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8984A - 分配器和喷出容器 - Google Patents

分配器和喷出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8984A
CN113438984A CN202080013287.5A CN202080013287A CN113438984A CN 113438984 A CN113438984 A CN 113438984A CN 202080013287 A CN202080013287 A CN 202080013287A CN 113438984 A CN113438984 A CN 1134389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nser
pressing
container
lid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328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孝
上原一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2153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12823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214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12823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2147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2012823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389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89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9/00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 F04B9/14Pumps characterised by muscle-power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005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0062Outlet valves actuated by the pressure of the fluid to be sprayed
    • B05B11/007Outlet valves actuated by the pressure of the fluid to be sprayed being opened by deformation of a sealing element made of resiliently deformable material, e.g. flaps, skirts, duck-bill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28Pumps having a pumping chamber with a deformable wall
    • B05B11/1029Pumps having a pumping chamber with a deformable wall actuated by a lever
    • B05B11/103Pumps having a pumping chamber with a deformable wall actuated by a lever without substantial movement of the nozzl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pressure stro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02Membranes or pistons acting on the contents inside the container, e.g. follower pistons
    • B05B11/026Membranes separating the content remaining in the container from the atmospheric air to compensate underpressure inside th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1/00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 B05B11/01Single-unit hand-held apparatus in which flow of contents is produced by the muscular force of the operator at the moment of us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ans producing the flow
    • B05B11/10Pump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the contents from the container to a pump chamber by a sucking effect and forcing the contents out through the dispensing nozzle
    • B05B11/1042Components or details
    • B05B11/1043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 B05B11/1045Sealing or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between pump and container the pump being preassembled as an independent unit before being mounted on the contain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分配器(1)包括:壳体(2),其具有凹部(26);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30),其覆盖凹部(26)的开口部(261),且与凹部(26)一起形成泵室(11);按压部(70),其与盖部(30)相对地配置于泵室(11)的外侧,能够将盖部(30)按压至泵室(11)的容积变小一侧,且设置成能够通过按压盖部(30)使其一边弹性变形一边进入凹部(26)的内部;流出口(112),其在按压部(70)按压盖部(30)时,使泵室(11)内部的液状物朝向喷出口(12)流出;和流入口(111),其与流出口(112)分开设置,在利用按压部(70)对盖部(30)的按压被解除时,使液状物流入泵室(11)的内部。

Description

分配器和喷出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配器和喷出容器。
背景技术
先前,已知有一种能够从喷出口喷出液状物的分配器。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分配器具有容积可变且能够抽吸并保持一定量的液体的室。该室被划分形成于支撑结构体与弹性要素之间。弹性要素能够变形,且覆盖在支撑结构体的外表面开口的凹部的上述开口部。该分配器还具有杆。在该杆设置有肋部。肋部抵接于弹性要素的外表面的上部。当操作杆时,肋部按压上述弹性要素使其变形。由此,将上述室压缩,上述室内的液体从流出口通过喷嘴被喷出至外部。液体的喷出量由控制杆的最大行程量决定。当松开杆,利用肋部对弹性部件的按压被解除时,液体从与上述流出口分开设置的吸入管流入上述室内。
另外,先前,已知有一种能够从喷出口喷出液状物的分配器。例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液体喷出器的盖具有盖主体、圆顶和螺旋弹簧。在盖主体竖立设置有嵌合内筒。圆顶为可弹性压挤的倒扣碗状,设置于嵌合内筒的外周,覆盖嵌合内筒的开口部。螺旋弹簧与支撑圆顶的顶部背面的环连结。当对抗螺旋弹簧的弹力而按压圆顶时,圆顶内的液体从喷嘴前端注出。圆顶通过自身的弹性回复力和螺旋弹簧的弹性回复而恢复为原来的状态。此时,液体被抽吸至圆顶内。
另外,先前,已知有一种具有容器和分配器的喷出容器。例如,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安装于具有把手部的容器的泵分配器。该分配器具有触发部、活塞部、筒部、通路部、喷嘴部和盖部。按下触发部使其接近容器的把手部,由此按下活塞部,对筒部内施加压力,经由通路部使液体从通路部前端的喷嘴部喷射。盖部是用于将分配器安装于容器的部位,例如通过螺合等安装于容器的口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32004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637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1590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从喷出口喷出液状物的分配器(以下也称为“分配器(i)”)。
分配器(i)包括具有凹部的分配器主体。
分配器(i)包括盖部。盖部覆盖凹部的开口部,与凹部一起形成泵室,且能够弹性变形。
分配器(i)包括按压部。按压部与盖部相对地配置于泵室的外侧,设置成能够将盖部按压至泵室的容积变小一侧,能够按压盖部使其一边弹性变形一边进入凹部的内部。
分配器(i)包括流出口。流出口在按压部按压盖部时,使泵室内部的液状物朝向喷出口流出。
分配器(i)包括流入口。流入口与流出口分开设置,在利用按压部对盖部的按压被解除时,使液状物流入泵室的内部。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从喷出口喷出液状物的分配器(以下也称为“分配器(ii)”)。
分配器(ii)包括分配器主体。
分配器(ii)包括盖部。盖部安装于分配器主体,与分配器主体一起形成泵室,且能够弹性变形。
分配器(ii)包括施力单元。施力单元配置于分配器主体的内部,能够推压盖部的内表面。
分配器(ii)包括杆。杆相对于分配器主体可旋动地设置,且具有能够按压盖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
以如下方式设置按压部和施力单元:在施力单元响应由按压部的按压引起的盖部的弹性变形而开始推压盖部的内表面时,由按压部按压的盖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与由施力单元推压的盖部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重叠。
通过按压部按压盖部而将泵室内的液状物从喷出口喷出。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出容器(以下也称为“喷出容器(iii)”)。
喷出容器(iii)包括容器。容器具有收纳液状物的收纳部、供使用者抓持的把手部、被安装部和被卡合部。
喷出容器(iii)包括分配器。分配器具有安装于容器的被安装部的安装部、和与容器的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分配器响应使用者的操作从喷出口喷出来自容器的收纳部的液状物。
喷出容器(iii)包括固定部件。固定部件将分配器固定于容器。
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分配器绕容器的被安装部旋转。
固定部件设置成能够在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将分配器固定于容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剖视图(沿图3、4的V-V观察)。
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7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8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动作的剖视图(沿图7的VIII-VIII观察)。
图9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动作的剖视图(沿图6、7的IX-IX观察)。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图14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动作的剖视图。
图1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剖视图。
图17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喷出容器的立体图。
图18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喷出容器的前视图。
图19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喷出容器的侧视图。
图20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喷出容器的剖视图(沿图18的IV-IV观察)。
图21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的剖视图(沿图18的IV-IV观察)。
图22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喷出容器的剖视图(沿图19的VI-VI观察)。
图23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喷出容器的剖视图(沿图19的VII-VII观察)。
图24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喷出容器的立体图。
图25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喷出容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分配器为如下结构:即便在杆位于最大行程位置时,肋部也不进入开口于支撑结构体的外表面的凹部的内部。因此,上述室的压缩量不充分,能够喷出的液体量有限。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增大可喷出的液状物的量的分配器(i)。关于该分配器(i),基于下述第一~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盖中,假定设置用于按压圆顶的杆,则通过杠杆作用,可费较少的力从喷嘴前端注出液体,因此有利。但是,在通过杆按压圆顶的部位与通过螺旋弹簧的弹力推压圆顶的部位偏离的情况下,有可能螺旋弹簧无法顺畅地工作,而无法获得螺旋弹簧原本的功能。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原本并没有设置用于按压圆顶的杆的设想,因此,当然没有考虑与螺旋弹簧的功能相关的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配器(ii),其是包括杆的分配器,且能够使施力单元顺畅地工作,该施力单元用于使形成泵室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恢复为初始状态。关于该分配器(ii),基于下述第一和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中,使用者必须自行调整容器的口部的圆周方向上的分配器的位置,在保持该位置的同时,通过盖部将分配器固定于容器。另外,即便如此将分配器固定于容器,也有分配器被固定于从上述调整好的位置偏离的位置的可能。如此,期望能够将分配器设置于规定的位置并固定于容器的喷出容器。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分配器设置于规定的位置并固定于容器的喷出容器(iii)。关于该喷出容器(iii),基于下述第五和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对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功能构成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符号,由此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基于第一实施方式对分配器(i)进行说明。图1~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工作前的构成。分配器1是可响应使用者的取出操作从喷出口12喷出液状物的装置。液状物不限于液体,也包含糊状物质,例如可以为液体洗涤剂、柔顺剂、漂白剂、洗发水、润丝精、护发素、沐浴乳、化妆液、药剂、液体调味料等。分配器1是所谓的泵分配器,如图5所示,具有吸入口10、泵室11和喷出口12。在连接吸入口10与喷出口12的通路上设置有泵室11,吸入口10与喷出口12经由泵室11相互隔开。分配器1可以直接喷出液状物,也可以具有使液状物雾化的机构而将液状物呈雾状喷出。
液状物被收纳于与分配器1分开的容器100。容器100例如为瓶形状,安装于分配器1,向分配器1供给液状物。分配器1能够从吸入口10吸入液状物。彼此安装起来的分配器1与容器100作为喷出容器发挥功能。根据容器100的形态,也可以在分配器1的吸入口10连接吸入管320。作为容器100,在使用具有伴随收纳的液状物的减少而收缩的内层的所谓分层容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在分配器1连接吸入管320。
分配器1具有壳体2、弹性部件3、吸入阀4、喷出阀5、安装部件6、按压部件7和施力单元8。
如图1~5所示,壳体2具有圆盘部20、第一圆筒部21、第二圆筒部22、喷嘴部23和抓持部24。如图5所示,圆盘部20、第一圆筒部21和第二圆筒部22具有共通的轴250,且依次堆积,直径依次变小。以下,在沿着轴250的方向上,将相对于第一圆筒部21靠圆盘部20一侧也称为上,将相对于圆盘部20靠第一圆筒部21一侧也称为下。但是,上、下的术语是指分配器1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未必是指铅直方向的上下。
喷嘴部23从圆盘部20的外缘突出,在圆盘部20的径向上延伸。在喷嘴部23的前端设置有盖230。在盖230的前端部开设有喷出口12。从喷嘴部23的两侧面分别突出有圆柱状的突起231(参照图2)。这些突起231位于喷嘴部23的上侧,在相对于喷嘴部23的轴成直角的方向上延伸。
抓持部24为板状,沿着与轴250正交的平面扩展。抓持部24从圆盘部20的外缘中的隔着轴250的喷嘴部23的相反侧突出,并在圆盘部20的径向上延伸。在抓持部24的下表面设置有较浅的凹处240。凹处240使手指在抓持部24处的定位变得容易。
第一圆筒部21为有底圆筒状,从圆盘部20的下表面突出。在第一圆筒部21的下端的底部210开设有吸入口10。凸缘状的突起211从第一圆筒部21的外表面突出。第二圆筒部22为圆筒状,从第一圆筒部21的底部210突出。第二圆筒部22包围吸入口10的周围。如图5所示,吸入管320可与第二圆筒部22连接。
如图5所示,在壳体2的内部形成有凹部26、施力单元收纳孔27、吸入阀收纳孔28和喷出通路29。
凹部26形成于圆盘部20的内部,在圆盘部20的上表面201开口。凹部26呈表玻璃状凹陷。凹部26的底部260为例如切除了球面的一部分的曲面状。底部260在从上侧观察的俯视时为圆形,但也可以为椭圆状等。底部260可以与圆盘部20的上表面201直接连接,也可以经由凹部26的内表面中的在轴向上延伸的内周面与圆盘部20的上表面201连接。在圆盘部20的上表面201,设置有包围凹部26的开口部261的环状的槽202。
施力单元收纳孔27形成于圆盘部20和第一圆筒部21的内部。施力单元收纳孔27为圆筒状,轴向一端在凹部26的底部260开口。该开口部111作为通向泵室11的流入口发挥功能,因此以下记载为流入口111。流入口111设置于泵室11,在凹部26的底部260开口。
吸入阀收纳孔28形成于第一圆筒部21的内部,与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轴向另一端连接。吸入阀收纳孔28是直径较施力单元收纳孔27小的圆筒状,由第一圆筒部21的底部210划分形成。形成于第一圆筒部21的底部210的吸入口10与吸入阀收纳孔28连接,由此使吸入口10与凹部26连通。即,吸入口10经由吸入阀收纳孔28和施力单元收纳孔27与流入口111连通,从吸入口10经由吸入阀收纳孔28、施力单元收纳孔27和流入口111与凹部26连接的通路作为通向泵室11的液状物的吸入通路发挥功能。
凹部26、施力单元收纳孔27、吸入阀收纳孔28和吸入口10具有共通的轴251,且沿着该轴251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轴251与圆盘部20等的轴250一致。
喷出通路29形成于圆盘部20和喷嘴部23的内部,在凹部26的底部260开口。该开口部112作为从泵室11形成的流出口发挥功能,因此以下记载为流出口112。流出口112设置于泵室11,在凹部26的底部260开口。流出口112与流入口111分开设置,流出口112与流入口111仅经由泵室11相互连通。底部260处的流出口112的开口面积小于底部260处的流入口111的开口面积。喷出通路29与喷嘴部23的前端的喷出口12连接,作为从泵室11形成的喷出通路发挥功能。
弹性部件3设置于圆盘部20的上表面201。弹性部件3例如以合成树脂为材料形成,具有挠性。弹性部件3具有盖部30和凸缘部31。
盖部30是能够弹性变形的膜状部分,具有规定的弹性。盖部30覆盖凹部26的开口部261,与凹部26一起形成泵室11。在盖部30变形前的初始状态下,盖部30为相对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向上侧、即远离凹部26的底部260一侧鼓出的圆顶状,且为例如切除了球面的一部分的曲面状。如图3所示,盖部30在从上侧观察的俯视时为圆形,但也可以为椭圆形等。盖部30的厚度或弹性系数也可以在盖部30的面内局部不同。如图5所示,圆筒状的卡止部34从盖部30的下表面、即与泵室11相对的面的中央部突出。卡止部34的外径较底部260处的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开口部的直径小。为了加强盖部30,也可以在盖部30的下表面或上表面设置从卡止部34呈放射状延伸并到达盖部30的外缘附近的多个肋部。
凸缘部31是包围盖部30的板状的连接部。包围盖部30的环状突起311从凸缘部31的下表面突出。突起311嵌合于圆盘部20的槽202,凸缘部31的下表面与圆盘部20的上表面201相接触,由此划分形成泵室11且使泵室11保持液密。
吸入阀4是合成树脂制的,如图5所示,一体地具有圆筒状的基体40和板状的阀体41。阀体41在基体40的轴向一端经由连结部与基体40连接,能够相对于基体40弹性地进行轴向位移。基体40嵌合于吸入阀收纳孔28。阀体41以堵住吸入口10的方式设置于第一圆筒部21的底部210。第一圆筒部21的内部的压力较第二圆筒部22的内部的压力低,当因它们的压力差产生的推力超过上述连结部的弹力时,阀体41从底部210离开,吸入口10打开。当第一圆筒部21的内部的压力上升,因上述压力差产生的推力低于上述连结部的弹力时,阀体41与底部210相接触,吸入口10关闭。当第一圆筒部21的内部的压力为第二圆筒部22的内部的压力以上时,保持吸入口10关闭的上述状态。
喷出阀5是球阀,如图5所示,具有球状的阀体50和回复弹簧51。喷出阀5收纳于设置在喷嘴部23内部的喷出阀收纳孔233。阀体50通过落座于阀座232而将喷出通路29中的泵室11与喷出口12之间堵住。回复弹簧51为螺旋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设置于盖230的端部与阀体50之间,始终对阀体50朝向阀座232施力。在喷出通路29中,当因较阀座232靠泵室11侧的压力产生的推力高于因喷出口12侧的压力产生的推力与回复弹簧51的施加力的合计时,因该压力差而使得阀体50从阀座232离开,喷出通路29打开,泵室11与喷出口12连通。当因泵室11侧的压力产生的推力低于因喷出口12侧的压力产生的推力与回复弹簧51的施加力的合计时,阀体50落座,喷出通路29关闭,泵室11与喷出口12的连通被阻断。
安装部件6是在内表面形成有螺纹部60的圆筒状的盖,包围第一圆筒部21。安装部件6相对于第一圆筒部21可旋转。如图5所示,通过安装部件6的上端61卡止于突起211,而限制安装部件6相对于第一圆筒部21向下方的轴向移动。使用者通过将容器100的口颈部101插入第一圆筒部21的外表面与安装部件6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使安装部件6相对于口颈部101旋转,由此能够使口颈部101的螺纹部螺合于安装部件6的螺纹部60。由此,能够将容器100紧固固定并安装于分配器1。
按压部件7与盖部30的上表面相对地隔着盖部30配置于泵室11的相反侧。按压部件7与杆(杠杆)71一体地设置,例如以合成树脂为材料与杆71一体成型。杆71是向上侧平缓地弯曲成凸状的板状。杆71具有铰链部711和抓持部712。铰链部711位于杆7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抓持部712位于杆7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
如图1和图3所示,铰链部711位于与杆71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板宽方向的两侧,以横跨喷嘴部23的方式夹住喷嘴部23。如图2所示,在铰链部711形成有孔710。孔710供喷嘴部23的突起231可旋转地嵌合。孔710与喷嘴部23的突起231作为杆71的支点7A发挥功能。如图2、5所示,该支点7A位于上下方向上与凹部26重叠的高度,换而言之,位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与底部260的最深部之间,且位于凹部26中的开口部261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孔710与突起231处于与圆盘部20的槽202、换而言之、弹性部件3和壳体2的连接部位大致相同的高度。以下,将以杆71的支点7A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简称为旋转方向。
图6~9表示将杆71的抓持部712按压至最下侧、换而言之、最靠近壳体2的抓持部24的位置,杆71的旋转方向的行程量成为最大的状态、即杆71处于最大行程位置的状态的分配器1。为了简单起见,在图8、9中省略吸入阀4、喷出阀5和施力单元8的图标。
抓持部712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与壳体2的抓持部24相对。按压部70抵接于盖部30,将刚要按压盖部30使其弹性变形之前的杆71的位置称为初始位置。在杆71的初始位置,两抓持部24、712之间具有规定的距离,杆71的抓持部712相对于壳体2的抓持部24位于规定的高度。上述规定的距离是例如使用者容易用单手,利用拇指与其他任意手指抓持并握住两抓持部24、712的距离。杆71的抓持部712作为杆71的施力点发挥功能。在抓持部712的上表面设置有较浅的表玻璃状的凹处713。凹处713使手指在抓持部712处的定位变得容易,抑制手指相对于抓持部712滑动。
按压部件7具有按压部70。按压部70设置于杆71中的铰链部711与抓持部712之间,从杆71的下表面突出。按压部70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与盖部30相对。如图4、7所示,按压部70具有将1个凸部掏空成多个条带状的形状,且包含多个、例如6个板部701。各板部701是在相对于杆71的下表面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的板状,在杆71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各板部701的厚度相互大致相等,也与杆71的板厚大致相等。
以下,将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相互相对或重叠的部位彼此、具体而言为按压部70的前端处的部位和凹部26的底部260处的部位称为相对部位。板部701的前端面是朝向盖部30凸出的曲面,且为例如切除了球面的一部分的曲面状。板部701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是沿着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的形状,例如具有与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相等的曲率。所谓板部701的前端面的上述至少一部分是指例如如图5所示,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与底部260的中央侧的部位260A相对的部分。
另外,如图8、9所示,可假定共通通过各板部701的前端的假想的包络面700。包络面700是按压部70的前端面,且为例如切除了球面的一部分的曲面状。包络面700的至少一部分为沿着底部260的形状,例如具有与底部260相等的曲率。上述至少一部分是例如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与底部260的中央侧的部位260A相对的部分。多个板部701的包络面700为前端面。
如图7所示,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按压部70即多个板部701的前端与盖部30的一部分重叠。将在杆71的俯视时包含按压部70的前端的区域设为区域A。在杆71被按压至最下侧,按压部70位移至最下方的最大行程位置,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盖部30的一部分与区域A重叠,另一部分与区域A不重叠。区域A的一部分在盖部30的径向上位于盖部30的中央侧、例如较盖部30的外周缘与中央之间的中点P靠中央的一侧。区域A的另一部分位于盖部30的外周缘侧、例如较盖部30的中点P靠外周缘的一侧。盖部30的上述中央可以为与凹部26等的轴250的交点或其附近。
如图7所示,在最大行程位置,杆71的长度方向上的区域A的尺寸与杆71的长度方向上的盖部30的尺寸大致相等。与杆71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板宽方向上的区域A的尺寸大于盖部30的半径。在最大行程位置,杆71的长度方向上的区域A的外缘与盖部30的外周缘重叠。杆71的板宽方向上的区域A的外缘位于较盖部30的中点P靠盖部30的外周缘的一侧。
如图8、9所示,包络面700处的任意部位相对于杆71的高度大于从底部260的相对部位至凹部26的开口部261的距离、即凹部26的深度。
如图4、5所示,在杆71的板宽方向上位于中央侧的2个板部701的前端中的、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与盖部30的中央部相对的部位,设置有从板部701的前端面突出的突起702。突起702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位于与盖部30的卡止部34重叠的位置、和与凹部26的底部260处的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开口部重叠的位置。关于与盖部30相对的突起702的部位,如图5所示,从板部701的侧面观察即从杆71的旋转轴方向观察,铰链部711侧为直线状,抓持部712侧的部分702A为凸曲线状,具体而言为圆弧状。在杆71的长度方向和板宽方向上2个突起702所占的区域较底部260中的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开口部小。在杆71的初始位置,两突起702的直线状部分抵接于盖部30的上表面的中央部。
如图5所示,施力单元8具有第一支撑部件81、第二支撑部件82和螺旋弹簧80。
第一支撑部件81为圆筒状,在其轴向一端设置有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第一凸缘部811,在轴向另一端设置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第二凸缘部812。第二支撑部件82是有底圆筒状部分82A与板状部分82B结合后的形状。在第二支撑部件82的轴向一端、即有底圆筒状部分82A的开口侧的端部,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一凸缘部821,在第二支撑部件82的轴向另一端、即板状部分82B的端部,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第二凸缘部822。
第二支撑部件82嵌合于第一支撑部件81的内周。两支撑部件81、82能够相互滑动。通过第一支撑部件81的第二凸缘部812与第二支撑部件82的第一凸缘部821卡合,而限制第二支撑部件82从第一支撑部件81脱出。由此,规定施力单元8的轴向尺寸的最大值。以包围两支撑部件81、82的外周的方式设置螺旋弹簧80。螺旋弹簧80以始终被压缩的状态设置于第一支撑部件81的第一凸缘部811与第二支撑部件82的第二凸缘部822之间。在螺旋弹簧80成为最大长度且凸缘部812、821卡合的初始状态下,施力单元8的轴向尺寸最大。
施力单元8的一部分设置于施力单元收纳孔27。作为施力单元8的轴向一端的第一支撑部件81的第一凸缘部811位于泵室11的内部,与盖部30的下表面相对。盖部30的卡止部34嵌合于第一凸缘部811的内周。由此,第一支撑部件81卡止于盖部30,限制第一支撑部件81在盖部30的径向上的移动。由于盖部30的一部分兼作卡止部34,故能够抑制零件件数的增加,实现分配器1的小型化。
作为施力单元8的轴向另一端的第二支撑部件82的第二凸缘部822位于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内部,与吸入阀4相对。吸入阀4的基体40的内周侧的空间与隔着第二支撑部件82的板状部分82B的两侧的间连接,这些两侧空间作为吸入通路的一部分发挥功能。第二凸缘部822的外缘抵接于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内表面,由此限制第二支撑部件82在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径向上的移动。
设定施力单元8的轴向尺寸的最大值,使得在按压部70使盖部30变形前的初始状态下,施力单元8不向上方推压盖部30。例如设置成,在上述初始状态下,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在第一支撑部件81的第一凸缘部811与盖部30之间存在间隙,作为施力单元8的轴向一端的第一支撑部件81的第一凸缘部811不抵接于弹性部件3。由此,能够抑制因盖部30始终变形而导致盖部30的耐久性降低。此外,在初始位置,按压部70与盖部30之间也可以存在间隙。
其次,说明动作。当按压部件7被操作时,即,杆71的抓持部712从初始位置被按下时,按压部70作为杆71的作用点发挥功能,将盖部30向下方按压。按压部70将盖部30向朝向凹部26的底部260的一侧、即泵室11的容积变小的一侧按压而使其弹性变形。多个板部701的包络面700作为前端面即1个凸部发挥功能。盖部30变形为仿照包络面700的形状、即向泵室11的内部凸出的曲面状。
当杆71被按下至沿着圆盘部20的上表面201的位置时,杆71的进一步位移被抑制。此时的按压部件7的位置成为最大行程位置。此外,也可以另外设置用于限制杆71的位移量的上限的止动部。如图7、8所示,在最大行程位置,按压部70抵接于盖部30的上表面中的规定的径向、例如杆71的长度方向上的整个范围。如图8、9所示,在最大行程位置,盖部30与凹部26的底部260之间的间隙最小,盖部30的下表面沿着底部260。
在连接吸入口10与喷出口12的通路上设置有泵室11。因此,伴随泵室11的扩缩,从吸入口10向泵室11的内部抽吸液状物,另外,朝向喷出口12喷出泵室11内部的上述液状物。具体而言,在泵室11设置有流入口111和流出口112。当按压部70按压盖部30时,例如盖部30变形,泵室11的容积变小。由此,泵室11的内部压力高于外部压力、例如大气压。吸入阀4关闭,喷出阀5打开,泵室11内部的液状物从流出口112朝向喷出口12流出,通过喷出通路29从喷出口12喷出。使用者通过调整按压部件7的操作量、即杆71的按下量,可适当调整喷出量。当利用按压部70对盖部30的按压被解除时、例如当输入至抓持部712的操作力减轻时,盖部30向初始状态弹性变形。即,当抓持部712向初始位置返回时,按压部70向上方位移。盖部30通过自身的弹性回复力与施力单元8的推压力,向初始状态弹性变形。由此,泵室11的容积变大,泵室11的内部压力低于外部压力。喷出阀5关闭,吸入阀4打开,来自容器100的液状物通过吸入通路从流入口111流入泵室11的内部,被吸入泵室11。
如上所述,可以设置吸入阀4,该吸入阀4在按压部70按压盖部30时,阻断吸入口10与流入口111的连通。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液状物从泵室11朝向吸入口10流动,使液状物从泵室11的内部高效率地朝向喷出口12流出。此外,吸入阀4不限于设置在吸入口10与流入口111之间,例如也可以为如下构成:设置于流入口111,在按压部70按压盖部30时关闭流入口111。构成流入口111的部件与构成吸入阀4的部件也可以为一体。另外,吸入口10也可以与流入口111为一体。
还可以设置喷出阀5,该喷出阀5在利用按压部70对盖部30的按压被解除时,阻断喷出口12与流出口112的连通。在该情况下,能够更容易地抑制从喷出口12向泵室11吸入空气,并且能够使液状物高效率地从吸入口10流入泵室11的内部。此外,喷出阀5不限于设置在流出口112与喷出口12之间,例如也可以为如下构成:设置于流出口112,在利用按压部70对盖部30的按压被解除时关闭流出口112。构成流出口112的部件与构成喷出阀5的部件也可以为一体。另外,喷出口12也可以与流出口112为一体。
流入口111和流出口112可以在凹部26的底部260开口。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流入口111和流出口112容易地设置于泵室11,能够简化泵室11的构成。另外,流出口112的开口面积可以小于流入口111的开口面积。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从泵室11经由流出口112的液状物的流出势头,并且能够促进液状物经由流入口111向泵室11的流入。
接下来,说明上述各构成的优点。具有凹部26的壳体2作为分配器主体发挥功能。盖部30能够弹性变形,安装于作为分配器主体的壳体2。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30覆盖凹部26的开口部261,与凹部26一起形成泵室11。因此,与例如活塞形成泵室11的情况相比,容易增大泵室11的直径,能够增加响应使用者的1次按压操作的从泵室11的喷出量即分配器1的向外部的供给量。换而言之,能够以按压部70的较小的位移量即杆71的较少的操作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由于凹部26的底部260在俯视时为圆形,故能够有效率地增大泵室11的直径。按压部70与盖部30相对地配置于泵室11的外侧,能够向泵室11的容积变小一侧按压盖部30。通过如此具有按压部70,能够高效率地按下盖部30,能够以较少的操作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换而言之,通过具有盖部30和按压部70,能够以按压部70的较小的位移量即按压部件7的较少的操作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盖部30可以为膜状。在该情况下,更容易增大泵室11的直径,并且盖部30更容易变形为仿照按压部70的形状。
盖部30可以具有在初始状态下相对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向上方即远离凹部26一侧突出的部分。该突出的部分可以为盖部30的一部分,也可以为全部。在该情况下,容易确保初始状态下的泵室11的容积较大。另外,能够增大盖部30从初始状态的变形量即泵室11的容积变化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换而言之,能够确保泵室11的容积的最大与最小的差较大,从而能够增加最大喷出量。此外,盖部30可以为沿着圆盘部20的上表面201扩展的平面形状,或可以为相对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向下方即接近凹部26的底部260一侧突出的形状。另外,盖部30也可以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形成。
盖部30可以具有向上方即远离凹部26的底部260一侧鼓出的部分、例如圆顶状的部分。该鼓出部分可以为盖部30的一部分,也可以为全部。在该情况下,在盖部30的上述鼓出的部分从初始状态变形时,上述部分的鼓出方向从远离底部260一侧向朝向底部260一侧反转。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增大泵室11的容积变化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此外,上述鼓出部分的形状不限于圆顶状。
按压部70能够按压盖部30使其一边弹性变形一边进入凹部26的内部。换而言之,按压部7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位于凹部26的内部,盖部30能够仿照按压部70的上述至少一部分而在凹部26的内部变形。通过使盖部30靠近凹部26的底部260,而使用凹部26的内部空间,使盖部30从初始状态大幅变形,能够增大泵室11的容积的减少量。即,能够增大泵室11的容积变化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换而言之,与在按压部70最大位移时按压部70不进入凹部26的内部的结构相比,能够高效率地使用凹部26的容积来增大最大喷出量。通过如此有效利用壳体2的内部的空间,能够实现分配器1的小型化。另外,如果具有施力单元8,则即便使盖部30从初始状态大幅变形,也能够使盖部30容易地恢复为初始状态。按压部70的上述至少一部分可以在初始状态下位于凹部26的外部。在该情况下,当按压部件7被操作时,上述至少一部分能够位于凹部26的内部。因此,能够增大盖部30从初始状态的变形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
具体而言,在按压部70进入凹部26的内部的状态下,被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弹性变形为沿着凹部26的形状。因此,能够使盖部30更有效地靠近凹部26的底部260。
盖部30可以朝与凹部26侧相反一侧鼓出。具体而言,盖部30可以为在初始状态下相对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向上侧即远离凹部26的底部260的一侧鼓出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更有效率地增大泵室11的容积变化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在初始状态下,盖部30的高度即与开口部261相距的最大距离可以较盖部30的最大半径、即开口部261处的盖部30的半径的最大值(最大半径)小,例如可以为上述最大半径的20%以下。在该情况下,通过抑制盖部30的高度,能够实现分配器1的小型化。另一方面,通过相对地增大盖部30的最大半径,能够确保泵室11的最大容积较大。此外,由于盖部30在俯视时为圆形,故能够有效率地增大泵室11的容积变化量。此处,只要按压部7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位于凹部26的内部,则即便如上所述抑制盖部30的高度,也能够确保盖部30的可变形的范围较大。因此,能够增大泵室11的容积变化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
可以设置成,按压部70按压盖部30使其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盖部30的1/3以上进入凹部26的内部。例如,可以为按压部70能够使盖部30以盖部30的下表面的1/3以上、例如一半以上位于凹部26的内部的方式变形。在该情况下,能够高效率地使用凹部26的容积来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
按压部70能够使盖部30的面的一部分或全部朝向凹部26的内部变形。在该情况下,能够高效率地减小泵室11的容积,以按压部70的较小的位移量即按压部件7的较少的操作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
按压部70可以为能够抵接于盖部30的上表面中的规定的径向上的整个范围。在该情况下,按压部70能够使盖部30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上述规定的径向上的整个范围朝向凹部26的内部变形。由此,能够高效率地减小泵室11的容积,以按压部70的较小的位移量即按压部件7的较少的操作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
也可以使按压部70的一部分在盖部30的变形中保持与盖部30非接触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小按压部70与盖部30之间的摩擦,使盖部30的变形顺畅化。当盖部30中的一部分被按压时,盖部30的其他部分因张力而被拉伸、变形。因此,可以不限于盖部30的上述一部分而例如使整体变形。
按压部70的一部分可以为能够在盖部30的面的径向上抵接于中央侧。在该情况下,抑制了盖部30的面内的张力的偏倚,故能够减小按压部70与盖部30之间的摩擦,使盖部30的变形顺畅化。另外,若按压盖部30的面中的中央侧,则由于张力,盖部30的外周缘侧被朝中央侧拉拽、变形。因此,容易有效率地使盖部30变形。
按压部70的一部分可以为能够在盖部30的面中的径向上抵接于外周缘侧。在该情况下,不仅按压盖部30的面中的中央侧,也按压外周缘侧,由此,盖部30的整体容易变形。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杆71的俯视时,包含按压部70的前端的区域A能够按压盖部30。该区域A的一部分可以在盖部30的面中的径向上位于中央侧,区域A的另一部分可以在盖部30的面中的径向上位于外周缘侧。在该情况下,通过按压中央侧与外周缘侧的两者,盖部30的整体容易变形。
与杆71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板宽方向上的区域A的尺寸较盖部30的半径大。区域A能够与盖部30接触。换而言之,盖部30中的按压部70能够按压的区域的凹部26的俯视时的最小尺寸(相当于区域A的上述板宽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盖部30的半径。因此,由于盖部30的多个区域能够被按压部70按压,故盖部30的整体容易变形。另外,因按压部70能够按压的区域中包含盖部30的中央,故容易使盖部30顺畅且有效率地变形。
另外,杆71的上述板宽方向上的区域A的外缘位于较盖部30的外周缘与中央之间的中点P靠盖部30的外周缘侧。换而言之,盖部30中的按压部70能够按压的区域的外缘位于较中点P靠盖部30的外周缘侧的位置。因此,盖部30的包含外周缘侧的区域能够被按压部70按压,故盖部30的整体容易变形。
在按压部件7的最大行程位置,允许盖部30与凹部26的底部260之间的间隙。在按压部件7的最大行程时,若上述间隙较小,则能够有效率地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最大行程位置处的上述间隙的容积例如相对于从泵室11的最大喷出量可以为5%以下,也可以为2%以下。在这些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此外,按压部件7也可以为能够使盖部30的一部分抵接于凹部26的底部260。例如,按压部件7可以为能够使盖部30的下表面与凹部26的底部260的面积的一半以上抵接,也可以为能够使盖部30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凹部26的底部260在面上彼此抵接。在任一情况下,均能够更可靠地减小上述间隙。
凹部26可以为随着从凹部26的外周缘朝向中央侧而逐渐变深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确保凹部26的容积,且能够在凹部26的外周缘及其附近,不使盖部30过度变形,而容易地减小盖部30与凹部26的底部260之间的间隙。例如,能够在按压部件7的最大行程时,在凹部26的外周缘及其附近减小上述间隙,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例如,凹部26可以凹陷成表玻璃状。
按压部70的前端相对于凹部26的底部260中距开口部261的距离(深度)较大的部位的相对部位可以相比于按压部70的前端相对于底部260中上述距离(深度)较小的部位的相对部位,相对于杆71的距离(高度)较大。换而言之,按压部70的前端相对于凹部26的底部260中距开口部261的距离(深度)较大的部位的相对部位可以相比于按压部70的前端相对于底部260中上述距离(深度)较小的部位的相对部位,从开口部261能够进入凹部26的距离较大。在该情况下,即便凹部26的深度根据凹部26的径向位置而不同,也可以在按压部件7的最大行程时,在按压部70的任意部位减小按压部70的前端与凹部26的底部260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减小盖部30与凹部26的底部260之间的间隙,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
按压部70可以具有与凹部26对应的形状。例如,按压部70的前端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为沿着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相对的凹部的底部260的形状。在该情况下,无论凹部26的径向位置如何,均容易减小按压部件7的最大行程时的盖部30与凹部26的底部260之间的间隙。
具体而言,按压部70的前端面即包络面700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曲率可以与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的曲率相等。在该情况下,变形为仿照包络面700的形状的盖部30的下表面靠近凹部26的底部260,能够减小按压部件7的最大行程时的盖部30与凹部26的底部260之间的间隙。另外,包络面700的全部曲率可以与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的曲率相等。在该情况下,无论凹部26的径向位置如何,均能够减小按压部件7的最大行程时的上述间隙。此外,包络面700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曲率可以为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的曲率以上。在该情况下,盖部30容易靠近凹部26的底部260。相反,包络面700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曲率可以为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的曲率以下。在该情况下,在按压部件7的最大行程时,按压部70容易与盖部30的径向上的更大的范围相接触。
按压部70可以具有条带状的凹凸形状、即多个板部701。在该情况下,按压部70被掏空,并且能够减小按压部件7的各部位的厚度差。因此,在利用树脂形成按压部件7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收缩、即壁厚量的减缩率,能够提高成型性。按压部件7中的与盖部30侧相反的一侧即上表面侧不会因收缩而凹陷,例如能够使上表面的形状平坦,因此能够提升美观度。
构成按压部70的各板部701的前端或其包络面700即按压部70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为沿着凹部26的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盖部30变形为沿着凹部26的底部260的形状。例如,各板部701的前端面或其包络面700即按压部70的前端面的至少一部分的曲率可以与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的曲率相等。
此外,按压部70也可以具有朝向盖部30一侧突出的单一凸部,代替具有条带状的凹凸。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上述凸部的与盖部30相反的一侧为凹陷的形状,而减小上述凸部的板厚与其他部位的板厚的差。由此,也能够抑制按压部件7的收缩。
施力单元8可以将盖部30推压至泵室11的容积变大的一侧。在该情况下,即便因被按压部70按压所致的盖部30从初始状态的变形量变大,也不仅能够通过盖部30的弹性回复力使盖部30容易地恢复为初始状态,还能够通过利用施力单元8对盖部30向初始状态施力而使盖部30容易地恢复为初始状态。例如,即便泵室11内部的液体的粘度较高,也能够通过施力单元8使盖部30更可靠且迅速地恢复为初始状态。
按压部件7从初始位置执行行程时,按压部70按压盖部30的部位与盖部30中的施力单元8可推压的部位、具体而言为卡止部34及其附近,也可以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重叠。在该情况下,在按压部件7从初始位置执行行程时,盖部30中的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部位被按压部70按压,因此,从按压部70向施力单元8更直接地输入力。因此,容易使盖部30朝向凹部26的底部260变形。另外,能够使施力单元8的动作顺畅化。尤其是,在施力单元8具有螺旋弹簧80作为施力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力作用于沿着螺旋弹簧80的轴的方向上,故螺旋弹簧80能够顺畅地收缩。另外,在施力单元8具有相互滑动的支撑部件81、82的情况下,这些支撑部件81、82能够顺畅地滑动。
也可以在凹部26的底部260开设施力单元收纳孔27。在该情况下,通过在施力单元收纳孔27中收纳施力单元8,能够确保施力部件的尺寸较大,因此能够容易地获得适度的施加力。另外,容易将施力单元8支撑于壳体2的内部。
如图8、9所示,可以设置成通过按压部70按压盖部30使其弹性变形,能够使盖部30的一部分进入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内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盖部30的另一部分更靠近凹部26的底部260。进入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内部的盖部30的上述一部分可以为卡止部34。具体而言,卡止部34位于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与凹部26的底部260处的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开口部相对的位置。卡止部34的外径较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开口部的直径小。可以设定按压部70的高度或形状,以使该卡止部34能够从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开口部进入内部。在该情况下,抑制了被卡止部34妨碍而导致盖部30与底部260之间的间隙变大的情况,因此能够减小最大行程时的上述间隙。
由于分配器1具有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30,故能够增大泵室11的直径,另一方面,为了使盖部30变形而减小泵室11的容积,需要相对较大的力。另外,在分配器1具有施力单元8的情况下,需要用以对抗施力单元8的力而减小泵室11的容积的力。另外,为了使盖部30变形而接近凹部26的底部260,需要更大的力。针对此,分配器1还具有能够相对于作为分配器主体的壳体2旋动的杆71,按压部70可以为从杆71向盖部30侧突出的凸起形状。在该情况下,若通过杆71使按压部70位移,则凸起形状的按压部70能够将盖部30朝向凹部26的内部按压,使其弹性变形。此时,通过杠杆的作用,按压部70按压盖部30的力被放大。容易以较小的操作力,将按压部件7按下至最大行程位置,容易使盖部30靠近底部260。
杆71可以具有铰链部711和抓持部712。铰链部711可以位于杆7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抓持部712可以位于杆71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在该情况下,铰链部711可以作为支点发挥功能,抓持部712可以作为施力点发挥功能,位于铰链部711与抓持部712之间的按压部70可以作为作用点发挥功能。因此,能够抑制在按压部70与盖部30相对的状态下,杆71向盖部30的径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实现分配器1的小型化。此外,杆71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例。杆71的支点或施力点的配置任意,例如可以为杆71的施力点(抓持部712)位于喷嘴部23侧,支点(铰链部711)位于与喷嘴部23侧相反的一侧。
在凹部26的侧视时,杆71的支点可以位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与最深部之间的高度。换而言之,作为杆71的支点的孔710与突起231可以位于与凹部26重叠的高度。在该情况下,与支点位于与上述高度不同的高度、例如较凹部26靠上方或下方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在使从初始位置至最大行程位置的杆71的旋转角为共通的旋转角的情况下,杆71的抓持部712在初始位置的高度较低即可。换而言之,能够以杆71的相对较小的行程量大幅地按下按压部70,使盖部30靠近底部260。因此,能够抑制分配器1的大型化。
杆71的支点可以位于凹部26中的开口部261侧。在该情况下,能够实现铰链部711的小型化。另外,杆71的支点可以位于喷嘴部23侧,且位于与喷嘴部23重叠的高度。在该情况下,由于能够将壳体2中的与喷嘴部23连接的一部分用作杆71的支点,故能够抑制分配器1的复杂化或大型化。
杆71与按压部70可以为一体。在该情况下,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将向杆71的输入直接传递至按压部70。具体而言,杆71与板部701可以为一体。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板部701加强杆71。具体而言,板部701可以沿着杆71的长度方向、即连结杆71的支点与施力点的直线延伸。在该情况下,板部701作为抑制杆71的支点与施力点之间的弯曲变形的肋部发挥功能,能够提高杆71的强度,并且能够将向杆71的输入经由板部701高效率地传递至盖部30。
按压部70也可以具有从多个板部701中的一部分的前端面突出的突起702。突起702从按压部70的前端面即包络面700突出。在该情况下,即便在将按压部70设置于杆71的情况下,通过以在杆71的初始位置,突起702与例如盖部30的上表面的中央部抵接的方式配置,也容易使按压部件7从初始位置执行行程时,按压部70按压盖部30的部位与盖部30中的施力单元8可推压的部位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重叠。从杆71的旋转轴方向观察,突起702中的抓持部712一侧可以为凸曲线状。在该情况下,根据杆71的行程,能够使突起702稳定地与盖部30的上表面接触。
另外,如图8、9所示,按压部70可以设置成能够使突起702进入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内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板部701的前端的其他部位、即包络面700更靠近凹部26的底部260。由此,能够减小变形为仿照包络面700的形状的盖部30与底部260之间的间隙。具体而言,可以设定按压部70的高度或形状,以使突起702能够进入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内部。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1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的构成。本实施方式表示按压部件7没有与杆一体地设置,按压部件7直接作为按压部发挥功能的分配器1的例子。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附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为了简单起见,在图12中省略了吸入阀4、喷出阀5和施力单元8的图标。
按压部件7为表玻璃状,俯视时为圆形,其直径与盖部30的直径大致相等。在按压部件7的上表面侧形成有凹处72。按压部件7的下表面73与盖部30的上表面相对,作为按压部发挥功能。下表面73为朝向盖部30鼓出的形状,且为切除了球面的一部分的曲面状,例如具有与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相等的曲率。圆筒状的被卡止部74从下表面73的中央部突出。圆筒状的卡止部32从盖部30的上表面的中央部突出。按压部件7设置于盖部30。盖部30的卡止部32与按压部件7的被卡止部74嵌合。
使用者例如可以将手的一部分、例如手指放置于凹处72,将按压部件7朝下方按下。盖部30变形为仿照按压部件7的下表面73的形状。在最大行程位置,盖部30的上表面中的包含外周缘或其附近的范围能够与按压部件7的下表面73相接触,盖部30的整个面朝向凹部26的内部变形。在最大行程位置,盖部30与凹部26的底部260之间的间隙最小,盖部30的下表面沿着底部260。
<第三实施方式>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的构成的与图8相同的剖视图。以下,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附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表示按压部70的前端面的曲率在杆71的支点侧与施力点(抓持部712)侧不同的分配器1的例子。
在盖部30没有设置卡止部34。安装部件6与壳体2一体地设置。壳体2的抓持部24为板状,且为弯折的形状。抓持部24具有在圆盘部20的径向上延伸的部分、和相对于该部分弯折并向下方延伸的部分。在喷嘴部23的前端设置有盖230。杆71的铰链部711可旋转地支撑于盖230与壳体2之间。即,杆71的支点相对于圆盘部20等的轴250位于喷嘴部23侧。此外,也可以在盖部30设置卡止部34,安装部件6也可以与壳体2分开设置。另外,盖230或杆71的支点也可以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按压部70包含多个例如7个板部701。在板部701没有设置突起702,但也可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设置有突起702。各板部701的前端面即包络面700中,在连结杆71的支点与施力点的长度方向上靠杆71的支点侧的区域为沿着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的形状,具有与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相等的曲率。与此相对,包络面700中,在杆71的长度方向上靠与杆71的支点相反的一侧、换而言之为抓持部712侧的区域具有较底部260的相对部位大的曲率。换而言之,在图13所示的杆71的最大行程位置,各板部701的前端面即包络面700中,相对于圆盘部20等的轴250靠杆71的支点侧的区域具有与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相等的曲率。与此相对,包络面700中的隔着轴250与杆71的支点相反的一侧、换而言之为相对于轴250靠抓持部712侧的区域具有较底部260的相对部位大的曲率。如此,设置有包络面700即按压部70的前端面的形状。由此,杆71的行程中,相比距杆71的支点较近的一侧,在距杆71的支点较远的一侧,盖部30的弹性变形量变小。如图13所示,在杆71的最大行程位置,盖部30与凹部26的底部260之间的间隙最小,但在相对于轴250靠抓持部712侧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盖部30与底部260之间会产生间隙。
如此,可以以相比于距杆71的支点较近的一侧,在距杆71的支点较远的一侧,盖部30的弹性变形量小的方式,设置按压部70的前端面的形状、具体而言为各板部701的前端面即包络面700的形状。在该情况下,相比于距杆71的支点较近的一侧,在距杆71的支点较远的一侧,换而言之,在杆71的力的放大作用相对较小的部位,从盖部30向杆71传递的反作用力得到抑制。因此,能够使用杆71减小用以使液状物从分配器1喷出的操作力。
按压部70的前端面中的杆71的支点侧的区域可以具有与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相等的曲率,与杆71的支点侧为相反侧的区域可以具有较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的曲率大的曲率。换而言之,按压部70的前端面的形状可以设置成,在杆71的最大行程位置处观察时,在隔着轴250的杆71的支点侧及其相反侧,按压部70的前端面的曲率与底部260的相对部位的曲率的差不同。具体而言,可以以与杆71的支点侧相比,其相反侧(作为杆71的施力点的抓持部712侧)的上述曲率差更大的方式,设置按压部70的前端面的形状。由此,能够使底部260的形状关于轴250对称,且能够使被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弹性变形量相比于距杆71的支点较近的一侧,在距杆71的支点较远的侧更小。尤其是,在按压部70的板部701没有设置突起702的情况下,能够更可靠地使盖部30的弹性变形量在距杆71的支点较远的一侧减小。
此外,当如此使在最大行程位置处隔着轴250的杆71的支点侧与其相反侧的上述曲率差不同时,如图13所示,在最大行程位置处盖部30与凹部26的底部260之间会产生间隙。也能以该间隙变小的方式改变底部260的形状。换而言之,也可以不使在最大行程位置处隔着轴250的杆71的支点侧与其相反侧的上述曲率差不同,而使盖部30的弹性变形量相比于距杆71的支点较近的一侧,在距杆71的支点较远的一侧更小。
如图13所示,也能以如下方式设置按压部70的前端面的形状:在杆71的最大行程位置处,按压部70的前端面中的隔着轴250与杆71的支点为相反侧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不抵接于盖部30的上表面。即,也能以如下方式设置按压部70的前端面的形状:按压部70的前端面中的与杆71的支点侧为相反侧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从盖部30的上表面离开。在该情况下,相比于距杆71的支点较近的一侧,在距杆71的支点较远的一侧,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盖部30向杆71传递的反作用力。
分配器1可以设置成能够用手指按下杆71。例如,作为分配器主体的壳体2可以具有抓持部24。在该情况下,使用者容易用单手抓持壳体2的抓持部24和杆71的抓持部712,例如用拇指按下杆71的抓持部712。如此,在为使用者可不用整只手的力量而用手指的力量按下杆71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获得通过按压部70的前端面的形状来减小杆71的操作力的上述优点。此外,与杆71的抓持部712相对的抓持部24也可以不设置于分配器1,而设置于安装在分配器1的容器100。
接下来,基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对分配器(ii)进行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当操作杆71时,即,当从初始位置按下杆71的抓持部712时,按压部70作为杆71的作用点发挥功能,将盖部30向下方按压。按压部70将盖部30向朝凹部26的底部260的一侧、即泵室11的容积变小的侧按压而使其弹性变形。
图14表示从初始位置按下杆71,响应因按压部70的按压引起的盖部30的弹性变形,盖部30与施力单元8的轴向一端(具体而言为下述第一支撑部件81的第一凸缘部811)抵接,响应盖部30的弹性变形,施力单元8开始推压盖部30的内表面的规定部位301时的分配器1。将此时的杆71的位置称为施力开始位置。在施力开始位置,连结杆71的支点7A与作为施力点的抓持部712的线段相对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具有大于零的角度θ。
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按压部70即多个板部701的前端抵接于盖部30的一部分。在杆71的俯视时,将包含按压部70的前端的区域设为区域A(参照图15)。在图14所示的施力开始位置,区域A的一部分位于较盖部30中的部位301靠支点7A侧。如图15所示,在最大行程位置,杆71的长度方向上的区域A的尺寸与杆71的长度方向上的盖部30的尺寸大致相等。在最大行程位置,杆71的长度方向上的区域A的外缘与盖部30的外周缘重叠。与杆71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板宽方向上的区域A的尺寸较盖部30的半径大。若将距盖部30的外周缘和中央部的两者为等距离的点设为中点P时,杆71的板宽方向上的区域A的外缘位于较盖部30的中点P靠外周缘侧的位置。盖部30的上述中央部可以为与凹部26等的轴251的交点或其附近。
第一支撑部件81、第二支撑部件82和螺旋弹簧80具有共通的轴83,且沿着该轴83延伸。如图5所示,施力单元8设置于壳体2的内部,在杆71位于初始位置时,螺旋弹簧80等的上述轴83、换而言之、施力单元8的轴83与施力单元收纳孔27等的轴251一致。以在该状态下,施力单元8不向上方推压盖部30的方式,设定施力单元8的轴向尺寸的最大值。例如,在杆71位于初始位置时,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在第一支撑部件81的第一凸缘部811与盖部30之间存在间隙,第一凸缘部811设置成不抵接于盖部30。此外,在初始位置,按压部70与盖部30之间也可以存在间隙。
当将杆71从初始位置按压至施力开始位置时,盖部30的内表面抵接于第一支撑部件81的第一凸缘部811。响应因按压部70的按压引起的盖部30的弹性变形,施力单元8能够通过被压缩的螺旋弹簧80产生的弹力,推压盖部30中的规定部位301。该部位301是在将第一凸缘部811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向盖部30投影时,被盖部30的第一凸缘部811的上述投影部分的外缘包围的区域。如图15所示,部位301位于盖部30中较外周缘靠中央部侧的位置。具体而言,部位301位于较盖部30的中点P靠中央部侧的位置。如图9、14、15所示,部位301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与施力单元8的轴向即伸缩方向的端部重叠。具体而言,部位301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与第一支撑部件81的第一凸缘部811相对,且与螺旋弹簧80的轴向端部重叠。设置成,在施力单元8在施力开始位置与最大行程位置之间推压盖部30的期间,盖部30中的由按压部70按压的部位302与部位301重叠,即,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或在盖部30的俯视时,两部位301、302相互重叠。
其次,说明上述各构成的优点。施力单元8配置于作为分配器主体的壳体2的内部,能够推压盖部30的内表面。即便盖部30被按压部70按压而从初始状态变形,也不仅通过盖部30的弹力,还通过施力单元8,将盖部30朝向施力开始位置推压。因此,能够使盖部30更可靠且迅速地恢复为初始状态。例如,即便在如液体的粘度较高,仅利用盖部30的弹力无法可靠地恢复为初始状态,或恢复缓慢的情况下,通过设置施力单元8,也能够容易地使盖部30恢复至初始状态。
如上所述,当增大泵室11的直径时,为了使盖部30变形而减小泵室11的容积,需要相对较大的力。另外,当设置施力单元8时,必须追加用于对抗施力单元8的力而减小泵室11的容积的推压力。针对此,将能够按压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70设置于杆71。杆71相对于壳体2可旋动地设置。因此,通过杠杆的作用,能够以较小的操作力获得按压部70的较大的推压力。因此,能够容易地使盖部30变形而减小泵室11的容积。例如,能够容易地使盖部30接近底部260,增大泵室11的容积变化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此外,杆71的形状不限于图示的例子。杆71的支点或施力点的配置任意,例如杆71的施力点(抓持部712)也可以位于喷嘴部23侧,支点也可以位于与喷嘴部23侧相反的一侧。
在将按压部70设置于杆71的情况下,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即盖部30中的由按压部70按压的部位302有可能相对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即盖部30中的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部位301偏移。在该情况下,由于经由弹性变形的盖部30仅间接地从按压部70向施力单元8输入力,故有施力单元8动作不顺畅,无法充分发挥其原本的功能的担忧。另外,由于施力单元8的动作方向相对于所期望的方向偏移,故施力单元8有可能不会顺畅地工作。进而,由于施力单元8的动作方向相对于所期望的方向偏移,故施力单元8与壳体2干涉的顾虑增加,有因该干涉而进一步妨碍施力单元的顺畅的动作,且分配器1的耐久性降低的担忧。
针对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中,以如下方式设置按压部70和施力单元8:在杆71从初始位置开始行程后,在响应因按压部70的按压引起的盖部30的弹性变形,施力单元8开始推压盖部30的内表面时,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302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重叠。因此,至少在施力开始位置,盖部30中的与施力单元8的推压部位301重叠的部位被按压部70按压,因此从按压部70向施力单元8更直接地输入力。另外,容易将施力单元8的动作方向设为沿着所期望的方向的方向。由此,能够使施力单元8顺畅地工作。另外,由于施力单元8与壳体2干涉的顾虑减少,故能够促进施力单元8的顺畅的动作,且抑制分配器1的耐久性的降低。进而,容易使盖部30弹性变形为期望的形状。
也可以设置成,在将杆71从施力开始位置向下方按下,施力单元8推压盖部30的期间,盖部30中的按压部70的按压部位302与施力单元8的推压部位301重叠。在该情况下,在施力单元8可动作的整个范围内,盖部30中的与施力单元8的推压部位301重叠的部位被按压部70按压。因此,能够使施力单元8更顺畅地工作。
施力单元8可以具有螺旋弹簧80作为能够产生用以推压盖部30的内表面的施加力的施力部件。通过如此使用螺旋弹簧80作为施力部件,能够针对盖部30的变形,容易地获得稳定的推压力。此外,施力单元8不限于具有螺旋弹簧作为施力部件,也可以具有板弹簧等。
可以设置成,在施力开始位置,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302和与盖部30的内表面相对的螺旋弹簧80的轴向端部重叠。在该情况下,至少在施力开始位置,从按压部70向螺旋弹簧80的轴向端部更直接地输入力。另外,容易将螺旋弹簧80的弹性变形方向设为沿着所期望的动作方向的方向。由此,能够使螺旋弹簧80顺畅地弹性变形,能够通过施力单元8稳定地产生推压力。另外,通过将螺旋弹簧80的弹性变形方向设为例如沿着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轴251的方向,螺旋弹簧80与壳体2干涉的顾虑减少,故能够促进螺旋弹簧80的顺畅的动作,且抑制分配器1的耐久性降低。此外,从此种观点来看,也可以在施力开始位置以重叠的方式设置上述部位302与螺旋弹簧80的轴83。
可以设置成,在施力单元8推压盖部30的期间,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302与螺旋弹簧80的轴向端部重叠。在该情况下,在施力单元8可动作的整个范围内,螺旋弹簧80的轴向端部被按压部70直接按压。因此,能够使施力单元8更顺畅地工作。
螺旋弹簧80可以为始终被压缩的状态。换而言之,在施力单元8为最大长度时,螺旋弹簧80也可以为被压缩的状态。在该情况下,可以在施力单元8的整个行程范围内,产生因螺旋弹簧80的弹力产生的施加力,从而能够推压盖部30。因此,即便在盖部30恢复至施力开始位置的附近的状态下,螺旋弹簧80也能够产生施加力,因此能够提高使盖部30向初始状态恢复的施力单元8的功能。
施力单元8具有支撑螺旋弹簧80的第一支撑部件81和第二支撑部件82,第一支撑部件81和第二支撑部件82可以为能够沿着螺旋弹簧80的轴向相互滑动。这些支撑部件81、82例如能够沿着彼此共通的轴83相对移动,通过相互滑动而自由伸缩。在该情况下,两支撑部件81、82以螺旋弹簧80在轴向上伸缩的方式保持且引导螺旋弹簧80,由此能够使螺旋弹簧80顺畅地弹性变形。因此,能够通过施力单元8稳定地产生推压力。此外,施力单元8也可以不具有支撑部件81、82,而仅具有作为施力部件的螺旋弹簧80。
可以设置成,在施力开始位置,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302与第一支撑部件81及第二支撑部件82中的与盖部30的内表面相对的支撑部件81的轴向端部(第一凸缘部811)重叠。在该情况下,至少在施力开始位置,从按压部70向支撑部件81的轴向端部更直接地输入力。另外,容易使两支撑部件81、82的滑动方向为所期望的动作方向、例如沿着轴83的方向。由此,能够使两支撑部件81、82顺畅地滑动,能够通过施力单元8稳定地产生推压力。另外,由于两支撑部件81、82倾斜而与壳体2干涉的顾虑减少,故能够促进施力单元8的顺畅的动作,且抑制分配器1的耐久性的降低。此外,从此种观点来看,也可以设置成在施力开始位置,上述部位302与两支撑部件81、82的轴83重叠。
可以设置成,在施力单元8推压盖部30的期间,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302与第一支撑部件81及第二支撑部件82中的与盖部30的内表面相对的支撑部件81的轴向端部(第一凸缘部811)重叠。在该情况下,在施力单元8可动作的整个范围内,支撑部件81的轴向端部被按压部70直接按压。因此,能够使施力单元8更顺畅地工作。
螺旋弹簧80可以设置成卷绕于第一、第二支撑部件81、82的外周。在该情况下,与螺旋弹簧80设置于第一、第二支撑部件81、82的内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螺旋弹簧80的直径等,螺旋弹簧80的设计自由度变高,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获得施力单元8的稳定的推压力。
螺旋弹簧80的轴83、或第一、第二支撑部件81、82的轴83可以排列于沿着伴随杆71的行程的按压部70的轨迹的方向上。在该情况下,更容易使螺旋弹簧80的弹性变形方向或两支撑部件81、82的滑动方向为所期望的动作方向、例如沿着轴83的方向。
可以设置成,在盖部30因按压部70而弹性变形前的初始状态下,施力单元8不推压盖部30。在该情况下,避免了在杆71未被操作时,盖部30也为被推压而始终变形的状态。由此,能够抑制盖部30的塑性变形或耐久性的降低。换而言之,由于可以不考虑初始状态下的施力单元8的推压,故能够提高盖部30的机械特性或厚度的设计自由度。
具体而言,在盖部30因按压部70而弹性变形前的初始状态下,施力单元8的最大长度可以限制为不推压盖部30的大小。此处,也可以设置成施力单元8的最大长度由施力单元8自身限制。在该情况下,可以不在壳体2侧设置用于限制施力单元8的最大长度的结构,故能够抑制分配器1的复杂化。另外,能够提高施力单元8向壳体2的组装性。
具体而言,设置成在施力单元8伸长的方向上,第一支撑部件81和第二支撑部件82可以相互卡合。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上述卡合来限制两支撑部件81、82的相对移动,能够通过施力单元8自身来限制施力单元8的最大长度。另外,两支撑部件81、82能够将螺旋弹簧80保持为始终被压缩的状态。
盖部30可以在泵室11侧具有卡止部34。换而言之,卡止部34可以设置在盖部30的内表面。在该情况下,通过作为施力单元8的一部分的轴向端部(第一凸缘部811)被卡止于卡止部34,能够抑制施力单元8相对于盖部30的偏移。因此,能够抑制盖部30的弹性变形中施力单元8的动作方向的偏移,且能够抑制壳体2与施力单元8的干涉。另外,由于盖部30的一部分兼作卡止部34,故能够抑制部件件数的增加,实现分配器1的小型化。
盖部30以覆盖壳体2的凹部26的开口部261的方式设置,在初始状态下,可以为相对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向上方即远离凹部26的一侧突出的形状。在该情况下,容易确保初始状态下的泵室11的容积较大。另外,能够增大盖部30从初始状态的变形量即泵室11的容积变化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另外,从凹部26的底部260至盖部30的距离会变大,施力单元8的变形量会相应地变大。因此,施力单元8的弹性变形方向相对于所期望的动作方向偏离或施力单元8与壳体2干涉的顾虑增加。因此,能够通过使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302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重叠,而提高上述效果。此外,盖部30的形状任意,可以为沿着圆盘部20的上表面201扩展的平面形状,或可以为相对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向下方即靠近凹部26的底部260的一侧突出的形状。另外,盖部30也可以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形成。
盖部30可以具有向与凹部26侧相反的一侧鼓出的鼓出部。换而言之,盖部30可以具有在初始状态下向上方即远离凹部26的一侧鼓出的鼓出部、例如圆顶状的部分。该鼓出部可以为盖部30的一部分,也可以为全部。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可以位于上述鼓出部。另外,施力开始位置处的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可以位于上述鼓出部。在该情况下,在上述鼓出部从初始状态变形时,上述鼓出部的鼓出方向从远离凹部26的底部260的一侧向朝向底部260的一侧反转。因此,能够有效率地增大泵室11的容积变化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另一方面,在施力开始位置与上述鼓出部抵接的按压部70的范围可能因上述鼓出部的鼓出形状而变窄。另外,若在施力开始位置,连结杆71的支点7A与施力点(抓持部712)的线段相对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具有大于零的角度θ,则上述鼓出部中的在施力开始位置由按压部70按压的部位容易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离开,容易偏移。因此,能够通过使按压部70的按压部位302与施力单元8的推压部位301重叠,而提高上述效果。根据此种观点,能以如下方式设置按压部70和施力单元8,即,在施力单元8响应由按压部70的按压引起的上述鼓出部的弹性变形而开始推压上述鼓出部的内表面时,由按压部70按压的上述鼓出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302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上述鼓出部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重叠。
在施力开始位置,按压部7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较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靠支点7A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在施力开始位置,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相较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处于支点7A侧的顾虑增加,换而言之,更容易从推压部位301离开,更容易偏移。因此,能够通过使按压部70的按压部位302与施力单元8的推压部位301重叠,而提高上述效果。
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可以位于较盖部30的外周缘靠中央部侧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容易增大施力单元8的最大行程量,或容易使施力单元8的轴83沿着凹部26等的轴251配置。另外,施力单元8能够有效率地推压盖部30的整体,由此能够使盖部30向初始位置顺畅地返回。另一方面,若在施力开始位置,连结杆71的支点7A与施力点(抓持部712)的线段相对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具有大于零的角度θ,则在施力开始位置,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成为较盖部30的中央部靠外周缘侧,因此容易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离开,容易偏移。因此,通过使按压部70的按压部位302与施力单元8的推压部位301重叠,能够提高上述效果。另外,若在施力开始位置,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按压部位302与由位于盖部30的中央部侧的施力单元8推压的推压部位301重叠,则按压部70至少在施力开始位置按压盖部30的中央部侧。因此,能够抑制按压部70与盖部30之间的扭转,能够使盖部30顺畅地弹性变形。
与盖部30相对的按压部70的前端可以具有朝向盖部30突出的制成为凸面的包络面700。在该情况下,通过上述凸面,能够增大泵室11的容积变化。例如,按压部70容易进入凹部26的内部。即,盖部30能够仿照包络面700的形状而变形。因此,通过使盖部30位于凹部26的内部,且靠近底部260,能够增大泵室11的容积变化量,增加能够从泵室11喷出的量。另一方面,在制成为凸面的包络面700与盖部30相接触的构成的情况下,按压部70中的在施力开始位置与盖部30抵接的前端的范围可能变窄。因此,在施力开始位置,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容易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离开,容易偏移。因此,通过使按压部70的按压部位302与施力单元8的推压部位301重叠,能够提高上述效果。
按压部70可以具有条带状的凹凸形状、即多个板部701。在该情况下,按压部70被掏空,并且能够减小按压部件7的各部位的厚度差。因此,在利用树脂形成按压部件7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收缩、即壁厚量的减缩率,能够提高成型性。板部701可以沿着杆71的长度方向、即连结杆71的支点7A与施力点(抓持部712)的直线延伸。在该情况下,板部701作为抑制杆71的支点7A与施力点之间的弯曲变形的肋部发挥功能,能够提高杆71的强度,并且能够将向杆71的输入经由板部701高效率地传递至盖部30。此外,按压部70也可以具有朝向盖部30侧突出的单一的凸部,代替具有条带状的凹凸。
在凹部26的侧视时,杆71的支点7A可以位于凹部26的开口部261与底部260的最深部之间的高度。在该情况下,与支点7A位于与上述高度不同的高度的情况相比,在使从初始位置至最大行程位置的杆71的旋转角共通的情况下,杆71的抓持部712在初始位置的高度较低即可。另外,与支点7A位于较凹部26的底部260靠下侧的情况相比,作为作用点的按压部70的行程方向沿着盖部30的弹性变形方向、换而言之、施力单元8的动作方向。因此,能够抑制按压部70与盖部30之间的扭转,并且能够使施力单元8的动作顺畅化。另一方面,与支点7A位于较凹部26的开口部261靠上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杆71的构成小型化。
按压部70可以具有从制成为凸面的包络面700突出的突起702。在该情况下,不论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的位置如何,通过调整突起702的形状或位置,能够在施力开始位置,使由突起702按压的盖部30的按压部位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重叠。因此,能够提高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推压部位301的位置的自由度,伴随于此,能够提高施力单元8相对于壳体2的布局自由度。例如,容易将推压部位301配置于较盖部30的外周缘靠中央部侧的位置。另外,能够使包络面700为任意的形状的同时,在施力开始位置,使突起702的按压部位与施力单元8的推压部位301重叠。因此,能够提高包络面700的形状的自由度,例如制成为能够从泵室11高效率地喷出液状物的形状。例如,能够将包络面700的形状设为与凹部26的底部260对应的形状,从而减小最大行程位置处的盖部30与底部260之间的间隙。另外,通过将突起702设置于按压部70侧,与在盖部30侧设置突起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盖部30的厚度的变化。由此,能够使盖部30的弹性变形顺畅化,从而抑制盖部30处的应力集中。
从杆71的支点7A即旋转轴的方向观察,突起702中的抓持部712侧的部分702A可以为凸曲线状。在该情况下,根据杆71的行程,突起702的上述部分702A稳定地与盖部30的外表面接触。因此,能够在施力单元8的动作中,使由突起702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302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稳定地重叠。
此外,也可以代替在按压部70侧设置突起702,或与在按压部70侧设置突起702一并地,在盖部30侧设置突起。即,盖部30可以在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重叠的位置处,具有从盖部30的外表面突出的突起。在该情况下,通过以至少在施力开始位置,上述突起与按压部70抵接的方式配置,能够使盖部30的外表面处的按压部70的按压部位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重叠。另外,能够提高按压部70侧的形状例如包络面700的形状的自由度。
壳体2可以具有施力单元收纳孔27,该施力单元收纳孔27在凹部26的底部260开口,能够收纳施力单元8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通过在施力单元收纳孔27中收纳施力单元8,能够确保施力单元8的动作方向的尺寸较大,因此能够容易地获得利用施力单元8的适度的推压力。另外,容易将施力单元8支撑于壳体2的内部。
如图8、9所示,可以设置成通过按压部70按压盖部30使其弹性变形,盖部30的一部分能够进入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内部。在该情况下,通过盖部30的一部分进入施力单元收纳孔27,盖部30的其他部分与凹部26的底部260之间的间隙变小。由此,能够高效率地增大泵室11的容积变化量。
盖部30的上述一部分可以包含卡止部34。具体而言,卡止部34位于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与凹部26的底部260处的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开口部相对的位置。卡止部34的外径较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开口部的直径小。可以设定按压部70的高度或形状,以使该卡止部34能够从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开口部进入内部。在该情况下,由于抑制了被卡止部34妨碍而使盖部30与底部260之间的间隙变大的情况,故能够减小例如最大行程时的上述间隙。
可以设置成,通过按压部70按压盖部30使其弹性变形,突起702能够进入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内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包络面700更靠近凹部26的底部260。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变形为仿照包络面700的形状的盖部30与底部260之间的间隙。具体而言,可以设定按压部70的高度或形状,以使突起702能够进入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内部。
<第四实施方式>
图1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的构成的杆71位于初始位置时的与图5相同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表示按压部件7的按压部70不具有突起702,施力单元8的轴83以相对于凹部26的轴251倾斜的方式配置的分配器1的例子。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附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施力单元收纳孔27、吸入阀收纳孔28和吸入口10的轴252相对于圆盘部20等的轴250和凹部26等的轴251倾斜。施力单元8的轴83与施力单元收纳孔27等的轴252一致。施力单元收纳孔27经由大径部27A与凹部26连接。大径部27A是与凹部26同轴的圆筒状,在凹部26的底部260开口。在盖部30的内表面没有设置卡止部34。在杆71的初始位置,在杆71的板宽方向上位于中央侧的2个板部701的前端抵接在盖部30的外表面中的较中央部靠杆71的支点7A侧的位置。
因施力单元8的轴83相对于轴250、251倾斜,故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位于盖部30的内表面中的较中央部靠支点7A侧的位置。因此,在施力单元8响应由按压部70的按压引起的盖部30的弹性变形而开始推压盖部30的内表面时、以及之后施力单元8推压盖部30的内表面的期间,由按压部70按压的盖部30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与由施力单元8推压的盖部30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301重叠。
另外,由于施力单元8的轴83相对于轴250、251倾斜,故容易使施力单元8的轴83沿着伴随杆71的行程的按压部70的轨迹、即杆71的旋转方向。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第五实施方式对喷出容器(iii)进行说明。图17~2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出容器1A的构成。喷出容器1A是能够响应使用者的取出操作从喷出口12喷出液状物的装置。关于液状物,能够应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如图17~20所示,喷出容器1A具有容器100、分配器1和固定部件9。
如图17、19、20所示,容器100具有收纳部17、被安装部18、把手部13和被卡合部14。容器100例如可以以合成树脂为材料,各部一体成型。
收纳部17例如为瓶形状,能够收纳液状物。被安装部18为收纳部17的口颈部,为圆筒状,且在外周设置有螺纹部120。被安装部18从收纳部17的上表面110向上方突出。如图20所示,收纳部17和被安装部18具有共通的轴280。以下,在沿着轴280的方向上,将相对于收纳部17靠被安装部18的一侧也称为上,将相对于被安装部18靠收纳部17的一侧也称为下。但是,上、下的术语是指容器100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未必指铅直方向的上下。
把手部13从容器100的外表面、具体而言为收纳部17的上表面110,向上方即与被安装部18相同的一侧突出。把手部13是将板弯折成环状或筒状的形状,具有第一平面部131、第二平面部132、第三平面部133和第四平面部134、以及分别连接这些平面部彼此的第一曲面部135、第二曲面部136和第三曲面部137。第一平面部131与第三平面部133在与收纳部17的上表面110成直角的方向上扩展。第二平面部132与第四平面部134与上表面110平行地扩展。第一平面部131从容器100的上表面110向上方延伸。第四平面部134从容器100的外周面向容器100的径向外侧延伸。第一曲面部135连接第一平面部131与第二平面部132,第二曲面部136连接第二平面部132与第三平面部133,第三曲面部137连接第三平面部133与第四平面部134。此外,把手部13也可以为不具有平面部而仅具有曲面部的形状,作为平面部,可以仅具有内侧的第一平面部131或上侧的第二平面部132,其他部分可以由曲面部形成。
被卡合部14为设置于把手部13的第一曲面部135的凹部,贯通第一曲面部135。被卡合部14位于第一曲面部135的板宽方向上的中央,在把手部13的圆周方向上为细长的隙缝状。如图20、22、23所示,被卡合部14具有在被安装部18的圆周方向(图17的箭头所示的方向200)上彼此相对的内表面141、142、和在被卡合部14的下端被两面141、142夹住且面向上方的内表面143。具体而言,被卡合部14的下端位于第一曲面部135与第一平面部131的连接部。
图21所示的分配器1安装于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可以响应使用者的取出操作喷出来自容器100的收纳部17的液状物。分配器1是所谓的泵分配器,例如可以具有与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相同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分配器1对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分配器相同的构成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分配器主体2具有圆盘部20、安装部38、被嵌合部39、喷嘴部23和卡合部35。如图21所示,圆盘部20、安装部38和被嵌合部39具有共通的轴36,且依次堆积,直径依次变小。以下,在沿着轴36的方向上,将相对于安装部38靠圆盘部20的一侧也称为上,将相对于圆盘部20靠安装部38的一侧也称为下。但是,上、下的术语是指分配器1中的相对位置关系,未必指铅直方向的上下。
如图21~23所示,卡合部35从圆盘部20的外缘中的隔着轴36与喷嘴部23相反的一侧突出,在圆盘部20的径向上延伸。卡合部35为板状,具有2个侧面351、352、前端缘353和下端缘354。侧面351、352相互平行,沿着包含轴36的平面扩展。前端缘353是卡合部35中的圆盘部20的径向外侧处的前端,在侧视卡合部35时为直线状。前端缘353以随着从上方朝向下方而逐渐接近轴36的方式倾斜。下端缘354是卡合部35中的下侧的端,在侧视卡合部35时为在圆盘部20的径向上延伸的直线状。前端缘353与下端缘354所成的角度θ1为钝角,具体而言为110度。
安装部38为有底圆筒状,从圆盘部20的下表面突出。在安装部38的下端的底部210设置有吸入口10。凸缘状的突起211从安装部38的外表面中的上方突出。被嵌合部39为圆筒状,从安装部38的底部210突出。被嵌合部39包围吸入口10的周围。如图20所示,吸入管320可以与被嵌合部39嵌合、连接。
施力单元收纳孔27形成于圆盘部20和安装部38的内部。
吸入阀收纳孔28形成于安装部38的内部,与施力单元收纳孔27的轴向另一端连接。吸入阀收纳孔28是直径较施力单元收纳孔27小的圆筒状,由安装部38的底部260划分。形成于安装部38的底部260的吸入口10与吸入阀收纳孔28连接,由此,吸入口10与凹部26连通。即,从吸入口10经由吸入阀收纳孔28和施力单元收纳孔27与凹部26连接的通路作为通向泵室11的液状物的吸入通路发挥功能。
如图21所示,吸入阀4是合成树脂制的圆盘阀,设置于吸入阀收纳孔28。吸入阀4一体地具有阀体41、回复弹簧和基体。基体是圆筒状的部分,与吸入阀收纳孔28的内周面相对地配置。阀体41是盘状部分,配置于基体的内侧。回复弹簧是沿着基体的内周延伸的线状部分,一端与基体连接,另一端与阀体连接。回复弹簧在基体的圆周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多个(例如3个)。阀体41以堵住吸入口10的方式设置于安装部38的底部260。当安装部38的内部的压力较被嵌合部39的内部的压力低,因它们的压力差产生的推力超过上述回复弹簧的施加力时,阀体41从安装部38的底部260离开,吸入口10打开。当安装部38的内部的压力上升,因上述压力差产生的推力低于上述回复弹簧的施加力时,阀体41与底部260相接触,吸入口10关闭。当安装部38的内部的压力为被嵌合部39的内部的压力以上时,保持吸入口10关闭的上述状态。
在图21中,回复弹簧51是螺旋弹簧,以被压缩的状态设置在喷嘴部33的前端所设的隔件331与阀体50之间,始终对阀体50朝向阀座232施力。
如图17、22所示,在铰链部711形成有孔710。孔710供喷嘴部23的突起231可旋转地嵌合。孔710与突起231的相对旋转的轴作为杆71的支点发挥功能。杆71的支点隔着安装部38或轴36位于把手部13的相反侧。
抓持部712在杆71的旋转方向上与容器100的把手部13相对。在杆71的初始位置,抓持部712与把手部13之间存在规定的距离,抓持部712相对于把手部13上端的第二平面部132位于规定的高度。上述规定的距离是例如使用者将某只手的拇指放置于抓持部712的上表面,将该手的其他任意手指钩于把手部13,而容易抓持并握住喷出容器1A的距离。抓持部712作为杆71的施力点发挥功能。在抓持部712的上表面设置有较浅的表玻璃状的凹处713。凹处713使手指在抓持部712处的定位变得容易,抑制手指相对于抓持部712滑动。
固定部件9是在内表面形成有螺纹部90的圆筒状的盖,包围安装部38。固定部件9相对于安装部38可旋转。如图21所示,在固定部件9的内周的上端设置有向内径侧且下侧突出的卡止部91。通过卡止部91卡止于安装部38的突起211,限制固定部件9相对于安装部38的向下方的轴向移动。
在将分配器1安装于容器100时,使用者能够通过使分配器1的卡合部35卡合于容器100的被卡合部14,而进行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的圆周方向200上的分配器1的定位。具体而言,分配器1的安装部38安装于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使用者一边将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插入安装部38的外表面与固定部件9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一边将靠近容器100的分配器1的卡合部35插入容器100的被卡合部14。之后,使用者通过使固定部件9相对于被安装部18旋转,能够使被安装部18的螺纹部120与固定部件9的螺纹部90螺合。由此,将容器100紧固固定于分配器1,分配器1向容器100的安装完成。即,固定部件9能够在分配器1的卡合部35卡合于容器100的被卡合部14的状态下,将分配器1固定于容器100。如图20所示,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容器100的轴280与分配器1的轴36一致。在卡合部35卡合于被卡合部14的状态下,喷出口12隔着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位于把手部13的相反侧。
接下来,说明上述各构成的优点。喷出容器1A具有容器100、分配器1和固定部件9。分配器1具有安装部38。安装部38安装于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分配器1可以响应使用者的操作从喷出口12喷出来自容器100的收纳部17的液状物。固定部件9是与分配器1和容器100不同的部件,设置成能够将分配器1固定于容器100。因此,能够在调整分配器1相对于容器100的位置、例如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的圆周方向200(参照图17)上的分配器1的位置后,在保持该位置的状态下,通过固定部件9将分配器1固定于容器100。固定部件9可以为作为紧固部件的组合帽,其通过螺合而使分配器1与容器100紧固。此外,固定部件9将分配器1与容器100固定的方法不限于螺合,也可以为压接或卡合等。通过固定部件9的卡止部91卡止于分配器1的安装部38的突起211,固定部件9与分配器1可以成为一体的单元。此外,固定部件9与容器100也可以成为一体的单元。
分配器1具有卡合部35。卡合部35能够与容器100的被卡合部14卡合。卡合部35设置成通过与被卡合部14卡合,而限制分配器1绕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的旋转。即,卡合部35与被卡合部14一起作为限制分配器1与容器100的相对旋转的定位止动部发挥功能,将分配器1相对于容器100在上述旋转的方向(被安装部18的圆周方向200)上定位。
固定部件9设置成能够在卡合部35卡合于被卡合部14的状态下,将分配器1固定于容器100。即,在利用固定部件9将分配器1固定于容器100之前,使卡合部35与被卡合部14卡合,由此能够进行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的圆周方向200上的分配器1的定位。因此,在将分配器1安装于容器100时,被安装部18的圆周方向200上的分配器1的位置调整变得容易。另外,由于能够在卡合部35与被卡合部14卡合的状态下固定分配器1与容器100,因此在保持上述调整后的位置的状态下,容易通过固定部件9将分配器1固定于容器100。换而言之,能够将被安装部18的圆周方向200上的分配器1的位置简单地设置于规定的正确位置,而将分配器1与容器100固定。卡合部35可以为板状,被卡合部14可以为能供卡合部35进入的隙缝状。换而言之,被卡合部14可以为隙缝状,卡合部35可以为能进入被卡合部14的板状。此外,卡合部35不限于板状,也可以为棒状等。即,卡合部35可以为能进入作为凹部的被卡合部14的凸部。卡合部35不限于从分配器主体2的外表面突出的凸部,也可以为相对于分配器主体2的外表面凹陷的凹部。被卡合部14不限于隙缝状,也可以为孔等。被卡合部14不限于可供作为凸部的卡合部进入的凹部,也可以为能进入作为凹部的卡合部的凸部。另外,被卡合部14不限于设置在把手部13,也可以设置在容器100的任意部位。
把手部13是能够供使用者抓持的部分,具有容易抓持的形状。因此,使用者容易抓持喷出容器1A。具体而言,把手部13为指钩部,可以为能钩住使用者的手指的环状或筒状。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容器100具有把手部13。即,把手部13设置于容器100。换而言之,把手部13不设置于分配器1。因此,分配器1容易成型。尤其是,在使分配器1小型化的情况下,例如在使凹部26的直径变小的情况下,由于把手部13不位于分配器1,故模具不会复杂化,分配器主体2容易成型。此外,把手部13的形状不限于环状或筒状,只要为能够供使用者抓持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为从容器100的外表面突出的任意突起。另外,把手部13也可以不从容器100的外表面突出,例如也可以为贯通容器100的孔。
卡合部35通过与被卡合部14卡合,而进行分配器1的喷出口12相对于容器100的把手部13在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的圆周方向200上的定位。如此,通过调整喷出口12相对于把手部13的位置,能够在使用者抓持把手部13的状态下,相对于该抓持位置向适当的方向喷出液状物,因此能够提高喷出容器1A的使用感。
例如可以设置成,在卡合部35卡合于被卡合部14的状态下,分配器1的喷出口12隔着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位于容器100的把手部13的相反侧。在该情况下,在使用者抓持把手部13的状态下,喷出口12位于与该抓持位置的相反侧,故使用者容易取出液状物。使用者通过一边抓持把手部13,一边以例如喷出口12向铅直方向下侧相对移动的方式使喷出容器1A倾斜,能够使液状物从喷出口12喷出。此外,上述相反侧不限于正相反侧,可以为以被安装部18(轴280)为顶点,喷出口12与把手部13所成的角度大于90度的区域。另外,在卡合部35卡合于被卡合部14的状态下,喷出口12不限于隔着被安装部18位于相反侧,也可以设置成位于以被安装部18为顶点相对于把手部13成90度的位置。在该情况下,使用者能够一边抓持把手部13,一边容易地使喷出口12朝向自己的面部。因此,例如在使用化妆水作为液状物使其喷雾的情况下,容易向自己的面部进行喷雾。
被卡合部14可以设置于容器100的把手部13。在该情况下,无须在容器100的其他部位设置被卡合部14,因此能够提高该其他部位的形状的自由度。上述其他部位例如为收纳部17。此外,被卡合部14也可以设置于容器100的上述其他部位。被卡合部14例如可以设置于作为把手部13的角部的第一曲面部135。在该情况下,被卡合部14能够在更大的角度范围内延伸。例如,在被卡合部14为隙缝状的情况下,被卡合部14不仅可以在上下方向开口,也可以在水平方向开口。因此,能够更容易地使被卡合部14与卡合部35卡合。在分配器1中,卡合部35也可以隔着安装部38设置于喷出口12的相反侧。在该情况下,若被卡合部14设置于把手部13,则通过卡合部35与该被卡合部14卡合,容易使喷出口12隔着被安装部18位于把手部13的相反侧。
把手部13可以从容器100的外表面向与被安装部18相同的一侧突出。换而言之,把手部13可以从容器100的外表面向分配器1侧突出。在该情况下,若被卡合部14设置于把手部13,则由于被卡合部14靠近分配器1,故卡合部35容易与被卡合部14卡合。换而言之,能够使被卡合部14或卡合部35的构成简单化或小型化。
在分配器1为泵式的情况下,无论喷出容器1A的姿势如何,均能够通过分配器1的泵作用喷出液状物。此外,分配器1不限于泵式,例如也可以为通过使用者抓持把手部13并以喷出口12向铅直下方相对位移的方式使喷出容器1A整体倾斜,而使液状物从喷出口12喷出的方式。
分配器1可以具有杆71。杆71可以设置于分配器主体2,响应使用者操作而能够按压作为可动部件的盖部30。此时,通过杠杆的作用,能够减轻由使用者进行的液状物的取出操作的力,能够容易地进行取出操作。另外,在设置用于促进可动部件恢复至初始位置的施力单元8的情况下,有需要与施力单元8的施加力相应的较大的操作力的担忧。针对此,通过设置杆71,能够减轻操作力。此外,分配器1也可以不具有杆71或按压部70。
可以设置成,在卡合部35卡合于被卡合部14的状态下,杆71的施力点(抓持部712)相对于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位于把手部13侧。换而言之,可以设置成,杆71的支点(孔710与突起231)隔着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位于把手部13的相反侧。在该情况下,通过上述卡合,以把手部13与杆71的施力点靠近的方式,将容器100与分配器1相对地定位,因此使用者容易用握住把手部13的手来操作杆71。
在分配器1具有杆71的情况下,当使用者操作杆71时,力作用于分配器1,有可能分配器1相对于容器100在沿着杆71的移动方向的面内(例如图20的纸面内)以安装部38为中心进行旋转位移即旋进运动。针对此,卡合部35可以设置成,通过与被卡合部14卡合而限制图20中箭头所示的杆71的按压方向A(换而言之为下方)上的分配器主体2相对于容器100的位移。具体而言,卡合部35的下端缘354与在杆71的按压方向A上相对的被卡合部14的内表面143抵接。在该情况下,即便在使用者操作杆71时,分配器主体2想要朝杆71的按压方向A相对于容器100位移,该位移也会被上述抵接限制。因此,抑制了上述旋进运动。由此,抑制在使用喷出容器1A时,在喷出容器1A中喷出口12的位置从规定的正确位置偏移,故容易向目标位置喷出液状物。另外,由于在按压杆71时分配器1的旋进运动得到抑制,故使用者容易操作杆71,能够可靠地按压杆71,因此能够稳定地获得所希望的喷出量,能够提高喷出容器1A的使用感。
卡合部35可以隔着安装部38设置于杆71的支点(孔710和突起231)的相反侧。在该情况下,卡合部35相对于安装部38位于与杆71的施力点(抓持部712)相同的一侧。即,为了方便,将安装部38设为从容器100的收纳部17通向分配器1的液状物的通路,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在安装部38的附近设置泵室11。因此,杆71的作用点(按压部70)位于安装部38的附近,故杆71的施力点容易隔着安装部38位于杆71的支点的相反侧。因此,卡合部35相对于安装部38位于与杆71的施力点相同的一侧。由此,卡合部35容易向与杆71的按压方向A相同的方向位移。杆71的按压方向A通常为朝向容器100的方向,因此卡合部35容易与容器100的被卡合部14卡合。具体而言,卡合部35的下端缘354被朝向在杆71的按压方向A上相对的被卡合部14的内表面143压抵。因此,能够有效地限制杆71的按压方向A上的分配器主体2相对于容器100的位移、即上述旋进运动。
另外,通过卡合部35向与杆71的按压方向A相同的方向位移,容易简化被卡合部14的形状或分配器1向容器100的安装方法。例如,只要将被卡合部14形成为隙缝状即可。在该情况下,被卡合部14的内表面143作为止动部发挥功能,由此能够限制杆71的按压方向A上的分配器主体2相对于容器100的位移。此时,被卡合部14的内表面143的上方即被卡合部14的上侧可以保持开口的状态,因此能够简化被卡合部14的形状。另外,为了进行上述卡合,只要从被卡合部14的上述开口沿着容器100的轴280插入卡合部35即可。因此,在向容器100安装分配器1时,无须使分配器1相对于容器100倾斜。因此,能够简化安装方法。此外,卡合部35也可以隔着安装部38设置于杆71的支点侧。在该情况下,卡合部35容易向与杆71的按压方向A相反的方向位移。也可以在该相反方向,卡合部35卡合于容器100的被卡合部14的方式,调整被卡合部14的形状或分配器1向容器100的安装方法等。
分配器主体2可以具有凹部26,形成泵室11的可动部件可以为覆盖凹部26且与凹部26一起形成泵室11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30。例如,盖部30可以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膜状。在该情况下,通过使泵室11的直径相对变大,能够抑制可动部件的行程量,且能够实现一次取出操作中的喷出量的增大。另一方面,若增大泵室11的直径,则有需要较大的操作力的担忧。针对此,通过设置杆71,能够减轻操作力,从而容易地进行液状物的取出操作。此外,通过在杆71设置用于按压盖部30的按压部70,能够容易地使盖部30大幅地弹性变形,能够实现喷出量的增大。另外,在可动部件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30的情况下,泵室11的直径变大,因此有在操作杆71时作用于分配器1的力的力矩变大的担忧。因此,也可以说容易产生上述旋进运动。针对此,通过设置卡合部35与被卡合部14,利用两者的卡合限制分配器主体2在杆71的按压方向A上的位移,能够有效地限制上述旋进运动。盖部30也可以为向与凹部26侧相反的一侧鼓出的圆顶状。即,分配器1的泵室11可以为所谓的圆顶形泵。由此,能够抑制分配器1的大型化,且能够更有效地增加通过一次操作可取出的液状物的量。此外,泵室11的形态不限于圆顶形泵,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30也可以不向与凹部26侧相反的一侧鼓出。另外,可动部件不限于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30,也可以为在气缸内移动的活塞等。
卡合部35可以为沿着杆71的按压方向A扩展的板状,被卡合部14可以为能够供卡合部35沿着杆71的按压方向A进入的隙缝状。在该情况下,板状的卡合部35的下端缘354可以在杆71的按压方向A上与隙缝状的被卡合部14的内表面143抵接。由此,能够限制杆71的按压方向A上的分配器主体2相对于容器100的位移。此处,通过上述抵接,对卡合部35,在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而非板的厚度方向上作用力,因此,卡合部35能够有效率地承受由杆71的按压产生的力,能够提高卡合部35的耐久性。另外,在分配器1相对于容器100的被安装部18的旋转方向即被安装部18的圆周方向200上,板状的卡合部35的侧面351、352能够分别抵接于隙缝状的被卡合部14的内表面141、142。侧面351、352沿着杆71的按压方向A扩展。因此,在将分配器1相对于容器100在圆周方向200上定位并安装时,即便在沿着杆71的移动方向的面内(例如图20的纸面内),分配器1以安装部38为中心进行旋转位移等,分配器1相对于容器100的位置稍许偏移,卡合部35也容易与被卡合部14的内表面141、142抵接。因此,在将分配器1相对于容器100在上述圆周方向200上定位并安装的作业中,容易维持卡合部35与被卡合部14的卡合,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上述作业。
隙缝状的被卡合部14设置于作为把手部13的角部的第一曲面部135。因此,板状的卡合部35中的前端缘353与下端缘354所成的角度θ1可以为钝角。下端缘354是卡合部35中的位于下侧即安装部38侧的端缘。该下端缘354与前端缘353是板状的卡合部35的多个端缘中,在卡合部35进入被卡合部14时与把手部13的第一曲面部135相对的2个端部。在上述角度θ1为钝角的情况下,在卡合部35进入被卡合部14时,被前端缘353与下端缘354夹住的角部不易与设置有被卡合部14的第一曲面部135干涉,容易进入被卡合部14。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使卡合部35与被卡合部14卡合的作业。此外,与第一曲面部135相对的卡合部35的端缘也可以为曲线状,而非直线状。
<第六实施方式>
图24、2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出容器1A的构成。图25为与图20相同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表示容器100为所谓分层容器的例子。对于与第五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附上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容器100具有容器保持器100A和内袋100B。容器保持器100A具有外壳收纳部17A、把手部13、被卡合部14和滑动盖部15。外壳收纳部17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收纳部17相同,具有瓶形状,下端朝外部开口。把手部13与外壳收纳部17A一体地设置。滑动盖部15能够相对于外壳收纳部17A滑动地设置于外壳收纳部17A的上表面110。通过滑动盖部15相对于外壳收纳部17A滑动,使外壳收纳部17A的上表面110开闭。如图24所示,在滑动盖部15设置有在滑动盖部15的外缘开口的凹部150。
内袋100B是具有柔软性的袋,供收纳液状物。内袋100B能够随着液状物的减少而收缩。内袋100B具有被安装部18。在被安装部18的外周,在较螺纹部120靠下方的位置设置有凸缘状的第一卡止部121和第二卡止部122。
内袋100B从外壳收纳部17A的下端插入外壳收纳部17A的内部,收纳于外壳收纳部17A。在滑动盖部15向外壳收纳部17A的外径方向滑动而打开外壳收纳部17A的上表面110的状态下,内袋100B的被安装部18从外壳收纳部17A的上表面110向容器保持器100A的外部突出。在使滑动盖部15滑动而关闭外壳收纳部17A的上表面110时,滑动盖部15中的隔着凹部150相对的部分嵌合于被安装部18的第一卡止部121与第二卡止部122之间。由此,内袋100B相对于外壳收纳部17A固定,设置于容器保持器100A。被安装部18贯通滑动盖部15的凹部150,向容器保持器100A的外部突出。如图24所示,残留于凹部150的间隙16通过使内袋100B与容器保持器100A之间的空间与容器保持器100A的外部连通,而作为使伴随液状物的减少的内袋100B的收缩变得容易的呼吸孔发挥功能。当使滑动盖部15向反方向滑动而打开外壳收纳部17A的上表面110时,滑动盖部15从被安装部18的第一卡止部121与第二卡止部122之间脱出。由此,能够从外壳收纳部17A卸除内袋100B。
分配器1与容器保持器100A的组作为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发挥功能。分配器1的卡合部35设置成,通过与容器保持器100A的被卡合部14卡合,而限制分配器1绕设置在容器保持器100A的内袋100B的被安装部18旋转。由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将分配器1安装于容器100时,被安装部18的圆周方向上的分配器1的位置的调整变得容易。另外,固定部件9设置成,能够在卡合部35卡合于被卡合部14的状态下,将分配器1固定于设置在容器保持器100A的内袋100B的被安装部18。由此,容易在保持上述调整后的位置的状态下,利用固定部件9将分配器1固定于容器100。
如此,在容器100具有内袋100B的情况下,在从容器100向分配器1供给液状物时,无须向内袋100B补给空气,能够提高液状物的密封性,保持液状物清洁。另外,不一次性地使用容器保持器100A,只要更换内袋100B便能够补给液状物,因此容易重复利用容器100。此外,也可以不在分配器1的被嵌合部39连接吸入管320。
另外,在容器100具有能够从容器保持器100A卸除且能够更换的内袋100B,且该内袋100B具有被安装部18的情况下,每次更换内袋100B时,从分配器1卸除内袋100B,并且解除分配器1与容器100的安装。换而言之,每次更换内袋100B时,必须重新进行分配器1与容器100的安装。因此,每次进行上述更换时均可获得下述优点,从而能够提高喷出容器1A的便利性,上述优点是指能够在上述安装时通过卡合部35与被卡合部14的卡合而进行分配器1与容器100的定位,在保持该位置的同时通过固定部件9将分配器1固定于容器100。此外,内袋100B只要能够卸除地设置于容器保持器100A即可,其设置方法不限于使用滑动盖部15的方法。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定于该例子。显然,只要是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通常知识的人,便能够在申请专利范围所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想到各种变化例或修正例,应当了解这些变化例或修正例当然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公开有以下的分配器或喷出容器。
另外,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还公开有以下的喷出容器、分配器、容器、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分配器或容器保持器。
<1>
一种分配器,其能够从喷出口喷出液状物,且包括:分配器主体,其具有凹部;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其覆盖上述凹部的开口部,且与上述凹部一起形成泵室;按压部,其与上述盖部相对地配置于上述泵室的外侧,能够将上述盖部按压至上述泵室的容积变小的一侧,且设置成能够按压上述盖部使其一边弹性变形一边进入上述凹部的内部;流出口,其在上述按压部按压上述盖部时,使上述泵室的内部的液状物朝向上述喷出口流出;和流入口,其与上述流出口分开设置,在利用上述按压部对上述盖部的按压被解除时,使液状物流入上述泵室的内部。
<2>
如上述<1>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主体还具有与上述流入口连通的吸入口,从上述吸入口经由上述流入口向上述泵室的内部吸入液状物。
<3>
如上述<2>所述的分配器,其中在连接上述吸入口与上述喷出口的通路上设置有上述泵室。
<4>
如上述<2>或<3>所述的分配器,其还具有吸入阀,该吸入阀在上述按压部按压上述盖部时,阻断上述吸入口与上述流入口的连通。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还具有喷出阀,该喷出阀在利用上述按压部对上述盖部的按压被解除时,阻断上述喷出口与上述流出口的连通。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流出口和上述流入口设置于上述泵室。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流出口和上述流入口在上述凹部的底面开口。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流出口的开口面积小于上述流入口的开口面积。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盖部向与上述凹部侧的相反侧鼓出。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按压部具有与上述凹部对应的形状。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在上述按压部进入上述凹部的内部的状态下,被上述按压部按压的上述盖部弹性变形为沿着上述凹部的形状。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设置成通过上述按压部按压上述盖部使其弹性变形,能够使上述盖部的1/3以上进入上述凹部的内部。
<13>
如上述<12>所述的分配器,其设置成通过上述按压部按压上述盖部使其弹性变形,能够使上述盖部的一半以上进入上述凹部的内部。
<14>
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凹部随着从上述凹部的外周缘向中央侧去而逐渐变深。
<15>
如上述<14>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凹部呈表玻璃状凹陷。
<16>
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凹部的底面在俯视时为圆形。
<17>
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按压部的前端面中的至少一部分为沿着相对的上述凹部的底面的形状。
<18>
如上述<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按压部的前端面中的至少一部分的曲率与相对的上述凹部的底面的曲率相等。
<19>
如上述<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按压部具有从上述按压部的前端面突出的突起。
<20>
如上述<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还具有能够相对于上述分配器主体旋动的杆,上述按压部为从上述杆向上述盖部侧突出的凸起形状。
<21>
如上述<20>所述的分配器,其中在上述杆的俯视时包含上述按压部的前端的区域的、与上述杆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板宽方向上的尺寸大于上述盖部的半径。
<22>
如上述<20>或<21>所述的分配器,其中在上述杆的俯视时包含上述按压部的前端的区域的、与上述杆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板宽方向上的外缘位于较上述盖部的外周缘与中央之间的中点靠上述盖部的外周缘侧的位置。
<23>
如上述<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以如下方式设置上述按压部的前端面的形状:与距离上述杆的支点较近的一侧相比,在距离上述杆的支点较远的一侧上述盖部的弹性变形量变小。
<24>
如上述<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按压部的前端面中的上述杆的支点侧的区域具有与相对的上述凹部的底面相等的曲率,与上述杆的支点侧为相反侧的区域具有较相对的上述凹部的底面大的曲率。
<25>
如上述<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以如下方式设置上述按压部的前端面的形状:上述按压部的前端面中的与上述杆的支点侧为相反侧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从上述盖部的上表面离开。
<26>
如上述<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在上述凹部的侧视时,上述杆的支点位于上述凹部的上述开口部与最深部之间的高度。
<27>
如上述<20>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杆具有铰链部和抓持部,上述铰链部位于上述杆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上述抓持部位于上述杆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
<28>
如上述<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按压部具有将一个凸部掏空成多个条带状的形状,且包含多个板部。
<29>
如上述<28>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按压部的前端面为通过上述多个板部的前端的包络面。
<A1>
一种分配器,其能够从喷出口喷出液状物,且具有:分配器主体;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其安装于上述分配器主体,且与上述分配器主体一起形成泵室;施力单元,其配置于上述分配器主体的内部,能够推压上述盖部的内表面;和杆,其相对于上述分配器主体可旋动地设置,且具有能够按压上述盖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以如下方式设置上述按压部和上述施力单元:在响应由上述按压部的按压引起的上述盖部的弹性变形,上述施力单元开始推压上述盖部的内表面时,由上述按压部按压的上述盖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与由上述施力单元推压的上述盖部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重叠,通过上述按压部按压上述盖部而从上述喷出口喷出上述泵室内的液状物。
<A2>
如上述<1>至<29>和上述<A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由上述施力单元推压的上述盖部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位于上述盖部的较外周缘靠中央部侧的位置。
<A3>
如上述<1>至<29>、上述<A1>和上述<A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盖部具有从上述盖部的内表面突出的卡止部,上述施力单元的一部分卡止于上述卡止部。
<A4>
如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主体具有凹部,上述盖部与上述凹部一起形成上述泵室,上述分配器主体还具有施力单元收纳孔,该施力单元收纳孔在上述凹部的底部开口,能够收纳上述施力单元的一部分。
<A5>
如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主体具有凹部,上述盖部与上述凹部一起形成上述泵室,上述分配器主体还具有与上述凹部连通的吸入口,从上述吸入口向上述泵室内吸入液状物。
<A6>
如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主体具有凹部,上述盖部以覆盖上述凹部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且具有向与上述凹部侧的相反侧鼓出的鼓出部,以如下方式设置上述按压部和上述施力单元:在响应由上述按压部的按压引起的上述鼓出部的弹性变形,上述施力单元开始推压上述鼓出部的内表面时,由上述按压部按压的上述鼓出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与由上述施力单元推压的上述鼓出部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重叠。
<A7>
如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与上述盖部相对的上述按压部的前端具有朝向上述盖部突出的凸面。
<A8>
如上述<A7>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按压部具有从上述凸面突出的突起。
<A9>
如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施力单元具有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能够产生用于推压上述盖部的内表面的施加力。
<A10>
如上述<A9>所述的分配器,其设置成:在响应由上述按压部的按压引起的上述盖部的弹性变形,上述施力单元开始推压上述盖部的内表面时,由上述按压部按压的上述盖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与和上述盖部的内表面相对的上述螺旋弹簧的轴向端部重叠。
<A11>
如上述<A9>或<A10>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施力单元具有支撑上述螺旋弹簧的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上述第一支撑部件和上述第二支撑部件能够沿着上述螺旋弹簧的轴向相互滑动。
<A12>
如上述<A11>所述的分配器,其设置成:在响应由上述按压部的按压引起的上述盖部的弹性变形,上述施力单元开始推压上述盖部的内表面时,由上述按压部按压的上述盖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与上述第一支撑部件和上述第二支撑部件中的和上述盖部的内表面相对的支撑部件的轴向端部重叠。
<A13>
如上述<A12>所述的分配器,其中在上述施力单元伸长的方向上,上述第一支撑部件和上述第二支撑部件设置成能够彼此卡合。
<A14>
如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杆具有铰链部和抓持部,上述铰链部位于上述杆的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上述抓持部位于上述杆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
<A15>
如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主体具有凹部,上述盖部以覆盖上述凹部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在侧视上述凹部时,上述杆的支点位于上述凹部的上述开口部与最深部之间的高度。
<A16>
一种喷出容器,其具有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和收纳上述液状物的容器。
<B1>
一种喷出容器,其具有容器、分配器和固定部件,上述容器具有收纳液状物的收纳部、能够供使用者抓持的把手部、被安装部和被卡合部;上述分配器具有:安装部,其安装于上述容器的上述被安装部;和卡合部,其与上述容器的上述被卡合部卡合;且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将来自上述容器的上述收纳部的上述液状物从喷出口喷出;上述固定部件将上述分配器固定于上述容器;上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上述分配器绕上述容器的上述被安装部旋转,上述固定部件设置成能够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将上述分配器固定于上述容器。
<B2>
如上述<B1>所述的喷出容器,其设置成,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上述分配器的上述喷出口隔着上述容器的上述被安装部位于上述容器的上述把手部的相反侧。
<B3>
如上述<B1>或<B2>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卡合部隔着上述安装部设置于上述喷出口的相反侧。
<B4>
如上述<B1>至<B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凸部,上述被卡合部为能够供上述卡合部进入的凹部。
<B5>
如上述<B1>至<B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板状,上述被卡合部为能够供上述卡合部进入的隙缝状。
<B6>
如上述<B1>至<B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把手部从上述容器的外表面向与上述被安装部相同的一侧突出。
<B7>
如上述<B1>至<B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把手部。
<B8>
如上述<B1>至<B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把手部的角部。
<B9>
如上述<B1>至<B8>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在板状的上述卡合部的多个端缘中,当上述卡合部进入隙缝状的上述被卡合部时,与上述把手部的角部相对的2个上述端缘相互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B10>
如上述<B1>至<B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分配器还具有:分配器主体;可动部件,其与上述分配器主体一起形成泵室;和杆,其设置于上述分配器主体,响应使用者操作而能够按压上述可动部件;且上述分配器设置成通过上述可动部件位移而将上述液状物向上述泵室吸入,或将上述液状物从上述泵室喷出。
<B11>
如上述<B10>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主体具有凹部,上述可动部件为覆盖上述凹部且与上述凹部一起形成上述泵室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
<B12>
如上述<B10>或<B11>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上述分配器主体在上述杆的按压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容器的位移。
<B13>
如上述<B10>至<B12>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卡合部隔着上述安装部设置于上述杆的支点的相反侧。
<B14>
如上述<B10>至<B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设置成,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上述杆的施力点相对于上述容器的上述被安装部位于上述把手部一侧。
<B15>
如上述<B10>至<B1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沿着上述杆的按压方向扩展的板状,上述被卡合部为能够供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杆的按压方向进入的隙缝状。
<B16>
一种分配器,其具有:安装部,其能够安装于收纳液状物且具有可供使用者抓持的把手部的容器的被安装部;和卡合部,其能够与上述容器的被卡合部卡合,在上述安装部设置有固定部件,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将来自上述容器的上述液状物从喷出口喷出,且上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上述分配器绕上述容器的上述被安装部旋转,上述固定部件设置成能够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将上述分配器固定于上述容器。
<B17>
如上述<B16>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隔着上述安装部设置于上述喷出口的相反侧。
<B18>
如上述<B16>或<B17>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能够供作为凹部的上述被卡合部进入的凸部。
<B19>
如上述<B16>至<B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能够进入隙缝状的上述被卡合部的板状。
<B20>
如上述<B16>至<B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在板状的上述卡合部的多个端缘中,当上述卡合部进入隙缝状的上述被卡合部时,与上述把手部的角部相对的2个上述端缘彼此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B21>
如上述<B16>至<B20>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还具有:分配器主体;可动部件,其与上述分配器主体一起形成泵室;和杆,其设置于上述分配器主体,响应使用者操作而能够按压上述可动部件,该分配器设置成通过上述可动部件位移而将上述液状物向上述泵室吸入,或将上述液状物从上述泵室喷出。
<B22>
如上述<B21>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主体具有凹部,上述可动部件为覆盖上述凹部且与上述凹部一起形成上述泵室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
<B23>
如上述<B21>或<B22>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上述分配器主体在上述杆的按压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容器的位移。
<B24>
如上述<B21>至<B2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隔着上述安装部设置于上述杆的支点的相反侧。
<B25>
如上述<B21>至<B2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沿着上述杆的按压方向扩展的板状。
<B26>
一种容器,其具有:收纳部,其收纳液状物;把手部,其能够供使用者抓持;被安装部,其能够安装分配器的安装部,该分配器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将来自上述收纳部的上述液状物从喷出口喷出;和被卡合部,其能够卡合上述分配器的卡合部,该容器设置成能够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固定部件将上述分配器固定于上述容器,上述被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上述卡合部卡合,而限制上述分配器绕上述被安装部旋转。
<B27>
如上述<B26>所述的容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把手部。
<B28>
如上述<B26>或<B27>所述的容器,其中上述把手部从上述容器的外表面向与上述被安装部相同的一侧突出。
<B29>
如上述<B26>至<B28>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把手部的角部。
<B30>
如上述<B26>至<B29>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为能够供作为凸部的上述卡合部进入的凹部。
<B31>
如上述<B26>至<B30>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为能够供板状的上述卡合部进入的隙缝状。
<B32>
一种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具有容器保持器、分配器和固定部件,上述容器保持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有收纳液状物且具有被安装部的内袋,且具有能够供使用者抓持的把手部、和被卡合部;上述分配器具有:安装部,其安装于设置在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内袋的上述被安装部;和卡合部,其与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被卡合部卡合,上述分配器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将来自设置于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内袋的上述液状物从喷出口喷出;上述固定部件将上述分配器固定于设置在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内袋的上述被安装部;上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上述分配器绕设置在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内袋的上述被安装部旋转,上述固定部件设置成能够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将上述分配器固定于设置在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内袋的上述被安装部。
<B33>
如上述<B32>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设置成: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上述分配器的上述喷出口隔着设置于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内袋的上述被安装部,位于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把手部的相反侧。
<B34>
如上述<B32>或<B33>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卡合部隔着上述安装部设置于上述喷出口的相反侧。
<B35>
如上述<B32>至<B3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凸部,上述被卡合部为能够供上述卡合部进入的凹部。
<B36>
如上述<B32>至<B3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板状,上述被卡合部为能够供上述卡合部进入的隙缝状。
<B37>
如上述<B32>至<B3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把手部从上述容器保持器的外表面向与上述被安装部相同的一侧突出。
<B38>
如上述<B32>至<B3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把手部。
<B39>
如上述<B32>至<B38>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把手部的角部。
<B40>
如上述<B32>至<B3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在板状的上述卡合部的多个端缘中,当上述卡合部进入隙缝状的上述被卡合部时,与上述把手部的角部相对的2个上述端缘彼此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B41>
如上述<B32>至<B4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上述分配器还具有:分配器主体;可动部件,其与上述分配器主体一起形成泵室;和杆,其设置于上述分配器主体,响应使用者操作而能够按压上述可动部件;且设置成通过上述可动部件位移而将上述液状物向上述泵室吸入,或将上述液状物从上述泵室喷出。
<B42>
如上述<B41>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主体具有凹部,上述可动部件未覆盖上述凹部且与上述凹部一起形成上述泵室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
<B43>
如上述<B41>或<B42>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上述分配器主体在上述杆的按压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位移。
<B44>
如上述<B41>至<B4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卡合部隔着上述安装部设置于上述杆的支点的相反侧。
<B45>
如上述<B41>至<B4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设置成: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上述杆的施力点相对于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被安装部位于上述把手部一侧。
<B46>
如上述<B41>至<B4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沿着上述杆的按压方向扩展的板状,上述被卡合部为能够供上述卡合部沿着上述杆的按压方向进入的隙缝状。
<B47>
一种分配器,其具有:安装部,其能够安装于设置在容器保持器的内袋的被安装部,该容器保持器以能够拆装地方式设置有收纳液状物且具有上述被安装部的上述内袋,且具有供使用者抓持的把手部;和卡合部,其能够与上述容器保持器的被卡合部卡合;在上述安装部设置有固定部件,响应使用者的操作而将来自设置于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内袋的上述液状物从喷出口喷出;上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上述分配器绕设置在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内袋的上述被安装部旋转,上述固定部件设置成能够在上述卡合部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将上述分配器固定于设置在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内袋的上述被安装部。
<B48>
如上述<B47>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隔着上述安装部设置于上述喷出口的相反侧。
<B49>
如上述<B47>或<B48>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能够供作为凹部的上述被卡合部进入的凸部。
<B50>
如上述<B47>至<B49>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能够进入隙缝状的上述被卡合部的板状。
<B51>
如上述<B47>至<B50>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在板状的上述卡合部的多个端缘中,当上述卡合部进入隙缝状的上述被卡合部时,与上述把手部的角部相对的2个上述端缘彼此所成的角度为钝角。
<B52>
如上述<B47>至<B51>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分配器还具有:分配器主体;可动部件,其与上述分配器主体一起形成泵室;和杆,其设置于上述分配器主体,响应使用者操作而能够按压上述可动部件,上述分配器设置成通过上述可动部件位移而将上述液状物向上述泵室吸入,或将上述液状物从上述泵室喷出。
<B53>
如上述<B52>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主体具有凹部,上述可动部件未覆盖上述凹部且与上述凹部一起形成上述泵室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
<B54>
如上述<B52>或<B53>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上述分配器主体在上述杆的按压方向上相对于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位移。
<B55>
如上述<B52>至<B5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隔着上述安装部设置于上述杆的支点的相反侧。
<B56>
如上述<B52>至<B5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卡合部为沿着上述杆的按压方向扩展的板状。
<B57>
一种容器保持器,其以可拆装的方式设置有收纳液状物且具有被安装部的内袋,且具有:把手部,其能够供使用者抓持;和被卡合部,其能够供分配器的卡合部卡合,上述分配器响应使用者的操作从喷出口喷出来自上述内袋的上述液状物;该容器保持器设置成能够在上述卡合部卡合于上述被卡合部的状态下,利用固定部件将上述分配器固定于设置在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内袋的上述被安装部,上述被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上述卡合部卡合,而限制上述分配器绕设置在上述容器保持器的上述内袋的上述被安装部旋转。
<B58>
如上述<B57>所述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把手部。
<B59>
如上述<B57>或<B58>所述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把手部从上述容器保持器的外表面向与上述被安装部相同的一侧突出。
<B60>
如上述<B57>至<B59>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设置于上述把手部的角部。
<B61>
如上述<B57>至<B60>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为能够供作为凸部的上述卡合部进入的凹部。
<B62>
如上述<B57>至<B61>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被卡合部为能够供板状的上述卡合部进入的隙缝状。
<C1>
如上述<B1>至<B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为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
<C2>
如上述<B16>至<B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为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
<C3>
如上述<B26>至<B31>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为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
<C4>
如上述<B32>至<B4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为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
<C5>
如上述<B47>至<B5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为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
<C6>
如上述<B57>至<B62>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中上述分配器为上述<1>至<29>和上述<A1>至<A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分配器(i),能够增大可喷出的液状物的量。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分配器(ii),能够在具有杆的分配器中,使施力单元顺畅地工作,该施力单元用于使形成泵室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恢复为初始状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喷出容器(iii),能够将分配器设置于规定的位置并固定于容器。

Claims (31)

1.一种分配器,其能够从喷出口喷出液状物,该分配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分配器主体,其具有凹部;
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其覆盖所述凹部的开口部,且与所述凹部一起形成泵室;
按压部,其与所述盖部相对地配置于所述泵室的外侧,能够将所述盖部按压至所述泵室的容积变小的一侧,且设置成能够按压所述盖部使其一边弹性变形一边进入所述凹部的内部;
流出口,其在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盖部时,使所述泵室的内部的液状物朝向所述喷出口流出;和
流入口,其与所述流出口分开设置,在利用所述按压部对所述盖部的按压被解除时,使液状物流入所述泵室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向与所述凹部侧相反的一侧鼓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具有与所述凹部对应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部进入所述凹部的内部的状态下,被所述按压部按压的所述盖部弹性变形为沿着所述凹部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成通过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盖部使其弹性变形,能够使所述盖部的1/3以上进入所述凹部的内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随着从所述凹部的外周缘向中央侧去而逐渐变深。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配置于所述分配器主体的内部,能够将所述盖部推压至所述泵室的容积变大的一侧,
在所述凹部的底部开设有收纳所述施力单元的一部分的孔,
该分配器设置成通过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盖部使其弹性变形,能够使所述盖部的一部分进入所述孔的内部。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能够相对于所述分配器主体旋动的杆,
所述按压部为从所述杆向所述盖部侧突出的凸起形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侧视所述凹部时,所述杆的支点位于所述凹部的所述开口部与最深部之间的高度。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的前端面的形状被设置成使得与距离所述杆的支点较近的一侧相比,在距离所述杆的支点较远的一侧所述盖部的弹性变形量变小。
11.一种分配器,其能够从喷出口喷出液状物,该分配器的特征在于,包括:
分配器主体;
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其安装于所述分配器主体,且与所述分配器主体一起形成泵室;
施力单元,其配置于所述分配器主体的内部,能够推压所述盖部的内表面;和
杆,其相对于所述分配器主体可旋动地设置,且具有能够按压所述盖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
以如下方式设置所述按压部和所述施力单元:在响应由所述按压部的按压引起的所述盖部的弹性变形,所述施力单元开始推压所述盖部的内表面时,由所述按压部按压的所述盖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与由所述施力单元推压的所述盖部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重叠,
通过所述按压部按压所述盖部而从所述喷出口喷出所述泵室内的液状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器主体具有凹部,
所述盖部以覆盖所述凹部的开口部的方式设置,且具有向与所述凹部侧相反的一侧鼓出的鼓出部,
以如下方式设置所述按压部和所述施力单元:在响应由所述按压部的按压引起的所述鼓出部的弹性变形,所述施力单元开始推压所述鼓出部的内表面时,由所述按压部按压的所述鼓出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与由所述施力单元推压的所述鼓出部的内表面的推压部位重叠。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盖部相对的所述按压部的前端具有朝向所述盖部突出的凸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部具有从所述凸面突出的突起。
15.如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单元具有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能够产生用于推压所述盖部的内表面的施加力。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成:在响应由所述按压部的按压引起的所述盖部的弹性变形,所述施力单元开始推压所述盖部的内表面时,由所述按压部按压的所述盖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和与所述盖部的内表面相对的所述螺旋弹簧的轴向端部重叠。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单元具有支撑所述螺旋弹簧的第一支撑部件和第二支撑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能够沿着所述螺旋弹簧的轴向相互滑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成:在响应由所述按压部的按压引起的所述盖部的弹性变形,所述施力单元开始推压所述盖部的内表面时,由所述按压部按压的所述盖部的外表面的按压部位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件中的和所述盖部的内表面相对的支撑部件的轴向端部重叠。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成:在所述施力单元伸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件能够相互卡合。
20.一种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容器、分配器和固定部件,
所述容器具有:收纳液状物的收纳部、
供使用者抓持的把手部、
被安装部、和
被卡合部,
所述分配器具有: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容器的所述被安装部;和
卡合部,其与所述容器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
所述分配器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将来自所述容器的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液状物从喷出口喷出,
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分配器固定于所述容器,
所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所述分配器绕所述容器的所述被安装部旋转,
所述固定部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将所述分配器固定于所述容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成,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分配器的所述喷出口隔着所述容器的所述被安装部位于所述容器的所述把手部的相反侧。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合部设置于所述把手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部从所述容器的外表面向与所述被安装部相同的一侧突出。
24.如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器还具有:
分配器主体;
可动部件,其与所述分配器主体一起形成泵室;和
杆,其设置于所述分配器主体,响应使用者操作而能够按压所述可动部件,
所述喷出容器设置成通过所述可动部件位移而将所述液状物向所述泵室吸入,或将所述液状物从所述泵室喷出。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所述分配器主体在所述杆的按压方向上相对于所述容器的位移。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隔着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杆的支点的相反侧。
27.如权利要求24~2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器主体具有凹部,
所述可动部件是覆盖所述凹部且与所述凹部一起形成所述泵室的能够弹性变形的盖部。
28.如权利要求24~27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为沿着所述杆的按压方向扩展的板状,所述被卡合部为供所述卡合部沿着所述杆的按压方向进入的隙缝状。
29.一种分配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安装部,其能够安装于收纳液状物且具有供使用者抓持的把手部的容器的被安装部;和
卡合部,其能够与所述容器的被卡合部卡合,
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固定部件,
所述分配器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将来自所述容器的所述液状物从喷出口喷出,
所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所述分配器绕所述容器的所述被安装部旋转,
所述固定部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将所述分配器固定于所述容器。
30.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收纳部,其收纳液状物;
把手部,其供使用者抓持;
被安装部,其供安装分配器的安装部,该分配器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将来自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液状物从喷出口喷出;和
被卡合部,其供所述分配器的卡合部卡合,
该容器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通过固定部件将所述分配器固定于所述容器,
所述被卡合部设置成通过所述卡合部卡合,而限制所述分配器绕所述被安装部旋转。
31.一种带分配器的容器保持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容器保持器、分配器和固定部件,
所述容器保持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有收纳液状物且具有被安装部的内袋,且
具有供使用者抓持的把手部、和
被卡合部,
所述分配器具有:安装部,其安装于设置在所述容器保持器的所述内袋的所述被安装部;和
卡合部,其与所述容器保持器的所述被卡合部卡合,
所述分配器响应使用者的操作将来自设置于所述容器保持器的所述内袋的所述液状物从喷出口喷出,
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分配器固定于设置在所述容器保持器的所述内袋的所述被安装部,
所述卡合部设置成通过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而限制所述分配器绕设置在所述容器保持器的所述内袋的所述被安装部旋转,
所述固定部件设置成能够在所述卡合部与所述被卡合部卡合的状态下,将所述分配器固定于设置在所述容器保持器的所述内袋的所述被安装部。
CN202080013287.5A 2019-02-08 2020-02-05 分配器和喷出容器 Pending CN1134389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21472 2019-02-08
JP2019021537A JP2020128236A (ja) 2019-02-08 2019-02-08 吐出容器
JP2019021472A JP2020128233A (ja) 2019-02-08 2019-02-08 ディスペンサ
JP2019-021470 2019-02-08
JP2019-021537 2019-02-08
JP2019021470A JP2020128231A (ja) 2019-02-08 2019-02-08 ディスペンサ
PCT/JP2020/004287 WO2020162483A1 (ja) 2019-02-08 2020-02-05 ディスペンサおよび吐出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8984A true CN113438984A (zh) 2021-09-24

Family

ID=71948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3287.5A Pending CN113438984A (zh) 2019-02-08 2020-02-05 分配器和喷出容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7088A1 (zh)
EP (1) EP3922360A1 (zh)
CN (1) CN113438984A (zh)
TW (1) TW202039093A (zh)
WO (1) WO20201624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1059697A1 (zh) * 2019-09-25 2021-04-01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1410A (ja) * 1996-05-10 1997-11-25 Kinshiyou Kk 液体容器用ワンハンド・ワンタッチ液体適量取り出し手段とその取り出し手段付き容器
ES2223308A1 (es) * 2004-10-20 2005-02-16 Saint-Gobain Calmar, S.A. Bomba dosificadora simplificada.
EP1779933A1 (en) * 2005-10-26 2007-05-02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Dispenser for a liquid
CN105026278A (zh) * 2013-03-11 2015-11-04 阿波罗工业株式会社 泵式分洒器的按头单元
CN109071075A (zh) * 2016-04-28 2018-12-21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喷射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1472Y2 (zh) * 1975-08-13 1981-05-21
JP2001063781A (ja) 1999-08-27 2001-03-13 Yoshino Kogyosho Co Ltd 液体噴出器
EP1594619B1 (en) * 2003-02-18 2008-09-10 Incro Limited Spray nozzle
DE102006012302A1 (de) * 2006-03-15 2007-09-27 Seaquist Perfect Dispensing Gmbh Abgabevorrichtung
DE202009007139U1 (de) * 2009-02-27 2009-08-13 Seaquist Perfect Dispensing Gmbh Hebelsprühpumpe
US9555428B2 (en) 2011-02-22 2017-01-31 Taplast S.P.A. Device for dispensing fluids or mixtures
JP6057767B2 (ja) 2013-02-19 2017-01-11 キャニヨン株式会社 ポンプディスペンサ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01410A (ja) * 1996-05-10 1997-11-25 Kinshiyou Kk 液体容器用ワンハンド・ワンタッチ液体適量取り出し手段とその取り出し手段付き容器
ES2223308A1 (es) * 2004-10-20 2005-02-16 Saint-Gobain Calmar, S.A. Bomba dosificadora simplificada.
EP1779933A1 (en) * 2005-10-26 2007-05-02 The Procter and Gamble Company Dispenser for a liquid
CN105026278A (zh) * 2013-03-11 2015-11-04 阿波罗工业株式会社 泵式分洒器的按头单元
CN109071075A (zh) * 2016-04-28 2018-12-21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喷射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9093A (zh) 2020-11-01
WO2020162483A1 (ja) 2020-08-13
US20220097088A1 (en) 2022-03-31
EP3922360A1 (en) 2021-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80998C (en) Fluid dispensers for personal use
US7249692B2 (en) Dispenser with lock
US6200055B1 (en) Dispenser device for dispensing metered doses of viscous material
US6971553B2 (en) Pump for dispensing flowable material
KR101631827B1 (ko) 펌프 타입 컴팩트 용기
JP2693462B2 (ja) ディスペンサーポンプ
JP2003200088A (ja) 二液小出しパッケージ
AU2002343848B2 (en) Dispenser for dispensing a fluid, housing for such a dispenser, storage holder destined for placement therein and arrangement for the dosed pumping of a fluid from a fluid reservoir
US20070181611A1 (en) Pump having a sealing mechanism
EP1917205A2 (en) Dispenser with lock
US20110139825A1 (en) Diaphragm-style bottle pump
US10751741B2 (en) Dispensing device for dispensing liquids or fluids
US20150260179A1 (en) Fluent Product Dispensing Package and Diaphragm Pump For Use Therein
US20050098584A1 (en) Dispensing device with pivoting spray nozzle
CN113438984A (zh) 分配器和喷出容器
KR20190126293A (ko) 방출 스펀지를 포함하는 액체 디스펜서
WO2020162482A1 (ja) ディスペンサ
JP7350586B2 (ja) 吐出機
JP2020128231A (ja) ディスペンサ
JP7308399B2 (ja) エアゾール定量吐出アクチュエーター
JP2020128236A (ja) 吐出容器
JP2020128233A (ja) ディスペンサ
KR101913955B1 (ko) 화장용기
JP3954252B2 (ja) 液体容器
JP2006503769A (ja) 流体ディスペ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