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0961B - 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0961B
CN113530961B CN202110729641.0A CN202110729641A CN113530961B CN 113530961 B CN113530961 B CN 113530961B CN 202110729641 A CN202110729641 A CN 202110729641A CN 113530961 B CN113530961 B CN 1135309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blades
driving
guid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96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0961A (zh
Inventor
张治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296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09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09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09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09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09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该转轴装置包括转轴,转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沿转轴的轴向彼此间隔,转轴的横截面面积沿自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该转轴装置还包括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可移动地设于转轴的外周,且各叶片沿转轴的周向依次分布。该转轴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转轴和/或多个叶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轴和多个叶片在转轴的轴向上相对移动。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缓解转轴装置卷曲收纳的柔性显示面板应力积聚的情况。

Description

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继曲面显示、折叠显示等显示技术之后,卷曲显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卷曲显示技术依赖于柔性显示面板,通常通过一个旋转轴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卷曲收纳,具体是通过旋转轴放卷使得柔性显示面板展开,而通过旋转轴收卷以卷曲收纳柔性显示面板。
然而,目前的柔性显示面板在卷曲收纳的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保持张紧的状态,存在应力积聚的现象。应力长期积聚会对柔性显示面板造成损坏,甚至导致柔性显示面板变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能够缓解转轴装置卷曲收纳的柔性显示面板应力积聚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转轴装置。该转轴装置包括转轴,转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沿转轴的轴向彼此间隔,转轴的横截面面积沿自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该转轴装置还包括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可移动地设于转轴的外周,且各叶片沿转轴的周向依次分布。该转轴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转轴和/或多个叶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轴和多个叶片在转轴的轴向上相对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叶片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与转轴转动连接,第四端相对第三端远离转轴;转轴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与转轴和/或多个叶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各叶片的第四端绕各自的第三端相对转轴转动,使得在转轴的周向上相邻的叶片彼此搭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转轴包括轴主体和多个引导轴,多个引导轴设于轴主体的外周,且各引导轴沿轴主体的周向依次分布;轴主体的横截面面积沿自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引导轴沿自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延伸且还沿远离轴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延伸;叶片的第三端可转动地穿设于引导轴,叶片能够沿引导轴移动且叶片的第四端能够绕引导轴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四端在转轴的周向上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叶片沿自第一侧朝向第二侧的方向转动,使得在转轴的周向上相邻的叶片彼此搭接;第四端朝向第一侧的表面为凸向第一侧的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各叶片在转轴径向上的长度均沿自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转轴装置还包括支撑环和多个引导件,第一端和/或第二端设有支撑环;多个引导件沿支撑环的周向依次分布,各叶片均设有引导槽,引导槽沿远离转轴的方向延伸,各引导件分别嵌入于对应的引导槽中且能够沿引导槽移动;或各叶片均设有引导件,支撑环上设有多个引导槽,各引导槽沿支撑环的周向依次分布,且各引导槽均沿远离转轴的方向延伸,各引导件分别嵌入于对应的引导槽中且能够沿引导槽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驱动端;第一驱动端与转轴螺纹配合连接,以通过第一驱动端的转动,带动转轴沿转轴的轴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具有第二驱动端;第二驱动端与转轴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驱动端的转动,带动转轴转动;第二驱动件被设置为能够随转轴移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转轴装置,柔性显示面板连接转轴装置,转轴装置用于卷曲收纳柔性显示面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显示器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控制转轴装置卷曲柔性显示面板;控制转轴装置的第一驱动件驱动叶片朝向转轴的第一端移动;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叶片相对转轴转动,使得相邻的叶片彼此搭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该转轴装置的转轴的横截面面积沿自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一驱动件驱动转轴和叶片在转轴的轴向上相对移动,意味着叶片存在沿转轴径向的移动,使得该转轴装置的多个叶片外接圆周的半径发生改变,即转轴装置整体的半径发生改变,实现转轴装置整体半径可调的设计。如此一来,在转轴装置完成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卷取收纳之后,可以减小转轴装置整体的半径,缓解柔性显示面板张紧的状态,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应力得以释放,因而能够缓解柔性显示面板应力积聚的情况,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发生变形等可靠性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图1是本发明显示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转轴装置一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转轴装置一实施例的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显示器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显示面板在卷曲收纳的过程中存在应力积聚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装置。该转轴装置包括转轴,转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沿转轴的轴向彼此间隔,转轴的横截面面积沿自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该转轴装置还包括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可移动地设于转轴的外周,且各叶片沿转轴的周向依次分布。该转轴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与转轴和/或多个叶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轴和多个叶片在转轴的轴向上相对移动。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显示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器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和转轴装置20。柔性显示面板10连接转轴装置20,转轴装置20用于对柔性显示面板10进行卷曲收纳,转轴装置20充当卷曲柔性显示面板10的轴体结构。具体地,当通过转轴装置20转动进行放卷时,允许柔性显示面板10展开,而当通过转轴装置20转动进行收卷时,将柔性显示面板10收回并收纳于显示器中。
柔性显示面板10的具体设计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畴,在此就不再赘述。转轴装置20的具体结构设计将在下文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2和图3,图2是本发明转轴装置一实施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转轴装置一实施例的横剖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展示了沿转轴装置20的轴向剖切得到的截面结构,图3展示了沿垂直于转轴装置20轴向的方向剖切得到的截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转轴装置20包括转轴21。转轴21具有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沿转轴21的轴向(转轴21的中心轴如图2中虚线O所示,转轴21的轴向平行于图2中箭头X所示方向,下同)彼此间隔。转轴21的横截面面积沿自第一端211朝向第二端212的方向逐渐增大。
转轴21的横截面应当理解为沿垂直于转轴21轴向的方向所截取的截面。
转轴装置20还包括多个叶片30。该多个叶片30可移动地设于转轴21的外周,且各叶片30沿转轴21的周向依次分布,各叶片30还沿转轴21的轴向延伸。转轴装置2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40,第一驱动件40与转轴21和/或该多个叶片3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轴21和该多个叶片30在转轴21的轴向上相对移动。
通过上述方式,第一驱动件40驱动转轴21和该多个叶片30在转轴21的轴向上相对移动,意味着叶片30存在沿转轴21径向(转轴21的径向平行于图2中箭头Y所示方向,下同)的移动,使得该多个叶片30外接圆周的半径发生改变,即转轴装置20整体的半径发生改变,实现转轴装置20整体半径可调的设计。如此一来,在转轴装置20完成对柔性显示面板的卷取收纳之后,可以减小转轴装置20整体的半径,缓解柔性显示面板张紧的状态,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应力得以释放,因而能够缓解柔性显示面板应力积聚的情况,以避免柔性显示面板发生变形等可靠性问题。
具体地,当该多个叶片30朝向转轴21的第一端211移动时,各叶片30沿转轴21的径向靠近转轴21的中心轴移动,并最终使得转轴装置20的整体半径减小;而当该多个叶片30朝向转轴21的第二端212移动时,各叶片30沿转轴21的径向远离转轴21的中心轴移动,并最终使得转轴装置20的整体半径增大。
并且,由于本实施例转轴装置20半径可调的设计,其结构简易,能够快速地调节转轴装置20的半径。
图2展示了第一驱动件40与转轴21传动连接的情况。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40还可以与该多个叶片30传动连接,或是第一驱动件40同时与转轴21和该多个叶片30传动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由于转轴21的横截面面积沿自第一端211朝向第二端212的方向逐渐增大,与之对应地各叶片30在转轴21径向上的长度均沿自第一端211朝向第二端212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转轴装置20整体呈类似直筒的构造,以尽可能增大转轴装置20和柔性显示面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转轴装置20能够良好地卷曲收纳柔性显示面板。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转轴装置2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50。第二驱动件50与转轴21和/或上述多个叶片30传动连接,用于驱动转轴21和该多个叶片30相对转动,使得在转轴21的周向上相邻的叶片30彼此搭接。
具体地,各叶片30均具有第三端31a和第四端31b,第三端31a与转轴21转动连接,第四端31b相对第三端31a远离转轴21。叶片30在第二驱动件50的驱动下,叶片30的第四端31b能够绕第三端31a相对转轴21转动,使得在转轴21的周向上相邻的叶片30彼此搭接。
并且,彼此搭接的叶片30可以是相邻的两个叶片30之间相向的表面搭接在一起,或是相邻叶片30中的一个叶片30的端部搭接在另一个叶片30上,例如下文所述的叶片30的第四端31b搭接在位于该叶片30第二侧312的叶片30上,如图3所示。
在第一驱动件40驱动转轴21和该多个叶片30相对移动之后,由第二驱动件50驱动转轴21和该多个叶片30相对转动,使得在转轴21的周向上相邻的叶片30彼此搭接,进而使得转轴装置20形成具有一定半径的轴体结构。
图2展示了第二驱动件50与转轴21传动连接的情况。如图3所示,转轴21沿图3中虚线箭头C所示方向转动,使得在转轴21的周向上相邻的叶片30彼此搭接。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50还可以与该多个叶片30传动连接,或是第二驱动件50同时与转轴21和该多个叶片30传动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各叶片30沿转轴21的轴向延伸,如图2所示。当在转轴21的周向上相邻的叶片30彼此搭接后,各叶片30包裹住转轴21的外周面,如图3所示,叶片30背离转轴21的表面与柔性显示面板接触,使得柔性显示面板能够卷曲收纳于转轴装置20。如此一来,该多个叶片30能够提供足够大的接触面,能够降低柔性显示面板与转轴装置20接触的表面划伤的风险,进一步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沿转轴21的轴向可以设置多组叶片30,相邻组的叶片30彼此间隔,且每组叶片30均包括沿转轴21的周向依次分布的多个叶片30。第一驱动件40驱动转轴21和叶片30相对移动之后,各组叶片30同时沿转轴21的径向移动,使得各组叶片30的外接圆周的半径发生改变,即转轴装置20整体的半径发生改变,实现转轴装置20整体半径可调的设计。
更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四端31b为叶片30远离转轴21的端部。第四端31b在转轴21的周向上具有第一侧311和第二侧312,叶片30相对转轴21沿自第一侧311朝向第二侧312的方向转动,即叶片30的第四端31b绕第三端31a沿自第一侧311朝向第二侧312的方向转动,使得在转轴21的周向上相邻的叶片30彼此搭接。
具体地,叶片30的第四端31b朝向第二侧312弯曲延伸。在转轴21的周向上相邻的叶片30彼此搭接后,叶片30的第四端31b搭接在位于该叶片30第二侧312的叶片30上。
第四端31b朝向第一侧311的表面313为凸向第一侧311的弧面,以在相邻的叶片30彼此搭接后,第四端31b的该表面313背离转轴21,用以与柔性显示面板接触,使得转轴装置20能够提供较为圆滑的表面与柔性显示面板接触,能够避免叶片30的第四端31b直接抵接柔性显示面板,因而能够降低柔性显示面板划伤的风险。
图3展示了叶片30朝向第一侧311和第二侧312的表面均为弧面的情况,仅为论述需要,并非因此造成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40具有第一驱动端41。第一驱动端41与转轴21螺纹配合连接,以通过第一驱动端41的转动,带动转轴21沿转轴21的轴向移动,使得转轴21外周的叶片30能够相对转轴21并沿转轴21的轴向移动。正由于转轴21的横截面面积沿自第一端211朝向第二端212的方向逐渐增大,上述多个叶片30处于转轴21轴向上的不同位置会使得该多个叶片30的外接圆周具有不同的半径,即使得转轴装置20整体的半径发生改变,实现转轴装置20整体半径可调的设计。
图2展示了第一驱动端41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411,转轴21设有对应的内螺纹213,第一驱动端41与转轴21螺纹配合连接。转轴21设计内螺纹213,可以避免在转轴21的外周面设计螺纹,以提供足够的空间设计叶片30。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驱动端设有内螺纹,转轴的外表面设有对应的外螺纹,第一驱动端与转轴螺纹配合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件40固定于显示器除转轴装置20外的其它部分,第一驱动件40驱动转轴21沿其轴向移动的过程中,转轴21仅存在沿其轴向的移动,而不存在绕其轴向的转动。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件50具有第二驱动端51。第二驱动端51与转轴21固定连接,以通过第二驱动端51的转动,带动转轴21转动,具体是带动转轴21绕转轴21的中心轴自转,使得转轴21和上述的多个叶片3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相邻的叶片30彼此搭接。
鉴于第一驱动件40的第一驱动端41与转轴21螺纹配合连接的方式,第二驱动件50驱动转轴21转动,会使得转轴21相对第一驱动端41转动,即转轴21会存在沿其轴向的移动,这同样会使得转轴21和叶片3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改变叶片30在转轴21轴向上的位置。因此,在第一驱动件40的驱动下,叶片30在转轴21轴向上的位置通常偏离理论位置,其中理论位置为转轴装置20所需半径对应的叶片30在转轴21轴向上的位置,而后在第二驱动件50的驱动下,叶片30继续沿转轴21的轴向移动而移动至该理论位置。
第二驱动件50可移动地设置于显示器除转轴装置20外的其它部分,第二驱动件50被设置为能够随转轴21移动。也就是说,在第一驱动件40驱动转轴21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驱动件50和转轴21同步沿转轴21的轴向移动。然而,第二驱动件50被设置为不允许绕转轴21的轴向自转,使得第二驱动件50能够驱动转轴21转动。举例而言,第二驱动件50可以设于一轨道中,第二驱动件50可以沿该轨道移动,但轨道限制第二驱动件50自转。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50还可以采用其它的设计,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一驱动件40和第二驱动件50可以是电机等,在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转轴装置20转动以卷曲收纳柔性显示面板的驱动件是除第一驱动件40和第二驱动件50之外的其它驱动件。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转轴21包括轴主体22和多个引导轴23,多个引导轴23设于轴主体22的外周,且各引导轴23沿轴主体22的周向依次分布。轴主体22的横截面面积沿自第一端211朝向第二端212的方向逐渐增大,引导轴23沿自第一端211朝向第二端212的方向延伸且还沿远离轴主体22的中心轴(如图2中虚线O所示,下同)的方向延伸。
轴主体22的横截面应当理解为沿垂直于轴主体22轴向的方向所截取的截面。轴主体22的中心轴即为转轴21的中心轴,轴主体22的轴向平行于转轴21的轴向。
叶片30穿设于引导轴23,叶片30能够沿引导轴23移动且能够绕引导轴23转动。叶片30相对转轴21移动即叶片30沿引导轴23移动,而叶片30相对转轴21转动即叶片30绕引导轴23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转轴装置20还包括支撑环60,第一端211和/或第二端212设有支撑环60。进一步地,支撑环60固定于显示器除转轴装置20外的其它部分。图2和图3以第一端211设有支撑环60的情况为例进行阐述,仅为举例而言,并非因此造成限定。
转轴装置20还包括多个引导件71。该多个引导件71设于支撑环60上,且该多个引导件71沿支撑环60的周向依次分布。各叶片30均设有引导槽72,引导槽72沿远离转轴21的方向延伸,各引导件71分别嵌入于对应的引导槽72中且能够沿引导槽72移动。
通过上述方式,支撑环60用于引导并限制叶片30的运动。当转轴21和叶片3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时,引导件71在引导槽72中移动,以引导叶片30沿转轴21的径向移动;而当转轴21和叶片3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引导件71同样在引导槽72中移动,以引导叶片30相对转轴21转动而使得相邻的叶片30彼此搭接。其中,当相邻的叶片30彼此未搭接时,支撑环60能够保持叶片30的当前状态,避免叶片30搭拢下来而影响后续机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驱动转轴21和叶片30相对移动之前,需要先驱动转轴21和叶片30相对转动,使得相邻的叶片30取消彼此搭接的状态,以便驱动转轴21和叶片30相对移动。而在减小转轴装置20整体半径的过程中,转轴21和叶片30相对移动的过程即会使得相邻的叶片30取消彼此搭接的状态,因而该情况下在驱动转轴21和叶片30相对移动之前,可以不必先驱动转轴21和叶片30相对转动。
可选地,引导件71可以是滚轮等,能够减小叶片30运动过程中的摩擦阻力。
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是各叶片均设有引导件,支撑环上设有多个引导槽,各引导槽沿支撑环的周向依次分布,且各引导槽均沿远离转轴的方向延伸,各引导件分别嵌入于对应的引导槽中且能够沿引导槽移动。
请参阅图2至图4,图4是本发明显示器的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所阐述显示器的控制方法是基于上述实施例所阐述的显示器。
S101:控制转轴装置卷曲柔性显示面板。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卷曲收纳柔性显示面板时,控制转轴装置20转动,使得柔性显示面板卷曲收纳于转轴装置20上。
S102:控制转轴装置的第一驱动件驱动叶片朝向转轴的第一端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在完成柔性显示面板的卷曲收纳之后,控制转轴装置20的第一驱动件40驱动叶片30朝向转轴21的第一端211移动,即减小转轴装置20的整体半径,以缓解柔性显示面板张紧的状态,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积聚的应力得以释放,有利于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S103:控制第二驱动件驱动叶片相对转轴转动,使得相邻的叶片彼此搭接。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第二驱动件50驱动叶片30相对转轴21转动,使得相邻的叶片30彼此搭接,即使得转轴装置20回复至原状。可以理解的是,当需要转轴装置20放卷以展开柔性显示面板时,转轴装置20的半径需要适应性地增大,具体是驱动叶片30朝向转轴21的第二端212移动,即可增大转轴装置20的半径,转轴装置20重新张紧柔性显示面板以完成放卷和收卷动作。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彼此间隔,所述转轴的横截面面积沿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
多个叶片,可移动地设于所述转轴的外周,且各所述叶片沿所述转轴的周向依次分布,各所述叶片在所述转轴径向上的长度均沿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多个叶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轴和所述多个叶片在所述转轴的轴向上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四端相对所述第三端远离所述转轴;
所述转轴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
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转轴和/或所述多个叶片传动连接,用于驱动各所述叶片的第四端绕各自的第三端相对所述转轴转动,使得在所述转轴的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叶片彼此搭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包括轴主体和多个引导轴,所述多个引导轴设于所述轴主体的外周,且各所述引导轴沿所述轴主体的周向依次分布;
所述轴主体的横截面面积沿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引导轴沿自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且还沿远离所述轴主体的中心轴的方向延伸;
所述叶片的所述第三端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引导轴,所述叶片能够沿所述引导轴移动且所述叶片的所述第四端能够绕所述引导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端在所述转轴的周向上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叶片沿自所述第一侧朝向所述第二侧的方向转动,使得在所述转轴的周向上相邻的所述叶片彼此搭接;
所述第四端朝向所述第一侧的表面为凸向所述第一侧的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装置还包括支撑环和多个引导件,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设有所述支撑环;
所述多个引导件沿所述支撑环的周向依次分布,各所述叶片均设有引导槽,所述引导槽沿远离所述转轴的方向延伸,各所述引导件分别嵌入于对应的所述引导槽中且能够沿所述引导槽移动;或
各所述叶片均设有所述引导件,所述支撑环上设有多个引导槽,各所述引导槽沿所述支撑环的周向依次分布,且各所述引导槽均沿远离所述转轴的方向延伸,各所述引导件分别嵌入于对应的所述引导槽中且能够沿所述引导槽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驱动件具有第一驱动端;
所述第一驱动端与所述转轴螺纹配合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驱动端的转动,带动所述转轴沿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驱动件具有第二驱动端;
所述第二驱动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二驱动端的转动,带动所述转轴转动;
所述第二驱动件被设置为能够随所述转轴移动。
8.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转轴装置,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连接所述转轴装置,所述转轴装置用于卷曲收纳所述柔性显示面板。
CN202110729641.0A 2021-06-29 2021-06-29 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5309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9641.0A CN113530961B (zh) 2021-06-29 2021-06-29 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9641.0A CN113530961B (zh) 2021-06-29 2021-06-29 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0961A CN113530961A (zh) 2021-10-22
CN113530961B true CN113530961B (zh) 2022-10-04

Family

ID=78097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9641.0A Active CN113530961B (zh) 2021-06-29 2021-06-29 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09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83645A (zh) * 2021-12-10 2022-03-15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张紧调节装置及卷曲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39965A4 (en) * 2014-12-25 2018-07-11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KR102528529B1 (ko) * 2016-10-06 2023-05-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롤러블 표시 장치
CN107993573A (zh) * 2016-10-27 2018-05-04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及其显示方法
CN108257510A (zh) * 2018-01-29 2018-07-0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TWI667568B (zh) * 2018-04-24 2019-08-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0010009B (zh) * 2019-04-28 2021-04-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10534024A (zh) * 2019-09-10 2019-12-03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卷曲的显示装置
CN110728912B (zh) * 2019-10-23 2021-12-0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816422B (zh) * 2019-10-24 2021-08-20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2002226B (zh) * 2020-08-17 2022-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0961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08362B (zh) 显示装置
CN113530961B (zh) 显示器及其应用的转轴装置、控制方法
US8777148B2 (en) Cord winder for a window-covering device
CN111099446A (zh) 一种通信工程用通信线缆收放装置
CN109562905A (zh) 用于至少一个可绕线和可退绕的供应线路的线路引导系统以及旋转引导装置
US20220166203A1 (en) Compact Winding Device for a Flexible Line.
JP3820317B2 (ja) スクイズ式ポンプ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弾性チューブ
JPH1068282A (ja) 可撓性部材の巻戻し及び緊張用ローラー
CN101065196B (zh) 将带体缠绕成卷的卷绕方法及设备
JP6575263B2 (ja) 巻回装置
CN112331085A (zh) 一种柔性屏显示装置
CN113990204A (zh) 卷曲机构及显示装置
JP5038096B2 (ja) ロール状巻回物の巻き出し方法及び巻芯
EP1726559A1 (en) Cable guid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a winch
JP5329985B2 (ja) 無接点式のコード巻き取り装置
JP5915586B2 (ja) 鋼帯の蛇行制御装置及び蛇行制御方法
JPH11176463A (ja) シート体の巻回装置
JP2019138356A (ja) 螺旋状進退作動装置
US20210254400A1 (en) Spring box for window covering
JP6378405B1 (ja) フィルム巻取装置
CN113494666A (zh) 支撑结构和显示装置
CN110271917B (zh) 卷绕装置及柔性显示设备
JP2018111573A (ja) 自動テープ巻き装置
GB2589123A (en) Reeling/lifting device
CN219009425U (zh) 一种收料稳定性好的收卷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