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73019U - Touch display device - Google Patents
Touch display device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73019U TWM573019U TW107211396U TW107211396U TWM573019U TW M573019 U TWM573019 U TW M573019U TW 107211396 U TW107211396 U TW 107211396U TW 107211396 U TW107211396 U TW 107211396U TW M573019 U TWM573019 U TW M573019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 display surface
- module
- normal direction
- touch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包含顯示模組、框體、透光基材、輔助膠體及觸控模組。顯示模組能被供電而獨立地運作。框體具有環包覆部及上包覆部,環包覆部包覆顯示模組外圍,上包覆部包覆顯示模組的部份顯示面,而上包覆部與顯示面共同形成有容置槽。透光基材透過第一光學膠黏接設置於顯示面,且透光基材的部份是凸出於上包覆部,上包覆部設置有輔助膠體。觸控模組透過第二光學膠與透光基材的一側相連接,且觸控模組透過輔助膠體與框體相連接。
Description
本創作涉及一種觸控顯示裝置,特別是一種工業用的觸控顯示裝置。
現有的工業用觸控顯示裝置,為了達到符合工業環境的需求,其整體的製作成本遠高於一般消費行的觸控顯示裝置。為此,對於相關廠商而言,如何有效地降低整體工業用觸控顯示裝置的製造成本,實為極需解決的問題。緣此,本創作人乃潛心研究並配合學理的運用,而提出一種設計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問題的本創作。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用以改善現有技術中,觸控顯示裝置的製造成本高昂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包含:一顯示模組、一框體、一透光基材、至少一輔助膠體及一觸控模組。顯示模組能被供電而獨立地運作,所述顯示模組具有一顯示面,所述顯示模組相反於所述顯示面的一側定義為一底面;其中,所述顯示模組被供電而運作時,所述顯示面能呈現一顯示畫面。框體固定設置於所述顯示模組的外圍,所述框體包含有一環包覆部及一上包覆部,所述環包覆部環繞包覆於所述顯示模組的外圍,所述上包覆部與所述環包覆部相連接,所述上包覆部對應位於所述顯示模組的顯示面的一側,且所述上包覆部與所述顯示面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透光基材透過一第一光學膠貼合設置於所
述顯示面,所述透光基材對應位於所容置槽中,且所述透光基材遠離所述顯示面的部份是高出於所述上包覆部的一頂面,所述頂面位於所述上包覆部遠離所述顯示面的一側;所述透光基材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高出於所述頂面的高度定義為一預定高度;其中,所述透光基材非由光學膠固化形成。至少一輔助膠體設置於所述頂面,所述輔助膠體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大於或等於所述預定高度。觸控模組透過一第二光學膠貼合設置於所述透光基材遠離所述顯示模組的一側,且所述觸控模組透過所述輔助膠體貼合設置於所述頂面;所述上包覆部、所述透光基材及所述顯示模組對應位於所述觸控模組朝向所述透光基材一側的正投影的範圍中;所述觸控模組的折射率與所述透光基材的折射率的百分差值介於百分之零點一至百分之五。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包含:一顯示模組、一框體、一透光基材、一第一氧化銦錫層、至少一第二光學膠及一觸控模組。顯示模組能被供電而獨立地運作,顯示模組具有一顯示面,顯示模組相反於顯示面的一側定義為一底面;其中,顯示模組被供電而運作時,顯示面能呈現一顯示畫面。框體固定設置於顯示模組的外圍,框體包含有一環包覆部及一上包覆部,環包覆部環繞包覆於顯示模組的外圍,上包覆部與環包覆部相連接,上包覆部對應位於顯示模組的顯示面的一側,且上包覆部與顯示面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透光基材透過一第一光學膠貼合設置於顯示面,透光基材對應位於所容置槽中,且透光基材遠離顯示面的部份是高出於上包覆部遠離顯示面的一頂面;透光基材於顯示面的法線方向,高出於頂面的高度定義為一預定高度。第一氧化銦錫層形成於透光基材面對顯示面的一側或遠離顯示面的一側。至少一第二光學膠設置於頂面,第二光學膠於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大於或等於預定高度。觸控模組透過一第二光學膠貼合設置於透光基材遠離顯示模組的一側,且觸控模組透
過第二光學膠貼合設置於頂面;上包覆部、透光基材及顯示模組對應位於觸控模組朝向透光基材一側的正投影的範圍中;觸控模組包含有一第二氧化銦錫層,第一氧化銦錫層及第二氧化銦錫層能相互配合,以於觸控模組被觸控時,對應產生X軸位置訊號及Y軸位置訊號;觸控模組的折射率與透光基材的折射率的百分差值介於百分之零點一至百分之五。
本創作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於: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透過透光基材的設置,將可大幅降低成本高昂的光學膠的使用量,從而可大幅降低整體觸控顯示裝置的製造成本。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者。
A‧‧‧觸控顯示裝置
10‧‧‧顯示模組
101‧‧‧顯示面
102‧‧‧底面
20‧‧‧框體
201‧‧‧環包覆部
202‧‧‧上包覆部
2021‧‧‧頂面
202a‧‧‧內緣
203‧‧‧底包覆部
30‧‧‧電連接模組
31‧‧‧電連接器
32‧‧‧電路板
40‧‧‧透光基材
40a‧‧‧外緣
50‧‧‧第一光學膠
60‧‧‧輔助膠體
70‧‧‧觸控模組
80‧‧‧第二光學膠
90‧‧‧第三光學膠
100‧‧‧功能件
110‧‧‧第一氧化銦錫層
120‧‧‧第二氧化銦錫層
S‧‧‧預定間隙
Sa‧‧‧環狀槽
SP‧‧‧容置槽
D1‧‧‧厚度
D2‧‧‧厚度
D3‧‧‧厚度
D4‧‧‧深度
D5‧‧‧厚度
H1‧‧‧高度
W1‧‧‧寬度
W2‧‧‧寬度
W3‧‧‧距離
圖1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
圖2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一實施例沿圖1所示Ⅲ剖面線剖開的剖面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分解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剖面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四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五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六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11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七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以下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創作之觸控顯示裝置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之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
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與功效。本創作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體實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亦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之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與變更。又本創作之圖式僅為簡單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描繪,亦即未反應出相關構成之實際尺寸,先予敘明。以下之實施方式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之觀點,但並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創作之範疇。於以下說明中,如有指出請參閱特定圖式或是如特定圖式所示,其僅是用以強調於後續說明中,所述及的相關內容大部份出現於該特定圖式中,但不限制該後續說明中僅可參考所述特定圖式。
請一併參閱圖1至圖4所示,圖1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示意圖;圖2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圖;圖3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一實施例沿圖1所示Ⅲ剖面線剖開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分解示意圖。觸控顯示裝置A包含一顯示模組10、一框體20、一電連接模組30、一透光基材40、一第一光學膠50、一輔助膠體60、觸控模組70及至少一第二光學膠80。
顯示模組10能被供電而獨立地運作,顯示模組10具有一顯示面101,顯示模組10相反於顯示面101的一側定義為一底面102。其中,顯示模組10被供電而運作時,顯示面101能呈現一顯示畫面。在具體的應用中,所述顯示模組10可以是被獨立地製造、販售或者顯示模組10也可以是經過簡單的組裝以進行販售。在實際應用中,顯示模組10可以是矩形立方體、正立方體,於此不加以限制,且顯示模組10的尺寸亦可依據需求變化。
框體20固定設置於顯示模組10的外圍,框體20包含有一環包覆部201及一上包覆部202,環包覆部201環繞包覆於顯示模組10的外圍,上包覆部202與環包覆部201相連接,上包覆部202對應位於顯示模組10具有顯示面101的一側,且上包覆部202與顯示面101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SP(如圖4所示)。
顯示模組10透過框體20的包覆,可以具有更好地防護效果,特別是可以應用於工業用環境中;換言之,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A,由於顯示模組10外部是包覆有框體20,因此,顯示模組10將不易受外在環境的破壞,從而可大幅提升觸控顯示裝置A的使用壽命。在實際應用中,框體20的材質可以是依據需求為金屬、塑膠等,於此不加以限制。
如圖2所示,電連接模組30可以是包含有一電連接器31及一電路板32,電連接器31設置於電路板32上,而電路板32上還可以是設置有其他用以輔助顯示模組10作動的電子零件。顯示模組10能透過電連接器31與外部控制裝置(例如是工業電腦等)電性連接,以接收來自外部控制裝置所提供的電力及影像訊號;換言之,外部控制裝置可以是透過相關的電連接線,與電連接器31電性連接,據以控制顯示模組10作動。於本實施例圖中,是以電連接模組30包含有單一個電連接器31為例,但電連接器31的個數不以此為限,其可依據需求增加;另外,關於電連接器31的設置位置,亦可以依據需求變化,不侷限於設置在底包覆部203(於後詳述)的一側。在框體20未包含有底包覆部203的實施例中,框體20與顯示模組10可以是緊配合的相互固定,且框體20與顯示模組10之間還可以是配合膠帶等固定構件加強彼此間的連接強度。
特別說明的是,在實際應用中,顯示模組10及框體20可以是成組地製造及販售,而相關廠商可以直接依據需求將框體20及顯示模組10進行簡單組裝後應用於所需的產品中,或者也可以是直接販售包覆有框體20的顯示模組10。
如圖3及圖4所示,透光基材40透過一第一光學膠50貼合設置於顯示面101,透光基材40對應位於所述容置槽SP中,且透光基材40遠離顯示面101的部份是高出於上包覆部202遠離顯示面101的一頂面2021。所述透光基材40可以是任何可以透光的結
構,當然透光基材40是必需能讓相關人員可以由透光基材40相反於顯示面101的一側,觀看到顯示模組10於顯示面101上所顯示的顯示畫面;舉例來說,透光基材40可以是玻璃、光學塑膠(例如PMMA)、或者玻璃及光學塑膠的結合等,於此不加以限制。所述第一光學膠50例如是固態透明光學膠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或者也可以是液態透明光學膠OCR(Optically Clear Resin),於此不加以限制。特別說明的是,於此所指的透光基材40並非固化的光學膠,相反地,本創作是利用透光基材40來取代光學膠,以降低成本高昂的光學膠的使用量,藉此降低觸控顯示裝置A整體的製造成本。
框體20的頂面2021設置有一輔助膠體60。在具體的實施中,輔助膠體60可以是包含有兩個離型紙(Release Papers)的固態膠。在實際應用中,輔助膠體60基本是佈滿整個頂面2021。
觸控模組70透過一第二光學膠80貼合設置於透光基材40相反於與顯示面101相連接的一側,且觸控模組70還同時透過輔助膠體60與框體20相互連接。換言之,觸控模組70是透過第二光學膠80及輔助膠體60,與透光基材40、框體20相互固定。其中,上包覆部202、透光基材40及顯示模組10是對應位於觸控模組70朝向透光基材40一側的正投影的範圍中,亦即,觸控模組70是整體蓋設於框體20及顯示模組10的一側,而透光基材40及顯示面101皆被觸控模組70遮蔽。
特別說明的是,透光基材40的折射率是大致與觸控模組70所具有的觸控板的折射率相同,如此,相關人員由觸控模組70的一側,透過透光基材40觀看顯示面101所顯示的顯示畫面時,將不會有殘影或是其他相關影像呈現上的問題。在實際應用中,觸控模組70的折射率與所述透光基材的折射率的百分差值可以是介於百分之零點一至百分之五。
如圖4所示,在實際的生產製造過程中,相關廠商可以是先
利用第二光學膠80,將透光基材40固定設置於觸控模組70的一側;再於框體20的頂面2021設置輔助膠體60;最後,於透光基材40相反於觸控模組70的一側塗佈或是貼附第一光學膠50,並利用相關的機械設備(例如各式真空貼膜設備),使透光基材40透過第一光學膠50貼合設置於顯示面101上。在特殊的應用中,也可以將第一光學膠50塗佈或是貼附於顯示面101,再利用相關的機械設備,使透光基材40透過第一光學膠50與包覆有框體20的顯示模組10相互連接。
在實際應用中,所述輔助膠體60例如是固態膠,以固態膠作為輔助膠體60時,固態膠可以是具有兩個離型紙,相關人員或是機械設備可以是先撕除其中一離型紙,以使固態膠的黏著層外露,藉此貼附於上包覆部202的頂面2021(如圖3所示),而後,相關人員或是機械設備,在欲將設置有透光基材40的觸控模組70與包覆有框體20的顯示模組10相互連接時,可以再撕除輔助膠體60的另一離型紙。當然,在不同的實施例中,輔助膠體60也可以是液態膠,於此不加以限制。
需說明的是,貼附設置於上包覆部202的頂面2021的輔助膠體60,其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如圖3所示座標系的Z軸方向)的厚度D1,是高於透光基材40高出於上包覆部202的頂面2021的高度H1。也就是說,假設透光基材4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高出於框體20的頂面2021的高度定義為一預定高度,則輔助膠體6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1是大於或等於所述預定高度。
值得一提的是,透光基材4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2及第一光學膠5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3之總和,小於或等於輔助膠體6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1及容置槽SP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深度D4之總和;以數學式表示則為:D2+D3≦D1+D4。舉例來說,透光基材40於顯示面101
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2大於或等於0.1公釐,輔助膠體6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1介於0.05公釐至1.0公釐,容置槽SP(如圖4所示)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深度D4大於或等於0.1公釐。
透光基材4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2及第二光學膠8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5之總和,小於或等於容置槽SP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深度D4及輔助膠體6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1之總和;以數學式表示則為:D2+D5≦D4+D1。舉例來說,透光基材4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2大於或等於0.1公釐,第二光學膠8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5介於0.05公釐至1.0公釐,容置槽SP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深度D4大於或等於0.1公釐。
透光基材4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2及第二光學膠8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5之總和,大於或等於容置槽SP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深度D4;以數學式表示則為:D2+D5≧D4。舉例來說,透光基材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2大於或等於0.1公釐。
特別說明的是,在實際應用中,由顯示面101及框體20所共同形成的容置槽SP的深度D4的生產誤差,與透光基材40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厚度D2大致相同,因此,如果於生產過程中,是以使透光基材40的厚度D2與容置槽SP的深度D4相同為標準,進行透光基材40的生產製造,如此,將容易發生透光基材40無法正確地置放於容置槽SP中的問題,從而可能導致觸控模組70無法平整地貼合設置於包覆有框體20的顯示模組10的一側;因此,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A透過前述使透光基材40設置於容置槽SP中時,是凸出於框體20的頂面2021的設計,將可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的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於圖4中是以輔助膠體60為固態膠為例,而
輔助膠體60大致呈現為環狀,但輔助膠體60的外型及數量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輔助膠體60也可以是四個條狀的結構,而對應貼附於上包覆部202的頂面2021,如此,相關廠商可以依據透光基材40、顯示面101及框體20的表面平整度,而透過調整設置於不同位置的輔助膠體60的厚度,從而使觸控模組70用以供使用者操作的表面,大致與顯示面101相互平行。
如圖5所示,其顯示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大致是沿圖1所示剖面線Ⅲ的位置剖開後的示意圖)。在不同的應用中,框體20還可以包含有一底包覆部203及一電連接模組30,底包覆部203與環包覆部201相連接,底包覆部203包覆顯示模組10的底部。其中,環包覆部201、上包覆部202及底包覆部203可以是一體成型的構件,並透過相關成型步驟,以包覆設置於顯示模組10外。其中,在框體20未具有底包覆部203的實施例中,框體20的整體將呈現為類似於中空的矩形體,而在框體20具有底包覆部203的實施例中,框體20整體將呈現為一側內凹有容槽的矩形體。
請一併參閱圖6及圖7,圖6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大致是沿圖1所示剖面線Ⅲ的位置剖開後的示意圖),圖7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的另一方向的剖面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透光基材40的外緣40a與上包覆部202的內緣202a之間可以是形成有一預定間隙S;也就是說,透光基材40於垂直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截平面(如圖中所示座標系的Z-Y平面)上的寬度W1,是小於容置槽SP於垂直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截平面的寬度W2。
如圖7所示,當設置有透光基材40的觸控模組70與框體20相互固定,且透光基材40對應位於容置槽SP中時,容置槽SP將不會被透光基材40所填滿,而觸控模組70及顯示面101之間將
會保留有一環狀槽Sa;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是對應形成有不相互連通的條狀槽,而非限定為環狀槽;透過環狀槽Sa的設計,將可使透光基材40受熱時有膨脹的空間。換言之,在沒有所述預定間隙的設計的實施例中,若觸控顯示裝置A長時間處於高溫狀態,透光基材40受熱膨脹後,可能會抵頂框體20,進而可能會造成框體20或是顯示模組10的毀壞。另外,透過上述預留間隙S或是環狀槽Sa的設計,亦可提升透光基材40在具有非預期的生產公差時,仍可設置於容置槽SP(如圖4所示)中的機率。在實際應用中,透光基材40的外緣40a與上包覆部202的內緣202a之間的距離W3可以是小於或等於0.3公釐;當然,透光基材40的外緣40a與上包覆部202的內緣202a之間的距離可以是依據觸控顯示裝置A尺寸大小不同而有所改變。
請參閱圖8,其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四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觸控顯示裝置A也可以是包含有多個透光基材40,多個透光基材40彼此間可以是透過一第三光學膠90相互連接,彼此相互連接的多個透光基材40固定設置於觸控模組70及顯示面101之間,且其中至少一個透光基材40的至少一部份是高出於頂面2021。所述第三光學膠90例如可以是液態透明光學膠OCR(Optically Clear Resin)或固態透明光學膠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於此不加以限制。
在實際應用中,相關廠商(例如是將觸控模組70貼合於顯示模組的廠商)可以是定製有不同厚度的透光基材40,而相關廠商可以在容置槽SP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深度D4,比預期的深度更深時,配合第三光學膠90,額外增加相近厚度的透光基材40。在另一實際應用中,相關廠商也可以是依據容置槽SP於法線方向的深度D4,再決定透光基材40的數量。
換言之,透過多個透光基材40的設計,相關廠商可以依據容置槽SP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深度D4,而適應性地調整透
光基材40的數量,藉此可確保透光基材40能確實地與觸控模組70及顯示面101相連接,從而可避免為了確保透光基材40能與顯示面101相接觸,而大量地使用光學膠,進而導致成本大幅增加的問題。
在實際生產製造過程中,容置槽SP於顯示面101的法線方向的深度D4,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例如框體20的生產公差、顯示模組10的生產公差等,而與原本預期的深度不相同,如此若以原本預定的透光基材40與包覆有框體20的顯示模組10相連接時,則可能發生透光基材40與顯示面101之間形成有空氣層,使用者通過觸控模組70觀看顯示面101所顯示的顯示畫面時,將會看到疊影等問題;是以,透過上述本實施例的多個透光基材40的設計,將可有效地避免疊影等問題的發生。
請參閱圖9,其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五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透光基材40與顯示面101之間,還可以是設置有一功能件100,功能件100例如可以是抗電磁干擾片、偏光片及防窺片中的其中一個。當然,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是使功能件100設置於透光基材40與觸控模組70之間。
請參閱圖10,其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六實施例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觸控顯示裝置A還可以是包含有一第一氧化銦錫層110及一第二氧化銦錫層120。第一氧化銦錫層110可以是形成於透光基材40面對顯示面101的一側,第二氧化銦錫層120則可以是形成於觸控模組70中,而第一氧化銦錫層110及第二氧化銦錫層120兩者可以相互配合,以於觸控模組70被操作時,對應產生X軸座標資訊及Y軸座標資訊。換言之,透光基材40與第一氧化銦錫層110,配合觸控模組70將可作為具有完整控功能的觸控裝置。
請參閱圖11,其為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的第七實施例的
示意圖。如圖所示,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第一氧化銦錫層110也可以是形成於透光基材40遠離顯示面101的一側,而第一氧化銦錫層110是對應位於透光基材40與第二光學膠80之間。具體來說,在生產製造過程中,可以是先於透光基材40的一側形成第一氧化銦錫層110,再利用第二光學膠80,使具有第一氧化銦錫層110的透光基材40與觸控模組70相互黏合。當然,彼此相互黏合的透光基材40及觸控模組70,其所分別包含的第一氧化銦錫層110及第二氧化銦錫層120是位於彼此相對的位置上,而兩者可以相互作用,以於觸控模組70被操作時,對應產生X軸座標資訊及Y軸座標資訊。在不同的應用中,觸控模組70被操作時,第一氧化銦錫層110也可以是對應產生Y軸座標資料,而第二氧化銦錫層120也可以是對應產生X軸座標資料。
綜上所述,現有的工業用觸控顯示裝置,其中很大的材料成本來自於光學膠,而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透過透光基材的設置,將可有效地降低光學膠的使用量,從而可大幅降低觸控顯示裝置整體的製造成本。另外,在現有的工業用觸控顯示裝置中,是利用大量的光學水膠進行相關構件的連接,但由於光學水膠的厚度不易控制,因此,在最終成品中容易出現類似水波紋(Mura)的瑕疵;本創作的觸控顯示裝置,透過透光基材的設置,將可大幅降低發生水波紋瑕疵發生的機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故舉凡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內。
Claims (12)
-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包含:一顯示模組,其能被供電而獨立地運作,所述顯示模組具有一顯示面,所述顯示模組相反於所述顯示面的一側定義為一底面;其中,所述顯示模組被供電而運作時,所述顯示面能呈現一顯示畫面;一框體,其固定設置於所述顯示模組的外圍,所述框體包含有一環包覆部及一上包覆部,所述環包覆部環繞包覆於所述顯示模組的外圍,所述上包覆部與所述環包覆部相連接,所述上包覆部對應位於所述顯示模組的顯示面的一側,且所述上包覆部與所述顯示面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一透光基材,其透過一第一光學膠貼合設置於所述顯示面,所述透光基材對應位於所述容置槽中,且所述透光基材遠離所述顯示面的部份是高出於所述上包覆部的一頂面,所述頂面位於所述上包覆部遠離所述顯示面的一側;所述透光基材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高出於所述頂面的高度定義為一預定高度;其中,所述透光基材非由光學膠固化形成;至少一輔助膠體,其設置於所述頂面,所述輔助膠體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大於或等於所述預定高度;以及一觸控模組,其透過一第二光學膠貼合設置於所述透光基材遠離所述顯示模組的一側,且所述觸控模組透過所述輔助膠體貼合設置於所述頂面;所述上包覆部、所述透光基材及所述顯示模組對應位於所述觸控模組朝向所述透光基材一側的正投影的範圍中;所述觸控模組的折射率與所述透光基材的折射率的百分差值介於百分之零點一至百分之五。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透光基材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及所述第一光學膠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之總和,小於或等於所述輔助膠體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及所述容置槽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深度之總和;其中,所述透光基材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大於或等於0.1公釐,所述輔助膠體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介於0.05公釐至1.0公釐,所述容置槽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深度大於或等於0.1公釐。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透光基材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及所述第二光學膠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之總和,小於或等於所述容置槽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深度及所述輔助膠體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之總和;其中,所述透光基材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大於或等於0.1公釐,所述輔助膠體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介於0.05公釐至1.0公釐,所述容置槽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深度大於或等於0.1公釐。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透光基材的外緣與所述上包覆部的內緣之間形成有一預定間隙,而所述透光基材的外緣與所述上包覆部的內緣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0.3公釐。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所述觸控顯示裝置包含有多個所述透光基材,多個所述透光基材彼此間透過一第三光學膠相互連接,彼此相互連接的多個所述透光基材設置於所述容置槽中,且其中至少一個所述透光基材的部份高出於所述頂面。
- 如請求項1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所述框體還包含有一底包覆部及一電連接模組,所述底包覆部與所述環包覆部相連接,所述底包覆部包覆所述顯示模組的底部,所述電連接模組包含有至少一電連接器,所述顯示模組能透過所述電連接器與外部控制裝置電性連接,以接收來自外部控制裝置所提供的電力及影像訊號;所述透光基材與所述顯示面之間或所述透光基材與所述觸控模組之間,設置有一功能件,所述功能件為抗電磁干擾片、偏光片及防窺片中的其中一個。
- 一種觸控顯示裝置,其包含:一顯示模組,其能被供電而獨立地運作,所述顯示模組具有一顯示面,所述顯示模組相反於所述顯示面的一側定義為一底面;其中,所述顯示模組被供電而運作時,所述顯示面能呈現一顯示畫面;一框體,其固定設置於顯示模組的外圍,所述框體包含有一環包覆部及一上包覆部,所述環包覆部環繞包覆於所述顯示模組的外圍,所述上包覆部與所述環包覆部相連接,所述上包覆部對應位於所述顯示模組的顯示面的一側,且所述上包覆部與所述顯示面共同形成有一容置槽;一透光基材,其透過一第一光學膠貼合設置於所述顯示面,所述透光基材對應位於所述容置槽中,且所述透光基材遠離所述顯示面的部份是高出於所述上包覆部遠離所述顯示面的一頂面;所述透光基材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高出於所述頂面的高度定義為一預定高度;一第一氧化銦錫層,其形成於所述透光基材面對所述顯示面的一側或遠離顯示面的一側;至少一第二光學膠,其設置於所述頂面,所述第二光學膠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大於或等於所述預定高度; 一觸控模組,其透過一第二光學膠貼合設置於所述透光基材遠離所述顯示模組的一側,且所述觸控模組透過所述第二光學膠貼合設置於所述頂面;所述上包覆部、所述透光基材及所述顯示模組對應位於所述觸控模組朝向所述透光基材一側的正投影的範圍中;所述觸控模組包含有一第二氧化銦錫層,所述第一氧化銦錫層及所述第二氧化銦錫層能相互配合,以於所述觸控模組被觸控時,對應產生X軸位置訊號及Y軸位置訊號;所述觸控模組的折射率與所述透光基材的折射率的百分差值介於百分之零點一至百分之五。
-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透光基材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及所述第一光學膠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之總和,小於或等於所述輔助膠體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及所述容置槽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深度之總和;其中,所述透光基材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大於或等於0.1公釐,所述輔助膠體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介於0.05公釐至1.0公釐,所述容置槽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深度大於或等於0.1公釐。
-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透光基材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及所述第二光學膠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之總和,小於或等於所述容置槽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深度及所述輔助膠體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之總和;其中,所述透光基材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大於或等於0.1公釐,所述輔助膠體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厚度介於0.05公釐至1.0公釐,所述容置槽於所述顯示面的法線方向的深度大於或等於0.1公 釐。
-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所述透光基材的外緣與所述上包覆部的內緣之間形成有一預定間隙,而所述透光基材的外緣與所述上包覆部的內緣之間的距離小於或等於0.3公釐。
-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所述觸控顯示裝置包含有多個所述透光基材,多個所述透光基材彼此間透過一第三光學膠相互連接,彼此相互連接的多個所述透光基材設置於所述容置槽中,且其中至少一個所述透光基材的部份高出於所述頂面。
- 如請求項7所述的觸控顯示裝置,其中,所述框體還包含有一底包覆部及一電連接模組,所述底包覆部與所述環包覆部相連接,所述底包覆部包覆所述顯示模組的底部,所述電連接模組包含有至少一電連接器,所述顯示模組能透過所述電連接器與外部控制裝置電性連接,以接收來自外部控制裝置所提供的電力及影像訊號;所述透光基材與所述顯示面之間或所述透光基材與所述觸控模組之間,設置有一功能件,所述功能件為抗電磁干擾片、偏光片及防窺片中的其中一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11396U TWM573019U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Touch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11396U TWM573019U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Touch display devic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73019U true TWM573019U (zh) | 2019-01-11 |
Family
ID=65804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211396U TWM573019U (zh) | 2018-08-20 | 2018-08-20 | Touch display device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M57301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625144A (zh) * | 2020-05-27 | 2020-09-04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CN111831146A (zh) * | 2019-04-15 | 2020-10-27 | 万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 |
TWI716251B (zh) * | 2019-04-15 | 2021-01-11 | 萬達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裝置 |
-
2018
- 2018-08-20 TW TW107211396U patent/TWM573019U/zh unknown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31146A (zh) * | 2019-04-15 | 2020-10-27 | 万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 |
TWI716251B (zh) * | 2019-04-15 | 2021-01-11 | 萬達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顯示裝置 |
CN111831146B (zh) * | 2019-04-15 | 2024-06-18 | 万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设备及显示设备 |
CN111625144A (zh) * | 2020-05-27 | 2020-09-04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307693B1 (ko) | 표시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 |
KR102366313B1 (ko) | 보호 필름, 표시 모듈,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제조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제조 방법 | |
TWI588547B (zh) | 偏光片、顯示模組、觸控式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
KR20190006151A (ko) |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US20130263488A1 (en) |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 |
TWM573019U (zh) | Touch display device | |
JP2015135498A (ja) | ベゼルレスの表示システム | |
CN102314005A (zh) | 显示装置 | |
KR20180029190A (ko) | 표시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장치 제조방법 | |
US10716223B2 (en) | Frame assembly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 |
US8964133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10627662B2 (en) | Pane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3376571B (zh) | 显示单元与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
CN107037923B (zh) | 具双轴心曲面之触控面板的贴合结构 | |
US11378850B2 (en) | Substrate assembly,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807989B (zh) | 显示装置 | |
CN214122615U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20160231774A1 (en) | Display module | |
US20160274687A1 (en) | Explosion-proof membrane assembly, touch screen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 |
TWI479239B (zh) | 整合式背光模組與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 |
CN209768005U (zh) | 保护膜及电子设备 | |
JP2008065762A (ja) | 高い環境耐久性を有するタッチ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
TWI716251B (zh) | 觸控顯示裝置 | |
CN219811294U (zh) |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
TWI673637B (zh) | 觸控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