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4796A - 配线部件 - Google Patents
配线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44796A CN113544796A CN201980093307.1A CN201980093307A CN113544796A CN 113544796 A CN113544796 A CN 113544796A CN 201980093307 A CN201980093307 A CN 201980093307A CN 113544796 A CN113544796 A CN 1135447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portion
- sheet
- cover
- main surface
- directly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23—Parallel wires, incorporated in a flat insulating profi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8—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B7/0838—Parallel wires, sandwiched between two insulat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Landscapes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直接固定着线状传送部件中的被覆层的片材上良好地安装由与线状传送部件的被覆层不同的材料形成的罩的技术。配线部件包含:线状传送部件,包含传送线主体和覆盖上述传送线主体的被覆层;片材,固定着上述线状传送部件;及罩,由与上述被覆层不同的材料形成,从与上述片材相反的一侧覆盖上述线状传送部件,并固定于上述片材,上述片材包含上述被覆层被直接固定的第一固定用部分和比上述第一固定用部分容易与上述罩直接固定且上述罩被直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用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配线部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线束,具备:功能性外装部件,形成为片状;及电线,以在沿着长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中与上述功能性外装部件重叠的方式配置,上述电线的绝缘被覆层和上述功能性外装部件重叠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被熔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372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线束中,期望向片材安装由与电线的被覆层不同的材料形成的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直接固定着线状传送部件中的被覆层的片材良好地安装由与线状传送部件中的被覆层不同的材料形成的罩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配线部件具备:线状传送部件,包含传送线主体和覆盖上述传送线主体的被覆层;片材,固定着上述线状传送部件;及罩,由与上述被覆层不同的材料形成,从与上述片材相反的一侧覆盖上述线状传送部件,并固定于上述片材,上述片材包含上述被覆层被直接固定的第一固定用部分和比上述第一固定用部分适合于与上述罩的直接固定且上述罩被直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用部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在直接固定着线状传送部件中的被覆层的片材上良好地安装由与线状传送部件中的被覆层不同的材料形成的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配线部件的概略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配线部件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配线部件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配线部件的概略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来说明。
本公开的配线部件如下。
(1)一种配线部件,具备:线状传送部件,包含传送线主体和覆盖上述传送线主体的被覆层;片材,固定着上述线状传送部件;及罩,由与上述被覆层不同的材料形成,从与上述片材相反的一侧覆盖上述线状传送部件,并固定于上述片材,上述片材包含上述被覆层被直接固定的第一固定用部分和比上述第一固定用部分适合于与上述罩的直接固定且上述罩被直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用部分。
通过在片材中比第一固定用部分适合于与罩直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用部分直接固定罩,能够在直接固定着线状传送部件中的被覆层的片材上良好地安装由与线状传送部件中的被覆层不同的材料形成的罩。
在此,线状传送部件是传送电或光等的线状的部件。另外,传送线主体是线状传送部件的传送电或光等的部分。另外,直接固定是通过相互被固定的两个部件中的至少一方中包含的树脂被熔化而紧贴并固定的形态。
(2)优选为,在上述第二固定用部分形成有空间,上述罩以填埋上述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被直接固定。这是因为,通过由填埋空间而产生的锚固效应,第二固定用部分比第一固定用部分容易与罩直接固定。
(3)可考虑,上述线状传送部件直接固定于设置在上述片材的一侧主面的上述第一固定用部分,上述罩直接固定于设置在上述片材的一侧主面的上述第二固定用部分。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将线状传送部件及罩相对于片材固定于不同的主面。
(4)可考虑,上述一侧主面中的上述第二固定用部分与上述第一固定用部分部分重叠。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少第二固定用部分的使用量。
(5)可考虑,上述一侧主面中的上述第一固定用部分与上述第二固定用部分部分重叠。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少第一固定用部分的使用量。
(6)可考虑,上述片材包含构成上述第一固定用部分的第一层与构成上述第二固定用部分的第二层层叠而成的层叠部,上述层叠部的一部分向上述层叠部的一侧的主面侧翻折而形成上述片材的上述一侧主面。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翻折以使层叠部均匀地扩展的方式而形成的片状部件来形成片材的一侧主面。
(7)也可考虑,上述被覆层直接固定于设置在上述片材的一侧主面的上述第一固定用部分,上述罩包含:主体部,在上述一侧主面侧从与上述片材相反的一侧覆盖上述线状传送部件;及固定部,从上述主体部的缘部朝向上述片材的另一侧主面延伸出,直接固定于设置于上述另一侧主面的上述第二固定用部分。在该情况下,作为片材,能够直接使用构成第一固定用部分的第一层和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的第二层层叠而成的层叠部均匀地扩展的片材。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配线部件的具体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在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实施方式1]
以下,对实施方式1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配线部件10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配线部件10具备:线状传送部件20、固定着线状传送部件20的片材30及固定于片材30的罩50。
线状传送部件20只要是传送电或光等的线状的部件即可。线状传送部件20包含传送线主体22和覆盖传送线主体22的被覆层24。例如,线状传送部件20可以是具有芯线和芯线的周围的被覆层的普通电线,也可以是屏蔽线、漆包线、镍铬线、光纤等。例如,在线状传送部件20是普通电线的情况下,普通电线中的芯线相当于传送线主体22,普通电线中的覆盖芯线的绝缘被覆层相当于被覆层24。普通电线中的绝缘被覆层例如通过PVC(聚氯乙烯)、PE(聚乙烯)等树脂材料向芯线的周围挤压成形等而形成。作为传送电的线状传送部件20,也可以是各种信号线、各种电力线。传送电的线状传送部件20也可以作为对空间输送信号或电力或从空间接收信号或电力的天线、线圈等来使用。
在此,多条(在图1中是11条)线状传送部件20以并列状态固定于片材30。线状传送部件20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多条。线状传送部件20可以在片材30上以沿着弯曲的路径延伸的方式固定。多个线状传送部件20也可以以在中途分支的方式固定于片材30。多个线状传送部件20还可以以在中途交叉的方式固定于片材30。
片材30是在主面上固定线状传送部件20的片状的部件。通过在片材30的主面上固定线状传送部件20,该线状传送部件20在主面中沿着预定的路径被保持。片材30可以具有能够容易地弯曲的柔软性,也可以是具有能够保持一定的形状的程度的刚性的部件。
片材30包含第一固定用部分34和第二固定用部分36。通过在第一固定用部分34直接固定线状传送部件20的被覆层24,而线状传送部件20固定于片材30。另外,通过在第二固定用部分36直接固定罩50,而罩50固定于片材30。
直接固定是指被固定的两个部件不经由另外设置的粘接剂等而直接紧贴并固定。在直接固定中,例如可考虑通过仅被固定的两个部件中的一方包含的树脂被熔化而紧贴并固定,也可考虑通过被固定的两个部件中的两方包含的树脂被熔化而紧贴并固定。在前者的情况下,成为熔化的一方的树脂紧贴并固化于另一方的外表面的状态,有时形成比较清晰的界面。在后者的情况下,有时双方的树脂混合而不形成清晰的界面。尤其是,在两个部件包含的树脂是相同的树脂材料等容易相容的树脂的情况等下,有时两方的树脂混合而不形成清晰的界面。
形成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手段不作特别的限定,能够使用包括熔焊、熔接、焊接等公知的手段的各种手段。例如,在通过熔焊来形成基于热的直接固定的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采用超声波熔焊、加热加压熔焊、热风熔焊、高频熔焊等各种熔焊手段。另外,若通过这些手段来形成直接固定的状态,则两个部件被设为基于该手段的直接固定的状态。具体而言,若通过例如超声波熔焊来形成直接固定的状态,则两个部件被设为基于超声波熔焊的直接固定的状态。也可以将通过熔焊而形成了基于热的直接固定的状态的部分称作熔焊部,其中,将基于超声波熔焊的固定部分称作超声波熔焊部,将基于加热加压熔焊的固定部分称作加热加压熔焊部等。
在本例中,第一固定用部分34及第二固定用部分36设置于片材30的一侧主面31。并且,线状传送部件20直接固定于设置于片材30的一侧主面31的第一固定用部分34。另外,罩50直接固定于设置于片材30的一侧主面31的第二固定用部分36。
在此,片材30被设为第一固定用部分34和第二固定用部分36层叠的结构。片材30的一侧主面31中的第二固定用部分36形成为与第一固定用部分34部分重叠。第一固定用部分34是片状的部件。例如,第一固定用部分34形成为细长的方形状。在该第一固定用部分34的一侧主面31直接固定线状传送部件20。第二固定用部分36是形成为比第一固定用部分34窄的片状的部件。在此,在第一固定用部分34的一侧主面中,在避开了固定线状传送部件20的部分的位置以重叠状态固定第二固定用部分36。在该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一侧主面直接固定罩50。
第一固定用部分34与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固定形态不作特别的限定,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是经由粘接剂、双面胶带等夹设物的粘接固定。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固定用部分34和第二固定用部分36被直接固定。
罩50由与被覆层24不同的材料形成。罩50从与片材30相反的一侧覆盖线状传送部件20。罩50包含主体部52和固定部54。主体部52是从与片材30相反的一侧覆盖线状传送部件20的部分。固定部54是从主体部52延伸出且直接固定于片材30的部分。在此,主体部52将多个线状传送部件20一并覆盖。固定部54从主体部52的缘部延伸出,在片材30的缘部处与片材30直接固定。在此,罩50形成为具有比片材30高的刚性。罩50能够尽量维持配线部件10的形状。
因为在第一固定用部分34直接固定线状传送部件20,所以第一固定用部分34被设为比第二固定用部分36适合于与线状传送部件20中的被覆层24的直接固定的部件。
第一固定用部分34比第二固定用部分36适合于与线状传送部件20的直接固定能够如以下这样理解。即,在将具有相同结构的线状传送部件20在相同条件下固定于第一固定用部分34及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情况下,线状传送部件20对于第一固定用部分34的固定力大于线状传送部件20对于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固定力。在如本例这样采用直接固定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被覆层24的树脂表面和第一固定用部分34的树脂表面的至少一方熔化并固化从而两者紧贴的情况下的固定力大于被覆层24的树脂表面和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树脂表面的至少一方熔化并固化从而两者紧贴的情况下的固定力。
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则构成第一固定用部分34的材料不作特别的限定,根据与构成被覆层24的材料的关系来选定即可。被覆层24和第一固定用部分34最好以相同的树脂或同系的树脂为材料。例如,在被覆层24由以PVC为主成分的树脂形成的情况下,最好第一固定用部分34也由以PVC为主成分的树脂形成。
第一固定用部分34被设为内部均匀地填满的实心片状的部件。这是为了在形成第一固定用部分34与线状传送部件20的直接固定状态时,即使两者的接触面积变小,也能够提高固定力。尤其是,在此,通过线状传送部件20的横截面为圆形,线状传送部件20与第一固定用部分34的接触面积容易变小。
若采用适合于线状传送部件20的固定的部件作为第一固定用部分34,则有可能不适合于与罩50的固定。于是,利用第二固定用部分36来使得能够与罩50良好地固定。也就是说,第二固定用部分36被设为比第一固定用部分34适合于与罩50的直接固定的部件。
第二固定用部分36比第一固定用部分34适合于与罩50的直接固定能够如以下这样理解。即,在将具有相同结构的罩50在相同条件下固定于第一固定用部分34及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情况下,罩50对于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固定力大于罩50对于第一固定用部分34的固定力。在如本例这样采用直接固定的情况下,可认为,罩50的树脂表面和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树脂表面的至少一方熔化并固化从而两者紧贴的情况下的固定力大于罩50的树脂表面和第一固定用部分34的树脂表面的至少一方熔化并固化从而两者紧贴的情况下的固定力。
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则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材料、构造不作特别的限定,根据与构成罩50的材料、构造的关系来选定即可。在此,通过在第二固定用部分36形成空间38,第二固定用部分36比第一固定用部分34适合于与罩50的直接固定。即,罩50以填埋空间38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直接固定。由此,在罩50直接固定于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状态下,在罩50与第二固定用部分36之间产生锚固效应。换言之,因为罩50和第二固定用部分36主要通过锚固效应这一物理作用而被固定,所以作为第二固定用部分36,不需要考虑对于罩50的化学的固定力等,能够选择的材料的范围变大。
作为第二固定用部分36比第一固定用部分34适合于与罩50的直接固定的结构,也可以不是主要利用锚固效应等物理作用,而是主要利用氢结合、范德瓦尔斯力等化学作用。例如,通过第二固定用部分36由与罩50相同的树脂材料或同系的树脂材料构成,第一固定用部分34由与罩50的粘接性低的异系的树脂材料构成,可以认为,通过化学作用而第二固定用部分36比第一固定用部分34适合于与罩50的直接固定。
第二固定用部分36中的空间38的形态不作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是,通过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部件是无纺布、树脂发泡体等多孔质的部件,多孔质的部分的各孔被设为空间38。另外,例如也可以是,通过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部件是网状的部件,网眼被设为空间38。另外,例如还可以是,通过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部件是针织物、纺织物等,构成针织物、纺织物的线之间被设为空间38。另外,例如还可以是,在实心片状的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表面形成槽、凹陷、刻痕等或者形成贯通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孔而被设为空间38。并且,通过构成罩50的树脂填埋该空间38的至少一部分,在罩50与第二固定用部分36之间产生锚固效应,罩50与第二固定用部分36被牢固地固定。此时,罩50与第二固定用部分36最好在比一条线状传送部件20与第一固定用部分34接触的区域大的区域中进行面接触。
在第二固定用部分36具有空间38的情况下,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材料不作特别的限定。空间38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残留至在直接固定时罩50的熔化的材料进入空间38即可。例如,形成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材料的熔点最好为与罩50的材料的熔点相同的程度或比其高。由此,能够抑制第二固定用部分36比罩50先熔化而第二固定用部分36中的空间38被第二固定用部分36填埋从而全部消失。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材料的熔点为与构成罩50的材料的熔点相同的程度或比其高不是必须的。即使在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材料的熔点比构成罩50的材料的熔点低的情况下,在罩50和第二固定用部分36被直接固定时,通过第二固定用部分36被重点地加热等,空间38的至少一部分也能够残留至在直接固定时罩50的熔化的材料进入空间38。
可考虑第二固定用部分36例如以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材料而形成,罩50以尼龙、PET、PP(聚丙烯)等为材料。
罩50是实心片状部件或独立气泡型的发泡体等,形成为比片材30硬而具有高刚性。例如,罩50是由尼龙、PET、PP等材料形成的实心片状部件或独立气泡型的发泡体,片材30是以软质PVC为材料的实心片状部件和以PET为材料的无纺布层叠而成的柔软的部件。
优选为,在向第二固定用部分36固定罩50前,对第一固定用部分34与第二固定用部分36进行固定。第一固定用部分34与第二固定用部分36可以直接固定,也可以经由粘接剂、双面胶带等夹设物而粘在一起。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实心片状的第一固定用部分34填埋作为无纺布的第二固定用部分36中的空间38的一部分(第一固定用部分34侧的空间38),而第一固定用部分34与第二固定用部分36被直接固定。此时,在第一固定用部分34与第二固定用部分36被固定的状态下,设为在第二固定用部分36中在与第一固定用部分34侧相反的一侧残留有空间38的状态。并且,通过构成罩50的树脂填埋该残留的空间38,而罩50与第二固定用部分36被直接固定。
罩50和第二固定用部分36一边通过被加压部件80、82夹持而被加压一边被施加热而被直接固定。也可以是,该加压部件80、82的至少一方是加热部件。在罩50和第二固定用部分36被加压部件80、82夹持时,第一固定用部分34也一并被夹持。
根据配线部件10,通过在片材30中比第一固定用部分34容易向罩50直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用部分36直接固定罩50,能够在直接固定着线状传送部件20中的被覆层24的片材30良好地安装由与线状传送部件20中的被覆层24不同的材料形成的罩50。
由于在第二固定用部分36形成有空间38,罩50以填埋空间38的方式被直接固定,所以通过因填埋空间38而产生的锚固效应,第二固定用部分36比第一固定用部分34容易与罩50直接固定。
由于线状传送部件20直接固定于设置于片材30的一侧主面31的第一固定用部分34,罩50直接固定于设置于片材30的一侧主面31的第二固定用部分36,所以不需要将线状传送部件20及罩50相对于片材30固定于别的主面。由于一侧主面31中的第二固定用部分36形成为与第一固定用部分34部分重叠,所以能够减少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使用量。
[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配线部件110的概略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关于与到此为止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也是相同的。
在本例中,也在片材130的一侧主面31设置有第一固定用部分134及第二固定用部分136。在本例中,一侧主面31中的第一固定用部分134与第二固定用部分136部分重叠。具体而言,第一固定用部分134例如是形成为细长的方形状的片状部件。第二固定用部分136是形成为比第一固定用部分134宽的细长的方形状的片状部件。并且,第一固定用部分134部分重叠并固定于第二固定用部分136的一侧主面。
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第一固定用部分134在第二固定用部分136的一侧主面中以避开侧缘部的方式固定于中间部。第一固定用部分134在片材130的一侧主面31中出现于宽度方向中间部。第二固定用部分136的一侧主面中的侧缘部在片材130的一侧主面31中出现于宽度方向端部。多个线状传送部件20以并排的状态直接固定于第一固定用部分134,罩50的侧缘部直接固定于第二固定用部分136的一侧主面中的侧缘部。
这样,当一侧主面31中的第一固定用部分134部分重叠于第二固定用部分136时,能够减少第一固定用部分134的使用量。
在实施方式2所示的例子中,也可以在片材130的一侧主面31中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存在不设置第一固定用部分134的部分。也就是说,也可以是,窄幅的多个第一固定用部分134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于第二固定用部分136。在该情况下,第二固定用部分136的一侧主面中的中间部出现于片材130的一侧主面31。此时,罩50的宽度方向中间部也可以直接固定于出现于片材130的一侧主面31的第二固定用部分36的一侧主面中的中间部。
[实施方式3]
对实施方式3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配线部件210的概略剖视图。
在本例中,也在片材230的一侧主面31设置有第一固定用部分234及第二固定用部分236。在本例中,通过构成片材230的片状部件的一部分被翻折而在一侧主面31设置第一固定用部分234及第二固定用部分236。
具体而言,片材230包含构成第一固定用部分234的第一层和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236的第二层层叠而成的层叠部40。层叠部40的一部分被向层叠部40的一侧的主面侧翻折。由此,形成了在一侧主面31设置有第一固定用部分234及第二固定用部分236的片材230。
在此,作为被翻折前的片状部件,使用以使层叠部40均匀地扩展的方式形成的片状部件。即,使用构成第一层的片状部件和构成第二层的片状部件形成为相同的大小且以相互没有突出部分的方式层叠而整体被设为层叠部40的片状部件。
在此,在层叠部40中,以第一层构成一侧主面且第二层构成另一侧主面的方式层叠。并且,层叠部40的端部以使第一层成为内侧的方式被向一侧的主面侧翻折。由此,在片材230的一侧主面31中,在宽度方向中间部出现第一固定用部分234,在宽度方向端部出现第二固定用部分236。多个线状传送部件20以并排的状态直接固定于第一固定用部分234,罩50的侧缘部直接固定于第二固定用部分236的一侧主面31中的侧缘部。
层叠部40的一部分被翻折而成的翻折部42例如通过与罩50直接固定而维持为翻折的形状。另外,例如,翻折部42通过折痕而维持为翻折的形状。也可以在翻折部42另外设置维持翻折形状的翻折形状维持部。作为该翻折形状维持部,例如能够采用在翻折部42中相互相向的面(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是第一层的主面)彼此被直接固定或者经由粘接剂、双面胶带等夹设物而被粘接固定的结构。另外,例如,作为翻折形状维持部,能够采用翻折部42中的夹着折痕的两侧部分由线等缝合的结构、由订书机等紧固的结构等。
这样,当片材230包含由构成第一固定用部分234的第一层和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236的第二层层叠而成的层叠部40且层叠部40的一部分被向层叠部40的一侧的主面侧翻折而形成了片材230的一侧主面31时,能够通过翻折以使层叠部40均匀地扩展的方式而形成的片状部件来形成片材230的一侧主面31。
[实施方式4]
对实施方式4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配线部件310的概略剖视图。
在本例中,线状传送部件20的被覆层24直接固定于设置于片材330的一侧主面31的第一固定用部分334。另外,罩350直接固定于设置于片材330的另一侧主面32的第二固定用部分336。此时,罩350中的固定部354的形状与上述罩50中的固定部54的形状不同。固定部354从主体部52的缘部朝向另一侧主面32延伸出。此时,固定部354具有与主体部52相连且覆盖片材330的一侧主面31的基端部355、覆盖片材330的另一侧主面32的前端部356及连结基端部355和前端部356的连结部357。连结部357从片材330的一侧主面31侧向另一侧主面32侧弯曲。并且,前端部356直接固定于设置于片部件的另一侧主面32的第二固定用部分336。
在片材330中,在一侧主面31设置有第一固定用部分334,在另一侧主面32设置有第二固定用部分336。该片材330使用了与在实施方式3中被翻折前的片状部件相同的片状部件。即,作为片材330,直接使用了构成第一固定用部分334的第一层和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336的第二层层叠而成的层叠部均匀地扩展的片状部件。这样,在本例中,作为片材330,能够直接使用构成第一固定用部分334的第一层和构成第二固定用部分336的第二层层叠而成的层叠部40均匀地扩展的片状部件。
作为片材330,也可以采用除了层叠部40均匀地扩展的片状部件以外的片材。例如,也可以将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片材30以使表背方向反向的方式使用。另外,例如也可以将在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3中说明的片材130、230以使表背方向的朝向原样的方式使用。
固定部354中的前端部356可以直接固定于设置于片材330的另一侧主面32的第二固定用部分336中的避开了与线状传送部件20重叠的部分的位置。这是因为,在将罩350和片材330直接固定时,如图5所示,不需要利用加压部件80、82来夹持线状传送部件20。
固定部354中的基端部355既可以与片材330的一侧主面31直接固定,也可以不与片材330的一侧主面31直接固定。例如,在罩350与片材330被直接固定时,如图5所示,固定部354中的基端部355也一并被加压部件80、82夹持而能够与片材330直接固定。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片材330的一侧主面31中与固定部354中的基端部355相向的部分是第一固定用部分334。在该情况下,在片材330的一侧主面31处片材330和罩350被直接固定的情况下,其固定强度比在片材330的另一侧主面32处片材330和罩350被直接固定的部分(第二固定用部分336和前端部356被直接固定的部分)的固定强度弱。在作为片材330而对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的片材130采用了本例这样的罩350的情况下,在片材130的一侧主面31中与固定部354中的基端部355相向的部分是第二固定用部分336。在该情况下,在片材130的一侧主面31处片材130和罩350被直接固定的情况下,其固定强度可能与在片材130的另一侧主面32处片材130和罩350被直接固定的部分(第二固定用部分136和前端部356被直接固定的部分)的固定强度大致相同。
如本例这样,当罩350中的固定部354固定于片材330的另一侧主面32时,在罩350中主体部52的表背方向上的固定部354的突出尺寸变大。此时,若罩350的基材是具有高刚性的片状部件,则通过在罩350中主体部52的表背方向上的固定部354的突出尺寸变大,能够进一步提高配线部件310的刚性,容易维持配线部件310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相互不矛盾就能够适当组合。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210、310配线部件
20线状传送部件
22传送线主体
24被覆层
30、130、230、330片材
31一侧主面
32另一侧主面
34、134、234、334第一固定用部分
36、136、236、336第二固定用部分
37纤维
38空间
40层叠部
42翻折部
50、350罩
52主体部
54、354固定部
355基端部
356前端部
357连结部
80、82加压部件。
Claims (7)
1.一种配线部件,具备:
线状传送部件,包含传送线主体和覆盖所述传送线主体的被覆层;
片材,固定着所述线状传送部件;及
罩,由与所述被覆层不同的材料形成,从与所述片材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线状传送部件,并固定于所述片材,
所述片材包含所述被覆层被直接固定的第一固定用部分和比所述第一固定用部分适合于与所述罩的直接固定且所述罩被直接固定的第二固定用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在所述第二固定用部分形成有空间,
所述罩以填埋所述空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被直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线状传送部件直接固定于设置在所述片材的一侧主面的所述第一固定用部分,
所述罩直接固定于设置在所述片材的一侧主面的所述第二固定用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一侧主面中的所述第二固定用部分与所述第一固定用部分部分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一侧主面中的所述第一固定用部分与所述第二固定用部分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片材包含构成所述第一固定用部分的第一层与构成所述第二固定用部分的第二层层叠而成的层叠部,所述层叠部的一部分向所述层叠部的一侧的主面侧翻折而形成所述片材的所述一侧主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部件,其中,
所述被覆层直接固定于设置在所述片材的一侧主面的所述第一固定用部分,
所述罩包含:主体部,在所述一侧主面侧从与所述片材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线状传送部件;及固定部,从所述主体部的缘部朝向所述片材的另一侧主面延伸出,直接固定于设置于所述另一侧主面的所述第二固定用部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08868 WO2020179017A1 (ja) | 2019-03-06 | 2019-03-06 | 配線部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44796A true CN113544796A (zh) | 2021-10-22 |
CN113544796B CN113544796B (zh) | 2022-10-14 |
Family
ID=68053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3307.1A Active CN113544796B (zh) | 2019-03-06 | 2019-03-06 | 配线部件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14846B2 (zh) |
JP (1) | JP6579297B1 (zh) |
CN (1) | CN113544796B (zh) |
DE (1) | DE112019006980T5 (zh) |
WO (1) | WO202017901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11331B2 (ja) * | 2019-10-23 | 2023-01-24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配線部材 |
JP7184020B2 (ja) * | 2019-11-14 | 2022-12-0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配線部材 |
JP7491027B2 (ja) * | 2020-04-06 | 2024-05-28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配線部材 |
JP2023028810A (ja) * | 2021-08-20 | 2023-03-03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配線部材付き被着体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13313A (ja) * | 1993-10-18 | 1995-05-02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床配線システム用床材 |
JPH10188682A (ja) * | 1996-12-27 | 1998-07-21 | Yazaki Corp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3322731A (ja) * | 2002-04-30 | 2003-11-14 | Nitto Denko Corp | 配線シート用カバー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4087191A (ja) * | 2012-10-25 | 2014-05-12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CN104205539A (zh) * | 2012-03-28 | 2014-12-10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线束保护件及线束 |
JP2019004679A (ja) * | 2017-06-14 | 2019-01-1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支持部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支持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24504A (ja) | 1985-07-24 | 1987-02-02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フレキシブルケ−ブル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ケ−ブル用端子付コネクタ |
JP3752973B2 (ja) | 2000-07-11 | 2006-03-0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
JP2004146109A (ja) | 2002-10-22 | 2004-05-20 | Hitachi Cable Ltd | 耐熱・耐屈曲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374229B2 (ja) | 2003-10-01 | 2009-12-0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フラットシールド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
JP2007173056A (ja) | 2005-12-22 | 2007-07-05 | Toshiba Corp | ハーネスおよび電子機器 |
JP2013521611A (ja) * | 2010-08-31 | 2013-06-10 |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 誘導性間隔のある遮蔽電気ケーブル |
WO2012170279A1 (en) * | 2011-06-07 | 2012-12-13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Nested shielded ribbon cables |
JP5984341B2 (ja) | 2011-06-07 | 2016-09-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13005623A (ja) | 2011-06-17 | 2013-01-07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用保護材料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JP5884695B2 (ja) * | 2012-09-26 | 2016-03-1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及び保護部材 |
JP6493186B2 (ja) * | 2015-12-07 | 2019-04-0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プロテクタ |
JP6497420B2 (ja) | 2017-02-23 | 2019-04-1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
-
2019
- 2019-03-06 US US17/431,580 patent/US1201484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3-06 WO PCT/JP2019/008868 patent/WO202017901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3-06 DE DE112019006980.2T patent/DE112019006980T5/de active Pending
- 2019-03-06 CN CN201980093307.1A patent/CN113544796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06 JP JP2019536233A patent/JP6579297B1/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13313A (ja) * | 1993-10-18 | 1995-05-02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床配線システム用床材 |
JPH10188682A (ja) * | 1996-12-27 | 1998-07-21 | Yazaki Corp |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3322731A (ja) * | 2002-04-30 | 2003-11-14 | Nitto Denko Corp | 配線シート用カバー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4205539A (zh) * | 2012-03-28 | 2014-12-10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线束保护件及线束 |
JP2014087191A (ja) * | 2012-10-25 | 2014-05-12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19004679A (ja) * | 2017-06-14 | 2019-01-10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支持部材付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支持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014846B2 (en) | 2024-06-18 |
US20220139594A1 (en) | 2022-05-05 |
DE112019006980T5 (de) | 2021-11-25 |
CN113544796B (zh) | 2022-10-14 |
WO2020179017A1 (ja) | 2020-09-10 |
JPWO2020179017A1 (ja) | 2021-03-11 |
JP6579297B1 (ja) | 2019-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44796B (zh) | 配线部件 | |
WO2020121434A1 (ja) | 配線部材及び荷姿形態の配線部材 | |
US20230047047A1 (en) | Wiring member | |
JP2023178314A (ja) | 配線部材 | |
US12057246B2 (en) | Wiring member to be fixed to adherend by double-sided adhesive member | |
CN114746960B (zh) | 配线部件 | |
CN112740496A (zh) | 布线构件 | |
US20220388462A1 (en) | Wiring member | |
US12046395B2 (en) | Wiring member | |
CN113169541B (zh) | 配线部件 | |
JP7168006B2 (ja) | 配線部材及び配線部材の配設構造 | |
CN114667655A (zh) | 配线部件 | |
US20220407295A1 (en) | Wiring member | |
US20240120130A1 (en) | Wiring member-equipped adherend | |
US12033770B2 (en) | Arrangement structure of wiring member, and wiring member | |
JP7275999B2 (ja) | 配線部材 | |
CN114667577A (zh) | 配线部件 | |
JP6669209B2 (ja) | 配線部材 | |
US20240100783A1 (en) | Fusion sheet and wiring memb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