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7849A - 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7849A
CN113547849A CN202110429182.4A CN202110429182A CN113547849A CN 113547849 A CN113547849 A CN 113547849A CN 202110429182 A CN202110429182 A CN 202110429182A CN 113547849 A CN113547849 A CN 1135478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anning direction
platen
recording medium
plate
plat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291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7849B (zh
Inventor
野中亮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land D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oland D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land DG Corp filed Critical Roland DG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478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78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78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78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05Curl smoothing, i.e. smoothing down corrugated printing material, e.g. by pressing means acting on wrinkled print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一种喷墨打印机,将记录介质的浮起以更简易的构造抑制。打印机(100)具备:台板(16),具有载置记录介质(5)的载置面(16P);及抑制构件(70),以能够相对于台板在主扫描方向(Y)上滑动的方式设置,抑制载置于台板的记录介质的浮起,抑制构件(70)具备:板状构件(72),具有第一板部(72A)和第二板部(72B),第一板部位于比载置面(16P)靠上方处且抑制记录介质的浮起,第二板部从第一板部的副扫描方向(X)的一侧的端部朝向下方延伸且一部分位于比载置面(16P)靠下方处;及保持构件(76),保持于台板与第二板部(72B)之间,且使第一板部(72A)的副扫描方向(X)的一侧的端部保持于台板。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载置记录介质的台板、向载置于台板的记录介质喷出墨水的墨水头及运送记录介质的运送机构的喷墨打印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为了抑制被运送的记录介质的与运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的浮起而使用的介质按压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8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介质按压部中,构成为,通过用户把持一对把持部,能够使介质按压部相对于介质支承部在宽度方向上移动。即,能够配合载置于介质支承部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而变更介质按压部的位置。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介质按压部中,把持部周围的构造复杂,因此成本可能会增大。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记录介质的浮起以更简易的构造抑制的喷墨打印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具备:台板,具有载置记录介质的载置面;墨水头,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出墨水,且以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运送机构,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运送所述记录介质;及抑制构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台板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设置,抑制载置于所述台板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浮起。所述抑制构件具备:板状构件,具有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位于比所述载置面靠上方处且抑制所述记录介质的浮起,所述第二板部从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朝向下方延伸且一部分位于比所述载置面靠下方处;及保持构件,保持于所述台板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且使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保持于所述台板。
根据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由于保持构件使第一板部的副扫描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保持于台板,所以由配置于记录介质的上方的第一板部抑制记录介质的浮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将记录介质的浮起以更简易的构造抑制的喷墨打印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主视图。
图2A是墨水头单元及切割头单元的主视图。
图2B是墨水头单元及切割头单元的主视图。
图3是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台板的周边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台板的周边的构造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台板的周边的构造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台板的周边的构造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一实施方式的抑制构件的立体图。
图9是一实施方式的板状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一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一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的主视图。
图12是一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的主视图,示出臂部向上方弹性变形的状态。
图13是示出一实施方式的抑制构件载置于台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示出将一实施方式的抑制构件从台板抬起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一实施方式的带切割头喷墨打印机100(以下,设为打印机10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是能够对记录介质5进行打印及切断(切割)的所谓打印&切割机。需要说明的是,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当然并非意在特别限定本发明。另外,对起到相同作用的构件·部位标注相同标号,重复的说明适当省略或简化。
在以下的说明中,左、右、上、下分别意味着从处于打印机100的正面的用户观察的左、右、上、下。另外,将从打印机100接近上述用户的一方设为前方,将远离的一方设为后方。附图中的标号F、Rr、L、R、U、D分别表示前、后、左、右、上、下。附图中的标号Y表示主扫描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扫描方向Y是左右方向。附图中的标号X表示副扫描方向。副扫描方向X表示与主扫描方向Y交叉的方向(例如,在俯视下垂直交叉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副扫描方向X是前后方向。另外,后相当于副扫描方向X的上游侧,前相当于副扫描方向X的下游侧。不过,上述方向只不过为了方便而确定,不应限定性地解释。
记录介质5例如形成为长条,卷绕成卷状而使用。需要说明的是,记录介质5也可以是卷绕成的卷状的介质被切断成规定的长度后的片状的介质。记录介质5例如是记录纸。不过,记录介质5不限定于记录纸。例如,在记录介质5中,包括由聚氯乙烯(PVC)、聚酯等树脂材料形成的片、由衬纸和层叠于衬纸上且涂布有粘接剂的剥离纸构成的贴纸材料等。本实施方式的记录介质5例如是聚氯乙烯片材。聚氯乙烯片材例如由由普通纸形成的衬纸(基材)、由聚氯乙烯形成的剥离纸及配置于衬纸与剥离纸之间的粘接剂构成。在剥离纸中,从墨水头22(参照图2A)喷出后的墨水定影。需要说明的是,衬纸及剥离纸的材料不限定于上述的材料,但基材及剥离纸典型地由相互不同的材料形成。在本说明书中,“切断”“切割”包括将记录介质5的厚度方向的整体切断的情况(例如,将贴纸材料的衬纸及剥离纸双方切断的情况)和将记录介质5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切断的情况(例如,不将贴纸材料的衬纸切断而仅将剥离纸切断的情况)。
如图1所示,打印机100具备基础构件12、腿11、载置记录介质5的台板16(也参照图4)、墨水头单元20、切割头单元30、滑架移动机构40、介质运送机构55及控制装置90。腿11支承基础构件12,设置于基础构件12的下表面。基础构件12在主扫描方向Y上延伸。在基础构件12设置有在主扫描方向Y上延伸的壳体12a。
台板16在进行向记录介质5的打印及切断记录介质5时支承记录介质5。在台板16载置记录介质5。如图4所示,台板16具有载置记录介质5的载置面16P。载置面16P形成为平坦状。台板16是载置台的一例。向记录介质5的打印及记录介质5的切断在台板16上进行。台板16在主扫描方向Y及副扫描方向X上延伸。台板16的主扫描方向Y的长度比副扫描方向X的长度长。台板16设置于基础构件12(参照图1)。台板16设置于基础构件12的中央部。
如图6所示,在台板16形成有供后述的保持构件76的一部分(在此是后述的突状部76C)嵌入的第一引导槽16A。第一引导槽16A位于比载置面16P靠下方处。第一引导槽16A形成于台板16的前端部的下表面。第一引导槽16A朝向上方凹陷。第一引导槽16A在主扫描方向Y上延伸。第一引导槽16A遍及台板16的主扫描方向Y的整体而形成。
如图6所示,在台板16形成有供后述的板状构件72的一部分(在此是后述的卡定部74)嵌入的第二引导槽16B。第二引导槽16B形成于载置面16P。第二引导槽16B从载置面16P朝向下方凹陷。第二引导槽16B在主扫描方向Y上延伸。第二引导槽16B遍及台板16的主扫描方向Y的整体而形成。第二引导槽16B位于比第一引导槽16A靠后方处。第二引导槽16B位于比后述的方格压印滚57靠前方处。在第二引导槽16B形成有供板状构件72的一部分(在此是卡定部74)卡定的卡定突起16E。卡定突起16E朝向后方延伸。卡定突起16E在主扫描方向Y上延伸。卡定突起16E位于比载置面16P靠下方处。卡定突起16E遍及台板16的主扫描方向Y的整体而形成。
如图6所示,打印机100具备引导构件19。引导构件19配置于比台板16靠前方处。引导构件19支承于基础构件12(参照图1)。引导构件19在记录介质5从副扫描方向X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移动时,引导从台板16运送来的记录介质5。引导构件19的上表面19A从后方朝向前方而向斜下方倾斜。上表面19A在从主扫描方向Y观察时形成为大致圆弧状。引导构件19的上表面19A位于比载置面16P靠下方处。
如图1所示,打印机100具备在主扫描方向Y及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央壁14。中央壁14支承于基础构件12。中央壁14配置于台板16的上方。在中央壁14与台板16之间形成有记录介质5能够通过的间隙。打印机100具备导轨15。导轨15在主扫描方向Y上延伸。导轨15设置于中央壁14。导轨15配置于台板16的上方。
如图2A所示,墨水头单元20具备第一滑架21和多个墨水头22。第一滑架21卡合于导轨15。第一滑架21构成为能够沿着导轨15而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墨水头22具有向载置于台板16的记录介质5喷出墨水的喷嘴(未图示)。墨水头22向记录介质5打印规定的图像。墨水头22搭载于第一滑架21。墨水头22构成为能够伴随于第一滑架21的移动而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在此,5个墨水头22搭载于第一滑架21。不过,墨水头22的个数不限定于5个。
如图2A所示,切割头单元30具备第二滑架31和切割头38。切割头38具备螺线管32和切割器33。第二滑架31卡合于导轨15。第二滑架31关于主扫描方向Y配置于第一滑架21的侧方(在此是左方)。第二滑架31构成为能够沿着导轨15而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切割头38搭载于第二滑架31。切割器33将载置于台板16的记录介质5切断。螺线管32由控制装置90(参照图1)控制。若螺线管32被设为接通/断开(ON/OFF),则切割器33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与记录介质5接触或者从记录介质5背离。切割器33构成为能够伴随于第二滑架31的移动而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
滑架移动机构40是相对于载置于台板16的记录介质5而使墨水头单元20的第一滑架21及切割头单元30的第二滑架31相对地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的机构。滑架移动机构40使第一滑架21及第二滑架31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滑架移动机构40的结构没有特别的限定。如图1所示,滑架移动机构40具备第一带轮41、第二带轮42、环状的带43及滑架电动机44。第一带轮41设置于导轨15的左端侧。第二带轮42设置于导轨15的右端侧。带43挂绕于第一带轮41和第二带轮42。带43固定于第二滑架31(参照图2A)的背面上部。在第二带轮42上连接有滑架电动机44。不过,滑架电动机44也可以连接于第一带轮41。在此,通过滑架电动机44驱动而第二带轮42旋转,带43在第一带轮41与第二带轮42之间行走。由此,第二滑架31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即,滑架电动机44使第二滑架31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如后所述,第一滑架21伴随于第二滑架31的移动而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滑架电动机44经由第二滑架31而使第一滑架21间接地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滑架电动机44由控制装置90(参照图1)控制。
如图2A所示,在第一滑架21的左侧部分设置有由磁铁构成的第一连结构件24。在第二滑架31的右侧部分固定有由磁铁构成的第二连结构件34。第一连结构件24相对于第二连结构件34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结构件24及第二连结构件34利用磁力。不过,第一连结构件24及第二连结构件34不限于利用磁力,也可以具备卡合构件等其他的结构。在第一滑架21的右侧设置有形成为L字状的第一接受配件25。
如图2A所示,在台板16的左方及右方分别配置有左侧框架7L及右侧框架7R。在右侧框架7R设置有用于将墨水头单元20锁定于待机位置的锁定装置35。锁定装置35具备向第一接受配件25钩挂的第二接受配件36和使第二接受配件36在锁定位置(参照图2B)与非锁定位置(参照图2A)之间移动的锁定用螺线管37(参照图3)。锁定用螺线管37由控制装置90控制。
如图2A所示,在利用墨水头22向记录介质5打印规定的图像时,第二接受配件36被设定为非锁定位置。若切割头单元30的第二滑架31向右方移动,第二连结构件34与第一连结构件24接触,则第二滑架31和第一滑架21被连结。其结果,墨水头单元20能够与切割头单元30一起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即,通过滑架电动机44驱动,第一滑架21及第二滑架31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另一方面,在利用切割器33将记录介质5切断时,如图2B所示,墨水头单元20被定位于待机位置,锁定装置35的第二接受配件36被设定为锁定位置。由此,墨水头单元20的主扫描方向Y的移动被阻止。若第二滑架31向左方移动,则第二连结构件34和第一连结构件24背离,第二滑架31和第一滑架21的连结被解除。其结果,在墨水头单元20待机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仅切割头单元30能够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即,通过滑架电动机44驱动,仅第二滑架31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
介质运送机构55使载置于台板16的记录介质5相对于墨水头22及切割头38在副扫描方向X上运送。在此,介质运送机构55将载置于台板16的记录介质5在副扫描方向X上运送。介质运送机构55是运送机构的一例。如图1所示,介质运送机构55具备多个方格压印滚57、进给电动机58(参照图3)、多个压紧辊单元60、保持轴45及杆46。
如图4所示,方格压印滚57设置于台板16。方格压印滚57以使方格压印滚57的上部向外部露出的方式埋设于台板16。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0具备8个方格压印滚57。需要说明的是,方格压印滚57的个数不限定于8个。方格压印滚57在主扫描方向Y上排列。在方格压印滚57与后述的压紧辊62(参照图5)之间将记录介质5夹入。进给电动机58(参照图3)连接于方格压印滚57。进给电动机58由控制装置90(参照图1)控制。若在方格压印滚57与压紧辊62之间夹着记录介质5的状态下,进给电动机58驱动而方格压印滚57旋转,则记录介质5被在副扫描方向X上运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方格压印滚57与压紧辊62之间夹着记录介质5的状态下,记录介质5从上游侧向下游侧或从下游侧向上游侧移动。
如图6所示,压紧辊单元60具备压紧辊62和支承构件64。压紧辊单元60配置于比台板16靠上方处。压紧辊62从上方按压记录介质5。压紧辊62构成为能够以与方格压印滚57在上下方向上对向的方式配置于方格压印滚57的上方。支承构件64将压紧辊6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支承构件64将压紧辊62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支承构件6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在主扫描方向Y上延伸的保持轴45(参照图1)。
如图1所示,保持轴45配置于比导轨15靠下方处。保持轴45配置于比台板16靠上方处。杆46连接于保持轴45的右端。通过按下杆46,保持轴45旋转,能够使压紧辊62相对于方格压印滚57接近。另一方面,通过顶起杆46,保持轴45旋转,能够使压紧辊62相对于方格压印滚57背离。
如图4所示,在台板16的右方设置有在副扫描方向X上延伸的框架构件13。如图7所示,框架构件13在侧视下与引导构件19的一部分、后述的板状构件72的一部分及方格压印滚57重叠。框架构件13不与台板16的载置面16P重叠。
如图4所示,打印机100具备抑制载置于台板16的记录介质5的浮起的抑制构件70。抑制构件70包括抑制记录介质5的右缘的浮起的右侧抑制构件70R和抑制记录介质5的左缘的浮起的左侧抑制构件70L。右侧抑制构件70R和左侧抑制构件70L除了在俯视下相对于在副扫描方向X上延伸的直线而线对称这一点之外是相同的结构,因此以下对右侧抑制构件70R进行说明。右侧抑制构件70R以能够相对于台板16滑动的方式设置。右侧抑制构件70R以能够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的方式设置。即,右侧抑制构件70R构成为能够根据记录介质5的主扫描方向Y的长度(宽度方向的长度)而变更相对于台板16的位置。如图5所示,在记录介质5的上方配置右侧抑制构件70R的一部分。右侧抑制构件70R以相对于台板16不能装卸的方式设置。
如图8所示,右侧抑制构件70R具备抑制记录介质5浮起的板状构件72、使板状构件72保持于台板16的保持构件76及设置于板状构件72的背面的高度调整构件85。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构件72和保持构件76分体形成,但也可以一体形成。
如图8所示,板状构件72在副扫描方向X上延伸。板状构件72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板状构件72例如通过对金属板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板状构件72具备在副扫描方向X上延伸的第一板部72A和从第一板部72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二板部72B。第一板部72A在副扫描方向X上延伸。第一板部72A位于比台板16的载置面16P靠上方处。第一板部72A抑制记录介质5的浮起。第一板部72A包括以从载置面16P分离的方式配置的左侧部72AL和设置有高度调整构件85且经由高度调整构件85而载置于台板16的载置面16P的右侧部72AR。左侧部72AL不与载置面16P接触。即,在左侧部72AL与载置面16P之间形成有记录介质5能够通过的间隙。在左侧部72AL的后端设置有越去往后方则越朝向上方的第一倾斜部73R。第一倾斜部73R例如通过弯曲加工而形成。在左侧部72AL的前端设置有越去往前方则越朝向上方的第二倾斜部73F。第二倾斜部73F例如通过弯曲加工而形成。在右侧部72AR的背面的一部分设置有高度调整构件85。高度调整构件85与载置面16P面接触。即,记录介质5无法通过高度调整构件85与载置面16P之间。高度调整构件85的厚度比记录介质5的厚度厚。在右侧部72AR的后端形成有与形成于台板16的第二引导槽16B(参照图6)卡定的卡定部74。卡定部74与第二引导槽16B的卡定突起16E(参照图6)卡定。卡定部74例如通过弯曲加工而形成。右侧部72AR的前端与第二板部72B连接。第二板部72B的一部分位于比载置面16P靠下方处。第二板部72B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一部分72BL、从第一部分72BL的下端向后方延伸的第二部分72BM及从第二部分72BM的后端向上方延伸的第三部分72BN。由第一部分72BL、第二部分72BM及第三部分72BN形成了供保持构件76卡定的凹部72BD(也参照图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凹部72BD保持保持构件76的后述的臂部76B。如图7所示,在侧视下,第二板部72B的一部分与框架构件13重叠。
如图6所示,保持构件76位于板状构件72的前端。保持构件76位于比台板16的载置面16P靠下方处。保持构件76保持于台板16与板状构件72的第二板部72B之间。保持构件76使板状构件72的第一板部72A的前端保持于台板16。保持构件76构成为至少一部分能够弹性变形。保持构件76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如图10所示,保持构件76具备在主扫描方向Y上延伸的保持部76A、从保持部76A的左端朝向右方而向斜下方延伸的臂部76B及从保持部76A向上方延伸的突状部76C。保持部76A保持于台板16。保持部76A保持板状构件72。在保持部76A形成有保持板状构件72的切口部76AL。切口部76AL形成于保持部76A的右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保持部76A保持板状构件72的第二板部72B。更详细而言,保持部76A保持第二板部72B的第一部分72BL。如图11及图12所示,臂部76B以随着从保持部76A的左端朝向右端地前往右方而与保持部76A的分离距离(在此是上下方向的距离)渐增的方式延伸。臂部76B构成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即,臂部76B相对于保持部76A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臂部76B对板状构件72的第二板部72B施力。臂部76B保持于第二板部72B。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通过保持于凹部72BD的臂部76B对第二板部72B朝向下方施力,第一板部72A被朝向台板16地向下方施力。即,通过保持构件76对第二板部72B施力,记录介质5的浮起被第一板部72A抑制。如图7所示,在侧视下,臂部76B的一部分与框架构件13重叠。如图10所示,突状部76C设置于保持部76A的后部。突状部76C在主扫描方向Y上延伸。如图13所示,突状部76C嵌入于台板16的第一引导槽16A。突状部76C由第一引导槽16A引导。保持构件76构成为能够沿着第一引导槽16A而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
如图13所示,在抑制构件70安装于台板16的状态下,保持构件76的臂部76B对板状构件72的第二板部72B向下方施力。由此,连接于第二板部72B的第一板部72A被朝向台板16地向下方施力。此时,设置于第一板部72A的右侧部72AR的背面的高度调整构件85与台板16的载置面16P接触,但第一板部72A的左侧部72AL(参照图8)不与载置面16P接触,因此记录介质5能够通过左侧部72AL与载置面16P之间。由于第一板部72A由保持构件76朝向台板16地向下方施力,所以能够利用第一板部72A的左侧部72AL来抑制记录介质5的浮起。
如图14所示,在变更抑制构件70的位置时,用户将第一板部72A的第二倾斜部73F抬起。由于保持构件76的臂部76B向上方弹性变形,所以高度调整构件85从台板16的载置面16P离开。即,能够在第一板部72A(例如高度调整构件85)从载置面16P适度离开的状态下变更抑制构件70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使板状构件72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即,使板状构件72沿着第二引导槽16B移动,且使保持构件76沿着第一引导槽16A移动。此时,板状构件72和保持构件76成为一体而移动。并且,在使板状构件72移动到台板16的期望的位置后,通过降低第一板部72A,臂部76B对板状构件72的第二板部72B向下方施力。其结果,第一板部72A被朝向台板16施力,高度调整构件85与载置面16P接触。
如以上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由于保持构件76使第一板部72A的副扫描方向X的一侧的端部(在此是后端)保持于台板16,所以由配置于记录介质5的上方的第一板部72A抑制记录介质5的浮起。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76位于比载置面16P靠下方处,因此不与记录介质5干涉。因而,保持构件76的结构的自由度提高。例如,由于保持构件76位于比载置面16P靠下方处,所以与位于比载置面16P靠上方处的情况相比,装卸作业的作业性差,但通过将保持构件76设为比较大的构造,能够容易处理,装卸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得以实现。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保持构件76构成为至少一部分能够弹性变形,通过对第二板部72B施力(例如对第二板部72B向下方施力),记录介质5的浮起被第一板部72A抑制。这样,由于保持构件76构成为至少一部分能够弹性变形,所以例如用户能够将板状构件72的一部分抬起。即,能够在使板状构件72的第一板部72A从载置于台板16的记录介质5离开的状态下使抑制构件70在主扫描方向Y上移动。由此,能够抑制第一板部72A与记录介质5的副扫描方向X的端部的干涉。并且,通过将第一板部72A落到台板16上的期望的位置,能够配合记录介质5的大小而在记录介质5的上方容易地配置第一板部72A。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保持构件76和板状构件72分体形成,保持构件76由树脂材料形成,板状构件72由金属材料形成。通过将保持构件76利用树脂材料形成,能够抑制保持构件76的大型化并向保持构件76容易地施加弹性力。另外,由于板状构件72由金属材料形成,所以加工容易。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保持构件76具备:保持部76A,在主扫描方向Y上延伸,保持于台板16;及臂部76B,以随着从保持部76A的主扫描方向Y的左端部朝向右端部地前往右端部而与保持部76A的分离距离渐增的方式延伸,且保持于第二板部72B,并且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保持部76A弹性变形,且对第二板部72B施力。由此,板状构件72与保持构件76的位置关系确定,并且由于臂部76B对第二板部72B施力,所以能够利用第一板部72A来抑制记录介质5的浮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保持构件76具备突状部76C,突状部76C从保持部76A向上方且主扫描方向Y延伸,由形成于台板16的第一引导槽16A引导。由于保持构件76由第一引导槽16A引导,所以能够使抑制构件70沿着主扫描方向Y而容易地(顺畅地)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具备框架构件13,框架构件13设置于比台板16靠右方处,在侧视下与板状构件72的一部分(在此是第二板部72B)重叠。若使抑制构件70向框架构件13侧移动,则板状构件72的第二板部72B与框架构件13接触,因此能够限制抑制构件70的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臂部76B从保持部76A的左端部朝向右端部而向斜下方延伸,所以能够关于主扫描方向Y而超过板状构件72的左端部地使臂部76B向左方变大(变长)。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在第一板部72A的后端设置有与形成于台板16的载置面16P的第二引导槽16B卡定的卡定部74。由此,能够使抑制构件70沿着主扫描方向Y而容易地(顺畅地)移动。另外,能够利用第一板部72A更可靠地抑制记录介质5的浮起。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抑制构件70具备高度调整构件85,高度调整构件85设置于第一板部72A的背面,能够与台板16接触。由此,能够抑制记录介质5的浮起,并顺畅地实现记录介质5的副扫描方向X的运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在第一板部72A的后端设置有越去往后方则越朝向上方的第一倾斜部73R。通过设置第一倾斜部73R,在记录介质5被从副扫描方向X的上游侧向下游侧运送的情况下,第一板部72A的后端与记录介质5的干涉被抑制。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在第一板部72A的前端设置有越去往前方则越朝向上方的第二倾斜部73F。由于第二倾斜部73F是容易由用户抓住的形状,所以用户能够将板状构件72更容易地抬起。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上述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实施。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台板16设置第一引导槽16A,保持构件76构成为沿着第一引导槽16A而移动,但也可以在台板16未形成第一引导槽16A。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76的臂部76B从保持部76A的左端朝向右方而向斜下方延伸,但不限定于此。臂部76B也可以从保持部76A的右端朝向左方而向斜下方延伸。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76位于板状构件72的前端,但不限定于此。保持构件76也可以位于板状构件72的后端。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76的臂部76B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板状构件72的第二板部72B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例如在上下方向上弹性变形而第二板部72B伸缩)。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右侧抑制构件70R和左侧抑制构件70L在俯视下相对于在副扫描方向X上延伸的直线而线对称,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位于比载置面16P靠上方处且抑制记录介质5的浮起的第一板部72A设置于一部分位于比载置面16P靠下方处的第二板部72B的一侧和另一侧这两侧。由此,能够使左侧抑制构件70L和右侧抑制构件70R的形状相同,因此能够谋求两构件的共用化。另外,第一板部72A也可以在经由高度调整构件85而载置于台板16的载置面16P的右侧部72AR的右侧具备与左侧部72AL同样的部分。即,关于主扫描方向Y,也可以在经由高度调整构件85而载置于台板16的载置面16P的部分的两侧设置有以从载置面16P分离的方式配置且抑制记录介质5的浮起的部分。

Claims (10)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具备:
台板,具有载置记录介质的载置面;
墨水头,向所述记录介质喷出墨水,且以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
运送机构,在与所述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运送所述记录介质;
抑制构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台板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滑动的方式设置,抑制载置于所述台板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浮起,
所述抑制构件具备:
板状构件,具有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位于比所述载置面靠上方处且抑制所述记录介质的浮起,所述第二板部从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朝向下方延伸且一部分位于比所述载置面靠下方处;及
保持构件,保持于所述台板与所述第二板部之间,且使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一侧的端部保持于所述台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
所述保持构件构成为至少一部分能够弹性变形,通过对所述第二板部施力,所述记录介质的浮起被所述第一板部抑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
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板状构件分体形成,
所述保持构件由树脂材料形成,
所述板状构件由金属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
所述保持构件具备:
保持部,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延伸,保持于所述台板;及
臂部,以随着从所述保持部的所述主扫描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朝向另一侧的端部地前往另一侧的端部而与所述保持部的分离距离渐增的方式延伸,且保持于所述第二板部,并且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保持部弹性变形,且对所述第二板部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打印机,
在所述台板形成有第一引导槽,该第一引导槽位于比所述载置面靠下方处,且朝向上方凹陷,且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延伸,
所述保持构件具备突状部,该突状部从所述保持部向上方且所述主扫描方向延伸,由所述第一引导槽引导。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
具备框架构件,该框架构件设置于比所述台板靠所述主扫描方向的另一侧处,在侧视下与所述板状构件的一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
在所述台板的所述载置面形成有第二引导槽,该第二引导槽朝向下方凹陷,且在所述主扫描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副扫描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引导槽卡定的卡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
所述抑制构件具备高度调整构件,该高度调整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背面,能够与所述台板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
在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有越去往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上游侧则越朝向上方的第一倾斜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
在所述第一板部的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有越去往所述副扫描方向的下游侧则越朝向上方的第二倾斜部。
CN202110429182.4A 2020-04-23 2021-04-21 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1135478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6786 2020-04-23
JP2020076786A JP7113043B2 (ja) 2020-04-23 2020-04-23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7849A true CN113547849A (zh) 2021-10-26
CN113547849B CN113547849B (zh) 2023-07-21

Family

ID=78130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29182.4A Active CN113547849B (zh) 2020-04-23 2021-04-21 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13043B2 (zh)
CN (1) CN11354784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30839A (ja) * 2003-01-31 2004-08-1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記録紙押さえ構造
CN103707638A (zh) * 2012-09-28 2014-04-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JP2016068420A (ja) * 2014-09-30 2016-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16068388A (ja) * 2014-09-30 2016-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押さえ部材、及び記録装置
JP2016078967A (ja) * 2014-10-15 2016-05-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押さえ部材及び記録装置
JP2019018465A (ja) * 2017-07-18 2019-02-07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9677135A (zh) * 2017-10-18 2019-04-26 罗兰Dg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及带有切割头的喷墨打印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30839A (ja) * 2003-01-31 2004-08-1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記録紙押さえ構造
CN103707638A (zh) * 2012-09-28 2014-04-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装置
JP2016068420A (ja) * 2014-09-30 2016-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2016068388A (ja) * 2014-09-30 2016-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押さえ部材、及び記録装置
JP2016078967A (ja) * 2014-10-15 2016-05-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押さえ部材及び記録装置
JP2019018465A (ja) * 2017-07-18 2019-02-07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9677135A (zh) * 2017-10-18 2019-04-26 罗兰Dg有限公司 喷墨打印机及带有切割头的喷墨打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13043B2 (ja) 2022-08-04
JP2021171988A (ja) 2021-11-01
CN113547849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7654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451199B2 (ja) 記録装置
JP4934488B2 (ja) 記録装置
US8696110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platen apparatus
JP4764073B2 (ja)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16064577A (ja) 画像記録装置
WO2011030543A1 (ja)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ローラアッセンブリ
CN113547849B (zh) 喷墨打印机
JP2020059251A (ja) カッティングヘッド付きプリンタ
JP2005022128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とそれを利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622376B1 (ja) クランプ部材及びメディア切断装置
JP2005022777A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とそれを利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14834946B (zh) 介质输送装置、打印机及切割装置
JP3818358B2 (ja) 被記録材エッジガイド,該被記録材エッジガイドを備えたシートフィーダ,該シートフィーダ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7407137B2 (ja) プリンタおよびカッティング装置
US20100156025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US20230166534A1 (en) Medium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7662407B (zh) 打印设备
WO2023068095A1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切断装置
JP5458379B2 (ja) 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ローラアッセンブリ
JP20100892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37594A (ja) 記録媒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