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0528A - 曲面屏贴合设备和曲面屏贴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曲面屏贴合设备和曲面屏贴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0528A
CN113470528A CN202110741910.5A CN202110741910A CN113470528A CN 113470528 A CN113470528 A CN 113470528A CN 202110741910 A CN202110741910 A CN 202110741910A CN 113470528 A CN113470528 A CN 1134705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display module
flexible display
area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19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金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19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05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0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05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屏贴合设备和曲面屏贴合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曲面屏的弧面区域容易出现气泡和褶皱的问题。其中,曲面屏贴合设备包括承载膜,承载膜包括至少一个变形区和与变形区接触的非变形区,变形区的拉伸率大于非变形区。

Description

曲面屏贴合设备和曲面屏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曲面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曲面屏贴合设备和曲面屏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曲面手机已大量投入市场,并受到消费者追捧。相应地,曲面显示屏(以下简称曲面屏)作为曲面手机的核心部件之一,逐渐成为各大显示屏厂商的主要产品。其中,以四曲手机所需的,上、下、左、右四个边框均为固定弧度的曲面的显示屏为例,曲面屏的相邻曲面侧边交界处的弧面区域容易出现气泡和褶皱等问题,影响产品可靠性。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致力于提供一种曲面屏贴合设备和曲面屏贴合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曲面屏的弧面区域容易出现气泡和褶皱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曲面屏贴合设备,包括承载膜,承载膜包括至少一个变形区和与变形区接触的非变形区,变形区的拉伸率大于非变形区。这种情况下,当利用该曲面屏贴合设备进行柔性显示面板和曲面盖板贴合时,承载膜的变形区对应曲面盖板的弧面区域。这样,可以确保承载膜的变形区具有足够的拉伸率,以适应弧面区域的大小和形状。
在一个实施例中,变形区的拉伸率大于或等于1%并且小于或等于50%。非变形区对应曲面盖板的平面区域,由于平面区域贴合时,无需借助延展便可以和曲面盖板的形状和大小匹配。而拉伸率增大时,更难控制贴合均一性。因此,设置非变形区的拉伸率小于变形区,可以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可以降低贴合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变形区和非变形区构成黏贴区;承载膜还包括环绕黏贴区的边缘区域,边缘区域的拉伸率小于或者等于非变形区。边缘区域用于和牵引件连接,以充当受力点。因此,边缘区域的拉伸率越低,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控制精度越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黏贴区为圆角矩形区域,至少一个变形区分别位于圆角矩形区域的至少一个角上。与常规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形状相匹配,适于批量生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牵引件;边缘区域设置有环绕黏贴区的多个受力点,承载膜在多个受力点处分别与牵引件连接。设置多个受力点环绕边缘黏贴区,确保黏贴区的不同位置均能受到牵引力,确保受力均匀,提升贴合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环绕变形区的相邻受力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环绕非变形区的相邻受力点之间的间距。由于变形区的形变大于非变形区的形变,因此变形区所需的牵引力更大,牵引力的方向更多。故这样的设置,可以提升贴合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芯片,用于分别控制牵引件施加在多个受力点上的牵引力的大小和/或方向。每个受力点分别单独控制,可以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进而确保良好的贴合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变形区的材料包括橡胶。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曲面屏贴合方法,包括:将柔性显示模组与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贴合设备中的承载膜贴合;对变形区域进行预处理,以增大变形区域对应的柔性显示模组的拉伸率;将柔性显示模组和曲面盖板贴合,曲面盖板包括弧面区域,变形区域对应弧面区域;剥离承载膜。这种情况下,与曲面盖板的弧面区域对应贴合的承载膜和柔性显示模组的拉伸率均可满足要求,以适应弧面区域的面积和形状,提高贴合效果,避免封闭气泡或产生褶皱。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柔性显示模组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贴合设备中的承载膜贴合包括:利用光敏胶将承载膜和柔性显示模组的非显示面贴合。剥离承载膜包括:利用激光照射光敏胶,以使光敏胶的粘性降低;将承载膜从柔性显示模组上撕离。利用光敏胶粘性可控的特性实现承载膜和柔性显示模组之间的连接和分离,易于工业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变形区域进行预处理,以增大变形区域对应的柔性显示模组的拉伸率包括:对变形区进行烘烤;和/或对变形区进行激光照射。利用烘烤或激光照射,使柔性显示模组的拉伸率提升到大于或等于2%,易于工业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柔性显示模组和盖板贴合包括:在柔性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涂覆胶层;利用牵引件牵引承载膜以携带柔性显示模组和曲面盖板对位;在牵引件的配合下,利用弹性抵压块从承载膜远离柔性显示模组的一侧将柔性显示模组抵压到曲面盖板上。抵压贴合方式结构简单,易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牵引件的配合下,利用弹性抵压块从承载膜远离柔性显示模组的一侧将柔性显示模组抵压到曲面盖板上包括:控制弹性抵压块与承载膜远离柔性显示模组的一侧抵接;控制牵引件施加在承载膜上的每个受力点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控制弹性抵压块带动柔性显示模组朝向曲面盖板移动,至与曲面盖板接触并逐渐贴合。通过分别控制每个受力点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确保贴合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显示模组包括聚酰亚胺薄膜。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曲面屏贴合方法,在曲面屏贴合过程中,通过对柔性显示模组中与曲面盖板的弧面区域对应的区域进行预处理,使得该区域的延展性提高,即拉伸率提高,以确保该区域能够更好地适应曲面盖板的弧面区域的形状和面积,提高贴合效果。与此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曲面屏贴合设备,包括用于引导柔性显示模组的承载膜,通过对承载膜分区处理,使其不同区域的延展性不同,以适应柔性显示模组的不同区域的延展性,从而确保承载膜携带柔性显示模组以和曲面盖板贴合的过程中,不会因承载膜的延展性不够而对柔性显示模组的延展性造成限制,进而确保柔性显示模组更好地适应曲面盖板的形状,提高贴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盖板30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膜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承载膜沿AB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承载膜沿AB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承载膜沿AB线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8a-图8d为利用图1所示曲面屏贴合设备执行图7所示曲面屏贴合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曲面屏贴合装置10用于将柔性显示模组20和曲面盖板30贴合。如图1所示,曲面屏贴合装置10包括相对设置的载台11和吸附组件12,位于载台11上的弹性抵压块13,以及承载组件14。其中,吸附组件12用于固定曲面盖板30,例如真空吸附组件。承载组件14包括承载膜141和牵引承载膜141的牵引件142。承载膜141用于和柔性显示模组20的非显示面黏贴,以在牵引件142的作用下携带柔性显示模组20进行位置调整,实现柔性显示模组20和曲面盖板30之间的精确对位。弹性抵压块13用于从承载膜141背离柔性显示模组20的一侧将柔性显示模组20抵压到曲面盖板30上,以实现贴合,得到曲面屏。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盖板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曲面盖板30包括平面区域P,与平面区域P连接的曲面区域S,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曲面区域S的弧面区域A。
发明人研究发现,曲面屏的弧面区域容易出现气泡和褶皱等问题的原因在于:在曲面屏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将柔性显示模组20和曲面盖板30贴合,以使柔性显示模组20适应曲面盖板30的形状,从而得到曲面屏。然而,由于柔性显示模组20可变形,例如弯曲或折叠,但延展性不够,例如拉伸率较低,导致柔性显示模组20和曲面盖板30贴合的过程中,在曲面盖板30的弧面区域A存在形状和面积的差异,进而导致无法完全贴合,从而引入气泡或产生褶皱。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曲面屏贴合方法,在曲面屏贴合过程中,通过对柔性显示模组20中与曲面盖板30的弧面区域A对应的区域进行预处理,使得该区域的延展性提高,即拉伸率提高,以确保该区域能够更好地适应曲面盖板30的弧面区域A的形状和面积,提高贴合效果。与此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曲面屏贴合设备,包括用于引导柔性显示模组20的承载膜141,通过对承载膜141分区处理,使其不同区域的延展性不同,以适应柔性显示模组20的不同区域的延展性,从而确保承载膜141携带柔性显示模组20以和曲面盖板30贴合的过程中,不会因承载膜141的延展性不够而对柔性显示模组20的延展性造成限制,进而确保柔性显示模组20更好地适应曲面盖板30的形状,提高贴合效果。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承载膜的俯视图。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承载膜141包括至少一个变形区D和与至少一个变形区D接触的非变形区ND,非变形区ND的拉伸率小于变形区D。
在一个实施例中,变形区D的拉伸率大于或等于1%并且小于或等于50%。在一示例中,至少一个变形区D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变形区D的拉伸率相等,每个变形区D的拉伸率均为5%,25%或25%。这种情况下,变形区D的延展性可以满足形变需求,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拉伸改变自身形状和面积,以和曲面盖板30的弧形区域匹配。在一示例中,非变形区ND的拉伸率小于0.01%,例如0.005%或0.007%或0.003%。在承载膜141携带柔性显示模组20以和曲面盖板30贴合后,非变形区ND与曲面盖板30中除了弧形区域之外的区域对应。曲面盖板30中除了弧形区域之外的区域包括平面区域和/或曲面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变形区D和非变形区ND构成黏贴区,黏贴区用于和柔性显示模组20贴合。在一示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黏贴区为圆角矩形区域,承载膜141包括四个变形区D和1个非变形区ND,变形区D为扇形,四个变形区D分别构成圆角矩形区域的四个圆角区域,非变形区ND构成圆角矩形区域的除了四个圆角区域之外的其他区域。这样的布局是为了和常规显示器件的形状相匹配。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合理调整非变形区ND和变形区D的形状、数量,以及非变形区ND和至少一个变形区D的布局。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承载膜141还包括环绕黏贴区的边缘区域M,边缘区域M的拉伸率小于或者等于非变形区ND。在一示例中,非变形区ND的拉伸率小于0.01%,例如0.005%或0.007%或0.003%。相应地,边缘区域M的拉伸率可根据非变形区ND的拉伸率合理选择,只要确保边缘区域M的拉伸率小于或者等于非变形区ND即可。例如,当非变形区ND的拉伸率为0.005%时,边缘区域M的拉伸率小于或等于0.005%。
边缘区域M用于连接牵引件142。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边缘区域M设置有环绕黏贴区的多个受力点1410,承载膜141在多个受力点1410处分别与牵引件142连接。具体地,仍以图3所示承载膜为例,边缘区域M上设置有沿厚度方向贯穿承载膜141的多个通孔,利用该多个通孔作为受力点1410,多个通孔环绕圆角矩形区域排布。该多个通孔分别和牵引件142连接,牵引件142可以通过多个通孔向承载膜141施加牵引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环绕变形区D的相邻受力点1410之间的间距d1小于环绕非变形区ND的相邻受力点1410之间的间距d2。由于贴合过程中,变形区D的形变大于非变形区ND,因此变形区D所需的牵引力更大。通过设置环绕变形区D的受力点1410的密度(单位面积内的受力点数量)更大,可以提高对变形区D的控制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曲面屏贴合设备10还包括控制芯片,用于分别控制牵引件142施加在多个受力点1410上的牵引力的大小和/或方向。也就是说,牵引件142施加在不同受力点1410处的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分别单独控制。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控制精度。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承载膜沿AB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承载膜141的厚度均一,即承载膜141各处的厚度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承载膜141的变形区D、非变形区ND和边缘区域W分别由单一材料层构成。在一示例中,变形区D的材料为橡胶,非变形区ND和边缘区域W的材料均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图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承载膜沿AB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承载膜141的厚度均一,即承载膜141各处的厚度相等。承载膜141的变形区D由单一材料层构成,非变形区ND和边缘区域W由叠置的至少两个材料层构成。在一示例中,变形区D的材料为橡胶,非变形区ND和边缘区域W包括叠置的橡胶层1411和PET层1412。由于图5所示承载膜141相当于在橡胶层1411的不同区域嵌入了PET层1412,以形成非变形区ND和边缘区域W,和图3所示承载膜141相比,嵌入结构更加牢靠,不同材料膜层之间不易剥离。
图6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图3所示承载膜沿AB线的截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承载膜141的厚度均一,即承载膜141各处的厚度相等。承载膜141的变形区D和边缘区域W分别由单一材料层构成,非变形区ND由叠置的至少两个材料层构成。在一示例中,变形区D包括橡胶层1411。非变形区ND包括叠置的橡胶层1411和PET层。边缘区域W包括PET层。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将柔性显示模组20和曲面盖板30贴合的方法。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贴合方法的流程图。图8a-图8d为利用图1所示曲面屏贴合设备执行图7所示曲面屏贴合方法的过程示意图。结合图7和图8a-图8d所示,曲面屏的贴合方法100包括:
步骤S110,参阅图8a,将柔性显示模组20和承载膜141贴合。例如,利用光敏胶将承载膜141和柔性显示模组20的非显示面贴合。
步骤S120,参阅图8b,对承载膜141的变形区域D进行预处理,以增大变形区域D对应的柔性显示模组20的拉伸率。在一示例中,柔性显示模组20与变形区域D对应的区域经过预处理后,拉伸率大于或等于2%,即将柔性显示模组20的与变形区域D贴合的局部区域的拉伸率提升到大于或等于2%,例如3%,4%或5%等。而常规柔性显示模组20的拉伸率通常小于0.01%。可见,经过预处理后,柔性显示模组20的拉伸率得到了较大提升,此时的拉伸率可以满足贴合时的形变需求,从而实现了柔性显示模组20和曲面盖板30的完全贴合,降低了引入气泡或产生褶皱的风险。
通常而言,柔性显示模组20包括聚酰亚胺衬底,聚酰亚胺衬底决定了柔性显示模组20的延展性,即柔性显示模组20中的其他膜层的延展性均大于聚酰亚胺衬底。该其他膜层的延展性可以由材料本身决定,也可以通过特殊结构设计确定,例如曲线形布线层或在布线层上开孔。因此,对柔性显示模组20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其延展性的关键在于提升聚酰亚胺衬底的延展性。
试验结果表明,聚酰亚胺材料在高温或激光照射的情况下,延展性会得到提升,并且延展性与温度和激光强度均正相关。因此,在一示例中,对承载膜141的变形区域D进行预处理的过程包括对承载膜141的变形区域D进行烘烤或激光照射。比较而言,利用激光照射相比于烘烤更优,因为激光参数相比于温度参数的控制精度更高,进而可以精确控制柔性显示模组20的拉伸率。
步骤S130,参阅图8c,将柔性显示模组20和曲面盖板30贴合。
具体而言,第一步,在柔性显示模组20的显示面涂覆胶层15。第二步,利用牵引件142牵引承载膜141以带动柔性显示模组20和曲面盖板30进行对位。第三步,在牵引件142的配合下,利用弹性抵压块13从承载膜141远离柔性显示模组20的一侧将柔性显示模组20抵压到曲面盖板30上。其中,曲面盖板30包括弧面区域A,变形区域D对应弧面区域A。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步具体执行为:弹性抵压块13与承载膜远离柔性显示模组20的一侧抵接;控制芯片控制牵引件142施加在每个受力点1410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时控制弹性抵压块13带动柔性显示模组20朝向曲面盖板30移动,至与曲面盖板30接触并逐渐贴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步还可以利用滚轮代替弹性抵压块13,即利用滚轮将柔性显示模组20滚压到曲面盖板30上。
步骤S140,继续参阅图8c,剥离承载膜141,以得到图8d所示曲面屏。
当承载膜141和柔性显示模组20之间利用光敏胶(图中未示出)粘附时,可以采用激光照射的方式,使光敏胶减粘,之后将承载膜141撕离柔性显示模组20,从而得到图8d所示曲面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贴合方法100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曲面屏贴合装置10,未在曲面屏贴合方法100中描述的曲面屏贴合装置10的相关细节,可以参考曲面屏贴合装置10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中提及的优点、优势、效果等仅是示例而非限制,不能认为这些优点、优势、效果等是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必须具备的。另外,上述公开的具体细节仅是为了示例的作用和便于理解的作用,而非限制,上述细节并不限制本申请为必须采用上述具体的细节来实现。
本申请中涉及的器件、装置、设备、系统的方框图仅作为例示性的例子并且不意图要求或暗示必须按照方框图示出的方式进行连接、布置、配置。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可以按任意方式连接、布置、配置这些器件、装置、设备、系统。诸如“包括”、“包含”、“具有”等等的词语是开放性词汇,指“包括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这里所使用的词汇“或”和“和”指词汇“和/或”,且可与其互换使用,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不是如此。这里所使用的词汇“诸如”指词组“诸如但不限于”,且可与其互换使用。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申请的装置、设备和方法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申请的等效方案。
提供所公开的方面的以上描述以使本领域的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做出或者使用本申请。对这些方面的各种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并且在此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方面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不意图被限制到在此示出的方面,而是按照与在此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的特征一致的最宽范围。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用到的限定词“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仅用于更清楚的阐述技术方案,并不能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例示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以上描述。此外,此描述不意图将本申请的实施例限制到在此公开的形式。尽管以上已经讨论了多个示例方面和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其某些变型、修改、改变、添加和子组合。

Claims (10)

1.一种曲面屏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膜,所述承载膜包括至少一个变形区和与所述变形区接触的非变形区;所述变形区的拉伸率大于所述非变形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屏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区的拉伸率大于或等于1%并且小于或等于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屏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变形区和所述非变形区构成黏贴区;所述承载膜还包括环绕所述黏贴区的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的拉伸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非变形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曲面屏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黏贴区为圆角矩形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变形区分别位于所述圆角矩形区域的至少一个角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曲面屏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区域设置有环绕所述黏贴区的多个受力点;
所述曲面屏贴合设备还包括:
牵引件,与所述多个受力点连接;
控制芯片,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牵引件施加在所述多个受力点上的牵引力的大小和/或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面屏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环绕所述变形区的相邻所述受力点之间的间距小于环绕所述非变形区的相邻所述受力点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屏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区的材料包括橡胶。
8.一种曲面屏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柔性显示模组与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曲面屏贴合设备中的所述承载膜贴合;
对所述变形区域进行预处理,以增大所述变形区域对应的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拉伸率;
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和曲面盖板贴合,所述曲面盖板包括弧面区域,所述变形区域对应所述弧面区域;
剥离所述承载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曲面屏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变形区域进行预处理,以增大所述变形区域对应的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拉伸率包括:
对所述变形区进行烘烤;和/或
对所述变形区进行激光照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曲面屏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和所述盖板贴合包括:
在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显示面涂覆胶层;
利用牵引件牵引所述承载膜以携带所述柔性显示模组和所述曲面盖板对位;
在所述牵引件的配合下,利用弹性抵压块从所述承载膜远离所述柔性显示模组的一侧将所述柔性显示模组抵压到所述曲面盖板上。
CN202110741910.5A 2021-06-30 2021-06-30 曲面屏贴合设备和曲面屏贴合方法 Pending CN1134705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1910.5A CN113470528A (zh) 2021-06-30 2021-06-30 曲面屏贴合设备和曲面屏贴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1910.5A CN113470528A (zh) 2021-06-30 2021-06-30 曲面屏贴合设备和曲面屏贴合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0528A true CN113470528A (zh) 2021-10-01

Family

ID=77876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1910.5A Pending CN113470528A (zh) 2021-06-30 2021-06-30 曲面屏贴合设备和曲面屏贴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0528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3626A (zh) * 2021-10-28 2022-01-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辅助贴合膜及贴合装置
CN114399956A (zh) * 2022-02-23 2022-04-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屏贴合设备、贴合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99325A (zh) * 2022-06-17 2022-09-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5083269A (zh) * 2022-06-08 2022-09-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188269A (zh) * 2022-06-28 2022-10-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预制件、柔性显示模组及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34048A (ko) * 2013-09-25 2015-04-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126249A (zh) * 2019-06-04 2019-08-16 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玻璃贴合装置以及触控屏上曲面玻璃贴合方法
CN110517588A (zh) * 2019-08-29 2019-1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540279A (zh) * 2020-06-09 2020-08-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膜和显示装置
CN111667773A (zh) * 2020-07-24 2020-09-1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贴合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11681547A (zh) * 2020-06-10 2020-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装配柔性显示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710245A (zh) * 2020-07-17 2020-09-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模组
CN111862799A (zh) * 2019-04-26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贴合设备及其承载膜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34048A (ko) * 2013-09-25 2015-04-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1862799A (zh) * 2019-04-26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贴合设备及其承载膜
CN110126249A (zh) * 2019-06-04 2019-08-16 四川旭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玻璃贴合装置以及触控屏上曲面玻璃贴合方法
CN110517588A (zh) * 2019-08-29 2019-11-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盖板及其制备方法、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540279A (zh) * 2020-06-09 2020-08-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膜和显示装置
CN111681547A (zh) * 2020-06-10 2020-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装配柔性显示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710245A (zh) * 2020-07-17 2020-09-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显示模组
CN111667773A (zh) * 2020-07-24 2020-09-1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贴合装置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3626A (zh) * 2021-10-28 2022-01-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辅助贴合膜及贴合装置
CN114399956A (zh) * 2022-02-23 2022-04-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屏贴合设备、贴合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99956B (zh) * 2022-02-23 2023-08-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屏贴合设备、贴合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83269A (zh) * 2022-06-08 2022-09-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5083269B (zh) * 2022-06-08 2023-06-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999325A (zh) * 2022-06-17 2022-09-0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4999325B (zh) * 2022-06-17 2023-10-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CN115188269A (zh) * 2022-06-28 2022-10-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模组预制件、柔性显示模组及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70528A (zh) 曲面屏贴合设备和曲面屏贴合方法
US8857490B2 (en) 3-dimensional curved substrate lamination
CN114399956B (zh) 一种曲面屏贴合设备、贴合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1814369A1 (en) Long film circuit board, and production method and production device therefor
JPWO2006038496A6 (ja) 長尺フィルム回路基板、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AU2005234764C9 (en) Method of forming RFID circuit assembly
KR20130047590A (ko) 접착 장치 및 접착 방법
JP2013129186A (ja) 積層方法および積層装置
CN207008573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07020717A1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装置
JP4917832B2 (ja) 軟式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101203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KR101631253B1 (ko) Ocr 본딩 공정에서 ocr 인쇄량을 조절하기 위한 스크린 프린터
JP2008203714A (ja) パネル積層構造およびパネル積層方法
CN113682033A (zh) 一种显示屏全贴合方法
CN219302813U (zh) 液晶显示模组组装用铜箔胶纸结构
KR100959688B1 (ko) 열압착 본딩용 시트
WO2023054316A1 (ja) 接続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20138619A1 (ko) 전자 제품을 구비하는 카드 생산 방법
TWI698322B (zh) 樹脂膜貼附系統及其方法
KR102070505B1 (ko) 필름 합지용 가이드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합지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합지필름 제조방법
Chen et al. 33‐3: Study of Bonding Technology on Flexible Substrate
KR102016856B1 (ko) 합지필름 컬 보정장치, 이를 이용한 합지필름 컬 보정 방법 및 합지필름 타발 방법
KR890001893B1 (ko) 소형전자기기의 제조방법
JP2023050162A (ja) 接続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