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9572A -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9572A
CN110499572A CN201910821818.2A CN201910821818A CN110499572A CN 110499572 A CN110499572 A CN 110499572A CN 201910821818 A CN201910821818 A CN 201910821818A CN 110499572 A CN110499572 A CN 110499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ssue layer
group
comber
driving motor
needle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18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爱军
蒋高明
丛洪莲
夏风林
张燕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n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n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n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82181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95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9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957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01224 priority patent/WO202104286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3/00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 D04B23/02Flat warp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sets of nee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所述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包括:第一二织物层和第二二织物层;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通过缝合层缝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其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本方案,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则第一二织物层与第二二织物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势能,即抗压缩性能,因此,将第一二织物层与第二二织物层通过缝合层缝合后形成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经编间隔物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物及一种经编机。
背景技术
经编间隔织物是指具有两个以上的织物平面,平面间通过间隔纱连接的织物,平面之间的间隔的距离形成了织物的厚度,此类织物可用于床垫、鞋面、座椅垫以及复合材料等。
目前的经编间隔织物使用双针床经编机生产,具有两个织物平面和一个间隔层,通过在一个或两个织物平面上变化垫纱,可以形成不同的图案效果,可参见专利号为CN1782156A的专利文件。在实际生产中,可通过改变间隔纱的支撑方向,和/或使用高强度间隔纱提高间隔织物的抗压缩性能,具体可参见专利号为CN107938151A的专利文件。然而,想要达到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目前尚无法实现。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缺少一种两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的经编织物及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间隔经编织物及一种经编机,以解决现有技术方案中确实一种两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的经编织物及设备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包括:
第一二织物层和第二二织物层;
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通过缝合层缝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经编间隔织物;
其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包括:
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与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的差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包括:
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材质与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材质的抗弯刚度不同。
第二方面,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经编机,包括7组梳栉结构与5个针床,其中,
第一组梳栉结构、第二组梳栉结构、第三组梳栉结构、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用于形成第一二织物层;
第四组梳栉结构、第五组梳栉结构、第六组梳栉结构、第三针床与第四针床用于形成第二二织物层;
第七组梳栉结构与第五针床用于形成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的缝合层;
其中,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所述第五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其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与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
所述第五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
其中,所述第三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的材质与第五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的材质的抗弯刚度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组梳栉结构、第二组梳栉结构、第三组梳栉结构、第四组梳栉结构、第五组梳栉结构及第六组梳栉结构均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梳栉、第一驱动电机及第二驱动电机;
在每组梳栉结构中,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轨在经编机前后方向上移动,使所述第一梳栉移动到对应针床的前方及后方;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梳栉相对所述第一导轨做左右移动,使第一梳栉上的导纱针相对织针横向垫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七组梳栉结构,包括第二导轨、第二梳栉、第三驱动电机及第四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导轨上下运动,所述第四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梳栉左右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针床、第二针床、第三针床及第四针床均包括第一织针床本体、第一沉降片床、第五驱动电机和第六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织针床本体上下移动,使所述第一织针床本体上的织针成圈编织形成线圈;
所述第六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沉降片床在前后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沉降片床上的沉降片对所述线圈进行握持;和/或
所述第五针床包括第二针床本体、第二沉降片床、第七驱动电机和第八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第七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织针床本体在前后方向移动;
第八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沉降片床上下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经编机,还包括:
中央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针床、第二针床、第三针床、第四针床及第五针床进行控制;及
用于对所述第一组梳栉结构、第二组梳栉结构、第三组梳栉结构、第四组梳栉结构、第五组梳栉结构、第六组梳栉结构及第七组梳栉结构进行控制,以形成双层经编间隔织物。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经编机,其中,所述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包括第一二织物层和第二二织物层;其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与所述第一二织物层通过缝合层缝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在此指出,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表征第一二织物层与第二二织物层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因此,第一二织物层与第二二织物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势能,即抗压缩性能,从而,将第一二织物层与第二二织物层通过缝合层缝合后形成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两面(第一二织物层所在的面与第二二织物层所在的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经编机,以制作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有效弥补现有技术方案中缺乏一种制作两个表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的经编机的技术空白。
说明书附图
本发明所提供的说明附图用于解释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如下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为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经编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经编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包括第一二织物层11和第二二织物层12;其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11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12通过缝合层13缝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在此指出,第一二织物层11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12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二织物层11的弹性系数与第二二织物层12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则表征第一二织物层11与第二二织物层12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因此,第一二织物层11与第二二织物层12具有不同的弹性势能,即抗压缩性能,从而,将第一二织物层11与第二二织物层12通过缝合层13缝合后形成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两面(第一二织物层所在的面与第二二织物层所在的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11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12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包括:
所述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111的厚度比例与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121的厚度比例的差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111的厚度比例与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121的厚度比例的差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则可保证第一二织物层11的弹性系数与第二二织物层12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在此指出,根据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111、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121所采用的材质的抗弯折刚度的不同,所述第二预设要求与第一预设要求的对应关系有所差异。在满足第一预设要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确定的情况下,如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111、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121所采用的材质的抗弯折刚度较大,则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的厚度差值较小,相反,若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所采用的材质的抗弯折刚度较小,则满足第二预设要求的厚度差值较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可通过设置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与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不同,使得第一二织物层11与第二二织物层12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从而使通过将第一二织物层11与第二二织物层12缝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两层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从而使得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11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12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包括:
所述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的材质与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的材质的抗弯刚度不同,如可使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的材质的抗弯刚度与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的材质的抗弯刚度的差值满足第三预设要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与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所采用的材质的抗弯刚度不同,如当二者的差值达到第三预设要求时,可使得第一二织物层11的弹性系数与第二二织物层12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在此指出,第三预设要求并非为具体的数值,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通过设置包括采用不同抗弯刚度的间隔纱的间隔层的第一二织物层11和第二二织物层12,基于一般情况下,不同材质的间隔纱本身抗弯刚度就相差比较大,因此,比较容易实施,从而使得构成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经编机,包括7组梳栉结构,分别为第一组梳栉结构21、第二组梳栉结构22、第三组梳栉结构23、第四组梳栉结构24、第五组梳栉结构25、第六组梳栉结构26与第七组梳栉结构27;还包括5个针床,分别为第一针床28、第二针床29、第三针床210、第四针床211与第五针床212,其中:
第一组梳栉结构21、第二组梳栉结构22、第三组梳栉结构23、第一针床28与第二针床29用于形成第一二织物层11;
第四组梳栉结构24、第五组梳栉结构25、第六组梳栉结构26、第三针床210与第四针床211用于形成第二二织物层12;
第七组梳栉结构27与第五针床212用于形成所述第一二织物层11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12的缝合层;
其中,第一二织物层11的弹性系数与第二二织物层12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组梳栉结构21、第二组梳栉结构22在第一针床28上垫纱成圈,形成第一二织物层的第一表面,第二组梳栉结构22、第三组梳栉结构23在第二针床29上垫纱成圈,形成第一二织物层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二组梳栉结构22的延展线形成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211。第四组梳栉结构24、第五组梳栉结构在第三针床210上垫纱成圈,形成第二二织物层的第一表面,第五组梳栉结构25、第六组梳栉结构26在第四针床211上垫纱成圈,形成第二二织物层的第二表面;其中,第五组梳栉结构25的延展线形成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第七组梳栉结构27在第五针床212上垫纱成圈,形成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缝合层。在此指出,在缝合时,将第二二织物层的第一表面与第一二织物层的第二表面贴近或紧密贴合并进行缝合。在此指出,第二组梳栉结构22的延展线,由第二组梳栉结构在第一针床、第二针床之间的一部分构成,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将垂直于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第二表面或第一表面的部分构成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同理,第五组梳栉结构25的延展线,由第五组梳栉结构在第三针床、第四针床之间的一部分构成,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将垂直于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第二表面或第一表面的部分构成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经编机,通过第一组梳栉结构、第二组梳栉结构、第三组梳栉结构、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形成第一二织物层;通过第四组梳栉结构、第五组梳栉结构、第六组梳栉结构、第三针床与第四针床形成第二二织物层;然后通过第七组梳栉结构与第五针床将第一二织物层与第二二织物层缝合在一起,可形成两面具备不同弹性系数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使得形成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两面的抗压缩性能不同。
进一步地,第二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所述第五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其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与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组梳栉结构22的延展线形成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第五组梳栉结构25的延展线形成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而第二组梳栉结构22的延展线形成的间隔层与第五组梳栉结构25形成的间隔层的厚度不同,从而使得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与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不同。如此,可使得第一二织物层11与第二二织物层12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从而使得由第一二织物层和第二二织物层缝合在一起形成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组梳栉结构22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所述第五组梳栉结构25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其中,所述第二组梳栉结构22的延展线的材质的抗弯刚度与第五组梳栉结构25的延展线的材质的抗弯刚度不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组梳栉结构22的延展线的材质与第五组梳栉结构25的延展线的材质的抗弯刚度不同,从而,由第二组梳栉结构22的延展线形成的第一二织物层11的间隔层的弹性系数与由第五组梳栉结构25的延展线形成的第二二织物层12的间隔层的弹性系数不同,从而使得第一二织物层11与第二二织物层12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因而,由第一二织物层11与第二二织物层12缝合形成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组梳栉结构21、第二组梳栉结构22、第三组梳栉结构23、第四组梳栉结构24、第五组梳栉结构25及第六组梳栉结构26均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梳栉、第一驱动电机及第二驱动电机;在上述六组梳栉结构的任一梳栉结构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轨在经编机前后方向上移动,使所述第一梳栉移动到对应的针床的前方及后方;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梳栉相对所述第一导轨做左右移动,使第一梳栉上的导纱针相对对应的织针横向垫纱。如下,以第一组梳栉结构21为例,进行阐述:
参见图3所示,在第一组梳栉结构21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11、第二驱动电机214、第一梳栉213及第一导轨212,第一驱动电机211驱动第一导轨212在经编机前后方向上移动,即从经编机的前方移动到经编机的后方,然后再从经编机的后方移动到经编机的前方,如此循环,从而使得第一梳栉213能够移动到第一针床的织针的前方或后方;第二驱动电机214用于驱动第一梳栉213相对第一导轨212做左右方向的移动,使第一梳栉213上的导纱针相对第一组梳栉结构的对应针床---第一针床上的织针做横向垫纱。在此指出,第二组梳栉结构、第三组梳栉结构、第四组梳栉结构、第五组梳栉结构及第六组梳栉结构中包括的部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及运动方式与第一组梳栉结构中包括的部件、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及运动方式及原理相同,在此不予赘述。不同的是,每组梳栉结构所的对应针床有区别,如第二组梳栉结构、第三组梳栉结构的对应针床为第二针床;第四组梳栉结构、第五组梳栉而机构的对应针床为第三针床,第五组梳栉结构、第六组梳栉结构的对应针床为第四针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七组梳栉结构27,包括第二导轨272、第二梳栉274、第三驱动电机271及第四驱动电机273,其中,所述第三驱动电机271驱动所述第二导轨272上下运动,所述第四驱动电机27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梳栉274左右移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针床、第二针床、第三针床及第四针床均包括第一织针床本体、第一沉降片床、第五驱动电机及第六驱动电机,如下,以第一针床为例进行阐述:所述第一针床28包括第一织针床本体282、第一沉降片床284、第五驱动电机281和第六驱动电机283,其中,第五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织针床本体282上下移动,使第一织针床本体282上的织针成圈编织以形成线圈;第六驱动电机28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沉降片床284在前后方向移动,使第一沉降片床284对所述线圈进行握持。而第五针床212包括第二织针床本体2122、第二沉降片床2124、第七驱动电机2121和第八驱动电机2123,其中:所述第七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织针床本体2122在前后方向移动;第八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第二沉降片床2124上下移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包括中央控制单元213,用于对所述第一针床、第二针床、第三针床、第四针床及第五针床进行控制,同时,所述中央控制单元还用于对第一组梳栉结构21、第二组梳栉结构22、第三组梳栉结构23、第四组梳栉结构24、第五组梳栉结构25、第六组梳栉结构26及第七组梳栉结构27进行控制,以使得按照上述针对针床(包括第一针床、第二针床、第一针床、第一针床与第一针床)及梳栉结构(包括第一组梳栉结构21、第二组梳栉结构22、第三组梳栉结构23、第四组梳栉结构24、第五组梳栉结构25、第六组梳栉结构26及第七组梳栉结构27)介绍的方式进行运动,进而形成两个表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经编机,可以形成两个表面具有不同的弹性系数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进而弥补现有技术方案中无法形成两个表面具有不同的抗压缩性能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的技术空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指间接连接。可以是通过导线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连接结构,如软管连接。本方案并不对其做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以一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但是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应能在具体实施方式上及应用范围上进行改变,故而,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部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二织物层和第二二织物层;
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通过缝合层缝合在一起,形成双层经编间隔织物;
其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包括:
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与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的差值满足第二预设要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包括:
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材质与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材质的抗弯刚度不同。
4.一种经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7组梳栉结构与5个针床,其中,
第一组梳栉结构、第二组梳栉结构、第三组梳栉结构、第一针床与第二针床用于形成第一二织物层;
第四组梳栉结构、第五组梳栉结构、第六组梳栉结构、第三针床与第四针床用于形成第二二织物层;
第七组梳栉结构与第五针床用于形成缝合所述第一二织物层与所述第二二织物层的缝合层;
其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与第二二织物层的弹性系数的差值满足第一预设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所述第五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其中,所述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与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的厚度比例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一二织物层的间隔层;
所述第五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用于形成第二二织物层的间隔层;
其中,所述第二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的材质与第五组梳栉结构的延展线的材质的抗弯刚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组梳栉结构、第二组梳栉结构、第三组梳栉结构、第四组梳栉结构、第五组梳栉结构及第六组梳栉结构均包括第一导轨、第一梳栉、第一驱动电机及第二驱动电机;
在每组梳栉结构中,
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导轨在经编机前后方向上移动,使所述第一梳栉移动到对应针床的前方及后方;
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梳栉相对所述第一导轨做左右移动,使第一梳栉上的导纱针相对织针横向垫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组梳栉结构,包括第二导轨、第二梳栉、第三驱动电机及第四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第三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二导轨上下运动,所述第四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梳栉左右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任一项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床、第二针床、第三针床、第四针床均包括第一织针床本体、第一沉降片床、第五驱动电机和第六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第五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织针床本体上下移动,使所述第一织针床本体上的织针成圈编织形成线圈;
所述第六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沉降片床在前后方向移动,使所述第一沉降片床上的沉降片对所述线圈进行握持;和/或
所述第五针床包括第二针床本体、第二沉降片床、第七驱动电机和第八驱动电机,其中:
所述第七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织针床本体在前后方向移动;
第八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沉降片床上下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编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央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针床、第二针床、第三针床、第四针床及第五针床进行控制;及
用于对所述第一组梳栉结构、第二组梳栉结构、第三组梳栉结构、第四组梳栉结构、第五组梳栉结构、第六组梳栉结构及第七组梳栉结构进行控制,以形成双层经编间隔织物。
CN201910821818.2A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Pending CN1104995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1818.2A CN110499572A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PCT/CN2020/101224 WO2021042869A1 (zh) 2019-09-02 2020-07-10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1818.2A CN110499572A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9572A true CN110499572A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0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1818.2A Pending CN110499572A (zh) 2019-09-02 2019-09-02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99572A (zh)
WO (1) WO202104286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2869A1 (zh) * 2019-09-02 2021-03-11 江南大学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CN113529252A (zh) * 2020-04-21 2021-10-2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增加栓系间隔织物的织物层的分离的编织方法
CN114775157A (zh) * 2022-01-10 2022-07-22 江南大学 四针床经编机、三维间隔织物编织方法以及三维间隔织物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82429U (zh) * 2012-12-11 2013-06-12 常熟市大发经编织造有限公司 基于3d经编间隔织物的轮椅坐垫
CN203754943U (zh) * 2013-12-27 2014-08-06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经编机的人造血管编织花梳系统
CN105167483A (zh) * 2015-08-31 2015-12-23 山东新丝路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聚酯毛毯及其制备工艺
CN108251954A (zh) * 2016-12-29 2018-07-06 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间隔织物、用间隔织物形成的复合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
CN108265389A (zh) * 2018-03-12 2018-07-10 长乐万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中间分断独立运动的同组梳栉结构及纺织机
CN108998883A (zh) * 2018-09-27 2018-12-14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悬浮网布的制作方法
CN109527681A (zh) * 2018-11-13 2019-03-29 中原工学院 仿生发制品制备装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97723A (en) * 1976-08-17 1980-04-15 Veb Wirkmaschinenbau Karl-Marx-Stadt Stitch bonded fabric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 same
CN1210451C (zh) * 1998-10-14 2005-07-13 旭土建株式会社 立体构造状网状织物
DE102008046437B4 (de) * 2008-09-09 2014-11-13 Müller Textil GmbH Abstandsgewirke mit gleichmäßig verteilten Aufreißstellen
CN204982272U (zh) * 2015-06-15 2016-01-20 江苏众恒染整有限公司 双层3d经编间隔织物
CN205474282U (zh) * 2016-03-17 2016-08-17 常州市乘福纺织整理有限公司 双层3d经编间隔绒类织物
CN110499572A (zh) * 2019-09-02 2019-11-26 江南大学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982429U (zh) * 2012-12-11 2013-06-12 常熟市大发经编织造有限公司 基于3d经编间隔织物的轮椅坐垫
CN203754943U (zh) * 2013-12-27 2014-08-06 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经编机的人造血管编织花梳系统
CN105167483A (zh) * 2015-08-31 2015-12-23 山东新丝路工贸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聚酯毛毯及其制备工艺
CN108251954A (zh) * 2016-12-29 2018-07-06 米勒纺织品有限公司 间隔织物、用间隔织物形成的复合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应用
CN108265389A (zh) * 2018-03-12 2018-07-10 长乐万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中间分断独立运动的同组梳栉结构及纺织机
CN108998883A (zh) * 2018-09-27 2018-12-14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悬浮网布的制作方法
CN109527681A (zh) * 2018-11-13 2019-03-29 中原工学院 仿生发制品制备装备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OFFERMANN等: "经编和纬编机发展新技术", 《国际纺织导报》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42869A1 (zh) * 2019-09-02 2021-03-11 江南大学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CN113529252A (zh) * 2020-04-21 2021-10-22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增加栓系间隔织物的织物层的分离的编织方法
CN113529252B (zh) * 2020-04-21 2023-02-2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增加栓系间隔织物的织物层的分离的编织方法
CN114775157A (zh) * 2022-01-10 2022-07-22 江南大学 四针床经编机、三维间隔织物编织方法以及三维间隔织物
CN114775157B (zh) * 2022-01-10 2023-08-22 江南大学 四针床经编机、三维间隔织物编织方法以及三维间隔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42869A1 (zh) 2021-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9572A (zh) 一种双层经编间隔织物及一种经编机
CN108385265B (zh) 一种具有绗缝效果的经编弹力提花间隔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38126B (zh) 床垫布用提花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9594190B (zh) 一种换色提花织物的制作工艺
CN102978823A (zh) 一种异形三维立体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8754834B (zh) 一种双纯色双针床单贾卡间隔织物及制作方法
CN107217384B (zh) 一种双色单贾卡经编织物的制作方法及该经编织物
CN103938361B (zh) 一种家用纺织品的3d成型编织工艺
CN109898227B (zh) 厚型经编间隔织物立体仿绗缝床垫外套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93712B (zh) 一种双针床单贾卡经编机地梳配贾卡的织造方法
CN112962204A (zh) 用于提高全成型服装夹位强度的编织方法及其加固结构
CN210506712U (zh) 三贾卡系统及其经编间隔织物
JP2018188787A (ja) 両面弾性生地、その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866791B (zh) 一种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
CN103409933A (zh) 一种分结构的宽幅提花经编机
WO2023056760A1 (zh) 具有局部三明治效果的多梳贾卡织物
CN108588973B (zh) 3d间隔织物织造装置及方法
CN110863293A (zh) 3d立体贾卡经编织物及其经编机
JP3217108U (ja) 両面弾性生地の製造システム
JP2021130882A (ja) 合成皮革
CN206232928U (zh) 一种基于单针驱动的针织立体编织机构
CN108813810A (zh) 线纹布、鞋垫、线纹布的制作方法、鞋垫的制作方法
CN211645569U (zh) 3d立体贾卡经编织物及其经编机
CN210506711U (zh) 四贾卡系统及其经编间隔织物
JP2005154998A (ja) 伸縮性及び圧縮復元性を有する立体構造経編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