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7254B - 电机控制装置、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机控制装置、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7254B
CN113507254B CN202110308062.9A CN202110308062A CN113507254B CN 113507254 B CN113507254 B CN 113507254B CN 202110308062 A CN202110308062 A CN 202110308062A CN 113507254 B CN113507254 B CN 1135072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ignal
rotation direction
unit
correction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0806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7254A (zh
Inventor
大屋广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skawa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skawa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skawa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Yaskawa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5072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72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72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72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3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ro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0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driving gear, e.g. acting on power electronics, on inverter or rectifier controlled motor
    • B66B1/30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driving gear, e.g. acting on power electronics, on inverter or rectifier controlled motor with AC powered elevator driv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 H02P29/024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 H02P29/028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the motor continuing operation despite the fault condition, e.g. eliminating, compensating for or remedying the faul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24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 B66B1/28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 B66B1/30Control systems with regulation, i.e. with retroactive action, for influencing travelling speed, acceleration, or deceleration electrical effective on driving gear, e.g. acting on power electronics, on inverter or rectifier controlled mo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23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i.e. lay-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006Monitoring devices or performance analysers
    • B66B5/0018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 B66B5/0031Devices monitoring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the elevator system for safety reas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3/00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the control of AC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a control method other than vector control
    • H02P23/24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e.g. clockwise or counterclockwis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29/00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electric motors, appropriate for both AC and DC motors
    • H02P29/02Providing protection against overload without automatic interruption of supply
    • H02P29/024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 H02P29/027Detecting a fault condition, e.g. short circuit, locked rotor, open circuit or loss of load the fault being an over-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PCONTROL OR REGULATION OF ELECTRIC MOTORS, ELECTRIC GENERATORS OR DYNAMO-ELECTRIC CONVERTERS; CONTROLLING TRANSFORMERS, REACTORS OR CHOKE COILS
    • H02P6/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motors or other dynamo-electric motors using electronic commutation dependent on the rotor position; Electronic commutators therefor
    • H02P6/20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 H02P6/22Arrangements for starting in a selected direction of ro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trol Of A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电机控制装置、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机控制方法。电机控制装置(3)具有:电机信号接收部(51),接收从检测电机(4)的旋转量的编码器(7)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控制部(16),根据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电机(4)的本来的相序输出驱动指令信号,控制电机(4)的驱动。电机控制装置(3)具有旋转方向调整部(55),旋转方向调整部(55)根据因电机(4)的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而引起的第1故障信号,进行使控制部(16)输出驱动指令信号时的针对电机(4)的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一致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控制部(16)根据旋转信号调整部(55)进行旋转方向调整处理后的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信号。

Description

电机控制装置、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电机控制装置、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电机控制装置:将工作中的电梯进行动作时的动作波形与正常波波形进行比较,由此判定电机控制电路是否正常工作。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5479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例如在新设置作为电机驱动机构的电梯时,多数情况下,用于使搭乘轿厢升降的电机和对该电机进行控制的电机控制装置在施工现场才组合起来。因此,在设置和布线完成后的运转阶段,可能引起电机向与操作者意图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或者虽然流过电流但电机不旋转等故障。在发生这种故障时,很难在施工现场确定原因并迅速地采取适当的对策。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应对由于开始工作后的经时劣化而引起的异常,但没有特别考虑上述这种从运转开始就可能发生的与电机旋转有关的故障。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迅速地解决电机驱动机构的运转时的与电机旋转有关的故障的电机控制装置、使用该电机控制装置的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机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应用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其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驱动指令信号,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电机控制装置具有旋转方向调整部,该旋转方向调整部根据从操作部输出的由于电机的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而引起的第1故障信号,进行如下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使控制部输出驱动指令信号时的针对电机的规定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一致。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应用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其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驱动指令信号,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
电机控制装置具有旋转方向反转部,该旋转方向反转部根据由于电机的旋转方向错误而引起的第2故障信号,进行使与驱动指令信号对应的电机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应用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其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驱动指令信号,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电机控制装置具有:确认运转指令部,其根据由于电机的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而引起的、或由于电机的旋转方向错误而引起的第3故障信号,指示控制部进行使电机启动后停止的确认运转;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其判定在确认运转中电机是否处于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的状态;以及故障更正部,其根据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执行与第3故障信号对应的故障的解决手段,在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判定为电机处于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的状态的情况下,故障更正部进行如下这样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使控制部输出驱动指令信号时的针对电机的规定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一致,在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判定为电机不是电流过大和速度过大中的任何一方的情况下,故障更正部进行使与驱动指令信号对应的电机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由此,执行故障的解决手段。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应用一种电梯驱动系统,其具有:搭乘轿厢;升降机构,其使搭乘轿厢进行升降动作;电机,其对升降机构进行驱动;以及上述三个观点中的任意一个观点的电机控制装置,其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应用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电机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驱动指令信号,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根据由于电机的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而引起的第1故障信号,进行使输出驱动指令信号时的针对电机的规定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一致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应用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电机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驱动指令信号,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根据由于电机的旋转方向错误而引起的第2故障信号,进行使针对驱动指令信号的电机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观点,应用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电机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驱动指令信号,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根据由于电机的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而引起的、或由于电机的旋转方向错误而引起的第3故障信号,指示进行使电机启动后停止的确认运转;判定在确认运转中电机是否处于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的状态;以及在判定为在确认运转中电机处于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使输出驱动指令信号时的针对电机的规定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一致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在判定为电机不是电流过大和速度过大中的任何一方的情况下,进行使与驱动指令信号对应的电机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由此,执行与第3故障信号对应的故障的解决手段。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迅速地解决电机驱动机构的试运转时的与电机旋转有关的故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电梯驱动系统整体的概略的系统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出电机控制装置内部的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3是示出统合控制部内部的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4是示出由驱动控制部处理的反馈环的一例的图。
图5是示出显示部中的故障种类的选择画面和执行判断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6是示出信号调换表的一例的图。
图7是示出A相、B相脉冲信号的相位超前关系和旋转方向信息的符号之间的设定例的图。
图8是示出故障应对部的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是利用电角坐标系示出检测原点和磁极位置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对基准相以外的相序进行调换的情况下和对基准相的相序进行调换的情况下的各自的检测原点的校正位置的一例的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电机控制装置的CPU执行的处理的控制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仅输入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显示部中的有无故障的选择画面和执行判断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13是示出仅输入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故障应对部的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示出仅输入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的电机控制装置的CPU执行的处理的控制顺序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具有布线调换部的电机控制装置内部的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示出布线调换部的内部电路的一例的图。
图17是示出具有矩阵变换器的情况下的电机控制装置内部的块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8是示出电机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框图。
标号说明
1操作盘;2上位控制器;3电机控制装置;4电机(同步电机);5升降机构;6搭乘轿厢;7编码器(旋转检测器);11电力转换部;11c逆变器桥(逆变器部);12统合控制部;13电流传感器;14显示部;15操作部;16驱动控制部(控制部);17信号调换部;18故障信号接收部(第1信号接收部、第2信号接收部、第3信号接收部);19故障应对部;20校正部;21位置决定部;22校正值设定部;23校正值再次设定部;36符号调换部;37布线调换部;51电机信号接收部(旋转信号接收部);54故障信号识别部;55旋转方向调整部;56旋转方向反转部;61确认运转指令部;62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63故障更正部;64判定结果判别部;65矩阵变换器部;100电梯驱动系统;Q半导体开关元件;Sm半导体双向开关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电梯驱动系统的概略结构>
首先,使用图1对具有本实施方式的电机控制装置的电梯驱动系统整体的系统块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梯驱动系统100具有操作盘1、上位控制器2、电机控制装置3、电机4、升降机构5和搭乘轿厢6。
操作盘1受理来自利用该电梯驱动系统100的利用者(未特别图示)的操作输入,指定并输出搭乘轿厢6的升降移动目的地的楼层。另外,一般而言,在搭乘轿厢6的内部和各楼层的乘降口附近设置有多个该操作盘1,但为了避免图示的复杂,在图1中示出配置于搭乘轿厢6的外部的1个操作盘1。
上位控制器2由计算机构成,根据额外检测并管理的搭乘轿厢6的当前楼层位置(当时的楼层位置)和由上述操作盘1指定的升降移动目的地的目标楼层位置,向电机控制装置3输出位置指令或速度指令等控制指令,该计算机由CPU、ROM、RAM等构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输出速度指令作为控制指令。
电机控制装置3由计算机构成,参照从后述的编码器7(在图中简记为“PG”)检测到的电机4的旋转位置或旋转方向,并且根据从上位控制器2输入的控制指令(速度控制指令),控制向电机4供给的驱动电力,该计算机由CPU、ROM、RAM等构成。另外,关于该电机控制装置3的内部结构,利用后述的图2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电机4是通过3相交流而驱动的同步电机,通过从上述电机控制装置3供给的驱动电力对其转速和旋转方向进行控制。另外,该电机4以机械的方式与编码器7(相当于旋转检测器)结合,该编码器7检测该电机4的旋转量和旋转方向,将这些信息输出到电机控制装置3。旋转量例如是电机4的转子的转速或旋转角度。此外,编码器7的输出例如是与电机4的旋转量以及旋转方向对应的脉冲信号。另外,电机4不限于同步电机。例如也可以是感应电机,还可以是直流电机。
升降机构5是具有与上述电机4的输出轴连结的减速器(未特别图示)、带轮5a、线5b、对重5c等的机械系统,由电机4驱动,从而实现与对重5c之间的平衡,并且使利用者搭乘的搭乘轿厢6进行升降动作。
<2:电机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
接着,参照图2所示的块结构图对电机控制装置3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在该图2中,电机控制装置3具有电力转换部11、统合控制部12、电流传感器13、显示部14、操作部15和信号调换部17。
电力转换部11具有二极管或开关元件的整流桥11a、平滑电容器11b、以及与U相、V相、W相这3相分别对应地具有上臂和下臂的半导体开关元件Q(合计6个)的逆变器桥11c。通过整流桥11a将从商用电源即3相交流电源25供给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供给到直流母线。然后,逆变器桥11c根据从后述的驱动控制部16(参照后述的图3)输入的开关驱动信号对各半导体开关元件Q的通电和遮断进行切换,由此,将从直流母线供给的直流电力以PWM转换的方式转换为与处于规定相序的3相交流相当的驱动电力,供给到上述电机4。另外,在电机4是直流电机时,电力转换部11也可以是输出P相、N相这两相的单相桥(由合计4个半导体开关元件Q构成)来代替逆变器桥11c。
统合控制部12是由该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执行的软件块。该统合控制部12根据上述编码器7的输出、从后述的电流传感器13输入的电机电流信号、以及从后述的操作部15输入的信号执行各种处理,由此,与上述逆变器桥11c的各半导体开关元件Q分别对应地控制连接和遮断,并且使后述的显示部14显示各种信息等,进行该电机控制装置3整体的控制。另外,关于该统合控制部12的内部处理,利用后述的图3进行详细说明。
电流传感器13检测通过从上述电力转换部11经由供给线24向电机4供给驱动电力而流过的电流值作为电机电流信号,将电机电流信号输出到上述统合控制部12。
显示部14与上述统合控制部12连接,发挥对后述的操作者显示各种信息的功能,作为其显示的信息之一,显示基于由上述电流传感器13检测到的上述电机电流信号的电流值(参照后述的图3)。
在该例子中,操作部15与上述显示部14分开构成,具有光标键或其他功能键(图示省略),发挥受理来自操作者的各种输入操作的功能。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该操作部15和上述显示部14也可以是一体的结构,还可以构成为触摸面板显示器。此外,操作部15和显示部14中的至少一方也可以由额外设置于装置外部的个人计算机或工程工具构成。通过操作部15的键操作,操作部15生成与操作内容对应的信号,将该信号输出到上述统合控制部12(参照后述的图3)。
信号调换部17根据来自上述统合控制部12的相序调换信号,进行根据后述的驱动指令信号生成与逆变器桥11c的各半导体开关元件Q对应的6个开关驱动信号时的相序的调换。另外,关于该信号调换部17的功能,利用后述的图6进行详细说明。
接着,参照图3所示的块结构图对上述统合控制部12的内部处理进行说明。在该图3中,统合控制部12具有驱动控制部16、故障信号接收部18、故障应对部19、校正值设定部20和电机信号接收部51。另外,在电机4是同步电机的情况下,统合控制部12也可以还具有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
驱动控制部16参照经由上述编码器7和电机信号接收部51输入的电机旋转信号和从上述电流传感器13输入的电机电流信号,并且根据从上述上位控制器2输入的控制指令(在该例子中为速度指令),生成针对电机4的驱动指令信号。在电力转换部11是电压型电力转换器的情况下,该驱动指令信号是电压指令信号,在电力转换部11是电流型电力转换器的情况下,该驱动指令信号是电流指令信号。驱动控制部16按照电机4的规定相序分配驱动指令信号,生成并输出根据分配的驱动指令信号分别针对上述逆变器桥11c的各半导体开关元件Q控制连接和遮断的开关驱动信号。另外,关于该驱动控制部16的内部处理,利用后述的图4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关于该驱动控制部16中的处理,根据来自操作部15的信号进行包含其执行和停止在内的上位控制,将此时生成的各种信息输出到显示部14进行显示(未特别图示)。
故障信号接收部18接收在上述操作部15中进行输入操作后的故障信号,将其输出到后述的故障应对部19。
故障应对部19根据从上述故障信号接收部18输入的故障信号的种类即故障的内容,对上述的驱动控制部16、信号调换部17和后述的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分别分配并输出相序调换信号和方向反转信号。另外,关于该故障应对部19的功能结构,利用后述的图8进行详细说明。
在电机4是同步电机时,有时采用校正值设定部20,该校正值设定部20在规定的期间内生成了编码器7的检测原点信号的定时,计算针对磁极位置信号的校正值,将其输出到驱动控制部16,磁极位置信号是根据从上述编码器7经由电机信号接收部51输入的电机旋转信号而得到的。校正值设定部20的处理内容在后面详细叙述。
在电机4是同步电机时,有时采用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该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仅在从上述故障应对部19输入了相序调换信号的情况下,再次设定上述校正值设定部20计算出的校正值,将其输出到驱动控制部16。该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的处理内容也在后面详细叙述。
另外,上述的驱动控制部16、信号调换部17、故障信号接收部18、故障应对部19、电机信号接收部51、校正值设定部20和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等中的处理等不限于这些处理的分担的例子,例如也可以由更少数量的控制装置处理,此外,还可以由更细分化的控制装置处理。此外,电机控制装置3的处理可以通过后述的CPU901(参照图18)执行的程序来安装,其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通过ASIC或FPGA等专用集成电路、其他电路等实际装置来安装。
另外,上述的驱动控制部16相当于各权利要求记载的控制部。
<3:驱动控制部中的控制处理>
接着,参照图4所示的反馈环对上述驱动控制部16的内部处理进行说明。该图4所示的反馈环以传递函数形式表现驱动控制部16中执行的控制处理。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如上所述,驱动控制部16根据上位控制器2输出的速度指令进行速度控制,与其对应地,执行图示的速度控制反馈环的环处理。另外,在该图4中,PWM转换部35、信号调换部17、电力转换部11、电机信号接收部51、校正值设定部20和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不是分别执行以传递函数形式描述的处理,但记载为用于容易理解该反馈环控制的功能的参照。
在该环处理中,求出从上位控制器2输入的速度指令与从编码器7检测到的电机速度之间的偏差作为速度偏差,速度控制部31根据该速度偏差生成扭矩指令。进而,电压指令生成部32根据该扭矩指令、从编码器7检测到的磁极位置信号和电流传感器13检测到的电机电流信号生成电压指令信号。然后,通过供给与该扭矩指令以及速度指令对应的驱动电力,对电机4进行驱动。另外,在上述中,以电力转换部11是电压型为前提,但是,在电流型的情况下,电压指令生成部32成为电流指令生成部,生成电流指令信号。此外,在电机4是感应型电机或直流电机的情况下,在生成电压指令信号时不需要磁极位置信号,取而代之,使用从编码器7检测到的转速。
另外,在该图4所示的例子中,上述编码器7是伴随电机4的旋转而生成脉冲信号的脉冲发生器,电机信号接收部51根据该脉冲信号,输出包含电机4的旋转量和旋转方向信息的电机旋转信号。该电机信号接收部51的处理内容在后面详细叙述。这样,在编码器7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电机4的旋转量和旋转方向的信息,在该例子中,利用该驱动控制部16的每个系统周期的绝对值检测旋转量,检测旋转方向作为对该绝对值赋予的正负符号。
然后,利用这种电机旋转信号的带符号的旋转量计算电机速度。如果能够反复计测编码器7检测的旋转量作为一定时间内的旋转量,则电机旋转信号直接成为电机速度。此外,如果编码器7检测的旋转量是电机4的旋转角度,则对电机旋转信号进行微分后的值成为电机速度。进而,在电机4是同步电机的情况下,通过积分运算器33对该电机速度进行1阶时间积分来计算上述磁极位置信号。
驱动控制部16具有的PWM转换部35根据与基于如上述那样计算出的电压指令信号所对应的3相各自的电压振幅相当的占空比和3相相序,生成用于使电力转换部11的逆变器桥11c(在图4中省略,参照上述图2)进行开关动作的开关驱动信号。然后,上述信号调换部17根据相序调换信号的输入而对开关驱动信号的相序进行调换,电力转换部11根据该调换后的(或未调换的)开关驱动信号进行驱动电力的电力转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具有符号调换部36,该符号调换部36在该反馈环中,针对电机信号接收部51输出并积分前的电机旋转信号,调换其旋转方向信息的正负符号。该符号调换部36被设定为,在未输入方向反转信号的情况下,不调换当初的旋转方向信息的正负符号,在输入了方向反转信号的情况下,如后述那样调换旋转方向信息的正负符号并进行输出。
另外,如上所述,在利用电机控制装置3的驱动控制部16中的速度控制反馈环进行搭乘轿厢6在各楼层位置处的停止控制的情况下,在上位控制器2侧生成速度指令,以实现考虑了搭乗者的搭乘感受的停止控制。即,在从搭乘轿厢6的移动开始位置进行加速时,以描绘所谓S型速度曲线的方式加速到稳定移动速度。然后,在电机位置到达目标停止位置近前的减速开始位置时,通过S型速度曲线平滑地减速到所谓的慢行速度,在到达目标停止位置时,与未特别图示的制动器联动地使搭乘轿厢6停止。如上所述,上位控制器2参照从电机控制装置3输入的电机位置或额外设置的轿厢6的检测位置(双方均未特别图示),根据基于该位置的搭乘轿厢6的升降位置,逐次变更并生成速度指令。
<4:关于故障及其应对>
当在施工现场新设置上述这种电梯驱动系统100等的电机驱动机构并进行布线的情况下,在此后的运转阶段,可能产生如下的错误动作等现象:搭乘轿厢6的升降方向向与操作者意图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或者过电流、过大速度这样的保护功能发挥作用,其结果,电机4不旋转,搭乘轿厢6不移动。多数情况下,基于这些各种错误动作现象的故障的发生是由于与电机4的旋转方向有关的错误处置而引起的,例如,如图1中的虚线框所示,存在从电机控制装置3向电机4供给驱动电力的供给线24的错误布线、电机控制装置3内的内部设定的错误、编码器7的错误布线、电机4与编码器7结合时的结合方向的错误或电机4自身的设置方向的错误等。而且,作为发生故障的原因,有时仅由这些错误中的一个错误引起,有时由于复合地产生多个错误而引起。在发生这种故障时,在施工现场确定是由于哪个错误引起的全部详细原因、进而采取与确定的原因对应的对策这双方均需要劳力和成本,常常成为迅速启动设备的障碍。
在产生上述设置或布线的各种错误中的任意一个错误或组合产生多个错误的情况下,发生搭乘轿厢6向与意图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或搭乘轿厢6立即停止这2种故障。下面,将前者称为保护停止故障,将后者称为相反方向旋转故障。
而且,如后面详细叙述的那样,针对保护停止故障的发生,通过进行使与驱动控制部16输出开关驱动信号时的针对电机4的规定相序对应的旋转方向和与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对应的旋转方向一致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能够消除该保护停止故障,从而正常进行动作。此外,针对相反方向旋转故障的发生,通过进行使针对驱动指令信号的电机4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能够消除该相反方向旋转故障,从而正常进行动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使该电梯驱动系统100运转时,在其操作者识别出有无发生上述2种故障及其种类的情况下,使图2所示的电机控制装置3的操作部15进行发生故障及其种类的输入操作。由此,识别出电机4发生故障的电机控制装置3与该故障的种类对应地,选择性地执行上述旋转方向调整处理和上述旋转方向反转处理,由此,2种故障都能够消除。
这里,与上述发生故障及其种类有关的来自操作者的具体输入操作如下所述。首先,识别出故障的操作者按照规定的菜单顺序对操作部15进行操作,由此,使显示部14中的显示画面转变为例如图5(a)所示的这种故障排除用的设定画面。然后,操作者选择与识别出发生的故障的种类对应的项目,在选择该项目后,转变为图5(b)所示的决定画面,输入故障排除的最终执行判断。另外,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图5(a)的选择设定画面中,显示与保护停止故障对应的“无法启动而停止”的项目、以及与相反方向旋转故障对应的“旋转方向错误”的项目,示出选择了其中的“无法启动而停止”的项目的状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选择了“无法启动而停止”的项目的情况下,输出第1故障信号,在选择了“旋转方向错误”的项目的情况下,输出第2故障信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操作者确认有无针对电机4的通电电流时,在显示部14的未特别图示的额外的显示画面中确认上述电流传感器13检测到的电机电流信号的电流值即可。或者,通过在显示部14的显示画面中显示统合控制部12保持的故障信号,操作者也能够确认某个保护功能是否发挥作用。
如上所述,即使操作者自身不能准确地确定并纠正该时刻的电梯驱动系统100中产生的设置或连接的错误,电机控制装置3也能够自动地消除电机4的故障(电梯驱动系统100的故障)而使其正常进行动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为了便于说明,如下那样定义电机4的旋转方向。即,在驱动控制部16中的速度指令的值(参照图4)为正值(+的值)的情况下,电机4以“正转方向”被驱动,在速度指令的值为负值(-的值)的情况下,电机4以“反转方向”被驱动。此外,在电机4的控制上,将操作者意图的旋转方向称为“正转方向”,此外,将这种旋转驱动称为“正向旋转”。与此相对,将与操作者意图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称为“反转方向”,此外,将这种旋转驱动称为“相反方向旋转”。另外,上述这种针对旋转方向的指令值的正值和负值的对应关系只是一例,不限于此。
下面,详细说明分别针对保护停止故障和相反方向旋转故障的具体应对方法。
<5:针对保护停止故障的应对方法>
如上所述,在发生了保护停止故障的情况下,作为可考虑的原因,可考虑在使电机4和编码器7结合时电机4的实际的旋转方向(正转或反转)和编码器7检测的电机4的旋转方向成为相反方向这样的逆结合状态、或与其同等的编码器7的错误布线状态、或电机主电路的错误布线。该情况下,在上述图4所示的反馈环控制中,输入到驱动控制部16的电机速度的符号持续成为与指示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指示了正转,却成为负值),因此,计算出的速度偏差的绝对值过大(参照图4),其结果,通过额外的保护功能,电机控制装置3停止电机4的旋转,成为保护停止故障。即,针对发生电机4中流过过大电流或电机4以过大速度旋转这样的情况,保护功能发挥作用,电机4的旋转停止。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操作者借助操作部15的输入操作而输入了表示发生保护停止的种类的故障的意思的第1故障信号的情况下,故障应对部19输出相序调换信号,该相序调换信号指示调换针对电机4的本来的3相相序(在该例子中为UVW的相序)的相序。由此,能够使电机4要旋转的方向与编码器7检测的电机4的旋转方向一致。即,在上述图4的反馈环中,针对速度指令和电机速度的符号所表示的方向相反的状态,按照由信号调换部17输出根据速度指令确定的电压指令信号的相序,使电机4要旋转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由此,能够使速度指令和电机速度的符号所表示的方向一致。其结果,能够确保反馈环整体的控制功能的正常性(速度偏差的正常性)。
驱动控制部16按照这样进行调换处理后的相序输出开关驱动信号,由此,电机控制装置3能够通过自己的处理而迅速地解决保护停止故障。另外,该情况下,仅进行相序调换处理就能够确保控制功能的正常性,不需要使旋转方向的符号反转。
另一方面,在通过操作者借助操作部15的输入操作而输入了表示发生保护停止故障的意思的第1故障信号的情况下,通过使旋转方向的符号反转,也能够解决保护停止故障。具体而言,在上述图4所示的反馈环控制中,对符号调换部36输入方向反转信号,使电机旋转信号的旋转方向信息(正负符号)反转。这样,直接修正速度指令和电机速度的符号所表示的方向相反的关系,仍然能够确保反馈环整体的控制功能的正常性(速度偏差的正常性)。该情况下,仅进行旋转方向符号的反转就能够确保控制功能的正常性,不需要进行相序的调换。
<6:针对相反方向旋转故障的应对方法>
此外,如上所述,在发生了电机4向与对应于本来的3相相序(UVW的相序)的方向(即操作者意图的方向、或与速度指令的符号对应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相反方向旋转故障的情况下,作为可考虑的原因,可考虑产生了编码器7中的错误布线或错误结合和电机4的错误布线双方的状态等。此外,除此以外,还可考虑电机4的设置方向的错误、具体而言为与升降机构5连结时的轴向上的电机4的设置方向的错误作为原因。即,如下状态:电机控制装置3的控制本身正常进行,电机4向正转方向(或通常方向)旋转,但是,该旋转方向和电机4驱动的机械的正转/反转方向的对应关系与当初假设的情况相反。例如,在图1所示的电梯驱动系统100中,在操作者通过操作盘1进行了上升操作时,搭乘轿厢6下降,在进行了下降操作时,搭乘轿厢6上升。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操作者借助操作部15的输入操作而输入了表示发生相反方向旋转故障的意思的第2故障信号的情况下,故障应对部19输出相序调换信号,该相序调换信号指示调换针对电机4的本来的3相相序(在该例子中为UVW的相序)的相序。进而,驱动控制部16根据与电机旋转信号的旋转方向信息相反方向的旋转方向,对电机4的驱动进行控制。关于这点,具体而言,在上述图4所示的反馈环控制中,对符号调换部36输入方向反转信号,使电机旋转信号的旋转方向信息(正负符号)反转。由此,机械的正转/反转方向和电机4的正转/反转方向的对应关系翻转,例如,在图1所示的电梯驱动系统100中,搭乘轿厢6向操作者意图的方向移动。
驱动控制部16根据这样进行调换处理后的相序和旋转方向信息反转后的电机旋转信号,输出开关驱动信号,由此,电机控制装置3能够通过自己的处理而迅速地解决相反方向旋转故障。另外,上述调换相序前的本来的相序(该例子的UVW的相序)相当于各权利要求记载的规定相序。
<7:关于信号调换部进行的相序调换>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信号调换部17调换驱动控制部16根据电压指令信号生成向逆变器桥11c输出的开关驱动信号时的相序,由此,能够使电机4的旋转方向成为反向旋转。图6示出表示输入到图2所示的信号调换部17的开关驱动信号和输出的开关驱动信号的对应关系的信号调换表。如上述图6所示,信号调换部17从驱动控制部16输入6个开关驱动信号U1、U2、V1、V2、W1、W2,将这些输入的开关驱动信号分别分配给逆变器桥11c具有的6个半导体开关元件QUu、QUd、QVu、QVd、QWu、QWd并进行输出。然后,如图6所示,根据有无来自故障应对部19的相序调换信号的输入,对该分配的对应关系进行切换。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说明本来的相序是UVW的相序、调换其中的U相和W相的相序而成为WVU的相序的情况。
在该图6中,在未输入相序调换信号的情况下,从驱动控制部16输入的各开关驱动信号U1、U2、V1、V2、W1、W2按照本来的UVW的相序的对应关系进行分配,输出到逆变器桥11c。具体而言,针对在逆变器桥11c中与U相、V相、W相分别对应地设置的上半导体开关元件QUu、QVu、QWu和下半导体开关元件QUd、QVd、QWd,各开关驱动信号按照U1→QUu、U2→QUd、V1→QVu、V2→QVd、W1→QWu、W2→QWd的对应关系进行分配并输出。
另一方面,在输入了相序调换信号的情况下,从驱动控制部16输入的各开关驱动信号U1、U2、V1、V2、W1、W2按照WVU的相序的对应关系进行分配,输出到逆变器桥11c。具体而言,各驱动信号按照U1→QWu、U2→QWd、V1→QVu、V2→QVd、W1→QUu、W2→QUd的对应关系进行分配并输出。
另外,除了上述以外,也可以在PWM控制部35的输入侧具有与信号调换部17相当的部分。该情况下,在任意时刻的电压相位θ中,对将从电压指令生成部32输出的各自具有120度相位差的三相电压指令
Vsinθ、Vsin(θ-120°)、Vsin(θ-240°)
分配给哪个相进行变更。例如,在未输入相序调换信号的情况下,作为
U相:Vsinθ、V相:Vsin(θ-120°)、W相:Vsin(θ-240°)
将三相电压指令分配给各输出相。另一方面,在输入了相序调换信号的情况下,作为W相:Vsinθ、V相:Vsin(θ-120°)、U相:Vsin(θ-240°)
将三相电压指令分配给各输出相,输出到PWM转换部35即可。
这样,根据有无相序调换信号的输入,信号调换部17将各驱动信号的信号相序切换为UVW和WVU,由此,能够在维持驱动控制部16生成的驱动指令信号的情况下,将电机4的旋转方向切换为正转方向和反转方向。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针对本来的UVW的相序,在设为对U相和V相的相序进行调换后的VUW的相序的情况下、设为对V相和W相的相序进行调换后的UWV的相序的情况下,都能够同样地使电机4的旋转方向反转。
<8:关于编码器中的脉冲信号的生成和处理>
参照图7对上述电机信号接收部51中的处理进行说明。在编码器7为增量型的情况下,在固定于电机4的输出轴的盘的周向上,以规定间隔配置有多个狭缝或反射板,来自固定于定子的投光部的投射光透过这些狭缝或在反射板上反射,同样固定于定子的受光部接收这些透过光或反射光,由此,生成周期性的脉冲信号(未特别图示)。然后,电机信号接收部51对该脉冲信号的脉冲进行计数,由此,能够检测电机4的旋转量。此外,利用以上述狭缝或反射板的配置周期偏移90°的相位配置来设置A相、B相这2组的上述投光部和受光部,电机信号接收部51检测由各相生成的2个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超前关系,由此能够检测电机4的旋转方向。
关于该旋转方向的检测,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设定为:将图7(a)所示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超前的情况设为正转方向(旋转方向信息的符号为该例子的“+”),将图7(b)所示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滞后的情况设为反转方向(旋转方向信息的符号为该例子的“-”)。根据这种第1条件的设定,电机信号接收部51检测A相和B相的2个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超前关系,由此,能够输出电机4的旋转方向信息(“+”、“-”中的任意一方的符号信息)。
此外,针对上述第1条件,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是,在基于将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超前的情况设为反转方向(旋转方向信息的符号为该例子的“-”)、将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滞后的情况设为正转方向(旋转方向信息的符号为该例子的“+”)的第2条件的设定的情况下,相对于基于以上第1条件的情况,关于电机4的旋转方向,能够输出相反方向的旋转方向信息。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根据有无对上述符号调换部36输入方向反转信号,对旋转方向信息的正负符号进行调换,由此,实现上述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设定的切换。
<9:关于故障应对部的内部处理>
参照图8所示的块结构图对上述故障应对部19的内部处理进行说明。在该图8中,故障应对部19具有故障信号识别部54、旋转方向调整部55和旋转方向反转部56。
故障信号识别部54根据从上述操作部15的选择设定画面经由故障信号接收部18输入的故障信号的种类是第1故障信号还是第2故障信号,对故障信号的输出目的地进行切换(在图中,利用选择开关的记号来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利用操作部15选择与保护停止故障的发生对应的项目而输入了第1故障信号的情况下,向后述的旋转方向调整部55输入故障信号。另一方面,在利用操作部15选择与相反方向旋转故障的发生对应的项目而输入了第2故障信号的情况下,对后述的旋转方向反转部56输入故障信号。
在被输入第1故障信号后,旋转方向调整部55进行动作,以对信号调换部17和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分别输出相序调换信号。即,该旋转方向调整部55通过进行针对电机4的相序的调换,进行使驱动控制部16输出驱动信号时的针对电机4的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一致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旋转方向调整部55也可以进行动作,以向驱动控制部16的符号调换部36输出方向反转信号。即,该情况下的旋转方向反转部56通过进行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进行上述旋转方向调整处理。另外,在电机4不是同步电机的情况下,未设置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因此,也无需向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输出相序调换信号。
在被输入第2故障信号后,旋转方向反转部56向信号调换部17和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分别输出相序调换信号,并且向驱动控制部16的符号调换部36输出方向反转信号。即,该旋转方向反转部56通过进行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和针对电机4的相序的调换双方,进行使针对驱动信号的电机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另外,与旋转方向调整部55同样,在电机4不是同步电机的情况下,无需向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输出相序调换信号。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的故障应对部19根据被输入的故障信号的种类,选择性地执行基于旋转方向调整部55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和旋转方向反转部56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中的任意一方。
<10:关于编码器的校正>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作为电机控制装置3控制的对象的电机4是同步电机,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编码器7是所谓的增量型还是绝对值型,均需利用编码器7检测同步电机的磁极位置。因此,使用被输入当转子机械地旋转1圈时应该检测1次的旋转位置的检测原点信号(例如Z相脉冲)时的磁极位置,对磁极位置的检测位置进行校正,由此,有时提高磁极位置的检测精度。
这里,例如,如图9所示,与上述编码器7的检测原点有关的Z相受光部存在于与安装有编码器7的电机旋转轴的旋转无关的固定部分。因此,Z相受光部的位置41与定子中的基准相绕组位置(该例子的U相绕组位置)的位置关系恒定而与电机旋转轴的旋转无关。此外,与上述编码器7的检测原点有关的Z相标记部(狭缝或反射板)存在于编码器7的旋转部分。因此,Z相标记部的位置42与具有永久磁铁的转子中的磁极位置P(d轴方向位置)的位置关系恒定而与电机旋转轴的旋转无关。因此,Z相受光部和Z相标记部对置,被输入检测原点信号的情况下的针对U相绕组的磁极位置不变。
如上所述,针对基于编码器7检测到的电机旋转信号的磁极位置信号θ,每当输入检测原点信号时,进行反映了上述不变的磁极位置的校正,由此,能够提高基于磁极位置信号θ的同步电机的向量控制处理的精度。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在该电梯驱动系统100的调整时,通过上述校正值设定部20设定反映了上述不变的磁极位置的针对电机4的旋转位置的校正值α。然后,在电梯驱动系统100的运转时,利用该校正值α对磁极位置信号θ进行校正并加以利用,由此,提高驱动控制部16中的向量控制的控制精度。
关于上述校正值α的设定,具体而言,首先,驱动控制部16通过基于公知的初始磁极估计(例如关闭制动器的状态下的基于高频重叠的磁极位置检测)动作的静态调谐,决定启动前的初始磁极位置。该磁极位置例如可以作为针对基准相(例如U相)绕组位置的角度求出。然后,启动电机,在编码器7为增量型时,驱动控制部16将初始磁极位置作为初始值对编码器7检测到的电机旋转信号进行积分,由此计算磁极位置信号θ。该磁极位置信号θ例如相当于针对基准相(例如U相)的电角,使用每旋转1圈的脉冲数、电机的极对数,作为每隔电角360°被复原为零的锯齿波状的信号来计算。另外,在编码器7为绝对值型时,仅通过直接读取编码器的输出信号,就能够立即得到锯齿波状的磁极位置信号θ。
在编码器7为增量型的情况下,校正值设定部20在规定期间内观测检测原点信号,检测被输入检测原点信号时的磁极位置信号θ。然后,存储这样检测到的磁极位置信号θ作为校正值α。此后,每当输入检测原点信号时,驱动控制部16将磁极位置信号θ置换为所存储的校正值α,由此,对磁极位置信号θ进行校正。另外,规定期间例如可以设定为启动电机4后的规定期间。此外,也可以将电机启动后的规定旋转次数设为规定期间,在该期间内,每当输入检测原点信号时,采集磁极位置信号θ的值,对它们进行平均而设为校正值。
但是,如上所述,即使在该电梯驱动系统100的调整时设定了上述校正值α,在此后的运转时发生了保护停止故障的情况下,电机4要旋转的方向和编码器7检测的电机4的旋转方向也不一致,因此,成为磁极位置信号θ与实际的磁极位置偏移的状态。该情况下,重新进行上述初始磁极位置估计,然后进行运转,由此,通过校正值设定部20将校正值α的值设定为正确的值,消除偏移。
此外,在运转时识别出保护停止故障或相反方向旋转故障而进行了相序的调换处理的情况下,需要根据该调换处理的处理内容再次设定上述校正值α。如果校正值设定部20如上述那样在运转开始后的规定时间内监视检测原点信号并进行校正值α的设定,则通过运转而自动地进行该再次设定,因此,不会产生问题。但是,如果在运转开始后不一定进行校正值α的设定,则需要进行校正值α的再次设定。
为了进行该再次设定,设置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能够构成为通过运算来求出相序调换后的校正值α。在相序的调换处理中未将磁极位置信号θ的基准相即U相用于相序调换的情况下,例如在对V相和W相的相序进行调换的情况下,如图10(a)所示,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仅通过使其正负符号反转就能够修正针对基准相位置的磁极位置即磁极位置信号θ。
此外,在相序的调换处理中将磁极位置的基准相即U相用于相序调换的情况下,除了使符号反转以外,还需要考虑U相与要调换的相之间的相位差。例如,在对U相和V相的相序进行调换的情况下,如图10(b)所示,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再次设定与新的U相的电角位置对应的校正值α,作为U相和V相的相位差120°与对相序调换前的校正值α的符号进行转变后的-α之和即120°-α。同样,在对U相和W相的相序进行调换的情况下,如图10(c)所示,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再次设定校正值α作为240°-α。另外,以上的说明中记载的角度全部是电角。
如上所述,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根据相序的调换处理来运算并再次设定校正值α。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例如也可以构成为,通过操作部15的操作,启动电机4,使校正值设定部20执行校正值α的设定,或者,启动电机4,进行与校正值设定部20相同的动作而设定校正值α。
<11:关于控制流程>
为了实现以上说明的针对故障的应对方法,图11示出在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中执行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在步骤S5中,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在电机停止状态下检测电机4的初始磁极位置。此外,如果电机4是同步电机以外的电机,则不执行步骤S5。
接着,转移到步骤S10,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根据操作输入进行运转。此时,如果电机4是同步电机,则根据初始磁极位置和电机信号接收部51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计算磁极位置信号θ。此外,在规定期间内观测检测原点信号,在输入检测原点信号后,决定此时的磁极位置信号θ的值作为校正值α。例如,规定期间为电机4启动后的规定时间。
在步骤10的运转结束后,转移到步骤S15,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判定在步骤10的运转中是否通过经由操作部15的操作输入而进行了某个故障的选择输入,换言之,判定是否输入了某个故障信号。在未输入故障信号的情况下,不满足判定(S15:否),结束该流程。
另一方面,在输入了故障信号的情况下,满足判定(S15:是),转移到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判定通过上述步骤S15的操作输入而输入了第1故障信号和第2故障信号中的哪个种类的故障信号。在输入了与相反方向旋转故障对应的第2故障信号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5。
在步骤S25中,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对驱动控制部16的符号调换部36输入方向反转信号,使编码器7检测的电机4的旋转方向信息的符号反转。然后,转移到步骤S30。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20的判定中输入了与保护停止故障的发生对应的第1故障信号的情况下,直接转移到步骤S26。在步骤S26中,实施初始磁极估计。在初始磁极估计结束后,转移到步骤S30。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此时也可以转移到步骤S25。该情况下,在步骤S25结束后,转移到步骤S45。
在步骤S30中,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向信号调换部17输入相序调换信号,进行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的U相和W相各自的驱动信号的相序调换。另外,进行上述步骤S25和步骤S30中的任意一个顺序相当于上述旋转方向调整部55执行旋转方向调整处理,组合进行上述步骤S25和步骤S30双方的顺序相当于上述旋转方向反转部56执行旋转方向反转处理。
接着,转移到步骤S40,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利用上述步骤S10的顺序中检测到的校正值α,再次设定相序调换后即该时刻的校正值α。该步骤S40的顺序相当于上述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对应于上述步骤S25中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的执行和上述步骤S30中的相序调换的执行,进行修正校正值的再次设定。另外,在电机4不是同步电机时,不实施步骤S40。此外,即使电机4是同步电机,如果校正值设定部20在此后的运转开始时预先设定校正值α,则也可以不实施步骤S40。步骤S40结束后,结束该流程。
<12: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梯驱动系统100中,操作者能够从操作部15输入动作故障的内容是什么。而且,操作者将“在电机中流过过大电流或以过大速度进行旋转的意思”输入到操作部15,由此,对应的第1故障信号从操作部15输入到电机控制装置3的故障信号接收部18。于是,通过故障应对部19的旋转方向调整部55,进行使从驱动控制部16生成驱动信号时的针对电机4的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一致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由此,能够使针对电机4的相序和旋转方向信息一致。
此后,驱动控制部16根据如上述那样进行旋转方向调整处理后的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输出驱动信号。如上所述,操作者例如在试运转时仅进行所述操作输入,电机控制装置3就能够自己迅速地解决与电机旋转有关的所述故障。其结果,操作者能够使电机4以期望的方式正转/反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编码器7的输出是相位相差90°的A相、B相脉冲信号,在将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超前的情况为正转方向、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滞后的情况为反转方向这样的设定设为第1条件、将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超前的情况为反转方向、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滞后的情况为正转方向这样的设定设为第2条件时,旋转方向调整部55通过切换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设定,进行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由此,仅通过电机控制装置3中的内部处理,就能够简单地实现使针对电机4的规定相序和旋转方向信息一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旋转方向调整部55进行针对电机4的本来的相序的调换作为旋转方向调整处理。该情况下,同样,仅通过电机控制装置3中的内部处理,就能够容易地实现使针对电机4的规定相序和旋转方向信息一致。这样,旋转方向调整部55进行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或相序的调换中的某一方作为旋转方向调整处理即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操作者将“电机向与意图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意思输入到操作部15,由此,对应的第2故障信号从操作部15输入到电机控制装置3的故障信号接收部18。于是,通过故障应对部19的旋转方向反转部56,进行使针对来自驱动控制部16的驱动信号的电机4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由此,能够使电机4的实际的旋转方向反转。
此后,驱动控制部16根据如上述那样进行旋转方向反转处理后的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信号。由此,操作者例如在试运转时仅进行所述操作输入,电机控制装置3就能够自己迅速地解决与电机旋转有关的所述故障。其结果,操作者例如能够使电梯的搭乘轿厢6以期望的方式进行升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旋转方向反转部56进行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和针对电机4的本来的相序的调换作为旋转方向反转处理。由此,仅通过电机控制装置3中的内部处理,就能容易地实现使电机4的旋转方向反转。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在电机4是同步电机的情况下,针对已经由校正值设定部20设定的、编码器7的检测原点信号输入时的同步电机4的磁极位置即校正值,通过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进行规定的再次设定处理。然后,驱动控制部16在接收到上述第1故障信号而进行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的情况下、或未接收到上述第1故障信号和上述第2故障信号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磁极位置信号θ、电机旋转信号、校正值,生成基于针对电机4的本来的相序的驱动信号。此外,驱动控制部16在接收到上述第1故障信号而进行相序调换的情况下、或接收到上述第2故障信号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磁极位置信号θ、再次设定处理后的校正值、旋转方向反转处理后的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信号。根据以上,与有无发生保护停止故障或相反方向旋转故障无关,驱动控制部16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控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在以通过旋转方向反转处理而调换后的相作为基准来设定磁极位置信号θ的情况下,作为再次设定处理,根据调换由校正值设定部20设定的校正值的正负符号而得到的值、以及通过旋转方向反转处理调换后的两个相之间的相位差进行变更,在未以通过旋转方向反转处理而调换后的相为基准来设定编码器7的检测原点的情况下,作为再次设定处理,调换由校正值设定部20设定的校正值的正负符号。由此,能够与相序的调换对应地,适当地变更已经由校正值设定部20设定的编码器7的检测原点的上述校正值。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地,还具有电力转换部11,该电力转换部11具有半导体开关元件Q,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向电机4供给交流电力,驱动控制部16根据开关驱动信号输出半导体开关元件Q的通断信号,对半导体开关元件Q进行控制。由此,在通过具有半导体开关元件Q的电力转换部11控制向电机4供给的驱动电力的结构中,能够可靠地执行与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或相序的调换对应的控制,能够可靠地解决与电机旋转有关的所述故障。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电机控制装置3控制的对象的电机4是同步电机的情况的例子,但不限于此。除此以外,即使电机4是感应电机或直流电机,针对故障的发生,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应用基于其识别和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处理或相序的调换处理的应对方法。另外,该情况下,不需要磁极信号θ和校正值α,因此,能够省略上述校正值设定部20的整体以及上述图11的流程中的步骤S40的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中的顺序。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故障,分别应对保护停止故障和相反方向旋转故障双方,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仅应对任意一个故障。
<13:变形例>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说明了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思想范围不限于这里说明的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只要是具有本实施方式所属的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知识的人,则能够想到在技术思想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修正、组合等。因此,进行这些变更、修正、组合等后的技术当然也属于技术思想范围。
<13-1:仅输入发生故障的意思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者经由操作部15选择输入到故障的种类,但是,例如在关于电机4的旋转方向发生了某种故障的情况下,操作者不指定其具体内容或原因而仅在电机控制装置3中进行发生故障的意思的输入操作,就能够自动地解决。
该情况下,在操作者识别出某种故障时,在与上述图5(a)对应的图12(a)的故障排除用的设定画面中选择“电机的旋转存在故障”的项目,在操作者未识别出任何故障时,选择“无故障”的项目,在该选择后,转变为图5(b)所示的决定画面,输入故障排除的最终执行判断。而且,在本变形例中,仅在选择了“电机的旋转存在故障”的项目的情况下输出第3故障信号,在选择了“无故障”的项目的情况下,不输出任何故障信号。
然后,被输入上述第3故障信号的本变形例的故障应对部19A进行与上述图8对应的图13所示的块结构的内部处理。在该图13中,本变形例的故障应对部19A具有确认运转指令部61、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62和故障更正部63。
在从上述操作部15对确认运转指令部61输入了第3故障信号时,该确认运转指令部61指示驱动控制部16进行使电机4启动后停止的确认运转。向驱动控制部16指示该确认运转,以使电机4运转例如以能够充分地分别检测电机电流信号和电机速度的程度的时间。上述运转时间和运转用的指令速度例如可以由操作部15设定,也可以从电机控制装置3的外部作为设定信号来取得。
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62根据在电机4的上述确认运转中检测到的电机电流信号和电机速度,判定是否是电机4处于电流过大状态或电机4处于速度过大状态。或者,也可以判定发生电流过大和速度过大的结果、是否发生保护功能而停止。在该情况下的保护功能中,例如包含基于过电流、过负载、过速、速度偏差过大检测等的保护功能。
故障更正部63根据上述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62的判定结果,执行故障的解决手段。故障更正部63具有判别上述判定结果的判定结果判别部64、旋转方向调整部55和旋转方向反转部56。
在上述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62判定为电机4处于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状态的情况下,判定结果判别部64判定为发生了保护停止故障。该情况下,判定结果判别部64将表示发生了保护停止故障的信号输入到旋转方向调整部55,使其进行动作。旋转方向调整部55执行如下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向信号调换部17输出相序调换信号,在电机4是同步电机的情况下,向信号调换部17和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分别输出相序调换信号(在图中,利用选择开关的记号来表示)。旋转方向调整部55也可以代替输出相序调换信号,而向驱动控制部16的符号调换部36输出方向反转信号。
此外,在上述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62判定为电机4既不是电流过大状态也不是速度过大状态的情况下,判定结果判别部64判定为发生了相反方向旋转故障。该情况下,判定结果判别部64向旋转方向反转部56输入表示发生了相反方向旋转故障的信号,使其进行动作。旋转方向反转部56执行如下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向信号调换部17输出相序调换信号,并且向驱动控制部16的符号调换部36输出方向反转信号,在电机4是同步电机的情况下,向信号调换部17和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分别输出相序调换信号,并且向驱动控制部16的符号调换部36输出方向反转信号。
如上所述,本变形例中的故障应对部19A在被输入第3故障信号时进行电机4的确认运转,根据该确认运转中的电机电流信号和电机速度的判定结果,选择性地执行基于旋转方向调整部55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和基于旋转方向反转部56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中的任意一方。
为了实现以上说明的本变形例中的针对故障的应对方法,图14示出在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中执行的控制顺序的流程图。另外,该图14的流程图成为代替上述图11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0而依次执行步骤S16、S17、S18的顺序。下面,仅对这些步骤S16、S17、S18的顺序进行说明,省略其他相同的顺序的说明。
首先,在步骤S15的判定中,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在被输入第3故障信号的情况下,满足判定(S15:是),转移到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使驱动控制部16执行确认运转,在该确认运转中检测电机电流信号和电机速度。另外,该步骤S16的顺序相当于上述确认运转指令部61。
接着,转移到步骤S17,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判定在上述步骤S16的确认运转中检测到的电机电流是否过大。另外,在该判定中,还包含是否由于电机电流过大而通过保护功能进行停止的判定。在确认运转中检测到的电机电流不过大的情况下,不满足判定(S17:否),转移到步骤S18。
在步骤S18中,电机控制装置3的CPU判定在上述步骤S16的确认运转中检测到的电机速度是否过大。另外,在该判定中,还包含是否由于电机速度过大而通过保护功能进行停止的判定。在确认运转中检测到的电机速度不过大的情况下,不满足判定(S18:否),转移到步骤S25。以上的步骤S17和步骤S18相当于上述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62。
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7的判定中,在确认运转中检测到的电机电流过大的情况下、或由于保护功能而停止的情况下,满足判定(S17:是),转移到步骤S26。
此外,另一方面,在上述步骤S18的判定中,在确认运转中检测到的电机速度过大的情况下、或由于保护功能而停止的情况下,满足判定(S18:是),转移到步骤S2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变形例的电梯驱动系统100中,操作者将“发生了故障”的意思输入到操作部15,由此,对应的第3故障信号从操作部15经由故障信号接收部18输入到故障应对部19A。于是,通过确认运转指令部61使驱动控制部16进行使电机4启动后停止的确认运转,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62判定在该确认运转中电机4是否处于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速度状态,进而,故障更正部63根据该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62的判定结果,选择性地执行旋转方向调整处理和旋转方向反转处理中的任意一方。
此后,驱动控制部16根据如上所述执行基于故障更正部63的旋转方向故障解决手段后的相序和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信号。如上所述,操作者例如在试运转时仅在电机控制装置3中进行发生故障的输入操作,电机控制装置3就能够自动地执行与该旋转方向故障的原因对应的解决手段,迅速地解决。其结果,操作者能够使电梯的搭乘轿厢6以期望的方式进行升降。另外,在该变形例中,信号调换部17也可以设置于电压指令生成部32与PWM转换部35之间。该情况下,旋转方向调整部55将相序调换信号输出到设置于驱动控制部16内部的信号调换部17。
<13-2:通过布线相序的调换来进行相序的调换处理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从驱动控制部16输出的驱动信号的信号相序的调换来进行电机4的相序调换,但是不限于此。除此以外,通过调换从电力转换部11的逆变器桥11c向电机4供给3相驱动电力的供给线24的布线相序,也可以进行相序的调换处理。
该情况下,如与上述图2对应的图15所示,省略信号调换部17,将从驱动控制部16输出的驱动信号直接输入到电力转换部11的逆变器桥11c,并且,在从逆变器桥11c向电机4供给驱动电力的供给线24上设置布线调换部37。如图16所示,该布线调换部37并列地设置直接按照本来的UVW的相序连接供给线24的直接路径38(图中的上方所示的路径)和调换该例子的U相和W相来连接供给线24的调换路径39(图中的下方所示的路径),在各个路径中设置有单独地对连接和遮断进行切换的开关40a、40b。而且,在未从故障应对部19输入相序调换信号的情况下,接通直接路径38的开关40a,遮断调换路径39的开关40b。此外,在从故障应对部19输入相序调换信号的情况下,遮断直接路径38的开关40a,接通调换路径39的开关40b。由此,能够与上述信号调换部17同等地,在功能上简单地实现故障应对部19的调换处理。另外,也可以具有信号调换部17和布线调换部37双方,故障应对部19对这2个调换部17、37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输入相序调换信号,1重或2重地进行相序的调换处理。
另外,在输入保护停止故障的第1故障信号、为了应对该故障而执行旋转方向调整处理从而能够消除保护停止故障的情况下,其结果,有时也发生相反方向旋转故障。因此,也可以具有信号调换部17和布线调换部37双方,按照如下的顺序进行应对:首先,对应于第1故障信号的输入,使用信号调换部17执行旋转方向调整处理,消除保护停止故障后,接着,对应于第2故障信号的输入,使用布线调换部37执行旋转方向反转处理的相序调换。
<13-3:具有矩阵变换器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电力转换部,构成为具有将来自商用电源的交流电力转换为直流电力的整流桥11a和平滑电容器11b、以及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的逆变器桥11c,但是不限于此。除此以外,如与上述图2对应的图17所示,作为上述电力转换部,也可以构成为具有所谓的矩阵变换器部65。
该矩阵变换器部65具有由与3相交流电源25的RST的各相连接的3个LC滤波器构成的输入滤波器65a、以及连接在上述输入滤波器65a与电机4之间的开关部65c。开关部65c以与上述RST的3个输入相和上述UVW的3个输出相的各组合对应的矩阵状的配置,具有能够使电流在双向上通电和遮断的9个半导体双向开关Sm。半导体双向开关Sm例如作为逆并联连接2个反向阻断IGBT而成的部件、或使2组串联连接没有反向阻断能力的IGBT和二极管而成的部件逆并联连接而成的部件来实现。
与此相对,统合控制部12(驱动控制部16)对9个半导体双向开关Sm分别输出适当的驱动信号,由此,能够将任意振幅和频率的3相驱动电力供给到电机4。另外,矩阵变换器部也可以构成为,以与上述RST的3个输入相和PN的2个直流输出相的组合对应的矩阵状的配置,具有6个半导体双向开关Sm,对直流电机进行驱动。
这样,在电力转换部具有矩阵变换器部65的结构中,除了PWM转换部35检测输入电压的相位、并根据检测到的相位选择实际要接通的半导体双向开关Sm以外,能够利用与具有上述逆变器桥11c的电力转换部11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完全相同的结构,应对保护停止故障和相反方向旋转故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变形例的电梯驱动系统100中,还具有矩阵变换器部65,该矩阵变换器部65具有半导体双向开关Sm,将输入交流电力转换为输出交流电力,向电机4供给输出交流电力,驱动控制部16根据驱动信号输出半导体双向开关Sm的通断信号,对半导体双向开关Sm进行控制。由此,与具有逆变器桥11c的实施方式的电力转换部11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从商用3相交流电力转换为向电机4供给的3相交流驱动电力时的高效化、删除直流电压平滑用电解电容器的高可靠性。
<14:电机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例>
接着,参照图18,对实现通过上述说明的CPU901执行的程序安装的驱动控制部16、信号调换部17、故障信号接收部18、故障应对部19、电机信号接收部51、校正值设定部20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等进行的处理的电机控制装置3的硬件结构例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电机控制装置3例如具有CPU901、ROM903、RAM905、ASIC或FPGA等面向特定用途构建的专用集成电路907、输入装置913、输出装置915、记录装置917、驱动器919、连接端口921和通信装置923。这些结构经由总线909和输入输出接口911以相互能够传递信号的方式连接。
程序例如能够预先记录在ROM903、RAM905、记录装置917等中。
此外,程序例如还能够暂时或永久地预先记录在软盘等磁盘、各种CD、MO盘、DVD等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可移动的记录介质925中。这种记录介质925还能够作为所谓的软件包来提供。该情况下,这些记录介质925中记录的程序也可以由驱动器919读出,经由输入输出接口911和总线909等记录在上述记录装置917中。
此外,程序例如还能够预先记录在下载站点、其他计算机、其他记录装置等(未图示)中。该情况下,程序经由LAN或互联网等网络NW转送,通信装置923接收该程序。而且,通信装置923接收到的程序也可以经由输入输出接口911和总线909等记录在上述记录装置917中。
此外,程序例如还能够预先记录在适当的外部连接设备927中。该情况下,程序也可以经由适当的连接端口921转送,经由输入输出接口911和总线909等记录在上述记录装置917中。
而且,CPU901按照上述记录装置917中记录的程序来执行各种处理,由此实现上述驱动控制部16、信号调换部17、故障信号接收部18、故障应对部19、电机信号接收部51、校正值设定部20、校正值再次设定部23等进行的处理。此时,CPU901例如可以从上述记录装置917直接读出程序并执行,也可以暂时载入到RAM905后执行。进而,CPU901例如在经由通信装置923、驱动器919、连接端口921接收程序的情况下,也可以直接执行接收到的程序而不记录在记录装置917中。
此外,根据需要,CPU901例如也可以根据从鼠标、键盘、麦克风(未图示)等输入装置913输入的信号和信息进行各种处理。
而且,CPU901例如也可以从显示装置或语音输出装置等输出装置915输出执行了上述处理的结果,进而,根据需要,CPU901也可以经由通信装置923或连接端口921发送该处理结果,还可以记录在上述记录装置917或记录介质925中。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例如在存在阈值、基准值等作为规定的判定基准的值或作为划分的值的记载的情况下,针对它们的“相同”、“相等”、“不同”等是严格的意思。这与如下情况不同:例如在针对外观上的尺寸和大小使用这些词语的情况下,容许设计上、制造上的公差、误差,是“实质上相同”、“实质上相等”、“实质上不同”这样的意思。

Claims (26)

1.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其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所述驱动指令信号,对所述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控制装置具有旋转方向调整部,该旋转方向调整部根据从操作部输出的由于所述电机的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而引起的第1故障信号,进行如下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使所述控制部输出所述驱动指令信号时的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和所述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方向调整部进行所述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作为所述旋转方向调整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旋转信号是相位相差90°的A相相脉冲信号、B相脉冲信号,
将如下设定作为第1条件:设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超前的情况为正转方向、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滞后的情况为反转方向,
将如下设定作为第2条件:设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超前的情况为反转方向、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滞后的情况为正转方向,
此时,所述旋转方向调整部通过切换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设定,进行所述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方向调整部进行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的调换作为所述旋转方向调整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是同步电机,所述控制部根据基于所述旋转信号的所述同步电机的磁极位置信号生成所述驱动指令信号,根据所述第1故障信号进行初始磁极位置的检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控制装置还具有:
校正值设定部,其根据规定期间内的所述旋转检测器的检测原点信号发生时的所述磁极位置,设定针对所述磁极位置的校正值;以及
校正值再次设定部,其根据所述第1故障信号,对由所述校正值设定部设定的校正值进行规定的校正值再次设定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校正值再次设定处理,
在以通过所述旋转方向调整处理调换后的相为基准来计算所述磁极位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校正值再次设定部根据调换由所述校正值设定部设定的所述校正值的正负符号而得到的值、以及通过所述旋转方向调整处理调换后的两个相之间的相位差,再次设定所述校正值,
在未以通过所述旋转方向调整处理调换后的相为基准来设定所述磁极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校正值再次设定部通过调换由所述校正值设定部设定的所述校正值的正负符号,再次设定所述校正值。
8.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其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所述驱动指令信号,对所述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控制装置具有旋转方向反转部,该旋转方向反转部根据由于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错误而引起的第2故障信号,进行使与所述驱动指令信号对应的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方向反转部进行所述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和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的调换作为所述旋转方向反转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旋转信号是相位相差90°的A相脉冲信号、B相脉冲信号,
将如下设定作为第1条件:设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超前的情况为正转方向、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滞后的情况为反转方向,
将如下设定作为第2条件:设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超前的情况为反转方向、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滞后的情况为正转方向,
此时,所述旋转方向反转部通过切换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设定,进行所述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是同步电机,
所述控制部根据基于所述旋转信号的所述同步电机的磁极位置信号生成所述驱动指令信号,
所述控制部还具有:
校正值设定部,其根据规定期间内的所述旋转检测器的检测原点信号发生时的所述磁极位置信号,设定针对所述磁极位置信号的校正值;以及
校正值再次设定部,其根据所述第2故障信号,对由所述校正值设定部设定的校正值进行规定的再次设定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校正值再次设定处理,
在以通过所述旋转方向反转处理调换后的相为基准来计算所述磁极位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校正值再次设定部根据调换由所述校正值设定部设定的所述校正值的正负符号而得到的值、以及通过所述旋转方向反转处理调换后的两个相之间的相位差,再次设定所述校正值,
在未以通过所述旋转方向反转处理调换后的相为基准来计算所述磁极位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校正值再次设定部通过调换由所述校正值设定部设定的所述校正值的正负符号,再次设定所述校正值。
13.一种电机控制装置,其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所述驱动指令信号,对所述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控制装置具有:
确认运转指令部,其根据由于所述电机的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而引起的、或由于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错误而引起的第3故障信号,指示所述控制部进行使所述电机启动后停止的确认运转;
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其判定在所述确认运转中所述电机是否处于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的状态;以及
故障更正部,其根据所述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执行与所述第3故障信号对应的故障的解决手段,
在所述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电机处于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的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故障更正部进行如下这样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使所述控制部输出所述驱动指令信号时的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和所述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一致,
在所述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电机不是电流过大和速度过大中的任何一方的情况下,所述故障更正部进行使与所述驱动指令信号对应的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由此,执行所述故障的解决手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更正部进行所述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作为所述旋转方向调整处理。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更正部进行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的调换作为所述旋转方向调整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更正部进行所述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和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的调换作为所述旋转方向反转处理。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旋转信号是相位相差90°的A相脉冲信号、B相脉冲信号,
将如下设定作为第1条件:设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超前的情况为正转方向、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滞后的情况为反转方向,
将如下设定作为第2条件:设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超前的情况为反转方向、A相脉冲信号相对于B相脉冲信号滞后的情况为正转方向,
此时,所述故障更正部通过切换第1条件和第2条件的设定,进行所述旋转方向信息的反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是同步电机,
所述控制部根据基于所述旋转信号的所述同步电机的磁极位置信号生成所述驱动指令信号,
在所述确认运转结果判定部判定为在所述确认运转中所述电机处于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的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初始磁极位置的检测。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控制装置还具有:
校正值设定部,其根据规定期间内的所述旋转检测器的检测原点信号发生时的所述磁极位置,设定针对所述磁极位置的校正值;以及
校正值再次设定部,其在所述故障更正部进行了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的调换作为所述旋转方向调整处理的情况下、或进行了所述旋转方向反转处理作为所述旋转方向调整处理的情况下,对由所述校正值设定部设定的校正值进行规定的校正值再次设定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校正值再次设定处理,
在以通过所述旋转方向反转处理调换后的相为基准来计算所述磁极位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校正值再次设定部根据调换由所述校正值设定部设定的所述校正值的正负符号而得到的值、以及通过所述旋转方向反转处理调换后的两个相之间的相位差,再次设定所述校正值,
在未以通过所述旋转方向反转处理调换后的相为基准来计算所述磁极位置信号的情况下,所述校正值再次设定部通过调换由所述校正值设定部设定的所述校正值的正负符号,再次设定所述校正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控制装置还具有逆变器部,该逆变器部具有半导体开关元件,将直流电力转换为交流电力,向所述电机供给交流电力,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驱动指令信号输出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的通断信号,对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进行控制。
22.根据权利要求1~2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机控制装置还具有矩阵变换器部,该矩阵变换器部具有半导体双向开关,将输入交流电力转换为输出交流电力,向所述电机供给输出交流电力,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驱动指令信号输出所述半导体双向开关的通断信号,对所述半导体双向开关进行控制。
23.一种电梯驱动系统,其具有:
搭乘轿厢;
升降机构,其使所述搭乘轿厢进行升降动作;
电机,其对所述升降机构进行驱动;以及
权利要求1~2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装置,其对所述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
24.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其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所述驱动指令信号,对所述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
根据由于所述电机的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而引起的第1故障信号,进行使输出所述驱动指令信号时的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和所述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一致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
25.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所述驱动指令信号,对所述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
根据由于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错误而引起的第2故障信号,进行使针对所述驱动指令信号的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
26.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对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根据从检测电机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输出的电机旋转信号生成驱动指令信号,按照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输出所述驱动指令信号,对所述电机的驱动进行控制;
根据由于所述电机的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而引起的、或由于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错误而引起的第3故障信号,指示进行使所述电机启动后停止的确认运转;
判定在所述确认运转中所述电机是否处于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的状态;以及
在判定为在所述确认运转中所述电机处于电流过大或速度过大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使输出所述驱动指令信号时的针对所述电机的规定相序和所述电机旋转信号中包含的旋转方向信息一致的旋转方向调整处理,
在判定为所述电机不是电流过大和速度过大中的任何一方的情况下,进行使与所述驱动指令信号对应的所述电机的旋转方向反转的旋转方向反转处理,由此,执行与所述第3故障信号对应的故障的解决手段。
CN202110308062.9A 2020-03-24 2021-03-23 电机控制装置、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机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5072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2605 2020-03-24
JP2020052605A JP6994177B2 (ja) 2020-03-24 2020-03-24 モータ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駆動システム、及びモータ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7254A CN113507254A (zh) 2021-10-15
CN113507254B true CN113507254B (zh) 2024-04-30

Family

ID=75203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08062.9A Active CN113507254B (zh) 2020-03-24 2021-03-23 电机控制装置、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9467B2 (zh)
EP (1) EP3886315B1 (zh)
JP (1) JP6994177B2 (zh)
CN (1) CN1135072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22785B (zh) * 2023-06-26 2024-02-23 北京积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转动方向自动校准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587A (ja) * 1997-06-12 1999-01-06 Yaskawa Electric Corp 永久磁石形同期電動機の起動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を備えた永久磁石形同期電動機用制御装置
JP2000217382A (ja) * 1999-01-25 2000-08-04 Hitachi Ltd 永久磁石同期モ―タを用いたエレベ―タ装置
JP2003088154A (ja) * 2001-09-10 2003-03-20 Fuji Electric Co Ltd 交流電動機の制御方法
US6677724B1 (en) * 1999-09-17 2004-01-13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Initial magnetic pole estimating device for AC synchronous motor
WO2013164930A1 (ja) * 2012-05-02 2013-1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式バルブ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3986387A (zh) * 2013-02-12 2014-08-13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电动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15149875A (ja) * 2014-02-10 2015-08-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制御装置
WO2016157391A1 (ja) * 2015-03-30 2016-10-06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駆動装置、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8963977A (zh) * 2017-05-19 2018-12-07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电机驱动控制装置及电机驱动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7909B2 (ja) 1983-12-15 1990-10-23 Fujitsu Ltd Wachukaisenhojikairo
JP3800529B2 (ja) * 2002-06-03 2006-07-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制御装置
WO2019069355A1 (ja) 2017-10-02 2019-04-11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エレベータ用インバータシステム、エレベータ用インバータ異常判定方法、サーバ及びモバイル端末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587A (ja) * 1997-06-12 1999-01-06 Yaskawa Electric Corp 永久磁石形同期電動機の起動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を備えた永久磁石形同期電動機用制御装置
JP2000217382A (ja) * 1999-01-25 2000-08-04 Hitachi Ltd 永久磁石同期モ―タを用いたエレベ―タ装置
US6677724B1 (en) * 1999-09-17 2004-01-13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Initial magnetic pole estimating device for AC synchronous motor
JP2003088154A (ja) * 2001-09-10 2003-03-20 Fuji Electric Co Ltd 交流電動機の制御方法
WO2013164930A1 (ja) * 2012-05-02 2013-11-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制御式バルブの制御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03986387A (zh) * 2013-02-12 2014-08-13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交流电动机的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JP2015149875A (ja) * 2014-02-10 2015-08-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制御装置
WO2016157391A1 (ja) * 2015-03-30 2016-10-06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駆動装置、マトリクスコンバータ及び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8963977A (zh) * 2017-05-19 2018-12-07 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电机驱动控制装置及电机驱动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94177B2 (ja) 2022-01-14
EP3886315A1 (en) 2021-09-29
US20210305924A1 (en) 2021-09-30
CN113507254A (zh) 2021-10-15
JP2021153357A (ja) 2021-09-30
US11489467B2 (en) 2022-11-01
EP3886315B1 (en) 2023-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09242B1 (ja) 電源回生及び停電時の同期モータの停止を行うために同期モータを制御する同期モータ制御装置
EP2615734B1 (en) Ac motor rotation direction detecting method and electric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for ac motor using same
CN113507254B (zh) 电机控制装置、电梯驱动系统和电机控制方法
JP6159659B2 (ja) 電力変換器の制御装置及び電気車
JP2008050075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US9742330B2 (en) Moto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JP5615671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モ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5959349B2 (ja) 電気車制御装置および車両駆動システム
JP6018483B2 (ja) ポンプシステム
CN111034030A (zh) 电动机控制装置
JP5486336B2 (ja) 車両用電力変換器の制御装置
JP2009165267A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KR101822427B1 (ko) 인버터 출력결상 검출방법
JP5447400B2 (ja) モータ駆動装置、モータ駆動システム
JP7449950B2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予兆診断方法
JP2008168974A (ja) マンコンベアの制御装置
JP3666282B2 (ja) 永久磁石同期モータを用いた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737604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6087109B2 (ja) 交流電動機制御装置とその電流検出器健全性確認方法
KR102515961B1 (ko) 모터 제어 방법, 모터 구동 장치, 산업용 로봇의 제어 방법 및 산업용 로봇
JP7405965B2 (ja) モータ制御装置
JP2002176792A (ja) ベクトル制御装置
JP2021535724A (ja) フェールセーフ式回転速度監視プロセス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KR20140141502A (ko) 모터 제어 장치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건설 기계
WO2008075532A1 (ja) インバータ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