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9067A -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9067A
CN113499067A CN202110718599.2A CN202110718599A CN113499067A CN 113499067 A CN113499067 A CN 113499067A CN 202110718599 A CN202110718599 A CN 202110718599A CN 113499067 A CN113499067 A CN 113499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sensor electrode
electrode
fixing
fix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85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9067B (zh
Inventor
钱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ascience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ascience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ascience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ascience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859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90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9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90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8852 priority patent/WO202327308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9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9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03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invasive, e.g. introduced into the body by a catheter or needle or using implanted sen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68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for implanting or removing devices, e.g. prostheses, implants, seeds,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3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glucose, e.g. by tissue impedance measure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至少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配置在传感器组件中,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在第一状态承托所述传感器电极,以及在第二状态释放对所述传感器电极的承托。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预连接结构的并且斜向植入的传感器电极在运输或搬动过程中从穿刺针中脱离的问题。

Description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的传感器电极的分离式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一些生理性的疾病,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需要实时地对宿主的某些生理参数进行监测,以能更好的跟踪治疗。比如糖尿病,需要对宿主血糖进行实时的监测。准确的血糖自我监测,是实现良好血糖控制的关键,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降糖方案,同时反映降糖治疗效果并指导对治疗方案的调整。
目前,市面上使用最多的是指血血糖仪,患者需要自行采集手指末梢血来测量该时刻的血糖水平。但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陷:一、无法获知两次测量之间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患者可能会遗漏血糖峰值和谷值,从而引起一些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二、每日多次的指尖穿刺采血,给糖尿病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楚。为克服上述缺陷,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连续监测患者血糖的方法,方便患者实时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并据此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以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
针对上述需求,技术人员开发了可以植入皮下组织进行持续监测皮下血糖的监测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皮下组织刺入一个传感器电极,传感器电极在患者的组织间液与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反应时会形成电信号,通过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血糖读数,并每隔1~5分钟将血糖读数传输到无线接收器上,在无线接收器上显示相应的血糖数据以及形成图谱,供患者及医生参考。
随着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出现了预连接结构的传感器,如中国发明专利CN110996775A公开了一种经皮分析物传感器、其施加器以及相关方法,该专利公开了预连接的传感器结构,其将传感器电极预先电性连接在传感器载体中,并通过传感器载体安装到传感器外壳中,因此,针对该种结构的传感器电极需要使用一侧开口的半壁针进行传感器电极的植入,以实现在传感器电极植入后从针组件上脱离。
现有技术中,在使用半壁针植入的预连接结构的传感器中,尤其是使用斜向植入方式的传感器,其传感器电极在植入前被预装在半壁针中,由于半壁针的开口侧朝下,因而在运输或搬动过程中容易因震动而使得传感器电极从半壁针中脱离,从而导致传感器电极无法被顺利植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预连接结构的并且斜向植入的传感器电极在运输或搬动过程中从穿刺针中脱离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至少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配置在传感器组件中,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
在第一状态承托所述传感器电极,以及在第二状态释放对所述传感器电极的承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器组件至少包括传感器底座,所述固定部被配置在传感器底座的上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器底座上形成有贯穿传感器底座的通孔,所述通孔被配置为允许传感器电极从其中穿过。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通孔被配置为限定传感器电极沿斜向植入宿主皮肤。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与传感器底座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
上述技术方案中,沿斜向穿过所述通孔的传感器电极与传感器底座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固定部安装区域,所述固定部被限定在该区域中。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被安装在固定部安装区域中的传感器底座上,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分割部,所述分割部被配置为在固定部处于第二状态时以操作方式将固定部分割成两部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割部被配置为将固定部分割为镜像对称的两部分。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分割部的延长线与传感器电极相交。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耦接到传感器底座上的发射器,所述传感器底座的上表面配置有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上配置有将电能输出到发射器上的供电端子和将供电端子限定在其中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被配置为在发射器与传感器底座之间形成一密封腔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于第一密封圈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在第二状态以操作方式从第一密封圈上脱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植入器的针组件上配置有一尖部,所述尖部被配置为在第二状态释放固定部对传感器电极的承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传感器电极在第一状态被限定在针组件的穿刺针中,所述穿刺针被配置为一侧开口,所述固定部被配置在穿刺针的开口侧。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穿刺针的开口侧,尤其是在斜向植入的穿刺针的开口侧配置固定部,能够有效防止预连接的传感器电极在运输或搬动过程中从穿刺针中脱离;
2、本发明的固定部在传感器电极植入完成后可通过被破坏的方式释放对传感器电极的承托,从而确保传感器电极能够固定到传感器底座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传感器与发射器装配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传感器与发射器装配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传感器的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传感器的另一视角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电极座的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电极座的爆炸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发射器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植入器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保险机构和触发机构布置在植入器中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保险机构安装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支架与回针组件的装配爆炸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回针组件的爆炸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回针组件的剖面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回针组件的另一剖面图。
图18是本发明的驱动壳体与导向柱的装配剖面图。
图19是本发明的保险机构移动至远端位置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保险机构移动至近端位置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针组件移动至近端位置的示意图。
其中:100、宿主;200、传感器;210、传感器电极;211、第一端部; 212、第二端部;220、传感器底座;221、第一卡口;222、第二卡口;223、固定部;224、分割部;230、粘合剂贴片;240、离型层;250、电极安装槽;260、电极座;261、电极座上壳体;262、电极座下壳体;263、柔性导电片;264、电极端子;265、第二密封圈;270、电池模块;271、电池安装槽;272、电池;273、电池盖;274、供电端子;280、第一密封圈; 300、接收器;400、发射器;410、发射器外壳;420、集成电路模块;430、数据接收端子;440、受电端子;500、植入器;510、植入器外壳;511、植入器上壳体;5111、通孔;512、植入器下壳体;520、保险机构;521、滑动部;5211、滑块;52111、安装槽;5212、滑块开关;52121、卡扣; 522、限位部;523、第一作用端子;524、第二作用端子;530、触发机构; 531、第一触发部件;5311、第一驱动部;5312、第一操作部;5313、第一臂;5314、第一枢转部;5315、第一凸缘;5316、第一弹性部;532、第二触发部件;5321、第二驱动部;5322、第二操作部;5323、第二臂;5324、第二枢转部;5325、第二凸缘;5326、第二弹性部;540、驱动组件;541、支架;542、导向柱;543、驱动壳体;544、导向槽;545、第一弹性限位销;546、第一钩部;547、限位柱;548、固定构件;549、驱动端子;550、回针组件;551、回针壳体;5511、凸点;5512、限位孔;552、针组件; 5521、尖部;553、穿刺针;554、底座连接部;5541、底座安装槽;5542、第一弹性卡扣;55421、第一导向斜面;5543、第二弹性卡扣;55431、第二导向斜面;555、针组件壳体;5551、限位块;556、回针机构;5561、针座;5562、回针弹簧;5563、第二弹性限位销;5564、第二钩部;557、响应部;5571、第三弹性限位销;5572、第三钩部;558、电极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和例子详细说明了所公开的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存在由其范围包括的许多变化和修改。因此,某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请参见图1所示,是附接到宿主100上的连续血糖监测系统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包括皮肤上传感器200的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其通过一次性传感器底座(未示出)固定到宿主100的皮肤。系统包括传感器200和用于将传感器200监测到的血糖信息发送到接收器300的发射器400,接收器300 通常可以为智能电话、智能手表、专用设备和类似物。在使用过程中,传感器电极210部分位于宿主100皮肤的下方,并且传感器电极210电性连接至发射器400。发射器400与传感器底座220接合,该传感器底座220 附接到粘合剂贴片230,并通过粘合剂贴片230固定到宿主100的皮肤。
传感器200可以用植入器500附接到宿主100皮肤,该植入器500适于提供便利和安全的植入操作。这样的植入器500还可以用于穿过宿主100 的皮肤将传感器电极210插入。一旦传感器电极210已经插入,植入器500 就从传感器200脱开。
传感器
请参见图2至5所示,示出了一种传感器的结构,其包括一次性的传感器底座220、配置在传感器底座220上的电极组件和接合到传感器底座 220上的发射器400,传感器底座220的下表面附接有粘合剂贴片230,并通过粘合剂贴片230固定到宿主100的皮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射器 400扣合到传感器底座220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粘合剂贴片230上预先附接有离型层240,当需要使用传感器200时,先撕去离型层240,再将传感器底座220通过粘合剂贴片230贴附在宿主100皮肤即可。
请继续参见图4所示,传感器底座220的上表面配置有电极安装槽250,电极组件可操作地耦接在电极安装槽250中。具体为,当电极组件处于植入初始状态时,电极组件与传感器底座220分离;当电极组件处于植入完成状态时,电极组件耦接在传感器底座220的电极安装槽250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耦接的方式可以通过卡扣扣合实现。
请继续参见图4所示,传感器电极210的一端穿过传感器底座220并部分露出于传感器底座220的下表面,另一端位于传感器底座220中,此处定义传感器电极210的一端为第一端部211,另一端为第二端部212,在此前提下,第一端部211进入宿主100皮肤到达皮下组织间液与体内葡萄糖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电信号。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7和8所示,传感器电极210的第二端部212上附接有电极座260,应当理解的是,此处附接具体表现为,电极座260包括电极座上壳体261和电极座下壳体262,电极座上壳体261与电极座下壳体262耦接,并将传感器电极210的第二端部212夹持在电极座上壳体261与电极座下壳体262之间,电极座260 中配置有两个柔性导电片263,两个柔性导电片263分别与传感器电极210的第二端部212的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电性连接,电极座260上还配置有两个电极端子264,两个电极端子264配置在电极座上壳体261上并分别与两个柔性导电片263电性连接,传感器电极210通过电极端子264将监测到的血糖数据传输到发射器400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传感器电极210是被预先封装在电极座260中的,即,传感器电极210的第二端部212与两个柔性导电片263是预连接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传感器200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的柔性导电片263无需被插管贯穿,因而柔性导电片263能够更加紧密地包裹在传感器电极210上,使得传感器电极 210被牢牢固定住,不易从电极座260上脱落,且传感器电极210与柔性导电片263的电性连接更加可靠。此外,该种结构的传感器200,能够在工厂内部完成电性连接可靠性的检验。具体操作为,将传感器电极210的第一端部211浸入葡萄糖溶液中,再测量两个电极端子264之间的通断即可。针对上述预连接的传感器电极210,需要使用一侧开口的穿刺针553 (即半壁针)进行植入。
请继续参见图7和8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电极座260的上壳体261上还配置有第二密封圈265,两个电极端子264被限定在第二密封圈265中,以使得发射器400装配到传感器200的传感器底座220上时,电极座上壳体261、第二密封圈265和发射器40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密封的腔体,起到对电极端子264防水的作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传感器电极210采用斜向植入的方式,例如传感器电极210被折弯固定在电极座260中,具体为折弯后的传感器电极210 的第一端部211的延长线与第二端部212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从而使得传感器电极210的植入方向与传感器底座220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优选地,该夹角为45°。通过采用该种植入方式,能够增大传感器电极210与皮下组织间液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传感器电极210 的稳定检测。
由于采用了斜向植入的方式,传感器电极210被预装在穿刺针553中时,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容易使得传感器电极210从穿刺针553中脱落,因此,请参见图5和6所示,在本发明中在传感器底座220的上表面配置有一由橡胶制成的固定部223,固定部223位于穿刺针553的开口侧并被限定在传感器电极210与传感器底座220的上表面之间,以对传感器电极210起到承托作用,防止传感器电极210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从穿刺针553 中脱落。具体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23被一体成型到第一密封圈280上,在传感器电极210植入宿主100皮肤后,固定部223被从第一密封圈280上扯断并落在电极安装槽250中以释放对传感器电极210的承托作用,从而使得脱落的固定部223被留置在传感器底座220中,确保安全性,应当理解的是为确保固定部223能够轻松从第一密封圈280上扯断,固定部223与第一密封圈280之间为细微的弱连接,使用弹簧力即可扯断。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23的两端可以被固定在传感器底座220的上表面上,在固定部223的中间位置形成分割部224,在传感器电极210 植入宿主100皮肤后,固定部223被从分割部224处断开成镜像对称的两部分,并在两部分之间形成供传感器电极210通过的通道,以释放对传感器电极210的承托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割部224的宽度小于固定部 223的宽度,从而保证其容易被断开,且分割部224的延长线与传感器电极210相交。为实现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的固定部223释放对传感器电极 210的承托作用,在针组件552上形成有一尖部5521,在传感器电极210 的植入过程中,尖部5521会将固定部223从第一密封圈280上扯断或从分割部224处将固定部223切断。
请继续参见图3和9所示,发射器400包括发射器外壳410和配置在发射器外壳410内的集成电路模块420,通过集成电路模块420对接收到的血糖数据进行处理并无线发送到接收器300。发射器外壳410的下表面配置有两个数据接收端子430,数据接收端子430电连接到集成电路模块 420并作为集成电路模块420的数据输入端,当发射器400接合到传感器底座220上时,两个数据接收端子430分别与两个电极端子264电性连接,构成数据传输通路。
请继续参见图4和9所示,传感器200还包括给发射器400的集成电路模块420供电的电池模块27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池模块270被配置在传感器底座220中,其包括电池安装槽271、嵌入在电池安装槽271 中的电池272和配置在电池安装槽271上以封闭电池272的电池盖273,电池安装槽271上位于电池盖273的边缘配置有两个供电端子274,两个供电端子274分别电性连接到电池272的正极和负极,电池模块270通过两个供电端子274将电能输出,与之对应地,在发射器外壳410的下表面还配置有两个受电端子440,受电端子440电连接到集成电路模块420并作为集成电路模块420的电能输入端,当发射器400接合到传感器底座220 上时,两个受电端子440分别与两个供电端子274电性连接,构成电能供应通路。
请继续参见图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电池模块270的上表面还配置有第一密封圈280,两个供电端子274被限定在第一密封圈280中。以使得发射器400装配到传感器200的传感器底座220上时,电池盖273、第一密封圈280和发射器400的下表面之间形成一密封的腔体,起到对供电端子274防水的作用。
植入器
请参见图10所示,示出了植入器500的外部结构,植入器500包括植入器外壳510和配置在植入器外壳510内的内部构件,其中,内部构件包括保险机构520、触发机构530和驱动组件540,且保险机构520部分配置在植入器外壳510上。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植入器外壳510包括植入器上壳体511和植入器下壳体512,植入器上壳体511与植入器下壳体512通过卡扣固定组装在一起。
请参见图11所示,示出了植入器500揭开植入器上壳体511后的内部构件示意图,内部构件包括保险机构520、触发机构530、驱动组件540、以及以操作方式耦接到植入器外壳510中的回针组件55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触发机构530包括镜像配置的第一触发部件531和第二触发部件532,其中,第一触发部件531包括相对于传感器电极210的植入方向的远侧端部的第一驱动部5311和相对于传感器电极210的植入方向的近侧端部的第一操作部5312,第二触发部件532包括相对于传感器电极210的植入方向的远侧端部的第二驱动部5321和相对于传感器电极210的植入方向的近侧端部的第二操作部5322,第一驱动部5311和第一操作部5312之间配置连接有第一臂5313,第一臂5313上配置有第一枢转部5314,第一驱动部5311、第一臂5313、第一操作部5312和第一枢转部5314配合构成第一杠杆结构,通过该第一杠杆结构将第一操作部5312的动作关联到第一驱动部5311的动作;第二驱动部5321和第二操作部5322之间配置连接有第二臂5323,第二臂5323上配置有第二枢转部5324,第二驱动部5321、第二臂5323、第二操作部5322和第二枢转部5324配合构成第二杠杆结构,通过该第二杠杆结构将第二操作部5322的动作关联到第二驱动部5321的动作。具体表现为,第一操作部5312与第二操作部5322彼此靠近时,第一驱动部5311 与第二驱动部5321彼此远离,以及当第一操作部5312与第二操作部5322 彼此远离时,第一驱动部5311与第二驱动部5321彼此靠近。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枢转部5314包括位于第一臂5313上的第一轴孔和位于植入器下壳体512上的第一枢轴;第二枢转部5324包括位于第二臂5323上的第二轴孔和位于植入器下壳体512上的第二枢轴。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轴孔与第一枢轴的位置可以对调,第二轴孔与第二枢轴的位置可以对调。
请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臂5313上位于第一操作部5312和第一枢转部5314之间配置有朝向第二臂5323隆起的第一凸缘5315,第二臂5323上位于第二操作部5322和第二枢转部5324之间配置有朝向第一臂5313隆起的第二凸缘5325;第一凸缘5315和第二凸缘5325被配置为当保险机构520移动至第一凸缘5315和第二凸缘5325之间时,阻止第一操作部5312与第二操作部5322彼此靠近。此外,触发机构 530支持复位功能,具体表现为,第一臂5313上自第一枢转部5314和第一凸缘5315之间向第一操作部5312延伸出第一弹性部5316;第二臂5323 上自第二枢转部5324和第二凸缘5325之间向第二操作部5322延伸出第二弹性部5326;第一弹性部5316和第二弹性部5326被配置为当第一操作部5312与第二操作部5322彼此靠近时,第一弹性部5316与第二弹性部5326 弹性抵接以提供使得第一操作部5312与第二操作部5322彼此远离的回复力,以及当第一操作部5312与第二操作部5322彼此远离时,第一弹性部 5316与第二弹性部5326之间形成供保险机构520通过的间隙。具体地,第一弹性部5316的一端配置在第一臂5313上并位于第一枢转部5314和第一凸缘5315之间,另一端向第一操作部5312延伸并朝向第二操作部5322 偏移;第二弹性部5326的一端配置在第二臂5323上并位于第二枢转部5324 和第二凸缘5325之间,另一端向第二操作部5322延伸并朝向第一操作部 5312偏移
请继续参见图11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保险机构520包括耦接到植入器500上壳体的滑动部521和配置在滑动部521下表面上的限位部522,限位部522被配置为当保险机构520移动至第一凸缘5315和第二凸缘5325 之间时,限位部52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凸缘5315和第二凸缘5325上,从而阻止第一操作部5312与第二操作部5322彼此靠近。
请参见图13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滑动部521包括滑块5211和以可拆卸方式耦接到滑块5211上的滑块开关5212,滑块5211与限位部522 一体成型,滑块5211上配置有两条平行的安装槽52111,安装槽521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保险机构520的移动方向,植入器上壳体511上配置有两个对应安装槽52111的通孔5111,滑块开关5212的下表面上配置有两个卡扣52121,两个卡扣52121依次穿过通孔5111和安装槽52111并扣接在滑块5211的下表面上,以将保险机构520安装到植入器上壳体511上。
请继续参见图11和12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5311 配置有第一卡口(图中未示出),第二驱动部5321配置有第二卡口(图中未示出),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的开口均朝下设置;驱动组件540包括耦接到植入器500的植入器下壳体512的支架541、形成于支架541上并朝向近端方向延伸的导向柱542和套接到导向柱542上的驱动壳体543,驱动壳体543与导向柱542之间配置有一驱动弹簧(图中未示出),驱动弹簧提供使得驱动壳体543沿着导向柱542朝向近端方向移动的弹力。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架541上开设有导向槽544,驱动壳体543被部分限定在导向槽544中以在导向槽544中朝向近端方向移动。驱动壳体543的远侧端部镜像形成有两个第一弹性限位销545,两个第一弹性限位销545具有彼此靠近的趋势,每个第一弹性限位销545的远侧端部的内侧表面形成有第一钩部546,支架541上镜像配置有两个限位柱547,第一弹性限位销545 通过第一钩部546与限位柱547的配合限位使得驱动组件540处于待触发激活状态,此时,驱动壳体543无法移动,驱动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分别咬合在两个第一弹性限位销545的远侧端部。
请参见图14所示,支架541的近侧端部以操作方式耦接有一固定构件 548,固定构件548被配置为将回针组件550固定到支架541上以及将回针组件550从支架541上释放。
请参见图15至17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回针组件550包括回针壳体551和配置在回针壳体551内的针组件552,穿刺针553配置在针组件552中,针组件552被配置为在回针壳体551中朝向近端方向驱动穿刺针553移动以将传感器电极210部分植入宿主100皮肤。回针壳体551的近侧端部形成有底座连接部554,传感器底座220以操作方式耦接到底座连接部554上,在传感器电极210植入完成时,传感器电极210可以从回针壳体551上取下。针组件552包括针组件壳体555和配置在针组件壳体 555内的回针机构556,针组件壳体555的远侧端部形成有朝向远端方向延伸的响应部557,响应部557被配置为响应于驱动。请参见图17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壳体543的下表面形成有驱动端子549,该驱动端子549与响应部557传动连接,即响应部557响应于驱动端子549提供的驱动,具体地,驱动端子549通过作用在响应部557将针组件552朝向近端方向推动。
请继续参见图16所示,针组件壳体555的近侧端部形成有电极安装部 558,传感器200的电极组件以操作方式耦接到电极安装部558上,当电极组件耦接到电极安装部558上时,传感器电极210部分嵌入穿刺针553中,从而使得传感器电极210跟随针组件552一起移动,当穿刺针553带着传感器电极210植入宿主100皮肤时,电极组件被从针组件552上转移到传感器底座220上。穿刺针553上面向电极安装部558的一侧形成有狭长的开口,该开口被配置为允许传感器电极210通过,即电极组件被从针组件 552上转移到传感器底座220上之后,穿刺针553需要从植入位置缩回,在缩回的过程中,传感器电极210从开口通过以从穿刺针553中移出。具体地,回针机构556包括针座5561和回针弹簧5562,穿刺针553被配置在针座5561上,回针弹簧5562被配置为在传感器电极210部分植入宿主 100皮肤后使得针座5561带动穿刺针553从针组件壳体555的近侧端部移动至远侧端部,即,上述所称缩回的过程。请继续参见图17所示,针座 5561的两侧镜像形成有两个第二弹性限位销5563,第二弹性限位销5563 具有彼此远离的趋势,第二弹性限位销5563的外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二钩部5564;与之对应的,针组件壳体555上镜像配置有两个限位块5551,限位块5551与第二钩部5564配合限位;具体地,在针座5561位于针组件壳体 555的近侧端部时限位块5551与第二钩部5564配合限位,以将针座5561 锁定在针组件壳体555的近侧端部;回针壳体551的近侧端部的内表面上镜像形成有两个凸点5511,凸点5511被配置为在针组件552移动至回针壳体551的近侧端部时使得第二钩部5564从限位块5551上解锁。响应部 557的两侧镜像形成有两个第三弹性限位销5571,第三弹性限位销5571具有彼此远离的趋势,第三弹性限位销5571的外侧表面上形成有第三钩部 5572;回针壳体551的远侧端部镜像配置有两个限位孔5512,第三钩部5572 与限位孔5512配合限位;具体地,在针组件552的响应部557响应于驱动时第三钩部5572从限位孔5512中脱离,从而使得针组件552能够朝向近端方向移动。
本发明的回针组件552在使得穿刺针553从宿主100皮肤退出后可以从植入器外壳510取下,从而只需将使用完的传感器底座220和回针组件 552丢弃即可,配置与驱动组件540、保险机构520和触发机构530的植入器500可被重复使用。具体为,朝向远端方向推动驱动壳体543至第一钩部再次钩住限位柱,并将保险机构520移动至远端位置即可。
请继续参见图14至16所示,在底座连接部554的下表面配置有底座安装槽5541,在底座连接部554上还配置有第一弹性卡扣5542和第二弹性卡扣5543,第一弹性卡扣5542配置在保险机构520的操作路径上,第二弹性卡扣5543配置在针组件552的操作路径上,其中,第一弹性卡扣 5542上配置有面向保险机构520的第一导向斜面55421,第二弹性卡扣5543上配置有面向针组件552的第二导向斜面55431,保险机构520上配置有第一作用端子523并通过第一作用端子523抵接第一导向斜面55421以将第一弹性卡扣5542驱动至解耦位置,针组件552上配置有第二作用端子 524并通过第二作用端子524抵接第二导向斜面55431以将第二弹性卡扣 5543驱动至解耦位置。
请继续参见图3和4所示,在传感器底座220上设置有对应第一弹性卡扣5542的第一卡口221和对应第二弹性卡扣5543的第二卡口222,当第一弹性卡扣5542被驱动至解耦位置时从第一卡口221中脱离,当第二弹性卡扣5543被驱动至解耦位置时从第二卡口222中脱离。
请参见图19所述,当保险机构520位于远端位置时,第一弹性卡扣 5542配合固定在第一卡口221中,第二弹性卡扣5543配合固定在第二卡口222中,此时,传感器底座220被牢牢固定在植入器500上,更具体地,传感器底座220被牢牢固定在回针组件552的底座连接部554上,此时,在撕下离型层240时,传感器底座220不会从底座连接部554上松动,更不会从底座连接部554上脱离。
请参见图20所示,当将保险机构520从远端位置移动至近端位置时,保险机构520上的第一作用端子523抵接到第一导向斜面55421上并将第一弹性卡扣5542驱动至从第一卡口221中脱离,完成传感器底座220的第一段解耦(即部分解耦),并且此时,限位部522从第一凸缘5315和第二凸缘5325之间移走,使得第一凸缘5315和第二凸缘5325彼此可以靠近。
请参见图21所示,在将保险机构520从远端位置移动至近端位置之后,按压第一操作部5312和第二操作部5322,可使得第一驱动部5311和第二驱动部5321彼此分开,从而带动被其咬合的两个第一弹性限位销545向两侧打开至第一钩部546从限位柱547上脱离,此时,驱动壳体543在驱动弹簧的作用下沿着导向柱542朝向近端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植入器500的针组件552将传感器电极210植入宿主100的皮肤。当传感器电极210被植入宿主100皮肤时,针组件552上的第二作用端子524抵接到第二导向斜面55431上并将第二弹性卡扣5543驱动至从第二卡口222中脱离,完成传感器底座220的第二段解耦(即全部解耦)。此时,完成了传感器底座 220的自动解耦,只需要将植入器500从传感器底座220上取下即可。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所称自动解耦,是指在将传感器电极210植入宿主100 的皮肤后,无需额外的人工操作,传感器底座220即已与植入器500解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部5312和第二操作部5322被配置为椭圆形按钮,为提升操作体验,椭圆形按钮的按压面上形成有贴合指腹的凹部(图中未示出)。
本发明所称“远端部”、“近端部”、“远端位置”、“近端位置”、“远侧端部”、“近侧端部”中的远和近是在植入传感器200组件过程中相对于传感器200组件而言的,具体为,将靠近传感器200组件定义为近,将远离传感器200组件定义为远。
上述说明以这样完全、清楚、简明且准确的措辞提供了实施本发明所能想到的最佳模式,以及制造和使用的方式和过程,以便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制造和使用本发明。然而,本发明易于做出对上述说明进行完全等同的修改和替换构造。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相反,在大致由以下的权利要求表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本发明覆盖所有的修改和替换构造,以下的权利要求特别指出且区分地限定了本发明的主题。虽然在附图和前面的说明中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图示和描述,但此类图示和描述应视为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所有的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取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普通且习惯的意义,并且并不用来限制特定或专门的意义,除非在本文中明确地限定。应该指出的是,当描述公开的某些特征或方面时使用特定术语不应当暗指该术语在本文中被重新定义而被限制为包括与该术语相关的任何公开的特定特征或方面。本申请中所用的术语和短语及其变型,尤其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中,除非另外明确表明,否则应当构成为开放式的而非限制性的。作为前述的例子,术语“包括”应当指的是“包括但不限于”或类似意义。
此外,尽管为了简明和理解的目的已经借助于图示和例子详细描述了前述内容,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的是,可以实施某些变化和改变。因此,描述和例子不应当看作是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为本文所述的特定的实施例和例子,而是还涵盖符合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和精神的所有修改和替代形式。

Claims (14)

1.一种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至少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被配置在传感器组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
在第一状态承托所述传感器电极,以及在第二状态释放对所述传感器电极的承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至少包括传感器底座,所述固定部被配置在传感器底座的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底座上形成有贯穿传感器底座的通孔,所述通孔被配置为允许传感器电极从其中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被配置为限定传感器电极沿斜向植入宿主皮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电极的植入方向与传感器底座的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30~6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斜向穿过所述通孔的传感器电极与传感器底座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固定部安装区域,所述固定部被限定在该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被安装在固定部安装区域中的传感器底座上,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分割部,所述分割部被配置为在固定部处于第二状态时以操作方式将固定部分割成两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部被配置为将固定部分割为镜像对称的两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割部的延长线与传感器电极相交。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件还包括耦接到传感器底座上的发射器,所述传感器底座的上表面配置有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上配置有将电能输出到发射器上的供电端子和将供电端子限定在其中的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被配置为在发射器与传感器底座之间形成一密封腔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于第一密封圈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被配置为在第二状态以操作方式从第一密封圈上脱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植入器的针组件上配置有一尖部,所述尖部被配置为在第二状态释放固定部对传感器电极的承托。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电极在第一状态被限定在针组件的穿刺针中,所述穿刺针被配置为一侧开口,所述固定部被配置在穿刺针的开口侧。
CN202110718599.2A 2021-06-28 2021-06-28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Active CN113499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8599.2A CN113499067B (zh) 2021-06-28 2021-06-28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PCT/CN2021/128852 WO2023273083A1 (zh) 2021-06-28 2021-11-05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8599.2A CN113499067B (zh) 2021-06-28 2021-06-28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9067A true CN113499067A (zh) 2021-10-15
CN113499067B CN113499067B (zh) 2024-03-01

Family

ID=78011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8599.2A Active CN113499067B (zh) 2021-06-28 2021-06-28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9067B (zh)
WO (1) WO202327308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91836A (zh) * 2021-11-27 2022-04-26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经皮分析物传感器系统
CN114391839A (zh) * 2021-12-14 2022-04-26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体表附接单元及其装配方法
CN114403862A (zh) * 2021-12-20 2022-04-29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保险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WO2023273083A1 (zh) * 2021-06-28 2023-01-05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WO2023273062A1 (zh) * 2021-06-28 2023-01-05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植入器及植入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6700A1 (en) * 2004-07-13 2006-01-26 Dexcom, Inc. Transcutaneous analyte sensor
CN109998555A (zh) * 2019-04-30 2019-07-12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受体生理参数测量系统
CN111465348A (zh) * 2017-09-13 2020-07-28 德克斯康公司 侵入式生物传感器对准和保持
CN112450918A (zh) * 2020-11-27 2021-03-09 浙江凯立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植入性生物传感器的植入装置
CN213217017U (zh) * 2020-08-03 2021-05-18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器组件和血糖检测仪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8940B2 (ja) * 2005-07-28 2010-04-14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針一体型バイオセンサー
CN210009033U (zh) * 2019-04-30 2020-02-04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体式动态血糖监测仪结构和动态血糖监测仪
CN113499067B (zh) * 2021-06-28 2024-03-01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16700A1 (en) * 2004-07-13 2006-01-26 Dexcom, Inc. Transcutaneous analyte sensor
CN111465348A (zh) * 2017-09-13 2020-07-28 德克斯康公司 侵入式生物传感器对准和保持
CN109998555A (zh) * 2019-04-30 2019-07-12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受体生理参数测量系统
CN213217017U (zh) * 2020-08-03 2021-05-18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传感器组件和血糖检测仪
CN112450918A (zh) * 2020-11-27 2021-03-09 浙江凯立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植入性生物传感器的植入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73083A1 (zh) * 2021-06-28 2023-01-05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WO2023273062A1 (zh) * 2021-06-28 2023-01-05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植入器及植入方法
CN114391836A (zh) * 2021-11-27 2022-04-26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经皮分析物传感器系统
CN114391836B (zh) * 2021-11-27 2024-04-12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经皮分析物传感器系统
CN114391839A (zh) * 2021-12-14 2022-04-26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体表附接单元及其装配方法
CN114403862A (zh) * 2021-12-20 2022-04-29 苏州百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保险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9067B (zh) 2024-03-01
WO2023273083A1 (zh) 2023-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99126B (zh) 植入器及植入方法
CN113499067B (zh) 分离式传感器电极固定结构
CN113499127B (zh) 传感器底座的固定结构及取下传感器底座的方法
US20240008779A1 (en) Medical device inserters and processes of inserting and using medical devices
EP1148808B1 (en) Holter-type monitor system comprising an analyte sensor
JP2023519513A (ja) 連続血糖測定装置
CN114391836B (zh) 经皮分析物传感器系统
CN114391838A (zh) 植入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14431855A (zh) 经皮分析物传感器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4391834A (zh) 体表附接单元
CN110664415A (zh) 一种敷贴装置
CN216167446U (zh) 植入器
CN216167443U (zh) 传感器
CN215227657U (zh) 电极组件转移装置
CN215227654U (zh) 植入器中回针组件的固定装置
CN117897091A (zh) 分析物传感器固定装置
CN215227655U (zh) 触发装置
CN215261825U (zh) 传感器底座
CN216167444U (zh) 回针组件
CN215227656U (zh) 传感器
CN217090725U (zh) 传感器电极的安装结构
CN216167445U (zh) 连续血糖监测系统
CN114831634B (zh) 持续分析物监测系统
CN217219010U (zh) 预连接分析物传感器
CN114403862A (zh) 保险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