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1624A - 一种涤纶丝及其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涤纶丝及其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1624A
CN113481624A CN202110706230.XA CN202110706230A CN113481624A CN 113481624 A CN113481624 A CN 113481624A CN 202110706230 A CN202110706230 A CN 202110706230A CN 113481624 A CN113481624 A CN 113481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ster yarn
yarn
parts
elasticizer
polye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62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1624B (zh
Inventor
庞秀英
陈红兴
柏芳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uife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uife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uife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uifeng Chemical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62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16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1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1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1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1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8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9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est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9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for making electroconductive or anti-static fila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1/00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 D01F11/04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of synthetic polymers
    • D01F11/08Chemical after-treatment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during manufacture of synthetic poly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1/00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 D02G1/02Producing crimped or curled fibres, filaments, yarns, or threads, giving them latent characteristics by twisting, fixing the twist and backtwisting, i.e. by imparting false twis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涤纶丝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涤纶丝及其生产工艺。本申请的涤纶丝,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ET切片92‑98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6份、增弹剂10‑15份,增弹剂为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中的至少两种;本申请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将所述原料混合均匀,然后熔融;(2)纺丝、冷却得到POY丝;(3)将步骤(2)中的POY丝加热变形;冷却假捻得到涤纶丝。本申请的涤纶丝的卷缩性能较佳。

Description

一种涤纶丝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涤纶丝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涤纶丝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涤纶作为合成纤维中的三大主力纤维,因其优良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以及其他非服装领域。涤纶产品自问世以来,也曾以其悬垂性好、强度高、挺括、不易起皱而被当做主要纺织原料来织造各类纺织品。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不但要具有舒适性,还要具有功能性,面料就向轻、柔、功能性方向发展,合成纤维材料就需要不断提高性能来满足织造要求。
申请公布号为CN101724924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涤纶低弹丝及其生产工艺,涤纶低弹丝采用聚酯连续生产,由原料精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进行酯化反应,再经过预缩聚和终缩聚制备聚酯熔体进行直接纺丝,采用POY-DTY环吹风冷却工艺路线,聚酯熔体的粘度为0.650。制得的涤纶低弹丝条干均匀度和染色性能较佳。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涤纶低弹丝在制备过程中平滑性不佳,从而使得加工过程中丝条与设备之间阻力过大,导致丝条断裂,丝条的卷缩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涤纶丝的卷缩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涤纶丝及其生产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涤纶丝,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涤纶丝,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ET切片92-98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6份、增弹剂10-15份,增弹剂为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中的至少两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弹剂能够增强涤纶丝的卷缩性能,同时使得涤纶丝可纺性好,柔软性佳,同时导致丝条的抗静电性作用减弱,使得丝条在处理时缠绕在一起,影响涤纶丝的生产,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加入提高涤纶丝的抗静电作用,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增弹剂相互配合下,从而使得涤纶丝的抗静电作用增强,同时涤纶丝的柔软性、可纺性较强,进而提高涤纶丝的生产效率,同时得到的涤纶丝卷缩性能较佳。
优选的,所述涤纶丝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ET切片94-96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5份、增弹剂12-13份,增弹剂为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中的至少两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涤纶丝的各组分的比例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使各组分之间的比例搭配更加合理,充分发挥增弹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对于PET切片的增弹和抗静电作用,进一步提高涤纶丝的综合性能。
优选的,所述增弹剂由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按质量比(3-6):(5-8):(6-9)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增弹剂各个组分以及各个组分之间的比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从而进一步增强增强增弹剂对涤纶丝的增弹作用,柠檬酸三乙酯能够使得丝条具有较佳的卷缩性能,环氧脂肪酸甲酯自身不能交联,均苯四甲酸二酐的加入能够使得环氧脂肪酸甲酯具有一定的交联作用,进而使得丝条具有较佳的卷缩性能,提高丝条的弹性,均苯四甲酸二酐的加入量少于环氧脂肪酸甲酯的加入量时,丝条的平滑性更佳。
优选的,所述增弹剂在150-160℃下经过三(2-乙基-1-己酸)丁基锡改性处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弹剂经过三(2-乙基-1-己酸)丁基锡改性后,反应活性增加,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之间的交联反应的持续时间增加,从而对涤纶丝的增弹作用更佳。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涤纶丝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原料混合均匀,然后熔融;
(2)纺丝、冷却得到POY丝;
(3)将步骤(2)中的POY丝加热变形,加热变形中丝条的拉伸比为1.5-1.7;冷却假捻;得到涤纶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涤纶丝在生产过程中,拉伸比过高,加工时易产生毛丝,甚至毛团,拉伸比太低,可能产生僵丝、僵点、染色段斑,卷曲收缩低,蓬松性太差的问题,拉伸比处在1.5-1.7这个范围内能够使制得的涤纶丝性能更佳,卷缩性能更好。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加热变形使用变形热箱,所述变形热箱的长度为2-3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丝条经过2-3m长的热箱出来时具有较佳的卷缩性能。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假捻后进行上油,上油率为0.3-0.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油质量对于涤纶丝的性能影响较大,尤其是上油的均匀性,要求油剂的渗透性、铺展宽度、油膜强度和均匀度都要比较好,如果上油不足或不均匀,单丝抱合力差,外观毛丝会无法消除,成品染色不均匀,上油太高的话,会使纤维后加工时打滑,易绕辊,上油率在0.3-0.5%时能够确保上油量和上油的均匀性。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上油后进行卷绕,卷绕角度为6-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绕角度影响涤纶丝的最后形成效果,如果卷绕角度过大,会有网孔出现,无法形成较好且完整的丝饼,如果角度过小,丝层不明显,形成鼓肚,影响涤纶丝的性能,当卷绕角度处于6-7°这个范围时,制得的涤纶丝性能较佳。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上油后使用集束液整理,所述集束液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磷酸单酯钾盐、单烷基醚酸酯三乙醇胺盐、水、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磷酸单酯钾盐、单烷基醚酸酯三乙醇胺盐、水、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的质量比为(10-20):(5-8):(91-98):(1-2):(30-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油时同时采用集束液对丝条进行整理,能够减少丝条出现毛丝、断头的情况,进而提高优品率,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磷酸单酯钾盐、单烷基醚酸酯三乙醇胺盐、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加入使得丝条的摩擦系数较稳定,改善毛丝,使得丝条变得更加柔顺,烷基糖苷可降解,无毒无害,绿色环保。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上油使用的油剂,所述油剂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聚乙二醇双油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苯并异噻唑-3-酮、鲸蜡硬脂醇,聚乙二醇双油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苯并异噻唑-3-酮、鲸蜡硬脂醇的质量比为(10-20):(20-28):(5-10):(5-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剂的乳液中含有大量水分,使得丝条上微生物较多,1,2-苯并异噻唑-3-酮的加入使得油剂具有抗菌的作用,减少丝条上微生物的产生,同时,使得丝条具有优良的平滑性、抗静电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涤纶丝通过增弹剂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丝条的抗静电作用,同时提高丝条的可纺性,进而使制得的涤纶丝卷缩性能较佳。
2、本申请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中上油时通过集束液进行整理,从而进一步增加丝条的耐摩擦性,减少丝条出现细毛或断头的问题,进而提高涤纶丝的卷缩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增弹剂的改性方法为:将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在150-160℃下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引入三(2-乙基-1-己酸)丁基锡,即得改性后的增弹剂。优选的,搅拌温度为155℃。
本申请的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PET切片进行干燥然后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增弹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POY工艺: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通入螺杆内,在螺杆上进行熔融,得到混合物熔体;将混合物熔体通过导流槽经喷丝板流出形成丝条;将丝条通过侧吹风方式冷却,风速为0.45m/s,温度为23℃,然后得到POY丝;
(3)DTY工艺:将步骤(2)中制得的POY丝从原丝架上引出经过导丝器和喂入罗拉后,在通过变形热箱在195℃、拉伸倍数为1.560下进行加热变形得到热处理丝,变形热箱的长度为2m;将热处理丝通过1m长的冷却板冷却,再采用假捻器在D/Y比为1.7下加捻和解捻得到假捻丝;将假捻丝传入输出罗拉钢棍,经过打网处理后,由定型热箱在210℃温度下进行热定型,定型后上油,上油率为0.4%,在6.5℃的卷绕角度下卷绕成型得到涤纶丝。
其中,步骤(3)中使用油剂进行上油,油剂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聚乙二醇双油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苯并异噻唑-3-酮、鲸蜡硬脂醇,聚乙二醇双油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苯并异噻唑-3-酮、鲸蜡硬脂醇的质量比为(10-20):(20-28):(5-10):(5-10)。
油剂的制备方法:将聚乙二醇双油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苯并异噻唑-3-酮、鲸蜡硬脂醇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优选的,PET切片的特性粘度为0.815-0.845dL/g,熔点为246-250℃。
优选的,三乙基(2-羟乙基)氯化铵的纯度为98%,CAS号为152-22-7。
优选的,柠檬酸三乙酯纯度为99.9%,CAS号为77-93-0。
优选的,均苯四甲酸二酐纯度为99.5%,CAS号为12500。
优选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CAS号为9036-19-5。
优选的,聚乙二醇双油酸酯的纯度为99%,CAS号为9004-96-0。
优选的,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的含量为99%,CAS号为61791-12-6。
优选的,1,2-苯并异噻唑-3-酮的纯度为99%,CAS号为2634-33-5。
优选的,鲸蜡硬脂醇中鲸蜡含量为30%,硬脂醇的含量为70%,CAS号码为67762-27-0。
优选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为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优选的,环氧脂肪酸甲酯为环氧十四酸甲酯。
表1原料的型号及生产厂家
Figure BDA0003131394330000041
Figure BDA0003131394330000051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涤纶丝,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PET切片92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kg、增弹剂10kg。其中,增弹剂由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按质量比1:1组成。
本实施例的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PET切片进行干燥然后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增弹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POY工艺: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通入螺杆内,在螺杆上进行熔融,得到混合物熔体;将混合物熔体通过导流槽经喷丝板流出形成丝条;将丝条通过侧吹风方式冷却,风速为0.45m/s,温度为23℃,然后得到POY丝;
(3)DTY工艺:将步骤(2)中制得的POY丝从原丝架上引出经过导丝器和喂入罗拉后,在通过变形热箱在195℃、拉伸倍数为1.560下进行加热变形得到热处理丝,变形热箱的长度为2m;将热处理丝通过1m长的冷却板冷却,再采用假捻器在D/Y比为1.7下加捻和解捻得到假捻丝;将假捻丝传入输出罗拉钢棍,经过打网处理后,由定型热箱在210℃温度下进行热定型,定型后上油,上油率为0.4%,在6.5℃的卷绕角度下卷绕成型得到涤纶丝。
本实施例油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聚乙二醇双油酸酯10k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0kg、1,2-苯并异噻唑-3-酮5kg、鲸蜡硬脂醇5kg。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乙二醇双油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苯并异噻唑-3-酮、鲸蜡硬脂醇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实施例2-5
实施例2-5分别提供了原料组分配比不同的涤纶丝,每个实施例对应的涤纶丝的原料组分配比如表2所示,原料配比单位为kg。
表2实施例1-5原料配比
原料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PET切片 92 98 94 96 95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3 6 4 5 4.5
增弹剂 10 15 12 13 12.5
实施例2-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涤纶丝的各组分的原料配比不相同,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
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油剂的原料组成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弹剂由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按质量比3:5:6组成,其他与实施例5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5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原料组成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弹剂由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按质量比6:8:9组成,其他与实施例5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5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原料组成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5完全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7的不同之处在于增弹剂经过三(2-乙基-1-己酸)丁基锡进行改性处理,增弹剂的改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在155℃下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后引入三(2-乙基-1-己酸)丁基锡,即得,其他与实施例7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7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原料组成与实施例7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7完全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原料配比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聚乙二醇双油酸酯20k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8kg、1,2-苯并异噻唑-3-酮10kg、鲸蜡硬脂醇10kg。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原料配比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聚乙二醇双油酸酯15k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5kg、1,2-苯并异噻唑-3-酮8kg、鲸蜡硬脂醇8kg。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原料配比与实施例10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PET切片进行干燥然后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增弹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POY工艺: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通入螺杆内,在螺杆上进行熔融,得到混合物熔体;将混合物熔体通过导流槽经喷丝板流出形成丝条;将丝条通过侧吹风方式冷却,风速为0.45m/s,温度为23℃,然后得到POY丝;
(3)DTY工艺:将步骤(2)中制得的POY丝从原丝架上引出经过导丝器和喂入罗拉后,在通过变形热箱在195℃、拉伸倍数为1.560下进行加热变形得到热处理丝,变形热箱的长度为2m;将热处理丝通过1m长的冷却板冷却,再采用假捻器在D/Y比为1.7下加捻和解捻得到假捻丝;将假捻丝传入输出罗拉钢棍,经过打网处理后,由定型热箱在210℃温度下进行热定型,定型后上油,上油率为0.4%,然后采用集束液对上油后的丝条进行喷洒,在6.5℃的卷绕角度下卷绕成型得到涤纶丝。
本实施例油剂的原料与实施例10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0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中步骤(3)中的集束液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磷酸单酯钾盐10kg、单烷基醚酸酯三乙醇胺盐5kg、水91kg、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kg、烷基糖苷30kg。
本实施例集束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磷酸单酯钾盐、单烷基醚酸酯三乙醇胺盐、水、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混合搅拌均匀,通过硫酸调节pH至6-7。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原料配比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原料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集束液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磷酸单酯钾盐20kg、单烷基醚酸酯三乙醇胺盐8kg、水98kg、辛基酚聚氧乙烯醚2kg、烷基糖苷40kg。
本实施例集束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原料配比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原料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集束液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磷酸单酯钾盐15kg、单烷基醚酸酯三乙醇胺盐7kg、水95kg、辛基酚聚氧乙烯醚1.5kg、烷基糖苷35kg。
本实施例集束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1完全相同。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原料配比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PET切片进行干燥然后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增弹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POY工艺: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通入螺杆内,在螺杆上进行熔融,得到混合物熔体;将混合物熔体通过导流槽经喷丝板流出形成丝条;将丝条通过侧吹风方式冷却,风速为0.45m/s,温度为23℃,然后得到POY丝;
(3)DTY工艺:将步骤(2)中制得的POY丝从原丝架上引出经过导丝器和喂入罗拉后,在通过变形热箱在195℃、拉伸倍数为1.560下进行加热变形得到热处理丝,变形热箱的长度为2m;将热处理丝通过1m长的冷却板冷却,再采用假捻器在D/Y比为1.7下加捻和解捻得到假捻丝;将假捻丝传入输出罗拉钢棍,经过打网处理后,由定型热箱在210℃温度下进行热定型,定型后上油,上油率为0.4%,然后采用集束液对上油后的丝条进行喷洒,在6.5℃的卷绕角度下卷绕成型得到涤纶丝。
本实施例油剂的原料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集束液的原料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集束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原料配比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PET切片进行干燥然后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增弹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POY工艺: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通入螺杆内,在螺杆上进行熔融,得到混合物熔体;将混合物熔体通过导流槽经喷丝板流出形成丝条;将丝条通过侧吹风方式冷却,风速为0.45m/s,温度为23℃,然后得到POY丝;
(3)DTY工艺:将步骤(2)中制得的POY丝从原丝架上引出经过导丝器和喂入罗拉后,在通过变形热箱在195℃、拉伸倍数为1.560下进行加热变形得到热处理丝,变形热箱的长度为2m;将热处理丝通过1m长的冷却板冷却,再采用假捻器在D/Y比为1.7下加捻和解捻得到假捻丝;将假捻丝传入输出罗拉钢棍,经过打网处理后,由定型热箱在210℃温度下进行热定型,定型后上油,上油率为0.8%,然后采用集束液对上油后的丝条进行喷洒,在6.5℃的卷绕角度下卷绕成型得到涤纶丝。
本实施例油剂的原料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集束液的原料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集束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原料配比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PET切片进行干燥然后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增弹剂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POY工艺: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通入螺杆内,在螺杆上进行熔融,得到混合物熔体;将混合物熔体通过导流槽经喷丝板流出形成丝条;将丝条通过侧吹风方式冷却,风速为0.45m/s,温度为23℃,然后得到POY丝;
(3)DTY工艺:将步骤(2)中制得的POY丝从原丝架上引出经过导丝器和喂入罗拉后,在通过变形热箱在195℃、拉伸倍数为1.560下进行加热变形得到热处理丝,变形热箱的长度为2m;将热处理丝通过1m长的冷却板冷却,再采用假捻器在D/Y比为1.7下加捻和解捻得到假捻丝;将假捻丝传入输出罗拉钢棍,经过打网处理后,由定型热箱在210℃温度下进行热定型,定型后上油,上油率为0.4%,然后采用集束液对上油后的丝条进行喷洒,在10℃的卷绕角度下卷绕成型得到涤纶丝。
本实施例油剂的原料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油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集束液的原料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本实施例集束液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3完全相同。
对比例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涤纶丝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PET切片92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kg。
本对比例的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PET切片进行干燥然后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
(2)POY工艺:将步骤(1)得到的混合物通入螺杆内,在螺杆上进行熔融,得到混合物熔体;将混合物熔体通过导流槽经喷丝板流出形成丝条;将丝条通过侧吹风方式冷却,风速为0.45m/s,温度为23℃,然后得到POY丝;
(3)DTY工艺:将步骤(2)中制得的POY丝从原丝架上引出经过导丝器和喂入罗拉后,在通过变形热箱在195℃、拉伸倍数为1.560下进行加热变形得到热处理丝,变形热箱的长度为2m;将热处理丝通过1m长的冷却板冷却,再采用假捻器在D/Y比为1.7下加捻和解捻得到假捻丝;将假捻丝传入输出罗拉钢棍,经过打网处理后,由定型热箱在210℃温度下进行热定型,定型后上油,上油率为0.4%,在6.5℃的卷绕角度下卷绕成型得到涤纶丝。
其中油剂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聚乙二醇双油酸酯10k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0kg,1,2苯并异噻唑-3-酮5kg,鲸蜡硬脂醇5kg。
油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聚乙二醇双油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苯并异噻唑-3-酮、鲸蜡硬脂醇混合搅拌均匀,即得。
性能检测试验
卷曲收缩性能检测:取实施例1-16及对比例1制得的涤纶丝,按照GB6506-86《合成纤维变形丝卷缩性能试验方法》中的测试方法测试涤纶丝的卷曲收缩率和卷曲稳定率,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涤纶丝的性能
序号 卷曲缩率% 卷曲稳定率%
实施例1 45.12 63.45
实施例2 46.24 64.02
实施例3 47.36 64.59
实施例4 48.48 65.16
实施例5 49.6 65.39
实施例6 50.38 65.62
实施例7 51.16 65.85
实施例8 51.94 66.08
实施例9 52.72 66.31
实施例10 53.5 66.54
实施例11 54.28 66.77
实施例12 55.06 67
实施例13 55.84 67.23
实施例14 51.23 64.21
实施例15 51.31 64.56
实施例16 51.12 64.35
对比例1 30.56 35.36
结合实施例1和对比例1,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涤纶丝的原料中加入增弹剂,能够提高涤纶丝的卷缩性能,从而使得制得的涤纶丝性能优于对比例1的涤纶丝的性能。
结合实施例1-7,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更改涤纶丝各组分原料的配比,能够影响涤纶丝的卷缩性能,在增弹剂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配合下,涤纶丝的卷缩性能较佳,调节增弹剂各组分原料的配比,三者比例越大,涤纶丝的卷缩性能变得更佳。
结合实施例7-13,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增弹剂通过三(2-乙基-1-己酸)丁基锡处理后,增弹剂各组分之间的交联作用更佳,从而提高涤纶丝的卷缩性能,同时在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中,通过在上油时使用集束液处理,从而减少丝条受到摩擦时出现毛丝和断头的情况,进而增强涤纶丝的卷缩性能。
结合实施例13-16,并结合表3可以看出,涤纶丝的生产工艺中,变形时热箱的长度、上油率、卷绕角度对涤纶丝的卷缩性能影响较大,当变形热箱的长度为2m,上油率为0.4%,卷绕角度为6.5°时,制得的涤纶丝卷缩性能更佳。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涤纶丝,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ET切片 92-98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6份、增弹剂10-15份,增弹剂为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中的至少两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丝主要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PET切片 94-96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4-5份、增弹剂12-13份,增弹剂为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中的至少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弹剂由柠檬酸三乙酯、均苯四甲酸二酐、环氧脂肪酸甲酯按质量比(3-6):(5-8):(6-9)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弹剂在150-160℃下经过三(2-乙基-1-己酸)丁基锡改性处理。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原料混合均匀,然后熔融;
(2)纺丝、冷却得到POY丝;
(3)将步骤(2)中的POY丝加热变形,加热变形中丝条的拉伸比为1.5-1.7;冷却假捻;得到涤纶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加热变形使用变形热箱,所述变形热箱的长度为2-3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假捻后进行上油,上油率为0.3-0.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上油后进行卷绕,卷绕角度为6-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上油后使用集束液整理,所述集束液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磷酸单酯钾盐、单烷基醚酸酯三乙醇胺盐、水、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磷酸单酯钾盐、单烷基醚酸酯三乙醇胺盐、水、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糖苷的质量比为(10-20):(5-8):(91-98):(1-2):(30-4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涤纶丝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上油使用的油剂,所述油剂主要由以下原料制成:聚乙二醇双油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苯并异噻唑-3-酮、鲸蜡硬脂醇,聚乙二醇双油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1,2-苯并异噻唑-3-酮、鲸蜡硬脂醇的质量比为(10-20):(20-28):(5-10):(5-10)。
CN202110706230.XA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涤纶丝及其生产工艺 Active CN1134816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6230.XA CN113481624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涤纶丝及其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6230.XA CN113481624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涤纶丝及其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1624A true CN113481624A (zh) 2021-10-08
CN113481624B CN113481624B (zh) 2023-04-28

Family

ID=77937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6230.XA Active CN113481624B (zh) 2021-06-24 2021-06-24 一种涤纶丝及其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162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7698A (zh) * 2022-05-06 2022-07-08 张云云 一种高蓬松度变形丝的生产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2078A (zh) * 2000-11-03 2003-07-23 齐默尔股份公司 聚酯长丝的纺丝和卷绕方法,由该纺丝方法获得的聚酯长丝,聚酯长丝的拉伸变形和由拉伸变形获得的膨体聚酯长丝
CN102409429A (zh) * 2011-09-19 2012-04-11 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舒适复合功能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6283639A (zh) * 2016-08-08 2017-01-04 苏州莱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集束剂
CN106400175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常州欣战江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纺前着色涤纶高收缩fdy丝的生产方法
CN107988651A (zh) * 2017-12-25 2018-05-04 泉州禾伦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透气的涤纶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34881A (zh) * 2020-04-23 2020-08-14 张为凤 一种抗紫外的涤纶长丝及其生产方法
CN112127005A (zh) * 2020-10-10 2020-12-25 杭州成江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长丝及其制备工艺
CN112853521A (zh) * 2020-12-30 2021-05-28 杭州东南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防静电poy丝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32078A (zh) * 2000-11-03 2003-07-23 齐默尔股份公司 聚酯长丝的纺丝和卷绕方法,由该纺丝方法获得的聚酯长丝,聚酯长丝的拉伸变形和由拉伸变形获得的膨体聚酯长丝
CN102409429A (zh) * 2011-09-19 2012-04-11 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舒适复合功能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6283639A (zh) * 2016-08-08 2017-01-04 苏州莱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集束剂
CN106400175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常州欣战江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纺前着色涤纶高收缩fdy丝的生产方法
CN107988651A (zh) * 2017-12-25 2018-05-04 泉州禾伦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透气的涤纶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34881A (zh) * 2020-04-23 2020-08-14 张为凤 一种抗紫外的涤纶长丝及其生产方法
CN112127005A (zh) * 2020-10-10 2020-12-25 杭州成江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涤纶长丝及其制备工艺
CN112853521A (zh) * 2020-12-30 2021-05-28 杭州东南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防静电poy丝的生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7698A (zh) * 2022-05-06 2022-07-08 张云云 一种高蓬松度变形丝的生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1624B (zh) 2023-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60121694T2 (de) Polytrimethylenterephthalatfasern mit feinem denier
CN111910288B (zh) 一种高强度复合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81624B (zh) 一种涤纶丝及其生产工艺
CN111607963A (zh) 一种涤纶长丝poy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49066A (zh) 一种超细涤纶低弹丝及其生产工艺
JP5254708B2 (ja) 異形異繊度混繊糸
CN112095160B (zh) 一种功能化聚酰胺56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3484967B (zh) 一种共聚酯熔体超高速直纺可控多异收缩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79048B (zh) 一种双组分复合仿毛弹性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13913966A (zh) 一种有色弹性涤纶纤维及其加工方法
JP3187007B2 (ja) 加工性の優れたポリエステル繊維
CN114144549B (zh) 芯鞘型复合假捻丝及其制备方法
US3077006A (en) Production of staple fibers
CN107164811A (zh) 一种高强低收缩锦纶66细旦长丝的加工工艺
CN110565178A (zh) 一种永久阻燃型涤纶工业丝的生产方法
CN113186615B (zh) 一种环保性抗菌锦纶复合包覆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89653A (zh) 一种涤纶加弹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64516A (zh) 高耐光照色牢度的有色涤纶高收缩全拉伸丝的生产方法
CN114574981B (zh) 一种涡流纺专用涤纶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US3686850A (en) Staple fibers for blends
CN111394851A (zh) 一种高弹性的涤纶高弹丝的加工方法
JPS58203114A (ja) 加工糸編地の製造方法
KR101663837B1 (ko) 폴리에스터/폴리아미드 분할형 복합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15613154A (zh) 一种三维超亮光dty纤维及其生产工艺
CN116555945A (zh) 平滑弹性并列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