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89631A - 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89631A
CN113389631A CN202110742685.7A CN202110742685A CN113389631A CN 113389631 A CN113389631 A CN 113389631A CN 202110742685 A CN202110742685 A CN 202110742685A CN 113389631 A CN113389631 A CN 1133896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plate
engine assembly
assembly
flow guide
exhaus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26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89631B (zh
Inventor
黄凤
李义林
昝建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26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896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896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96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89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896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9/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rocesses For Solid Components From Exhaus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包括发动机总成和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的排气侧的颗粒捕集器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之间的导流构件,所述导流构件包括导流板主体和安装组件,所述导流板主体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通过所述安装组件连接,所述导流板主体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导流板前段、导流板中段和导流板后段,所述导流板前段、所述发动机总成以及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之间形成热源气流流动入口。本发明解决了纵置式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问题,不需要对发动机总成以及颗粒捕集器总成的结构进行改动,成本低,整车改动小,改造周期短。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总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市场对皮卡需求的增长,客户对皮卡车的使用要求逐渐提升。从以前仅满足拉货即可,到现在的高品质多用途家用车。随着皮卡车品质的提升,其对机舱热管理要求也更为严格,特别是发动机总成舱电器件的热老化、热失效问题。受限于整车发动机总成机舱布置,多数皮卡车的发动机总成是纵置布置。当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处于风扇尾迹外(即远离风扇出风区),即意味着风扇出风无法将发动机总成排气侧的热源气流带走,若此时发动机总成排气侧零件出现超温情况(超温情况为过量热能损坏或破坏零件),常规导流方案不可行,原因是发动机总成的布置是侧排气布置且远离风扇出风区,而常规的利用风扇负压导入低温空气方案,其导流结构入口位置通常是设计在正对前保险杠迎风区,而此时超温部件处于非正对前保险杠迎风区,现有的技术为通过增大风扇直径或者移动风扇位置,使得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处于风扇尾迹内解决发动机总成排气侧零件出现超温情况的问题。但这个方案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因此,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法,解决发动机总成排气侧零件超温问题。
CN106030069A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装置,具备:除去发动机的废气中的颗粒状物质的第一箱、以及除去发动机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的第二箱,使第二箱通过中继管与第一箱连接,在发动机的上部通过支承脚固定上表面罩,由上表面罩覆盖发动机的上部,并将第一箱或者第二箱的任意一个或者双方放置在上表面罩的上表面侧。该发明能够能够防止操作人员因工具而损伤发动机的附属零件等,并且,能够防止发动机上表面侧的附属零件因第一箱或者第二箱的辐射热受到损伤的发动机装置。毫无疑问,这是所属技术领域的一种有益尝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解决纵置式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问题,不需要对发动机总成以及颗粒捕集器总成的结构进行改动,成本低,整车改动小,改造周期短。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包括发动机总成和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的排气侧的颗粒捕集器总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之间的导流构件,所述导流构件包括导流板主体和安装组件,所述导流板主体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通过所述安装组件连接,所述导流板主体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导流板前段、导流板中段和导流板后段,所述导流板前段、所述发动机总成以及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之间形成热源气流流动入口,所述导流板前段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的外壁之间的间距从前至后减小,所述导流板后段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的外壁之间的间距从前至后增大。
进一步,所述导流板前段的前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外轮廓相匹配的避让槽,所述导流板前段的前部外轮廓与所述发动机总成的外轮廓之间的间隙为2mm-15mm。
进一步,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后侧的第二安装支架,所述导流板主体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连接,所述导流板主体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包括与所述导流板前段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远离所述导流板一侧的第一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的外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支架包括搭接支架和两个安装支脚,两个所述安装支脚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搭接支架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前部均与所述导流板中段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后部均与所述导流板后段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上部均与所述搭接支架连接。
进一步,所述搭接支架包括中部连接板和两个侧连接板,两个所述侧连接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部连接板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侧连接板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上部连接,两个所述侧连接板远离所述导流板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的外壁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中段对应所述中部连接板的位置设置有让位孔,所述中部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右悬置支架连接的安装孔。
进一步,所述导流板主体的左侧伸出于所述安装组件,所述导流板主体上设置有沿长度前后方向的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导流板后段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第二加强筋和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左侧与所述第一加强筋相交,所述第三加强筋设置在所述让位孔的后侧并且所述第三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筋相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热源气流沿着导流板前段、导流板中段和导流板后段流动,最终从导流板后段与颗粒捕集器总成的外壁之间流出,将导流板前段、发动机总成以及颗粒捕集器总成之间的热源气流带走,热源气流远离发动机总成,防止热源气流流动至导流板前段的下侧,防止热源气流对发动机总成位于导流板前段的下侧的零件进行加热,从而防止发动机总成位于导流板前段的下侧的零件出现超温情况,导流构件设置在现有的发动机总成以及颗粒捕集器总成之间,通过导流构件使得发动机总成排气侧的热源气流能够被引导向远离发动机总成的位置,在纵置式发动机总成排气侧空间狭小不易引入低温空气的情况下,解决了纵置式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问题,不需要对发动机总成以及颗粒捕集器总成的结构进行改动,成本低,整车改动小,改造周期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导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导流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导流构件、发动机总成以及颗粒捕集器总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导流构件与颗粒捕集器总成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流构件,11-导流板主体,111-导流板前段,112-导流板中段,113-导流板后段,114-避让槽,115-让位孔,116-第一加强筋,117-第二加强筋,118-第三加强筋,12-第一安装支架,121-第一安装部,122-第一搭接部,13-第二安装支架,131-搭接支架,1311-中部连接板,1312-安装孔,1313-侧连接板,1314-第二搭接部,132-安装支脚,2-发动机总成,3-颗粒捕集器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包括发动机总成2和设置在发动机总成2的排气侧的颗粒捕集器总成3,还包括设置在发动机总成2与颗粒捕集器总成3之间的导流构件1,导流构件1包括导流板主体11和安装组件,导流板主体11与颗粒捕集器总成3通过安装组件连接,导流板主体11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导流板前段111、导流板中段112和导流板后段113,导流板前段111、发动机总成2以及颗粒捕集器总成3之间形成热源气流流动入口,导流板前段111与颗粒捕集器总成3的外壁之间的间距从前至后减小,导流板后段113与颗粒捕集器总成3的外壁之间的间距从前至后增大。由于汽车在行驶时导流板后段113和颗粒捕集器总成3的外部空气流动速度较快,所以在导流板前段111承接发动机总成排气侧产生的热源气流之后,热源气流沿着导流板前段111、导流板中段112和导流板后段113流动,最终从导流板后段113与颗粒捕集器总成3的外壁之间流出,将导流板前段111、发动机总成2以及颗粒捕集器总成3之间的热源气流带走,热源气流远离发动机总成2,防止热源气流流动至导流板前段111的下侧,防止热源气流对发动机总成2位于导流板前段111的下侧的零件进行加热,从而防止发动机总成2位于导流板前段111的下侧的零件出现超温情况(超温情况为过量热能损坏或破坏零件),导流构件1设置在现有的发动机总成2以及颗粒捕集器总成3之间,通过导流构件1使得发动机总成排气侧的热源气流能够被引导向远离发动机总成2的位置,在纵置式发动机总成排气侧空间狭小不易引入低温空气的情况下,解决了纵置式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问题,不需要对发动机总成2以及颗粒捕集器总成3的结构进行改动,成本低,整车改动小,改造周期短。
本实施例中,导流板前段111的前部上设置有与发动机总成2的外轮廓相匹配的避让槽114,一方面导流板前段111的前部外轮廓不能过大,否则会有大量热源气流从导流板前段111与发动机总成2之间的间隙中流出,使得导流板主体11的下侧的发动机总成排气侧零件可能出现超温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导流板前段111会受热膨胀,导流板前段111又不能与发动机总成2的外轮廓完全贴合,因此导流板前段111的前部外轮廓与发动机总成2的外轮廓之间的间隙为2mm-15mm,该间隙可以为3mm、5mm或者7mm等,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发动机总成2外形复杂,零件数量多,因此导流板前段111的前部外轮廓与发动机总成2的不同位置的外轮廓之间的间隙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本实施例中,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2和设置在第一安装支架12的后侧的第二安装支架13,导流板主体11与颗粒捕集器总成3通过第一安装支架12连接,导流板主体11与颗粒捕集器总成3通过第二安装支架13连接,两个安装支架共同作用,保证导流板主体11的安装可靠稳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支架12包括与导流板前段111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21和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21远离导流板一侧的第一搭接部122,第一搭接部122与颗粒捕集器总成3的外壁连接,颗粒捕集器总成3包括颗粒捕集器本体和颗粒捕集器安装支架,导流构件1和颗粒捕集器安装支架均可以采用耐热钢制成,第一安装部121通过螺栓和螺母与导流板前段111连接,第一搭接部122与颗粒捕集器安装支架搭接后通过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支架13包括搭接支架131和两个安装支脚132,两个安装支脚132分别对称设置在搭接支架131的左右两侧,两个安装支架的前部均与导流板中段112连接,两个安装支架的后部均与导流板后段113连接,两个安装支架的上部均与搭接支架131连接;搭接支架131包括中部连接板1311和两个侧连接板1313,两个侧连接板1313分别设置在中部连接板1311的左右两侧,两个侧连接板1313分别与两个安装支架的上部连接,两个侧连接板1313远离导流板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搭接部1314,第一搭接部122与颗粒捕集器总成3的外壁连接。两个安装支脚132通过螺栓和螺母与导流板主体11连接,两个安装支脚132通过螺栓和螺母与搭接支架131连接,搭接支架131上的第二搭接部1314与颗粒捕集器安装支架搭接后通过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导流板中段112对应中部连接板1311的位置设置有让位孔115,中部连接板1311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右悬置支架连接的安装孔1312,中部连接板1311能够通过安装孔1312与发动机右悬置支架连接,从而提高第二安装支架13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导流构件1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导流板主体11的左侧伸出于安装组件,导流板主体11上设置有沿长度前后方向的第一加强筋116,第一加强筋116能够增加导流板主体11的自身强度以及能够减弱NVH共振,同时第一加强筋116的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能够降低第一加强筋116对导流效果的影响。第一加强筋116的凸起高度可以为2.2mm-2.8mm,优选2.5mm。
本实施例中,导流板后段113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第二加强筋117和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第三加强筋118,第二加强筋117的左侧与第一加强筋116相交,第三加强筋118设置在让位孔115的后侧并且第三加强筋118与第二加强筋117相交,第二加强筋117同时与第一加强筋116以及第三加强筋118相交,形成纵横交错的形状,能够进一步增加导流板主体11的自身强度以及能够减弱NVH共振,第二加强筋117和第三加强筋118的凸起高度可以与第一加强筋116相同。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包括发动机总成(2)和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2)的排气侧的颗粒捕集器总成(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总成(2)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3)之间的导流构件(1),所述导流构件(1)包括导流板主体(11)和安装组件,所述导流板主体(11)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3)通过所述安装组件连接,所述导流板主体(11)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连接的导流板前段(111)、导流板中段(112)和导流板后段(113),所述导流板前段(111)、所述发动机总成(2)以及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3)之间形成热源气流流动入口,所述导流板前段(111)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3)的外壁之间的间距从前至后减小,所述导流板后段(113)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3)的外壁之间的间距从前至后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前段(111)的前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发动机总成(2)的外轮廓相匹配的避让槽(114),所述导流板前段(111)的前部外轮廓与所述发动机总成(2)的外轮廓之间的间隙为2mm-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12)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2)的后侧的第二安装支架(13),所述导流板主体(11)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3)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2)连接,所述导流板主体(11)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3)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架(12)包括与所述导流板前段(111)连接的第一安装部(12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21)远离所述导流板一侧的第一搭接部(122),所述第一搭接部(122)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3)的外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支架(13)包括搭接支架(131)和两个安装支脚(132),两个所述安装支脚(132)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搭接支架(13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前部均与所述导流板中段(112)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后部均与所述导流板后段(113)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上部均与所述搭接支架(13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支架(131)包括中部连接板(1311)和两个侧连接板(1313),两个所述侧连接板(1313)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部连接板(1311)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侧连接板(1313)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上部连接,两个所述侧连接板(1313)远离所述导流板一侧均设置有第二搭接部(1314),所述第一搭接部(122)与所述颗粒捕集器总成(3)的外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中段(112)对应所述中部连接板(1311)的位置设置有让位孔(115),所述中部连接板(1311)上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右悬置支架连接的安装孔(13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主体(11)的左侧伸出于所述安装组件,所述导流板主体(11)上设置有沿长度前后方向的第一加强筋(1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后段(113)上设置有长度方向沿左右方向的第二加强筋(117)和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的第三加强筋(118),所述第二加强筋(117)的左侧与所述第一加强筋(116)相交,所述第三加强筋(118)设置在所述让位孔(115)的后侧并且所述第三加强筋(118)与所述第二加强筋(117)相交。
CN202110742685.7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 Active CN1133896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2685.7A CN113389631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2685.7A CN113389631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9631A true CN113389631A (zh) 2021-09-14
CN113389631B CN113389631B (zh) 2022-07-08

Family

ID=77624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2685.7A Active CN113389631B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89631B (zh)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59190A (ja) * 1998-11-30 2000-06-13 Sanshin Ind Co Ltd 船外機
CN2903411Y (zh) * 2005-11-30 2007-05-23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导流装置的汽油发电机组
CN101220764A (zh) * 2007-01-11 2008-07-1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导风罩
JP2009040338A (ja) * 2007-08-10 2009-02-2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構造
JP2010014069A (ja) * 2008-07-04 2010-01-21 Daihatsu Motor Co Ltd 排気系の遮熱冷却装置
CN102042058A (zh) * 2011-01-25 2011-05-04 无锡爱奇特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尾气颗粒捕集器及其滤芯
CN103459788A (zh) * 2011-04-07 2013-12-18 沃尔沃建造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施工设备发动机的废气降温装置
CN103758624A (zh) * 2013-12-16 2014-04-30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
CN203948190U (zh) * 2014-07-21 2014-11-19 台州市新霸动力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发动机气缸上的导风罩
CN106004416A (zh) * 2013-03-07 2016-10-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车辆的排气装置
CN106794754A (zh) * 2014-10-16 2017-05-31 洋马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
CN108071511A (zh) * 2016-11-18 2018-05-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排气系统的颗粒过滤器装置再生期间减轻超温的方法
CN108252791A (zh) * 2017-12-21 2018-07-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管理模块
US20180215232A1 (en) * 2016-08-03 2018-08-02 Komatsu Ltd. Working vehicle
JP2018135810A (ja) * 2017-02-22 2018-08-30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US20190118127A1 (en) * 2017-04-27 2019-04-25 Friedrich Graepel Ag Rotatingly Driven Filter Element with Contactless Seal
US20190301409A1 (en) * 2014-02-16 2019-10-03 K&N Engineering, Inc. Air Box With Integrated Filter Media
CN210239822U (zh) * 2019-06-27 2020-04-03 无锡得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风道
CN211731029U (zh) * 2019-11-04 2020-10-23 天津市晶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配件散热器右下导流板总成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59190A (ja) * 1998-11-30 2000-06-13 Sanshin Ind Co Ltd 船外機
CN2903411Y (zh) * 2005-11-30 2007-05-23 重庆宗申技术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具有导流装置的汽油发电机组
CN101220764A (zh) * 2007-01-11 2008-07-16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引擎导风罩
JP2009040338A (ja) * 2007-08-10 2009-02-26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構造
JP2010014069A (ja) * 2008-07-04 2010-01-21 Daihatsu Motor Co Ltd 排気系の遮熱冷却装置
CN102042058A (zh) * 2011-01-25 2011-05-04 无锡爱奇特汽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尾气颗粒捕集器及其滤芯
CN103459788A (zh) * 2011-04-07 2013-12-18 沃尔沃建造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施工设备发动机的废气降温装置
CN106004416A (zh) * 2013-03-07 2016-10-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作业车辆的排气装置
CN103758624A (zh) * 2013-12-16 2014-04-30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太原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
US20190301409A1 (en) * 2014-02-16 2019-10-03 K&N Engineering, Inc. Air Box With Integrated Filter Media
CN203948190U (zh) * 2014-07-21 2014-11-19 台州市新霸动力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发动机气缸上的导风罩
CN106794754A (zh) * 2014-10-16 2017-05-31 洋马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
US20180215232A1 (en) * 2016-08-03 2018-08-02 Komatsu Ltd. Working vehicle
CN108071511A (zh) * 2016-11-18 2018-05-2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在排气系统的颗粒过滤器装置再生期间减轻超温的方法
JP2018135810A (ja) * 2017-02-22 2018-08-30 三菱マヒンドラ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US20190118127A1 (en) * 2017-04-27 2019-04-25 Friedrich Graepel Ag Rotatingly Driven Filter Element with Contactless Seal
CN108252791A (zh) * 2017-12-21 2018-07-0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管理模块
CN210239822U (zh) * 2019-06-27 2020-04-03 无锡得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风道
CN211731029U (zh) * 2019-11-04 2020-10-23 天津市晶信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配件散热器右下导流板总成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长水等: "基于双场耦合的发动机舱内流场散热分析与结构改进", 《汽车工程》 *
刘长水等: "基于双场耦合的发动机舱内流场散热分析与结构改进", 《汽车工程》, 25 August 2017 (2017-08-25) *
张馥荔: "前端封装对发动机舱热环境可靠性研究", 《北京汽车》 *
张馥荔: "前端封装对发动机舱热环境可靠性研究", 《北京汽车》, 25 October 2016 (2016-10-2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89631B (zh) 2022-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85260B2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US20140083791A1 (en) Working Vehicle Including Exhaust Gas Treatment Device
JP3985624B2 (ja) 車両のフロントエンド構造
US20080246289A1 (en) Vehicle radiator guard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3389631B (zh) 一种用于改善纵置发动机总成排气侧局部高温的导流结构
CN205737418U (zh) 一种汽车前雨刮安装支架结构
CN206374832U (zh) 一种上弯梁框架组件
JP5196113B2 (ja) 車両用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CN214978693U (zh) 一种钢箱梁挑臂的焊接小车
CN213594088U (zh) 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KR100716513B1 (ko) 차량의 범퍼 에어댐 구조
CN220562684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
CN209351478U (zh) 车辆后地板后横梁总成
CN217002099U (zh) 一种重型卡车空滤器用安装支架和重型卡车
CN215663290U (zh) 发动机防护板总成
JP7206826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218343484U (zh) 用于调车机车内冷却装置的头罩
CN114109666B (zh) 一种汽车碳罐安装结构
CN111504119B (zh) 一种d型集流管换热器
CN212867701U (zh) 一种中冷器与上护板的连接结构
CN211851983U (zh) 一种用于中冷器与散热器的加强结构
CN217022774U (zh) 一种防止底盘受损的电动车车架
CN216833206U (zh) 一种进气导流装置及车辆
CN220785701U (zh) 一种车辆雨刮安装结构及车辆
CN213948210U (zh) 座椅安装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