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7027B - 半导体器件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7027B
CN113497027B CN202010259542.6A CN202010259542A CN113497027B CN 113497027 B CN113497027 B CN 113497027B CN 202010259542 A CN202010259542 A CN 202010259542A CN 113497027 B CN113497027 B CN 1134970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ity type
doped
semiconductor
doped region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5954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7027A (zh
Inventor
刘志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25954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702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9974 priority patent/WO2021197005A1/zh
Priority to US17/443,505 priority patent/US11894363B2/en
Publication of CN113497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7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7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7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0203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 H01L27/0248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 H01L27/0251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 H01L27/0259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bipolar transistors as protective elements
    • H01L27/0262Particular design considerations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for electrical or thermal protection, e.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protection for MOS devices using bipolar transistors as protective elements including a PNP transistor and a NPN transistor, wherein each of said transistors has its base coupled to the collector of the other transistor, e.g.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SC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03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constructional design considerations, e.g. for preventing surface leakage, for controlling electric field concentration or for internal isolations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84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or junctions between the reg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0684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or junctions between the regions
    • H01L29/0692Surface layou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0Bipolar devices
    • H01L29/74Thyristor-type devices, e.g. having four-zone regenerative action
    • H01L29/7436Lateral thyr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8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only by variation of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one or more of the electrodes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scillated or switched
    • H01L29/861Diodes
    • H01L29/87Thyristor diodes, e.g. Shockley diodes, break-over diod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M个半导体单元,M个半导体单元位于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内,且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中沿着第一方向排布,M为正整数;半导体单元包括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和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环绕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位于M个半导体单元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第二导电类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使得M个半导体单元整体的边缘形成有具有低导通电压和高维持电流的区域,继而获得较好的静电释放性能,使得半导体器件即使整体面积减小了,也不会影响到半导体器件的经典释放性能。

Description

半导体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是指两种带有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的电荷转移。随着半导体工艺尺寸的不断缩小以及面对日益复杂的应用环境,芯片受到静电放电(ESD)损坏的威胁越来越大。静电放电过程的瞬态电流可以达到几安培乃至数十安培,如果相应的ESD防护措施防护不足,很容易造成芯片的永久性失效。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半导体器件,以增强芯片的ESD防护能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
M个半导体单元,所述M个半导体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内,且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中沿着第一方向排布,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半导体单元包括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和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环绕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
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位于所述M个半导体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边缘在第二方向上存在固定间距,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个半导体单元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中沿第一方向呈多列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和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之间具有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长条状结构,且其长度大于位于两端的两所述半导体单元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条状结构,且各所述条状结构与所述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沿所述M个半导体单元整体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条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与所述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的宽度为0.1μm~1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的宽度为0.01μm~5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或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
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所述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内,且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内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半导体单元包括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和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环绕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
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位于所述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边缘在第二方向上存在第一固定间距,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相邻接;
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所述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内,且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内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半导体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和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环绕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
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位于所述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域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在第二方向上存在第二固定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中沿第一方向呈多列间隔排布;所述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中沿第一方向呈多列间隔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长条状结构,且其长度大于位于两端的两所述第一半导体单元之间的间距;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长条状结构,且其长度大于位于两端的两所述第二半导体单元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条状结构,且各所述条状结构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条状结构,且各所述条状结构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沿所述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整体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条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为沿所述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整体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条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的宽度和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的宽度均为0.1μm~10μm;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的宽度和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的宽度均为0.01μm~5μm。
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使得M个半导体单元整体的边缘形成有具有低导通电压和高维持电流的区域,继而获得较好的静电释放性能,使得半导体器件即使整体面积减小了,也不会影响到半导体器件的静电释放性能。
相邻的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与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之间形成可控硅整流器(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可控硅整流器具有良好的静电释放保护特性以及相对较小的器件面积,可以使得M个半导体单元整体的边缘形成有具有低导通电压和高维持电流的区域,继而获得较好的静电释放性能,使得半导体器件整体在具有较小的面积时仍具有较强的静电释放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展示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展示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其他实施例展示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半导体单元呈多列排布的实施例展示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和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的实施例展示半导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和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的实施例展示半导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其他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和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的实施例展示半导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其他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和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且第一半导体单元和第二半导体单元呈多列排布的实施例展示半导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半导体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展示半导体器件的等效电路图。
附图标记:10、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1、半导体单元;111、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112、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12、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0、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1、第一半导体单元;211、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2、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2、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30、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31、第二半导体单元;311、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312、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40、可控硅整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法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在半导体器件面积减小后仍能够保持较好的静电释放效果,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衬底可以为半导体衬底,如单晶硅衬底,单晶锗衬底等。衬底上形成有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内形成有M个半导体单元11,其中M为正整数。M个半导体单元11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内沿第一方向排布呈一列,图1中及后续各图中所示的y方向即为第一方向,半导体单元11包括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111和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112,且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112环绕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1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111的宽度为0.1μm~10μm,可以为0.1μm、5μm或10μm;在具体实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111的宽度并不以上述数据为限。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111呈矩形,且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112呈环绕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111的矩形环。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内还形成有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可以位于M个半导体单元11沿第一方向的一侧,也可以位于M个半导体单元111沿第一方向的两侧,且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与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的边缘在第二方向上存在固定间距,图1中及后续各图中所示的x方向即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的宽度为0.01μm~5μm,可以为0.01μm、3μm或5μm;但上述数据仅作为示例,在实际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的宽度并不以上述数据为限。
如图1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为多个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条状结构,其中的每一个条状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半导体单元1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每一个条状结构均与半导体单元11对应设置。
如图2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为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长条状结构,且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的长度大于位于第一方向两端的两个半导体单元11之间的间距,即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横跨第一方向的所有半导体单元11。
如图3所示,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为沿着M个半导体单元11整体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条状结构,且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与半导体单元11对应设置,即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除了位于沿第一方向呈单列排布的M个半导体单元11相对的两侧,还未与其两端,即在M个半导体单元11第一方向的两端也存在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
如图4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M个半导体单元11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中沿着第一方向呈多列排布,此时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位于多列排布的M个半导体单元11整体的一侧或两侧。需要说明的是,M个半导体单元11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中排布的列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可以为两列、三列、四列、五列甚至更多列,图4中仅以M个半导体单元11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中沿第一方向呈两列排布作为示例,在实际示例中,M个半导体单元11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中排布的列数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111与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112之间存在间距,两者并不直接接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且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即衬底上形成有N型掺杂阱区,具体的,可以通过离子注入的方式形成,半导体单元11包括P型第一掺杂区和N型掺杂区,N型掺杂区环绕P型第一掺杂区,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为P型第二掺杂区。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且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即衬底上形成有P型掺杂阱区,具体的,可以通过离子注入的方式形成,半导体单元11包括N型第一掺杂区和P型掺杂区,P型掺杂区环绕N型第一掺杂区,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12为N型第二掺杂区。
如图5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0;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21,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21位于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0内,且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0内沿第一方向排布,M为正整数;第一半导体单元21包括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1和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2,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2环绕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1;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位于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21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0边缘在第二方向上存在第一固定间距,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30,位于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0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且与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0相邻接;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31,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31位于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30内,且在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30内沿第二方向排布;第二半导体单元31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311和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12,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12环绕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311;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位于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31沿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与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30在第二方向上存在第二固定间距。
在一个示例中,半导体器件还包括衬底,衬底可以为半导体衬底,如单晶硅衬底,单晶锗衬底等。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0及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2均位于衬底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1的宽度为0.1μm~10μm,可以为0.1μm、5μm或10μm;但上述数据仅作为示例,在实际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1的宽度并不以上述数据为限。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1呈矩形,且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2呈环绕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1的矩形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的宽度为0.01μm~5μm,可以为0.01μm、3μm或5μm;但上述数据仅作为示例,在实际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的宽度并不以上述数据为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311的宽度为0.1μm~10μm,可以为0.1μm、5μm或10μm;但上述数据仅作为示例,在实际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311的宽度并不以上述数据为限。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311呈矩形,且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12呈环绕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311的矩形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的宽度为0.01μm~5μm,可以为0.01μm、3μm或5μm;但上述数据仅作为示例,在实际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的宽度并不以上述数据为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半导体单元21与第二半导体单元31之间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域和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域之间的间距为1μm~20μm,可以为1μm、10μm或20μm;但上述数据仅作为示例,在实际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半导体单元21与第二半导体单元31之间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域和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域之间的间距并不以上述数据为限。
如图5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为多个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条状结构,其中的每一个条状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一半导体单元2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每一个条状结构均与第一半导体单元21对应设置。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为多个沿着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条状结构,其中的每一个条状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第二半导体单元31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每一个条状结构均与第二半导体单元31对应设置。
如图6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为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长条状结构,且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的长度大于位于第一方向两端的两个第一半导体单元21之间的间距,即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横跨第一方向的所有第一半导体单元21。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为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长条状结构,且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的长度大于位于第一方向两端的两个第二半导体单元31之间的间距,即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横跨第一方向的所有第二半导体单元31。
如图7所示,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为沿着M个半导体单元整体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条状结构,且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与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因此在M个半导体单元第一方向的两端也存在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为沿着M半导体单元整体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条状结构,且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与第二半导体单元31对应设置,因此在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31第一方向的两端也存在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
如图8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21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0中沿着第一方向呈多列排布,此时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位于多列排布的M个半导体单元整体的一侧,也可以位于多列排布的M个半导体单元整体的两侧。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31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0中沿着第一方向呈多列排布,此时的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位于多列排布的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31整体的一侧或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M个半导体单元11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中排布的列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可以为两列、三列、四列、五列甚至更多列,图4中仅以M个半导体单元11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中沿第一方向呈两列排布作为示例,在实际示例中,M个半导体单元11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10中排布的列数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且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且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
以图9和图10为例,提供一种可选的ESD防护结构。如图9所示,图9为图8沿着AA方向的截面图,位于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0内的第一半导体单元21呈两列排布,左起第一个第一半导体单元21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22连接到电源线VDD,第一半导体单元21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11也连接到电源线VDD,对应图10从上到下的第一个二极管的负极;左起第一个第一半导体单元21的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21连接到左起第二个第一半导体单元21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12,分别对应图10从上到下的第一个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二个二极管的负极;左起第二个第一半导体单元21的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2122连接到右起第二个第二半导体单元31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121,分别对应图10从上到下的第二个二极管的正极和第三个二极管的负极,也即IO连接处;右起第二个第二半导体单元31的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3111连接到右起第一个第二半导体单元31的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122,分别对应图10从上到下的第三个二极管的正极和第四个二极管的负极;右起第一个第二半导体单元31的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3112连接到接地线VSS,对应图10从上到下的第四个二极管的正极;第二半导体单元31的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32也连接到接地线VSS。本发明的半导体结构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在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20与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30之间形成等效的可控硅整流器40(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SCR),可控硅整流器40具有良好的静电释放保护特性以及相对较小的器件面积,可以使得M个半导体单元整体的边缘形成有具有低导通电压和高维持电流的区域,继而获得较好的静电释放性能,使得半导体器件整体在具有较小的面积时仍具有较强的静电释放能力。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
M个半导体单元,所述M个半导体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内,且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中沿着第一方向排布,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半导体单元包括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和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环绕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呈环绕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的矩形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邻所述半导体单元相邻接;
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位于所述M个半导体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边缘在第二方向上存在固定间距,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半导体单元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中沿第一方向呈多列间隔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和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之间具有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长条状结构,且其长度大于位于两端的两所述半导体单元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条状结构,且各所述条状结构与所述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沿所述M个半导体单元整体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条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与所述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的宽度为0.1μm~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的宽度为0.01μm~5μ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N型,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P型,或所述第一导电类型为P型,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为N型。
10.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
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所述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内,且在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内沿第一方向排布,所述M为正整数;所述第一半导体单元包括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和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环绕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区呈环绕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的矩形环;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相邻所述第一半导体单元相邻接;
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位于所述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边缘在第二方向上存在第一固定间距,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沿第二方向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相邻接;
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所述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内,且在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内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二半导体单元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和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环绕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
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位于所述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至少一侧,且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域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在第二方向上存在第二固定间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于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中沿第一方向呈多列间隔排布;所述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掺杂阱区中沿第一方向呈多列间隔排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长条状结构,且其长度大于位于两端的两所述第一半导体单元之间的间距;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一长条状结构,且其长度大于位于两端的两所述第二半导体单元之间的间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条状结构,且各所述条状结构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的条状结构,且各所述条状结构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为沿所述M个第一半导体单元整体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条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为沿所述M个第二半导体单元整体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条状结构,且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单元对应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一掺杂区的宽度和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的宽度均为0.1μm~10μm;
所述第二导电类型的第二掺杂区的宽度和第一导电类型的第三掺杂区的宽度均为0.01μm~5μm。
CN202010259542.6A 2020-04-03 2020-04-03 半导体器件 Active CN113497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9542.6A CN113497027B (zh) 2020-04-03 2020-04-03 半导体器件
PCT/CN2021/079974 WO2021197005A1 (zh) 2020-04-03 2021-03-10 半导体器件
US17/443,505 US11894363B2 (en) 2020-04-03 2021-07-27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 doped well reg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59542.6A CN113497027B (zh) 2020-04-03 2020-04-03 半导体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7027A CN113497027A (zh) 2021-10-12
CN113497027B true CN113497027B (zh) 2024-03-26

Family

ID=77929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59542.6A Active CN113497027B (zh) 2020-04-03 2020-04-03 半导体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4363B2 (zh)
CN (1) CN113497027B (zh)
WO (1) WO2021197005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0069A (zh) * 2013-10-31 2015-05-06 开益禧株式会社 瞬态电压抑制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52417A (zh) * 2013-12-30 2015-07-0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04766881A (zh) * 2014-01-08 2015-07-08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装置
CN107275324A (zh) * 2016-04-08 2017-10-20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298C (zh) * 2001-03-22 2004-12-01 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二极管触发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US7943438B2 (en) 2008-02-14 2011-05-1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a 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 (SCR) structure for SOI technology
US8253165B2 (en) * 2008-11-04 2012-08-28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Structures for lowering trigger voltage in a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device
US8093630B2 (en) * 2009-06-02 2012-01-10 Vanguard Inter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lateral diffused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US8653557B2 (en) * 2010-02-22 2014-02-18 Sofics Bvba High holding voltag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 device
CN102315258B (zh) 2010-06-29 2015-02-04 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寄生晶闸管以及静电保护电路
US8598625B2 (en) * 2010-12-30 2013-12-0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ESD protection device with tunable design windows
US8546917B2 (en) * 2011-03-28 2013-10-01 Macronix International Co., Lt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having parallel NPN and PNP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s
US9130008B2 (en) 2013-01-31 2015-09-08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Robust ESD protection with silicon-controlled rectifier
CN106920792A (zh) 2015-12-28 2017-07-04 大唐恩智浦半导体有限公司 静电防护电路及其二极管触发保持可控硅整流器
CN108305873B (zh) * 2017-01-12 2021-01-2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静电放电钳位器件以及静电放电钳位电路
CN108389891B (zh) 2018-01-19 2019-03-01 湖南师范大学 一种双栅栅控可控硅整流器静电释放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10867482B (zh) * 2018-08-28 2023-09-26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ic芯片的esd保护器件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0069A (zh) * 2013-10-31 2015-05-06 开益禧株式会社 瞬态电压抑制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52417A (zh) * 2013-12-30 2015-07-0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可控硅静电保护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04766881A (zh) * 2014-01-08 2015-07-08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装置
CN107275324A (zh) * 2016-04-08 2017-10-20 旺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静电放电保护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97005A1 (zh) 2021-10-07
CN113497027A (zh) 2021-10-12
US11894363B2 (en) 2024-02-06
US20210358905A1 (en)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131765A1 (en) ESD Devices Comprising Semiconductor Fins
US20060220138A1 (en) ESD protection circuit with scalable current capacity and voltage capacity
US8785972B2 (en) Semiconductor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circuit device
US20230268448A1 (en) Fast-Turn-On Floating Isl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EP4195269A1 (en)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device for semiconductor
CN113497027B (zh) 半导体器件
CN111785717B (zh) Scr静电保护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1459173B (zh) 静电放电防护半导体装置
US20170338362A1 (en)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multi-cell devices without physical isolation
CN114400258A (zh) 集成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的平面型功率mosfet器件
CN114400255A (zh) 集成结势垒肖特基二极管的平面型功率mosfet器件
CN100352054C (zh) 多晶硅界定阶跃恢复器件
KR20090113964A (ko) 고전압 쇼트키장벽 다이오드의 제조방법
US20230170346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214012941U (zh) 一种用于静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
CN114944422B (zh) 一种浮岛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5911428U (zh) 一种防静电结构及mosfet器件
CN113675189B (zh) 一种静电防护器件及芯片
JP4863430B2 (ja) サージ保護用半導体装置
US20230076856A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device and display driving chip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30012968A1 (e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ion structure and chip
CN112768445A (zh) 一种用于静电保护的可控硅结构
CN113629051A (zh) 一种防静电结构、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2466940A (zh) 一种可控硅器件
JPS5879749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