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00804B - 喷墨头单元 - Google Patents

喷墨头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00804B
CN113400804B CN202110034090.6A CN202110034090A CN113400804B CN 113400804 B CN113400804 B CN 113400804B CN 202110034090 A CN202110034090 A CN 202110034090A CN 113400804 B CN113400804 B CN 1134008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opening
flow path
ink
center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340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00804A (zh
Inventor
石原治彦
五十川昌邦
添田胜之
木下静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00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08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008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08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145Structure of the 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74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stacked structure type, deformed by compression/extension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03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including a fil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2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with ink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whole print head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墨头单元,从各喷嘴喷出规定量的墨水液滴。喷墨头单元具备:共用墨水室,能够收纳墨水;第1喷嘴单元,具有第1喷嘴、将上述第1喷嘴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的第1流路、及使墨水从上述第1喷嘴喷出的第1致动器;以及第2喷嘴单元,与第1喷嘴单元在第1方向上相邻,具有第2喷嘴、将上述第2喷嘴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的第2流路、及使墨水从上述第2喷嘴喷出的第2致动器,上述第1流路经由第1开口部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上述第2流路经由第2开口部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沿着从上述共用墨水室朝向上述第1流路的第2方向观察,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的上述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与上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不同。

Description

喷墨头单元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喷墨头单元。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喷墨头单元,其具备共用墨水室以及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喷嘴单元。各喷嘴单元具有喷嘴、将共用墨水室与喷嘴连通的流路、以及使墨水从喷嘴喷出的致动器。在这种喷墨头单元中,在同时驱动了多个喷嘴单元的致动器的情况下,共用墨水室被从多个喷嘴单元同时吸引墨水。当相邻的喷嘴单元同时吸引共用墨水室内的墨水时,有可能无法向各喷嘴供给足够的墨水。在这种情况下,无法从各喷嘴喷出规定量的墨水的液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28816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墨头单元,能够从各喷嘴喷出规定量的墨水的液滴的。
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具备:共用墨水室,能够收纳墨水;第1喷嘴单元,具有第1喷嘴、将上述第1喷嘴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的第1流路、以及使墨水从上述第1喷嘴喷出的第1致动器;以及第2喷嘴单元,与上述第1喷嘴单元在第1方向上相邻,具有第2喷嘴、将上述第2喷嘴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的第2流路、以及使墨水从上述第2喷嘴喷出的第2致动器,上述第1流路经由第1开口部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上述第2流路经由第2开口部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沿着从上述共用墨水室朝向上述第1流路的第2方向观察,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的上述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与上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3-3线的局部端面图。
图4是图1的4-4线的局部端面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第1板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第2板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第3板的俯视图。
图8是图1的8-8线的截面图。
图9的(a)是例示俯视参考例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开口部时的共用墨水室内的墨水流动的示意图,图9的(b)是例示在参考例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中从各喷嘴喷出的液滴的示意图。
图10的(a)是例示俯视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开口部时的共用墨水室内的墨水流动的示意图,图10的(b)是例示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中从各喷嘴喷出的液滴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第1板的俯视图。
符号的说明
100、200:喷墨头单元
110:共用墨水室
120M:第1喷嘴单元
120N:第2喷嘴单元
121M:第1喷嘴
121N:第2喷嘴
122M:第1流路
122N:第2流路
123M:第1致动器
123N:第2致动器
124M、224M:第1开口部
124N、224N:第2开口部
130:第1块
140:第2块
150、250:第1板
160:第2板
170:第3板
C1: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置
C2: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置
C3:第1喷嘴的中心位置
C4:第2喷嘴的中心位置
K:墨水
S11:在X方向上设置有第1开口部的范围
S12:在Y方向上设置有第1开口部的范围
S21:在X方向上设置有第2开口部的范围
S22:在Y方向上设置有第2开口部的范围
d1: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与第1喷嘴的中心位置在Y方向上的距离
d2: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与第2喷嘴的中心位置在Y方向上的距离
d3: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与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d4:X方向上的第1流路的中心位置与第2流路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
h1:第1流路的Z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小值
h2:第2流路的Z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小值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3-3线的局部端面图。
图4是图1的4-4线的局部端面图。
参照图1进行简要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100具备共用墨水室110、多个第1喷嘴单元120M以及多个第2喷嘴单元120N。多个第1喷嘴单元120M与多个第2喷嘴单元120N在一个方向上交替地排列。
各第1喷嘴单元120M具有第1喷嘴121M、将第1喷嘴121M与共用墨水室110连通的第1流路122M、以及使墨水K从第1喷嘴121M喷出的第1致动器123M。各第1流路122M经由第1开口部124M与共用墨水室110连通。
各第2喷嘴单元120N具有第2喷嘴121N、将第2喷嘴121N与共用墨水室110连通的第2流路122N、以及使墨水K从第2喷嘴121N喷出的第2致动器123N。各第2流路122N经由第2开口部124N与共用墨水室110连通。
喷墨头单元100搭载于喷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的控制部对喷墨头单元100的各致动器123M、123N进行控制,使墨水K从各喷嘴121M、121N喷出。
以下,对喷墨头单元100的各部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而使用XYZ直角坐标系。将第1喷嘴单元120M与第2喷嘴单元120N所排列的方向称作“X方向”。此外,将与X方向正交且从第1流路122M朝向共用墨水室110的方向称作“Z方向”或者上方。将Z方向的相反方向称作“下方”。将朝下方观察喷墨头单元100的各构成要素的情况称作“俯视”。此外,将与X方向以及Z方向正交的一个方向称作“Y方向”。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100具备第1块130、第2块140、第1板150、第2板160以及第3板170。
第1块130的形状例如为大致长方体。第1块130的表面包括上表面131、下表面132以及侧面133。上表面131例如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坦面。下表面132位于与上表面131相反侧的位置。下表面132例如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坦面。侧面133位于上表面131与下表面132之间。
第2块140的形状例如为大致长方体。第2块140的表面包括上表面141、下表面142以及侧面143。上表面141例如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坦面。下表面142位于与上表面141相反侧的位置。下表面142例如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坦面。侧面143位于上表面141与下表面142之间。
第1板150的表面包括上表面151以及下表面152。上表面151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坦面。下表面152位于与上表面151相反侧的位置。下表面152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坦面。
第2板160的表面包括上表面161以及下表面162。上表面161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坦面。下表面162位于与上表面161相反侧的位置。下表面162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坦面。因而,第2板160的厚度(Z方向的尺寸)在X方向以及Y方向的各位置处大致一定。
第3板170的表面包括上表面171以及下表面172。上表面171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坦面。下表面172位于与上表面171相反侧的位置。下表面172是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坦面。因而,第3板170的厚度(Z方向的尺寸)在X方向以及Y方向的各位置处大致一定。
在第2块140之上设置有第3板170。在第3板170之上设置有第2板160。在第2板160之上设置有第1板150。在第1板150之上设置有第1块13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由第1块130、第2块140、第1板150、第2板160以及第3板170构成的层叠体中,设置有共用墨水室110、多个第1喷嘴单元120M以及多个第2喷嘴单元120N。
如图2所示,在第1块130中设置有在下表面132上开口了的空间134。空间134沿着X方向延伸。如图3以及图4所示,通过空间134的内壁134a以及第1板150的上表面151来形成共用墨水室110。在共用墨水室110中收纳墨水K。
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第1块130中设置有与空间134(共用墨水室110)连通的墨水供给用的流路135、以及墨水排出用的流路136。在搭载于喷墨打印机时,墨水供给用的流路135以及墨水排出用的流路136与内置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连通。共用墨水室110从墨水供给用的流路135取入墨盒内的墨水K。此外,共用墨水室110内的墨水K经由墨水排出用的流路136而向墨盒排出。因此,能够经由墨水供给用的流路135以及墨水排出用的流路136而使共用墨水室110内的墨水循环。
此外,如图2所示,在第1块130中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贯通第1块130的多个贯通孔137。多个贯通孔137在X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排列。在各贯通孔137中配置有第1致动器123M的一部分和第2致动器123N的一部分的任一方。多个第1致动器123M以及多个第2致动器123N在X方向上交替地排列。
如图3所示,各第1致动器123M位于各第1喷嘴121M的正上方。如图4所示,各第2致动器123N位于各第2喷嘴121N的正上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致动器123M、123N是压电方式的致动器。具体而言,各致动器123M、123N具有压电元件123a以及振动膜123b。压电元件123a配置在贯通孔137内。压电元件123a通过粘接部件123c粘接于贯通孔137的内壁。粘接部件123c例如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在粘接部件123c的下表面、以及第1块130的下表面132中的粘接部件123c的下表面周围的区域中安装有振动膜123b。振动膜123b分别覆盖并堵塞第1块130的贯通孔137的下表面132侧。
在喷墨头单元100搭载于喷墨打印机的状态下,压电元件123a与喷墨打印机中的控制部电连接。控制部通过在压电元件123a的Z方向上例如施加脉冲电压,由此使压电元件123a在Z方向上伸缩。由此,粘接部件123c以及振动膜123b中的位于压电元件123a正下方的部分在Z方向上振动。由此,在位于各致动器123M、123N正下方的喷嘴121M、121N内产生墨水K的压力波。其结果,墨水K从喷嘴121M、121N的下端突出。从喷嘴121M、121N突出的墨水K逐渐变大,并从喷嘴121M、121N脱离。由此,从喷嘴121M、121N喷出墨水K的液滴。
但是,控制部也可以对压电元件123a施加交流电压而非脉冲电压。此外,第1致动器以及第2致动器的构造并不限定于上述构造。例如,第1致动器以及第2致动器也可以分别具有加热器,通过加热器对喷嘴内的墨水的一部分进行加热而使其气泡化,由此使墨水从喷嘴喷出。
如图2所示,在第2块140中设置有多个第1喷嘴121M以及多个第2喷嘴121N。多个第1喷嘴121M与多个第2喷嘴121N在X方向上大致等间隔地交替排列。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各喷嘴121M、121N沿着Z方向贯通第2块140。各喷嘴121M、121N具有个别墨水室121a以及喷嘴孔121b。个别墨水室121a在第2块140的上表面141上开口。个别墨水室121a具有圆柱形状的第1部分121c、以及与第1部分121c的下端连接的圆锥台形状的第2部分121d。第2部分121d随着朝向下方而直径变小。喷嘴孔121b与第2部分121d的下端连接,并在第2块140的下表面142上开口。喷嘴孔121b在Z方向上的直径大致一定。但是,各喷嘴121M、121N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第1板的俯视图。
第1板150上设置有多个第1开口部124M以及多个第2开口部124N。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开口部124M、124N由沿着Z方向贯通第1板150的多个贯通孔153构成。在俯视时,各贯通孔153的形状例如为圆形。在图5中示出的例子为,一个第1开口部124M由在X方向上排列3列且在Y方向上排列4行的合计12个贯通孔153构成,一个第2开口部124N由在X方向上排列3列且在Y方向上排列4行的合计12个贯通孔153构成。但是,构成各开口部124M、124N的贯通孔153的数量不限定于上述情况。例如,构成各开口部124M、124N的贯通孔153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此外,构成第1开口部124M的贯通孔153的数量与构成第2开口部124N的贯通孔153的数量也可以不同。
多个第1开口部124M与多个第2开口部124N在X方向上交替且交错状地排列。因此,Y方向上的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与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不同。“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是指:穿过X方向上设置有第1开口部124M的范围S11的中心且沿着Y方向延伸的直线L11、与穿过Y方向上设置有第1开口部124M的范围S12的中心且沿着X方向延伸的直线L12的交点。同样,“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是指:穿过X方向上设置有第2开口部124N的范围S21的中心且沿着Y方向延伸的直线L21、与穿过Y方向上设置有第2开口部124N的范围S22的中心且沿着X方向延伸的直线L22的交点。
如图3以及图4所示,各第1开口部124M以及各第2开口部124N配置在共用墨水室110的正下方,且与共用墨水室110连通。
在图5中,为了使各开口部124M、124N与各喷嘴121M、121N之间的位置关系容易理解,将各喷嘴121M、121N投影到第1板150上并用双点划线表示。在俯视时,第1喷嘴121M的中心位置C3位于穿过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且沿着Y方向延伸的直线L11上。同样,在俯视时,第2喷嘴121N的中心位置C4位于穿过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且沿着Y方向延伸的直线L21上。并且,Y方向上的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与第1喷嘴121M的中心位置C3之间的距离d1,比Y方向上的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与第2喷嘴121N的中心位置C4之间的距离d2短(d1<d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方向上设置有第1开口部124M的范围S12与设置有第2开口部124N的范围S22不重叠。即,第1开口部124M与第2开口部124N在X方向上不相邻。但是,在Y方向上设置有第1开口部的范围与设置有第2开口部的范围也可以局部地重叠。即,第1开口部的一部分与第2开口部的一部分也可以在X方向上相邻。
此外,在第1板150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154。多个贯通孔154沿着X方向排列。在俯视时,各贯通孔154的形状为矩形。但是,各贯通孔154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如图3以及图4所示,各贯通孔154配置在第1致动器123M与第1喷嘴121M之间或者第2致动器123N与第2喷嘴121N之间。因此,各致动器123M、123N的各振动膜123b分别覆盖并堵塞各贯通孔154。并且,各致动器123M、123N能够经由设置于正下方的贯通孔154而使位于正下方的喷嘴121M、121N内产生墨水K的压力波。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第2板的俯视图。
在图6中,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将各开口部124M、124N以及各喷嘴121M、121N投影到第2板160上并用双点划线表示。
在第2板160上设置有多个第1贯通孔163以及多个第2贯通孔164。多个第1贯通孔163以及多个第2贯通孔164在X方向上交替地排列。
在俯视时,各第1贯通孔163的形状为矩形。第1贯通孔163在X方向上的尺寸w11(宽度)在Y方向的各位置上大致一定。第1贯通孔163的X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穿过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的直线L11上。
在俯视时,各第2贯通孔164的形状为矩形。第2贯通孔164在X方向上的尺寸w12在Y方向的各位置上大致一定。第2贯通孔164在X方向上的尺寸w12与第1贯通孔163在X方向上的尺寸w11相等(w11=w12)。第2贯通孔164的X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穿过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的直线L21上。
如图3以及图6所示,各第1贯通孔163沿着Y方向、遍及从第1开口部124M的正下方到第1喷嘴121M的正上方的范围而延伸。如图4以及图6所示,各第2贯通孔164沿着Y方向、遍及从第2开口部124N的正下方到第2喷嘴121N的正上方的范围而延伸。如上所述,Y方向上的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与第1喷嘴121M的中心位置C3之间的距离d1,比Y方向上的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与第2喷嘴121N的中心位置C4之间的距离d2短(d1<d2)。因而,Y方向上的第1贯通孔163的尺寸l11比Y方向上的第2贯通孔164的尺寸l12短(l11<l12)。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第3板的俯视图。
在图7中,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将各开口部124M、124N以及各喷嘴121M、121N投影到第2板160上并用双点划线表示。
在第3板170上设置有多个第1贯通孔173以及多个第2贯通孔174。多个第1贯通孔173以及多个第2贯通孔174在X方向上交替地排列。
在俯视时,各第1贯通孔173的形状为矩形。各第1贯通孔173在X方向上的尺寸w21(宽度)在Y方向的各位置上大致一定。第1贯通孔173的X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穿过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的直线L11上。
在俯视时,各第2贯通孔174的形状为矩形。第2贯通孔174在X方向上的尺寸w22在Y方向的各位置上大致一定。第2贯通孔174的X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位于穿过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的直线L21上。
各第1贯通孔173在X方向上的尺寸w21及各第2贯通孔174在X方向上的尺寸w22,与第1贯通孔163在X方向上的尺寸w11及第2贯通孔164在X方向上的尺寸w12大致相等(w11=w12=w21=w22)。
如图3以及图7所示,各第1贯通孔173设置在第1喷嘴121M的正上方,而未设置在第1开口部124M的正下方。如图4以及图7所示,各第2贯通孔174沿着Y方向、遍及从第2开口部124N的正下方到第2喷嘴121N的正上方的范围而延伸。第1贯通孔173在Y方向上的尺寸l21比第2贯通孔174在Y方向上的尺寸l22以及第2板160的第1贯通孔163在Y方向上的尺寸l11小(l21<l11<l22)。第2贯通孔174在Y方向上的尺寸l22与第2板160的第2贯通孔164在Y方向上的尺寸l12大致相等(l22=l12)。
如图3所示,通过第1板150的下表面152、第2板160的第1贯通孔163、第3板170的第1贯通孔173以及上表面171,形成第1流路122M。因此,第1流路122M沿着Y方向、遍及从第1开口部124M的正下方到第1喷嘴121M的正上方的范围而延伸。并且,第1流路122M在Y方向上的尺寸(流路长度)与第1贯通孔163的Y方向的尺寸l11相等。
此外,第1流路122M在Z方向上的尺寸(高度),在Y方向上在第1开口部124M与第1喷嘴121M之间的位置处最小。第1流路122M在Z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小值h1与第2板160的厚度大致相等。此外,第1流路122M在X方向上的尺寸(宽度),与第2板160的第1贯通孔163在X方向上的尺寸w11以及第3板170的第1贯通孔173在X方向上的尺寸w21相等。
此外,如图4所示,通过第1板150的下表面152、第2板160的第2贯通孔164、第3板170的第2贯通孔174以及上表面171,形成第2流路122N。因此,第2流路122N沿着Y方向、遍及从第2开口部124N的正下方到第2喷嘴121N的正上方的范围而延伸。并且,第2流路122N在Y方向上的尺寸(流路长度)与第2贯通孔164以及第2贯通孔174的Y方向的尺寸l12、l22相等。因而,第2流路122N在Y方向上的尺寸比第1流路122M在Y方向上的尺寸长。
此外,第2流路122N在Z方向上的尺寸(高度)的最小值h2,大致等于第2板160的厚度与第3板170的厚度之和。因此,第2流路122N在Z方向上的尺寸(高度)的最小值h2比第1流路122M在Z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小值h1大(h2>h1)。此外,第2流路122N在X方向上的尺寸与第2板160的第2贯通孔164在X方向上的尺寸w12以及第3板170的第2贯通孔174在X方向上的尺寸w22相等。因而,第2流路122N在X方向上的尺寸与第1流路122M在X方向上的尺寸大致相等。
图8是图1的8-8线的截面图。
根据以上所述,如图1的8-8线的截面那样,第1流路122M在与Y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面积,在Y方向上在位于第1开口部124M与第1喷嘴121M之间的截面中成为最小。并且,如图8所示,第2流路122N中与Y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最小面积,大于第1流路122M中与Y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最小面积。
如上所述,第2流路122N在Y方向上的尺寸(流路长度)比第1流路122M在Y方向上的尺寸(流路长度)长。流路长度越长,则流路阻力越容易变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使第2流路122N中与Y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最小面积大于第1流路122M中与Y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最小面积,由此抑制第2流路122N的流路阻力变大。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第1流路的高度的最小值与第2流路的高度的最小值相同,而使第2流路的最小宽度大于第1流路的最小宽度,由此使第2流路在与Y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面积的最小值大于第1流路在与Y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面积的最小值。
第1流路122M的高度、宽度及截面积、以及第2流路122N的高度、宽度及截面积优选被设定为,墨水K在第1流路122M中流动时的流路阻力与墨水K在第2流路122N中流动时的流路阻力相等。
如上所述,如图6所示,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与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之间的距离d3,比X方向上的第1流路122M的中心位置与第2流路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d4长(d3>d4)。
以上,对喷墨头单元100的各部进行了说明,但喷墨头单元100的构成不限定于上述情况。例如,喷墨头单元100也可以不是将第1块130、第2块140、第1板150、第2板160以及第3板170层叠而成的构造。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在对第1致动器123M中的压电元件123a施加了脉冲电压的情况下,压电元件123a在Z方向上伸缩。因此,振动膜123b在Z方向上振动。由此,在第1喷嘴121M的个别墨水室121a内产生墨水K的压力波。其结果,墨水K从第1喷嘴121M的喷嘴孔121b突出。从喷嘴孔121b突出的墨水K逐渐变大而从第1喷嘴121M脱离。如此,从第1喷嘴121M喷出墨水K的液滴。
此时,经由第1开口部124M以及第1流路122M将共用墨水室110的墨水K吸引到第1喷嘴121M。由此,在从共用墨水室110向第1喷嘴121M的个别墨水室121a供给了足够量的墨水K的情况下,能够使从喷嘴孔121b突出的墨水K成长到足够的大小。其结果,能够从第1喷嘴121M喷出足够量的墨水K的液滴。
同样,如图4所示,在对第2致动器123N中的压电元件123a施加了脉冲电压的情况下,压电元件123a在Z方向上伸缩。因此,振动膜123b在Z方向上振动。由此,在第2喷嘴121N的个别墨水室121a内产生墨水K的压力波。其结果,墨水K从第2喷嘴121N的喷嘴孔121b突出。从喷嘴孔121b突出的墨水K逐渐变大而从第2喷嘴121N脱离。如此,从第2喷嘴121N喷出墨水K的液滴。
此时,经由第2开口部124N以及第2流路122N将共用墨水室110的墨水K吸引到第2喷嘴121N。由此,在从共用墨水室110向第2喷嘴121N的个别墨水室121a供给了足够量的墨水K的情况下,能够使从喷嘴孔121b突出的墨水K成长到足够的大小。其结果,能够从第2喷嘴121N喷出足够量的墨水K的液滴。
图9的(a)是例示俯视参考例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开口部时的共用墨水室内的墨水流动的示意图,图9的(b)是例示在参考例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中从各喷嘴喷出的液滴的示意图。
另外,在图9的(a)中,箭头a1~a4表示墨水的流动方向,箭头a1~a4的粗细表示墨水的流量。即,箭头的粗细越粗,则墨水的流量越多。
在参考例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900中,第1喷嘴单元920a、第2喷嘴单元920b以及第3喷嘴单元920c在X方向上排列。在Y方向上,第1喷嘴单元920a的第1开口部924a的中心位置C5、第2喷嘴单元920b的第2开口部924b的中心位置C6以及第3喷嘴单元920c的第3开口部924c的中心位置C7相同。因此,在要从第1喷嘴单元920a的第1喷嘴921a、第2喷嘴单元920b的第2喷嘴921b以及第3喷嘴单元920c的第3喷嘴921c同时喷出墨水K的情况下,成为如下所述那样。
从构成第1开口部924a的多个贯通孔中的与第2开口部924b在X方向上不相邻的贯通孔951a,如箭头a1所示那样吸引足够量的墨水K。同样,从构成第3开口部924c的多个贯通孔中的与第2开口部924b在X方向上不相邻的贯通孔951c,如箭头a2所示那样吸引足够量的墨水K。
另一方面,从构成第1开口部924a的贯通孔中的与第2开口部924b在X方向上相邻的贯通孔952a、以及第2开口部924b中的与第1开口部924a在X方向上相邻的贯通孔951b,同时吸引墨水K。因此,在共用墨水室110内存在于这些贯通孔951b、952a周边的墨水K,分散供给到各贯通孔952a、951b。因此,如箭头a3所示,有可能无法从各贯通孔952a、951b吸引足够量的墨水K。
同样,第3开口部924c中的与第2开口部924b在X方向上相邻的贯通孔952c、以及第2开口部924b中的与第3开口部924c在X方向上相邻的贯通孔952b,要同时吸引墨水K。因此,在共用墨水室110内存在于这些贯通孔952b、952c周边的墨水K,分散供给到各贯通孔952b、952c。因此,如箭头a4所示,有可能无法从各贯通孔952a、951b吸引足够量的墨水K。
如上所述,有可能无法对第1喷嘴921a以及第3喷嘴921c分别供给足够量的墨水K。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的(b)所示,从第1喷嘴921a以及第3喷嘴921c分别喷出的墨水K的液滴K1、K3的量变得比规定量少。此外,对第2喷嘴921b供给的墨水K有时比对第1喷嘴921a以及第3喷嘴921c分别供给的墨水K的量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如图9的(b)所示,从第2喷嘴921b喷出的墨水K的液滴K2的量变得比从第1喷嘴921a喷出的墨水K的液滴的量更少。
墨水K的粘度越高,则墨水K越难以流动。因此,墨水K的粘度越高,则当要在相邻的喷嘴中同时喷出墨水K时越容易产生墨水K的吸引量降低。此外,对压电元件123a施加的脉冲电压的频率越高,则墨水K的吸引周期越短,因此越容易产生墨水K的吸引量降低。
图10的(a)是例示俯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开口部时的共用墨水室内的墨水流动的示意图,图10的(b)是例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中从各喷嘴喷出的液滴的示意图。
另外,在图10的(a)中,箭头b1~b4表示墨水的流动方向,箭头b1~b3的粗细表示墨水的流量。即,箭头的粗细越粗,则墨水的流量越多。
如图10的(a)所示,在Y方向上,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与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不同。因此,在要从一个第2喷嘴121N、以及与第2喷嘴121N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1喷嘴121M分别同时喷出墨水K的情况下,如箭头b1、b2、b3所示,能够从各开口部124M、124N吸引足够量的墨水K。并且,从各开口部124M、124N吸引的墨水K的量大致相同。
由此,向各喷嘴121M、121N供给足够量的墨水K。其结果,如图10的(b)所示,能够使从各喷嘴121M、121N喷出的墨水K的液滴K4、K5、K6的量成为规定量。此外,能够使从各喷嘴121M、121N喷出的墨水K的量均匀。
另外,对从相邻的第1喷嘴121M和第2喷嘴121N同时喷出墨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始终不使墨水从相邻的第1喷嘴121M和第2喷嘴121N同时突出。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100具备:共用墨水室110,能够收纳墨水K;第1喷嘴单元120M,具有第1喷嘴121M、将第1喷嘴121M与共用墨水室110连通的第1流路122M、以及使墨水K从第1喷嘴121M喷出的第1致动器123M;以及第2喷嘴单元120N,与第1喷嘴单元120M在第1方向(X方向)上相邻,具有第2喷嘴121N、将第2喷嘴121N与共用墨水室110连通的第2流路122N、以及使墨水K从第2喷嘴121N喷出的第2致动器123N。第1流路122M经由第1开口部124M与共用墨水室110连通。第2流路122N经由第2开口部124N与共用墨水室110连通。并且,沿着从共用墨水室110朝向第1流路122M的第2方向(下方)观察,与第1方向(X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Y方向)上的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与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不同。
由此,能够实现能够从各喷嘴121M、121N喷出规定量的墨水K的喷墨头单元100。
此外,在第3方向(Y方向)上,设置有第1开口部124M的范围S12与设置有第2开口部124N的范围S22不重叠。由此,能够避免第1开口部124M与第2开口部124N邻接,能够从共用墨水室110向各喷嘴121M、121N供给足够量的墨水K。
此外,第1流路122M以及第2流路122N分别沿着第3方向(Y方向)延伸。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与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之间的距离d3,比第1方向(X方向)上的第1流路122M的中心位置与第2流路122N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d4长(d3>d4)。由此,能够抑制第1开口部124M与第2开口部124N邻接,能够从共用墨水室110向各喷嘴121M、121N供给足够量的墨水K。
此外,第3方向(Y方向)上的第1喷嘴121M的位置与第2喷嘴121N的位置相同。并且,第2开口部124N的中心位置C2与第2喷嘴121N的中心位置C4在第3方向(Y方向)上的距离d2,比第1开口部124M的中心位置C1与第1喷嘴121M的中心位置C3在第3方向上的距离d1长(d2>d1)。由此,能够使第1喷嘴121M与第2喷嘴121N在第3方向(Y方向)上的位置一致,同时抑制第1开口部124M与第2开口部124N在第1方向(X方向)上相邻。
此外,在这种构成中,第2流路122N的流路长度比第1流路122M的流路长度长。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流路122N在与第3方向(Y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最小面积大于第1流路122M在与第3方向(Y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最小面积。由此,与第2流路122N在与第3方向(Y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最小面积为第1流路122M在与第3方向(Y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最小面积以下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第2流路122N的流路阻力。
此外,第2流路122N的第2方向(下方)上的尺寸的最小值h2大于第1流路122M的第2方向(下方)上的尺寸的最小值h1(h2>h1)。由此,与第2流路122N的第2方向(下方)上的尺寸的最小值h2为第1流路122M的第2方向(下方)上的尺寸的最小值h1以下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第2流路122N的流路阻力。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的第1板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200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单元100的不同点在于,第1开口部224M的面积与第2开口部224N的面积不同。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原则上仅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除了在以下说明的事项以外,都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第1板250上设置有多个第1开口部224M以及多个第2开口部224N。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1开口部224M由沿着Z方向贯通第1板250的多个第1贯通孔251构成。在俯视时,各第1贯通孔251的形状为圆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2开口部224N由沿着Z方向贯通第1板250的多个第2贯通孔252构成。在俯视是,各第2贯通孔252的形状为圆形。第2贯通孔252的直径大于第1贯通孔251的直径。因此,第2开口部224N的面积大于第1开口部224M的面积。“开口部的面积”是指在俯视开口部时墨水能够流通的区域的总面积,在开口部由多个贯通孔构成的情况下,是指俯视时的多个贯通孔的面积之和。由此,与第2开口部224N的面积为第1开口部224M的面积以下的情况相比较,能够降低墨水K向第2开口部224N流入时的阻力。
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流路沿着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与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置错开的方向(第3方向)延伸的例子。但是,流路延伸的方向也可以不和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与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置错开的方向一致。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喷墨头单元具备多个第1喷嘴单元以及多个第2喷嘴单元,但喷墨头单元也可以进一步具备第3喷嘴单元,从第2方向观察,第3方向上的第3喷嘴单元的第3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与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以及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互不相同。
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图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方式加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和与其等同的范围中。

Claims (5)

1.一种喷墨头单元,具备:
共用墨水室,能够收纳墨水;
第1喷嘴单元,具有第1喷嘴、将上述第1喷嘴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的第1流路、以及使墨水从上述第1喷嘴喷出的第1致动器;以及
第2喷嘴单元,与上述第1喷嘴单元在第1方向上相邻,具有第2喷嘴、将上述第2喷嘴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的第2流路、以及使墨水从上述第2喷嘴喷出的第2致动器,
上述第1流路经由第1开口部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
上述第2流路经由第2开口部与上述共用墨水室连通,
沿着从上述共用墨水室朝向上述第1流路的第2方向观察,与上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3方向上的上述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与上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不同,
多个上述第1喷嘴单元与多个上述第2喷嘴单元在一个方向上交替地排列,
上述第1流路以及上述第2流路分别沿着上述第3方向延伸,
上述第1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与上述第2开口部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1方向上的上述第1流路的中心与上述第2流路的中心之间的距离长,
上述第3方向上的上述第1喷嘴的位置与上述第3方向上的上述第2喷嘴的位置相同,
上述第2开口部与上述第2喷嘴之间的上述第3方向上的距离,比上述第1开口部与上述第1喷嘴之间的上述第3方向上的距离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单元,其中,
在上述第3方向上,设置有上述第1开口部的范围与设置有上述第2开口部的范围不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单元,其中,
上述第2流路的与上述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最小面积,大于上述第1流路的与上述第3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最小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喷墨头单元,其中,
上述第2流路的上述第2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小值,大于上述第1流路的上述第2方向上的尺寸的最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头单元,其中,
沿着上述第2方向观察,上述第2开口部的面积大于上述第1开口部的面积。
CN202110034090.6A 2020-03-16 2021-01-12 喷墨头单元 Active CN1134008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5586A JP2021146520A (ja) 2020-03-16 2020-03-16 インクヘッドユニット
JP2020-045586 2020-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0804A CN113400804A (zh) 2021-09-17
CN113400804B true CN113400804B (zh) 2023-08-18

Family

ID=776642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4090.6A Active CN113400804B (zh) 2020-03-16 2021-01-12 喷墨头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0099B2 (zh)
JP (1) JP2021146520A (zh)
CN (1) CN11340080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00659A2 (en) * 1997-09-04 1999-03-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847002A (zh) * 2005-04-13 2006-10-18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记录头和包括该记录头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盒
CN101130301A (zh) * 2006-08-23 2008-02-27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
JP2008279758A (ja) * 2007-04-13 2008-11-2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101722731A (zh) * 2008-10-21 2010-06-09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和喷墨记录方法
JP2013116604A (ja) * 2011-12-05 2013-06-13 Brother Industries Ltd 液体吐出装置
CN110202929A (zh) * 2018-02-28 2019-09-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51774A (en) 1986-08-29 1988-06-21 Dataproducts Corporatio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n ink jet apparatus
US4768266A (en) 1986-08-29 1988-09-06 Dataproducts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king an ink jet printer transducer array
JP3231523B2 (ja) 1993-12-01 2001-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オンデマンド型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2881616B2 (ja) 1995-11-30 1999-04-1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ヘッド装置
JP2013184447A (ja) 2012-03-09 2013-09-19 Fujifilm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衛生用品製造方法
JP6322731B1 (ja) * 2017-01-06 2018-05-09 株式会社東芝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ヘッド
US20190118534A1 (en) * 2017-10-24 2019-04-2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Fluid ejection head and fluid ejection apparatus
JP6842446B2 (ja) * 2018-09-12 2021-03-17 株式会社東芝 ノズルヘッド、および液滴塗布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00659A2 (en) * 1997-09-04 1999-03-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hea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847002A (zh) * 2005-04-13 2006-10-18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记录头和包括该记录头的液体排出记录头盒
CN101130301A (zh) * 2006-08-23 2008-02-27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
JP2008279758A (ja) * 2007-04-13 2008-11-2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101722731A (zh) * 2008-10-21 2010-06-09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头和喷墨记录方法
JP2013116604A (ja) * 2011-12-05 2013-06-13 Brother Industries Ltd 液体吐出装置
CN110202929A (zh) * 2018-02-28 2019-09-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0804A (zh) 2021-09-17
US11230099B2 (en) 2022-01-25
US20210283912A1 (en) 2021-09-16
JP2021146520A (ja) 2021-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9034561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及び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CN108602347B (zh) 喷墨驱动装置以及喷墨驱动方法
WO2003084758A1 (en) Liquid injection head
JP2022107048A (ja) 液滴噴射装置
US20080174633A1 (en) Line-type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400804B (zh) 喷墨头单元
US7360875B2 (en) Inkjet head
CN104875490B (zh) 驱动单喷口喷射系统的多个薄膜压电元件
JP5919757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375064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464036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CN107538910B (zh) 喷墨头及喷墨记录装置
JP4556561B2 (ja) 液滴噴射装置
JP2019155873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6905786B2 (ja) 流路部材、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567933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5150882A (ja) 流路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ヘッド、ならびに記録装置
JP7014065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07190740A (ja) 液滴噴射装置
US10737489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6962672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09137184A (ja) 液体移送装置及び圧電アクチュエータ
JPH07323541A (ja) マルチノズル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US10647116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JP671099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