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1397A - 电梯按钮登记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按钮登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1397A
CN113501397A CN202110868369.4A CN202110868369A CN113501397A CN 113501397 A CN113501397 A CN 113501397A CN 202110868369 A CN202110868369 A CN 202110868369A CN 113501397 A CN113501397 A CN 113501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elevator
buttons
pair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836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1397B (zh
Inventor
陈玉东
易何云
夏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836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13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1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1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1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1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23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i.e. lay-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1/468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包括:步骤S1,确定按钮组,所述按钮组包含至少两个具有相同功能属性的电梯按钮;步骤S2,判断按钮组中是否存在可交换按钮对,所述可交换按钮对是在位置上相邻且交换后不影响其功能实现的两个电梯按钮,如果是进入步骤S3,否则结束;步骤S3,监测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步骤S4,根据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判断按钮组中是否存在需要进行功能交换的待交换按钮,如果是,确定并输出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并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步骤S5,根据所述交换方式交换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返回步骤S3。本发明可以缩小高频次按钮与其它按钮的操作次数间的差距,实现电梯按钮实际寿命的均衡化。

Description

电梯按钮登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电梯按钮的实际寿命均衡化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电梯都会在各层站上配置层站按钮(例如上下行方向按钮),在轿厢内配置有轿厢按钮(例如各楼层按钮、开关门按钮等),层站上的乘客通过按压上下行方向按钮即可登记其乘梯方向,轿厢内的乘客则通过按压对应数字的楼层按钮即可登记其目的楼层。但是,在电梯按钮的实际使用中,不同按钮被按压的次数存在不同,例如轿厢内不同楼层对应的电梯按钮的按压次数存在非常大的差别。
以楼层数共25层的住宅电梯而言,不同楼层的业主之间的互访情况非常少,业主绝大部分的电梯搭乘都是在1楼大厅与业主住所所在楼层间的移动,因此每个业主在轿厢内的目的楼层操作都是按压1楼按钮或业主住所所在楼层所对应的按钮,这样就导致1楼按钮的实际按压次数要远高于其它楼层按钮的实际按压次数。
目前,电梯按钮的设计寿命都是相同的。仍以上述情况为例,如果根据电梯使用期内所有电梯按钮的最大操作次数来确定电梯按钮的设计寿命,其结果必然是根据实际按压次数最大的1楼按钮的实际按压次数来确定所有按钮的设计寿命,这会导致除1楼按钮之外的其它楼层按钮的设计寿命远高于实际需要,从而造成浪费。如果根据除1楼按钮之外的其它楼层按钮(实际按压次数小于1楼按钮的实际按压次数)来确定所有按钮的设计寿命,其结果是1楼按钮的设计寿命不能满足其实际需要,从而造成在电梯使用期间出现1楼按钮因过度使用而破损(多是供乘客按压操作的按钮可动部分出现破损等)但其余按钮完好的现象。
如何在满足按钮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实现按钮设计寿命的最小化就成为一个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可以解决现有电梯使用过程中因操作次数不均衡导致的按钮寿命不一致、部分按钮损坏而其它按钮完好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按钮组,所述按钮组包含至少两个电梯按钮,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具有相同的功能属性;
步骤S2,判断所述按钮组中是否存在可交换按钮对,所述可交换按钮对是指在位置上相邻且交换后不影响其功能实现的两个电梯按钮,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否则结束;
步骤S3,监测所述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
步骤S4,根据所述可交换按钮对的所述操作次数判断所述按钮组中是否存在需要进行功能交换的待交换按钮,如果是,确定并输出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5,根据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所述交换方式,通过交换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来实现对所述待交换按钮的交换;
步骤S6,返回步骤S3。
进一步地,当存在多个所述可交换按钮对时,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步骤S4-1,枚举所述按钮组中所有可能的所述可交换按钮对;
步骤S4-2,从未被选择的所述可交换按钮对中任选一个所述可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按钮对;
步骤S4-3,判断所述选定按钮对中的两个电梯按钮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若是则将该选定按钮对作为待交换按钮对加入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转入步骤S4-4,否则直接转入步骤S4-4;
步骤S4-4,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的所述可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返回步骤S4-2,否则转入步骤S4-5;
步骤S4-5,判断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是否包含至少一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转入步骤S4-6,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4-6,根据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在所述按钮组中的位置确定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转入步骤S5。
进一步地,所述每个可交换按钮对中包含一个高频次按钮,所述高频次按钮是指操作次数高于其所在按钮组的其它电梯按钮中的部分电梯按钮或全部电梯按钮分别对应的操作次数的电梯按钮,所述高频次按钮所在的可交换按钮对为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由所述高频次按钮以及与该高频次按钮相邻的非高频次按钮组成且交换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中的两个按钮后不影响电梯按钮的功能实现;
所述步骤S3监测作为监测对象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所述监测对象电梯按钮至少包含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或者仅监测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
步骤S4根据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判断所述按钮组中是否存在需要互换其中的高频次按钮与非高频次按钮的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若是确定并输出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进一步地,当存在多个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时,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步骤S4-1,枚举所述按钮组中所有可能的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
步骤S4-2,从未被选择的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中任选一个作为选定按钮对;
步骤S4-3,判断所述选定按钮对中的两个电梯按钮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若是则将该选定按钮对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加入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转入步骤S4-4,否则直接转入步骤S4-4;
步骤S4-4,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的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返回步骤S4-2,否则转入步骤S4-5;
步骤S4-5,判断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是否包含至少一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转入步骤S4-6,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4-6,根据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在所述按钮组中的位置确定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转入步骤S5。
进一步地,当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包含有多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时,所述步骤S4-6从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选择一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并根据所述选定待交换按钮对在所述按钮组中的位置确定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6优先选择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最大的所述待交换按钮或包含有操作次数最大的电梯按钮的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6优先在包含有操作次数最大的电梯按钮的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选择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最大的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
进一步地,当所述按钮组仅包括两个电梯按钮时,所述步骤S4将所述按钮组中的两个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两个电梯按钮直接对调。
进一步地,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大于2且排列为1行或1列时,所述步骤S4-6将所述按钮组中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逆反原有电梯按钮的行或列的排列顺序。
进一步地,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m为偶数,或者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m为奇数但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并非位于中间行,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水平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上下对称的交换。
进一步地,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m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或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的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行,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水平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上下对称的交换。
进一步地,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n为偶数,或者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n为奇数但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竖直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左右对称的交换。
进一步地,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n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或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的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竖直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左右对称的交换。
进一步地,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m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位于中间行和/或者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n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位于中间列,所述步骤S4-6选择其它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
进一步地,在进行其它选择时,优先选择操作次数最大的电梯按钮所在的待交换按钮,其次选择操作次数差最大的待交换按钮对,按照这样的次序进行其它选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按钮组,所述按钮组包含至少两个电梯按钮,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具有相同的功能属性;
步骤S2,确定所述按钮组中的高频次按钮,所述高频次按钮是指操作次数高于其所在按钮组的其它电梯按钮中的部分电梯按钮或全部电梯按钮分别对应的操作次数的电梯按钮;
步骤S3,监测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
步骤S4,判断所述高频次按钮的操作次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高频次按钮自身的操作次数大于第一阈值或所述高频次按钮与其它非高频次按钮的操作次数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否则返回步骤S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将所述按钮组中的所有电梯按钮按照排列顺序分别前移或后移至少一个电梯按钮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成阵列,所述步骤S4通过改变所述阵列的行数和列数来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
进一步地,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且每行电梯按钮的排列顺序相同时,其中m≥2,n≥2,如果n为偶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偶数行,或者n为奇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偶数行,所述步骤S4逆反所有偶数行的电梯按钮的排列顺序,如果n为偶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奇数行,或者n为奇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奇数行,所述步骤S4逆反所有奇数行的电梯按钮的排列顺序,如果n为奇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中间列,所述步骤S4通过改变所述矩形阵列的行数和列数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通过交换不同按钮组的位置来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通过将原来的按行排列改为按列排列或者将原来的按列排列改为按行排列来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次数为电梯按钮的累积历史操作次数和给定时段内的历史操作次数中的至少一个。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如果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为两个,当两个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之间的差值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按钮组中操作次数大的电梯按钮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条件为两个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之间的差值与操作次数小的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的比值达到第五阈值。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如果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大于两个,对电梯按钮的所述操作次数进行聚类分析,当聚类分析得到的簇的数量为两个簇时,如果第一簇中的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全部大于第二簇中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且第一簇还进一步满足如下条件,则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第一簇中的电梯按钮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条件1,所述第一簇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与第二簇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的比值小于第六阈值;
条件2,同一簇中对应于不同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簇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小于第七阈值。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仅有一个公共楼层时,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按钮组所在的非公共楼层与所述公共楼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位于非公共楼层的所述按钮组的所述上/下行方向按钮中表示由非公共楼层到所述公共楼层的方向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将位于公共楼层的所述按钮组的所述上/下行方向按钮中表示由所述公共楼层到其它非公共楼层的方向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有至少两个公共楼层时,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并根据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与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所述上/下行方向按钮中表示由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到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方向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以及当前时刻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轿厢内的目的楼层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仅有一个公共楼层且轿厢处于除所述公共楼层之外的其它任一楼层时,在步骤S2中,将对应于所述公共楼层的楼层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轿厢内的目的楼层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有至少两个公共楼层且轿厢处于除所述公共楼层之外的其它任一楼层时,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并将对应于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楼层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以及当前时刻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
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轿厢内的开/关门按钮,在步骤S2中,将所述关门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所有与功能属性一一对应的电梯按钮;
步骤S2,判断所述步骤S1确定的不同电梯按钮彼此交换位置后是否影响其功能实现,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3,监测所述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
步骤S4,根据所述操作次数判断电梯按钮是否满足交换条件,如果是,确定并输出所述待交换按钮,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5,交换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显示标识及对应的信号功能;
步骤S6,返回步骤S3。
进一步地,所述交换条件为操作次数的差值达到设定阈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第一,本发明对电梯按钮进行判断从而识别可交换按钮对,在此基础上监测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并确定需要进行功能交换的待交换按钮,进而通过交换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的方式实现待交换按钮的交换,从而解决按钮实际操作次数差距悬殊导致部分按钮完好而部分按钮过早损坏的问题,实现电梯按钮实际寿命的均衡化;
第二,本发明在识别可交换按钮对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高频次按钮,通过监测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并确定需要进行功能交换的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进而通过交换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的方式实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中高频次按钮和与其相邻的非高频次按钮的交换,从而解决按钮实际操作次数差距悬殊导致部分按钮完好而部分按钮过早损坏的问题,实现电梯按钮实际寿命的均衡化;
第三,本发明对电梯按钮进行判断从而识别高频次按钮,在此基础上监测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当高频次按钮操作次数达到设定条件则改变高频次按钮的位置,从而缩小高频次按钮与其它按钮的操作次数间的差距,解决按钮实际操作次数差距悬殊导致部分按钮完好而部分按钮过早损坏的问题,实现电梯按钮实际寿命的均衡化;
第四,本发明对与功能属性一一对应的电梯按钮进行识别,在其彼此交换位置不影响功能实现的基础上监测操作次数,根据操作次数确定待交换按钮并交换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从而解决按钮实际操作次数差距悬殊导致部分按钮完好而部分按钮过早损坏的问题,实现电梯按钮实际寿命的均衡化;
第五,本发明不但可以保证按钮的设计寿命满足按钮的最大按钮次数,还可以充分利用按钮的设计寿命,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寿命浪费,从而降低按钮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实施例一所示方法中的步骤S4的具体流程图;
图3至图8为实施例一中待交换按钮的交换方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10为实施例二所示方法中的步骤S4的具体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12至图16为实施例三中改变高频次按钮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的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与功效。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亦可通过其它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可以进行各种类似推广和替换。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按钮组,所述按钮组包含至少两个电梯按钮,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具有相同的功能属性;
步骤S2,判断所述按钮组中是否存在可交换按钮对,所述可交换按钮对是指在位置上相邻且交换后不影响其功能实现的两个电梯按钮,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否则结束;
步骤S3,监测所述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
步骤S4,根据所述可交换按钮对的所述操作次数判断所述按钮组中是否存在需要进行功能交换的待交换按钮,如果是,确定并输出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5,根据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所述交换方式,通过交换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来实现对所述待交换按钮的交换;
步骤S6,返回步骤S3。
通常,常见的电梯按钮按照功能属性可以分为层站方向登记按钮(即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轿内开关门登记按钮(即轿厢内的开/关门按钮)、轿内目的楼层登记按钮(即轿厢内的目的楼层按钮)、轿内紧急通话按钮以及层站上的目的层登记系统(实现DOAS的重要部分)。上述按钮中,除轿内紧急通话按钮外,其余的每一种具有相同功能属性的按钮都至少有两个,因此每一种具有相同功能属性的按钮都可作为一个按钮组(如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其功能属性都是用于供乘客在层站上向电梯登记其出行方向,且具备该功能属性的上下行方向按钮的数量为2),但轿内紧急通话按钮因数量为1,因此不能构成按钮组。
另外,本实施例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都是以一个按钮组为实施对象。如果需要针对具有不同功能属性的多个按钮组实施本发明的电梯按钮登记系统以及登记方法时,可以针对每个按钮组分别应用本发明的电梯按钮登记系统以及登记方法。
当存在多个所述可交换按钮对时,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步骤S4-1,枚举所述按钮组中所有可能的所述可交换按钮对;
步骤S4-2,从未被选择的所述可交换按钮对中任选一个所述可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按钮对;
步骤S4-3,判断所述选定按钮对中的两个电梯按钮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若是则将该选定按钮对作为待交换按钮对加入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转入步骤S4-4,否则直接转入步骤S4-4;
步骤S4-4,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的所述可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返回步骤S4-2,否则转入步骤S4-5;
步骤S4-5,判断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是否包含至少一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转入步骤S4-6,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4-6,根据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在所述按钮组中的位置确定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转入步骤S5。
当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包含有多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时,所述步骤S4-6从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选择一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并根据所述选定待交换按钮对在所述按钮组中的位置确定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具体地,步骤S4-6从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选择所述选定待交换按钮对的原则可以为以下任一种:
原则1,优先选择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最大的所述待交换按钮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
原则2,优先选择包含有操作次数最大的电梯按钮的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
原则3,优先在包含有操作次数最大的电梯按钮的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选择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最大的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
下面结合按钮组中电梯按钮的数量以及排列方式对所述待交换按钮的交换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当所述按钮组仅包括两个电梯按钮时,所述步骤S4将所述按钮组中的两个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两个电梯按钮的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直接对调。
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大于2且排列为1行或1列时,所述步骤S4-6将所述按钮组中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逆反原有电梯按钮的行或列的排列顺序,如图3所示。例如,原有电梯按钮排列为1行时,交换方式为逆反电梯按钮的行排列顺序,原有电梯按钮排列为1列时,交换方式为逆反电梯按钮的列排列顺序。
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m为偶数,或者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m为奇数但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并非位于中间行,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的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以所述阵列的水平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上下对称的交换。例如,如图4所示,待交换按钮对为按钮7和按钮10(或者为按钮3和按钮6),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电梯按钮排列为6行(偶数),此时可以将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水平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上下对称的交换。再例如,如图5所示,待交换按钮对为按钮7和按钮10,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电梯按钮排列为7行(奇数)且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为按钮7,此时可以将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水平中心线(按钮10、按钮11和按钮12所在行)为对称轴进行上下对称的交换。
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m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或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的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行,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水平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上下对称的交换。例如,如图6所示,待交换按钮对为按钮7和按钮8呈水平排列且电梯按钮排列为7行(奇数)且按钮7和按钮8并不位于中间行,此时可以将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水平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上下对称的交换。
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n为偶数,或者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n为奇数但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竖直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左右对称的交换。例如,如图7所示,待交换按钮对为按钮10和按钮11(或者为按钮5和按钮6),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电梯按钮排列为4列,此时可以将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竖直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左右对称的交换。
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n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或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的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竖直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左右对称的交换。例如,如图8所示,待交换按钮对为按钮7和按钮10且呈竖直排列,电梯按钮排列为3列且按钮7和按钮10并不位于中间列,此时可以将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竖直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左右对称的交换。
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m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位于中间行和/或者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n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位于中间列,所述步骤S4-6选择其它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其中在进行其它选择时,优先选择操作次数最大的电梯按钮所在的待交换按钮,其次选择操作次数差最大的待交换按钮对,按照这样的次序进行其它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对电梯按钮进行判断从而识别可交换按钮对,在此基础上监测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并确定需要进行功能交换的待交换按钮,进而通过交换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的方式实现待交换按钮的交换,从而实现电梯按钮实际寿命的均衡化。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如图9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按钮组,所述按钮组包含至少两个电梯按钮,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具有相同的功能属性;
步骤S2,判断所述按钮组中是否存在可交换按钮对,所述可交换按钮对是指在位置上相邻且交换后不影响其功能实现的两个电梯按钮,每个可交换按钮对中包含一个高频次按钮,所述高频次按钮是指操作次数高于其所在按钮组的其它电梯按钮中的部分电梯按钮或全部电梯按钮分别对应的操作次数的电梯按钮,所述高频次按钮所在的可交换按钮对为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由所述高频次按钮以及与该高频次按钮相邻的非高频次按钮组成且交换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中的两个按钮后不影响电梯按钮的功能实现,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否则结束;
步骤S3,监测作为监测对象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所述监测对象电梯按钮至少包含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或者仅监测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
步骤S4,根据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判断所述按钮组中是否存在需要互换其中的高频次按钮与非高频次按钮的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若是确定并输出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5,根据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所述交换方式,通过交换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来实现对所述待交换按钮的交换;
步骤S6,返回步骤S3。
当存在多个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时,如图10所示,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步骤S4-1,枚举所述按钮组中所有可能的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
步骤S4-2,从未被选择的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中任选一个作为选定按钮对;
步骤S4-3,判断所述选定按钮对中的两个电梯按钮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若是则将该选定按钮对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加入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转入步骤S4-4,否则直接转入步骤S4-4;
步骤S4-4,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的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返回步骤S4-2,否则转入步骤S4-5;
步骤S4-5,判断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是否包含至少一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转入步骤S4-6,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4-6,根据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在所述按钮组中的位置确定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转入步骤S5。
本实施例在识别可交换按钮对的基础上进一步识别高频次按钮,通过监测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并确定需要进行功能交换的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进而通过交换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的方式实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中高频次按钮和与其相邻的非高频次按钮的交换,从而解决按钮实际操作次数差距悬殊导致部分按钮完好而部分按钮过早损坏的问题,实现电梯按钮实际寿命的均衡化。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如图1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按钮组,所述按钮组包含至少两个电梯按钮,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具有相同的功能属性;
步骤S2,确定所述按钮组中的高频次按钮,所述高频次按钮是指操作次数高于其所在按钮组的其它电梯按钮中的部分电梯按钮或全部电梯按钮分别对应的操作次数的电梯按钮;
步骤S3,监测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
步骤S4,判断所述高频次按钮的操作次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高频次按钮自身的操作次数大于第一阈值或所述高频次按钮与其它非高频次按钮的操作次数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否则返回步骤S3。
下面针对高频次按钮的位置改变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如下:
方式1,所述步骤S4将所述按钮组中的所有电梯按钮按照排列顺序分别前移或后移至少一个电梯按钮位置。如图12所示,高频次按钮为按钮1,将所有电梯按钮按照排列顺序后移一个电梯按钮位置从而实现按钮1的位置改变。
方式2,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成阵列,所述步骤S4通过改变所述阵列的行数和列数来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如图13所示,将排列为4列的电梯按钮改变为3列。
方式3,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且每行电梯按钮的排列顺序相同时,其中m≥2,n≥2,如果n为偶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偶数行,或者n为奇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偶数行,所述步骤S4逆反所有偶数行的电梯按钮的排列顺序,如果n为偶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奇数行,或者n为奇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奇数行,所述步骤S4逆反所有奇数行的电梯按钮的排列顺序,如果n为奇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中间列,所述步骤S4通过改变所述矩形阵列的行数和列数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例如,如图14所示,高频次按钮为按钮7,电梯按钮排列为5行4列且按钮7位于偶数行中,通过逆反偶数行的电梯按钮的排列顺序可以改变按钮7的位置。
方式4,所述步骤S4通过交换不同按钮组的位置来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如图15所示,通过交换轿内开关门登记按钮(即轿厢内的开/关门按钮)和轿内目的楼层登记按钮(即轿厢内的目的楼层按钮)的位置来改变高频次按钮(如按钮1)的位置。
方式5,所述步骤S4通过将原来的按行排列改为按列排列或者将原来的按列排列改为按行排列来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如图16所示,高频次按钮为按钮7,电梯按钮的阵列形式未变,将原来按行排列的电梯按钮改为按列排列。
所述操作次数为电梯按钮的累积历史操作次数和给定时段内的历史操作次数中的至少一个。
在步骤S2中,判断电梯按钮是否为高频次按钮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如果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为两个,当两个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之间的差值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按钮组中操作次数大的电梯按钮为所述高频次按钮。所述设定条件为两个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之间的差值与操作次数小的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的比值达到第五阈值。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所述设定条件(如:所述设定条件为所述按钮组中两个电梯按钮的历史操作次数之间的差值达到设定阈值),此处并不对此加以限定。
情况二,如果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大于两个,对电梯按钮的所述操作次数进行聚类分析,当聚类分析得到的簇的数量为两个簇时,如果第一簇中的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全部大于第二簇中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且第一簇还进一步满足如下条件,则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第一簇中的电梯按钮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条件1,所述第一簇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与第二簇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的比值小于第六阈值;
条件2,同一簇中对应于不同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簇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小于第七阈值。
簇间距离的定义有多种,例如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切比雪夫距离、幂距离等。这里针对电梯按钮操作次数进行如下定义:
同一簇中对应于不同电梯按钮的历史操作数据之间的距离指的是同一簇中任意两个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的差的均值。
两个簇之间的距离:从第一簇中任取一个电梯按钮(第一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从第二簇中任取一个电梯按钮(第二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计算第一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与第二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的差,将所有可能的差的均值作为簇间距离;或者分别计算单个簇中的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的平均值,然后将不同簇的电梯按钮操作次数的平均值的差作为不同簇间的距离。
下面根据按钮组的不同功能属性对确定高频次按钮的情况加以说明:
第一,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仅有一个公共楼层时,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按钮组所在的非公共楼层与所述公共楼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位于非公共楼层的所述按钮组的所述上/下行方向按钮中表示由非公共楼层到所述公共楼层的方向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例如,电梯所在建筑物仅有一个公共楼层,该公共楼层位于建筑物的一楼,那么将设于非公共楼层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中的下行方向按钮作为高频次按钮。
再比如,电梯所在建筑物仅有一个公共楼层,该公共楼层位于建筑物的三楼,那么将设于四楼及四楼以上楼层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中的下行方向按钮作为高频次按钮,而将二楼及一楼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中的上行按钮作为高频次按钮。
第二,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仅有一个公共楼层时,在步骤S2中,将位于公共楼层的所述按钮组的所述上/下行方向按钮中表示由所述公共楼层到其它非公共楼层的方向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例如,电梯所在建筑物仅有一个公共楼层,该公共楼层位于建筑物的一楼,那么将设于公共楼层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中的上行方向按钮作为高频次按钮。
第三,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有至少两个公共楼层(例如大厅层、车库层、就餐层等)时,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并根据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与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所述上/下行方向按钮中表示由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到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方向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比如,对于共有28层的住宅楼,其共有两个公共楼层,分别是位于地下一层的停车库和位于一层的大楼出入口。考虑到车位数与住户数的比例仅为1:2、户均人数通常不少于3人以及住宅类中层间互访情况很少的现状,下行业主多为去往一楼外出,因此,将位于2-28层的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中的下行方向按钮作为高频次按钮,且在乘客进入轿厢后为乘客自动登记一楼作为其目的楼层同时点亮一楼按钮。
第四,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有至少两个公共楼层(例如大厅层、车库层、就餐层等)时,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以及当前时刻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并根据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与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所述上/下行方向按钮中表示由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到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方向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例如,电梯所在建筑物总共有28层,其有三个公共楼层,分别为地下一层的停车库、位于1楼的大厅层以及13楼的就餐层。在上午8-9点的早晨上班高峰期,绝大多数乘客都是自驾车到达地下一层停车库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达1层大楼出入口来上班的人员,因此将地下一层层站上和1层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中的上行方向按钮作为高频次按钮。在中午11:30-12:30期间,就餐层所在的13楼作为此时乘客的最可能目的楼层,将设于14楼至28楼的上/下行方向按钮中的下行方向按钮作为高频次按钮,将设于1楼至12楼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中的上行方向按钮作为高频次按钮,将13楼作为高频次按钮且在乘客进入轿厢后为乘客自动登记13楼作为其目的楼层同时点亮13楼按钮。
第五,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轿厢内的目的楼层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仅有一个公共楼层且轿厢处于除所述公共楼层之外的其它任一楼层时,在步骤S2中,将对应于所述公共楼层的楼层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第六,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轿厢内的目的楼层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有至少两个公共楼层且轿厢处于除所述公共楼层之外的其它任一楼层时,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并将对应于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楼层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比如,对于共有28层的住宅楼,其共有两个公共楼层,分别是位于地下一层的停车库和位于一层的大楼出入口。考虑到车位数与住户数的比例仅为1:2、户均人数通常不少于3人以及住宅类中层间互访情况很少的现状,业主多为去往一楼外出,因此,将一楼按钮作为高频次按钮,且在乘客进入轿厢后为乘客自动登记一楼作为其目的楼层同时点亮一楼按钮。考虑到该住宅楼有两个公共楼层,虽然业主多为去往一楼外出,但也会有个别业主是去往位于地下一层的停车库或者是去往其它非公共楼层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了提醒进入轿厢的业主注意为其登记的目的楼层结果,可以在点亮作为高频次按钮的一楼按钮时,采用不同于常规点亮方式,如闪烁方式并持续若干秒后转为常规点亮方式。
第七,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轿厢内的目的楼层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有至少两个公共楼层且轿厢处于除所述公共楼层之外的其它任一楼层时,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以及当前时刻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并将对应于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楼层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例如,电梯所在建筑物总共有28层,其有三个公共楼层,分别为地下一层的停车库、位于1楼的大厅层以及13楼的就餐层。在中午11:30-12:30期间,就餐层所在的13楼作为此时乘客的最可能目的楼层,将13楼作为高频次按钮且在乘客进入轿厢后为乘客自动登记13楼作为其目的楼层同时点亮13楼按钮。
考虑到该住宅楼有三个公共楼层,虽然处于中午就餐时段,但仍不能排除乘客的目的楼层不是就餐层所在的13楼的情况的出现。因此,为了提醒乘客注意为其登记的目的楼层结果,可以在点亮作为高频次按钮的13楼按钮时,采用不同于常规点亮方式,如闪烁方式并持续若干秒后转为常规点亮方式。
第八,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轿厢内的开/关门按钮,将所述关门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在本实施例中,对电梯按钮进行判断从而识别高频次按钮,在此基础上监测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当高频次按钮操作次数达到设定条件则改变高频次按钮的位置,从而缩小高频次按钮与其它按钮的操作次数间的差距,解决按钮实际操作次数差距悬殊导致部分按钮完好而部分按钮过早损坏的问题,实现电梯按钮实际寿命的均衡化。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如图17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所有与功能属性一一对应的电梯按钮;
步骤S2,判断所述步骤S1确定的不同电梯按钮彼此交换位置后是否影响其功能实现,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3,监测所述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
步骤S4,根据所述操作次数判断电梯按钮是否满足交换条件,如果是,确定并输出所述待交换按钮,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5,交换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显示标识及对应的信号功能;
步骤S6,返回步骤S3。
其中,所述交换条件为操作次数的差值达到设定阈值。
本实施例主要针对所有与功能属性一一对应的电梯按钮,例如轿厢内的紧急通话按钮、轿厢内报警按钮等,在其彼此交换位置不影响功能实现的基础上监测操作次数,根据操作次数确定待交换按钮并交换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从而解决按钮实际操作次数差距悬殊导致部分按钮完好而部分按钮过早损坏的问题,实现电梯按钮实际寿命的均衡化。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的等效置换和改进,均应视为在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内。

Claims (35)

1.一种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按钮组,所述按钮组包含至少两个电梯按钮,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具有相同的功能属性;
步骤S2,判断所述按钮组中是否存在可交换按钮对,所述可交换按钮对是指在位置上相邻且交换后不影响其功能实现的两个电梯按钮,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3,否则结束;
步骤S3,监测所述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
步骤S4,根据所述可交换按钮对的所述操作次数判断所述按钮组中是否存在需要进行功能交换的待交换按钮,如果是,确定并输出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5,根据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所述交换方式,通过交换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显示标识和信号功能来实现对所述待交换按钮的交换;
步骤S6,返回步骤S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多个所述可交换按钮对时,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步骤S4-1,枚举所述按钮组中所有可能的所述可交换按钮对;
步骤S4-2,从未被选择的所述可交换按钮对中任选一个所述可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按钮对;
步骤S4-3,判断所述选定按钮对中的两个电梯按钮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若是则将该选定按钮对作为待交换按钮对加入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转入步骤S4-4,否则直接转入步骤S4-4;
步骤S4-4,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的所述可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返回步骤S4-2,否则转入步骤S4-5;
步骤S4-5,判断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是否包含至少一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转入步骤S4-6,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4-6,根据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在所述按钮组中的位置确定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转入步骤S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可交换按钮对中包含一个高频次按钮,所述高频次按钮是指操作次数高于其所在按钮组的其它电梯按钮中的部分电梯按钮或全部电梯按钮分别对应的操作次数的电梯按钮,所述高频次按钮所在的可交换按钮对为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由所述高频次按钮以及与该高频次按钮相邻的非高频次按钮组成且交换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中的两个按钮后不影响电梯按钮的功能实现;
所述步骤S3监测作为监测对象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所述监测对象电梯按钮至少包含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或者仅监测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
步骤S4根据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的操作次数判断所述按钮组中是否存在需要互换其中的高频次按钮与非高频次按钮的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若是确定并输出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在多个所述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时,所述步骤S4进一步包括:
步骤S4-1,枚举所述按钮组中所有可能的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
步骤S4-2,从未被选择的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中任选一个作为选定按钮对;
步骤S4-3,判断所述选定按钮对中的两个电梯按钮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是否满足预定条件,若是则将该选定按钮对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加入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转入步骤S4-4,否则直接转入步骤S4-4;
步骤S4-4,判断是否仍有未被选择的相邻高频次可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返回步骤S4-2,否则转入步骤S4-5;
步骤S4-5,判断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是否包含至少一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若是则转入步骤S4-6,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4-6,根据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在所述按钮组中的位置确定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转入步骤S5。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包含有多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时,所述步骤S4-6从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列表中选择一个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并根据所述选定待交换按钮对在所述按钮组中的位置确定所述待交换按钮及其交换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6优先选择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最大的所述待交换按钮或包含有操作次数最大的电梯按钮的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6优先在包含有操作次数最大的电梯按钮的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选择对应的所述操作次数间的差值最大的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按钮组仅包括两个电梯按钮时,所述步骤S4将所述按钮组中的两个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两个电梯按钮直接对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大于2且排列为1行或1列时,所述步骤S4-6将所述按钮组中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逆反原有电梯按钮的行或列的排列顺序。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m为偶数,或者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m为奇数但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并非位于中间行,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水平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上下对称的交换。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m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或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的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行,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水平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上下对称的交换。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n为偶数,或者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n为奇数但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竖直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左右对称的交换。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n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或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的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则将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作为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应的所述交换方式为所述按钮组的所有电梯按钮以所述阵列的竖直中心线为对称轴进行左右对称的交换。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时,其中m≥2,n≥2,如果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竖直排列且m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位于中间行和/或者所述待交换按钮对呈水平排列且n为奇数且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中操作次数较大的电梯按钮位于中间列,所述步骤S4-6选择其它所述待交换按钮对作为选定待交换按钮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其它选择时,优先选择操作次数最大的电梯按钮所在的待交换按钮,其次选择操作次数差最大的待交换按钮对,按照这样的次序进行其它选择。
16.一种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按钮组,所述按钮组包含至少两个电梯按钮,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具有相同的功能属性;
步骤S2,确定所述按钮组中的高频次按钮,所述高频次按钮是指操作次数高于其所在按钮组的其它电梯按钮中的部分电梯按钮或全部电梯按钮分别对应的操作次数的电梯按钮;
步骤S3,监测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
步骤S4,判断所述高频次按钮的操作次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高频次按钮自身的操作次数大于第一阈值或所述高频次按钮与其它非高频次按钮的操作次数间的差值大于第二阈值,若是则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否则返回步骤S3。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将所述按钮组中的所有电梯按钮按照排列顺序分别前移或后移至少一个电梯按钮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成阵列,所述步骤S4通过改变所述阵列的行数和列数来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排列为m行n列的阵列且每行电梯按钮的排列顺序相同时,其中m≥2,n≥2,如果n为偶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偶数行,或者n为奇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偶数行,所述步骤S4逆反所有偶数行的电梯按钮的排列顺序,如果n为偶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奇数行,或者n为奇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并非位于中间列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奇数行,所述步骤S4逆反所有奇数行的电梯按钮的排列顺序,如果n为奇数且所述高频次按钮位于中间列,所述步骤S4通过改变所述矩形阵列的行数和列数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通过交换不同按钮组的位置来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通过将原来的按行排列改为按列排列或者将原来的按列排列改为按行排列来改变所述高频次按钮的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次数为电梯按钮的累积历史操作次数和给定时段内的历史操作次数中的至少一个。
2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如果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为两个,当两个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之间的差值满足设定条件时,确定所述按钮组中操作次数大的电梯按钮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条件为两个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之间的差值与操作次数小的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的比值达到第五阈值。
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如果所述按钮组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大于两个,对电梯按钮的所述操作次数进行聚类分析,当聚类分析得到的簇的数量为两个簇时,如果第一簇中的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全部大于第二簇中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且第一簇还进一步满足如下条件,则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判定所述第一簇中的电梯按钮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条件1,所述第一簇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与第二簇中的电梯按钮的数量的比值小于第六阈值;
条件2,同一簇中对应于不同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簇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小于第七阈值。
26.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仅有一个公共楼层时,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按钮组所在的非公共楼层与所述公共楼层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位于非公共楼层的所述按钮组的所述上/下行方向按钮中表示由非公共楼层到所述公共楼层的方向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将位于公共楼层的所述按钮组的所述上/下行方向按钮中表示由所述公共楼层到其它非公共楼层的方向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2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层站上的上/下行方向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有至少两个公共楼层时,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并根据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与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所述上/下行方向按钮中表示由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到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方向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以及当前时刻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
3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轿厢内的目的楼层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仅有一个公共楼层且轿厢处于除所述公共楼层之外的其它任一楼层时,在步骤S2中,将对应于所述公共楼层的楼层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3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轿厢内的目的楼层按钮,当电梯所在建筑物有至少两个公共楼层且轿厢处于除所述公共楼层之外的其它任一楼层时,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并将对应于所述最可能目的楼层的楼层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根据所述公共楼层的用途属性和所述按钮组所在楼层的用途属性以及当前时刻从所述公共楼层中确定一个最可能目的楼层。
33.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按钮组为设于轿厢内的开/关门按钮,在步骤S2中,将所述关门按钮作为所述高频次按钮。
34.一种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确定所有与功能属性一一对应的电梯按钮;
步骤S2,判断所述步骤S1确定的不同电梯按钮彼此交换位置后是否影响其功能实现,如果是,则结束,否则进入步骤S3;
步骤S3,监测所述电梯按钮的操作次数;
步骤S4,根据所述操作次数判断电梯按钮是否满足交换条件,如果是,确定并输出所述待交换按钮,进入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步骤S5,交换所述待交换按钮的显示标识及对应的信号功能;
步骤S6,返回步骤S3。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电梯按钮登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条件为操作次数的差值达到设定阈值。
CN202110868369.4A 2021-07-30 2021-07-30 电梯按钮登记方法 Active CN1135013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8369.4A CN113501397B (zh) 2021-07-30 2021-07-30 电梯按钮登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8369.4A CN113501397B (zh) 2021-07-30 2021-07-30 电梯按钮登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1397A true CN113501397A (zh) 2021-10-15
CN113501397B CN113501397B (zh) 2023-03-31

Family

ID=78015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8369.4A Active CN113501397B (zh) 2021-07-30 2021-07-30 电梯按钮登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1397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70U (ja) * 1991-06-26 1993-01-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操作盤
JPH07252046A (ja) * 1994-03-11 1995-10-03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呼び登録装置
JP2002053273A (ja) * 2000-08-09 2002-02-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べ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3020172A (ja) * 2001-07-11 2003-01-21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かご操作盤及びかご操作盤制御装置
CN101646620A (zh) * 2007-04-19 2010-02-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2076588A (zh) * 2008-06-30 2011-05-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操作装置
JP2013035610A (ja) * 2011-08-03 2013-02-2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の操作盤
JP2013220900A (ja) * 2012-04-17 2013-10-2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5956024B1 (ja) * 2015-06-08 2016-07-2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操作盤及びエレベータ
CN106653446A (zh) * 2017-01-09 2017-05-10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微动按键以及支持键盘动态布局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0104515A (zh) * 2019-05-06 2019-08-09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内召控制系统
CN112735881A (zh) * 2020-12-24 2021-04-30 南通卡瑞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用模块化智能独立按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770U (ja) * 1991-06-26 1993-01-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操作盤
JPH07252046A (ja) * 1994-03-11 1995-10-03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呼び登録装置
JP2002053273A (ja) * 2000-08-09 2002-02-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べータの制御装置
JP2003020172A (ja) * 2001-07-11 2003-01-21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かご操作盤及びかご操作盤制御装置
CN101646620A (zh) * 2007-04-19 2010-02-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2076588A (zh) * 2008-06-30 2011-05-2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操作装置
JP2013035610A (ja) * 2011-08-03 2013-02-2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乗りかごの操作盤
JP2013220900A (ja) * 2012-04-17 2013-10-2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5956024B1 (ja) * 2015-06-08 2016-07-2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の操作盤及びエレベータ
CN106653446A (zh) * 2017-01-09 2017-05-10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微动按键以及支持键盘动态布局的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0104515A (zh) * 2019-05-06 2019-08-09 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内召控制系统
CN112735881A (zh) * 2020-12-24 2021-04-30 南通卡瑞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用模块化智能独立按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1397B (zh) 2023-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87792B2 (ja) 目的階呼出制御装置を有する幾つかのエレベータのグループのための制御装置
JP4108082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US20120152661A1 (en) Double-deck elevator group controller
JP3040237B2 (ja) 残り応答時間に基づくエレベータ運行方法
JP2009519876A (ja) 呼びに関連するエレベータかご識別
JP2009096612A (ja) 人流演算装置
JPH04226284A (ja) 二重かごエレベ−タ用群管理制御装置
JP464220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WO2005102893A1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US7377365B2 (en) Multi-deck elevator equipped building
US6419051B2 (en)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reassigning the cars of a double-deck elevator
CN113501397B (zh) 电梯按钮登记方法
US6505712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f double deck elevator system
JP5921012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H07252033A (ja) 層間ホール呼びシステム
US5272287A (en) Elevator car and riser transfer
JP3782563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装置
CN113526274B (zh) 电梯按钮登记系统与方法
JP6576014B1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3807682B2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群の制御装置
JPH04345476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割当かご表示装置
CN211949765U (zh) 一种电梯架空连廊建筑
JP264757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装置
CN211081184U (zh) 一种立体停车场
JPH092046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群管理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