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1294U -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1294U
CN219811294U CN202320135517.6U CN202320135517U CN219811294U CN 219811294 U CN219811294 U CN 219811294U CN 202320135517 U CN202320135517 U CN 202320135517U CN 219811294 U CN219811294 U CN 219811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adhesive layer
display
display module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3551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永山
袁高
赵明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3551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1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1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1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实现对显示模组侧面的整体防护,避免显示模组的边缘被汗液、油脂等腐蚀问题。该显示模组包括:盖板、显示屏和散热膜,散热膜包括导电层;导电层包括第一部分、位于第一部分至少一侧的第二部分和与第二部分相连的第三部分;盖板包括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显示屏包括相对的显示面和背面,还包括连接显示面和背面的侧壁;显示屏和第一部分依次层叠设置于盖板的内表面上,且背面位于显示面背离盖板的一侧;第三部分通过粘合层与盖板的内表面连接;第二部分用于对显示屏的侧壁的至少部分进行包裹。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人们对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窄边框的电子设备由于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欢。
目前,电子设备的中框上需要预留出一定宽度的点胶台,通过在其上点填缝胶,使得中框与显示屏上的盖板进行粘接,防止外界水、汗液、油脂等进入电子设备内,达到密封作用。
然而,电子设备的窄边框设计使得点胶台和填缝胶取消,随之而来带来显示屏侧面防护的缺失,导致外界水、汗液、油脂等进入电子设备内,进而导致显示模组的边缘被汗液、油脂等腐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实现对显示模组侧面的整体防护,避免显示模组的边缘被汗液、油脂等腐蚀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盖板、显示屏和散热膜,散热膜包括导电层;导电层包括第一部分、位于第一部分至少一侧的第二部分和与第二部分相连的第三部分;盖板包括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显示屏包括相对的显示面和背面,还包括连接显示面和背面的侧壁;显示屏和第一部分依次层叠设置于盖板的内表面上,且背面位于显示面背离盖板的一侧;第三部分通过粘合层与盖板的内表面连接;第二部分用于对显示屏的侧壁的至少部分进行包裹。
将散热膜的尺寸增大,通过增大的部分对显示屏的边缘进行防护,即通过散热膜达到密封的效果,实现窄边框的同时还可以满足防尘抗水、汗液、油脂等要求,即,即便没有点胶台和填缝胶也可以满足密封要求。此外,由于直接利用散热膜,无需单独设置一些结构,使得电子设备的工艺步骤以及形成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在Z轴方向不会引入高度差。
示例性的,当显示屏在盖板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时,显示屏的侧壁包括四面,其中两个面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与另外两个面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二部分可以仅对一个面进行包裹,也可以对两个面进行包裹,还可以对三个面进行包裹,还可以对四个面进行包裹。
根据第一方面,第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第三部分所在的平面平行,沿显示屏指向盖板的方向,第三部分超出第一部分,即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不再同一平面上,且通过第二部分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连接,由于第一部分与显示屏接触,第三部分与盖板接触,这样一来,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的第二部分可以对显示屏的侧壁进行包裹,无需单独设置一些胶层,且密封效果好。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散热膜还包括第一胶层、缓冲层和第二胶层,第一胶层、缓冲层、第二胶层和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显示屏的背面上;第二胶层复用为粘合层。即导电层的尺寸增大的同时,第二胶层的尺寸也跟着导电层的增大而增大,这样,可以通过散热膜本身具有的胶层与盖板连接,无需单独设置粘合层,结构简单。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散热膜还包括第一胶层、缓冲层和第二胶层,第一胶层、缓冲层、第二胶层和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显示屏的背面上;在朝向第二部分的一侧,缓冲层超出显示屏,或者,缓冲层与显示屏齐平。这是因为,在通过仿形治具将第三部分与盖板压合连接时,第一部分可能会对显示屏的边缘产生压力,使得显示屏的边缘应力集中,进而导致显示屏的边缘产生裂纹,本申请通过将缓冲层的尺寸做大,来缓冲第一部分对显示屏的边缘产生压力,避免显示屏的边缘产生裂纹等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部分所在的平面与第一部分所在的平面垂直,显示屏的侧壁与第二部分接触,即第二部分在平行于盖板的内表面的方向上占用的区域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窄边框设计。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侧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平直边缘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平直边缘,还包括连接第一平直边缘和第二平直边缘的弯曲边缘,第二部分在内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弯曲边缘在内表面上的正投影无交叠。避免第二部分在R角的位置处出现褶皱,导致褶皱与电子设备的结构产生干涉等问题。
示例性的,内表面与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平行。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侧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平直边缘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平直边缘,还包括连接第一平直边缘和第二平直边缘的弯曲边缘,第二部分在内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弯曲边缘在内表面上的正投影交叠的区域上开设有镂空部。避免第二部分在R角的位置处出现褶皱,导致褶皱与电子设备的结构产生干涉等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还包括第三胶层,第三胶层至少覆盖第三部分背离第二部分一侧的边缘,通过第三胶层对第三部分的周缘进行包裹,进一步提升防护性能。
根据第一方面,沿显示屏指向盖板的方向,第三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齐平;沿盖板指向显示屏的方向,粘合层包括相对的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第一粘合面与导电层接触,第二粘合面与内表面接触。即导电层为平直状的导电层,亦即不会向朝向盖板的方向弯折,通过在导电层和盖板之间设置厚度较厚的粘合层,即粘合层的一面与导电层接触,另一面与盖板接触,这样,通过第二部分和粘合层实现对显示屏侧壁的包裹,以满足防尘抗水、汗液、油脂等要求。
示例性的,显示屏指向盖板的方向为实施例中的Z轴方向。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粘合层包括泡棉胶或双面背胶等厚度较厚的胶材。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平行于内表面的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0.3mm,以保证第三部分与盖板固定连接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在平行于内表面的方向的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0.3mm。
根据第一方面,或者以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内表面包括透光区和环绕透光区的遮挡区;显示模组还包括油墨层,位于遮挡区,第三部分通过粘合层与油墨层连接。这样,即便盖板上有静电,盖板上的静电会通过导电层将静电导走,避免了静电在显示屏内部积累,导致显示屏发生显示异常。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显示模组。
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分别与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相对应。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所对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AA’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图7所示电子设备的过程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图7所示电子设备的过程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沿CC’方向的剖面图;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过程示意图;
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图10所示电子设备的过程示意图;
图12为图6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3为图6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4为图6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图15为图6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例如,第一目标对象和第二目标对象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目标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目标对象的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多个处理单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单元;多个系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车载电脑、电视、智能穿戴式设备、智能家居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以下为了方便说明,以电子设备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后续各结构特征及结构特征的位置关系,以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来规定手机内各结构的位置关系。其中,X轴方向为手机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为手机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为手机的厚度方向。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手机1000包括显示模组100、后盖200和显示屏100与后盖200之间的中框300。显示模组100、中框300和后盖200可以围成容纳腔体。容纳腔体内设置有印刷电路板、电池和功能器件(图中未示出)等结构,其中,功能器件例如包括显示驱动模块、摄像头、听筒和处理器等。
参见图2,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如图2所示,显示模组100包括盖板40和显示屏10,沿Z轴方向,盖板40位于显示屏10背离后盖20的一侧。盖板40例如通过透明粘合层50与显示屏10贴合在一起。透明粘合层50例如为光学透明胶(opticallyclear adhesive,OCA)等。盖板40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显示屏10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以对显示屏10进行保护,提高显示屏10的耐划伤和扛冲击能力等。盖板40例如包括玻璃、聚酰亚胺(Polyimide,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等。
盖板40包括相对的外表面41和内表面42。沿Z轴方向,外表面41位于内表面42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内表面42划分为透光区421和围绕透光区421的油墨区422,油墨区422内设置有油墨层423。显示屏10发出的光线通过透光区421射出,油墨层423用于改善边缘漏光。
显示屏10例如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和LED显示面板等,其中,LED显示面板例如包括Micro-LED显示面板、Mini-LED显示面板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显示屏10的类型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10不仅限于图1所示的2D(Dimensions,维度)显示屏,也可以是2.5D曲面屏(图中未示出)或者3D曲面屏(参见图3)。当显示屏10为2.5D曲面屏或3D曲面屏时,可以是双曲面屏,也可以是四曲面屏。当显示屏10为双曲面屏时,参见图2,显示屏10不仅包括主显示部11,还包括沿X轴方向,位于主显示部11相对两侧的第一弧形显示部12。当显示屏10为四曲面屏时,参见图4,显示屏10不仅包括主显示部11,和,沿X轴方向,位于主显示部11相对两侧的第一弧形显示部12,还包括沿Y轴方向,位于主显示部11相对两侧的第二弧形显示部13。下述示例均以显示屏10为2D曲面屏为例进行的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见图2,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偏光片60,沿Z轴方向,偏光片60位于透明粘合层50和显示屏10之间。
由前述内容可知,显示屏10例如可以为OLED显示屏。当显示屏10为OLED显示屏时,显示屏1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像素。显示屏10中的每个子像素均包括像素驱动电路和有机发光单元。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一个薄膜晶体管。薄膜晶体管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等。有机发光单元可以包括阳极、有机发光层和阴极。源极、漏极、栅极、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等结构一般为金属材料或金属氧化物材料。外界环境光有可能入射至显示屏10中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结构(例如阴极)后反射出,影响显示。因此,通过在显示屏10的上方设置偏光片60,使得人眼无法看到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结构所产生的反射光,提高显示屏10的对比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支撑背膜(图中未示出),沿Z轴方向,支撑背膜位于显示屏10背离偏光片60的一侧。支撑背膜用于对显示屏10进行支撑,防止显示屏10在转移和运输过程中破损。支撑背膜的材料例如包括聚酰亚胺(Polyimide,PI)、PET等。
继续参见图2,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散热膜(SCF)70,散热膜70有助于显示屏1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散热膜70包括第一胶层71、缓冲层72、第二胶层73以及导电层74。沿Z轴方向,第一胶层71位于显示屏10背离盖板40的一侧,缓冲层72位于第一胶层71背离显示屏10的一侧,第二胶层73位于缓冲层72背离第一胶层71的一侧,导电层74位于第二胶层73背离缓冲层72的一侧。第一胶层71和第二胶层73例如为网格胶。缓冲层72例如为泡棉等。导电层74例如为铜皮。
由背景技术可知,为了达到密封的效果,中框上一般需要预留出一定宽度的点胶台,通过在其上点填缝胶,使得中框与显示屏的盖板进行粘接。然而,点胶台的设置导致手机的边框较宽,因此,为了达到窄边框的目的,需要取消点胶台和填缝胶。但是点胶台和填缝胶的取消,会带来显示屏侧面防护的缺失,导致外界水、汗液、油脂等进入电子设备内,进而导致显示模组的边缘被汗液、油脂等腐蚀等问题。
基于此,参见图5,图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沿AA’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如图5所示,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侧边胶80,通过侧边胶80将显示屏10的侧壁、偏光片60的侧壁、散热膜70的侧壁等进行包裹,使得外界的水、汗液、油脂无法进入显示模组100。
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在点涂侧边胶80的过程中,会存在胶水在X轴和Z轴方向的高度难以控制、溢胶、胶水的溶胀及防护等问题;此外,由于侧边防护台阶(如散热膜70和显示屏10之间的台阶)段差大,胶水连续性差,使得侧边胶80的密封效果差。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将散热膜的尺寸增大,通过增大的部分对显示屏的边缘进行防护,即通过散热膜达到密封的效果,实现窄边框的同时还可以满足防尘抗水、汗液、油脂等要求。此外,由于直接利用散热膜,无需单独设置一些结构,使得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单,且在Z轴方向不会引入高度差。
下面对该电子设备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一个示例中,参见图6和图7,图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沿BB’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如图6和图7所示,导电层74包括第一部分741、位于第一部分741至少一侧的第二部分742以及与第二部分742相连的第三部分743。沿Z轴方向,偏光片60、显示屏10以及第一部分741依次层叠设置于盖板40上,第三部分743与盖板40的内表面42的边缘处直接接触,例如与位于油墨区422的油墨层423接触,第二部分742与偏光片60的侧壁以及显示屏10的侧壁相对。第一部分741与第三部分743沿相同方向延伸,第二部分742连接第一部分741和第三部分742。也就是说,将导电层74的部分区域(第二部分742和第三部分743)朝盖板40的方向弯折后,与盖板40的内表面42接触,其中,弯折后,第一部分741所在的平面与第三部分743所在的平面平行,第二部分742所在的平面与第一部分741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该夹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并且,第一部分741与第二部分742的连接处具有第一拐点,第二部分742与第三部分742的连接处具有第二拐点。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导电层74与盖板40的粘合性,与导电层74接触的第二胶层73也分为三部分,即第四部分731、第五部分732和第六部分733,其中,第六部分733位于第三部分743和盖板40的内表面42之间,以将导电层74的第三部分743粘合在盖板40上,保证第三部分743的稳固性。
为了避免第二部分742和第三部分743在平行于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方向上占用的区域较大,第二部分742和第三部分743在平行于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方向上的长度之和W3小于或等于0.3mm,即沿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方向,第三部分743背离第二部分742一侧的边缘到显示屏10的侧壁19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3mm,使得第二部分742和第三部分743在平行于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方向上占用的区域较小,有利于电子设备的窄边框设计。
具体工艺流程例如为,参见图8a,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图7所示电子设备的过程示意图。如图8a所示,将散热膜70按照正常工艺(可以参照已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贴附在显示屏10背离盖板40的一侧,即分别将第一胶层71、缓冲层72、第二胶层73以及导电层74贴附于显示屏10背离盖板40的一侧,其中,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显示屏10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的至少一个边缘中的至少部分,换言之,将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的部分区域做大,以覆盖显示屏10的至少一个边缘中的至少部分。
示例性的,继续参见图6和图7,沿Z轴方向,显示屏10包括相对的显示面17和背面18,其中,背面18位于显示面17背离盖板40的一侧,还包括连接显示面17和背面的侧壁19,侧壁19包括两个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平直边缘14和两个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平直边缘15,其中,两个第一平直边缘14在Y轴方向上相对设置,两个第二平直边缘15在X轴方向上相对设置。侧壁19还包括连接第一平直边缘14和第二平直边缘15的四个弯曲边缘(也称为R角)16。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
结合参见图8b,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图7所示电子设备的过程示意图。如图8b所示,通过仿形治具2000使用硅胶3000对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做大的区域(即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超出显示屏10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的区域)进行压合,以将导电层74的第三部分743粘合在盖板40上,形成图6和图7所示的电子设备,即形成包括第一部分741、第二部分742和第三部分743的导电层74和第四部分731、第五部分732和第六部分733的第二胶层73。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超出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的长度需要大于或等于0.5mm,其中,需要预留W1的压合公差,W1例如可以为0.2mm,以及,预留W2的压合位置,W2例如可以为0.3mm。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导电层74的第三部分743与盖板40的内表面接触,进而通过第二部分742将显示屏10的侧壁等进行包裹,外界的水等液体无法进入手机,整机防水、耐汗液、耐盐雾等防腐蚀性效果较好。此外,导电层74的第三部分743与盖板40上的油墨层423直接搭接,这样,即便盖板40上有静电,盖板40上的静电会通过导电层74将静电导走,避免了静电在显示屏10内部积累,进而导致显示屏10发生显示异常。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示例是以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为例进行的说明,但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显示屏10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的至少一个边缘中的至少部分并不限于此。
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参见图9和图10,图9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沿CC’方向的剖面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以及两个第二平直边缘15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
具体工艺流程例如为,参见图11a和图11b,图11a和图11b均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制备图9所示电子设备的过程示意图。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将散热膜70按照正常工艺贴附在显示屏10背离盖板40的一侧后,通过仿形治具2000使用硅胶3000对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做大的区域(即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超出显示屏10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的区域、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超出显示屏10其中一个第二平直边缘15的区域以及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超出显示屏10另一个第二平直边缘15的区域)进行压合,以将导电层74的第三部分743粘合在盖板40上,形成图9和图10所示的电子设备。
同理,在实际制备过程中,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超出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的长度,以及,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超出第二平直边缘15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的长度均需要大于或等于0.5mm,其中,需要预留W1的压合公差,W1例如可以为0.2mm,以及,预留W2的压合位置,W2例如可以为0.3mm。
这样设置,可以增加导电层74与盖板40的接触面积,保证粘合力,避免由于粘合力不足影响密封效果。
上述两种情况(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以及,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以及两个第二平直边缘15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下,为了避免第二部分在R角的位置处出现褶皱,导致褶皱与电子设备的结构产生干涉等问题,继续参见图6和图9,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与弯曲边缘16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无交叠,或者,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与弯曲边缘16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交叠的区域上开设有镂空部(图中未示出)。即将R角位置处的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去掉或者在R角位置处的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设置镂空部,以避免由于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R角位置处出现褶皱与电子设备内的其他结构造成干涉。
由前述内容可知,第二部分742所在的平面与第一部分741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该夹角可以等于90°,即第二部分742所在的平面与第一部分741所在的平面垂直。为了避免第二部分742在平行于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方向上占用的区域较大,可以设置显示屏10的侧壁19与第二部分742接触,即第二部分742与侧壁19之间无间隙,这样,有利于电子设备的窄边框设计。
又一个示例中,参见图12,图12为图6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如图12所示,与上述示例不同的是,在朝向第二部分742的一侧,缓冲层72超出显示屏10;或者,参见图13,图13为图6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如图13所示,缓冲层72与显示屏10齐平。
这是因为,在通过仿形治具将第三部分743与盖板40压合连接时,第一部分741可能会对显示屏10的边缘产生压力,使得显示屏10的边缘应力集中,进而导致显示屏10的边缘产生裂纹。通过将缓冲层742的尺寸做大,来缓冲第一部分741对显示屏的边缘产生压力,避免显示屏10的边缘产生裂纹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该示例仅以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为例进行的说明,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再一个示例中,参见图14,图14为图6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如图14所示,该示例是在上述两个示例的基础上,设置第三胶层90,即显示模组100还包括第三胶层90,第三胶层90至少覆盖第三部分743背离第二部分742一侧的边缘。
也就是说,通过第三胶层90对第三部分743的周边进行包裹,进一步提升防护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该示例仅以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以及两个第二平直边缘15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为例进行的说明,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再一个示例中,参见图15,图15为图6沿BB’方向的又一种剖面图。如图15所示,与第一个示例不同的是,沿Z轴方向,导电层74的第三部分743、第二部分742和第一部分741齐平,相应的,第二胶层73的第四部分731、第五部分732和第六部分733齐平,即未对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进行弯折。第三部分743和盖板40的内表面41之间设置有粘合层110,沿Z轴方向,粘合层110包括相对的第一粘合面1101和第二粘合面1102,第一粘合面1101与第二胶层73的第六部分733接触,第二粘合面1102与内表面41接触。这样,通过第二部分742和粘合层110实现对显示屏10侧壁的包裹,以满足防尘抗水、汗液、油脂等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示例以将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做大为例进行的说明,当将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做大时,第一粘合面1101与第二胶层73的第六部分733接触,但上述示例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当然,还可以仅将导电层74做大,此情况下,第一粘合面1101与导电层74的第三部分743接触;或者,将导电层74、第二胶层73、缓冲层72以及第一胶层71均做大,此情况下,第一粘合面1101与第一胶层71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该示例仅以导电层74和第二胶层73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覆盖其中一个第一平直边缘14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以及两个第二平直边缘15在X轴和Y轴组成的平面的正投影为例进行的说明,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对于粘合层110的类型,本申请实施例对粘合层110的类型不作限定,只要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对第三部分743进行支撑,使得第三部分743、第二部分742和第一部分741在Z轴方向上齐平(即等高,亦即到盖板的距离相同)即可。示例性的,粘合层110包括泡棉胶或双面背胶等厚度较厚的胶材。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显示屏和散热膜,散热膜包括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至少一侧的第二部分和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的第三部分;所述盖板包括相对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显示屏包括相对的显示面和背面,还包括连接所述显示面和背面的侧壁;
所述显示屏和所述第一部分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内表面上,且所述背面位于所述显示面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
所述第三部分通过粘合层与所述盖板的内表面连接;
所述第二部分用于对所述显示屏的侧壁的至少部分进行包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三部分所在的平面平行,沿所述显示屏指向所述盖板的方向,所述第三部分超出所述第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膜还包括第一胶层、缓冲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所述缓冲层、所述第二胶层和所述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
所述第二胶层复用为所述粘合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膜还包括第一胶层、缓冲层和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所述缓冲层、所述第二胶层和所述导电层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的背面;
在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所述缓冲层超出所述显示屏,或者,所述缓冲层与所述显示屏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部分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显示屏的侧壁与所述第二部分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平直边缘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平直边缘,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平直边缘和所述第二平直边缘的弯曲边缘,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内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曲边缘在所述内表面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平直边缘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平直边缘,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平直边缘和所述第二平直边缘的弯曲边缘,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内表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弯曲边缘在所述内表面上的正投影交叠的区域上开设有镂空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胶层,所述第三胶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三部分背离所述第二部分一侧的边缘。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屏指向所述盖板的方向,所述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齐平;
沿所述盖板指向所述显示屏的方向,所述粘合层包括相对的第一粘合面和第二粘合面,所述第一粘合面与所述导电层接触,所述第二粘合面与所述内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包括泡棉胶或双面背胶。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在平行于所述内表面的方向的长度小于或等于0.3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包括透光区和环绕所述透光区的遮挡区;
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油墨层,位于所述遮挡区,所述第三部分通过所述粘合层与所述油墨层连接。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320135517.6U 2023-01-12 2023-01-12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811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5517.6U CN219811294U (zh) 2023-01-12 2023-01-12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35517.6U CN219811294U (zh) 2023-01-12 2023-01-12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1294U true CN219811294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6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35517.6U Active CN219811294U (zh) 2023-01-12 2023-01-12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12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79729A (zh) * 2024-01-16 2024-02-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79729A (zh) * 2024-01-16 2024-02-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23157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10721830B2 (en) Waterproof display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CN102314005A (zh) 显示装置
CN217307719U (zh) 电子设备
CN219811294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4700093A (zh) 指纹成像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8319074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
CN108254960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
CN111405089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N110807989B (zh) 显示装置
CN108303825A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组件、背光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101840083B (zh) 薄形显示器
CN114144038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503064B (zh)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200124483A (ko) 방열 부재를 구비한 표시장치
CN112447099B (zh)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组件的组装方法和电子设备
TWM573019U (zh)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2017535A (zh) 显示设备
CN114203025A (zh) 显示屏和电子设备
CN112602145B (zh) 显示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CN102798094B (zh) 背光模块的胶框结构及其背光模块
CN113691661A (zh) 电子设备
CN116055595B (zh) 中框及移动终端
CN22067215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9802368U (zh) 屏幕组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