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0271B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10271B CN113410271B CN202110638364.2A CN202110638364A CN113410271B CN 113410271 B CN113410271 B CN 113410271B CN 202110638364 A CN202110638364 A CN 202110638364A CN 113410271 B CN113410271 B CN 1134102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screen
- adhesive
- adhesive part
- shielding layer
- light shie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粘性胶层和盖板,粘性胶层包括呈分体式结构的第一粘性部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粘性部的第二粘性部,第一粘性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粘性部的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盖板设于粘性胶层背离显示屏的一侧表面,盖板靠近粘性胶层一侧设置有遮光层,遮光层在显示屏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粘性部在显示屏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贴合时,能够通过相对较厚的第二粘性部有效消除遮光层和盖板之间的段差,通过相对较薄第一粘性部来有效减小显示屏和盖板粘合后的整体厚度,从而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相比传统的液晶面板,具有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视角广等特点。另外OLED还具有自发光的特色,不需使用背光板,因此比传统的液晶面板更轻薄,还可以省去背光模块的成本。多方面的优势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受到现有的显示面板结构限制,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较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能够有效减小显示装置的厚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粘性胶层,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所述粘性胶层包括呈分体式结构的第一粘性部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粘性部的第二粘性部,所述第一粘性部包括靠近所述显示屏的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所述显示屏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粘性部包括靠近所述显示屏的第三表面以及背离所述显示屏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及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粘性胶层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表面,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粘性胶层一侧设置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粘性部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粘性部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且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靠近所述第一粘性部的边缘和所述第二粘性部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靠近所述第一粘性部的边缘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以使第二粘性部和盖板之间具有一定的预留间隙,便于遮光层填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预定距离为0.3mm~0.5mm,以形成足够的预留空间,便于遮光层填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遮光层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到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盖板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粘性部的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的三分之一,以提高第二粘性部对于遮光层的容纳效果,避免遮光层在贴合时和盖板或者显示屏之间产生气泡残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12mm~0.15mm;优选地,所述遮光层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到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盖板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04mm~0.05mm,避免遮光层在贴合时和盖板或者显示屏之间产生气泡残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粘性部的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0μm~30μm,通过控制显示屏和盖板之间的距离,有效减少显示面板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粘性胶层之间,且所述偏光片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粘性部和所述第二粘性部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相重合,保证偏光片和盖板之间的连接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包括:提供显示屏;通过第一压头将粘性胶层的第一粘性部压合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所述第一粘性部包括靠近所述显示屏的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所述显示屏的第二表面;通过第二压头将粘性胶层的第二粘性部压合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所述第二粘性部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粘性部设置,所述第二粘性部包括靠近所述显示屏的第三表面以及背离所述显示屏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且所述第二压头包括和所述第二粘性部相对的第一凸出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的、和所述第一粘性部相对的凹陷部;将覆盖有所述粘性胶层的所述显示屏压合于一侧具有遮光层的盖板,以使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第二粘性部相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所述将覆盖有所述粘性胶层的所述显示屏压合于一侧具有遮光层的盖板的步骤中,包括:通过第三压头将覆盖有所述粘性胶层的所述显示屏压合于所述盖板,以使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第二粘性部相接触,所述第三压头包括本体部、第二凸出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凸出部和所述本体部的过渡部,压合时所述过渡部在所述粘性胶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粘性部和所述第二粘性部的连接处,保证第一粘性部和第二粘性部的连接处压合后为平缓过度。
本发明实施例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粘性胶层以及盖板,粘性胶层包括呈分体式结构的第一粘性部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粘性部的第二粘性部,第一粘性部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粘性部的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具体是指,第一粘性部的厚度小于第二粘性部的厚度。盖板靠近粘性胶层一侧设置有遮光层,遮光层在显示屏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粘性部在显示屏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贴合时,能够通过相对较厚的第二粘性部有效消除遮光层和盖板之间的段差,避免产生气泡残留等问题,提高了盖板和显示屏的贴合良率。同时,由于第一粘性部不需要和遮光层对应贴合,因而第一粘性部的厚度相对较小,能够有效减小显示屏和盖板粘合后的整体厚度,从而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沿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贴合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第一粘性部的操作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合第二粘性部的操作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合显示屏的操作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压头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压头的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三压头的截面图。
附图中:
1-显示屏;11-屏体;12-支撑膜;2-粘性胶层;21-第一粘性部;22-第二粘性部;3-盖板;31-遮光层;4-保护膜;5-偏光片;6-第一压头;7-第二压头;71-凹陷部;72-第一凸出部;8-第三压头;81-本体部;82-第二凸出部;83-过渡部;QA-连接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1;粘性胶层2,位于显示屏1的出光侧,粘性胶层2包括呈分体式结构的第一粘性部21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粘性部21的第二粘性部22,第一粘性部21包括靠近显示屏1的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显示屏1的第二表面,第二粘性部22包括靠近显示屏1的第三表面以及背离显示屏1的第四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以及盖板3,盖板3位于粘性胶层2背离显示屏1的一侧表面,盖板3靠近粘性胶层2一侧设置有遮光层31,遮光层31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粘性部22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屏1、粘性胶层2以及盖板3,请参阅图1和图2,粘性胶层2包括呈分体式结构的第一粘性部21和至少部分围绕第一粘性部21的第二粘性部22,可选的,第二粘性部22沿第一粘性部21的外周设置,第一粘性部2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粘性部22的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具体是指,第一粘性部21的厚度小于第二粘性部22的厚度,在盖板3靠近粘性胶层2一侧设置有遮光层31,遮光层31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粘性部22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即贴合时,能够通过相对较厚的第二粘性部22有效消除遮光层31和盖板3之间的段差,避免产生气泡残留等问题,提高了盖板3和显示屏1的贴合良率。同时,由于第一粘性部21不需要和遮光层31对应贴合,因而第一粘性部21的厚度相对较小,能够有效减小显示屏和盖板粘合后的整体厚度,从而减少了显示装置的厚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粘性胶层2具体可以采用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OCA的胶层厚度均匀,平整度高;黏着力高,贴合后的粘结强度大。当然,粘性胶层2也可以采用其他材质的胶层,例如OCR(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树脂),由于该胶水为液态的,也称为液体光学胶、光学水胶或LOCA。受到生产工艺限制,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为分体式结构,分别制成,在进行贴合时也需要分别进行贴合。
在贴合前,为了避免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被灰尘等污染、损坏,在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的表面均可设置保护膜4对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进行保护,由于第二粘性部22的厚度相对较大,覆盖于第二粘性部22的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的保护膜4可以相对于第二粘性部22外伸一部分,以留出第二粘性部22流动变形时的预留空间,避免第二粘性部22出现溢胶等问题,而第一粘性部21的厚度相对较小,覆盖于第一粘性部21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保护膜4可以和第一粘性部21平齐,具体的,覆盖于第一粘性部21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的保护膜4的形状尺寸和第一粘性部21相同。
盖板3即采用透光率高的玻璃等材料制成的膜层,起到保护显示屏1的作用,具体的,盖板3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制作,成本相对较低;也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作,使盖板3可以折叠,从而可应用于柔性、可折叠的显示模组,具体的,盖板3可以采用UTG(Ultra ThinGlass,超薄柔性玻璃)、CPI(Colorless Polyimide,透明聚酰亚胺薄膜)、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透明、柔软、可折叠的材料制作,以实现盖板3的可弯曲折叠,便于应用于可折叠的显示面板中。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层31通常为黑色,能够有效阻挡光线通过,避免盖板3在应用于显示面板时产生漏光的问题,遮光层31具体可以采用油墨等不透光的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2,遮光层31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和第二粘性部22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具体是指,至少部分遮光层31落在第二粘性部22上,且由于第二粘性部22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遮光层31能够侵入第二粘性部22内,通过第二粘性部22消除遮光层31所产生的段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粘性部22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覆盖遮光层31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且遮光层31在显示屏1上正投影靠近第一粘性部21的边缘和第二粘性部22在显示屏1上正投影靠近第一粘性部21的边缘之间具有预定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在贴合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作用,遮光层31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形变,为了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遮光层31填充,遮光层31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靠近第一粘性部21的边缘和第二粘性部22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靠近第一粘性部21的边缘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即第二粘性部22相对于遮光层31向内延伸预定距离,以使第二粘性部22和盖板3之间具有一定的预留间隙,便于遮光层31填充。可以理解的是,预定距离过小则可能无法形成足够的预留空间,使得遮光层31进行填充。可选的,预定距离为0.3mm~0.5mm。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该预定距离的设置,也便于后续显示屏1和盖板3压合时,第二粘性部22填充到由盖板3、遮光层31和显示屏1三者构成的间隙中,避免遮光层31在贴合时和盖板3或者显示屏1之间产生气泡残留,提高了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为了让第二粘性部22能够消除遮光层31所产生的段差,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遮光层31背离盖板3的一侧表面到遮光层31和盖板3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粘性部22的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的三分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2,遮光层31在贴合时会全部或者部分被压入第二粘性部22内,为了让遮光层31能够完全压入第二粘性部22内,以避免遮光层31在贴合时和盖板3或者显示屏1之间产生气泡残留等问题,需要将第二粘性部22的厚度设置为大于遮光层31的厚度,即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遮光层31背离盖板3的一侧表面到遮光层31和盖板3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第二粘性部22对于遮光层31的容纳效果,遮光层31背离盖板3的一侧表面到遮光层31和盖板3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粘性部22的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的三分之一。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12mm~0.15mm,遮光层31背离盖板3的一侧表面到遮光层31和盖板3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04mm~0.05mm。具体的,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为0.15mm,遮光层31背离盖板3的一侧表面到遮光层31和盖板3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为0.05mm。
进一步的,第一粘性部21的第一表面到第二表面的最小距离为20μm~30μm,由于在通过粘性胶层2连接显示屏1和盖板3后,显示屏1和盖板3之间的最小距离由第一粘性部21的第一表面到第二表面的最小距离决定,因此,通过控制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距离,能够调整显示屏1和盖板3之间的距离,从而有效减少显示面板的厚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5,偏光片5位于显示屏1和粘性胶层2之间,且偏光片5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在显示屏上的正投影相重合。
可以理解的是,偏光片5在显示屏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在显示屏上的正投影相重合,即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正好覆盖于偏光片5,以保证偏光片5和盖板3之间的连接效果。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包括:
S110:提供显示屏;
S120:通过第一压头将粘性胶层的第一粘性部压合于显示屏的出光侧,第一粘性部包括靠近显示屏的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显示屏的第二表面;
S130:通过第二压头将粘性胶层的第二粘性部压合于显示屏的出光侧,第二粘性部至少部分围绕第一粘性部设置,第二粘性部包括靠近显示屏的第三表面以及背离显示屏的第四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三表面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且第二压头包括和第二粘性部相对的第一凸出部以及位于第一凸出部之间的、和第一粘性部相对的凹陷部;
S140:将覆盖有粘性胶层的显示屏压合于一侧具有遮光层的盖板,以使至少部分遮光层和第二粘性部相接触。
请参阅图4和图5,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分别通过第一压头6和第二压头7将粘性胶层2的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压合于显示屏1的出光侧,分步贴合,能够避免相互干涉,贴合效果好,且第二压头7包括和第二粘性部22相对的第一凸出部72以及位于第一凸出部72之间的、和第一粘性部21相对的凹陷部71,即在采用第二压头7对第二粘性部22进行压合时,通过凹陷部71能够有效避免第二压头7和第一粘性部21进行接触,保证第一粘性部21的贴合效果。贴合时,能够通过相对较厚的第二粘性部22有效消除遮光层31和盖板3之间的段差,避免产生气泡残留等问题,提高了盖板3和显示屏1的贴合良率。同时,由于第一粘性部21不需要和遮光层31对应贴合,因而第一粘性部21的厚度相对较小,能够有效减小第一粘性部21所对应的部分显示面板的厚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可选的步骤中,请参阅图6和图7,在将覆盖有粘性胶层2的显示屏1压合于一侧具有遮光层31的盖板3的步骤中,包括:通过第三压头8将覆盖有粘性胶层2的显示屏1压合于盖板3,以使至少部分遮光层31和第二粘性部22相接触,第三压头8包括本体部81、第二凸出部82以及连接第二凸出部82和本体部81的过渡部83,压合时过渡部83在粘性胶层2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的连接处QA。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的厚度不同,两者之间具有段差,而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的连接处QA具体是指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之间的段差位置,为了保证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之间的段差位置在压合后为平缓过度,第三压头8包括本体部81、第二凸出部82以及连接第二凸出部82和本体部81的过渡部83,压合时过渡部83在粘性胶层2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的连接处QA,通过过渡部83对应于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的连接处QA设置,以保证第一粘性部21和第二粘性部22的连接处QA压合后为平缓过度,提高贴合效果。
其中,由于第三压头8压合于显示屏1背离盖板3的一侧表面上,为避免第三压头8损伤显示屏1,同时提高显示面板的安全性,显示屏1包括主屏11,以及位于主屏11背离盖板3一侧表面的支撑膜12。在覆盖有粘性胶层2的显示屏1压合于一侧具有遮光层31的盖板3的步骤中,将第三压头8从显示屏1的支撑膜12一侧将覆盖有粘性胶层2的显示屏1压合于盖板3,以避免第三压头8损坏主屏11。可选的,支撑膜12可以为PET、PI、PC薄膜等,也可以设置为防静电保护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压头6、第二压头7以及第三压头8均呈中心对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压头6、第二压头7以及第三压头8采用中心对称的结构设计,能够在贴合时实现旋转压合效果,有效提高粘性胶层2的贴合效果。为避免第一压头6、第二压头7和第三压头8的边角处划伤显示屏1,压头的边角处可设置为倒圆角。
请参阅图4和图8,与显示面板结构相对应的,为通过第一压头6将粘性胶层2的第一粘性部21压合于显示屏1的出光侧,第一压头6朝向第一粘性部21的压合面应设置为平面,为简化第一压头6的结构,第一压头6可设置为矩形体,该矩形体在粘性胶层2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该第一粘性部21,该矩形体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5和图9,为通过第二压头7将粘性胶层2的第二粘性部22压合于显示屏1的出光侧,第二压头7的压合面在粘性胶层2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第二粘性部22,为便于压合第二粘性部22,第二压头7朝向第二粘性部22的表面上需设置有与第二粘性部22相对的第一凸出部72和凹陷部71。为简化第二压头7的结构,第二压头7可设置为杠铃型结构,或是将该杠铃型结构中背离第一凸出部72的一侧表面设置为平面。
请参阅图6和图10,为通过第三压头8将覆盖由粘性胶层2的显示屏1压合于具有遮光层31的盖板3上,第三压头8朝向显示屏1的表面上需设置有本体部81、过渡部82和第二凸出部83,为简化第三压头8的结构,第三压头8可设置为梭型结构,或是将该梭型结构中背离显示屏1的一侧表面设置为平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屏;
粘性胶层,位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所述粘性胶层包括呈分体式结构的第一粘性部和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粘性部的第二粘性部,所述第一粘性部包括靠近所述显示屏的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所述显示屏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粘性部包括靠近所述显示屏的第三表面以及背离所述显示屏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
以及盖板,所述盖板位于所述粘性胶层背离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表面,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粘性胶层一侧设置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粘性部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性部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且所述遮光层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靠近所述第一粘性部的边缘和所述第二粘性部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靠近所述第一粘性部的边缘之间具有预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距离为0.3mm~0.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到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盖板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粘性部的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的三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12mm~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表面到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盖板相接触的一侧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04mm~0.0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性部的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20μm~3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粘性胶层之间,且所述偏光片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粘性部和所述第二粘性部在所述显示屏上的正投影相重合。
9.一种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显示屏;
通过第一压头将粘性胶层的第一粘性部压合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所述第一粘性部包括靠近所述显示屏的第一表面以及背离所述显示屏的第二表面;
通过第二压头将粘性胶层的第二粘性部压合于所述显示屏的出光侧,所述第二粘性部至少部分围绕所述第一粘性部设置,所述第二粘性部包括靠近所述显示屏的第三表面以及背离所述显示屏的第四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表面到所述第四表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且所述第二压头包括和所述第二粘性部相对的第一凸出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的、和所述第一粘性部相对的凹陷部;
将覆盖有所述粘性胶层的所述显示屏压合于一侧具有遮光层的盖板,以使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第二粘性部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覆盖有所述粘性胶层的所述显示屏压合于一侧具有遮光层的盖板的步骤中,包括:
通过第三压头将覆盖有所述粘性胶层的所述显示屏压合于所述盖板,以使至少部分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第二粘性部相接触,所述第三压头包括本体部、第二凸出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二凸出部和所述本体部的过渡部,压合时所述过渡部在所述粘性胶层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粘性部和所述第二粘性部的连接处。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38364.2A CN113410271B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38364.2A CN113410271B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10271A CN113410271A (zh) | 2021-09-17 |
CN113410271B true CN113410271B (zh) | 2022-08-02 |
Family
ID=776772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38364.2A Active CN113410271B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102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39310B (zh) * | 2022-03-11 | 2024-02-2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06626A (zh) * | 2016-11-08 | 2017-02-1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
CN211182208U (zh) * | 2020-02-26 | 2020-08-04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N111708206A (zh) * | 2020-07-17 | 2020-09-25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885240A (zh) * | 2021-02-07 | 2021-06-01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盖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06-08 CN CN202110638364.2A patent/CN11341027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06626A (zh) * | 2016-11-08 | 2017-02-1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屏的制备方法 |
CN211182208U (zh) * | 2020-02-26 | 2020-08-04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CN111708206A (zh) * | 2020-07-17 | 2020-09-25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885240A (zh) * | 2021-02-07 | 2021-06-01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盖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10271A (zh) | 2021-09-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288198B1 (ko) | 입력 장치 및 입력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
EP3176671B1 (en) |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terminal | |
US10429971B2 (en) |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0823996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device | |
US20170285394A1 (en) | Display Scre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Terminal | |
CN204480199U (zh) | 触控装置 | |
TWM517365U (zh) | 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觸控面板 | |
CN110879672A (zh) | 触控屏贴合工艺、触控屏及触控显示设备 | |
CN111966244A (zh) | 触控显示屏及其贴合方法 | |
US10627662B2 (en) | Pane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210181338U (zh) | 显示屏幕及终端设备 | |
CN103324250A (zh) | 具触控屏的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
CN112885240A (zh) | 盖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KR20140101601A (ko) | 영상 표시 장치 | |
CN113936563B (zh) | 曲面显示模块、曲面显示模块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3410271B (zh)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贴合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00585456C (zh) | 显示器的感测结构 | |
CN208110199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TWM573019U (zh) | Touch display device | |
CN114203025A (zh) |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
CN114613288B (zh) |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制备方法及电子设备 | |
WO2023025089A1 (zh) | 电子设备 | |
CN215813896U (zh) | 一种交互平板 | |
CN212569354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210776619U (zh) | 触控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