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424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4242A
CN113394242A CN202110661483.XA CN202110661483A CN113394242A CN 113394242 A CN113394242 A CN 113394242A CN 202110661483 A CN202110661483 A CN 202110661483A CN 113394242 A CN113394242 A CN 1133942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roove
film layer
display pane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148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94242B (zh
Inventor
曹磊磊
陈秋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148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424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4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4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94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42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阵列层,位于衬底基板一侧;封装层,位于阵列层背向衬底基板一侧,封装层包括第一封装部和围绕第一封装部的第二封装部,其中,第一封装部和至少部分第二封装部位于显示区,第二封装部所在区域为第一区域;彩膜层,位于封装层背向衬底基板一侧;第一膜层,位于彩膜层靠近衬底基板一侧且与彩膜层相邻,第一膜层包括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部,第一膜层部朝向彩膜层的一侧具有凹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包括封装层,封装层用于隔离外界水氧,保护显示面板内部的器件不被腐蚀,封装层包括层叠设置的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封装层,其中,有机封装层由喷墨打印工艺形成。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封装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由于喷墨打印工艺中存在咖啡环效应,因而打印形成的有机封装层1′的边缘存在凸起2′,这样一来,后续在封装层上涂布彩膜材料以形成彩膜层3′时,凸起2′上方的彩膜材料会流至四周,导致该区域的彩膜层3′较薄,进而导致显示区的边界和中间位置处显示不均,影响了显示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提高彩膜层的膜厚均一性。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阵列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封装层,位于所述阵列层背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封装部和围绕所述第一封装部的第二封装部,其中,所述第一封装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封装部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封装部所在区域为第一区域;
彩膜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第一膜层,位于所述彩膜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与所述彩膜层相邻,所述第一膜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部,所述第一膜层部朝向所述彩膜层的一侧具有凹槽。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膜层的第一膜层部内设置凹槽,后续在第一膜层上涂布彩膜材料以形成彩膜层时,凹槽可以对彩膜材料的流动起到抑制作用,减缓第一区域内彩膜材料的流动速率,从而有效增大最终在第一区域内所形成的彩膜层的膜厚,弱化第一区域与其他显示区域内的彩膜层的膜厚差异。此时,不同位置处的彩膜层对光线的过滤程度趋于一致,有效提高了显示区的显示均一性,优化了显示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封装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封装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
图6为图2沿A1-A2方向的再一种剖视图;
图7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中微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对应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中微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对应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中微结构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中微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中微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中微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中微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非凹槽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光线传输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的俯视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的另一种俯视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的再一种俯视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图27对应的俯视图;
图29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又一种剖视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来描述封装部,但这些封装部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封装部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封装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封装部,类似地,第二封装部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封装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3为图2沿A1-A2方向的剖视图,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1和非显示区2。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3、位于衬底基板3一侧的阵列层4和位于阵列层4背向衬底基板3一侧的封装层5。其中,封装层5包括第一封装部6和围绕第一封装部6的第二封装部7,第一封装部6和至少部分第二封装部7位于显示区1,第二封装部7所在区域为第一区域8。也就是说,第一封装部6覆盖显示区1的中间位置,而第二封装部7的至少部分则覆盖显示区1的边缘位置。
请再次参见图3,显示面板还包括彩膜层10和第一膜层9,其中,彩膜层10位于封装层5背向衬底基板3一侧;第一膜层9位于彩膜层10靠近衬底基板3一侧且与彩膜层10相邻,即,第一膜层9背向衬底基板3一侧的上表面和彩膜层10朝向衬底基板3一侧的下表面相接触。第一膜层9包括位于第一区域8的第一膜层部11,第一膜层部11朝向彩膜层10的一侧具有凹槽12。
需要说明的是,封装层5包括层叠设置的无机封装层和有机封装层。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封装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封装层5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51、有机封装层5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53,受到喷墨打印中咖啡环效应的影响,有机封装层52会在第一区域8内存在凸起,而相较于第一无机封装层5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53,有机封装层52的膜层较厚,因而有机封装层52对封装层5整体膜厚的影响较大,使得第二封装部7中部分区域的膜厚大于第一封装部6的膜厚。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请再次参见图3,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2的阻挡层13,阻挡层13用于防止显示面板边缘位置处产生的裂纹继续向显示面板的中间位置处扩散。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膜层9的第一膜层部11内设置凹槽12,后续在第一膜层9上涂布彩膜材料以形成彩膜层10时,凹槽12可以对彩膜材料的流动起到抑制作用,减缓第一区域8内彩膜材料的流动速率,从而有效增大最终在第一区域8内所形成的彩膜层10的膜厚,弱化第一区域8与其他显示区域内的彩膜层10的膜厚差异。此时,不同位置处的彩膜层10对光线的过滤程度趋于一致,有效提高了显示区1的显示均一性,优化了显示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凹槽12既可以为不贯穿第一膜层9的凹槽结构,也可以为贯穿第一膜层9的开口结构。当凹槽12贯穿第一膜层9时,凹槽12深度更大,不仅进一步增大了对彩膜材料流动的抑制作用,还增大了第一膜层9与彩膜层10之间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二者的粘合性,在显示面板受到外力挤压时,能够有效避免彩膜材料由凹槽12溢出,降低彩膜层10脱离的风险。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另一种剖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层14,遮光层14位于封装层5与彩膜层10之间;第一膜层9为遮光层14。也就是说,在该种结构的显示面板中,遮光层14位于彩膜层10朝向衬底基板3一侧且与彩膜层10相邻设置,通过在遮光层14中位于第一区域8的部分设置凹槽12,可以利用遮光层14来减缓彩膜材料的流动。
此外,请再次参见图5,遮光层14还包括多个开口15,开口15用于限定像素的出光区域,防止相邻像素间的相互串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第一膜层9为遮光层14时,遮光层14中位于第一区域8的凹槽12可以和位于显示区1的开口15采用同一构图工艺形成,此时仅需要调整原有掩模板的图案即可,无需增加新的掩模板和工艺流程。
或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图6为图2沿A1-A2方向的再一种剖视图,第一膜层9为封装层5。也就是说,在该种结构的显示面板中,封装层5位于彩膜层10朝向衬底基板3一侧且与彩膜层10相邻设置,通过在封装层5中位于第一区域8的部分设置凹槽12,可以利用封装层5来减缓彩膜材料的流动。
此外,相较于显示面板内的其它膜层,封装层5的膜厚更大,因此,在封装层5上设置凹槽12时,凹槽12深度的可选择范围也就更大,因而更有利于对彩膜材料的流动速率进行调控。
或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图7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又一种剖视图,显示面板还包括触控层16,触控层16位于封装层5与彩膜层10之间,触控层16包括触控电极层17和触控绝缘层18,其中,触控电极层17位于封装层5背向衬底基板3一侧,触控绝缘层18位于触控电极层17背向衬底基板3一侧;第一膜层9为触控绝缘层18。也就是说,在该种结构的显示面板中,触控绝缘层18位于彩膜层10朝向衬底基板3一侧且与彩膜层10相邻设置,通过在触控绝缘层18位于第一区域8的部分设置凹槽12,可以利用触控绝缘层18来减缓彩膜材料的流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膜层9也可分别与封装层5和彩膜层10相邻,而且,为增大彩膜层10与第一膜层9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彩膜层10脱离的风险,可进一步将该第一膜层9中的凹槽12设置为贯穿第一膜层9的开口结构。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8~图11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中微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对应的俯视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中微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对应的俯视图,阵列层4包括位于显示区1的发光元件19,发光元件19包括沿背向衬底基板3方向层叠设置的阳极20、发光层21和阴极22。第一区域8包括位于显示区1的第一子区域23,第一膜层部11包括位于第一子区域23的微结构24,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微结构24与发光层21交叠。
第一膜层部11朝向彩膜层10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25与第一非凹槽26,其中,第一非凹槽是指用于限定出第一凹槽25的凸起。请再次参见图8,微结构24为第一凹槽25;或,请再次参见图10,第一膜层9的折射率小于彩膜层10的折射率,微结构24为第一非凹槽26。
当微结构24为第一凹槽25时,发光层21与第一膜层9中的凹陷交叠,一方面,第一膜层9在第一凹槽25处的膜厚较小,发光层21射出的光透过该部分膜层射出时衰减程度较小,尤其地,当该部分膜层的膜厚小到一定程度甚至为零(第一凹槽25贯穿第一膜层9)时,该部分膜层对光的作用程度可以忽略不计;另一方面,彩膜层10在第一凹槽25内凹陷,该部分区域对应的彩膜层10的膜厚更大一些,因而该部分彩膜层10与显示区1中间位置处的彩膜层10的膜厚差异更小,发光层21与第一凹槽25交叠,能进一步提高显示区不同位置处的显示均一性。
当第一膜层9的折射率小于彩膜层10的折射率,且微结构24为第一非凹槽26时,发光层21与第一膜层9的凸起交叠,发光层21射出的大角度的光在第一非凹槽26与彩膜层10的界面折射后,会转换成小角度的光,从而有效提高了正视角下的出光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第一膜层9的不同类型,可以对微结构24的类型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当第一膜层9为遮光层14时,为避免遮光层14对发光层21射出的光线造成遮挡,微结构24可以为第一凹槽25;当第一膜层9为封装层5或触控绝缘层18时,微结构24既可以为第一凹槽25,也可以为第一非凹槽26。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见图8和图10,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微结构24覆盖发光层21,且沿垂直于衬底基板3所在平面,微结构24的中心轴L1与发光层21的中心轴L2重合,
此时,微结构24位于发光层21的正上方,无论微结构24是第一凹槽25还是第一非凹槽26,发光层21上方对应的彩膜层10的膜厚均较为均一,因而出光均匀性更优。
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微结构24具有第一正投影,发光层21具有第二正投影,微结构24的中心轴是指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所在平面方向上贯穿第一正投影的中心点的轴线,发光层21的中心轴是指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所在平面方向上贯穿第二正投影的中心点的轴线。进一步地,第一正投影和第二正投影的形状可以相同。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中微结构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中微结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微结构24包括第一微结构27和第二微结构28,第一微结构27与发光层21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二微结构28与发光层21之间的距离d2;第一微结构27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的面积为S1,第二微结构28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的面积为S2,S1>S2,也就是说,第一微结构27的覆盖面积大于第二微结构28的覆盖面积。
当第一微结构27为第一凹槽25时,结合图12,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线传输示意图,若第一微结构27与第二微结构28的覆盖面积相同,对于与发光层21相距较远的第一微结构27来说,发光层21射出的部分光线会经由与该第一微结构27(第一凹槽25)相邻的第一非凹槽26射出去,而由于第一微结构27(第一凹槽25)与第一非凹槽26所在位置处的彩膜层10的膜厚存在差异,因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光均匀性,尤其地,当第一膜层9为遮光层14时,发光层21射到第一非凹槽26的光线会被遮光材料吸收,导致无法射出,更大程度地影响了出光均匀性。为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与发光层21相距较远的第一微结构27(第一凹槽25)的覆盖面积设置地更大一些,可以使发光层21射出的光线尽可能的都经由第一微结构27(第一凹槽25)射出,有效提高了发光均匀性。
当第一微结构27为第一非凹槽26时,结合图13,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光线传输示意图,通过将与发光层21相距较远的第一微结构27(第一非凹槽26)的覆盖面积更大一些,可以使发光层21射出的光线尽可能的会经过第一微结构27(第一非凹槽26)与彩膜层10的界面发生折射,进而将更多的大角度的光转换为小角度的光,进一步提高正视角下的出光亮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更好的利用微结构24实现聚光效果,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如图16和图17所示,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11中微结构24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11中微结构24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微结构24远离衬底基板3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弧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8所示,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膜层部11中微结构24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微结构24为第一凹槽25;第一非凹槽26的侧壁环绕形成第一凹槽25,第一非凹槽26的侧壁与第一非凹槽26靠近衬底基板3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A,A<90°,示例性地,60°≤A<90°。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凹槽25贯穿第一膜层9时,第一非凹槽26的侧壁与第一非凹槽26靠近衬底基板3的表面之间的夹角是指第一非凹槽26的侧壁与第一非凹槽26的底面之间的夹角,当第一凹槽25不贯穿第一膜层9时,第一非凹槽26的侧壁与第一非凹槽26靠近衬底基板3的表面之间的夹角是指第一非凹槽26的侧壁所在平面与第一非凹槽26的底面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如此设置,结合图19,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再一种光线传输示意图,相较于A≥90°,令A<90°,发光层21射出的更多数量的斜向光能够透过第一凹槽25射出,减小了第一膜层9对斜向光的作用程度,尤其是当第一膜层9为遮光层14时,能够减小被遮光材料遮挡的斜向光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大视角出光亮度。
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非凹槽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一非凹槽26包括第一分部30和第二分部31,第一分部30与发光层21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d3大于第二分部31与发光层21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d4;第一分部30的侧壁与靠近衬底基板3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A1,第二分部31的侧壁与靠近衬底基板3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A2,A1<A2。结合图21所示的光线传输示意图,通过将与发光层21相距更远的第二分部31对应的夹角A设置的更小一些,可以减小第二分部31对发光层21射出的斜向光的遮挡,进一步提高大视角出光亮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2和图23所示,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一区域8包括第二子区域32和第三子区域3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所在平面方向上,第二子区域32中第二封装部7的膜厚大于第三子区域33中第二封装部7的膜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并未对第二子区域32和第三子区域33所处显示区1还是非显示区2进行限定,第二子区域32和第三子区域33可以指位于显示区1的区域,也可以指位于非显示区2的区域。具体地,第二子区域32的全部区域均位于显示区1,或,第二子区域32的全部区域均位于非显示区2,或,第二子区域32的部分区域位于显示区1,其余部分区域位于非显示区2。第三子区域33的全部区域均位于显示区1,或,第三子区域33的全部区域均位于非显示区2,或,第三子区域33的部分区域位于显示区1,其余部分区域位于非显示区2。
凹槽12包括位于第二子区域32的第二凹槽34和位于第三子区域33的第三凹槽35,第二凹槽34的体积大于第三凹槽35的体积。
在现有技术中,第二子区域32中的第二封装部7更厚,因而该区域处的彩膜材料向四周流动的速率更快,导致该区域最终形成的彩膜层10比第一子区域23内所形成的彩膜层10更薄一些。为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不同位置的凹槽12进行差异化设计,在第二子区域32设置体积更大的第二凹槽34,可以利用这部分第二凹槽34对彩膜材料的流动产生更大程度地抑制作用,从而使第二子区域32内形成的彩膜层10更厚一些,进一步弱化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内彩膜层10的膜厚差异。
进一步地,为实现对第二凹槽34和第三凹槽35体积的差异化设计,请再次参见图22,第二凹槽34的深度大于第三凹槽35的深度;和/或,请再次参见图23,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凹槽34的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三凹槽35的投影的面积。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凹槽34与第三凹槽35的排布方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如图24所示,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的俯视图,第二凹槽34和第三凹槽35均对齐排布,或,如图25所示,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的另一种俯视图,第二凹槽34对齐排布,第三凹槽35错位排布。
此外,第二凹槽34与第三凹槽35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请再次参见图24和图25,第二凹槽34和第三凹槽35均为块状凹槽,或,如图26所示,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的再一种俯视图,第二凹槽34为块状凹槽,第三凹槽35为条状凹槽。
而且,无论在何种排布方式或何种形状下,均可通过对第二凹槽34和第三凹槽35的深度和/或投影面积进行调整的方式,实现二者体积的差异化设计。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7和图28所示,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同区域内的凹槽12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8为图27对应的俯视图,第一区域8包括第四子区域36和第五子区域37,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所在平面方向上,第四子区域36中第二封装部7的膜厚大于第五子区域37中第二封装部7的膜厚;凹槽12包括位于第四子区域36的第四凹槽38和位于第五子区域37的第五凹槽39,第四凹槽38的密度大于第五凹槽39的密度,从而利用密度更大的第四凹槽38更大程度地减缓第四区域中彩膜材料的流动,使第四区域所形成的彩膜层10更厚一些,进一步弱化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内彩膜层10的膜厚差异。
其中,第四凹槽38和第五凹槽39的排布方式和形状与第二凹槽34和第三凹槽35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9所示,图29为图2沿A1-A2方向的又一种剖视图,第二封装部7包括围绕第一封装部6的凸起封装部40和围绕凸起部的下坡封装部41,沿显示区1的中心指向非显示区2的方向,凸起封装部40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方向上的膜厚先递增后递减,下坡封装部4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3方向上的膜厚递减;凸起封装部40位于显示区1,下坡封装部41的至少部分位于非显示区2,此时,第二封装部7全部位于显示区1或仅有最外围的部分位于非显示区,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较窄,屏占比更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30所示,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30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阵列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封装层,位于所述阵列层背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封装层包括第一封装部和围绕所述第一封装部的第二封装部,其中,所述第一封装部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封装部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封装部所在区域为第一区域;
彩膜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第一膜层,位于所述彩膜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且与所述彩膜层相邻,所述第一膜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膜层部,所述第一膜层部朝向所述彩膜层的一侧具有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遮光层,位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彩膜层之间;
所述第一膜层为所述遮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膜层为所述封装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触控层,位于所述封装层与所述彩膜层之间,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电极层和触控绝缘层,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封装层背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触控绝缘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背向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所述第一膜层为所述触控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阵列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发光层;
所述第一区域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一膜层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的微结构,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微结构与所述发光层交叠;
所述第一膜层部朝向所述彩膜层的一侧具有第一凹槽与第一非凹槽,所述微结构为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彩膜层的折射率,所述微结构为所述第一非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微结构覆盖所述发光层,且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所述微结构的中心轴与所述发光层的中心轴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结构包括第一微结构和第二微结构,所述第一微结构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微结构与所述发光层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微结构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的面积为S1,所述第二微结构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方向上的投影的面积为S2,S1>S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结构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为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结构为所述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非凹槽的侧壁环绕形成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非凹槽的侧壁与所述第一非凹槽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A,A<9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非凹槽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分部与所述发光层所在平面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分部的所述侧壁与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A1,所述第二分部的所述侧壁与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为A2,A1<A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二子区域和第三子区域,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方向上,所述第二子区域中所述第二封装部的膜厚大于所述第三子区域中所述第二封装部的膜厚;
所述凹槽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子区域的第二凹槽和位于所述第三子区域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体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
和/或,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凹槽的投影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凹槽的投影的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四子区域和第五子区域,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方向上,所述第四子区域中所述第二封装部的膜厚大于所述第五子区域中所述第二封装部的膜厚;
所述凹槽包括位于所述第四子区域的第四凹槽和位于所述第五子区域的第五凹槽,所述第四凹槽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五凹槽的密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封装部包括围绕所述第一封装部的凸起封装部和围绕所述凸起部的下坡封装部,沿所述显示区的中心指向所述非显示区的方向,所述凸起封装部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方向上的膜厚先递增后递减,所述下坡封装部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方向上的膜厚递减;
所述凸起封装部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下坡封装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661483.XA 2021-06-15 2021-06-1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39424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1483.XA CN113394242B (zh) 2021-06-15 2021-06-1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1483.XA CN113394242B (zh) 2021-06-15 2021-06-1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4242A true CN113394242A (zh) 2021-09-14
CN113394242B CN113394242B (zh) 2022-07-22

Family

ID=77621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1483.XA Active CN113394242B (zh) 2021-06-15 2021-06-15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424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8737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9861A (zh) * 2014-12-31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7731873A (zh) * 2017-10-12 2018-0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oled显示器件
KR20180047560A (ko) * 2016-10-31 2018-05-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9616580A (zh) * 2018-10-23 2019-04-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860411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
CN110350106A (zh) * 2019-07-15 2019-10-1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444681A (zh) * 2019-07-22 2019-11-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0556407A (zh) * 2019-08-30 2019-12-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66745A (zh) * 2020-07-09 2020-10-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310322A (zh) * 2020-10-30 2021-02-0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331707A (zh) * 2020-10-29 2021-02-0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9861A (zh) * 2014-12-31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
KR20180047560A (ko) * 2016-10-31 2018-05-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7731873A (zh) * 2017-10-12 2018-02-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oled显示器件
CN109860411A (zh) * 2017-11-30 2019-06-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
CN109616580A (zh) * 2018-10-23 2019-04-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0350106A (zh) * 2019-07-15 2019-10-1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444681A (zh) * 2019-07-22 2019-11-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发光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0556407A (zh) * 2019-08-30 2019-12-1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66745A (zh) * 2020-07-09 2020-10-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331707A (zh) * 2020-10-29 2021-02-0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10322A (zh) * 2020-10-30 2021-02-0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8737A1 (zh) * 2021-12-13 2023-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4242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01781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10758B (zh) 透明显示装置
CN1097131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253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2920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1320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5188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727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EP4064358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1217806A1 (zh) 一种显示面板
WO2023246492A1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车载显示系统
CN11127651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CN11339424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70782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29386A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13745433A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278681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2574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32026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629214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5666161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58974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11088277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73459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13355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