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9252A - 增加栓系间隔织物的织物层的分离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加栓系间隔织物的织物层的分离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9252A
CN113529252A CN202110340401.1A CN202110340401A CN113529252A CN 113529252 A CN113529252 A CN 113529252A CN 202110340401 A CN202110340401 A CN 202110340401A CN 113529252 A CN113529252 A CN 1135292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ther
point
fabric layer
fabric
need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404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9252B (zh
Inventor
P·W·亚历山大
W·M·金
N·塔格纳
J·R·威尔金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135292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92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9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92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9/00Knitting processes, apparatus or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9/08Sewing machines modified for knitting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1Lofty fabric with equidistant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2Cross-sectional features
    • D10B2403/022Lofty fabric with variab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 D10B2403/0222Lofty fabric with variably spaced front and back plies, e.g. spacer fabrics with at least one baggy or puckered 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增加栓系间隔织物的织物层的分离的编织方法。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包括经由编织机执行迭代过程。所述迭代过程包括:在第一织物层上从第一点到第二点编织系绳;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二点延伸到第二织物层上的第三点,以开始系绳段的形成;经由暂时保持针中的一个将所述系绳暂时保持在所述第三点处;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三点延伸到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第四点;经由所述暂时保持针中的另一个将所述系绳暂时保持在所述第四点处;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四点延伸到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第五点;以及在所述第二织物层上从所述第五点到最终点编织所述系绳。所述系绳段从所述暂时保持针释放。

Description

增加栓系间隔织物的织物层的分离的编织方法
引言
本章节中所提供的信息是为了对本公开的上下文进行一般呈现。在本章节中所描述的范围内的本发明人的工作以及在提交时可能不以其他方式符合现有技术的说明书的各个方面既不明示地也不暗示地被承认为对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形成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间隔织物(spacer fabric)用于各种应用,以提供增加的织物厚度。作为几个示例,间隔织物用于服装(例如衬衫、毛衣、运动衫和鞋子)、筏、充气船等。间隔织物能够包括前织物层和后织物层,该后织物层经由一个或多个系绳(tether)连接到前织物层。作为示例,前织物层和后织物层之间的空间可以充满材料(例如树脂或其他合适的填充材料)和/或空气,以保持前织物层和后织物层之间的分离,因此称为“间隔织物”。根据所使用的材料,产生的间隔织物可能具有复合结构。系绳能够相对于后系绳床保持前织物层,并且提供增加的强度和耐久性。当前织物层和后织物层保持间隔开时,系绳也能够提供增加的刚性。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并且该方法包括:经由编织机多次执行迭代过程以形成系绳段,迭代过程包括:在第一织物层上从第一点到第二点编织系绳;将系绳从第二点延伸到第二织物层上的第三点,以开始系绳段的形成;经由暂时保持针中的一个将系绳暂时保持在第三点处;将系绳从第三点延伸到第一织物层上的第四点;经由暂时保持针中的另一个将系绳暂时保持在第四点处;将系绳从第四点延伸到第二织物层上的第五点,以完成系绳段中的一个的形成;以及在第二织物层上从第五点到最终点编织系绳。方法还包括:从暂时保持针释放系绳段,以允许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增加。
在其他特征中,迭代过程包括:将系绳段中的一个暂时保持在仅两个暂时保持针处。
在其他特征中,迭代过程包括:将系绳段中的一个暂时保持在多于两个的暂时保持针处。
在其他特征中,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和系绳段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在其他特征中,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系绳段由与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不同的材料形成;或系绳段中的一些由与系绳段的其他系绳段不同的材料形成。
在其他特征中,迭代过程包括:确定第一数量的针,以在第一织物层上编织系绳;确定第二数量的针,以在第二织物层上编织系绳;使用第一数量的针将系绳编织到第一织物层;以及使用第二数量的针将系绳编织到第二织物层。
在其他特征中,迭代过程包括:确定第三点要从第二点偏移的一数量的针;以及基于该数量的针将系绳从第二点延伸到第三点。
在其他特征中,迭代过程包括:确定第四点要从第三点偏移的一数量的针;以及基于该数量的针将系绳从第三点延伸到第四点。
在其他特征中,迭代过程包括:确定第五点要从第四点偏移的一数量的针;以及基于该数量的针将系绳从第四点延伸到第五点。
在其他特征中,不同的系绳用于迭代过程中的每次迭代。
在其他特征中,系绳被编织到:与第一织物层对应的针的第一床中的一部分针中的每隔一个(every other one)以及与第二织物层对应的针的第二床中的一部分针中的每隔一个。
在其他特征中,提供了一种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方法包括经由编织机多次执行迭代过程以形成系绳段,迭代过程包括:在第一织物层上将系绳附接在第一点处;在第一织物层上从第一点到第二点编织系绳;将系绳从第二点延伸到第三点以形成多个系绳段中的一个,其中,第三点从第二点横向偏移并且位于第二织物层上;将系绳附接在第三点处;将系绳从第三点延伸回到第一织物层上的第二点以形成系绳段中的第二个;将系绳附接在第二点处;以及将系绳从第二点编织到第二织物层上的最终点。方法进一步包括使第一织物层相对于第二织物层移位以:增大(i)(多个)系绳段与(ii)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的角;并且允许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增加。
在其他特征中,相同的系绳用于迭代过程中的每次迭代。
在其他特征中,系绳段相对于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相同方向是成角度的。
在其他特征中,第一织物层、第二织物层和系绳段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在其他特征中,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系绳段由与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不同的材料形成;或系绳段中的一些由与系绳段中的其他系绳段不同的材料形成。
在其他特征中,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边缘与系绳段之间保持预定距离,以允许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非栓系端部分折叠和缝合。
在其他特征中,当间隔织物处于直立的状态时,非栓系端部分形成间隔织物的端表面。
在其他特征中,迭代过程进一步包括:确定第二点要从第一点偏移的一数量的针;以及基于该数量的针将系绳从第一点延伸到第二点。
在其他特征中,迭代过程进一步包括:确定各组系绳段之间的一数量的针;以及基于该数量的针将系绳在第一点与第二点之间延伸,以执行迭代过程的各次迭代,而不是迭代过程的第一次迭代。
本发明还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方案1. 一种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编织机,多次执行迭代过程以形成多个系绳段,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在第一织物层上从第一点到第二点编织系绳,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二点延伸到第二织物层上的第三点,以开始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一个的形成,
经由多个暂时保持针中的一个将所述系绳暂时保持在所述第三点处,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三点延伸到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第四点,
经由所述多个暂时保持针中的另一个将所述系绳暂时保持在所述第四点处,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四点延伸到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第五点,以完成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所述一个的形成,以及
在所述第二织物层上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五点延伸到最终点;以及
从所述暂时保持针释放所述多个系绳段,以允许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增加。
方案2. 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将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所述一个暂时保持在仅两个暂时保持针处。
方案3. 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将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所述一个暂时保持在多于两个的暂时保持针处。
方案4. 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和所述多个系绳段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方案5. 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多个系绳段由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不同的材料形成;或
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一些由与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其他系绳段不同的材料形成。
方案6. 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确定第一数量的针,以在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编织所述系绳;
确定第二数量的针,以在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编织所述系绳;
使用所述第一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编织到所述第一织物层;以及
使用所述第二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编织到所述第二织物层。
方案7. 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点要从所述第二点偏移的一数量的针;以及
基于所述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二点延伸到所述第三点。
方案8. 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四点要从所述第三点偏移的一数量的针;以及
基于所述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三点延伸到所述第四点。
方案9. 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五点要从所述第四点偏移的一数量的针;以及
基于所述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四点延伸到所述第五点。
方案10. 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不同的系绳用于所述迭代过程中的每次迭代。
方案11. 根据方案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绳被编织到:
与所述第一织物层对应的针的第一床中的一部分针中的每隔一个;以及
与所述第二织物层对应的针的第二床中的一部分针中的每隔一个。
方案12. 一种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编织机,多次执行迭代过程以形成多个系绳段,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在第一织物层上将系绳附接在第一点处,
在第一织物层上从所述第一点到第二点编织所述系绳,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二点延伸到第三点以形成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一个,其中,所述第三点从所述第二点横向偏移,并且位于第二织物层上,
将所述系绳附接在所述第三点处,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三点延伸回到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所述第二点,以形成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第二个,
将所述系绳附接在所述第二点处,以及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二点编织到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最终点;以及
使所述第一织物层相对于所述第二织物层移位以
增大i)所述多个系绳段与ii)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之间的角,以及
允许所述第一织物层与所述第二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增加。
方案13. 根据方案12所述的方法,其中,同一系绳用于所述迭代过程中的每次迭代。
方案14. 根据方案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系绳段相对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的相同方向是成角度的。
方案15. 根据方案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和所述多个系绳段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方案16. 根据方案12所述的方法,其中,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多个系绳段由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不同的材料形成;或
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一些由与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其他系绳段不同的材料形成。
方案17. 根据方案1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的边缘与所述多个系绳段之间形成并保持预定距离,以允许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的非栓系端部分折叠和缝合。
方案18. 根据方案1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间隔织物处于直立的状态时,所述非栓系端部分形成所述间隔织物的端表面。
方案19. 根据方案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进一步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点要从所述第一点偏移的一数量的针;以及
基于所述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一点延伸到所述第二点。
方案20. 根据方案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进一步包括:
确定各组系绳段之间的一数量的针;以及
基于所述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在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之间延伸,以进行所述迭代过程的多次迭代,而不是所述迭代过程的第一次迭代。
本公开的进一步适用性领域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权利要求书和附图将变得显而易见。具体实施方式和具体示例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公开将从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中得到更全面的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编织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示了使用传统方法形成的间隔织物;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编织机的功能框图;
图3A是图2的编织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几组双系绳段的间隔织物形成;
图3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于直立(或完全分离)的状态的图3A的间隔织物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形成图3A至图3B的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Y为“是”,N为“否”);
图5A是图2的编织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半针距(half gauge)系绳的间隔织物形成;
图5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处于直立(或完全分离)的状态的图5A的间隔织物的俯视图;
图6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形成图5A至图5B的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中,Y为“是”,N为“否”);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编织时间隔织物的俯视图和/或横截面;
图8是图7的间隔织物的俯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封闭端;
图9是图7的间隔织物的俯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未栓系端区域的折叠;以及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被图示为处于直立的状态的图7的间隔织物的俯视图。
在图中,附图标记可以被重复使用来标识相似和/或相同的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间隔织物100的示例,并且在下面描述了对应的编织方法。图1示出了包括针的第一床101和针的第二床103的编织机的一部分。间隔织物100包括前织物层102、后织物层104以及将前织物层102连接到后织物层104的一个或多个系绳(示出了一个系绳106)。作为示例,经由针的第一床101编织第一纱线以提供前织物层102。经由针的第二床103编织相同的纱线或第二纱线以形成后织物层104。第三纱线在织物层102、104之间延伸以提供系绳106,该系绳包括在织物层102、104之间延伸的系绳段108。纱线指的是用于纺织或编织成纺织品织物的纤维的集合。织物层102、104的材料(或纱线)可以与系绳106的材料相同或不同。系绳106以“之字形”模式在织物层102、104之间延伸。在编织行程中(一排针脚(stitch,或为“针法”或“缝合”)),系绳在不同的点处被打褶(tuck,或为“集圈”)缝合到织物层。
打褶针脚可以包括握持线圈(help loop)、一个或多个打褶线圈和编织线圈。其可以在保持第一(或握持)线圈的针也接收第二(或新的)线圈时产生,这会变成打褶线圈,因为第二线圈不是通过握持线圈互相结合,而是在对应针脚的反面被打褶在握持线圈的后面。因此,第二线圈的侧翼在侧线圈的脚部处不受握持线圈的头部的限制,这允许翼朝向在同一行程中形成的两个邻接的针线圈向外打开。打褶线圈呈倒V形或U形配置。纱线从沉降线圈穿过到达头部,该头部与头部上面的行程的第二(或新的)线圈相互结合,使得打褶的头部位于针脚反面。
作为另一个示例,打褶针脚可以包括升起以抓住新提供的纱线的针床的针。新提供的纱线被打褶在以前的针脚下面。在这个过程中,针稍微抬起以抓住系绳(新引入的纱线),并且然后针下放返回,使得当针为对应的织物层编织纱线的下一行程时,系绳被锁定到编织纱线中。
间隔织物100具有间隔织物厚度(SFT)以及织物层之间的距离(DBFB)。作为示例,DBFB可以是3-5毫米(mm)。DBFB受针床101、103之间的结构距离(被称为针床之间的距离(DBNB))的限制。为了克服这种限制,(i)大量纱线可以被塞入间隔织物中以增加SFT,和/或(ii)织物层102、104的材料可以是可收缩的并且系绳的材料可以不是可收缩的。织物层102、104可以由可收缩材料形成,以使织物层的针脚在横向方向上一起接近,这会增大系绳106的段108之间的角,以增加织物层102、104之间的空间,并且因此增加间隔织物100的厚度。示例角α1至α4被示出并且大小相等。每个段108都从前织物层102上的第一打褶位置延伸到后织物层104上的第二打褶位置。然而,这些技术在获得的总厚度的量方面是有限的。
与间隔织物100对应的上述示例编织方法不包括对织物层102、104之间的距离的精确控制和/或在横穿织物层102、104的具体坐标位置处对织物层102、104之间的距离的精确控制。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收缩,这一点尤其正确。
本文中所陈述的示例包括用于制造具有增加的厚度的间隔织物的技术。示例技术中的一种包括形成长度增加的成角度的双系绳段,以及使织物层相对于彼此移位以在织物层之间提供增加的距离。示例技术中的另一种包括形成半针距系绳,以及暂时释放系绳的保持部分,以在织物层之间提供增加的距离,而不使织物层相对于彼此移位。示例允许选择厚度和形成对应的间隔织物。例如,形成的系绳段的长度是可选择的,并且与传统方法相比,能够增加。本文中所公开的示例并不受限于编织机的针床之间的距离,并且允许形成厚度高达且大于38.1 mm(或1.5英寸)的间隔织物。本文中所公开的间隔织物适用于车辆和非车辆实施方式,其中一些在本文中提及。
图2示出了示例编织机200。编织机200可以是3-D编织机、4-D编织机、圆形编织机或其他合适的编织机。图2是仅仅为了示例目的而被提供的。编织机200可以包括与所示的不同的部件和/或每个部件的不同数量。编织机200可以与所示的不同地布置和/或具有不同的配置。
编织机200是具有彼此相对放置的两个针床的V形床编织机。如图所示,编织机200包括第一针床组件202和第二针床组件204。第一针床组件202包括针的第一床206和第一针致动器208。第二针床组件204包括针的第二床210和第二针致动器212。针的床206、210(被称为针床)包括经由针致动器208、212致动(例如抬起和下放返回和/或以其他方式移动)的针(例如每床50根至100针)。在图3A、图3B、图5A、图5B中示出了针的示例。针致动器208、212可以包括马达、滚轴、凸轮、连杆、滑轮和/或用于移动针206、210的其他部件。针床206、210可以在针床206、210的顶部附近形成“V”形,其中,针床206、210一起接近,并且系绳可以在它们之间延伸。
编织机2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织物供给装置;示出了第一织物供给装置220和第二织物供给装置222。虽然在针床组件202、204的侧面显示供给装置220、222,但是供给装置220、222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位于针床组件202、204上和/或从针床组件202、204偏移。供给装置220、222用于向针床206、210的针供应纱线,同时编织织物层的行程;示出了第一织物层223和第二织物层225。供给装置220、222中的一个可以用于为系绳供应纱线,或可以使用另一个指定的系绳供给装置。系绳供给装置可以在针床组件202、204上和/或在它们之间。同一织物供给装置可以用于为针床206、210中的两个进行供应。作为示例,织物供给装置可以从左到右移动,以提供用于第一针床206的纱线,并且然后可以从右到左移动,以在制造管状物体(例如短袜)时为第二针床210进行供应。
织物供给装置220、222可以包括供给装置致动器224、226,例如,这些致动器用于移动织物供给装置220、222和/或其部件,以沿轨道228、230移动供给装置220、222和/或向针床206、210供应纱线。织物供给装置220、222和/或供给装置致动器224、226可以包括马达、滚轴、滑轮、连杆、支架、锥、锭子、导轨等。供给装置220、222和/或编织机的其他供给装置可以供应各种类型的纱线。纱线可以包括单丝以产生拉毛(loft)和/或增加厚度。纱线可以包括可收缩和/或不可收缩的纱线。
针致动器208、212和供给装置致动器224、226可以由控制模块240控制。控制模块240包括双系绳段模块242和半针距系绳模块244。双系绳段模块242实施关于图3A、图3B和图4描述的第一方法。半针距系绳模块244实施关于图5A、图5B和图6描述的第二方法。
图3A示出了图2的编织机200的一部分300,图示了包括几组双系绳段的间隔织物形成。该部分300包括图2的第一针床206的第一针302和图2的第二针床210的第二针304。第一针302上的第一织物层(例如织物层223)的行程的纱线被指定为306。第二针304上的第二织物层(例如织物层225)的行程的纱线被指定为308。一个或多个系绳在第一织物层的行程与第二织物层的行程之间延伸。示出了单个系绳310。织物层的材料可以与系绳相同或不同。系绳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例如,系绳中的一些可以由与系绳中的另外一些不同的材料形成。单一纺织品的系绳和/或单一编织行程的系绳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在某些预定位置处,系绳310被编织缝合到第二织物层,并且被打褶缝合到第一织物层。编织针脚可以指经由第一线圈的底部插入针并且向下拉出新的线圈并且经由第一线圈的动作。编织针脚的示例类型是弹力织物针脚、反弹力织物针脚、起伏针脚、滑动针脚和种子针脚。编织针脚可以被称为非打褶针脚。针302、304可以编织或不编织,并且未编织纱线部分可以位于针302、304的下面或上面。保持的未编织纱线可以用于形成打褶针脚。下面关于图4的方法进一步描述系绳的形成。在这种方法中,形成几组双系绳段。示出了包括几对系绳段(第一对320、322、第二对324、326和第三对328、330)的示例组。系绳段320、322、324、326、328、330在同一方向上是成角度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系绳段320、322、324、326、328、330和/或对应的延伸路径是彼此平行的。
虽然单个系绳被示出并且用于形成多组双系绳段,但是可以使用多个系绳来形成几组双系绳段。例如,代替对几组双系绳段之间的第二织物层上执行连续的缝合,系绳可以不设置在连续的几组双系绳段之间的预定数量的针之间和/或在它们之间延伸。因此,可以不使用几组双系绳段之间的预定数量的针将系绳缝合到第二织物层。例如,可以不使用一组系绳段324、326与一组系绳段328、330之间的预定数量的针来缝合系绳。所使用的每个系绳都可以为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的针302、304上形成的织物的单一行程形成预定数量的组的系绳段。对于形成的每组系绳段,可以使用一组系绳段之前的预定数量的针和系绳段之后的预定数量的针将对应的系绳缝合到第二织物。
几组双系绳段中的一组的示例成角度线性路径由线340表示并且在织物层处的打褶点之间延伸。示例打褶点被指定为A、B、C、D、E、F。线340相对于织物层成锐角β。预定的选定数量的针可能存在于相邻组的系绳段的打褶点之间。连续的打褶点之间的针的数量可能相同或不同。同样,系绳段的第一打褶点可以通过预定的选定数量的针从同一系绳段的第二打褶点横向偏移。偏移越大,在织物层之间延伸的所得到的组的系绳段就越长。在实施例中,在织物床之间延伸的每个系绳段的偏移量都是相同的。作为示例,系绳段320具有打褶点A和B,其中,B从A偏移5针。
图3B示出了处于直立(或完全分离)的状态的图3A的间隔织物的一部分360。该部分360包括第一针302和第二针304。第一针302上的第一织物床的行程的纱线被指定为306。第二针304上的第二织物层的行程的纱线被指定为308。系绳310在第一织物层的行程与第二织物层的行程之间延伸,并且对应的系绳段320、322、324、326、328、330被示出为处于完全延伸(或直立)的状态。
在形成几组系绳段之后,织物层可以从编织机移除并且相对于彼此移位,如箭头350、352所示,以增加系绳段与织物层之间的角。织物层可以相对于彼此横向移位,使得系绳段320、322、324、326、328、330之间的角近似垂直于织物层,从而最大化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如在图3A中能够看到的,间隔织物具有第一间隔织物厚度SFT1和在编织期间处于非直立的状态时织物层之间的第一距离DBFB1。如在图3B中能够看到的,间隔织物具有第二间隔织物厚度SFT2和在编织之后处于直立的状态时织物层之间的第二距离DBFB2。所得到的DBFB2等于系绳段中的每一个的长度。在移位之前,材料的行程的相对端可以或可以不被缝合在一起。系绳的第一系绳段和第二系绳段可以位于离开织物层的边缘的预定距离处,以允许端部的缝合和/织物层的移位。这将在下面关于图7至图9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图3A、图3B和图4的技术允许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大于针床之间的距离。例如,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可以比针床之间的距离大3倍至4倍。这可以在材料不收缩的情况下完成。机器时间是通过用于形成图1中的间隔织物的方法增加的,因为需要附接系绳的供给装置在打褶点之间向前和向后移动,与能够在单个方向(例如从左到右的方向)上移动以将系绳延伸到打褶点(如在与图1相关联的方法中)截然相反。
图4示出了形成图3A至图3B的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虽然以下操作主要关于图2至图4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操作可以很容易地修改以适用于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操作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由双系绳段模块242控制并且可以迭代执行。操作可以包括:双系绳段模块242控制织物供给装置以向一个或多个系绳供应纱线,以及将系绳在附接点(编织和/或打褶点)和/或针之间延伸。
方法可以在400处开始。在402处,双系绳段模块242将系绳附接在织物的当前行程的第一织物层上的第一点处,或如果该过程的另一次迭代是对同一系绳执行的,则继续将系绳编织到第一织物层。第一点可以指与第一织物层相关联的第一针。
在404处,双系绳段模块242在第一织物层上从第一点到第二点(或第二针)编织系绳。系绳纱线的该部分的示例在图3A中的附图标记1旁边。
在406处,双系绳段模块242将系绳从第二点延伸到从第二点横向偏移的第二织物层上的第三点。系绳纱线的该部分的示例在图3A中的附图标记2旁边。
在408处,双系绳段模块242将系绳附接在第三点(例如在图3A中被指定为B的点)处。这可以使用打褶针脚来完成。
在410处,双系绳段模块242将系绳延伸回到第二点。这形成当前组的第二系绳段并且在图3A中的附图标记3旁边。在411处,双系绳段模块242使用例如打褶针脚而在411处被附接。
在412处,双系绳段模块242从第二点到与操作402、404、406、408、410、411、412、414的当前迭代相关联的最终点将系绳编织到第二织物层。系绳纱线的该部分在图3A中的附图标记4旁边。
在414处,双系绳段模块242确定另一个双系绳段(或一组系绳段)是使用当前系绳还是使用另一个系绳来形成。双系绳段指特定组的系绳段中的两个系绳段。如果是,则执行操作402,否则可以执行操作416。在执行操作416之前,可以从编织机移除织物层。
在416处,双系绳段模块242或其他模块可以控制织物层的端部的针脚。织物层的缝合端部的示例是关于图7至图9进行描述的。
在418处,织物层相对于彼此横向移位和远离彼此移位,以增加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如图3B所示。这可以包括用材料和/或空气填充织物层之间的间隙。方法可以结束于420处。
上述操作被认为是说明性示例。根据应用,操作可以顺序地、同步地、同时地、连续地、在重叠的时间段期间或以不同的顺序执行。同样,任何操作都可以不被执行或跳过,这取决于事件的实施方式和/或顺序。
图5A示出了图2的编织机200的一部分500,图示了具有半针距系绳的间隔织物形成。该部分500包括图2的第一针床206的第一针502和图2的第二针床210的第二针504。第一针502的一部分上的第一织物层(例如第一织物层223)的行程的纱线被指定为506。第二针504的一部分上的第二织物层(例如织物层225)的行程的纱线被指定为508。织物层的材料可以与系绳相同或不同。系绳的材料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例如,系绳中的一些可以由与系绳中的其他系绳不同的材料形成。单一纺织品的系绳和/或单一编织行程的织物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床中的每一个的每隔一针用于缝合,并且因此,织物层具有半针距构造。多个系绳510、511、512在第一织物层的行程与第二织物层的行程之间延伸。在所示的示例中,系绳510、511、512是半针距系绳,因为系绳510、511、512的部分是使用如图所示的每隔一针的对应部分来编织的。非编织针中的一些用于暂时保持系绳510、511、512。
系绳510、511、512被编织缝合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系绳510、511、512的点被暂时保持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上的某些位置处,并且然后稍后被释放,以增加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的距离。暂时保持位置是在针处,这些针不用于编织织物层的部分。作为示例,第一针床的针中的每隔一个和第二针床的针中的每隔一个都可以不用于编织织物层的部分,如图所示。不包括在图5A和图5B中被示出为缠绕着它们的纱线的针,诸如针516、518,不用于在所示的示例中编织。
在所示的示例中,系绳511的两个点被暂时保持;其中一个在第一针床和第二针床中的每一个处。这两个针(或点)在图5A中被指定为C和D。虽然系绳511被示出为暂时保持在两个点处,但是系绳511也可以被保持在每个针床处(诸如在非编织针中的其他非编织针处)的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点处。将系绳511保持在暂时保持点(或针)处,提供增加的系绳段长度,并且帮助保持系绳在织物层之间延伸的部分与针床接触和/或干扰编织。
暂时保持针可以是远离两个针的预定的选定数量的针,其中,系绳段从编织点过渡并且在织物层之间延伸。在所示的示例中,两个针是直接相对的编织针。两个直接相对的编织针被指定为517、519。虽然针517、519(在这些针处,系绳在织物层之间延伸)被示出为彼此直接相对,但是针517、519可以彼此横向偏移。通过使针517、519彼此直接相对,当释放系绳511的暂时保持点时,最大化织物层之间的所得到的距离。示出了相对的针517、519之间的示例线性路径521。这在下面关于图5的方法进行进一步描述。在该方法中,形成间隔开的细长单一系绳段。在图5A和图5B中示出了系绳510、511、512的示例系绳段520、522、524。系绳段520、522、524在织物层之间延伸。在图5A中,系绳段520、522、524被示出为处于暂时保持状态。在图5B中,系绳段520、522、524被示出为处于直立的状态。
在图5A中,系绳段520、522、524包括子段。作为示例,系绳段522的子段被指定为530、532、534、536、538。子段530、538被分别编织到织物层。子段530、538可以使用针502、504中的预定数量的针被编织到织物层。子段532、536在织物层与暂时保持点C、D之间延伸。子段532、536中的每一个都可以由预定数量的暂时保持针(非编织针)保持。子段534在暂时保持点C、D之间延伸。最接近的两个暂时保持针之间的针的数量是预先确定的。最接近的两个暂时保持针之间的针越多,所得到的系绳段就越长。在所示的示例中,点C和D处的暂时保持针之间存在13针。换言之,点C处的针从点D处的针偏移14针。两个编织针之间的针的数量也是预先确定的,系绳段在织物层(例如针517、519)与两个最接近的暂时保持针(例如点C、D处的针)之间从这两个编织针延伸。两个编织针与最接近的暂时保持针之间的预定数量的针越多,系绳段就越长。
图5B示出了处于完全直立(或完全分离)的状态的图5A的间隔织物的一部分560。该部分560包括第一针502和第二针504。第一针502上的第一织物层的行程的纱线被指定为506。第二针504上的第二织物层的行程的纱线被指定为508。系绳510、511、512、513被示出为具有系绳段520、522、524、526。系绳段520、522、524、526在第一织物层的行程与第二织物层的行程之间延伸,并且被示出为处于完全延伸(或直立)的状态。
在形成系绳段520、522、524、526之后,释放暂时保持针,并且从编织机移除织物层。由于暂时保持针被释放,织物层能够分开移动,以使图5B中所示的系绳段520、522、524、526变直。如在图3A中能够看到的,间隔织物具有第一间隔织物厚度SFT1和在编织期间处于非直立的状态时织物层之间的第一距离DBFB1。如在图3B中能够看到的,间隔织物具有第二间隔织物厚度SFT2和在编织之后处于直立的状态时织物层之间的第二距离DBFB2。所得到的DBFB2等于系绳段520、522、524、526中的每一个的长度,并且也等于图5A的子段532、534、536的长度的和。材料的行程的端部可以或可以不被缝合在一起。
图5A、图5B和图6的技术允许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大于针床之间的距离。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可以比针床之间的距离大数倍。这可以在材料不收缩的情况下完成。机器时间是通过用于形成图1中的间隔织物的方法增加的,因为需要附接系绳的供给装置在打褶点之间向前和向后移动,与能够在单个方向上移动以将系绳延伸到打褶点(如在与图1相关联的方法中)截然相反。
由于半针距构造,与图3A和图3B的间隔织物相比,图5A和图5B的间隔织物具有减小的编织密度。间隔织物的半针距构造允许前或后织物层上的非编织针用作暂时保持系绳点,这些暂时保持系绳点最终可能会被抛弃(即释放)。这允许增加织物层之间的系绳长度,而不需要收缩或在织物层之间移位。能够精确控制系绳和系绳段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位置以及系绳段的长度(Z方向或织物层之间的距离)。系绳和系绳段的位置以及系绳段的长度(也被称为间隔织物的深度)是彼此独立的。对于单一的间隔织物,系绳段之间的间距可以是预先确定的、选定的、一致的和/或不同的。
图6示出了形成图5A至图5B的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虽然以下操作主要关于图2、图5A、图5B和图6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操作可以很容易地修改以适用于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操作中的一些或全部可以由半针距系绳模块244控制并且可以迭代执行。操作可以包括:半针距系绳模块244控制织物供给装置以供应向系绳供应纱线,以及在附接点(编织或保持点)和/或针之间延伸系绳。
方法可以在600处开始。在602处,半针距系绳模块244经由第一针床的编织针从第一点(例如点A)到第二点(例如点B)将系绳编织到第一织物层。
在604处,半针距系绳模块244将系绳从第二点延伸到第二织物层处的第三点(例如点C),并且经由第二针床的暂时保持针将系绳暂时保持在第三点处。系绳可以暂时保持在对应的第二针床的多于一个的点(或针)处。
在606处,半针距系绳模块244将系绳从第三点延伸回到第一织物层处的第四点(例如点D),并且经由第一针床的暂时保持针将系绳暂时保持在第四点处。
在608处,半针距系绳模块244将系绳从第四点延伸到第二织物层上的第五点(例如点E)。在610处,半针距系绳模块244在第二织物层上将系绳从第五点延伸到最终点(例如点F)。
在612处,半针距系绳模块244确定是否形成另一个系绳。如果是,则可以执行操作602,否则可以执行操作614。
在614处,半针距系绳模块244从暂时保持针释放一个或多个系绳以及对应的系绳段。然后可以从编织机移除间隔织物,并且由于形成的系绳段的长度,可以进一步分离织物层。这可以包括用材料和/或空气填充织物层之间的间隙。方法可以结束于616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代替形成具有在织物层之间延伸的相应系绳段的多个分离系绳,使用单个系绳来形成系绳段。在上述方法的每次迭代之后,沿织物层将系绳编织到下一个开始点,并且从织物层以及对应的针床开始,执行上述方法的下次迭代。术语“第一”和“第二”是任意的,并且根据哪一织物层以及对应的针床编织开始而变化。例如,图5A的纱线506的织物层可以被称为第一织物层或第二织物层。类似地,纱线508的织物层可以被称为第一织物层或第二织物层。
上述操作被认为是说明性示例。根据应用,操作可以顺序地、同步地、同时地、连续地、在重叠的时间段期间或以不同的顺序执行。同样,任何操作都可以不执行或跳过,这取决于事件的实施方式和/或顺序。
图7是根据图4的方法编织时间隔织物700的俯视图和/或横截面。间隔织物700包括第一织物层702、第二织物层704以及相对于织物层702、704成锐角延伸并且在它们之间延伸的系绳段706。为了说明的目的,系绳段706被示出为在每一端处都具有附接点的线,但是实际上可以如图3A和图3B所示形成。系绳段710中的第一个和系绳段712中的最后一个远离织物层702、704的边缘714、716、718、720预定距离713、715、717、719。箭头730、732表明织物层702、704能够远离彼此移动。边缘714、716能够被缝合在一起,并且边缘718、720能够被缝合在一起。这如图8所示,图8示出了具有织物层702、704的缝合(或封闭)端的间隔织物700。与距离713、719相关联的材料802、804(被称为未栓系端部分)的长度能够卷曲以缝合到边缘716、718。所得到的是多层栓系纺织品(或间隔织物)。
图9示出了具有如箭头902、904所示相对于彼此横向移位的织物层702、704的间隔织物。未栓系端部分802、804处于折叠状态。图10示出了处于直立的状态的间隔织物700。织物层702、704完全间隔开,并且系绳段706相对于织物层702、704近似垂直。未栓系端部分802、804提供间隔织物700的端表面。间隔织物700具有所得到的间隔织物厚度SFT。图10的SFT与图1的SFT不同。
上面公开的间隔织物可以由气密材料形成,并且提供所得到的密封结构。密封结构可以用于形成可充气的物体,诸如筏、充气船和/或其他可充气的物体。可充气的物体可以不与水和/或海洋相关。
上述描述本质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其应用或用途。本公开的广泛教导能够以各种形式实施。因此,虽然本公开包括特定示例,但是本公开的真正范围不应限于此,因为在对附图、说明书和以下权利要求进行研究时,其他修改将变得显而易见。应当理解,方法中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或同时)执行,而不更改本公开的原理。进一步地,虽然上面将每个实施例都描述为具有某些特征,但是关于本公开的任何实施例描述的那些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能够实施在其他实施例中的任何实施例的特征中和/或与其组合实施,即使该组合没有被明确描述。换言之,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是互斥的,并且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与另一个实施例的排列仍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虽然可以在本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系绳、系绳段、针、针床、织物层和/或其他元件,但是这些系绳、系绳段、针、针床、织物层和/或其他元件不应受限于这些术语,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只能用于区分一个系绳、系绳段、针、针床、织物层和/或元件与另一个系绳、系绳段、针、针床、织物层和/或元件。诸如“第一”、“第二”和其他数字术语的术语在本文中使用时可以不暗示顺序或次序,除非在上下文中明确指出。因此,在不背离示例实施例的教导的情况下,本文中所讨论的第一系绳、系绳段、针、针床、织物层和/或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系绳、系绳段、针、针床、织物层和/或元件。
元件之间(例如模块、电路元件、半导体层等之间)的空间和功能关系是使用各种术语来描述的,包括“连接”、“接合”、“联接”、“相邻的”、“紧挨着”、“在......顶部”、“在上面”、“在下面”和“设置”。除非被明确描述为“直接”,否则当在上面的公开内容中描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的关系时,这种关系能够是直接关系,其中,没有其他干预元件存在于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但是也可以是间接关系,其中,一个或多个干预元件存在于(空间地或功能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如本文中所使用的,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应被解释为指使用非排他性逻辑或的逻辑(A或B或C),而不应被解释为指“至少一个A、至少一个B和至少一个C”。
在图中,箭头的方向(如箭头所指示)通常表示对图示有意义的信息(诸如数据或指令)的流动。例如,当元件A和元件B交换各种信息,但是从元件A发送到元件B的信息与图示相关时,箭头可以从元件A指向元件B。这种单向箭头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信息从元件B发送到元件A。进一步地,对于从元件A发送到元件B的信息,元件B可以向元件A发送对信息的请求或接收对该信息的确认。
在包括下面的定义的本申请中,术语“模块”或术语“控制器”可以用术语“电路”来代替。术语“模块”可以指以下项、可以是以下项的部分或包括以下项: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模拟或混合的模拟/数字离散电路,数字、模拟或混合的模拟/数字集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执行代码的处理器电路(共享的、专用的或组的),存储由处理器电路执行的代码的存储器电路(共享的、专用的或组的),提供所描述的功能性的其他合适的硬件部件或上述一些或全部的组合,诸如在片上系统中。
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电路。在一些示例中,接口电路可以包括连接到局域网(LAN)、互联网、广域网(WAN)或其组合的有线或无线接口。本公开的任何给定模块的功能性都可以分布在经由接口电路连接的多个模块当中。例如,多个模块可以允许负载平衡。在进一步的示例中,服务器(也被称为远程或云)模块可以代表客户端模块完成某些功能。
上面所使用的术语“代码”可以包括软件、固件和/或微代码,并且可以指程序、例程、功能、类、数据结构和/或对象。术语“共享处理器电路”包括执行来自多个模块的一些或全部代码的单个处理器电路。术语“组处理器电路”包括与附加处理器电路组合执行来自一个或多个模块的一些或全部代码的处理器电路。对多个处理器电路的引用包括离散模上的多个处理器电路、单个模上的多个处理器电路、单个处理器电路的多个核心、单个处理器电路的多个线程或上述的组合。术语“共享存储器电路”包括存储来自多个模块的一些或全部代码的单个存储器电路。术语“组存储器电路”包括与附加存储器组合存储来自一个或多个模块的一些或全部代码的存储器电路。
术语“存储器电路”是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子集。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通过介质(诸如在载波上)传播的暂时性电或电磁信号;因此,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被视为有形的和非暂时性的。非暂时性的、有形的计算机可读介质的非限制性示例是非易失性存储器电路(诸如闪速存储器电路、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路或掩模只读存储器电路)、易失性存储器电路(诸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路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路)、磁存储介质(诸如模拟或数字磁带或硬盘驱动器)和光存储介质(诸如CD、DVD或蓝光盘)。
本申请中所描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部分或全部由通过将通用计算机配置为执行在计算机程序中所体现的一个或多个特定功能而被创建的专用计算机来实现。上述功能框、流程图组成部分和其他元件用作软件规范,该软件规范能够通过熟练的技术人员或程序员的例程工作而被翻译成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程序包括存储在至少一个非暂时性的、有形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处理器可执行指令。计算机程序还可以包括或依赖于所存储的数据。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与专用计算机的硬件交互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与专用计算机的特定装置交互的装置驱动器、一个或多个操作系统、用户应用、后台服务、后台应用等。
计算机程序可以包括:(i)要被解析的描述性文本,诸如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或JSON(JavaScript对象注释);(ii)汇编码;(iii)由编译器从源代码生成的目标代码;(iv)由解释器执行的源代码;(v)由即时编译器编译和执行的源代码等。仅作为示例,源代码可以使用语言的语法编写,包括C、C++、C#、Objective C、Swift、Haskell、Go、SQL、R、Lisp、Java®、Fortran、Perl、Pascal、Curl、OCaml、Javascript®、HTML5(超文本标记语言第5版)、Ada、ASP(动态服务器主页)、PHP(PHP:超文本预处理器)、Scala、Eiffel、Smalltalk、Erlang、Ruby、Flash®、Visual Basic®、Lua、MATLAB、SIMULINK和Python®。

Claims (10)

1.一种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编织机,多次执行迭代过程以形成多个系绳段,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在第一织物层上从第一点到第二点编织系绳,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二点延伸到第二织物层上的第三点,以开始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一个的形成,
经由多个暂时保持针中的一个将所述系绳暂时保持在所述第三点处,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三点延伸到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第四点,
经由所述多个暂时保持针中的另一个将所述系绳暂时保持在所述第四点处,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四点延伸到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第五点,以完成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所述一个的形成,以及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五点延伸到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最终点;以及
从所述暂时保持针释放所述多个系绳段,以允许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增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将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所述一个暂时保持在仅两个暂时保持针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将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所述一个暂时保持在多于两个的暂时保持针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织物层、所述第二织物层和所述多个系绳段由相同的材料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多个系绳段由与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不同的材料形成;或
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一些由与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其他系绳段不同的材料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确定第一数量的针,以在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编织所述系绳;
确定第二数量的针,以在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编织所述系绳;
使用所述第一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编织到所述第一织物层;以及
使用所述第二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编织到所述第二织物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三点要从所述第二点偏移的一数量的针;以及
基于所述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二点延伸到所述第三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四点要从所述第三点偏移的一数量的针;以及
基于所述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三点延伸到所述第四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确定所述第五点要从所述第四点偏移的一数量的针;以及
基于所述数量的针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四点延伸到所述第五点。
10.一种形成间隔织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经由编织机,多次执行迭代过程以形成多个系绳段,所述迭代过程包括
在第一织物层上将系绳附接在第一点处,
在第一织物层上从所述第一点到第二点编织所述系绳,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二点延伸到第三点以形成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一个,其中,所述第三点从所述第二点横向偏移,并且位于第二织物层上,
将所述系绳附接在所述第三点处,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三点延伸回到所述第一织物层上的所述第二点,以形成所述多个系绳段中的第二个,
将所述系绳附接在所述第二点处,以及
将所述系绳从所述第二点编织到所述第二织物层上的最终点;以及
使所述第一织物层相对于所述第二织物层移位以
增大i)所述多个系绳段与ii)所述第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织物层之间的角,以及
允许所述第一织物层与所述第二织物层之间的距离增加。
CN202110340401.1A 2020-04-21 2021-03-30 增加栓系间隔织物的织物层的分离的编织方法 Active CN1135292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853,876 US11066763B1 (en) 2020-04-21 2020-04-21 Knitting methods for increased separation of fabric layers of tethered spacer fabrics
US16/853876 2020-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9252A true CN113529252A (zh) 2021-10-22
CN113529252B CN113529252B (zh) 2023-02-28

Family

ID=76861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40401.1A Active CN113529252B (zh) 2020-04-21 2021-03-30 增加栓系间隔织物的织物层的分离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66763B1 (zh)
CN (1) CN113529252B (zh)
DE (1) DE1020211069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6047A1 (de) * 2017-11-08 2019-05-09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Abstandsgestrick
US11819064B2 (en) * 2018-11-30 2023-11-21 Nike, Inc. Upper torso garment with varied tuck binder knit structur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6406A (en) * 1998-03-19 2000-12-05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Three-dimensional high-low bulk spacer fabric
US20100154482A1 (en) * 2005-08-01 2010-06-24 Jacques Abramo Knitting device for making a thick double-sided textile
CN102978823A (zh) * 2012-11-23 2013-03-20 福建福联精编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三维立体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24525A (zh) * 2013-03-19 2016-02-10 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间隔针织物以及用于制造间隔针织物区段的方法
CN108251954A (zh) * 2016-12-29 2018-07-06 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间隔织物、用间隔织物形成的复合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
CN109898227A (zh) * 2019-03-06 2019-06-18 福建福联精编有限公司 厚型经编间隔织物立体仿绗缝床垫外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9572A (zh) * 2019-09-02 2019-11-26 江南大学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302039U1 (de) * 1993-02-12 1993-04-01 Trevira GmbH & Co KG, 60528 Frankfurt Doppelflächige Rundstrickware
DE59408647D1 (de) * 1993-02-22 1999-09-30 Keiper Recaro Gmbh Co Abstandstextilmaterial variabler Dicke,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Verwendungen dazu
US5385036A (en) * 1993-05-24 1995-01-31 Guilford Mills, Inc. Warp knitted textile spacer fabric, method of producing same, and products produced therefrom
FR2749327B1 (fr) * 1996-06-04 1998-06-26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Structure textile tricotee a double peau et fils de liaison orientabl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US5896758A (en) * 1997-04-17 1999-04-27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Three-dimensional knit spacer fabric for footwear and backpacks
US6196032B1 (en) * 1998-08-12 2001-03-06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Double face warp knit fabric with two-side effect
JP3751183B2 (ja) * 2000-03-31 2006-03-01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立体構造経編地
GB0100560D0 (en) * 2001-01-09 2001-02-21 Lamination Technologies Ltd Clothing
US6644070B2 (en) * 2001-03-29 2003-11-11 Asahi Kasei Kabushiki Kaisha Three-dimensional fabric for seat
US7235504B2 (en) * 2001-09-28 2007-06-26 Seiren Co., Ltd. Three dimensional knitted fabric having unevenness
US20040097148A1 (en) * 2002-11-15 2004-05-20 Tucker John Larry Blister fabrics with internal connecting elements
US7611999B2 (en) * 2002-11-16 2009-11-03 Mcmurray Brian Decorative faced multi-layer weft knit spacer fabric, method,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US6755052B1 (en) * 2003-01-16 2004-06-29 Ronald M. Sytz Knitted stretch spacer material and method of making
JP4413189B2 (ja) * 2003-03-31 2010-02-10 セーレン株式会社 ずれ防止立体構造経編地
DE10320533A1 (de) * 2003-05-02 2004-11-18 Sipra Patententwicklungs- Und Beteiligungsgesellschaft Mbh Rundstrickmaschine, insbesondere zur Herstellung von Abstandsgestricken
US7076974B1 (en) * 2005-10-06 2006-07-18 Tsan-Jee Chen Warp knitting fabric
US7849715B2 (en) * 2006-02-13 2010-12-14 Hbi Branded Apparel Enterprises, Llc Variable power zone spacer fabric
WO2008005051A1 (en) * 2006-07-07 2008-01-1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apid cooling and heating of car seats with massaging effects
US7380420B1 (en) * 2007-02-05 2008-06-03 Ruey Tay Fibre Industry Co., Ltd. Fabric with different thicknesses
EP2213777A1 (en) * 2009-01-29 2010-08-04 Concrete Canvas Limited Impregnated cloth
US7913520B1 (en) * 2010-01-20 2011-03-29 Li Cheng Enterprise Co., Ltd Structure of spacer fabric and thickness-controlled knitting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DE102010010524B4 (de) * 2010-03-05 2013-11-07 Müller Textil GmbH Abstandstextil, insbesondere Abstandsgewirke
DE102011007844A1 (de) * 2011-04-21 2012-10-25 Aesculap Ag Medizinisches Produkt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US9375049B2 (en) * 2012-04-10 2016-06-28 Nike, Inc. Spacer textile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pacer textile materials
DE102014108987B3 (de) * 2014-06-26 2015-10-22 Karl Mayer Textilmaschinenfabrik Gmbh Wirkware, Verfahren zum Erzeugen einer Wirkware und Kettenwirkmaschine
DE102019102203B4 (de) * 2019-01-29 2021-06-17 Müller Textil GmbH Abstandstextil
DE102019110909B4 (de) * 2019-04-26 2020-12-10 Müller Textil GmbH Abstandsgewirk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6406A (en) * 1998-03-19 2000-12-05 Malden Mills Industries, Inc. Three-dimensional high-low bulk spacer fabric
US20100154482A1 (en) * 2005-08-01 2010-06-24 Jacques Abramo Knitting device for making a thick double-sided textile
CN102978823A (zh) * 2012-11-23 2013-03-20 福建福联精编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三维立体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24525A (zh) * 2013-03-19 2016-02-10 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间隔针织物以及用于制造间隔针织物区段的方法
CN108251954A (zh) * 2016-12-29 2018-07-06 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间隔织物、用间隔织物形成的复合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
CN109898227A (zh) * 2019-03-06 2019-06-18 福建福联精编有限公司 厚型经编间隔织物立体仿绗缝床垫外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99572A (zh) * 2019-09-02 2019-11-26 江南大学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1106925A1 (de) 2021-10-21
CN113529252B (zh) 2023-02-28
US11066763B1 (en)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29252B (zh) 增加栓系间隔织物的织物层的分离的编织方法
TWI678440B (zh) 針織織物、用於生產針織織物的方法及經編針織機
KR101347667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JP2790444B2 (ja) 布カバーで覆った構造体及び布カバーの取り付け方法
EP2584080A2 (en) Spacer fabric knitting method and spacer fabric
CN102264962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及针织物
JP5955197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
EP1728908A1 (en) Knitting method for wide rib texture by plating
KR101449502B1 (ko) 프린지 부착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CN103451835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KR101329124B1 (ko) 되돌림 편성방법 및 편성포
KR101813857B1 (ko) 편사의 고정방법
US20130139555A1 (en) Knitted velcro sleeve
JP5479048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EP160508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length of yarn of weft knitting machine
JP6347678B2 (ja) 編出し方法
KR101985840B1 (ko) 편성포의 편성방법 및 편성포
KR101455976B1 (ko) 파일직물의 편직방법
CN106637627B (zh) 一种针织织物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JP2008121154A (ja) 帯状編地の編成方法
JP6211394B2 (ja) 編地、および編地の編成方法
JPH0197243A (ja) 編地
JP2014156674A (ja) 部分膨張筒状経編地と、その編成方法
CN115467073A (zh) 具有绳纹的编织物及绳纹的编织方法
KR101648757B1 (ko) 편성포와 그 편성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