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1718A - 参数设置装置和参数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参数设置装置和参数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1718A
CN113391718A CN202110268276.8A CN202110268276A CN113391718A CN 113391718 A CN113391718 A CN 113391718A CN 202110268276 A CN202110268276 A CN 202110268276A CN 113391718 A CN113391718 A CN 113391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display
user
adjustment mode
operation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682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齐藤康祐
神谷俊一
今井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91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1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HBROADCAST COMMUNICATION
    • H04H60/00Arrangements for broadcast applications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broadcast space-time; Broadcast-related systems
    • H04H60/02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 information; Arrangements for generating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with a direct linking to broadcast information or to broadcast space-time; 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generation of broadcast information and broadcast-related information
    • H04H60/04Studio equipment; Interconnection of studio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04Coupling between buses
    • G06F13/4022Coupling between buses using switching circuits, e.g. switching matrix, connection or expansion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2Interface to dedicated audio devices, e.g. audio drivers, interface to CODEC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7Audio in a user interface, e.g. using voice commands for navigating, audio feedbac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一种参数设置装置,包括第一显示设备、被配置为接收对用于调节发送电平的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或对用于调节除发送电平以外的第一参数的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的模式操作控制器、以及处理控制器。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处理器控制第一显示设备在第一显示设备上显示总线选择屏幕,基于所显示的选择屏幕上的操作来选择总线,使第一操作控制器在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到对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时调节所选总线的发送电平,以及使第一操作控制器在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到对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时调节第一参数。

Description

参数设置装置和参数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涉及参数设置装置和参数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JP 2006-67106 A公开了一种音频混频器,包括提供有触摸面板的显示器和分配触摸部分的功能的操作控制器。
音频混频器还包括被配置为调节特定总线的发送电平的操作控制器。
发明内容
在某些情况下,音频混频器被提供有用于多个用户的多个显示器。然后,对于远离操作控制器的用户难以操作操作控制器。另一方面,如果在多个显示器中的每个显示器中提供如JP 2006-67106 A中的操作控制器,则操作控制器的数量增加。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操作控制器的数量的参数设置装置和参数设置方法。
一种参数设置装置,包括第一显示设备、被配置为接收对用于调节发送电平的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或对用于调节除发送电平以外的第一参数的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的模式操作控制器、以及处理控制器。控制器包括处理器。处理器控制第一显示设备在第一显示设备上显示总线选择屏幕,基于所显示的选择屏幕上的操作来选择总线,使第一操作控制器在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到对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时调节所选总线的发送电平,以及使第一操作控制器在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到对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时调节第一参数。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减少操作控制器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音频混频器的前透视图。
图2是音频混频器的前视图。
图3是音频混频器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音频混频器的每个部分的尺寸和角度的侧视图。
图5是音频混频器的一部分的放大前透视图。
图6是示出音频混频器的硬件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在信号处理器104、音频I/O 103和CPU 106中执行的信号处理块901的功能配置的图。
图8是示出特定输入通道i的信号处理的配置的图。
图9是示出通道编码器模式的状态的前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屏幕编码器模式的状态的前透视图。
图11是示出在显示参数分配窗口507的状态下显示器51的显示模式的图。
图12是示出所选发送状态的显示器51的显示模式的图。
图13是示出CPU 106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4示出了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14。
图15示出了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14。
图16是示出当按下用户定义键6143时CPU 106的操作的图。
图17是示出固定模式的图。
图18是示出自定义模式的图。
图19是示出自定义模式的图。
图20是示出当从固定模式转换(shift)到自定义模式时CPU 106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当用户在第一状态下的自定义模式下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时CPU 106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2是示出当用户在第二状态下的自定义模式下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时CPU 106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3是音频混频器的前视图。
图24是示出在显示器51、52和53中的任何一个上显示的链接设置屏幕的示例的图。
图25是示出链接设置屏幕的示例的图。
图26是示出第一盘位(bay)Pt1和第三盘位Pt3的视图。
图27是示出链接设置屏幕的示例的图。
图28是示出第一盘位Pt1和第二盘位Pt2的视图。
图29是示出链接设置屏幕的示例的图。
图30是示出链接设置屏幕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音频混频器的前透视图。图2是音频混频器的前视图。图3是音频混频器的侧视图。图4是示出音频混频器的每个部分的尺寸和角度的侧视图。图5是音频混频器的一部分的放大前透视图。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作为本公开的音频处理装置或参数设置装置的示例的音频混频器10,包括操作面板20和主体30。操作面板20布置在主体30的前面,即,在操作者侧。操作面板20和主体30形成一体式壳体。构成音频混频器10的各种电路板等布置在壳体中。
[操作面板20的形状]
操作面板20具有第一表面21、第二表面22和第三表面23。第一表面21、第二表面22和第三表面23按此顺序连接。第一表面21是水平表面。水平表面是当音频混频器10布置在水平面上时也是水平的表面。
第二表面22被布置成相对于第一表面21竖立,并且相对于第一表面21形成预定角度θ22(参见图4)。第三表面23被布置成相对于第一表面21竖立,并且相对于第一表面21形成角度θ23(参见图4)。角度θ23对应于本公开的“第一角度”,角度θ22对应于本公开的“第二角度”。结果,连接到与连接到第二表面22的端部相对的第一表面21的端部的侧端表面是操作面板20的最前面部分202。此外,与连接到第二表面22的端部相对的第三表面23的端部是操作面板的最上面部分201。即,当从前面观看操作面板20时,第一表面21、第二表面22和第三表面23在上下方向上连接。此外,当从侧面观看操作面板20时,第一表面21、第二表面22和第三表面23以基本类似于以操作面板20的前侧的上侧为中心的圆弧的形状连接。
在这种配置中,角度θ23大于角度θ22(θ23>θ22)。此外,第二表面22和第三表面23连接成相对于第一表面21具有逐渐增大的倾斜。这里,如图4所示,通过调整角度θ23和角度θ22,从基准位置Pv到第三表面23的距离等于或小于从基准位置Pv到第一表面21的距离。换句话说,第三表面23与第一表面21一样远离基准位置Pv,或者比第一表面21更接近基准位置Pv。
注意,要比较的距离是第一表面21和第三表面23在相同条件下计算的相对于基准位置Pv的距离。具体地,例如,比较基准位置Pv和作为从基准位置Pv到第一表面21的垂直线的末尾(foot)的点之间的距离DIS21(对应于距离R)以及基准位置Pv和作为从基准位置Pv到第三表面23的垂直线的末尾的点之间的距离DIS23。在这种情况下,距离DIS23等于或小于距离DIS21(DIS23≤DIS21)。此外,作为另一示例,在侧视图中,比较基准位置Pv与第一表面21上距离基准位置Pv最远的点(靠近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之间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DIS21L以及基准位置Pv与第三表面23上距离基准位置Pv最远的点(靠近第三表面23和第二表面22之间的连接点)之间的距离DIS23L。在这种情况下,距离DIS23L等于或小于距离DIS21L(DIS23L≤DIS21L)。严格地说,这里所指的“相等”是指“相同”,但包括由制造误差等引起的变化。
这里,基准位置Pv是在高度方向上与操作面板20的最前面部分202分离预定距离(在图4的情况下是距离R)并且高于操作面板20的最上面部分201的位置。也就是说,最前面部分202和基准位置Pv之间的距离R大于以第一表面21为基准的操作面板20的最上面部分201的高度H。
当操作音频混频器10时,操作者需要在直观地(visually)识别与音频混频器10相对的一侧上的表现场地(performance venue)等的同时操作操作面板20。也就是说,操作者需要在直观地识别操作面板20的同时直观地识别表现场地。因此,操作者的眼睛的位置不可避免地高于操作面板20的最上面部分201。同时,当操作操作面板20时,操作者通常在其身体接近操作面板20的最前面部分202的情况下操作操作面板20,以便操作整个操作面板20。因此,操作者的眼睛的位置存在于操作面板20的最前面部分202的高度方向上的延长线上。出于此原因,上述基准位置Pv对应于在音频混频器10的一般使用期间操作者的眼睛的位置。也就是说,基于音频混频器10的操作者的一般位置来设置基准位置Pv。
如上所述,由于第三表面23比第一表面21更接近基准位置Pv,因此操作者可以容易地操作整个操作面板20。也就是说,音频混频器10可以改进操作面板20的可操作性。
更具体地,角度θ23优选大于35°。结果,操作者可以容易地在第三表面23上执行与在第一表面21上的操作类似的操作。
角度θ22优选地是小于角度θ23的一半的角度。结果,第二表面22减轻了从第一表面21到第三表面23的倾斜度的突然变化。因此,操作者能够容易地看到、理解从第一表面21到第三表面23的连接,并且容易地执行操作。
如图4所示,在音频混频器10中,第一表面21的长度L21短于第三表面23的长度L23。这里,在侧视图中,从最前面部分202到第三表面23的距离可以是最前面部分202和第三表面23与第二表面22连接的位置(第三表面23上最靠近最前面部分202的位置)之间的距离D3N,可以是第三表面23的中心位置和最前面部分202之间的距离D3C,或者可以是最前面部分202和第三表面23上最上面部分201的位置(第三表面23上距离最前面部分202最远的位置)之间的距离D3F。此外,距离的基准可以是第三表面23上的任何位置。也就是说,整个第三表面23比传统配置中的更接近操作面板20的最前面部分202。利用这种配置,音频混频器10可以减小装置的深度和尺寸。此外,利用这种配置,可以缩短从操作面板20的最前面部分202到第三表面23的距离,从而改进可操作性。
第二表面22的长度L22比第一表面21的长度L21短。结果,第一表面21和第三表面23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操作者容易直观地识别布置在第一表面21上的混频电位器(fader)(细节将在后面描述)和布置在第三表面23上的显示器的显示元件(细节将在后面描述)之间的关系。
[布置在操作面板20上的操作控制器等的布置]
如图1和图2所示,音频混频器10包括多个混频电位器31、多个混频电位器32、多个混频电位器33、多个ON开关411、多个ON开关421、多个ON开关431、多个SEL开关412、多个SEL开关422、多个SEL开关432、多个编码器413、多个编码器423、多个编码器433、显示器51、显示器52、显示器53、组选择部分(bank selection section)611、组选择部分621、组选择部分631、触摸和转动旋钮612、触摸和转动旋钮622、触摸和转动旋钮632、编码器分配键613、编码器分配键623、编码器分配键633、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14、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24、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34、用户定义键部分71和所选通道部分73。
多个混频电位器31、多个混频电位器32和多个混频电位器33是通道操作控制器的示例,并且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多个ON开关411、多个ON开关421和多个ON开关431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多个SEL开关412、多个SEL开关422和多个SEL开关432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多个编码器413、多个编码器423和多个编码器433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显示器51、显示器52和显示器53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触摸面板分别层压在显示器51、显示器52和显示器53上。组选择部分611、组选择部分621和组选择部分631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触摸和转动旋钮612、触摸和转动旋钮622以及触摸和转动旋钮632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注意,当触摸面板上的参数、图像等被触摸并且与参数、图像等对应的值被分配给旋钮时,触摸和转动旋钮是接收由旋钮的操作引起的值的变化的操作控制器。编码器分配键613、编码器分配键623和编码器分配键633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14、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24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34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
操作面板20在宽度方向(横向(图1和图2中的X方向))上具有第一操作部分Pt1、第二操作部分Pt2和第三操作部分Pt3。
多个混频电位器31、多个ON开关411、多个SEL开关412、多个编码器413、显示器51、组选择部分611、触摸和转动旋钮612、编码器分配键613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14布置在第一操作部分Pt1中。多个混频电位器31和组选择部分611布置在第一表面21上。多个ON开关411、多个SEL开关412、多个编码器413以及触摸和转动旋钮612布置在第二表面22上。显示器51、编码器分配键613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14布置在第三表面23上。
多个混频电位器32、多个ON开关421、多个SEL开关422、多个编码器423、显示器52、组选择部分621、触摸和转动旋钮622、编码器分配键623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24布置在第二操作部分Pt2中。多个混频电位器32和组选择部分621布置在第一表面21上。多个ON开关421、多个SEL开关422、多个编码器423以及触摸和转动旋钮622布置在第二表面22上。显示器52、编码器分配键623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24布置在第三表面23上。
多个混频电位器33、多个ON开关431、多个SEL开关432、多个编码器433、显示器53、组选择部分631、触摸和转动旋钮632、编码器分配键633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34布置在第三操作部分Pt3中。多个混频电位器33和组选择部分631布置在第一表面21上。多个ON开关431、多个SEL开关432、多个编码器433以及触摸和转动旋钮632布置在第二表面22上。显示器53、编码器分配键633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34布置在第三表面23上。
用户定义键部分71和所选通道部分73中的每一个包括多种类型的操作控制器。在第二操作部分Pt2和第三操作部分Pt3之间布置用户定义键部分71和所选通道部分73。用户定义键部分71布置在第一表面21上,并且所选通道部分73布置在第三表面23上。用户定义键部分71和所选通道部分73在操作面板20的横向方向上被布置在基本相同的位置。
上述各种操作控制器在第一操作部分Pt1中的布置、上述各种操作控制器在第二操作部分Pt2中的布置以及上述各种操作控制器在第三操作部分Pt3中的布置是相同的。因此,将参考图5以第二操作部分Pt2为例来描述在每个操作部分中的多个类型的操作控制器等的布置的具体示例。
如图5所示,多个混频电位器32布置在第一表面21上。多个混频电位器32沿操作面板20的横向(图1和图5中的X方向)等间隔布置。此时,多个混频电位器32被布置成使得移动方向平行于操作面板20的深度方向(图1和图5中的D方向)。
多个ON开关421、多个SEL开关422和多个编码器423布置在第二表面22上。多个ON开关421、多个SEL开关422和多个编码器423被布置成分别对应于多个混频电位器32。也就是说,一个ON开关421、一个SEL开关422和一个编码器423被布置用于一个混频电位器32。
多个ON开关421、多个SEL开关422和多个编码器423按照从连接到第一表面21的端部到第二表面22上的、连接到第三表面23的端部的顺序布置。换句话说,多个ON开关421布置在第二表面22上第一表面21附近,多个编码器423布置在第二表面22上第三表面23附近,多个SEL开关422布置在多个ON开关421和多个编码器423之间。
对应于一个混频电位器32的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在混频电位器32的移动方向的延长线上并排对齐。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按此顺序彼此相邻地布置。换句话说,在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之间没有布置其他操作控制器。利用这样的配置,操作者能够以容易的方式直观地识别构成一个通道的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在操作面板20上绘制限定通道条的多条分割线45。多条分割线45具有在操作面板20的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上连续延伸的形状。多条分割线45在延伸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到达与连接到第二表面22的端部相对的第一表面21的端部,另一端部到达连接到第三表面23的第二表面22的端部。结果,多条分割线45分割与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的集合相对应的每个通道的区域。利用这种配置,操作者能够以更容易的方式直观地识别构成一个通道的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图5所示,在操作面板20中,被多条分割线45分割的多个通道操作区域450中的相邻通道操作区域450的颜色不同。利用这种配置,操作者可以更容易地识别多个通道,并且以更容易的方式直观地识别构成一个通道的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多条分割线45在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上连接。因此,对于操作者,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看起来具有连续性。因此,即使第一表面21的长度L21短于第三表面23的长度L23,操作面板20的上部和下部之间的尺寸平衡也是良好的。特别地,如果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之间的角度θ22小于第一表面21和第三表面23之间的角度θ23的一半,则该视觉效果进一步改善。
显示器52布置在第三表面23上。触摸面板层压在显示器52上。也就是说,显示器52还可以用作一种类型的操作控制器,作为触摸面板显示器。
在操作面板20的横向(图1和图5中的X方向)上,显示器52被布置在与多个混频电位器32的布置区域相同的位置。换句话说,显示器52在操作面板20的垂直方向(图1和图5中的Y方向)上与多个混频电位器32并排对齐,并且当从前面观看操作面板20时,其以与多个混频电位器32的布置区域基本相同的宽度布置在多个混频电位器32的布置区域的上方。结果,操作者能够以容易的方式直观地识别多个混频电位器32和显示器52之间的对应关系。在该配置中,在操作面板20的垂直方向(图1和图5中的Y方向)上,显示器52布置在从多个混频电位器32开始布置了多个ON开关421、多个SEL开关422和多个编码器423的延长线上。结果,操作者能够以容易的方式直观地识别显示器52与多个混频电位器32、多个ON开关421、多个SEL开关422和多个编码器423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显示器52显示多条通道信息522和多条操作信息523。通道信息522表示由对应的混频电位器32分配的通道。操作信息523表示为该通道设置的操作状态。
更具体地,显示器52对于上述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的每个集合,即对于每个通道,显示多条通道信息522和多条操作信息523。显示器52在多个混频电位器32的移动方向的延长线上显示多条通道信息522和多条操作信息523。换句话说,显示器52在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的集合对齐的方向的延长线上显示通道信息522和操作信息523。结果,操作者能够以容易的方式直观地识别通道信息522与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如图5所示,显示器52在显示区域的下部,更优选地在显示区域的下端,显示通道信息522。结果,通道信息522与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因此,操作者能够以更容易的方式直观地识别通道信息522与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外,显示器52显示分割多条通道信息522和多条操作信息523的分割线521。显示器52在分割线45的延长线上显示分割线521。结果,操作者能够以容易的方式识别通道信息522与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进一步识别操作信息523与混频电位器32、ON开关421、SEL开关422和编码器423中的每一个之间的对应关系。
组选择部分621包括多种类型的操作控制器、显示器等。组选择部分621布置在第一表面21上。组选择部分621被布置成与多个混频电位器32的布置区域相邻。
触摸和转动旋钮622布置在第二表面22上。触摸和转动旋钮622被布置成与多个ON开关421、多个SEL开关422和多个编码器423的布置区域相邻。
编码器分配键623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24布置在第三表面23上。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24包括多种类型的操作控制器等。编码器分配键623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24被布置成与显示器52相邻。
组选择部分621、触摸和转动旋钮622、编码器分配键623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24沿着操作面板20的垂直方向(图1和图5中的Y方向)并排对齐。
[混频器10的硬件配置]
图6是示出音频混频器10的主要硬件配置的框图。音频混频器10包括显示器101、操作部分102、音频I/O 103、信号处理器104、网络I/F 105、CPU 106、闪存107和RAM 108。这些配置经由总线210连接。
CPU 106控制音频混频器10的操作。CPU 106通过将存储在作为存储介质的闪存107中的预定程序读入RAM 108并执行该程序来执行各种操作。注意,该程序不必存储在装置本身的闪存107中。例如,可以从诸如服务器的另一装置下载程序并读入RAM 108。
例如,CPU 106向和从音频I/O 103输入和输出声音信号,或者控制信号处理器104中的混频处理和效果处理,并且改变与之相关的参数的值。CPU106是本公开中的“控制器”的示例。
显示器101对应于上述显示器51、52和53、发光二极管(LED)等。显示器101根据CPU106的控制来显示各种类型的信息。
操作部分102从用户接收对音频混频器10的操作。操作部分102包括各种操作控制器。此外,操作部分102可以由层压在显示器51、52和53上的触摸面板构成。
信号处理器104包括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这些数字信号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诸如混频处理和效果处理。信号处理器104对从音频I/O 103提供的声音信号执行诸如混频处理和效果处理的信号处理。信号处理器104在经过信号处理之后经由音频I/O 103输出数字声音信号。
[混频器10的信号处理功能]
图7是示出在信号处理器104、音频I/O 103和CPU 106中执行的信号处理块901的功能配置的图。如图7所示,信号处理块901包括输入插片(patch)1041、输入通道1042、总线1043、输出通道1044和输出插片1045。在此示例中,输入通道32具有72(1-72)个通道。总线1043包括各种总线,诸如立体声总线、MIX总线和矩阵(MATRIX)(矩阵)总线。输出通道1044是处理从每个总线发送的声音信号的块。
从输入插片1041向输入通道1042的每个输入通道i提供音频信号。图8是示出特定输入通道i的信号处理的配置的图。输入通道1042的输入信号处理块1541对从输入插片1041提供的音频信号执行诸如均衡器(EQ)和压缩器(COMP)的信号处理。
输入通道1042的每个输入通道i在经过信号处理之后选择性地将音频信号发送到后续总线(立体声总线1043A、MIX总线1043B、矩阵总线1043C等)。
由输入通道i发送的音频信号的电平由用户针对每个总线单独地调整。例如,在电平调整块1542中调整发送到立体声总线1043A的音频信号的电平。电平调整块1542例如对应于多个混频电位器31、32和33中的任何一个。电平调整块1542响应于多个混频电位器31、32和33的位置来调整音频信号的电平。
此外,在电平调整块1543中调整发送到MIX总线1043B的音频信号的电平。电平调整块1543例如对应于多个编码器413、423和433中的任何一个。使用旋转操作控制器来配置多个编码器413、423和433中的每一个。电平调整块1543响应于多个编码器413、423和433的旋转位置来调整音频信号的电平。
在此示例中,MIX总线1043B被路由到矩阵总线1043C。矩阵总线1043C混频从MIX总线1043B发送的音频信号。
在电平调整块1544中调整发送到矩阵总线1043C的音频信号的电平。电平调整块1544例如对应于在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24中提供的用户定义旋钮6141。稍后将描述用户定义旋钮6141。电平调整块1544响应于用户定义旋钮6141的旋转位置来调整音频信号的电平。
立体声总线1043A、MIX总线1043B和矩阵总线1043C中的每一个混频所提供的音频信号并将混频的音频信号输出到对应的输出通道1044。
输出通道1044的每个通道对输入音频信号执行诸如均衡器和压缩器的信号处理。经过信号处理之后的音频信号被提供给音频I/O 103。
[编码器]
将参考图9描述编码器413。由于编码器413、423和433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因此在图9中将编码器413作为代表来描述。
编码器413是旋转操作控制器。编码器413被提供用于通道条中的每个通道。CPU106检测编码器413的操作量。CPU 106检测编码器413的操作量作为在第一模式(屏幕编码器模式)下显示在显示器51上的参数的第一操作量,并且检测编码器413的操作量作为在第二模式(通道编码器模式)下每个通道的参数的第二操作量。
图9是示出通道编码器模式的状态的前透视图。图10是示出屏幕编码器模式的状态的前透视图。
如图9所示,显示器51在通道编码器模式下显示通道名称501、通道参数502、参数名称503和屏幕参数窗口504。显示器51进一步在屏幕参数窗口504中显示操作控制器图标505。
在显示器51的最下部,针对每个通道显示通道名称501。换句话说,通道名称501显示在最接近每个通道的各种操作控制器的位置。结果,即使通道名称没有打印在通道条上,用户也可以容易地确定每个通道的名称。此外,音频混频器10不需要安定(secure)打印通道名称的位置,因此,可以减小壳体的尺寸。
针对每个通道显示通道参数502。跨多个通道显示参数名称503。也就是说,显示器51在通道编码器模式下跨多个通道显示参数。此外,在图9的示例中,显示器51高亮显示参数名称503。另一方面,在屏幕编码器模式下,如图10所示,不显示参数名称503。
用户可以通过直观地识别参数名称503来容易地确定编码器413的状态是通道编码器模式。此外,用户可以通过查看参数名称503来容易地确定分配给编码器413的参数。
在屏幕编码器模式下,屏幕参数窗口504改变多个操作控制器图标505的显示模式。例如,如图10所示,操作控制器图标被白色框包围。结果,用户可以容易地确定编码器413的状态是屏幕编码器模式。
编码器分配键613被布置在显示器51的右侧。编码器分配键613在通道编码器模式下发光。结果,用户能够以容易的方式直观地识别编码器413的状态是通道编码器模式。
编码器分配键613是接收用于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switch)的操作的接收器或模式操作控制器的示例。当用户按下编码器分配键613时,CPU 106在通道编码器模式和屏幕编码器模式之间切换。
图13是示出CPU 106的操作的流程图。当接收到对编码器分配键613的操作时,CPU106首先在显示器51上显示屏幕参数窗口504(s11)。
图11是示出在显示参数分配窗口507的状态下显示器51的显示模式的图。当用户操作编码器分配键613时,显示器51显示如图11所示的参数分配窗口507。在图11的示例中,参数分配窗口507包括屏幕编码器区域和通道条编码器区域。通道条编码器区域显示要分配的参数列表。在图11的示例中,通道条编码器区域显示模拟增益(A.GAIN)、高通滤波器(HPF)、MIX发送、矩阵(MTRX)发送(send)和选择发送的参数。矩阵发送用于收集多个声音信号并将收集到的声音信号路由到除用于主输出的地方之外的地方。
当接收到选择要分配的参数的操作(例如,触摸A.GAIN的操作)时(S12:是),CPU106切换到图9所示的通道编码器模式,并使编码器413用作接收模拟增益的操作控制器(S13)。
如果接收到触摸高通滤波器(HPF)、MIX发送和MTRX发送的操作,则CPU 106使得各个编码器413用作接收高通滤波器的增益、到MIX总线的发送电平和到MTRX总线的发送电平的操作控制器。此外,当接收到触摸所选发送的操作时,CPU 106使编码器413用作被配置为接收从SEL开关412所选择的通道到特定总线的发送电平的操作控制器,如图12所示。图12的示例是接收从通道1和通道8到MIX1总线的发送电平的状态。参数名称503指示所选发送,并且还显示目的地总线。在混频发送的情况下,参数名称503还显示目的地。对于MTRX发送,显示源总线的名称。
另一方面,当在图11的参数分配窗口507中接收到触摸屏幕编码器区域的操作时(S12:否→S14:是),CPU 106切换到图10所示的屏幕编码器模式(S15)。替代地,当再次接收对编码器分配键613的操作时(S14:否→S16:是),CPU 106切换到屏幕编码器模式。
当经过预定时间而没有任何操作时(S18:是),CPU 106关闭参数窗口504(S19)并结束操作。
注意,在显示参数窗口504的状态下,当在除通道条编码器区域以外的地方接收到触摸操作时,CPU 106可以切换到屏幕编码器模式。此外,在未显示参数窗口504的状态下,当在触摸面板上接收到触摸操作时,CPU 106可以切换到屏幕编码器模式。
也就是说,CPU 106接收对编码器分配键613的操作,并且仅当进一步接收到选择要分配的参数的操作时才切换到通道编码器模式。
注意,编码器413还可以接收推动操作。当用户在按下编码器413的同时执行旋转操作时,可以更精细地设置关于旋转量的变化的参数的操作量。也就是说,即使旋转量相同,当编码器413在被推动的同时被操作时,CPU106接收旋转量作为小操作量。结果,用户可以执行更精确的操作。
编码器413还用作分配参数的开/关开关。例如,当分配高通滤波器的参数时,编码器413用作高通滤波器的开/关开关。CPU 106在检测特定操作控制器的操作和对编码器413的推动操作时激活开/关开关以工作。
如图9至图12所示,在通道条的右侧设置有shift(转换)键650。shift键650是特定操作控制器的示例。当按下shift键650并且CPU 106检测到对编码器413的推动操作时,推动操作被接收为特定操作(分配给推动编码器413的参数的开操作或关操作)。另一方面,当检测到对编码器413的推动操作而没有检测到对shift键650的操作时,CPU 106不接收开/关操作。
结果,CPU 106仅当用户有意地推动编码器413时才能接收开/关操作,并且可以忽略非有意的推动操作。
本实施例的音频混频器10包括用于通道条中的每个通道的编码器413。编码器413用作屏幕编码器或通道编码器。结果,音频混频器10不一定分别配备有屏幕编码器和通道编码器。因此,音频混频器10可以减少操作控制器的数量。此外,音频混频器10可以缩短外壳的深度,并且显示器51可以更靠近用户的位置。由于显示器51更接近用户的位置,因此即使通道名称没有打印在通道条上,用户也可以容易地确定每个通道的名称。音频混频器10不需要安定打印通道名称的位置,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壳体的尺寸。
此外,编码器413通常用作屏幕编码器。也就是说,编码器413仅在接收到对编码器分配键613的操作时才用作通道编码器,并且进一步接收选择要分配的参数的操作。因此,用户基本上使用编码器413作为屏幕编码器。结果,与存在两个编码器的情况相比,用户不需要确定哪个编码器是屏幕编码器,并且操作不会有错误。
[用户定义旋钮]
接下来,将参考图14、图15和图16描述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14、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24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34。注意,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14、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24和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34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因此,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14将在图14、图15和图16中作为代表来描述。
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14包括用户定义旋钮6141、旋钮显示器6142和用户定义键6143。用户定义旋钮6141是旋转操作控制器。然而,用户定义旋钮6141可以是诸如混频电位器的另一操作控制器。用户定义旋钮6141用作被配置为调整到特定总线的发送电平的操作控制器(第一调整模式)。替代地,用户定义旋钮6141还用作被配置为调整显示器51上显示的某个参数的操作控制器(第二调整模式)。
旋钮显示器6142是相对小于显示器51的简单显示器。旋钮显示器6142显示分配给用户定义旋钮6141的功能和该功能的调整量。
用户定义键6143是按钮。当用户按下用户定义键6143时,CPU 106在显示器51上显示用于选择将用户定义旋钮6141设置为第一调整模式还是第二调整模式的图像(用户定义窗口510)(S21)。
用户定义窗口510包括发送选项卡图像511和用户定义选项卡图像512。当用户触摸发送选项卡图像511时(S22:是),CPU 106将模式改变为图14所示的第一调整模式(S23)。
在第一调整模式下,显示器51在用户定义窗口510中显示滚动条513和总线选择图像514。在总线选择图像514中,显示多个总线和到各个总线发送电平。在图14中,显示MIX1到MIX5总线。当用户向上或向下滑动滚动条513时,显示其他混频总线。用户从总线选择图像514中选择任何总线。在图14的示例中,选择MIX2总线。因此,CPU 106使得用户定义旋钮6141用作被配置为调整到MIX2总线的发送电平的操作控制器。注意,要发送到MIX2总线的信号是在用户定义旋钮6141所属的盘位(或稍后描述的组件)中选择的通道的信号。例如,用户触摸触摸面板上显示的通道概览屏幕上的任何通道,以将通道设置为所选状态。此外,由多个SEL开关412选择的通道也是要发送到MIX总线2的信号。此外,当在多个组件之间设置SEL链接(稍后将描述)时,针对通过触摸该通道或由其他组件中的SEL开关选择的通道而选择的任何通道,将信号设置为到MIX2总线。
在第一调整模式下,CPU 106响应于用户定义旋钮6141的旋转位置而改变到所选总线的发送电平。CPU 106在旋钮显示器6142上显示所选总线和发送电平。因此,即使当用户定义窗口510关闭时,用户也能够掌握分配给用户定义旋钮6141的总线和发送电平。
注意,CPU 106可以在第一调整模式下将与用户定义旋钮6141相同的功能分配给触摸和转动旋钮612。此外,当在第一调整模式下触摸显示器51上显示的特定参数时,CPU106可以向触摸和转动旋钮612分配特定参数。
注意,图14示出了其中用户定义旋钮6141用作被配置为针对MIX总线调整发送电平的操作控制器的示例。然而,CPU 106可以使得用户定义旋钮6141用作被配置为调整针对诸如矩阵总线的另一类型的总线的发送电平的操作控制器。在矩阵总线的情况下,用户定义旋钮6141用作被配置为针对每个源混频总线调整来自MIX总线的发送电平的操作控制器。
另一方面,当用户触摸用户定义选项卡图像512时(S22:否→S24:是),CPU 106显示如图15所示的参数图标517(S25)。在图15的示例中,显示器51显示屏幕亮度图标、面板亮度图标和所选通道增益图标。当然,显示器51也可以显示其他参数。此外,显示器51可以显示组(bank)选项卡图像(例如,组1到4的选项卡)并切换选项卡,使得可以进一步显示多个参数。
然后,当用户触摸参数图标517以选择参数时(S26:是),CPU 106将模式改变为第二调整模式(S27)。
当经过预定时间而没有任何操作时(S28:是),CPU 106关闭用户定义窗口510(S29)并结束操作。
在第二调整模式下,分配给用户定义旋钮6141的参数是由用户定义的参数。在图15的示例中,选择所选通道增益图标。因此,用户定义旋钮6141用作调整由SEL开关412所选择的通道的增益的操作控制器。
然而,用户定义旋钮6141可以自动分配除由用户定义的参数之外的参数。例如,用户定义旋钮6141可以自动分配最常使用的参数。
在上述示例中,音频混频器10包括物理操作控制器(用户定义键6143),其被配置为接收对第一调整模式的指定和对第二调整模式的指定,并且CPU106在接收到对用户定义键6143的操作之后,经由模式操作控制器或接收器(触摸面板)接收对第一调整模式的指定或对第二调整模式的指定。然而,用户定义键6143不是必需的。例如,CPU 106可以在显示器51上显示图标图像以调出用户定义窗口510,并且当接收到对图标图像的触摸操作时调出用户定义窗口510。
音频混频器10被提供有用于多个用户的多个显示器51、52和53。音频混频器10将用户定义旋钮部分614、624和634布置在显示器51、52和53的相应边缘附近。因此,多个用户可以操作各自的用户定义旋钮。此外,音频混频器10在显示器上显示目标总线,并在第一调整模式下接收任何总线的选择。结果,音频混频器10减少了操作控制器的数量。
[自定义混频电位器组]
将参考图17至图20描述自定义混频电位器组。在自定义混频电位器组中,用户可以将用户所需的任何通道分配给多个混频电位器31、32、33中的每一个。自定义混频电位器组可以通过操作组选择部分611、621和631而使用。CPU 106用作确定要分配给混频电位器的通道的通道确定器。
注意,组选择部分611、621和631具有相同的配置和功能。因此,组选择部分611将在图17至图20中作为代表来描述。图17示出了其中分配给各个混频电位器的通道是固定的固定混频电位器组模式(以下称为固定模式),图18和图19示出了自定义混频电位器组模式(以下称为自定义模式)。
组选择部分611包括第一固定组开关6110、第二固定组开关6111、MIX开关6112、矩阵开关6113、DCA开关6114、自定义开关6115、层显示器6116、6117和6118、以及层开关6119、6120、6121、6122、6123和6124。
第一固定组开关6110布置在组选择部分611的最左上方。第二固定组开关6111布置在组选择部分611的最右上方。MIX开关6112布置在第一固定组开关6110的下方。矩阵开关6113布置在第二固定组开关6111的下方。DCA开关6114布置在混频开关6112的下方。自定义开关6115布置在矩阵开关6113的下方。
层开关6119、6120、6121、6122、6123和6124按此顺序向下布置在自定义开关6115的下方。
层显示器6116布置在层开关6119和层开关6120的左侧。层显示器6117布置在层开关6121和层开关6122的左侧。层显示器6118布置在层开关6123和层开关6124的左侧。
当按下第一固定组开关6110时,CPU 106在层显示器6116、6117和6118上显示1到72的输入通道(IN)。
层显示器6116在层开关6119的旁边,即在显示区域的上方,显示1到12。层显示器6116在层开关6120的旁边,即在显示区域的下方,显示13至24。层显示器6117在层开关6121的旁边,即在显示区域的上方,显示25至36。层显示器6117在层开关6122的旁边,即在显示区域的下方,显示37至48。层显示器6118在层开关6123的旁边,即在显示区域的上方,显示49至60。层显示器6118在层开关6124的旁边,即在显示区域的下方,显示61至72。
当按下第二固定组开关6111时,CPU 106在显示层6116、6117和6118上显示输入通道73到144通道。应用与上述输入通道1-72通道相同的显示模式。
在图17的示例中,层开关6119被按下。因此,CPU 106从12个混频电位器31的左侧依次分配输入通道1到12通道。如果按下层开关6120,则CPU 106从12个混频电位器31的左侧依次分配输入通道13到24通道。
MIX开关6112和矩阵开关6113对应于输出侧层。当用户按下MIX开关6112并按下层开关6119时,CPU 106从12个混频电位器31的左侧依次分配MIX1至MIX12。当按下DCA开关6114时,CPU 106从12个混频电位器31的左侧依次分配DCA1至DCA12。
当用户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时,CPU 106转换到图18或图19所示的自定义模式。自定义模式有两种状态,即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图18是示出第一状态下的自定义模式的图,并且图19是示出第二状态下的自定义模式的图。在第一状态下,自定义开关6115亮起。在第二状态下,自定义开关6115亮起。
当用户在固定模式下短暂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时,CPU 106在第一状态下转换到自定义模式。第一状态是在短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时恢复固定模式的状态。
当用户在固定模式下长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时,CPU 106在第二状态下转换到自定义模式。第二状态是当长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时恢复固定模式的状态。在第二状态下,即使短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也不恢复固定模式。此外,当用户在第一状态下的自定义模式下长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时,CPU 106可以转换到第二状态。
图20是示出从固定模式转换到自定义模式时CPU 106的操作的流程图。当用户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时,CPU 106确定操作是长按操作(S31:是)还是短时间操作(S31:否→S32:是)。长按操作例如是连续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达500毫秒或更长时间的状态。例如,短时操作是在小于500毫秒内释放对自定义开关6115的按下的状态。
如果自定义开关6115被按下的时间小于500毫秒,则CPU 106在第一状态下转换到自定义模式(S33)。如果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的时间等于或长于500毫秒,则CPU 106在第二状态下转换到自定义模式(S34)。
当转换到自定义模式时,CPU 106如上所述使自定义开关6115亮起或闪烁。CPU106使自定义开关6115在第一状态下闪烁。CPU 106使自定义开关6115在第二状态下亮起。结果,用户可以容易地确定当前状态是自定义模式下的第一状态还是第二状态。
在自定义模式下,第一固定组开关6110、第二固定组开关6111、MIX开关6112、矩阵开关6113和DCA开关6114中的每一个都用作层开关。第一固定组开关6110用作层1的开关。第二固定组开关6111用作层2的开关。MIX开关6112用作层3的开关。MATRIX开关6113用作层4的开关。DCA开关6114用作层5的开关。
用户按下层1到层5的任何开关,并按下任何的层开关6119、6120、6121、6122、6123和6124。在图18和图19的示例中,按下MIX开关6112(即层3的开关)和层开关6121。因此,CPU106根据混频电位器和在层3-C中管理的通道之间的关系,将通道分配给每个混频电位器。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音频混频器10具有通过在自定义模式下将五层开关(第一固定组开关6110、第二固定组开关6111、MIX开关6112、矩阵开关6113和DCA开关6114)乘以六层开关6119、6120、6121、6122、6123和6124而获得的三十层。通过使第一固定组开关6110、第二固定组开关6111、MIX开关6112、矩阵开关6113和DCA开关6114用作层开关,音频混频器10可以增加层的数量而不增加物理操作控制器的数量。
图21是示出当用户在第一状态下的自定义模式下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时CPU 106的操作的流程图。
CPU 106确定操作是长按操作(S41:是)还是短时操作(S41:否→S42:是)。当CPU106确定是短时操作时,恢复固定模式(S43)。在长按操作的情况下,CPU106在第二状态下转换到自定义模式(S44)。
图22是示出当用户在第二状态下的自定义模式下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时CPU 106的操作的流程图。
CPU 106确定操作是否是长按操作(S51)。在长按操作的情况下,CPU106在第二状态下转换到自定义模式(S52)。也就是说,除非在第二状态下的自定义模式下长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否则固定模式不会恢复。
由于主要使用自定义模式的用户很少使用固定模式,因此优选音频混频器不返回到固定模式。另一方面,同时使用自定义模式和固定模式两者的用户希望容易地从自定义模式切换到固定模式。本实施例的音频混频器10仅通过短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作为第一操作而返回到第一状态下的固定模式。仅当长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作为第二操作时,音频混频器10才返回到第二状态下的固定模式。以这种方式,用户可以选择容易恢复固定模式的第一状态和难以恢复固定模式的第二状态。音频混频器10可以通过响应于用户请求的操作从自定义模式切换到固定模式。
注意,在上述示例中,作为第一操作,短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并且作为第二操作,长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也就是说,与第一操作相比,第二操作是相对复杂的操作。第二操作可以是需要相对比第一操作更长时间的操作。然而,与本公开中的第一操作相比,第二操作不一定是相对复杂的操作。例如,第一操作可以是双触。
注意,在上述示例中,通过短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的第一操作来切换第一状态下的固定模式和自定义模式。然而,从第一状态下的自定义模式返回到固定模式的操作和从固定模式转换到第一状态的操作(第一转换操作)可以是不同的操作。
此外,在上述示例中,通过长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的第二操作来切换第二状态下的固定模式和自定义模式。然而,从第二状态下的自定义模式返回到固定模式的操作和从固定模式转换到第二状态的操作(第二转换操作)可以是不同的操作。
此外,在上述示例中,通过长时间按下自定义开关6115的第二操作,进行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换。然而,进行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换的操作可以是另一操作(第三转换操作)。
[链接功能]
接下来,将参照图23的前视图来描述链接功能。
在图23中,第一操作部分Pt1、第二操作部分Pt2和第三操作部分Pt3分别被称为第一盘位Pt1、第二盘位Pt2和第三盘位Pt3。
第一盘位Pt1具有包括层压在显示器51上的触摸面板的第一组件550和包括布置在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上的一组操作控制器的第二组件220。第二盘位Pt2具有包括层压在显示器52上的触摸面板的第三组件551和包括布置在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上的一组操作控制器的第四组件221。第三盘位Pt3具有包括层压在显示器53上的触摸面板的第五组件552和包括布置在第一表面21和第二表面22上的一组操作控制器的第六组件222。
图24是示出在显示器51、52和53中的任何一个上显示的链接设置屏幕的示例的图。在链接设置屏幕上,显示L盘位、C盘位和R盘位的图像,以便分别对应于第一盘位Pt1、第二盘位Pt2和第三盘位Pt3。在链接设置屏幕上,被配置为接收组件之间的链接的设置的图标图像显示在L、C和R图像的下方。
链接包括用户对组件之间的各个组件执行的操作的同步。此外,链接包括对用户对组件之间的各个组件(例如,显示器的显示内容和混频电位器的位置)执行的操作的同步响应。
在链接设置屏幕的顶部,显示配置为接收SEL链接的设置的图像。SEL链接是指由多个SEL开关412、422和432选择的通道的链接。例如,如果在第一组件550和第三组件551中设置SEL链接,则在第一组件550和第三组件551中选择相同的通道。SEL链接显示图标(正方形)图像,其被配置为针对每个盘位选择屏幕SEL和面板SEL。用户触摸这些图标图像以设置SEL链接。
此外,在链接设置屏幕上,的,图标(正方形)图像还针对每个盘位在屏幕SEL和面板SEL之间显示。这些图标(正方形)图像意味着显示器51和面板(其上布置有诸如混频电位器的一组操作控制器)可以用于每个盘位。例如,如图24所示,当触摸和选择布置在L盘位、C盘位和R盘位的每个的屏幕SEL和面板SEL之间的图标图像时,音频混频器10可以分别由不同用户用于L盘位、C盘位和R盘位。例如,L盘位的用户使用第一组件550和第二组件220。C盘位的用户使用第三组件551和第四组件221。R盘位的用户使用第一组件550和第二组件220。
布置在C盘位和R盘位之间的“所选CH(频道)”的图标图像是被配置为选择显示通过所选通道部分73中的操作控制器操作的参数的显示器的图标图像。在图24的示例中,选择R。因此,在显示器53上显示通过所选通道部分73中的操作控制器操作的参数。此外,当在显示器53上显示的参数改变时,音频混频器10可以改变所选通道部分73的操作控制器。
接下来,在图25的示例中选择L盘位的面板SEL和R盘位的面板SEL。此外,还选择L盘位的屏幕SEL和面板SEL之间的图标。此外,还选择R盘位的屏幕SEL和面板SEL之间的图标。在这种情况下,链接第二组件220和第六组件222。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26所示,在第二组件220和第六组件222中选择相同的混频电位器组。当以这种方式选择相同的混频电位器组时,在组件之间同步对用户对各个组件执行的操作的响应。例如,用户利用SEL开关412选择输入通道1以改变第二组件220中的参数,还选择第六组件222的输入通道1的SEL开关432并改变参数。相反,当用户利用SEL开关432选择特定输入通道以改变第六组件222中的参数时,在第二组件220的SEL开关412中选择相同的输入通道并且改变参数。
在这种情况下,C盘位可以独立使用。因此,例如,可以在C盘位的第三组件551和第四组件221中设置输出通道的参数。C盘位的用户还可以操作所选通道部分73以操作输入通道侧上的参数,同时使用第三组件551和第四组件221来操作输出通道的参数。
在图27的示例中,选择L盘位的屏幕SEL和C盘位的屏幕SEL。此外,选择C盘位的面板SEL和R盘位的面板SEL。此外,还选择L盘位的屏幕SEL和面板SEL之间的图标。此外,还选择R盘位的屏幕SEL和面板SEL之间的图标。在这种情况下,链接第一组件550和第三组件551,并且链接第四组件221和第六组件222。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8所示,第二组件220和第四组件221的各自的操作控制器用作不同通道的操作控制器。然而,第一组件550(显示器51)和第三组件551(显示器52)可以用作对第二组件220的操作的显示器。
此示例适用于两个用户同时执行操作的情况。例如,左侧的用户可以参考第一组件550的显示器51上的特定输入通道(例如,输入通道1)的参数,并且在使用第二组件220操作输入通道的同时参考第三组件551的显示器52上的特定效果的细节。右侧的用户可以使用所选通道部分73、第四组件221和第六组件222上的操作控制器,在参考第五组件552的显示器53的同时执行操作。
该实施例可以概念化为如下的技术思想。
一种用于音频处理装置的操作面板,包括:第一盘位(L盘位),具有至少包括用户界面的第一组件(第一组件550或第二组件220);第二盘位(C盘位),具有至少包括用户界面的第二组件(第三组件551或第四组件221);以及第三盘位(R盘位),具有至少包括用户界面的第三组件(第五组件552或第六组件222),用于音频处理装置的操作面板包括:链接接收器,链接第一盘位(L盘位)的第一组件(第一组件550或第二组件220)和第三盘位(R盘位)的第三组件(第五组件552或第六组件222),第一盘位(L盘位)和第二盘位(C盘位)彼此相邻,第二盘位(C盘位)和第三盘位(R盘位)彼此相邻。
接下来,图29是设置机架链接时的链接设置屏幕。机架链接是链接L盘位、C盘位和R盘位的混频电位器的功能。在图29的示例中,在L盘位和C盘位中设置机架链接。在这种情况下,L盘位中的12个混频电位器31和C盘位中的12个混频电位器32可以用作包括24个混频电位器的一个混频电位器块。当然,如果在L盘位、C盘位和R盘位中设置盘位链接,则可以使用包括在所有设置中提供的36个混频电位器的一个混频电位器块。
此外,本实施例的机架链接是将L盘位、C盘位和R盘位共同(collectively)链接的功能。当设置盘位链接时,所有链接都有效。在图29的示例中,设置第一组件550和第三组件551之间的链接,并且设置第二组件220和第四组件221之间的链接。此外,在L盘位和C盘位之间还设置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链接(sends on fader link)、shift键链接、通道条编码器链接和home(归位)键链接。
shift键链接是在各个盘位中提供的shift键650之间的链接。shift键链接对应于用户对组件之间的各个组件执行的操作的同步。例如,如果在L盘位、C盘位和R盘位之间设置shift键链接,则当用户按下L盘位、C盘位或R盘位中的shift键650时,按下所有盘位中的shift键650。
home键链接类似于shift键。home键是被配置为将显示器的显示内容转换到home屏幕的操作控制器。例如,如果在L盘位、C盘位和R盘位之间设置home键链接,则当用户按下L盘位、C盘位或R盘位的home键时,将按下所有盘位的home键。也就是说,所有显示器51、52和53转换到主屏幕。
通道条编码器(CH条编码器)链接是编码器413、423和433之间的链接。如果设置通道条编码器链接,则编码器413、423和433在多个盘位中同步。
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链接将在后面描述。
然而,盘位链接可以仅链接至少两个功能。例如,当设置盘位链接时,可以仅屏幕SEL和面板SEL被链接。也就是说,盘位链接可以仅链接第二组件220、第四组件221或第六组件222中的至少两个。
该实施例可以概念化为如下的技术思想。
一种用于音频处理装置的操作面板,包括第一组件(第一组件550或第二组件220)和第二组件(第三组件551或第四组件221),用于音频处理装置的操作面板包括:链接第一组件(第一组件550或第二组件220)和第二组件(第三组件551或第四组件221)的链接接收器,该链接接收器链接第一组件(第一组件550或第二组件220)和第二组件(第三组件551或第四组件221)中的多个功能(例如,屏幕SEL和面板SEL),该多个功能中的每一个功能可独立地链接,以及将该多个功能中的至少两个功能共同链接的批链接设置(盘位链接)是可接受的(receivable)。
接下来,将参照图30描述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链接。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是使多个混频电位器临时用作被配置为设置特定总线的发送电平的操作控制器的模式。例如,在shift键650附近布置被配置为接收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的控件(开关)(例如,参见图9)。当用户按下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开关并选择目的地输出通道时,多个混频电位器中的每一个用作操作控制器,以呈现指示从一个输入通道(或MIX总线)到所选输出通道的发送电平的第一处理参数。
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链接是链接L盘位、C盘位和R盘位中的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的功能。在图30的示例中,在L盘位和C盘位中设置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链接。在这种情况下,24个混频电位器可以用作被配置为接收对于分别针对L盘位中的12个混频电位器31和C盘位中的12个混频电位器32的特定总线的发送电平的混频电位器。当然,如果在L盘位、C盘位和R盘位中设置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链接,则在所有盘位中提供的36个混频电位器可以用作被配置为分别针对特定总线设置发送电平的混频电位器。
本实施例的音频混频器10可以独立地设置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链接(第一链接模式)和另一功能的链接(第二链接模式:包括呈现除发送电平以外的第二处理参数的用户界面的多个组件之间的链接)。
例如,在图30中,没有设置SEL链接,但是在L盘位和C盘位中设置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链接。因此,基本上,用户可以单独使用L盘位和C盘位。另一方面,例如,当用户按下L盘位中的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开关以设置目的地输出通道时,混频电位器上的发送可以临时与L盘位和C盘位中的24个混频电位器一起使用。
以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混频控制台相比,本实施例的音频混频器10能够灵活地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的六个)组件之间的链接,并且能够支持各种使用模式。
以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混频控制台相比,本实施例的音频混频器10能够灵活地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的六个)组件之间的链接,并且能够支持各种使用模式。
注意,链接功能的技术思想可以概括如下。
(1)一种用于音频处理装置的操作面板,包括:
多个组件,包括用户界面,所述用户界面在多个输出通道中选择至少一个输出通道,并且呈现指示从输入通道到所选输出通道的发送电平的第一处理参数,以及与所述第一处理参数不同的第二处理参数;以及
链接接收器,接收针对多个组件中的至少两个组件的、用于链接第一处理参数的呈现的第一链接模式和用于链接第二处理参数的呈现的第二链接模式,并且能够独立地设置第一链接模式和第二链接模式。
(2)一种用于音频处理装置的操作面板,包括:
第一盘位,具有至少包括显示器的第一组件和至少包括操作控制器的第二组件;
第二盘位,具有至少包括显示器的第三组件和至少包括操作控制器的第四组件;
多个输入通道,接收声音信号的输入,并对输入的声音信号执行信号处理;
多个输出通道,接收声音信号的输入,并对输入的声音信号执行信号处理;
第一通道选择器,选择多个输入通道或多个输出通道中的一个通道,并将用于所选通道的信号处理的参数部署到第一到第四组件中的任何组件;
第二通道选择器,选择多个输出通道中的一个输出通道;
分配器,将多个输入通道分配给操作控制器;以及
链接接收器,接收用于链接第二组件的操作控制器和第四组件的操作控制器作为操作控制器的第一链接模式,其接收从由分配器分配给每个操作控制器的输入通道到由第二通道选择器选择的输出通道的发送电平,以及用于链接第一组件和第三组件并在第一组件的显示器和第三组件的显示器的每一个上显示用于由第一通道选择器选择的通道的信号处理的参数的第二链接模式,并且能够独立地设置第一链接模式和第二链接模式。
(3)在上述(2)中,链接接收器还接收针对由第一通道选择器选择的通道的、用于链接第二组件和第四组件的第三链接模式,并且能够独立地设置第一链接模式、第二链接模式和第三链接模式。
(4)一种用于音频处理装置的操作面板,包括:
第一盘位,具有至少包括用户界面的第一组件;
第二盘位,具有至少包括用户界面的第二组件;
第三盘位,具有至少包括用户界面的第三组件;以及
链接接收器,链接第一盘位的第一组件和第三盘位的第三组件,
第一盘位和第二盘位彼此相邻,
第二盘位和第三盘位彼此相邻。
(5)在上述(4)中,第一盘位、第二盘位和第三盘位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多个组件。
(6)一种用于音频处理装置的操作面板,包括:
第一组件;
第二组件;以及
链接接收器,链接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
其中,链接接收器链接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中的多个功能,
链接是针对多个功能中的每个功能可独立地设置的,以及
接收用于共同链接多个功能中的至少两个功能的批链接设置。
(7)在上述(5)中,链接接收器接收用于共同释放已经为其设置链接的多个功能中的至少两个功能之间的链接的批释放设置。
(8)在上述(5)中,当接收到一个功能的链接的释放时,链接接收器结合接收释放另一功能的链接。
(9)在上述(5)中,当接收到一个功能的链接的释放时,链接接收器仅执行接收到的链接的释放,而不释放另一功能的链接。
(10)在上述(1)中,提供包括被配置为接收用于所选通道的信号处理的参数的操作控制器的所选通道部分,并且链接接收器接收用于在任何组件上呈现在所选通道部分中接收的参数的所选通道链接。
应当认为,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示例,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具有限制性。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实施例指示。此外,本公开的范围旨在包括在与权利要求相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

Claims (20)

1.一种参数设置装置,包括:
第一显示设备;
第一操作控制器;
模式操作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对以下任一项的指定:
用于调节发送电平的第一调节模式;或者
用于调节除所述发送电平以外的第一参数的第二调节模式;以及处理控制器,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控制器被配置为:
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设备在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上显示总线选择屏幕;
基于所显示的选择屏幕上的操作来选择总线;
在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到对所述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时,使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调节所选总线的发送电平;以及
在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到对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时,使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调节所述第一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设置装置,其中,所述处理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设备,在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到对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时,在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上显示与所述第一参数相对应的参数屏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设置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由用户定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设置装置,其中:
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是物理操作控制器,所述物理操作控制器被配置为从用户接收对所述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和对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以及
所述处理控制器接收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的用户操作,然后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对所述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或对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设置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显示设备是触摸面板显示器,以及
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是所述触摸面板显示器的一部分,所述触摸面板显示器接收用于指定所述第一调节模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用户触摸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参数设置装置,其中:
所述处理控制器控制所述触摸面板显示器显示用于在所述第一调节模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模式之间切换的图像,以及
所述触摸面板显示器接收对所述图像的所述用户触摸操作以接收对所述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和对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设置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是旋转操作控制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设置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被设置为邻接所述第一显示设备或在所述第一显示设备的边缘附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设置装置,其中,所述发送电平包括到所选总线的发送电平和来自所选总线的发送电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数设置装置,还包括:
多个显示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以及
多个操作控制器,包括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每个操作控制器与所述多个显示设备中的一个相关联。
11.一种用于参数设置装置的参数设置方法,所述参数设置装置至少包括第一显示设备、第一操作控制器和模式操作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使用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对以下任一项的指定:
用于调节发送电平的第一调节模式;或者
用于调节除所述发送电平以外的参数的第二调节模式;
在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上显示总线选择屏幕;
基于所显示的选择屏幕上的操作来选择总线;
在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到对所述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时,使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调节所选总线的发送电平;以及
在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到对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时,使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调节第一参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参数设置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一显示设备,在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到对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时,在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上显示与所述第一参数相对应的参数屏幕。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参数设置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参数由用户定义。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参数设置方法,其中:
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是物理操作控制器,所述物理操作控制器被配置为从用户接收对所述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和对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的用户操作,然后从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接收对所述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或对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参数设置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显示设备是触摸面板显示器,以及
所述模式操作控制器是所述触摸面板显示器的一部分,所述触摸面板显示器接收用于指定所述第一调节模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用户触摸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参数设置方法,其中:
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所述触摸面板显示器显示用于在所述第一调节模式和所述第二调节模式之间切换的图像,以及
所述触摸面板显示器接收用户对所述图像的触摸操作以接收对所述第一调节模式的指定和对所述第二调节模式的指定。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参数设置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是旋转操作控制器。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参数设置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被设置为邻接所述第一显示设备或在所述第一显示设备的边缘附近。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参数设置方法,其中,所述发送电平包括到所选总线的发送电平和来自所选总线的发送电平。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参数设置方法,其中,所述参数设置装置还包括:
多个显示设备,包括所述第一显示设备,以及
多个操作控制器,包括所述第一操作控制器,每个操作控制器与所述多个显示设备中的一个相关联。
CN202110268276.8A 2020-03-13 2021-03-12 参数设置装置和参数设置方法 Pending CN1133917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44511A JP7452125B2 (ja) 2020-03-13 2020-03-13 パラメータ設定装置およびパラメータ設定方法
JP2020-044511 2020-03-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1718A true CN113391718A (zh) 2021-09-14

Family

ID=74871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68276.8A Pending CN113391718A (zh) 2020-03-13 2021-03-12 参数设置装置和参数设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3950B2 (zh)
EP (1) EP3886345A1 (zh)
JP (1) JP7452125B2 (zh)
CN (1) CN11339171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45310A (ja) * 2020-03-13 2021-09-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処理装置および音響処理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2189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Yamaha Corporation Digital mixer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10226261A (ja) * 2009-03-20 2010-10-07 Yamaha Corp ミキシングコンソール
JP2010233054A (ja) * 2009-03-27 2010-10-14 Yamaha Corp 音響制御装置、音響信号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917660A (zh) * 2009-03-20 2010-12-15 雅马哈株式会社 混频控制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5061B2 (ja) 2004-08-25 2010-06-09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ミキサ制御装置、ミキサ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210951B2 (ja) 2005-03-31 2009-01-21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ディジタルミキサ
JP5310506B2 (ja) * 2009-03-26 2013-10-09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ミキサ
JP5182186B2 (ja) * 2009-03-26 2013-04-10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装置
JP5229173B2 (ja) * 2009-09-18 2013-07-03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ミキシングコンソール
JP5229174B2 (ja) * 2009-09-18 2013-07-03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ミキシングコンソール
JP5251811B2 (ja) * 2009-09-28 2013-07-31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ミキサ
JP5771936B2 (ja) * 2009-11-30 2015-09-02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パラメータ調整装置及び音響調整卓
US10191607B2 (en) * 2013-03-15 2019-01-29 Avid Technology, Inc. Modular audio control surface
JP6278262B2 (ja) * 2014-03-12 2018-02-14 ヤマハ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222189A1 (en) * 2005-03-31 2006-10-05 Yamaha Corporation Digital mixer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JP2010226261A (ja) * 2009-03-20 2010-10-07 Yamaha Corp ミキシングコンソール
CN101917660A (zh) * 2009-03-20 2010-12-15 雅马哈株式会社 混频控制设备
JP2010233054A (ja) * 2009-03-27 2010-10-14 Yamaha Corp 音響制御装置、音響信号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MAHA: "YAMAHA DIGITAL MIXING CONSOLE CL5 CL3 CL1 使用说明书", 《百度文库》, pages 8 - 2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43950B2 (en) 2023-01-03
JP2021145313A (ja) 2021-09-24
US20210286506A1 (en) 2021-09-16
EP3886345A1 (en) 2021-09-29
JP7452125B2 (ja)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95633B (zh) 音频处理装置和音频处理方法
US6140987A (en) User interface for home automation system
CN113395634B (zh) 用于音频处理装置的操作面板
US8473654B2 (en) Computer input switching device
JP4690299B2 (ja) 遠隔操作式入力装置
US7929717B2 (en) Audio mixing console
CN1835070B (zh) 调音台
US11869469B2 (en) Operation panel for audio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operation panel for audio processing apparatus
DE102005049514A1 (de) Bedienerschnittstelleneinheit für Fahrzeuge
US11972747B2 (en) Audio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audio processing method
WO1997011448A1 (en) User interface for home automation system
DE102005049513A1 (de) Bedienerschnittstelleneinheit mit einem Feldänderungssensor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05049517A1 (de) Bedienerschnittstelleneinheit mit einem Berührungssensor für ein Fahrzeug
CN102742265A (zh) 操作车辆显示器的方法和车辆显示系统
CN104827908A (zh) 车辆信息显示设备
CN113391718A (zh) 参数设置装置和参数设置方法
CN112238726A (zh) 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US8306693B2 (en) Input system for vehicle
EP3082279A1 (en) Parameter controller, computer program and parameter controlling method
JP2018142931A (ja) 音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5004297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の入出力切替方式
JP5267367B2 (ja) デジタルミキサ
JP2002329438A (ja) 電子機器
JP2002007039A (ja) 多機能スイッチ装置
JP2002108544A (ja) タッチ操作入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