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16339U -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16339U
CN211116339U CN201921514761.3U CN201921514761U CN211116339U CN 211116339 U CN211116339 U CN 211116339U CN 201921514761 U CN201921514761 U CN 201921514761U CN 211116339 U CN211116339 U CN 211116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tank
tank
fuel
pum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147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楚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aim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i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im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im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147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16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16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16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包括具有内腔的燃油箱、半封闭隔板、吸油管、泵体组件和输油管,半封闭隔板设于燃油箱内部以将内腔分隔为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连通,吸油管一端布置于第一油箱内,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连接,泵体组件安装于燃油箱以用于将第二油箱内的燃油输送至第一油箱,输油管一端与泵体组件连接、另一端设于第一油箱内,通过泵体组件将第二油箱的燃油输送到第一油箱内,保证第一油箱内的燃油液位保持在一定高度,使得燃油机动车由于整车布置局限而必须使用高度较小的扁平油箱时,在任何路况下,发动机都能够吸取到燃油,尤其是燃油箱中剩余燃油较少时仍能够满足燃油机动车的正常行驶要求。

Description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车辆底盘总体布置的局限,导致燃油箱总成呈长且扁平的布置,使得车辆在上坡、下坡或者驻坡时,发动机面临吸不到油的情况,必将出现发动机供油中断而熄火的故障。
通常情况下,搭载发动机的车辆,其燃油主要靠发动机本体上的油泵利用大气压的作用从燃油箱内部吸到发动机中来。常规的汽车燃油箱吸油管安装于油箱顶部,有一根管从顶部深入到油箱底部,为使吸油管尽可能吸到更多的燃油,底部的吸油管进口尽量低于燃油箱底面或尽可能接近燃油箱底面,在一定条件下,上述现有结构不能保证发动机能够顺利吸取燃油,不能实现车辆较长时间爬坡、下坡及侧坡行驶要求等。
特别是油箱在整车边界限制下,无法或者难以到达设计要求,或者燃油箱本身设计导致常规集油腔作用严重削弱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吸油管无法吸到油,具体如下:
1、燃油箱设计时受整车布置限制,截面设计成扁平形状且长度较长时。如图15所示,此时,即使燃油箱2中含有半箱油,一个不大的坡会让燃油箱的油全部流向一侧。此时,车辆在坡度为α的坡上,吸油管3附近无油可用,发动机吸不到燃油,在极限情况下可能导致发动机熄火,这将会影响车辆的转向功能和制动功能,严重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如果燃油箱2横向布置,那么在长时间进行侧坡行驶时存在无法吸到油的问题。
2、当燃油箱受整车布置影响,无法将燃油箱设计成足够高时,车辆在上坡、下坡或侧坡时,即使在油量还有很多时,也存在吸不到油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旨在解决现有的发动机在燃油机动车的燃油箱较扁平时,上下坡或驻坡使用的时候吸不到油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油箱,具有内腔;
半封闭隔板,设于所述燃油箱内部以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所述第一油箱和所述第二油箱连通;
吸油管,一端布置于所述第一油箱内,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连接;
泵体组件,安装于所述燃油箱以用于将所述第二油箱内的燃油输送至所述第一油箱;
输油管,一端与所述泵体组件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油箱内。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半封闭隔板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油箱和所述第二油箱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与第一液位计,所述第一液位计安装于所述燃油箱以检测所述第一油箱的液位,所述泵体组件和所述第一液位计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液位计检测到所述第一油箱的液位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泵体组件将所述第二油箱内的燃油输送至所述第一油箱。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二液位计,所述第二液位计安装于所述燃油箱以检测所述第二油箱的液位,所述第二液位计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液位计检测到所述第二油箱的液位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泵体组件停止运行。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半封闭隔板下部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处只允许所述第二油箱内的燃油流向所述第一油箱的重力单向阀。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重力单向阀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通孔间隔设于所述半封闭隔板的下部,两个所述重力单向阀一一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处。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输油管设于所述燃油箱内,所述半封闭隔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输油管之远离所述泵体组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第二油箱内设有与所述半封闭隔板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输油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支撑板底部还贯穿开设有第三通孔。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泵体组件包括外壳组件、泵体和连接管组件,所述泵体设于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泵体的底端具有一进液管,且所述泵体的顶端具有一出液管,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连接管和快插接头,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快插接头连接,所述快插接头安装于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快插接头与所述输油管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方式,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中间壳体、设于所述中间壳体顶部的顶盖、以及设于所述中间壳体底部的底座,所述中间壳体包括第一筒体、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筒体外周并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向内凹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中设有卡接部,所述快插接头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卡接部卡扣连接,所述泵体安装于所述第一筒体中,所述泵体的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通过泵体组件将第二油箱的燃油输送到第一油箱内,保证第一油箱内的燃油液位保持在一定高度,使得燃油机动车由于整车布置局限而必须使用高度较小的扁平油箱时,在任何路况下,发动机都能够吸取到燃油,尤其是燃油箱中剩余燃油较少时仍能够满足燃油机动车的正常行驶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重力单向阀与半封闭隔板的装配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封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间壳体、底座、泵体和第二液位计的装配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间壳体的仰视图;
图10是图4的B向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盖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与过滤器的装配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泵体的仰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的仰视图。
图15是现有技术燃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1;
泵体组件100;外壳组件11;中间壳体111;第一筒体1111;第二筒体1112;安装座1113;第一安装槽1114;卡接部1115;导向槽1116;第二安装槽1117;第一卡扣部1118;第二卡扣部1119;顶盖112;底板1121;上盖1122;环形凸起1123;底座113;第一安装部1131;第二安装部1132;第一凸起部1133;第一卡槽1134;第二凸起部1135;第二卡槽1136;第一弧形凸起部1137;导向孔1138;泵体12;进液管121;出液管122.;第二弧形凸起部123;导向柱124;连接管组件13;连接管131;快插接头132;环形凹槽1321;伸缩结构14;第五筒体141;第四筒体142;导向杆143;卡簧144;弹簧145;过滤器15;本体151;第三筒体152;过滤孔153;
燃油箱200;第一油箱21;集油槽211;第二油箱22;
半封闭隔板300;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32;第一固定孔33;
吸油管400;
输油管500;
电路板61;控制芯片62;连接器63;
第一液位计700;
第二液位计800;
重力单向阀900;
支撑板1000;第三通孔1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1,包括泵体组件100、燃油箱200、半封闭隔板300、吸油管400和输油管500,其中,
燃油箱200具有内腔。
半封闭隔板300设于燃油箱200内部以将内腔分隔为第一油箱21和第二油箱22,第一油箱21和第二油箱22连通。
吸油管400一端布置于第一油箱21内,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连接。
泵体组件100安装于燃油箱200以用于将第二油箱22内的燃油输送至第一油箱21。
输油管500一端与泵体组件100连接、另一端设于第一油箱21内。
本实施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1通过泵体组件100将第二油箱22的燃油输送到第一油箱21内,保证第一油箱21内的燃油液位保持在一定高度,使得燃油机动车由于整车布置局限而必须使用高度较小的扁平油箱时,在任何路况下,发动机都能够吸取到燃油,尤其是燃油箱200中剩余燃油较少时仍能够满足燃油机动车的正常行驶要求。
优选地,半封闭隔板300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1,第一油箱21和第二油箱22通过第一通孔31连通。此外,半封闭隔板300还可以设计成,半封闭隔板300的底部与燃油箱200的底部贴合,半封闭隔板300的顶部与燃油箱200的顶部有一定的距离,或者可以在半封闭隔板300的上部开设通槽,第一油箱21和第二油箱22通过通槽连通。
可选地,半封闭隔板300与燃油箱200焊接。
优选地,半封闭隔板300设于燃油箱200的一端,即第一油箱21的容量远小于第二油箱22的容量,能够保证燃油机动车在任何状态下,发动机都能够吸取到燃油的同时,减少泵体组件100的工作时间,延长泵体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半封闭隔板300下部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32,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1还包括安装于第二通孔32处只允许第二油箱22内的燃油流向第一油箱21的重力单向阀900,重力单向阀900采用现有的重力单向阀即可,当第二油箱22的燃油液位高度高于第一油箱21的燃油液位高度时,第二油箱22内的燃油通过重力单向阀900,自动流入第一油箱21内,从而能够减少泵体组件100的工作时间,延长泵体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第二通孔32和重力单向阀900均设有两个,两个第二通孔32间隔设于半封闭隔板300的下部,两个重力单向阀900一一对应安装于两个第二通孔32处,加快燃油的流动速度。
优选地,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1还包括控制单元与第一液位计700,第一液位计700安装于燃油箱200以检测第一油箱21的液位,泵体组件100和第一液位计700均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第一液位计700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线束,当第一液位计700检测到第一油箱21的液位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单元控制泵体组件100将第二油箱22内的燃油输送至第一油箱21内,当第一液位计700检测到第一油箱21的液位大于预设值时,控制单元控制泵体组件100停止运行,保证第一油箱21内的燃油液位保持在一定高度。
优选地,第一油箱21底部设有集油槽211,吸油管400远离发动机的一端设于集油槽211内,便于吸油管400吸取燃油。
更进一步地,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1还包括第二液位计800,第二液位计800安装于第二油箱22内以检测第二油箱22的液位,第二液位计800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当第二液位计800检测到第二油箱22的液位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单元控制泵体组件100停止运行,避免第二油箱22没有燃油或者只剩下底部杂质较多的燃油时,泵体12还一直运行而造成损伤。
可选地,第二液位计800为光电液位传感器。
可选地,控制单元设于所述泵体组件100内,包括电路板61、安装于电路板61上的控制芯片62以及与电路板61连接的连接器63,第二液位计800和泵体组件100分别与电路板61电性连接,第一液位计700、第二液位计800和泵体组件100分别与控制芯片62连接,接收控制芯片62发出的指令,并反馈信息给控制芯片62,电路板61则为泵体组件100和第二液位计800提供电源,连接器63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
优选地,输油管500设于燃油箱200内,半封闭隔板30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33,输油管500之远离泵体组件100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固定孔33。
具体地,第一固定孔33设于半封闭隔板300的上端。
更进一步地,第二油箱22内设有与半封闭隔板300间隔设置的支撑板1000,支撑板1000上对应第一固定孔33贯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图未示),输油管500依次穿过第二固定孔和第一固定孔33,支撑板1000底部还设有第三通孔101,这样设计,便于固定输油管500。
当然了,可以直接把支撑板1000下部设计成通槽。
支撑板1000与燃油箱200焊接。
优选地,泵体组件100包括外壳组件11、泵体12和连接管组件13,外壳组件11包括中间壳体111、设于中间壳体111顶部的顶盖112、以及设于中间壳体111底部的底座113,中间壳体111包括第一筒体1111、环绕于第一筒体1111外周并与第一筒体1111连接的第二筒体1112、以及设于第一筒体1111与第二筒体1112之间的安装座1113,第二筒体1112向内凹设有第一安装槽1114,第一安装槽1114中设有卡接部1115,第一安装槽1114和卡接部1115的设计使得第二筒体1112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少,电路板61封装于顶盖112内,连接器63设于顶盖112顶部,第二液位计800安装于安装座1113。泵体12用于输送燃油,安装于第一筒体1111中。泵体12的底端与底座113连接,泵体12的底端具有一进液管121,泵体12的顶端具有一出液管122.,泵体12工作时,燃油从进液管121进入泵体12,再从出液管122.输送至输油管500,输油管500之远离第一油箱21的一端垂直于第二油箱22底部。连接管组件13包括连接管131和快插接头132,连接管131的一端与出液管122连接、另一端与快插接头132连接,快插接头132嵌设于第一安装槽1114中并与卡接部1115卡扣连接,快插接头132朝向底座113,使输油管500与快插接头132实现盲插。
将泵体12和第二液位计800集成设计,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而且泵体12和第二液位计800通过同一控制单元控制,减少了连接线路。
具体地,卡接部1115为凸设于第一安装槽1114内侧壁的弧形凸起。
具体地,快插接头132的外侧壁凹设一环形凹槽1321,快插接头132通过弧形凸起与环形凹槽1321的配合与卡接部1115卡扣连接,这样设计,快插接头132与卡接部1115装卸方便的同时连接可靠性高。
更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槽1114中还设有位于卡接部1115朝向底座113一侧并与卡接部1115间隔设置的导向槽1116,导向槽1116以横截面轮廓逐渐增大的方式从导向槽1116靠近顶盖112的一侧朝向底座113延伸,这样设计,利用导向槽1116去的导向作用,更利于输油管500与快插接头132实现盲插快接。
可选地,第一筒体1111、第二筒体1112、安装座1113、卡接部1115以及导向槽1116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顶盖112包括底板1121和上盖1122,上盖1122与底板1121密封连接,并围合形成用于安装控制单元的安装腔,上盖1122的外周凸设有一圈环形凸起1123,环形凸起1123环形凸起1123连接器63设于上盖1122之远离底板1121的一端,泵体组件100装配在燃油箱200上时,环形凸起1123是与燃油箱200上表面贴合的,即上盖1122的上部是露出燃油箱200表面的。
可选地,上盖1122与燃油箱200通过螺丝连接,螺丝与环形凸起1123,环形凸起1123与环形密封件1123之间均设有垫片(图未示),垫片与上盖1122熔铸为一体,垫片的设计能够增大接触面积,从而让螺丝更加牢固的将上盖1122和燃油箱200锁紧在一起。
可选地,环形凸起1123和上盖1122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泵体组件100还包括伸缩结构14,顶盖112通过伸缩结构14与中间壳体111间距可调节安装,便于泵体组件100根据燃油箱200的空间调整高度,以便更好地安装在燃油箱200内。
具体地,伸缩结构14包括第五筒体141、第四筒体142、导向杆143、卡簧144、以及弹簧145,第五筒体141设于底板1121之朝向第二筒体1112的一侧,第四筒体142设于第二筒体1112外侧壁,导向杆143一端安装于第五筒体141内、另一端穿过第四筒体142并与第四筒体142滑动连接,卡簧144套设于导向杆143远离底板1121一端的外侧壁,弹簧145套设于导向杆143外并弹性压缩于第五筒体141与第四筒体142之间,卡簧144起限位作用,伸缩结构14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更进一步地,第二筒体1112向内凹设有第二安装槽1117,第四筒体142设于第二安装槽1117内,这样设计,使得第二筒体1112的整体结构更紧凑,占用空间更少。
优选地,底座113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部1131和第二安装部1132,第一安装部1131和第二安装部1132均设于第二筒体1112内,第一安装部1131朝向第一筒体1111凸设有第一凸起部1133,第一凸起部1133设有第一卡槽1134,第二安装部1132朝向安装座1113凸设有第二凸起部1135,第二凸起部1135设有第二卡槽1136,第一筒体1111外周设有扣合于第一卡槽1134内的第一卡扣部1118,安装座1113外周设有扣合于第二卡槽1136内的第二卡扣部1119,第一安装部1131上开设有穿孔(图未示),进液管121穿过穿孔。
更进一步地,第一安装部1131上还设有第一弧形凸起部1137和导向孔1138,第一弧形凸起部1137设有弧形槽,泵体12的底端设有卡合在弧形槽内的第二弧形凸起部123以及卡合在导向孔1138内的导向柱124,泵体12安装在第一筒体1111内,通过第二弧形凸起部123与弧形槽的配合,避免泵体12在第一筒体1111发生转动,从而影响泵体12的运行;装配时,通过导向柱124与导向孔1138的配合,装配更加便捷。
可选地,第一安装部1131与第一凸起部1133一体成型,第二安装部1132与第二凸起部1135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地,泵体组件100还包括连接于底座113之远离顶盖112一端的过滤器15,过滤器15包括本体151以及凸设于本体151上的第三筒体152,本体151具有过滤腔,本体151上贯穿设有若干个连通过滤腔的过滤孔153,第三筒体152与过滤腔连通,第三筒体152穿过穿孔与进液管121连接,进液管121与过滤腔连通,泵体12工作时,经过过滤器15过滤的燃油从进液管121进入泵体12,再从出液管122.输送至输油管500;通过设置过滤器15对燃油进行过滤,有效地防止燃油中的杂质进入到泵体12中,避免了杂质对泵体12造成损坏。本体151远离顶盖112的端面低于第二筒体1112远离顶盖112的端面,即使第二筒体1112远离顶盖112的端面与第二油箱22底部接触,也能够避免过滤器15直接与第二油箱22底部接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燃油箱,具有内腔;
半封闭隔板,设于所述燃油箱内部以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油箱和第二油箱,所述第一油箱和所述第二油箱连通;
吸油管,一端布置于所述第一油箱内,另一端用于与发动机连接;
泵体组件,安装于所述燃油箱以用于将所述第二油箱内的燃油输送至所述第一油箱;
输油管,一端与所述泵体组件连接、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一油箱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封闭隔板上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油箱和所述第二油箱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与第一液位计,所述第一液位计安装于所述燃油箱以检测所述第一油箱的液位,所述泵体组件和所述第一液位计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液位计检测到所述第一油箱的液位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泵体组件将所述第二油箱内的燃油输送至所述第一油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还包括第二液位计,所述第二液位计安装于所述燃油箱以检测所述第二油箱的液位,所述第二液位计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第二液位计检测到所述第二油箱的液位小于预设值时控制所述泵体组件停止运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封闭隔板下部贯穿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还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处只允许所述第二油箱内的燃油流向所述第一油箱的重力单向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重力单向阀均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通孔间隔设于所述半封闭隔板的下部,两个所述重力单向阀一一对应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油管设于所述燃油箱内,所述半封闭隔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输油管之远离所述泵体组件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箱内设有与所述半封闭隔板间隔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孔贯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输油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支撑板底部还贯穿开设有第三通孔。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包括外壳组件、泵体和连接管组件,所述泵体设于所述外壳组件内,所述泵体的底端具有一进液管,且所述泵体的顶端具有一出液管,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连接管和快插接头,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快插接头连接,所述快插接头安装于所述外壳组件上,所述快插接头与所述输油管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中间壳体、设于所述中间壳体顶部的顶盖、以及设于所述中间壳体底部的底座,所述中间壳体包括第一筒体、以及环绕于所述第一筒体外周并与所述第一筒体连接的第二筒体,所述第二筒体向内凹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中设有卡接部,所述快插接头嵌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中并与所述卡接部卡扣连接,所述泵体安装于所述第一筒体中,所述泵体的底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CN201921514761.3U 2019-09-11 2019-09-11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Active CN211116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4761.3U CN211116339U (zh) 2019-09-11 2019-09-11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14761.3U CN211116339U (zh) 2019-09-11 2019-09-11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16339U true CN211116339U (zh) 2020-07-28

Family

ID=71698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14761.3U Active CN211116339U (zh) 2019-09-11 2019-09-11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163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1245A (zh) * 2019-09-11 2020-01-10 深圳市赛迈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CN113682123A (zh) * 2021-08-31 2021-11-23 广州多钛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排涝机器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71245A (zh) * 2019-09-11 2020-01-10 深圳市赛迈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CN113682123A (zh) * 2021-08-31 2021-11-23 广州多钛克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排涝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49514A (en) Fuel supply apparatus
US6260543B1 (en) Fuel delivery module with integrated filter
US7571716B2 (en) Fuel system with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fuel pump, jet pump, and fuel filter
CN211116339U (zh)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KR101291458B1 (ko) 필터장치
US6158975A (en) Fuel pump module
EP2222948B1 (en) Fuel liquid and vapor pressure sensor
US10704514B2 (en) Fuel supply device
US9470192B2 (en) Fuel supplier
US20070074770A1 (en) Conductive jet pump
CN109252993B (zh) 一种坡度自适应柴油发动机供油系统
US20170284418A1 (en) Fuel pump assembly with removable supports
US20190024615A1 (en) Pressure regulator and fuel supply device
CN110671245A (zh) 发动机油箱供油系统
CN211116342U (zh) 集成泵
JP3957492B2 (ja) 車輌用燃料ポンプユニット
ITMI970461A1 (it) Gruppo di aspirazione e mandata del carburante ad un motore in particolare per autoveicoli
CN210833766U (zh) 集成式液位传感器
CN211280988U (zh) 低压传感器
JP4442997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KR20020019518A (ko) 커넥터
CN215832814U (zh) 油位监测系统和车辆
CN113464332B (zh) 车辆的供油系统以及车辆
WO2008011002A9 (en) Auxiliary side hose connection for dual chamber fuel tank
WO2001034964A1 (en) In-tank fuel deliver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