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2557B -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2557B
CN113502557B CN202110722724.7A CN202110722724A CN113502557B CN 113502557 B CN113502557 B CN 113502557B CN 202110722724 A CN202110722724 A CN 202110722724A CN 113502557 B CN113502557 B CN 1135025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acrylate
antibacterial
weight ratio
mixed solution
hydroxylam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2272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2557A (zh
Inventor
崔淑芬
杨文龙
张宇豪
刘崇杰
杨泽洲
张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11072272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25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2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25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25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25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44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5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m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carboxylic acids or unsaturated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30Introducing nitrogen atoms or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F8/32Introducing nitrogen atoms or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by reaction with am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01F1/103Agents inhibiting growth of microorganism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282Addi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05Synthetic yarns or filaments
    • D04H3/007Addition polym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密闭容器中于160~200℃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得到混合液,所述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6~2:1.5,所述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羟胺的重量比为1:0.2~1:0.5;(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本发明的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在医用材料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纤维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丙烯酸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高强度和弹性,耐用,抗皱,不粘毛,其耐光性优于丙烯酸纤维和天然纤维织物,对各种化学物质也有很好的抵抗力,在无纺布材料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无纺布技术获得长足进步,消费需求量不断增长,其中医用无纺布的生产和应用发展尤为突出。无纺布可深加工成防粘纱布、手术衣帽、防护服和口罩等,医疗卫生用品。然而,可用于制备无纺布的聚丙烯酸酯纤维本身并不具备抗菌性,由此限制了其应用,尤其是在医疗卫生用品中的应用。
为此,现有技术提供了通过添加抗菌剂来提高聚丙烯酸酯纤维的抗菌性的解决措施。例如,CN201810811677.1中公开了一种手术衣用耐磨无纺布材料,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聚丙烯纤维90~110份、耐磨涂层剂5~10份、抗菌剂1~2 份和防静电剂0.5~1.5份。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制得通过物理方式负载抗菌成分的无纺布材料,抗菌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密闭容器中于160~200℃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得到混合液,所述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6~2:1.5,所述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羟胺的重量比为 1:0.2~1:0.5;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本发明通过将聚丙烯酸酯和羟胺在特定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将酯基转化为羟肟酸基团,进而形成能与纳米二硫化钴化学键合连接的羟肟酸聚合物,以此赋予聚合物抗菌功能,最后通过纺丝工艺制得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该纤维的抗菌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医用材料。
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步骤(1)的反应温度是合成纳米二硫化钴的关键因素。温度过低会导致无法合成纳米二硫化钴;温度过高会导致反应速度过快,形成过多的晶核,从而导致产物尺寸过小,发生团聚。而以160~200℃反应,可获得适宜的反应速度,得到粒度分布均匀且无团聚的纳米二硫化钴。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pH值为9~12。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pH值为10~11。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碱按照上述条件进行添加时,制备得到的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的抗菌率更高。
优选地,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2:1.2。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 2:0.8~2:1.2时,制备得到的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的抗菌率更高。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羟胺的重量比为 1:0.3~1:0.4。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羟胺的重量比为1:0.3~1:0.4时,制备得到的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的抗菌率更高。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5~1:1.5。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1:1.2。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当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1.2时,制备得到的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的抗菌率更高。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8~12h,所述反应的温度为 180~190℃,所述密闭容器为水热反应釜。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超声反应的时间为20~40min。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在无纺布制备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无纺布,其由所述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抗菌无纺布在医用防护品制备中的应用,所述医用防护品包括口罩、防护服和防护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其通过将聚丙烯酸酯和羟胺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后,与纳米二硫化钴化学键合连接,并通过纺丝工艺制得,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在医用材料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料均可通过商业途径获得,使用方法如无特别指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例如,纺丝采用的是常规静电纺丝工艺,注射泵的挤出速度为0.2~0.3mL/h,针头到接收板的距离为15~20cm,接收板的转速为200~300RPM。
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3,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不同。实施例2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1.0,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3,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实施例3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不同。实施例3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6,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3,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实施例4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不同。实施例4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1.2,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3,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实施例5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不同。实施例5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1.5,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3,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实施例6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不同。实施例6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2,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实施例7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不同。实施例7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4,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实施例8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不同。实施例8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5,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实施例9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不同。实施例9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1.2;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3,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实施例10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1)的反应温度不同。实施例10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9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3,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实施例11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步骤(2)的碱添加量不同。实施例11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3,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为11;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对比例1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未加入羟胺。对比例1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对比例2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未加入纳米二硫化钴。对比例2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和羟胺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3,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pH为10;
(2)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对比例3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不同。对比例3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5,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3,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对比例4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不同。对比例4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1.6,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3,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对比例5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不同。对比例5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1,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对比例6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不同。对比例6的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水热反应釜中于180℃搅拌反应10h,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8;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30min,聚丙烯酸酯和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聚丙烯酸酯和羟胺的重量比为1:0.6,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 pH值为10;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效果例1
将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6的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分别制备为无纺布样品,根据国家标准GB/T 20944.1-2007,通过琼脂扩散法评估两种细菌菌株:E.coli 和S.aureus的体外抗菌活性。
将无纺布样品割成直径为20mm的圆形,在具有紫外光的洁净工作台中灭菌30min。将含有1×105个菌落形成单位(CFU/mL)细菌的Luria肉汤(LB) 琼脂平板用于培养。在37℃下孵育24h后,评估抑菌圈直径,计算抑菌率,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无纺布样品的抑菌率
样品 E.coli(%) S.aureus(%)
实施例1 99.98 99.89
实施例2 99.99 99.99
实施例3 99.84 99.74
实施例4 99.99 99.89
实施例5 99.76 99.73
实施例6 99.54 99.48
实施例7 99.91 99.83
实施例8 99.83 99.82
实施例9 99.96 99.91
实施例10 99.90 99.83
实施例11 99.93 99.88
对比例1 43.74 43.71
对比例2 28.10 28.07
对比例3 99.60 99.48
对比例4 99.63 99.52
对比例5 99.11 99.03
对比例6 99.50 99.39
有表1可知,通过比较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说明将聚丙烯酸酯和羟胺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后与纳米二硫化钴结合纺丝后制备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极大的提高了聚丙烯酸酯纤维的抗菌率。
通过比较实施例1~5和对比例3~4说明,当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2:1.2时,制备得到的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的抗菌率更高,当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1.0时,制备得到的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的抗菌率最高。
通过比较实施例1、实施例6~8和对比例5~6说明,当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羟胺的重量比为1:0.3~0.4时,制备得到的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的抗菌率更高。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氯化钴、硫代硫酸钠与水混合形成混合溶液A,将混合溶液A在密闭容器中于160~200℃搅拌反应,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收集沉淀,干燥,得到纳米二硫化钴;
(2)向聚丙烯酸酯溶液中加入碱、羟胺和纳米二硫化钴,得到混合体系B,将混合体系B在超声条件下反应,得到混合液,所述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6~2:1.5,所述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羟胺的重量比为1:0.2~1:0.5;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液静置后进行纺丝,得到抗菌聚丙烯酸酯纤维;
所述步骤(2)中,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pH值为9~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碱的用量为使得混合体系B的pH值为10~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纳米二硫化钴的重量比为2:0.8~2:1.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聚丙烯酸酯和所述羟胺的重量比为1:0.3~1: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氯化钴和硫代硫酸钠的重量比为1:0.5~1:1.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反应的时间为8~12h,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80~190℃,所述密闭容器为水热反应釜。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在无纺布制备中的应用。
9.一种抗菌无纺布,其特征在于,由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制成。
CN202110722724.7A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35025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2724.7A CN113502557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22724.7A CN113502557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2557A CN113502557A (zh) 2021-10-15
CN113502557B true CN113502557B (zh) 2023-05-23

Family

ID=78011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22724.7A Active CN113502557B (zh) 2021-06-28 2021-06-28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255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18983A (en) * 1996-04-01 2005-02-28 Cytec Tech Corp Method of making polymers containing hydroxamate functional groups
CN105899718A (zh) * 2014-01-10 2016-08-24 (株)纳米未来生活 抗菌纤维材料、抗菌纤维、用于制造抗菌纤维的母料以及抗菌纤维制造方法
CN104372434A (zh) * 2014-11-15 2015-02-25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PAN/CoCl2/CNTs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在NaBH4制氢中的应用
CN105568423B (zh) * 2016-02-01 2018-02-23 吉林大学 一种胺肟化聚丙烯腈纺丝溶液及由其制备的纳米级离子交换纤维
CN108499371A (zh) * 2018-04-24 2018-09-07 安徽农业大学 蒙脱土增强型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制备方法
CN111962182B (zh) * 2020-07-21 2021-07-06 东华大学 一种超细尺寸金属-pan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2557A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42538B (zh)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抗菌纤维素纤维填料的制备方法
CN112921652B (zh) 一种具有抗菌性聚乙烯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TWI392780B (zh) Wet melt with a mold, antibacterial and deodorant function of cellulose non-woven system
CN110306340B (zh) 表面修饰龙脑的抗菌天然纺织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3951765A (zh) O-富马酯-n-壳聚糖季铵盐及其制法与应用
CN102037988B (zh) 一种复合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98989B (zh) 一种高阻隔性能的抑菌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14375A (zh) 一种长效抗菌聚乳酸纤维膜的制备方法
CN107793581B (zh) 一种高效的抗菌母料及制备方法
CN110408183A (zh) 一种LDHs@PA-Cu(Ⅱ)/PLA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70356B (zh) 一种形貌可控的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JP7107534B2 (ja) 抗菌性ポリマーおよびその調製方法
CN113502557B (zh) 一种抗菌改性聚丙烯酸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80877B (zh) 一种抗菌无纺布及其制备工艺
CN112609294B (zh) 绿色环保型家纺用抗菌防螨纤维面料
CN101412698A (zh) 一种反应性异噻唑啉酮类抗菌整理剂的制备方法
CN111364115A (zh) 一种抗菌涤纶纤维及面料
CN109208174B (zh) 一种熔喷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05573B (zh) 一种胍盐复合抗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76910B (zh) 一种抗菌聚丙烯双向拉伸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8665A (zh) 含双键的环状卤胺抗菌剂前驱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及其应用
CN104975504A (zh) 一种o-羧甲基壳聚糖接枝尼龙66织物制备鞋用抗菌合成革基材及里衬的方法
CN111909437A (zh) 抗菌hdpe塑料
CN107936485A (zh) 一种医用高分子抗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965143A (zh) 一种具有抗菌除臭性能的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