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9348B - 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9348B
CN113439348B CN201980089667.4A CN201980089667A CN113439348B CN 113439348 B CN113439348 B CN 113439348B CN 201980089667 A CN201980089667 A CN 201980089667A CN 113439348 B CN113439348 B CN 1134393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ransport layer
charge transport
region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896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9348A (zh
Inventor
井上尚人
鸟殿智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39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9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9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93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G09G3/3275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0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 G09G3/207Display of intermediate tones by domain size control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14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or by the simultaneous addition of th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in or onto the light sour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6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used as an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1Anodes
    • H10K59/80515An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1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10/00Command of the display device
    • G09G2310/02Addressing, scanning or driving the display screen or processing steps related thereto
    • G09G2310/0264Details of driving circuits
    • G09G2310/027Details of drivers for data electrodes, the drivers handling digital grey scale data, e.g. use of D/A conver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3Improving the luminance or brightness uniformity across the scree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38Improving the black level

Abstract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层(16)、在发光层(16)的一侧所具备的上侧电极以及在发光层(16)的一侧相反侧的另一层所具备的下侧电极,所述下侧电极由在其间具有第一间隙的第一电极(6C)和面积比第一电极(6C)大的第二电极(6D)构成,所述上侧电极由在其间具有第二间隙的、与第一电极(6C)和所述第二电极(6D)相对的第三电极(6A)、以及与第二电极(6D)相对并且面积比第三电极(6A)小的第四电极(6B)构成。

Description

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光元件以及具备所述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开发了具备发光元件的各种显示装置,尤其是,从能够实现低耗电化、薄型化以及高画质化等方面出发,具备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装置、具备无机发光二极管或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显示装置备受关注。
另一方面,OLED、QLED存在缺乏低灰度的再现性的问题。
尤其是,在QLED中,由于在相对于电压的亮度特性中存在急剧的变化点,因此低灰度侧的亮度表现困难,进行了引入时分驱动来改善的尝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5-43021号公报(2015年3月5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5-43009号公报(2015年3月5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276097号公报(2006年10月12日公开)”
专利文献4: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4-308687号公报(1992年10月30日公开)”
专利文献5: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7-5072号公报(2007年1月11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图17的(a)和图17的(b)是示出以往的时分驱动方式(时分方向上PWM驱动)的QLED显示装置的各灰度中的显示面内的亮度偏差的程度的图。图17的(a)和图17的(b)是对于同一模型的两个显示装置,测量显示面内的亮度偏差特性相对于某输入灰度的结果。
如图17的(a)和图17的(b)所示,已知在各显示装置中,与高灰度侧相比,在低灰度(32灰度)侧,明显显示面内的亮度偏差显著增大。另外,当比较并观察两个显示装置的测量结果时,可知显示装置间的显示面内的亮度偏差也在低灰度(32灰度)侧比在高灰度侧大。
在具有OLED、QLED这样的发光元件(自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各个发光二极管在低灰度时,不能得到稳定的线性电压和亮度的特性,因此不仅构成一个像素的一个发光元件的电压和亮度的特性不稳定,而且构成显示装置的显示面的多个发光元件的电压和亮度的特性存在偏差,产生显示面内的亮度偏差。而且,也会产生不同的显示装置间的显示面内的亮度偏差。
OLED、QLED这样的发光元件为低灰度,无法得到稳定的线性电压和亮度的特性的原因在于,与发光元件本身的特性偏差相比,以恒定电流驱动发光元件的半导体层(例如非晶半导体层、氧化物半导体层、多晶硅半导体层等)的电流I-电压V的特性的偏差占主导地位。因此,上述的亮度偏差的问题是在缩小电流而点亮时、即进行低灰度的显示时必定会产生的大课题。上述的亮度偏差的程度具有在QLED的一方比OLED大的倾向。
另外,作为时分驱动方式,在时分方向上进行PWM驱动的情况下,例如成为流过10倍的电流来进行10%的PWM驱动的驱动方法,因此也会产生加速发光元件的寿命劣化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不进行时分驱动,也能够在低灰度侧得到稳定的线性电压和亮度的特性的发光元件、以及抑制显示面内的亮度偏差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光元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
一种发光元件,其包括发光层、在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具备的上侧电极以及在所述发光层的一侧相反侧的另一层所具备的下侧电极,所述发光元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电极由在其间具有第一间隙的第一电极和面积比所述第一电极大的第二电极构成,
所述上侧电极由在其间具有第二间隙的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构成,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对,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且面积比所述第三电极小,
在所述下侧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具备第一电荷输送层和第二电荷输送层,
在所述上侧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具备与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相对的第三电荷输送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相对的第四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重叠的第一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重叠的区域的一部分即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重叠的区域的另一部分即第三区域包括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重叠的第四区域包括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是第一载流子的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是与所述第一载流子不同的第二载流子的输送层。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有源矩阵基板上设置有所述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阵列;以及
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输出将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分别切换为阴极或阳极的信号的电路。
发明效果
能够提供即使不进行时分驱动,也能在低灰度侧得到稳定的线性电压和亮度的特性的发光元件、以及抑制显示面内的亮度偏差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的(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发光元件阵列的概略构成的图,(b)是表示点亮了发光元件阵列所具备的发光元件时的图。
图3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发光元件阵列所具备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俯视图,(b)是发光元件阵列所具备的发光元件的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的俯视图,(c)是发光元件阵列所具备的发光元件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包含基于来自图像定时控制器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而被控制的多个开关元件的电路的图。
图5是表示如图4所示的、控制有多个开关元件的情况下的像素电路的图。
图6的(a)~(e)是表示点亮模式1至5中各自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的极性、点亮部分、以及熄灭部分的图。
图7的(a)~(e)是表示图6的(a)~图6的(e)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至5中各自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的极性、以及第一区域至第四区域的电场的方向及点亮/熄灭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发光元件阵列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的元件施加电压与发光层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能够具备的另一发光元件阵列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能够具备的又一发光元件阵列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发光元件阵列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2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发光元件阵列的俯视图,(b)是图示了第一区域至第四区域的发光元件阵列的俯视图。
图13的(a)~(g)是表示点亮模式1至7中各自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的极性、点亮部分、以及熄灭部分的图。
图14是表示图13的(a)~图13的(g)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至7的各个中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的极性、以及第一区域至第四区域的电场的方向及点亮/熄灭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发光元件阵列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的元件施加电压与发光层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6的(a)是发光元件阵列的俯视图,其图示了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能够具备的变形例的发光元件阵列的第一区域至第四区域,(b)是表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能够具备的变形例的发光元件阵列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17的(a)和(b)是表示以往的时分驱动方式的QLED显示装置的各灰度中的显示面内的亮度偏差的程度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若基于图1至图16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则如下所述。以下,为了便于说明,有时对与在特定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具有同一功能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概略构成的图。
显示装置1包括在有源矩阵基板(未图示)上设置有发光元件(未图示)的发光元件阵列2、扫描线驱动器(Scan驱动器)3、数据线驱动器(Data驱动器)4、以及图像定时控制器5(电路)。
输入图像信号被输入到图像定时控制器5,从图像定时控制器5向发光元件阵列2输出点亮模式选择信号,从图像定时控制器5向扫描线驱动器3输出扫描线驱动器控制信号,从图像定时控制器5向数据线驱动器4输出数据线驱动器控制信号。
扫描线驱动器3在Hsync定时切换所需的电压。数据线驱动器4是用于在设定各发光元件(未图示)的电流之后使电流流过的部件。图像定时控制器5基于所述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输出点亮模式选择信号,该点亮模式选择信号是将各发光元件(未图示)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及第四电极分别切换为阴极或阳极的信号。
图2的(a)是表示发光元件阵列2的概略构成的图,图2的(b)是表示点亮了发光元件阵列所具备的发光元件时的图。此外,在图2的(a)以及图2的(b)中,仅图示在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阵列2的一部分即有源矩阵基板19上所具备的一个发光元件。
图3的(a)是发光元件阵列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6C和第二电极6D的俯视图,图3的(b)是发光元件阵列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的第三电极6A和第四电极6B的俯视图,图3的(c)是发光元件阵列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的俯视图。
发光元件阵列2包括有源矩阵基板19和设置在有源矩阵基板19上的发光元件。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有源矩阵基板19是包含例如薄膜晶体管元件(TFT元件)作为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元件的有源元件的基板。
如图2的(a)所示,设置于有源矩阵基板19上的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层16;发光层16的一侧(图中上侧)所具备的上侧电极;以及与发光层16的一侧的相反侧的另一侧(图中下侧)所具备的下侧电极。
所述下侧电极由在其间具有第一间隙的第一电极6C和面积比第一电极6C大的第二电极6D构成,所述上侧电极由在其间具有第二间隙的与第一电极6C和所述第二电极6D相对的第三电极6A、以及与第二电极6D相对并且面积比第三电极6A小的第四电极6B构成。
在所述下侧电极与发光层16之间,具备作为第一电荷输送层的电子输送层(ETL)15和作为第二电荷输送层的空穴输送层(HTL)17,在所述上侧电极与发光层16之间,具备作为与电子输送层(ETL)15相对的第三电荷输送层的空穴输送层(HTL)14和作为与空穴输送层(HTL)17相对的第四电荷输送层的电子输送层(ETL)18。
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具备作为第一电荷输送层的电子输送层(ETL)15、作为第二电荷输送层的空穴输送层(HTL)17、作为第三电荷输送层的空穴输送层(HTL)14、作为第四电荷输送层的电子输送层(ETL)18的情况为例并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具备作为第一电荷输送层的空穴输送层(HTL)17、作为第二电荷输送层的电子输送层(ETL)15、作为第三电荷输送层的电子输送层(ETL)18、作为第四电荷输送层的空穴输送层(HTL)14。
第一电极6C和第三电极6A重叠的第一区域L1包括电子输送层(ETL)15、发光层16和空穴输送层(HTL)14,第二电极6D和第三电极6A重叠的区域的一部分即第二区域L2包括电子输送层(ETL)15、发光层16和空穴输送层(HTL)14,第二电极6D和第三电极6A重叠的区域的另一部分即第三区域L3包括空穴输送层(HTL)17、发光层16和电子输送层(ETL)18,第二电极6D和第四电极6B重叠的第四区域L4包括空穴输送层(HTL)17、发光层16和电子输送层(ETL)18。
电子输送层(ETL)15及电子输送层(ETL)18是图2的(b)所图示的第一载流子即电子26的输送层,空穴输送层(HTL)14及空穴输送层(HTL)17是图2的(b)所示的第二载流子即空穴25的输送层。
如图2的(a)所示,第二电极6D横跨电子输送层(ETL)15和空穴输送层(HTL)17而形成,并且还横跨空穴输送层(HTL)14和电子输送层(ETL)18而形成。另外,第三电极6A也横跨电子输送层(ETL)15和空穴输送层(HTL)17而形成,并且还横跨空穴输送层(HTL)14和电子输送层(ETL)18而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的(a)以及图3的(b)所图示,列举第二电极6D以与第三电极6A相同的面积A形成、第一电极6C以与第四电极6B相同的面积B形成的情况并进行说明,但不限定于此,第二电极6D与第三电极6A的面积、第一电极6C与第四电极6B的面积也可以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a)所示,列举电子输送层(ETL)15以与空穴输送层(HTL)17相同的面积形成,空穴输送层(HTL)14以与电子输送层(ETL)18相同的面积形成,电子输送层(ETL)15与空穴输送层(ETL)14面积相同,空穴输送层(HTL)17与电子输送层(HTL)18的面积相同的情况为例并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如上所述,发光元件阵列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第二电极6D以及第三电极6A横跨电子输送层(ETL)和空穴输送层(HTL)而形成,因此,尽管所述下侧电极以及所述上侧电极分别是被分割为两部分的二分割控制方式,但能够具有四阶段以上的面积点亮模式。
图2的(b)是示出发光元件阵列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的、将第一电极6C作为供给电子26的阴极而驱动、将第二电极6D作为供给空穴25的阳极而驱动、将第三电极6A作为供给空穴25的阳极而驱动、将第四电极6B作为供给电子26的阴极而驱动的情况的图。此时,第二区域L2中,从第二电极6D供给的空穴25被电子输送层(ETL)15阻挡,因此不发光。另外,第三区域L3中,从第三电极6A供给的空穴25被电子输送层(ETL)18阻挡,因此不发光。另一方面,第一区域L1和第四区域L4发光。
如图2的(b)所示,在第一区域L1中,由于相对的第一电极6C和第三电极6A的电位在第三电极6A中较高,因此在发光层16中产生图中下方向的电场,在第四区域L4中,相对的第二电极6D和第四电极6B的电位在第二电极6D中较高,因此在发光层16中产生图中上方向的电场,第一区域L1和第四区域L4发光。另一方面,在第二区域L2中,相对的第二电极6D与第三电极6A的电位相同,因此,发光层16中不会产生电场,不会发光。同样地,在第三区域L3中,由于相对的第二电极6D与第三电极6A的电位相同,因此,发光层16中不会产生电场,不会发光。
在作为下侧电极的第一电极6C和第二电极6D与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一电荷输送层和在作为上侧电极的第三电极6A和第四电极6B与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四电荷输送层为第一载流子的输送层,在作为下侧电极的第二电极6D与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二电荷输送层和在作为上侧电极的第三电极6A与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三电荷输送层是与上述第一载流子不同的第二载流子的输送层。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第一载流子为电子26,第二载流子为空穴25,在作为下侧电极的第一电极6C和第二电极6D与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一电荷输送层为电子输送层(ETL)15,在作为下侧电极的第二电极6D和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二电荷输送层是空穴输送层(HTL)17,在作为上侧电极的第三电极6A与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三电荷输送层是空穴输送层(HTL)14,在作为上侧电极的第三电极6A以及第四电极6B与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四电荷输送层是电子输送层(ETL)18的情况为例并进行说明,但不限于此。在第一载流子为空穴25,且第二载流子为电子26的情况下,在图2的(a)和图2的(b)所图示的构成中,空穴输送层(HTL)被替换为电子输送层(ETL),电子输送层(ETL)被替换为空穴输送层(HTL)。虽省略了图示,具体而言,在作为下侧电极的第一电极6C和第二电极6D与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一电荷输送层成为空穴输送层(HTL),在作为下侧电极的第二电极6D与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二电荷输送层成为电子输送层(ETL),在作为上侧电极的第三电极6A与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三电荷输送层成为电子输送层(ETL),在作为上侧电极的第三电极6A和第四电极6B与发光层16之间所具备的第四电荷输送层成为空穴输送层(HTL)。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的(a)以及图2的(b)所图示,列举在第一电极6C与第二电极6D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中形成绝缘体22,在电子输送层(ETL)15与空穴输送层(HTL)17之间形成的第三间隙中形成绝缘体21,在空穴输送层(HTL)14与电子输送层(ETL)18之间形成的第四间隙中形成绝缘体20的情况为例并进行说明,但基于图9和图10且如后所述,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3的(c)所图示,在发光元件阵列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第一区域L1的面积与第四区域L4的面积相同,第二区域L2的面积与第三区域L3的面积相同。另外,第一区域L1的面积或第四区域L4的面积大于第二区域L2的面积或第三区域L3的面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整个第一区域L1中,空穴输送层(HTL)14、发光层16和电子输送层(ETL)15重叠,因此第一区域L1的面积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在整个第二区域L2中,由于空穴输送层(HTL)14、发光层16和电子输送层(ETL)15也重叠,因此第二区域L2的面积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在整个第三区域L3中,由于空穴输送层(HTL)17、发光层16和电子输送层(ETL)18也重叠,因此第三区域L3的面积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在整个第四区域L4中,由于空穴输送层(HTL)17、发光层16和电子输送层(ETL)18成为重叠,因此第四区域L4的面积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然而,并不限定于此,可以仅在第一区域L1至第四区域L4的各自的一部分上,空穴输送层(HTL)、发光层16和电子输送层(ETL)重叠。
图4是表示包括基于来自图1所图示的图像定时控制器5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控制的多个开关元件7A~10A、7B~10B的电路的图。
图4所图示的多个开关元件7A~10A、7B~10B基于来自图像定时控制器5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控制导通/断开。开关元件7A和7B是将第三电极6A与ELVDD供给源11和ELVSS供给源12中的任一方电连接的开关元件。开关元件8A和8B是将第四电极6B与ELVDD供给源11和ELVSS供给源12中的任一方电连接的开关元件。开关元件9A和9B是将第一电极6C与ELVDD供给源11和ELVSS供给源12中的任一方电连接的开关元件。开关元件10A和10B是将第二电极6D与ELVDD供给源11和ELVSS供给源12中的任一方电连接的开关元件。
图4所图示的多个开关元件7A~10A、7B~10B的导通/断开状态是基于将第一电极6C作为供给电子26的阴极而驱动、将第二电极6D作为供给空穴25的阳极而驱动、将第三电极6A作为供给空穴25的阳极而驱动、将第四电极6B作为供给电子26的阴极而驱动的、来自图像定时控制器5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因此,开关元件7A导通状态下,开关元件7B断开,从ELVDD供给源11向第三电极6A供给有ELVDD,第三电极6A的极性成为+。另外,开关元件8A断开状态下,开关元件8B导通,从ELVSS供给源12向第四电极6B供给有ELVSS,第四电极6B的极性成为-。另外,开关元件9A断开状态下,开关元件9B导通,从ELVSS供给源12向第一电极6C供给有ELVSS,第一电极6C的极性成为-。另外,开关元件10A导通状态下,开关元件10B断开,从ELVDD供给源11向第二电极6D供给有ELVDD,第二电极6D的极性成为+。
图5是表示如图4所示那样控制了多个开关元件7A~10A、7B~10B的情况下的像素电路的图。
如图5所示,在与具有第一电极6C、第二电极6D、第三电极6A和第四电极6B的发光元件对应的一个像素的像素电路中,具备数据线(Data)、扫描线(Scan)、复位线(Reset)和擦除线(Erase)。此外,从图1所示的扫描线驱动器3向扫描线(Scan)供给扫描信号,从图1所示的数据线驱动器4向数据线(Data)供给数据信号。
另外,一个像素的像素电路具有驱动晶体管(TrD)、在驱动晶体管(TrD)的漏极(或源极)与栅极之间连接的开关晶体管(Tr2)、在驱动晶体管(TrD)的栅极与数据线(Data)之间连接的开关晶体管(Tr1)和电容元件(C)的串联电路、以及在开关晶体管(Tr1)与电容元件(C)的连接点从ELVSS供给源12输入ELVSS的开关晶体管(Tr3)。
此处,开关晶体管(Tr2)的栅极与复位线(Reset)连接,开关晶体管(Tr1)的栅极与扫描线(Scan)连接,开关晶体管(Tr3)的栅极与擦除线(Erase)连接。然后,从ELVDD供给源11向驱动晶体管(TrD)的源极(或漏极)供给ELVDD。
在具有第一电极6C、第二电极6D、第三电极6A和第四电极6B的发光元件中,通过图5所图示的像素电路,可以对第二电极6D和第三电极6A施加ELVDD,对第一电极6C和第四电极6B施加ELVSS。
图6的(a)~图6的(e)是表示点亮模式1至5中各自的第一电极6C、第二电极6D、第三电极6A及第四电极6B的极性、点亮部分以及熄灭部分的图。
图1所图示的图像定时控制器5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输出从图6的(a)~(e)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5中选择一个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例如,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数为8位的情况下,图像定时控制器5也可以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160灰度~256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6的(a)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8分之6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64灰度~159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6的(b)所图示的点亮模式2(8分之4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32灰度~63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6的(c)所图示的点亮模式3(8分之3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2灰度~31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6的(d)所图示的点亮模式4(8分之1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1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6的(e)所图示的点亮模式5(8分之0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
此外,各点亮模式中的各灰度的显示基于经由图5所图示出的数据线(Data)供给的数据信号来进行。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3/8,(第四区域(L4)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3/8,(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1/8,(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1/8的情况下,当为图6的(a)~图6的(e)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5时,以下比例的区域点亮。
另外,如果第一区域L1的面积与第四区域L4的面积相同、第三区域L3的面积与第二区域L2的面积相同,则可以适当调整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以及第四区域L4的面积,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为图6的(a)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的情况下,(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6/8点亮。在为图6的(b)所图示的点亮模式2的情况下,(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4/8,或(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4/8点亮。在为图6的(c)所图示的点亮模式3的情况下,(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3/8,或(第四区域(L4)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3/8点亮。在为图6的(d)所图示的点亮模式4的情况下,(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1/8,或(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1/8点亮。在为图6的(e)所图示的点亮模式5的情况下,(0/(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0/8点亮。
如图6的(b)~图6的(d)所示,在点亮模式2~4的情况下,在第一点亮期间和所述第一点亮期间之后的第二点亮期间,由于能够使发光层16的不同区域发光,因此,能够防止发光元件的寿命降低。
另外,例如,如图6的(b)、图6的(d)以及图6的(e)所图示,在第一点亮期间之后的第二点亮期间,对第一电极6C、第二电极6D、第三电极6A以及第四电极6B分别施加与所述第一点亮期间极性相反的电压,即,在进行交流驱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发光元件的寿命降低。
此外,所述第一点亮期间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点亮期间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图7的(a)~图7的(e)是表示图6的(a)~图6的(e)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至5中各自的第一电极6C、第二电极6D、第三电极6A及第四电极6B的极性、第一区域L1至第四区域L4的电场的方向以及点亮/熄灭的图。
在图7的(a)~图7的(e)中,第一电极6C、第二电极6D、第三电极6A以及第四电极6B的极性为+是指:向这些电极供给ELVDD的情况,第一电极6C、第二电极6D、第三电极6A和第四电极6B的极性为-是指:向这些电极供给ELVSS的情况。另外,电场的方向为下方向是指:在发光层16中,在从上侧电极到下侧电极的方向上产生电场的情况,电场的方向为上方向是指:在发光层16中,在从下侧电极到上侧电极的方向上产生电场的情况。无电场方向是指在发光层16中不产生电场的情况。另外,点亮/熄灭为导通是指:第一区域L1、第二区域L2、第三区域L3以及第四区域L4中的相应的区域为点亮的状态,点亮/熄灭为断开是指:第一区域L1、第二区域L2、表示第三区域L3以及第四区域L4中的相应的区域为熄灭的状态。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发光元件阵列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的元件施加电压与发光层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
如图所示,在发光元件中,从低灰度至高灰度,得到稳定的线性的元件施加电压和发光层电流(亮度)的特性,因此能够实现抑制了显示面内的亮度偏差的显示装置1。
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点亮模式的分割数为点亮模式1~5这五个的情况为例并进行了说明,但点亮模式的分割数不限于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以将点亮区域的分割数分割为第一区域L1、第二区域L2、第三区域L3以及第四区域L4这四个区域的情况为例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第一区域L1的面积与第四区域L4的面积相同、第二区域L2的面积与第三区域L3的面积相同的情况为例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对图5所示的一个像素的像素电路中的、图中的上侧的数据线(Data)和图中的下侧的数据线(Data)供给同一数据信号的情况为例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图中的上侧的数据线(Data)和图中的下侧的数据线(Data)供给不同的数据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从图像定时控制器5(电路)输出点亮模式选择信号的情况为例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从数据线驱动器4(电路)输出点亮模式选择信号。
作为空穴输送层(HTL)14和空穴输送层(HTL)17的构成材料,只要是能够使空穴25向发光层16的传输稳定的空穴输送性材料,则不特别限定。其中,空穴输送性材料优选为空穴迁移率高的材料。此外,空穴输送性材料优选为能够防止从阴极移动来的电子穿透的材料(电子阻挡性材料)。由此,这可以提高发光层16中的空穴25和电子26的结合效率。作为用于这样的空穴输送层的材料,可以列举出芳基胺衍生物、蒽衍生物、咔唑衍生物、噻吩衍生物、芴衍生物、二苯乙烯基苯衍生物、螺环化合物等。此外,用于这样的空穴输送层的材料更优选为聚乙烯基咔唑(PVK)、或聚[(9,9-二辛基芴基-2,7-二基)-co-(4,4’-(N-(4-仲丁基苯基))二苯胺)](TFB)。PVK以及TFB由于提高在发光层16中电子26与空穴25再结合所产生的发光效率,因此起到改善电场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在空穴输送层(HTL)14的第三电极6A侧以及空穴输送层(HTL)17的第二电极6D侧形成未图示的空穴注入层。作为用于空穴注入层的材料,只要是能够使空穴25向发光层16内的注入稳定化的空穴注入性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空穴注入性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芳基胺衍生物、卟啉衍生物、酞菁衍生物、咔唑衍生物、还有聚苯胺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聚亚苯基亚乙烯基衍生物等导电性高分子等。此外,用于空穴注入层的材料更优选为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PEDOT-PSS由于提高在发光层16中电子26与空穴25再结合所产生的发光效率,因此起到改善电场发光元件的发光特性的效果。
作为空穴输送层(HTL)14、空穴输送层(HTL)17以及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形成方法,可列举出例如蒸镀法、印刷法、喷墨法、旋涂法、流延法、浸涂法、棒涂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凹版涂布法、柔性版印刷法、喷涂法、光刻法或者自组装法(交替吸附法、自组装单分子膜法)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其中,优选使用蒸镀法、旋涂法、喷墨法或光刻法。
作为电子输送层(ETL)15和电子输送层(ETL)18的构成材料,为了提高发光层16内的空穴25和电子26的再结合效率,电子输送层的材料优选能够防止从阳极移动来的空穴25的穿透,但是在电子输送层中使用氧化锌的情况下,由于发光层16和电子输送层的离子化电位的差,即,从发光层16到电子输送层的空穴传输的屏障相对较大,因此还起到发光层16内的空穴25和电子26的再结合效率提高,并且发光效率提高的效果。
另外,电子输送层(ETL)15的第一电极6C侧或电子输送层(ETL)18的第四电极6B侧也可以形成未图示的电子注入层。作为用于电子注入层的材料,只要是能够使电子26向发光层16内的注入稳定化的电子注入材料,则不特别限定。作为电子注入性材料,例如可列举出:铝、锶、钙、锂、铯、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锶、氧化锂、氟化锂、氟化镁、氟化锶、氟化钙、氟化钡、氟化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磺酸钠等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氧化物、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氟化物、碱金属的有机络合物等。
作为电子输送层(ETL)15、电子输送层(ETL)18和电子注入层的形成方法,可列举出例如蒸镀法、印刷法、喷墨法、旋涂法、流延法、浸涂法、棒涂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凹版涂布法、柔性版印刷法、喷涂法、光刻法或者自组装法(交替吸附法、自组装单分子膜法)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其中,优选使用蒸镀法、旋涂法、喷墨法或光刻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量子点发光层作为发光层16,但是不限于此。量子点发光层是通过产生空穴25和电子26的再结合而发出光的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发光材料,将层叠了一层或多层的量子点(半导体纳米粒子)作为在红色像素中具有红色发光峰值的量子点发光层,在绿色像素中作为具有绿色发光峰值的量子点发光层,在蓝色像素中作为具有蓝色发光峰值的量子点发光层。作为构成量子点发光层的材料,也可以包含从包含例如Cd、S、Te、Se、Zn、In、N、P、As、Sb、Al、Ga、Pb、Si、Ge、Mg以及它们的化合物的组中选择出的一个或多个半导体材料。另外,量子点发光层也可以是二组分核型、三组分核型、四组分核型、核壳型或核多壳型。另外,量子点发光层也可以包括掺杂的纳米粒子,或者也可以具备组成倾斜的结构。作为量子点发光层的厚度,如果厚度是能够提供电子26和空穴25的再结合场来表现发光功能的厚度,则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1nm~200nm左右。
作为形成作为发光层16的量子点发光层的方法,只要是能够形成电场发光元件所要求的微细的图案的方法,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蒸镀法、印刷法、喷墨法、旋涂法、流延法、浸涂法、棒涂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凹版涂布法、柔性版印刷法、喷涂法、光刻法或者自组装法(交替吸附法、自组装单分子膜法)等。其中,优选使用蒸镀法、旋涂法、喷墨法或光刻法。作为蒸镀法,例如,可列举出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作为真空蒸镀法的具体例,可列举出电阻加热蒸镀法、闪蒸蒸镀法、电弧蒸镀法、激光蒸镀法、高频加热蒸镀法、电子束蒸镀法等。在通过旋涂法、喷墨法等涂布液的涂布来形成发光层16的情况下,作为涂布液的溶剂,只要能够使发光层16的各构成材料溶解或分散,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甲苯、二甲苯、环己酮、环己醇、四氢化萘、均三甲苯、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二氯乙烷、氯仿等。
第一电极6C、第二电极6D、第三电极6A及第四电极6B必须在横向上并列地配置,并且需要既在电气上又在膜上分离。此外,例如,第三电极6A及第四电极6B优选为透明的,另一方面,作为与光的取出面相反侧的电极的第一电极6C及第二电极6D也可以不是透明的。另外,优选这些电极的电阻小,且一般使用作为导电性材料的金属材料,但也可以使用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作为电极材料,为了使容易地注入空穴25以及电子26,可列举出Au、Ta、W、Pt、Ni、Pd、Cr、Cu、Mo、碱金属、碱土金属等金属;这些金属的氧化物;AlLi、AlCa、AlMg等Al合金、MgAg等Mg合金、Ni合金、Cr合金、碱金属的合金、碱土金属的合金等合金;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氧化铟等的无机氧化物;掺杂有金属的聚噻吩、聚苯胺、聚乙炔、聚亚烷基噻吩衍生物、聚硅烷衍生物等的导电性高分子;α-Si、α-SiC;还有Li、Cs、Ba、Sr、Ca等碱金属类以及碱土类金属类的合金等。由于Al或Al合金作为电极的通用性高且比较廉价,因此起到能够抑制制造成本这样的效果。这些导电性材料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来使用。在使用两种以上的情况下,可以层叠由各材料构成的层。此外,更优选使用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锡(ITO)作为透明电极有被很多显示器采用的实绩,且由于可以转用制造装置,因此起到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效果。
作为第一电极6C、第二电极6D、第三电极6A及第四电极6B的成膜方法,可以使用一般的电极的形成方法,例如可列举真空蒸镀法、溅射法、EB蒸镀法、离子镀法等物理蒸镀(PVD)法、或化学蒸镀(CVD)法等。另外,作为这些电极的图案化方法,只要是能够以高精度形成于期望的图案的方法,则不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光刻法、喷墨法等。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能够具备的另一发光元件阵列2a的概略构成的图。另外,在图9中,仅图示在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阵列2a的一部分即有源矩阵基板19上所具备的一个发光元件。
在图2的(a)所图示的发光元件阵列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如上所述,在形成于第一电极6C与第二电极6D之间的第一间隙处另外形成绝缘体22,在形成于电子输送层(ETL)15与空穴输送层(HTL)17之间的第三间隙处也另外形成绝缘体21,在形成于空穴输送层(HTL)14和电子输送层(ETL)18之间的第四间隙处也另外形成绝缘体20。
另一方面,在图9所图示的发光元件阵列2a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在其间具有第一间隙的第一电极6C和第二电极6D同时或分别制膜后,形成电子输送层(ETL)15’。也可以由电子输送层(ETL)15’埋入第一电极6C与第二电极6D之间的第一间隙。然后,在将电子输送层(ETL)15’制膜成目标形状后,形成空穴输送层(HTL)17。然后,制成发光层16a,此时,也可以由发光层16a埋入在电子输送层(ETL)15’和空穴输送层(HTL)17之间形成的第三间隙。然后,其间具有第四间隙的空穴输送层(HTL)14和电子输送层(ETL)18同样地在发光层16a上形成为所希望的形状。然后,形成第三电极6A’及第四电极6B,但在形成第三电极6A’时,也可以由第三电极6A’埋入形成于空穴输送层(HTL)14和电子输送层(ETL)18之间的第四间隙。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能够具备的另一发光元件阵列2b的概略构成的图。此外,在图10中,仅图示在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阵列2b的一部分即有源矩阵基板19上所具备的一个发光元件。
在图10所示的发光元件阵列2b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在其间具有第一间隙的第一电极6C和第二电极6D同时或分别制膜后,形成电子输送层(ETL)15a、15b。但是,以形成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的间隙、即与所述第一间隙相接的间隙的方式,将电子输送层(ETL)15a和电子输送层(ETL)15b分离地形成。并且,在与所述第一间隙对应的间隙、即与所述第一间隙相接的间隙和所述第一间隙处形成绝缘体23。
另外,以形成与在第三电极(6A)与第四电极(6B)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隙对应的间隙、即与上述第二间隙相接的间隙的方式,将电子输送层(ETL)(18a)与电子输送层(ETL)(18b)分离地形成。然后,在与所述第二间隙对应的间隙、即与所述第二间隙相接的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处形成绝缘体24。
由于是如上所述的结构,因此,当第一电极6C与第二电极6D的极性为相反极性时、第三电极6A与第四电极6B的极性为反极性时,能够通过绝缘体23、24隔断从横向方向上的+极性向-极性方向的电场,因此,能够抑制由横向电场的紊乱引起的第一区域L1至第四区域L4的边界紊乱,从而能够将各区域的发光状态有效地用于周围的极限。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1至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光元件阵列32、5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在第一区域L1的面积与第四区域L4的面积不同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已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为了便于说明,对于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附图所示的部件相同功能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11是表示发光元件阵列32的概略构成的图。此外,在图11中,仅图示在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阵列32的一部分即有源矩阵基板19上所具备的一个发光元件。
图12的(a)是发光元件阵列32的俯视图,图12的(b)是图示了第一区域L1至第四区域L4的发光元件阵列32的俯视图。
如图11所图示,第二电极36D横跨电子输送层(ETL)15和空穴输送层(HTL)17而形成,并且还横跨空穴输送层(HTL)14和电子输送层(ETL)18而形成。另外,第三电极36A也横跨电子输送层(ETL)15和空穴输送层(HTL)17而形成,并且还横跨空穴输送层(HTL)14和电子输送层(ETL)18而形成。
另外,如图11、图12的(a)以及图12的(b)所图示,第二电极36D的面积比第一电极36C的面积大,第三电极36A的面积比第四电极36B的面积大。并且,第二电极36D的面积与第一电极36C的面积的差小于第三电极36A的面积与第四电极36B的面积的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2的(a)以及图12的(b)所图示,列举电子输送层(ETL)15以与空穴输送层(HTL)17相同的面积形成,空穴输送层(HTL)14以与电子输送层(ETL)18相同的面积形成,电子输送层(ETL)15与空穴输送层(ETL)14面积相同,空穴输送层(HTL)17与电子输送层(HTL)18的面积相同的情况为例并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另外,在发光元件阵列3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第一区域L1的面积大于第四区域L4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大于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大于第二区域L2的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图示,列举在第一电极36C与第二电极36D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中形成绝缘体29,在电子输送层(ETL)15与空穴输送层(HTL)17之间形成的第三间隙中形成绝缘体31,在空穴输送层(HTL)14与电子输送层(ETL)18之间形成的第四间隙中形成绝缘体30的情况为例并进行说明,但基于图9和图10且如上所述,并不限定于此。
图13的(a)~图13的(g)是表示点亮模式1至7中各自的第一电极36C、第二电极36D、第三电极36A及第四电极36B的极性、点亮部分以及熄灭部分的图。
图1所图示的图像定时控制器5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输出从图13的(a)~图13的(g)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7中选择一个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例如,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数为8位的情况下,图像定时控制器5也可以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168灰度~256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13的(a)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16分之13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128灰度~167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13的(b)所图示的点亮模式2(16分之8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96灰度~127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13的(c)所图示的点亮模式3(16分之7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32灰度~95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13的(d)所图示的点亮模式4(16分之6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16~31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13的(e)所图示的点亮模式5(16分之2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2~15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13的(f)所图示的点亮模式6(16分之1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在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值为1灰度的情况下,输出选择图13的(g)所图示的点亮模式7(16分之0点亮)的点亮模式选择信号。
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7/16,(第四区域(L4)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6/16,(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1/16,(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2/16的情况下,当为图13的(a)~图13的(g)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7时,以下比例的区域点亮。
在为图13的(a)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的情况下,(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13/16点亮。在为图13的(b)所图示的点亮模式2的情况下,(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8/16,或(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8/16点亮。在为图13的(c)所图示的点亮模式3的情况下,(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7/16点亮。在为图13的(d)所图示的点亮模式4的情况下,(第四区域(L4)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6/16点亮。在为图13的(e)所图示的点亮模式5的情况下,(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2/16点亮。在为图13的(f)所图示的点亮模式6的情况下,(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1/16点亮。在为图13的(g)所图示的点亮模式7的情况下,(0/(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四区域(L4)的面积)=0/16点亮。
如图13的(b)所图示,在点亮模式2的情况下,在第一点亮期间和所述第一点亮期间之后的第二点亮期间,由于能够使发光层16的不同区域发光,因此,能够防止发光元件的寿命降低。
另外,例如,如图13的(b)以及图13的(g)所图示,在第一点亮期间之后的第二点亮期间,对第一电极36C、第二电极36D、第三电极36A以及第四电极36B分别施加与所述第一点亮期间极性相反的电压,即,在进行交流驱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发光元件的寿命降低。
此外,所述第一点亮期间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点亮期间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图14的(a)~图14的(g)是表示图12的(a)~图12的(g)所图示的点亮模式1至7中各自的第一电极36C、第二电极36D、第三电极36A及第四电极36B的极性、第一区域L1至第四区域L4的电场的方向以及点亮/熄灭的图。
在图14的(a)~图14的(g)中,第一电极36C、第二电极36D、第三电极36A及第四电极36B的极性为+是指:向这些电极供给ELVDD的情况,第一电极36C、第二电极36D、第三电极36A和第四电极36B的极性为-是指:向这些电极供给ELVSS的情况。另外,电场的方向为下方向是指:在发光层16中,在从上侧电极到下侧电极的方向上产生电场的情况,电场的方向为上方向是指:在发光层16中,在从下侧电极到上侧电极的方向上产生电场的情况。无电场方向是指在发光层16中不产生电场的情况。另外,点亮/熄灭为导通是指:第一区域L1、第二区域L2、第三区域L3以及第四区域L4中的相应的区域为点亮的状态,点亮/熄灭为断开是指:第一区域L1、第二区域L2、表示第三区域L3以及第四区域L4中的相应的区域为熄灭的状态。
图15是示出发光元件阵列3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的元件施加电压与发光层电流之间的关系的图。
如图所示,在发光元件中,从低灰度至高灰度,得到稳定的线性的元件施加电压和发光层电流(亮度)的特性,因此能够实现抑制了显示面内的亮度偏差的显示装置。
如上所述,在发光元件阵列32所具备的发光元件中,在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二区域L2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以及第四区域L4的面积分别不同的情况下,列举了第一区域L1的面积大于第四区域L4的面积的情况为例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如后所述,第四区域L4的面积也可以大于第一区域L1的面积。
图16的(a)是发光元件阵列的俯视图,其图示了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能够具备的变形例的发光元件阵列52的第一区域L1至第四区域L4,图16的(b)是表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能够具备的变形例的发光元件阵列52的概略构成的图。此外,在图16的(b)中,仅图示在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阵列52的一部分即有源矩阵基板19上所具备的一个发光元件。
如图16的(a)所示,第四区域L4的面积大于第一区域L1的面积,第一区域L1的面积大于第三区域L3的面积,第三区域L3的面积大于第二区域L2的面积。
如图16的(b)所图示,第二电极46D横跨电子输送层(ETL)15和空穴输送层(HTL)17而形成,并且还横跨空穴输送层(HTL)14和电子输送层(ETL)18而形成。另外,第三电极46A也横跨电子输送层(ETL)15和空穴输送层(HTL)17而形成,并且还横跨空穴输送层(HTL)14和电子输送层(ETL)18而形成。第二电极46D的面积大于第一电极46C的面积,第三电极46A的面积大于第四电极46B的面积。并且,第二电极46D的面积与第一电极46C的面积之差大于第三电极46A的面积与第四电极46B的面积之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的(b)所示,列举电子输送层(ETL)15以与空穴输送层(HTL)14相同的面积形成,空穴输送层(HTL)17以与电子输送层(ETL)18相同的面积形成,电子输送层(ETL)15以比空穴输送层(ETL)17小的面积形成,空穴输送层(HTL)14以比电子输送层(HTL)18小的面积形成的情况为例并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图示,列举在第一电极46C与第二电极46D之间形成的第一间隙中形成绝缘体43,在电子输送层(ETL)15与空穴输送层(HTL)17之间形成的第三间隙中形成绝缘体42,在空穴输送层(HTL)14与电子输送层(ETL)18之间形成的第四间隙中形成绝缘体41,在第三电极46A与第四电极46B之间形成的第二间隙中形成绝缘体40的情况为例并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形成于第一电极46C与第二电极46D之间的第一间隙成为非发光区域S1,形成于电子输送层(ETL)15与空穴输送层(HTL)17之间的第三间隙以及形成于空穴输送层(HTL)14与电子输送层(ETL)18之间的第四间隙成为非发光区域S2,形成于第三电极46A与第四电极46B之间的第二间隙成为非发光区域S3。
〔总结〕
〔方式1〕
一种发光元件,其包括发光层、在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具备的上侧电极以及在所述发光层的一侧相反侧的另一层所具备的下侧电极,
所述下侧电极由在其间具有第一间隙的第一电极和面积比所述第一电极大的第二电极构成,
所述上侧电极由在其间具有第二间隙的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构成,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对,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且面积比所述第三电极小,
在所述下侧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具备第一电荷输送层和第二电荷输送层,
在所述上侧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具备与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相对的第三电荷输送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相对的第四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重叠的第一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重叠的区域的一部分即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重叠的区域的另一部分即第三区域包括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重叠的第四区域包括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是第一载流子的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是与所述第一载流子不同的第二载流子的输送层。
〔方式2〕
根据方式1所述的发光元件,
所述第一载流子为空穴,
所述第二载流子为电子,
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为空穴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为电子输送层。
〔方式3〕
根据方式1所述的发光元件,
所述第一载流子为电子,
所述第二载流子为空穴,
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为电子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为空穴输送层。
〔方式4〕
根据方式1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与
在所述第四区域中,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相等。
〔方式5〕
根据方式1至4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与
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相等。
〔方式6〕
根据方式4或5所述的发光元件,
成为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发光区域的面积或者成为所述第四区域中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成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发光区域的面积或者成为所述第三区域中的发光区域的面积。
〔方式7〕
根据方式1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
大于在所述第四区域中,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
〔方式8〕
根据方式1至3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
小于在所述第四区域中,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
〔方式9〕
根据方式1至8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隙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相同的材料。
〔方式10〕
根据方式1至8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隙处形成有绝缘体。
〔方式11〕
根据方式10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中与所述第一间隙相接的间隙处形成有绝缘体。
〔方式12〕
根据方式1至11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和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
在所述第三间隙中形成有与所述发光层相同的材料。
〔方式13〕
根据方式1至11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和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
在所述第三间隙中形成有绝缘体。
〔方式14〕
根据方式1至13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之间形成有第四间隙,
在所述第四间隙中形成有与所述第三电极相同的材料。
〔方式15〕
根据方式1至13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之间形成有第四间隙,
在所述第四间隙中形成有绝缘体。
〔方式16〕
根据方式1至15中任一个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所述第二间隙处形成有绝缘体。
〔方式17〕
根据方式16所述的发光元件,
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中与所述第二间隙相接的间隙处形成有绝缘体。
〔方式18〕
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在有源矩阵基板上设置有所述方式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阵列;以及
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输出将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分别切换为阴极或阳极的信号的电路。
〔方式19〕
根据方式18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电路在第一点亮期间输出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作为阴极、将所述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作为阳极的信号。
〔方式20〕
根据方式18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电路在第一点亮期间输出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作为阴极、将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作为阳极的信号。
〔方式21〕
根据方式18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电路在第一点亮期间输出将所述第一电极作为阴极、将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作为阳极的信号。
〔方式22〕
根据方式20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电路在第二点亮期间输出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作为阳极、将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作为阴极的信号。
〔方式23〕
根据方式22所述的显示装置,
所述第一点亮期间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点亮期间的长度相同。
〔附记事项〕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能够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法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产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1 显示装置
2、2a、2b 发光元件阵列
3 扫描线驱动器
4 数据线驱动器
5 图像定时控制器(电路)
6A、6A’ 第三电极
6B 第四电极
6C 第一电极
6D 第二电极
7A~10A 开关元件
7B~10B 开关元件
11 ELVDD供给源
12 ELVSS供给源
14 空穴输送层(第三电荷输送层)
15、15’、15a、15b 电子输送层(第一电荷输送层)
16、16a 发光层
17 空穴输送层(第二电荷输送层)
18、18a、18b 电子输送层(第四电荷输送层)
19 有源矩阵基板
20~24 绝缘体
25 空穴
26 电子
29~31 绝缘体
32、52 发光元件阵列
36A、46A 第三电极
36B、46B 第四电极
36C、46C 第一电极
36D、46D 第二电极
40~43 绝缘体
L1 第一区域
L2 第二区域
L3 第三区域
L4 第四区域
S1、S2、S3 非发光区域

Claims (23)

1.一种发光元件,其包括发光层、在所述发光层的一侧所具备的上侧电极以及在与所述发光层的一侧相反侧的另一侧所具备的下侧电极,所述发光元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电极由在其间具有第一间隙的第一电极和面积比所述第一电极大的第二电极构成,
所述上侧电极由在其间具有第二间隙的第三电极以及第四电极构成,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相对,所述第四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相对且面积比所述第三电极小,
在所述下侧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具备第一电荷输送层和第二电荷输送层,
在所述上侧电极与所述发光层之间,具备与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相对的第三电荷输送层以及与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相对的第四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重叠的第一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重叠的区域的一部分即第二区域包括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电极重叠的区域的另一部分即第三区域包括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重叠的第四区域包括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
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为第一载流子的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是与所述第一载流子不同的第二载流子的输送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流子为空穴,
所述第二载流子为电子,
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为空穴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为电子输送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流子为电子,
所述第二载流子为空穴,
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为电子输送层,
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及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为空穴输送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与
在所述第四区域中,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与
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成为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发光区域的面积或者成为所述第四区域中的发光区域的面积,大于成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发光区域的面积或者成为所述第三区域中的发光区域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
大于在所述第四区域中,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
小于在所述第四区域中,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所述发光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重叠而成为发光区域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隙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相同的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隙处形成有绝缘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中与所述第一间隙相接的间隙处形成有绝缘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和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
在所述第三间隙中形成有与所述发光层相同的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荷输送层和所述第二电荷输送层之间形成有第三间隙,
在所述第三间隙中形成有绝缘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之间形成有第四间隙,
在所述第四间隙中形成有与所述第三电极相同的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电荷输送层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之间形成有第四间隙,
在所述第四间隙中形成有绝缘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所述第二间隙处形成有绝缘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四电极之间的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四电荷输送层中与所述第二间隙相接的间隙处形成有绝缘体。
1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有源矩阵基板上设置有所述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阵列;以及
基于输入图像信号的灰度,输出将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分别切换为阴极或阳极的信号的电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在第一点亮期间输出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作为阴极、将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作为阳极的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在第一点亮期间输出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作为阴极、将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作为阳极的信号。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在第一点亮期间输出将所述第一电极作为阴极、将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作为阳极的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在第二点亮期间输出将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作为阳极、将所述第三电极和所述第四电极作为阴极的信号。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点亮期间的长度与所述第二点亮期间的长度相同。
CN201980089667.4A 2019-02-21 2019-02-21 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4393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6644 WO2020170399A1 (ja) 2019-02-21 2019-02-21 発光素子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9348A CN113439348A (zh) 2021-09-24
CN113439348B true CN113439348B (zh) 2024-04-05

Family

ID=72144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89667.4A Active CN113439348B (zh) 2019-02-21 2019-02-21 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15618A1 (zh)
CN (1) CN113439348B (zh)
WO (1) WO20201703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54388A4 (en) * 2020-12-24 2023-11-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IXEL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CN112838108A (zh) * 2020-12-29 2021-05-25 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64730A (ja) * 2010-09-15 2012-03-29 Panasonic Corp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624789A (zh) * 2014-09-30 2016-07-0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裝置
CN107369691A (zh) * 2016-05-12 2017-11-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垂直沟道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设备
JP2019004032A (ja) * 2017-06-14 2019-01-1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45662A (ja) * 1994-07-29 1996-02-16 Shinko Denshi Kk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パネル駆動回路
WO2001084660A1 (en) * 2000-05-02 2001-11-08 Paratek Microwave, Inc. Voltage tuned dielectric varactors with bottom electrodes
JP3863418B2 (ja) * 2000-12-08 2006-12-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El表示装置
JP5105744B2 (ja) * 2005-01-31 2012-12-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EP1775780A1 (en) * 2005-10-14 2007-04-18 STMicroelectronics S.r.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device
US8136961B2 (en) * 2007-11-28 2012-03-20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Electro-luminescent area illumination device
JP6000127B2 (ja) * 2011-01-07 2016-09-28 株式会社カネカ 有機el装置
JP6285158B2 (ja) * 2013-11-26 2018-02-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2401987B1 (ko) * 2014-08-01 2022-05-25 올싸거널 인코포레이티드 유기 전자 장치의 포토리소그래피 패터닝
CN106654029B (zh) * 2016-12-14 2018-09-07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装置
US20190296264A1 (en) * 2018-03-26 2019-09-26 Apple Inc. Quantum dot based pixel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64730A (ja) * 2010-09-15 2012-03-29 Panasonic Corp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1624789A (zh) * 2014-09-30 2016-07-01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發光裝置、電子裝置及照明裝置
CN107369691A (zh) * 2016-05-12 2017-11-21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包括垂直沟道的薄膜晶体管以及使用其的显示设备
JP2019004032A (ja) * 2017-06-14 2019-01-10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15618A1 (en) 2022-04-14
CN113439348A (zh) 2021-09-24
WO2020170399A1 (ja) 2020-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79093B2 (en) Dual emissi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US812055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having longer life span
US8441472B2 (en)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panel
KR101429537B1 (ko) 유기발광소자
US8294699B2 (en) Luminescence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luminescenc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luminescence device
EP1968038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JP4381206B2 (ja) 発光トランジスタ
KR20090060750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13439348B (zh) 发光元件以及显示装置
JPH10268798A (ja) 表示装置
KR20080048339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의 홀 주입층 형성방법과 이를 포함한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의 제조방법
JP5490815B2 (ja) 調整可能な発光ダイオード
TWI466350B (zh) Thin film active element group, thin film active element array,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hin film active element group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130069552A1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with space charge/voltage instability stabilization drive
KR100467943B1 (ko) 유기 전계발광소자와 그 제조방법
JP2002100470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駆動方法、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590089B2 (ja) 有機el素子
KR100761114B1 (ko)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과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20150041314A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80057791A (ko) 핀구조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JP2001160492A (ja) 有機薄膜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230147514A1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338098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04032577A1 (ja) 有機el積層型有機スイッチング素子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2021145093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表示装置、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