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1275A -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1275A
CN113511275A CN202110797049.4A CN202110797049A CN113511275A CN 113511275 A CN113511275 A CN 113511275A CN 202110797049 A CN202110797049 A CN 202110797049A CN 113511275 A CN113511275 A CN 113511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rod
base
rod part
actu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704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包友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Ingi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Ingi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Ingi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Ingin Aut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704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12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1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12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7Rear spoi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动尾翼系统,包括:尾翼;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能够输出驱动动作,在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开关部,开关部用来指示尾翼所处的位置信息;以及,执行装置,执行装置能够将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动作传递给尾翼,使得尾翼执行第一动作或者第二动作。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汽车。

Description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电动尾翼技术领域,本公开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整车重量越来越轻,导致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抓地力不够,使得整车的操控性下降,严重时可能导致车辆失控而发生交通事故。
为此,能根据车速自动调节位置的电动尾翼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动尾翼系统需要根据车速调节尾翼位置。在车辆低速行驶时,尾翼收起,减小风阻,改善油耗;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尾翼逐步升起,改善车辆空气动力学性能,提升操控性和高速驾驶安全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本公开的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动尾翼系统,包括:
尾翼;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输出驱动动作,在所述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开关部,所述开关部用来指示所述尾翼所处的位置信息;以及,
执行装置,所述执行装置能够将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动作传递给尾翼,使得尾翼执行第一动作或者第二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执行装置包括第一执行器和第二执行器,所述第一执行器与所述第二执行器对称设置。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包括第一输出端部以及第二输出端部,所述第一输出端部与所述第一执行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部与所述第二执行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尾翼包括尾翼第一端部以及尾翼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执行器将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动作传递给所述尾翼第一端部,所述第二执行器将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动作传递给所述尾翼第二端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还包括基座,所述驱动装置以及所述执行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凹形部以及第二凹形部,所述第一凹形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执行器,所述第二凹形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执行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一凹形部内设置有第一排水部,所述第一排水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凹形部内的积水排出,所述第二凹形部内设置有第二排水部,所述第二排水部用于将所述第二凹形部内的积水排出。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一排水部为排水阀,所述第二排水部为排水阀。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一凹形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驱动轴的第一输出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凹形部以与所述第一执行器连接,所述第二凹形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轴的第二输出端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二凹形部以与所述第二执行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安装部,所述驱动装置安装部用于将驱动装置固定至所述基座。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一执行器与所述第二执行器互为镜像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一执行器包括底座、第一杆部、第二杆部、第三杆部、第四杆部、第五杆部以及第六杆部,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底座第一孔、底座第二孔、底座第三孔、底座第四孔、底座第五孔以及底座第六孔;
通过所述底座第一孔以及所述底座第二孔,第一执行器被固定至所述基座上;
所述底座第三孔与所述底座第四孔相对地设置,以使得所述底座第三孔以及所述底座第四孔能够被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穿过;
所述底座第五孔与所述第一杆部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杆部能够绕所述底座第五孔旋转;
所述底座第六孔与所述第二杆部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二杆部能够绕所述底座第六孔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一杆部上形成有第一杆部第一孔以及第一杆部第二孔,所述第一杆部第一孔与所述底座第六孔同轴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杆部能够绕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底座第六孔旋转;所述第一杆部第二孔用于与所述第三杆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二杆部形成有第二杆部第一孔以及第二杆部第二孔,所述第二杆部第一孔与所述底座第五孔同轴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杆部能够绕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底座第五孔旋转;所述第二杆部第二孔用于与所述第三杆部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三杆部上形成有第三杆部第一孔、第三杆部第二孔、第三杆部第三孔、第三杆部第四孔以及第三杆部第五孔;
所述第三杆部第一孔与所述第一杆部第二孔同轴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杆部以及所述第三杆部能够绕所述第三杆部第一孔与所述第一杆部第二孔的轴线旋转;
所述第三杆部第三孔与所述第二杆部第二孔同轴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第三杆部能够绕所述第三杆部第三孔与所述第二杆部第二孔的轴线旋转;
所述第三杆部第二孔与所述第五杆部连接;
所述第三杆部第四孔以及所述第三杆部第五孔用以固定所述第六杆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四杆部上形成有第四杆部第一孔以及第四杆部第二孔;
所述第四杆部第一孔用于与所述第五杆部连接;
所述第四杆部第二孔用于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以使得所述第四杆部被所述驱动轴驱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五杆部上形成有第五杆部第一孔以及第五杆部第二孔;
所述第五杆部第一孔与所述第三杆部第二孔同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五杆部与所述第三杆部能够绕着所述第五杆部第一孔与所述第三杆部第二孔的轴线旋转;
所述第五杆部第二孔与所述第四杆部第二孔同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五杆部与所述第四杆部能绕着所述第五杆部第二孔与所述第四杆部第二孔的轴线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六杆部上形成有第六杆部第一孔、第六杆部第二孔、第六杆部第三孔以及第六杆部第四孔;
所述第六杆部第一孔以及所述第六杆部第二孔分别与所述第三杆部的第三杆部第四孔及第三杆部第五孔配合,以将所述第六杆部固定在所述第三杆部上;
所述第六杆部第三孔以及所述第六杆部第四孔用于与所述尾翼固定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线束插接件,所述线束插接件用于与电动尾翼系统之外的整车控制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基于整车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驱动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两个闷头部,分别临近第一输出端部以及第二输出端部设置,以分别与所述基座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配合,防止液体经由所述第一通孔进入第一凹形部以及防止液体经由所述第二通孔进入第二凹形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一输出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部均包括异形结构,使得所述第一输出端部与第一执行器相配合以将驱动动作传递给第一执行器以及使得所述第二输出端部与第二执行器相配合以将驱动动作传递给第二执行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一输出端部与第一执行器的第四杆部上的第四杆部第二孔相配合以将驱动动作传递给第一执行器。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卡槽部,通过所述多个卡槽部与驱动装置安装部配合,所述驱动装置能够被固定至所述基座。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一动作为升起动作,所述第二动作为下降动作。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驱动装置安装部为螺柱。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三杆部第四孔以及所述第三杆部第五孔均为过孔且均为方形孔。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四杆部第二孔为异形孔,所述异形孔包括椭圆形孔。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第六杆部第一孔以及所述第六杆部第二孔均为异形孔,所述第六杆部第三孔以及所述第六杆部第四孔均为异形孔,所述异形孔包括椭圆形孔。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同轴连接通过销轴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单元以及齿轮组件,所述电机单元经由所述齿轮组件将驱动动作传递给所述驱动轴。
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当所述驱动轴输出预定量的转动动作时,所述开关部能够被所述驱动轴触发并输出触发信号,基于所述开关部输出的所述触发信号,所述电机单元能够被控制以停止转动动作的输出。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的电动尾翼系统。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及图10分别为图8中A区域、B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2及图13分别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驱动装置与第一执行器、第二执行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第一执行器的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第一执行器的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第一执行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至图23分别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第一执行器的各个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说明
10 基座
20 第一执行器
30 驱动装置
40 尾翼
50 第二执行器
100 电动尾翼系统
101 第一凹形部
102 第二凹形部
103 第一排水部
104 第二排水部
105 驱动装置安装部
106 第一通孔
107 第二通孔
201 底座
202 第一杆部
203 第二杆部
204 第三杆部
205 第四杆部
206 第五杆部
207 第六杆部
301 线束插接件
302 驱动轴
303 闷头部
304 卡槽部
305 开关部
306 电机单元
307 齿轮组件
401 尾翼第一端部
402 尾翼第二端部
2011 底座第一孔
2012 底座第二孔
2013 底座第三孔
2014 底座第四孔
2015 底座第五孔
2016 底座第六孔
2021 第一杆部第一孔
2022 第一杆部第二孔
2031 第二杆部第一孔
2032 第二杆部第二孔
2041 第三杆部第一孔
2042 第三杆部第二孔
2043 第三杆部第三孔
2044 第三杆部第四孔
2045 第三杆部第五孔
2051 第四杆部第一孔
2052 第四杆部第二孔
2061 第五杆部第一孔
2062 第五杆部第二孔
2071 第六杆部第一孔
2072 第六杆部第二孔
2073 第六杆部第三孔
2074 第六杆部第四孔
3021 第一输出端部
3022 第二输出端部
30211 异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为了描述性目的,本公开可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和“侧(例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从而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部件与另一(其它)部件的关系。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图包含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部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部件将随后被定位为“在”所述其它部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这里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第一输出端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9及图10分别为图8中A区域、B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2及图13分别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驱动装置与第一执行器、第二执行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1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第一执行器的第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第一执行器的第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第一执行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7至图23分别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第一执行器的各个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下文根据图1至图24对本公开的电动尾翼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包括:尾翼40;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能够输出驱动动作,在驱动装置30内部设置有开关部305,开关部305用来指示尾翼40所处的位置信息;以及,执行装置,执行装置能够将驱动装置30输出的驱动动作传递给尾翼40,使得尾翼40执行第一动作或者第二动作。
如图1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执行装置30包括第一执行器20和第二执行器50,更优选地,第一执行器20与第二执行器50对称设置。
第一执行器20与第二执行器50也可以不对称的设置。
优选地,第一执行器与第二执行器具有相同的结构,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不同结构的第一执行器与第二执行器。
优选地,本公开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的驱动装置30包括驱动轴302,驱动轴302包括第一输出端部3021以及第二输出端部3022,第一输出端部3021与第一执行器20连接,第二输出端部3022与第二执行器50连接。
其中,第一输出端部3021与第二输出端部3022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第一输出端部3021与第二输出端部3022为一体结构。
通过将第一执行器20(图1中的左侧执行器)与第二执行器50(图1中的右侧执行器)对称设置,使得第一执行器20和第二执行器50能以相同的运动轨迹推动尾翼40左右两侧同时运动。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尾翼40包括尾翼第一端部401以及尾翼第二端部402,第一执行器20将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动作传递给尾翼第一端部401,第二执行器50将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动作传递给尾翼第二端部402。
优选地,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还包括基座10,驱动装置30以及执行装置被设置在基座10上。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电动尾翼系统100的基座10包括第一凹形部101以及第二凹形部102,第一凹形部101用于安装第一执行器20,第二凹形部102用于安装第二执行器50。
优选地,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一凹形部101内设置有第一排水部103,第一排水部103用于将第一凹形部101内的积水排出,第二凹形部102内设置有第二排水部104,第二排水部104用于将第二凹形部102内的积水排出。
其中,第一排水部103为排水阀,第二排水部104为排水阀,第一排水部103以及第二排水部104可以包括延伸管道,第一排水部以及第二排水部也可以是排水孔的形式,本公开不对第一排水部以及第二排水部的具体结构做特别限定,只要能够实现第一凹形部以及第二凹形部内的积水的排出即可。
如图2所示,优选地,第一凹形部101设置有第一通孔106,驱动轴302的第一输出端部3021穿过第一通孔106进入第一凹形部101以与第一执行器20连接,第二凹形部102设置有第二通孔107,驱动轴302的第二输出端部3022穿过第二通孔107进入第二凹形部102以与第二执行器50连接。
如图3所示,优选地,电动尾翼系统100的基座10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安装部105,驱动装置安装部105用于将驱动装置30固定至基座10。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一执行器20与第二执行器50互为镜像结构。
下文以第一执行器20为例,对本公开的执行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4、15、16所示,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一执行器20包括底座201、第一杆部202、第二杆部203、第三杆部204、第四杆部205、第五杆部206以及第六杆部207,底座201上形成有底座第一孔2011、底座第二孔2012、底座第三孔2013、底座第四孔2014、底座第五孔2015以及底座第六孔2016;
通过底座第一孔2011以及底座第二孔2012,第一执行器20被固定至基座10上;
底座第三孔2013与底座第四孔2014相对地设置,以使得底座第三孔2013以及底座第四孔2014能够被驱动装置30的驱动轴302穿过;
底座第五孔2015与第一杆部202配合,以使得第一杆部202能够绕底座第五孔2015旋转;
底座第六孔2016与第二杆部203配合,以使得第二杆部203能够绕底座第六孔2016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通过第四杆部205推动第五杆部206运动,第五杆部206推动第三杆部204沿着第二杆部203、第一杆部202以及底座201组成的四边形进行平面运动,第三杆部204通过第六杆部207推动尾翼40达到需要的位置。
优选地,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一杆部202上形成有第一杆部第一孔2021以及第一杆部第二孔2022,第一杆部第一孔2021与底座第六孔2016同轴连接,以使得第一杆部202能够绕底座201上的底座第六孔2016旋转;第一杆部第二孔2022用于与第三杆部204连接。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二杆部203形成有第二杆部第一孔2031以及第二杆部第二孔2032,第二杆部第一孔2031与底座第五孔2015同轴连接,以使得第二杆部203能够绕底座201上的底座第五孔2015旋转;第二杆部第二孔2032用于与第三杆部204连接。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三杆部204上形成有第三杆部第一孔2041、第三杆部第二孔2042、第三杆部第三孔2043、第三杆部第四孔2044以及第三杆部第五孔2045;
第三杆部第一孔2041与第一杆部第二孔2022同轴连接,以使得第一杆部202以及第三杆部204能够绕第三杆部第一孔2041与第一杆部第二孔2022的轴线旋转;
第三杆部第三孔2043与第二杆部第二孔2032同轴连接,以使得第二杆部203与第三杆部204能够绕第三杆部第三孔2043与第二杆部第二孔2032的轴线旋转;
第三杆部第二孔2042与第五杆部206连接;
第三杆部第四孔2044以及第三杆部第五孔2045用以固定第六杆部207。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四杆部205上形成有第四杆部第一孔2051以及第四杆部第二孔2052;
第四杆部第一孔2051用于与第五杆部206连接;
第四杆部第二孔2052用于与驱动装置30的驱动轴302连接,以使得第四杆部205被驱动轴302驱动。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五杆部206上形成有第五杆部第一孔2061以及第五杆部第二孔2062;
第五杆部第一孔2061与第三杆部第二孔2042同轴连接,使得第五杆部206与第三杆部204能够绕着第五杆部第一孔2061与第三杆部第二孔2042的轴线旋转;
第五杆部第二孔2062与第四杆部第二孔2052同轴连接,使得第五杆部206与第四杆部205能绕着第五杆部第二孔2062与第四杆部第二孔2052的轴线旋转。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六杆部207上形成有第六杆部第一孔2071、第六杆部第二孔2072、第六杆部第三孔2073以及第六杆部第四孔2074;
第六杆部第一孔2071以及第六杆部第二孔2072分别与第三杆部204的第三杆部第四孔2044及第三杆部第五孔2045配合,以将第六杆部207固定在第三杆部204上;
第六杆部第三孔2073以及第六杆部第四孔2074用于与尾翼40固定连接。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驱动装置30还包括线束插接件301,线束插接件301用于与电动尾翼系统之外的整车控制器连接,驱动装置30基于整车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驱动动作。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驱动轴302上设置有两个闷头部303,分别临近第一输出端部3021以及第二输出端部3022设置,以分别与基座10的第一通孔106、第二通孔107配合,防止液体经由第一通孔106进入第一凹形部101以及防止液体经由第二通孔107进入第二凹形部102。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一输出端部3021以及第二输出端部3022均包括异形结构30211,使得第一输出端部3021与第一执行器20相配合以将驱动动作传递给第一执行器20以及使得第二输出端部3022与第二执行器50相配合以将驱动动作传递给第二执行器50。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一输出端部3021与第一执行器20的第四杆部205上的第四杆部第二孔2052相配合以将驱动动作传递给第一执行器20。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驱动装置30包括多个卡槽部304,通过多个卡槽部304与驱动装置安装部105配合,驱动装置30能够被固定至基座10。
优选地,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一动作为升起动作,第二动作为下降动作。
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驱动装置安装部105可以为螺柱。
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三杆部第四孔2044以及第三杆部第五孔2045均可以为过孔且均可以为方形孔。
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四杆部第二孔2052可以为异形孔,异形孔包括椭圆形孔。异形孔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孔。
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第六杆部第一孔2071以及第六杆部第二孔2072均可以为异形孔,第六杆部第三孔2073以及第六杆部第四孔2074均可以为异形孔,异形孔包括椭圆形孔。
对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上文描述的同轴连接可以通过销轴的方式实现。
如图14及图15所示,图14为本公开的电动尾翼系统在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公开的电动尾翼系统在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参考图6、11至15,驱动装置30通过卡槽部304固定在基座10的驱动装置安装部105上。
驱动装置30上的驱动轴302通过闷头部303穿过第一通孔106/第二通孔107进入第一凹形部101/第二凹形部102内,与第一执行器20/第二执行器50相连。
如图24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100,驱动装置30还包括电机单元306以及齿轮组件307,电机单元306经由齿轮组件307将驱动动作传递给驱动轴302。
更优选地,当驱动轴302输出预定量的转动动作时,开关部305能够被驱动轴302触发并输出触发信号,基于开关部305输出的触发信号,电机单元306能够被控制以停止转动动作的输出。
通过开关部305对驱动轴302的预定量的转动动作(可以包括两个方向的预定量的转动动作)的指示,来指示尾翼40的位置信息。
第一执行器20/第二执行器50通过底座第一孔/底座第二孔2022与底座10固定,驱动装置30的驱动轴302穿入第一凹形部101/第二凹形部102后,通过驱动轴的异形结构30211与第四杆部第一孔2051(异形孔)连接,将驱动装置30的动力传递给第一执行器20/第二执行器50。
尾翼40通过第六杆部第三孔2073和第六杆部第四孔2074固定在第一执行器20/第二执行器50上,当驱动装置30驱动第一执行器20/第二执行器50打开时,第一执行器20/第二执行器50会带动尾翼40到达所需要的位置,如图15所示。
通过整车控制器,控制驱动装置30运动,驱动装置30通过驱动轴302驱动第一执行器20/第二执行器50,第一执行器20/第二执行器50通过第六杆207推动尾翼40运动,实现尾翼升起。当需要关闭尾翼40时,驱动装置30反向运动,驱动装置30通过驱动轴302反向驱动第一执行器20/第二执行器50,第一执行器20/第二执行器50通过第六杆207推动尾翼40到达关闭位置,实现尾翼40关闭,从而实现尾翼40的电动升起和关闭。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汽车,包括:上述任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尾翼系统。
本公开的电动尾翼系统,当尾翼需要被升起时,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轴带动第一执行器(图中的左侧执行器)和第二执行器(图中的右侧执行器)以使得右侧执行器和左侧执行器能以相同的运动轨迹推动尾翼左右两侧运动,推动尾翼自动升起到需要的位置。
本公开的电动尾翼系统可以安装在汽车车身、后盖或者尾门上。
本公开的电动尾翼系统传递效率高,运动平稳,声音品质好,结构紧凑简单,所需要的布置空间小,布置灵活,可以自主的将尾翼升起到任意需要的位置,有效的改善整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提升整车操控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尾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尾翼;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能够输出驱动动作,在所述驱动装置内部设置有开关部,所述开关部用来指示所述尾翼所处的位置信息;以及
执行装置,所述执行装置能够将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动作传递给尾翼,使得尾翼执行第一动作或者第二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尾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装置包括第一执行器和第二执行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尾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执行器与所述第二执行器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尾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包括第一输出端部以及第二输出端部,所述第一输出端部与所述第一执行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部与所述第二执行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尾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包括尾翼第一端部以及尾翼第二端部,所述第一执行器将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动作传递给所述尾翼第一端部,所述第二执行器将所述驱动装置输出的驱动动作传递给所述尾翼第二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尾翼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所述驱动装置以及所述执行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尾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第一凹形部以及第二凹形部,所述第一凹形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执行器,所述第二凹形部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执行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尾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形部内设置有第一排水部,所述第一排水部用于将所述第一凹形部内的积水排出,所述第二凹形部内设置有第二排水部,所述第二排水部用于将所述第二凹形部内的积水排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尾翼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部为排水阀,所述第二排水部为排水阀;
可选地,所述第一凹形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驱动轴的第一输出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进入所述第一凹形部以与所述第一执行器连接,所述第二凹形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轴的第二输出端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第二凹形部以与所述第二执行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驱动装置安装部,所述驱动装置安装部用于将驱动装置固定至所述基座;
可选地,所述第一执行器与所述第二执行器互为镜像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一执行器包括底座、第一杆部、第二杆部、第三杆部、第四杆部、第五杆部以及第六杆部,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底座第一孔、底座第二孔、底座第三孔、底座第四孔、底座第五孔以及底座第六孔;
通过所述底座第一孔以及所述底座第二孔,第一执行器被固定至所述基座上;
所述底座第三孔与所述底座第四孔相对地设置,以使得所述底座第三孔以及所述底座第四孔能够被驱动装置的驱动轴穿过;
所述底座第五孔与所述第一杆部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一杆部能够绕所述底座第五孔旋转;
所述底座第六孔与所述第二杆部配合,以使得所述第二杆部能够绕所述底座第六孔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一杆部上形成有第一杆部第一孔以及第一杆部第二孔,所述第一杆部第一孔与所述底座第六孔同轴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杆部能够绕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底座第六孔旋转;所述第一杆部第二孔用于与所述第三杆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杆部形成有第二杆部第一孔以及第二杆部第二孔,所述第二杆部第一孔与所述底座第五孔同轴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杆部能够绕所述底座上的所述底座第五孔旋转;所述第二杆部第二孔用于与所述第三杆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三杆部上形成有第三杆部第一孔、第三杆部第二孔、第三杆部第三孔、第三杆部第四孔以及第三杆部第五孔;
所述第三杆部第一孔与所述第一杆部第二孔同轴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杆部以及所述第三杆部能够绕所述第三杆部第一孔与所述第一杆部第二孔的轴线旋转;
所述第三杆部第三孔与所述第二杆部第二孔同轴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杆部与所述第三杆部能够绕所述第三杆部第三孔与所述第二杆部第二孔的轴线旋转;
所述第三杆部第二孔与所述第五杆部连接;
所述第三杆部第四孔以及所述第三杆部第五孔用以固定所述第六杆部;
可选地,所述第四杆部上形成有第四杆部第一孔以及第四杆部第二孔;
所述第四杆部第一孔用于与所述第五杆部连接;
所述第四杆部第二孔用于与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连接,以使得所述第四杆部被所述驱动轴驱动;
可选地,所述第五杆部上形成有第五杆部第一孔以及第五杆部第二孔;
所述第五杆部第一孔与所述第三杆部第二孔同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五杆部与所述第三杆部能够绕着所述第五杆部第一孔与所述第三杆部第二孔的轴线旋转;
所述第五杆部第二孔与所述第四杆部第二孔同轴连接,使得所述第五杆部与所述第四杆部能绕着所述第五杆部第二孔与所述第四杆部第二孔的轴线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六杆部上形成有第六杆部第一孔、第六杆部第二孔、第六杆部第三孔以及第六杆部第四孔;
所述第六杆部第一孔以及所述第六杆部第二孔分别与所述第三杆部的第三杆部第四孔及第三杆部第五孔配合,以将所述第六杆部固定在所述第三杆部上;
所述第六杆部第三孔以及所述第六杆部第四孔用于与所述尾翼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线束插接件,所述线束插接件用于与电动尾翼系统之外的整车控制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基于整车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驱动动作;
可选地,所述驱动轴上设置有两个闷头部,分别临近第一输出端部以及第二输出端部设置,以分别与所述基座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配合,防止液体经由所述第一通孔进入第一凹形部以及防止液体经由所述第二通孔进入第二凹形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端部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部均包括异形结构,使得所述第一输出端部与第一执行器相配合以将驱动动作传递给第一执行器以及使得所述第二输出端部与第二执行器相配合以将驱动动作传递给第二执行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出端部与第一执行器的第四杆部上的第四杆部第二孔相配合以将驱动动作传递给第一执行器;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多个卡槽部,通过所述多个卡槽部与驱动装置安装部配合,所述驱动装置能够被固定至所述基座;
可选地,所述第一动作为升起动作,所述第二动作为下降动作;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安装部为螺柱;
可选地,所述第三杆部第四孔以及所述第三杆部第五孔均为过孔且均为方形孔;
可选地,所述第四杆部第二孔为异形孔,所述异形孔包括椭圆形孔;
可选地,所述第六杆部第一孔以及所述第六杆部第二孔均为异形孔,所述第六杆部第三孔以及所述第六杆部第四孔均为异形孔,所述异形孔包括椭圆形孔;
可选地,所述同轴连接通过销轴实现;
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单元以及齿轮组件,所述电机单元经由所述齿轮组件将驱动动作传递给所述驱动轴;
可选地,当所述驱动轴输出预定量的转动动作时,所述开关部能够被所述驱动轴触发并输出触发信号,基于所述开关部输出的所述触发信号,所述电机单元能够被控制以停止转动动作的输出。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尾翼系统。
CN202110797049.4A 2021-07-14 2021-07-14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Pending CN1135112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7049.4A CN113511275A (zh) 2021-07-14 2021-07-14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7049.4A CN113511275A (zh) 2021-07-14 2021-07-14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1275A true CN113511275A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67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7049.4A Pending CN113511275A (zh) 2021-07-14 2021-07-14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127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5061A (zh) * 2021-12-30 2022-04-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尾翼结构和汽车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7286A (ja) * 1985-08-12 1987-02-18 Nissan Motor Co Ltd リヤスポイラ
US20040256885A1 (en) * 2003-03-10 2004-12-23 Bui Le Trong Rear spoiler with motorized vertical and angle adjustability
US20070145776A1 (en) * 2003-03-03 2007-06-28 Markus Grave Motor vehicle with at least one aerodynamic spoiler
CN106515880A (zh) * 2015-09-11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后保险杠的可变导流板装置
CN209757300U (zh) * 2019-04-18 2019-12-10 王洪新 一种汽车嵌入式同步升降多姿态智能尾翼
CN111891235A (zh) * 2020-07-21 2020-11-06 芜湖莫森泰克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齿轮传动结构式自动升降汽车尾翼
CN112441146A (zh) * 2020-12-11 2021-03-05 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尾翼驱动装置、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CN112550491A (zh) * 2020-11-25 2021-03-26 丹阳市骆氏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非镶入式智能控制自动升降汽车尾翼
CN214524106U (zh) * 2021-03-23 2021-10-29 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37286A (ja) * 1985-08-12 1987-02-18 Nissan Motor Co Ltd リヤスポイラ
US20070145776A1 (en) * 2003-03-03 2007-06-28 Markus Grave Motor vehicle with at least one aerodynamic spoiler
US20040256885A1 (en) * 2003-03-10 2004-12-23 Bui Le Trong Rear spoiler with motorized vertical and angle adjustability
CN106515880A (zh) * 2015-09-11 2017-03-22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后保险杠的可变导流板装置
CN209757300U (zh) * 2019-04-18 2019-12-10 王洪新 一种汽车嵌入式同步升降多姿态智能尾翼
CN111891235A (zh) * 2020-07-21 2020-11-06 芜湖莫森泰克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齿轮传动结构式自动升降汽车尾翼
CN112550491A (zh) * 2020-11-25 2021-03-26 丹阳市骆氏车辆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非镶入式智能控制自动升降汽车尾翼
CN112441146A (zh) * 2020-12-11 2021-03-05 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尾翼驱动装置、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CN214524106U (zh) * 2021-03-23 2021-10-29 上海恩井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5061A (zh) * 2021-12-30 2022-04-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尾翼结构和汽车
CN114275061B (zh) * 2021-12-30 2023-10-2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尾翼结构和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89805U (zh) 电动尾翼驱动装置、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CN113511275A (zh)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CN214524106U (zh) 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DE102011000097B4 (de) Arm-Kopplungsvorrichtung für Roboter
DE102021119638A1 (de) Fahrzeug-Ladesystem und Stromaufnahme-Passkörper
CN112441146A (zh) 电动尾翼驱动装置、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CN215706723U (zh) 具有弹性平衡装置的电动尾翼系统及汽车
CN113771966A (zh) 一种汽车电动尾翼装置
CN217294709U (zh) 电动扰流板驱动装置、电动扰流板系统及机动车
CN107813949B (zh) 一种无人机用抛线装置
CN213056975U (zh) 汽车主动进气格栅
CN219857398U (zh) 电动尾翼及机动车
CN211448268U (zh) 一种电动车充电盖自动开闭执行器以及自动开闭装置
CN217435470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隐藏式连杆结构、出风系统及汽车
CN211731806U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
CN216184287U (zh) 口盖结构及飞行汽车
CN111993979A (zh) 一种无人机智能巡检移动指挥车
CN218070065U (zh) 一种整体浮动的电池模组
CN213869448U (zh) 电动车门驱动机构、车门及车辆
CN219197057U (zh) 一种简易的汽车尾门驱动器结构
CN220923762U (zh) 一种电动出风口总成
CN213269442U (zh) 尾门撑杆总成以及车辆
CN210941259U (zh) 一种新型车载空调调节装置
CN219635346U (zh) 隐藏式多主动后扰流板机构及汽车
CN215369346U (zh) 汽车尾门撑杆的变速箱结构及汽车尾门撑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