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4974A - 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的铁轨路和在该路上行驶的钢轮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的铁轨路和在该路上行驶的钢轮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4974A
CN113524974A CN202110682397.7A CN202110682397A CN113524974A CN 113524974 A CN113524974 A CN 113524974A CN 202110682397 A CN202110682397 A CN 202110682397A CN 113524974 A CN113524974 A CN 113524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wheel
road
motor vehicle
lane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8239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加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68239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49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4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49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7/00Wheels characterised by rail-engaging elements
    • B60B17/0006Construction of wheel bodies, e.g. disc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7/00Wheels characterised by rail-engaging elements
    • B60B17/0082Wheels designed to interact with a particular rail prof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3/00Other railway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5/00Tracks for special kinds of railw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的铁轨路和钢轮车。本发明的铁轨路也叫侧埂路,它的右侧铁轨的上表面是平的;本发明的钢轮机动车也叫侧埂车,它的右侧钢轮轮缘的踏面也是平的。而左侧铁轨相当于是在右侧铁轨的基础上,中央加一道向上凸起的埂叫侧埂;左侧钢轮相当于是在右侧钢轮的基础上在轮缘的中间开一个开口,此开口正好罩住左钢轨中央向上凸起的侧埂,这个侧埂就起到导向和防止脱轨的作用。如果把侧埂路修在公路的内侧车道上,由于有侧埂做导向,侧埂车可以快速行驶;如果把侧埂路修在外侧车道上,因为侧埂会阻碍其他车辆进出公路,所以修在外侧车道上的轨道就要去掉侧埂。

Description

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的铁轨路和在该路上行驶的钢轮机动车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的铁轨路和在该路上行驶的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的一种钢轮机动车。
背景技术:
轨道运输的耗能是公路运输的五分之一,但现有的轨道运输有缺点而不能普及,现有的火车运输有两个缺点:第一,它很难在城市的公路上铺铁轨,它没办法把轨道上行驶的钢轮车开进农贸市场的院子里去,也就不能实现门对门的运输。第二,因为火车是多节车厢组成的,只能在大的货物集散地修建火车站,而不能在小的集散地修火车站,因为在小的货物集散地修火车站是赔钱的。而本发明的侧埂路能够把轨道修到高速公路的内侧车道上。侧埂车大多为单节的、短节的车厢,本发明的侧埂路就能够修到小的货物集散地去。例如修到煤矿矿井口,修到批发市场院子里去。本发明是在货运方面用轨道运输取代了一部分公路运输,好处有三,第一节省了运输费;第二节省了石油,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碳中和;第三是由于石油用量减少了,一旦进口石油的航线受阻造成石油短缺,由于本发明可大幅度的节油,从而对石油的依赖减少了,所以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就会大大地减少。节油这个课题对于我国来讲既有重要性,又有紧迫性,它绝不局限于节约运费这一经济问题。苏伊士运河由于货轮搁浅堵住航道就是一个不能轻视的实例。
发明内容:
1,一种铁轨路,包括两条铁轨,其特征在于,在两条铁轨中,有一条铁轨的上表面是平的;而另外一条铁轨上表面的中部设有一道向上凸出的埂,叫做侧埂;但在交叉路口处,在分岔路口处,在轨道为小半径曲线处,在多车道的外侧车道处,在进入各家各户大门处,在车道变道并道处,在较狭窄的公路处等地方,该铁轨路的另一条铁轨的上表面也可以是平的,也就是说在上述的数种情况下,该铁轨路的另一条铁轨的上表面也可以没有向上凸起的侧埂,见图3,图4;我们把上述的铁轨路叫做侧埂路。见图1。
2,根据1所述的铁轨路,其特征在于,在铁轨路上,侧埂的上部分要厚一些,也就是说侧埂上部分的宽度要比下部分宽一些。见图1。
因为侧埂在弯曲的路段受到的摩擦更多一些,长期摩擦会使侧埂的上部分变薄,所以侧埂的上部分要建造得厚一些,尤其在弯曲的路段。
3,根据1或2所述的铁轨路,其特征在于,该铁轨路可以修在公路上,这样的路就形成了既有铁轨路功能又有公路功能的混合功能的铁轨路,也就是说这种路既包括钢轨,又包括公路路面,而且轨道两侧的路面也是公路路面,上表面是平的轨道也是很好的公路路面;我们把这种路叫做混合功能的铁轨路,或者叫做混合功能的侧埂路;在这种混合功能的铁轨路上,除了侧埂之外的其他地方,汽车和钢轮机动车均可通畅的行驶。见图1
4,根据3所述的铁轨路,其特征在于,在混合功能的铁轨路上,侧埂路既可以修建在公路内测的车道上,也可以修建在公路的外侧车道上,还可以修把内外车道上的侧埂路连接起来的侧埂路;其中,修在内侧车道上的侧埂路部分路段有侧埂,而且侧埂是在最内侧的那一条轨道上;这种混合功能的铁轨路除了有向上凸起的侧埂以外,其余的钢轨的上表面与钢轨两侧的公路路面的上表面都在一个比较平的面上;修在外侧车道上的那条侧埂路没有侧埂;通向各家各户院子里的侧埂路也没有侧埂;连接内外两个车道上的侧埂路的侧埂路也没有侧埂;见图4;上述的在内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在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和通向各家院子内的侧埂路之间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相互连通,在连通之后,在他们上面行驶的钢轮机动车,可以在这数种铁轨路之间直接或者间接地行驶。
本发明的侧埂路有些路段两条铁轨的上表面可以都是平的,没有侧埂;本发明的侧埂路的另外的一些路段虽然有导致路面不平的侧埂,但也只是单侧轨道上面有侧埂,而且这单侧的侧埂还要安放在内侧车道的最内侧的轨道上,这样就使这凸起的侧埂对整体公路平整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基于上述的优点,侧埂路就可以在公路上铺设,这就为侧埂路铺设到城市的公路上,进而铺设到货物的小集散地的大门内提供了前提条件。例如有一条公路与侧埂路交叉,那么在交叉的路段侧埂路可以不设侧埂,在这一段两条铁轨的上表面都是平的,没有向上突出的埂,这样,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就能平稳的横向穿过侧埂路,见图3和图4。
上述的内侧车道是指在多车道的车行道上,紧靠道路中线的车道;外侧车道是指在多车道的车行道上,紧靠路边侧的车道。在混合功能的铁轨路上,如果在内侧车道上修了侧埂路,那么根据需要内侧车道的宽度可适当加宽一些。我们把单一功能的侧埂路叫做专一侧埂路,把混合功能的侧埂路叫做混合侧埂路。专一侧埂路的轨道、枕木可以裸露在外面,比较简易,这样的道路很难走汽车,但是造价很低。在混合侧埂路上,公路路面和轨道的上表面都在同一个比较平的面上,只有侧埂向上凸起一些,但侧埂被安排在多车道的内侧车道的最内侧的轨道上,大部分的路面都适合汽车的通行,但造价较高。这种路适合在城市的道路上修建。
5,根据3或4所述的铁轨路,其特征在于,在多车道的公路上,把内侧车道和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连接起来的侧埂路这样修建:在内侧车道上与外侧车道上分别修建一个向上凸起的桥,然后再修一个连接这两个桥的桥,叫做横跨桥,连接点分别在前两个桥的上部较高处;在内侧车道的桥上修侧埂路,在外侧车道的桥上也修侧埂路,在横跨桥上也修侧埂路;横跨桥上的侧埂路要分别和内外侧车道桥上的侧埂路相连接;横跨桥的高度以不影响桥下面车辆的通过为宜。见图10。
上述的路其实是由三个简单的桥组合成的一个复合桥,再在这个复合桥上铺上侧埂路,侧埂车就可以通过横跨桥变换车道。内外侧车道上的桥可以是近似拱形的桥。如果把在内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当做主干线的话,把在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当做其他主干线或引线或临近辅路的话,那么横跨桥上的侧埂路就相当于进出主干线与临近辅路的附属接驳路段,也可以叫做立交匝道。
6,根据3或4所述的铁轨路,其特征在于,在多车道的公路上,把内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和本公路之外的侧埂路连接起来的侧埂路要这样修建:在内侧车道上修建一座向上凸起的桥,叫做内侧车道上的桥;再在本公路之外的合适的地方修建起桥墩等能支撑起高架桥的建筑,此桥墩等能支撑起高架桥的建筑要和内侧车道上的桥差不多一般高;再修建连接起内侧车道上的桥和桥墩等能支撑起高架桥的建筑的一座高架桥,叫做横跨桥;再从本公路之外修起的桥墩等能支撑起高架桥的建筑上修建一条通向本公路之外的侧埂路的桥叫做路外桥;上述的三座桥上都修建侧埂路,这三段侧埂路要通过横跨桥上的侧埂路连通起来;横跨桥的高度以不影响桥下面车辆的通过为宜。见图11.
上述的路其实是由四个简单的建筑组合成的一个复合建筑,分别是:1,在内侧车道上的桥,它可以是近似拱形的桥,2,在本公路之外的地方修建起的桥墩等能支撑起高架桥的建筑, 3,横跨桥,4,路外桥。如果把在内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当做主干线的话,把在路外桥上的侧埂路当做其他主干线或引线或临近辅路的话,那么高架的横跨桥上的侧埂路就相当于进出主干线与临近辅路的附属接驳路段,也可以叫做立交匝道。
上述的修桥的公路,包括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在公路的内侧车道上修建了侧埂路,如果侧埂车想从内侧车道开到外侧车道,或者侧埂车想从内侧车道开向本公路之外的车道上去就很困难了,解决的办法是高架起一座横跨桥,使侧埂车从高架的立交桥横跨过去。
7,一种行驶在1所述的铁轨路上的钢轮机动车,包括车体,车轴,其特征在于,在该钢轮机动车车轴两侧的钢轮中,有一侧的钢轮轮缘的中部有一个开口,而另一侧的钢轮没有开口;如果该钢轮机动车所行驶的铁轨路的侧埂设置在左侧的轨道上,那么该钢轮机动车就在左侧的钢轮轮缘的中部设有开口;如果该钢轮机动车所行驶的铁轨路的侧埂设置在右侧的轨道上,那么该钢轮机动车就在右侧的钢轮轮缘的中部设有开口;此开口的深度要大于侧埂的高度,此开口的宽度要大于侧更的宽度;当该钢轮机动车在与其配套的铁轨路上行驶时,机动车的左右两个车轮正好分别落在铁轨路的左右两条轨道上,有开口的钢轮正好落在有侧埂的轨道上,侧埂正好在开口内,见图2。
我们把上述的在侧埂路上行驶的钢轮机动车叫做侧埂车,它可以实现门对门的运输。本发明的侧埂车的转向是靠侧埂路单侧铁轨上向上凸起的的侧埂与侧埂车单侧的有开口的钢轮的轮缘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采用单侧的好处:一是节省材料、减少工程量;二是使另一侧轨道的上表面平整,使有凸起不平的道路的面积压缩到最低,对汽车通行的影响减到最少;对于钢轮轮缘中部有开口的那个钢轮,我们把其与轨道接触的那个面叫做踏面,把开口左侧的轮缘叫做左轮缘,把开口右侧的轮缘叫做右轮缘,见图2。当前方侧埂路上的侧埂向右转向时,侧埂就作用右轮缘,使钢轮机动车向右转向;当前方侧埂路上的侧埂向左转时,侧埂就作用左轮缘,使钢轮机动车向左转向。如果在某家水泥地面的院子内铺几块钢板当做临时轨道,那么侧埂车就可以开进这家的院子内进行装车、卸车、拐弯、掉头,从而实现门对门的运输;
在中国内地,汽车的方向盘在汽车的左侧,那么有开口的钢轮就设在侧埂车的左侧,有凸起的侧埂就设在左侧的轨道上;在中国香港,汽车的方向盘在汽车的右侧,那么有开口的钢轮就设在侧埂车的右侧,有凸起的侧埂就设在右侧的轨道上。本说明书所列举的侧埂路,都是侧埂设在左侧轨道上的侧埂路;本说明书所列举的侧埂车,都是开口设在左侧钢轮上的侧埂车。
8,根据7所述的钢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轮缘有开口的钢轮前面水平安置八字形的两块板,此两块板可以与钢轮机动车的转向架连接,八字板的高度以侧埂的上部分与八字板的内侧能接触到的高度为宜,八字板的前方开口大,后方开口小,八字板后方开口的宽度与钢轮轮缘开口的宽度接近,后方开口与钢轮轮缘开口的距离很近,见图6,此两块板要与地面保持一些距离,尽量不接触地面,见图7。
上述的八字板相当于把钢轮轮缘的开口给张大了,它便于使钢轮轮缘的开口对准前方的侧埂。上述的八字板的位置可以变动,在不用的时候可以移动位置,在用的时候,可以再移回来。如果侧埂车在一个完全封闭的侧埂路上行驶,例如在某个完全封闭的地铁路上行驶,那么此侧埂车就不必安装八字板;因为地铁路不与其他的路交叉,如果某地铁路的全程完全采用有侧埂的侧埂路的话,那么其全程的侧埂是连续不间断的,侧埂车就不存在驶出侧埂又重新驶入侧埂的情况,所以配置八字板就没有必要了。
9,根据7所述的钢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钢轮机动车驾驶员的座位的前方的玻璃上画一条线,当在钢轮机动车直行的前提条件下,或者说是在车轴与车厢的横截面平行的条件下,此线要在过钢轮开口的中心点且和车轴垂直的平面上,见图5。
上述的一条线近似是从上到下的一条竖线。因为侧埂路在交叉路口处是没有侧埂的,所以侧埂车在接近交叉路口时就驶出了侧埂,在驶过了交叉路口后就要驶入前方的侧埂,又因为带有开口的钢轮其开口张开的口子比较小,很容易产生钢轮的开口对不准前方的侧埂的情况。如果在方向盘前方的玻璃上画一道线,当在侧埂车直行的前提下,此线要在经过钢轮开口的中心点且垂直于车轴的平面上。这时司机的双目在正对着画线的位置注视着前方(注意要正对着,不能斜对着),把车调整到使玻璃上的划线与前方侧埂线重合的位置后驾驶车前进,就能使有开口的钢轮准确无误的驶入到前方的侧埂上了。上述的车轴和车轮是指侧埂车最前排的那个车轴和车轮。
10,根据7或8或9所述的钢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控制该钢轮机动车行驶方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当钢轮机动车有开口的钢轮下面有侧埂时,主要由侧埂控制钢轮机动车的行驶方向;另一种是当钢轮机动车有开口的钢轮下面没有侧埂时,则切换到非侧埂控制钢轮机动车行驶方向的模式;所以钢轮机动车要配备能感知和判断该钢轮机动车有开口的钢轮下面有无侧埂的设备,该钢轮机动车还要配备对钢轮机动车行驶方向的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决定与执行的软硬件设备,例如要配备有关的光电管,传感器,电脑,和有关的软硬件等;该钢轮机动车非侧埂控制钢轮机动车行驶方向的模式可进一步细分成三种模式,一种是人工驾驶模式,该钢轮机动车要配备方向盘等人工驾驶控制方向的一系列设备;另一种是自动驾驶模式,即无人驾驶模式,钢轮机动车要配备无人驾驶相关的设备软硬件等,包括利用北斗定位等的设备和手段,尤其侧重于控制行驶方向方面的软硬件设备;还有一种是人工驾驶与无人驾驶相结合的模式,钢轮机动车要配备相应的软硬件等设备。
自动驾驶模式要侧埂车配备能感知侧埂路轨道的位置及路况的设备和周边的参照物,尤其是在轨道上覆盖了雨水或雪的时候,所以侧埂车要配备传感器、电脑、软硬件等有关设备,还要有利用互联网,利用北斗定位的设备与手段,从而了解轨道的位置和路况,并做出判断和决策,操纵控制侧埂车正确的行驶,以避免钢轮驶出轨道。例如,在侧埂车从无侧埂的路段驶向有侧埂的路段时,自动驾驶能使轮缘的开口对准前方轨道上的侧埂,使轮缘有开口的钢轮准确地驶入到有侧埂的那条轨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混合侧埂路内侧车道路面横切面的示意图。混合侧埂路的含义是:它既是由两条轨道组成的轨道路,又是能走汽车的公路。侧埂的含义是:在两条轨道中,有一条轨道的中央有一条向上凸起的埂,也就是说只有一侧的轨道上方有埂。在图1中,是左侧的那条轨道的上方有埂,而右侧的那条轨道的上方是平的没有埂。除去左右两条轨道之外剩余的部分是公路路面。除了侧埂之外,公路的上表面和轨道的上表面在同一个比较平坦的面上。在混合侧埂路内侧的车道上,除了侧埂左边的一窄条路面不能走汽车外,其余很宽的路面均能行驶汽车。为了便于行驶汽车,我们可以把内侧有侧埂轨道的车道加宽一些,这样,当行驶在内侧车道上的侧埂车少的时候,因为此车道加宽了,其他的汽车也可以在此车道上行驶,这样就能充分的利用道路资源,以免道路资源浪费。在图1中,可以看出侧埂的上部分比下部分宽一些,因为侧埂的上部分对于侧埂车的转向所起的作用大一些,且频繁摩擦容易变薄;另外,在拐弯处拐弯方向的那一面的摩擦会加重一些,所以侧埂要有针对性的在摩擦加重的那一面加厚。图2是侧埂车的两个钢轮分别轧在侧埂路上的两条钢轨上时经过车轴的横切面的主视示意图。在图中,带开口的钢轮在左侧,不带开口的钢轮在右侧,中间连接两个钢轮的是车轴,下面是混合侧埂路的路面,左侧钢轮的下面是带侧埂的钢轨,右侧钢轮的下面是平的钢轨,除了钢轨以外路表面的其他地方是公路路面。当侧埂向左或向右弯曲改变前行的方向时,侧埂就会和车轮的轮缘摩擦,使钢轮也相应的改变行驶的方向。上述的摩擦主要是钢轮轮缘的内侧与侧埂的上部分的摩擦。在侧埂车的钢轮中,我们把有导向和防止脱轨作用的部分叫做轮缘。图3是在非高速公路上的两条混合侧埂路交叉形成的十字路口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以双向4车道为例的两条混合侧埂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每条道路都可以以道路中心线为界分成左右两部分,其中中心线的一侧的行驶方向是指向十字路口的,中心线的另一侧的行驶方向是远离十字路口的。现在我们以十字路口下边的路为例进行说明:在十字路口下边的路中,最左边的双线是道路的左边界,最右边的双线是道路的右边界,中间的双线是道路中心线,。十字路口下边的路的中心线的右侧的行驶方向是指向十字路口的,它分成左右两车道,这两车道之间的分界线用虚线表示,我们把这左侧车道叫做内侧车道,把这右侧车道叫做外侧车道;内侧车道有两条钢轨,其中左侧的钢轨上有侧埂,用一条实线来表示有侧埂的钢轨线,因为右侧的钢轨的上表面是平的,它不影响汽车在上面行驶,所以右侧的钢轨在图上没有画出;为了使内测的车道也能行驶汽车,我们把内侧的车道比外侧的车道设计得宽一些。为了侧埂车和汽车都能顺利的通过这个十字路口,我们做如下的规定:1,侧埂路在交叉路口处不设向上凸起的侧埂;2,汽车右拐弯不需要等绿灯,随时都可以拐弯;3,如果汽车需要左转弯或者需要左转掉头时,必须提前并道到内侧车道上,因为内侧车道画得宽了一些; 4,通过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信号必须通过六个步骤才可完成一个周期循环,这六个步骤依次是:第一步是十字路口下边的车辆,除了直行的汽车以外一律同时放行;第二步是十字路口上边的车辆,除了直行的汽车以外一律同时放行;第三步是十字路口右边的车辆,除了直行的汽车以外一律同时放行;第四步是十字路口左边的车辆,除了直行的汽车之外一律同时放行;第五步是十字路口上、下直行的汽车同时放行;第六步是十字路口左右直行的汽车同时放行;以上共用了六步完成了一个周期的循环。图4是在普通公路(非高速公路)的混合侧埂路上,在内侧的车道上的侧埂路与在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相互连通的示意图,图4只画出了道路中心线右侧的部分,而道路中心线左侧的部分没有画出。侧埂路的行驶方向是由下向上的,最左侧的双线是道路的中心线,最右侧的双线是道路的右边界线,中间的虚线是内侧车道与外侧车道的分界线。在此图内有四种不同的侧埂路:第一种是在内侧车道上的有侧埂的侧埂路;第二种是在外侧车道上的无侧埂的侧埂路;第三种是把内外车道上的侧埂路连通起来的无侧埂的侧埂路,第三种侧埂路放行与否要用红绿灯来控制;第四种是从外侧车道通向各家各户大门的无侧埂的侧埂路。在外侧的车道上的侧埂路的轨道的上方是平的,没有向上凸出的侧埂,从而使整个车道都是平坦的,汽车可以顺利的通行,侧埂车也可以通行。为了防止钢轮出轨,轨道要修得宽一些。如果从外侧车道的侧埂路上往沿路的各家各户的大门内修侧埂路,那么侧埂车可以从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开入路旁的各家各户的大门里去,这就实现了门对门的交通运输,我们把能进行门对门的运输的那一段侧埂路叫做侧埂路一条街。图5是在驾驶室、方向盘前方玻璃上画一条与正前方侧埂路上的侧埂对齐线的示意图。因为在侧埂路上有的路段没有侧埂,当侧埂车从没有侧埂的路段驶向有侧埂的路段时,由于钢轮轮缘的开口比较小,钢轮轮缘的开口很难对准前方的侧埂,解决的办法是:在司机座位的前方玻璃上画一条线,在侧埂车向前直行时的条件下,或者说是在车轴与车厢的前后线垂直的条件下,或者说是在车轴与车厢的横截面平行的条件下,这条线要在经过有开口的钢轮的中心点且与车轴垂直的那个平面上。当司机的两眼在正对着(注意要正对着,不是斜对着)这条线的位置上驾驶侧埂车前行,把行驶的方向调整到玻璃上的线与前方侧埂路上的侧埂线重合的时候,钢轮轮缘的缺口就很容易对准前方侧埂路上的侧埂,进而顺利的驶入前方有侧埂的侧埂路。图 6是有开口的钢轮和在其前方的八字板被高出地面大约四厘米左右的水平平面切开后部分切痕的俯视示意图,此图由三个物体组成,左边的物体是钢轮轮缘开口的局部图形,此钢轮正从左向右行驶;中间的物体是八字型的两块板,此板最好连接在转向架上;右边的物体是侧埂路上的侧埂,如果没有中间的八字型的两块板,那么左边的钢轮的开口就有可能对不准右边的侧埂了,现在有了八字型的两块板之后,左侧钢轮的开口就很容易的驶入右侧的侧埂上了。图7是有开口的钢轮和在其前面的八字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主视示意图。图的左侧是有开口的钢轮,右侧是八字形状的板,图的下面是侧埂路的上表面,八字板要比侧埂路路面的上表面高出一些,但八字板至少有一部分与侧埂的上部分一般高,八字板与钢轮之间要留有间隙。图8是用侧埂路把一个大的货物集散地与数个偏于生产的小的集散地联系起来的示意图,例如侧埂路的一端是大的水泥厂,侧埂路的另一端是数个采石场;再例如侧埂路的一端是火车站,另一端是数个煤矿出煤的矿井口;再例如侧埂路的一端是存放铁矿石的港口,另一端是数个炼铁厂。在这种侧埂路的上空可以架设接触网,侧埂车可以使用市电作为动力,这最适合独家使用的情况。如果是数家使用接触网上的市电,可以模仿共享单车的模式,每一辆侧埂车发一个共享接触网市电的密封的电表。图9是用侧埂路把一个大的货物集散地和数个偏于消费的小的集散地连接起来的示意图。因为城市建筑密集,空间狭窄,所以在城市修侧埂路要高架的、地下的、地面的三者相结合。因为偏于消费的集散地多在城市,所以在城市混合侧埂路的占比就比较大。又因为在城市内修侧埂路和进行轨道运输的困难比较多,所以最好少修侧埂路,尤其是少修在外侧车道上的没有侧埂的侧埂路,解决的办法是:尽量把数个偏于消费的小的集散地集中分布在一条街上,我们把这条街叫做侧埂路一条街,例如在侧埂路一条街上可以建农贸市场大门,煤炭市场大门,建材市场大门,服装批发市场大门和某个仓库大门等等。在图9中,大的集散地还可以是港口、火车站、邻近的城市等。图10是在多车道的公路上能把内侧车道和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连接起来的图形,办法是:在内侧车道上修一座高架的桥,在外侧车道上也修一座高架的桥,再修一座连接上述两座高架桥的横跨桥,这三座桥上都修侧埂路,这些侧埂路是连通的。图11是在多车道的公路上能把在内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和在本公路之外的侧埂路连接起来的图形,办法是:在本公路内侧的车道上修建一座高架的桥,再在本公路之外的地方修建高起的桥墩,再修建一座把本公路内侧车道上的桥和桥墩连接起来的高架的横跨桥,再修一座由桥墩的上面通向地面的桥叫路外桥,上述的三座桥都铺上侧埂路,而且这些侧埂路要通过高架的横跨桥连通起来。图10和图11有三个区别之处:1,图10是双向八车道,图11是双向六车道;2,图10的桥都在本公路内,而图11所述的那个桥墩和路外桥是在本公路之外建立起来的;3,图10最适合用在双向多车道的非高速公路上,图10有望发展成侧埂路一条街;图11最适合用在高速公路上。其中1 ——有侧埂的轨道,2——无侧埂的轨道,3——侧埂,4——公路路面,5——轮缘有开口的钢轮,6——轮缘无开口的钢轮,7——左轮缘,8——右轮缘,9——钢轮轮缘中部的开口, 10——踏面,11——车轴,12——混合侧埂路左边界,13——混合侧埂路右边界,14——道路中心线,15——车道分界线,16——内侧车道,17——外侧车道,18——煤炭市场,19——建材市场,20——农贸市场,21——方向盘前的玻璃窗,22——在玻璃窗上画的线,23——八字板,24——侧埂路,25——大的货物集散地,26——偏于生产的小集散地,27——偏于消费的小集散地,28,——侧埂路一条街,29——在公路内侧车道上修建的向上凸起的桥, 30——在公路外侧车道上修建的向上凸起的桥,31——横跨桥,32——在当前公路之外修建起来的桥墩,33——在当前公路之外修建起的路外桥。
具体实施方式:
侧埂路的轨道运输以分步发展为好,第一步是修建在一个大的集散地与偏于生产的数个小的集散地之间的侧埂路;第二步是修建一个大的货物集散地与数个偏于消费的小集散地之间的侧埂路,同时要在城市内规划出侧埂路一条街;第三步是把本地区各个孤立零散的侧埂路连接起来,尤其重视把邻近的城市用侧埂路连接起来;在高速公路的内侧车道上修建侧埂路,新建的高速公路是重点;第四步是把全国的侧埂路连接起来,同时可以把废弃不用的或利用率低的铁路改造成专一侧埂路。还可以把运输量低的地区全部侧埂路化,人口稀少矿产也少的地区铁路运输是赔钱的。第五步是把轨道运输的多元制合并成一元制,进入城市公路上行驶的是单节的、短节的侧埂车,不进入城市公路上行驶的大部分是多节的、长节的侧埂车。为什么用侧埂车来统一其他的轨道车辆呢?原因是其他车辆的优点侧埂车全具备,侧埂车还有其他车辆不具备的优点。主要优点有二,第一个优点是现有的传统的轨道车辆只能在有沟的轨道上行驶,而不能在平的轨道上行驶;而侧埂车既可以在长途运输时在内侧车道上有侧埂的轨道上快速行驶,又可以在入户的时候在外侧车道上无侧埂的侧埂路一条街上慢速行驶。有了这一优点,侧埂车就可以驶入沿街各户的大门内,从而实现门对门的运输。第二个优点是侧埂路可以做到只有一侧的轨道上有埂,而另一侧轨道的上表面是平的,如果我们把有侧埂的轨道铺在公路的内侧车道的左侧轨道上,那么整个公路路面只有内侧一小窄条的道路受突出的侧埂的影响,而其余的大部分路面都是平坦的,这样的路面既保证了侧埂车的通行,又基本上不影响汽车的通行。全国实现统一侧埂路,统一侧埂车以后,每一辆侧埂车均可以在全国所有的轨道上通行,零件可以做到标准化、通用化,可以大批量的生产,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升质量,从而做到古人早已倡导的“车同轨”。反之,例如两个国家的轨道宽窄不一,就不利于之间的轨道交通。
关于侧埂路一条街的建设与发展:要想使轨道运输向城市内延伸,要想使廉价的轨道运输覆盖更多的汽车运输,我们要想办法促使城市内的侧埂路一条街发展成侧埂路多条街。因为火车站只能建在大的货物集散地,则由大的集散地到小的集散地之间的货物运输只能靠汽车来完成。今后我们要大力修侧埂路,要用侧埂车把大的集散地的货物运到小的集散地来。由大的集散地到小的集散地的侧埂路主要分成两段,一段是连接大的集散地的那一段,这一段一般为永久的、多家使用的、高速行驶的、有侧埂的一段;另一段是连接小的集散地的那一段,这一段多为没有侧埂的、低速行驶的、进入城市道路的、侧埂路一条街、或临时可变动的那一段。例如进入批发市场或进入仓库院内的那一段侧埂路有的是简易的、有的是可临时变动的、有的是用几块钢板临时代替轨道的。在刚开始时,我们先试点的在城市建一条侧埂路一条街,在此同时我们还要规划在中等城市将要建数条侧埂路一条街,在大城市将要建十几条侧埂路一条街。在侧埂路一条街上,还要有侧埂车专业运输或租赁户,侧埂车维修户,临时侧埂路的铺设和改动户。有的侧埂车可以自带数块钢板作为可移动的轨道用,假如在半路上侧埂车出了问题,可用这数块钢板当做临时轨道把出了问题的侧埂车开出侧埂路的轨道。这样就使其他的侧埂车可以从这条轨道上顺利的通过。我们以把蔬菜从某蔬菜基地运到某城市的农贸市场为例来说明,如果用汽车来运,运费太高;如果用火车来运,需要用汽车把蔬菜从蔬菜基地运到火车站再装火车,火车再把蔬菜运到离城市最近的火车站,再用汽车把蔬菜运到城市的某个农贸市场。这要多个环节多次倒手装卸车,火车的发车时间是有钟点的,有时还要等较长的时间才能发车,假如是生猛海鲜,新鲜荔枝,延误的时间长损失就大;如果采用侧埂车来运输蔬菜,那么由生产蔬菜的小集散地到某城市的农贸市场的小集散地之间的运输则可以直达,可以减少中间环节,节油、快速。所谓门对门的运输,就是指甲乙两个小集散地之间的运输。关于客运,侧埂路只适用于有固定车站、固定线路的运输,而且在固定线路上运输量比较大的路段才可以修侧埂路。所以凡是有固定车站,有运输量比较大的固定线路可以搞侧埂车的客运。关于长途客运,因为长途客运车站的间隔比较远,所以客运侧埂车在远离车站的时候最好在专一侧埂路上行驶,或者在高速路的内侧车道上行驶,或者在混合侧埂路的内侧车道上行驶;在即将到达车站的时候再行驶到混合侧埂路的外侧车道上去,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没有侧埂。关于短途客运,因为短途客运车站的间隔比较近,所以客运侧埂车最好全程都在混合侧埂路的外侧车道上行驶,因为车站和小的集散地的大门都在外侧车道的旁边,又因为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没有向上凸起的侧埂,侧埂车容易脱轨,所以在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的铁轨要适当加宽一些。关于在混合侧埂路上修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要事先做好规划,凡是将来能发展成侧埂路一条街的要优先去修;凡是条件不具备的要努力创造条件。例如侧埂路长途客运需要在某地修一个车站,那么就要在车站所在的地方修在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同时我们就要思考出将来能否逐步把此段路发展成侧埂路一条街?在规划时要预留将来发展扩建的长度空间。因为已经有了客运车站了,能否在此段路上建货运站、仓库、批发市场等等。总之,在侧埂路一条街上,利用侧埂车进行门对门运输的家数越多经济效益越好;反之,如果在此一条街上只有一个客运站,或者只有一个货运仓库,经济效益就差一些。重型卡车的功率大,很少用电池为动力,当重型卡车改装成侧埂车后,其功率减小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功率小了,就可以用电池为动力了,就变成新能源重型卡车了。
交通运输的最佳布局:凡是能用轨道运输的尽量用轨道运输。如果在新建的高速公路的内侧车道上铺上侧埂路,那么就能大大的增加轨道运输的比重。大的集散地与小的集散地之间的运输优先考虑用侧埂车,因为在小的集散地不宜建火车站;小的集散地与小的集散地之间的运输也优先考虑侧埂车,因为这样可以增加轨道运输的比重。例如上述的蔬菜基地与某个农贸市场之间的运输。具体做法是:凡是小的货物集散地集中的地区都积极考虑筹建侧埂路一条街;凡是布局分散的小的货物集散地都鼓励和引导他们集中迁移到侧埂路一条街上来,在发展的初期国家给与补贴和优惠,到末期再逐步退坡。

Claims (10)

1.一种铁轨路,包括两条铁轨,其特征在于,在两条铁轨中,有一条铁轨的上表面是平的;而另外一条铁轨上表面的中部设有一道向上凸出的埂,叫做侧埂;但在交叉路口处,在分岔路口处,在轨道为小半径曲线处,在多车道的外侧车道处,在进入各家各户的大门处,在车道变道并道处,在狭窄的公路等地方,该轨道的另一条铁轨的上表面也可以是平的,也就是说在上述的数种情况下,该铁轨路的另一条铁轨的上表面也可以没有向上凸起的侧埂;我们把上述的铁轨路叫做侧埂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轨路,其特征在于,在铁轨路上,侧埂的上部分要厚一些,也就是说侧埂上部分的宽度要比下部分宽一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铁轨路,其特征在于,该铁轨路可以修在公路上,这样的路就形成了既有铁轨路功能又有公路功能的混合功能的铁轨路,也就是说这种路既包括钢轨,又包括公路路面,而且轨道两侧的路面也是公路路面,上表面是平的轨道也是很好的公路路面;我们把这种路叫做混合功能的铁轨路,或者叫做混合功能的侧埂路;在这种混合功能的铁轨路上,除了侧埂之外的其他地方,汽车和钢轮机动车均可通畅的行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轨路,其特征在于,在混合功能的铁轨路上,侧埂路既可以修建在公路内侧的车道上,也可以修建在公路外侧的车道上,还可以修把内外车道上的侧埂路连接起来的侧埂路;其中,修在内侧车道上的侧埂路部分路段有侧埂,而且侧埂是在最内侧的那一条轨道上;这种混合功能的铁轨路除了有向上凸起的侧埂以外,其余的钢轨的上表面与钢轨两侧的公路路面的上表面都在一个比较平的平面上;修在外侧车道上的那条侧埂路没有侧埂;通向各家各户院子里的侧埂路也没有侧埂;连接内外两个车道上的侧埂路的侧埂路也没有侧埂;上述的在内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在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和通向各家院子内的侧埂路之间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相互连通,在连通之后,在他们上面行驶的钢轮机动车可以在这数种铁轨路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行驶。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铁轨路,其特征在于,在多车道的公路上,把内侧车道和外侧车道上的侧埂路连接起来的侧埂路这样修建:在内侧车道上与外侧车道上分别修建一个向上凸起的桥,然后再修一个连接这两个桥的桥,叫做横跨桥,连接点分别在前两个桥的上部较高处;在内侧车道上的桥上修侧埂路,在外侧车道上的桥上也修侧埂路,在横跨桥上也修侧埂路;横跨桥上的侧埂路要分别和内外侧桥上的侧埂路相连接;横跨桥的高度以不影响桥下面的车辆的通过为宜。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铁轨路,其特征在于,在多车道的公路上,把内侧车道上的侧埂路和本公路之外的侧埂路连接起来的侧埂路要这样修建:在内侧车道上修建一座向上凸起的桥,叫内侧车道上的桥;再在本公路之外的合适地方修建起桥墩等能支撑起高架桥的建筑,此桥墩等能支撑起高架桥的建筑要和内侧车道上的桥差不多一般高;要修建连接起内侧车道上的桥和桥墩等能支撑起高架桥的建筑的一座高架桥,叫做横跨桥;再从本公路之外修起的桥墩等能支撑起高架桥的建筑上修建一条通向本公路之外的侧埂路的桥叫做路外桥;上述的三座桥上都修建侧埂路,这三段侧埂路要通过横跨桥上的侧埂路连通起来;横跨桥的高度以不影响桥下面车辆的通过为宜。
7.一种行驶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轨路上的钢轮机动车,包括车体,车轴,其特征在于,在该钢轮机动车车轴两侧的钢轮中,有一侧的钢轮轮缘的中部有一个开口,而另一侧的钢轮没有开口;如果该钢轮机动车所行驶的铁轨路的侧埂设置在左侧的轨道上,那么该钢轮机动车就在左侧的钢轮轮缘的中部设有开口;如果该钢轮机动车所行驶的铁轨路的侧埂设置在右侧的轨道上,那么该钢轮机动车就在右侧的钢轮轮缘的中部设有开口;此开口的深度要大于侧埂的高度,此开口的宽度要大于侧埂的宽度;当该钢轮机动车在与其配套的铁轨路上行驶时,钢轮机动车的左右两个钢轮正好分别落在铁轨路的左右两条轨道上,有开口的钢轮正好落在有侧埂的轨道上,侧埂正好在开口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轮缘有开口的钢轮前面水平安置八字型的两块板,此两块板可以与钢轮机动车的转向架连接,八字板的高度以侧埂的上部分与八字板的内侧能接触的高度为宜,八字板的前方开口大,后方开口小,八字板后方开口的宽度与钢轮的轮缘开口的宽度接近,后方开口与钢轮轮缘开口的距离很近,此两块板要与地面保持一些距离,尽量不接触地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钢轮机动车驾驶员座位前方的玻璃上画一条线,当在钢轮机动车直行的前提条件下,或者说是在车轴与车厢的横截面平行的条件下,此线要在过钢轮开口的中心点且和车轴垂直的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钢轮机动车,其特征在于,控制该钢轮机动车行驶方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当钢轮机动车有开口的钢轮下面有侧埂时,主要由侧埂控制钢轮机动车的行驶方向;另一种是当钢轮机动车有开口的钢轮下面没有侧埂时,则切换到非侧埂控制钢轮机动车行驶方向的模式;所以该钢轮机动车要配备能感知和判断该钢轮机动车有开口的钢轮下面有无侧埂的设备,该钢轮机动车还要配备对钢轮机动车行驶方向的两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决定与执行的软硬件设备,例如要配备有关的光电管、传感器、电脑、和有关的软硬件等;该钢轮机动车非侧埂控制钢轮机动车行驶方向的模式可进一步细分成三种模式,一种是人工驾驶模式,该钢轮机动车要配备方向盘等人工驾驶控制方向的一系列设备;另一种是自动驾驶模式,即无人驾驶模式,该钢轮机动车要配备有无人驾驶相关的设备,软硬件等,包括利用北斗定位等的设备和手段,尤其侧重控制行驶方向方面的软硬件设备;还有一种是人工驾驶与无人驾驶相结合的模式,钢轮机动车要配备相应的软硬件等设备。
CN202110682397.7A 2021-06-21 2021-06-21 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的铁轨路和在该路上行驶的钢轮机动车 Pending CN1135249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2397.7A CN113524974A (zh) 2021-06-21 2021-06-21 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的铁轨路和在该路上行驶的钢轮机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82397.7A CN113524974A (zh) 2021-06-21 2021-06-21 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的铁轨路和在该路上行驶的钢轮机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4974A true CN113524974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25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82397.7A Pending CN113524974A (zh) 2021-06-21 2021-06-21 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的铁轨路和在该路上行驶的钢轮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497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05848A1 (fr) * 1977-05-27 1979-05-11 Rignault Jean Tramway electrique sur pneus a guidage unilateral
DE4431516A1 (de) * 1994-09-03 1996-03-07 Anton Distler Nutzung der Schiene durch den Individualverkehr
CN1807129A (zh) * 2005-05-30 2006-07-26 刘业军 平路轨道两道可用车及道路
CN102180074A (zh) * 2011-03-30 2011-09-14 刘加成 公轨汽车及公轨路
CN112537170A (zh) * 2020-08-30 2021-03-23 王满场 公铁两用车及其轨道运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405848A1 (fr) * 1977-05-27 1979-05-11 Rignault Jean Tramway electrique sur pneus a guidage unilateral
DE4431516A1 (de) * 1994-09-03 1996-03-07 Anton Distler Nutzung der Schiene durch den Individualverkehr
CN1807129A (zh) * 2005-05-30 2006-07-26 刘业军 平路轨道两道可用车及道路
CN102180074A (zh) * 2011-03-30 2011-09-14 刘加成 公轨汽车及公轨路
CN112537170A (zh) * 2020-08-30 2021-03-23 王满场 公铁两用车及其轨道运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81064B (zh) 分离型分道高速公路
CN201907505U (zh) 双层双向路轨兼容绿色公交系统
CN102730004A (zh) 一种高架式公共交通运行方案
CN103213583A (zh) 双层运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CN201381462Y (zh) 分离型分道高速公路
CN202809421U (zh) 一种畅行立交桥
CN102582630A (zh) 一种城市高架桥式轻轨公共交通系统
CN203049396U (zh) 路口快捷立交桥
CN113524974A (zh) 可实现门对门运输的铁轨路和在该路上行驶的钢轮机动车
CN203049395U (zh) 准轨道交通道路系统
CN102146650B (zh) 一种单轨公路
CN108978384A (zh) 一种地上直行立交桥
WO2022001680A1 (zh) 一种智能高空巴士
CN1102229A (zh) 城市立体交通系统
JP4202990B2 (ja) ビジネス地域の環境を保全する複合交通システム
CN110029548A (zh) 一种单线小高架交通系统
CN201460335U (zh) 城市道路地下停车库布局结构
CN102912694A (zh) 双层双向路轨兼容绿色公交系统专用轨道设施
CN202671991U (zh) 万向畅通小巧立交桥
CN102463994B (zh) 一种双层双向路轨兼容绿色公交系统
CN202827570U (zh) 双层双向路轨兼容绿色公交系统回车台
CN201990908U (zh) 一种快捷畅通的城市道路交叉口立交系统
CN101210407A (zh) 道路交通工程系统的方法和设施
Garrison et al. Lean vehicles: Strategies for introduction emphasizing adjustments to parking and road facilities
CN110453554A (zh) 一种立体交通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