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8079A - 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8079A
CN113418079A CN202110787341.8A CN202110787341A CN113418079A CN 113418079 A CN113418079 A CN 113418079A CN 202110787341 A CN202110787341 A CN 202110787341A CN 113418079 A CN113418079 A CN 113418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plate
ring
supporting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734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1078734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80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8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807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5/00Devices or appurtenances for use in, or in connection with, pipes or pipe systems
    • F16L55/18Appliances for use in repairing pi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包括移动底座、升降座和滚烧筒,移动底座设有承压底板,承压底板的底端两侧均匀设有若干移动轮,承压底板的顶端一侧设有弹力充气管,弹力充气管的另一端设有加热喷头,承压底板的顶端中心位置设有升降座,升降座的一侧设有升降遥控板,升降遥控板的一侧设有遥控把手,升降座的顶端设有开合结构,开合结构的顶端设有滚烧筒,滚烧筒设有支撑腔,支撑腔的顶端架设有补口结构。有益效果:能够使本装置自由切换至不同的补口管道,便于多个补口作业的进行,能够对热收缩带进行反复多次加热,提高了加热的工作效率及加热的均匀度,能够对热收缩带进行均匀按压,提高管道补口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自动半自动电弧焊接机等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天然气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与管材技术的迅速发展,天然气长输管道的钢级、管径及壁厚的设计要求均不断提高。其中,管径和壁厚的增大,导致管道工程中对管道进行补口的压力剧增。因此,需要对管道进行有效的补口作业。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人工火焰烘烤方式完成管道补口作业,具体的,工作人员采用火把对包覆在管道损伤处的热收缩带进行加热,完成管道补口作业。对于大管径的管道来说,人工火焰烘烤方式易受到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工火焰烘烤方式存在热收缩带受热不均匀、温差较大、补口工作效率较低、补口质量较难控制及安全隐患较大等问题,因此,管道补口的效果较差。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专利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提出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专利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包括移动底座、升降座和滚烧筒,所述移动底座设有承压底板,所述承压底板的底端两侧均匀设有若干移动轮,所述承压底板的顶端一侧设有弹力充气管,所述弹力充气管的另一端设有加热喷头,所述承压底板的顶端中心位置设有所述升降座,所述升降座的一侧设有升降遥控板,所述升降遥控板的一侧设有遥控把手,所述升降座的顶端设有开合结构,所述开合结构的顶端设有所述滚烧筒,所述滚烧筒设有支撑腔,所述支撑腔的顶端架设有补口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座设有第一升降控制层和第二升降控制层,所述第一升降控制层的一侧设有所述升降遥控板,所述升降遥控板远离所述遥控把手的一侧中心位置设有升降控制轴,所述升降控制轴上均匀套设有第一横向轴轮和第二横向轴轮,所述第一横向轴轮与所述第二横向轴轮的相对位置均对称设有倾斜第一斜齿,所述第一横向轴轮远离所述升降遥控板的一侧顶端设有第一纵向轴轮,所述第二横向轴轮靠近所述升降遥控板的一侧顶端设有第二纵向轴轮,所述第一横向轴轮与所述第一纵向轴轮相啮合,所述第二横向轴轮与所述第二纵向轴轮相啮合,所述第一纵向轴轮和所述第二纵向轴轮的顶端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螺纹升降杆和第二螺纹升降杆,所述第一螺纹升降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升降杆的底部均穿插设有隔离支撑架板,所述升降控制轴穿插设于所述隔离支撑架板的一侧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升降控制层的顶端设有第一支撑底板,所述第一支撑底板的两端均设有若干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升降支撑板和第二升降支撑板,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板与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板相对的一侧底部均设有联动轴板,所述第一螺纹升降杆与所述第二螺纹升降杆均穿插设于所述联动轴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螺纹升降杆和所述第二螺纹升降杆均与所述联动轴板通过螺纹相配合工作,所述第一支撑底板的顶端中心位置固定设有燃气箱,所述燃气箱的顶端一侧设有第一燃气输送管,所述第一燃气输送管的顶端设有第一拉伸输气管,所述第一拉伸输气管的顶端设有第一磁力输气管口,所述第一磁力输气管口的底端设有拉力弹簧,所述第一磁力输气管口内设有单向密封膜,所述第一磁力输气管口的外壁设有第一磁力圈,所述第一磁力圈的一侧设有衔接弧板,所述第一磁力圈的内壁顶端设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燃气箱的底端一侧设有第二燃气输送管,所述第二燃气输送管穿插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控制层并与所述弹力充气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开合结构设有开合控制底板,所述开合控制底板两侧均固定设有连接侧板,所述连接侧板与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板和第二升降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开合控制底板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一推动槽,所述第一推动槽的两侧均设有推动滑轨,所述第一推动槽内架设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一侧设有推动把手,所述推动板的两侧固定设有夹设于所述推动滑轨上的第一推动滑板,所述第一推动滑板的一侧活动设有推动支架,所述推动支架的另一端活动设有第二推动滑板,所述第二推动滑板的顶端设有支撑推板,所述支撑推板靠近所述推动支架的一侧设有联动推板,所述支撑推板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腔设有第一腔壳和第二腔壳,所述第一腔壳与所述第二腔壳的底端中心位置均设有若干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端均匀设有若干移动滑轮,所述移动滑轮活动设于所述支撑滑槽内,所述移动板之间靠近所述推动支架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联动推板相合作的联动推槽,所述联动板活动嵌设于所述联动推槽内,所述第一腔壳的顶端两侧均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驱动轮,所述第一驱动轮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轮的另一侧设有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上的驱动皮带,所述驱动皮带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的中心位置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皮带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补口结构设有支撑环罩,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罩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罩的顶端设有第一观察口,所述第一观察口的宽度为支撑环罩直径的四分之一,所述支撑环罩的底端中心位置设有充气环槽,所述第一磁力圈架设于所述充气环槽的顶端,所述第一拉伸输气管活动穿插于所述充气环槽内,所述支撑环罩的两端均对称设有若干夹紧结构,所述夹紧结构设有螺旋轴,所述螺旋轴水平穿插于所述支撑环罩的两侧,所述螺旋轴位于所述支撑环罩内部的一端设有夹紧爪,所述夹紧爪为弧形结构,所述夹紧爪远离所述螺旋轴的一侧设有缓冲垫,所述支撑环罩的内壁活动嵌设有驱动环筒。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环筒的顶端设有第二观察口,所述第二观察口的宽度为驱动环筒直径的四分之一,所述驱动环筒的两侧均与所述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观察口的最大距离,所述驱动环筒的两侧对称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观察口两侧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靠近所述支撑环罩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输气口,所述驱动环筒的内壁固定穿插设有补口半环,所述充气环槽的最大宽度与所述补口半环的最大宽度相同,所述补口半环设有调节盘,所述支撑环罩、所述驱动环筒、补口半环与所述调节盘的底端中心位置均通过榫卯结构相卡口连接,所述调节盘的一侧设有调节口,所述调节口内活动设有调节钥匙,所述调节盘的顶端设有若干调节槽,所述调节盘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卡板,所述固定卡板与所述固定槽相配合,所述调节盘的底端设有若干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均设有若干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设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穿插设于所述调节槽内,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撑卡板,所述支撑卡板远离所述调节槽的一端活动设有按压滚轴,所述按压滚轴的一侧设有穿插于所述支撑卡板底端的喷射板,所述喷射板远离所述调节槽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喷射口,所述喷射板的底端均匀设有若干进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卡板固定卡设于所述固定槽内,所述固定卡板的中心位置设有输气孔,所述输气孔内穿插设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位于所述调节盘内的一端设有若干弹力支管,所述弹力支管与所述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穿插设于所述输气口,所述输气管的底端设有第二拉伸输气管,所述第二拉伸输气管的底端设有第二磁力输气管口,所述第二磁力输气管口内设有抽压泵,所述第二磁力输气管口的外壁设有第二磁力圈,所述第一磁力圈与所述第二磁力圈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磁力圈的内壁底端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磁力圈与所述第二磁力圈的对立端磁性相反。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合控制底板两侧均固定设有连接侧板,且连接侧板与第一升降支撑板和第二升降支撑板固定连接,能够增加开合结构与升降座的稳定连接,便于检修。
2、能够使推动板通过推动支架使支撑推板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由于第一腔壳与第二腔壳的底端中心位置均设有若干移动板,移动板的底端均匀设有若干移动滑轮,且移动滑轮活动设于支撑滑槽内,从而能够使第一腔壳与第二腔壳灵活移动,从而使支撑环罩及驱动环筒的两半灵活地进行分离与合并。
3、当需要补口的管道位于本装置的顶端中心位置时,通过旋转遥控把手使升降控制轴匀速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升降支撑板和第二升降支撑板匀速上升,便于本装置将管道置于本装置的顶部中心位置,使本装置能够自由切换至不同的补口管道,便于多个补口作业的进行。
4、由于支撑环罩、驱动环筒、补口半环与调节盘的底端中心位置均通过榫卯结构相卡口连接,能够增加上述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本装置的的准备工作效率。
5、通过加热喷头对接口处进行加热,使热收缩带包裹在管道补口的周围,移动本装置使管道补口位于本装置的顶部中心位置,由于固定卡板与固定槽相配合,将固定卡板穿插到固定槽内,使补口半环与驱动环筒固定连接,能够使驱动结构带动补口半环进行转动,能够对管道补口处进行均匀地补口工作。
6、由于调节盘的一侧设有调节口,调节口内活动设有调节钥匙,通过拨动调节钥匙,使调节盘转动,由于调节盘的底端设有若干限位槽,限位槽内均设有若干按压结构,按压结构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穿插设于调节槽内,从而使得按压结构的整体半径进行调节,从而使按压结构与热收缩带接触,通过旋转螺旋轴使夹紧爪夹紧管道补口的两侧,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
7、通过驱动结构的转动,能够带动驱动环筒转动,由于补口半环与驱动环筒固定连接,从而能够使补口半环围绕补口管道进行旋转,由于第一磁力圈与第二磁力圈的对立端磁性相反,从而,当第二磁力圈接触到衔接弧板后,能够通过异性相吸的原理吸附第一磁力圈,由于第一磁力圈与第二磁力圈的直径相同,且第一磁力圈的内壁顶端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磁力圈的内壁底端设有第二密封圈,从而能够使燃气无缝传输,通过抽压泵将单向密封膜打开从而使燃气进入到第二拉伸输气管内,从而能够使本装置当第一磁力圈到达最顶端后,由于第一磁力输气管口的底端设有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环罩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磁力圈受到拉力作用与第二磁力圈脱离,补口半环利用余气持续加热,当再次环绕到底部时,通过再次充气时补口半环对热收缩带进行反复多次加热,提高了加热的工作效率及加热的均匀度。
8、当加热到一定成都后,再次拨动调节钥匙,使按压滚轴紧紧挤压在受热收缩的热收缩带上,关闭燃气箱后,使补口半环再次转动,通过按压滚轴对热收缩带进行均匀按压,使热收缩带与管道补口帖实结合,提高管道补口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专利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专利实施例的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专利升降座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专利开合结构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专利驱动结构与驱动环筒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专利补口半环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专利调节盘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专利第一磁力圈与第二磁力圈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专利中喷射板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移动底座;2、升降座;3、滚烧筒;4、承压底板;5、移动轮;6、弹力充气管;7、加热喷头;8、升降遥控板;9、遥控把手;10、开合结构;11、支撑腔;12、补口结构;13、第一升降控制层;14、第二升降控制层;15、升降控制轴;16、第一横向轴轮;17、第二横向轴轮;18、第一纵向轴轮;19、第二纵向轴轮;20、第一螺纹升降杆;21、第二螺纹升降杆;22、隔离支撑架板;23、第一支撑底板;24、限位板;25、第一升降支撑板;26、第二升降支撑板;27、联动轴板;28、燃气箱;29、第一燃气输送管;30、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1、第一磁力圈;32、衔接弧板;33、第一密封圈;34、第二燃气输送管;35、开合控制底板;36、连接侧板;37、第一推动槽;38、推动滑轨;39、推动板;40、推动支架;41、支撑推板;42、联动推板;43、支撑滑槽;44、驱动杆;45、第一驱动轮;46、驱动皮带;47、第二驱动轮;48、支撑环罩;49、第一观察口;50、充气环槽;51、夹紧结构;52、螺旋轴;53、夹紧爪;54、驱动环筒;55、第二观察口;56、固定槽;57、输气口;58、补口半环;59、调节盘;60、调节口;61、调节槽;62、固定卡板;63、限位槽;64、按压结构;65、调节杆;66、支撑卡板;67、按压滚轴;68、喷射板;69、喷射口;70、第二拉伸输气管;71、第二磁力输气管口;72、第二磁力圈;73、第二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专利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专利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专利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实施例一
如例图1-4所展示:
本发明提供了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移动底座1、升降座2和滚烧筒3,所述移动底座1设有承压底板4,所述承压底板4的底端两侧均匀设有若干移动轮5,所述承压底板4的顶端一侧设有弹力充气管6,所述弹力充气管6的另一端设有加热喷头7,所述承压底板4的顶端中心位置设有所述升降座2,所述升降座2的一侧设有升降遥控板8,所述升降遥控板8的一侧设有遥控把手9,所述升降座2的顶端设有开合结构10,所述开合结构10的顶端设有所述滚烧筒3,所述滚烧筒3设有支撑腔11,所述支撑腔11的顶端架设有补口结构12,所述升降座2设有第一升降控制层13和第二升降控制层14,所述第一升降控制层13的一侧设有所述升降遥控板8,所述升降遥控板8远离所述遥控把手9的一侧中心位置设有升降控制轴15,所述升降控制轴15上均匀套设有第一横向轴轮16和第二横向轴轮17,所述第一横向轴轮16与所述第二横向轴轮17的相对位置均对称设有倾斜第一斜齿,所述第一横向轴轮16远离所述升降遥控板8的一侧顶端设有第一纵向轴轮18,所述第二横向轴轮17靠近所述升降遥控板8的一侧顶端设有第二纵向轴轮19,所述第一横向轴轮16与所述第一纵向轴轮18相啮合,所述第二横向轴轮17与所述第二纵向轴轮19相啮合,所述第一纵向轴轮18和所述第二纵向轴轮19的顶端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螺纹升降杆20和第二螺纹升降杆21,所述第一螺纹升降杆20与所述第二螺纹升降杆21的底部均穿插设有隔离支撑架板22,所述升降控制轴15穿插设于所述隔离支撑架板22的一侧中心位置,所述第一升降控制层13的顶端设有第一支撑底板23,所述第一支撑底板23的两端均设有若干限位板24,所述限位板24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升降支撑板25和第二升降支撑板26,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板25与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板26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板25与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板26相对的一侧底部均设有联动轴板27,所述第一螺纹升降杆20与所述第二螺纹升降杆21均穿插设于所述联动轴板27的一侧,所述第一螺纹升降杆20和所述第二螺纹升降杆21均与所述联动轴板27通过螺纹相配合工作,所述第一支撑底板23的顶端中心位置固定设有燃气箱28,所述燃气箱28的顶端一侧设有第一燃气输送管29,所述第一燃气输送管29的顶端设有第一拉伸输气管,所述第一拉伸输气管的顶端设有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所述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的底端设有拉力弹簧,所述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内设有单向密封膜,所述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的外壁设有第一磁力圈31,所述第一磁力圈31的一侧设有衔接弧板32,所述第一磁力圈31的内壁顶端设有第一密封圈33,所述燃气箱28的底端一侧设有第二燃气输送管34,所述第二燃气输送管34穿插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控制层13并与所述弹力充气管6连接,所述开合结构10设有开合控制底板35,所述开合控制底板35两侧均固定设有连接侧板36,所述连接侧板36与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板25和第二升降支撑板26固定连接,所述开合控制底板35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一推动槽37,所述第一推动槽37的两侧均设有推动滑轨38,所述第一推动槽37内架设有推动板39,所述推动板39的一侧设有推动把手,所述推动板39的两侧固定设有夹设于所述推动滑轨38上的第一推动滑板,所述第一推动滑板的一侧活动设有推动支架40,所述推动支架40的另一端活动设有第二推动滑板,所述第二推动滑板的顶端设有支撑推板41,所述支撑推板41靠近所述推动支架40的一侧设有联动推板42,所述支撑推板41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滑槽43。
本实施例一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由于开合结构10设有开合控制底板35,开合控制底板35两侧均固定设有连接侧板36,且连接侧板36与第一升降支撑板25和第二升降支撑板26固定连接,能够增加开合结构10与升降座2的稳定连接,便于检修,移动本装置到需要补口的管道下方,推动把手使推动板39在推动滑槽内滑动,由于第一推动槽37的两侧均设有推动滑轨38,且推动板39的两侧固定设有夹设于推动滑轨38上的第一推动滑板,第一推动滑板的一侧活动设有推动支架40,推动支架40的另一端活动设有第二推动滑板,第二推动滑板的顶端设有支撑推板41,从而能够使推动板39通过推动支架40使支撑推板41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由于第一腔壳与第二腔壳的底端中心位置均设有若干移动板,移动板的底端均匀设有若干移动滑轮,且移动滑轮活动设于支撑滑槽43内,从而能够使第一腔壳与第二腔壳灵活移动,从而使支撑环罩48及驱动环筒54的两半进行分离,当需要补口的管道位于本装置的顶端中心位置时,通过旋转遥控把手9使升降控制轴15匀速转动,由于升降控制轴15上均匀套设有第一横向轴轮16和第二横向轴轮17,第一横向轴轮16与第一纵向轴轮18相啮合,第二横向轴轮17与第二纵向轴轮19相啮合,从而使第一螺纹升降杆20与第二螺纹升降杆21同时匀速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升降支撑板25和第二升降支撑板26匀速上升,从而能够使支撑环罩48的中心位置,通过拉回推动板39使支撑环罩48与驱动环筒54的两半重新合并,使本装置能够自由切换至不同的补口管道,便于多个补口作业的进行,由于支撑环罩48、驱动环筒54、补口半环58与调节盘59的底端中心位置均通过榫卯结构相卡口连接,能够增加上述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本装置的的准备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如例图1和图4-8所展示:
本发明提供了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移动底座1、升降座2和滚烧筒3,所述移动底座1设有承压底板4,所述承压底板4的底端两侧均匀设有若干移动轮5,所述承压底板4的顶端一侧设有弹力充气管6,所述弹力充气管6的另一端设有加热喷头7,所述承压底板4的顶端中心位置设有所述升降座2,所述升降座2的一侧设有升降遥控板8,所述升降遥控板8的一侧设有遥控把手9,所述升降座2的顶端设有开合结构10,所述开合结构10的顶端设有所述滚烧筒3,所述滚烧筒3设有支撑腔11,所述支撑腔11的顶端架设有补口结构12,所述支撑腔11设有第一腔壳和第二腔壳,所述第一腔壳与所述第二腔壳的底端中心位置均设有若干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端均匀设有若干移动滑轮,所述移动滑轮活动设于所述支撑滑槽43内,所述移动板之间靠近所述推动支架4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联动推板42相合作的联动推槽,所述联动板活动嵌设于所述联动推槽内,所述第一腔壳的顶端两侧均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有驱动杆44,所述驱动杆44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驱动轮45,所述第一驱动轮45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驱动杆44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轮45的另一侧设有套设于所述驱动杆44上的驱动皮带46,所述驱动皮带46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二驱动轮47,所述第二驱动轮47的中心位置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皮带46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所述补口结构12设有支撑环罩48,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罩48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罩48的顶端设有第一观察口49,所述第一观察口49的宽度为支撑环罩48直径的四分之一,所述支撑环罩48的底端中心位置设有充气环槽50,所述第一磁力圈31架设于所述充气环槽50的顶端,所述第一拉伸输气管活动穿插于所述充气环槽50内,所述支撑环罩48的两端均对称设有若干夹紧结构51,所述夹紧结构51设有螺旋轴52,所述螺旋轴52水平穿插于所述支撑环罩48的两侧,所述螺旋轴52位于所述支撑环罩48内部的一端设有夹紧爪53,所述夹紧爪53为弧形结构,所述夹紧爪53远离所述螺旋轴52的一侧设有缓冲垫,所述支撑环罩48的内壁活动嵌设有驱动环筒54,所述驱动环筒54的顶端设有第二观察口55,所述第二观察口55的宽度为驱动环筒54直径的四分之一,所述驱动环筒54的两侧均与所述第一驱动轮45和第二驱动轮47相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轮45与所述第二驱动轮47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观察口55的最大距离,所述驱动环筒54的两侧对称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观察口55两侧的固定槽56,所述固定槽56靠近所述支撑环罩48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输气口57,所述驱动环筒54的内壁固定穿插设有补口半环58,所述充气环槽50的最大宽度与所述补口半环58的最大宽度相同,所述补口半环58设有调节盘59,所述支撑环罩48、所述驱动环筒54、补口半环58与所述调节盘59的底端中心位置均通过榫卯结构相卡口连接,所述调节盘59的一侧设有调节口60,所述调节口60内活动设有调节钥匙,所述调节盘59的顶端设有若干调节槽61,所述调节盘59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卡板62,所述固定卡板62与所述固定槽56相配合,所述调节盘59的底端设有若干限位槽63,所述限位槽63内均设有若干按压结构64,所述按压结构64设有调节杆65,所述调节杆65穿插设于所述调节槽61内,所述调节杆65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撑卡板66,所述支撑卡板66远离所述调节槽61的一端活动设有按压滚轴67,所述按压滚轴67的一侧设有穿插于所述支撑卡板66底端的喷射板68,所述喷射板68远离所述调节槽61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喷射口69,所述喷射板68的底端均匀设有若干进气口,所述固定卡板62固定卡设于所述固定槽56内,所述固定卡板62的中心位置设有输气孔,所述输气孔内穿插设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位于所述调节盘59内的一端设有若干弹力支管,所述弹力支管与所述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穿插设于所述输气口57,所述输气管的底端设有第二拉伸输气管70,所述第二拉伸输气管70的底端设有第二磁力输气管口71,所述第二磁力输气管口71内设有抽压泵,所述第二磁力输气管口71的外壁设有第二磁力圈72,所述第一磁力圈31与所述第二磁力圈72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磁力圈72的内壁底端设有第二密封圈73,所述第一磁力圈31与所述第二磁力圈72的对立端磁性相反。
本实施例二的详细使用方法与作用:将热收缩带缠绕至管道补口处,利用加热喷头7对接口处进行加热,使热收缩带包裹在管道补口的周围,移动本装置使管道补口位于本装置的顶部中心位置,由于驱动环筒54的两侧对称设有位于第二观察口55两侧的固定槽56,调节盘59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卡板62,固定卡板62与固定槽56相配合,将固定卡板62穿插到固定槽56内,使补口半环58与驱动环筒54固定连接,由于调节盘59的一侧设有调节口60,调节口60内活动设有调节钥匙,通过拨动调节钥匙,使调节盘59转动,由于调节盘59的底端设有若干限位槽63,限位槽63内均设有若干按压结构64,按压结构64设有调节杆65,调节杆65穿插设于调节槽61内,从而使得按压结构64的整体半径进行调节,从而使按压结构64与热收缩带接触,通过旋转螺旋轴52使夹紧爪53夹紧管道补口的两侧,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打开开关,使驱动结构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驱动环筒54转动,由于补口半环58与驱动环筒54固定连接,从而能够使补口半环58围绕补口管道进行旋转,第一燃气输送管29的顶端设有第一拉伸输气管,第一拉伸输气管的顶端设有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内设有单向密封膜,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的外壁设有第一磁力圈31,第一磁力圈31的一侧设有衔接弧板32,第一磁力圈31的内壁顶端设有第一密封圈33,输气管的底端设有第二拉伸输气管70,第二拉伸输气管70的底端设有第二磁力输气管口71,第二磁力输气管口71内设有抽压泵,第二磁力输气管口71的外壁设有第二磁力圈72,第二磁力圈72的内壁底端设有第二密封圈73,第一磁力圈31与第二磁力圈72的对立端磁性相反,从而,当第二磁力圈72接触到衔接弧板32后,能够通过异性相吸的原理吸附第一磁力圈31,由于第一磁力圈31与第二磁力圈72的直径相同,且第一磁力圈31的内壁顶端设有第一密封圈33,第二磁力圈72的内壁底端设有第二密封圈73,从而能够使燃气无缝传输,通过抽压泵将单向密封膜打开从而使燃气进入到第二拉伸输气管70内,由于固定卡板62固定卡设于固定槽56内,固定卡板62的中心位置设有输气孔,输气孔内穿插设有输气管,输气管位于调节盘59内的一端设有若干弹力支管,弹力支管与进气口固定连接,能够使补口半环58转动时均匀迅速地对热收缩带进行加热,由于第一磁力圈31架设于充气环槽50的顶端,充气环槽50的最大宽度与补口半环58的最大宽度相同,当第一磁力圈31到达最顶端后,由于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的底端设有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环罩48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磁力圈31受到拉力作用与第二磁力圈72脱离,补口半环58利用余气持续加热,当再次环绕到底部时,通过再次充气时补口半环58对热收缩带进行反复多次加热,提高了加热的工作效率及加热的均匀度,当加热到一定成都后,再次拨动调节钥匙,使按压滚轴67紧紧挤压在受热收缩的热收缩带上,关闭燃气箱28后,使补口半环58再次转动,通过按压滚轴67对热收缩带进行均匀按压,使热收缩带与管道补口帖实结合,提高管道补口的质量。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专利的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地保证了本发明专利由于合控制底板两侧均固定设有连接侧板,且连接侧板与第一升降支撑板和第二升降支撑板固定连接,能够增加开合结构与升降座的稳定连接,便于检修,能够使推动板通过推动支架使支撑推板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由于第一腔壳与第二腔壳的底端中心位置均设有若干移动板,移动板的底端均匀设有若干移动滑轮,且移动滑轮活动设于支撑滑槽内,从而能够使第一腔壳与第二腔壳灵活移动,从而使支撑环罩及驱动环筒的两半灵活地进行分离与合并,当需要补口的管道位于本装置的顶端中心位置时,通过旋转遥控把手使升降控制轴匀速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升降支撑板和第二升降支撑板匀速上升,便于本装置将管道置于本装置的顶部中心位置,使本装置能够自由切换至不同的补口管道,便于多个补口作业的进行,由于支撑环罩、驱动环筒、补口半环与调节盘的底端中心位置均通过榫卯结构相卡口连接,能够增加上述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本装置的的准备工作效率,通过加热喷头对接口处进行加热,使热收缩带包裹在管道补口的周围,移动本装置使管道补口位于本装置的顶部中心位置,由于固定卡板与固定槽相配合,将固定卡板穿插到固定槽内,使补口半环与驱动环筒固定连接,能够使驱动结构带动补口半环进行转动,能够对管道补口处进行均匀地补口工作,由于调节盘的一侧设有调节口,调节口内活动设有调节钥匙,通过拨动调节钥匙,使调节盘转动,由于调节盘的底端设有若干限位槽,限位槽内均设有若干按压结构,按压结构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穿插设于调节槽内,从而使得按压结构的整体半径进行调节,从而使按压结构与热收缩带接触,通过旋转螺旋轴使夹紧爪夹紧管道补口的两侧,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通过驱动结构的转动,能够带动驱动环筒转动,由于补口半环与驱动环筒固定连接,从而能够使补口半环围绕补口管道进行旋转,由于第一磁力圈与第二磁力圈的对立端磁性相反,从而,当第二磁力圈接触到衔接弧板后,能够通过异性相吸的原理吸附第一磁力圈,由于第一磁力圈与第二磁力圈的直径相同,且第一磁力圈的内壁顶端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磁力圈的内壁底端设有第二密封圈,从而能够使燃气无缝传输,通过抽压泵将单向密封膜打开从而使燃气进入到第二拉伸输气管内,从而能够使本装置当第一磁力圈到达最顶端后,由于第一磁力输气管口的底端设有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撑环罩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磁力圈受到拉力作用与第二磁力圈脱离,补口半环利用余气持续加热,当再次环绕到底部时,通过再次充气时补口半环对热收缩带进行反复多次加热,提高了加热的工作效率及加热的均匀度,当加热到一定成都后,再次拨动调节钥匙,使按压滚轴紧紧挤压在受热收缩的热收缩带上,关闭燃气箱后,使补口半环再次转动,通过按压滚轴对热收缩带进行均匀按压,使热收缩带与管道补口帖实结合,提高管道补口的质量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专利,凡在本发明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底座(1)、升降座(2)和滚烧筒(3),所述移动底座(1)设有承压底板(4),所述承压底板(4)的底端两侧均匀设有若干移动轮(5),所述承压底板(4)的顶端一侧设有弹力充气管(6),所述弹力充气管(6)的另一端设有加热喷头(7),所述承压底板(4)的顶端中心位置设有所述升降座(2),所述升降座(2)的一侧设有升降遥控板(8),所述升降遥控板(8)的一侧设有遥控把手(9),所述升降座(2)的顶端设有开合结构(10),所述开合结构(10)的顶端设有所述滚烧筒(3),所述滚烧筒(3)设有支撑腔(11),所述支撑腔(11)的顶端架设有补口结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座(2)设有第一升降控制层(13)和第二升降控制层(14),所述第一升降控制层(13)的一侧设有所述升降遥控板(8),所述升降遥控板(8)远离所述遥控把手(9)的一侧中心位置设有升降控制轴(15),所述升降控制轴(15)上均匀套设有第一横向轴轮(16)和第二横向轴轮(17),所述第一横向轴轮(16)与所述第二横向轴轮(17)的相对位置均对称设有倾斜第一斜齿,所述第一横向轴轮(16)远离所述升降遥控板(8)的一侧顶端设有第一纵向轴轮(18),所述第二横向轴轮(17)靠近所述升降遥控板(8)的一侧顶端设有第二纵向轴轮(19),所述第一横向轴轮(16)与所述第一纵向轴轮(18)相啮合,所述第二横向轴轮(17)与所述第二纵向轴轮(19)相啮合,所述第一纵向轴轮(18)和所述第二纵向轴轮(19)的顶端中心位置分别设有第一螺纹升降杆(20)和第二螺纹升降杆(21),所述第一螺纹升降杆(20)与所述第二螺纹升降杆(21)的底部均穿插设有隔离支撑架板(22),所述升降控制轴(15)穿插设于所述隔离支撑架板(22)的一侧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控制层(13)的顶端设有第一支撑底板(23),所述第一支撑底板(23)的两端均设有若干限位板(24),所述限位板(24)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升降支撑板(25)和第二升降支撑板(26),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板(25)与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板(26)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板(25)与所述第二升降支撑板(26)相对的一侧底部均设有联动轴板(27),所述第一螺纹升降杆(20)与所述第二螺纹升降杆(21)均穿插设于所述联动轴板(27)的一侧,所述第一螺纹升降杆(20)和所述第二螺纹升降杆(21)均与所述联动轴板(27)通过螺纹相配合工作,所述第一支撑底板(23)的顶端中心位置固定设有燃气箱(28),所述燃气箱(28)的顶端一侧设有第一燃气输送管(29),所述第一燃气输送管(29)的顶端设有第一拉伸输气管,所述第一拉伸输气管的顶端设有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所述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的底端设有拉力弹簧,所述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内设有单向密封膜,所述第一磁力输气管口(30)的外壁设有第一磁力圈(31),所述第一磁力圈(31)的一侧设有衔接弧板(32),所述第一磁力圈(31)的内壁顶端设有第一密封圈(33),所述燃气箱(28)的底端一侧设有第二燃气输送管(34),所述第二燃气输送管(34)穿插设于所述第一升降控制层(13)并与所述弹力充气管(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结构(10)设有开合控制底板(35),所述开合控制底板(35)两侧均固定设有连接侧板(36),所述连接侧板(36)与所述第一升降支撑板(25)和第二升降支撑板(26)固定连接,所述开合控制底板(35)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一推动槽(37),所述第一推动槽(37)的两侧均设有推动滑轨(38),所述第一推动槽(37)内架设有推动板(39),所述推动板(39)的一侧设有推动把手,所述推动板(39)的两侧固定设有夹设于所述推动滑轨(38)上的第一推动滑板,所述第一推动滑板的一侧活动设有推动支架(40),所述推动支架(40)的另一端活动设有第二推动滑板,所述第二推动滑板的顶端设有支撑推板(41),所述支撑推板(41)靠近所述推动支架(40)的一侧设有联动推板(42),所述支撑推板(41)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滑槽(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腔(11)设有第一腔壳和第二腔壳,所述第一腔壳与所述第二腔壳的底端中心位置均设有若干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端均匀设有若干移动滑轮,所述移动滑轮活动设于所述支撑滑槽(43)内,所述移动板之间靠近所述推动支架(40)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联动推板(42)相合作的联动推槽,所述联动板活动嵌设于所述联动推槽内,所述第一腔壳的顶端两侧均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有驱动杆(44),所述驱动杆(44)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驱动轮(45),所述第一驱动轮(45)的一侧设有与所述驱动杆(44)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轮(45)的另一侧设有套设于所述驱动杆(44)上的驱动皮带(46),所述驱动皮带(46)的另一端设有若干第二驱动轮(47),所述第二驱动轮(47)的中心位置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皮带(46)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口结构(12)设有支撑环罩(48),所述拉力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环罩(48)的内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环罩(48)的顶端设有第一观察口(49),所述第一观察口(49)的宽度为支撑环罩(48)直径的四分之一,所述支撑环罩(48)的底端中心位置设有充气环槽(50),所述第一磁力圈(31)架设于所述充气环槽(50)的顶端,所述第一拉伸输气管活动穿插于所述充气环槽(50)内,所述支撑环罩(48)的两端均对称设有若干夹紧结构(51),所述夹紧结构(51)设有螺旋轴(52),所述螺旋轴(52)水平穿插于所述支撑环罩(48)的两侧,所述螺旋轴(52)位于所述支撑环罩(48)内部的一端设有夹紧爪(53),所述夹紧爪(53)为弧形结构,所述夹紧爪(53)远离所述螺旋轴(52)的一侧设有缓冲垫,所述支撑环罩(48)的内壁活动嵌设有驱动环筒(5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环筒(54)的顶端设有第二观察口(55),所述第二观察口(55)的宽度为驱动环筒(54)直径的四分之一,所述驱动环筒(54)的两侧均与所述第一驱动轮(45)和第二驱动轮(47)相啮合,所述第一驱动轮(45)与所述第二驱动轮(47)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观察口(55)的最大距离,所述驱动环筒(54)的两侧对称设有位于所述第二观察口(55)两侧的固定槽(56),所述固定槽(56)靠近所述支撑环罩(48)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输气口(57),所述驱动环筒(54)的内壁固定穿插设有补口半环(58),所述充气环槽(50)的最大宽度与所述补口半环(58)的最大宽度相同,所述补口半环(58)设有调节盘(59),所述支撑环罩(48)、所述驱动环筒(54)、补口半环(58)与所述调节盘(59)的底端中心位置均通过榫卯结构相卡口连接,所述调节盘(59)的一侧设有调节口(60),所述调节口(60)内活动设有调节钥匙,所述调节盘(59)的顶端设有若干调节槽(61),所述调节盘(59)的两侧均设有固定卡板(62),所述固定卡板(62)与所述固定槽(56)相配合,所述调节盘(59)的底端设有若干限位槽(63),所述限位槽(63)内均设有若干按压结构(64),所述按压结构(64)设有调节杆(65),所述调节杆(65)穿插设于所述调节槽(61)内,所述调节杆(65)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支撑卡板(66),所述支撑卡板(66)远离所述调节槽(61)的一端活动设有按压滚轴(67),所述按压滚轴(67)的一侧设有穿插于所述支撑卡板(66)底端的喷射板(68),所述喷射板(68)远离所述调节槽(61)的一侧均匀设有若干喷射口(69),所述喷射板(68)的底端均匀设有若干进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卡板(62)固定卡设于所述固定槽(56)内,所述固定卡板(62)的中心位置设有输气孔,所述输气孔内穿插设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位于所述调节盘(59)内的一端设有若干弹力支管,所述弹力支管与所述进气口固定连接,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穿插设于所述输气口(57),所述输气管的底端设有第二拉伸输气管(70),所述第二拉伸输气管(70)的底端设有第二磁力输气管口(71),所述第二磁力输气管口(71)内设有抽压泵,所述第二磁力输气管口(71)的外壁设有第二磁力圈(72),所述第一磁力圈(31)与所述第二磁力圈(72)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磁力圈(72)的内壁底端设有第二密封圈(73),所述第一磁力圈(31)与所述第二磁力圈(72)的对立端磁性相反。
CN202110787341.8A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 Withdrawn CN1134180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7341.8A CN113418079A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7341.8A CN113418079A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8079A true CN113418079A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0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7341.8A Withdrawn CN113418079A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807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4613A (zh) * 2022-02-28 2022-07-08 大连开元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保温管补口装置
CN116792601A (zh) * 2023-08-25 2023-09-22 水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管道用封堵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4613A (zh) * 2022-02-28 2022-07-08 大连开元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保温管补口装置
CN114714613B (zh) * 2022-02-28 2024-04-05 大连开元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保温管补口装置
CN116792601A (zh) * 2023-08-25 2023-09-22 水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管道用封堵装置
CN116792601B (zh) * 2023-08-25 2023-11-03 水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管道用封堵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18079A (zh) 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
CN112045283B (zh) 一种高效的管道全自动焊接装置
KR101700905B1 (ko) 노후관로 보수장치
CN104827650A (zh) 一种全结合型增强热塑性塑料管的复合带缠绕机及其缠绕方法
CN110665981B (zh) 一种不锈钢管冷轧除油装置及方法
CN108723921A (zh) 手持式管道焊缝接口打磨装置
CN110640369A (zh) 一种压力输送管道自动焊接设备
CN212121080U (zh) 导风筒清洗装置
CN113665093A (zh) 一种环绕形管道补口装置
CN111468479A (zh) 导风筒清洗装置
CN114378587A (zh) 一种超大平板集热器板芯自动生产线
CN211441531U (zh) 一种利用塑料薄膜制备台布生产线
CN109108262B (zh) 一种喷枪装置以及钢包内衬耐火材料喷注装置
CN107225188B (zh) 模具喷油装置
CN102049642A (zh) 半自动焊接充氩气装置
CN219314414U (zh) 一种方便调节的管道安装吊管装置
CN208038767U (zh) 一种用于面料的染色设备
CN111716738A (zh) 一种门架式pe管套接安装单元的使用方法
CN206029095U (zh) 一种圆管自动旋转焊箱
CN212422215U (zh) 门架式pe管套接安装单元
CN212400380U (zh) 滑架式pe管套接安装单元
CN115479179A (zh) 一种非开挖管道修补器
CN109047745B (zh) 一种钢包内衬耐火材料喷注装置
CN103950185B (zh) 连续衬塑复合钢管生产工艺和设备
CN112387494A (zh) 一种适用于弧形管的内层防腐喷涂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