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3116A - 保护罩、前端部及电子内窥镜 - Google Patents

保护罩、前端部及电子内窥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13116A
CN113413116A CN202110535658.2A CN202110535658A CN113413116A CN 113413116 A CN113413116 A CN 113413116A CN 202110535658 A CN202110535658 A CN 202110535658A CN 113413116 A CN113413116 A CN 1134131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electronic endoscope
cover
protective cover
distal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56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13116B (zh
Inventor
张剑
刘孟华
沈和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ainset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56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13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13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3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13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13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7End pieces at either end of the endoscope, e.g. caps, seals or forceps plu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61B1/00133Drive units for endoscopic tools inserted through or with the endoscop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5Control of fluid supply or evacu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27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the upper alimentary canal, e.g. oesophagoscopes, gastroscopes
    • A61B1/2733Oesophag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27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the upper alimentary canal, e.g. oesophagoscopes, gastroscopes
    • A61B1/2736Gastroscop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护罩,用于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包括盖面、头部、由盖面和头部围成的弯折腔,在盖面靠近头部的一端上方形成有弯折腔出口。还公开了一种前端部及电子内窥镜,结构简单、成型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保护罩、前端部及电子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护罩、前端部及电子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和工业领域,广泛使用具有可以插入体腔内或管路内的细长插入部的电子内窥镜。当使用医疗用电子内窥镜进行内窥镜下检査或内窥镜下外科手术时,内窥镜的插入部沿着食管或者小肠大肠等具有屈曲形状的部位被插入体腔,操作者通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使位于插入部远端的弯曲部向不同方向弯曲,位于插入部远端端面的观察光学系统得到期望的观察部位的图像,操作者据此可以进行观察、诊断、拍摄、治疗等。
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作为介入治疗器械的电子内窥镜结构复杂导致价格昂贵,因此只能重复使用。需要一种既能实现上述作为介入治疗器械的电子内窥镜的基本功能,又希望是结构简单从而可以实现低成本制造的电子内窥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作为介入治疗器械的电子内窥镜结构复杂导致成本过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内窥镜,可作为介入治疗器械使用,且结构简单,使得更低成本的制造成为可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各种电子内窥镜的部件,单个可以实现各自的符合上述发明目的的功能,组合起来就可以制成符合上述发明目的的电子内窥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罩,用于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包括盖面、头部、由盖面和头部围成的弯折腔,在盖面靠近头部的一端上方形成有弯折腔出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成型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保护罩由透明的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而成,其中,高分子材料为PC、PET、PMMA以及PS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料。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头部的顶壁靠近弯折腔出口的一端外侧设有倒角。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头部的内部结构被设置为,由远离盖面的一端向靠近盖面的一端在弯折腔出口处形成逐渐缩小的出口。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端部,用于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保护罩。第二方面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保护罩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其内设有送气/送水通道,其远端端面设有摄像元件,保护罩设置于摄像元件的远端一侧,盖面遮盖摄像元件,弯折腔连通送气/送水通道。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前端部的远端端面设有一形状与保护罩相对应的凹部,摄像元件设于凹部与保护罩的盖面相对应的一端下方。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内窥镜,包括插入部,插入部包括上述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前端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式提供的电子内窥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电子内窥镜的前端部的远端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摄像元件保护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摄像元件保护罩的气/水流方向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内窥镜的操作部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内窥镜的操作部的另一角度下的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移除下壳后的操作部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操作部的旋钮组件的爆炸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齿轮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图10a的第一齿轮的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齿轮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为图11a的第二齿轮的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下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上壳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钳道口三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座的安装状态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近”、“远”是相对的位置关系,当操作者操作一器械对目标物体进行处理时,沿这个器械,靠近操作者的一边为“近”,靠近目标物体的一边为“远”。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电子内窥镜(endoscopy)是一种可插入人体体腔和脏器内腔进行直接观察、诊断、治疗的集光、机、电等技术于一体的医用电子光学仪器。它采用尺寸极小的电子成像元件将所要观察的腔内物体通过微小的物镜光学系统成像,然后将接收到的图像信号送到图像处理系统上,最后在显示器上输出处理后的图像,供医生观察和诊断。电子内窥镜分为电子胃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结肠镜等。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及其部件,可以作为上述电子胃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结肠镜等活体内窥镜使用,以及其它任何合适的场合。即只要尺寸匹配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及其部件可以用于任何需要内窥镜的场合,比如工业上。以下使用场景仅作为示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内窥镜的限制。
胃镜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也是指这种检查使用的器具。它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的病变,尤其是微小的病变。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用胃镜进行胃检查时,病变组织被放大,医生在视野非常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对胃内疾病一览无遗,检查无死角、无损伤、诊断率高。检查与治疗安全、时间短,患者检查前不会紧张,检查时没有不适,检查后很快恢复,医生检查结果更为准确,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
胃镜不仅仅运用于检查诊断疾病,在胃疾病的介入治疗方面作用也非常明显。在胃镜的直视下,用高频电刀可直接将息肉切除,完全免除了以往的开刀之苦,并避免了息肉产生恶变。采用电子胃镜检查已成为非常普遍的诊断手段。
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作为介入治疗器械的电子内窥镜或者专门用于胃部、肠部检查的电子胃镜、电子肠镜价格非常昂贵。为了尽可能降低病人负担,医疗工作者只能通过手动清洁的方式重复使用。然而,即便每个过程都严格按照要求来清洁,这些设备上仍然可能留存细菌,病人可能因此受到感染。实际上,即使在美国和欧洲等医疗条件相对较好的医疗机构中,都出现过由于内窥镜的重复使用导致病人交叉感染的情况。更糟糕的是,这些设备甚至还可以造成耐药性感染的蔓延,而这种感染目前也几乎没有治愈方案。
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避免由于无法彻底清洁造成感染的电子内窥镜。另外,重要的是,还希望是低成本的,否则病人依然难以承受。显然,当成本低到一定程度,低成本的电子内窥镜可以作为一次性电子内窥镜,此时将彻底解决电子内窥镜无法得到彻底清洁造成二次感染的问题。
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了解到高成本主要是由于目前的电子内窥镜的结构过于复杂,其复杂的结构不仅仅使制造更加困难,还提高了对材料的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内窥镜以及这一电子内窥镜包含的相应的可独立制造、使用的部件。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内窥镜在结构或材料上进行改进,在满足作为电子内窥镜的诸多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可实现更低成本的生产、制造和使用,甚至可以作为一次性电子内窥镜使用。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内窥镜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内窥镜100的结构。电子内窥镜100包括操作部200、位于操作部200远端侧的细长的插入部300。
图2是现有技术中电子内窥镜的前端部的远端端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电子内窥镜的前端部的远端端面结构。由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插入部具有位于插入部的最远端的前端部a。前端部a由硬质材质形成。在前端部a的远端端面设有摄像元件b、照明元件、送气/送水通道出口c和钳道出口。其中,送气/送水通道出口c除了供气或水通出,还兼具有清理摄像元件b外表面的作用。图2中的放射状线条d示出了气/水从送气/送水通道出口c喷出时的状态。
在现有技术中,在前端部a的远端端面上,摄像元件b的外围设有透明的保护镜。在不影响摄像元件摄像质量的同时,该保护镜和前端部a一起将摄像元件b与外界分隔,以防止外界液体如人体体液等渗入摄像元件b或其连接的电缆等造成损坏。同时,在前端部a的远端端面上还设有送气/送水通道出口c,这一出口由一金属(通常为不锈钢)扁管形成,突出于远端端面,折弯后平行于远端端面,其出口朝向摄像元件b。这样,当操作者操作送气或送水时,气或水经由内窥镜沿送气/送水通道出口c被送入人体。气或水在流出送气/送水通道出口c的同时,还能够对摄像元件b的保护镜进行清扫或清洁。然而,将折弯的金属扁管作为送气/送水通道出口c,材料成本较高,加工难度也比较大。由于要保证密封性,将折弯的金属扁管安装在前端部a的安装难度也较高。这些都导致现有技术的这一方案成本较高。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内窥镜100的插入部300的摄像元件保护罩3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内窥镜100的插入部300的摄像元件保护罩310的气/水流方向示意图。
根据实现基本功能且降低成本的考虑,本发明提供一种保护罩310,在一个实施例中,由透明的PC材料注塑成型而成。PC材料即为聚碳酸酯(英文:Polycarbonate,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罩310的形状近似一只鞋头下方没有鞋底的拖鞋,具体如图3、图4所示,其包括盖面311、头部312、由盖面311和头部312围成的弯折腔313。在盖面311靠近头部312的一端上方形成有弯折腔出口314。如图4所示,在纵向截面视图下,头部312为横置的L形。头部312的顶壁靠近弯折腔出口314的一端外侧设有倒角,以防止保护罩310随前端部308在体腔内移动时损伤人体组织。头部312的内部结构被设置为,由远离盖面311的一端向靠近盖面311的一端形成逐渐缩小的出口(弯折腔出口314),或者描述为头部312的内部结构被设置为,由远离盖面311的一端向靠近盖面311的一端在弯折腔出口314处形成逐渐缩小的出口。即弯折腔出口314的横截面积沿气/水流向逐渐减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这一保护罩310用于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保护罩310由透明的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而成,其中,高分子材料为PC、PET、PMMA以及PS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料。PC是英文Polycarbonate的缩写,指聚碳酸酯。PET是英文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的缩写,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MMA是英文polymethyl methacrylate的缩写,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S是英文Polystyrene的缩写,指聚苯乙烯。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内窥镜100的插入部300的前端部308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前端部308,用于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包括上述保护罩310。前端部308内设有送气/送水通道,其远端端面设有摄像元件309,保护罩310设置于摄像元件309的远端一侧,盖面311遮盖摄像元件309,弯折腔313连通送气/送水通道。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前端部308的远端端面设有一形状与保护罩310相对应的凹部,该凹部与保护罩310的盖面311相对应的一端下方设有摄像元件309,与保护罩310的头部312相对应的一端与送气/送水通道连通。换句话说,摄像元件309设于上述凹部与保护罩310的盖面311相对应的一端下方。该凹部的设置使得只需将保护罩310按入凹部即完成安装。
如图4所示,将本发明提供的保护罩310安装至前端部308以后,弯折腔313与送气/送水通道连通,弯折腔出口314成为送气/送水通道出口。在工作状态下,当操作者操作送气或送水时,气或水沿送气/送水通道行进至弯折腔313,在弯折腔313内转向后由弯折腔出口314流出。由于保护罩310是透明的,因此不影响摄像元件309的成像质量;而且由于弯折腔出口314面向着遮盖着摄像元件309的盖面311,在送气或送水状态下,同样可以实现气或水对盖面311的清扫和清洁。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保护罩310,由PC材料注塑成型而成,一方面材料成本低,另一方面结构简单、成型工艺也简单,生产成本低。按入凹部即完成安装,可知安装工艺也简单,安装成本低。
图6、图7从不同的角度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100的操作部200的外部结构。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100的操作部200的立体图。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内窥镜100的操作部200的另一角度下的立体图。
如图6、图7所示,操作部200由近端至远端大致呈锥状由大到小延伸。操作部200的远端设有第一护套206,操作部200通过第一护套206与插入部300连通。
操作部200具有上壳214和下壳201,在上壳214的靠近第一护套206的位置上设有钳道口组件,其包括设于上壳214的钳道口座218和钳道口三通件211,以及用于封闭钳道口的钳道帽21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处钳道是指工作通道或器械通道,即操作者通过电子内窥镜的引导延伸至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以进行各种诊断或治疗操作的器械的通道。
继续如图6、图7所示,在上壳214一面设有可相对于上壳214旋转且相互同轴的第一旋钮216和第二旋钮215。下壳201一面设有连接座208以及与连接座208连通的第二护套207。操作部200内的各种管路,如光路、水路、气路或者电路等,经由中空的连接座208和第二护套207与外部装置连接。
上壳214和下壳201形成的完整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按钮213。在本实施例中,按钮213有两个,即第一按钮2131和第二按钮2132,其中第一按钮2131用于控制负压管路的通断,负压管路连接电子内窥镜100以外的负压产生装置;第二按钮2131用于控制气路和/或水路的通断,气路和/或水路连接电子内窥镜100以外的供气和/或供水装置。
设置按钮213的侧壁,可以与前述第二护套207的开口一侧相反,以免操作者在操作按钮213时其手部受到穿过连接座208和第二护套207的各种管路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旋钮组件,用于电子内窥镜的操作部200,操作部200包括作为壳体的上壳214,旋钮组件按由壳体外向内的顺序,包括依次设置且同轴的第一旋钮216、第二旋钮215、第二齿轮204、第一齿轮203,其中,第一旋钮216可驱动第一齿轮203旋转,第二旋钮215可驱动第二齿轮204旋转,第二齿轮204和第一齿轮203位于壳体内。
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图8是移除下壳201后的操作部200的内部结构立体图。图9是操作部200的旋钮组件的爆炸图。图10a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齿轮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0b为图10a的第一齿轮的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1a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二齿轮的一面的结构示意图;图11b为图11a的第二齿轮的另一面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8,如图9所示,操作部200具有旋钮组件,按由壳体外向内的顺序,旋钮组件包括第一旋钮216、第二旋钮215、第二齿轮204、第一齿轮203。除传动部位,第一旋钮216和第二旋钮215设于壳体外;第二齿轮204、第一齿轮203设于壳体内。在本发明提供的操作部200中,壳体由上壳214和下壳201对合而成。
第一旋钮216和第二旋钮215分别具有向壳体内方向延伸的齿轮轴2161、2151。第二旋钮215的齿轮轴2151为空心结构,可供第一旋钮216的齿轮轴2161穿过。第一旋钮216的齿轮轴2161的顶端设有螺孔2162。
具体结合图8、图9,如图10a、图10b、图11a和图11b所示,第二齿轮204和第一齿轮203分别在朝向壳体外方向(即图10b和图11b中的上方、图10a和图11a中的下方)的一侧设有下圆环2041、2031,在朝向壳体内方向(即图10b和图11b中的下方、图10a和图11a中的上方)的一侧设有内圆环2042、2032和外圆环2043、2033,各外圆环设于各相应内圆环的外侧。其中,下圆环2041与内圆环2042连通,下圆环2031与内圆环2032连通。下圆环2041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插槽2044,用于与齿轮轴2151上的齿轴向插接以使第二齿轮204随第二旋钮215的旋转而旋转。第一齿轮203内圆周上设有内齿2034(也可以在下圆环2031与内圆环2032连通通道中设置内齿2034),用于与齿轮轴2161啮合,以使第一齿轮203随第一旋钮216的旋转而旋转。第一齿轮203的内圆环2032和外圆环2033、第二齿轮204的内圆环2042和外圆环2043的高度一致,第一齿轮203的下圆环2031的高度大于第二齿轮204的内圆环2042和外圆环2043的高度,其直径小于外圆环2043的直径且大于内圆环2042的直径。
将上述第二齿轮204与第一齿轮203分开描述,即为第二齿轮204在朝向壳体外方向的一侧设有下圆环2041,第二齿轮的下圆环2041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插槽2044,用于与第二旋钮215的齿轮轴2151上的纵向齿轴向插接以使第二齿轮204随第二旋钮215的旋转而旋转。第二齿轮204在朝向壳体内方向的一侧设有内圆环2042,第二齿轮204的下圆环2041与其内圆环2042连通形成第二通道,第一旋钮216的齿轮轴2161穿过第二旋钮215的空心齿轮轴2151、第二通道后与第一齿轮203连接并驱动第一齿轮203转动。
第一齿轮203在朝向壳体外方向的一侧设有下圆环2031,在朝向壳体内方向的一侧设有内圆环2032,第一齿轮203的下圆环2031与其内圆环2032连通形成第一通道,第一通道内设有内齿2034,用于与第一旋钮216的齿轮轴2161啮合,以使第一齿轮203随第一旋钮216的旋转而旋转。
在装配完成的状态下,第一旋钮216的齿轮轴2161依次穿过第二旋钮215的齿轮轴2151、上壳214、第二齿轮204的下圆环2041、第二齿轮204的内圆环2042,进入第一齿轮203的下圆环2031后与内齿2034啮合。在此状态下,第二旋钮215的齿轮轴2151穿过上壳214进入第二齿轮204的下圆环2041,此时,齿轮轴2151上沿轴向延伸的外齿插入第二齿轮204的下圆环2041上的插槽2044。
其中,上壳214上设有相应的可供第二旋钮215的齿轮轴2151通过的开口2142,这一开口2142允许齿轮轴2151在其中旋转。开口2142处设有向壳体内延伸的轴套2143。齿轮轴2151的长度设置为,当齿轮轴2151伸入开口2142时,其顶部与轴套2143的高度基本一致,即齿轮轴2151上的沿轴向延伸的外齿与插槽2044的插接处位于轴套2143内。通过这一紧凑的设计,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轴套2143同时实现了对齿轮轴2151和下圆环2041的径向定位,进而同时实现了对第二旋钮215和第二齿轮204的径向定位。相互连接后的第二旋钮215的中空齿轮轴2151和第二齿轮204的内圆环2042,则通过限制第一旋钮216的齿轮轴2161的径向定位,实现了第一旋钮216的径向定位。
在完成装配的状态下,第一旋钮216的齿轮轴2161的顶端与第一齿轮203的内圆环2032的高度基本平齐。此时,只需要在螺孔2162上安装上一螺栓,只要螺栓头的直径大于内圆环2032的直径,或者在螺孔2162和螺栓头之间加装一个直径大于内圆环2032直径的止挡环,就可以通过这种安装成本低的方式实现第一旋钮216、第二旋钮215、上壳214、第二齿轮204、第一齿轮203之间的稳固安装。换而言之,第一旋钮216的齿轮轴2161的顶端设有螺孔2162,第一旋钮216的齿轮轴2161的长度被设置为当完成装配后,第一旋钮216的齿轮轴2161的顶端与第一齿轮203的内圆环2032的顶端平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203的内圆环2032和外圆环2033、第二齿轮204的内圆环2042和外圆环2043的高度一致,第一齿轮203的下圆环2031的高度大于第二齿轮204的内圆环2042和外圆环2043的高度,其直径小于外圆环2043的直径且大于内圆环2042的直径。这样,当第一齿轮203和第二齿轮204分别随第一旋钮216和第二旋钮215旋转时,第二齿轮204可在轴向上支撑第一齿轮203,两者之间也不发生干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过将第一旋钮216和第二旋钮215、第一齿轮203和第二齿轮204的形状尽可能设计成相同或相似,可以在制造过程中降低成本。
此外,如图10a和图11a所示,在第一齿轮203和第二齿轮204的外圆环2033、2043的环壁上设有带有开口的卡槽2035、2045。即在第一齿轮203和第二齿轮204的外圆环2033、2043的环壁上设有带有同方向开口的卡槽2035、2045。在装配完成的初始状态下,开口朝向远端,以准备卡入连接线束的线卡。在本实施例中,卡槽2035、2045用于放置已将线束固定的线卡。即在装配时,首先将线束的一端穿过线卡,压紧线卡使线卡变形,以将线束夹紧在线卡中;再将线卡卡入卡槽2035、2045,线束伸出线卡以外的部分穿过卡槽2035、2045的开口。这样,当旋钮旋转时带动齿轮旋转,齿轮旋转时,一边卡槽向近端移动以牵拉这一边的线束,另一边的卡槽向远端移动以使另一边的线束松弛。线束的远端端部固定于插入部的弯曲部的远端,这样对线束近端的一拉一松就可以带动线束远端的一拉一松,从而实现对插入部的弯曲部的弯曲控制。
其中,外圆环2033、2043的环壁不仅可以起到加固卡槽2035、2045的作用,在第一齿轮203、第二齿轮204旋转时,外圆环2033、2043的环壁起到了支撑线束的作用,即可以通过设置外圆环2033、2043的外侧直径,实现对线束的传动比的控制。此外,如果没有外圆环2033、2043或者外圆环2033、2043的外侧直径过小,虽然也可以实现控制线束的功能,但也存在下述问题:在第一齿轮203、第二齿轮204转动时,一侧的卡槽拉动线束,线束近端端部在随着卡槽旋转的同时,线束与齿轮轴心的距离会减小甚至碰触内圆环2032、2042,可能产生不希望的影响。
图12是下壳201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下壳201的内壁上设有下锁止柱2091;如图8所示,上壳214的内壁上设有上锁止柱2092。结合图9,下锁止柱2091的位置被设置为与第一齿轮203的外齿卡接,上锁止柱2092的位置被设置为与第二齿轮204的外齿卡接。当第一齿轮203受第一旋钮216的驱动时,需克服下锁止柱2091对第一齿轮203的一个外齿的阻力才能转动,并在第一齿轮203相对于下锁止柱2091转动一个齿以后,受下锁止柱2091对下一齿的阻力而停止转动。上述配合关系同样适用于第二齿轮204和上锁止柱2092。
发明人既希望旋钮容易被转动(易于操控),又希望锁止柱可以有效固定齿轮的位置(易于保持插入部的弯曲形态)。为了在操作者操作旋钮的难易程度和锁止柱的坚固程度之间取得平衡,发明人发现,使齿轮或者锁止柱具有合适的发生弹性形变的性能,将有利于获得上述平衡。这可以在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设计上进行考虑,然后,还必须是低成本的。
发明人经过大量实验,选择了在锁止柱上套设一弹性部件的方式来实现上述平衡。为了实现低成本的需求,发明人采用了将PU管套设在锁止柱上的设计。经过试用,不仅使操作者体会到了上述平衡状态,无疑还采用了低成本的材料且实现了低成本的安装、制造。此处PU(英文名称:polyurethane)指聚氨酯,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即,上锁止柱2092和/或下锁止柱2091上套设有PU管。
继续如图8所示,上壳214的内壁上还设有线束通道220。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内窥镜100,是通过对操作部200的旋钮进行操作,使连接于操作部200和插入部300之间的线束发生伸缩,来实现插入部300的弯曲。这无疑是一种低成本且有效的控制方式。
然而,线束是软性的,在松弛状态下似乎难以约束其走向。为了防止线束在松弛状态下在操作部200的壳体内部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本发明设置了线束通道22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作为壳体的上壳214,用于电子内窥镜的操作部200,上壳214的内壁上设有线束通道220,线束通道220由两块固定于上壳214内壁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2201构成。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操作部,用于电子内窥镜,包括下壳201和上述上壳214,上壳214和下壳201组成一壳体,线束通道220的第一立板2201的高度等于线束通道220的第一立板2201所在的位置处由壳体围成的内部空间的高度,这样可以在装配完成后,利用壳体就可以防止线束从线束通道中脱离。
如图8所示,线束通道220由两块固定于上壳214内壁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2201形成。这样的设计看似简单,却有如下多个技术效果。首先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板2201除了可以有效限制线束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同时在上下方向上为分别连接第一齿轮203和第二齿轮204的线束的上下分层以及弯曲变形预留了足够的空间,显然这样利用了线束是软性的这一特性,引导了线束在希望的空间内进行弯曲变形。其次,这样的设计可以实现低成本的目的。这里所说的低成本的设计一方面体现在简单的立板结构,还体现在安装时的快速便捷。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壳214内壁上设有螺孔柱2202,线束通道220的第一立板2201与螺孔柱2202呈一体结构,这样可以利用螺孔柱2202方便利用螺丝实现上下壳安装的同时,还使得第一立板2201更为稳固。
再如图8所示,在操作部200的壳体内的近端,即远离第一护套206的一端,在壳体内壁上设有沿壳体外侧壁延伸的第二立板2211,该第二立板2211与上壳214的外侧壁围成一通道221。在本实施例中,沿着通道221在壳体上设有多个按钮2212,通道221内设有沿着通道221延伸的控制电路板210,当操作者按下按钮2212时,可触发控制电路板210以实现相应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钳道口组件,用于电子内窥镜的操作部200,操作部200包括可组成壳体的上壳214和下壳201,钳道口组件包括钳道口三通件211和设于上壳214的钳道口座218,在工作状态下,上壳214、下壳201、钳道口组件可组成一完整的带有钳道口的操作部的壳体。
图13是上壳214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钳道口三通件211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上壳214设有钳道口座218,用于与钳道口三通件211(图14示出)配合以实现快速且稳固的安装。通过图6、图7可以了解将钳道口三通件211安装到钳道口座218后的安装状态。
如图14所示,钳道口三通件211为一斜三通件,一体注塑成型,其包括主管2111、支管2112、外壳2113、连接板2114。其中,外壳2113在装配后与上壳214形成一个完整的上壳壳体,连接板2114将外壳2113、主管2111、支管2112连接成一个整体。
如图13所示,钳道口座218与上壳214是一体注塑成型,钳道口座218上向壳体外伸出的部分留有一个凹部2181,用于在装配后容纳并支撑支管2112突出于外壳2113的部分,这样有助于在安装时实现快速定位。上壳214的内壁上还固定有管支架2141,用于在装配后支撑主管2111。
基于之前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设计构思是操作者只需旋转旋钮,即可实现对插入部的弯曲的控制。为了节省成本,这一过程采用软性线束传递操控的力,而线束是软的,且从操作部200到插入部300几乎贯穿整个电子内窥镜100。相对而言,将线束装配到插入部300时,只需插入对应的线束通道即可,而在操作部200,既要通过线束的移动保证稳定的操控,又要防止线束产生不希望的移动或弯曲而影响操控甚至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同时还要考虑尽可能采用简单的结构以及提高装配效率以降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线束的连接和走向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本发明针对本实施例以及其它各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提供的操作部200的结构设计可以满足上述需求。
根据上述附图及部件可以了解到,装配操作部200时,首先提供一个注塑成型的上壳214和一个在其近端端部伸出部分线束的插入部300;将线束的近端穿过第一护套206、穿过线卡,预留出线束的合适长度后,压紧线卡使线卡变形,以将线束夹紧在线卡中;再将线卡卡入卡槽2035、2045,将线束伸出线卡以外的部分压入卡槽2035、2045的开口和线束通道220,即完成了线束在操作部200内的装配,整个过程简单、快速,装配后各部件无干涉,线束操控稳定。
本发明提供的操作部200的结构,同样对气路、水路的排布具有快速稳定的效果。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208的安装状态图。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208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图16所示,连接座208包括管件2084、安装盘2081,安装盘2081的侧边设有凸耳2082,凸耳2082上设有螺孔。安装盘2081朝向管件2084的一侧设有方形台阶2083。如图12所示,下壳201上设有供连接座208穿过的方形开口2011。方形台阶2083的外侧轮廓与下壳201上的方形开口2011轮廓相同,安装盘2081的外侧轮廓则大于方形台阶2083的外侧轮廓。
基于之前的描述,操作部200的结构设计对如何实现快速稳妥地安装线束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操作部200的结构设计对如何实现快速稳妥地安装气路/水路(通常是气管/水管)同样重要。
根据上述附图及部件可以了解到,装配时,提供下壳201,将气管/水管穿过方形开口2011,再将气管/水管路穿过连接座208;此时将连接座208的管件2084由内向外穿过方形开口2011,台阶2083卡在方形开口2011的边缘,如图15所示,通过凸耳2082上的螺孔将安装盘2081与下壳201固定。
接着,如图8所示,提供上壳214,将气管/水管连接至第一按钮2131和第二按钮2132相应的管路部分,以实现第一按钮2131和第二按钮2132对气路/水路的控制,再将气管/水管穿过钳道口三通件211的主管2111以及第一护套206,再将钳道口三通件211和第一护套206放置在上壳214的相应位置,即完成了装配。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通过本发明对操作部200结构设计,整个装配过程可以归纳为:首先将软性部件(如线束、水管、气管)穿过结构简单的零散部件,再将结构简单的零散部件安装到结构最复杂的上壳214上;与此同时,软性部件的露出结构简单的零散部件的部分还能够被容易地放置在上壳214的相应位置(这些位置基本为开放式结构)。
上述结构简单的零散部件易于制造,且容易拿取和握持。对于线束而言,结构简单的零散部件可以包括第一齿轮203、第二齿轮204、第一护套206等;对于气管、水管而言,结构简单的零散部件可以包括连接座208、下壳201、钳道口三通件211、第一护套206等。上述开放式结构是指例如通道221、卡槽2035、卡槽2045、线束通道220、管支架2141等具有开口的结构。
显然这样的结构可以使装配效率很高。将复杂的结构集中在一个部件(上壳214)上,以及上壳214以外各部件的简单结构设计可实现一体注塑成型,也使得操作部200的各部件的原料成本和生产成本得以充分降低。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保护罩,用于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其特征在于,包括盖面、头部、由盖面和头部围成的弯折腔,在盖面靠近头部的一端上方形成有弯折腔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由透明的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而成,其中,所述高分子材料为PC、PET、PMMA以及PS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顶壁靠近所述弯折腔出口的一端外侧设有倒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的内部结构被设置为,由远离盖面的一端向靠近盖面的一端在所述弯折腔出口处形成逐渐缩小的出口。
5.一种前端部,用于电子内窥镜的插入部,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保护罩。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端部,其特征在于,其内设有送气/送水通道,其远端端面设有摄像元件,所述保护罩设置于所述摄像元件的远端一侧,所述盖面遮盖所述摄像元件,所述弯折腔连通所述送气/送水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的远端端面设有一形状与所述保护罩相对应的凹部,所述摄像元件设于所述凹部与所述保护罩的所述盖面相对应的一端下方。
8.一种电子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包括如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前端部。
CN202110535658.2A 2021-05-17 2021-05-17 前端部及电子内窥镜 Active CN113413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5658.2A CN113413116B (zh) 2021-05-17 2021-05-17 前端部及电子内窥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5658.2A CN113413116B (zh) 2021-05-17 2021-05-17 前端部及电子内窥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3116A true CN113413116A (zh) 2021-09-21
CN113413116B CN113413116B (zh) 2022-04-26

Family

ID=77712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5658.2A Active CN113413116B (zh) 2021-05-17 2021-05-17 前端部及电子内窥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13116B (zh)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4911A (en) * 1986-09-20 1989-01-03 Olympus Optical Company Ltd. Means to facilitate detachably mounting cap to distal end of endoscope
JPH0538323A (ja) * 1991-08-05 1993-0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フード装置
EP0563560A1 (en) * 1988-05-09 1993-10-06 Mita Industrial Co. Ltd. Image-forming machine
JPH07303598A (ja) * 1994-05-11 1995-11-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カバー
JPH08126605A (ja) * 1994-11-01 1996-05-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H09238893A (ja) * 1996-03-04 1997-09-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2000275699A (ja) * 1999-03-24 2000-10-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ンズ付きフイルムユニット
US20010041468A1 (en) * 2000-03-22 2001-11-15 Peter Zweigle Protective device for a multipoint connector
JP2001356400A (ja) * 2000-06-15 2001-12-26 Cosina Co Ltd バヨネット連結装置
JP2003234928A (ja) * 2002-02-08 2003-08-22 Nikon Corp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2005017377A (ja) * 2003-06-23 2005-01-20 Olympus Corp レンズフード
JP2010091808A (ja) * 2008-10-08 2010-04-22 Kantatsu Co Ltd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DE202013005206U1 (de) * 2013-06-10 2013-07-01 Peter Tempel Objektivschutzklappe
CN204733245U (zh) * 2015-06-05 2015-10-2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保护罩
EP2938001A1 (fr) * 2014-04-23 2015-10-28 Bigben Connected S.A.S.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d'appareil electronique portable
WO2017025434A1 (de) * 2015-08-07 2017-02-16 Digital Endoscopy Gmbh Endoskopkopf, endoskop, kappe und kappenausbildungsverfahren
CN209115910U (zh) * 2018-10-09 2019-07-16 常州市军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带锁侧板的光电转台
CN209932667U (zh) * 2019-02-19 2020-01-14 敦朴光电(东莞)有限公司 内窥镜系统及其插入管保护套管
US20200187757A1 (en) * 2017-11-13 2020-06-18 Hoya Corporation Endoscope hood removal tool and set of hood and hood removal tool
CN211232468U (zh) * 2020-02-05 2020-08-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一种潜水用照明装置
CN211979391U (zh) * 2019-10-18 2020-11-20 深圳北斗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连接装置的相机保护罩
CN212996344U (zh) * 2020-07-03 2021-04-20 杭州莱恩瑟特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内窥镜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4911A (en) * 1986-09-20 1989-01-03 Olympus Optical Company Ltd. Means to facilitate detachably mounting cap to distal end of endoscope
EP0563560A1 (en) * 1988-05-09 1993-10-06 Mita Industrial Co. Ltd. Image-forming machine
JPH0538323A (ja) * 1991-08-05 1993-0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用フード装置
JPH07303598A (ja) * 1994-05-11 1995-11-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カバー
JPH08126605A (ja) * 1994-11-01 1996-05-2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H09238893A (ja) * 1996-03-04 1997-09-1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内視鏡
JP2000275699A (ja) * 1999-03-24 2000-10-0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レンズ付きフイルムユニット
US20010041468A1 (en) * 2000-03-22 2001-11-15 Peter Zweigle Protective device for a multipoint connector
JP2001356400A (ja) * 2000-06-15 2001-12-26 Cosina Co Ltd バヨネット連結装置
JP2003234928A (ja) * 2002-02-08 2003-08-22 Nikon Corp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JP2005017377A (ja) * 2003-06-23 2005-01-20 Olympus Corp レンズフード
JP2010091808A (ja) * 2008-10-08 2010-04-22 Kantatsu Co Ltd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DE202013005206U1 (de) * 2013-06-10 2013-07-01 Peter Tempel Objektivschutzklappe
EP2938001A1 (fr) * 2014-04-23 2015-10-28 Bigben Connected S.A.S. Dispositif de protection d'appareil electronique portable
CN204733245U (zh) * 2015-06-05 2015-10-28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保护罩
WO2017025434A1 (de) * 2015-08-07 2017-02-16 Digital Endoscopy Gmbh Endoskopkopf, endoskop, kappe und kappenausbildungsverfahren
US20200187757A1 (en) * 2017-11-13 2020-06-18 Hoya Corporation Endoscope hood removal tool and set of hood and hood removal tool
CN209115910U (zh) * 2018-10-09 2019-07-16 常州市军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带锁侧板的光电转台
CN209932667U (zh) * 2019-02-19 2020-01-14 敦朴光电(东莞)有限公司 内窥镜系统及其插入管保护套管
CN211979391U (zh) * 2019-10-18 2020-11-20 深圳北斗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连接装置的相机保护罩
CN211232468U (zh) * 2020-02-05 2020-08-1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一种潜水用照明装置
CN212996344U (zh) * 2020-07-03 2021-04-20 杭州莱恩瑟特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13116B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30514B2 (ja)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US7951068B2 (en) Rotating self-traveling endoscope system, rotating self-traveling endoscope insertion assisting tool, and method for technique of inserting endoscope insertion portion into small intestine using rotating self-traveling endoscope system
JP4922618B2 (ja) 内視鏡及び内視鏡システム
US20100298640A1 (en) Endoscope With Imaging Capsule
EP2340756B1 (en) Medical instrument
US20060149127A1 (en) Disposable multi-lumen catheter with reusable stylet
WO2011143269A1 (en) Method and endoscopic device for examining or imaging an interior surface of a corporeal cavity
WO2008018256A1 (fr) Dispositif d'extrémité d'endoscope et conteneur le contenant
JP6432091B2 (ja) 内視鏡処置具の駆動制御装置
CN109922705B (zh) 内窥镜、内窥镜的线材安装方法以及内窥镜的线材拆卸方法
CN112842232A (zh) 超声内窥镜和外壳护套
JP6081424B2 (ja) 超音波内視鏡用フード及び超音波内視鏡
JP4533907B2 (ja) 操作ノブアタッチメント
CN113413115B (zh) 旋钮组件、操作部及电子内窥镜
CN113413116B (zh) 前端部及电子内窥镜
CN218606533U (zh) 壳体的上壳、操作部及电子内窥镜
CN218606545U (zh) 钳道口组件、操作部及电子内窥镜
JP3990157B2 (ja) 内視鏡
JP3805652B2 (ja) 内視鏡鉗子口用アダプタ
JP7141963B2 (ja) 内視鏡
KR102220558B1 (ko) 교차 감염 방지를 위한 일회용 내시경 구조
WO2021207574A1 (en) Endoscope companion devices with locking elements
KR20210126590A (ko) 내시경 장치 및 그의 사용 방법
JP7282240B2 (ja) 内視鏡
JP7149913B2 (ja) 内視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