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4332B - 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4332B
CN113464332B CN202110983693.0A CN202110983693A CN113464332B CN 113464332 B CN113464332 B CN 113464332B CN 202110983693 A CN202110983693 A CN 202110983693A CN 113464332 B CN113464332 B CN 1134643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ank
main
pip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36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4332A (zh
Inventor
常鑫鹏
郭俊婷
赵海涛
贺明贤
邴宏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Foton Daimler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36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43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4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4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4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4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076Details of the fuel feeding system related to the fuel tank
    • F02M37/0088Multiple separate fuel tanks or tanks being at least partially partition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047Layout or arrangement of systems for feeding fuel
    • F02M37/007Layout or arrangement of systems for feeding fuel characterised by its use in vehicles, in stationary plants or in small engines, e.g. hand held to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车辆的供油系统包括:主油箱,所述主油箱连接有吸油管和供油管;副油箱,所述副油箱与所述吸油管相连通;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供油管相连通,以在所述油泵产生负压时,所述主油箱通过所述吸油管吸入所述副油箱中的油液。通过将油泵与供油管相连通,油泵产生负压,在主油箱的油液减少时,副油箱中的油液会主动被吸入到主油箱,从而使副油箱中的油液更加稳定和可靠地导入到主油箱,而且不需要增加多余的零部件,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供油系统的整体制作成本,也方便供油系统中各部件的布置,当然,也可以避免多余零件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

Description

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主油箱和副油箱之间的连接主要有底部双油箱连通和自动泵油式双油箱两种方案。底部双油箱连通主要为油箱底部通过油管进行导通,当主油箱和副油箱液位不一致时,通过大气压强将液面高的油箱的油液导入到液面低的油箱内,保证两侧油箱的液面一致,共同为发动机提供燃油。自动泵油式双油箱主要为两个油箱通过油管进行导通,油管中间接入油泵,通过传感器检测两侧油箱液面,在两侧油箱的液面不一致时,启动油泵,将液面高的油箱的油液导入到液面低的油箱内,保证两侧油箱的液面一致,共同为发动机提供燃油。
但是,底部双油箱连通方案中,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或加注燃油时,连通管内容易进入空气,当连通管高度高于油箱液面时,容易出现油液中断的问题,导致出现主油箱内的油液使用完毕,而副油箱内的油液不导入的问题。自动泵油式双油箱方案中,相对于底部双油箱连通方案,增加副油箱传感器、油泵和油泵控制器等零部件,这样会增加成本,而且增加的零部件需要布置在主油箱和副油箱中间,布置较为困难,另外,在长时间工作中,由于油液不清洁等问题,容易出现油泵卡滞、电机灼烧、控制器短路或断路等故障,而且油泵和控制器安装在车架上,湿热环境、防水问题和老化问题也都会容易引起泵体和控制器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的供油系统,该车辆的供油系统可以使副油箱中的油液更加稳定和可靠地导入到主油箱,而且不需要增加多余的零部件,降低供油系统的整体制作成本,方便供油系统中各部件的布置,也可以避免多余零件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
本发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供油系统,包括:主油箱,所述主油箱连接有吸油管和供油管;副油箱,所述副油箱与所述吸油管相连通;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供油管相连通,以在所述油泵产生负压时,所述主油箱通过所述吸油管吸入所述副油箱中的油液。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供油系统,通过将油泵与供油管相连通,油泵产生负压,在主油箱的油液减少时,副油箱中的油液会主动被吸入到主油箱,从而使副油箱中的油液更加稳定和可靠地导入到主油箱,而且不需要增加多余的零部件,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供油系统的整体制作成本,也方便供油系统中各部件的布置,当然,也可以避免多余零件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供油系统还包括:主连接器,所述主连接器包括:主连接体、第一输油管和检测管,所述第一输油管和所述供油管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连接体,所述第一输油管设置于所述主油箱内,所述检测管设置于所述主连接体且用于检测所述主油箱内的油位。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连接器还包括:保护阀,在所述主油箱外部的压强大于所述主油箱内部的压强且所述供油管无法供油时,所述保护阀打开,以使所述主油箱的内部与所述主油箱的外部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保护阀包括:第一阀壳、第一阀座、运动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阀壳设置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口与所述主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一阀座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壳内,所述运动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座内,以控制所述第一气口和所述第二气口的通断,所述弹性件弹性地设置于所述运动件和所述第一阀座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车辆的供油系统还包括:副连接器,所述副连接器包括:副连接体和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和所述吸油管分别连接于所述副连接体,所述第二输油管设置于所述副油箱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副连接器还包括:通气阀,所述通气阀设置于所述副连接体,所述副油箱的内部通过所述通气阀与所述副油箱的外部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通气阀包括:第二阀壳、第二阀座和连通件,所述第二阀壳设置于所述副连接体,所述第二阀壳设置有第三气口和第四气口,所述第三气口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第四气口与所述副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二阀座设置于所述第二阀壳内,所述连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阀座内且连通所述第三气口和所述第四气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气口水平设置,所述第四气口竖直设置,所述连通件与所述第二阀座之间留有通气气道,所述通气气道连通于所述第三气口和所述第四气口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连通件包括:第一连通件和第二连通件,所述第一连通件为金属材质的球形件,所述第二连通件为具有弹性的球形件,所述第二连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件远离所述第四气口的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包括:发动机;粗滤器;以上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所述供油管依次连接所述粗滤器和所述发动机,所述油泵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和/或所述粗滤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供油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主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主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保护阀的局部爆炸图;
图6是副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副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通气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供油系统1;
主油箱10;吸油管11;供油管12;回油管13;副油箱20;
主连接器30;主连接体31;第一输油管32;检测管33;保护阀34;第一阀壳340;第一阀座341;运动件342;弹性件343;第一气口344;第二气口345;
副连接器40;副连接体41;第二输油管42;通气阀43;第二阀壳430;第二阀座 431;连通件432;第三气口433;第四气口434;通气气道435;第一连通件436;第二连通件437;
车辆2;发动机3;粗滤器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2的供油系统1,供油系统1应用于车辆2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2的供油系统1,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油箱10、副油箱20和油泵(图中未标出)。主油箱10可以盛装油液,可以提供给需要油液的车辆2的部件,副油箱20也可以盛装油液,这样可以增加车辆2盛装油液的量,从而可以增加车辆2的运行里程,使车辆2可以长距离运行,提升用户的便利性,而油泵则可以起到泵油的作用,从而可以将主油箱10和副油箱20内的油液泵入到需要油液的部件中。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油箱10连接有吸油管11和供油管12,副油箱20与吸油管 11相连通,这样副油箱20里面的油液可以通过吸油管11进入到主油箱10内,从而在主油箱10内的油液减少时,可以补充主油箱10内的油液,而供油管12则主要起到油液输出的作用,将油液输出到需要油液的部件中,当然,主油箱10还连接有回油管 13,当需要油液的部件中的油液没有完全燃烧完时,剩下的油液可以通过回油管13回流到主油箱10中,从而可以使各部件能正常使用。
油泵与供油管12相连通,以在油泵产生负压时,主油箱10通过吸油管11吸入副油箱20中的油液。也就是说,在油泵产生负压时,可以通过供油管12将主油箱10内的油液吸出,随着主油箱10内的油液被吸出,主油箱10的油液会逐渐减少,这时主油箱 10内会产生负压,从而会通过吸油管11将副油箱20中的油液吸入到主油箱10内,从而可以补充主油箱10中的油液。其中,主油箱10和副油箱20内油液的液位可以保持一致。
由此,通过将油泵与供油管12相连通,油泵产生负压,在主油箱10的油液减少时,副油箱20中的油液会主动被吸入到主油箱10,从而使副油箱20中的油液更加稳定和可靠地导入到主油箱10,而且不需要增加多余的零部件,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供油系统1 的整体制作成本,也方便供油系统1中各部件的布置,当然,也可以避免多余零件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车辆2的供油系统1还包括:主连接器30,主连接器30包括:主连接体31、第一输油管32和检测管33,第一输油管32和供油管12分别连接于主连接体31,第一输油管32设置于主油箱10内,检测管33设置于主连接体31,而且检测管33用于检测主油箱10内的油位。主连接器30可以起到中间连接的作用,而主连接体31则是主连接器30的主体部分,在主连接体31上连接有第一输油管 32和供油管12,而且第一输油管32和供油管12通过主连接体31连通,将第一输油管 32设置于主油箱10内,这样主油箱10内的油液会进入到第一输油管32内,然后进入到供油管12,最终通过供油管12通入到需要油液的部件中。而在主连接体31上还设置有检测管33,检测管33可以检测主油箱10内的油位,然后可以将检测到的信息显示出来,从而可以使用户清晰直观地了解车辆2的油液的剩余情况。
另外,如图3-图5所示,主连接器30还包括:保护阀34,在主油箱10外部的压强大于主油箱10内部的压强,而且供油管12无法供油时,保护阀34打开,以使主油箱 10的内部与主油箱10的外部连通。也就是说,在供油管12无法供油时,例如,主油箱 10内的油液减少,而吸油管11又出现打折或堵塞的情况,这样主油箱10内的负压就会逐渐增大,如此,主油箱10外部的压强会大于主油箱10内部的压强,这时保护阀34 就会被打开,主油箱10的内部与主油箱10的外部连通,主油箱10外部的气体可以通过保护阀34进入到主油箱10的内部,从而可以保证主油箱10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强保持一致,对主油箱10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主油箱10因为负压而被吸瘪。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保护阀34包括:第一阀壳340、第一阀座341、运动件342和弹性件343,第一阀壳340设置有第一气口344和第二气口345,第一气口344 与外界相连通,第二气口345与主油箱10相连通,第一阀座341设置于第一阀壳340 内,运动件342可运动地设置于第一阀座341内,以控制第一气口344和第二气口345 的通断,弹性件343弹性地设置于运动件342和第一阀座341之间。
在第一阀壳340设置有第一气口344和第二气口345,并且第一气口344与外界相连通,第二气口345与主油箱10相连通,这样主油箱10外部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第一气口344和第二气口345进入到主油箱10的内部,使主油箱10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强保持一致,对主油箱10起到保护作用。将第一阀座341设置于第一阀壳340内,第一阀壳340可以对第一阀座341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保护阀34未打开时主油箱10外部的气体进入到主油箱10内。
运动件342可运动地设置于第一阀座341内,以控制第一气口344和第二气口345的通断,也就是说,当主油箱10外部的压强大于主油箱10内部的压强时,保护阀34 才会打开,这时运动件342会从第二气口345处运动开,第一气口344和第二气口345 连通,主油箱10外部的气体可以进入到主油箱10的内部,对主油箱10起到保护作用,当主油箱10外部的压强不大于主油箱10内部的压强时,保护阀34不打开,这时运动件342会运动到第二气口345处,阻断第一气口344和第二气口345之间的连通,主油箱10外部的气体无法进入到主油箱10的内部,从而可以使主油箱10中的负压吸入副油箱20中的油液。
另外,将弹性件343弹性地设置于运动件342和第一阀座341之间,当主油箱10 外部的压强大于主油箱10内部的压强时,运动件342会从第二气口345处运动开,这时运动件342会挤压弹性件343,而第一阀座341可以对弹性件343起到支撑作用,保证运动件342与弹性件343之间存在弹性力,当主油箱10外部的压强不大于主油箱10 内部的压强时,运动件342与弹性件343之间的弹性力会使运动件342运动到第二气口 345处,从而可以阻断第一气口344和第二气口345之间的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2和图6所示,车辆2的供油系统1还包括:副连接器40,副连接器40包括:副连接体41和第二输油管42,第二输油管42和吸油管11分别连接于副连接体41,第二输油管42设置于副油箱20内。副连接器40可以起到中间连接的作用,而副连接体41则是副连接器40的主体部分,在副连接体41上连接有第二输油管42,而且第二输油管42和吸油管11分别连接于副连接体41,将第二输油管42设置于副油箱20内,这样副油箱20内的油液会进入到第二输油管42内,然后进入到吸油管11,从而可以将油液通入到主油箱10内。
此外,如图6-图8所示,副连接器40还包括:通气阀43,通气阀43设置于副连接体41,副油箱20的内部通过通气阀43与副油箱20的外部连通。在副连接体41上设置有通气阀43,副油箱20的内部通过通气阀43与副油箱20的外部连通,这样副油箱20 外部的气体可以通过通气阀43进入到副油箱20的内部,这样副油箱20内部的压强就与副油箱20外部的压强保持一致,如此,在主油箱10内部产生负压时,就可以将副油箱20内的油液吸入到主油箱10内。而且通气阀43保持为常开状态,这样可以保证副油箱20内的油液能持续通入到主油箱10内。
可选地,如图6-图8所示,通气阀43包括:第二阀壳430、第二阀座431和连通件432,第二阀壳430设置于副连接体41,第二阀壳430设置有第三气口433和第四气口 434,第三气口433与外界相连通,第四气口434与副油箱20相连通,第二阀座431设置于第二阀壳430内,连通件432设置于第二阀座431内,而且连通件432连通第三气口433和第四气口434。
在第二阀壳430设置有第三气口433和第四气口434,并且第三气口433与外界相连通,第四气口434与副油箱20相连通,这样副油箱20外部的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第三气口433和第四气口434进入到副油箱20的内部,使副油箱20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强保持一致,在主油箱10内部产生负压时,可以将副油箱20内的油液吸入到主油箱10内。将第二阀座431设置于第二阀壳430内,第二阀壳430可以对第二阀座431起到固定的作用,保证第二阀座431的连接稳定性。将连通件432设置于第二阀座431内,而且连通件432连通第三气口433和第四气口434,这样连通件432可以使第三气口433和第四气口434之间保持打开状态,从而使副油箱20内的油液能持续通入到主油箱10内。
其中,如图7所示,第三气口433水平设置,第四气口434竖直设置,连通件432 与第二阀座431之间留有通气气道435,通气气道435连通于第三气口433和第四气口 434之间。将第三气口433水平设置,而第四气口434竖直设置,这样第二阀壳430、第二阀座431和连通件432之间的布置会较为方便和合理。而连通件432与第二阀座431 之间留有通气气道435,并且通气气道435连通于第三气口433和第四气口434之间,这样可以使第三气口433、通气气道435和第四气口434连接成整个的气流通道,如此,副油箱20外部的气体可以通过气流通道进入到副油箱20的内部,使副油箱20的内部与外部的压强保持一致,在主油箱10内部产生负压时,可以将副油箱20内的油液吸入到主油箱10内。
除此之外,如图7和图8所示,连通件432包括:第一连通件436和第二连通件437,第一连通件436为金属材质的球形件,第二连通件437为具有弹性的球形件,第二连通件437设置于第一连通件436远离第四气口434的一侧。将第一连通件436设置为金属材质的球形件,而第二连通件437设置为具有弹性的球形件,这样第一连通件436的质量会大于第二连通件437的质量,第二连通件437则会容易产生弹性形变。将第二连通件437设置于第一连通件436远离第四气口434的一侧,当副油箱20发生倾斜或侧翻时,由于第四气口434竖直设置,第一连通件436和第二连通件437会向远离第四气口 434的一侧滚动,又第三气口433水平设置,这样第一连通件436和第二连通件437会堵塞在第三气口433和第四气口434之间,这时第一连通件436会位于第二连通件437 的上方,第一连通件436会对第二连通件437进行挤压,使第二连通件437产生弹性形变,第二连通件437弹性形变后可以密封于第三气口433和第四气口434之间,从而可以避免副油箱20内的油液通过通气阀43泄漏出去。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2,包括:发动机3、粗滤器4和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车辆2的供油系统1,供油管12依次连接粗滤器4和发动机3,油泵设置于发动机3和/或粗滤器4。也就是说,发动机3和粗滤器4上均设置有发动机3,当发动机3 和粗滤器4中的一个的油泵工作并产生负压时,主油箱10中的油液可以通过供油管12 通入到发动机3和/或粗滤器4,在主油箱10中的油液减少后,主油箱10内也会产生负压,从而会通过吸油管11将副油箱20中的油液吸入到主油箱10内,补充主油箱10中的油液。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车辆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油箱,所述主油箱连接有吸油管和供油管;
副油箱,所述副油箱与所述吸油管相连通;
油泵,所述油泵与所述供油管相连通,以在所述油泵产生负压时,所述主油箱通过所述吸油管吸入所述副油箱中的油液;
主连接器,所述主连接器包括:主连接体、第一输油管、检测管和保护阀,所述第一输油管和所述供油管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连接体,所述第一输油管设置于所述主油箱内,所述检测管设置于所述主连接体且用于检测所述主油箱内的油位,在所述主油箱外部的压强大于所述主油箱内部的压强且所述供油管无法供油时,所述保护阀打开,以使所述主油箱的内部与所述主油箱的外部连通,所述保护阀包括:第一阀壳、第一阀座、运动件和弹性件,所述第一阀壳设置有第一气口和第二气口,所述第一气口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第二气口与所述主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一阀座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壳内,所述运动件可运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阀座内,以控制所述第一气口和所述第二气口的通断,所述弹性件弹性地设置于所述运动件和所述第一阀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连接器,所述副连接器包括:副连接体和第二输油管,所述第二输油管和所述吸油管分别连接于所述副连接体,所述第二输油管设置于所述副油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连接器还包括:通气阀,所述通气阀设置于所述副连接体,所述副油箱的内部通过所述通气阀与所述副油箱的外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阀包括:第二阀壳、第二阀座和连通件,所述第二阀壳设置于所述副连接体,所述第二阀壳设置有第三气口和第四气口,所述第三气口与外界相连通,所述第四气口与所述副油箱相连通,所述第二阀座设置于所述第二阀壳内,所述连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阀座内且连通所述第三气口和所述第四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口水平设置,所述第四气口竖直设置,所述连通件与所述第二阀座之间留有通气气道,所述通气气道连通于所述第三气口和所述第四气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件包括:第一连通件和第二连通件,所述第一连通件为金属材质的球形件,所述第二连通件为具有弹性的球形件,所述第二连通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连通件远离所述第四气口的一侧。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
粗滤器;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供油系统,所述供油管依次连接所述粗滤器和所述发动机,所述油泵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和/或所述粗滤器。
CN202110983693.0A 2021-08-25 2021-08-25 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Active CN1134643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3693.0A CN113464332B (zh) 2021-08-25 2021-08-25 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3693.0A CN113464332B (zh) 2021-08-25 2021-08-25 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4332A CN113464332A (zh) 2021-10-01
CN113464332B true CN113464332B (zh) 2022-08-23

Family

ID=77867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3693.0A Active CN113464332B (zh) 2021-08-25 2021-08-25 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433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73932A (ja) * 1990-03-23 1991-12-05 Nissan Shatai Co Ltd 燃料タンクの燃料移行装置
CN202451322U (zh) * 2012-01-16 2012-09-26 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 安装于通用汽油机燃料油箱上的通气阀
CN103362705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箱保护阀及具有该保护阀的燃油箱
CN105128655A (zh) * 2015-08-15 2015-12-09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多油箱燃油储存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194237A (zh) * 2018-01-05 2018-06-22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供给装置
CN208615710U (zh) * 2018-08-17 2019-03-19 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箱系统及汽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6886B2 (en) * 2011-08-24 2014-05-20 Robert Bosch Gmbh Fuel supply system and anti-siphon jet pump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73932A (ja) * 1990-03-23 1991-12-05 Nissan Shatai Co Ltd 燃料タンクの燃料移行装置
CN202451322U (zh) * 2012-01-16 2012-09-26 重庆润通动力有限公司 安装于通用汽油机燃料油箱上的通气阀
CN103362705A (zh) * 2012-03-29 2013-10-2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箱保护阀及具有该保护阀的燃油箱
CN105128655A (zh) * 2015-08-15 2015-12-09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客车多油箱燃油储存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194237A (zh) * 2018-01-05 2018-06-22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燃油供给装置
CN208615710U (zh) * 2018-08-17 2019-03-19 江西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箱系统及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4332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7260B2 (en) Fuel supply system
EP0959241B1 (en) Fuel feeder for vehicles
KR100959222B1 (ko) 연료 탱크 장치
JP2010071098A (ja) 燃料タンクの燃料供給装置
JP2004518048A (ja) 燃料蒸発ガスのない燃料系統における燃料漏れの検出装置及び方法
US11193463B2 (en) Pressure regulator and fuel supply device
CN113464332B (zh) 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CN211116339U (zh)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CN110177930B (zh) 燃料供应模块和控制系统
CN105555576B (zh) 用于给燃料储箱通气的方法和阀门
US10766357B2 (en) Fuel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JP2789707B2 (ja) 車両用燃料供給装置
KR20010062390A (ko) 연료 공급 시스템 및 조합체
CN114427508A (zh) 油气分离器
JP2010132066A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JP5859375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JPH03105054A (ja) 車両用燃料供給装置
JP4670781B2 (ja) 燃料ポンプモジュール
CN220505215U (zh) 一种具有稳压功能的泄压阀
JP2006527134A (ja) 燃料タンク
CN216811981U (zh) 一种燃油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CN218661339U (zh) 燃油系统和车辆
EP2000657A2 (en) Fuel vapor processing apparatus
CN220687468U (zh) 一种副油箱上的油泵支架总成
CN214119121U (zh) 一种用于燃油箱的油量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