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9987B -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 Google Patents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9987B
CN113439987B CN202110964475.2A CN202110964475A CN113439987B CN 113439987 B CN113439987 B CN 113439987B CN 202110964475 A CN202110964475 A CN 202110964475A CN 113439987 B CN113439987 B CN 1134399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icing
barrel
juice extracting
assembly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644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9987A (zh
Inventor
涂明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Ruim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Ruim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Ruim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Ruim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399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99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9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99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19/00Household machines for straining foodstuffs; Household implements for mashing or straining foodstuffs
    • A47J19/02Citrus fruit squeezers; Other fruit juice extracting devices
    • A47J19/025Citrus fruit squeezers; Other fruit juice extracting devices including a pressing screw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19/00Household machines for straining foodstuffs; Household implements for mashing or straining foodstuffs
    • A47J19/06Juice presses for veget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榨汁组件和榨汁机,榨汁组件包括:主筒体,主筒体包括榨汁筒、和一端敞口的进料筒,榨汁筒的两端呈敞口设置,榨汁筒的两端的敞口分别为第二敞口和第一敞口;榨汁筒上设有出液口;进料筒连接于榨汁筒一侧,并与榨汁筒连通;所述第一敞口的周缘设有出渣缺口;第二盖体,第二盖体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敞口处;第一盖体,第一盖体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一敞口处,第一盖体包括底盖板,出渣缺口与底盖板围合形成出渣孔;以及螺杆,螺杆可转动地设于榨汁筒内。如此,可降低主筒体的清洗难度。

Description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螺杆挤压式榨汁机,通常包括设置有电机组件的支撑座、以及用于加工果汁/蔬汁的榨汁组件,该榨汁组件通常包括螺杆、榨汁筒及端盖,所述榨汁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机座上,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设于榨汁筒内,以与榨汁筒配合挤压果蔬实现榨汁。这样榨出的果汁/蔬汁不易氧化,且营养能充分保留,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但是,以上榨汁筒在榨汁后不宜清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榨汁组件和榨汁机,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榨汁筒清洗不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榨汁组件,所述榨汁组件包括:
主筒体,所述主筒体包括榨汁筒、和一端敞口的进料筒,所述榨汁筒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敞口;所述榨汁筒上设有出液口;所述进料筒连接于所述榨汁筒一侧,并与所述榨汁筒连通,所述榨汁筒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榨汁筒远离所述进料筒的一侧,并与所述榨汁筒连通;所述第一敞口的周缘设有出渣缺口;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敞口处,所述第一盖体包括底盖板,所述出渣缺口与所述底盖板围合形成出渣孔;以及螺杆,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榨汁筒内。
本发明中,通过使榨汁筒的两端呈敞口设置,可使得主筒体为三端皆敞口设置的筒状结构,从而在清洗时方便水流快速进入或流出主筒体,从而可降低清洗难度,实现快速清洗。
而且,通过在第一敞口的周缘设置出渣缺口,可便于对出渣缺口进行清洗,以防止残渣聚集在出渣结构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榨汁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右端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榨汁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主筒体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图5中主筒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4中第一盖体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第一盖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4中防滴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4中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4中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中榨汁机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榨汁机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6为图14中安装基座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7为图13中榨汁机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发明榨汁机一实施例中的出渣缺口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榨汁机的正视图;图20为图1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21为图18中增压塞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中增压塞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8中第一盖体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4为图23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0、榨汁机;100、榨汁组件;00、增压塞;01、限位部;02、增压部;1、主筒体;20、榨汁筒;21、出液口;22、平缓进料段;23、加速榨汁段;24、出渣缺口;25、出渣围板;26、出液嘴;261、第二滑凸;27、安装凸部;28、转轴;281、第一轴部;282、第二轴部;30、进料筒;40、第二盖体;41、第一滑凸;42、卡凸;50、第一盖体;51、底盖板;511、限位转凸;5111、止抵凸部;512、限位环壁;513、环形滑槽;52、侧盖板;521、出渣口;522、弹性卡板;523、卡接卡槽;53、挡渣围板;531、第一挡渣侧板;60、螺杆;62、入料段;63、挤切段;64、限位转孔;65、环形滑凸;66、传动轴;70、连接套;71、限位凸部;72、插入部;80、防滴盖;81、盖本体;82、转动部;821、第一转部;822、第二转部;83、抓持部;90、弹性件;200、支撑座;210、底座;2110、取汁台;220、支撑柱;230、安装基座;2310、第一安装槽;2320、第二安装槽;2321、卡槽/倒扣;2330、安装孔;2340、安装凸台;2350、滑行支撑部;2351、第一滑槽;2352、导向缺口;2353、避位缺口;2354、第二滑槽;300、电机组件;310、输出轴;2、环形间隙。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榨汁组件和榨汁机,其中所述榨汁组件用于所述榨汁机。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榨汁机1000包括支撑座200、电机组件300和榨汁组件100。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座200通常包括底座210和连接于底座210上的支撑柱220,底座210用于放置在桌子或灶台等载物体上,所述支撑柱220沿竖向延伸。所述底座210包括设于支撑柱220一侧的取汁台2110,取汁台2110向远离所述支撑柱220的方向延伸。当然,所述支撑座20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如,也可使底座210不包括取汁台2110,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支撑座200的结构不做限制,在此介绍支撑座200的一常用结构,仅为便于解释本发明的发明构思。
其中,所述电机组件300安装于所述支撑座200。具体的,所述电机组件300安装在支撑柱220内。
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组件300包括电机(图未标)和输出轴310,可以理解的是,该输出轴310既可以是电机的电机轴,也可以通过传动组件(如齿轮组件等)为与电机轴传动连接的主动轴。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输出轴310横向延伸,其延伸方向与取汁台2110的延伸方向相同,以用于向榨汁组件100输出动力。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榨汁组件100整体横向延伸,其延伸方向与取汁台2110的延伸方向相同。榨汁组件100包括横向延伸的螺杆60,其延伸方向与取汁台2110的延伸方向相同。
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榨汁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座200,且所述榨汁组件100的螺杆60与输出轴310可拆卸地传动连接。其中,传动连接是指输出轴310可将转动传动给螺杆60,以使螺杆60转动,而进行榨汁。具体的,所述榨汁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柱220。
如此,通过将榨汁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座200,可便于将榨汁组件100拆下清洗等。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输出轴310和榨汁组件100整体呈竖直或倾斜设置,此时可将榨汁组件100榨出的汁液通过相应的结构引流出。
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以下将主要以输出轴310和榨汁组件100整体横向延伸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如图1、4、5和6所示,所述榨汁组件100还包括主筒体1,所述主筒体1包括榨汁筒20、和一端敞口的进料筒30,所述螺杆6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榨汁筒20内,所述榨汁筒20上设有出液口21;所述进料筒30连接于榨汁筒20一侧,并与榨汁筒20连通。其中,所述进料筒30与榨汁筒20一体设置。
具体的,当将榨汁组件100安装到支撑座200上时,榨汁筒20横向延伸,其延伸方向与取汁台2110的延伸方向相同。进料筒30可选地位于榨汁筒20的上侧,其可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可倾斜地设于榨汁筒20的上侧,其一端的敞口即为物料进口。
可以理解,榨汁筒20具有两端,其一端靠近支撑柱220和电机组件300设置,可称之为后端,另一端远离支撑柱220和电机组件300设置,可称之为前端;相应的,榨汁组件100的后端用于安装于支撑柱220,其前端远离支撑柱220和电机组件300设置。
出液口21可选为设于榨汁筒20的下侧,即,出液口21与进料筒30分别设于榨汁筒20的相对两侧,以方便出液。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出液口21设于榨汁筒20的朝向用户的一侧或背离用户的一侧,并通过出液管或向下延伸的滴液嘴引流,等。
榨汁机1000工作时,可将物料从进料筒30上方的敞口放入进料筒30,以通过进料筒30进入榨汁筒20内,同时或然后,电机组件300通过其输出轴310带动螺杆60在榨汁筒20内转动,以挤压榨汁筒20内的物料,以实现榨汁,榨出的汁液通过出液口21流出。
在具体实施例中,既可以将榨汁筒20做成一端敞口的筒体,螺杆60通过该敞口伸入榨汁筒20内;也可以设计成两端敞口的筒体,螺杆60通过其中一敞口伸入榨汁筒20内。
在较优的实施例中,可使榨汁筒20的两端呈敞口设置,这样主筒体1即为具有三个敞口的筒状结构。
如此,冲洗时,清水可通过任意一个敞口快速进入主筒体1内,并能够快速地将主筒体1内的残渣从另外的敞口流出/带出,由于敞口(的径向尺寸)较大,其不会造成阻挡,即可实现快速冲洗,能够实现“过一下水即可冲洗干净的目的”。或者,浸泡清洗时,清水可通过三个敞口快速进入主筒体1内,并能够快速地将主筒体1内的残渣溶解,从而在将主筒体1从水中取出或摇晃时,残渣可快速随水流流出主筒体1,以实现快速清洗,能够实现“过一下水即可清洗干净的目的”。
而且,当主筒体1的内壁附着有不易清洗的残渣时(如用过后忘记清洗了,残渣干了),由于敞口(的径向尺寸)较大,刷子从任意敞口均可轻易地伸入主筒体1内,从而可降低清洗难度。
即是说,通过使榨汁筒20的两端呈敞口设置,可使得主筒体1为三端皆敞口设置的筒状结构,从而在清洗时方便水流快速进入或流出主筒体1,从而可降低清洗难度,实现快速清洗。
以下主要以“榨汁筒20的两端呈敞口设置”为例进行说明。
具体的,所述榨汁筒20的两端的敞口分别为第二敞口和第一敞口。其中,第一敞口为榨汁筒20的前端敞口、第二敞口为榨汁筒20的后端敞口。进一步的,如图1和4所示,所述榨汁组件100还包括第二盖体40和第一盖体50,所述第二盖体4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敞口处,所述第一盖体5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敞口处。
具体的,所述第二盖体40可通过卡接结构等可拆卸连接结构安装在第二敞口处,其在第二敞口处会设有密封结构(如密封圈等),以防止漏液;同样的,所述第一盖体50可通过卡接结构等可拆卸连接结构安装在第一敞口处,其在第一敞口处会设有密封结构(如密封圈等),以防止漏液。本发明对以上密封结构不作限定,只要实现密封即可。
如此,在清洗时,可将第二盖体40和第一盖体50卸下。
其中,第二盖体40可选为后盖体,第一盖体50可选为前盖体。
在具体实施例中,可使螺杆60的一端(即前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盖体40上,和/或,可使螺杆60的另一端(即后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盖体50上。如此,可使螺杆60可转动地安装在榨汁筒20内。也可以使螺杆60的一端(即前端)不安装于第二盖体40,只使其穿过第二盖体40而与输出轴310传动连接,以利用输出轴310对其形成支撑。
在较优的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可使螺杆60的一端(即前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盖体40上,且,可使螺杆60的另一端(即后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盖体50上。如此,可通过第二盖体40和第一盖体50对螺杆60的两端分别进行固定和支撑,从而可防止螺杆60在转动时发生“打摆”现象,从而可提高螺杆60的旋转时的运动稳定性,降低磨损。
以下主要以“螺杆60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盖体40和第一盖体50”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如图1、4和5所示,所述榨汁筒20的内径在榨汁筒20的长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呈减缩设置。
具体的,所述榨汁筒20的内径在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呈减缩设置。可以理解,工作时,螺杆60转动驱动进入榨汁筒20内的物料(水果或蔬菜等)从榨汁筒20的后端向前端移动,这样通过使榨汁筒20的内径在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呈减缩设置,可利用榨汁筒20的内壁逐渐对物料进行挤压,从而可提高榨汁效率和效果。
以下主要以“榨汁筒20的内径在从后端向前端的方向上至少部分呈减缩设置”为例进行说明,以避免赘述。
在具体设计时,可使榨汁筒20的内径在所述榨汁筒20的长度方向上全部呈减缩设置。也可使榨汁筒20的内径在所述榨汁筒20的长度方向上部分呈减缩设置,如,可先不变、再缩减;或者,又如可先不变、再缩减、然后再不变;或者再如,可先缩减、再不变;或者,再如,可先不变、再快速缩减、然后再缓慢缩减;等等。
具体的,可使榨汁筒20的呈减缩部分的内侧面呈锥状设置,并可以用锥度来表示其减缩幅度(其表示在长度方向上每一单位长度锁对应的内径的减缩量)。
进一步的,如图1、4和5所示,所述第二敞口的直径或等效直径大于第一敞口的直径或等效直径,且所述第一敞口的直径或等效直径与第二敞口的直径或等效直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如可取0.15、0.2、0.25、0.35、0.4、0.45、0.5、0.55、0.65、0.7、0.75、0.8、0.85、0.9或者0.95等。如此,可使榨汁筒20为前端敞口小,后端敞口大的筒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敞口的直径或等效直径范围为5mm-50mm,如可取10mm、20mm、25mm、30mm、35mm、40mm或45mm等。
可以理解,若该比值过小,则一方面会使减缩幅度过大,不易挤压物料;另一方面则容易使第一敞口过小,不利于清洗。
可选地,可使所述第一敞口的直径或等效直径与所述第二敞口的直径或等效直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0.9;如可取0.55、0.65、0.7、0.75、0.8、或0.85等。
可选地,可使所述第一敞口的直径或等效直径范围为16mm-45mm;如可取20mm、25mm、30mm、35mm、40mm等。
进一步的,如图1、4和5所示,可使所述榨汁筒20包括在所述述榨汁筒20的长度方向上相连的平缓进料段22和加速榨汁段23,所述加速榨汁段23的内径在榨汁筒20的长度方向上呈减缩设置,所述第二敞口设于所述平缓进料段22,所述第一敞口设于加速榨汁段23,所述进料筒30连接于平缓进料段22一侧。
如此,物料可通过进料筒30进入平缓进料段22,并从平缓进料段22被挤压向加速榨汁段23,从而在加速榨汁段23进一步地被榨汁。
可以理解,所述加速榨汁段23可以为减速幅度相同的一段,也可以包括减缩幅度不同的多段。
具体的,所述出液口21设于平缓进料段22,如此,在加速榨汁段23产生的汁液可回流会平缓进料段22,并从出液口21流出。
具体的,所述榨汁筒20的内侧面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楞,从而一方面可提高榨汁效果,另一方面可防止物料在榨汁筒20内任意滑动。
进一步的,如图1、4和5所示,所述平缓进料段22的内径在所述榨汁筒20的长度方向上不变;或者,所述平缓进料段22的内径在所述榨汁筒20的长度方向上呈减缩设置,且所述平缓进料段22的减缩幅度小于加速榨汁段23的减缩幅度。如此,可保证进料效果。
相应的,如图1、4和12所示,可使所述螺杆60包括入料段62和挤切段63,所述入料段62的螺纹的牙距大于挤切段63的螺纹的牙距,所述入料段62设于平缓进料段22内,所述挤切段63设于加速榨汁段23。如此,可便于在平缓进料段22收入更多的物料,在加速榨汁段23保证/提高榨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榨汁筒20上还设有出渣结构,如直接在榨汁筒20的侧壁上设置出渣通孔(如可设置在加速榨汁段23),或者在第一敞口的周缘设有出渣缺口24,等。
如此,可将榨汁后的残渣从该出渣结构排出。
在一可选地实施例中,如图1、3、4、5、7、8和9所示,可使出渣结构为出渣缺口24,即是说,所述第一敞口的周缘设有出渣缺口24。
具体的,所述第一盖体50包括底盖板51,所述出渣缺口24与底盖板51围合形成出渣孔。螺杆60工作时,残渣则由于不具有流动性会随螺杆60推动从前端的出渣孔排出。
如此,通过在第一敞口的周缘设置出渣缺口24,可便于对出渣缺口24进行清洗,以防止残渣聚集在出渣结构处。而通过使底盖板51与出渣缺口24围合形成出渣孔,则可防止残渣从出渣缺口24的开口侧飞出。
进一步的,如图5和7所示,所述出渣缺口24的周侧设有出渣围板25,所述出渣围板25与形成底盖板51围合形成与出渣孔连通的出渣通道。如此,可使残渣经该出渣通道排出,以防止残渣在被甩出/挤出时乱飞。
具体的,所述出渣围板25设于出渣缺口24的周缘。
进一步的,如图8和9所示,所述第一盖体50还包括设于底盖板51周缘的侧盖板52,所述侧盖板52设于榨汁筒20外,并与榨汁筒20围合形成环形间隙2;所述侧盖板52上设有对应出渣缺口24的出渣口521。
具体的,所述侧盖板52设于所述加速榨汁段23外,并与所述加速榨汁段23围合形成所述环形间隙2。
如此,一方面可使榨汁组件100的另一端(即前端)的外周面为平整(环)面,从而可实用性和美观度,并便于摆放;另一方面,环形间隙2也收纳从出渣通道被排出的残渣,以防止其乱飞。而且,从出渣通道被排出的残渣还可经出渣口521排出。
具体的,所述侧盖板52还可与榨汁筒20可拆卸连接,以使第一盖体50可拆卸安装于第一敞口处。
进一步的,如图8和9所示,所述侧盖板52的外侧面在出渣口521的周侧设有挡渣围板53。具体的,所述挡渣围板53可选为设于出渣口521的周缘。
如此,可防止残渣乱飞,即使其能够从挡渣围板围成的通道中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渣缺口24位于榨汁筒20的用于远离榨汁机1000的支撑座200的一端(即前端),即出渣缺口24位于榨汁筒20的远离支撑柱220/电机组件300的一侧。如此,可将残渣送出在出液口21的前侧,便于回收残渣。
可选地,所述榨汁组件100的一端(即前端)在远离支撑柱220/电机组件300的方向上凸出于取汁台2110,以防止残渣污染取汁台2110。
进一步的,如图4、5、7和9所示,所述出渣缺口24的面积小于所述出渣口521的面积。如此,可防止出渣缺口24过大,以不仅可避免过多的汁液流出,也可防止残渣大量快速被排出,以提高榨汁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4和9所示,所述出渣口521具有在所述螺杆60工作时转动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所述出渣缺口24靠近第一侧缘设置。
如此,可防止残渣在出渣缺口24处堆积,从而可提高出渣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所述挡渣围板53包括第一挡渣侧板531(即前挡渣侧板),所述第一挡渣侧板531的外侧面与底盖板51的外侧面共面。如此,可便于放置第一盖体50,防止其滚动,还可便于清洗。
进一步的,如图18-24所示,所述侧盖板52的内侧面凸设有折弯设置的弹性卡板522,所述弹性卡板522与侧盖板52的内侧面之间围合形成有卡接卡槽523,所述弹性卡板522的自由端与侧盖板的内侧面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卡接卡槽的卡接口;所述榨汁组件100还包括增压塞00,所述增压塞00包括限位部01和增压部02,所述限位部01卡接在卡接卡槽523内,所述增压部02设于出渣缺口24处,所述限位部01与增压部02的连接处设于卡接口内。
具体的,所述弹性卡板可设置为弧形板,或是至少折弯一次的折弯板,由于其一端连接于侧盖板52的内侧面,所以弹性卡板可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其卡接口变大,从而使限位部02能够从卡接卡槽523内脱离。
具体的,所述增压塞00可选为橡胶塞或硅胶塞等弹性可变性塞,所述增压部02覆盖在出渣缺口24(具体为出渣通道)处,以阻止残渣从出渣通道中排出,以提高出汁率。
具体来说,榨汁时,残渣被螺杆60推动向前端,并推至出渣通道处;但由于出渣通道处覆盖有增压部02,使得残渣不能从出渣通道内排出,从而会使残渣在榨汁筒20前端不断累积,从而提高出汁率。当残渣对增压部02的压力增大到预设值时,一方面可使增压塞00变形,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增压塞00对弹性卡板522作用使其变形,使卡接口增大,从而使限位部02从卡接卡槽523内脱离,从而使出渣通道畅通,从而使残渣可以排出。
进一步的,如图18-24所示,所述卡接口处设有限位卡凸,所述限位部的至少一侧面设有防滑齿条,如此,可增大限位部02从卡接卡槽523内脱离的难度,以保证榨汁率。
具体的,所述增压部为三角形结构或类三角形结构。
在具体实施例中,实现所述螺杆60的另一端与第一盖体50可转动连接的方式有很多,如通过细轴连接,等;以下举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的,如图1、3、4和12所示,所述螺杆60另一端的端面与底盖板51的内侧面其中之一设有限位转孔64,另一设有限位转凸511,所述限位转凸511可转动地安装在限位转孔64内,所述限位转凸511的直径与螺杆60的另一端的直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1,如可取0.15、0.2、0.25、0.35、0.4、0.45、0.5、0.55、0.65、0.7、0.75、0.8、0.85、0.9或者0.95等。
可选地,限位转凸511的直径范围为5mm-50mm,如可取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或45mm等。
如此,通过使限位转凸511的直径与螺杆60的另一端的直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5,可使的限位转凸511较粗,即可使得螺杆60与第一盖体50转动连接的转轴部较粗,从而可增大滑动接触面积,以增加耐磨性,以避免长期使用后螺杆60在转动时会晃动。从而可提高螺杆60的转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如图1、4和12所示,可使所述限位转凸511的直径与所述螺杆60另一端的直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6,且小于或等于0.9,如可取0.65、0.7、0.75、0.8、或0.85等。如此,既可以具有足够的耐磨面积,又可以避免限位转凸511过粗而使得后述环形滑凸65壁厚太薄。
可选地,限位转凸511的直径范围为16mm-45mm,如可取20mm、25mm、30mm、35mm、40mm或45mm等。
具体的,所述限位转孔64设于螺杆60另一端的端面,所述限位转凸511设于底盖板51的内侧面,从而可增加底盖板51在限位转凸511处的结构强度(如可增加在限位转凸511处的厚度,或在限位转凸511处形成阶梯结构,等,以增加底盖板51在限位转凸511处的结构强度),从而可提高底盖板51的抗冲击能力。
其中,所述限位转孔64的侧壁形成环形滑凸65。
如图1、3、4和12所示,所述底盖板51上还凸设有间隔设于限位转凸511外的限位环壁512,所述限位环壁512与所述限位转凸511之间形成环形滑槽513,所述环形滑凸65可转动地安装在环形滑槽513内,以使螺杆60的另一端可转动安装于第一盖体50。
如此,可在环形滑凸65的两侧均形成耐磨面,从而可进一步的增强耐磨性。即是说,工作时,环形滑槽513可对环形滑凸65内外两侧均进行限位,当螺杆60挤压物料时,物料对螺杆60的反向作用力会使环形滑凸65临近物料所在一侧的内环侧面与环形滑槽513对应位置的内侧槽壁抵接,同时使环形滑凸65远离物料所在一侧的外环侧面与环形滑槽513对应位置的外侧槽壁抵接,从而有利于让物料多螺杆60的抵压作用被分散到环形滑凸65相对侧的内环侧面和外环侧面上,从而有利于让环形滑凸65两相对侧所受到的抵压作用力趋于均衡,避免物料多对螺杆60的反向作用力集中于螺杆60一侧,而使螺杆60与其转动连接的部件之间的抵压力度过大、部件局部加剧磨损,从而影响螺杆60与其转动连接的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的问题,进而有利于保证螺杆60榨汁的稳定性。
同时,环形滑凸65便于让螺杆60清洗后直接立放于桌面或者平台上晾干,避免像螺杆60水平放置与桌面或者平台上发生滚动掉落,从而方便晾干。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设计环形滑凸65和环形滑槽513结构,如,可在底盖板51的内侧面设置环形滑凸65,在螺杆60的另一端面设置环形滑槽513;等。
进一步的,如图1、3、4和12所示,所述第一敞口处形成有容置槽,所述限位环壁512设于容置槽内。如此,既可以隐藏限位环壁512,又可以对其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如图1、3、4和12所示,所述环形滑槽513的槽宽在环形滑槽513的深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呈减缩设置。如此,可便于安装。
进一步的,如图3和9所示,所述限位转凸511在远离所述底盖板51的方向上的凸设高度大于所述限位环壁512在远离所述底盖板51的方向上的凸设高度。如此,可进一步的降低组装难度。
进一步的,如图3和9所示,所述限位转凸511的远离所述底盖板51的侧面设有止抵凸部5111,所述止抵凸部5111用于与限位转孔64的底部抵接。
可以理解,在螺杆60旋转工作过程中,螺杆60的另一端(即限位转孔64的底部)可能会与底盖板51(即限位转凸511的远离所述底盖板51的侧面)抵接,而通过设置止抵凸部5111可减少抵接面积,减少摩擦力,降低能耗。
进一步的,如图1、4、5和6所示,所述榨汁组件100还包括防滴盖80,所述防滴盖80可转动地安装在榨汁筒20的外侧面,所述防滴盖80具有关闭出液口21的第一位置、及打开出液口21的第二位置。具体的,可通过转动而使防滴盖8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转换。
如此,通过在出液口21处设置防滴盖80,可在需要时,转动防滴盖80使其打开出液口21,实现出汁;可在不需要时,转动防滴盖80使其关闭出液口21,实现防滴。
进一步的,如图1、4、5和6所示,所述榨汁筒20的外侧面在所述出液口21处设有出液嘴26,所述防滴盖80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封堵所述出液嘴26,以关闭出液口21;在第二位置时打开出液嘴26,以打开出液口21。如此,通过设置出液嘴26,一方面可便于出液,另一方面也可便于设置防滴盖80,以便于打开或关闭出液口21。
进一步的,如图1、4、5和6所示,所述榨汁筒20的外侧面设有安装凸部27,所述安装凸部27设于出液嘴26的一侧,所述防滴盖80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凸部27。如此,可便于使防滴盖80与出液嘴26的嘴口处于同一高度,以便于关闭出液嘴26。
其中,所述安装凸部27一体连接于出液嘴26。
进一步的,如图1、4、5和6所示,所述安装凸部27上设有转轴28,所述防滴盖80包括盖本体81和连接于盖本体81一侧的转动部82,所述盖本体81用于封堵出液嘴26,所述转动部82上设有轴孔,所述转轴28可转动地安装在轴孔内,以使所述防滴盖80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凸部27。如此,可实现防滴盖80与安装凸部27的可转动连接,且结构简单。
具体的,所述转轴28与轴孔过盈配合,或转轴28与轴孔之间设有旋转阻尼,以便于将防滴盖80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如图1、4、5和6所示,所述转轴28包括连接于安装凸部27的远离榨汁筒20的一端的第一轴部281,以及与第一轴部281连接、并位于安装凸部27的一侧的第二轴部282;所述转动部82包括沿轴线方向相互连接的第一转部821和第二转部821,所述第一转部821设有与轴孔连通的避让缺口(图未标),所述第一转部821设于第一轴部281,所述第二转部821设于第二轴部282。
如此,可便于提高转动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4、5和6所示,所述防滴盖80还包括抓持部83,所述抓持部83连接于转动部82的一侧。如此,可通过抓持部83驱动防滴盖80转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防滴盖80横向延伸,在第二位置时,所述防滴盖80竖向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1、2和11所示,所述电机组件300还包括电机、弹性件90和套孔为具有防止周向转动的限位结构的连接套70,所述连接套70沿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输出轴310上,而且,由于连接套70的套孔具有防止周向转动的限位结构,其会随输出轴310转动。
其中,所述弹性件90用于使连接套70具有沿轴向向远离电机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当榨汁组件100安装/组装到支撑座200(支撑柱220)上时,所述连接套70沿轴向可移动地套设于螺杆60的一端(即后端),以使所述螺杆60通过连接套70与输出轴310可拆卸地传动连接。
其中,由于连接套70的套孔具有防止周向转动的限位结构,其会将输出轴310的动力传递给螺杆60,以驱动器转动。
套孔为矩形孔、或五边形孔、或六边形孔、或椭圆孔、或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结构的圆孔,等,在此不作限定。需要指出的时,所述输出轴310的一端的截面形状和螺杆60一端的截面形状应与套孔的形状适配,以实现传动连接。
可以理解,由于弹性件90使连接套70具有沿轴向向远离电机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在组装榨汁组件100与支撑座200时,可不必考虑螺杆60与连接套70的对位,而直接将螺杆60的一端(即后端)安装到位,在此过程中,其会抵压连接套70,使其向后移动并移动至避让位置,弹性件90蓄能;当电机开启时,会驱动输出轴310转动,而带动连接套70转动,当连接套70与螺杆60的一端(即后端)对准/对位后,在弹性件90的驱动下连接套70向前移动,并至连接位置,以实现动力传递,这可实现连接套70与螺杆60的快速自动进行对位。
即是说,在组装时,所述连接套70具有与所述螺杆60抵接的避让位置、以及套设在所述输出轴310与所述螺杆60上以传动连接所述连接套70与所述输出轴310的连接位置。
如此,通过设置弹性件90和连接套70,并通过弹性件90使连接套70具有避让位置和连接位置,可在组装榨汁组件100与支撑座200时,不必考虑连接套70与螺杆60的对位问题,即,使组装不受螺杆60与套孔的角度的影响,可实现榨汁组件100与支撑座200快速组装。在组装后,通过电机驱动可实现螺杆60与连接套70的快速自动对位,以实现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轴310的外侧面与所述连接套70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可使输出轴310与连接套70的连接为半柔性连接,从而可避免在传动过程中,由于小的偏位而导致磨损过快,以及连接位置容易断裂等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螺杆60的外侧面与所述连接套70的内侧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如此,一方面,可使螺杆60与连接套70的连接为半柔性连接,从而可避免在传动过程中,由于小的偏位而导致磨损过快,以及连接位置容易断裂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可在连接套70与螺杆60对位后,连接套70容易从避让位置移动至连接位置,即容易使连接套70套接在螺杆60上。
在具体实施例中,既可以使套孔为直通孔,以简化结构,此时,当连接套70处于连接位置时,可使输出轴310的一端伸入套孔内一侧,螺杆60的一端伸入套孔内另一侧。
又可以使所述套孔为阶梯孔,并包括第一阶孔和第二阶孔,所述第二阶孔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阶孔的横截面积,所述输出轴310沿轴向可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阶孔,所述螺杆60的一端沿轴向可移动地安装于第二阶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套孔为直通孔。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90可选为为压缩弹簧、或弹片、或拉簧、或橡皮筋等,只要能使连接套70具有沿轴向向远离电机的方向移动的趋势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90可选为压缩弹簧。
进一步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输出轴310外,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限位于电机的电机壳或支撑座200内的限位结构,另一端限位于连接套70,以使所述连接套70具有沿轴向向远离电机的方向移动的趋势。
其中,所述支撑座200内的限位结构可为输出轴310的轴承或轴套,或支撑座200内的限位凸起或限位支架。
如此,通过压缩弹簧的作用可使连接套70具有沿轴向向远离电机的方向移动的趋势;且,可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连接套70的外侧面设有抵接凸部,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套设在连接套70外,并抵接于抵接凸部。如此,可将连接套70另一端限位。
进一步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支撑座200还包括安装基座230,所述安装基座230位于所述输出轴310处,所述榨汁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基座230。其中,所述安装基座230为支撑柱220的一部分。
具体的,所述安装基座230的朝向电机组件300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2310,所述第一安装槽2310的底部设有安装孔2330,所述连接套70的外侧面设有限位凸部71,所述连接套70包括位于限位凸部71一侧的插入部72。
其中,所述限位凸部71可以呈环形设置,也可呈环状地分布有多个。
具体的,所述连接套70可移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2310内,且所述插入部72可移动地安装在安装孔2330内,所述螺杆60的另一端套设于插入部72内;所述限位凸部71抵接于第一安装槽2310的底部,以使所述连接套70限位于连接位置。
如此,可对连接套70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其限位于连接位置。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所述抵接凸部可以与限位凸部71一体设置,即,为同一凸部/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安装基座230的远离输出轴310的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槽2320,所述榨汁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安装槽2320;所述第二安装槽2320的底部向远离输出轴310的一侧局部拱起,以在所述安装基座230的朝向所述电机组件300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2310。其中,所述安装孔2330连通第一安装槽2310与第二安装槽2320。
如此,可以简化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榨汁组件100通过卡接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基座230。如此,可使榨汁组件100的拆装方便,简单。
进一步的,如图1、4和12所示,所述螺杆60包括主体部和安装于主体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通过连接套70与输出轴310可拆卸地传动连接。
即是说,所述螺杆60的后端为传动轴,所述主体部包括入料段62和挤切段63。
其中,所述传动轴可选为金属轴。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件螺杆60设置为一体结构。
以下,对榨汁组件与支撑座的可拆卸连接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进一步的,如图13-17所示,所述榨汁机包括支撑座200、电机组件300和榨汁组件100。
其中,所述支撑座200包括底座210和连接于底座210上的支撑柱220,所述支撑柱上设有第一卡接位和第一导向位。
其中,所述电机组件300安装于支撑柱220,所述电机组件300的结构可参照以上实施例,在此不必赘述,可以理解,所述电机组件300至少包括电机及与电机传动连接的输出轴310。
其中,所述榨汁组件100的结构可参照以上实施例,在此不必赘述,可以理解,榨汁组件100至少包括可转动设置的螺杆60,所述榨汁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接位和第二导向位。
所述第一导向位和第二导向位至少其中之一沿远离或靠近支撑柱的方向延伸,所述榨汁组件100通过所述第一导向位与第二导向位的可滑动配合在远离或靠近支撑柱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安装于支撑柱220,且所述榨汁组件100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位与第二卡接位的卡接配合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柱220,且所述螺杆60与输出轴310可拆卸地传动连接。
组装时,使第一导向位与第二导向位对位,以通过所述第一导向位与第二导向位的可滑动配合,使榨汁组件100向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卡接位与第二卡接位对位;继续使榨汁组件100向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移动,以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位与第二卡接位的卡接配合使榨汁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柱220,同时使螺杆60与输出轴310可拆卸地传动连接。如此,可使得第一卡接位与第二卡接位对位容易,从而可降低组装难度。
拆卸时,反向操作即可。
即是说,本发明中,通过在支撑柱220和榨汁组件100的一端分别设置第一导向位与第二导向位,在将榨汁组件100组装到支撑座200上时,可通过所述第一导向位与第二导向位的可滑动配合,使榨汁组件100向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一卡接位与第二卡接位对位,以在继续使榨汁组件100向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移动,通过所述第一卡接位与第二卡接位的卡接配合使榨汁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柱220。这样当榨汁组件100通过所述第一导向位与第二导向位的可滑动配合向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移动时,即可使第一卡接位与第二卡接位对位,从而可降低对位难度,从而降低组装难度,使得榨汁组件100与支撑座200的组装变得简单方便。
具体的,所述支撑柱220的一侧凸设有安装基座230,所述第一卡接位和第一导向位设于安装基座230,所述榨汁组件100安装于安装基座230,所述输出轴310设于安装基座230处。
进一步的,如图13-17所示,所述安装基座230包括设于支撑柱的安装凸台2340、及连接于安装凸台2340并向远离支撑柱220的方向延伸的滑行支撑部2350,所述第一卡接位设于安装凸台,所述第一导向位设于滑行支撑部。
即是说,在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导向位位于第一卡接位的前侧。
同样地,在所述榨汁组件100上,在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导向位位于第二卡接位的前侧。
如此,一方面,可保证在组装时,使榨汁组件100与支撑柱220先通过第一导向位与第二导向位的可滑动配合而可移动安装,再使第一卡接位与第二卡接位对位和安装。另一方面,将第一卡接位和第一导向位分别设于安装凸台2340和滑行支撑部2350,还可便于简化结构设计。再一方面,由于第一卡接位和第一导向位在靠近或远离支撑柱220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在将榨汁组件100组装到支撑座200后,可形成轴向多点受力限位处,从而可提高榨汁组件100与支撑座200的连接强度和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3-17所示,所述滑行支撑部2350为沿螺杆60的周向延伸的半环状结构。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所称的半环,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二分之一环,即是说,多与或少于二分之一都可称之为半环。
如此,可提高滑行支撑部2350的结构强度,还可简化结构。
具体的,所述滑行支撑部2350位于榨汁组件100的下侧,以提高滑行支撑部2350对榨汁组件100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3-17所示,所述第一导向位包括设于滑行支撑部2350的内侧面的第一滑槽2351,所述第二导向位包括凸设于榨汁组件100的外侧面的第一滑凸41;或者,所述第一导向位包括凸设于滑行支撑部2350的内侧面的第一滑凸41,所述第二导向位包括设于榨汁组件100的外侧面的第一滑槽2351。
且,所述第一滑槽2351与第一滑凸41至少其中之一沿远离或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凸41可滑动地设于第一滑槽235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位包括第一滑槽2351,并设于滑行支撑部2350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导向位包括第一滑凸41,并凸设于榨汁组件100的外侧面。且,所述第一滑槽2351与第一滑凸41均沿远离或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延伸。
如此,通过第一滑槽2351与第一滑凸41的可滑动配合,可使所述榨汁组件100在远离或靠近支撑柱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安装于支撑柱220。而且,通过使第一滑槽2351与第一滑凸41均沿远离或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延伸,可提高结构强度、滑动稳定性和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3-17所示,所述第一滑槽2351在螺杆6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有多个,如2个、3个、4个或5个等,如此,可提高受力均匀性,以提高滑动稳定性和安装稳定性。相应的,所述第一滑凸41也设有多个。
进一步的,如图13-17所示,所述第一滑槽2351在螺杆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槽2351分别靠近滑行支撑部2350的在螺杆60的周向上的两侧缘设置,且所述滑行支撑部2350的侧缘在第一滑槽2351的滑槽入口处设有与第一滑槽2351连通的导向缺口2352。
即是说,由于导向缺口2352,使得所述第一滑槽2351的滑槽入口处的外侧壁缺失,从而在组装时可方便第一滑凸41滑入第一滑槽2351内,以进一步地降低组装难度。
可以理解,即使当第一滑槽设有更多个时,也可使靠近滑行支撑部2350的在螺杆60周向上的两侧缘处的第一滑槽2351的滑槽入口处设置导向缺口235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凸41设于第二盖体40的外周面。可以理解,当所述第二导向位包括第一滑槽2351时,其也可设于第二盖体40的外周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所述第二导向位(第一滑凸41或第一滑槽2351)设于榨汁筒20的外周面。
进一步的,如图13-17所示,榨汁筒20的外侧面设有出液嘴26,则其可能会与滑行支撑部2350干涉,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滑行支撑部2350上设置避位缺口2353。
具体来说,如图13-17所示,所述滑行支撑部2350远离支撑柱220的一端设有避位缺口2353,所述出液嘴26设于所述避位缺口2353内。
如此,可便于减小榨汁组件100的轴向长度。
进一步的,如图13-17所示,所述第一导向位还包括设于避位缺口2353的侧壁的第二滑槽2354,所述第二导向位还包括凸设于出液嘴26的外侧面的第二滑凸261;或者,所述第一导向位包括设于避位缺口2353的侧壁的第二滑凸261,所述第二导向位包括设于出液嘴26的外侧面的第二滑槽2354。
且,所述第二滑槽2354与第二滑凸261至少其中之一沿远离或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凸261可滑动地设于第二滑槽2354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位还包括第二滑槽2354,所述第二导向位还包括第二滑凸261,且所述第二滑槽2354与第二滑凸261均沿远离或靠近支撑柱220的方向延伸。
如此,可进一步提高受力均匀性,以进一步提高滑动稳定性和安装稳定性。
可以理解,于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其他方式设置第一导向位和第二导向位,如在部分实施例中,可使滑行支撑部2350包括在螺杆6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滑行部,每一滑行部上均设有第一导向位,且其中两个滑行部之间的间隔可避位出液嘴26;或者,在另外一部分实施例中,可使第一导向位包括凸设于支撑柱220上的导向柱,第二导向位包括设于榨汁组件100上的导向孔,或者,第一导向位包括设于支撑柱220上的导向孔,第二导向位包括设于榨汁组件100上的导向柱,导向柱可滑动地设于导向孔内,以使所述榨汁组件100在远离或靠近支撑柱的方向上可移动地安装于支撑柱220。
进一步地,所述榨汁组件100的一端的端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320内,所述第一卡接位为设于第二安装槽2320的内侧壁的卡槽或倒扣2321,所述第二卡接位为设于榨汁组件100的外侧面的卡凸42;或者,所述第一卡接位为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320的内侧壁的卡凸42,所述第二卡接位为设于榨汁组件100的外侧面的卡槽或倒扣2321;所述卡凸42卡接于卡槽或倒扣2321。
如此,通过;所述卡凸42与卡槽或倒扣2321的卡接配合,可使所述榨汁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于支撑柱220。
具体的,所述卡凸42与卡槽或倒扣2321在螺杆60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有多对。如此,可提高受力均匀性。
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槽2310和第二安装槽2320均设于安装凸台23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榨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汁组件包括:
主筒体,所述主筒体包括榨汁筒、和一端敞口的进料筒,所述进料筒连接于所述榨汁筒一侧,并与所述榨汁筒连通,所述榨汁筒上设有出液口,所述出液口所述榨汁筒连通;所述榨汁筒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榨汁筒的前端设置有第一敞口;所述第一敞口的周缘设有出渣缺口;
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敞口处,所述第一盖体包括底盖板,所述出渣缺口与所述底盖板围合形成出渣孔;
所述出渣缺口的周侧设有出渣围板,所述出渣围板与所述底盖板围合形成与所述出渣孔连通的出渣通道;
所述第一盖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底盖板周缘的侧盖板,所述侧盖板设于所述榨汁筒外,并与所述榨汁筒围合形成环形间隙;所述侧盖板上设有对应所述出渣缺口的出渣口;以及
螺杆,所述螺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榨汁筒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汁筒包括在所述述榨汁筒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加速榨汁段,所述加速榨汁段的内径在所述榨汁筒的长度方向上呈减缩设置,所述第一敞口和所述出渣缺口设于所述加速榨汁段,所述侧盖板设于所述加速榨汁段外,并与所述加速榨汁段围合形成所述环形间隙;
和/或;
所述榨汁筒后端设置有第二敞口,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榨汁筒远离所述进料筒的一侧,所述榨汁筒上还设置有:
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敞口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榨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板的外侧面在所述出渣口的周侧设有挡渣围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渣围板包括第一挡渣侧板,所述第一挡渣侧板的外侧面与所述底盖板的外侧面共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缺口的面积小于所述出渣口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榨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渣口具有在所述螺杆工作时转动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缘和第二侧缘,所述出渣缺口靠近所述第一侧缘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榨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盖板的内侧面凸设有折弯设置的弹性卡板,所述弹性卡板与所述侧盖板的内侧面之间围合形成有弹性卡槽,所述弹性卡板的自由端与所述侧盖板的内侧面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弹性卡槽的卡接口;所述榨汁组件还包括增压塞,所述增压塞包括限位部和增压部,所述限位部卡接在所述弹性卡槽内,所述增压部设于所述出渣缺口处,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增压部的连接处设于卡接口内;
和/或,
所述榨汁筒还包括平缓进料段,所述平缓进料段连接于所述加速榨汁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敞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敞口设于所述平缓进料段,所述进料筒连接于所述平缓进料段一侧。
8.一种榨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汁机包括:
支撑座;
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以及
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榨汁组件,所述榨汁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支撑座,且所述榨汁组件的螺杆与所述电机组件的输出轴可拆卸地传动连接。
CN202110964475.2A 2021-05-31 2021-08-23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Active CN1134399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7397 2021-05-31
CN202121197397X 2021-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9987A CN113439987A (zh) 2021-09-28
CN113439987B true CN113439987B (zh) 2023-03-14

Family

ID=778188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93118.0U Active CN215874240U (zh) 2021-05-31 2021-08-23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CN202110964475.2A Active CN113439987B (zh) 2021-05-31 2021-08-23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93118.0U Active CN215874240U (zh) 2021-05-31 2021-08-23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5874240U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24787U (en) * 2000-05-26 2001-03-01 Wei Meng Yu Container
CN202760960U (zh) * 2012-07-10 2013-03-06 中山市迈格电器有限公司 榨汁机
CN103381048A (zh) * 2013-08-07 2013-11-06 聂贵锋 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双螺杆榨汁机
CN206560257U (zh) * 2016-11-18 2017-10-1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渣可调的卧式螺杆榨汁机
CN208192730U (zh) * 2017-12-26 2018-12-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性出渣可调原汁机
CN208286812U (zh) * 2017-09-28 2018-12-28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CN209883780U (zh) * 2019-03-08 2020-01-03 广东百胜图科技有限公司 榨汁机
CN210169674U (zh) * 2019-03-11 2020-03-2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汁率高的榨汁机
CN210540709U (zh) * 2019-06-04 2020-05-1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安全的榨汁机
KR20200111077A (ko) * 2019-03-18 2020-09-28 타프기계공업(주) 착즙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31997A1 (en) * 2007-09-06 2009-03-12 Trovinger Russell T Juicer with alternate cutters
CN103519665B (zh) * 2013-07-19 2018-08-07 慈溪市宏邦电器有限公司 易清洗的冰淇淋榨汁一体机
CN103920951B (zh) * 2014-03-28 2016-06-15 佛山市大铁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线切割机导轮座及其导轮组
CN205959164U (zh) * 2016-06-27 2017-02-15 闻庆宗 皮套键盘
CN110947223A (zh) * 2019-12-27 2020-04-03 厦门大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级处理式一体化干湿分离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424787U (en) * 2000-05-26 2001-03-01 Wei Meng Yu Container
CN202760960U (zh) * 2012-07-10 2013-03-06 中山市迈格电器有限公司 榨汁机
CN103381048A (zh) * 2013-08-07 2013-11-06 聂贵锋 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双螺杆榨汁机
CN206560257U (zh) * 2016-11-18 2017-10-1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渣可调的卧式螺杆榨汁机
CN208286812U (zh) * 2017-09-28 2018-12-28 广东美的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食物处理杯及食物处理机
CN208192730U (zh) * 2017-12-26 2018-12-07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性出渣可调原汁机
CN209883780U (zh) * 2019-03-08 2020-01-03 广东百胜图科技有限公司 榨汁机
CN210169674U (zh) * 2019-03-11 2020-03-2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汁率高的榨汁机
KR20200111077A (ko) * 2019-03-18 2020-09-28 타프기계공업(주) 착즙기
CN210540709U (zh) * 2019-06-04 2020-05-1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安全的榨汁机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QYZ18气动卧式榨汁机;马达红等;《食品与机械》;19910625(第03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874240U (zh) 2022-02-22
CN113439987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40271C2 (ru) Крышка дл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соковыжималки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ая соковыжималка
CN103763995B (zh) 榨汁机
JP6050915B2 (ja) 搾汁ジューサー
CN113439987B (zh)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CN201353133Y (zh) 清洁设备和组件
CN215127090U (zh)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CN215874239U (zh) 榨汁机
EP3459400B1 (en) Food processor
CN215127093U (zh)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CN113951717B (zh) 进料榨汁筒和榨汁机
CN215127091U (zh) 榨汁机
CN111839358A (zh) 一种清洁装置
CN113951716B (zh)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CN105078191B (zh) 用于上驱型榨汁机的主体的框架以及使用其的框架总成
CN110960056B (zh) 食物处理机
CN215874237U (zh) 榨汁组件和榨汁机
CN114698985A (zh) 一种具有自主循环过滤功能的果汁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07752709B (zh) 榨汁机组件
CN106308443B (zh) 料理机
KR20150017618A (ko) 역류 방지 주서기
CN108125545B (zh) 挤压桶及食物处理机
CN212912712U (zh) 一种易清洗的原汁机
CN218738836U (zh) 一种拖把桶
CN107752710B (zh) 榨汁机组件
CN217610478U (zh) 一种具有自主循环过滤功能的果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