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00566A - 注塑成型工装及注塑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注塑成型工装及注塑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00566A
CN113400566A CN202110568510.9A CN202110568510A CN113400566A CN 113400566 A CN113400566 A CN 113400566A CN 202110568510 A CN202110568510 A CN 202110568510A CN 113400566 A CN113400566 A CN 1134005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orm
injection molding
stopper
piece
st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685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00566B (zh
Inventor
高国利
吕伟
谢万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Basi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685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005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00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0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00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0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BPREPARATION OR PRE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TO BE SHAPED; MAKING GRANULES OR PREFORMS; RECOVERY OF PLASTICS OR OTHER CONSTITUENTS OF WASTE MATERIAL CONTAINING PLASTICS
    • B29B11/00Making preforms
    • B29B11/06Making preforms by moulding the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18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the inserts being deformed or preformed, e.g. by the injection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注塑成型工装及注塑成型方法,其中,所述注塑成型工装用于将注塑材料与嵌入件制作为一体成型的被制部件,所述注塑成型工装包括:第一模体,所述第一模体具有第一表面;止挡件,设于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加热装置,用于对预成型件进行加热软化;牵引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模体设置,用于牵引经加热软化的所述预成型件在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沿预设轨迹移动,所述预成型件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时,所述止挡件阻挡所述预成型件的预设弯折位,以使所述预成型件在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上弯折形成所述嵌入件;以及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一模体相配合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合模后,进行注塑形成所述被制备部件。

Description

注塑成型工装及注塑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成型工装及注塑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在注塑部件内部设置嵌入件的工艺中,通常包括两种方式:第一种,在注塑部件上预留空间,在完成注塑之后将嵌入件嵌入预留空间内;第二种,将嵌入件通过模具注塑成型之后,在对注塑部件进行注塑过程中,将嵌入件嵌入注塑部件,以使两者结合成型。上述两种方式,均需要采用两套注塑设备分别形成嵌入件和注塑部件,使得注塑成型操作繁琐,加工成本提高,并且部分产品结构无法通过上述方法成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注塑成型工装及注塑成型方法,旨在改善现有的嵌入件注塑成型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注塑成型工装,所述注塑成型工装用于将注塑材料与嵌入件制作为一体成型的被制部件,所述注塑成型工装包括:
第一模体,所述第一模体具有第一表面;
止挡件,设于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
加热装置,用于对预成型件进行加热软化;
牵引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模体设置,用于牵引经加热软化的所述预成型件在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沿预设轨迹移动,所述预成型件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时,所述止挡件阻挡所述预成型件的预设弯折位,以使所述预成型件在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上弯折形成所述嵌入件;以及
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一模体相配合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合模后,进行注塑形成所述被制备部件。
可选地,所述止挡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模体上;
所述止挡件具有凸伸出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一位置和收纳在所述第一模体内的第二位置,所述预成型件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时,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进行注塑之前,所述止挡件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预成型件具有多个所述预设弯折位,所述止挡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止挡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止挡件与多个所述预设弯折位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具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止挡件包括:
两个第一止挡件,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边缘间隔设置;以及
第二止挡件,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二边缘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预成型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牵引机构分别牵引所述预成型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使所述预成型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所述止挡件还包括:
第三止挡件,用于在所述预成型件在所述第二止挡件的阻挡下弯折后,抵接在所述第二止挡件和牵引机构之间的所述预成型件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止挡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止挡件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两个所述第二止挡件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可选地,所述预成型件为纤维增强塑料板,所述纤维增强塑料板中的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植物纤维中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注塑材料为聚丙烯、尼龙、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型工装的注塑成型方法,所述注塑成型方法用于将注塑材料与嵌入件制作为一体成型的被制部件,所述注塑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预成型件进行加热,以使所述预成型件软化;
将所述预成型件放置于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
所述牵引机构抓持并牵引所述预成型件,以使所述预成型件按照预设轨迹移动,所述预成型件移动过程中,所述止挡件抵接所述预成型件的预设弯折位,以使所述预成型件弯折形成所述嵌入件;以及
将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并进行注塑,以形成所述被制部件。
可选地,所述止挡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模体上;所述止挡件具有凸伸出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一位置和收纳在所述第一模体内的第二位置;
在执行所述牵引机构抓持所述预成型件,并牵引所述预成型件,以使所述预成型件按照预设轨迹移动的步骤之前,所述止挡件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和/或
在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并进行注塑的步骤之前,所述止挡件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
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预成型件进行加热,以使所述预成型件软化的步骤中:
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预成型件加热时间为不少于30s,且不超过60s,所述注塑材料的熔点为第一温度,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第二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差值不小于20℃,且不超过50℃;和/或,所述预成型件加热后的表面温度公差为±(2-3)℃。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加热装置对预成型件进行加热软化之后,在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上牵引预成型件,以使预成型件在沿着预设轨迹移动过程中,被第一模体上的止挡件阻挡弯折,进而使预成型件弯折形成嵌入件的形状,然后将第一模体与第二模体合模注塑,嵌入件可以在注塑成型工装上加工成型,不需要单独提供一套用于嵌入件成型的模具,嵌入件可以直接与第一模体相适配,实现嵌入件的定位,有助于简化成型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被制备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预成型件牵引至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状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预成型件一次弯折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嵌入件成型状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注塑成型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第一模体 11 第一表面
12 止挡件 121 第一止挡件
122 第二止挡件 123 第三止挡件
20 预成型件 21 预设弯折位
22 嵌入件 30 被制备部件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注塑成型工装,所述注塑成型工装用于将注塑材料与嵌入件22制作为一体成型的被制部件30,所述注塑成型工装具有用于对注塑材料进行成型的型腔,当所述注塑成型工装进行合模、注塑、保压等一系列操作之后,所述嵌入件22能够与所述注塑材料形成所述被制部件30。在将嵌入件22与注塑材料进行注塑成型时,所述嵌入件22的熔点一般比所述注塑材料的熔点高20-50℃。所述注塑材料可以为玻纤增强尼龙。所述嵌入件22的材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图1至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对应的附图。
请参阅图2,所述注塑成型工装包括:
第一模体10,所述第一模体10具有第一表面11;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用于形成型腔的一个表面。
止挡件12,设于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所述止挡件12凸出所述第一表面11设置,以使所述止挡件12在所述表面上形成阻挡结构,以限制在第一表面11上移动的物体的位移。
加热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对预成型件20进行加热软化;所述预成型件20用于形成所述嵌入件22,所述预成型件20经由所述加热装置加热之后,预成型件20软化,使得预成型件20具有一定的拉伸性能。所述加热装置可以为红外烘箱,也可以为其他可以对所述预成型件20进行加热软化的加热设备。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预成型件20为纤维增强塑料板,其中纤维种类可以为玻璃纤维、碳纤维、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纤维形式可以为单向带或是编织物。注塑材料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为聚丙烯、尼龙、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物,以避免现有的金属嵌入件22与注塑材料结合界面存在的应力集中的问题。预成型件均为平板件,可以呈条状设置,与常规嵌件相比,不需要进行过多加工,可以节约较多的成本。
牵引机构(图中未示出),靠近所述第一模体10设置,用于牵引经加热软化的所述预成型件20在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沿预设轨迹移动,所述预成型件20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时,所述止挡件12阻挡所述预成型件20的预设弯折位21,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在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上弯折形成所述嵌入件22;所述牵引机构可以为机械手,所述牵引机构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的预设部位,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能够在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移动。通过预设所述牵引机构的行动轨迹,可以实现限制所述预成型件20的按照预设轨迹移动,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能够向所述止挡件12的位置移动,在所述预成型件20的预设弯折位21移动至所述止挡件12位置时,所述止挡件12抵接在所述预成型件20的预设弯折位21,使得所述预成型件20在所述预设弯折位21产生弯折,进而形成所述嵌入件22的形状。
第二模体(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一模体10相配合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合模后,进行注塑形成所述被制备部件30。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朝向所述第二模体设置,所述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一模体10合模形成所述型腔。所述第一模体10和所述第二模体合模之后,进行注塑操作,经保压成型之后,形成所述被制备部件30。
请参阅图2、图3和图4,以下以所述牵引机构为机械手为例,在所述预成型件20上设置有通孔,用于与所述机械手相适配,以所述通孔位于所述预成型件20的两端为例,所述机械手夹持所述预成型件20的通孔,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的两端能够随着所述机械手同步移动,所述预成型件20上设置有预设弯折位21,当沿着所述预设弯折位21进行弯折之后,所述预成型件20能够形成所述嵌入件22所需形状。当所述加热装置将所述预成型件20加热软化之后,所述机械手将所述预成型件20夹持到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所述加热装置加热之后,所述预成型件20表面的不同位置温差在±2~3℃内,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弯折时,其变形性能相对均匀,不容易由于温度不均而导致裂纹等缺陷。当所述机械手带动所述预成型件20沿着预设轨迹移动时,所述预成型件20的两端相对移动,直到所述预成型件20的预设弯折位21达到所述止挡件12的位置,所述止挡件12对所述预设弯折位21产生遮挡,当所述机械手继续带动所述预成型件20移动时,所述预设弯折位21产生弯折。所述机械手带动所述预成型件20保持当前形状,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的预设弯折位21弯折定型。所述机械手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过程中,可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在所述弯折位21产生弯折,通过控制所述机械手的移动轨迹,可以实现对所述预成型件20的任意成型。当所述止挡件12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机械手牵引所述预成型件移动,可以使所述预成型件上形成多个弯折位,进而形成任意形状,实现在所述第一模体10上成型异形嵌入件。
可选地,所述预成型件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牵引机构分别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所述机械手抓持所述预成型件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弯折过程中,对所述预成型件20施加张力,使得所述预成型件20能够保持紧绷状态。
由于所述预成型件20在所述止挡件12的遮挡下弯折形成所述嵌入件22,使得所述嵌入件22能够在所述第一模体10上成型,不需要为所述嵌入件22单独提供模具,进而可以减少注塑成型方法的成本,降低被制备部件30的加工成本。由于所述预成型件20经过加热软化,使其具有较好的拉伸和变形性能,在所述牵引机构的作用下,使得所述预成型件20在所述第一模体10上成型之后,可以保持预设弯折状态,直到所述嵌入件22完全成型,能够使所述嵌入件22保持预设形状。相比现有的采用注塑成型的嵌入件22,本实施例中,可以实现对不规则形状的嵌入件22的成型。
在将所述第一模体10和所述第二模体合模进行注塑时,所述止挡件12可以阻挡所述嵌入件22产生变形,对所述嵌入件22起到固定作用,防止所述嵌入件22产生移位或损坏。所述止挡件12可以对所述嵌入件22在所述第一模体10上的位置进行定位,使得所述嵌入件22能够按照预设位置与进入所述第一模体10和所述第二模体所形成的型腔,防止所述嵌入件22出现错位。在进行注塑过程中,由于注塑材料的温度通常较高,所述嵌入件22被限定在所述第一模体10上,能够有助于提高所述嵌入件22的位置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止挡件12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模体10上;所述止挡件12具有凸伸出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的第一位置和收纳在所述第一模体10内的第二位置,所述预成型件20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时,所述止挡件1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模体10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进行注塑之前,所述止挡件12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止挡件12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止挡件12凸伸出所述第一表面11,以使所述止挡件12能够阻挡所述预成型件20的相对移动,进而可以使所述止挡件12抵接在所述预成型件20的预设弯折位21,当所述机械手继续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移动时,所述预设弯折位21产生弯折,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弯折形成预设形状。
当所述止挡件12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止挡件12对所述嵌入件22不产生遮挡,此时向所述型腔注入注塑材料,以使注塑材料与所述嵌入件22相结合注塑成型。通过将所述止挡件12设置为可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切换状态,可以使所述嵌入件22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当所述嵌入件22成型之后,所述第一模体10和所述第二模体合模,在进行注塑之前,所述止挡件12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使得所述嵌入件22的预设弯折位21不产生阻挡,注塑材料可以与所述嵌入件22的预设弯折位21相互配合,形成稳定的嵌入状态,进而有助于被制备部件30的成型,并且可以防止所述嵌入件22的预设弯折位21与所述注塑材料之间产生接触不良的问题。
所述止挡件12向所述第二位置切换的时间,可以根据所述注塑工艺确定。所述止挡件12可以为设置在所述第一模体10上的针状结构,也可以为块状结构,以与所述嵌入件22的预设弯折位21相互配合。所述止挡件12可以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模体10上,以使所述止挡件12可以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切换。
请参阅图1,以所述嵌入件22具有四个预设弯折位21为例,其中包括位于上部的A、B预设弯折位21,和位于下部的C、D预设弯折位21,所述止挡件12包括两个第一止挡件121和两个第二止挡件122为例,两个所述第一止挡件121与A、B预设弯折位21相对应,两个所述第二止挡件122与C、D预设弯折位21相对应。所述牵引机构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的两端。当所述预成型件20经过所述加热装置加热之后,所述牵引机构将所述预成型件20夹持到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上方,所述牵引机构向下移动,以使A、B两个预设弯折位21抵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止挡件121上。所述牵引机构继续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向下移动,并带动所述预成型件20的两端相互靠近,直到所述预成型件20的C、D两个预设弯折位21抵接在两个所述第二止挡件122上。所述牵引机构继续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的两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弯折形成类似“几”字形状,所述牵引机构保持张紧,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冷却成型,形成所述嵌入件22。将所述第一模体10和所述第二模体合模,将所述第一止挡件121和所述第二止挡件122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注塑、保压,以形成所述被制备部件30。
当所述预成型件20按照预设轨迹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止挡件121和所述第二止挡件122可以按照需要选择处于所述第一位置还是所述第二位置,进而可以在所述牵引机构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时,减少所述止挡件12对所述预成型件20的移动移动轨迹的干扰。
可选地,所述预成型件20具有多个所述预设弯折位21,所述止挡件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止挡件12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止挡件12与多个所述预设弯折位21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预成型件20沿着预设轨迹移动时,所述止挡件12依次与对应的所述预设弯折位21相互抵接,使得所述预成型件20被多次弯折成型。
通过设置多个所述止挡件12和多个所述预设弯折位21,在所述牵引机构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保持张紧状态,依次经由所述止挡件12阻挡弯折,形成多边形的嵌入件22。由于多个所述止挡件12与所述预成型件20的多个预设弯折位21一一对应设置,每一所述预设弯折位21能够被对应所述止挡件12阻挡,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呈张紧状态,实现所述嵌入件22的精确成型。
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具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止挡件12包括靠近所述第一边缘设置的第一止挡件121和靠近所述第二边缘设置的第二止挡件122,所述牵引机构的移动轨迹与多个所述止挡件12的位置相对应。以如图1所示嵌入件22结构为例,所述牵引机构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的端部,当所述预成型件20的预设弯折位21抵接到所述第一止挡件121上之后,所述牵引机构继续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的另一预设弯折位21抵接在所述第二止挡件122上,所述预成型件20在所述第一止挡件121和所述第二止挡件122的位置产生弯折。在所述牵引机构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所述牵引机构将所述预成型件20的其中一端固定。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止挡件12包括:两个第一止挡件121,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边缘间隔设置;以及第二止挡件122,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二边缘间隔设置。所述牵引机构分别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的预设部位,两个所述第一止挡件121和所述第二止挡件122形成三角状分布,在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移动时,所述预成型件20在所述第一止挡件121和所述第二止挡件122的作用下形成弯折结构。
所述第二止挡件122的数量可以根据所述嵌入件22的形状来确定。所述预成型件20可以在所述第一止挡件121和所述第二止挡件122的作用下弯折形成大致三角形结构,也可以形成其他形状。
可选地,所述第二止挡件1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止挡件122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止挡件12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两个所述第二止挡件12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在所述牵引机构带动所述预成型件20运动过程中,两个所述第一止挡件121之间的所述预成型件20的长度大于两个所述第二止挡件122之间的预成型件20的长度,进而可以使所述嵌入件22形成一端宽度大,另一端宽度小的大致Ω形等形状。
可选地,所述预成型件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牵引机构分别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所述止挡件12还包括:第三止挡件123,用于在所述预成型件20在所述第二止挡件122的阻挡下弯折后,抵接在所述第二止挡件122和牵引机构之间的所述预成型件20上。所述第三止挡件123可以为挡块,用于抵接在所述预成型件20上。当所述预成型件20在所述第二止挡件122的作用下产生弯折时,靠近所述预成型件20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的部位,容易产生弯曲,所述第三止挡件123用于抵接在容易产生翘曲的位置,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能够呈较稳定的张紧状态,有助于所述嵌入件22的固定。
当所述第二止挡件122的数量为两个时,所述第三止挡件123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一端与邻近的第二止挡件122之间的预成型件20上,另一部分用于抵接在所述第二端与邻近的所述第二止挡件122上,以将所述预成型件20压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用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注塑成型工装的注塑成型方法的实施例。所述注塑成型方法用于将注塑材料与嵌入件制作为一体成型的被制部件。
请参阅图5,所述注塑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预成型件20进行加热,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软化。
S200:将所述预成型件20放置于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所述第一表面11上凸设有止挡件12,用于对所述预成型件20产生阻挡,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在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上弯折成型。
S300:所述牵引机构抓持并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按照预设轨迹移动。所述预成型件20移动过程中,所述止挡件12抵接所述预成型件20的预设弯折位21,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弯折形成所述嵌入件22。
所述牵引机构可以抓持所述预成型件20的两端,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保持张紧状态,在移动过程中,被所述止挡件12阻挡时,会产生弯折,所述止挡件12与所述预设弯折位21相对应设置,以使所述与预成型件20的预设位置形成弯折结构。
所述止挡件12可以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模体10上,也可以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模体10上,以使所述止挡件12具有凸伸出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的第一位置和收纳在所述第一模体10内的第二位置。当进行所述预成型件20的弯折成型时,将所述止挡件12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用于阻挡所述预成型件20的预设弯折位21。当所述预成型件20弯折形成所述嵌入件22之后,将所述止挡件12收纳在所述第一模体10内,以使所述嵌入件22与注塑材料一体成型。
S400:将所述第一模体10的第一表面11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并进行注塑,以形成所述被制部件。
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时间可以根据需要确定,可选地,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预成型件加热时间为不少于30s,且不超过60s,其中,加热温度可以根据预成型件的材料来确定。可选地,所述注塑材料的熔点为第一温度,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第二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差值不小于20℃,且不超过50℃,当注塑材料进入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之间时,注塑材料能够作用于嵌入件22表面,以使所述嵌入件22在进行成型过程中快速成型,并保持稳定状态。其中,加热装置对预成型件的加热时间与所述第二温度呈负相关。
所述加热装置可以为红外烘箱等。可选地,可以将所述预成型件20置入所述加热装置内烘烤40s左右,所述注塑材料为树脂,所述预成型件为纤维增强塑料板,所述纤维增强塑料板中的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植物纤维中至少一种,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265℃左右,以使所述预成型件20软化。当所述牵引机构牵引所述预成型件20时,所述预成型件20遇到阻挡会产弯折。
为了防止预成型件产生不必要的变形,可选地,所述预成型件经过加热之后,预成型件的各个部位的表面温度公差为±(2-3)℃,以使预成型件表面的各个位置温度相对均衡,在进行折弯操作时,各个位置的形变量相对稳定,嵌入件不容易出现局部厚度不均的问题。当进行注塑时,注塑材料与嵌入件表面相接触时,嵌入件表面温差相对较小,可以有效避免注塑材料由于温度不均而产生气泡等缺陷。
由于所述嵌入件22在所述第一模体10上成型,不需要单独为所述嵌入件22制作模具,有助于降低加工成本。当所述嵌入件22在所述第一模体10上成型之后,所述第二模体可以迅速与所述第一模体10合模进行注塑操作,进而减少操作步骤,提高加工效率。

Claims (10)

1.一种注塑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成型工装用于将注塑材料与嵌入件制作为一体成型的被制部件,所述注塑成型工装包括:
第一模体,所述第一模体具有第一表面;
止挡件,设于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
加热装置,用于对预成型件进行加热软化;
牵引机构,靠近所述第一模体设置,用于牵引经加热软化的所述预成型件在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沿预设轨迹移动,所述预成型件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时,所述止挡件阻挡所述预成型件的预设弯折位,以使所述预成型件在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上弯折形成所述嵌入件;以及
第二模体,与所述第一模体相配合设置,用于与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合模后,进行注塑形成所述被制备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模体上;
所述止挡件具有凸伸出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一位置和收纳在所述第一模体内的第二位置,所述预成型件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时,所述止挡件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模体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进行注塑之前,所述止挡件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型件具有多个所述预设弯折位,所述止挡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止挡件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止挡件与多个所述预设弯折位一一对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止挡件包括:
两个第一止挡件,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一边缘间隔设置;以及
第二止挡件,靠近所述第一模具的第二边缘间隔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型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牵引机构分别牵引所述预成型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使所述预成型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沿所述预设轨迹移动,所述止挡件还包括:
第三止挡件,用于在所述预成型件在所述第二止挡件的阻挡下弯折后,抵接在所述第二止挡件和牵引机构之间的所述预成型件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挡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止挡件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两个所述第二止挡件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塑成型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成型件为纤维增强塑料板,所述纤维增强塑料板中的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植物纤维中至少一种;和/或
所述注塑材料为聚丙烯、尼龙、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注塑成型工装的注塑成型方法,所述注塑成型方法用于将注塑材料与嵌入件制作为一体成型的被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预成型件进行加热,以使所述预成型件软化;
将所述预成型件放置于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
所述牵引机构抓持并牵引所述预成型件,以使所述预成型件按照预设轨迹移动,所述预成型件移动过程中,所述止挡件抵接所述预成型件的预设弯折位,以使所述预成型件弯折形成所述嵌入件;以及
将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并进行注塑,以形成所述被制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可移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模体上;所述止挡件具有凸伸出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的第一位置和收纳在所述第一模体内的第二位置;
在执行所述牵引机构抓持所述预成型件,并牵引所述预成型件,以使所述预成型件按照预设轨迹移动的步骤之前,所述止挡件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和/或
在执行所述将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模体合模并进行注塑的步骤之前,所述止挡件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塑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预成型件进行加热,以使所述预成型件软化的步骤中:
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预成型件加热时间为不少于30s,且不超过60s,所述注塑材料的熔点为第一温度,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为第二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与所述第一温度的差值不小于20℃,且不超过50℃;和/或,所述预成型件加热后的表面温度公差为±(2-3)℃。
CN202110568510.9A 2021-05-24 2021-05-24 注塑成型工装及注塑成型方法 Active CN1134005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8510.9A CN113400566B (zh) 2021-05-24 2021-05-24 注塑成型工装及注塑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8510.9A CN113400566B (zh) 2021-05-24 2021-05-24 注塑成型工装及注塑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0566A true CN113400566A (zh) 2021-09-17
CN113400566B CN113400566B (zh) 2023-05-12

Family

ID=77674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68510.9A Active CN113400566B (zh) 2021-05-24 2021-05-24 注塑成型工装及注塑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00566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78367U (zh) * 2014-09-26 2015-04-22 张家界长兴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电机整流桥支架塑料模具嵌件定位机构
US20160318221A1 (en) * 2015-04-30 2016-11-03 Toyoda Gosei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corative molded article
CN111391225A (zh) * 2020-03-31 2020-07-10 深圳市三多乐智能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折弯冲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278367U (zh) * 2014-09-26 2015-04-22 张家界长兴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电机整流桥支架塑料模具嵌件定位机构
US20160318221A1 (en) * 2015-04-30 2016-11-03 Toyoda Gosei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corative molded article
CN111391225A (zh) * 2020-03-31 2020-07-10 深圳市三多乐智能传动有限公司 一种模内折弯冲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0566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511405A (ja) 成形トリム部品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2071595A (ja) 複合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US20140246810A1 (en) Mol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RU2260511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горячей формовки изделий из термопластичн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KR950031435A (ko) 포일로 피복된 플라스틱 성형부재
EP0814948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low-molded body having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device for performing the method
CN113400566A (zh) 注塑成型工装及注塑成型方法
CN107073773A (zh) 成形品的制造方法、成形品、及成形品的制造装置
CN110667120A (zh) 制造多个相互焊接的塑料模制件形成的构件的设备和方法
CN108723181B (zh) 安全引导夹连续冲压的生产方法
US9844901B2 (en) Molding apparatus, method of molding, and molded products
CN114082871A (zh) 扁线成型装置及扁线成型方法
CN110884161B (zh) 复合材料的弯曲欧米茄桁条和z形桁条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曲率的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制造方法
KR20160077719A (ko) 점진 판재 성형 장치 및 점진 판재 성형 방법
KR101768850B1 (ko) 점진 판재 성형 장치 및 점진 판재 성형 방법
CN101774237B (zh) 模具内成型结构与模具内成型结构的操作方法
DE102021118145A1 (de) Formgebungsanlage zum Herstellen von insbesondere faserverstärkten Formgebungsteilen
CN113199706A (zh) 金属嵌件一体成型注塑模具
KR101999443B1 (ko) 케이블 보호 유닛의 가이드 기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226690A (zh) 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01105461A (ja) 転動体連結体用連結ベルト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に使用する成形用金型
CN109605777B (zh) 一种实芯复合材料边缘条预制体制造方法
JP2010052374A (ja) 曲がりホースの製造方法
EP3156203B1 (en) Release assistance device for molded article
CN218462764U (zh) 一种防止金属件注塑过程中冲偏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