牵引部件的接触阻力的增大。
优选保持部件从近位侧或者远位侧观察,形成为单环状。将保持部件形成为单环状,由此在相对于远近方向的垂直剖面,能够紧凑地集中线状牵引部件与内侧管,能够将保护管的外径形成得较小。
优选形成为单环状的保持部件的无负荷时的内径小于线状牵引部件的外径与内侧管的外径之和。若这样地形成保持部件,则在不进行线状牵引部件的牵引操作的状态下,容易将保持部件保持在线状牵引部件以及内侧管的规定的位置。因此,在将输送装置插入体内而将医疗用管状体向病变部输送时,容易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与内侧管而将保持部件维持在初始位置,容易适当地发挥设置保持部件的效果。
优选保持部件形成为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以及内侧管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由此,能够将线状牵引部件更顺畅地向近位侧牵引。
优选保持部件的远近方向的长度是1mm以上10mm以下。以这样的大小来形成保持部件,由此容易确保保持部件的强度,而且在将线状牵引部件拉向近位侧时,能够抑制保持部件与线状牵引部件的接触阻力。
优选在保护管的内腔设置将线状牵引部件插通在内腔的牵引部件收纳管,保持部件配置于比外侧管的近位端靠近位侧并且比牵引部件收纳管的远位端靠远位侧。将线状牵引部件插通在牵引部件收纳管的内腔,由此能够利用线状牵引部件未被保持部件与内侧管约束的部分,防止线状牵引部件在保护管的内部混乱的情况、线状牵引部件被卷绕在牵引部件收纳管以外的部件的情况、线状牵引部件产生极度的翘曲的情况。
优选保持部件在外侧管处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配置于距外侧管的近位端与牵引部件收纳管的远位端的中间点20mm以内。这样地配置保持部件,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线状牵引部件向内侧管的卷绕,能够进一步提高来自手边侧的扭矩传递性。
优选保持部件在外侧管处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配置在从牵引部件收纳管的远位端向远位侧20mm以内。这样地配置保持部件,由此能够抑制将线状牵引部件拉向近位侧时的阻力的增大,另外,容易将线状牵引部件稳定地收纳于牵引部件收纳管。
优选保持部件在外侧管处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配置在从外侧管的近位端向近位侧20mm以内。这样地配置保持部件,由此能够抑制将线状牵引部件拉向近位侧时的阻力的增大,另外,容易使线状牵引部件与外侧管的近位端部的规定的位置稳定地连接。
本发明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设置有约束线状牵引部件与内侧管的保持部件,所以在将输送装置插入体内而将医疗用管状体向病变部输送时,能够抑制线状牵引部件卷绕在内侧管的情况。在为了将医疗用管状体留置在体内而将线状牵引部件拉向近位侧时,能够通过保持部件抑制线状牵引部件与内侧管的弯曲差扩大的情况,所以能够适当地牵引线状牵引部件。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的整体图。
图2表示包含图1所示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的外侧管、内侧管以及保护管的部分,且将医疗用管状体收纳在外侧管的内腔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3表示在包含图2所示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的外侧管、内侧管以及保护管的部分中,使外侧管向近位侧移动而使医疗用管状体沿径向扩张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表示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的外侧管的近位端部与其附近部分的沿着远近方向的局部剖视图的一个例子,图4(a)示出了外侧管位于最远位侧的状态,图4(b)示出了将线状牵引部件向近位侧牵引,使外侧管向近位侧移动了的状态。
图5表示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的外侧管的近位端部与其附近部分的沿着远近方向的局部剖视图的其它一个例子,图5(a)示出了外侧管位于最远位侧的状态,图5(b)示出了将线状牵引部件向近位侧牵引,使外侧管向近位侧移动了的状态。
图6表示包含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的内侧管、保护管、线状牵引部件的部分的径向的剖视图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虽基于下述实施方式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当然不受下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当然也可以在能够符合前/后述的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加以变更来实施,这些均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此外,在各附图中,方便起见,有时也省略阴影、部件附图标记等,但在该情况下,参照说明书、其它附图的。另外,附图的各种部件的尺寸优先有助于本发明的特征的理解,所以有时与实际的尺寸不同。
参照图1~图3对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图1表示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的整体俯视图,图2表示图1所示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的部分俯视图,且将医疗用管状体收纳于输送装置内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表示在图2所示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中,使外侧管向近位侧移动,使医疗用管状体从输送装置露出而沿径向扩张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1是将支架等医疗用管状体20向体内输送的医疗用的装置。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1是包含外侧管3、内侧管4以及保护管5的长条状的装置,将上述管的延伸方向称为远近方向。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1的近位侧是指相对于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1的远近方向的使用者的手边侧,远位侧是指近位侧的相反方向、即处置对象侧的方向。在图1~图3中,附图的右侧相当于近位侧,附图的左侧相当于远位侧。另外,将相对于远近方向的垂直方向称为径向。以下有时将“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简称为“输送装置”。
输送装置1具有外侧管3、内侧管4以及保护管5。以下,有时将外侧管、内侧管及保护管统称为“轴部”。输送装置1用于血管、消化管的治疗,例如在使用内窥镜的治疗的情况下,将轴部2从内窥镜的钳子口插入钳子通道内,输送到病变部。输送装置1通过操作设置于轴部2的近位侧的控制器12,能够使外侧管3相对于内侧管4与保护管5沿远近方向移动。
外侧管3位于轴部2的远位部,在外侧管3的内腔配置医疗用管状体20。外侧管3形成为能够相对于内侧管4以及保护管5沿远近方向移动,图2示出了外侧管3位于最远位侧的状态,图3示出了外侧管3位于最近位侧的状态。外侧管3在将医疗用管状体20输送到病变部时,如图2所示,以医疗用管状体20不向轴部2的外侧露出的方式进行保护。外侧管3另外在输送医疗用管状体20时以将医疗用管状体20保持为缩径状态的方式发挥功能,由此使医疗用管状体20的向病变部的输送变得容易。外侧管3的远近方向的长度能够根据配置于内腔的医疗用管状体20的远近方向的长度而适当地设定,例如能够设为50mm~800mm左右。外侧管3沿远近方向可移动的范围能够根据配置于外侧管3的内腔的医疗用管状体20的远近方向的长度而适当地设定,优选长于医疗用管状体20的远近方向的长度。外侧管3的外径例如只要设为0.5mm~3.5mm左右即可。
作为医疗用管状体20代表性地可举出支架。使用支架,由此能够治疗因胆管等消化管、血管等生物体内管腔狭窄或者堵塞而产生的各种疾病。医疗用管状体20有由一根线状的金属或者高分子材料形成的螺旋状的医疗用管状体,通过激光等对金属管、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管进行切割加工而成的医疗用管状体,焊接并组装线状的部件而成的医疗用管状体,编织多个线状金属而成的医疗用管状体等。作为医疗用管状体除了支架以外,还能够使用覆膜支架、封堵器、注入导管、人工瓣膜等。
医疗用管状体20从扩张机构的观点考虑,能够分类为:(i)将医疗用管状体安装(安装)于球囊表面上并输送到病变部,在病变部通过球囊将医疗用管状体扩张的球囊扩张型;(ii)在抑制了扩张的状态下将医疗用管状体输送到病变部,在病变部取下抑制扩张的部件,由此自身扩张的自扩张型。输送装置1适合用于输送自扩张型的医疗用管状体,外侧管3作为抑制医疗用管状体20的扩张的部件发挥功能。因此,医疗用管状体20在设置于外侧管3的内腔的状态下,沿径向缩小,并沿长边轴向延伸,由此成为比扩张状态细长的圆筒状的形态亦即缩径状态。自扩张型的医疗用管状体由于可以在内部不设置球囊,所以与球囊扩张型的医疗用管状体相比,能够减少缩径状态的直径。
内侧管4配置于外侧管3的内腔和医疗用管状体20的内腔,与外侧管3的近位端3P相比向近位侧延伸。在通过输送装置1将医疗用管状体20向体内输送时,医疗用管状体20相对于径向配置于内侧管4与外侧管3之间。导丝被插通在内侧管4的内腔。将导丝插通在内侧管4的内腔,沿着导丝使轴部2移动,从而能够将轴部2的前端送到病变部。内侧管4的远近方向的长度例如只要是200mm~3000mm左右即可。内侧管4的外径例如只要设为0.3mm~3.0mm左右即可。
在外侧管3的近位侧设置将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配置于内腔的保护管5。在保护管5的内腔配置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和内侧管4,保护管5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更向近位侧。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是指包含外侧管3的近位端3P,且从该近位端向远位侧有规定长度的部分。在保护管5的近位侧设置使用者用于操作输送装置1的控制器12。保护管5的远近方向的长度例如只要是150mm~2200mm左右即可。保护管5的外径例如只要设为0.5mm~3.5mm左右即可。
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在外侧管3位于最近位侧的状态以及位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配置于保护管5的内腔。配置于保护管5的内腔的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的远近方向的长度在外侧管3位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例如只要是1mm以上50mm以下即可。对于内侧管4而言,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更向近位侧延伸的部分中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保护管5的内腔,比其靠远位侧的部分,具体而言与配置于保护管5的内腔的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重叠的部分也配置于保护管5的内腔。
优选在保护管5设置用于在内侧管4的内腔使导丝通过的导丝端口6。导丝端口6在输送装置1中,成为向内侧管4的内腔插通的导丝的近位侧的入口。导丝端口6的远近方向的设置位置只要根据输送装置1的型式、即间距变换型或超载线型而适当地设定即可。在附图中虽示出了将导丝从轴部的远位端部插通到到达近位端部的中途的间距变换型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的结构例,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从轴部的远位端部遍及近位端部而插通导丝的超载线型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优选导丝端口6在外侧管3位于最近位侧的状态下,位于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靠近位侧。
将线状牵引部件7连接在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线状牵引部件7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更向近位侧延伸,配置于保护管5的内腔,直接或者经由其它部件与控制器12连接。能够通过操作控制器12,使线状牵引部件7以及外侧管3沿远近方向移动。例如,从图2所示的状态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牵引,使外侧管3相对于内侧管4以及保护管5向近位侧移动,由此如图3所示,能够使医疗用管状体20向轴部2的外侧露出,留置在体内。另外,在使医疗用管状体20露出的中途,也可以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远位侧输送,使外侧管3相对于内侧管4以及保护管5向远位侧移动,将医疗用管状体20再次收纳于外侧管3的内腔,进行医疗用管状体20的留置位置的调整。将牵引部件7形成为线状,由此能够将保护管5的外径形成得较小。此外,内侧管4与保护管5不因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牵引的操作而向近位侧移动。
线状牵引部件7的远近方向的长度例如只要是150mm~2300mm左右即可。线状牵引部件7的外径例如只要设为0.1mm~1.5mm左右即可。由此,能够确保线状牵引部件7的强度并且减少线状牵引部件7的外径,能够将保护管5的外径形成得较小。此外,优选内侧管4的外径大于线状牵引部件7的外径。内侧管4的外径例如优选是线状牵引部件7的外径的1.5倍以上,更优选是两倍以上,进一步优选是2.5倍以上,而且优选是10倍以下,更优选是8倍以下,进一步优选是7倍以下。
线状牵引部件7可以仅设置一根,也可以设置多根。在后者的情况下,优选在外侧管3的周向的不同的位置设置有多根。此外,从将保护管5的外径形成得更小的观点出发,优选仅设置一根线状牵引部件7。
在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线状牵引部件7可以与外侧管3的内侧面连接,也可以与外侧管3的外侧面连接,也可以与外侧管3的内侧面与外侧面之间的周壁部连接。另外,也可以将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设为多层构造,将线状牵引部件7的远位端部配置在其层间,使线状牵引部件7与外侧管3连接。线状牵引部件7的向外侧管3的接合手段可以采用基于粘合剂的粘合、熔敷、嵌合、由多层构造构成的外侧管3的层间压接等公知的接合手段。
构成轴部2的各部件能够由树脂、金属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而且优选这些各材料具有生物体相容性。作为树脂材料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尼龙等聚酰胺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树脂,PEEK等芳香族聚乙烯酮系树脂,聚醚聚酰胺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PTFE、PFA、ETFE等氟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硅酮树脂等合成树脂。作为金属材料可举出SUS304、SUS316等不锈钢、碳钢、铂、镍、钴、铬、钛、钨、金、Ni-Ti合金、Co-Cr合金以及它们的组合。
构成轴部2的外侧管3、内侧管4、保护管5若形成为管状,则可以由单层构成,也可以由多层构成。这些各管的远近方向的一部分与其它部分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而且远近方向的一部分也可以由单层构成,其它部分由多层构成。优选这些各管的远近方向的垂直剖面的外缘形状以及内缘形状基本上是近似圆形。
在外侧管3、内侧管4、保护管5由树脂和金属的复合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作为该复合材料可举出具有在树脂层中配置有金属线材的构造、在多个树脂层之间配置有金属线材的构造的材料。金属线材例如可以是配置为单层或者多层的螺旋状的金属线材,也可以是形成编织层的金属线材。若各管这样地构成,则能够提高各管的强度、滑动性、耐扭折性。
优选外侧管3具有由氟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作为该氟类树脂优选是PTFE。这样构成外侧管3,由此能够提高滑动性。特别优选外侧管3的内侧面通过由氟类树脂形成的树脂层构成,由此,能够提高外侧管3与医疗用管状体20的滑动性,或能够提高外侧管3与内侧管4的滑动性,医疗用管状体20向体内的留置变得容易。
优选外侧管3也具有由聚酰亚胺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由此能够对外侧管3赋予刚性和挠性这两者。从提高外侧管3的强度这一点出发,也优选在外侧管3配置有金属线材,特别优选外侧管3具有由金属线材构成的编织层。例如,在使外侧管3相对于内侧管4以及保护管5向近位侧移动时,希望外侧管3不变形地将外侧管3中的配置于保护管5的内腔的部分向保护管5与内侧管4之间的空间沿着该空间的延伸方向笔直地插入。即、优选外侧管3折弯,或内腔形状变化,或不在远近方向上伸缩,而将外侧管3插入保护管5与内侧管4之间的空间。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外侧管3中的至少配置于保护管5的内腔的部分具有由聚酰亚胺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进一步优选具有由金属线材构成的编织层。外侧管3中的配置于保护管5的内腔的部分优选将由氟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设为内层,将由聚酰亚胺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设为外层,在上述内层与外层之间设置由金属线材(特别是不锈钢线材)构成的编织层。
优选内侧管4具有由聚酰亚胺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由此,容易将导丝插通在内侧管4的内腔,容易沿着导丝将轴部2送入体内。另外,内侧管4具有由聚酰亚胺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由此内侧管4的远近方向的拉伸强度得以提高,内侧管4不易破断,并且医疗用管状体20的展开所需的轴压缩阻力提高,易于稳定地展开医疗用管状体20。
内侧管4也可以还具有由金属线材(特别是不锈钢线材)构成的编织层。这样地构成内侧管4,由此能够提高内侧管4的强度、滑动性、耐扭折性。也可以将由金属线材构成的编织层仅设置于内侧管4的远位侧的部分,由此能够提高将轴部2沿着导丝送入体内时的推出性。另外,内侧管4具有由金属线材构成的编织层,由此内侧管4的远近方向的拉伸强度、轴压缩阻力提高,医疗用管状体20的展开操作稳定,能够更安全地展开医疗用管状体20。
优选保护管5具有由氟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作为该氟类树脂优选是PTFE。由此,能够提高保护管5的滑动性。特别优选在保护管5的内腔配置有外侧管3的部分中,至少保护管5的内侧面通过由氟类树脂形成的树脂层构成,由此保护管5与外侧管3的滑动性得以提高,医疗用管状体20向体内的留置变得容易。
保护管5也可以具有由聚酰亚胺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构成的树脂层,由此能够提高保护管5的刚性,能够对保护管5赋予刚性与挠性这两者。其结果是,保护管5能够平衡良好地兼具沿着体腔内的形状弯曲的挠性和可靠地到达病变部的刚性双方。因此,在使轴部2通过内窥镜的钳子通道而插入体内时,容易将轴部2在钳子通道内沿着体腔的形状压入。
保护管5也可以具有由金属线材(特别是不锈钢线材)构成的编织层,由此,能够提高保护管5的强度、滑动性、耐扭折性。例如,在保护管5具有由树脂层和金属线材构成的编织层的情况下,即使在弯曲时也容易维持保护管5的内腔的形状,所以能够防止配置于保护管5的内腔的内侧管4等的扭折,沿着导丝使轴部2向远近方向的移动变得容易。另外,保护管5具有由金属线材构成的编织层,由此保护管5的内腔形状容易被维持,能够减少使外侧管3在保护管5内沿远近方向移动时的阻力。
线状牵引部件7能够使用由金属线材、合成树脂形成的丝线。线状牵引部件7也可以是由多个材料构成的复合体,例如也可以是金属与合成树脂的复合体。优选线状牵引部件7由金属线材构成,更优选由不锈钢线材构成。这样地构成线状牵引部件7,由此线状牵引部件7的强度得以提高,即使反复使线状牵引部件7沿远近方向移动,线状牵引部件7也不易破损。线状牵引部件7另外也可以是在金属线材上涂敷有树脂的结构。特别优选线状牵引部件7是在金属线材的表面涂敷氟类树脂、特别是涂敷PTF而构成的部件,由此能够提高线状牵引部件7的滑动性,医疗用管状体20的展开操作变得容易。优选线状牵引部件7的相对于远近方向的垂直剖面形状为近似圆形。
输送装置1如上述那样地构成轴部2,由此牵引线状牵引部件7而使外侧管3向近位侧移动,将医疗用管状体20高精度地留置在体腔内的所希望的位置的情况变得容易。具体而言,在使外侧管3相对于内侧管4与保护管5向近位侧移动时,能够将外侧管3收纳于保护管5的内腔,所以在使外侧管3沿远近方向移动时,能够减少产生由外侧管3与内窥镜的钳子通道、钳子口接触产生的摩擦阻力。因此,能够减少使外侧管3沿远近方向移动时的操作负载,能够稳定地展开医疗用管状体20。另外,在展开医疗用管状体20时,固定保护管5而经由线状牵引部件7仅将外侧管3向近位侧牵引,从而能够抑制轴部2的整体向近位侧的移动,能够将医疗用管状体20高精度地留置在所希望的位置。
然而,在如上述那样构成的输送装置1中,在将轴部2向内窥镜的钳子通道插入而将医疗用管状体20输送到病变部时,轴部2在体腔内一边弯曲一边行进,由此线状牵引部件7有可能卷绕在内侧管4。在线状牵引部件7被卷绕在内侧管4的情况下,在将轴部2的前端送到病变部之后,若欲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拉动而展开医疗用管状体20,则无法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顺畅地拉动。另外,即使在线状牵引部件7没有被卷绕在内侧管4的情况下,在轴部2弯曲的部分中,若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拉动,则线状牵引部件7在该弯曲部分更直线地延伸,所以在内侧管4与线状牵引部件7之间以及保护管5与线状牵引部件7之间产生弯曲差,线状牵引部件7容易与保护管5、内侧管4强烈地接触。因此,越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拉动,线状牵引部件7的摩擦阻力越容易变大。另外,线状牵引部件7形成为线状,由此虽具有能够减少轴部2的外径这样的优点,但在保护管5的内腔仅与内侧管4并列地配置线状牵引部件7,也存在针对来自手边侧的操作的扭矩传递性差这样的问题。
因此在输送装置1中,在保护管5的内腔设置有约束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的保持部件9。保持部件9如图4所示,形成为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或如图5所示,形成为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长度能够缩小。图4以及图5示出了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与其附近部分的沿着远近方向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从侧面观察保持部件9的状态。图4(a)以及图5(a)示出了外侧管3位于最远位侧的状态,图4(b)以及图5(b)示出了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牵引,使外侧管3向近位侧移动了的状态。
输送装置1如上述那样设置有约束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的保持部件9,由此在将轴部2向内窥镜的钳子通道插入而将医疗用管状体20输送到病变部时,能够抑制线状牵引部件7被卷绕在内侧管4的情况,而且线状牵引部件7不易被卷绕在内侧管4,所以能够提高来自手边侧的扭矩传递性。在为了展开医疗用管状体20而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能够通过保持部件9抑制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的弯曲差变大的情况,所以能够将线状牵引部件7适当地向近位侧牵引。另外,保持部件9形成为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或者能够沿远近方向缩小,所以能够使线状牵引部件7相对于内侧管4向近位侧移动,在牵引线状牵引部件7而使外侧管3向近位侧移动时,能够将保持部件9紧凑地收纳于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靠近位侧的空间。
保持部件9以限制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在径向上相互移动的范围的方式,约束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保持部件9例如形成为从近位侧或者远位侧观察,具有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双方通过的开口,或只要形成为分别具有线状牵引部件7通过的开口和内侧管4通过的开口即可。上述开口只要在径向上线状牵引部件7、内侧管4的移动范围被限制,开口的边缘的一部分也可以间断。在图4以及图5中,保持部件9从近位侧或者远位侧观察,形成为单环状,将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插通在单环的开口部分。
保持部件9以线状牵引部件7相对于内侧管4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的方式,约束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在图4中,保持部件9形成为环状,保持部件9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双方非为固定。由此,保持部件9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双方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此外,若保持部件9至少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为非固定即可,由此能够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牵引,并且线状牵引部件7相对于内侧管4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
在图5中,保持部件9虽能够沿远近方向缩小,但在该情况下,保持部件9可以固定于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也可以固定于线状牵引部件7而相对于内侧管4为非固定,也可以固定于内侧管4而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为非固定,也可以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双方为非固定。在将保持部件9固定于线状牵引部件7的情况下,优选将保持部件9的远位端部固定于线状牵引部件7。在将保持部件9固定于内侧管4的情况下,优选将保持部件9的近位端部固定于内侧管4。
在图5中,保持部件9形成为螺旋状,在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对保持部件9施加沿远近方向收缩的力,由此保持部件9能够相对于远近方向缩小。保持部件9通过下面任一个作用的组合,能够沿远近方向收缩:(i)保持部件9与外侧管3的近位端3P接触,被外侧管3向近位侧推压;(ii)保持部件9与后述的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位端8D接触,通过牵引部件收纳管8固定保持部件9的近位端的位置;(iii)保持部件9的远位端部被固定于线状牵引部件7,被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拉动;(iv)保持部件9的近位端部被固定于内侧管4,通过内侧管4固定保持部件9的近位端的位置。在上述任何情况下,线状牵引部件7相对于内侧管4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此外,能够沿远近方向缩小的保持部件9并不限于形成为螺旋状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形成为编织状,波纹状等。
保持部件9能够由树脂、金属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这些各材料的具体例参照上述轴部2的结构材料的说明。
优选保持部件9例如具有由弹性体树脂构成的树脂层。作为弹性体树脂优选可举出聚氨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特别优选聚酰胺系树脂。由此,保持部件9能够弹性变形,在不进行线状牵引部件7的牵引操作的状态下,容易将保持部件9保持在线状牵引部件7以及内侧管4的规定的位置。因此,在将轴部2插入内窥镜的钳子通道而将医疗用管状体20输送到病变部时,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容易将保持部件9维持在初始位置,容易适当地发挥设置保持部件9的效果。
还优选保持部件9具有滑动性高的树脂层,作为这样的树脂优选可举出聚烯烃系树脂、氟类树脂,更优选聚烯烃系树脂。若保持部件9具有这样的树脂层,则在将线状牵引部件7相对于内侧管4拉向近位侧时,线状牵引部件7、内侧管4与保持部件9之间的摩擦阻力减少,线状牵引部件7的牵引操作变得容易。
优选保持部件9具有弹性体树脂层和高滑动性树脂层,更优选具有由高滑动性树脂层夹持弹性体树脂层的多层构造。优选保持部件9具有例如由聚酰胺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被由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树脂层夹持的多层构造。
优选保持部件9设置于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靠近位侧,并设置为能够与内侧管4以及线状牵引部件7直接接触。还优选保持部件9设置于比后述的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位端8D靠远位侧。
保持部件9可以仅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此外,从防止线状牵引部件7向内侧管4的卷绕,抑制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的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的弯曲差扩大的观点考虑,虽优选保持部件9设置于线状牵引部件7的远近方向的较大的范围,但在该情况下,存在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的阻力增大的担忧。因此,从这样的观点考虑,优选设置多个保持部件9。详细而言,优选保持部件9在远近方向上分离地设置多个。这样地设置保持部件9,由此能够通过保持部件9,防止线状牵引部件7向内侧管4的卷绕,抑制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的弯曲差扩大的情况并且能够抑制保持部件9与线状牵引部件7的接触阻力的增大。特别是,如图4所示,在保持部件9不在远近方向上缩小的情况下,优选这样地设置多个保持部件9。
在设置多个保持部件9的情况下,优选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分离间隔是10mm以上50mm以下。具体而言,优选在输送装置1的使用前、将轴部2插入内窥镜的钳子通道之前,以这样的间隔配置多个保持部件9。将多个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分离间隔设为50mm以下,由此在将轴部2向内窥镜的钳子通道插入并使其行进时,容易防止线状牵引部件7向内侧管4的卷绕,而且在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容易抑制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的弯曲差扩大的情况。另一方面,将多个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分离间隔设为10mm以上,由此在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能够抑制保持部件9与线状牵引部件7的接触阻力的增大。更优选多个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分离间隔是15mm以上,进一步优选是20mm以上,而且更优选是45mm以下,进一步优选是40mm以下。
优选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长度是1mm以上10mm以下。特别是,如图4所示,在保持部件9不在远近方向上缩小的情况下,优选以这样的大小形成保持部件9。将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大小设为1mm以上,从而容易确保保持部件9的强度,将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大小设为10mm以下,从而能够抑制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的阻力。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长度更优选是2mm以上,进一步优选是3mm以上,而且更优选是8mm以下,进一步优选是7mm以下。
在设置多个保持部件9的情况下,还优选沿远近方向配置多个保持部件9的间距是内侧管4的外径的5倍以上100倍以下。具体而言,在输送装置1的使用前、将轴部2插入内窥镜的钳子通道之前,优选以这样的间距配置多个保持部件9。由此,在将轴部2向内窥镜的钳子通道插入并使其行进时,容易防止线状牵引部件7向内侧管4的卷绕,能够提高来自手边侧的扭矩传递性。多个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配置间距更优选是内侧管4的外径的10倍以上,进一步优选是20倍以上,而且更优选是85倍以下,进一步优选是50倍以下。
如图5所示,在是能够在远近方向上缩小的保持部件9的情况下,保持部件9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在设置多个保持部件9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虽优选多个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分离间隔是10mm以上50mm以下,但该分离间隔也可以小于10mm。能够在远近方向上缩小的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长度如上所述,虽可以是1mm以上10mm以下,但远近方向的长度也可以超过10mm。
从能够以更小的力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牵引这一点考虑,如图4所示,优选保持部件9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更优选在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牵引时保持部件9沿远近方向缩小。另外,从能够更顺畅地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牵引这一点考虑,更优选保持部件9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双方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即、更优选保持部件9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双方为非固定。
如图6所示,优选保持部件9从近位侧或者远位侧观察,形成为单环状。单环状的保持部件9与线状牵引部件7一起约束内侧管4,由此在相对于远近方向的垂直剖面,能够紧凑地集中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能够将保护管5的外径形成得较小。另外,由于能够减少保持部件9与线状牵引部件7的接触面积,所以能够抑制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的接触阻力的增大。并且,在周向上将保持部件9形成为相同形状,由此能够消除保持部件9的朝向的选择性,所以输送装置1的组装作业变得容易,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优选形成为单环状的保持部件9能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线状牵引部件7沿远近方向移动,并且容易通过保持部件9适当地保持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
优选形成为单环状的保持部件9的无负荷时的内径是接近于线状牵引部件7的外径与内侧管4的外径之和的值。例如,单环状的保持部件9的无负荷时的内径优选是线状牵引部件7的外径与内侧管4的外径之和的0.85倍以上,更优选是0.90倍以上,进一步优选是0.95倍以上,而且优选是1.30倍以下,更优选是1.2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是1.10倍以下。由此,能够使线状牵引部件7沿远近方向移动,并且容易通过保持部件9适当地保持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此外,无负荷时的保持部件9的形状是指从输送装置1仅取出保持部件9并不施加负荷地放置时的形状,通常优选形成为近似圆形。
形成为单环状的保持部件9的无负荷时的内径优选小于线状牵引部件7的外径与内侧管4的外径之和。例如,优选单环状的保持部件9从近位侧或者远位侧观察,在无负荷时形成为近似圆形,在将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内插并保持它们时优选是非圆形(例如长圆形)。而且,在将单环状的保持部件9的无负荷时的圆形的内径设为D1,将线状牵引部件7的外径设为D2,将内侧管4的外径设为D3时,优选具有D1<D2+D3的关系。若这样地形成保持部件9,则在不进行使线状牵引部件7沿远近方向移动的操作的状态下,容易将保持部件9保持在线状牵引部件7以及内侧管4的规定的位置。因此,在将轴部2插入内窥镜的钳子通道而将医疗用管状体20输送到病变部时,容易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将保持部件9维持在初始位置,容易适当地发挥设置保持部件9的效果。
在进行使线状牵引部件7相对于内侧管4沿远近方向移动的操作之前,优选将保持部件9临时停留在线状牵引部件7和/或内侧管4。在该情况下,在将轴部2插入内窥镜的钳子通道而将医疗用管状体20输送到病变部时,容易相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将保持部件9保持在初始位置,容易适当地发挥设置保持部件9的效果。保持部件9在线状牵引部件7和/或内侧管4的临时停留例如能够通过由粘合力弱的粘合剂将保持部件9粘合在线状牵引部件7和/或内侧管4来进行。
优选在保护管5的内腔设置将线状牵引部件7插通在内腔的牵引部件收纳管8。在该情况下,对于线状牵引部件7而言,远位端部与外侧管3接合,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靠近位侧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插通在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内腔。将线状牵引部件7插通在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内腔,由此能够通过线状牵引部件7未被保持部件9与内侧管4约束的部分,防止线状牵引部件7在保护管5的内部混乱的情况、线状牵引部件7被卷绕在牵引部件收纳管8以外的部件的情况、线状牵引部件7产生极度的翘曲的情况。
优选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位端8D在外侧管3位于最近位侧的状态下,位于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靠近位侧。另一方面,关于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近位侧的部分,优选牵引部件收纳管8延伸到保护管5的近位端5P,比保护管5的近位端5P更向近位侧延伸,也可以延伸到控制器12。
在设置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情况下,优选保持部件9配置于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靠近位侧并且比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位端8D靠远位侧。由此,在线状牵引部件7未被收纳于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内腔的部分,能够通过保持部件9抑制线状牵引部件7卷绕在内侧管4的情况,而且在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能够抑制线状牵引部件7与内侧管4的弯曲差扩大的情况。此外,优选保持部件9在外侧管3位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设置于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靠近位侧并且比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位端8D靠远位侧,即使在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而外侧管3位于最近位侧的状态下,也优选保持部件9位于比外侧管3的近位端3P靠近位侧并且比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位端8D靠远位侧。
在外侧管3位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优选从外侧管3的近位端3P到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位端8D的远近方向的长度与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长度之差长于配置于外侧管3的内腔的医疗用管状体20的远近方向的长度。由此,在将线状牵引部件7向近位侧牵引时,容易使医疗用管状体20可靠地向轴部2的外侧露出。此外,这里说明的保持部件9的远近方向的长度,在保持部件9是多个的情况下,是指其合计长度,在保持部件9能够沿远近方向缩小的情况下,是指在沿远近方向缩小的状态下的远近方向的长度。
在设置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情况下,优选保持部件9在外侧管3处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配置于距外侧管3的近位端3P与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位端8D之间的中间点20mm以内,更优选是10mm以内,进一步优选是5mm以内。由此,在将轴部2插入内窥镜的钳子通道并使其行进时,能够更容易防止线状牵引部件7向内侧管4的卷绕,能够进一步提高来自手边侧的扭矩传递性。
优选保持部件9在外侧管3处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配置于外侧管3的近位端3P的附近。例如,保持部件9优选配置于从外侧管3的近位端3P向近位侧20mm以内,更优选是10mm以内,进一步优选是5mm以内。若在外侧管3的近位端3P的附近,线状牵引部件7卷绕在内侧管4,则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的阻力大幅增大,但通过这样配置保持部件9,能够抑制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的阻力的增大。另外,通过这样配置保持部件9,容易将线状牵引部件7稳定地连接在外侧管3的近位端部的规定的位置。
还优选保持部件9在外侧管3处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配置于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位端8D的附近。例如,保持部件9优选配置从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位端8D向远位侧在20mm以内,更优选是10mm以内,进一步优选是5mm以内。若线状牵引部件7在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位端8D的附近被卷绕在内侧管4,则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的阻力大幅增大,但通过这样配置保持部件9,能够抑制将线状牵引部件7拉向近位侧时的阻力的增大。另外,通过这样配置保持部件9,容易将线状牵引部件7稳定地收纳于牵引部件收纳管8。
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内径优选是线状牵引部件7的外径的1.1倍以上,更优选是1.2倍以上,进一步优选是1.3倍以上。由此,在使线状牵引部件7沿远近方向移动时,摩擦阻力在线状牵引部件7与牵引部件收纳管8之间很难过度地增大。另一方面,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内径优选是线状牵引部件7的外径的3.0倍以下,更优选是2.5倍以下,进一步优选是2.0倍以下。由此,能够抑制牵引部件收纳管8内的线状牵引部件7的翘曲,能够高效地牵引线状牵引部件7。
牵引部件收纳管8能够由树脂、金属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这些各材料的具体例参照上述轴部2的结构材料的说明。其中,优选牵引部件收纳管8由金属构成,更优选由不锈钢构成。这样地构成牵引部件收纳管8,由此能够提高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耐久性,即使在将线状牵引部件7插通在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内腔的状态下使其沿远近方向反复移动,牵引部件收纳管8也不易破损。另外,即使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外径形成得较小也容易确保高的刚性,所以能够使轴部2的整体细径化。
优选牵引部件收纳管8相对于内侧管4固定了远近方向的位置。例如,优选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至少一部分与内侧管4接合。使牵引部件收纳管8相对于内侧管4固定远近方向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轴部2的推出性,能够提高医疗用管状体20向病变部的送达性。另外,容易将线状牵引部件7稳定地向近位侧牵引,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医疗用管状体20的展开。作为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相对于内侧管4固定远近方向的位置的方法可举出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与内侧管4粘合、熔敷、嵌合或者旋合的方法,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与内侧管4插通在具有热收缩性的树脂管并使树脂管热收缩的方法,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与内侧管4插通在金属管并将金属管铆接的方法等。
优选牵引部件收纳管8相对于保护管5固定了远近方向的位置。例如,优选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至少一部分与保护管5接合,更优选与保护管5的近位端部接合。牵引部件收纳管8可以直接与保护管5接合,也可以经由控制器12等其它部件而间接地接合。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相对于保护管5固定远近方向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轴部2的推出性,能够提高医疗用管状体20向病变部的送达性。另外,由于容易稳定地向近位侧牵引线状牵引部件7,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医疗用管状体20的展开。并且,医疗用管状体20展开时的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远近方向的移动被抑制,由此将医疗用管状体20留置在体内时的位置精度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作为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相对于保护管5固定远近方向的位置的方法可举出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与保护管5粘合、熔敷、嵌合或者旋合的方法,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与保护管5插通在具有热收缩性的树脂管并使树脂管热收缩的方法,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与保护管5插通在金属管并将金属管铆接的方法等。作为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与保护管5嵌合的方法,例如可以设为在牵引部件收纳管8的外侧面与保护管5的内侧面分别设置突起,上述突起彼此抵接的构造,从而固定牵引部件收纳管8相对于保护管5的远近方向的位置。或者也可以将保护管5与控制器12嵌合,将牵引部件收纳管8与控制器12接合,由此固定牵引部件收纳管8相对于保护管5的远近方向的位置。
优选输送装置1在内侧管4的远位端部设置前端片10(参照图1~图3)。优选前端片10具有内腔,该内腔与内侧管4的内腔连通。前端片10在外侧管3位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构成轴部2的远位端部,由此,在将轴部2插入内窥镜的钳子通道而将医疗用管状体20输送到病变部时,能够防止轴部2的前端损伤生物体内管腔。另外,能够提高轴部2向先行的导丝和钳子通道的随着性、轴部2的前端向病变部的送达性,输送装置1的操作性得以提高。
优选前端片10的近位端在外侧管3位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位于比外侧管3的远位端靠近位侧。即、优选前端片10的近位端部位于外侧管3的远位端部的内腔。由此,在将轴部2插入内窥镜的钳子通道而将医疗用管状体20输送到病变部时,外侧管3容易追随前端片10的弯曲的动作,能够提高将医疗用管状体20向病变部输送时的轴部2的操作性。
前端片10可以由树脂、金属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这些各材料的具体例参照上述轴部2的结构材料的说明。其中,优选前端片10由弹性体树脂构成。作为弹性体树脂优选可举出聚氨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特别优选由聚酰胺系树脂构成。这样地构成前端片10,由此能够提高前端片10对导丝的随着性和轴部2的前端的安全性。
输送装置1为了在使外侧管3向近位侧移动时,医疗用管状体20不与外侧管3一起向近位侧移动而能够向输送装置1的外侧展开,优选在医疗用管状体20的近位侧设置限位器11。限位器11优选设置于内侧管4的外侧面,优选设置于比医疗用管状体20的近位端靠近位侧并且比保护管5的远位端靠远位侧。更优选限位器11与医疗用管状体20的近位端抵接地配置。这样地设置限位器11,由此在将外侧管3向近位侧牵引时,容易使医疗用管状体20可靠地向轴部2的外侧露出。此外,虽在附图中未示出,但也可以将限位器11配置在医疗用管状体20的内侧面与内侧管4的外侧面之间,以便与医疗用管状体20的内侧面和内侧管4的外侧面接触。
限位器11的形状例如能够设为环状。优选限位器11的外径与收纳于外侧管3的内腔的状态的医疗用管状体20的外径相同或比其小。这样地形成限位器11,由此在医疗用管状体20向近位侧移动了时,限位器11与医疗用管状体20的近位端面、内侧面接触,而能够防止医疗用管状体20进一步向近位侧移动的情况。
限位器11能够由树脂、金属或者它们的复合材料构成。这些各材料的具体例参照上述轴部2的结构材料的说明。其中,优选限位器11由弹性体树脂构成,由此在限位器11与医疗用管状体20接触时,能够防止医疗用管状体20的变形、损伤。作为弹性体树脂优选使用聚酰胺系树脂,由此能够提高限位器11的刚性,能够通过限位器11支承医疗用管状体20的近位端,有效地展开医疗用管状体20。另外,还能够得到限位器11的成型加工变得容易这样的效果。
也可以在轴部2设置有X射线不透过标记(未图示)。在轴部2设置X射线不透过标记,由此在X射线透视下,能够将X射线不透过标记作为标记,来确认体内的轴部2的位置。优选X射线不透过标记设置于轴部2的配置有医疗用管状体20的位置的附近,优选设置于前端片10、限位器11。将X射线不透过标记设置于前端片10,由此在X射线透视下,能够确认轴部2的远位端部。另外,将X射线不透过标记设置于限位器11,由此在X射线透视下,能够确认医疗用管状体20的位置、推出状态。设置X射线不透过标记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9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68429号的优先权利益。在2019年3月2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9-068429号的说明书的全部内容为了在本申请中参考而被引用。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2:轴部;3:外侧管;4:内侧管;5:保护管;6:导丝端口;7:线状牵引部件;8:牵引部件收纳管;9:保持部件;10:前端片;11:限位器;12:控制器;20:医疗用管状体。

Claims (12)

1.一种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是将医疗用管状体向体内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侧管,其在内腔配置医疗用管状体;
线状牵引部件,其与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部连接,与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相比向近位侧延伸;
内侧管,其配置于上述外侧管的内腔和上述医疗用管状体的内腔,并且与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相比向近位侧延伸;以及
保护管,其在内腔配置有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部、上述内侧管的比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更向近位侧延伸的部分以及上述线状牵引部件,
在上述保护管的内腔设置约束上述线状牵引部件与上述内侧管的保持部件,上述保持部件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线状牵引部件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
2.一种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是将医疗用管状体向体内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外侧管,其在内腔配置医疗用管状体;
线状牵引部件,其与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部连接,与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相比向近位侧延伸;
内侧管,其配置于上述外侧管的内腔和上述医疗用管状体的内腔,并且与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相比向近位侧延伸;以及
保护管,其在内腔配置有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部、上述内侧管的比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更向近位侧延伸的部分以及上述线状牵引部件,
在上述保护管的内腔设置约束上述线状牵引部件与上述内侧管的保持部件,上述保持部件的远近方向的长度能够缩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保持部件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多个保持部件的远近方向的分离间隔是10mm以上5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保持部件从近位侧或者远位侧观察,形成为单环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中,
形成为上述单环状的保持部件的无负荷时的内径小于上述线状牵引部件的外径与上述内侧管的外径之和。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保持部件形成为相对于上述线状牵引部件以及上述内侧管能够沿远近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保持部件的远近方向的长度是1mm以上10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中,
在上述保护管的内腔设置将上述线状牵引部件插通在内腔的牵引部件收纳管,
上述保持部件配置于比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靠近位侧并且比上述牵引部件收纳管的远位端靠远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保持部件在上述外侧管处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配置于距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与上述牵引部件收纳管的远位端的中间点20mm以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者10所述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保持部件在上述外侧管处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配置在从上述牵引部件收纳管的远位端向远位侧20mm以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其中,
上述保持部件在上述外侧管处于最远位侧的状态下,配置在从上述外侧管的近位端向近位侧20mm以内。
CN202080019960.6A 2019-03-29 2020-01-21 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 Active CN113556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8429 2019-03-29
JP2019-068429 2019-03-29
PCT/JP2020/001908 WO2020202715A1 (ja) 2019-03-29 2020-01-21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56992A true CN113556992A (zh) 2021-10-26
CN113556992B CN113556992B (zh) 2024-06-21

Family

ID=72668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9960.6A Active CN113556992B (zh) 2019-03-29 2020-01-21 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29043B2 (zh)
CN (1) CN113556992B (zh)
WO (1) WO20202027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8488B (zh) * 2020-12-07 2024-08-02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球囊导管组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1565A (ja) * 2005-03-28 2006-10-12 Terumo Corp 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JP2007097620A (ja) * 2005-09-30 2007-04-19 Terumo Corp 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JP2008272374A (ja) * 2007-05-07 2008-11-13 Terumo Corp 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CN103635162A (zh) * 2011-06-30 2014-03-12 库克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弹簧控制的支架输送系统
CN103876871A (zh) * 2012-12-21 2014-06-25 科迪斯公司 用于分叉支架的支架插管导向装置和使用方法
CN105496616A (zh) * 2014-10-08 2016-04-20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推进式导丝
JP2017213255A (ja) * 2016-06-01 2017-12-07 株式会社 京都医療設計 ステント供給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94583B2 (ja) * 2000-06-26 2010-12-08 寛治 井上 移植用器具の運搬装置
WO2003101518A1 (en) * 2002-05-29 2003-12-11 William A. Cook Australia Pty. Ltd. Trigger wire system for a prosthesis deployment device
US8328861B2 (en) * 2007-11-16 2012-12-11 Trivascular, Inc. Delivery system and method for bifurcated graft
JP5284165B2 (ja) * 2009-03-31 2013-09-11 テルモ株式会社 生体器官病変部改善用器具
CN106714730B (zh) * 2014-08-12 2019-04-16 布赖特沃特医疗公司 用于耦合和解耦导管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71565A (ja) * 2005-03-28 2006-10-12 Terumo Corp 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JP2007097620A (ja) * 2005-09-30 2007-04-19 Terumo Corp 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JP2008272374A (ja) * 2007-05-07 2008-11-13 Terumo Corp 生体器官拡張器具
CN103635162A (zh) * 2011-06-30 2014-03-12 库克医学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弹簧控制的支架输送系统
CN103876871A (zh) * 2012-12-21 2014-06-25 科迪斯公司 用于分叉支架的支架插管导向装置和使用方法
CN105496616A (zh) * 2014-10-08 2016-04-20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推进式导丝
JP2017213255A (ja) * 2016-06-01 2017-12-07 株式会社 京都医療設計 ステント供給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0202715A1 (zh) 2020-10-08
CN113556992B (zh) 2024-06-21
JP7329043B2 (ja) 2023-08-17
WO2020202715A1 (ja)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12544B2 (en) Guide extension catheter
US20090048654A1 (en) Deployment System for Soft Stents
EP2497448A1 (en) Stent delivery system
US8021409B2 (en) Deployment catheter
EP3811899B1 (en) Stent for bypass between hollow organs and stent delivery system including stent for bypass between hollow organs
JP2013223663A (ja) 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用保護スリーブ、バルーン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テントデリバリーシステム
CN113556992A (zh) 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
WO2020039653A1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
JP7378459B2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378460B2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16815A (ja) 留置具送達装置
JP7329042B2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
WO2022209351A1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97239B2 (ja) カテーテル
JP2021146048A (ja) プッシャー、医療用留置具搬送装置及び留置具付き医療用留置具搬送装置
WO2022064779A1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
JP7492536B2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
WO2023176701A1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
WO2022208956A1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
WO2024172101A1 (ja) 医療用具
JP2023136942A (ja) 医療用管状体内装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3143226A (ja) 医療用管状体搬送装置
CN118786021A (zh) 管、管的制造方法、导管以及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
CN114786630A (zh) 医疗用管状体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